企业管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2-21 03:00:10

企业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5岁(1988年10月10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5个月]

公 司:XX咨询有限公司

行 业: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职 位:部门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企业管理

学 校:上海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多年人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锻炼,有着成熟的做事风格和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对通信、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互联网有较深入的了解,在市场营销策划推广、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流程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和公关关系等方面均有长时间的实际操作经验。本人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细致有耐心。工作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易于学习新事物,并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 主管

工作经验

2012 /9—至今:XX咨询有限公司[ 1年5个月]

所属行业: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人力资源部 部门主管

1、负责部门规划与运作,对公司发展及事业部门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2、负责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注重开发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策划与组织公司活动;

3、负责制订并完善各项HR管理政策与指导文件体系;

4、负责组织工作分析,建立完整的职务说明体系,实现定岗定编;

5、负责依据年度销售任务,实行目标管理,编制并推行积极有效的KPI考核办法;

6、负责制定业务部门工资方案,业绩与月奖金挂钩,合理控制收入与支出;

7、公司劳动用工与保险事务管理,协调与所属劳动机构的关系。

2011 /8—2012 /8:XX咨询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市场推广 培训经理/主管

1、负责管理咨询业务拓展;

2、负责培训业务拓展;

3、负责公司内培训;

4、负责企业网站内容建设及推广。

2010 /7—2011 /7:XX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HR 人资经理

1、负责公司年度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及配置计划、培训计划等;

2、负责员工薪酬福利体系、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和建立;

3、负责公司员工岗位胜任标准及培训体系的搭建,及授课;

4、负责员工关系的管理,员工发展项目的开展;

5、负责进行年度员工调查,撰写员工调查分析报告,并设立改进计划;

6、负责公司制度、流程、文档的建立、完善及执行。

教育经历

2006 /9—2010/7 上海财经大学 企业管理 本科

证 书

2008/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7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8岁(1987年2月23日)

居住地:盐城

电 话:150********(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9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职 位:大客户管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国际企业管理

学 校:盐城师范学院

自我评价

为人诚实、正直、喜欢接受具有挑战性工作;上进心强,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学习充电,不断提升各项技能;责任心强、工作上努力做到不出错少出错;心态积极乐观向上、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在工作期间,学会与各相关部门同事有效沟通,妥善处理相关工作事宜,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目标地点:盐城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大客户管理

工作经验

2013/8 — 2014/5:XX有限公司[9个月]

所属行业: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销售部 大客户管理

1.负责所辖区域任务制定及目标完成,带领团队完成区域专卖店的市场开拓,渠道开发

2.制定区域店面业绩提升方案,实施所辖区域店面维护及相关销售策略的工作。建立市场客户资料档案,实施客户拓展及网点开发目标并制定相应开发策略

3.负责所管辖区域开拓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协调、服务、管理工作

4.协调市场部,设计部,生产部等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任务

2011/7 — 2013/7:XX有限公司[2年]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玩具/礼品

数码事业部 销售代表

1.从事手机、电脑的销售工作,完成公司制定每月的销售目标与利润

2.协助店长制定门店日常排班和盘点工作

3.分析手机电脑类的销售和滞销机数据统计工作

4.参与公司制定的广告宣传工作。解决门店各种售后问题

教育经历

2007/9— 2011/6 盐城师范学院国际企业管理 本科

证 书

2008/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家族成员专业化 零家族成员

一、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动因

企业走上专业化管理主要出于事业上的需要,即由于企业本身规模扩大、业务繁杂、竞争激烈、外部环境变化迅速等原因,驱使企业不得不采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郭美芳、杨静钰,1999)。由美国铁路从家族制企业转变为社会化企业这个变迁我们也确实可以看到,规模扩大和技术难题提出的管理要求的提高,是引起家族制企业社会化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钱德勒,1987)。美国家族制企业的变革是如此,综观华人家族制企业的发展轨迹,存在普遍性的管理专业化一般动因,即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是市场竞争激化、管理理念变迁和技术范式变革的要求。

(一)企业规模扩张―――基本驱动力

家族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张,必然带来管理事务数量和难度的增加,管理专业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在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半径加长的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变得突出,这时如果继续沿用家族管理模式,便容易导致高昂的“监督成本”和“管理成本”。可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半径越长,管理专业化要求就越高,就越需要聘请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是家族管理下高昂的“绝对成本”所驱动的。

(二)决策失误频繁―――重要孵化力

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管理半径延长、经营领域拓宽,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市场、融资等方面,均超出了家长本人和家族成员所拥有的经验积淀和知识准备。决策独断性使得企业内部缺乏民主管理机制,压制职工创新意识;决策集权性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不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由此造成的决策失误是一种制度安排上的缺陷;决策经验性完全依靠过去的经验和感性认识作决策,缺乏全面地系统论证,很难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三)融资需求增加―――必然变革力

就单一的家族来讲,资金的积累与借贷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家族企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雄厚的资金是坚实的后盾,因此,向公众集资成了家族企业扩大规模的有效手段,如股权制的实行、企业集团化的盛行。出于融资的原因,家族制企业吸引了外部的投资者,股权向非家族成员开放,成为家族控制的公众公司。虽然家庭仍旧在所有权、同时也会在经营管理中起关键性的作用,但改变了家族式的企业控管体制,采取资产委托制,将经营权和部分控制权交予职业经理人。

(四)人才结构失衡―――直接诱致力

随着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化,企业内外部需要管理协调的层次越来越多,诸如企业战略、组织设置、员工价值标准、思想工作等问题接踵而来,而大多数家族成员本身无法胜任专业化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家族企业成员及后代接受教育的程度、参与培训的机会、工作经验、加入家族企业的动力等原因造成家族管理人才并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由于家族企业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同辈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不同年代人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和传统习惯等,客观上使得任用专家化的管理人员,建立专业化经理班子、适度的授权体系和实施制度化决策成为必

二、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模式

从纯粹的家族化管理到高度专业化管理之间是一个渐进的连续分布流,存在大量的中间形态或模型,它们并不拘泥于是否引进职业经理人、引进多少职业经理人或是否建立董事会等,根本的则是企业的管理岗位是否由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专业学习和训练并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担任,从而实现管理人员的专家化、企业制度的规范化和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进程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只是不同企业、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化水平有所高低。在此,我们以人员的专家化、企业制度的规范化和管理方式的科学化作为三环模式图的构成要素,试图给出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操作路径,如图1所示。其中,要素之间既独立又相互结合。值得注意的是,三环模式图中的每个区都有多种管理专业化路径,本文每种路径的概括都以相对比较的显著性符合为依据,只是对现实中典型的操作模

式进行举例分析。

一区,家族成员专业化模式

《商业周刊》对世界500强中的家族企业做过研究,许多家族企业认为能干的家族成员比外聘人员更适合管理企业,因此这类企业一般让家族成员管理企业。事实证明,由于中国人在传统上内外有别的心理因素,创业者是不愿意将自己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交给“外人”的,他们必然考虑让自己的子女接班。在管理人员的专家化方面,家族企业都谨慎地任用职业经理人而首先考虑家族成员的专业化。

二区,“零家族成员”模式

一般地,家族企业招纳职业经理人是家族企业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零家族成员” 型式是指在不改变家族制企业的制度本质下,进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引入职业经理阶层,即股权是个人的,经营是他人的,管理上与现代公司制没有太大区别。这种型式是朝制度规范化方向前进的典型代表,是企业规模达到较高水平时的适宜发展路径,特别是跨国公司。

三区,股权化操作模式

变革与创新是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搞好家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股权安排,家族企业才更具市场竞争力。这种股权化型式的操作是,通过家族议事会提名董事会,就像其他上市公司一样,董事会任命首席执行官,首席执行官既可能是家族成员,也可能不是家族成员。采用这种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家族企业就和其他非家族控制公司一样,不再面临权力交接的问题。

四区,非家族成员专业化模式

员工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与竞争力。非家族成员的专业化,主要是对非家族的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提高专业素质并获得必要的管理技术。这种型式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栽培和选拔,这样既使企业获得发展,又不会影响企业的家族性质、家族色彩,甚至家族的经营价值观,同时非家族成员的重用有利于建立规范化的企业制度。

五区,企业集团化模式

选择集团化型式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它适合于自身实力雄厚的企业。出于融资的原因,家族制企业吸引了外部的投资者,从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家族企业公司,通过合并、协作、控股、吞并等方式逐渐“变身”为力量聚合的集团公司,利用企业集团的优势扩张自己的企业和市场。这种形式既能改变企业组织形式,又能相互借鉴现代管理方式,尤其同国外企业的联盟。

六区,岗位专业化模式

家族制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企业规模增大、部门和各种管理岗位增多,原先由企业主直接管理监督员工的生产方式被委托―――式科层架构所取代。家族企业对引进来的专业人才都有一个岗位的分析、安排,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家族制与现代企业规则的衔接点之一就是在以家族成员担任主要管理岗位的情况下,强调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管理。

七区,综合性专业化模式

不管哪种管理专业化形式都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在大部分家族制企业里,尤其是上规模的企业,都把多种型式综合运用,各取其长以补其短,体现出较高的管理专业化水平。另外,家族企业走上现代化管理不一定要以家族退出对企业的控制为前提,家族制管理与专业化管理可以进行有机结合(卢福财、刘满

芝,2004),这就也说明实际中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路径是复杂的、综合的。

三、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选择

根据生产分工理论,管理专业化是高效率的,但能否获得管理专业化的好处并使这种好处达到最大化,这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作出合适的选择。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选择包括水平和路径两个方面。

(一)专业化水平选择

在影响交易费用和管理分工的变量一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找到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一个均衡点(李前兵、丁栋虹,2004)。管理专业化的水平低于这个点,没有完全获得管理专业化的好处;管理专业化的水平高于这个点,经济利益将因为管理专业化而受损。因此,对于不同的家族制企业来说采用专业化管理的程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发展规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管理专业化水平。但由于影响交易费用和管理分工的变量不断变化,这个合适的管理专业化水平也是要不断变化的。从长期看,家族制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应是一个动态的均衡过程。

(二)专业化路径选择

1.隐性维度。根据李新春等人(2004)的衡量家族化程度的家族意图―――行为模型,隐性维度主要指家族意图,包括价值和态度两个子维度。例如:从态度来看,家族成员愿意服务于家族制企业,并有能力获得必要的管理技术;或从价值来看,家族制企业需要继续保留家族文化价值观。这时候家族成员专业化模式是最好的选择。相反,若家族成员不愿服务于家族企业或自身管理能力有限,而非家族成员有较高积极性和较高能力从事企业经理人的工作,家族和非家族之间的信任水平高,则适宜采用非家族成员专业化或“零家族成员”路径。

2.显性维度。显性维度是指在隐性维度影响下的具体行为要素,如家族所有权、家族控制权、家族管理权和家族继任。例如:采取股权操作化或企业集团化模式,既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能继续把持对企业的控制权;当普遍采用“以亲致疏”来吸纳和整合管理资源,则适合选取家族成员专业化或岗位专业化路径,即把家族成员安排在关键岗位,如财务、营销、采购,或在同一部门既安排家族成员,也安排家族以外的人员,确保企业关键信息和关键岗位机密的安全;若企业有明确的家族成员继任计划,则会谨慎使用职业经理人。

3.外生因素。从影响交易费用和管理分工的变量来看,外生因素如市场环境、法律制度、信息技术和经理人市场都等对于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如在法律履约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对成本和风险进行权衡,选择家族成员专业化的偏好明显会高于零家族成员模式。相反,假定用表示家族(资产所有者)独自经营企业获得的总收益,将直接等于企业净收益并等于资产收益与经营收益之和,当外部职业经理能够为家族带来的净资产收益。

[参考文献]

[1]郭美芳.HYPERLINK“www.省略/cgi-bin/author.cgi?author=%D1%EE%BE%B2%EE%DA”杨静钰.三环模式.试解家族企业千千结[J].销售与市场,1999,(09).

[2](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

[3]卢福财,刘满芝.我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模式及其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2004,(03):58-64.

[4]李前兵,丁栋虹.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4,(02):17-21.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应用型本科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并依靠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一定培养目标,使学生达到一定规格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教学运行方法。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实训教学等综合要素。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的全过程中起主导地位,决定整个教学全过程。

二、应用型本科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我国企业目前对于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中高层和基层管理者。毕业生由于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几乎无法一毕业就有能力成为中高层管理者,基层管理岗位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求职方向。但是不同类型企业所具备的管理特征完全不同,需要的基层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也各有不同,到底向什么类型企业输送何种人才,学校应具体结合自身特色和宏观经济环境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2.课程设置不完善。企业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应与实践紧密相联。但是长期以来管理类教科书的内容与实践都不能紧密结合,教材偏重理论甚至是纯理论化,案例教学法也只能将企业内部管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缺乏对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国内外最新理论也无法及时更新跟进。这就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彻底,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薄弱。课程设置的不完善还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没依据自己学校本身特长来设置课程,而是参考其他学校课程安排,忽视了课程的关联性。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教师缺乏实践实训经验,那么实践课程必然受到影响。我国高校很多教师都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他们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参与企业实际运作的操作能力相对来说较为薄弱,缺乏对企业实际运作的指导,指导学生实践课程存在难度。应用型高校对于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远低于理论教学方面的重视。

4.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性。现代人才培养中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创新性,并且考核能力掌握的方式也很单一。对于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情景再现法、案例教学法都经常被采用,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反映其创新和动手能力,只能通过考试成绩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状况,不适合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

三、实施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

1.学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培养目标。学校要了解不同类型企业的用人需要,明确培养人才和企业需要人才的不同之处,让企业对培养方案提出使用建议和要求。应用型本科进行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在现代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课,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参加企业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体验到企业管理专业工作方面的实际要求。学校也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才、方向、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培训。

2.构建核心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培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具备理论基础,比如管理学、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为了学生掌握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生产运作技能、营销推广技能、财务管理技能,因此可以开设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财务管理等课程;专业素质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因此开设法律、哲学、思想品德、计算机、英语为必修课程。除此之外,因为企业管理专业是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必须适时开设实践教学,具体包括:ERP沙盘模拟训练、专业实践实训、市场运作模拟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门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当中,按照培养目标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获得核心能力。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教材也要遵守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运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写。

3.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必须具备与知识、技术同步更新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各大高校都纷纷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专职教师是应用型本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但他们大多数没有实际进入企业工作的经理,因此要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来充分实训技术的训练,鼓励教师进入校企合作单位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一体化,由单纯的教学向教学、实践、科研全面一体化转变,为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鼓励教师多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扩充师资队伍的建设。

4.鼓励学生创新,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应当以思考、研究、分析、运用、创新作为教学质量考核标准来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增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检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改进的必要途径。在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考核内容应与企业管理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以案例分析题、设计题、实际应用题为主,知识性、理论性等死记硬背的试题为辅,旨在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考核形式上可灵活多变,根据本专业的特色,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专业 教学方式

1 现阶段企业管理教学现在面对的困境

1.1 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导致学生参与感不强。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灌输知识。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还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进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知识创新的培养,使学生参与感大大减弱,学的吃力,学的勉强。

1.2 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内容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行为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相对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实践经历,企业与管理对于他们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最后形成的后果是理论性知识点学生通过记忆掌握的较好,应用性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较差。

2 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的方式

2.1 科学设置课程内容。科学选取课程内容事关教学效果提升和教学目的实现,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实际,基于理工类专业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思维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整合。要处理好课程内容“全面”与“深入”的关系,在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教学章节设计,按照企业运行的实际流程,将企业管理实践涉及的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实行模块化教学。在每一模块中,将知识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基础模块主要介绍企业管理相关理论,是企业管理课程的基础,应用模块主要介绍一些企业管理实践,是企业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课程内容学习中,可以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有所认识,为学生今后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奠定基础。为了更好满足学生对实践性知识内容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的结合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实践,选择一些实用性强、价值大的书籍作为参考书,将最新的管理理念融入理论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

2.2 强化教学效果。

2.2.1 通过案例教学,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生动的案例辅助,学生因为没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就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通过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找一些学生熟悉的企业和时间作为教学案例,并且案情不能太复杂,还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符。在案例教学中互动,有问有答,这样会起到良好的督促和强化作用。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姓,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实现学生间的互动。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有些章节的内容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活动并不是对所有的管理类教学都有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适合角色扮演的主题,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选课题要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给学生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稍稍超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挑战,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热情。

2.3 注重实践教学。时代瞬息万变,不同的外部环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变换。学校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教育,更应该着力于价值观、认识方法、学习方法、思考问题方式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实是一种角色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设身处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校中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追踪。在活动初期进行宣传发动,使学生认同活动的意义;在活动中期指导学生拟定实践活动计划,提醒在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耐心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保持指导与监督;在活动的末期要求总结,要求学生保质保量上交报告初稿,要求学生相互探讨,最后进行讲评。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绿化养护企业管理

Abstract: the landscape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es has played a large role, in addition to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rely on the persist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s the saying goes "three points, seven FenYang", the full explana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n landscape the position and important. Plants as a living organisms, need in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adjustment, enrich and improve and fully play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As the enterprise, green management maintenance contract company's main purpose is to maximize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benefit, but in the city green land maintains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fierce, objectively require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for its own actively managed optimization study, so as to establish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wi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 the city virescence maintenance enterpri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各地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作为城市建设主要内容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园林绿地管护工作量也骤然增加,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也逐步从政府管理部门完成过渡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高品质的园林景观需要依赖精细的养护,才能长期保持。这种养护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园林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资源状况,整合经营战略,提供多元化服务,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国内的园林行业企业化进程起步较晚,在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作为服务性行业的园林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只有着眼于服务,不断推出新的经营观念、新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系统的经营战略,才能有目的地积累竞争优势,取得长足发展。

目前绿地养护市场化企业管理的现状

为了节约政府资源,伴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变革,绿地养护产业要在改革中谋求发展,势必要把绿地养护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让专业从事绿地养护的企业参与管理,实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充分调动绿地养护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专业养护企业参与进来,使其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绿地的养护管理权,促使其实现绿地养护资源的优化配置,严格从管理入手降低成本,而不是以降低技术或养护标准来降低成本。而目前绿地养护普遍存在养护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意识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够, 养护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熟练工人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和无品牌观念等问题。

对专业养护企业管理现状的建议

没有绿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就没有绿化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克服目前不讲科学管理、不注重质量等现象,充分借鉴现代科学管理的原理,建立绿化养护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的目标,针对绿地养护市场化的趋势和目前养护企业管理现状,充分考虑社会对城市绿化的质量需求和企业效益,现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交流探讨。

1.养护企业制定科学管理模式,实行制度化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但人的“自律性”不够,需要“他律”,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大幅提升员工的劳动效率。面对园林绿地养护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不断进行探索,优化组织管理网络和管理模式,设立招标部,巡查及信息采集部,材料采购部,财务及成本核算部,后勤服务部;实行以“定岗、定人、定工作量、定标准、定经费,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园林绿化养护作业机制,建立高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严格落实权、责、利相结合制度,奖优罚劣,力争全面实现专业养护的标准化、精细化。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有章能循,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

根据公司绿化养护特点和公司自身情况,制定《养护管理人员个人业绩考核办法》、《养护班组管理实施细则》、《质量检查制度》、《出勤制度》、《车辆管理及维修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有关制度,切实保证企业能有一套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制度来推动绿化养护工作发展和提升公司在绿化养护市场竞争力,充分体现优胜劣汰良好氛围。

2.强化质量意识,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

结合可操作性的计划,有效实施,落实到人,精心策划,科学管理,合理编排,优化科学流程。做到花灌木及时修剪,有序调整,植物病虫害有效发现并防治,观赏绿篱保持整齐美观,草坪修剪及时,四季如茵。加强目标控制、协调配合,既能有效实施养护作业计划,又能使各项养护工作有序衔接。一要严格标准,规范养护行为。必须继续严格执行《绿地养护质量标准》或制定并完善与养护工作密切相关的服务管理规范;二要加强考核,全面推行养护管理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定期和随机检查结合,将检查的结果同养护管理单位或个人养护相挂钩兑现,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三要强化日常管理,牢固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实现绿化养护管理的全覆盖。

3.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注重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创业教育;培养策略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指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创业意识与思维、创业技能等,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创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该专业的学习为学生实现创业的可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该专业中开展该教育十分必要。

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

虽然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倡导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却不是十分准确,一些学校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培训混为一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形式的宣传,辅以就业技能指导培训,学校更是很少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开展创业教育渗透活动,所以学校所倡导的创业教育大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1.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师资力量不够专业

由于受到学科定位不精准的影响,学校很难设置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所以学生没有办法从学校那里接受到完备的创业理论知识。另外创业教育需要有理论和实践知识都非常丰富的教师来指导教学,但是实际上学校给该专业配备的师资力量的专业程度并不是很高,根本无法满足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这也影响了创业教育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渗透效果。

1.3学校教育中缺乏实践性

任何专业的教育都需要实践环节来验证理论学习成果,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是如此,但是学校往往不会给学生提供很多的实践机会,即使有实践的活动课程也是以观察案例和重复模拟为主,最后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无法衔接,也就出现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比率并不是很高这一问题。

2改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途径

2.1对创业教育的性质进行科学定位

首先高校要明确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区别,二者受教育的过程不一样,创业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是一点一滴逐渐进行教育渗透的过程。就业指导一般是在学生临近毕业以前,学校对学生开展的短期的就业培训,不具有长期性。其次创业是学生自主创办企业单位,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学生有明显的自主性,是行为的主体。就业则是学生积极的调整自身向用人单位或者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靠拢,自主性明显不同。

2.2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首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了解某一领域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创业定位指导。学校方面也应该给教师更多专业化发展的机会,例如参加专业化的培训会议或者到各大公司实地学习考察。

2.3改革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创业实践机会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采取实例教学、场景模拟和试营创业项目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案例给学生提供创业方向启发,获得影响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因素,然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虚拟创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最后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教师或者自己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活动实际运作,在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的同时为毕业以后实际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在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所以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继续努力,让创业教育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俪.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探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2-105.

[2]董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5(8).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8篇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一,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的理论知识功底都较强,但缺少相应的实践工作经验,与企业单位的联系也较少,缺乏对行业、职业一定的了解,现场教学的指导能力和教育能力不强,距“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其二,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部分单位不愿意接收教师参加顶岗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地大多名存实亡,培养工作困难重重。其三,一部分教师认为,创业教育仅是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范围的事情,与自己上课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且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太大的精力投入且风险大,因此影响创业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任课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二、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渠道是多元的,为了促进职教事业发展,许多高职院校探索并实施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多种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以教师为发展基点的“自我反思”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超负荷以及当前职称评定、津贴分配等制度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第二种,以学校为发展舞台的“校本培训”模式。由于高职院校自身资源十分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现状,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双师型”教师存在着与企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第三种,以高校为发展平台的“基地培训”模式。这种“基地培训”模式,学校短期封闭式的培训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效果还有待观察;第四种,以企业为发展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姻,校企双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综合来看,第四种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多元培养渠道中,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专业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学习或挂职。创业教育教师的能力同样需要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逐渐培养起来,离开了实践,创业教师的能力难以养成和保持。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的生产服务一线学习或挂职,使专业教师寻求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加强创业学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创业教育不仅包括企业的开创,更重要的是相继而来的生存、成长、扩张与成熟。了解掌握与之相对应的系统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成功的信心。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在合作企业的学习或挂职,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弥补课本知识与校内专业技能训练的相对滞后性,有助于专业教师真正锻炼技术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双师素质”。 (二)专业教师业余时间到合作企业进行观摩或实践。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和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的机会到企业进行观摩或实践。通过观摩实践,专业教师可以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在专业技能水平、知识结构上的要求,从而可以对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验室和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工程技术人员,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还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案例、课程设计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时的题目、毕业设计时的课题,这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创立了有效的培养平台。 (三)专业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科研课题及项目。就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而言,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产学研结合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教师可以在学与用的结合中取得横向的科研成果,学校用自己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设备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科研课题研究、技术项目应用推广的形式,使专业教师始终处于行业实用技术的前沿,提高了专业教师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四)学校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考核与评价制度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控制、导向、决策的功能。学校需要为创业教师的创业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尽力让每一个创业教师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善于创新。同时,建立督导制度,形成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责任机制,比如通过建立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和抽查教案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通过学生评教、学院评教、专家评教的形式,全面、公正地评价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教学工作,对优秀的“双师型”创业教育教师给予适当奖励,与职务晋升、工资与福利待遇等方面挂钩。 四、结语 正如教育家斯滕豪斯所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堂的发展”,要实施工商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就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把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双师型”师资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不仅从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而且从实践层面把此项工作做扎实。只有这样,教师素质的提高才能开创出又一新天地,现有的创业教育才能产生更大的效果。 #p#分页标题#e#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教学改革

即便现阶段国内教学逐渐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大一部分学校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同样如此。究其原因,课堂教学中将教师当作教学的核心,过于重视课堂的内容传授,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够重视,导致教学理念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需要学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专业课程的特点、企业的用人形势相结合,提出针对性改革的措施,对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

1目前学校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现状

近年来,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并且也取得一定改革效果。然而,因为目前课改成效没有明确评估指标系统,导致课程改革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部分学校企业管理教学规模、质量与结构不能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学校毕业生也难以适应社会工作的岗位,不能满足企业能力与技术要求。就当下企业管理的教学改革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其一,双师型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学校专职教师是一毕业就直接任教,或是直接从其他的学校调入教师,这些教师对企业不够了解,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即便很多学校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因为国家具体限制与要求双师型教师企业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年限,教师专业实践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其二,学校和企业合作力度比较弱。一些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经常会存在“一头热”情况,主要表现为学校重视程度低于企业参与的意愿。此外,部分学校和企业合作只是表面工作,简单签署校企合作的协议,然后挂上实训基地牌子,实质性的合作内容比较缺乏,致使学生无法充分认识企业与接触社会,不能及时适应岗位,动手操作的能力不强。其三,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明确,没有科学建立课程体系。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时,没有有效解决如何培养人才与培养怎样的人才问题,致使课程体系构建形式化与简单化。其四,课程教学的改革仍然停留于表面的阶段,一些教师耗费大量时间设计课程教学资料,但是实际课程教学未依据教学的设计来执行,导致设计与执行出现脱轨。其五,课程缺少配套资源,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和课程改革互相配套教材资源缺乏,即便新时代出版很多教改的教材,然而教材数量与种类缺乏,实用教材比较缺少。第二,满足课程改革教学需要的配套实训条件远远不够。部分学校始终追求办学的规模,对于实训配套建设的投入比较缺乏,无法满足学校的实践教学需求。

2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管理人员的人才需求逐渐发生改变,现在学校培养的企业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有系统化与专业化的知识,而且要具有团队合作、职业操守与创新精神等品质。同时学生在学校期间,还要熟练掌握领导、沟通、组织与协调等实际管理的能力,使其迅速成长为创新型、复合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其中,复合型企业管理的人才,需要充分掌握企业的综合管理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尽可能符合当代企业对于通才的需求;应用型的人才需要具有组织管理、独立工作、表达与社交等能力,降低企业培训的成本,以此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创新型企业的管理人才需要在不断加强能力与充分掌握知识前提下,升华能力与知识,同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与创新的思维。

3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贯彻落实BPO校企合作协同的创新

近年来,在学校企业管理的专业中育人课程的教学模式逐渐变成BPO的校企合作协同的创新育人模式,关于BPO校企合作协同的创新育人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应用产学研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平台。在BPO中,B是Basic(专业基础)、P是Practice(实战训练)、O是Order(订单培养),应用“1+1+1”的模式进行教学。首个“1”指的是学生在第一学年,不仅需要完成必修公共基础的课程,同时要将B模块企业管理的专业课程学分修完;而第二个“1”指的是学生在第二个学年,需要将企业管理的专业和企业合作协同设置实战课程修完;最后一个“1”指的是在第三个学年,要按照和企业合作情况,建立冠名的订单班,同时按照岗位与人才需要设置职业能力培训可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训,有效实现企业、学生实训和就业之间的对接。

3.2整合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课程和内容

首先,整合课程内容。如果是本科教学会增设高等数学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难度,而且高数中的一些理论在学生就业以后基本用不到。因此,学校需要对高等数学的课程进行缩减,同时开始应用经济数学课程。其次,突破传统本科模式教学的体系,构建企业管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课程,增设实务模拟的操作模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第三,对理论课时进行压缩。按照市场的需求增设新课程,按照学生定位与培养目标,压缩理论课时,增加操作实践课时,提高学生操作动手的能力。例如:可以增加“国内连锁企业的财务报表具体分析”与“商品的采购管理”等课程,对学生知识面进行拓展,提升学生机就业的能力。

3.3突出教学的重点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3.1强化计算机的教学计算机的基础课程主要就是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专业课的教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间,需要互相结合,加强企业管理的专业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3.2加强学科的基础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面,需要与企业管理的学科建设相结合,在强化公共基础的课程教学基础上,构建企业管理的专业学科平台,设置商品学、经济性的原理与基础的会计学等课程,以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

3.3.3明确专业的方向与设置深层次的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学校可以增设人力资源的管理、零售经营和事务、商场管理以及连锁经营的管理等课程,同时设置商务秘书这类课程,训练学生商务礼仪与接待礼仪。由于新时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活动越发复杂,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而且要具有综合管理的能力,同时精通某一种技能,进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4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的改革

相关调查中显示,大约17%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独立的工作,将近83%毕业生在毕业以后,需要2~3年的时间才可以适应岗位,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情况也是突出。所以为了让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学校及时进行教学实践的改革,以培养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在学校企业管理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环节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因为企业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说服、开拓创新、组织协调以及应变的能力,同时还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所以学校需要对企业管理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学生非智力的素质培养以及实践能力锻炼着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一,充分结合企业管理的专业课程改造与实践活动,强化案例的教学,同时对专业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学时进行明确,然后指定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其二,聘请一些专业的指导专家或是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讲课,或是开报告会与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其三,教师和学生需要一起参加项目研究、咨询,尽可能主动承担一些企业咨询的项目与地方经济的建设项目。教师还可以针对性的挑选学生参与项目小组,这样不仅能够分担教师任务,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其四,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充足,而管理类的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含集中实践环节与课程实验环节。其五,改革过去独立的实训教学方式。将课程分成课内与课外两个部分,充分结合企业调查和课外部分,组织学生在假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就业率。

4结语

总而言之,从当下企业管理的专业教学而言,学校要想使得学生尽快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实施教学改革,从实践教学着手,培养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学校企业管理的专业教学要求比较高,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学校深入研究教学改革对策,落实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企业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介翔.试论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1)

2金慧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旅游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导报,2014(15)

3王晴.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6)

4董伟.“ERP沙盘模拟”在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引入及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

企业管理专业范文第10篇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1.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之间仍存在脱节。

1.1学校与学生之间。

学生已经显示出对学校方提供的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诸多不满,集中表现在对学校整个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全面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不满,并对培养方式的陈旧、单调和不够科学提出了批评。相反,学生对知识教育表示认可,并对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满意度较高。

1.2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

矛盾集中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能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的冲突。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进入企业后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但企业大都要求学生从基层操作岗位做起,在实际工作中显示出一定的能力后,择优安置到管理岗位。从客观分析,首先是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同时也无法给予企业正确的甄别信号;其次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需要有差距,企业希望学校能够更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现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

沿袭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的管理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傍本科味浓,学科化教学仍然严重,认真学习本科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本身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但是,我们目前采用的工商企业管理教材有相当部分是本科的,从理论教学到案例分析都是学科化的,实践性不足,缺乏高职特色。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缺乏实用性。一是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工商管理课程与普通管理类课程的差别不大。二是涉及面广但不精不专,学的多反而变得肤浅,使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无法灵活运用。三是教材滞后。在案例教学中,科学、翔实地反映中国企业经营成败的案例太少,大部分专业教材及管理案例来自国外,许多案例教学变成了被动的案例讨论与分析,难以解释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案例中看不中用,模拟现实的机会不多,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四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因此有工商企业管理无专业课的说法。专业实习难以有效开展。由于工商企业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财务、质量检验、战略规划等,要想安排学生将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部实习一遍是非常困难的。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时间短、资源少,难免流于形式,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差,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

二、加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对策

1.适应区域形势发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行业发展现状,可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了解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企业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善于沟通与协作,勇于探索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健康身心,能在工商企业一线从事执行及基层管理工作,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对接职业岗位需求,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1改革课程体系。

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实践来看,其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具体是:一是核心课程要精练,不追求广而全,要与其它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区别开来,突出企业组织、公司运作、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二是加强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增设管理沟通、商业伦理、职业礼仪、艺术赏鉴等课程。三是增大选修课比重,给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空间,营造更加开放的学术氛围。

2.2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总体原则,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反映该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全球性竞争。由此社会急需大批了解国际经济运行规则,懂得国际经济法律、法规的管理人才。为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从易到难,从低到高,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国际化。

2.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是应切实重视和强化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必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生学习自立性的原则,应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强化和提高。三是应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专业实践,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3.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一,必须改进教育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改进实践教育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具体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的适应能力。第二,要走出校园,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可建立由校内专家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参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必须与各类企业展开合作,将企业作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习。第三,重视模拟实验室建设,为管理情景模拟、会计报表阅读分析、市场调研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4.1拓宽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

一方面在引进教师时,要注意与现有教师的专业互补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进修,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可以通过派出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交流和参观、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4.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一是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养。首先,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作流程、新技术、新技能以及产业发展概况,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岗位实践、项目研发等活动,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转变;此外,要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努力成为本行业域内的专家。二是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要从企业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或操作技能娴熟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也可从科研院所聘请一些专家、教授来校讲授本专业最前沿知识,加强对校内专职教师的“传、帮、带”。加强与企业行业联动,增强办学的针对性,降低办学成本,扩大学校影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工商企业专业起源于市场,其人才培养也应还原于市场,让市场来检验人才培养的成效。所以,高职院校要不断推广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不断见成效。

上一篇:企业管理软件范文 下一篇:班级管理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