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

时间:2023-02-24 23:39:43

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定边马铃薯;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60-01

一 绪论

1.背景[1]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处。全县马铃薯常年实际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8%,总产鲜薯110万吨左右,是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位居全国六大县之列。

目前全县从事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从业人员28.5万人,农民人均鲜薯年产约3.9万吨,年均总产值约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左右,产业纯收入达5亿元,在全县农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2.研究意义

农民缺少农产品的市场定价权,农业保险或农产品期货在农村的覆盖面也十分狭小,这些导致了许多农民仍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就马铃薯而言,定边县农业局把将种植大县向种植强县转变作为工作任务,通过良种补贴、机械化推广、技术指导等方式发展马铃薯产业[2]。为改善个体种植户的收入情况,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并以统一的生产技术、种植品种、销售途径等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与经营管理,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 农村合作社

1.定义[3]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经济组织。

2.运作机制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们自愿发起的经济合作组织,农民通过提供土地并缴纳少量社费组建合作社,在政府有关部门登记后成立[4]。入社的成员依照自愿、平等、民主、互利的原则共同经营和管理合作社,不少合作社还会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打理合作社内外部事务,其职责在于争取合作社整体的利益最大化。通过规范化生产及统一分级销售后,合作社将所得的利润,以规定的百分比返还给入社的农民,剩余利润则继续充当合作社运行资金,直至社员退社时才从中取出。利润分配比例由农民种植农产品的产量来确定,合作社聘用的人员不参与最终的利益分配。

图表1 农村专业合作社运作流程

3.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农产品的生产单位也逐渐向区域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相对于个体户而言,无论是资金、产品质量、销售市场或是政策扶持,合作社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1)农民组建合作社,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获取规模收益,同时可以减少不确定性,规避市场风险,通过合法垄断的方式扩大并维护自身利益,在市场上提高议价的权力。

(2)除了享受政府对普通农民的补贴之外,合作社还能获得政府对种子购买、设备租赁与置购等额外补贴。

(3)加入合作社后,农民还可以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从而获得产品加工、销售增值的全部或大部分利润,充分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三 农村专业合作社成功案例

1.新奇士

美国新奇士桔农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合作社组织,财产由六千多名柑橘种植者共同拥有。在市场运作上采取公司管理模式,聘用专职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管理。协会由社员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员工4个层次组成,其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对果农的补贴与会员缴交的会费。

果农们可以自愿签订合同,加入新奇士成为股东,参与利润分配[5]。协会保证了土地的私有性和生产的独立性,各成员通过协会统一组织起来,实现了从农药和化肥的购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果实的加工、产品的销售及出口等的产供销一体化。

2.日本农协

日本的农民可以依照自愿原则加入日本农协,但若只是为了赚取利润而与合作社没有业务往来的人,是不被允许加入合作社的,这样就把投机者挡在门外。按照社员的意愿,也可以自愿退出农协,并抽走入社时缴纳的股金。无论出资额多少,每个成员都有一票表决权,即每人都能平等地管理合作社[6]。

无论社员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好坏,日本农协都会无条件收购并集中销售,农产品售价可能不同,但向社员结算时则采用平均价,因此大部分农民都愿意把较难卖的低档农产品委托给农协去销售。对此,农协使用价格歧视的方式,对不同的销售对象制定不同的价格,比如农产品外观不好,但营养价值并未受到影响时,可以用较好的价格向注重营养的消费者销售这些“有瑕疵”的农产品。

四 定边县马铃薯合作社现状

陕西省定边县有221家农业合作社,其中大多数合作社的管理者、所有者为少数的几名投资者,他们通过议价,向农民租赁土地,并在达到一定面积要求(定边县要求合作社成立条件为200亩)后,于当地工商局注册成立。就我们调查的当地几个合作社中,合作社的发起人少有农民,且部分为外地投资者。合作社长期管理人员为6到10人,农忙时期有的会临时雇佣40多人,但一般不超过10天。雇员工资较低,且合作社最终的利润分配仅限于几名创社的投资者中。因为良好的口碑,许多买家会在马铃薯收获到当地直接购买,因此合作常常占据着马铃薯市场的主动地位。

四、 建议和结论

1.建立合作意识

我国农民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合作意识发展缓慢,对此应适当引导农民间的合作,尝试让分散的土地形成规模化生产,从实践中逐渐找到合作的优势,并朝着合作社的方向发展。

2.向农民普及合作社知识

由于信息传达不到位,绝大多数农民对合作社的印象还停留在阶段,普及合作社知识才是当务之急。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宣讲会、广播或直接走访农户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可以先指导一批农民成立合作社,方便其余的农民借鉴与效仿。

3.向现有合作社提供发展思路作参考

(1)运营:聘用专职人员管理合作社,根据社员人数设立职位,明确权责,提高运营效率。

(2)销售: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定不同的马铃薯售价,让利润充分增长。

4.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要让合作社担当"龙头企业",并且只对入社的农民负责。通过吸纳准会员、市场直销、股份合作化以及土地规模经营化管理,与网络中介、加工厂等共同合作,在定边县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包括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科技指导、股东、收购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各个方面,减少价值链环节,降低交易成本。[7]构建网络营销体系,可以有效调节价格波动,规范马铃薯交易市场。同时借助定边马铃薯的良好口碑,实现了品牌经营与国际化策略。

参考文献

[1] 定边县农业局 定边县马铃薯产业概述[R]

[2] 中共定边县委文件[Z] 定发[2011]1号

[3] 农村专业合作社[DB/OL]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2篇

一个小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何以短短两年就创造了如此佳绩?

从单枪匹马到抱团出击

2007年2月,奉节县白帝镇浣花村,脐橙熟了。

“三毛钱一斤。”收购商给果农蒋龙伟报了一个价格。

“太少了,再加点吧?”蒋龙伟苦苦哀求。

“不行。”收购商连连摇头。

“三毛五一斤嘛……”蒋龙伟声音变低了。

“你不卖的话,我就走了。”收购商转身要走,“我可不怕收不到脐橙。”

这年,一场特大雪灾中断了村里跟外界的交通联系,一些以前常来的收购商不见了踪影。

“三毛就三毛,过秤!”蒋龙伟咬牙接受了这个价格,再不卖掉,脐橙坏在树上,损失会更大。

看着收购商拉着满车脐橙含笑离去,老蒋很怄气:“又白忙活了一年!”

这一年,除去化肥和农药的成本,老蒋只挣了两三千元。

蒋龙伟的遭遇只是过去奉节果农的缩影。

果农各自为政,力量分散,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常常为收购商做嫁衣。

2008年初,在外打拼多年的杨军回到了家乡浣花村。

“一个人很难做大,把树集中起来,搞标准化果园,一起找销路,赚的钱共同分。”杨军听过沿海不少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故事,建议村里成立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反对!”蒋龙伟劈头盖脸地给了杨军一个难堪。

“不过是骗钱的把戏罢了。”村民们头摇得像拨浪鼓,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搞专业合作社,可以让大伙儿的脐橙卖到两元钱一斤!”杨军承诺说。

“扯淡!我们的脐橙从来没有卖到八毛钱一斤。”

…………

无奈的杨军决定先从家人、朋友突破,经过软磨硬泡,当年6月,有68户果农抹不过面子,以货币、果树、土地、实物作价的形式入股,不太情愿地加入了蜀东门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

蒋龙伟最终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合作社。依照入社合同,老蒋的果园依然是他自己的,但老蒋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进行种植。

“收成时,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收购脐橙。”杨军承诺说。

但蒋龙伟并没报太大希望。

首战告捷

入社后,老蒋半年里参加了十多次会,如何科学种植、如何科学管理、如何剪枝上肥……

合作社还制订了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同时,老蒋被要求改种纽荷尔脐橙、91脐橙、95-1晚熟脐橙、切斯勒特脐橙四个新品种。

“太折腾了!”蒋龙伟有些不满,“种脐橙,哪里需要这么多条条框框!”

不过,接下来合作社的另一个决定让老蒋彻底看不懂了――禁止使用农药和除草剂,改用太阳能杀虫灯。

“这玩意管用吗?”老蒋心生疑虑。但他只能接受,合作社成立之初,便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质量、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

效果很快显现。

脐橙是以果径来衡量价值的,标准果的果径在80到85毫米,100毫米以上的就称为超级果。当年,合作社超级果的比例达到1/6。

到了2008年底,合作社果真按照市场价一元一斤的标准,收购了老蒋家的全部脐橙。

当脐橙收购商大摇大摆地进村找到老蒋时,老蒋一个劲地摆手:“没有了,我的脐橙早卖掉了。”

“卖了多少钱?”

“一元一斤。”老蒋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扶摇直上

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花钱的速度“扶摇直上”。

先是生产基地修建园区人行道3000米,然后是建蓄水池四口、引水渠1500米、沼气池六口……

“哪来那么多钱?”社员们追问。

“2009年,我们就争取到各种涉农资金230余万元。”杨军解释说。

以前,农村都是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模式,生产盲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家支农资金很难让农户获得实惠。

有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后,就可以集中获得来自农业、水利、扶贫、移民、科技等部门的支持。

效果立竿见影――合作社的脐橙产量“扶摇直上”。

“2008年我家的脐橙产量是两吨,2009年是三吨,2010年是四吨。”蒋龙伟说。

价格也在“扶摇直上”。

2008年合作社的每斤收购价是一元,2009年是1.2元,2010年是两元。

物以稀为贵,这条定律在蜀东门合作社失灵了。

“其实,并不奇怪,我们的脐橙产生了品牌效应。”杨军说。

合作社注册了“蜀东门”企业商标、“夔门白帝橙”产品商标,同时还申报了1200亩奉节“蜀东门”脐橙绿色食品认证,800亩奉节“蜀东门”脐橙有机食品认证。

“有了品牌,不代表就能卖个好价钱。”曾在企业里担任营销总监的杨军深谙营销之道,“定价是门学问。”

合作社又制订了“依质论价、分级包装”的策略。合作社还制作了精品礼盒、普通礼盒、普通包装、周转箱四款12个规格的不同包装。

在一系列精心策划下,奉节“蜀东门”脐橙成功打开了重庆、成都、北京、大连、哈尔滨五大市场,还远销俄罗斯。

今年1月23日,杨光银来到蜀东门合作社,领到了交售给合作社的脐橙款和5.8万元“二次分红”。

所谓“二次分红”,是指每年脐橙销售季节结束后,合作社统一核算所得利润,向社员返还红利。

在2010年,蜀东门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增加收入400余万元,共向社员分发了113.2万元返利,使社员户均增收5530元。

“这也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杨军坦言。

合作社每年都会从盈余中提取10%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提取10%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福利事业;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比例返还;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看到合作社大丰收,500多名果农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到2010年底时,蜀东门合作社的股东人数达到了723名。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 融资 制度 政策

2007年,中国首部合作社法律《农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制定并施行了许多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对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农村专业合作社依托区域性优势产品,突破了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完成了从广大农户小规模分散作业向规模化、区域化转变。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已有农村专业合作社37.9万家,惠及约2900万农户,经营范围涉及种植、农机、林业、手工编织等,业务活动涉及生产、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降低了单个农户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总体规模偏小、规范性不够、发展质量不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其中资金瓶颈正成为困扰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特点

(一)对外营利性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行为是秉承更好地服务社员,满足市场需求的宗旨,这决定了合作社对内的非营利性。但是,和所有企业一样,合作社的贷款偿还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外而言,合作社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的营利性机构。

(二)风险性大

和其他企业一样,农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许多不确定风险。由于合作社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基本的服务项目,因而合作社不但面临市场风险,还要面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对资金供给者来说,与合作社合作将要面临较大的经营活动风险和较小的资金回报率,因此,合作社能吸引的商业融资有限。

(三)扶

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属于弱质产业,产业链较为脆弱,且产出效益在短期内较难体现。加上合作社的自身的营利模式限制,如果仅单纯地依靠市场资源配置来完成融资,将很难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因此在合作社的融资进程中政府的介入,以及社会的扶助显得十分必要。

二、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一)从发展阶段而言,农村专业合作社进入发展新阶段

随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纷纷对农产品进出口设限,建立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面对这些挑战,农业产业标准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出资,兴建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经济实体,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趋势,社员在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农村专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逐步提升,这是由兴办自己的经济实体的需求所致的。拥有合作社自己的经济实体,不仅能满足社员的营利需求,而且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更为优越,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大大优于没有经济实体的合作社。

(二)从服务功能而言,农村专业合作社需要大量的投资来解决服务能力问题

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服务内容,资金需求程度有很大区别。

在发展初期,服务内容多为农资农机的代购、农产品的代销、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信息的服务等等,经营理念多为服务广大社员、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而非合作社的营利,因此初级发展阶段的合作社盈利能力较低。此外,此阶段合作社提供的仅仅为投资较少的服务项目,所以并没有很强的融资。

在高级发展阶段,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实体,服务内容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业务范围涵盖生产、加工、销售、储存、运输、服务等环节。在欧美一些国家,合作社还从事着经营信贷、委托、农业保险等资本业务,盈利能力极强。在此阶段,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提升,融资成为关乎合作社发展存亡的重要问题。

(三)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任何企业组织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物质保障。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期,资金一般来源于入社农户的小本股金,自有资金积累额有限。一般除去一些场地租赁费用、人员工资支出,所剩余的经营资金寥寥无几,而合作社还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技术的引进、农机设备升级、农产品质检、市场开拓等各方面开销,如果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显得困难重重。

资金是合作社正常运作的基础,但由于资金渠道狭窄、自有资金积累量少等原因,合作社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无法与专业化大公司抗衡,更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缺乏因素的分析

(一)合作社自身的制度缺陷是造成资金缺乏的根本原因

1.按“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起来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其构成主体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所依托的产业是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这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融资能力。

2.农村专业合作社规定,只有在合作社地域内居住且从事相同职业的个人,才能加入合作社,这一资格条件的限定使得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受到了限制。社员“自愿进出”的合作原则使得合作社自有资本难以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进而削弱了合作社的资信水平,增加了贷款融资的难度。

3.合作社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这种看起来有着绝对民利的管理方式实则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当合作社实力逐步扩大时,社员参加合作社的目的也从单纯的维护个人利益,向实现资本的最大收益进行转变,社员出资比例也会参差不同。而投票权正是社员在合作社当中一种权利的体现,显然,一人一票的投票制度必然会挫伤那些出资较多、对合作社贡献较大的社员的积极性。这就使得每个社员只愿意承担最低的入社股金。①

4.合作社社员的入股资金不能参与分红,最多只能获得不高于银行利率的报酬,且合作社主要与社员开展非营利性的交易,一定程度上对合作社业务的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5.合作社独特的结构机制决定了其资金积累主要来源于社员的股本。虽然合作社并没有限制入股社员的数量,但是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农民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能投入到合作社的资金有限,因此,有限的资金能力决定了合作社的规模只能处于较低水平。

(二)不完善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逐利的本质决定着其信贷资金偏向于投放在有着较大经济规模效益和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市场,而非规模小且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贷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信用贷款,另一种是质押贷款。但受金融改革力度加大,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商业银行加强了信贷的风险管理,更注重贷款的安全性。对商业银行而言,由于绝大部分合作社存在产权制度不清晰、经营不够规范、信息透明度较差等问题,银行贷款时所要开展的资信调查、风险评估,以及贷款发放后的监督,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贷款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银行与合作社的合作积极性。

(三)政府制度保障措施滞后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纷纷出台了一些扶持措施,但这些保障措施多以“通知”“意见”的形式出现,效力有限。2007年国家颁布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此外,政府并没有在财税、银行信贷方面提供更多的普惠政策;个别省市虽然提出了相关政策支持,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规范性程序,很难落实。纵观国外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发展经验发现,政府在合作社发展初期所提供的信贷、税收等政策优惠扶持作用明显,而目前我国专业合作社恰恰缺少相关的政策保障,极大地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

四、破解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政府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

农业是弱质产业,广大农民是市场经济中的弱势主体,需要政府给予各种资金、税收优惠支持。如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参与到国家的涉农投资建设项目中去,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条件,帮助合作社融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检查力度,确保将各项农产品认证、人员培训、农产品销售补助等扶助资金落实到位,避免在实践中出现政策无法落实的情况。在税收方面,各地政府可以适度放宽合作社的税收措施,加大对合作社的税收优惠力度,通过税收来引导合作社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综合融资能力

1.农村专业合作社传统的制度体系对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大大削弱了合作社的融资能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合作社首先应该注重公共资金的累积和管理,修正“进出自由”的原则,为资金退出设置障碍,从而达到维持合作社内部资金稳定的目的,部分解决资金缺乏和资信不被认可的问题。其次,合作社应该打破原有的投票机制,尝试将投票权和资金投入额相挂钩,增加投资大户的控股权,即经营决策权和盈利分配权随会员股金额增加而增大。②第三,对不积极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社员,合作社可以赎回其股本并进行转让,以此增强合作社的活力,激励为合作社投资做出贡献的社员,并使他们能完全分享到合作社经营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2.农村专业合作社必须切实完善法人治理制度,明确产权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提高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财务信任度,为自身融资以及发展壮大创造必要条件。其次,要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发掘特色产品,培养专业基地,发展特色农业,通过产供销的立体发展模式,实现合作社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

(三)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网络,深化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多层次的金融网络。政策性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农村商业的可持续经营起着不可或缺的信贷支持作用。在现有的金融网络服务中,应适度引进竞争机制,譬如逐步在上述机构中开展综合开发贷款业务、技术培训贷款业务、吸收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的金融服务等等,盘活农村信贷市场。

合作金融组织有着距离农村金融需求最近、能及时满足分散的农村金融需求的优势,是解决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难题的重要力量。国家应该鼓励合作社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如各种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公司等等,既可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又可以解决合作社自身的融资难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为合作金融组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鼓励和支持合作金融组织进行基金投资,扩大其资金来源的渠道。

(四)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担保体系,解决合作社担保困境

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产权不清、规模较小等问题,贷款抵押一直是合作社面临的难题。为了建立有效的农业担保体系,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贷款担保形式进行创新,将担保物的范围逐步扩大,探索大型农业生产设备、水域和林区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形式,以及保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方式。其次,也可以借鉴国外合作社成员间互保及联保的担保形式,借助合作社内社员之间的信任来建立信用担保联盟。第三,摸索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相结合的互助型合作担保机制,鼓励各种担保公司为农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业务,通过联保、担保、保险的形式增强担保能力,加大对农村融资业务的担保服务。

注 释

①胡卓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8)

②王文献,董思杰.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融资模式的演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12

参考文献

[1]胡卓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8).

[2]王文献,董思杰.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融资模式的演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 (12):12.

[3]中央党校课题组.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农村金融难题[J],发展研究,2009(4).

[4]中国人民银行赵县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探讨[J].河北金融,2009 (8):41.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4篇

武夷山市桔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9月,成员157人,种植面积3097亩,分布在洋庄乡和新丰街道的4个行政村。由于是优良品种,武夷山市供销社积极引导,先是注册“天妃”商标,后又荣获省名牌农产品,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该合作社还荣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又获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产销北京、上海、福州等大中城市。

好产品还要卖出好价格、好销路,否则增产不增收,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武夷山市供销社深入每一个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超市对接,把好产品放到超市销售,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超市直销,不仅打开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闯市场”的“华丽嬗变”。还实现了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了农民收入。据悉,像桔柚专业合作社一样,实现农超对接的专业合作社还有五夫白莲专业合作社、岚谷锦绣园专业合作社、吴屯鲤鱼干专业合作社、山里芭蕉芋专业合作社等。

吴屯乡高山村倪坜村农民左承富利用山垄田养殖稻花鱼,年产鲤鱼干200公斤,自从注册商标后,吴屯鲤鱼干由原来每公斤100元翻了快两番。“夷岚”牌西瓜,每公斤比一般西瓜售价高出0.6元,由于量大,瓜农收入也十分可观,洋庄西芋每公斤比一般芋子每公斤多出一块多,芋农增收相当明显。

武夷山市供销社为20余个专业合作社产品注册商标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组织合作社在省内外开展农超对接等活动。人行武夷山支行与武夷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深入研究后,正式推出《武夷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实施细则(试行)》,推出“保证金贷款”制度。武夷山市工商局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注册等开展一站式服务。农业、林业等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确定发展方向、技术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跟踪服务。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养老保障内生化;农村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将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养老压力,尤其对于养老保障还不完善的农村来说更是个挑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未来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将会更加严峻。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6.27%,并且我国65%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其中空巢老人多达4000多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农村老年人口,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生活保障问题已变的十分迫切。

传统的家庭养老无疑是广大农村老人维持基本生活的主要保障方式,不过家庭养老模式的缺陷在于对家庭规模及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依赖性。由于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使家庭结构和功能产生巨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不断弱化,造成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衰退,并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社会救济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其他不同养老保障组织模式覆盖范围十分有限,在农村保障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少地区依据地方特色开始探索新的农保模式。其中,赵志强(2013)提出的“肥乡模式”是以探索“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周莹(2009)研究的“苏南模式”是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核心,商业保险为补充的模式;青岛模式是以政府扶持和有限补助为特征的行政支持的模式,以及有代表性的广东中山市“个人缴费+集体经济组织+政府补贴”和北京大兴“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养老模式。这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问题。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互组织,同时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新型联合组织,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截至2014年11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6.7万户,出资总额达到2.67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对合作社参与农村养老保险起到了促进作用,发展合作社养老是农村集体养老的新途径。

一、依托专业合作社的农村养老模式

本文提出的合作社养老模式是由河北省肃宁县益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实施的,该合作社始建于2010年3月,按照“入社自愿、退股自由、民主管理、平等互利”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到合作社来,实行“自我合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人引领”的经营方式。该合作社以种植特色作物为主,至今已有社员2200人,外加临时性加入合作社种植的农户,覆盖农户达到3600户,总种植面积3.2万亩。农户以土地为资金入股,合作社对入社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以高于市场每公斤1~1.2元的价格对全部生产的粮食进行收购,合作社具备良好的加工车间及销售途径,实行加工、销售一体化,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

益源合作社设有益源养老院,入社的老人可自愿入住养老院并且可以得到免费的养老服务,该养老院的基础设施以及老人的日常开销全部由合作社负担,合作社也重视基本生活之上的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合作社建有自己的卫生所,定期为入社老人每年提供两次全面体检,同时免费或按成本价提供药品和注射流感疫苗等服务,为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老年人疾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保障问题。另外,合作社建有娱乐室,并不定期组织老人演出或参加民俗活动以满足其精神需求。益源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个人养老、集体合作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养老模式相比,农民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便可获得较全面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农村,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人均纯收入只有7907元,养老带来的负担将严重阻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益源养老模式不仅从根本上减少了老人养老费用的支出,并且对依赖土地收入来维持养老的人来说,该养老模式确实极具吸引力。

二、合作社养老模式的环境及运行机制分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发展正呈现加速态势,从数量和覆盖范围上都快速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同时也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用、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允许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这些优惠政策对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6.7万户,并近几年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对发展合作社养老保障模式奠定了基础。合作社在成员入股的基础上,通过统一的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方式将分散的个体团结起来,集中产品,并开拓销售渠道,给合作社和农民带来很大收益。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是合作社制度的重要内容,合作社盈余的分配项目一般公积金约占10%~20%,信用合作社约20%以上;公益金约占5%以上;职员及理事等管理劳务费用约占10%,其余约70%应按交易额返还给社员。在合作社养老保障模式下,合作社应从每年的盈余中规划一定比例,用做养老保障基金,以完善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入社老人提供基本的吃、穿、住、娱乐和医疗等配套服务,为建设合作社养老提供资金支持。合作社养老模式运行流程如图2所示。

三、合作社养老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较的优势与缺陷

在我国正式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背景下,益源合作社养老模式在河北省地区试点的初步实现,不仅表明合作社经营的成功与广大农民群众对合作社的认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北省农村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我国现存多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同时也存在不同的优势与缺陷,益源养老模式的发展也同样体现出其特殊的优点与不足。如表1所示。

益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养老模式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 合作社经营管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 合作社养老保障降低家庭养老费用的支出;3. 医疗与服务体系解决老人医疗保障问题。但由于该模式过于依赖合作社组织的经营状况,养老资金依赖性强,以及管理服务体系有待提高,这也不免带来养老保障风险等问题。同时,其他地区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也做了不同程度的试点,其中,广东、上海以及江苏或北京的经验分别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广东中山市充分利用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资源和优势,降低收入差距,统一缴费基数和保障水平;而江苏和北京对收入的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灵活的制度安排已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上海在传统的城市实行“镇保”与“农保”并存的双轨制度。肥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互助养老模式,由村集体出资或集体资产来维护老人的基本生活。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的今天,合作社养老对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体现出巨大优势。

四、完善合作社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把合作社养老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解决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并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合作社在互助合作的方式下,通过共同经营的方法来谋取社员经济利益和改善生活水平的社会团体,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自己出资、自己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农民作为合作社成员的主体,在面临农村老龄化严重的问题面前,它们作为农村独体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理应承担起农村养老保障的功能。可从三方面来为农民提供养老服务:1. 完全承担农村养老保障工作,从合作社盈余中规定一定养老基金以完善养老保障服务;2. 分担农村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或者代扣代缴,承担社保中“单位”的角色,扩大社会养老覆盖;3. 开展养老咨询活动,宣传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及相关政策,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村保障制度,有助于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二)加大政府部门对养老政策的资金扶持

合作社养老保障模式的实施需要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其中财力支持最为重要,由于合作社养老运营资金完全来源于合作社的支持,这也导致了合作社运营状况给养老保障带来一定的风险。合作社养老模式的发展,绝对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国家政策性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合作社养老提供支持与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并参与到农村养老工作中来,为合作社养老提供经济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指导合作社养老模式建设,解决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合作社养老的发展,增加财政投入,降低合作社养老资金风险,建立养老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发挥合作社的多种功能

合作社良好的经营状况是开展合作社养老的基础,因此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将至关重要。第一,健全组织结构,明确养老组织职责,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运行并有效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履行组织责任,确保老人的生活得到保证;第二,完善民主管理,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有效解决民主参与不够、民主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关键。第三,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养老基金的运行状况,加强群众与部门监督,杜绝养老金挤占或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合作社利用增加土地入社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内生化养老保障机制,使养老基金的运作与合作社的经济发展相结合,这样,合作社就不仅能够免费提供养老服务,还能够保证自身的正常发展,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四)全面提高合作社养老服务质量

不断提高供养标准和服务质量,全面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情感交流、应急服务、文化娱乐、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倡导多种形式的敬老助老活动和民间慈善活动,努力营造和丰富合作社养老文明建设的氛围,以满足老人在日常生活、医疗照顾和精神慰藉三方面的需求。同时,不断完善合作社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老人居住环境以及医疗保障措施,增加老人娱乐设施的建设,以及供水、供电、网络等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使老人的生活质量能够在合作社养老保障模式下得到充分的改善并提高。

五、小结

农民专业合作社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既有社会化养老的特征,又符合当地养老习俗,老人居住合作社养老院中,日常生活可自由安排,大大提高了老人入住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养老成本、节省养老开支。该模式可根据地方合作社特色而采用灵活方便的运行模式,这也必将成为我国其他种类养老模式与养老政策的有益补充和借鉴,合作社养老模式对庞大的社会化养老体系而言,成本得到大大降低,符合地方习惯,因此必然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在合作社养老保障模式下,老人的土地得到统一管理,并且可以得到全面的养老服务,对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减轻了国家养老压力,提高养老保障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强,杨青.制度嵌入性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J].农村经济,2013(01).

[2]梁鸿,赵德余.需求特性、组织供给与制度设计的逻辑――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新挑战、新试验与新思路[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06).

[3]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周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研究[J].学术交流,2009(09).

[5]王健,任矗张悦玲.农业合作社养老模式的探索――“益源养老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4(12).

[6]涂琼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7]赵志强.河北省农村养老模式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4).

[8]宫哲元.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作用和研究范式[J].社会科学论坛,2014(01).

[9]陈枫.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思考[J].行政论坛,2011(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课题(JRS-2014-2007);2014年度河北省委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201414)。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6篇

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需要而生的,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社势必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与发展引人瞩目,无论是精彩纷呈的特色亮点,还是接踵而至的发展困局,都足以给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照。

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由数量快速发展转变为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规范化建设阶段。

截至2010年9月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2.3万家,入社和带动的农户占该省农户总数的16%。至“十二五”末,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将达到3.5万家,农户覆盖面将占50%以上,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焦锦淼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和载体。

“快、多、大、高”的河南特色

说起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多年从事农业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工作并担任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顾问的河南科技学院教师石晓华用“快、多、大、高”四个字作了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入社农民平均收入比未入社农民高出20%,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分布十分广泛,涉及粮食、蔬菜、瓜果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农机作业,农资经营,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沼气,农家游等诸多为生产经营服务的领域迅速生根开花。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跨区域合作,服务范围也由以本乡本村为主向其他乡镇、县域拓展。如武陟县绿康牛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160多户,社员遍布周边市县以及山西省晋城等地,产品远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辣椒合作社巧打“绿色牌”“生态牌”,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辣椒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远销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水池铺乡辣椒还被确定为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从单一的生产资料购买、生产技术服务等合作,向开展标准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实施产品质量追溯以及产品市场流通、整理加工、品牌包装等经营领域拓展,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生产的产品注册了商标,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或地理标志认证。发展较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生产和经营环节统一起来。如沁阳市仙鸿果业合作社不仅在产前、产中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园区建立无公害监测点,还在产后统一包装,使用“仙鸿”注册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年销售鲜果达150余万公斤。

大好局面下的现实差距

面对大好局面,石晓华表示: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数量较少、管理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大部分农民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对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认识还不清晰,把合作社当成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工具,参与合作社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同时,社员缺乏联合闯市场的合作意识,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无形中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从整体上看,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在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处于较低层次,开展的共同经营活动较少,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够健全,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靠领办人个人能力经营运作。另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发展壮大,展现蓬勃动力

虽然河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此,石晓华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入社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合作社领导层以及社员的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规范、不走形;相关部门也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有关政策、法律要求,结合当地的规范化建设情况,建立一套可行、有效的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带领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大合作社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将合作社理事长、经理和监事长列为骨干培养对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造就出一批有远见、善管理、肯开拓、乐奉献的带头人队伍。

石晓华还指出,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金融合作,如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或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在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同时,解决自身融资问题。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农村专业合作社;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石屏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07-01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的新生力量,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这支队伍和组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农业农村工作。

1 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农村合作社组织不断增加

石屏县农村合作社组织随着农业新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合作社领域随之拓展,合作内容已由过去单一生产技术合作向品牌、加工领域和流通综合服务营销等全面推进,积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品与市场消费需求之间的对接性矛盾,不断延伸产、加、销与市场间的利益链。目前,石屏县有蔬菜、水果、养殖、药材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110个。

1.2 农村合作社组织日益多元化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组织已逐渐由过去农村能人或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牵头组建构成转变为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合作组织,且其服务和职能已日益向综合或纵深横向化迈进。合作社多元化发展格局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专业大户创办型。以“合作组织+农户”为运行模式,依托种植、养殖、加工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产业化的发展[1]。二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委的主导产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2]。三是部门牵头引办型。由农、林、牧、供销等涉农部门牵头发起,以“部门+合作组织+农户”为运行模式。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公司+合作组织+基地”为运作模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

1.3 农村合作社组织功能日趋完善

在利益分配上,向促进农民增收、按股分红、采取微利服务、维护农民利益以及按交易量返利、最低保护价等分配形式推进。有的合作社通过成员共同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经济实体,让成员分享到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值[3-4]。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商标注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采取各项服务措施,有效解决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许多合作社还围绕“六统一”(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种植技术、统一作物品种、统一定级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切实为社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和受灾补偿机制等,增强了合作社的凝结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使合作社品牌意识不断得到加强,提高了产品知名度,树立了品牌形象。

2 农村合作社组织的矛盾问题

2.1 农村合作社实力较弱小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还比较弱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许多环节和方面有新的突破,但由于其自身的实力不够强大,尚不能一一实现,需要政府在许多优惠政策上给予新的扶持突破,如金融扶持的政策还未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享受应有的待遇,而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初期则一哄而起,缺乏资金,成为有名无实的虚空组织,未能完全体现或履行专业合作社应该有的职能。

2.2 部分专业合作社办社目的不明确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办社初期是受他人影响一哄而起才开办起来的,因此,合作社本身对办社的目的、目标不明确,产权不明晰等使合作社自身运行不到位,不强劲的松散机制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职能的较好发挥,需要政府部门切实地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其专业合作社应该具有的职能和作用,真正服务于合作社区域的农业产业和农民。

2.3 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不规范

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存在产权不够明晰、管理不够民主、资金动作不规范、利益机制不合理、产业专业技术弱、组织管理不到位等不足因素,使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成效不明显,对当地产业推动拉动效应差。切实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指导健全内部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管理运行水平,全面全力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职能作用[5]。

3 农村合作社组织发展对策

3.1 明确发展方向

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初期要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在发展思路上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效益和追求产业区域效益最大化。在满足成员发展自身利益需求的同时,提高合作社创新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能力[6]。为了提高合作组织的市场竞争力,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创出特色品牌。

3.2 针对合作社实际进行分类指导

为更好地搞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针对合作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切实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健全制度,提高完善机制和制订发展目标、年度工作计划等,用组织章程来规范合作的动作,因地制宜,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环节和水平,努力扩大规模,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创建更加充满信誉的品牌来支撑合作社和带动合作社发展,更好地惠及合作社成员,使合作社成员更加充满合作社发展信心。

3.3 着力抓好合作社自身实力建设

建立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可提升合作组织运行质量,为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使合作社的发展有章可循。建立合理的经营服务收支和分配制度,保证合作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每年至少召开1次成员代表大会,重大事项由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定[7]。规范成员和国家扶持资金与他人捐赠资金的使用程序,真正地从组织机制上与资金运作规范上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

3.4 增强政府的服务,发展推动带动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以自身为主的同时,政府切实加强引导、指导与政策扶持,很好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发展外援扶持与政策推动,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职能与政府推动职能的重要切合点[8-9]。因此,在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政府要做好服务引导指导及培训帮助等,提供专业合作社必要而又真切的有效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走向成熟而强劲发展,积极服务于其组织成员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合作社区域农民与社会。

4 参考文献

[1] 赵铁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形成与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08(31):16-19.

[2] 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国鲁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6):4-11,37.

[4] 王峰云,王登辉,王星,等.张掖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概况与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4(3):6-9.

[5] 郑寿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76-377.

[6] 王华.灵武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化发展[N].中国工商报,2010-09-07(A02).

[7] 翁海娟,周贤东,林敏莉,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277-280.

[8] 梁录瑞,张招喜,王凌.千阳县果业合作社调研报告[J].果农之友,2010(8):34-36.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8篇

一、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58家,畜牧业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有7993户。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通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状大。按照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型合作社占24%,松散型合作社占76%。

二、我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乡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以宣传发动、培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为突破口,解除农民的种种顾虑,使之充分认识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类指导,制定规划,建立各类合作社培训班,指导农民办社、入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解决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内部运作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乡坚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四个方面:即有一个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办社;坚持入社自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三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如修学花生购销合作社、新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沙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等。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和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后,从品种的引进、生产、管理、包装和销售所有环节都要求统一进行,既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极大地降低了单个农户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其中,花生种植合作社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小户生产无法起到做大做强的效果,但农户组成合作社或协会后,通过示范引导,统一加工程序,极大的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乡特色优质产业。

(三)推动了农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否顺利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作为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产品很难打通市场销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能在带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四)吸纳劳动力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大减少了由无业人员引发的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解决。

1、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会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出现合作社建设急在乡上、冷在户里的被动局面。大部分合作社是发起人为获得政府扶植资金或地方政府为合作社建设任务而成立的,它们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意义。作为专业合作社,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但是我乡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太明显。合作社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社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份合作社只是挂名成立了实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3、发展资金不足。合作社唯一的资金来源便是入股农民自筹,但受农民保守思想的佐使,大都是见利后方愿出资,一个合作社全靠农民自发筹集实属很难。

4、成员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管理素质低,观望心理较强。

五、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1、抓样板。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

2、抓规范。在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社一旦建立起来,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订单农业等合同方式保证农民利益,在发展壮大以后,应逐步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实力,提高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3、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动力。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及全社会给予扶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更有理由切实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建议积极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小乡镇;专业合作社;发展;最佳方式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2.02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分散的、灵散的小农户生产已无法适应现代统一大市场集约化、规范化的要求,于是将农民组织起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需求,进行资源配置,使得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创造更高的生产价值。基于农村合作社的可行性价值及积极意义,我国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建设,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6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注册,入社农户4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

然而,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发展还不成熟,质量的提升落后于数量的增长,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诸如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等问题。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人文、地理、资源分布各有特点,即便是同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并不均衡。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地区在乡镇, 在行政区划分上,乡镇是我国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小型乡镇从人口、面积、经济水平、资源等因素上看与大型乡镇相比存在很大差别,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上自然也存在着差异性。

1 中小乡镇农村专业合作社基本特征

1.1 自然条件及经济因素的影响

合作社生产规模受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能力较强的乡镇合作社发展渠道也较宽阔,相反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经济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合作社发展能力也相应受到限制。以敦化市沙河沿镇为例,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仅25公里,全镇总幅员面积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7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00公顷。林地总面积22200公顷,草原面积1500公顷。辖22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5493户,总人口18025人,农业人口16469人,非农业人口1556人,朝鲜族1356人,农村劳动力8571人。

全镇种植业以旱田为主,水田次之,常年积温2450℃,无霜期120天左右,降雨量为年平均500毫米,海拔约450~500米,气候冬季干冷,夏天温凉,春迟冬早,土地土质肥沃,土质多为白浆土。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决定沙河沿镇种植业特别是甜玉米、马铃薯、烟叶成为沙河沿镇主导产业;林地、草原又为养殖业特别是柞蚕、黄牛养殖提供较好的自然资源。据统计全镇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53家,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23个,占总数的43.5%,以养殖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社17个,占总数的32%,另外13家机械生产及加工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24.5%。从分布数据来看与本地自然资源有关的合作社40个,另外13个机械加工合作社虽与种植、养殖业无直接关系,但也间接为种植业服务,同时也与沙河沿镇与市区相距较近,交通便利、技术及信息传播较快有关。

从经济发展能力上讲,沙河沿镇镇内无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规模也较小,工商业收入较低,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地区生产产品的单一性,农户联合一起组成的合作社经营泛围必然带有单一性特点。沙河沿镇23家以种植业为基础的专业合作社无一例外均以单一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为主,种类分别集中在玉米、烟叶及马铃薯上;而养殖品种均集中在柞蚕、S牛上。

1.2 合作社发展潜力受管理质量、管理方式限制

沙河沿镇53家专业合作社实有入社农户469户,53家合作社经民主选举推选出53人作为合作社带头人即法人代表。53人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9人只占总数50%左右,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53中仅有15人是党员,占总数的28%,村干部7人,占总数的13%,合作社内部管理质量不高。管理方式上则体现出管理松散,经营粗放,入社农户数和生产规模相比比重偏低,难以脱离家庭经营模式,合作社成员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小乡镇,从全国合作社发展现状来看人才与管理问题都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

1.3 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不足

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特别是中小乡镇,资金来源主要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员之间互助,其中自筹资金是目前合作社主要的融资方式,合计约占资金来源的75%。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相关金融优惠政策却难以享受。信用社向合作社社员贷款与其他农户贷款条件相同,在利率、期限和金额等方面没有专门的优惠措施。沙河沿镇53家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上的仅有3家,50万以上的6家,其他88%的合作社注册资金数量在10~30万之间,甚至有6家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合作社在发展资金上主要以社员入股及合作社经营积累为主要来源的资金十分有限,自然削弱了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

1.4 在拓展与驾驭市场方面优势不足

通过合作社,按照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改进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户适应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马铃薯市场出现严重波动,受国内马铃薯市场走低趋势影响,沙河沿镇马铃薯价格大幅度降低,大部分种植马铃薯农户损失,依托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广大社员主动开拓市场,挽回了一定损失。然而中小乡镇合作社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在拓展和驾驭市场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品牌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开拓市场能力,即便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也存在难题,市场发展能力处于劣势。

2 中小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数量以及入社农户数量快速增长,虽然国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逐步增大,但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认清合作社发展完善的渐进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初级阶段单一型专业合作社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中小型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向发展壮大之路必须从“单一”做起。虽然是“单一型”但却可以做到“小而精”,从现阶段来看技术型、设施优势型及地源优势型专业合作社较适合中小型乡镇。

2.1 凭借技术优势发展专业型合作社

专业技术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在突出“小而精”方面,具有优势。农户以专业技术入股,产品富含技术成分,市场认可程度较高,市场竞争优势较强。况且专业技术型专业合作社对土地、空间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投入成本不是非常大,资金回笼、收益较快,特别适合中小型乡镇中手头有技术、善于创新、发展意识强的农户加入。沙河沿镇以机械加工技术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共13家,分布在机械生产、修造,专业维修领域,均以生产服务为主,因技术含量较高,适用性较强,受到本镇及周边广大农户的欢迎,在农业普及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沙河沿镇双山子村惠源农机修造专业合作社为例,全社占地不足1500平方米,注宰式鸾28万元,农户成员6户。虽然合作社规模有限,但凭借领先的技术、过硬的质量,打造出了“惠源机械”的优势品牌,每年产值近千万,利税上百万。现“惠源机械”已成为吉林省农机补贴品牌。所以从“惠源机械”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小型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不见得就狭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以最优势的资源,最有利的方式入社,避免盲从,克制不足,往往创造更高的价植。

2.2 凭借设施优势发展合作型合作社

沙河沿镇河南村甜玉米产销合作社就是凭借基础设施优势发展“企业+农户”型合作社的代表。河南村属于一类气候区,非常适合种植粘甜玉米,而且,河南村靠近鹤大公路,交通非常便利,粘甜玉米发展潜力巨大。2007年河南村农民成立了“粘甜玉米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当时采取的就是“公司+农户”的形式,合作社与一家专门经营冷冻食品的公司签了合同,约定公司提供甜玉米种子,秋收后回收全部玉米。然而甜玉米在收获后必须尽快销售到厂家,否则就会跑浆,影响质量。农户为了尽快把玉米运出产地,运到收购公司,需要早一些联系运输,可是到农忙的时候,运输业非常紧俏,价钱也高。即使是玉米顺利运出去,到了收购方那里,由于送玉米的农户非常多,总得排上大半天或几天的队,才能把玉米送进去,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2010年秋季合作社成员筹资500万元,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冷库,2011年8月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冷库可贮藏800万棒的玉米,冷藏200公顷土地的甜玉米,一年纯收入达到80万元,同时安置就业20多人,高峰时可能达到100多人。冷库的建成为河南村的粘甜玉米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为河南村农民的增收开拓了更宽的路子。有了自己的冷库河南村的农民玉米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只粘甜玉米这一项产业合作社农户年可增收8000元左右。

这种农民合作社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与实力强劲的企业连盟的方式,不但使农户了却后顾之忧,放弃左右摇摆的念头,也使合作企业更增加信心,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子更宽,走得也更稳。

2.3 凭借地源优势发展经济型合作社

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相对优势的地理特点,特别是土质、气候等特点,决定了当地出产本地独特而又区别其他地区不同的产品。特别是中小乡镇在工商业及服务业相对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善于利用地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加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沙河沿镇河南村岭底社土地积温高,土质偏碱性,土壤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烟叶,2007岭底组的广大烟民成立的“河南村烤烟专业合作社”,河南村烤烟专业合作社在组织烟农规范、规模种植烤烟,增加烟农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岭底组现在有烟农30户,种植烤烟30多公顷,平均每年每户烟农在种植烤烟方面纯收入就可达到3万多元。

以上几种模式从本镇基本情况入手,根据现有资料,探索在中小型乡镇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般性、普遍性趋势。由于每个地区面对的自然条件、地域特征、民风民情等不尽相同,也会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特殊方式,只希望通过以上论述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段庆广,曲道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马俊哲.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3]郭红东.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系列: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农村专业合作社范文第10篇

去年入夏以来,由于鸡蛋市场持续价格低迷,四川省安县花镇柏杨村的养鸡户陈万富,一下子亏了血本。市场价降到1.4元一斤,但是鸡蛋的成本都在2.2元,养鸡户们根本就没法接受这个价格。虽说亏本,好在鸡蛋还能拿出去卖个钱。可到了后来,就是亏本也卖不出去了。无奈,陈万富只得动员全家顿顿吃鸡蛋,蒸鸡蛋、煮鸡蛋、炒鸡蛋……可就算这么吃,一家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吃一百多个鸡蛋。一气之下,陈万富把卖不出去的鸡蛋全都喂了猪、喂了狗。

其实,发愁的不只陈万富一家,村里300多个养鸡户,全都遭遇了卖蛋难的打击。就在村民遭遇卖蛋难的日子里,村里养鸡专业合作社一直在积极想办法,抵御这次市场寒流。他们每天派业务员到处跑,联系周边的几个县市。可是,多方联系的效果并不理想,合作社又把目光投向了省外。合作社的业务员带着鸡蛋跑了十几个城市,最后,在外地找到了销路。终于,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养鸡户们摆脱了困境,鸡农们对合作社感恩不尽。那么,这个养鸡合作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柏杨村的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1年,是养鸡村民自发成立的一个协会性组织,在采购鸡苗和饲料、销售鸡蛋方面给大伙提供帮助。合作社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村民养鸡大都处于零散和无序状态,鸡蛋的销售就是最大的麻烦事。每天村民都要骑车带着鸡蛋筐进城去卖鸡蛋,由于路不好走,车筐翻倒的事经常发生。到了集市上,由于不掌握市场行情,养鸡户之间的互相杀价,往往弄得两败俱伤。对养鸡户更具有毁灭性打击的是流行疫病。养鸡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来自瘟疫和市场的风险,往往让养鸡户在一夜之间破产。所以为了解决村里养鸡户的生存问题,大家就想到成立专业合作社把所有社员的蛋组织起来,然后统一上市。合作社采取招标的方式统一购进饲料和雏鸡,这样就能把成本价格压低。养鸡户遇到技术难题,合作社也可以随时上门帮忙。每天下午,村民就把各家产的鸡蛋送到养鸡合作社门前,由合作社联系好的鸡蛋商早就等在这里了。而合作社每500克鸡蛋只提取一分钱的服务费。这样,村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养鸡,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部分地区出现禽流感疫情期间,合作社配合防疫部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家每户发消毒药,打禽流感疫苗。由于措施采取得到位,柏杨村没有发生一例禽流感疫情。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村养的蛋鸡已经超过了100万只。

但此时,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每天产生的几吨鸡粪,给柏杨村的人居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为此,刘玉华打算在养鸡合作社建一个鸡粪处理场,可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合作社还没有注册,他们还不能办实体。他赶忙找到县工商局,想给合作社登记注册,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最终民政部门按社会团体给合作社进行了登记。但作为普通社团,是不具备经营权的。所以,合作社虽然有了合法身份,但还是不能建鸡粪处理场,不能有经营行为。不仅如此,合作社如果需要资金上的支持,连去信用社贷款的资格都没有。合作社似乎一下子陷入了绝境,给养鸡户供应鸡苗和饲料、代销鸡蛋都成了不合法的了。看得出来,农民欢迎合作社,也需要合作社。但名不正言不顺,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存,已经出现了危机。

据统计,像柏杨村养鸡合作社这样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国有15万个。它们在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一直没有相关法律,严重制约了这些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2006年10月3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并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还在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到工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经营盈余按照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比例返还。国家金融机构要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现在,柏杨村的养鸡户们正在盼望着7月1日这一天快点到来。那时,合作社就可以贷款了,鸡粪处理场也可以开工了,他们可以更放心大胆地养鸡生蛋挣大钱了。

上一篇:支教实践报告范文 下一篇: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