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范文

时间:2023-03-11 08:23:49

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1篇

(一)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

经**年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统计,**年底**总人口1719.10万人(不含兵团),其中农村人口1115.71万人,占总人口的64.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547号)的规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评价内容为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四项指标中有一项指标低于“基本安全”最低值,视为“不安全”。统计到**年底,全区农村总人口1115.71万人中达到“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541.2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9%,“饮水不安全”人口574.4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1%。

在“饮水不安全”的574.45万人中,饮用水质不达标的人口398.98万人,占69%(其中:饮用氟超标93.54万人,占16%;砷超标7.75万人,占1%;苦咸水147.92万人,占26%;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的有38.95万人,占7%;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的有65.24万人,占11%;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的有18.67万人,占3%;其他饮水水质问题的有26.91万人,占5%);饮用水量不达标的有37.11万人,占6%;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有100.8万人,占17.55%;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有37.56万人,占6.54%。。

(二)农村供水设施情况

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截止到**年底,**已建成并正常运行的集中供水工程有3087处,日供水能力64.41万m3,受益人口694.07万人。其中,供水到户633.96万人,占供水受益人口的91.34%,供水到点受益人口60.11万人,供水受益人口的9%。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分散式供水工程按供水方式分有设施供水和无设施供水两种。有设施供水是指一户或几户为单元,用井(手压井、筒井、曼苏尔井、大口井)、引泉等设施供水;无设施是指直接取用涝坝水、河水、渠水、坎儿井水、泉水等。**分散式供水总人口421.6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8%,其中有供水设施人口167.12万人,占分散式供水人口的40%;无供水设施饮水人口254.52万人,占分散式供水人口的60%。

二**以来农村饮水工作成就

(一)**期间饮水解困、氟砷改水、饮水安全项目完成情况

截止**年底,**共计完成总投资6685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45800万元,地方配套21058万元。建成水厂579座,铺设供水管道21059公里,解决了1512个村230.47万人的饮水困难及氟砷等超标水问题。其中:一期饮水解困完成总投资34386万元,国家专项22900万元,地方配套11486万元(含抗旱应急500万元,5.09万人),建成水厂296座,铺设供水管道10290公里,解决了120.27万人;二期饮水解困完成总投资14775万元,国家专项9600万元,地方配套5175万元,建成水厂170座,铺设供水管道3397公里,解决了48.21万人;氟砷改水完成总投资17697万元,国家专项13300万元,地方配套4397万元,建成水厂114座,铺设供水管道5418公里,解决了61.99万人的改水问题。还有19.05万人在**年年底已全部完成。

(二)**~**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解决遍布全疆14个地州和自治区6个直属农林牧场共50.2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氟超标31.45万人,砷超标8.98万人,苦咸水3.97万人,缺水5.8万人。共计投资1907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048万元,地方自筹7028万元。

(三)**期人畜饮水完成的主要工作

饮水解困工程实施的五年是我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历史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规模最大、工作最扎实、效果最好的五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我区的农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取得了“小工程、大政德”的政治效果,也是我区农村水利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1、调整领导机构,签订责任状

**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又对原改水防病领导小组成员及办事机构进行调整,将“自治区改水防病工作领导小组”改为“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做好前期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贯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水利部有关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文件精神,水利厅会同计委、卫生厅于2001、2002年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相继编制完成了《**农村人畜饮水及氟砷改水工程建设**规划》、《**实施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可研报告》,并获得了国家计委、水利部的批准。同时完成了《**农村饮水解困一期工程规划名册》。**年4~5月编制完成了《**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年8~11月编制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全部通过了水利部的审查。

3、制定管理办法,指导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制定的《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自治区制定了《**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自治区计委、水利厅、财政厅于2002年7月制定下发了《**维吾尔自治区**期间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办法》,同时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初步设计编制纲要》,用于指导各地、州、市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为进一步指导全区农村的饮水安全工作,自治区计委、水利厅、卫生厅、教育厅于**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

4、组织政府采购,确保物资质量

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改水工程,确保物资价格合理、质量可靠,2002年6月份由水利厅改水办会同区计委、财政厅以及各地、州(市)水利、计委、组成招标委员会,依据《招标投标法》对2000~2002年所需UPVC管材进行了公开招标。对所需的改水机电设备、PE管材等材料,委托各地、州、市进行了公开招标。

5、加快科技成果引进转化与推广工作

引水安全工作多年来一直比较注重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与推广。根据科技成果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结合我区农村改水工作的实际,先后引进:一是利用分层取水凿井工艺技术寻找低氟水;二是采用复配混凝土新工艺技术降氟;三是为取代传统水塔,采用变频调速恒压给水技术;四是引进和改进深井手动泵技术,解决居住分散无电区的人畜饮水问题,利用“牧区自流井技术”发明专利,解决了牧区春秋缺水和无水草场的人畜饮水问题;五是利用聚氨酯材料解决高寒区供水管道冻胀问题。自治区改水办主持研究的课题《**改水技术与综合效益研究》2000年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牧区自流井技术推广》获2002年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6、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已经形成了2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为了管好已建工程,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农村饮水工程均由水利部门管理,县(市)水利局成立农村供水总站(公司),负责全县(市)农村水厂的运行管理,对每个工程的技术资料都要整理归档,专人管理。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利厅改水办历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狠抓人员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已举办区级农村水厂管理人员培训班十四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

7、组织工程验收,检查工程质量

多年来对十三个地、州、市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进行了验收,总体来讲,大部分地、州、市都能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的规定,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8、认真抓好水厂的运行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农村水厂运行管理工作,采取了许多强化管理措施。一是制定了水源管理、供水、水质管理等13项配套制度;二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进水厂运行管理工作。**期间多次派出工作组对部分地、州和县(市)农牧区人畜饮水工作进行调研。2001年通过调研确定了伊宁县、托克逊县、疏附县为全疆农村水厂运行管理示范县,并于2002年9月分北、东、南疆三片召开了农村水厂运行管理现场会。大力推广三县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管理经验。

9、制定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优惠政策

由于人畜饮水工程大部分分布在贫困地区,所以人畜饮水工程实际上也是一项扶贫工程,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工程用地实行无偿划拨;工程用电执行农电价格;免收电力增容费;地矿部门对工程所需的有关资料予以免费提供;以及减免工程建设各种税费等。

三**时期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主要发展目标

本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地形、饮水安全类别,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民可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一是要从水量、水质、当前、长远等方面,合理利用水源,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二是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标准,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三是保证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可持续性。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发展要求、可能的投资能力,对**农村饮水不安全的574.45万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即考虑十年内解决全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在**期间重点考虑氟、砷超标的问题,主要是饮用水中氟大于2mg/L、砷大于0.05mg/L和苦咸水(溶解性总固体>2/L)的饮水问题。本次**规划中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与**已解决人口没有重复,工程处数也与原有的集中供水处数没有重复,即全部为新解决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和新增工程处数。

对**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提出并启动的“牧民定居”、“生态移民”和“抗震安居”工程,这三部分农牧民的饮水问题要统筹、协调考虑,由于政府的规划还没有出来,因此,本次规划只把这些作为问题提出来,具体的解决办法需要下一步工作来进行。

本次规划**期间要解决全疆14个地州和自治区6个直属农林牧场的357.1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氟超标70.11万人;砷超标7.75万人;苦咸水90.62万人;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59.55万人;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18.90万人;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3.83万人;其他饮水水质问题25.22万人;水量不达标4.79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72.68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3.65万人。

在所解决的357.10万人中,包括2666所学校(其中:中学380所、小学2286所)的师生843770人(其中:教师59024人,学生784746人),覆盖较少民族人数27739人(其中:俄罗斯族4054人、塔吉克族11941人、乌孜别克族8065人、塔塔尔族3679人)。

(二)工程建设任务

**农村饮水工程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工程相对复杂,工程类型与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条件既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又有相似的共性。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饮水安全问题类型及分布、经济条件、水资源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按照“以行政区界为主,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的原则提出具有**特色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按照3大区、6个片进行布局。

在**期间,全疆需解决357.10万人的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其中,解决:氟超标70.11万人,砷超标7.75万人,苦咸水90.62万人,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59.55万人,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18.90万人,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3.83万人,其他饮水水质问题25.22万人,水量不达标4.79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72.68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3.65万人。

计划修建各种供水工程2882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117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711处。其中:

除氟砷工程142处,解决人数77.87万人,新增供水能力7.787万m3/d。

除盐工程229处,解决人数90.62万人,新增供水能力9.062万m3/d。

解决其他饮水安全问题(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细菌超标严重、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其他饮水水质、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工程800处,解决人数188.61万人,新增供水能力18.86万m3/d。

按照工程类型,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171处,解决349.83万人。其中:地表水加压11处,解决3.60万人;地表水自压123处,解决66.27万人;引泉重力式供水179处,解决21.60万人;打井加压405处,解决104.93万人;截潜工程59处,解决23.27万人;管网延伸216处,解决46.49万人;新打机井加管网延伸130处,解决70.79万人;接城市管网20处,解决8.42万人;老水厂联网扩建5处,解决1.16万人;除氟或除盐设备工程23处,解决3.31万人。修建分散式供水工程1711处,解决7.26万人,其中,曼苏尔井551眼,解决2.28万人;大口井183眼,解决2.04万人;手动泵977眼,解决2.94万人。

规划按片区分:

北疆区:解决126.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集中供水工程456处,解决122.07万人;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638处,解决4.42万人。

东疆区:解决23.3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25处,解决23.02万人;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43处,解决0.3万人。

南疆区:解决194.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集中供水工程512处,解决192.44万人;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1004处,解决2.54万人。

区直农林牧场:解决12.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集中供水工程78处和分散式供水工程26处,解决12.30万人。

四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规划总投资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共解决357.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为15.39亿元。其中:

1、北疆区

规划总投资5.85亿元,解决人数126.50万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456处,分散供水工程638处。

2、东疆区

规划总投资1.05亿元,解决人数23.31万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125处,分散供水工程43处。

3、南疆区

规划总投资7.89亿元,解决人数194.98万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512处,分散供水工程1004处。

4、自治区直属农林牧场

规划总投资0.58亿元,解决人数12.30万人。修建集中供水工程78处,分散供水工程26处。

(二)资金筹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35号令〈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七条:国家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担配套资金的,适当降低配套资金的比例。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确实无力负担的,免除配套资金。

根据国家的这种政策,按照中央、地方、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原则,同时充分考虑到国家的资金能力,地方能出资的尽量出资。本次资金筹措方案分为两种:30个贫困县(部级27个,自治区级3个,)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国家投资为80%~100%,地方投资20%~0%(其中和田地区国投100%;克州国投90%,地方配套10%;其余贫困县国投80%,地方配套20%);其余县市国家投资65%,地方配套35%。

根据资金筹措方案,在15.39亿元的总投资中,申请国家投资11.33亿元,我区配套资金4.06亿元。在我区配套的4.06亿元资金中,自治区配套1.2亿元,地(州、市)县配套1.2亿元,群众集资投劳1.66亿元。

五社会经济效益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外蒙等多个国家接壤,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保持社会稳定是全省首要的政治任务。**是一个农牧业省区,经济欠发达,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自治区平均水平,一些偏远山区的农牧民还处在贫困线上,饮水问题关系到农牧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农牧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总书记在视察**时曾深刻指出,只有边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于周边国家,才能保持边疆稳定。因此,我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更是一件保持全区政治稳定、巩固边防的大事。

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直接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结束了历史以来饮用沟渠、涝坝水的历史,称这是共产党给广大农牧民送来的幸福水。人饮解困工程不仅改善了农牧民的饮水条件,提高农牧民的身体素质,而且对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增进边疆民族团结与进步,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非法宗教活动,巩固边防,促进边疆社会繁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农牧民从内心深处感谢党中央的关怀,加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为农村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贡献。此外,本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农村饮水规划的现状,提高农村供水的规模和标准,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当前农村最紧迫、最实际的问题,已成为广大农牧民衡量各级党政领导是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确保工程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系统。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根据规划提出的建设内容、目标和工程分布特点,建立健全自治区、地区(州、市)、县(市)分级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的管理体系与运作模式。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较低的特点。因此,要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长效的投入机制。

(三)做好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

1、充分做好前期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

3、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2篇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刻,我们召开全国农村饮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党的**和**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总结交流五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经验,分析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五年前,我们在四川召开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会议,会后,饮水解困工程全面展开。今天,我们再次在四川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明年开始饮水安全工程将正式启动。这两次重要会议都在四川召开,有其特殊的含义。无论是饮水解困,还是饮水安全,西部都是重点。四川是西部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在农村饮水工作方面经验较多的省份之一。四川的做法对其他地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次会议在广安召开,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广安是小平同志的家乡。主席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同志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我们在这里开会,目的是要缅怀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小平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人民多办实事,办好事。四川省和广安市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四川省政府领导还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广安市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过一会儿,汪恕诚部长还将就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汪部长的讲话精神,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农村饮水工作先讲几点意见。

一、五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许多地方存在饮水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到*年初,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多万处,累计解决了*.*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按*年制定的饮水困难标准,全国农村仍有*万人饮水困难,其中*万人属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剩下的,*万人是由于人口增加、水源枯竭、工程老化等原因新增的。

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十分重视,加大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力度,把农村人畜饮水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小工程"的重要内容。国务院领导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取多种工程措施,兴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饮水工程。要区分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饮水最困难的地方。要认真做好供水水源的勘测调查等前期工作,加强对饮水工程的技术指导,使建成的工程能有稳定可靠的水源,在干旱时保证群众有水喝。

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治水方针,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年*月,汪恕诚部长在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处理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关系时,要突出生活用水。我们应下决心在一定时期内,把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全部解决"。汪部长提出,水利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饮水保障。如果人们连水都喝不上,还谈什么水利工作?水利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人的喝水问题,而且应该是干净的水。饮水安全在世界上都是作为第一位来考虑的"。

根据党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思路,水利部编制了《全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规划》,提出了分阶段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目标,第一阶段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剩余的饮水困难问题;第二阶段解决新出现的饮水困难问题,到**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饮水困难问题,保证群众基本的生活用水要求。

为了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五年间,我们在四川、山西、北京、云南、湖南、河北召开了六次工作会和现场会,不断总结各地的好经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中,针对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面广的特点,及时制定了一个管理办法,三个指导意见,三个技术标准。这些办法和制度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资金安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亿多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多万处,使*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该项目覆盖了*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师*个团场,受益农户达*多万户。

在饮水解困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个项目省(区、市)每年都认真组织检查验收。为了科学评价近年来全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的执行情况,全面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今年*月-*月,在各省(区、市)自查的基础上,水利部组织了*多位专家对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工程效益、群众的满意度、可持续性七个方面开展了调查评估。共抽查了*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项目县和*处工程,入户访问了*户农户。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总体评估,结果表明,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项目进展顺利,**规划内的任务可提前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程序规范、扎实有效;建设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有力,完成了建设目标;项目运行管理良好,农民对饮水解困工程项目的满意度达*%。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成为近年来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深受农民的欢迎,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三个代表"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取得了"小工程,大德政"的政治效果。这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是我国农村水利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项目区大多在山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欠发达,农民不富裕,有的还很贫穷。特别是一些山区农民为了水,要翻山越岭、肩挑畜驮来回走十几里路。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符合民意,大得人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群众自发地为工程立碑或向政府赠送匾牌、锦旗。"饮水解困,施政于民"、"饮水思源,不忘党恩"、"为民送甘泉,恩德大如天"等表达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贵州省台江县岩脚村党支部书记、**苗族党代表、全国劳模张庭珍,给水利部送了一面绣有"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的锦旗,她说:"我们全村群众喝上自来水,心情无比激动,村民们花了*多天,用千针万线绣成这面锦旗,以表达''''饮水思源念党恩''''的感激之情,感谢水利部门把''''三个代表''''真正落实到基层。"二是减少了民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过去不少缺水地方的农民常常为争夺水源而发生纠纷,甚至引起械斗。解决了饮水问题后,农民安居乐业。各地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居住区的饮水解困项目,从而增强了民族团结。三是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有的地方在建好饮水工程后,及时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进行民主管理,促进了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第二,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首先是减少了疾病。饮水问题的解决,使农村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降低了由于水质问题引发传染病的可能性。据调查,吃上洁净水后,可使肠道传染病等发病率降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双溪乡卫生监测点提供的资料证明,该乡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后,全乡大骨节病患病率由原来的*%下降到目前的*.*%。其次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饮水工程,农民有适量的水洗衣服,厨房、厕所、浴室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而带动了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淋浴电器等,出现了灶台清洁、浴室整洁、厕所干净、庭院绿荫的新景象。据调查,自来水到户的地方,*%的农户购置了洗衣机,*%以上的农户生活用水量增加,农民非常满意。通过促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改善,降低了与卫生条件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提高了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健康水平提高了,相应减少了医药费支出,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据调查评估,饮水解困项目区户均年节省医药费支出*元。

第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缩短了取水时间,减轻了农民找水、担水、买水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据调查,全国户均年节省*个挑水工日,其中,*.*%用于外出务工,*.*%的农户增加了收入。饮水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为适量发展庭院种植业和加工业提供了水源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综合利用饮水解困工程,发展庭院经济、养殖业和加工业,走"井、池、园相配套,种、养、加、运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呈现了"水兴各业旺"的新势头。四川巴州区恩阳镇有一农户过去挑水养猪,最多的只能养*头,实现自来水以后,存栏养猪达*头,年增加出栏肥猪*头。青海、等省(区)的一些项目区也充分利用饮水解困工程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温室暖棚蔬菜,解决了高寒地区牧民吃新鲜蔬菜难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第四,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有的地方在建设饮水工程的同时,增加了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全方位地改善农村的饮水卫生状况。结合修建畜圈、垃圾池、沼气池;整修乡村道路、排水沟;房前屋后植树种草养花等,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全面小康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巨大的。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策正确。同时也说明,正确的决策一旦与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饮水解困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奋斗。总结五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的高度抓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总书记、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领导同志多次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做出批示和指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及时制定了具体措施,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投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项目区省、市、县都成立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领导小组,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挂帅,计划、财政、水利、监察、卫生等部门参加。同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将其列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实施饮水解困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都为之倾心尽力,积极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特别是县乡村基层干部更是为这一工程日夜操劳,流血流汗,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山西省陵川县水务局工程科长张国旗同志,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基层工作,在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中,加班加点,认真负责。在一次井下勘测时,因意外事故牺牲在井下,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重庆市开县温泉镇金霞村村长王汝宝率领村民打通千米绝壁,修建起七公里长的金霞水渠,使全村农民告别了世世代代背水吃的历史,使金霞村成了鱼米之乡。还有许许多多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几年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上,精心编制规划,深入实地勘察,翻山越岭,徒步跋涉,一干就是十几天、几十天,为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饮水解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水利报社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采访报道。许多社会团体和企业家积极主动地为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捐款捐物。全国妇联组织地方各级妇联动员社会各界捐款达*亿多元,以支持西部地区建设"母亲水窖"。在革命老区工作过的老干部也主动为老区人民捐款,修建饮水解困工程。

(二)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项目区都设立了饮水解困资金专户,严格管理。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即预付少量启动资金后,按照先干工程后付款的原则,根据工程投资规模等情况分期报账。这方面,不少地方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陕西省制定了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行国债资金市级水利部门报账,每一项支出票据要有项目受益村组负责人、实施单位负责人和县区报账负责人签字,每个项目每次报账申请必须经过计划、财政等部门审查签字,还组织有关部门到现场核查工程形象进度和实物凭证,审查工程有无变更,工程规模有无调整,资金是否拨付到位,有无挪用资金现象。陕西省实行的对报账申请进行现场核查的方法,使报账制更加完善,是防止报假账的有效措施。有的地方除了实行报账制外,还实行公示制,对工程规模、建设内容、工程量、工程总投资及各分部投资、材料设备价格、国家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等进行公示,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各级计划、监察、审计和财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了监督检查。国家审计署今年也抽查了部分省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表明,近年来的农村饮水解困资金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三)求真务实,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一是建章立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如《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等,每个实施项目的省(区、市)都制定了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一些地市直至县市也根据国家和省区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更详细、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二是坚持规划建卡。在规划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逐村、逐户建卡片,按卡实施,同时通过报刊等形式予以公示,有效地避免了安排计划和资金时的随意性。三是工程设备材料实行集中统一采购。这样不仅便于管理,确保所购设备材料的质量,还能获得比较优惠的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四是把好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监督关。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实行监理制;对小型分散工程,聘请专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根据工程的分布情况,实行分片巡回监理,并请受益农户进行跟班监督。五是严格检查验收。项目建设过程中分阶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建成后,在有关地市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省级水利部门会同计划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直到工程合格为止,绝不让一处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

(四)开拓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水窖、水池、水柜等微型集雨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体制;对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元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筹,由受益农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协会,实行自主管理;对跨村、跨乡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机构、受益村和用水户协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同时,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县水利局和乡镇水利站为主的基层服务体系经常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的地方成立农村供水协会,进行行业指导与服务。

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经验,概括起来,最有特点的应该是规划建卡、集中采购、报账制、公示制和巡回监理制。这些成功经验,对如何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好面广量大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为饮水解困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饮水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相当多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主要靠农民投资投劳;受多年形成的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尽管各地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工程运行管理仍然是薄弱环节,部分工程尚未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在调查的*处工程中,*%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也没有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费,*%的工程供水水价偏低;一些地方农民参与程度比较低,主要表现在参与面不够广,参与内容不够全面,在调查的*户农户中,*.*%的农户表示没有参与工程管理,*%的农户对水费、水价和工程管理方式不清楚。这些问题影响饮水解困工程的成效,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切实加以解决,真正把饮水解困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农民群众能够长期得到实惠。

二、目前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的**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城乡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学习党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我们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农村饮水问题就是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健康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升水。目前,全球每六人中有一人不能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及死亡与水有关。在中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饮水安全在世界各国都被摆在首位。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在*年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已承诺最迟在*年实现上述目标。*年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首要议题就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这一主题强调了水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今年召开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国际会议,饮水安全也是主要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把饮水安全普及率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国工程院提出的**重大项目咨询研究报告也建议到*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累计解决了*.*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是,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调查,我国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饮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为*%,还有*%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准则的要求。初步摸底调查,全国有*亿多人饮水不安全。

一是水型地方病问题。主要是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问题。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据调查,目前全国农村有*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致使家庭贫困。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桶圈脚"、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米,出现了"矮子村",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近几年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新发现饮用高砷水致病的问题,受影响人口约*万人。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可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有*多万人。苦咸水主要是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二是水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由于水质恶化,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农村约有*.*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如安徽省奎濉河上游水污染严重,造成河道两岸*万人饮水困难;坐落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畔的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由于长期饮用被严重污染了的水,死亡率明显偏高。

三是血吸虫问题。血吸虫病近几年来呈增长趋势,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万。重病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血吸虫病区约有*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饮水工程的人口有*多万人。

四是局部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资金建设饮水工程,重点是解决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农民的吃水困难问题,缺水标准是*年制定的(即居民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公里,垂直高差超过*米)。还有一些地方虽然饮水不是特别困难,但由于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用,水源保证率低,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买水。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大,干旱严重,河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上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一些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之后,将工作重点转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村饮水问题十分关心,去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增强紧迫感,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出解决方案,认真加以落实,使群众能喝上''''放心水''''";"关键是抓落实,讲实效,真正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最近,回良玉副总理在水利部关于人饮工作的汇报上批示:"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的任务,可喜可贺。但一些地区农村饮水仍相当困难,饮水不安全问题还十分突出,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望请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工作力度,从而推动农村饮水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汪恕诚部长也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饮水型地方病防治工作,一定要作为水利部的重要工作来抓"。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一)进一步摸清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必须摸清现状,找出问题及其成因和分布,合理分类,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由于农村供水的广泛性、区域性、复杂性,有些问题抽样调查代表性差,尤其水质方面的问题,受许多指标控制,影响因素很多,需要通过水质化验和发病情况调查才能查明,调查难度大。多年来在这方面一直缺乏健全的调查统计系统,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不一致,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较差,各类饮水不安全人口及分布、农村享用自来水的人口及分布以及各类饮水工程的数量、规模和受益人口等情况不明,影响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决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摸清各地存在的饮水不安全现状,搞好规划,水利部、卫生部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对饮水安全的基本要求,在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以及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各地要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尽快对本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为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各地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当地条件、需求和可能,抓紧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和到*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总体规划。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

编制规划时,要注意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要考虑水源保护设施和饮水安全监测网络建设等内容。乡镇、村庄、农场,饮水不安全的,都需要纳入规划范围。

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规划的总体目标:在**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到*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各地应以县为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本地的工作目标任务。

规划水平年及重点:以*年为基准年,*年和*年为规划水平年。**作为规划重点,要求规划目标、任务、措施要详细、具体,有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期间优先解决饮用水中含氟量重度和中度超标(大于*.*mg/L)、含砷量超标(大于*.*mg/L)、含盐量严重超标(大于*g/L)、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饮用水源为IV类及超IV类水)、局部地区严重缺乏饮用水(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达不到基本安全标准)等问题。其它饮水不安全问题*年之后逐步解决。

为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要给政府当好参谋,建议各级政府成立由水利、卫生、环保、国土资源、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切实作好领导和协调工作。要从国家和群众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工作。对调查人员和规划编制人员要进行培训。调查组、规划编制及咨询专家组要由水利、卫生等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要全面推广从前期工作到建后管理的全过程参与式方法,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听取受益群众的意见。

(三)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条件和农民身体健康的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工程量多、分散、规模小、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农民的负担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给予强有力的扶持,受益农户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部分责任。各地都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求,研究制订政策,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财政支持"三农"投资计划,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受益群众积极投资投工。对贫困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应以政府补助为主,农民自筹为辅。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由政府、受益群众、市场等多种途径筹集。对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用地、用电、税费等应实行优惠政策。对于兼有向二、三产业供水任务的农村饮水工程,可采用股份制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或利用贷款进行建设。

(四)统筹兼顾,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饮水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饮水工程建设外,还包括水源保护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几项内容统筹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一,要重视水源保护工作。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灌溉等各类机井,建设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源的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限制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第二,要因地制宜建设饮水工程。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宜依托已有自来水厂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宜新建、改建自来水设施。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通过改扩建增加水处理设施。对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重新建设水源工程。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先建到公共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方可建造雨水集蓄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建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对有可能移民的居民点,宜修建临时性供水设施。

第三,要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各级水利部门要与发展改革部门、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和运行以及饮水卫生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五)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根据水利部颁发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饮水工程,要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其产权归个人所有,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明确划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户自有工程未用完的水,依据各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标准,允许农户之间按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

受益农户较多的小型饮水工程,实行多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要在各级政府的宣传、引导和扶持下,用水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对于联户或自然村兴建的小型饮水工程,成立用水合作小组,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事务;对于跨村或跨乡的小型饮水工程,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明确划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

农村供水提倡走集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道路。县、乡两级组建由供水单位自愿参加的供水协会。供水协会以服务为宗旨,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总结推广管理经验,提供信息、技术和维修服务等。

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由工程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工程管理委员会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乡镇水利管理站负责组建,成员由水利部门和受益乡、村代表组成。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村、组集中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经用户协商同意,也可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行使用水合作组织的职能。

规模较小的联户、村办集中供水工程,按精简高效原则设置管理岗位,管护人员实行聘任制,通过公开竞聘协商推举确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管理目标责任制,依法签订合同,规范管理和监督责任。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理站(所)负责人由工程管理委员会通过竞聘方式选任并定期考核;管理站(所)其他岗位人员参照水利部颁发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统一考试,按精简高效原则定岗择优聘用,持证上岗。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减少冗员,降低工程管理和运行成本。

推进专业供水管理站(所)内部改革,建立站(所)内部劳动人事、工资分配、资质培训等方面竞争、奖罚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由当地政府物价管理部门召集用水户和供水单位协商确定并向社会公告;水价需调整时,由供水单位将原因、用途及财务盈亏报告上报和公布,经政府召开听证会后确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租赁管理费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供水站(所)财务收支账目定期公布,接受业主、用水户及社会监督检查。

同志们,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让每个人都得到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到*年为*亿多农村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贯彻党的**和**精神、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大力发展农村饮水事业,不断开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是实施“458”工程。本文从饮水安全规划、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资金筹措、水源保护和监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1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处东径103°00′02″~104°00′02″,北纬38°03′05″~39°00′06″之间,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国土总面积1.60万公顷,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9%。共有18个乡镇,260个村委会,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3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051万人,占总人口的80.90%。县境内无自产地表径流,唯一的地表水源是从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其来水量由于受上中游灌区用水的限制,入境地表水日益减少,地下水大量超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史以来,人畜饮水水源基本靠浅层地下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地表水的日益减少,迫使大规模凿井提取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不断恶化,从而造成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日益突出,人数逐年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取水距离不断增加、取水费用不断升高。由于饮水源水质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使部分村民因失去了基本生活和生存条件而背井离乡。

面对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实际困难,依据水利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工作大纲》,民勤县于2005年元月组织40名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利用1个月的时间,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内容”的调查措施,对全县农村饮水水源、水质、水量、取水距离及取水方法等现状逐村逐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并走访了部分农户,与其座谈了解,掌握实情。以生产合作社为单位建立了农村饮水现状档案。同时,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照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估,最后形成了《民勤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民勤县25.0051万农村人口中,达到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的有7.8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1.30%,主要是实施国家“十五”期间农村人饮解困和氟病改水项目解决的人数;饮水不安全的有17.18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68.70%。饮水不安全主要是水质不达标,通过对饮水水源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眼井取样化验,并分析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饮水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和氟化物含量严重超标,其中溶解性固体(苦咸水)含量超过2g/L的人数为15.48万人,含氟量超过2mg/L的人数为1.70万人。其它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和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饮水水质不达标而导致的。

2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

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农民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建管并重,注重效益”的原则,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科技管理的“四高”标准,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力求使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供水方式集中连片,工程运行统一管理,确保建设一处,成功一处,效益一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使受益区农民饮水水质达标、水量满足、取水方便、供水保障,达到或基本达到供水自来水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饮水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具体任务是:“十一五”期间完成“45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即:投资4000万元,建设5项供水工程,使8万农村人口饮水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3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在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的原则,严把规划中水源可靠性的论证关和供水工程类型的选择关。一是科学制定《民勤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规划》要以水利部、卫生部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前瞻性,以此为蓝图指导全县今后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二是要充分论证供水水源,确保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民勤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有深层承压淡水,根据水文部门提供资料,这部分水源储量可以满足全县生活用水的需要,“十五″期间民勤农村人饮工程的建设实践证明,利用深层淡水作为饮水工程水源不需进行处理水质即可达标。关键在于利用地面物探法和电测井法科学选择水源井位置,准确确定止水位置,把好成井质量关。三是选择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本着投资最省、效益最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案,根据民勤县水源特点和地势平坦的特殊情况,比较合理的供水工程类型是:利用地下深层淡水,修建调蓄水池,埋设UPVC塑料输水管道,利用管道泵加压供水到户。同时,要尽量修建规模适度的集中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既有利于工程管理,又可降低供水成本。

3.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项目建设资金

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县财政困难,农民生存条件差,经济收入低,农民无力承担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因此,只有依托项目、借助项目投资才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必须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重点解决工程的设备和材料费用;各级地方财政和水利部门也要挤出一部分资金,重点解决工程施工费用;充分调动受益区农民的积极性,筹措入户材料费用,承担工程施工的劳动用工。同时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

3.3推行“六制”,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全面推行“规划建卡制、招标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巡回监理制、群众监督制,项目公示制”的“六制”管理办法。一是规划建卡制。建立以饮水现状、规划、设计、验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卡”,项目建设实行按卡实施,验收销号,避免项目安排的随意性。二是招标投标制。

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尤其对大宗的材料、设备等必须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杜绝不合格的产品用于人饮工程。三是资金报账制。项目资金由市人饮办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统一支付。县人饮办按照工程进度凭单报账,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市、县两级管理制。四是巡回监理制。要建立市上委派监理人员、县上委派质检人员和建设单位委派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质量。五是群众参与制。受益区要派群众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让群众熟悉政策,明白义务,了解工程,从而激发受益区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六是项目公示制。面向社会公示项目的受益对象、投资政策、设计方案、建设程序、财务决算和有关部门的职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3.4加强水源保护,确保水质达标根据民勤县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保证饮水水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打井工程,在成井时,要在成井工艺上防止浅层咸水与深层淡水的串层问题,保证封闭层不透水,防止深层淡水污染,以保证饮水水源质量。二是严格控制在饮水水源井影响范围内打灌溉用水井,不得在影响范围内排放工业或生活污水、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防止水质污染,定期监测水源井的水位、水质及含砂量等相关指标。三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绝对禁止新打灌溉井,严格控制改造井,有计划的封闭现有井。新打深井只能用于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坚决禁止用深层淡水灌溉,在深井建成的同时,废弃现有饮水浅井,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为饮水深井水源的持续利用创造条件。四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措施,并教育群众树立保护水环境意识,增强对水源的自觉保护性,制定水源保护村规民约,使工程水源有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五要制定饮水水源保护办法。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警示牌,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建立水质监测制度。

3.5创新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17-01

一、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源安全问题重重

很多农村水源地都没有采取有效地保护管理措施,更没有建设水质预警实时监测体系,导致水源受到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等的污染,导致水质不断下降。在华北、西北多数地区,因为地下水位近些年不断下降,并且受到水化学成分的影响,使得高氟水、高砷水以及苦咸水的分布面积更为广泛,很多农民基本上都是直接进行饮用,极其容易导致骨骼变形,甚至会造成弱智、皮肤病、癌症等病症,还有可能引发水性传染病,对农民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另外,血吸虫病也会危及农村饮用水源安全。

(二)供水建设滞后

现如今,农村温饱问题早以解决,电力、交通以及居住等各方面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相比较而言,农村饮水设施建设水平仍然比较低,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适应。尽管近些年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仍然偏低,尤其是西北地区,缺水问题更加严重,居民往往需要进行远距离挑水或拉水。另外,也有部分地区,尽管饮水问题不大,但是限于供水设施完善甚至基本没有,使得农村居民只得直接从河道、山泉浅井取水进行饮用。

(三)工程管理缺乏有效性,水质监测有待加强

对于农村饮水工程而言,点多、分布范围广泛、规模较小是其最大的特点,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在经过多年探索与改革后,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建设成了一些管理和服务都比较规范的村镇自来水厂,但是大多缺乏良好地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水价核定和计收缺乏合理性,供水成本偏高;工程管理机构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技术不达标;工程或水质处理难度过大,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

同时,很多地区都不注重水质监测,导致水质监测与监督缺乏。有的已通水工程水质监测缺乏有效性,甚至都没有配备任何检测设施。不少成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化验室,更别提配备专业的化验人员了。

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一是要对水源地排污设施的设置与管理予以规范化,对于那些可能会对水源安全造成影响的排污设施,应当及时采取迁移或改道的措施,如有必要,还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制定严格的入河排污许可制定,从源头上控制住排污总量。二是严禁在饮用水源地附近发展工业,也不允许在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事水产养殖,更不准在设定的水源地保护区域内部进行乱采滥挖。三是对农户使用化肥农药加以正确指导,尤其是要避免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四是禁止工矿企业随意堆放“三废”污染物,更不允许堆放各类固体堆积物。五是加大绿化林带的营造力度,全面推广沼气池建设,实行改水改厕,快速推进水源安全防护工作,并努力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二)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

为妥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能盲目地套用统一模式,应当因地制宜地做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建设项目在实施时,一定要与规划相符合,前期工作一样不能少,相关手续必须通过审批。在正式进行饮水工程建设前,一定要对水源进行勘测和调查,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地水源及用水需求以及居民点分布等条件,这样就很容易在技术经济比较过程中确定所要建设的工程类型。一旦工程类型确定,应当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行,并严格执行工程审批和验收制度。

具体说来,对于离城镇供水网距离较短的农村,就可以利用水厂富余供水能力为农村提供饮用水,也可以对已有水厂进行扩容改建,从而对供水管网进行延伸,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对于各方面条件适宜的农村,可以从村镇发展规划出发,对区域供水发展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在确定合适的供水范围后,建设适当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满足片区用水需求。如果水源规模偏小,农村居民点分散程度大,则可以以单村为基本单位兴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如果存在地处丘陵区、山区、喀斯特山区甚至岛屿等地区,这些地区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往往难度会比较大,这时可以兴建分散供水工程,如发展旱井或者利用旱窖集中雨水资源。

(三)强化水质净化和检测

我们知道,高氟、高砷以及苦咸水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措施对这类特殊水质进行适当处理。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农村水质监测,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对于地方各级政府而言,必须不断重视疾病控制机构的建设,配备专业人员,保障经费充足,及时对仪器和设备进行更新,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质检测网络及机制,对各类饮水系统应当不断加强水质监测,对于水质状况,还应及时通报,加强对农民饮用水的指导。如果是集中式供水工程,在进行水质检测过程中,应当把检测工作的重心放到水源、出厂水以及管网末梢水上;如果是分散供水工程,则应当定期进行分区域水质检测,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保障。

三、Y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又是基层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因此,必须着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强化水质净化和检测,这不仅仅有利于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同时也便于农村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的改善,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梅,陈银萍,李玉强.农村饮水安全研究进展与趋势[J].广东化工, 2012,39(7):75-75.

[2]佚名.农村饮水安全与健康[M].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区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措施

贵州山区地区水资源相对紧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分布不均,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地方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突出,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文就贵州山区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如下。

一、贵定县农村饮用水基本状况

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中部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8镇12乡,95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1%。贵定地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共有大小河流144条,河网密度达0.446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8%,物产丰富、生态良好。但随着全县矿产的开发,工业“三废”的排放,农村使用的化肥、农药,生活和建筑垃圾的增多,水资源严重污染。据调查贵定农村饮用水质污染严重,细菌学严重超标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评价标准。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目指标组成。若其中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数,就判定为饮用水不安全。(1)水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基本安全。(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的水量不低于40~60L为安全,不低于20~40L为基本安全。根据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分为5个类型区,陕南为一区。(3)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min为安全。(4)供水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2.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饮用水水质一是水源水质污染严重,据水质化验报告显示,全县干流河有中、轻度水污染情况。一些水质项目严重超标,直接饮用河水的人口逐渐减少。二是,一些水源污染源还不是很明确,因此不能饮用。(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三、影响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因素探讨

1.水质问题。由于无供水工程、供水设施简陋以及缺乏净水设施和消毒设施,饮用水中有害矿物成分高、微生物和有机物严重超标,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现阶段,每年因饮水水质问题造成的对人生命的危害,实际上要高于洪水造成的伤亡。一些水性地方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如:驼背、骨质疏松、骨变形等病患)。

2.工程管理体制问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把工程承包给没有资质的单位个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工程标准低、质量差,以次充好,存在这样那样的安全隐忠和问题。同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又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心理和实际,饮水工程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维修不及时,导致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种种问题,严重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较小。据统计,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供水规模普遍较小,处理设施简单,日供水能力低下。同时,这些供水管理机构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残缺,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技术普遍较差。甚至有的农村还以自备井形式取水。

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

1.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安全饮水工程,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必须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重视治理污染,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农业领域的污染防治,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大力宣传化肥、农药超标使用的害处,稳步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发动群众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防止垃圾和粪便等水源污染。

2.加大资金投入。(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必须拓宽投资渠道。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是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性质和有关要求,按照中央、地方和群众共同负担的精神,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利用经济杠杆积极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例如:①根据自愿参加安全饮水工程的农民按照人口平均分配。②村集体投资、集体收益。③利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引进私营企业和个体进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人合资或独资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化。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发展较缓慢,容易暴露相关问题。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较小,造成覆盖范围有限,水源水量、水质稳定性差,水处理设备落后,以及日常管护不便等问题。近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污染加剧,使得农村饮水工程不能满足农村村民的生活需要。农村饮水工程的规模化,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有利于降低人均工程建设造价和水处理成本,提高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水平,保证饮水工程的水质要求,真正保证饮水安全。使工程运行具有可持续性,延长使用寿命。

4.农村饮水安全工管理模式探讨。山区地区农村自然条件各异,农村饮水工程形式多样,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良好运转。例如:(1)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后管理模式。一方面稳步推进原有供水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供水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的现代法人企业,负责原有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行。(2)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模式。政府部门有计划的、稳步退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直接经营和管理,将资产有计划的移交给村民代表大会,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建立村民全过程参与机制,由村民组织供水站,实行专业管理,水务、财政等部门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的管理模式。

五、结语

山区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生活以及农业发展,从而反作用于我国经济、国防等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行动,确保山区农村村民的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颖,郑鱼洪.综合决策模型在饮水安全应急预案评估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4):122-123,196.

[2]刘宁.充分关注水质科学保障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6,(3):5-8,18.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6篇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李建国

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要求

陕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23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588立方米,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汛期,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而水资源量仅占29%。特别是关中地区人口密集,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只有38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8,远远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绝对缺水线(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500立方米),是全省最缺水的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使全省不仅农业缺水、工业缺水、城市缺水,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用水也十分困难,渭北旱塬、陕北白于山区等地不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对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描绘了党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一蓝图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农民的首要问题――吃饭问题基本解决后,“饮水安全、用电和交通建设”便成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问题。特别是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尤其是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和血吸虫病、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而陕西作为水资源缺乏的农业人口大省,也是全国水安全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陕西省组织实施了“甘露工程”、“人饮解困”等项目,尤其在2000年后陕西省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饮水解困工程,共投资9.13亿元,建成饮水工程6439处,解决了305万人饮水困难。同时还实施了氟改水项目,共投资2.76亿元,建成饮水项目1524处,解决了84.6万人的饮水安全,累计解决和改善1470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但目前全省仍有1306.74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取水距离大于800米、高差大于80米的无供水设施饮水困难人口占296.31万人,主要分布在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渭北旱塬和陕南秦巴山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饮用水问题成了阻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和困难。

“建国五十多年了,这么多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解决”

“一个青年人驼着背,扛着木耙艰难地翻拨着晒在院子里的麦子;镜头里那一双苍老粗糙的已经严重变形的手;可爱的小孩子们笑脸里没有洁白的牙齿,甚至正值壮年的村民牙齿已经开始脱落;大片生长稀疏低矮的庄稼;……” 投影机轻轻地转动着,面对鲜活的画面,全场沉重起来。

这是2005年5月中旬在一次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决咨委)生态环保小组研究陕西省水状况的座谈会上的情景。作为小组成员,陕西省环保局原局长张廉杰说:“建国五十多年了,我们总是看着经济增长了,社会进步了,可是还有这么多群众连饮水安全的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中有老人,有青壮年,更有孩子。过去因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那么今后呢,我们还要看着孩子以及他们的后代同样出现画面上的情形么?党中央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其宗旨不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么!作为社会发展进步最大的劳动力后备军,作为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如果连最基本的饮水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农村经济靠谁发展?农村环境由谁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从何谈起呢?”

生态环保小组将情况的及时反映引起陕西省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立即批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005年6月6日以张廉杰为组长,与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高级工程师陈志勤和陕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史鉴组成“三人组”,对我省城乡饮用水安全进行6个月的深入调查、分析。认为我省有1306万人存在着因高氟、苦咸、污染以及水源保证率低、水量不足、用水不方便等原因造成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当中也存在着前期投入少、工程运行成本高等客观问题。2006年2月,“三人组”向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提出《解决我省农村饮水安全是一件迫切的大事》(陕咨字[2006]4号)。建议指出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应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一件非常紧迫的大事来抓,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是要按照全省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十一五”总体规划,统筹解决。二是要多方筹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在争取中央支持的同时还要切实落实地方资金的配套,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营企业和私人资金,用于饮水工程建设。三是建立权责明晰的饮水工程管理体制与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建立健全水质监测、检测体系。四是出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优惠政策,调低农村供水工程电价,落实水质监测经费并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免税政策。五是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的立法与执法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切实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杜绝不合格污水的排放。六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领导和协调。

在为时逾月的调查中,记者走访了各有关部门,了解到我省农村用水大多是未经净化处理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目前省内很多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拿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来说,近10余年其水质污染呈加剧趋势。随着关中城镇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而流域内生态水的不断减少,更使污染加剧。现在沿河一路走来,并未能感受到她昔日的靓丽容颜、甘甜乳汁,目睹的却是一条遍体污浊、重症缠身的脏河、臭河。这些被污染的水不断流入或渗入群众水源中,导致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水质不达安全标准,甚至有害物如氟、砷等严重超标。群众饮用这些水质的水后,普遍出现氟斑牙、骨质疏松等病症,严重者出现了骨骼变形,形成残废性氟骨症,完全失去劳动力,甚致死亡。农作物经这种水灌溉后,收成普遍较差,给农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此,陕西省水利厅乡村供水综合管理处处长杜小洲对记者说:“作为我省农村用水安全的主要负责部门,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责任的重大。解决好占我省一半人口的用水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数达到1470万人,占到农村总人数的53%。但是至今全省仍有近一半的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根据水利部与卫生部颁发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并经水利部派专家组验收,认定我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方面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氟水。我省饮用氟含量超标水的人口达19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9%;二是苦咸水。饮用溶解性总固体超标的苦咸水人口达152.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5%;三是水污染。全省饮用污染水人口达34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2%;四是饮水困难。水源保证率低、水量不足、用水不方便的人口达 62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2.2%。而到现在之所以农村水安全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很多供水工程建设到一半因为资金短缺被迫停工,或者简易进行,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一些水利工程建成后在投入使用时往往因缺乏有效管理,致使供水网络无法正常运转……”

解决农村饮水,必须提高认识

2006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会议指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政府急广大农民之所急,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农民饮水困难,是广大农民的福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干部漠视百姓饮用水卫生和生命安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样的话里透出对于农民身体健康的冷漠和无视,令人震惊。如果这种落后愚昧的态度不转变,不仅中央的决策会在执行中被打折扣,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水安全问题,必须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谭策吾在“大力发展农村水利事业,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调研报告中指出,保障群众有水吃和饮水安全是维护人民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把安全饮水工作作为全省农村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对关中1000人以上、陕南陕北500人以上的村庄实行城乡统筹,规模建设。

谭策吾厅长有关农村饮用水改造工作的调研报告刊出后,袁纯清代省长立即作出批示:“在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应有这样的认识,老百姓喝不上水和吃不饱穿不暖是同等重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水利厅及有关部门对此制定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陕西省农村群众吃水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6年8月25日下午,陕西省政府召开“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电视电话会议,袁纯清代省长进一步就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问题作重要讲话,他指出:

1. 进一步增强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保障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2. 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步伐。

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突出抓好资金筹措的关键环节,努力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要调动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坚持“资金整合、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和“ 一事一议”的原则;要实行“报账制”,严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质量效益。

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按照“近期与远期结合,用水与节水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区别城镇与乡村、氟水与缺水区、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平原区与山区的不同情况,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安排项目。坚决杜绝各类“人情工程”、“条子工程”。以县为主,切实抓好农村引水工程项目实施和管理。实施的重点在县一级,关键在项目管理。建设农村饮水工程,抓好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效益是根本。在运行和管理中,坚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 “走以水养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等原则,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4. 切实加强对农村饮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均衡发展。多方协作配合,打好项目总体战。农村饮水工作包括工程建设、资金筹集、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多方面内容,涉及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

讲话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尽快改变部分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局面,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广大农村千家万户。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环境污染特别是渭河等水污染恶化的状况,五年内将建设107个污水处理项目,并按照“资金整合、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每年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基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中整合2亿元,五年共筹集1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将原规划在“十三五”前解决296万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提前在“十一五”期间全部解决,使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2120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比例由“十五”末的53%提高到76%,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由34%提高到45%。通过加强保护和合理配置水资源、大力防治水污染、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行节约用水和加强供水工程资质评审等监督管理措施,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求,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打开一条健康之路。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7篇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刻,我们召开全国农村饮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总结交流五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经验,分析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五年前,我们在四川召开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会议,会后,饮水解困工程全面展开。今天,我们再次在四川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明年开始饮水安全工程将正式启动。这两次重要会议都在四川召开,有其特殊的含义。无论是饮水解困,还是饮水安全,西部都是重点。四川是西部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在农村饮水工作方面经验较多的省份之一。四川的做法对其他地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次会议在广安召开,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广安是小平同志的家乡。主席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同志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我们在这里开会,目的是要缅怀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小平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为人民多办实事,办好事。四川省和广安市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四川省政府领导还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广安市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过一会儿,汪恕诚部长还将就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汪部长的讲话精神,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农村饮水工作先讲几点意见。

一、五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许多地方存在饮水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到*年初,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多万处,累计解决了*.*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按*年制定的饮水困难标准,全国农村仍有*万人饮水困难,其中*万人属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剩下的,*万人是由于人口增加、水源枯竭、工程老化等原因新增的。

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十分重视,加大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力度,把农村人畜饮水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小工程"的重要内容。国务院领导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取多种工程措施,兴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饮水工程。要区分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饮水最困难的地方。要认真做好供水水源的勘测调查等前期工作,加强对饮水工程的技术指导,使建成的工程能有稳定可靠的水源,在干旱时保证群众有水喝。

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治水方针,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年*月,汪恕诚部长在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处理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关系时,要突出生活用水。我们应下决心在一定时期内,把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全部解决"。汪部长提出,水利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饮水保障。如果人们连水都喝不上,还谈什么水利工作?水利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人的喝水问题,而且应该是干净的水。饮水安全在世界上都是作为第一位来考虑的"。

根据党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思路,水利部编制了《全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十五"规划》,提出了分阶段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目标,第一阶段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剩余的饮水困难问题;第二阶段解决新出现的饮水困难问题,到"十五"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饮水困难问题,保证群众基本的生活用水要求。

为了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五年间,我们在四川、山西、北京、云南、湖南、河北召开了六次工作会和现场会,不断总结各地的好经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中,针对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面广的特点,及时制定了一个管理办法,三个指导意见,三个技术标准。这些办法和制度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资金安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亿多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多万处,使*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该项目覆盖了*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师*个团场,受益农户达*多万户。

在饮水解困工程实施过程中,各个项目省(区、市)每年都认真组织检查验收。为了科学评价近年来全国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的执行情况,全面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今年*月-*月,在各省(区、市)自查的基础上,水利部组织了*多位专家对农村饮水解困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工程效益、群众的满意度、可持续性七个方面开展了调查评估。共抽查了*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项目县和*处工程,入户访问了*户农户。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总体评估,结果表明,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十五"规划内的任务可提前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程序规范、扎实有效;建设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有力,完成了建设目标;项目运行管理良好,农民对饮水解困工程项目的满意度达*%。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成为近年来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深受农民的欢迎,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三个代表"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取得了"小工程,大德政"的政治效果。这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是我国农村水利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项目区大多在山区、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欠发达,农民不富裕,有的还很贫穷。特别是一些山区农民为了水,要翻山越岭、肩挑畜驮来回走十几里路。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符合民意,大得人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群众自发地为工程立碑或向政府赠送匾牌、锦旗。"饮水解困,施政于民"、"饮水思源,不忘党恩"、"为民送甘泉,恩德大如天"等表达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贵州省台江县岩脚村党支部书记、十六大苗族党代表、全国劳模张庭珍,给水利部送了一面绣有"饮水思源"四个大字的锦旗,她说:"我们全村群众喝上自来水,心情无比激动,村民们花了*多天,用千针万线绣成这面锦旗,以表达''''饮水思源念党恩''''的感激之情,感谢水利部门把''''三个代表''''真正落实到基层。"二是减少了民事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过去不少缺水地方的农民常常为争夺水源而发生纠纷,甚至引起械斗。解决了饮水问题后,农民安居乐业。各地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居住区的饮水解困项目,从而增强了民族团结。三是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有的地方在建好饮水工程后,及时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进行民主管理,促进了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第二,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首先是减少了疾病。饮水问题的解决,使农村与水有关的疾病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降低了由于水质问题引发传染病的可能性。据调查,吃上洁净水后,可使肠道传染病等发病率降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双溪乡卫生监测点提供的资料证明,该乡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后,全乡大骨节病患病率由原来的*%下降到目前的*.*%。其次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饮水工程,农民有适量的水洗衣服,厨房、厕所、浴室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而带动了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淋浴电器等,出现了灶台清洁、浴室整洁、厕所干净、庭院绿荫的新景象。据调查,自来水到户的地方,*%的农户购置了洗衣机,*%以上的农户生活用水量增加,农民非常满意。通过促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改善,降低了与卫生条件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提高了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健康水平提高了,相应减少了医药费支出,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据调查评估,饮水解困项目区户均年节省医药费支出*元。

第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缩短了取水时间,减轻了农民找水、担水、买水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据调查,全国户均年节省*个挑水工日,其中,*.*%用于外出务工,*.*%的农户增加了收入。饮水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为适量发展庭院种植业和加工业提供了水源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措施。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综合利用饮水解困工程,发展庭院经济、养殖业和加工业,走"井、池、园相配套,种、养、加、运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呈现了"水兴各业旺"的新势头。四川巴州区恩阳镇有一农户过去挑水养猪,最多的只能养*头,实现自来水以后,存栏养猪达*头,年增加出栏肥猪*头。青海、等省(区)的一些项目区也充分利用饮水解困工程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温室暖棚蔬菜,解决了高寒地区牧民吃新鲜蔬菜难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第四,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有的地方在建设饮水工程的同时,增加了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全方位地改善农村的饮水卫生状况。结合修建畜圈、垃圾池、沼气池;整修乡村道路、排水沟;房前屋后植树种草养花等,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全面小康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产生的效益是非常巨大的。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策正确。同时也说明,正确的决策一旦与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饮水解困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奋斗。总结五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的高度抓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总书记、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领导同志多次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做出批示和指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及时制定了具体措施,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投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项目区省、市、县都成立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领导小组,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挂帅,计划、财政、水利、监察、卫生等部门参加。同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将其列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实施饮水解困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都为之倾心尽力,积极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特别是县乡村基层干部更是为这一工程日夜操劳,流血流汗,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山西省陵川县水务局工程科长张国旗同志,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基层工作,在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中,加班加点,认真负责。在一次井下勘测时,因意外事故牺牲在井下,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重庆市开县温泉镇金霞村村长王汝宝率领村民打通千米绝壁,修建起七公里长的金霞水渠,使全村农民告别了世世代代背水吃的历史,使金霞村成了鱼米之乡。还有许许多多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几年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上,精心编制规划,深入实地勘察,翻山越岭,徒步跋涉,一干就是十几天、几十天,为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饮水解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水利报社等新闻媒体多次进行采访报道。许多社会团体和企业家积极主动地为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捐款捐物。全国妇联组织地方各级妇联动员社会各界捐款达*亿多元,以支持西部地区建设"母亲水窖"。在革命老区工作过的老干部也主动为老区人民捐款,修建饮水解困工程。

(二)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项目区都设立了饮水解困资金专户,严格管理。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即预付少量启动资金后,按照先干工程后付款的原则,根据工程投资规模等情况分期报账。这方面,不少地方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陕西省制定了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实行国债资金市级水利部门报账,每一项支出票据要有项目受益村组负责人、实施单位负责人和县区报账负责人签字,每个项目每次报账申请必须经过计划、财政等部门审查签字,还组织有关部门到现场核查工程形象进度和实物凭证,审查工程有无变更,工程规模有无调整,资金是否拨付到位,有无挪用资金现象。陕西省实行的对报账申请进行现场核查的方法,使报账制更加完善,是防止报假账的有效措施。有的地方除了实行报账制外,还实行公示制,对工程规模、建设内容、工程量、工程总投资及各分部投资、材料设备价格、国家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等进行公示,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各级计划、监察、审计和财政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了监督检查。国家审计署今年也抽查了部分省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表明,近年来的农村饮水解困资金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三)求真务实,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一是建章立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如《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等,每个实施项目的省(区、市)都制定了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一些地市直至县市也根据国家和省区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更详细、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二是坚持规划建卡。在规划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逐村、逐户建卡片,按卡实施,同时通过报刊等形式予以公示,有效地避免了安排计划和资金时的随意性。三是工程设备材料实行集中统一采购。这样不仅便于管理,确保所购设备材料的质量,还能获得比较优惠的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四是把好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监督关。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实行监理制;对小型分散工程,聘请专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根据工程的分布情况,实行分片巡回监理,并请受益农户进行跟班监督。五是严格检查验收。项目建设过程中分阶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建成后,在有关地市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省级水利部门会同计划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直到工程合格为止,绝不让一处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

(四)开拓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水窖、水池、水柜等微型集雨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体制;对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元的小型农村饮水工程,采取国家补助,农户自筹,由受益农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协会,实行自主管理;对跨村、跨乡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机构、受益村和用水户协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有偿供水,合理收费,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同时,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县水利局和乡镇水利站为主的基层服务体系经常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的地方成立农村供水协会,进行行业指导与服务。

在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经验,概括起来,最有特点的应该是规划建卡、集中采购、报账制、公示制和巡回监理制。这些成功经验,对如何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好面广量大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为饮水解困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饮水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相当多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主要靠农民投资投劳;受多年形成的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尽管各地都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工程运行管理仍然是薄弱环节,部分工程尚未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在调查的*处工程中,*%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也没有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费,*%的工程供水水价偏低;一些地方农民参与程度比较低,主要表现在参与面不够广,参与内容不够全面,在调查的*户农户中,*.*%的农户表示没有参与工程管理,*%的农户对水费、水价和工程管理方式不清楚。这些问题影响饮水解困工程的成效,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切实加以解决,真正把饮水解困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农民群众能够长期得到实惠。

二、目前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城乡繁荣和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我们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农村饮水问题就是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健康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升水。目前,全球每六人中有一人不能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发展中国家*%的发病及死亡与水有关。在中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饮水安全在世界各国都被摆在首位。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在*年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已承诺最迟在*年实现上述目标。*年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首要议题就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这一主题强调了水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今年召开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国际会议,饮水安全也是主要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把饮水安全普及率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国工程院提出的"十一五"重大项目咨询研究报告也建议到*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累计解决了*.*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是,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调查,我国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饮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为*%,还有*%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准则的要求。初步摸底调查,全国有*亿多人饮水不安全。

一是水型地方病问题。主要是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问题。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据调查,目前全国农村有*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致使家庭贫困。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桶圈脚"、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米,出现了"矮子村",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近几年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新发现饮用高砷水致病的问题,受影响人口约*万人。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可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有*多万人。苦咸水主要是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二是水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由于水质恶化,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农村约有*.*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如安徽省奎濉河上游水污染严重,造成河道两岸*万人饮水困难;坐落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畔的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由于长期饮用被严重污染了的水,死亡率明显偏高。

三是血吸虫问题。血吸虫病近几年来呈增长趋势,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万。重病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血吸虫病区约有*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饮水工程的人口有*多万人。

四是局部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资金建设饮水工程,重点是解决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农民的吃水困难问题,缺水标准是*年制定的(即居民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公里,垂直高差超过*米)。还有一些地方虽然饮水不是特别困难,但由于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浅井取水饮用,水源保证率低,季节性缺水严重,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买水。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大,干旱严重,河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再加上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一些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之后,将工作重点转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村饮水问题十分关心,去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增强紧迫感,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出解决方案,认真加以落实,使群众能喝上''''放心水''''";"关键是抓落实,讲实效,真正为老区人民排忧解难"。最近,回良玉副总理在水利部关于人饮工作的汇报上批示:"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的任务,可喜可贺。但一些地区农村饮水仍相当困难,饮水不安全问题还十分突出,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望请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工作力度,从而推动农村饮水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汪恕诚部长也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饮水型地方病防治工作,一定要作为水利部的重要工作来抓"。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一)进一步摸清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必须摸清现状,找出问题及其成因和分布,合理分类,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由于农村供水的广泛性、区域性、复杂性,有些问题抽样调查代表性差,尤其水质方面的问题,受许多指标控制,影响因素很多,需要通过水质化验和发病情况调查才能查明,调查难度大。多年来在这方面一直缺乏健全的调查统计系统,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不一致,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较差,各类饮水不安全人口及分布、农村享用自来水的人口及分布以及各类饮水工程的数量、规模和受益人口等情况不明,影响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决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摸清各地存在的饮水不安全现状,搞好规划,水利部、卫生部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对饮水安全的基本要求,在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以及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各地要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尽快对本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为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各地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当地条件、需求和可能,抓紧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和到*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总体规划。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

编制规划时,要注意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要考虑水源保护设施和饮水安全监测网络建设等内容。乡镇、村庄、农场,饮水不安全的,都需要纳入规划范围。

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规划的总体目标:在"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到*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各地应以县为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本地的工作目标任务。

规划水平年及重点:以*年为基准年,*年和*年为规划水平年。"十一五"作为规划重点,要求规划目标、任务、措施要详细、具体,有较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十一五"期间优先解决饮用水中含氟量重度和中度超标(大于*.*mg/L)、含砷量超标(大于*.*mg/L)、含盐量严重超标(大于*g/L)、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饮用水源为IV类及超IV类水)、局部地区严重缺乏饮用水(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达不到基本安全标准)等问题。其它饮水不安全问题*年之后逐步解决。

为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要给政府当好参谋,建议各级政府成立由水利、卫生、环保、国土资源、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切实作好领导和协调工作。要从国家和群众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工作。对调查人员和规划编制人员要进行培训。调查组、规划编制及咨询专家组要由水利、卫生等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要全面推广从前期工作到建后管理的全过程参与式方法,扩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听取受益群众的意见。

(三)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条件和农民身体健康的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工程量多、分散、规模小、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农民的负担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给予强有力的扶持,受益农户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部分责任。各地都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求,研究制订政策,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财政支持"三农"投资计划,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引导受益群众积极投资投工。对贫困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应以政府补助为主,农民自筹为辅。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由政府、受益群众、市场等多种途径筹集。对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用地、用电、税费等应实行优惠政策。对于兼有向二、三产业供水任务的农村饮水工程,可采用股份制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或利用贷款进行建设。

(四)统筹兼顾,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饮水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饮水工程建设外,还包括水源保护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几项内容统筹考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一,要重视水源保护工作。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灌溉等各类机井,建设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源的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限制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第二,要因地制宜建设饮水工程。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宜依托已有自来水厂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宜新建、改建自来水设施。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通过改扩建增加水处理设施。对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重新建设水源工程。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先建到公共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方可建造雨水集蓄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建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对有可能移民的居民点,宜修建临时性供水设施。

第三,要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各级水利部门要与发展改革部门、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中心;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和运行以及饮水卫生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五)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根据水利部颁发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饮水工程,要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其产权归个人所有,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明确划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户自有工程未用完的水,依据各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标准,允许农户之间按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

受益农户较多的小型饮水工程,实行多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要在各级政府的宣传、引导和扶持下,用水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用水合作组织。对于联户或自然村兴建的小型饮水工程,成立用水合作小组,协商解决出工、出资及水费计收等事务;对于跨村或跨乡的小型饮水工程,按照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由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明确划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

农村供水提倡走集约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道路。县、乡两级组建由供水单位自愿参加的供水协会。供水协会以服务为宗旨,指导会员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总结推广管理经验,提供信息、技术和维修服务等。

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由工程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工程管理委员会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乡镇水利管理站负责组建,成员由水利部门和受益乡、村代表组成。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村、组集中供水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经用户协商同意,也可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行使用水合作组织的职能。

规模较小的联户、村办集中供水工程,按精简高效原则设置管理岗位,管护人员实行聘任制,通过公开竞聘协商推举确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管理目标责任制,依法签订合同,规范管理和监督责任。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理站(所)负责人由工程管理委员会通过竞聘方式选任并定期考核;管理站(所)其他岗位人员参照水利部颁发的《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统一考试,按精简高效原则定岗择优聘用,持证上岗。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减少冗员,降低工程管理和运行成本。

推进专业供水管理站(所)内部改革,建立站(所)内部劳动人事、工资分配、资质培训等方面竞争、奖罚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由当地政府物价管理部门召集用水户和供水单位协商确定并向社会公告;水价需调整时,由供水单位将原因、用途及财务盈亏报告上报和公布,经政府召开听证会后确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建立严格的工程折旧费、维修养护费、承包费、租赁管理费使用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供水站(所)财务收支账目定期公布,接受业主、用水户及社会监督检查。

同志们,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让每个人都得到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到*年为*亿多农村居民提供安全饮用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大力发展农村饮水事业,不断开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8篇

长期以来,水利部始终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水利事业发展。无论是前任部长汪恕诚同志还是现任部长陈雷同志,无论是矫勇副部长等部领导还是各个司局的负责同志,都对我省水利工作给予了许多实质性的帮助和具体的指导。今天,水利部又安排姜开鹏同志不远千里来到毕节,亲临会场指导工作,在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水利部和姜开鹏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智明副省长代表省政府、黎平厅长代表省水利厅分别与各市州地政府及各市州地水利局负责人签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书,希望各地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推进。

饮水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我多次讲,一个地方如果连饮水问题都解决不好,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只能是说说而已。长期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加强水利建设,努力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步伐、水利部将铜仁地区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扶贫示范点”、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我省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等难得机遇,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制定实施了水资源费征收制度和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落实了五年之内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和建成农村人口人均0.5亩有效灌溉面积所需的100亿元资金的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有的地方承担的水利建设任务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是前所未有的,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全省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克服技术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干中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通过艰辛的劳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全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改善农村灌溉条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天上午,大家参观的毕节市三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现场,无论从工程实施的规范性来讲,还是从工程取得的效益来讲,都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前两天,我到大方去看了一下,前段时间还走了遵义、桐梓等一些地方,这些地方的烟水配套工程都是集中连片的,场面非常壮观。大家可以想象,我省很多农民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严重缺水的地方,有谁会想到有一天在地里凸出一个自来水管,水龙头一开,里面的水就能自动流出来灌溉农田。这对于农民群众来讲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在座的都是从事水利工作的同志,或者是分管水利工作的领导,大家如果把当前水利工作的情况与以前作一下对比,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工作热情,还是收到的成效,应该说都是空前的。实际上,不只是我们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国家有关部门对我省最近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9月中旬,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同志到毕节地区考察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情况,对我们采取的工作措施和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云南省的同志还专门就这项工作到我省参观;上个月下旬,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同志到铜仁地区检查水利扶贫试点工作情况,对铜仁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抓水利的热情和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于我省这样一个水利基础条件差、工程实施难度大的省份来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饮水思源,我们要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要感谢部队和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特别要感谢那些战斗在水利建设第一线的干部职工,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千条清渠、万亩良田!

在这里,尤其要对毕节和铜仁两个地区的工作给予肯定。铜仁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扶贫示范点”工作启动以来,共计下达投资计划3.78亿元,今年已解决20.6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毕节地区,自今年3月中旬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工作以来,仅饮水安全工程就下达了7420万元资金计划,今年已解决16.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两个地区取得的成绩都是非常显著的。刚才铜仁地区和毕节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在他们的发言中介绍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够保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能够保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集中投入,才能够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推进工作。二是工作上周密扎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从设计到施工到维护,有一整套完善的操作措施,从项目到人员到资金,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见到实效。对于铜仁地区和毕节市刚才介绍的经验,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推广。

关于如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工作,加快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我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已经全面阐述了省委、省政府讲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智明同志也在多种场合就相关工作讲了明确要求。刚才,黎平同志还围绕完成明年解决2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任务,讲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吃深吃透相关精神,用足用好相关政策,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讲的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工作目标如期实现。这里,我着重讲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用*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联系我省实际,迅速掀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高潮。党的*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在深入学习和准确领会党的*精神的同时,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总书记在党的*报告别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他还要求,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饮水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在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工作更为艰巨,意义更为重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省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全省、制定政策、树立样板、筹措资金,尽量为地县提供更多的资源;地县政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体,水利建设的大量具体工作需要由地县政府来做。长期以来,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各地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是,当前加快我省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全省农村饮水问题,在资金上已经有了保障。各地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早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在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工作步骤上,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先以两个地区为试点、后三个自治州、再四个市的顺序,但这只是一个总体安排。任何一个市(州、地),只要是前期工作扎实,建设规划合理完善,按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完成,年度资金不足,省里哪怕是贷款,也会优先安排解决饮水工程和人均半亩口粮田工程建设的资金。

第二,要统筹考虑农村饮水和农业灌溉,统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其他水利建设工程,统筹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稳定解决。在农村,饮水问题与灌溉问题紧密相连,在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两个问题统筹起来考虑,才能使宝贵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水利基础设施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同时,要积极加强烟水配套工程等其他水利工程的实施。有条件的地方,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发挥各种水利工程在饮水和灌溉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我省地下水资源丰富,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用好地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使之成为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的重要保障。

*年11月,水利部和卫生部共同颁布了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只要有一项指标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视为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必须综合考虑这四项指标,一方面要使这四项指标稳定达标,比如水质问题,不能今天还是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明天又被污染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水源地的环境保护,确保水源长期保持清洁卫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平均用水量和对取水方便程度的需求都将不断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努力提高各项指标的实现水平,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长期稳定的解决。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只满足于眼前能够达标,而不考虑稳定性和长期性,那么今天达标了,明天又会反复,这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于身体健康。

第三,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管护的积极性。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面对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工程建成后,没有农民群众积极主动的管护,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水利设施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是稳定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宣传动员,把工程建设的意义向农民解释清楚,争取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投工投劳;要明确业主,建立由农民参与的监理、验收等制度;村民委员会要有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担负起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责任;水利等部门对于工程中涉及到的资金、工程管理等相关问题,要向农民群众公开,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使大家能够更好地关心、支持、监督这项工作;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在农村建立起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合理核定水价,并对特困群众给予必要的补贴,使农村水利事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9篇

关键词:滑县;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建设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huaxian county enjoys respectively from the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rural drinking water conditions and realize the drinking water safety goals, improve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of practice.

Keywords: huaxian county enjoys; Rural drinking water;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工程概况

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安阳市东南部,东与濮阳、西与浚县、南与长垣、北与内黄、西南与延津封丘为邻,距安阳市70公里,总面积1814平方公里,辖10镇12乡1新区,1019个行政村,人口1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耕地面积19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滑县地处黄河故道,长期受水文地质规律和古黄河的影响,加上多年来污染严重,致使滑县形成大面积的氟水区、苦水区、高砷区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区。据统计,全县共有不安全村庄476个,涉及45.3万人。为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滑县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以来,至2011年底,共建设水厂64处,完成工程投资14769.81万元,有效解决31.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2 具体做法

2.1水源保护

滑县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同时,还利用电视、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提高群众思想认识,以期达到保护水源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规定实现保护水源。首先,县、乡(镇)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饮水工程经营管理者,要加强对饮水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对各种形式的供水点,水源地落实管护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在保障供水的同时,要确保饮水安全。其次,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与有关部门共同划定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设立水源保护标志,制定具体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排污企业及生活污水的管理,禁止有毒物品的使用和堆放,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第三,饮用水源地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避免人为活动造成水源污染,保证水源和供水不会成为传染病毒的传播链。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饮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征得饮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同意,并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第四,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饮水工程管理的督促检查,加强工程和水源保护的宣传,增强安全用水意识,保障饮水设施和水源安全。

2.2前期工作

为确保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水利部门多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考查,作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并根据项目区水源、地形、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科学分析,分类指导,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招投标,统一验收。严格工程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3资金筹集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实行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筹集资金。国家、省的投资用于水源工程建设,管网建设由市、县负责,入户部分由受益群众负担。

2.4工程建设管理

滑县水利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县城内饮水不安全村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兼顾长远,分别采用不同模式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距县城、乡镇自来水厂较近的村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距离较远的村庄兴建联村供水工程为主,积极发展规模供水工程。根据不同的饮用水地理环境,主要考虑人口分布、水源、用水需求、经济条件和已有供水工程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建设模式来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第一,单村供水厂。对于村庄人口密度大,居住相对集中,周边又距乡镇供水厂较远的村庄,采用这种建设模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第二,联村供水厂。对于村庄比较密集,距乡镇供水厂较近,采用联村供水厂建设模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第三,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厂。主要是针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居民和新农村建设而采用的建设模式。目前全县有两个这样的大水厂,分别是五方供水厂和新区水厂。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滑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局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委托专业监理公司为项目监理单位,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用工程施工队伍和设备、管材生产厂家。严格按工程建设程序组织项目建设,确保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质量。

2.5运营管理

为切实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营管理,滑县先后出台了《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滑政(2010)4号文和《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滑县水务局成立了滑县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总站,专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在水厂运营中,每个水厂主要是采取承包办法落实水厂管护主体。

在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上,滑县探索建立了“承包经营、部门管理、群众参与、协会监督、市场运作”的新机制,对每个水厂以公开承包的形式选定法定承包人,由承包人和滑县水务局签订管理承包合同,缴纳承包押金,由县水务局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总站和用水者协会进行监管,以合同形式明确日常运营、日常管护、日常维修、日常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总站明确专人协同当地乡镇政府、水厂用水者协会对水厂履行承包合同情况进行监管,通过不定期巡查,不定期走访群众等形式了解运行情况,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奖励、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承包人发出整改通知,对不服从监管,不积极整改,经教育仍不履行义务的中止承包合同,重新发包。

单村和联村供水工程,一般移交项目乡镇、村,项目乡镇、村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对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工程受益村范围内公开招标,选择有能力、责任心强、有威望的作为承包人进行管理,承包人与乡镇、村签定管理承包合同,承包人接受项目乡镇、村和县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总站的双重管理。

通过以上方式,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供水工程变成独立的经营性单位,管理者积极经营,农民群众吃水有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借助法律手段进行承包合同的司法公正,以确保承包人员的合法利益和工程的正常进行。

对全县的饮水安全工程,滑县在《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滑政(2010)4号文和《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中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工程管护和运行管理制度,每个水厂根据各自的情况都备有相应管理人员,可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工程管护经费从水费中提取,能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日常的工程维修经费。

为加强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滑县设立了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维修基金,一是县财政每年按饮水安全工程各级政府总投资的2%列支专项基金,专户储存。二是从承包人收取水费中按0.05元-0.15元/方提取管理维修基金打入基金专户。基金主要用于水源井的维修、更新,非人为因素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修复,水质定期监测,管理总站日常工作支出,年终奖励等。基金的使用由县水务局商县财政局提出意见,报主管县长批准后实施。

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滑县大力推进由乡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供水协会建设,切实加强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全面推广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监督的机制。以集中供水工程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让协会参与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充分调动广大用水农户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投入、建设、监督和管理的积极性,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维护广大农民用水户的长远利益。

3 结束语

通过滑县近几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大多数群众吃上安全、放心、卫生、便捷的自来水,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是滑县水利工作中切实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河南省乃至全国农村饮水工作“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深入研究、加强引导、善于创新、科学实施,努力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为质量好、效益显著的富民工程,让群众真正长期得到实惠。

农村饮水安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状 安全 工艺管理

Abstrac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17 decided "to speed up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ive years to solve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blems" the goal,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as "the growth,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the stability" of the important means.

Keywords: current situationsecurityproces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物质,是人类文明兴起与传承发展的基础。饮水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在广大农村,饮水安全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饮水安全不再是老百姓个人的小事,而是关系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大事。解决不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势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抓手。笔者对当前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做了一些调查,以下是个人一孔之见。

一、当前农村饮水现状

我市地处江淮下游,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及河流补给充足,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是苏中地区典型的水乡泽国。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质型缺水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市农村饮水人口约139.74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的人口总数达69.52万人,几乎占农村饮水人口的一半。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表现为:

一是水质较差。全市69.52万饮水不安全的农村居民中,饮用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的约0.63万人;饮用细菌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表水的约55.72万人;分散式无设施用水人口约13.17万人。

二是用水量偏低。我市约90万人低于《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仅为4.8升/人•天,占农村总人口的20.2%。

三是水源保证率不高。全市水源供水保证率不高,特别是经济薄弱乡镇和边远地区,水源保证率仅为30%。

四是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平距离大于800m(或者人力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分钟)的人口为5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0%。

二、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成因

分析形成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源污染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排放急剧增加,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垃圾乱倒,以及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等因素,造成农村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大多农村水厂的取水口选址没有经过专家论证,造成水源水质难以达标。

二是资金保障不足。我市大多数水厂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都是由政府牵头、农民集资兴建。由于没有长远规划,建设标准较低。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大多数水厂处于亏损状态,所收水费只能维持水厂职工生活和水厂一般开支。一些管网破损严重,自来水“跑”、“ 冒”、“ 滴”、“ 漏”现象严重,供水不正常和末梢范围供不到水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李中镇等乡镇的许多村管道百孔千疮,漏水率都在50%以上。漏水的水费有的靠村里贴补,贴补不起的,干脆就直供方便水。

三是制水工艺较差。在农村,大多数水厂没有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制水,普遍存在水厂工艺流程不规范,净化时间短,消毒措施不到位等现象,甚至有些水厂偷工减料,不净化不消毒,抽上来的河水直接供给村民吃。研究人员发现:净化环节混凝效果不佳、消毒环节消毒剂投放的地点和投加量不科学是造成我市农村水厂多年来水质检测结果持续低下的主要原因。

四是安全管理缺乏。一些使用液氯消毒设备的水厂对制水消毒剂的购买、使用和保管缺乏规范管理,也没有严格的水质检验监管制度的约束,不能有效把握供水质量。此外,绝大多数水厂对取水口及重要供水设施没有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落实人员值守,随时可能出现水质的二次污染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五是经营管理不善。由于大多数乡镇没有安装一户一表,实施计量收费,因此,一些农户家的水龙头成天开着,自来水浪费严重,导致水管压力不足,供水末端农户吃不上水,形成供水不正常和收费难的恶性循环。目前,我市农村水厂大多数已改制,由个人买断或承包经营,为了维持水厂的正常运转,只能限时供应,平均每天供应5-6小时。群众的用水量和水源保证率都达不到国家标准。

六是执法检查缺位。

多年来,一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疏于对农村水厂执法检查,对水源水质的监测、制水工艺流程的监督等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导致一些水厂经营业主违法取水、违规制水,不安全供水等等。

三、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

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统筹规划,整治并举,确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为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我市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兴化市区域供水总体规划》、《兴化市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实施规划》和《兴化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这些规划和方案为实现区域安全供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在统筹规划的同时,更应抓好水源周边环境的整治,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内的化工行业、垃圾处理,要有计划实施“退鱼还水”、河道清淤工程,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水质有明显的改变,确保达到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

二是抢抓机遇,快速上马,建成一批优质饮水工程。当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的饮水安全,我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20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我市60余万人也纳入该计划。市委市政府应抓住机遇,认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如卤汀河疏浚、泰东河拓宽改造等项目,增强我市引水能力。要科学论证,迅速建成一批优质饮水工程,确保里下河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喝上放心水。

三是整合资源,规范运作,打造一批民心饮水工程。笔者认为,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淘汰一批生产设备落后、条件简陋、供水能力弱的水厂;对现有水厂要进行整合,努力建成一批生产技术先进、设备齐全、供水能力强的供水企业;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使整合的供水企业走上规范运营的道路,彻底改变“一镇多厂”格局。

上一篇:粮食安全范文 下一篇:实验中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