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06-15 10:59:30

农村新技术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1篇

2.马铃薯摘心摘花增产

3.食用菌培训班问题答读者问

4.地膜甘蔗怎样获得高产

5.英国造出可开闭的奶牛棚

6.国外水果保鲜新技术

7.日本发明果菜保鲜新方法

8.以色列旱稻栽培技术

9.君子兰断叶再植法

10.如何假植名优果苗

11.乒乓藤稔葡萄冬季管理技术

12.玛斯义·陶芬无花果栽培技术

13.麦油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

14.蓄电池使用10忌

15.怎样辨别机油掺水

16.潜水电泵的选型与配套

17.小白牛肉及其生产技术

18.猪短期快速催肥技术

19.大棚养蚕农村新技术 新法

20.蛋鸭高产稳产5招

21.郎德鹅育雏饲养技术

22.金大田力威素问世

23.促母猪简法

24.山鸡啄癖的防治

25.土方治兔拉稀

26.仔猪葡萄球菌性皮炎的诊治

27.新法治疗猪气喘病

28.巧治拒配母兔

29.稻田网箱养殖黄鳝

30.多生雌龟3法

31.优良杏新品种:金皇后

32.油菜新品种--宁杂三号

33.白莲新品种:广昌太空莲

34.反季节特大莴笋:笋王3号

35.杨树家族新成员--速生46

36.废机油裂解生产柴油新技术

37.自制温度报警器

38.蝴蝶花草工艺画制作法

39.牛肉干制作新工艺

40.禽蛋系列产品加工法(续)

41.油炸芝麻玉米片技术

42.简易安全贮粮法

43.西瓜贮藏保鲜4法

44.大白菜安全窖贮法

45.精神病人杀人负民事责任吗

46.启动无公害食品计划试点

47.农业经营承包者权利和义务

48.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

49.农业部确定畜牧业发展重点

50.畜牧业面临新挑战

51.种子市场放开农民如何购种

52.外出打工受骗警钟

53.怎样鉴别有毒蘑菇

54.日常生活3忌

55.新版人民币50元10元防伪特征

56.农村新技术 购物还价8忌

57.如何避开雷电袭击

58.为什么农药越来越"不中用"

59.怎样给电视机除尘

60.伤湿止痛膏新用途

61.治疗"蜜月病"妙方

62.哪些妇女不宜上环

63.哪些人不宜服用避孕药

64.妇女洁阴经常陷入的怪圈

65.妙法治腹泻

66.烧伤后现场急救方法

67.米果食品开发前景好

68.养什么鱼有钱赚

69.开发茶薪菇市场前景好

70.昆虫深加工市场潜力大

71.循环种养巧获利等8则

72.盯住"餐桌"种田奔富路

73.老羊倌的养羊经

74.王忠仁大棚养蚕致富

75.甘草信息等17则hHTTp://

76.不宜再发展早酥梨

77.国内玉米后市全线看好

78.国内豆粕价格继续寻底

79.目前甲鱼低价位徘徊

80.发家致富的向导

81.《农村新技术》-我们喜爱您

82.订刊益寿歌

83.答湖北读者雷春等2则

84."有钱的原因"等7则

85.2001年第1~11期总目录

1.中药材与农作物间套模式

2.就"树型金银花王"答读者

3.蔬菜间作套种理想模式

4.山东巨葱丰产栽农村新技术 培法

5."太空大粒王"小麦栽培技术

6.中华大梨枣栽培技术要点

7.花生芽菜水培技术

8.天麻栽培新法

9.谷粒制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新法

10.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

11.巧治穗部玉米螟

12.控制姜瘟病关键在预防

13.蚱蝉养殖技术

14.强的纳米863使我尝到了甜头

15.母猪多产仔新法

16.养鸭新模式--赶鸭子上架

17.雌龟多产卵6法

18.家兔野养法

19.稻田养蛙新技术

20.含"生长因子"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

21.提高雄性畜禽繁殖力的11种饲料

22.仔猪阴囊疝简易疗法

23.畜禽驱虫中草药15种

24.石灰硫磺巧治猪疥螨

25.仔猪热水浴可提高成活率

26.百合花种球培育5法

27.白兰花扦插育苗

28.三季开花终年长绿的地被石竹

29.寒地大樱桃--吉祥

30.珍贵的多用途植物--紫苏

31.GK21-AF1大桃杂交抗虫棉

32.农村新技术 大型良种獭兔--法系獭兔

33.绿色围墙的好树种--花椒

34.光导纤维梦幻装饰灯制作技术

35.彩色纸加工技术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2篇

《农村新技术》(CN:45-1130/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农村新技术》办刊宗旨:为“三农”服务,“与农家交心、帮农家致富、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为建设新农村、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作贡献。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

进一步强化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可以优化农村畜牧产业的结构,农村畜牧业多以散户为主,虽然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受到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畜牧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然较为缓慢。因此,农村畜牧产业在规模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力推广兽医新技术可以解决农村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现状

当前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在区域上发展不均衡,辽宁昌图地区兽医新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兽医的技术水平不高,且责任感缺乏,农村大部分兽医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不强,工作缺乏动力,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第二,农村兽医站的医疗设备体系不健全,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人员工资上,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再加上一些兽医技术水平低,不会操作新的设备,继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农村兽医多数防疫认知不足,工作理念和方法仍然保持着以往的思维认知,但是畜牧养殖产业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养殖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因此在推广兽医新技术的过程中阻碍较大[1]。

2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策略

2.1提升农村兽医的综合素养。农村畜牧养殖中,兽医是不可缺少的,兽医是直接深入畜牧疫病防治中的主体,因此兽医要积极的学习新技术,熟悉新设备,才能应对日趋复杂的畜牧养殖,兽医新技术要得以推广,就要提升兽医的综合素养,提升兽医对新技术的认可度。可以提升农村兽医人员的兽医技术,通过培训提升兽医防疫认知,并建立完善的兽医医疗体系,促使兽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品和技术,鼓励兽医从不同渠道进行学习[2]。在兽医医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将兽医的工作范围、工作责任进行划分,激发兽医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好地开展畜牧防疫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和培训,提升兽医人员的职业素养,促使兽医人员有较强的责任感,展开高效的防疫工作。例如,辽宁昌图地区可以组织当地的兽医展开系统性的培训,在新的兽医技术落实后,积极组织兽医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完可以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运用兽医新技术,并鼓励兽医将新技术应用在实际防疫工作中。2.2强化兽医站设备更新。农村地区资金有限,仅有的费用多用在人员支出上,想要引进新的设备难度较大,大部分农村兽医站的设备都比较落后,没有定期更新和维护,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医疗设备,而缺乏资金支持的农村兽医站没有及时引入新的设备,自然无法大力推广新技术[3]。一些农村地区,虽然获得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引入新的医疗设备,因此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辽宁昌图地区可以尽快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体系,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地引入新的设备,不断提升兽医的技术,而兽医也可以依靠新的设备大范围地推广兽医新技术,并加大宣传,提升养殖户的思想观念。兽医在应用新设备的过程中可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为畜牧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3改变养殖户的意识。养殖户的养殖观念决定了养殖的效率,也决定了养殖技术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变养殖户的意识,鼓励养殖户学习新的技术,实现规范养殖。对于养殖户而言,更加倾向于依靠传统的养殖经验进行养殖,不愿意投入新的技术,在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也不是主动的、自发的。因此兽医可以加大宣传,促使养殖户改变养殖观念,积极地学习新的技术,并深入养殖实际中进行指导,运用新技术,可以提升养殖效益,从而利用养殖效应影响其他养殖者,最终起到良性的影响效果,促使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得到养殖者的肯定,那么推广新技术就会少很多阻碍。兽医所掌握的传统疫病预防技术在专业度上比较匮乏,通过专业的学习,可以提升兽医的技术,再加以实践印证后,可以使得新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也可以为兽医学习新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基层兽医防疫站也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新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兽医医疗体系,助力农村畜牧产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兽医医疗体系虽然较为落后,但是通过地方努力,相应政策的推出,会逐步建立完善的兽医技术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步步为营,从不同环节入手,才能促进兽医新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叶馨.我国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托合爱•阿合买提.农村畜牧兽医预防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2):172-173.

[3]胡文斌.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J].农村科学实验,2018(9):88-89.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市场;新产品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农机下乡活跃了农村市场,拉动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也扩大了内需,带动了相应企业的发展。但农民在此情况下获益并不大,因为这只是让农民买消费品时省了一部分钱,在农民没有从本质上增加收入的情况下,消费潜力有限,很难带来农村长久的繁荣。只有让农民真正富裕了,长远的富裕了,农村经济真正发达了,农村消费才能真正拉动起来,内需才能真正拉动起来。

一、新产品新技术对提升农村市场的重要性

我国农民除一部分外出打工外,大部分依靠在农村的经营活动来获得收入。但无论是农村中的农业经济还是农村中的企业,大多属于粗放式生产,资源浪费较大,生产效率低,利润率低。由于近几年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的急剧提高,以前粗放式经营方式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许多农村企业难以维持,逐渐衰落,农民收入也相应减少。7亿农民的收入上不去,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受到影响。解决问题的一个最具针对性和直接的方法就是改变粗放式生产方式,提升农村企业的科技含量,推进新产品新技术在农村的普及。

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在农村的普及需要各方合力。一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如加大对农业相关项目的经费支持;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持、金融支持。这些我们国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收效显著;二是科技人员提高自己的技术转化能力,提高和企业的交流能力。这正是新产品新技术在农村难以普及的瓶颈所在,所以应着重研究如何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推广能力;三是农村企业对引进新产品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二、农村市场的特点

1、农村市场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由于不喜欢农村的环境,大多数较高文化的年轻人都进入城市发展(如大学毕业后、退伍后,或进城打工),而这些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鲜有高学历的进入农村发展,这也就造成了本来文化水平就低的农村进入恶性循环。而文化水平影响了农村市场主体对商品的辨别能力、消费品位等。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对商品的质量等加以辨别,所以倾向于追求价格上的优惠,从而影响一些高附加值、高质量商品在农村的销售。

2、农村生产企业产品普遍科技含量低。这可以从农村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看出来,利润率的低下正是反映了这一点,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大多是依靠低廉的价格,取得这一优势是依靠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当地的资源。在我国农村经济整体规模很大,但单位规模相对较小,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规模小相对来说科研力量就比较薄弱,单个经济体科技上需求能力就比较小一些。一个农村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上的研发很难得到金融、政策的支持,企业也鲜有能力和魄力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而常常是等有相关新产品新技术上市后他们去模仿生产。

3、农村市场质量监管不到位。农村市场因为一般地处偏远,所以质量监管一般很难到位,因此农村假冒商品横行,真货难以立足。农村以自然村落为主,每个村庄有本村人经营的许多小商店,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正规生产厂家如果在农村推广自己的商品需要业务员走村串户,而获得的业绩有限,所以正规生产厂家并不看重农村市场,城市中市场相对促销成本要低一些。因为真货的销售渠道难以到达乡村,而生产厂家的广告却可以通过电视媒体让农民了解到该品牌,所以当地一些有实力的农民就做起企业,生产产品而贴上广告中的名牌商标,只在农村销售,但销售价格要远低于正常名牌商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因为农村中法律等意识相对淡漠,人情关系、乡邻关系浓厚,相对排外,所以执法部门对农村企业在环保、治污上的监管相对乏力。例如,生产再生塑料袋的企业多在农村,对当地农村环境存在污染,而环保部门的治理很难被执行,常常检查治理后不久这些企业又死灰复燃,很难根治。而根治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这些企业有更高利润的项目来增加收入。

三、开拓农村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问题

1、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不符合市场需求。我国做科学研究的部门很多都是闭门造车,或者是为做研究而做研究,做出来的东西市场不需要,自然也就推广不出去。不去农村做调查,只凭想当然做一些好听不好用的研究,专门用来评奖,这样的东西对讲究实用的农村来说没用,得不到农民喜欢,肯定流行不开。

2、单个农村企业无力购买新产品新技术。产品推广讲究的是经济效益。企业规模小就意味着销售量小,对科技来说就是承担力低,小企业很难购买得起高水平的技术,这是科技市场化的一大难题。另外,由于农村市场中的企业都是自然发展起来的,规划凌乱。

3、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方和购买方文化不同,沟通不畅。由于文化层次存在差距,所以在交流上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很难获得农民的信任。中国的知识分子经过在学校数年的苦读和城市文化的洗礼已经不知道如何和农民打交道,双方说起话来除了买卖之外很难有别的话说。共同语言的缺乏使双方之间沟通不畅,难以建立信任关系,科技推广起来自然就难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农民交流不太顺畅,更愿意去大城市、大企业进行技术交流,这些阻碍了农村中的企业获得最新技术的机会。

四、开拓农村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对策

1、新产品新技术使用要简易化。农村的市场很大,但由于农村普遍存在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面对农村的科技应简易化,易操作,农民可以学会。以前有很多科技项目很不错但到农村很难推开就是因为农民不能操作,如表现在农业上微量元素化肥的推广,这种化肥很好,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产量,并提高产品品质。但这种化肥品种很多,使用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测量,让每个农民对其土壤测量后再买显然是不合适的,这需要生产厂家进行简易化处理,对某大片土壤进行测量分析,然后告诉大家这里缺什么,这样推广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又如,农村中的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管理混乱问题,这些企业主非常欢迎外界能对他们进行科技上的支持,希望注入新的活力。这里存在很多发展机会,关键是如何让农民接受,这就需要简易化新产品新技术。

2、开拓农村新产品新技术市场要感情化。农民非常讲感情,和他们只讲生意,其他的一概不谈显然是不行的,而这一点正是新科技下乡推广时遇到的大困难。拥有高科技的一些人在城市呆的久了,感情自我封闭时间长了,很容易认为感情是感情,买卖是买卖,这样和大企业打交道可以,因为大企业讲究的是制度化,但和农村的小企业打交道是直接和企业主本人打交道,这样的企业他就是制度,他认为和你关系近了才相信你,才放心。在这方面很多科技人员推广时不适应,不知道怎样和农民交流,往往一上来就介绍产品,而与企业主和生产工人缺乏基本的沟通,企业主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与“外人”建立信任关系,也就很难接受新产品新技术。另外,农民比较相信熟人,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同村人或其亲戚作介绍引荐,成功率自然好很多。

3、开拓农村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应以点带面。开拓农村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应以点带面,最初打开市场时应从当地权威企业入手,也称中心开花法,就是在特定范围内发掘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人物,并且在这些核心人物的协助下把该范围里的任何组织都变成顾客。农村经济中的经济单位都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不敢尝试新事物,他们希望看到其他人用过之后的效果。如果说服了一些核心人物,取得了他们的信赖和支持后,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权威性和示范效应带动一大批顾客。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因为农村都是亲戚关系相连,更容易取得信任感,信息更容易传播。

(作者单位:1.邢台学院;2.山东烟台监狱)

主要参考文献:

[1]贺珍瑞.新时期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析[J].理论导刊,2009.4.

[2]郑新立.扩大农村消费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村人口[N].农民日报,2010.3.8.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香菇栽培技术;栽培期;菌袋;接种;培育;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变温催蕾

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而且香菇味道鲜美,深受市民喜爱,加其销售价格较高,种植管理技术易学易懂,农民朋友在秋冬农闲季节种植栽培非常适合。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产的第一大国。

一、栽培方式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

二、菌袋制作

1、原料准备选用桑树枝、苹果枝或其他阔叶树木如杨、柳、桐、槐等均可作培养料,只要不霉变,粉碎后均可使用。

2、栽培期的选定最佳季节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旬最高气温30℃以下,旬平均气温26~28℃。

3、香菇菌袋发菌温度要求接种后1~7天,袋温比室温低1~3℃,室温可控制在28~30℃;7~10天,发菌要求温度26~28℃;10~15天,菌袋开始自行升温,发菌要求温度24℃~28℃。15天以后,菌袋自升温情况和自然气温下降情况基本上是同步的。如掌握得当,合理利用通风,把菌袋摆密或摆稀,层数增高或减低,这样整个发菌期60~70天(如 8月中旬种植至9月中旬),基本不用增温设备,依靠自然气温即可顺利完成,达到基本恒温养菌的要求。这样既能减少很多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又能达到发菌好,出菇适时,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4、配料 (1)木屑38.5kg,麸皮10kg,石膏1kg,糖0.5kg,PH值7.0~7.5,含水量55~60%。(2)锯末35kg,棉籽皮7kg,麸皮6.5kg,石膏1kg,糖0.5kg,PH值7.0~7.5,含水量55~60%。上述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反复搅拌均匀,“料水拌不匀,种菇坑死人”。适当调高PH值,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提高纯菌率,促使菌丝提早分解利用木质素,提前出菇。配料要求:配比合理,称量准确,搅拌均匀,稍干勿湿。

5、塑料袋的规格 香菇袋栽多数采用的是两头开口的塑料袋,有壁厚0.04~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和厚度为0.05~0.06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6、装袋灭菌 先将塑料筒的一头扎起来。扎口方法是将采用侧面打穴接种的塑料袋,先用尼龙绳把塑料袋的一端扎两圈,然后将带口折过来扎紧,这样可防止袋口漏气。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不要过实或过松,以手托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料袋两端不下垂为好。聚丙烯袋高压、常压灭菌都可。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时,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旺要猛,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最好不超过4小时,否则会把料蒸酸蒸臭。当温度到100℃后,要用中火维持8~10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一会儿,再停火焖一夜后出锅。出锅前先把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空间消毒。高压灭菌时,要保持0.103兆帕的压力2小时,温度过高会使袋子熔化,这需要特别注意。

7、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一定注意无菌操作。香菇料袋多采用侧面打穴接种,将打穴用的木棒的圆锥形尖头放入盛有75%酒精的搪瓷杯中,酒精要浸没木棒尖头2厘米,再将要接种的料袋搬一个到桌面上,一手用75%的酒精棉纱擦抹料袋朝上的侧面消毒,一手用木棒在消毒的料袋侧面打穴3个。1个穴位于料袋中间,其他2个穴分别靠近料袋的两头。双手要经常用酒精消毒,打开菌种瓶盖,将瓶口在酒精灯上转动灼烧一圈,长柄镊子也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把瓶口内菌种表层刮去,然后把菌种放入用75%的酒精或2%的来苏水消过毒的塑料筒里;双手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直接用手把菌种掰成大小适中的菌种块迅速填入穴中,菌种要把接种穴填满,并略高于。在袋上均匀打三排孔。

三、培育

1、发菌管理 发菌管理是指从接完种到香菇菌丝长满料袋并达到生理成熟这段时间内的管理。发菌场地的环境要暗,强光和直射光对菌丝有抑制和杀死的作用。气温最好控制在28℃以下。开始7~10天内不要翻动菌袋,第13~15天进行第一次翻袋,这时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呈放射状生长,直径在8~10厘米时生长量增加,呼吸强度加大。这时由于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增加,要加强通风降温,最好把发菌场地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为了降低温度,白天加厚遮盖物,晚上揭去遮盖物;菌袋培养到30天左右再翻一次袋。一般要培养45~60天菌丝才能长满料袋。这时还要继续培养,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占整个袋面的2/3,手捏菌袋瘤状物有弹性松软感,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棕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就可转入菇场转色出菇。

2、转色管理 转色是香菇独有特性,是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进而达到重量成熟发生子实体的标志和生理过程。菌袋表层先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的气生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吐出黄水,菌袋由白色转向粉红、棕紫褐色,带金属光泽,被称作“人造树皮”的菌膜,称转色,管理的具体措施为:①脱袋后1~4天,密封薄膜,不翻动菌袋,保持温度18~22℃,湿度85%遮光成阴。②第5~8天,菌丝表面分泌一层黄色到棕褐色水珠,此时结合揭膜通风,连续两天给菌袋喷水,第一天用喷雾器轻喷,把黄红色的水珠冲散,第二天加压重喷把过浓的棕红色水珠冲净,然后将菌袋表面菌丝干燥不粘手时再覆盖薄膜,转色一般8~12天完成。③第9~15天,转色结束后,每天进行干湿差及温差刺激,昼夜温差拉大到10℃以上,但要掌握最低8℃,最高22℃,连续3~4天,即可有大量菇蕾发生。

3、变温催蕾 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的菇类,菌丝体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时,在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促使养分和水分积贮成聚点,进而形成原基,原基形成须创造一个温差和干湿差条件,保证原基形成并正常发育成菇蕾。具体措施如下:拉大菇棚温差,低温变温催蕾,当旬均温度在8~22℃时,都是催蕾合适温度。但温差必须拉大到10℃以上,干湿差15%,连续处理3~4天茵丝便可互相纽结成原基。出过一、二茬香菇的菌袋,要及时补充菌袋内的水分。

四、香菇的采收及标准

采菇时节一般在香菇长至七、八成熟,形成铜锣边时。即及时采摘。采菇应选择晴天进行,因为晴天采的菇水分少,颜色好。将整朵香菇连根摘下,并及时烘晒干燥。商品香菇干燥程度须达到含水量约18%,以便长期保存。目前多采用火力干燥,也有采用半晒半烤的办法。香菇采收时,要轻轻放在塑料筐中,且不可挤压变形,然后清除菇体上的杂质,挑出残菇,剪去柄基,并根据菌盖大小、厚度、含水量多少分类,排放在竹帘或苇席上,置于通风处,及时加工

参考文献:

[1[吕作舟主编.香菇高效栽培技术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2]李曼霞编著香菇栽培技术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香菇栽培技术――农民科普丛书•食用菌栽培系列 中原农民出版社发行部2006

作者简介: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节水;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率;灌溉新技术;应用推广

节水灌溉新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能够在改进灌溉方式的同时极大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农村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形势下,也能够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很大的改进作用,这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缓解农业生产污染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农村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当前,我国农村在灌溉水利用效率方面普遍较低,也正因如此,在输水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巨大的节约潜力和空间,通常使用的措施有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两种。在渠道防渗的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种类较多,一般需要用到石头、混凝土预制块、土工膜等等,而当前农村较为普遍使用的渠道便属于一种特殊结构的渠道。当在灌溉工程中使用混凝土保护面时,可以根据渠道的大小来确定混凝土灌渠的形状和位置,这样便能够对水流的断面进行控制,以此促进输水量的提升。除了基本的渠床渗透之外,也有水面蒸发与渠床上杂草的蒸腾。而用管道输水则可基本避免这些输水损失。对于喷灌、滴灌和微灌要求高压输水(300~1200kPa),而对于地面灌溉可用低压输水管(小于200kPa)。

2 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形势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的的趋势:

2.1 仍然以喷灌技术为主。喷灌技术仍然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流灌溉技术,而且也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一种,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如何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在喷灌技术中,根据不同的喷灌机械设备类型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灌溉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2.2 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效率越来越高。虽然在地下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人,但是随着其关键技术的逐渐完善,这一灌溉技术也将获得更广泛的公认与应用。

2.3 地面灌溉技术成为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技术。随着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输配水方面日渐成熟,而且呈现出向低压管道方向发展的趋势。

2.4 农业灌溉技术管理水平逐渐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应用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在灌溉技术的管理水平方面也获得更大的提升,这也是农业灌溉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

2.5 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了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这也是节水灌溉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农业灌溉新技术的推广

3.1 推广发展灌溉新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的灌溉方法,也可以几种灌溉方法共同使用,其根本的目的在于节约水资源、促进灌溉水利用率的提升。一方面,要选择投资少而又能够取得较好节水效果的灌溉技术,这样才能达到节水的目标。我国的灌溉水资源并不充裕,所以为了实现有效的节水,我们在灌溉技术的选择方面应当以地面灌溉的方法为主,并且积极的推广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平整土地促进管道输水效率的提升。而对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来说,则需要积极的推广具有浅、薄等特点的灌溉技术,尤其是对于水稻种植等地区则十分适宜。

3.2 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加大对地面灌溉技术的改进,对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所体现出来的时间长、用水量大等弊端进行彻底的改进,因为这些弊端的存在不仅影响灌溉效率,同时对作物的生长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对传统灌溉技术的改进,促进新技术的大力推广。

第二,大力推广喷灌、微灌技术。传统灌溉技术受到地面平整度、沟渠等形态的影响,在灌溉节水率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喷灌、微灌技术则能够在不同的沟渠或者畦灌等形态下实现有效的灌溉,并且不断呈现出各种新的方法,这在促进节水效率的提升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第三,促进废水、咸水等资源的利用。当前我国农业灌溉的水资源主要以淡水资源为主,但是我国淡水资源较为不足,因此要能够在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对废水、咸水的利用,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这些水资源转化为可以进行农业灌溉的水资源,同时也能够减少废水、咸水等对于土壤资源产生的破坏作用。

4 结束语: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测量;农村宅基地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在农村发展中,宅基地是保障农民生活住宅的关键,同时也推动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在国土资源规划新政策出台后,农村宅基地的测量工作进入高涨时期。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是开展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合法保护农村集体土地的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为了更好地将农户对宅基地的各种行为纳入法律轨道,必须要做好测量工作,而将测绘新技术运用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一、基于农村宅基地测量的测绘技术介绍

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又被称为RS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采集方式,遥感技术具有极高的时间以及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利用相应的专业仪器设备,其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处理可以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完成,从而提取和应用相关对象的信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土地的确权项目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进行高分辨率影像图的拍摄,再经过正射纠正成为正射影像。具体来说,是将影像图影像化为多个微小区域,之后利用相关参数来建立数据模型,原始图像的纠正则通过数字源高程模型来完成,最后转化为正射影像。由于农村土地确权外业指界的工作量较大,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I指界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从而有效减少了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的时间,同时由于遥感技术的正射影像图的精度较高,从而能够清晰地辨别底图中的建筑以及环境。

2. GPS-RTK技术

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GPS-RTK技术作为测绘新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空间。在GPS数据处理中,转换坐标系统、数据预处理以及解算基线向量等都是通过软件来完成。其中,数据预处理需要对数据进行传输与解码,并对数据进行编辑与标记,只有数据预处理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基线向量的解算。在科技的发展进步中,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需要更高的精度以及效率。在现阶段,GPS技术中主要包括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以及TRK技术,这两种技术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广泛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宅基地测量的定位精度以及工作效率。

3.地籍测量建模技术应用

在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农村宅基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则成为关键。这就需要将测绘新技术应用在宅基地测量中,从而改善传统资源利用的缺陷。其中,地籍测量建模技术是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地籍测量涉及的操作较多,主要包括了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为后期处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与依据。

1.智能性

作为一种测量控制系统的新技术,智能分析技术能够自主分配与筛选宅基地监控视频信息,从而对宅基地进行安全管理平台的建立。新控制平台中,网络化调度加快了宅基地区域的改革建设,利用智能体系完善新型功能平台,满足了宅基地信息化测量要求。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是人机技术的核心所在,安装专业机器参与网络化控制进行,在计算机中心平台中形成相对稳定的认证技术,促使人与机器之间的双向交流。

2.人机性

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宅基地开始改建或者扩建,而这些都是以农村宅基地测量为基础来进行的。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传统农村宅基地监控平台无法满足预定的要求。在信息科技支持下,智能化将成为农村宅基地测量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届时,分析与处理视频的工作,将会由人工转为机器来完成,同时能够将与农村宅基地相关的信息数据及时进行发送,从而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在农村宅基地监控系统中,要想提高其可控性,可以运用智能测量控制的自动化调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对视频系统进行远程遥控操作,在计算机装置的辅助下实现智能一体化操作。

3.标准性

标准性是农村宅基地测量的特点,宅基地测绘方案的制定,需要以某个测量标准为依据来进行。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任何环节的执行都要以测绘方案为标准依据,从而优化信息数据处理流程,减少因为信息资源缺失而造成的各种问题。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过程中,原始数据作为处理信息传递的重要依据,是最为关键的数据内容。因此,在传输与操控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以预先设计的路径来进行,整合农村宅基地资源利用模式,同时有效运用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测量工作。

二、农村宅基地测量中测绘新技术运用分析

1.运用基本思路

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测绘新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测量中,地形、地物位置等都与宅基地的点位置息息相关,地籍图的绘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考察来完成。从实际应用来看,宅基地界址点的测定可以通过全站仪精密测定技术以及GPS-RTK技术来完成,之后将所测的界址点作为控制点,利用遥感影像来进行正射校正,在遥感正射影像服务释译过程中,可以利用外业测绘的界址点与界址线来进行,最终绘制出宅基地测量所需要的地籍图。

2.实践运用过程要素分析

在利用GPS-RTK技术进行农村宅基地测量过程中,一方面是对实践运用过程中的要素进行明确,从而将测绘新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控制测量中,针对需要测量的村庄可以利用GPS-RTK技术来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三脚架是重要的设备之一,要确保三脚架的对中水平,在观测手薄上记录下来仪器的高度。在测量界址点的过程中,其单位应该以街坊为主,在支点或者图根GPS点设站,其数据的采集主要是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来完成,并确保对中整平,最后还要严格审核采集的定向点坐标。另一方面在释译遥感影像地物的工程中,要重视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在影像图制作完毕之后才进行影像的释译,从而确保遥感影像的清晰度,同时对于发生变化的地物进行准确的实地补测。另外,为了提高遥感图像的准确性,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检验释译的精度。在进行测绘的时候,可以利用全站仪对测量区域需要被测绘的部分地物直接进行测绘,同时可以将遥感影像释译中的地物与此进行比对,认真做好误差计算工作。

3.应用注意事项

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为了确保测量的精度,以GPS-RTK技术应用为例,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野外测定界址点的过程中,全站仪的运用需要保证对中整平后视准确,同时要对后视点的坐标进行测定,从而确保其精度。另一方面,遥感影像需要选择高分辨率的,同时尽量缩小影响范围,如果需要校正界址点,野外实测位置点必须要认真选择,同时要确保野外实测点在被测区域能够均匀分布。如果是山区农村宅基地的测量,在进行正射影像图制作的时候,其校正则需要使用测区数字高程模型来进行,从而确保释译的精度。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土地资源不仅是农村地区改革建设的物资支撑,同时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做好农村宅基地的测量,不但是确保农民生活的基础保证,同时也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测绘新技术,为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不仅推动了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更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陶金.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相关论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5(36):359-359.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8篇

近年来,农村户用沼气池迅速推广普及,但日常管理技术严重欠缺,已成为沼气池稳定、持续、安全运行使用,有效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基层沼气建设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池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加强沼气池日常管理技术的传授、培训、宣传工作,结合基层沼气建设工作经验将农村户用沼气池日常管理技术结合顺口溜归纳介绍如下:

一、日常管理“顺口溜”

农家沼气建设好,生态家园美高效,日常管理是关键。猪牛粪便混秆草,加水不渗成料堆,覆膜堆沤预发酵。老池坑泥作底料,料堆黑碎烂时佳,均匀进池适当搅。池内加水查表压,三天五天放空气,二次试火可燃烧。管道跑漏把人恼,天天产气用不了,勤检防漏很重要。含磷物重金属物,家中农药药秆草,切记牢记莫入池。勤出旧料加新料,进多少来出多少,勤出勤进效果好。料液浓度需保持,夏秋季节六到七,冬春季节八到十。料液酸碱常注意,酸碱度值七左右,偏酸及时加碱料。经常搅拌好处多,原料细菌分布匀,打破结壳增池温。进出料口加上盖,压力大时多用气,防止人畜伤亡事。动物开道再下池,池内池外配合好,绳系腰间安全保。

二、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1.备好原料,做好发酵启动:农村一般以牛粪、猪粪、马粪、羊粪作为发酵启动原料,且混有大量秆草,需预先堆沤,做法是将干粪或鲜粪加适量的水拌匀垛成料堆(加水量以料堆下部不渗出水为宜),加盖塑料薄膜压严实,夏季堆沤3~5天,春秋季堆沤5~7天。启动投料量占主池容积的80%,接种物投放量为总发酵料液的10%~30%,发酵料液浓度掌握在6%~10%。新启动时用鸡粪、人粪作为原料易使发酵料液酸化,因此不能直接用鸡粪、人粪做启动原料,在正常启动也应与其原料配合使用。选择晴天将预处理的原料和准备好的接种物混合投入池内,加水密封好活动盖。3~5天后,当压力表视压达4个气压以上时开始放气试火,第一次因初期的气体主要是酸化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加上封池时气室有大量空气,一般点不着。第二次当压力表再次上升到4个气压以上时,再次试火,如果能点燃,说明已经正常启动,以后即可使用。

2.搞好卫生,做到安全发酵:严禁剧毒农药、有机杀菌剂、杀虫剂以及抗菌素,喷洒过农药的作物茎叶、刚消过毒的禽畜粪便。能做土农药的植物如:大蒜、韭菜、葱、苦皮藤、马钱子果等。重金属化合物,如:盐类、电石、洗衣粉等加入池内。禁止加入油枯、骨粉、磷矿粉等含磷物质。避免过多加入石灰等碱性物质,以防止碱中毒。避免加入过多含氮量高的人畜粪便,防止氨态氮浓度过高引起中毒。

3.细心调控,持续稳定使用:①勤进料、勤出料,不断补充新鲜原料。一般沼气池启动后,第一个月产气最旺,消耗原料最多,在启动15天后,开始添加新料出旧料。一般农村户用沼气池每隔5~6天进、出料一次,加料量占发酵料液量的3%~5%。以“先出后进,进多少,出多少”为原则进出料,始终保持零个沼气压时发酵液面高出水压间底,但不超过10cm,防止水位过低沼气溢出,或水位过高压小驻气室。②勤搅拌回流,出料口搅拌发酵液,冲厕回流。使沼气池内发酵原料和细菌分布均匀,充分接触,使其迅速生长繁殖,提高产气率;有效打破池内料液的上层结壳,使产生的沼气能顺利上升到气室;可以使沼气池内的温度均衡,提高全池料液温度。③保持发酵料液浓度,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料液浓度宜低,应控制在6%~7%;冬春季节温度较低,应保持较高的浓度8%~10%。观察出料口,料液呈灰色、清淡,表明偏稀,加料或接种物;料液呈黄色,出料口翻沼渣,表明偏浓,加水或取出部分粗料,增加搅拌次数。④勤查导气管、输气管管道、开关、接头转角、活动盖口等处是否有漏气、堵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⑤加强越冬管理,越冬前“吃饱肚子,盖暖被子”。一是在入冬前,沼气池要彻底换料一次,保证冬季发酵需要的养料,促进甲烷菌的活动。操作方法为:大换料前20天停止进料,备足新的原料(堆沤好的),清除池底难以消化的残渣和沉积的泥沙等杂质,池内保留20%~30%含有沼气细菌的活性污泥和料液作为接种物(活性污泥是细菌聚结在一起形成的黑色悬浮物),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进行换料。二是有条件的可覆盖塑料薄膜、秸秆等进行保温。

4.勤测料液,有效调控酸碱。一般农村户用沼气池偏酸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是加入过多秸秆和青草,二是加入大量的鸡粪、酒糟料猪粪等易酸化的原料。偏酸会造成沼气池的产气量减少或不产气,判断方法有:①检测法,可用PH试纸沾一些料液和试纸标准对比,料液PH值低于6.8为偏酸,PH值低于6料液已经酸化;②观察判断法,液面有白膜或油膜,沼气的火焰又呈现现出红色,表明料液偏酸。沼气池酸化后要及时调节,方法是用草木灰或澄清的石灰水多次少量分步加入池中并搅拌池中料液,调节料液PH值,直至正常(PH值为6.8~7.4)。产气仍不正常再采取换料法,先出一部分料液,再补充等量加接种物的新鲜原料,一般换掉池内料液的1/3。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地籍,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地籍控制

Abstract: The meaning and methods of this paper to the countryside homestead right of measurement were preliminary narr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modern new measuring technology for GPS applications, can be achieved on a variety of spatial inform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fast, accurate, and reliable motor,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d updating. To become the lead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Keywords: cadastre, cadastral survey; rural homestead; cadastral survey; cadastr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P25

1 地籍与地籍测量

1.1 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其含义: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地产权和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它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用图、数、表的形式描述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农村宅基地是地籍的一个分类。

1.2 地籍调查,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地籍调查,即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在实地确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界址和利用状况,并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精确定位、面积测算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对调查区范围内全部土地在初始土地登记之前进行的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一般要在无地籍资料或地籍资料比较散乱、严重缺乏、陈旧的状况下进行的调查工作,但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籍调查。这项工作涉及司法、税务、财政、规划、房产等方面,规模大,范围广,内容繁杂,费用巨大。变更地籍调查是指为了保持地籍的现势性和及时掌握地籍信息的动态变化而进行的经常性的地籍调查,是在初始地籍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地籍管理的经常性工作。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目前农村地籍调查主要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规定了境界(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村、农、林、牧、渔场界,居民地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的调查内容、方法。城镇地籍调查是指城镇及村庄内部的地籍调查,主要对城镇、村庄范围内部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合理利用城镇土地,对城镇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地籍调查时,调查的内容应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其中土地权属调查是核心。

1.3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宗地图等;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 地籍测量工作步骤

2.1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2.1.1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① 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由于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地优于目前的常规控制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可作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对于边长小于8~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由试验分析与检测证明,应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施测一个点的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精度可达到1~2c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求,可以成倍地提高观测时间和经济效益。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已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最少不能少于2个。

② 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

③ 图根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测绘中控制网的布设,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界址点坐标的精度有了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目前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都在100m以上,这样的控制点密度用于测定复杂隐蔽的居民地的界址点势必要做大量的过渡点(多为支导线形式),不但工作量大,作业率低,在精度方面也不能保证。因此,经济而又可靠的方法是布网时增加控制点的密度。可在二级导线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如果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

2.1.2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①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②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2.2 地籍图测绘

2.2.1地籍图

地籍图只能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它主要直观地表达自然的或人造的地物和地貌,对应的地籍空间要素的属性在地籍图上只能用标识符来对此进行有限的表达,这些标识符与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建立了一种有序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地籍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地籍图集合中,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内容,一部分可通过实地调查得到,如街道名称、单位名称、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等,而另一部分内容则要通过测量得到,如界址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等。

2.2.2 地籍图的测制。测绘地籍图的方法有平板仪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绘编法成图和全野外数字测图等。现在的地籍图测绘基本上使用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2.3 土地面积测算

土地面积测算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它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收取土地费(税),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农业区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数据基础。土地面积测算包括行政管辖区、宗地、土地利用分类等面积的测算。概括起来,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简称解析法)与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现在测量基本上为解析法面积测算。街坊(或村)面积测算:用解析法测算街坊(或村)面积。用解析法野外施测出各街坊拐点的坐标,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街坊面积,并以此控制街坊内各宗地和其他地类面积。

宗地与地类面积测算:宗地面积可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地类(如道路、水系、空闲地等)面积采用图解法测算。土地面积的汇总统计:控制面积和碎部面积测算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测算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汇总。整理、汇总后的面积才能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基础数据,为社会提供服务。汇总工作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村、乡、县土地总面积的汇总,可在控制面积测算之后进行,它是第二阶段的控制基础;第二阶段为村、乡、县分类面积汇总,在碎部面积测算之后,按权属单位及行政单位汇总统计分类土地面积,它是第一阶段工作的继续。两个阶段的工作不一定相继进行,但两者汇总统计结果应起到相互校核的作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 新技术应用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成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与应用中的主导发展方向。

RS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 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获取信息手段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它在气象服务,地质调查,抗震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IS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并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测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为航空、航天、陆地、海洋等方面的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在线或离线的空间定位数据。

GPS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GPS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建立覆盖一个省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在省域内建立一个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GNSS综合信息服务网,它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绘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现代通讯技术等有机的结合。使GPS定位技术所获得的三维坐标中的大地高分离求解正常高或海拔高,大大地改善省地区的高程测量工作,并取代三等及以下水准测量,从而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快速成图和大规模地籍测量的需求。

4 结束语

当前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登记办法》将登记的土地权利名称与《物权法》进行衔接;并对土地登记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土地登记分为“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及“其他登记”,其中“其他登记”又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并明确规定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的原则。是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滥用耕地,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侬,廖云焰,地籍测量,测绘出版社,2008.

农村新技术范文第10篇

一、农机新技术在农村应用广泛

(一)节水型农业机械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超强度地使用淡水,已使北方一些河流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每年因缺水,约有0.1067亿公顷(1亿亩)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根据水利部门预测,到2010年中国缺水将达100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还将大幅度增加。由于长期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40%。所以,开发节水灌溉技术,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对于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二)耕整地农业机械化

应用农业机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开垦荒地、改造中低产耕地和草场、开发滩涂、治理荒沙盐碱无一不需要农业机械。工厂化农业可以人工控制动植物生长的小环境,还可以向立体空间发展以节约有限的耕地,这是近年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而工厂化农业必须有配套的机械装备。

(三)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染加剧。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到空气、土壤、水中。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已有67个出现硝酸盐污染;全国受化肥、农药污染的2 800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亿多吨的秸秆,大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解决农业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遏制农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应运而生,农业机械就是其中之一。

1.发展机械施肥技术

实施机械深施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避免化肥的大量浪费,增加他们的收入,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也有好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深施肥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2.发展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

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还会减轻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机械精密喷施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机械养殖技术

在水、化肥、种子、农药等物质要素综合作用下,农业机械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随着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相应提高,而畜力的贡献率则相应地减小。1950~1978年长达29年间,我国禽畜饲养业以手工为主,年均肉类产量增加不到22万吨。1979~1984年6年间,我国肉类年均增加量提高到114万吨。此后,大批禽畜饲养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大中城市郊区养鸡、养猪、养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使肉、蛋产量大幅度提高。

4.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5.机械回收地膜技术

6.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技术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新技术的发展是重点

正确认识农机新技术在农村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农机新技术当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从农机的地位作用看,新农村建设是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的,生产的发展靠什么,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农村建设史就是一部农机化发展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作为种植业生产载体的农业机械,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的变化。证明了农机新技术是种植业生产以及结构调整的强大技术支撑。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而且无论是从提高自家的生产效率,还是通过发展农机新技术发家致富;以机器代替人耕种,让农民享受“体面耕种”、轻松劳动的现代文明成果,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均有所贡献。所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引擎,是主导因素,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巨大作用,不可取代。

上一篇:财务账目管理范文 下一篇:单位内部审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