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3 08:02:19

农村社会考察报告

农村社会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农村、农业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其中74.2%是英国及爱尔兰后裔,亚裔占4.9%(其中华人、华侨约45万人),土著居民占2%。先后有来自全球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来这里谋生和发展,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75%,仅悉尼和墨尔本就集中了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农牧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等农产品。农牧业以小麦、养羊为主,全国农牧业用地约4.8亿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农牧业用地27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410多万,其中欧洲移民后裔占78.8%,毛利人占14.5%,亚裔占6.7%。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奥克兰,人口近80万,是国家最大的工业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新西兰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畜牧业、园林都包括在农业中,在这个大农业中,从事农业的人口才10%,但农牧业的各种产品收入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三,国家60%的外汇收入是这个大农业创造的,仅畜牧业就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的80%。另外,新西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澳、新两国的农牧业生产基本上是以农场为单位来组织进行的,生产规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顷,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且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非常高,一个饲养了几千头牲畜的农场,仅需3至7名工人。作为高城市化率的国家,澳、新的大部分农业从业者都居住邻近农场的大、小城市,仅有少量的农业人口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又往往以一个个农场为居住单位,所以居住相对分散,两户之间相隔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是很正常的事,基本上很难找到与我国类似的人口聚集的农村社区。

二、澳、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主要情况

澳、新都是英联邦国家,实行议会内阁制,由议会中占多数的党派执政。澳大利亚同时又借鉴了美国式的联邦制,成立了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与州分权。全国分为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六个州,首都直辖区和北领地两个地区(领地),此外还有诺福克岛等一些零散的海外领地。各州有自己的议会、政府、州督和州总理。澳大利亚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管理体制,联邦议会和政府负责处理涉及全国利益的外交、国防、移民、高等教育、就业和社会福利等事务。州议会和州政府补充联邦政府的活动。全国有大约700个地方政府实体,各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职责不尽相同,但一般主要负责城镇规划、建筑标准的监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公共健康与卫生、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娱乐休闲设施等。

新西兰1840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07年新独立,成为英属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仍受英控制。1947年成为国家。新西兰每三年选举一次议会。议会控制公共财政及制定法律。总理领导新西兰政府。总督和部长组成的行政会议是法定最高行政机构。行政会议由总督主持,总督缺席时由总理或高级部长主持。总督行使权力必须以行政会议的建议为指导。内阁掌握实权。新西兰全国分为12个大区,下设有74个地区行政机构,其中包括15个市政厅、58个区议会和查塔姆群岛议会。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市政府或地区行政机构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事务管理机关,基本上相当于我国的乡镇,但又兼具我国村委会的某些功能。市政府一般只管部分地方社会事务,区域性公共事务由州政府实行州内条条管理,如社区间的主要道路、消防、紧急救护、社会治安和小学和中学教育,而联邦政府管理社会保障、公民就业和公共医疗等。市政府直接面对居民,在居民与市政府间再没有中间机构。所有房地产业主及在社区登记选民资格的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选举市长和市议会委员的权利。市长和市议会委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居民、服务机构和部门、地方企业都是公共管理的责任者,所有居民都有权参与市政府的决策过程,也有权参加市政议会。地方政府最为重要原则就是保障辖区居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以便帮助市政府在公共管理上准确和有效地做出决策。市政府必须保证辖区内所有成员在生活中享有平等机会,平等地参加市政府的决策过程、服务和计划。为了做到这一点,一般市政府都采用多种语言印发多种出版物,如杂志、周报、年度报告等向居民免费发放。

三、澳、新基层公共服务的发展及其成就

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社会贫富差距很小,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社会福利网,包括广大边远地区。社会福利种类多而齐全,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贴,如家庭津贴、失业救济金、生育津贴、免疫津贴、家长补助、子女补助、托儿津贴、住房补助、残疾儿童津贴、护理人补助、土著青年助学金、偏远地区儿童补助、健康护理卡、老年津贴、鳏寡津贴、残疾人津贴、老年优惠卡、老年健康卡、电话补助、退伍军人津贴、孤儿养育津贴、领津贴者的教育补助,等等。1997年,澳大利亚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机构,名为“联络中心”,是政府出资设立的非赢利性事业机构,它负责原先由联邦政府几个部所承办的一系列社会工作。这个全国性的网络注意为边远地区服务,并安排为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解决困难的工作方案。联络中心的总部设在首都堪培拉,在全澳各地社区有1000多个服务网点,提供的服务项目多达70多项。该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受家庭与社区服务部委托发放养老金,负责养老金领取人的情况登记、费用申报和通知发放,工作一直做到家庭,同时负责收集汇总全国养老金申领发放信息。联络中心的设立,使政府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家庭疏而不漏的社会服务网。

当然,城乡发展的差距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同样存在,资金、人才、公共资源等也容易从农村流向城市,带了农村老龄化、公共服务落后等一系列现象。在澳大利亚,由于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环境复杂,地理社会多样化,许多地方相距遥远,有的甚至与人口聚集区相隔绝,缺乏社区服务和交通设施,教育和就业机会少,农民生活时常感到寂寞和无助,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农民自杀。

四、澳、新基层社会管理经验的启示和借鉴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但公共服务的理念和某些管理方式,对我国的农村基层管理和农村社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农村民间组织。澳、新在发展农村、农业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发挥农村各类协会的作用。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的农业协会有14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农业协会2400个,成员200万人,遍布各地,不仅城市郊区有,而且边远的渔区也有,且形式多样。协会种类繁多,既有生活服务型的协会,也有生产服务型的协会;既有劳动合作的,也有资金股份合作的。协会的规模也大小不一,有十来户组成的,也有上千户甚至几千户组成的。协会既有全国性的,如新西兰肉类畜牧业协会;也有地方性的,如墨尔本谷物生产者联合会。协会由理事会进行管理,理事会成员按章程规定,定期选举,集体决定合作社重大事项,每个成员在协会事务中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协会的利润一般根据各成员与协会之间所达成的业务量进行分配。协会为社员统一购买农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引进新品种和技术,指导农民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通过培训、教育活动,改善社区的环境等。所以协会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农民可以离开政府,但不能离开协会。由于协会发达,澳大利亚政府对农民的许多公共服务都是委托民间组织来完成的,这既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时也造就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二是要大力培养发展各类志愿者组织。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志愿服务事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随处可见到各种不同的志愿者。他们在社会事务中,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大到为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族群和谐,小到为农牧民解决生活困难,做心理疏导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有超过30%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当成自己的一种精神满足和自我价值实现方式,不求回报的。而在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志愿服务还不普遍,或者说有的地方根本没有真正开展,而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大力推进农村志愿服务,这确实需要政府切实加以引导呀。

农村社会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必须在思想上进一步统一和深化认识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各方面的偏差:一是一些学校和老师认识不到位。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只是应付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软”任务,可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没有纳入人才培养的方案之中,没有系统具体的指导教师队伍和计划,没有专门的预算经费,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二是有些大学生自己不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对社会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加之学校没有这方面成绩考核的硬性规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总体不高,即使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抱着一种“天之骄子”的身份和游山玩水、旅游观光的心态出去走走。三是家长认识有偏差。许多家长认为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浪费时间,甚至认为是不务正业,加之社会实践往往要组织学生到艰苦和落后的农村去,家长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受累,因而不是很支持。

面对这些情况,高校师生首先要统一认识,深化认识。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大举措;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锻炼能力、锤炼品格、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不能代替的,必须切实开展。

二.必须严密组织,落到实处

当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安排上仍处于初放水平,一是有些学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没有制订具体的标准,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统一组织。二是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学科化,规范化,只停留在“业余”操作的层面上。对大学生来讲,也没有在完成学时、达到学分、成绩评定等方面做出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已成为学生“业余”活动的代名词,成为只是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专门负责的工作。这样,就使社会实践既没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又处于不科学、不规范的状况。三是在每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没有切实组织安排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前的必要的读书和思考的准备与指导。

要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严密的组织安排,规范要求、严格考核、力求处处落到实处。

首先,应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系统工程的角度来实实在在地设计、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就应该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在方案和计划的制定上应结合专业的特点、符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

其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应规范化、有序化,确保社会实践方案各环节落到实处。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将其放在全局来考虑,不能把它作为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要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去统筹教育资源,协调工作。教务处、学生处、共青团、思政课教师都应参与组织和指导;应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结合起来;应从抓实践前的读书思考指导做起,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指导――如何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对实践结束后的总结或者实践调查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和交流评比;应重视大学生的全员参与,要点面结合、应既有校系层面统一组织的实践活动,更应重视全体学生分散具体地深入参与实践活动;既有稳定的实践基地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也应有更广泛更广大的真正融入社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严格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性纪律性,对于在实践活动上不认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而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证明的这些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出,应从严批评教育。

第三,要完善活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为活动建立正确的导向,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要把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的核心,对参与带队的领导干部、指导老师、学生都应有具体可行的考核细节要求。特别应突出培养和考核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品德表现、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逐步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自觉投入社会实践,确保实践的实际效用。

三.必须重视实践的内容

当前,一些高校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重视面上的:如送戏下乡、开展文艺演出、在集镇街头打出标语、摆出摊点,送科技下乡、宣传咨询,或做一两件象征义务服务的事情,或到一些红色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去走走看看。这些形式虽无可厚非,但多是制造宣传轰动效应、照些照片、摄些场景,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一些场面宏大的宣讲活动不是服务,而是扰民。凡此种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给人民群众的感觉总不免有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主义之嫌,大学生与老百姓未能融为一体,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民的真正生活总还是隔着一层纸。老百姓甚为反感,大学生自己心理也甚为反感。此种社会实践,不仅不能使大学生受到锻炼,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之风,对大学生的成长、对社会风气会产生不良影响,应该纠正。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沉下去”。要真正沉到人民群众中去,沉到农村、工厂车间、兵营中去,沉到艰苦的边关哨所去,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如此,才能“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才能认识国情、感悟人生;才能激发出大学生的创造情怀;才能增强大学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获得人民群众和大学生自己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才能增强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清华大学二年级学生李强通过社会实践能写出总理都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李强同学是真正“沉”到农户家里、沉到村、乡、县下面去了,是真正用自己的所学、所读、所思去努力接近社会,“接近真理”。他是一个从小生长在城里的青年,他在2005年寒假春节前后的八天时间,充分利用了自己农村亲戚的社会资源去力求真实地接近了中国的农民、中国的农村社会、努力接近和分析中国的农业。他切切实实地感受了农村的生活,感受了农村不同人群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了中国农业的现实图景。他在思想情感上受到了震撼,产生了一个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深刻思考。他是分散的实践,他是一个人“沉”入社会的实践,他这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才是有意义的实践,才是各个高校应该大力提倡的学习实践。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上世纪30年代能够写出社会学经典著作《乡土中国》,在1926年前后写出揭示当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系列调查报告,就在于他们都深深地扎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就在于他们都是带着对中国问题、中国社会、中国出路的紧迫思考而深深“沉”在了真正的社会之中。他们的社会实践、社会考察没有丝毫的形式和做作。这些才是我们新世纪新时代高校师生今天在进行社会实践特别应该学习和思考的。

上一篇:乡镇办公室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乡机关干部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