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8 15:01:22

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育教学 教学理念 理想课堂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28

Small Classes, Great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and Reconsideration

GAO Xinghua

(Shand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ifang, Shandong 261061)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deal for classroom and teacher and so do the requirements set forth in order to classroom teaching seriously re-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truly achieve "small classes, great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ing concept; ideal class; teachers’ quality

1 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区区三尺讲台”到底承载了多少?有必须完成的任务,又有必须尽的职责,有必须背负的道义,又还有许多潜在的东西等等。所有的这一些我们做到了多少?完成了多少?在课堂上除教会他们应该学到的课本知识外,还应教会他们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朝着什么方向改进?……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这种不追求物质享受,只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静,才是人生的永恒追求。”这是一种对生命享受的追求,是对人生理性的选择。①我们的教学如果朝着这种方向努力,就不仅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但适应生活,享受生活,还要对生活有高质量的追求。

2 对“教学理念”的再认识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因为一堂课结束了就结束了,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一定有一个自己坚守的信仰,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使自己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有一个理性认识,来指导和指挥自己的教育实践。正确的“教育理念”会影响着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的态度、和采取的教育策略,会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说,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自己教育行为的载体。②

(1)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传授课本知识,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的实现,注重他们对现实的需要,把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禀赋,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理、自强的生活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价值,把学生的未来发展放在第一位,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其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自身素养。

(3)我们的教育不能把课程看作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的工具,要体现教学的多元价值观念,课堂上不能忙着做题,只讲与课本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其他一概不管,课程应当是一种理念、一种过程、一种态度和一种许诺,通过培养态度和技能,使学生能从多种角度去感悟、解析、评定生活,培养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去顺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确认”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偏离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教会本节课的内容,要把学生一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不但教书,更要育人。

3 对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

我们进行的教育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价值尤为重要。课堂的教学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内在价值,二是教学的外在价值。内在价值是能够建构、丰富和完善人的精神价值,外在价值是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在社会上立足,适应社会,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完美的统一起来。

我们认为理想的课堂教学符合下列要求:

一是参与度,真正的课堂不只是一节课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让学生积极与主动全员地、全程地有效参与到整个课堂中去,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有些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一动不动地坐好,一节课都在口若悬河的讲,学生没有任何的参与,课堂真正成了老师“满堂灌”的课堂。

二是亲和度,理想的课堂,教师不应是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在课堂上发号施令、施展威严,而是与学生之间要愉快的合作,让学生感到上一堂课就像进行一次情感交流。

三是自由度,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的板着脸,要多几分风趣、多几分幽默、多几分温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思维,放松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有的教师上课板着脸,非常严肃,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学生吓的大气不敢出,怎么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曾经有毕业的学生和我聊起当年的一个老师,很厉害,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要罚站不说,还要受批评。同学们一上他的课,紧张的不得了,特别怕老师提问,只要老师一说“这个问题找个同学起来回答一下”,同学们都吓得气都不敢喘了,就害怕喘气声让老师听见,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想着害怕了,哪有心思思考问题。

四是练习度,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观察、多操作、多和学生互动,不要一味的强调秩序、纪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来,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新知,探索真理。五是延展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课本,要对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充分联系生活,要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从已知探索未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的空间。③

4 对教师本身的要求

4.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要追求这种理想的课堂,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丰富自己的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有渊博的知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积累一桶水。教师要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并注意适时更新,以适应日益变迁的新时代,在自己的教学中要研究,多反思,要不断地总结自己,改进自己,提升自己。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实施针对性的措施,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爱护学生的自尊。教师要在教学中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保守,不安于现状,要主动求变,敢于创新,要研究出适用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

4.2 教师要精心备课

教师不光要有新的教育理念,还得精心备课,对于每一堂课,都得深入研究大纲、教材,要去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认真对待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引入的方式生动有趣,适合于不同的同学,让学生满心欢喜的进入课堂,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上,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做到语言幽默诙谐、简洁风趣,不唠叨,不重复,能感染学生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课堂效果。让学生怀着对求知的欲望走入课堂,通过积极思考、探索,最后带着收获和喜悦走出课堂,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现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需求。课堂的内容要丰富、充实还要疏密相间,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把握课堂,不能安排内容像赶火车一样,让学生觉得喘不上气,也不能安排的太空,让学生无事可干,要适当的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重点、难点要处理的恰当好处,最后的总结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悬念、一个幽默的语言、一个潇洒的动作,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4.3 教师要付诸自己的全部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来的东西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心关心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是严肃的,一味的板着脸发号施令,要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真心关心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用真诚热烈的情感把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发出来,使学生兴高采烈的投入到美好的情景中,自己对美的知识的渴求,唤起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讲课要语言丰富、生动,要充满热情,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去调动学生的热情,创设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教学情景,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笑容、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给学生一个无限的激励与温暖,鼓励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端庄得体、优美雅致,要有大方的举止,让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创设一个情感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4 教师要有“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一种能力,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一些事件处理好了,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就会课堂效果。课堂上一些事件随时发生,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课堂的调控水平和自己的应对能力,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④

5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成绩分工制、小组游戏竞赛制等方式,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每一小组成员中不但要自主学习,还要有义务和责任给其他同学以帮助,使得整个小组共同进步。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到一种“患难与共”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团结互助,共同努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更有意义的事,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整体中的正面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6 舒心的教室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还要把教育结合各种因素融入到美好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及行为习惯,使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课堂教学情景的要素很多种,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教室的良好环境,充足的光线,清爽的空气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能让人心情愉快,不仅(下转第111页)(上接第60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促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我们学院在开学初期,学生都会精心布置教室,不但把教室打扫得窗明几净,还挂上漂亮的窗帘,贴上美丽的窗花,窗台上摆上几盆绿色的植物,精心设计板报、墙报。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学习,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大大提高学习的热情。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要想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从我们每一个教师做起,从每一节课开始。

注释

① 李华秀.浅谈教师的教育观.世纪桥,2007(11):95-96.

② 孔伟利.新课程中的师生角色.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11):7-8.

③ 赵联.体验与教育――体验的教育学意蕴初探.教育硕士论文.

课堂教育范文第2篇

斯霞老师在1979年拍摄了教学电影《我们爱老师》。电影结尾,有这样一段对斯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生动。”三十多年过去了,重温这段文字,我们依然感觉到它的温度与深度,体悟到其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思考。爱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爱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更好学,学得主动、生动、灵动。

爱的课堂,对教师来说,表达爱的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设计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着“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爱教”,学生越“不爱学”,教师的“爱”扭曲、走样。教师的“爱教”恰恰是“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是对学生的学习实施“非爱性的掠夺”(于丹语)。

教学设计的前提与基础是对“学”的考虑。学生学得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酝酿精彩;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展示精彩。教师要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先学后教,为学而教”。“先学”中的“先”,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化的是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将学内容的探讨,更多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后教”中的“后”,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做到“为学而教”,即为学习而教,为学会学习而教。该教的,才教;当教的,方教。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遮蔽学生的学,替代学生的学。“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教师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生长。教师放手,学生的眼睛、嘴巴、双手、头脑才能解放,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的课堂,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积极主动、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以研究的心态和方式进行学习,在集纳知识、思想、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对知识、思想、方法产生了爱。这种爱,是深切的爱;这种爱,犹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是由他的心血浸养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

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如何。爱的课堂,不仅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内容的“爱”。

课堂教育范文第3篇

一、活化教材内容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1.图示

教材内容特点有别,活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SEFCBI,Unit20,Lesson77对话的内容涉及到了科技方面的知识。对于这类程序性强、趣味性弱的文章,老师往往讲得很吃力,学生听得也不轻松,而且效果也未必好。因此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在熟悉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找出Mrs.Zhu在对话中谈到的两种印刷方法,然后在与学生一起复述具体程序时顺便作出两个标有简单文字、数码辅助说明的图示如下。

接着拿出用以充当rock及wood的刻好字的胶皮、浸湿的纸及干纸,让学生以图作辅助,再次陈述具体印刷的方法,我用以上实物来演示这两个过程。然后叫学生两人一组亲自实践:其中一个口述具体的印刷方法,另一个实践操作。这样课文中比较抽象的文字,在学生的亲手实践中变成了直观、明了的具体操作行为。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

2.短剧表演

在处理一些情景生动的阅读课、对话课时,我常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活化教材。例如:SEFCBI,Unit18,Lesson69和Lesson70TheLostNecklace,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剧本。在学生熟悉剧本之后,我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扮演:十年前、后的Mathilde,Jeanne,Pierre,公园里消遣的人们以及舞会上的人们,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较熟悉,表演起来信心十足。这个活动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短剧表演,学生潜移默化地把英语学习衍变为一种较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能力。同时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学习英语情境,使学生形成极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续写剧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现举几例学生对故事结局的不同设想:

S[,1]:Mathildewastoosurprisedtosayanythingandshebecamemad.

S[,2]:JeannegavethenecklacetoMathildeandMathildewenttosellit,butthejewellertoldheritwasalsoafake…

S[,3]:Jeanne\''''shusbandgavePierreajobthatwaspaidwell,andsincethentheylivedarichlife.

S[,4]:JeannegaveMathildealotofmoney.MathildeandPierreopenedanewcompanyandtheyledahappylifeeversince.

S[,5]:JeannewasquitesorryforthatandsheboughtMathildeabeautifulflat.

S[,6]:HowMathilderegretted!Sherealizedthatallthathadhappenedtoherwascompletely

duetohervanity.SosherefusedtotakeanythingfromJeanneandbegantolivehonestly.

3.文体转变

进行文体转变也是活化教材的好办法。例如:SEFCBI,Unit21,Lesson81的对话内容涉及到学生学习英语习语时所存在的困难,并且文中例举了几个习语。我在巩固这节课的内容时是这样安排的:要求学生使用本课的四会词、习语、句型将对话改写为一篇小故事。下面是学生的一篇例文:

Oneday,amanwaswalkinginawoodwhenhecameacrossawoodcutter.Hestoppedandhadatalkwithhim,butsometimeshecouldn\''''tunderstandthemeaningsofthewoodcutter\''''ssentences.Forexample,thewoodcuttersaid:"Icaughtacoldthedaybeforeyesterday,andnowIhavehadacoldfortwodays.SoIcan\''''tcutthebigtreedown.Icanonlycutthesmalltreeup."Themanfoundtheidiomsdifficulttounderstand.HethoughtheshouldstudyhardtomakegoodprogressinEnglish.

通过这种改变体裁的练习,学生不但巩固了本课重点知识,而且在转化中创造性地用活了习语,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板书设计

巧妙、合理的板书设计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学中的板书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罗列,更要讲究板书设计的巧妙合理,体现文章的整体结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对于SEFCBⅡ,Unit2,Lesson6NoSmoking,Please一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Warning:Forthehealthofyourfamily,don\''''tjointhenewsmokers\''''army.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学生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而且有利于学生捕捉文章信息,抓住文章的核心,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当然板书的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是提纲式、表格式等,但无论什么形式都必须完全服务于教学内容,并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新颖、独特、科学、美观的板书,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还能为学生提供记忆的框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活化教学手段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这样,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幻灯、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例如在讲SEFCBⅡ,Unit12,Lesson46EscapefromtheZoo时,根据故事情节,我制作了几幅投影片,使课文的各个部分成为一张张生动的画面。

再结合课文播放磁带进行教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如结合画面给学生一些keywords作辅助,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复述课文,最后再做些巩固性练习,便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中,当用实物、手势等呈现有困难时我就利用"简笔画",其优势在于简洁、方便、省时,并且形象有趣,表意清楚,一幅画可以胜过千言万语。

三、活化训练方法

活化训练方法是活化课堂的重要方面。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提倡的重要一条就是"用中学",即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语言,逐步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高质量的训练是实现能力形成的关键,活化训练方法是优化训练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明确训练目标的前提下,首先要注意灵活把握训练的时间与强度,即合理分配训练时间,恰当掌握训练"火候",对于简单内容不作长时间操练,避免学生厌烦;对于有难度的内容,不能"浅练辄止",练不到位而走过场。其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灵活把握训练方法,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让学生做到动而不乱,活而不杂,学而有序。例如:在学习SEFCBI,Unit21,Lesson81对话课时,精讲之后我这样组织学生进行训练:首先让学生俩俩练习对话,把课本内容练熟练透,然后操练以下重点句型:

Whatdoyoufinddifficult—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orvocabulary?

Ifind…difficult.

Whichdoyoufindeasier/moredifficult?

Ifind…easier/moredifficult.

Whichdoyoufindeasiest/mostdifficult?

Ifind…easiest/mostdifficult.

Ifyouhaveaproblemwith…youshould…

具体办法是——先提供以下信息,假定这些是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困难及相应的提高措施:

spelling——doafewspellingexerciseseveryday

newidioms——trytoguessthemeaningfromtherestofthesentence

writing——readasmuchaspossiblebeforeyoupractiseit

pronunciation——listentosomeEnglishtapes

speaking——doalotofpractise

再用以下功能链作提示,让学生使用本课重点句型分组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askdifficultyanswer(功能链)giveadvicethank学生具体练习:

S[,1]:Whatdoyoufindmoredifficult?

S[,2]:Ifindspellingmoredifficult.

S[,1]:Ifyouhaveaproblemwithspelling,youshoulddoafewspellingexerciseseveryday.

S[,2]:Thankyouverymuch.

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对话。由于已有前面两个操练作基础,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地使用所学句型,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

S[,1]:Hi,whatareyoudoing?

S[,2]:I\''''mreadinganEnglishbook.

S[,1]:WhatdoyoufindmostdifficultinlearningEnglish?

S[,2]:IFindgrammarmostdifficult.

S[,1]:Oh,ifyouhaveaproblemwithgrammar,youshoulddoalotofgrammarexercises.

S[,2]:That\''''sagoodidea.Thankyou!

S[,1]:It\''''sapleasure.

课堂教育范文第4篇

什么是“翻转课堂”

想当然地以为新信息时代下的 “翻转课堂”只是单纯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误读和草率

“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自学,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解决疑问。不少人提到了授课视频等新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而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萨尔曼・可汗和其团队推进的“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的显著标志之一。所以,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翻转课堂”是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是“新的信息时代下的翻转课堂”。

萨尔曼・可汗以相对完备的知识结构、开放的思维方式结合他的教学实践,敏锐地洞察出传统教育教学重视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统一,却常常忽略学生学习效果的完整性。而“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的核心观念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整性,在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上则让学生自我安排、自我把控,并研发全新的技术手段,使得教师可以关注和服务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这样的“翻转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个性需求。它突破了那种重视教师设定之下的统一,无视学生个人差异和个性需求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是新信息时代重视个性化需求在教育领域的实践。

萨尔曼・可汗和他创办的可汗学院所实践的“翻转课堂”绝不是仅仅继承和推行已有的概念,它重新审视和梳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教育真理”和“教育方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了教育变革。所以,不去了解萨尔曼・可汗的教育理念,不去了解其在教育教学领域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想当然地以为 “翻转课堂”只是单纯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误读和草率。

“翻转课堂”的传承和变革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更是对学生、教师、课堂和课程权利的全新理解和实践。但它不是对那些伟大教育传统的背离,而是用新的技术手段向其回归

萨尔曼・可汗和他的团队所践行的“翻转课堂”对很多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这些教师平复被挑战带来的恐慌,平和且理性地审视,会发现它传承了很多真正应该被传承却又常常被漠视的教育传统。

没有对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的关注,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发生,这本是教育的常识。但现实中,人为划分的学科、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学生人数庞大的班级……使得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成为了妄想和空谈。但“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并研发全新的技术手段加以保障,使得这种理念可以成为现实,这是对失落的教育传统的有效传承。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关注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引导孩子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无论是在家里的自主听课,还是在学校的合作解惑,其前提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可汗学院的知识地图、电子表格、反馈系统关注学生独立学习的收获和障碍、时间和专注,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懂得和实践“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长久以来,我们背离这个常识,往往用“惩罚和恐惧”的压迫式学习替代学生的“自我负责”,可惜的是,“恐惧和压迫”很难带来学生的自我觉醒和自我驱动。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中反复提到要重视教学过程中隐蔽的价值,比如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敢于挑战权威却又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知道合作的意义又敢于坚持自我……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迫于现实压力,更多关注教学的显性价值――也就是教师自我设定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隐蔽的价值往往忽略甚至视为对显性教学目标达成的干扰与破坏。“翻转课堂”却极为重视和实践课堂隐蔽的价值,把隐蔽的价值视为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

萨尔曼・可汗在演讲《视频再造教育》中调侃自己曾经从事的“对冲基金分析师”不是一个“想为社会做点”什么的职业,但事实上,萨尔曼・可汗和他的团队一直心怀理想,推进教育公平。从细处而言,他们在努力创造更加开放的试题系统,最大可能避免因家庭环境不同带来的测试结果差异;从大处来说,可汗学院的授课视频免费向全世界开放。不仅如此,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这些视频课程被翻译成了印地语、乌尔都语和孟加拉语等多种语种,并被存入DVD光盘,向全世界免费发放,以自己的方式推进教育公平。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中,萨尔曼・可汗还对新的信息时代利用技术优势,在未来改变贫穷阴影之下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这是对伟大教育价值的传承。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是在新的信息时代的一次伟大的教育变革,它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更是对学生、教师、课堂和课程权利的全新理解和实践。

因为关注学习效果的完整和学习的个性需求,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节奏,规划学习时间,尽可能关注和推进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完整性。学生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在反馈学生学习状况的升级版软件 “知识地图”的帮助下,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老师则依据反馈情况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帮助。在克里斯汀老师的建议下,萨尔曼・可汗在“知识地图”的基础上又研发了以“天”为单位的表格,将学生的答题数、正确数、错误数、连续正确数以及答题总时长记录在单元格中,这样电子表格就让教师直观且简单地了解哪名学生遇到了困难,以及在什么知识点遇到了困难,从而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和帮助。

萨尔曼・可汗还质疑寒暑假的传统,觉得这种放假制度是一种变相强制,无视学生个人需要,而且假期过长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延续和稳固。所以,他建议应该变统一的寒暑假为学生的自由休假,也就是说,在放假天数一定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程度、自我需求等因素,自我安排休假。

传统的班级和学段划分以年龄划分,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这毕竟是工业时代标准化的思维产物,况且年龄并不代表能力和天赋。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进入马克堡学校,大胆地进行了“年龄混搭”的教学尝试,与传统的“按年龄分班”相比,效果良好。萨尔曼・可汗认为混搭使得年纪小的孩子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有寻求帮助的依靠;而年龄大的孩子则更容易在榜样作用的激励下,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帮助他人。这样的混搭班级,学生关系融洽,更容易在课堂上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这样的学生是和教师平等的合作学习者,自身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激发,任何个性化的表达和要求都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学生懂得倾听和对话,是多元价值的维护者,具有批判性思维, 敢于质疑任何权威,也能理解和尊重少数异端。无论是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还是对寒暑假传统的质疑,萨尔曼・可汗的根本着眼点无疑是学生自由选择权的归还。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但他们首先是人,就应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也只有自由选择权的归还才能让学生拥有自我选择的能力。

“翻转课堂”之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输出者,而是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交流和帮助。萨尔曼・可汗还提出以“教师团队”教学来替代“单个教师”进行科目教学的构想。他认为教师团队的教学,可以弥补每个教师的不足,发挥教师的个性和所长,学生则可以吸取教师所长,领略风格的差异、思维的多样,从而真正感知和理解多元的意义。不仅如此,萨尔曼・可汗提出的“教师团队”教学还着眼于教师的个人权益,他认为这种团队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摆脱日常工作的琐碎和劳累,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更加自由地安排个人休假。

萨尔曼・可汗反复提到,新的技术时代,老师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个性与个人创造,也就是教师在现实环境之下,关注学生丰富的生命需求,解决具体而复杂的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封闭的知识和学科范围。 把生命的成长放在课程的中心,既要关注学生对于考试的需求,也要解决师生在成长中的问题。教师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者。当然,教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教师权利的关注,如同萨尔曼・可汗对教师休假自由的重视。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整齐划一的授课方式,不但有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就学习内容的互动交流,更具突破性的是萨尔曼・可汗所说的“有秩序的混乱”,也就是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前完成了既定的学习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规划安排自己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打破了学科限制,比如数学课上,学生可以画画和谱曲,前提是你自己完成了既定的数学学习内容。从我所看到的视频中,这种“有秩序的混乱”已经成为现实教学,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推崇。

可汗学院实践和构想的课堂致力于交流对话互助合作的课堂文化的形成。它力图打破学科限制,呵护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天赋。 这样的课堂不再指向权威的要求,不把秩序、控制、统一和效率看做准则,原有的森严等级被打破。课堂变得开放,体现了理解和尊重,追求多元和创造。课堂是平等对话、互相合作、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的载体。

萨尔曼・可汗指出学校现行的学科划分、学科内部的单元结构切割了原本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使得它们成为零散且分散的知识点,而现行的学习方式又使得知识点没有被完全覆盖;重视教学进度和考试让教师和学生忽略基础概念的掌握和学习缺漏的弥补;这种学习让学习者无法把知识和现实运用相结合。萨尔曼・可汗把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称为“瑞士奶酪式学习”,认为它看似完整坚硬,其实内部漏洞百出。正是对这种学习方式的不认可,除了创建可汗学院独具特色的“知识地图”,在它的测试系统中,以“连续答对十道题”作为测试标准,萨尔曼・可汗更多着眼于学习的个体差异,强调基础概念的掌握和学习标准的提升,让学生可以步履稳固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萨尔曼・可汗对考试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价。他提出考试无法检测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结果给学生贴上标签却又无法预估学生的未来,考试能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科目基础知识的掌握却无法判断他们的天赋,它忽略现实的复杂性却又破坏学生的信心,无法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真正的问题。所以,萨尔曼・可汗重新设定了评估系统和标准,除了“连续答对十道题”和“创建更加丰富开放的试题”之外,还将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将其作为评估体系的核心:其一是连续多年的跟踪调查,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也包括他们的学习方法;其二是体现学生创造力的作品集。换句话说,萨尔曼・可汗创设的评估标准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意志、责任、天赋、创造力、帮助他人的能力和热情。从注重学习结果的分数到关注个人学习障碍的发现和解决,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到立体的全面评估,这套评估标准无疑是一种改进和提升。

萨尔曼・可汗重构了知识序列、知识重点和检测标准,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帮助,这体现了一种开放的课程观,它可以“界定为教师所组织学生所体验的学习经验”,是一线教师自己的实践―评议―开发,而不是权威之下的被动执行。需要强调的是,经验“不是重复经历所带来的直观感受和本能反应,而是能够思索洞察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极为重视学习的过程与体验,而不仅仅着眼于学习的结果,这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发扬。简而言之,这种课程观的核心是以师生生命成长的需求为中心。

“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是开放社会的产物,它重新审视和评估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发现其中的不合理并加以梳理分析,提出新的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技术,进行新的教育实践。

它的观念和实践传承了很多优秀的教育传统。它不是对那些伟大传统的背离,而是反思那些背离传统的惯性和麻木,用新的技术手段向其回归。

当然,“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并不完美,比如它的反馈系统如何应对开放度更大的文史学习,老师从知识结构上和教学管理上如何应对“有秩序的混乱”的课堂,“翻转课堂”立足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如何保证学生自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就像可汗所说:如果经过证明,可汗学院的确能为教育体制的现有缺陷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我会因自己做出的贡献而感动到无比骄傲和万分荣幸。所以,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去行动,努力解决已有问题,而不是因为新的方法有其不足而放弃变革的意愿和努力,可怕的不是变化,而是拒绝变化,因为只有变化才有生机与希望。

“翻转”背后的翻转

要想推进真正的教育变革,建立一个开放多元的教育观念的市场尤为重要

“翻转课堂”被引进之后,很多老师只是把它看做单纯的教学模式,无视它对学生、教师、课堂和课程权利的全新理解和实践,这样的误读源于教育观念的封闭。

没有教育观念的改变,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变革,要想推进真正的教育变革,建立一个开放多元的教育观念的市场尤为重要。每种教育观念、教育主张都享有平等的权利,都能被传播、讨论、质疑和实践。也只有这样,每个教师、每个学校、每个城市才能判断和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而引发真正的突破和变革。

教师专业资格的获得是入职的必须,但是这种专业资格往往会让教师自以为垄断教育教学真理,甚至害怕失去教师的特权地位,对所谓的教育传统过分强调与迷恋,不去理解和探究新的教育观念。而开放多元观念的形成,首先需要的是教师具备开放的心态与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吐故纳新,完善自己,对新的观念和思维充满着好奇和敬畏,并勇于尝试。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不要过分迷信权力,教育和教学本是一个充满创造个性与变化的领域,没有任何权力有能力去应对每间教室每个学生的具体且琐碎的问题。当前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翻转课堂”日益重视,不过这样的重视似乎不是从教师观念的重建开始,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穿新鞋走老路”的表象变革。所以,教育权力部门放弃对于垄断教育观念的迷恋,真正促成开放多元教育观念市场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所期望的教育变革才有坚实的观念作为基础。

萨尔曼・可汗不是教育专业出身,走上教育之路纯属偶然。但是,《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提到的不少教师和学校却选择和他进行项目合作与推广,没有教育教学的自,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而“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的成功再一次证明:教师和学校拥有真正的自,才能创造出开放多元的办学格局,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变革。

课堂教育范文第5篇

课堂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也是品德教育课的载体,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提炼生活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课外活动中,发现问题,感悟生活。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老师倡导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并转化为行动而外显出来。如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老师将公共汽车作为一个切入点,把课堂装扮成车厢环境,并安排同学为司机,售票员,乘客,马路行人等各种社会角色。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励,表演完成后,请表演及观看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交通安全,秩序,礼仪等品德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意识和行动中。

2生活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陶行知对学生的解释为:生,即生活或生存。这个解释发人深省。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品德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不同地区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风俗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品德教育要根据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来进行适配结合。使学生在身边的社会活动中体验,获得进步。把课堂教育搬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真善美。比如开展各种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新型建筑等活动,丰富小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等事物的有关了解;让学生走到街头观察交通实况,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时,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洗一件衣服等。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愉悦的态度,培养学生出动脑筋勇于创造生活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教育上分享对这些社会活动的感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思想。

3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学习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品德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也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进行互动。使学生在实践提高的基础上深刻反思,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层次。如我们学校在组织开展“我是环保一员”活动时,学生对家乡的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存在很多疑问,这时教师最好把相关资料整理出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直接的描述出来,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行动。其中一个小组对我们当地的龙王河的污染原因进行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了污染原因及如何治理。不久学生们给镇政府提出了整改建议,得到表扬。如今,龙王河成为我们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行动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环保意识。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又要从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的健康思维和品质。每位教师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条件及学校所在地的环境与资料来展开有效教育活动,从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效教育价值的问题,形成各式各样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课堂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方法探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继续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也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他在教育性质、模式、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方面与一般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同。从目的上来讲,继续教育是专职培养教育,是为了对专职人才进行知识补空和新知识传授的而形成的特殊教育系统。我国各城市中的教育学院都是以从事继续教育为主,而一般教育中,老师授课则是以讲授法为主。

一、教育计划的特殊性

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教育时间安排和教育内容设置。

1.教学时间安排

普通教育在时间上比较宽泛,而且受学群体主要以学习为主,能够给予学习很充足的时间。而继续教育,则是专挑节假日,寒暑假等公休日。

2.教育内容的设置

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具有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主题鲜明,目的感极强。

案例:在一语文教师培训中,开设的课程也是极有针对性的。曾开设“中国古代诗文鉴赏理论实践”这门课程,从题目上就能看出很强的专题性,就是培养受教者对于中国古诗文鉴赏的实践能力为目的。

受教者往往是语文工作从事者,以语文教师为多,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求老师从中获得对中国古诗文的教学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成年人,而且是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理论知识应该是烂熟于心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简单单的以传统的讲授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

二、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

继续教育的教育目的很明确,它是以对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方法掌握并且能够投入到生产生活中以实际作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基于其教学目的和要求,我们可以从中研究出如下四点方法来完善继续教育。

1.讨论法

讨论法,顾名思义,就是以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这在我们普通教育中是不可想象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无论是心智还是思想都不成熟,开展讨论课意义不大。在继续教育的课堂中,采用讨论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每个学生的工作经历和社会实践为话题展开讨论,这样能够交流学生之间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不为过,当然显“神通”的主要目的还是以解决自身问题为主。

2.互评法

互评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继续教育课堂中,往往是伴随讨论法开展的,讨论法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也是应当具备互相评价的流程,互相评价是一个获得他人肯定和获得新思路的重要途径。在继续教育中必须向学生声明,有关评价的客观性问题,评价时必须要认真思考,认真组织语言,大胆提出疑问,互相讨论解决,互相评价。评价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学生的作品,学生的讲课,学生对于课堂的研究,学生对于技能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等。老师在教授学生时一定要把握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做出评价。

再好的评价体系也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有时候主观性的存在更能让我们发现问题,所以对于主观性的评论,我们要认真对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互评活动,给学生提供专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评价。

3.观摩法

观摩法,从名字上很好理解,就是观摩学习,需要教育者花大量时间来搜集有关教学课程的书面资料、文献、影视资料等,让学生进行观摩学习,这就完全脱离老师的主观性,万万本本的优秀材料教育。学习有成就者在要学的课程领域的独特见解和主要成就,了解一些优秀人才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视频等材料中老师的教授模式、课堂内容的应变能力以及中小学学生的反应和配合的自然程度等方面,体会到优秀教师的成果。

4.反馈法

这一方法是基于互相评价的过程中的,它是一个体现师生平等的过程。主要是学生对于老师教授课程的表现进行反馈以及老师对学生们上课态度、方式的反馈,这两方面平等的反馈是对课堂教育最好的改进手段,能够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能够节约学习时间,对于成人教育来讲,时间是他们在学习中的最大短板。所以反馈法对于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学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结束语

继续教育教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现国家发展的重要教育体制,继续教育对于专才人员的培养是它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在上文提到的四点继续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者们的结晶,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针对于继续教育所探析研究出来的方法。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教育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排斥,在需要时两者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孙艳平. 中文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初探[J]. 教育督导与评估,2003.

课堂教育范文第7篇

一、新课改模式与“活的教育”思想的渊源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课堂改革理念,那么,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这是每位有责任感的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早在1921年,陶行知先生就提出“活的教育”主张。“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活得自由”。教育的“活”,是陶先生一生的写照;“活的教育”是他30年教育人生的精髓,“活的教育”对现代学校教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加速前进的今天,更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形成何种教学风格,打造何种教学品牌,都离不开一个“活”字。“活的教育”就是活的教师用活的教学内容、活的教学方法,培养活的学生,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

二、新课改理念与“活的教育”的共性追求

如何将“活的教育”思想落实到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创建“活的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选择。杜郎口中学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指导性教改理念,以此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由过去教师“满堂灌”,变为如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循序渐进地自学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些不同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灵活性、多样性、可变性,与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不谋而合。这些不同的教改模式同时具有的时代共性元素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观,有效教学观,“自主、导学、互助、展示”等。在这些教育理念的牵引下,不同的教学模式都试图实现由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向优秀课堂的嬗变。

优秀课堂体现一个“效”字。“效”是由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向优秀课堂嬗变的关键。从微观层面来看,优秀课堂中的“效”字主要突出的是教学效益,而“效益”有“显效”与“隐效”之分,要让教学达到“显效”与“隐效”双丰收,教师就不能完全相信教学检测的结果,而更要关注学习活动在学生身上“见效”,努力创造一种对全体学生的各方面都“有效”的课堂。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三点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其目标指向就是追求课堂的效率与效益。

三、“活的教育”思想下的优秀课堂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作为教改一线工作者,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首先是限时讲授。

限时讲授意味着教师要从“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同为课堂的主体,共同分享课堂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时光。要做到“限时讲授”,教师应该适当放手,减少讲授的时间,让学生来唱主角,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核心问题进行尝试和探索,这使得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的限时讲授成为可能。

限时讲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讲授时间。如果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已能基本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该尽量缩短讲授时间,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但对于学生平时比较陌生的知识,就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去学习了。

要做到限时讲授,教师必须做好内功。第一,认真研读教材,对所授内容要点要做到烂熟于心;第二,仔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教案中做到充分预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况,并能及时引导,不脱离教学主线;第三,尽量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发言做到及时性、针对性地评价。

其次是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互助分享,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自我的提升。“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第一,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同桌合作学习、前后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能力分组搭配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要让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讨论时热情高,而且讨论出的结果质量也较高。

第二,小组“发言人”应该轮流担任,让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实践表明,只有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有教师参与的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要走下讲台,积极地参加到热烈的讨论中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更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那么和蔼可亲,是大家学习上的好朋友。

第四,必须重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学,了解学习内容的大致框架,明白教师布置的讨论任务,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欲望,更好地参与小组讨论。

最后是踊跃展示。

“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是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与“小组合作学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小展示”与“大展示”。小组合作学习为展示做准备,展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检阅。展示前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准备中人人在组内亮相,人人在组内展示;全班展示中,则重在展示这一个小组团队的风采。

其实,在课堂上,提倡踊跃展示就是大胆地把学生从“学”推向“教”,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独特、深刻的见解;充分展示个性气质,展示过程要求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自信大方;展示自我的想象与创新思维,体现自我价值、感受成功。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

课堂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育教育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83-01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中有充满睿智的哲理,也有品位高雅的艺术;有令人流连赞叹的故事,也有使人回味无穷的语言。语文的魅力是许多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寻求美,贯彻美并最终引导学生创造美奠定了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很多人都重视德育的实施,重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这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还应该有“美育”蕴含其中,使得本来充满诗意的语文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失去了灵性,失去了热情,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去被动地接受,去图解一篇篇优美的文字,成了背诵的工具,作文的机器。语文教学也随之陷入了一种危机,语文课堂也成了休息睡觉的场所。

如何唤起学生的激情,找回语文本身的价值,我认为将美贯彻其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备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方面着手,尝试实施美育的一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立足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美,品位美。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在纷繁的社会生活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选择,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可以说,这些作品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正如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去挖掘美,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比如在讲屈原的作品《离骚》时,许多学生觉得晦涩难懂,美感更无从谈起。如何让学生能理解屈原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美好形象呢?我采用了讲析的方式。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讲他的“上下求索”的品质,讲他“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脱俗,讲他“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也讲他以死捍卫自己理想的坚贞。通过我动情的讲解,使学生领悟了屈原,架起了一道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使之与作者发生碰撞、交融。带着这样一种崇敬的心理再去读《离骚》,屈原的高大形象便站立了起来。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及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

但是单纯的讲析绝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调动起各种手段,采用各种方法,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比如讲《再别康桥》,可以给学生安排收看欧洲田园风光,配上一段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在轻柔舒缓的乐曲中去感受徐志摩的空灵与感伤。而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则不妨播一段《春江花月夜》,借助音乐造就一种哀婉的意境,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创造出美的形象来。

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课而议的。像讲李白时,可以采用比较法,对比另一位光耀千古的大师杜甫。虽然一个乐观振奋,飘逸豪放;一个沉郁顿挫,落寞悲壮,但是两个人却同样有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诗都是美的极致。

其实,教学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言的幽默风趣,语音的婉转悦耳,语气的亲切感人无不渗透着美的因素,课堂教学为传播美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课堂教育的另一主要内容是作文教学,这是引领学生创造美的一块园地。作文与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感情体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学生的作文,往往是他们的立场、观点、人生态度、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的集中表现。因此,教学生作文,实际是教他们做人,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这块阵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与正确的引导,达到净化思想,陶冶性情的作用。

到了高二,学生刚迈入高中的雄心逐渐低落,而距离高考又有一段不短的时间,所以很多学生懈怠贪玩。我就利用作文课布置了一则材料作文,讲了一个《中途岛》的故事: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经过一个小村落,因为腿受伤决定在村里休息两三天,有部队经过时马上归队,可惜后来再也没有队伍经过。小村落在别人是一个中途岛,在他却是一个终点站。学生根据这则材料写作文,使他们意识到了思想上的一阵放松,一次偶然的停留都可能改变一生。人生也如长征。通过类似的作文,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调动了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学生一篇篇尚显得稚嫩的文字,有时是偏颇固执的对种种现象不满、不解;有时又是风花雪月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还有的是堆砌辞藻、毫无内容的拼盘。面对这样的作文,首先,要肯定作文中存在的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给学生创作的信心;其次要利用评语和课堂讲评的机会,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去描绘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人类社会中的优美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落后、丑恶的东西。引导他们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观点,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拓宽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

虽然课堂教学容易把握学生,但语文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教材也仅仅是提供了学习的范例,课外阅读才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但是各种各样的书籍浩如烟海,同时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皮果洛夫也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他能陶冶一个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两人都强调了一个“好”字。所以教师有责任进行筛选、推荐,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学生刚到高中,我就向他们推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二十部书,还向他们介绍了《论语》《红楼梦》《儒林外史》《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并建议每位学生每学期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集中保管。每周利用两节自习随意阅读。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开创了一块美的园地。

但是每个人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人的领悟能力也不相同,所以我所教的班级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每次有三四名主讲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可以说这既能通过相互交流扩大阅读范围,同时更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记得一位学生讲过一篇《石缝间的生命》,他充满深情的给学生诵读,谈自己从中体会到的人生哲理,使很多同学认识到了卑微但顽强的小草的生命价值,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美的教育。无论学生讲的是大部头的《红与黑》《高老头》,还是一些有人生哲理的小品文,有时甚至只是读一篇美文,但是他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周围世态的认识,以冷静积极的态度审视人生,认识环境,对待生活。这样一个重要的美育教育基地难道能轻易放弃吗?

课堂教育范文第9篇

高效课堂与学生情感

对于高效课堂来说,必须有学生的高效情感的投入。如果没有学生的高效情感的投入,不可能有高效课堂的产生。学生作为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对于高效课堂的创造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高情感的产生,一方面出于对某一个学科的兴趣和喜欢,一方面出于对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有出于对教师教育教学艺术魅力的感染。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无限热爱的情感,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联络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情感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一个教师,如果人格高尚、学识渊博,那么学生对他的景仰和崇拜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则会产生一种相反的情感,这种相反的情感就会消解积极的情感。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也是不可分的,学生在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的感染熏陶之下,如沐春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一方面来自客观。

高效课堂与教师情感

教师的情感是高效课堂能否高效、能否成功的重要方面。没有教师的积极情感,不可能有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在教师的积极情感的感染之下产生的,学生的积极情感也是教师的积极情感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教师的积极情感密不可分。因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用人格培养人格,要用知识培养知识,要用情感培养情感。教师的情感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教师的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消极情感可以压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破坏学生学习的潜能。

因此,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教育价值,可以从无数成功教师的案例中获得启示。凡是那些备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他们都是带着一种积极的情感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反之,那些教育教学质量差的教师,就是因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高效课堂与情感交流

在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进行着知识的相互交流、相互传递,一方面也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情感的交流传递。在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生自己和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这样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根本就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离开了情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不存在的。要想创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创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情感,这种课堂教学当中的高情感的交流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源泉和动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高密度、高效能的情感交流,就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教学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乐于沟通的心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效课堂与情商培养

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主导者,没有教师的积极的情感不可能有学生的积极情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百分之二十,情商占百分之八十。通过高效课堂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样化的情感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是一个最好的方式方法。高效课堂为培养学生的情商提供了最佳的舞台,因为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和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论辩对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是一种最好的方法。特别是高效课堂中的展示环节,每个学生在小组与班级内的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主体,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受到赏识,通过展示为学生的情商发展创造人人均等的机会,为教育公平的实施创造条件。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传统课堂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不在教学目标之内,而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灌输。高效课堂的创造与情感教育价值,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效课堂是一种最有效、最优秀的课堂。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

课堂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61-01

民主课堂需要启蒙、需要法制、更需要权威,但是推行民主课堂的基本手段不应当是教师的强制,而是学生的同意,民主教学既然是学生的统治,就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自愿选择。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科标的不断完善,教师已经不再如过去般是课堂中的主导角色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除去课堂上的老师角色外,更多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合作者,要与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说过遇事喜欢和学生商量,他能把所教的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和老师,学生也因此把老师的教学变成自己的任务。凡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待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教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实施民主教学,要求教师去掉教师的威严,教师里不再是领导者、导演、警察等角色,让自己蹲下身来保持和学生的高度。民主课堂与“老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懂得倾听,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说,学生一味的听,要知道学生想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教学,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最大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随着课堂不断深入化,教学形式也多样化,变得精彩,由过去的“满堂灌”到慢慢改变的“满堂问”我们也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形式变成了一体机、投影仪,这都是对民主教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影响课堂因素也有很多,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也有人文因素,我们应该抓住关键因素,做到民主平等课堂。如今的课堂教学,老师是以启发是的提问,但也都用暗示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拉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依然很被动的跟着老师走,我们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

培根曾经说过:“学问并不是把他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运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外的、学问以上的唯一智慧”。民主教学有一定的开放性,不止教学也要学做人,我是一名年轻的一年级班主任,在处理教学和同学之间的纠纷时,更要民主,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学下去的欲望。低年级的学生有太多求知欲,教师要耐心、细心的给予学生解答。在处理同学间的小纠纷的时候也要民主,要懂得倾听学生的个人想法,避免给学生内心造成心理负担,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吓唬”他们。

让学生去过一种民主的生活,使他们对自己的事务有参与的意识和表达的途径,要引导学生过好这样的生活。同时对于班级议事,从教育和引导的角度,就需要引导学生讨论和认识议事的目的,帮助他们建立议事的规则,引导他们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认识自己的责任和权利,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引导形式,在教育内容上要有梯度、有递进,注意衔接和配合,在教育方式上以参与体验为主,辅以讨论和反思,在过程中引导、在过程中完善,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参与能力。

其实民主课堂是自由的、是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是教师的“妥协”,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但同时多数也要体谅和谅解少数,双方都要“退一步”,把“高效课堂”做到极致。由于多年来的教学习惯,接受民主教学可能会慢一点,但接受教师新鲜事物的速度还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经常有人说这种教学是行不通的,我们的教育手段一直都是这样的,西方引进的教学方法我们不适用,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部分孩子甚至是大多数孩子失去了自己兴趣和爱好,很少和外界接触,造成人际交流困难,我们总是喜欢“天衣无缝”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动状态,希望学生都能按照自己设计的反感来回答,并且总是有意识的引导。因为他们都已经习惯被动、依赖、甚至是老师的威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会使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敢张扬自己的个性,不敢勇敢的表达的想法,所以会出现很多“伪民主”的状态。

而民主课堂是打破传统,更加科学的课堂新理念,而只有真正的落实才能有真的效果,老师不能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把更多的问题抛给学生,可以讨论、小组交流,避免唱独角戏。而民主课堂可以改变学生的心态,能让他们知道是为自己学习,而不是应付老师和家长,让他们在课堂上释放天性,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提高成绩,增强自信心,更能锻炼能力。也就是说师生关系更加平等了,让学生有“胆量”向你提出问题,敢于交流、大胆、创新,更要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很显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地气氛,能够放低姿态,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也是师生间交心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评价多元化,看待问题要更加全面,例如: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用成绩说明一切,其实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努力。与平时相比它们是不是努力更多,学习态度是不是更认真。适时的给予肯定。

上一篇:课堂纪律范文 下一篇:高效课堂课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