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7 06:07:59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现行课堂中缺乏有效、可行、持久的师生合作机制,注重知识的传授几成一种教师的集体无意识。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亟须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新机制。建立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新机制,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完善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学生的主体人格,应成为建立这种合作机制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课堂师生合作的新机制,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围绕师生关系的全方位调整与更新,充实和吸取下列内容。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与分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促进、引导下,其能力由弱至强,经验由少至多,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

应该把学生从知识容器的畸形地位中解放出来,赋予学生知识探索者的角色;把学生从纯粹的被灌输对象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者和学业任务承担者的正确定位;把学生从被动学、机械学中解放出来,激发和促进其学习潜能的发挥;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知识认知加工者的角色。应把学生在学习中的经验、基础、潜能、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师生合作的可靠起点,让学生在教师面前积累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技能,展现其学习才干和障碍,而把弥补学生的欠缺、不足和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作为合作的果实。强调师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后作出自我调节、自我选择、制订自我发展目标,通过教师施加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策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得以转化。重新审视课堂教法取舍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动人、顺畅、逻辑严密、语言生动等作为评价教法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教法取舍、组合的主要标准。确定教法取舍,应着力于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教师换一种方式在更高层次上更科学地发挥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能力。从学生主体性逐步发展的过程来看,学生的主体性有一个发育、完善过程。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和需要,但不一定具备很强的现实学习能力。学生有学好的可能,但并不意味着必然学好,因为学生学习中会遇到主客观因素、内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可能有学习的热情,但不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但不一定能持久。所以,学生主体性是渐进发展而缓步走向成熟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发育规律,促进学生由不完善、不成熟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是评价教法优劣的主要标准。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逐步完善的教法,都是现代课堂所需要的教法。不断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师生合作机制不竭的源泉。重视科学学习方法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好和怎样才能学得最好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教师讲清、讲透、讲明,似乎就尽到了教师责任,但是,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和规律性来看,其实不然。

因为,从知识掌握的一般方法到特殊方法、从知识内化的方法到外显的方法、从知识的获取方法到知识保存的方法、从知识存储到提取的方法以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方法等发展学习的角度看,这些方法,既不是依靠教师的重复讲解所能奏效,也不是学生能在教学中自发领悟的,需要教师把它们精心融进教学过程并不断指点学生去实践、感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作用。弥补传统课堂在学习方法上的缺失,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学法、训练学法、总结学法、深化学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元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论,这把师生间的合作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可发展的对象,教师引导学生去主动领悟科学学法的魅力,相信学生具有主动反思其学法成败的能力,学生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热情是不可估量的。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合作活动,教和学之间应是双向的、积极的互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更能体现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参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学生参与了发现知识、形成知识以及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才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在其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学生在参与中产生认知加工行为,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成功的欢乐,在参与中磨砺思维品质,对学生的完善和磨练是必须的、重要的。学生作为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只有在教育的外在激励和自我内在思维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尤其是参与中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在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中,增进师生合作,形成心理相容的朋友型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力、习惯,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下午好!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搭建我县教师成长和交流的平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__县教育局主办,__一中、__三中、__二中、__四中、__县中街小学、__县__小学、__县幼儿园等学校承办的__县__年中小学课堂大讲赛已成功落下帷幕。在此,我谨代表本次课堂大讲赛的全体评委对组织本次讲赛活动的__县教育局领导和各承办学校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对在讲赛课中获奖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

本次课堂讲赛是我县近年来组织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课堂讲赛活动,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我县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初步成果。本次课堂讲赛共有642名老师参加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四个学段,共计35个学科的课堂讲赛,他们的课堂各有特、精彩纷呈:有新颖巧妙的设计、有独创的自制教具、有精美的课件、有精彩的演示,更有激烈的讨论,构成了一个个生动的课堂盛宴。有幸参与这次盛大的活动,零距离触摸课堂,感受各位赛课老师的精彩表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行为上的推动。担任本次课堂讲赛的189名评委,和各参赛老师一起经过讲课、说课、评课等环节,按照县局的统一安排,严格遵照《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公正诚实的工作态度,厚重扎实的专业功底,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客观公正的对各位参赛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讲赛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学理念在变,课堂在变,教法在变,学法在变。大多数选手对新课程改革理解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法,课堂组织能力强,教学效果明显。一批充满活力、专业功底扎实、勇于探索创新的教学新秀脱颖而出。代表了我县各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和水平。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学科之间的水平差异明显存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下面,我代表本次课堂讲赛的评委对本次赛课活动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1.教学理念先进。各参赛教师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还是真实课堂实践,我们都感觉到执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甄别,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创新为宗旨,努力摈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结果来看,都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这样的教学思路,均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

2.教师素质优秀。参赛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述准确简炼,板书规范有序,教材处理恰当,能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精心整合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老师,课件设计精美,对教学设备操作娴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3.工作态度认真。课堂讲赛既是参赛教师展现风采的舞台,更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十分重视,很多老师的课不是他一个人的成果,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准备充分,反复“磨课”,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大部分老师对教材加工整合到位;目标设计准确,易操作;教学案准备齐全,体现特色;课堂引入简捷新颖,不拘一格,就地取材,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和科研热点,引人入胜,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讲堂变成了学堂,整个课堂上看不到教师长篇大论的讲解,只是适时地提醒、点拨、指导、引伸,及时地评价、更正。看到的是学生,时而独立自学、时而表达交流、时而默默练习、最后达标检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充分。

5.课堂真实高效。本次赛讲活动中,每堂课教学目标展示清楚,自学问题与指导明确具体,每个步骤都有时间限制和激励措施,教师把整个教学内容都提练成问题,以问题推进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一个个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在不断地巡回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实高效。

6.课堂内容充实。本次赛讲活动中的绝大部分课都能使用课件上课,图文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课件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变换时空,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具体;既能快速地呈现知识、开拓视野,又能快速地展现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节约大量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7.对教材的研究深。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吃透教材和学生,只有坚持两头都吃透的原则,课堂教学才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解读才更为准确,对学生的调动激发才更有实效。本次赛讲课,绝大多数选手能够深入挖掘教材,潜心研究教材,课堂教学组织游刃有余。

8.评委坐席安排合理。在以前的课堂教学听评课过程中,评委一般都是安排坐在学生后面,这样的安排,虽然评委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师的授课过程,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几乎看不到。这次的课堂讲赛中,我参加评课的学校,将评委的坐席安排在学生的侧面,使评委既能看到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又能清楚的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回答情况、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上课表现等一目了然,评委们能够根据学生的的听课情况、依据教学效果,给授课老师打分,评分更加合理,客观公正,有据可依,也为后面的评课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为期10天的集中听课评课,让我们评委耳目一新,参赛老师的精心备课、上课,虚心说课、评课的教学态度,以及每堂课上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很受启发,收获颇丰,我们在欣赏到诸多老师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个人魅力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美中不足,一些讲赛课堂也暴露了当前我县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老师“

三维目标”的设计不够简洁明确。本次参赛的老师,绝大多数向学生展示了“三维目标”,而在展示目标的过程中,有个别老师所列的目标“大而空”,每个目标文字叙述又太长,语言笼统,所涉范围太广,不利于课堂操作。2.部分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时设计。一是对学情预估不准确,二是课堂导入过长,时间分配不合理,造成课堂教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甚至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不完整。在本次讲赛活动中,有极个别老师的课堂设计很好,但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最终的授课过程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不注重板书设计,甚至无板书,没有发挥板书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在本次课堂讲赛活动中,大部分参赛教师都使用了课件,这确实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增加了课堂容量,但课件的过度使用,却束缚了部分教师的手脚,使课件绑架了课堂教学,忽视了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事实上,教书的板书过程,正是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过程,板书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纲要和灵魂,是理清学生思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辅助。但在本次课堂讲赛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完整的板书设计,个别老师甚至无板书设计。

4.部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主要表现在:是不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最重要的,但他是一节优质课不可或缺的组成。很多教师方言较浓,这大大影响了一节课的优秀程度,虽说某些学科教学对普通话的要求并不高,但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有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是教案设计不完整,个别教师的教案设计缺教者,个别教师的教案三维目标不全,无重难点设计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教法设计,个别教师的教案没有板书设计,个别教师的教案无作业设计等。三是存在着书写凌乱潦草,笔顺不对的问题;书写随意,个别教师的教案设计出现错字、别字,板书设计也出现错误,教育教学缺乏严谨的态度。是驾驭课堂能力不够,不能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应对,学生活动目标、职责分工不明确,指导不及时到位;出现教学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密,实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教学语言不准确、随意,追加提问等现象。

5.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次讲赛中,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主要辅助手段,运用方面值得思考斟酌的地方不少。首先是课件的泛滥使用问题,比如,不论是目标展示还是问题设计,不论是背诵还是帮助学生理解主题,不论是教师活动还是学生活动,也不论是展示内容陌生还是熟悉一概而论全部使用课件,没有真正做到多媒体手段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其次是课件制作无视学生和教学内容需要,存在着繁、杂、花、乱的问题。有的条理不清楚,字体太小,背景太花,颜色对比度低;有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竟然设计了四十多张幻灯片,这样,老师被课件牢牢的“绑架”在讲台上。有的课件制作过份追求形式,图片影像满足了视觉感受,却忽视了学生与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对话,课件喧宾夺主。还有的老师多媒体运用不熟练,往往因为找寻一个按钮、演示一张幻灯片、播放一个音视频搞得手忙脚乱。

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原则,要注重启发诱导、学法指导、情感渗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课堂教学要根据学情,抓主抓重,抓关键环节,不能贪多求全。

2.深入开展《新课标》学习。新课改实施虽则已有十余年历史,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只记住了几个特征性的词语、口号,而缺乏对新课改实质的全面理解和精准把握,缺乏真正的实践运用和运作技巧。所以,不断地学习,把准课标要求,领会课改精髓,仍是第一要务。有的老师课堂上的“创新”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游离课本,虚假作秀,空洞热闹,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这样的课堂只会从一个保守极端走向另一个放任自流极端。为此,我们要反思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关系,谨防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走上形式化和绝对化。

3.加强对教材的研究。通读全书,增强整体观念,明确本课内容在本书、本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编者意图,以课本为本,以学生为本,加强“探究”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加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授之以渔,使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加强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行必要的板书板演,制作、利用教具,增强直观性,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

5.驾驭课堂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强化课堂上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板书的规范性;做到教学环节完整;对课标、教材重难点把握准却;教学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避免过偏过难,增强对突发性问题的处理能力,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质量。

6.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教学中尽量控制多媒体课件的数量在10到15张之间,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重难点知识,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不易完成的或危险性较大有污染的实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降低教学起点,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有些老师上课时喜欢听部分优秀学生的课堂回声,只要有学生回应教师就满足,而不管这些课堂回声是来自多数学生还是少数学生,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有的老师满足于全体学生齐声回答,只要听到正确答案,就放心地讲下去;还有的老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地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实际上就剥夺了其他学生的课堂思考权。在貌似活跃的师生对答中,有许多时候是少数学生替代了全体学生。我们的建议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后,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先独立思考,或把思考的要点写出来,之后老师再进行提问,那么全班学生的思维量就会大大增加。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化;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充分施展个人才智,展现个人魅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鉴于此,就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我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真正数学学习的主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历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首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学习方式的改变,就不会有创新的学习能力。现在所倡导的导学案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它直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明确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从灌输中突围出来,向探究进发。教师不仅讲给学生知识,让学生 “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不仅向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指导学生会问,善问。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学生亲自实践,既能够经历学习的过程,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提倡“让学生在做”,就是让学生放开双手,运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提高数学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富有生机活力,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与学生知识相适应的问题,力求生动有趣,便于学生探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二、转换角色加强交流,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我们提倡的交流,即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倾听和表达。数学交流能力,就是让学生在生活概念与学科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对知识有更清晰的理解。知识与现实是紧密关联的,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有效阅读数学材料,倾听别人对知识的见解,又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主动学习是一个学生必需的一种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关注点――发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既然是新课程的一个突破口,那么,教师就要使课堂动起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的时间,提高对话的有效性。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材料,同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然后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交流,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对话。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数学的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做到从小处着手,先让每个学生能在组内说话,同时学会倾听最为重要。小组内要讲究合作,组内不要过分竞争,而强调小组间竞争。交流能力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回答。师生一问一答只是一种表面的对话,并不能深入解决实质问题。只有交流,亦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交流,才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当学生回答得很好时,我们并不马上评价。当学生回答得不确切时,也尽量让学生自我倾听,学会评价,一定把握好最佳时机。课堂中,更多地让学生自觉“倾听、解读、评价”,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才会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师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建立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共振问题。

How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Chinese class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highest goal of ours in Chinese classroom is to achieve the teacher-student feeling communion and introjections. The writer thinks that to achieve the feeling communion and introjection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resonant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she has discussed teacher-student feeling communion and introjections problem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Keywords】Chinese class Harmonious atmosphere Transposition thinking Brink teaching material Problem in dispute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师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建立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共振问题。

1.“换位思考”备学情。实现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必须要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为此,需要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和要求,尤其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围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的“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在分析材料、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一方进行思考,猜测和分析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方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认为学生对景物描写特点的把握不是主要问题,对学生而言,理解景物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变化才是学生掌握的重要和面临的难点。于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引导学生从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入手,找出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句子,学生兴致很高,不仅在讨论中抓出了“温晴”的文眼,而且把全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作了全面罗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师生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设计最能使师生共鸣、共振的教学方法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在不断变化,学生知识的积累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率”,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共振。

2.用活“边缘材料”,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或相关鉴赏争论,常常被认为是引入教学的边缘性材料而被忽视。实际上,在提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和谐共振中,这些边缘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活“边缘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选取恰当角度详细介绍作者,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作家的成长经历,进而产生激励效应,例如在进行鲁迅作品教学时,我就有目的地以鲁迅弃医从文的历程为重点来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深层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其次,用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自主的分析评价,把相关时期作品交由学生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更为透彻;第三,我们可以用活对作品多方面的评论材料,我们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观点,促使他们去判别去分析,在作品中寻找材料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这样无形之中促进了课堂的互动,实现了和谐的共振,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3.巧设“争议性问题”,营造课堂互动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多是为了追求答案的正确,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暴露,这就很难取得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究的效果。因为它掩盖和隐藏着潜在的教学问题,常常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掌握不了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研讨兴趣,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和谐氛围 换位思考 边缘材料 争议性问题

How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Chinese class

Zhang Xiuzhi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highest goal of ours in Chinese classroom is to achieve the teacher-student feeling communion and introjections. The writer thinks that to achieve the feeling communion and introjection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resonant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she has discussed teacher-student feeling communion and introjections problem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Keywords】Chinese class Harmonious atmosphere Transposition thinking Brink teaching material Problem in dispute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师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笔者认为,要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建立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共振问题。

1.“换位思考”备学情。实现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必须要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为此,需要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和要求,尤其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围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的“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在分析材料、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一方进行思考,猜测和分析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方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认为学生对景物描写特点的把握不是主要问题,对学生而言,理解景物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变化才是学生掌握的重要和面临的难点。于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引导学生从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入手,找出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句子,学生兴致很高,不仅在讨论中抓出了“温晴”的文眼,而且把全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作了全面罗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师生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设计最能使师生共鸣、共振的教学方法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在不断变化,学生知识的积累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率”,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共振。

2.用活“边缘材料”,调动学生探究兴趣。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或相关鉴赏争论,常常被认为是引入教学的边缘性材料而被忽视。实际上,在提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和谐共振中,这些边缘材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活“边缘材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选取恰当角度详细介绍作者,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作家的成长经历,进而产生激励效应,例如在进行鲁迅作品教学时,我就有目的地以鲁迅弃医从文的历程为重点来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深层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其次,用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自主的分析评价,把相关时期作品交由学生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更为透彻;第三,我们可以用活对作品多方面的评论材料,我们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观点,促使他们去判别去分析,在作品中寻找材料以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这样无形之中促进了课堂的互动,实现了和谐的共振,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3.巧设“争议性问题”,营造课堂互动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多是为了追求答案的正确,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暴露,这就很难取得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究的效果。因为它掩盖和隐藏着潜在的教学问题,常常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掌握不了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研讨兴趣,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2、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足170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

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3、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育、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大家命题进行期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变单一依靠谭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

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地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二、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足170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

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三、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育、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变单一依靠课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

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地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方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的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然后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变教为学。

2、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经常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足170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

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3、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可以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而是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又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量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育、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大家命题进行期中考试。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变单一依靠谭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

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地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自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国内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而具体到教育领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成为一门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各大外语院校及各语言科研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方向多为外语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而非外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忽略,在非外语专业学生当中,艺术类学生作为英语基础最为薄弱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更是最不受重视的。笔者作为一名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师,对此深有感触,也迫切希望从自身做起来改变现状,重视艺术类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解读,能够汲取到一些方式、方法来促进艺术类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改进,从而帮助更多艺术类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一、教育原则体系的简介

教育原则体系通常包含原则,包括教学整体性原则、启发创造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有序性原则、师生协同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积累与熟练原则和反馈调节原则。

二、教育原则在艺术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启发创造原则对于艺术生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

启发创造原则主要包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设问题情景等方面。首先要合理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通常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即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及需求,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伴有良好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是指和学习行为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把学习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而大多数艺术类学生都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考级来顺利毕业的目的而学习英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动机,具体到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现代大学英语课本编排大多遵循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很多教材内容呆板且没有趣味性,脱离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背景,故学生课堂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应合理增删教材内容,在课堂教授过程中,适当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留一些较好的教材内容,而舍弃一些冗杂且无意义的学习材料。另外还可借助互联网工具,从网上搜寻一些与艺术类学生专业背景相关联的英语学习资料和影视音乐资料,融入课堂当中。

以部分院校艺术类学生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E英语教程》为例,书的内容大多以先语音听力,后阅读写作为主。笔者认为,部分阅读写作方面的内容可穿插在听力内容当中同步进行。即将听力作为精听材料,先听,后阅读分析讲解,而后进行朗诵练习。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讲听力材料转变成role play口语训练材料,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出来,由输入转换为输出,从而增加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学习。

2.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如今大多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课本,内容很多截取自中学课外英语阅读材料,缺乏创新性。因此可借助互联网工具,将课本内容与影视材料、音乐等相结合起来。例如E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课文“Dog talk”,因课文主题为与狗相关的地道俚语及表达,可截取部分电影“忠犬八公”的片段,一方面可练习听力,积累电影词汇,另一方面可讲影片相关内容,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总结狗的性格特点及人所赋予动物的情感特点。另外,还可选取类似动画电影,组织学生进行英语配音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记忆和狗相关的俚语及地道表达。

3.增加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

教学是学习内容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除了信息交流以外,情感交流也是课堂中的重要一部分。积极的情感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教师是除父母以外和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人群,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应多关心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心理状况。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师生情谊是巨大的力量源泉。学生喜爱敬爱某位教师,通常会“爱屋及乌”,从而喜爱这位教师所教授的科目。教师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内心的认同感,从而增加学习这门学科的动力。

具体到艺术类学生身上,艺术类学生大多思维较为活跃,情感较为敏感细腻。因此在与他们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倾听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诉求以及苦恼,观察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所在,耐心地和学生交流。

(二)因材施教原则对于艺术生大学英语课堂的影响

因材施教原则即要求教师从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特色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本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和进步。贯彻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

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是贯彻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具体而言,主要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英语基础、家庭背景等。选取个别典型的学生作檠芯慷韵螅将个性研究和共性研究相结合。研究方式主要通过和学生的交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对课后作业的分析等。具体到艺术类学生身上,以笔者授课班级的一位学生为例,该学生英语基础相对班上其他学生较好,家庭条件较为优越,高中阶段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性格较为孤僻高傲,作业完成得不是十分认真,考试成绩平平。对于这位学生,首先以朋友而非教师的角度与其单独交谈,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同时为其英语学习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以帮助其提高英语学习。

2.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安排一些课外的知识内容,以增加其知识学习容量,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应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以增加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学原则体系作为教育学原理的核心内容,为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只有将教育学原则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学原则体系合理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具体实践中,才能切实指导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

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言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法,只教若干单词、句型或几段课文、某个语法项目的旧套路,采用跨课、跨单元的整体教学法,创设语言交际的情景,经常变换学习方式,与学生共同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以一位学生精心准备的课堂报告为序幕,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语言交流活动,诸如朗读、问答、会话、看图说话、讲故事、表演、游戏、唱歌等等。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师生共同创造教学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英语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向学生呈现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导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这能促进课堂教学变教为学。

2 用课外小组活动补充单一的课堂教学。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使他们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习惯只有慢慢地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获得,仅靠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才能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国中学的英语课每学年还不足170学时。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采取增加课时、课外加班加点、布置大量作业等办法来扩大接触外语的机会,不但未能奏效,反而使学生负担过重,失去兴趣,以致许多人放弃学习。

因此,若将教学任务放在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就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又把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

3 将学生的学习从以个体方式为主变成以小组学习为主。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会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据此,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相互合作,在课外也常常开展活动。这样学生把英语学习不只当作课内的任务,还把课内外的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整体工作。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有指导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交流和协作。伙伴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自都能获得很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效地保证了课内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四人学习小组按邻近座位组成,开始时,每组指定两名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组织学习。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还可在小组复习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大家命题进行期中考试。在教学中,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技能,逐步学会学习。所以说,小组学习又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变单一依靠谭本和练习册为博取多种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多样化教学体现在教材问题上的做法,可以比喻为“将羊群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来喂给关在栅栏里的羊”。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来配合,只利用课本或少量的补充材料对学生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令人感到厌烦的、乏味的苦差事。

上一篇:单位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