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5 10:02:33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社区党委开展“____”工作方面

____社区党委认真按照《贵阳市“千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挂职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鼓励各挂职干部完成挂帮任务,努力争当“四员”。通过实行挂职干部考勤制、工作日记记实制、自觉做到“不准”制和督查暗访定期制,切实加强挂职干部的管理工作,推动挂帮工作取得实效。____社区党委在农村社区相关工作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认真秉持“及时梳理,及时反映,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的“五及时”原则,始终践行“传达精神到位、保持联系紧密、安排部署扎实、处理问题果断”的工作理念,让“____”工作不耽误、有关注,认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部门积极支持“____”工作方面

各村(居)挂职干部派出单位都十分关注、积极支持“____”相关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委区域化建设工作,部分派出单位还受社区党委所聘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通过以“____”工作为纽带,整合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凝聚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朝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推动”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派出单位还严格对“____”工作的管理,通过“考勤制”和“汇报制”双向考评,加大对挂职干部的工作考核,让干部“沉得下、能干事、出成效”。在节日期间,派出单位积极支持相关工作匹配资金走访慰问,积极唱响了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困难党员、关注老党员的主旋律。

三、挂职干部履行“四访四问五落实”方面

龙泉村挂职干部、党支部副书记龙运锋同志积极完成挂帮任务,努力争当“四员”。他深入走访民户,结交农民朋友,了解组情民意,宣传党的政策,切实密切了干群联系,贴近了一线民生。挂职干部心系群众所想,心系群众所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派出单位和社区党委反映问题,反馈情况,及时认真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困难的积极做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此外,该同志还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走村进寨,进门入户,听建议,摸底细,查矛盾,排纠纷,有效的促进了社会和谐。在挂帮工作中践行“三强一创”,促进基层稳定,实现创先争优。截至目前,该同志共计走访群众100余户,办理大小实事30余件,解决矛盾纠纷20余件,群众拥戴,组织肯定。

金麦社区“____”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关于深化“四帮四促”活动扎实做好市直单位挂帮联系乡(镇、街道)的通知》要求和XX新区工管委的统一安排,金麦社区自今年4月挂牌成立以来,积极争取各级挂帮部门支持帮助,配合做好对挂帮干部的管理、考核、服务、协调等方面工作,使挂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基本情况

金麦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为下麦、养马、上寨三个村,总户数7481户,18510人。服务区域为10.25平方公里,所辖24个村民小组,社区4个党支部(一个中心支部,3个村党支部),有挂帮干部3人,下麦村是XX土地储备中心征拆办主任刘志高,养马村是XX环卫所吴刚,上寨村是社区服务保障部曹仲豪。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为把帮促工作落实到实处,我社区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为挂帮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强化“主仆”认识教育。针对部分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的实际,领导班子召开学习会,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理清“主仆”关系,解决了群众要我做什么、我为群众做什么的问题,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二是主要领导以身作则。自4月份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和社区村民的联系,在社区的服务范围内开展了“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到村民家中,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三是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将机关23名党员下沉于所辖上寨、养马和下麦三个村中去,开展挂帮干部下基层,党员“一对一”工作(即:一名党员负责一个党小组)联动活动,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干部身上,形成了“主要领导示范抓总,责任领导带头入片,普通干部入户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挂帮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思想保证。

(二)积极配合做好对挂帮干部的管理、考核、服务、协调等方面工作。按照贵阳市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的有关要求,金麦社区对挂帮干部的管理及时与挂帮干部的单位与挂帮干部联系村沟通,了解挂帮干部是否在工作中当好“四员”。实行挂职干部考勤制。由各村党组织负责挂职干部的考勤,并按月汇总报到社区党委。实行工作记实制度。要求挂职干部要坚持做好民情日记,并由挂帮点党组织进行鉴定民情日记记录是否认真、详实,并作为社区日常督查的内容和平时考核的依据。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工作,对挂帮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三)创新载体,工作成效显著。挂帮工作是社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挂帮工作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自开展挂职干部进村、进社区工作以来,社区挂职干部认真落实黔组通[2011]120号文件精神,明确了自身挂职工作任务,当好“四员”,努力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争创佳绩。一是当好“政策宣传员”。他们在深入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民意时,利用走访干部群众以及召开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撤办建社区以来,社区很多工作还在组建中,经办事群众带来许多不便,挂帮干部及村两委干部便走到群众家中向其宣传、解释,把基层干部群众的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通过走访活动加强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沟通联系,做到帮促工作家喻户晓,让每家每户都知道有机关单位帮扶,有机关干部驻村。二是当好“致富信息员”。干部下到基层,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三名挂帮干部坚持与群众同吃、同工作,竭尽全力为群众提供就业、致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注重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对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当场给群众解决,对不解解决的事情,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派出单位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派出单位帮助解决群众确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当好“和谐调解员”。通过常驻村工作,各挂帮干部基本了解各村工作情况及一些矛盾原点,因此,他们均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通过谈心谈话,走访群众、听建议、摸底细、排查矛盾纠纷等,帮助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热观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四是当好“党建指导员”。挂职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各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一批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自愿者等,帮助各村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指导各村抓好生态文明村建设等工作。今年来,挂帮干部共走访群众200余人,召开座谈会17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26条,协调解决资金66000元,解决困难问题13个,协调项目3个,办实事、好事17件,化解矛盾纠纷15起。同时,在“七一”期间还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其中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及群众5人,慰问资金1500元,办理实事3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意识和责任感不强。挂帮干部前期工作由原XX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统筹协调与挂帮单位和部门对接等不够,没有形成合力。二是由于人少事多的原因,挂帮干部驻村时间不够,精力不集中。

三、下步打算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一、用学习转变角色,以能力适应新的岗位

我是2014年开始负责社区党建工作的,是一名党务战线上的新兵,社区党建这个岗位对我来说也是全新而陌生的。面对新的岗位和新的挑战,我不断学习提升素质,以能力适应新的岗位。我深深地知道要做好党建工作,除细心、认真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此,我积极学习党和社区工作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社区工作的需要。

二、认真完成党务工作

1、完成各项党建工作  围绕社区的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协助书记、主任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安排,上报材料及汇总工作,同时做好党员的排查、登记、分类等工作。搞好社区党委的各项宣传工作,社区活动后及时上报信息,并将信息简报发送至社区公众平台、居民QQ群、党员微信交流群等。协助书记组织好党员学习,做到学习前有通知、有目的、有安排,学习形式多样,吸引党员参加。

2、完成上级单位交办的各项工作,及时上报各种报表及汇总材料。并将党委完成的工作及时整理上报。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也是习惯于将各项工作的要求、上报的日期等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这样确保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的完成。

3、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并做到每一笔党费的收缴都有记录、有凭证。

4、协助支部书记做好支部管理工作,及党员学习的组织工作。支部活动前会协助支部书记通知党员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协助支部书记为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老党员上门送学;慰问生病、困难党员;给流动党员推送学习资料等。

5、各类档案的整理归档。社区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在社区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实物、电子文件等档案即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同时又具有复杂性、动态性。我做的就是及时梳理归档,避免出现资料断档漏项、突击整理等现象。

为确保档案整理质量,保障整理工作顺利开展,振兴社区现已将档案材料整理到统一的档案盒并放于档案柜妥善保管,确保各类资料都有专门的地方存放,保证档案资料规范统一。

在社区我还负责迎检时的社区解说工作,对于社区的解说,一就是要张开嘴、多练习,因为有时候在心里能背下来的不一定能说出来,在检查前可以先解说给同事们听,让他们帮忙指出一些问题来改正;二就是要全面了解社区各功能室功能及活动开展情况,并根据每次检查部门的不同侧重不同的方面给领导介绍。竟可能多的熟记社区的各项数据,灵活应对领导的提问。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一、如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其出发点是良好的,但由于教育评价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一线教师都难以保证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遑论学生、家长和社区工作者?教师可以由学校组织培训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家长和社区工作者,又该由谁来组织培训学习?即便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组织培训,又怎么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评价的家长和社区工作者都能按期参加培训学习?没有参加培训学习,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我看来,评价主体缺乏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二、如何保证实证材料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由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板块,在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每一板块都要提供相应的实证材料,工作量相当大,如在“道德品质”中要求有每位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记录”及“言行习惯方面的特例记录”;“交流与合作”中要求有每位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典型表现记录”;“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要求有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记录”和“课外阅读笔记等的自学成果”;“实践与创新”中要求有每位学生的“理化生实验记录”“技术课课堂表现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运动与健康”中要求有每位学生的“平时锻炼身体的观察记录”“课堂表现记录”“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记录”等等。限于职责,学校和教师可以注重平时积累,努力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家长和社区工作者能够象学校和家长这样做吗?如果不能,那他们搜集的材料,就不容易保证最基本的数量、质量和可信度了。

三、如何保证各评价主体之间沟通交流的现实性和制度化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规定“要形成评价主体之间定期交流、分享、研究评价信息,共同探讨发展策略的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评价主体之间能够定期交流、分享、研究、探讨,的确是使评价走上科学有效道路的良方。然而,由于学校并非社会管理部门,老师也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将社区工作人员列为评价主体之一,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权限,他们更无权要求作为评价主体的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研究评价信息的活动。另外,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是自由职业者,尽管他们想参加研究评价信息的活动,又怎么保证他们每次都能够从单位请下假来?众多因素制约着分散在全社会的众多评价主体,通过什么途径,使用什么方法交流、分享和研究评价信息,又怎么能使这种交流、分享和研究持续下去,大有研究的必要,否则,评价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和研究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这对评价的实施有害无益。

四、如何保证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媒体;微信;指尖工作法;龙首原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社区的各项宣传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快捷以及高效的平台。同时,在自媒体的视野下,社区微信公众号承载着社区最新动态、及时反馈民情、表达民意的重要职责。社区服务工作与微信功能之间的关联耦合使得社区服务工作的推进在传统范式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构成互联网+现场服务的新模式。

通过建立社区微信群,实施“点对点”的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和社区居民及时交流互动,搭建起社区和居民交流的新平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运用社区微信,加强指尖工作法的创新,更好吸粉,进一步密切与居民之间的沟通联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一、自媒体时代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的由来

对社区来说,宣传活动、服务居民,仅靠过去传统的公告栏贴布告、院落门口派菜单、电话或者入户到居民家中通知等方式,已不能聚拢人气,且费时费力,宣传范围小,参加人员也少,综合来看收效甚微。而新媒体时代,开通了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只需动动手指,足不出户便可及时了解社区活动的具体情况、最新的政策通知等等,这无疑在节省纸质印刷材料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更可贵的是撬动了近在咫尺的居民热情。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服务,使得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迎刃而解,再次验证了通过用新媒体的思维方式,构建一个有声有色的现代社区“生活圈”,对社区工作的全面推进大有益处。

二、自媒体时代社区微信公众号指尖工作法的现状

社区微信号涉及的内容较多,一般设有“政务公告”“公共服务(便民事项菜单)”、其他3个子菜单,主要包含党政廉政、卫生计生、养老医保、民政救助、工作动态、民生政策解读等相关板块,将最新的计生、民政、便民服务、生活常识等信息以及社区事务服务流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有助于提高社区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步提高群众的办事效率。以西安市莲湖区北关街道龙首原社区为例,其微信工作号指尖工作法常涉猎的范围具体如下:

第一,政务公告。政务公告包含社区简介、社区亮点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简介以及社区工作的最新活动动态,旨在让读者认识社区,对社区有更多了解。北关街道社区通过开设微信公共号,将社区办事流程及社区取得的重大成绩、重要活动等都详细展示出来,尤其是涉及居民利益的低保及贫困救助方案及最终确定人通过微信向整个社区居民公布,以真正推动政务公开透明化;

第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下设“通讯录”“个人查询”“办事导航”“生活指南”“群众反映”等栏目,通过提供社区热线电话、连接街道办的办事链接,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办事,关键是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办事所需的材料内容。此外,微信公共服务菜单下设置“互动问答”一栏,居民可以通过此栏问询相关事务办理规定,查询社区工作人员值班时间,及时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动态,以便于居民可以预约办理事务。

第三,其他菜单。其他包含“投稿”和“历史消息”两个栏目,一方面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为携手共建和谐宜居社区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可方便群众查阅社区的历史消息。同时,为了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工作人员还会每天在“投稿”一栏相关的社区故事与百家趣事,以供居民闲暇时间阅读。社区会在微信公共号上设置光荣榜,奖励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居民。

从以上观之,目前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涉猎范围还很有限,在宣传方式及宣传力度上都有待提升。在互联网+的时代,微信指尖工作显然应更“接地气”,更加多元化。

三、自媒w时代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的创新举措

创新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要从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上创新,深挖社区群众的最佳适应模式,拓展群众基础,激发群众社区微信交流互动的热情,并做好微信平台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工作:

第一,加强微信平台宣传工作的创新。社区计划开展一场主题为“慈母歌咏和睦情、爱子微孝全家福”的母亲节活动,旨在为辖区的妈妈们送去节日的祝福。活动采取社区微信公众平台活动策划、征求意见、报名方式,微信预约排号和制作电子相册的方式开展,并推送给大家展示的活动成果,为精心策划的活动增添了人性化的细节处理和电子影像留念的精神关怀。有关“两学一做”宣教方式的创新。比如,面对流动党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和宣传教育途径单一的情况,信息传递速度慢。如何创新服务途径?社区可采取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的方式,积极发动在家党员与在外务工党员踊跃参与其中,让大家逐渐形成每天工作之余进群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目的――使其成为党员的必修课。社区微信以定期推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小视频、听读等方式,结合的党员会专题研讨等实时活动信息等,与大家一道分享信息,学习进步。(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69页)社区微信学习教育平台的开辟,聚合了在家、在外的党员,拉近了党群关系,不仅方便流动党员学习,也确保了学习时间、增强了学习效果,努力做到不让社区党支部任何一个党员掉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第二,加强微信平台的舆情监测和分析。社区微信号可联合社区警务室开设动态舆情专栏,发动居民向社区提供辖区最新动态及社情舆情,也可向社区或警务室咨询各种政策法规问题,同时亦可要求社区及警务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获得更好推广,可采取奖励方式,成功加取微信号并向社区及警务室提供舆情信息者,可获取“红包”,提高居民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第三,强化微信指尖工作的“服务性”。根据社区微信公众号、各类微信群运作的实际情况,可推出微信订阅号,定时推送社区活动预告、社区工作内容、服务项目介绍等信息,初步形成以社区微信公众号为统领、社区各类微信群为支撑的微信工作平台。为了让居民群众能够足不出户、在微信里就能向社区反映问题,社区开通了“微信里的说事点”。只需点击“我有话对社区说”,填写《我要说事登记表》,就可以向社区反映问题。社区一接到问题线索,就会立即启动“全程一起办”或“人大代表为您办”程序,全程跟进直至问题解决,并会实时向反映人反馈情况,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稳定态势。社区一般常见的社会组织有合唱团、秧歌队、书画协会等,但很多怀揣兴趣爱好的居民朋友并不很了解,通过微信招募、报名、画作展示、科普大学开设相应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为社区建设和构建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添砖加瓦,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开拓微信指尖工作的服务范围。比如配合社区开展的“三官一律”进社区的活动内容,提供咨询调解服务,及时为居民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支持,力求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于基层,加强群众工作,深化平安建设,使司法便民服务进入微时代。社区微信号经常会收到很多居民想参加志愿活动的留言,为进一步发挥微信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诸多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创建社区志愿服务平台,可实现志愿者招募、活动组织报名等多种功能,使社区党员、居民人人都可“立下项目”,志愿者“一呼百应”,每个人都成为志愿服务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通过社区微信号来搭建一座无形的“爱心桥”,将这些潜在的社区志愿者通过一系列活动慢慢挖掘出来,吸引更多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从而使社区与居民的沟通从“单向性”渐渐转化为“双向性”,更好发挥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壮大社区社会组织队伍。一是寒暑假时期,可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建立专门的“青少年活动微信群”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由于不少爸爸妈妈的加入,使得平日不熟络的邻里关系变得熟悉起来。二是鼓励支持社区居民自发建群,比如组建健康克“糖”,除病友之外,吸引专职医生进群,就糖尿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等内容在线进行互动。社区也可定期组织测血糖活动时,群组负责人第一时间告知微信群成员,形成合力,增进了联系和集体凝聚力,有助于形成和睦的邻里氛围。三是发动建立其他微信群,比如全职妈妈、跳蚤市场、以物易物等各类微信群,大大拓展了线下的活动范围,有力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不过,不可否J的是,对于社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来说,“微信”还比较陌生。所以在处理有关高龄老人的工作还是会采取比较传统的方式去告知。但自媒体视野下,社区微信指尖工作法,作为互联网+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群众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社区建立微信公众号,将指尖工作法活学活用,创新内容、方式方法,用最低的成本,实现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社区服务“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大大缩短了社区与居民互动沟通的时空距离,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实实在在为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微信平台工作法和传统工作法作为社区工作的两种基本工作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全方面做好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刚.指尖上的警民心连心――微信打开公安工作新局面[J].理论前沿,2014(11):344+346.

[2]孟昭学.微信平台创新“指尖上的德育”[J].江苏教育宣传,2015(5):27-28.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社区工作;社区工作负担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9-0073-02

随着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开始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村居合一”这一个新的社区形态应运而生。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村居合一”型社区的管理模式也有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村居合一”社区不仅要承担传统的社区的任务,如维护治安,推行户口登记,组织社区居民发展生产等相对单一的方面;社区工作的内容也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延伸获得了极大地拓展,社区的责任变的更大。因此,“村居合一”社区普遍存在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纷纷转移到社区,社区出现了责任与权利不匹配,任务与条件不协调等现象。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方法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地区,“村居合一”社区已经成为一种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重要过渡型社区。这一过渡型社区发展模式不仅要为居住在社区里的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丰富的社区生活;同时还要帮助大量居住在“村居合一”社区中的大量被征地农民解决就业、收入等实际问题;还要帮助被征地农民转变旧有的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帮助被征地农民的顺利实现向城市居民过渡,适应城市生活。

这些任务的重担往往都有“村居合一”社区所承担,因此“村居合一”社区工作负担重、难度大一直是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2014年上半年,中共江阴市委党校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民政局、农工办、澄江街道、徐霞客镇、城东街道、祝塘镇共6个部门和乡镇(街道),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对“村居合一”社区的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本课题是和谐社区课题研究的子课题,主要研究“村居合一”社区的社区工作负担问题。本课题对江阴市36个“村居合一”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对江阴市“村居合一”型社区的主要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深入剖析社区负担逐步增多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本课题设计了两份问卷,分别对社区负责人、社区普通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其中问卷一(调查社区负责人)回收20份、问卷二(调查社区普通工作人员)回收47份。本次调查采用了社会研究中的分段抽样调查方法。因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村居合一”型社区,所以笔者首先从江阴民政局获得江阴36个“村居合一”社区的全部名单。并把这些“村居合一”社区的名单进行编号,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了10个社区。选定好了调查抽样的社区名单后,具体和每一个社区进行联系,获得社区工作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对访谈对象进行抽样。因本次调研的问卷采取了AB卷形式,因此笔者把所选取的调查对象分成两类分别进行调查,一类为社区负责人,本文从每个社区从抽取2位社区干部进行问卷调查。10个社区共发放2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第二类调查对象为普通社区工作人员,从每个社区从抽取5位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0份,最后回收47份问卷,问卷回收率达到94%。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本文对江阴村居合一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负担的基本情况。

(一)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概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67名社区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女性,10个社区负责人中仅1人是男性,普通工作人员中女性占90.5%;年龄方面,社区负责人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是54岁,平均39岁,社区普通工作人员平均34岁;学历方面,社区负责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7.6%;任职时间方面,社区负责人任职时间最短为半年,最长17年,平均为6年多,普通工作人员任职时间从半年至26年不等,平均为6年。社区的居民户数从1278户至4321户不等。

(二)社区工作负担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社区的工作负担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村居合一”社区事务繁多

随着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各职能部门都在推行“工作进社区”,可跟踪指导服务却没跟上,几乎把所有工作任务都推给了居委会。每个社区仅牌子就挂了7、8个,还常有人口普查、创卫等活动任务。越来越多的“进社区”项目,加大了社区工作量,使得社区大多存在超编和长期加班现象:36个社区中有19个社区聘用了临时工,其中8个社区有5个临时工,他们与在编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承担各种工作。87.5%的社区负责人经常加班,普通工作人员中经常加班的占56.1%。在工作日里,社区工作人员加班也很普遍――社区负责人每天工作8~9小时的占56.5%,9~10小时的占23%,还有7.3%的人工作超过10个小时;普通工作人员每天工作8~9小时的占57.9%,9~10小时的占14.3%,只有24%的人是每天工作8小时及以内。

2. “村居合一”社区考核检查多

“进社区”工作不断增加导致了考核、检查非常频繁:平均社区每月有1~2次调查活动,每年迎接检查、考评活动更是有17次之多;每个社区均有十多类台帐,每类台帐又有十几本之多;每年填报的表格有50多份。有些部门要求月月达标,自查互查,社区迎检工作有时达到了1、2个月的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台帐、汇报材料和新闻宣传内容。考核优秀的社区在这方面负担尤为沉重,不光考核、迎检次数更多,且接待费支出也较多。

3. “村居合一”社区硬性指派任务多

市区、街道开展各种活动往往要求社区配合做宣传,并有明确的检查、考核要求。部门的各种活动和民兵练武、群团等活动也都要社区参加,占用了他们的工作时间。社区负责人每月要开会3-15次,平均每人每月要参加6~8次会议,其中只有一半的会议是社区本级的工作会议。一些会议要求社区准备发言交流材料,会后还要写工作总结。献血、报刊订阅等任务都搞硬性摊派:有些社区凑不到足够的人去献血,只好花钱雇人献血凑数。

4. 村居合一社区工作经费不足

社区各种活动较多,如慰问活动,每个社区都有几十家困难户,每年至少慰问2次,拥军、七一、全民K歌赛、春节联欢会等活动都需要经费支出。对于平安楼长、居民小组长等义务骨干也要给予一些物质奖励。2013年每个城市社区的财政拨款4万元,可平均支出要128835元,差额近8万元。为了工作正常进行,社区负责人要花大量时间去向结对单位、辖区内机关或企业讨要工作经费。经费不足使得社区负责人普遍压力较大,选择“压力很大”、“压力较大”的两项总和高达96.1%,甚至64.5%的社区负责人有过离职念头。

(三)社区负担重的原因

造成社区工作负担沉重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目标不清晰

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实现社区、社会和谐发展。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以社区服务代替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倾向,导致本应通过完善社区组织体系,促进卫生(计生)、教育、救助、治安等各项服务,本未倒置。部分职能部门、街道(乡镇)视居委会为自己的“腿”和“脚”,把工作进社区当作时髦,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工作职责转嫁到社区身上。另一方面,费随事转的机制没有严格执行,导致工作下派,可却没有相应的经费,加重了社区人员、经费短缺问题。

2. 职能定位不明确

“村居合一”型社区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但许多村居合一社区在管理上依然沿袭着农村村委会的传统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原来集体资产比较雄厚的村向城市社区转变过程中,经济职能还不能完全剥离。“村居合一”型社区还需花费大量的经历放在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增值上面。特别是一些社区正在进行村级资产量化的工作,希望在村级资产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上实现从村委会向居委会的转变。

3. 管理体制不畅顺

撤镇建街道工作的完成,不仅是一种体制改革,更应该是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管理理念的跟进。但事实上街道的机构设置、工作模式与原来的镇机关没有明显差异,仍然以行政管理为主,大部分的服务内容则下放到了社区层面。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是层层划拨,街道掌控了社区的财权甚至部分人事权,社区工作丧失了居民自治的地位,只能依附在街道指挥下,从而社区的职责也从对居民服务向对上服务偏移,材料、会议等活动占据了为居民服务的时间。

4. 相关政策不匹配

“村居合一”型社区是一种过渡型社区,不仅仅是名称上的转变。更要在深层次的制度和政策设计方面有所转变。如户籍制度、管理体制、土地性质、集体资产等方面有村级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目前有一些社区因集体资产处置等问题,对户籍安排有着刚性的规定,影响着一些市民化人口的户籍转变。

5. 社区组织不健全

目前,社区居委会过多承接了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从社区居委会的人员素质、资源等现状来看,实现上述目标显然困难很大。而定海本地的公益、慈善等民间组织和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较少,力量薄弱,短时间内也难以有效弥补社区服务的空白和薄弱环节,导致社区工作负担越背越重。

三、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的对策建议

为顺利实现“村居合一”型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首先要从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入手。

(一)建立社区准入制度

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清理目前职能部门进社区的所有事项,明确各单位如需将工作、台帐、组织、评比考核活动等进驻社区的,要向市政府提出申请批准。对于确实需要进社区的工作,职能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不断创新服务途径和方式,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严格执行“费随事转、权随责移”的运行机制,解决社区在协助、协调服务管理工作中经费不足的矛盾。

(二)深入推进社区居委会自治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功能定位,使居委会切实组织好居民开展“三自”、“四民”自治活动。按照社区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定位,给居委会以相应的职权,比如对社区自治管理中有关事项的决策权、日常事项管理权、经费使用权、工作建议权,以及对有关部门服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评议权等。

(三)建立完善评议机制

建立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群众评议和社会评议相结合的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加大群众评议、社会评议的比重,以此促进社区工作真正以居民服务为主,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取得实效。定期组织社区居委会对有关条线、社区服务组织以及街道(乡镇)各个职能科室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并赋予他们有建议权,对不合理的工作项目及时进行调整,把减负工作列入长效管理工作范畴。

(四)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

社区办公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服务质量,加大了社区工作难度,甚至导致社区干部普遍有离职倾向。因此,必须要加大社区的扶持力度。今年初,我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统筹的基层组织经费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将社区工作经费从2万提至5万,还提高了社区干部工资和社会保障,加大了对社区扶持力度。但36个城市社区中仅有10个社区经费支出低于5万,与城市社区目前每年近12万元的支出相比,现有财政拨款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目前普遍存在单位向社区支援共建经费的状况,可考虑将社区共建经费明确纳入各单位的财政预算,保障社区工作经费。

(五)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以现有社区工作人员7、8个人的队伍,要为辖区内平均居民近3000户, 6000余人提供服务,难度非常大。因此,要加快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引导它们去承接那些政府做不了、又做不好,社区居委会没时间、也没精力做的服务。如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等,不仅能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同时还能解决部分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刘健.“社区工作准入制”怎样做到位[J].社区,2011-08-05.

[2]钱文琴,虞卫才主编,和谐社区,美丽家园――江阴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3]邵远平,胡修勤.当前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原因分析及建议[N].北仑政研网,2012.

[4]吴刚.新形势下“村居合一”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内部交流资料.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性、针对性、透明性公开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四项原则。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可以建立应届大学生参加社区工作、作为报考公务员必要经历的制度;建立国家公务员定期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作为提拔晋升必要经历制度;建立“社工俱乐部”或“社工之家”“社工论坛”网页;建立经济待遇与工作年限和考核挂钩机制;建立基层政府与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促进和谐的优势与作用。

关键词: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

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理论研究的通知》(民办函〔2008〕34号)精神,本课题组申报了自选课题《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社工关怀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立项后,我们在已有的前期调研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主要进行了五种类型的调查。1、基本情况调查;2、问卷调查;3、个案访谈;4、座谈会;5、跟踪调查。

通过全面调查,掌握了系统的定量数据和资料。在现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理论,对构建社区工作者关怀机制的现状、社区工作者基本情况、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进行了多视角的剖析与研究,并提出构建社区工作者关怀机制的路径新选择,形成了《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社工关怀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报告。

一、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和激励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实践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存在着四个矛盾:其一,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低,而街道和政府有关部门布置给他们的工作过于繁杂,工作负担过重。其二,既要满足上级对工作的要求,又要令居民满意,两者有时难以兼顾。其三,经济和社会地位低,而居民对他们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高,处境较为尴尬。其四,心里觉得工作有价值有意义,而自身所处的地位较低,导致竞聘时态度积极,上岗后工作消极状况的出现。

以上矛盾的产生固然有众多的原因,但关怀和激励机制的阙失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1、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普遍开始重视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并且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提高了,个别地方还开展了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培训活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形成一个长效性的、完善的关怀激励机制。

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普遍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本课题组对14个省(直辖市)民政网站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4个省(直辖市)民政网站有“民政论坛”栏目,但均没有设“社工论坛”专栏。全国唯一的社工论坛在国家民政部网站上。在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的工作总结等文献中,均未发现有关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及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了解到,政府人员虽然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辛苦等,但对解决这些问题重视不够,重视较多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能不能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

3、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不适应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关怀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近年来,开始注重党内关怀机制建设;在和谐社区建设方面,也有学者关注对居民的人文关怀问题。但是,对社区工作人员关怀和激励研究的人很少,也很迟,并且还处在不系统不成熟的探索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工作人员属于弱势群体。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帮助指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突出问题。

二、社区工作人员基本现状、心理需求、思想动态等调查资料的要点解析

1、来源与构成

愿意做社区工作的,大都属于就业困难群体,也就是弱势群体。企业下岗人员、个体户、打工者、找不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是社区工作者主要来源。在564名社区工作者的简历中,下岗分流人员占42.74%,个体户或打工者占20.03%,大中专毕业生占22.22%,还有少数的军嫂、单位抽派人员。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一)

项目

类别

数字

比例

项目

类别

数字

比例

下岗分流

241人

42.74%

2年以下

81人

14.28%

个体打工

113人

20.03%

3—7年

386人

68.57%

大中专生

125人

22.22%

8年以上

97人

17.14%

其他

85人

15.07%

性别

40人

7.09%

169人

30.02%

524人

92.01%

395人

74.08%

年龄状况

20岁以下

51人

9.09%

治面貌

党员

172人

30.55%

21-40岁

359人

63.6%

非党员

392人

69.45%

41岁以上

154人

27.3%

递交申请

105人

26.90%

平均年龄

38岁

未写申请

287人

77.10%

文化状况

本科(在读)

47人

8.32%

大专(在读)

329人

58.33%

中专(高中)

188人

33.33%

性别比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在月工资(补贴)平均不足600元的地区,性别比严重失衡。男性只占7.09%,女性则高达92.01%,缺乏性别上的优势互补;而月工资(补贴)平均800元的地区,男性为69.54%,女性为30.46%,这个性别比就较为合理了。

2、整体素质和经济生活状况

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较高的,基本符合居委会建设要求。有68.57%的人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66.65%的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5.71%的人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有30.02%的人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这是和谐社区建设极有利的优势。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对入党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党员占30.55%,而非党员高达69.45%。非党员中递交入党申请的只占26.90%。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二)

月工资或补贴(元)

配偶职业

500—799

800—1000

平均

工人

企业

职员

机关事

业人员

其他

528人

36人

630元

149人

132人

117人

67人

93.62%

6.38%

26.47%

23.52%

20.58%

11.76%

家庭月收入(元)

家庭人均生活费

月工资(补贴)期望额

2000元下

2000—

3000

3000元上

最低

最高

最低

最高

87户

262户

116户

365元

1520元

1000元

1500元

18.75%

56.25%

25.03%

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接近于当地雇拥劳动的最低工资,普遍依赖于配偶的收入而生活。月平均工资(补贴)为630元人民币,只占当地在职人员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多,相当于当地超市营业员的工资。

配偶的收入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柱,主要是工人、企业职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18.75%,2000—3000元之间的占56.25%,3000元以上的占25.03%。家庭人均生活费最高的是1520元,最低的只有365元。综合分析,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基本处在当地社会中等偏低的状态。这种生活上对配偶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社区工作人员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

一方面经济待遇低,另一方面工作负担又过于繁杂。社区工作人员不但要在办公室内接待各种来访,每天还要上门服务、入户进行信息调查,居民档案、各种信息资料等都由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干不完的活”“没早没晚”“没有节假日”“没有规律性”。[①]以淮南市为例,社区工作人员数与居民数之比为526﹕1。在这样一个比例面前,社区居委会确实难以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精力都用在尽力完成政府布置的工作上了。

3、工作态度、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三)

问题

选项

答题

比例

问题

选项

答题

比例

工作

热爱

程度

很热爱

73人

13.04%

工作

中常

有的

情绪

愉快

416人

73.91%

较热爱

343人

60.87%

郁闷

465人

82.61%

不好说

98人

17.39%

生气

196人

34.78%

不太热爱

49人

8.69%

焦虑

172人

30.43%

很不热爱

厌烦

73人

13.04%

工作

理想

程度

理想

74人

13.04%

愿意

替换

工作

小学教师

433人

76.92%

不好说

417人

73.92%

公司白领

217人

38.46%

不理想

73人

13.04%

街道职员

87人

15.38%

工资

满意

程度

很不满意

491人

86.99%

大堂经理

43人

7.69%

较不满意

49人

8.72%

营业员

有些满意

24人

4.29%

满意

社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是较高的。在对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调查中,对本职工作很热爱、较热爱的占73.91%,说明大多数对本职工作有热情和工作责任心。但是,一个严重的事实是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工作。有86.94%的人对本职工作不好说、不理想,有86.99%的人对经济待遇很不满意。热爱程度和理想满意程度存在着极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必然会导致心理冲突和心理纠结,有“鸡肋”感受,从而徘徊在矛盾之中。

社区工作人员普遍有自卑感和“相对剥夺感”。“工资低,不能自立。”“居民冷嘲热讽,甚至辱骂、殴打。”在工作中经常受到的委屈有:“居民不理解,领导不了解”;“居民把怨恨发到我们身上”;“工作难度大、忙人,但体现不出成绩和效果,得不到认可”;“领导不能体会我们工作的辛苦”。[②]等等。

从情绪上看,也有一个矛盾现象。在工作中有愉快情绪的占73.91%,郁闷情绪的占82.61%,生气情绪的占34.78%,焦虑情绪的占30.43%,厌烦情绪的占13.04%。良性情绪和不良情绪同时高程度并存,说明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多种不良情绪同时存在,比例高达30.43%,说明他们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社区工作人员们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既合理又现实,使调查人员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可敬、可同情之处。经济待遇上,他们期望达到1000—1500元,仍然是低于当地在职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知识更新上,希望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技巧、电脑、心理辅导、居民服务、人际交流与沟通、业余娱乐等知识。对政府和领导,“希望真心体谅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不要老是批评。”另外,还提出了“增强协作”“统一口径”“有法必依,让遵纪守法居民看到法治的公平”[③]等等非常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淮南市564名社区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统计表(四)

按理想程度给右边职业排序

小学教师

①小学教师

左边是排序结果

居委会

②公司白领

护士

③街道办事员

营业员

④大堂经理

大堂经理

⑤居委会

街道办事员

⑥护士

公司白领

⑦营业员

4、几点结论

第一,高素质的弱势群体对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影响和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在社区建设这一特殊岗位上的弱势群体,其影响又是重中之重。激怒之则安全隐患生,激励之则和谐势头涨。

第二,社区工作人员“办公条件简陋,工资待遇太低”,生活水平基本处在当地社会中等偏低的状态。这种生活上对配偶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经济待遇,壮大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前提。

第三,良性情绪和不良情绪同时高程度并存,说明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他们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对知识的渴望,对经济待遇合理的有节制的要求,对政府和的殷切期盼,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的赤子之心,诚恳之情。我们一定要爱惜这个优秀而又困难的工作群体!

三、建立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的路径新选择

(一)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的指导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关怀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的机制,主要包括关怀激励、目标激励、反馈激励、奖惩激励、榜样激励、政策激励、竞争激励、领导行为激励。要全盘考虑。

2、针对性原则

建立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考虑实用性。必须符合社区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符合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

3、明性公开化原则

主要是政策透明公开,内容透明公开,程序透明公开,运行透明公开。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原则

社会上办学、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资源相当丰富,应该充分利用,以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二)社区工作人员关怀激励机制建设方案研究

1、建立应届大学生参加社区工作,作为报考公务员必要经历的制度

大学生毕业后首先在社区服务2-3年,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公务员准入证”后,才可报名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是充实了社区工作队伍,缓解了居委会工作压力。二是使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经受了基层实际工作的锻炼,多了一个宝贵而又难得的人生经历。三是给社区带来了新鲜空气,对社区文化建设作用不可低估。四是缓解了就业压力。

2007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就提出:“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等经过法定程序,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④]”

2、建立国家公务员定期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作为提拔晋升必要经历制度。国家公务员3—4年一次,下到社区(村)工作出2—3年,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回原岗位工作或提拔晋升。公务员被提拔前的公示,一定要在他所工作过的社区张贴公示榜,并进行民意测评。这样做也有很多好处:一是加强了社区工作力量并节约了经费开支。二是能够有效“精兵简政”,充分利用过剩的人力资源。三是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官员的民主平等意识。四是防止和腐败。

3、建立“社工俱乐部”或“社工之家”“社工论坛”网页

制定钢性措施,要求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民政网都要有这类的网页;每个市(地)也要有一个这类的网页;最好是每个区(县)的政府网都设这类的网页。网页上可以设置心理咨询、论坛、征求意见和建议、有关领导直接和网友交流等内容,甚至可以设“社工交流圈”“社工博客”。这有如下好处:一是可以及时掌握社工思想和工作状态;二是使社区工作者有一个情绪宣泄的合理场所;三是便于上下通气,信息流畅真实;四是拉近了政府、领导、国家公务员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距离,及时地听取合理化建议。

4、建立经济待遇与工作年限和考核挂钩机制

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岗级制度,根据不同的岗级给予不同的经济待遇。同时与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这方面安徽铜陵市做了有益的尝试,他们新出台的《意见》规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由基本工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职业资格津贴等部分组成。2008年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工资确定为每月810元,岗位补贴正职为每月200元,副职为每月150元,委员(专干)为每月100元。职业资格津贴由县、区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后按照“小步快跑、逐步提高”的原则,以2008年调整后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基本工资为基数,按企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的平均增幅,逐年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生活待遇,力争2010年达到全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5、建立基层政府与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作机制

基层政府往往只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对于社区工作人员“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缺乏有行动的关怀和帮助。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必须进行利益捆绑,使街道工作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实行人才合理流动,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升迁”到政府机关,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分流到社区。甚至可以取消街道,缩小区(县)管辖面积,壮大社区居委会力量。

6、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促进和谐的优势与作用

社区工作人员是城市居民工作、生活、思想动态的感受器。居委会除了接待来访外,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工作——“入户”,即登门了解居民情况。居民的婚丧嫁娶、迎来送往、迁进迁出等都在居委会了解情况范围内。很多情况都是社区工作人员首先能够感受到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直面社会的优势,在预防和处理紧急事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功能目前只是潜在的,人们并没有发现。不过这个功能的实现还缺少一个机制——信息采集、分析、处理、预警机制。由社区居委会承担起这个功能最合适。

参考书目:

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耿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3.李立国《在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12.

4.詹成付.《关于社区建设工作的几个问题》2007.8.

5.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6.郭强.《中国社区建设报告2007》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7.彭勃.《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变革》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8.徐联仓.《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

9.韩昌.《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①]访谈.淮南市基地社区居委会部分成员.2008.7.6.

[②]访谈.淮南市龙眼社区居委会部分成员.2008.7.10.

[③]访谈.淮南市新培社区居委会部分工作人员.2008.7.16.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20xx年很快就要过去了。从11月6日正式入职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但内心深处仍然感慨万千,有很多收获和感触。社区属于村社结合型社区,居民总户数()户,居民共()余人。来到社区感触最深的就是本区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互助的集体。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集体。是让居民产生极强吸引了和亲和力的社区。社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能在这样的社区工作生活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感恩。在即将到来的20xx年里我做如下计划:

一、提升知识积累,努力学习。

1、继续学习党的章程、理论。以党的指导思想武装自己,认真贯彻学习十精神。2、学习提高社区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认真向社区同志、党员、居民学习,提升社区工作的素质能力,业务水平。3、加倍学习理解与社区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等。如法律、社会心理学、文化学知识。

二、掌握社区岗位工作方法技巧,把工作做实做细。

在社区老同志们的带领引导下,两个月里基本掌握了社区20名超转人员的药费报销工作流程。一老一小基本材料申报,系统录入,社保证明和社保卡发放工作流程。做好20xx2年一老一小台账整理工作,新增人数49人,自己独立办理8人,发放社保卡证明12张,社保卡10张。在20xx年里要把上述工作继续做实做细,熟悉本职业务后拓展其他社区内的业务。

三、做好与社区同事党员、居民的沟通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好。

20xx年里要加强与社区党员、居民了解沟通。以务实的工作方法,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在20xx年的工作中,来说是崭新的一年。将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团结同事,改进不足。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第二篇:个人工作计划

一.读书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2、一般阅读:《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写好心得体会。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5、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6、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读书计划,完成相关书籍的阅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教师个人读书计划教师个人读书计划。作好,认真完成一份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活动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篇:个人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团队工作的导航,它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团队工作的方向,那么个人工作计划即是对个人未来一段时间工作,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指引和督促,为了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好的提升,现在给自己定一个个人工作计划,我的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专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阅读书籍、网站以及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的方法,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二、知识扩充

多阅读各类专业网站、新闻网站,让自己随时关注行业新消息,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和同行业的人交流,学习不同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让自己视野变宽;

三、沟通技巧

多听、多看、多学习;学习如何交流,如何处理问题,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交流方式,可能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多看一些沟通技巧的'书籍或者多和周围的同事、同行交流;

四、多参加行业的聚会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8月按照沙民办发〔2015〕35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友好南路片区管委会再次对张春贤书记的三个重要讲话进行学习,通过各工作组的认真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心得体会以及宣传等多种方式,友好南路片区管委会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张春贤书记三个讲话精神的热潮,全面加强本管委会 "三支队伍"建设,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二、学习经验 发挥作用 开展"去极端化"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去极端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各族干部在民族宗教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2015年8月18日早晨,友好南路片区管委会邀请本片区的法律顾问李律师,开展"千名律师进社区 开展去极端化讲座活动","访惠聚"工作组参加了此次活动,就《对宗教怎么看? 当前非法宗教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对策》进行专题讲座,李律师围绕宗教方面的基本知识、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一些非法宗教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干部群众在宗教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思路清晰,事例典型,既有政策依据,又有理论高度,又能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此次去极端化专题讲座的开展,不仅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而且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去极端化"思想的表象及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的应急措施,同时也提升了各干部与各族人民对非法宗教的知晓率,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工作组也积极开展一系列反宣传活动,社区通过入辖区宣传科学知识、向居民发放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宣传单,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围绕"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帮助干部群众掌握"好干部"、"好教师"、"五好宗教人士"标准,将"三支队伍"建设融入到今后的有关工作中,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强走访入户 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西北路北社区"访惠聚"工作组在学习之后,各工作组感触颇深,深刻认识到辖区的稳定必须要做好每一个群众的工作,才能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访惠聚"工作组下派至社区后,在充实社区力量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定期走访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帮助社区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 "双五好"的创建、落实创建措施,并加强对创建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积极向宗教人士交流,定期走访西北路清真寺伊玛目库尔班江阿吉、西大桥北清真寺阿訇马金国阿吉,主动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朋友,做家访。通过联系走访清真寺,与宗教人士谈心谈话,督促指导在"主麻日"抓好信教群众思想教育等措施,确保宗教和谐稳定。7月26日明园石油社区巡防队巡逻至明园长途汽车站时发现有为老人四处张望相似走散,经"访惠聚"工作组干部米尔扎提详细询问该老人情况后,带老人到社区休息片刻给老人家倒茶,切西瓜让老人家解解暑后跟社区工作人员将老人送到位于宝山路的自治区救助站。救助站人员细心询问老人情况后,给老人家量血压,安排住所及一日三餐,等联系上老奶奶家人就送到自己住所。

友好南路片区党工委把贯彻落实三个讲话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感恩之心、感激之意转化为推动"访惠聚"活动深入开展的不竭动力。

社区三支队伍学习心得体会(二)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它作为一个自治组织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中河街道努力打造"三支队伍".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根据实际情况,全县10个社区党支部书记由县委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干部担任,目前10名社区支部书记中1名享受正科待遇,其余9名均享受副科级待遇。年初调整社区书记1名。

二是配实社区工作人员。2011年以来,托里县委从县直各单位选调了9名干部到社区挂职。每个社区都配备了由县财政支付工资的社保、低保干部,由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支付工资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此外,个别社区还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聘了部分工作人员。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按照地区的安排,今年将选派5名社区书记(主任)赴北京或长沙参加新疆街道社区干部培训班,第二期短训班培训完后,参训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分享了其所见、所闻以及参加培训后的感受,针对工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工作经验;县党校每年都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有重点的学习社区工作有关政策和兄弟县市社区建设的好经验和做法,从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上提高-干部素质。

四是加强社区干部管理。通过制定社区干部管理办法、群众监督评议等各项制度,把加强社区干部管理落实到社区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对不能胜任工作的社区干部采取轮岗、交流等方式及时予以调整。

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搭建平台,发挥社区党员模范作用。认真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普遍开展党员维稳责任区工作,落实"四清四知四掌握"机制,确保社区稳定。在为民服务中,社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打造"一居一特".

二是加强培养,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各社区党支部(总支)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

一是深入宣传,广泛参与。各社区结合今年换届选举工作,在选民登记的同时入户宣讲、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动员辖区内单位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全县志愿者队伍扩大到46支610人。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社区人;工作;辛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221-01

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2、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教学重点: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2、了解发生在社区里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师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社区早晨的资料,教师导语:社区的一天开始了……待学生看完,老师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想说什么呀?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社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老人们在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大“家”。这儿居住着许多人,还有很多人在为社区工作,他们都是——可爱的社区人(揭示课题)。

二、认识干部,了解职责

1、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有许多人在默默为社区工作他们辛勤地劳动着……

2、猜一猜:出示照片《忙碌的身影》,他们是社区什么干部呢?结合照片播放录音介绍,并出示文字。

3、观看录像《采访社区干部》,教师提问:我们的社区里,除了这些干部,你知道有哪些干部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社区需要这么多社区干部啊!

三、故事交流,感受情怀

1、故事屋: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学生自由读。

2、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我们生活的社区也有很多许多这样的好干部,请你也来夸一夸!

4、教师小结。

四、组织辩论,深化认识

1、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当前,我们小学生午间和下午放学后家里常常没人照看,都是由学校来承担的,那么,这些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由社区来承担呢?(出示辩题)

2、组织学生按观点分成两队。两队围绕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组织相关材料。两队各派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以为自己一方补充,并阐述理由。

3、小结。

附板书: 2、可爱的社区人

治保调节委员

环境卫生委员

社区成员 社会保障委员

社区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7月1日上午,为纪念建党xx周年,二桥西社区党支部召开了庆七一的党员座谈会活动,会议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燕英主持,在座谈会上,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燕英代表党支部感谢党员们对社区工作的支持,并对社区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向广大党员进行了简要汇报,接受大家的监督及评议。座谈中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及优秀年轻党员们齐聚一堂,开怀畅谈,交流对党的认识和各自的学习,共同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的祝福和对党的深厚情感。

最后,社区党支部工作人员向在场党员送去节日礼品,同时充分肯定了各参会人员情真意切的发言以及对党的挚爱与信任。

七一座谈会会议记录2

为庆祝建党xx周年和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6月27日下午,奇台县天山社区党总支召开迎七一党员座谈会。会议由天山社区党总支书记谢萍主持,社区党员、社区干部三民工作组参加了此次会议。

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感悟中国共产党xx年的光辉历程,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和荣辱观的认识。通过宣誓,党员们思想得到再次升华,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了拥护党的领导信心和决心,为更好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会上,社区书记通报了xxxx年度上半年社区工作开展情况,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并介绍了目前社区正在进行的重点工作群教活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希望社区党员特别是老党员同志们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党员代表们也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对社区各项工作的看法,对社区各项工作表示肯定,也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示满意。

通过此次座谈会,社区能够更多地了解居民群众的需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将社区工作做得更完善,更到位,而社区党员能够充分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了解社区动态,有效推进社区的全面建设。

七一座谈会会议记录3

市关工委举行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七一重要讲话,总结全市关工委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市关工委领导胡序建、汪正生、盛金隆、徐克勤、刘国华、钱继红参加会议。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以庆祝建党xx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多场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市五老讲师团围绕学史明志、爱党报国教育主题,紧扣青少年思想实际和本地资源特色,撰写出10个方面、近7万字的宣讲材料,印发1000余册宣讲范本。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上,各区、教育系统关工委抓住在职教师到站参与辅导活动这一关键,落实好在职教师进站激励保障措施,积极探索院站结合、军站结合、企站结合共建模式,增强了建设辅导站的合力。

上一篇:课堂教学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读书活动交流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