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5 18:00:12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课堂教学;改进;教师发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24-02

作为一所成立仅两年的新学校,由于学校创办时间短,扩张速度快,师资队伍在不断扩充之中。为尽快整合师资队伍,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稳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研究者,即教师,以改进教学实际工作为主要目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本身就是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过程,其哲学原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究,找到问题所在,有目标地学习并运用恰当的策略,以改进这些问题。其核心理念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核心目标是构建学习型团队、反思型教师。

所谓自我反思,不仅指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也是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困惑,这也是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起点。所谓同伴互助,强调的是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由于惯性思维,教师对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往往难以发现其不足之处,而通过组内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可以更明确地发现自身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可以与同行进行对比反思,从而做到博采众长。而专业引领,要求教师既要多读专业书籍,学习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也要不断向同行中的佼佼者学习,更可以在自己学校内部平等交流,能者为师。

在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时,每一位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看到的具体问题起步。但改进目标要集中,应选择自己迫切需要改进的,或相对容易改进的一、两点入手,带动全面提高。从表面上看,改进的是某一方法、手段、行为、操作,从本质上说,改进的是工作态度、思维方式、教育理念,而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具体问题,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行动目标

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优势分析,可以使一些无意优势变为能动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保持,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同伴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出客观分析,并制定出改进目标,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和对策,还要在改进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典型案例、自身的收获与体会等。通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进一步建设、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并予以切实落实,是改变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有效措施,通过推进这项工作,将可以达成以下目标:

1. 教学模式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推进,教师将更加主动、有目的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其落实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实现从教改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化,使学科教学的研究走向深化。

2. 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明确得失,寻求改进策略。教师将在不断地分析、研究、讨论中获取知识、获得技能以及相应的体验,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理性思考的深度。

3. 教师的集体研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对每位教师的自我分析进行集体讨论,并在每位教师个人改进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将会大大推进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氛围,教师们相互学习,彼此沟通,经验共享,形成智慧交融的合作主体。

三、措施及行动

1. 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要做到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学校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由校长直接领导,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推进这项工作。

2. 准备充足,分步推进。为了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学校专项工作小组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经验,制定了《课堂教学改进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等文件,为项目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的实施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初,学校请每位教师填写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优势与特点、问题与不足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针对分析结果,从某个具体问题入手,制定自己本学期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教师个人的改进计划制定完成并经教研组讨论修改、教学分管领导审核后开始执行。

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后,学校还会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份《课堂教学改进记载手册》,用于进行改进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记录、改进案例记载、学校评价记载和学期小结。这本手册的主要作用是让教师的教学改进过程有规范的积累,从而促使教师逐步养成记录自己教学研究过程的习惯,为教师专业化的长效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把教师的这本手册作为工作交流、教学研究的资料。

在学期末,教师、教研组、教务处要分别针对每位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评估表》的填写,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评价及教务处评价,对教师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反馈,并引导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3. 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确保项目扎实有效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校长室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起到引导、服务等重要作用,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化的操作,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确立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并完善“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评价指标”,建立配套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情况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及教研组、备课组评优的重要指标,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改进工作起到引导和推进作用。对于改进计划落实较好的教师,学校应组织他们进行经验介绍、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从而起到示范、辐射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经验体会

通过项目推进,学校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抓手,加强校本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育人能力。通过此项目的推进,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校本研训体系,创立了“教师文化讲坛”,定期开设由专家和本校教师主讲的文化讲坛,为教师展示个人独特的文化品位,高尚的生活情趣提供舞台,以“文化讲坛”为载体,推动教师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制定、实施及优秀课例的展示、点评,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做到了师资队伍建设有层次、有重点、有创新。

当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校管理层面需要改进的问题。学校自身需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如在校园网上开设“教学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研究资料;在管理制度、奖励措施等方面对此项工作予以强有力的支持等。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外学校的互动,加强与市、区学科教研员的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与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2]连建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袁震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6-0081-04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内涵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要素课堂教学质量查找不足和整改完善促提升的工作过程。具体内容包括:组建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建立自我诊断为主、外部诊断为辅的常态化周期性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通过自我诊断、管理部门诊断、督导诊断、同行诊断、学生诊断、专家诊断、第三方诊断等多种类型诊断方式,对课堂教学结果和教学状态进行诊断,并最终帮助教师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诊断报告,反馈改进建议,并指导、激励、督促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明确要求,从2015年秋季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c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①。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高职院校整体构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必然要建立起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二)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是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制度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

高职教育质量要获得持续不断的完善与提高,需要定期对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改进的措施,建立长效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持续不断地运行这一机制,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改进与提升。

(三)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是引导课堂教学提升质量的有效手段

高职院校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对课堂教学状态进行诊断,查找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教师改进方向和需提升的关键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水平,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高职院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四)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是“问题导向”思想方法在高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运用

党的十以来,深刻继承发展了“问题导向”思想方法,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高职院校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实际上是“问题导向”思想方法在高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创新运用。

三、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构建

(一)组织保障

高职院校应组建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规划及实施工作,为诊断与改进工作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具体内容包括,组织高职课堂教学研究,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制定课堂教学诊断工作计划,指导教师本人、管理部门、学生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活动,对各类诊断进行复诊、回访,提出诊断与改进方案,指导教师科学实施教学改进。专家委员会还应吸取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教授、督导等,来提升专家委员会团队的质量、水平和层次。

(二)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自我诊断为主、外部诊断为辅的常态化周期性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内在动机更持久,因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教师自我诊断机制。改变教师被动应对外部压力的状态,调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应营造氛围,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院配套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或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发起即时评价,邀请同行对自己课堂教学评价并给出建议,主动向专家提交诊断需求,周期性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根据反馈意见、建议改进,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高职院校建立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教师自我诊断应辅以外部诊断进行强化。来自外部的诊断与评价也必然会形成刺激教师完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技能的压力,从而迫使教师做出改变。外部诊断包括由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委员会专家、督导专家、学院管理人员、学生或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的诊断。外部诊断完成后,应给出明确的改进方案,并指导教师做出改进。多元的诊断结果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形成独特的价值理念。

(三)诊断内容

课堂教学诊断应从教学结果和教学状态两方面去分析,即从结果和过程两方面分析课堂教学,以便明确改进方向。

1. 教学结果

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掌握了哪些知识,习得了哪些技能,完善了哪些素质修养,是否建立了具有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

2. 教学状态

(1)优势和潜力

分析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特色,并及时反馈给教学单位和教师本人,以此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发展,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树立自我诊断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激发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力。

(2)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应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企事业单位人才规格需求;学习目标清晰恰当,数量科学合理,一般来说,每门课程应设定1~4个学习目标,最多不超过10个①。

(3)课堂氛围

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自身授课有热情;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

(4)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课程内容应具有一定挑战性;关键知识点突出,难度适度;课程融入新的前沿的教学内容。

(5)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针对性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做合一”;组织好课堂讨论与提问;有效使用电脑、投影、板书、黑白板等教学工具;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进行创新,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学生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检查;教学设计科学、有效。

(6)实践教学

重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实践场所、教学用具、虚拟仿真、网络资源等一切资源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实践内容安排合理。

(7)教学资源与材料

教材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视频、网站等辅助材料与课程内容相关,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必须指定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8)作业与答疑

作业设置科学合理,与课程目标一致,利于学生学习;批改反馈认真及时。

(9)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标准、方法、试题均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考核严格执行。

课堂教学诊断和改进可从以上方面去组织,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诊断,提供意见和反馈,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诊断过程还需要分析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诊断只有通过教师本人才能落实,分析教师优势和特长便于激发教师自我发展与成长、自我改进充分发掘潜力的积极性,从而帮助教师建立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诊断方法

建立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由教师、管理部门、系部、督导、学生共同实施的工作方法。

1. 自我诊断

自我诊断与改进体现了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理念,是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自我诊断贯彻于其他各类诊断方式中,又是各种各类诊断最终的归宿。改进工作推进,质量切实提高,依赖于自我诊断。因此,诊改的核心是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教师建立自我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对自我诊断课堂教学质量诊断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在全院营造教师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诊断与改进的氛围。

教师可每周或定期询问学生对教学不满意之处,也可自主设计问卷组织即时评价和日常反馈,如对具体内容,作业量、课程难度、教材等共同探讨是否需要调整;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来自各方的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仔细研究,与专家沟通;与同行讨论交流或请同行听课并对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寻求革新。同时,定期向专家委员会进行自我诊断改进汇报。

2. 管理部门诊断

(1)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高职院校应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要求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次。一来,领导干部听课对教师组织教学形成压力和动力;二来,听课结束后,领导干部对教师本人和系部提出改进建议,切实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2)教学检查

高职院校教学检查工作是一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已形成相应制度,一般每学期组织3次。教学检查是了解、掌握教学状态的重要手段,本身可以及时发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确保课堂教学质量。这项长期建立并发挥作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仍然适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工作。检查中,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师课堂教学听课,要求给出诊断意见和改进建议,帮助教师从多角度反思教学。

(3)系部诊断

系部承担着师资队伍培养与管理的职责,肩负着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诊断最直接的责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系部的发展。因此,系部应成立诊断与改进工作小组,制定计划,组织对教师听课、教学检查,并反馈诊断意见和建议。

3. 督导诊断

高职院校均建立了督导工作制度,督导通过对课堂教学状态与结果进行督查,掌握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改进。督导工作制度很好的运用了问题导向工作方法,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指导整改。认真组织督导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督导专家的智慧,对教师教学改进提出较高水平的建议。

4. 同行诊断

有效的同行评价是安排两位或两位以上实力较强的老师到被诊断教师课堂上听课进行课堂观摩。听课前,同行老师应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工具、阅读材料等向授课教师作深入的沟通和了解;课堂观摩后,同行老师应填写诊断表格,与教师进行交流,并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分析研究。

5. 学生诊断

学生诊断,即发挥学生在教学诊断工作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改进意见,认真落实学生信息员制度和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召开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组织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从学生维度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分析。

6. 专家诊断

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全面主持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定课堂教学诊断工作规划,统筹组织实施各类诊断工作,对各类诊断进行复诊、回访,抽查或访谈学生是否真正达到既定学习目标,定期约谈教师评估他们的行为如何随时间和实际情况变化的,根据访谈记录、管理部门、督导、同行、学生提交的诊断报告和评价意见、教师个人做的自我诊断汇报等所有信息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教师的优点和需改进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并发放给教师和所在系部,同时,专家成员应约同参与听课人员和被诊断的任课教师进行面谈,共同探讨改进现有教学,共同来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

7. 第三方\断

院校还可以聘请专业诊断机构,对学院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并给出专业的建议。第三方机构地位中立,的诊断报告更客观,教师也便更易于接受并改进。

(五)诊断程序

1.建立教师教学信息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历史档案,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日志、教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记录、诊断报告、反馈记录等,完善教学信息系统,便于针对搜集的教师教学信息,分析研究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引导教师持续成长发展。

2.制定诊断工作计划,根据诊断内容系统设计诊断项目。

3.专家委员会按不同方式分类组织课堂教学诊断工作。

4. 专家委员会回收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经分析研究形成诊断报告,反馈给教师本人和所在系部,并定期约谈教师,共同探讨改进现有教学。

(六)诊断落脚点――反馈与改进

诊断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而是鼓励进步,促进成长。对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研究,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反馈诊断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外,还应指导、督促、激励教师去实施改进方案。如何去改进?选择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来关注,并在某个阶段针对这些问题设定目标,把最终目标细化,将其制定为每天、每周要完成的内容,确保改进工作效果。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alent training and maintain a strong vita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mechanism. The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working process to find deficiencies and make improvement for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a normalized periodic classroom teaching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mechanism with mainly self diagnosis and partially external diagnosis. Expert committee is set to preside the overall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work for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through teachers,management departments,supervision department and students so as to help teachers establish normalized and periodic self diagnosis mechanism, and promote teachers’ sustainab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eaching capacity.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3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等学校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学校愈来愈需要与各界协作来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大学的协作都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大学与学校合作进行课堂改进逐渐成为被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这种合作,使学校或学区共同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课堂教学改进的第三种模式。这种课堂改进的模式牵涉到诸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大学与院校协作在课堂改进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从小学英语课堂改进项目为个案,对大学与学校合作进行的课堂改进过程中的目标、路径与方法进行分析。

一、院校合作进行课堂改进的目标

随着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增多和对课堂观察的深入,大学研究者加入到学校课堂改进的实践中。其突出意义在于:研究机构将不再只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理论思索者,而可以将自己融入到具体的学校变革的过程中,在实践中进行认识活动的探索和反思。

大学是进行教育研究的主要场所,教育研究在理论上的目的是要探讨并解释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原理和趋势,而进行教育研究的社会目的则是为了解决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研究的社会目的与学校课堂改进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要高于普通中小学,因此在学校课堂改进的过程中就非常需要院校协作,以提高政府和社会对学校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支持,提升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对于学校而言,“绿色课堂改进”能协助学校引进新的教学计划和重新构建学校组织,协助学校辨别需要改进的范围,拓宽师生视野以及利用大学的研究结果作决策的基础。对于大学而言,大学研究人员透过参与计划,深入到教学一线研究教学中的“真问题”,可增加师生研究团队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了解,对促进教学论的发展,检讨课程改革的思路提供帮助。

石景山绿色课堂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基础教育领域自我反思的一个侧面,是在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之际,课堂教学领域在追求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方面的自我诉求。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在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定位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对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内容。以石景山区小学英语课堂为例,在对全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教学中关注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针对学生失分展开补救性教学(86.37%),教学时间限制(77.27%),通过单词测试、句型复习等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习(64.55%)。这些数据说明了小学英语教师在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成绩的保证上。这既是当前社会领域中成就主义导向在学校层面弥漫的必然结果,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价值观、师生观和学生发展观尚未真正在教室层面上扎根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绿色教育”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对近十年来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新课程改革历经十年探索,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功?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是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同其他绿色课堂改进组的愿景一样,小学英语课堂改进项目组为六所实验小学制定的三年绿色课堂目标是:使英语教学课堂成为激发学生主体智慧与生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场所,激发教师实践智慧,通过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的转变,最终形成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对于这样的改进目标,首要的挑战在于: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施?

二、院校协作的路径分析

从绿色课堂改进计划来看,外部专家的参与是通过讲座、课堂观察和反馈等方式,聚焦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等途径进行的。这一路径的特点是:通过外部专家组的介入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进行干预式帮助。其思路与传统的教研员介入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不属于同一系统,他们对一线教师的指导、评价,面临着如何与教师所处的区级教研系统、学校内部教研系统两个系统对接。而原有的两个系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常规评价、职称评定以及荣誉地位。在院校交流中,教师们自然流露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课堂改进过程中)上公开课能否获得绿色课堂项目颁发的证书?”“课堂改进项目能不能帮助我们提高一些测试的分数?”专家组系统对于教师的成绩考评、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的作用,可能不如原有系统的作用大。正因如此,对于参加实验校的教师来说,证书和测评成绩是两个重要的符号,是原有组织系统中与教师自身利益高度连接的集中体现。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坦率地表达期望和疑虑,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以往的研究中所强调的:在学校接受外部系统介入式的管理、教学改进时,新系统的增加可能增添了组织层面上的复杂性,也往往会导致原有系统与新系统在功能上的冲突。[1]英国学校提升的经验表明:外部研究者与中小学的跨组织合作往往带有直接性目的(如要求课堂教学方式按照改革者的要求改变)、时间性限制(如多数学校改进项目的周期是三年至五年)和评价性自定(如项目按照自身评价体系反馈)的特点,常常与学校自身的评价系统发生冲突,造成教师与外部研究者之间关系的紧张。[2]卢乃桂等研究者通过对香港和内地多所学校的课堂改进进行相关研究表明:成功的课堂改进,其路径都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课堂改进结合在一起。[3]孤立地将课堂改革项目注入学科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造成教师与大学研究者之间的隔膜。

“小学英语绿色课堂改进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首先注意将项目组的课堂改进目标与学校的教育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在五里坨小学和银河小学,将“绿色课堂”理念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提出“激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挑战教师们已经形成的教学定式”、“鼓励教师不断评估自己的课堂”和“反思教学教研活动”等促成教师成长的方案,将原本仅仅限于英语学科教学过程改进的项目,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规划、教研组规划两个系统结合了起来。在访谈中,教师们说:“原来觉得‘绿色课堂’是个比较空泛的口号。现在看(来),如果能在(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和我们的发展结合起来,对我们教师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其次是使绿色课堂改进中有思考、有行动的教师树立起榜样、典型,从而建立一种导向。当前对教师的评价使学校和教师都陷入对分数的迷茫之中,其背后是新管理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滥用。新管理主义思想所秉承的绩效管理(评估)思想,从输入(人、财、物等资源)、输出(呈现的活动或提供的指导)、结果(每个产出或教育投入产生的影响)三个维度出发,考察教育投入带来的效益变化。但教研系统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系统往往将评价的重点单一性地落在结果这一端,造成了学生分数成为回应社会期许与承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有效标志。小学英语课堂改进组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的核心,是与教师一起探索真正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我们期待通过实验校中那些能够真正体现“绿色课堂”本质特征的教师,让更多的教师、家长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果有更多个人情意的积极投入,如果有更多教师的悉心细致的关怀,小学生就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再次是为教师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欲望。前期调研中显示:小学英语教师多为女性,生育、生活的压力使得她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一些专业发展的机会,或者没有动力进行专业发展。课堂改进组将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推荐优秀青年教师、更多开展实验校间的教师观摩课、加强与城区优质或平行学校结对交流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区级教研部门和大学研究人员对她们个体的重视和支持,点燃他们的学习欲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一书别强调的:课堂的改进必须看做是一个一揽子计划工程,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4]

三、课堂改进的方法

课堂处于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其包括学校制度系统、组织系统和评估系统等各种系统。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英国旨在提高薄弱校的“教育行动区计划”、法国的“优先教育区计划”都表明:院校合作下的课堂改进工作,远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打开教室的大门,教师就能积极参加到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来。确定小学英语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途径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课堂改进的方法问题。

课堂改进是一个“掣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仅以小学英语绿色课堂改进最初的方案为例,原方案试图在六所实验校中的每周授课环节中增添10分钟的“你说-我说:口语对话”环节。但是,一线教师们对这一方案并不完全认同,都认为这种增量式的课堂任务,会影响到为全市统一测评进行的准备。尽管是10分钟的课堂内容,但是它涉及评价体系、教学进度、教师工作量分配以及学校管理等结构性因素。在与石景山区英语教研员、几所实验校教师的多次交流中,大家取得了共识:小学课堂改进项目不能完全照搬类似的语言教学实验、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而是应当采用“有机式”的变革策略,即总体上给实验学校的英语教师提供绿色课堂理念和绿色课堂指标框架,在具体做法上则针对学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协作方式。例如,对六所实验校实行不同层次的课堂改进策略,在基础相对薄弱的五里坨小学和银河小学,实行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式改进――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再通过课堂实践加以总结;对于六一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来说,通过绿色教育理念的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靠经验的积累,很多人缺乏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绿色课堂改进的主要方法是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大学人员通过工作坊、观课、集体备课等形式在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协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同时,石景山各小学之间的教师交流并不频繁。小学英语课堂改进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大力加强学校之间的共同研讨,通过六所实验校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可以加强互动,增进了解。

在课堂改进过程中,大学研究者自身的角色定位也非常重要。我国特有的教研员制度使得教研员对课程标准、教材细节、测评特点了然于胸。作为课程教学的研究人员来说,不能仅仅限于在继续探讨课程标准的落实、教材语言点的讲解和提升测评成绩方面着力,就会造成与石景山区教研员工作角色的“同质化”,最终会导致课堂改进工作落入追赶分数的窠臼当中。

院校协作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改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对学校和高校科研单位来说,都是当务之急。为保证绿色教育理念深入学校和课堂,课堂改进项目系统应该与区教研系统、学校教研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定学校教育目标、树立绿色课堂教师榜样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创造条件。通过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和教学改进,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对教学过程进行反省、发挥和创造,开拓富有新意的、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综合提高他们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慧玲.学校革新:理念与实践[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效公司,2002.

[2]Hopkins,D.,M.Ainscow&M.West.School Improvement in an Era of Change[M].London: Cassell, 1994.

[3]卢乃桂,张佳伟.院校协作下学校改进原因与功能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4]王晓辉,赵中建.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4篇

课堂改进第一步――教学诊断

首先,武宁路小学组织专家对肖塘小学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地调研。语、数、英学科的教研员分小组深入课堂,以随堂听课的形式,对肖塘小学包括骨干教师在内的50余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会诊与把脉,并在课后一一与授课教师进行了反馈与交流。

通过课堂诊断,专家意识到提升教学有效需要教学环节的保证来加以落实。因此,采用了“建立教学流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研组备课质量、不断加强计划管理意识、不断推进执行力度落实常规管理”的教学管理策略。

课堂改进第二步――建立制度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教学流程管理制度,包括学科教师教学与备课的基本要求、学科教师作业书写批改基本要求……并辅以备课检查表、学生作业检查记录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质量监控试卷质量分析表、学困生转化记录表等为支撑,从上课、听课、评课、考试、阅卷等环节,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改进第三步――教研跟进

自课堂教学诊断后,武宁路小学开展了四个阶段的培训和教研:组织学习――个体反思――集体攻关――展示总结。期间共组织了两次专家报告;每位教师都撰写了改进和提升计划;开展了《校本研修,促进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深度学习。

英语教研组针对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伙伴互助式的纠音与赏音活动;由于学校原来没有学科总复习的要求,教师也不知道如何制定复习计划,造成以做作业代替复习的现象非常严重,自从开展了“如何加强复习有效性”的教研活动之后,老师们尝试着自己制定复习计划,并开展有效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课堂改进第四步――科学监控

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在指导肖塘小学做试卷质量分析时,改变以往只强调分数统计的现状,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每个学生对每项知识点掌握,并强调教学分管校长必须认真阅读各学科、各年级的质量分析报告,并在全校性的教师大会上进行教学质量的点评与分析。

课堂改进第五步――多听多学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5篇

一、引言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职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依赖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主要内容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那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相吻合,这样的毕业生才可以尽快上岗,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达到零距离。因此专业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与管理在职业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过程中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专业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教具有限,只能部分学生参与操作,其他学生无事可做的情况。笔者尝试并探索结合五星级酒店管理标准将管理学中PDCA管理循环运用到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中餐服务》实训课教学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学者戴明首先提出的,又被称为“戴明环”(如图1所示)。

PDCA管理循环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管理过程。通过不断的教学计划、实践、改进、反思、再实践,PDCA管理循环应用于专业实训课教学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专业实训课的课教学质量。以《中餐服务》实训课程为例,笔者将循环管理这样运用:

二、计划阶段(Plan)

(一)制定教学计划

教案的制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实训课,在课前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针对每一堂课内容,备好教学计划。教师需注重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计划的准备必须考虑专业课堂教学的程序,准备教学过程问题执行、检查和处理预案,更重要的是体现教师在课堂上主导地位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针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训课设施设备有限的情况,必须充分做好分配计划,尤其是小组分配和分工及教具准备,需要提前准备,在实训课上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每一位学生能动手参与操作,保证学生达到实践训练专业技能的目的。

教具准备计划是中餐服务课程中重点内容之一。以笔者所带的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班为例,每班约四十多名学生,在中餐宴会摆台实训课上,实训室的中餐台可摆放六张,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外,如何安排和管理好学生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必须根据设备条件提前作好计划,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约7~8名学生,选出操作较好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以便在操作n上协助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和促进操作顺利进行,这样有分工,有合作,也有监督,有利于课堂管理。

(二)制定学习计划

仅仅是老师有计划,学生如果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地学习是盲目而没有效果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制定计划。第一次上课就将一学期要学的内容大纲告知学生们,每次课后通知学生们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收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对自己每一次课上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提前认识和了解,需要达到怎样的操作水平等作详尽计划,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执行阶段(Do):执行课堂教学计划,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

再好的课程设计都要通过每一堂课来实施和检验,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详细的实施方案。根据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努力做到“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充实的一课”,才能保障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因而每一次课堂教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使授课质量达最佳效果,教学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只有将教学计划切实地在课堂上实施才能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实践课前,笔者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先派一名小组长。课上笔者与学生们共同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后,引出新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解、示范中餐服务实训标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和细节问题,然后由小组长负责安排成员轮流操作。如中餐宴会服务中,斟倒酒水的服务操作练习,笔者会在课前安排小组准备好相关物品,按宴会标准要求,每围台十个位,每个小组准备十个位的水杯、红酒杯和白酒杯,足够十人位的酒水,小组长可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四人操作练习,四人协助准备工作,操作完成后,再交换训练。

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集中在操作室统一学习斟酒的基本知识,如宴会开餐前酒水、酒杯、酒具的准备,复习酒水的基本知识,再操作示范并讲解操作的标准、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握酒瓶的方法、斟酒水时手的动作,斟酒的份量,行进过程中步伐的移动,等等。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小组长协助老师安排和督促学生的操作,轮流练习。每位学生操作完成后需进行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再对操作者进行评讲,并通过教师在课前准备的《项目操作评分表》进行打分,最后教师再作总结性的点评,这样每位学生操作完成后都有评价、互相评价,最后小组成员全部完成,将评分表统一汇总,评出小组中操作最好的成员,在四个小组中进行竞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达到预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检查阶段(Check):对学生操作细节及效果的检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专业实训课堂上要重视对每一位学生操作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包括对学生操作结果的点评和过程细节的点评。对学生操作效果的检查,笔者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来完成:首先操作过程完成后,自己对操作过程自我评价,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由学生们进行互评;第三,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第四,自己再观察别人操作中的优点并向他们学习,每一个环节都尽力做到全员参与。

仅仅是课上的评价还不够,课后需要反思。笔者按照课堂要求设计了操作报告,人手一册,要求学生在每一次上操作课后,认真填写《专业课操作报告》,包括四个部分:准备工作、操作标准和要求、自我评价及改进措施、同学互评及老师点评。课后完成《专业课操作报告》可以再次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操作技巧方法,并找到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和思考改进的方法。教师认真检查操作报告,对于学生操作时的优点给予肯定,对不足的方面提出建议,多鼓励学生。操作报告也是师生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也会写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老师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处理阶段(Action):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改进

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改进是处理阶段的重要环节。如有的学生在斟酒操作过程中,手势不对,需要立即指出并反复操作训练直到正确为止。一节课完成后,笔者会总结整堂课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来,并在下次课堂实践操作中强调注意,从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同时进行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的不足是什么?下次课应该如何改进?如斟酒水时,学生斟完一杯酒水后,在抬起瓶口时不够果断及手势不对,往往将酒水留在瓶口,笔者必须在下一次课上专门强调这个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的操作动作达到职业标准为止。这又涉及到下一次课如何做计划了。PDCA管理循环又是新的开始了。

六、结语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6篇

一、全面实施《行动计划》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⒋点上突破。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常态课的改进与管理。明确改进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措施,有具体的成果和展示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走进教材,各年级教师都要对教材内容系统学习,完整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科学处理教材;走进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与无效行为,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走进课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走进练习,改革学生作业内容和完成作业方式,拒绝惩罚性作业和无设计作业,重视发展性、实践性作业设计。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每学期重点在1—2所学校组织现场会,同时其他各校也要进行一定规模和范围的成果展示活动,教研室将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对各校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先进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⒈区级调研。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个重点,开展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专项调研。立足于梳理经验、发现典型、查找问题、指导改进,在中小幼等不同层面的学校打造1-2个典型,同时对存在薄弱环节的学校进行指导。本学期区级调研工作中学(含高中)开展5-6次,小学3次,幼儿园3次。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⒋学科调研。学科调研工作要能有效地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科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学科都要整合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力量,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作用,每个学期要开展1-2次学科调研工作,提炼学科工作的典型经验,梳理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学科管理,优化学科活动,落实学科常规,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丹徒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10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丹徒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十一月份组织开展“丹徒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⒋组织好专题教学研讨与评课活动。开展命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素养。

⒌发挥丹徒教科研信息网站的作用。对网站定期更新与维护,构建新型教研工作平台。做好《丹徒教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工作探索。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听评课反馈

一、引言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其价值作出基本诊断和评价,以优化和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进行听课、评课,并以此作为选拔、鉴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多从其评价模式、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1]P78-80,很少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

听评课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作为一种机制,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改善教学、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听评课一般是由专家和同行组成评价小组,采用随堂听课、定量打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堂课的课堂结束后,根据评价小组的综合意见,对授课教师的整个课堂情况的优缺点根据定量情况进行汇总[2]P8。这种通过专家的评定和同行之间的互相观摩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学习、促进教学的作用,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方法的缺陷,对教学的推动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到底这种听评课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有何缺陷,又如何加以改进呢?本文旨在从听课者、评价标准及反馈环节三方面加以探讨,以使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功能,真正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听评课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无备而听”

听评课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专家、同行或者教学督导,评价手段是使用课堂评价量表,评价对象是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过程。

在整个听课过程中,听课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者,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评价者。每个听课者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取向,他们对评价标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在现实当中听课者常常是“无备而听”,即在听课前对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都缺乏相应的了解,这样就弱化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从评价对象上来看,每个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从教背景、学历、资历、职称等各不相同。听课者如果在评价之前对授课老师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评价的时候就会“一刀切”,把新教师和老教师、从教经验丰富和缺乏经验的教师、有师范教育背景和无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横向比较,却没有从纵向考虑授课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使评价结果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授课教师的教学进步。

对于评价内容,听课者往往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堂计划、教学重点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听课过程中盲目、被动地听课,在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计划”、“课堂容量”等指标的打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二)评价标准重“教”轻“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采取的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侧重于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评价,考核教师是否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听课者一般采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进行定量打分。纵观多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绝大多数集中在教师教得如何上[3]P89。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课堂教学的评价最后变成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另一重要参与者――学生,却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层次性,缺乏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的考察。

(三)评价过程反馈“无门”

听完课后,评课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的听评课常常“重听轻评”,在评课过程中,往往排斥授课老师对评价的介入,授课老师与听课者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授课教师与听课者心理上相互对立,信息源单一,也不利于授课老师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从前面介绍的评价过程中,我们看到,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都没有授课老师的主动参与。这样的评价过程使授课老师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听课前不清楚评价标准或者依据,评课后不知道评价结果,或者只看到一个抽象的分数和几句简单评语。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授课教师即使有心改进也无从入手,从而认为听评课对自己“无所谓”或者“无帮助”。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听评课机制

(一)听课者要做到“有备而听”

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评价者,听课者对听课内容、对象、标准不了解,就会出现“一刀切”、盲目打分等情况。因此,听课者要尽量“介入评价对象的教学生活,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背景资料”[4]P40。

我建议听课者在听课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及教案,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从教年限、教育背景、课堂教学的设想,以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并先将课前交流的情况作简单记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师基本情况、课堂初步设计等。

(二)评价指标要兼顾“教”与“学”

单纯考核教师的教,就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评价而不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的、与学生共同进行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5]P11。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围绕着课堂教学主体的活动进行,既要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又要评价学生学得如何。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除了考核教师的教的指标外,还应加入对学生的学的情况的考核,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三)评价过程要注重交流和反馈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记录教师进步和成长的历程,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

要改变授课教师对待听评课的“茫然”状态,可以在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加强与听课者的沟通。听课前,给授课老师和听课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听课者可以了解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另一方面,听课者也有义务向授课老师说明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对授课老师改进教学帮助最大的步骤。反馈要及时,邀请授课教师参与,并且可以由授课教师先自我总结。在反馈的过程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并且共享好的做法。

四、结语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优化和改进教学。完善现有的听评课机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发思,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冯晓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78-80.

[2]刘捷,曾绪,田小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外语,2007,(4):8-12.

[3]卢丽虹.英国职业院校听课和评课制度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6):87-89.

[4]兰玉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5):38-40.

[5]高友福.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1-13.

[6]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质量监控;PDCA;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26-02

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高技术之一,也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高科技领域。《过程控制》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为了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自动化技术而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通过《过程控制》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及研究的要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进行专业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要通过一种闭环的运作机制,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验证改进效果,再改进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这个过程类似于ISO/TS16949质量体系中的PDCA循环。

P-plan(计划),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实验大纲、考试计划等在实施课堂教学前的所有计划。所有计划的制订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中心。

D-Do(执行),执行所有已经制订好的计划。

C-Check(检查),通过必要的手段来检查计划的有效性。

A-Action(处理),总结经验。不合适的进行改进,并更新到计划中,然后重新一个PDCA的循环。

1 计划

质量策划是指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做到计划在先才不会在行动时造成混乱。任课教师应结合学院软硬件条件以及根据调研获得的人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后续课程或后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设计和重组,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1 理论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应该安排在几年级授课,前提条件是相关的基础课程已经学过,课程中的内容哪些需要传授、哪些需要自学;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同时还要计划本门课程需要安排多少学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每个星期安排多少学时等。

1.2 实践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有很强的关联性,除了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外,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结,实践对于该课程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实验环节,还应该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要为掌握实践技能作铺垫,所以一定要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周密安排,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阶段时相应安排一定的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程度时相应安排一定的综合性实验以及何时适当补充创新型实验以及实验的内容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否与现代应用相结合、实验室的装备是否符合要求等。

1.3 教案

教案可以说是计划中的计划,即每一堂课实施的详细计划。

2 执行

执行是为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执行的对象是过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学期初制订的各个计划按部就班地认真执行。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章,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教学活动。《过程控制》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有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有种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过程控制》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黑板+粉笔”与“计算机+大屏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给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又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过程控制》课程的基本建设。根据当今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目标,应该按“就业岗位一综合能力模块一能力要求一课程体系”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应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所以我们选用的教材具有基本概念新、知识面广和基本技能全且工程实例多综合性强等特点。

2.3 教学研讨和教师培养

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定期举行教学、教育法研讨会。在会上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在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中,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互相取长补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新教师制定详细的培养流程,包括岗前培训,课堂教学验收,跟踪听课,等等。

2.4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把以专业教学为中心,以专业要求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为目的,实现学科效益与外语效益的“双赢”,培养复合型的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实施双语教学环节。

3 检查

3.1 理论教学的检查

常用的手段就是考试,可包括书面考试和口头考试,书面考试通常是阶段性的,在大学的教学中常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而口头考试则可以随时进行,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有时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2 实践能力的检查

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与当今工业应用相联系,如果该任务是一个“过时的”或者“不可能的任务”,那么可以说教学过程基本失败,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4 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将一段时间教学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一定的改进措施即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其完善,然后更新到计划中去,再通过下一个PDCA的循环验证其有效性,这样无限的循环下去,教学质量就会持续的提高。

5 存档制度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职体育 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良好平台。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课程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诚然,体育课程是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研究和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依旧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就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阐述相应的提高策略。

一、效率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从定义上讲,所谓效率,即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而所谓教学效率,即是有效教学实践和实际教学实践的比值。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时间越长,所占实际教学时间比值越大,则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增加有效教学时间,减少无效教学时间,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比较大。课堂内容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比较多。因此,教师只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体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总之,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中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因此体育课程在各类院校,包括中职院校中依旧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不作为必考科目的课程,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职体育要想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真可谓天方夜谭。教师对中职体育的忽视,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在备课甚至课堂教学中,都不会花太多的心思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缺乏有效的教学计划

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基础,是指导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保障。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甚至没有教学计划,对于课堂教学出现不负责任的态度。懈怠、拖延使得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教师要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深刻了解有效的计划对于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3.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又一个原因。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连自己所要达到何种目标都不了解,那么又如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呢?在当前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都草草了事,这样的态度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1.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总体而言,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较有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向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具有极大影响。因此,要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素质。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优化中职体育教师队伍,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首先,学校在招聘时,应当严格准入机制,争取招聘教学能力高、素质高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其次,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总之,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来讲比较有用。

2.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完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进行,教师的短期目标可以从每堂课、每个练习项目进行,明确每个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而长期目标则可以从整个学期或者整个学年计划,明确学生在计划周期内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3.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林淑玲.优化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致富向导,2010,32:122-123.

[2]刘光辉.优化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3,24:259-260.

[3]陈志峰.浅析中职体育的有效性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2,26:48,50.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新教师;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53-03

前一时期,作为培训机构接受了“中、小、幼新任教师培训”任务,在1年的项目指导过程中,针对新教师培训分别承担了相关课程《体育教师基本功训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门技能训练――讲解、示范、课堂教学组织》《如何做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指导》。在后续的实践培训中,又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指导。在教学指导中,我发现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组织与维持课堂纪律是新任教师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难题之一。如何使新任教师尽快掌握建立课堂管理秩序、课堂教学规则,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学会建立“权威”,得到学生的尊敬,需要在有意识的课堂教学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策略指导及技能培训,为今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及培训方式改进方面提供参考。

一、新教师课堂组织管理研究文献的梳理

1. 新教师面临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

艾默(Emmer,1985)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行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李良在研究新任教师中通过问卷得出“新任教师普遍认为初中的问题有5个,包括新任教师难以灵活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难以在课堂上掌握权威的建立,课堂管理缺乏经验”。

“新教师们由于对实际教学情境不了解,所以面对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时,他们往往无法灵活运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维持课堂纪律,无法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有效课堂规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

2.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

“组织新教师到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重点学习指导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等,同时协助新教师处理课堂上突发的教育教学事件。”

课堂管理是一系列的组织行为以及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而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师生双方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恰当的组织管理手段和策略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新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他们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基于“模拟课堂”“真实课堂”的实践,通过实践基于具体环节的专家引领、学习小组讨论、自己反思积累的过程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因此,新教师课堂组织管理技能和能力提升,需在培训策略和培训方式方面进一步改进,突出解决新任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困惑。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概念的界定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及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需要,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应包括:人的管理和环境的管理,具体内容:(1)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常规准则,有一定的稳定性;(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集中注意力、调控体育课堂教学气氛;(3)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学习方式;(4)体育干部的培养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注与培养;(5)场地与器械安全、合理安排和放置以及对教学环境的调控。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研究过程与分析

1.新教师面临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困惑

对新教师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半结构访谈和自我报告(36位教师,其中小学20人,中学16人)的形式调研,结果发现新任教师对学生管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把握四个方面的需求或存在问题和困惑最多,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见表1(本研究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2.新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观察记录及访谈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是体育教师的重要技能之一,应该引起新任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关注。在新教师培训中,通过课堂观察记录(6节课:小学2位,初中2位,高中2位),提炼及分析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见表2,为解决新任教师的具体问题及确定有效的培训方式提供参考。

四、基于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改进策略及培训思考

1.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内容及问题解决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活动是协调和组织,即协调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和健康的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减少或降低问题行为的出现。因此,课堂管理是约束还是协同,是强制还是共同约定,是共同管理还是共同维护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于新教师来说,首先在执教前应该――对体育课堂教学、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问题行为的调控和管理有明确和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培训、问题解决策略等方式提升能力。

(1)体育课堂常规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列与队形及课堂组织管理是体育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性的内容之一。

①新教师可用1个学期的时间,强化“整队、报数、队列与队形运用的口令及课堂组织的基本技能”,要求声音洪亮,下达口令准确规范、清晰明确等。

②新教师的体态语言,应规范,能用简练、约定俗成的“规定”进行教学组织(简单、基本的手势语等)。

③新教师能在1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口哨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常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体育课堂纪律及秩序维护的管理策略

建立共同维护的“班级公约”以及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新教师在开学的第一次课或前几次课上,应和同学们共同建立班级公约(师生共同认可和必须无条件维护的公约或约定)。用1个学期的时间,在共同维护和动态的调控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班级约定或班级公约”或“体育课堂教学规则”。其既是对学生的纪律管理条例,也是民主管理的方式,同时更是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以及强化师生相互信任的有效方式之一,使新教师和学生在安全、充满和谐和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共同维护学习秩序。

(3)体育新教师管理方式及师生关系维护的策略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活动,新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被爱、被尊重和被信任,与学生建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

①体育新教师在情绪情感、语言、行为方面,应在了解和尊重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调控能力,以维护稳定、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为目的。

②从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应基于学生学习特点的学情分析,进行行为管理和师生关系的维护,可建立学生档案袋,帮助了解其身心状态。新教师建立学生档案袋可与班主任、校医共同完成,或在班主任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包括:身体素质基础及性格特点、学生学习状况、家庭背景等主要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情境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形成动态管理资源的一部分,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基于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有效管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③随着对学生和学校工作的不断了解、熟悉、适应,随着体育新教师工作年限的增加,可根据需要丰富档案袋的内容,如果工作量大,可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层、分类,以便在教学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或发挥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作用,预防突发问题行为的发生。

(4)体育新教师处理和解决突发事件的策略

体育新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类别,以便“有备而来”,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容易由以下原因,引发“突发事件”:

①人身体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及身体状况,学生和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性,教师的身体状况等。

②体育课堂常规管理规则:教学组织是否严谨、规范,课堂管理是否有规则、有约束等。

③外部环境及场地器械的安全放置:对外部环境变化应保持敏感,能及时“预判”并作出快速反应。

2.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培训思路构建

(1)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作用

新任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技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新任教师学习教学、学会教学、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技能培训须使新教师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作用、意义和价值,以及其与体育教学效果的关系;关注教学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再通过学习小组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观察(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进行集体诊断与指导,进一步改进提高新任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2)建立有明确目标的 “学习小组”

根据新任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至少在初任教1年的学习中,建立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包括:新任体育教师,优秀指导教师,教研员、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督导(新任教师所在学校的主管人员)。学习小组不超过8人。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基于学校,基于新教师体育课堂组织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基于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诊断与指导;新教师要撰写反思报告,学习小组其他成员撰写学习小组的诊断与指导报告;根据反思、诊断指导报告,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改进教学。

(3)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培养的操作流程

“学习小组”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或约定,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表和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诊断交流、过程评价及改进提升策略。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培养操作结构流程:

①组建学习小组,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的共性问题)。

②新教师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观察小组的诊断建议与反馈以及个人的反思,分析教学组织管理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修正和改进。

③通过听、评课交流(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反思),改进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不足,并通过录像回放,反思改进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④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教学公开课或研究课(校级、区级、市级),强化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管理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技能。

⑤记录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培训及反思过程,形成动态的评价资源库或档案袋,梳理教学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为新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⑥追踪新教师成长记录至少3-5年,并发现其课堂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做跟进指导工作。

⑦组织“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研讨”,使新教师关注学生研究,掌握学生研究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杜萍著.有效n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4]李良.中小学新任教师入职适应问题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小学多媒体教学范文 下一篇:中学舞蹈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