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培训范文

时间:2023-02-22 14:01:44

课程培训

课程培训范文第1篇

课程背景

企业家要爱国、爱家人,但首先要爱自己!中国企业家平均寿命只有58岁,如果他们经营好身体多活30年的话,成就会更大,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没有好身体,一切都是空谈!

“太极智慧”青城派第36代掌门刘绥滨老师带领企业家体验太极智慧,分享道家长寿秘诀以及他本人让身体从多病转变为健康,并长期保持精、气、神十足的方法。刘掌门想让更多的中国人通过自然、简单的方式获得身心健康,摆脱慢性疾病的困扰。

刘掌门认为,一切外在危机从根本上说都是身体的危机,而“青城太极”能快速通经络、活气血,让身心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主要内容

“太极智慧”是推广青城太极文化及青城太极拳的平台,也是将道家千年文化精髓与道家健康养生结合推出的高质量精品课程。是与众多追求身心平衡、内外兼修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们真诚分享太极智慧的实战应用法则和健康秘籍,也是将太极文化在企业生活、身心健康平衡的实修与理论结合的精品课程。

课程价值

2013年10月的课程,让参与修炼的学员收获颇丰。现代人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青城太极”能在身体和心理上双重缓解、治疗现代人的多种不足之症,是最为科学的修身养性方法之一。很多学员在精神上获得愉悦、轻松的同时,体重在慢慢下降,精气神在提升。更可喜的是,很多人待人处事的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这都是练习“青城太极”调养心神、内外兼修带来的。就像刘掌门常说的一句话:“身中自有长生药,何须天崖海角寻。”

步步微赢・全网营销系统班――从全网营销细化移动营销实战课程

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别从企业全网络营销战略、营销中的客户行为分析、微营销实战操作方法、微营销传播系统等方面进行讲解,是一堂融合了4A公司、网络营销外包机构操作经验的精华课程。课程结合了当下企业的营销现状,在中国互联网背景下,设计了一套最符合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的操作手法。课程收益

1.了解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方向;

2.设计自己做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定位;

3.熟练使用自己的移动终端营销工具;

4.常用资源与移动互联网营销系统整合;

5.掌握微信、微博、微视频、二维码营销推广实用技巧;

6.提升对移动互联网管理工具的价值认知与使用方法及其团队管理;

7.现场将适用自己企业的网络营销方案带回家。

授课对象

董事长或总裁十营销高管+中层管理人员+营销执行者=(1+3)团队学习模式最佳授课时间

3天2夜封闭式训练,第四期3月15、16、17日北京开课。

特点与建议

1.为了保障学员消化课程内容,采用“学习十实操”的模式;

2.(1+3)学习模式:1名企业家带3名团队成员,学习成果保障落地;

3.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企业,可以提前将企业信息提交,现场授课可以采用企业真实案例。

话到钱来――服务营销与抗拒处理话术

在银行网点工作过程中,营销人员的理念转变了,服务理解了,技能掌握了,也工作了很多年,可是在服务和营销中还是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客户刁蛮、不讲理、素质低、没有同理心等。事实上,优秀的营销人员在遇到这些难沟通的客户时,就能很好地处理问题,既让客户满意了,也能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因此,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话术显得格外的重要。“大成智库”携手陆家嘴银行培训中心(简称BTC),联合推出:“话到钱来一服务营销与抗拒处理话术”课题,以求定制化地为银行解决以上问题。

课程收益

找到客户不理解或抗拒的原因;

找出潜在的利益或好处给客户;

理解客户想办法解决客户问题;

学会巧妙说话并达成销售业绩。

课程大纲

一、案例分享。理解抗拒

1.网点日常案例,您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2.案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3.如何面对客户的抗拒;

4.客户抗拒的原因都有哪些;

5.客户抗拒是否都可以解除。

二、妙语秒杀,营销到家

1.营销答疑七策;

2.“FABE”――产品推介技巧;

3.“SPIN”――顾问式销售技巧;

4.快速成交常用的八个方法与话术;

5.网点常用服务转营销的话术:

情景一:柜面主动营销话术

情景二:活期转理财

情景三:定期转银保

情景四:闲散资金转定投

情景五:活期不动转理财

情景六:炒股配贵金属

情景七:信用卡还款配借记卡

情景八:转账开网银

情景九:转账配手机银行

情景十:个金转对公

情景十一:对公转个金

情景十二:零存整取转基金定投

情景十三:大额取款转开卡

情景十四:优质客户转贵宾客户

情景十五:单一理财为综合理财

三、抗拒处理,话到钱来

1.怎么看待和处理客户拒绝;

2.面对拒绝,你应该怎么办;

3.答复客户异议的时机选择:

4.化解客户拒绝的八个方法;

5.妥善处理客户拒绝四步曲。

四、总结分享,提炼提升

1.老师总结提炼;

2.学员总结分享;

3.个性化疑难问题解答。

华商基业版权课程:结构性思维

课程概述

场景1: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的PPT报告,并在会议上跟大家滔滔不绝地讲了30分钟,虽然信息量丰富却让人不知道重点是什么,听得人云里雾里!

场景2:在电梯中偶遇老板,老板随口问了你一句:“手头的项目情况怎么样?”电梯从楼上到楼下只有几十秒,这么短的时间内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把工作说清楚!

以上场景在日常工作中很常见。员工毫无要点、逻辑混乱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往往缺乏说服力,有时甚至会降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员工在传递信息时没有构建一个合理的逻辑结构。“结构性思维”可以帮助员工在清楚地表达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地证明这个观点,从而做到思考清晰和表达准确。如果全员普及,更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思维和语言标准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结构性思维”课程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来源于美国人芭芭拉・明托(BarbaraMinto)的经典畅销商业管理书籍《金字塔原理》。结构性思维训练可以强化学员的逻辑思维,提高学员思考、写作与表达能力。目前,该训练已经受到全球各个领域的推崇和认可。

课程收益

对个人:

1.能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沟通中做到观点更明确、结构更严密、表达更清晰;

2.能够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面临任务和难题时可以对其进行更系统、全面的分析;

3.能够在日常的口头和书面沟通中保证效率和效果,方便他人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自己的观点。

对公司:

1.控制“乱”的倾向:增强员工思维有序性,提高员工结构性思维意识:

2.提高团队沟通效率:构建企业内共同的思维、语言平台,提升团队的沟通效率;

3.提高“好文”产出率:提高企业内文字沟通效率,增强“好文”影响力。

生产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决战于市场,决胜于工厂:

“产品品质”为企业赢得骄傲;

“准时交货”为企业赢得信任;

“高性价比”为企业赢得竞争。

21世纪是“中国制造”重新抉择的时候!制造型企业要在“世界工厂”的激烈角逐中胜出,迫切需要一批既有生产运营规划能力又有实战操作技能(执行)的生产运营管理者。“大成智库”始终关注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调动生产一线员工的积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如何通过改善生产操作方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资金占压。总之,企业的综合生产管理技能将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

课程简介

一、管理者角色认知决定管理绩效的好坏

1.什么是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及角色行为:

2.人们习惯以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认知身边事物;

3.如何正确认知自我。

二、赢在执行

1.用目标指引行动:

2.在最关键处确立目标;

3.应该怎样分解目标;

4.适时改变目标;

5.实行严格的目标质量控制:

6.建立在目标基础上的绩效考核;

7.问题意识与改善。

三、认识流程

1.什么是流程;

2.流程管理的四大作用:

3.流程与执行力的关系;

4.流程与制度的关系。

四、生产管理概论

1.生产制造系统概述:

2.生产管理的核心:安全、质量、成本和交货周期;

3.生产管理的途径――现场管理:人/机/料/法/环;

4.生产管理方法:目标管理;

5.生产管理的永恒主题:持续改进;

6.客户、销售、研发、采购与制造的关系链;

五、生产管理系统的维持与改善

1.观念改变;

2.改善与维持管理的关系;

3.新思维的改善与维持观念;

4.维持与改善的循环;

5.改善的十大阻力;

6.生产管理改善的“3T”策略;

・TPS丰田式生产管理模式;

・TOM全公司品质管理;

・TPM全员生产保全。

六、生产成本概念

1.企业经营的目的;

2.成本概念与成本结构;

3.可掌握的成本;

4.成本与工作所得的关系。

创新思维与决策制胜

“大成智库”时刻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紧跟新趋势、确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课程可帮助企业与学员掌握科学决策的原理与方法,从“危”中寻“机”,确立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懂得把脉企业现状,克服短板、强化优势、扬长避短、差异竞争、抵御各种风险,寻找成功之道;强化企业创新意识,掌握思维创新原理“三元六法”,完善企业创新管理的操作流程、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用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把科学决策原理、创新原理与方法寓于典型案例来阐述,引人入胜,让参与者真正懂得企业成功的创新秘诀与科学决策方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共同参与、相互交流,让你体验创新的成功乐趣。

课程提纲

一、为什么科学决策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一)适应社会时代变化、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领导决策行为的本质要求

(三)科学决策是取得创新发展、企业致胜的前提条件

二、科学决策的含义、特点和方法

(一)科学决策的基本含义

(二)科学决策的基本特点

(三)科学决策的基本过程

(四)科学决策的基本类型

(五)科学决策的基本方法要求

三、科学决策的创新思维原理与方法

(一)思维创新的基本内涵及其障碍因素

1.创新思维的含义:

2.创新思维的障碍分析。

(二)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

1.思维突破原理;

2.思维组合原理;

3.思维差异性原理。

(三)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

1.头脑风暴思维创新法;

2.问题思维创新法。

四、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决策的改革与创新以多数人民利益为本,不能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二)坚持立足于长远的战略原则

克服短视思维,着眼于长远思考、要有战略眼光。

(三)坚持依法决策的创新原则

创新决策与依法内在统一,决策与创新不能违法。

微创新商业创意思维系统(实时实战)

课程介绍

本课程通过对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改变企业决策层的商业格局与审美视角的同时,通过从格局到品牌、到战略、到商业模式、到管理运营、到产品、到营销、到渠道、到服务、到循环复制――10大微创新商业创意思维系统的历练与优化;以点破线,以线开面;以面创体;以小搏大,以弱搏强;以无搏有,以微成渐;逐步打破营销传统思维对“人性的弱点”的利用,充分挖掘、调动、鼓励人们发挥“人性的优点”;志在给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用“微创新思维系统”来不断优化完善企业商业格局,导入商业创意审美系统;以企业管理与品牌运营的关联环节的关联点为主线,启动渐进式的微小创新与微小变革;引导企业持续刷新升级产品(服务)的信任以赢得更长效更广泛的顾客忠诚,进而以更长足的品牌发展空间为企业创造更长远的市场前景。

授课对象

企业投资人/决策者+经营管理者/事业接班人(全面保障实战效果落地,特邀决策者与执行者共同组合学习)

适合行业

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传统行业/快消品行业/服务行业

适合企业

中小微企业创业初期/升级转型期/跨越式发展期/困局品牌突围期/多元化发展期

课程构成

1.《企业格局微创新》《品牌内涵微创新》

2.《战略规划微创新》《商业模式微创新》

3.《管理运营微创新》《产品系统微创新》

4.营销体系微创新》《渠道建设微创新》

5.《服务系统微创新》《循环复制微创新》

课程时长

2天3晚,总计28小时,并有1~3个月的后续咨询服务。

服务组合

课前:系统调研考量需求――知己知彼精准聚焦,明确定位落点需求;课中:实时创意实战辅导――实时分析劝业悟道,创意辅导微利千秋;课后:后续顾问同步跟踪――实战落地扶上马,扬鞭远行伴一程。

带着问题、带着产品、带着计划、带着伙伴来学习!

带着方案、带着成果、带着信心、带着希望闯市场!

课程培训范文第2篇

传统的教师培训大多是专家讲、教师听,尤其是教育技术和技能类的培训,过多地强调技术,与实际教学工作缺少结合。在培训中,教师的学习是被动的,难以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技术类培训应该如何开展一直是困扰教师培训者的问题之一。数字化学习不仅带来教学形式的改变,也让我这个技术类培训者开始用数字化学习的眼光重新审视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的创新问题。

1.直面需求,探求模式创新

配合iPad互动教学项目的推进,我们针对朝阳区已经配备iPad的两所学校就新技术应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教师们反映的具体问题和需求有以下几点。

(1)很多教师感觉iPad的操控性和娱乐性较好,但对如何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感到迷茫,教师们都想多看、多听一些已经成功的研究案例。此外,并非所有教师都对iPad应用感兴趣。

(2)调研中发现,教师们希望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做中学”;同时,教师认为技术学习需要连贯性,因而希望有集中的学习时间,并且尽量避免其他杂事的影响。

(3)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教师自己却很少有这种亲身经历。我们认为,通过在培训中体验合作学习,对于教师今后组织教学大有益处。

(4)有些教师反映,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数不胜数,但多数效果不佳。所以,在设计培训方案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学环节紧凑,保证知识容量,还应该注意选取教师们喜欢的、有趣的教学内容,提升培训效果。

(5)技能类培训关键在于培训后的应用,要防止出现“学着激动,学后不用”的现象。因此,培训后应有相关的后续措施作为培训延伸,保证学以致用,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上述调研,我们初步确定了培训的基本思路。即专家引领: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革;头脑风暴: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技术;主题研究:小组合作应用技术完成作品;成果分享:展示学习成果,感悟技术的魅力。

2.两校联动,采取任务驱动式的培训模式

按照课程设计需要,本课程共20学时(2学分),主要针对来自两校各40名各学科的骨干教师,采取封闭培训的形式,打乱学校分组,每组由1名技术指导全程陪同,通过完成主题为《我眼中的秋天》或《我眼中的微幸福》的作品创作,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交叉分组,提升校际教师协作和沟通能力。两校交叉分组,8人一组,自选组长,要求每人能够应用一种新技术(技巧)体现在作品中。

(2)技术应用头脑风暴,强化技术应用理念。在集中培训阶段,通过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工程师介绍的典型应用集锦,帮助教师们开阔思路,了解平板电脑的主要功能和在教学中的常见应用形式。

(3)合作学习,开展技术应用实践。各小组按照研究模板提示,确定研究实践主题,并完整记录研究的全过程。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责任明确到人,每组安排1~2位专业人员指导技术难题,教师们探索制作技巧,集中集体智慧,最终按要求完成作品。

(4)作品展示,分享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各小组展示最终完成的作品,要求介绍作品涉及的各项技术,并诠释作品寓意和作品的形成过程,由专家和领导形成评价小组为小组汇报打分。

构建技术培训中的“云”课程的探索

在这里,我们借用热门的“云”概念,以本次新技术应用培训为例,介绍教育技术培训中的“云”课程。我们认为,如果把政策推进比作太阳,学校信息化应用就是江河,应用产生的问题通过“蒸发”并汇聚成课程需求,那么教师培训便是高空漂浮的那朵白云,如何让需求成雨翻落到地面,进一步补给江河,形成良性的生态圈,“云”课程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1.选题来源于需求

首先,朝阳区数字化校园试点项目的有序推进,教育投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需要以实际应用的效果来验证。其次,要将iPad有效应用到课堂上,教师还有很多技术障碍亟需解决。比如,如何和现有的多媒体环境融合、有哪些iPad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案例可供借鉴、如何使用学科必备应用软件等。

2.将技术学习放置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本次培训活动中,我们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将教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应用层次的技术训练直接作用于管理和教学的场景之中。教师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将转化为教学的改变,从而使技术的学习层次不局限于学习技术的操作,这种学习体验可以直接迁移到教学实践之中。

3.采取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图

(1)创设情境。通过开展技术进入课堂头脑风暴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员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应用联想,唤起学员原有认知结构中对iPad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员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激发其学习新技术并尝试实践应用的欲望。

(2)确定问题(任务)。淡化学员的学科差异和学校差异,选择与当前环境和心境相关的主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现实问题使学员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问题的解决又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合作完成任务。技术指导全程跟踪,并不是直接告诉学员应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强调发展学员的 “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员挑战新技术。同时,倡导学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员是否完成当前任务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通过作品展示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几点思考

1.任务选择和驱动力相互配合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选择了开放性的问题,旨在拓展学员思维空间,鼓励学员应用不同的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来思考问题、分析和说明问题,多方寻求问题答案,从而培养学员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遇到思维盲点和技术难题,小组共同讨论分析,技术指导提供解决思路,及时跟进,于是学习得以快乐前行,再遇到问题再解决,如此周而复始,直至任务达成,学员摸索出一套对自己来说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迁移便不成问题了。

2.引入竞争机制

除了用任务有效地驱动学习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参与也无形中激发了学员的表现欲,同时两所学校的交叉分组,也有效激发了学员的竞争意识,学习的驱动力便更大了。

3.建立长效促进机制,研训一体

伴随社会发展进程及新型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教与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变迁。作为课堂的主宰者,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教育教学,这不是教师本身就可以达成的实践过程,而应回归到信息化应用生态圈的建设问题。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首先是信息化应用的助推器,必须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手段,推动课堂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2)实践产生疑问,疑问产生再学习的需求。培训方要能够通过有效渠道收集这些需求,提炼共性问题和急于解决的难题,构建教师培训课程。教师培训应该有的放矢,切实推进,对症下药。

(3)后期推进则需要学校和科研专家团队的介入,通过专题研究、成果物化等手段保证培训后成果的推广。

如此周而复始,一个信息化应用的生态圈才算形成,换句话说,如能构建出这样的生态圈,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课程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SYB培训课程;创办企业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2?0068?03

SYB(意为“创办你的企业”)是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创办小型企业的培训而开发的项目。作为高校的SYB创业培训课程,专门培训潜在的和现有的创办企业的老板,使他们具备创办企业的能力,掌握创办企业技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成功的创办企业的老板。

一、SYB课程教授先谋后定创办你的企业

1. 从创办企业的角度分析你自己

创办企业是一种挑战,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老板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我们来分析你自己是否有这种条件。

一是认识企业。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一个组织以赢利为目的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它包含六种活动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比较公认的管理本身由计划、组织、指挥、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六大职能组成。在制造、服务、贸易、农林四种类型企业中,你适合创办哪一类企业?

二是面对挑战分析自己。创办企业对你自身内部有挑战。你是在校的学生,必然短缺资金和资源;你还没做企业,缺乏管理知识;你未做过企业项目,缺乏专业技能;你没向走向社会,缺乏相关经验;你的经历简单,缺乏社会人脉。面对企业有可能失败或倒闭的风险;不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导致顾客缺失;企业团队合作不够导致没有凝聚力;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向你强烈挑战与你激烈竞争;意外的灾害使你企业受到很大的损失。在你创业之前,还要从创办企业的动机、经验、能力以及资源等关键要素来分析自己,看能否成为创办企业的老板。创业必须具备强烈的企业愿望和坚定的创业动机。什么是创业动机,创业动机就是我为什么要去创办一家企业,我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创业动机越强烈,目标越明确,创业的成功率就越高,强烈的创业动机是创业者面对困难和失败保持信心和毅力的关键,你的成功与否更多的地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要想成功创办一家企业,你还要具备相关的经验和能力,如专业技术和行业的经验、创业者的企业决策能力、管理企业能力、协调家庭和企业的能力、沟通与谈到能力、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等等。创办企业,你还要有充足的资源,如资金资源、人脉资源。

三是提升你的创业能力。短板理论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短缺,积极向上,努力奋进,有针对性地迅速提升你的创业能力。如果你的技能是弱项,你就要决定为创办自己的企业获得技能,并找一位技术合作伙伴,如果你的管理能力是弱项,你要通过培训与学习管理知识来增强管理能力。如果你的行业知识是弱项,你就要结识一些有经验的人作为合作伙伴。如果你短缺资金,你就要着力从国家政策性扶持、银行、亲朋好友那里贷借,为你创办的企业获取最基本的启动资金。

2. 产生一个好的企业构思

一家成功的企业始于正确的理念和好的构思。合理又切实的企业构思,可以规避企业的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如果你的企业构思不切实际,你的企业很可能会失败,科学的方法能够帮助你寻找到一个可行的企业构思。

一是了解产生好的企业构思要素。企业构思是对打算创办的企业的基本业务所做的描述,成功的企业既要满足顾客的需要,又要赢利;既要向人们提供想要的产品,又要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构思要素包括你的企业将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基于你了解产品或擅长的服务,而且是人们愿意付钱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你的企业将向谁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顾客是每个企业不可少的部分,你是向某一类特定的顾客或者某一地区销售,都必须有足够的人能够并愿意花钱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使你的企业有利可图。你的企业将如何销售?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产品销售有很多方法,企业可以直接向顾客销售,也可以向零售商销售。你的企业将满足顾客哪些需要,你的企业应该始终想到顾客以及顾客的需要。

二是把握好的企业构思的方法。尽力打开你的思路,进一步激活你的构思。头脑风暴法是打开你的思路和帮助你产生很多不同构思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从一个词语或一个题目开始,产生与销售产品相关的企业,与制造产品相关的企业,与产品间接相关的企业和产品服务,现有许多大型企业都采用这种有价值方法。对你的地区和所在的环境作出调查,到实地走走看看,找到你要创办的企业的市场空间,分析你周围的环境土地、农业、森林、矿产、沙漠、水产,利用自己的别人的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是分析验证你的企业构思。有了创办企业的构思,需要验证企业构思。测试企业构思的一种方式是进行SWOT分析。优势是你创办企业积极方面,与同类企业竞争对手比较,这些积极的方面将有利于你的企业。劣势是你的企业不擅长的方面,可能你的企业远离供货商、运输费增多、成本过高。机会是周围对企业有利的潜在发展因素,使你的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威胁是可能发生的对你的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他人可能在同类地区开办同类企业从而减少了你的产品市场。

二、SYB课程教授如何创办你的企业

1. 认真评估你的市场

一是了解你的顾客和竞争对手。就先要了解市场和市场营销。市场就是大家去买卖产品或服务的地方。你的市场就是你现有的顾客,你希望今后争取到潜在的顾客,了解清楚谁是你的市场,你的市场有多大,你要问自己。你打算向哪类顾客销售产品,他们要哪些产品或服务,为什么他们想要这些产品或服务,他们愿意接受多高的价格,这些顾客在哪里。只了解你的顾客是不够的,必须要了解和研究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提品或服务的质量、生产设备、员工队伍、经营运作方式、优势与劣势等。这些情况对你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做调查,你可以得到这些因素的可靠信息。收集、了解顾客和竞争对手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行业信息、抽样访问等。

二是让你的顾客满意。你需要了解你的顾客需要什么样产品或服务,你的顾客愿意接受什么样的价格,你的企业应该设在什么样的地点,你能够利用什么样的促销方法来让你的顾客了解并吸引他们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以上关于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就是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要素,它们就像过河用的四块踏脚石。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充分运用好每一个要素,如果忽略任何一个要素都会使你在市场中遇到风险,使你的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可能会倒闭。

三是预测你的销售。你要学习做销售预测,这也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部分。没有好的销售就不可能有利润。记住,在研究一家现有的企业时,如果你想要达到与其相同的销售和利润水平,需要研究一家现有的同类企业,如果在本地区没有竞争者,也要到其他地方看看那里的企业是如何运作的。这样会促使你创办企业的起步规模小、计算精,增加你的企业的知名度,慢慢将企业做大做强。

2. 组建好你的企业团队

团队是你创办企业成功的基石。创办企业的团队人员包括老板或经理即你自己、合伙人、员工、企业顾问等。这个团队的所有人都直接影响你的企业的成败等。你作为创办企业的老板,必须思考和面对如何选人、用人、育人,建立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打造好企业团队的整体。

一是企业老板的职责。开发创新,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组织和调动团队人员实施行动计划;确保计划的执行,使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是企业合伙人。合伙人之间的意见不一致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失败,要书面明确各自的职责。合伙人或股东的的身份与你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人之间的合作、交流一定要透明、诚恳。

三是企业员工岗位职责。根据岗位职责来聘用员工,员工岗位,让所有员工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以及完成工作和任务所需的技能和要求。为全体职员建立详细的岗位职责规范,你的企业员工会有效地管理你的企业。

四是你的企业顾问。如企业协会会员、会计师、银行行员、司法律师、咨询顾问、政府机构专家,认准那些对你有过帮助而且今后还可能扶持你的行业专家。

3. 选择你的的企业法律形态与承担法律责任

一是企业的法律形态及特点。企业的法律形态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企业在法律环境中存在的合法资格。民营小企业的法律形态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不同的企业的法律形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企业的类型和法律形态决定企业的形式和性质,这些不同的企业法律形态有不同的要求。落脚在业主数量和注册资本、成立条件、经营特征、利润分配和债务责任四个方面。

二是选择合适的企业法律形态。主要考虑企业的规模,行业的类型和发展前景、老板或投资者的数量、创办企业的资金等为主要因素。

三是法律责任。作为创办你的企业的老板,你将负有法律责任。你的企业的法律责任,必须依法获得企业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遵守有关劳务用工的法律法规,尊重职工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所在地区的环境,依法纳税,保护和规避商业保险。只要你切实履行老板的企业法律责任,你创办的企业将更加成功。

4. 预测你的企业的启动资金

当你计划创办企业时,你要计算好你所需要的启动资金。这些资金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要考虑企业用地与建筑,所投入生产的设备。流动资金包括购买原材料和成品储存,产品促销,员工工资,商业保险,其他开支等费用。

5. 制定你的企业的利润计划

如何让你的企业赚钱的问题,这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你要针对产品的销售价格、预测销售收入、销售和成本计划、现金流量计划这几个问题做好决策。

一是确定你的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制定产品价格就得要考虑你为顾客提品所产生的直接的间接的全部的成本构成,详细计算好产品的成本。制定价格从两种方法进行。先从成本加价法思考。将产品的全部成本加上利润得出就是你的产品的销售价格。另一个方法是竞争比较法。除考虑全部的成本构成外,你还要参照当地你的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价格,以保持你的产品价格有竞争力。

二是预测销售收入。销售量决定销售收入,事先计划称作销售收入预测。你可以列出你的企业推出的所有的产品,来预测你一年中每一个月的期望销售的产品数量,用销售价格乘以月销售来计算月销售收入和年度销售额收入。

三是制定销售和成本计划。仅仅预测自己的销售收入还远远不够。为了掌握你的企业的实际运转情况,你一定要计算你的企业的销售和成本计划,才能掌握你的企业的利润。销售成本计划反映企业经营是否有利润。在制定销售与成本计划时,一定要贴近实际,从而帮你准确地判断你创办的企业是否可以生存。

四是制定现金流量计划。现金流量显示每月会有多少现金流入和流出企业,现金就像是企业这架机器运转发动机的燃料,现金流量计划帮助你的企业保持充足的资金的动力,使你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危机。你作为老板,若缺乏管理现金流量的能力,必然导致企业经营抛锚。

6. 制定你的创业计划书

经历SYB创业培训步骤,你要对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并充实创业计划,做出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书。

一是准备编制你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只要你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的创业计划书,应当说是有说服的。计划书中的文字、数据表述要准确无误,同时,要注意保守好你的创业计划书的秘密。

二是认真完成你的创业计划书。你的创业计划书应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及指标系列。如企业概况、创业计划作者的个人情况、市场评估、市场营销计划、企业组织机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销售收入计划、销售和成本计划、现金流量计划。

参考文献:

[1] 常建坤,李时春.创业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创办你的企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 杨艳萍.创业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课程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岗前培训 新教师 培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28-01

1 引言

对于毕业生来说如何快速适应教师角色转变以达到岗位需求是毕业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师岗前培训是新教师了解职业特征、提升教师修养水平、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学习教学理念的有效平台。优质的岗前培训课程可以帮助新教师了解教育事业所承担的职责,增添新教师对角色转变的信心,培养教师的教学艺术。

2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已形成固有的体系,它对新教师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在其影响意义的主导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课程设置和教材形式单一

对于新教师来说,岗前培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看法和态度,而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与新教师的学习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主要以教育部下达的四门基础课程为主,要求新教师在短期内对课程有一个整体脉络并参加训后考核。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了应对考核,新教师只能对教材重点进行强加记忆,导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一定的消极情绪。研究表明,新教师对岗前培训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只有少部分的教师能够在课程中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岗前培训课程设立以来在教材内容上曾进行过几次修订,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新时期对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培育。

2.2 培训课程中新教师参与度低

由于参与岗前培训课程的人数多,课程又以大班授课为主,师生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少。岗前培训课程主要以教师主讲为主,培训内容偏理论化,新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与自身的知识体系衔接起来,新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参与度低。一方面,岗前培训课程对教学实践性知识涉及较少,而这方面知识又是新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所必备的。另一方面,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时间相对较短,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对职业技能的操练,所以培训课程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新教师教学实践问题。

2.3 培训课程对教学测试评价重视度不够

现阶段教师岗前培训的评价系统并不完备,其评价标准单一,并不能真实反映教师在岗前培训中的具体情况。教师评价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培训效果的主要准则,这使一些教师消极的看待教师岗前培训。在培训课程中,新教师即使不了解教学内容,只要对考试重点进行强加记忆就可以达到一个理想的成绩。在课程结束后,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能否将岗前培训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并没有实际的考察与反馈。所以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没有起到检测新教师在培训课程中对培训知识的实际接收与应用情况,也不能真实反映岗前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3 对教师岗前培训的建议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是新教师参与教师角色转型培养职业素养迈出的第一步。近年来随着岗前培训课程的不断改革,培训课程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新教师在培训课程中受益颇深。笔者根据现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几点在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中可操作的建议。

3.1 满足新教师对教材实用性的需求并完善课程设置

随着教育变革的深入,新时期对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角色有了新的定义与要求。岗前培训课程教材的选择应适应教育变革要求,在基础教材学习基础上,增加对教师科研能力、命题技能、学术素养等方面知识的输入,促进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课程设置方面,培训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新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培训。岗前培训课程应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不断更新教育实时动态,延伸培训课程的时间链,由点到面实现资源共享,让岗前培训课程惠及到新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

3.2 培养新教师互动合作精神翻转岗前培训课程理念

岗前培训课程与正常教学活动不同,培训对象是新教师,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强,对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岗前培训课程应注重新教师间互动合作精神的培养。培训机构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精神。翻转培训理念有助于培养新教师的深度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角色扮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态,所以教师既是引导者、合作者又是倾听者,教师应在交流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提高测试评价在岗前培训课程中的地位

传统教育理念中,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素养的唯一准绳。学校通常会根据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但大部分教师对评价标准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评价测试理论知识了解不足,所以在培训课程中加入测试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测试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命题技能、了解考试模式、分析学生成绩分布等。教师可以依据测试学知识设计学生评价量表,根据分析结果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在大数据引导的教学理念下,优化岗前培训课程可以提高新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新教师应摆正教师的职业定位,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快专业成长速度,为融入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黄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4(50).

[2] 王冬凌.构建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内涵与策略[J].教育研究,2011(11).

[3] 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5).

[4] 曹杰旺.高师英语教学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高教研

究,2005(2).

[5] 国家委员会办公厅.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Z].

课程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能培训;课程需求;用电检查;需求分析

企业进行培训课程开发的目标不是单纯完成学习或培训,而是要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真正转变工作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基于行为转变的培训课程,以结果(行为转变)为导向来进行课程开发,学习转化率高,培训的正迁移大大增加。需求分析是基于行为转变的培训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通过准确合理的需求分析,才能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课程需求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课程质量。[1]

为此,本文以用电检查专业为例对培训课程需求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根据岗位胜任能力以及工作任务为导向去提炼并升华流程步骤和方法工具。

一、培训课程需求分析步骤

课程需求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边课程开发,收集需求信息,重点分析对企业绩效影响,目标学员情况等,选准课题,为进行组织经验的提炼定好方向,做好准备。收集好需求信息,就是按照绩效影响、任务名称、学员定位、任务描述等内容进行收集。课程需求首先要从企业绩效为出发点,结合岗位要求和个性要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定位,决定课程开发的目的、范围、学习对象和内容等,如图1。

课程需求分析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信息

始终要考虑:涉及的工作是什么?如何完成工作?如何掌握工作所需技能?如何改进工作?如何提高工作积极性等问题。收集信息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收集渠道多;信息数量多;靠近信息源。

2.分析信息、数据和资料

将收集到的资料与期望进行分析,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由于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量大,关联复杂,因此,在分析需求信息时应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知识能力、态度、或组织、职务等多角度分析收集的信息。

3.找出原因,得出结果

得到资料分析的结果后,还要进一步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次数,培训学时等,在最终确定培训需求时与培训对象沟通,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二、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确定了需求分析的步骤后,就可以按照步骤进行分析。在此之前要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见表1。

在进行需求分析过程中,会用到许多需求分析的工具,常用工具表格如表2:

以下介绍了填写需求信息表格的模板,见表3。绩效影响即培训目的,内容填写格式为通过培训,提高相关绩效指标,降低相关绩效指标,相关绩效指标可参考广东电网公司本部各部门岗位指标库;任务名称栏填写课程名称;学员定位即培训对象,内容填写格式为班组以及学习计划,如用电检查员岗前班;任务描述栏简述课程内容。通过绩效影响、任务名称、学员定位、任务描述等内容的收集就为案例的选择和组织经验的提炼提供了目标,做好了准备。

三、培训课程需求分析实例

下面以营销技能序列用电检查专业的培训需求分析进行说明。

1.收集数据

本次信息收集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一对一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化地呈现前期的研究结果,便于系统地从岗位职责到培训内容进行梳理。

在访谈前,被访谈人员熟悉访谈目的、调研问卷以及岗位职责分解表。在访谈时,被访谈人员填写调研问卷。在访谈中,访谈内容包括:

(1)请被访人员对照自身岗位能力要求确认岗位职责分解表,看分解表中的细分工作任务及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另外,了解被访人员日常具体负责的事务是否全部都包含在岗位职责分解表中,如果没有包括完全则进行相应补充。

(2)主要针对培训实施、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现场访谈。

2.分析数据

形成了40份调研问卷,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访谈有效引导被访者针对岗位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便于补充结构化问卷的缺漏之处。结合问卷调查和现场一对一访谈两种方法的成果,根据调研问卷结果、岗位职责分解修订表以及访谈补充要点,形成岗位培训规范。

3.解决方案

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得到培训课程需求信息表,见表4。

三、结语

为了适应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新发展,建设一体化培训课程体系刻不容缓。要获得好的培训效果,必须要有好的培训课程需求分析。[2,3]分析、收集培训课程需求,收集过程便于操作和实现,提高了技能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集需求信息,重点分析对企业绩效影响、目标学员情况等,选准课题,以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为根本,提炼培训课程需求,课程需求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只有通过准确合理的需求分析,才能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俊娟.培训课程开发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张义辉,张海燕,于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

课程培训范文第6篇

一、微课程应用于教师培训的优势 1.微课程能满足学员不同的学习环境需求微课程能很好地满足学员对不同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选择学习,是传统培训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随着被培训者对更加主动的学习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在线培训课程和面对面培训都在尝试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变革与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的尝试,的确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线教学以及在面对面培训中作为培训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员有了更大的自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培训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2.微课程能满足学员不同的学习手段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培训资源和培训模式。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培训模式,教师培训的现场感、互动参与度和培训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3.微课程能满足学员不同的学习群体需求微课程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有不同的作用。对于新教师培训,可以以学习微课程案例为主,主要作用在于激活职业敏感,扩大教育视角,启发教育实践;对于骨干教师培训,可以学习、开发并重,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反思,启发和积累实践智慧;对于研究型教师培训,可以引导开发为主,主要作用在于创造故事,梳理、提炼成果,传播辐射,以影响更多的人,同时形成自我认同感,增强持续研究的动力。因此,通过培训使待成熟的教师着重于运用微课程,成熟的教师侧重于创造新故事,开发微课程。对于教师个体而言,核心价值在于“微”:微问题、微故事、微研究,将眼光放低,着重关注常态的教育教学事件,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学习、开发微课程的过程,即为启发教师实践、思考、提升、交流、分享的过程。学员在欣赏与被欣赏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成向同伴学习与自我反思的过程。 二、微课程应用于教师培训的若干思考 我们也应该看到,微课程作为一种草根化的研究方式,当前国内微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应用还处在摸索阶段,将微课程模式应用于教师培训只是一个实践方向,必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培训中,怎样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微课程形式也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从培训实践来看,微课程很受教师欢迎,对教师成长有帮助,但微课程并不是万能的。任何教育变革,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对于培训讲师来说,唯有关注细节,关注具体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在培训过程中贯彻微课程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际解决学员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思考,从而引起学员的共鸣,参与互动,才能提高培训实效。 1.积极营造微课程培训氛围,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要形成微课程培训的浓厚氛围,首先必须处理好培训讲师和学员的角色意识。传统的面对面培训,讲师是绝对的权威,一人在台上讲,众人在台下听,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而在微课程培训过程中,讲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应该是树形结构,讲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2.以微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研究、集体攻关最有价值的小问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关注并解决小现象、小问题是微课程存在的价值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微课程案例引入→思想碰撞→达成共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流程。课程在问题解决中推进,设置的问题是层递式的,问题设计坡度小,便于广大教师学习。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例如可以用微课程形式提出具体而带普遍性的学生认知发展问题,然后在引导学员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中,去触摸理论知识的内容,去领悟理论与方法的魅力。微课程通过叙述的教学故事,启发学员挖掘出策略性知识,再引导学员联系教学作迁移。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个案研究源于真实的教学实践,容易找到有意义且有趣味的故事,所以能激发学员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微课程的理论是通过导航的方式,把新理论、大学问嵌入小现象、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种方式缩小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便于教师理解与应用,教师在应用中能够提升理论水平。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个案制作成微课程,然后展示讨论,寻找策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解剖“麻雀”,从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教育理论。 作者:曹徐丰 单位:江苏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

课程培训范文第7篇

在探讨培训课程设计之前,先对什么是真正的培训需求问题作一下分析:作为开发某一岗位(专业)培训的组织者即培训项目主持人,要想成功地开设一个培训班,他的首要工作应该从确定培训需求分析开始。我们在以往的办班过程中常听到学员说一些:“这个教师讲的内容我不感兴趣”“这次所学的知识对我回岗位后用途不大”“这次来学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等等,部分学员产生满腹牢骚的现象很可能就象“由于燃料油的原因而引起的火灾,这时你去用貌似灭火的材料‘水’去扑灭火,而不分析灭这火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工作,就要了解受训人员的真正需求,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立项,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使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培训项目主持人就要深入到用人单位,深入生产、工作实际,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各单位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职工一起扎扎实实地搞好调研,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界定适应岗位的必备知识和能力,预测组织、个人未来发展的需求,分析具体情况,从一些表面的现象中摸准受培训者的真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从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了将要开展的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此前提下,进行培训课程的设计。企业内开展的岗位安全培训课程的设计,在课程要素的界定与选择上与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要素有所不同,突出不同的要素主要有三个。

一、教师

一般课程设计的要素中并不包括教师,因为它认为教师只不过是课程的执行者,于是不可能在设计中考虑教师的因素。而在岗位安全培训课程设计中,教师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提出标准进行选择。因此,对所选定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广域的。能者为师,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但是,这里的“能者”,并不一定是课程内容的专家学者,是有能力去驾驭课程的人,去引导学习者达到课程目标的人,他更应象是一位“导演”。当然,如果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则是最理想的。正是由于这种选人标准,培训项目的主持人就要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上一门课的概念,从课程执行者(教师)的可选人群范围内,挑选在课程内容的各个侧面有不同优势者来组成课程组,执行“上课”的职能。同时课程组的成员应清楚:我们面对的学员不是孩童,成人有区别于未成年人的认知心理,要认识这些区别,要按照成人的认知规律去授课。成人学员多年来己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同学员具有不同的学习模式。要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是尊重各位的习惯,允许他们按自己习惯的模式去学,才能提高安全培训质量,达到培训效果。

二、学员

在培训活动中,学员是岗位安全培训课程活动的主体,是带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人。他们在整个培训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资源的摄取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携带者,是学习资源的贡献者,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开发学员的资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参与,合理开发学员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资源。如:围绕培训目标,确定讨论主题,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进行专题讨论,在讨论中思想撞击、见仁见智、各受启发,开发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资源;创设情境,运用角色扮演,学员们通过观看扮演者的表现,参与演出后的讨论、点评,学到其他学员处理问题的方法,开发学员处理问题的经验资源等。二是注重培训资源市场化,开发学员单位的现场资源。学员单位的现场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员单位的硬件教学资源。培训所涉及的各种先进设施和设备等教学资源,对培训单位来说很难完全自有,那么培训活动就会受到很多制约,很难向培训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运行。而进行现场教学,请培训学员联系现场教学场地,并且担当讲解员,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让他围绕培训目标,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场地,进行现场讲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果。另一方面是学员单位的软件教学资源。软件资源包括信息、资料、制度、工艺操作程序和现场管理方法等内容。培训学员将获取到的软件资源,可以带回本单位参考使用。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学员中蕴藏的案例资源。如:布置学前作业,积累学员带来的教学案例;培训课堂上启发学员,讲述案例;批改作业,评审论文(学习心得),收集学员写出的案例;跟踪调查,收集和完善案例。

三、培训教材

岗位安全培训课程设计中的教材,必须是事先精心准备的,是切合学习者实际需要的,是足够能反映该领域内最新信息的材料。要以形成能力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由选定的教师进行自编或对市面上现有的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形成一套符合本次培训的教材。培训的目标是对着岗位,直接目的是为了形成上岗的必备能力。那么,在岗位安全培训活动中,所教理论并不是越多越好,知识体系也并不是越完整、越深奥越好。为了本次培训要形成的几项能力,必须具备的知识一定要教,而且要教会。以够用为度,决不要为了学科的系统性而斗进升出。那种“不给学员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将来怎么能有大的发展”的说法,在岗位安全培训活动中是不适用的,也与岗位安全培训的特点是不相符合的。

编写岗位安全培训的教材,可以运用“反推法”,所谓“反推法”它是由“终点推向起点”的一种方法。比如,“通过本次培训要形成某一岗位上岗的必备能力有几项。——为了形成这些能力,必须具备哪些专业理论知识。——为了学会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具备哪些专业基础知识。——为了学会这些专业基础知识,必须具备哪些文化基础知识。”与形成这几项能力无关的知识一点也不要留,强调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对应性。编写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材的学科式模式,可以采用案例、卡片、多媒体等形式编写,以达到某一项能力为基准的模块式的教材。可以一个模块单独成册,也可以让相邻相近的几个模块组而成集。这样学员就可以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选项学习。编写的模块教材有时可以巧妙地开发和运用学习者的资源,组成活的教材。在编写中还应注意到受训人员的水平,如工人培训教材,就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记忆。对一些公式、原理,少讲推理过程,多讲使用办法。

课程培训范文第8篇

加强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

内容提要: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培训观念,转变培训思想积极加强校本培训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

二、转变培训模式,扎实做好校本培训

一是将校本培训确立为教师教育创新培训的主要内容。

二是形成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校本培训的开展。

三是建立与校本培训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切实将校本培训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注重培训质量和实效,推进课程改革。

正文:

__*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是一所处级规范化学校。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坚持“课改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了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一轮课程标准。现将我们加强校本培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培训观念,转变培训思想,积极加强校本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才会有新的创造,因而加强教师培训是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我们的教师普遍感到缺乏专业指导,随着试验范围的扩大,教师培训量大面广,而且后续培训更为关键,任务更加突出,仅靠专家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有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创新教师培训的方法和途径,大力实施了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二、转变培训模式,扎扎实实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培训观念的转变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如何进行培训,建立什么样的培训模式才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一要求我们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校本培训确立为教师教育创新培训的主要内容。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等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所实施的培训,这培训方式是今后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为确立校本培训的主要地位,我们提出了以“学校为中心,教室为基地,教师为主体”的培训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发挥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实现了培训资源共享,同时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是形成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校本培训的开展。传统式的教师培训一般都是从上到下的讲座辅导,内容基本上从理论到理论,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受条件限制参训人数较少;二是不利于“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如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只能是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番功夫的,要把新的理论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积极探索“参与、分享”式等双方积极互动的培训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程培训,是我们实施校本培训的主要任务,我们在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的校本培训模式----“参与互动式”,这种模式体现了教师培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如在开展课堂教学培训时,将培训地点就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一会儿给教师讲,一会儿给学生讲,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的表现出来;有时也采用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讲座学习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的接受理论。“参与互动式”这种全新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们受到空间的锻炼和提高。

三是建立与校本培训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切实将校本培训和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首先,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期间制定了严格考勤制度,保证了学习的实效性。其次,建立了对话交流制度,每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对话交流活动。第三,建立课题研讨制度。第四,积极开展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如专题研讨、教学开放日、教学观摩课、评课说课活动教学反思与交流活动。第五,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培训。

三、注重培训质量和实效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计;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特点分析

笔者进行实践研究的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是一所本科独立学院,学生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被确定为三批本科批次上录取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及应付考试的能力稍逊色与一、二批本科学生,另就有关研究显示,独立院校学生的总体自学水平也相对低些,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其学习活动仍需要由教师安排或者给与一定的指导。

独立院校学生虽然学习主动性不高,但是普遍头脑灵活,思维很活跃,见识比较广,自己的想法比较多,在文体、社交活动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

(二)课程特点分析

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方向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管理开发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与开发管理工作职能的初步能力。因此,该课程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要求,这就需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参、实践性的学习。

二、培训与开发课程改革实践

(一)确立课程改革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培训与开发课程改革目标在于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科学、可操作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课程教学功能,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更适合成人的正确学习方法;其次,结合学科培养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再次,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手段,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实践过程记录与考核,实践结果答辩与演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二)优化课程设计,实现角色转变

1.授课内容板块化进行

授课内容以课本为依据,笔者将培训与开发课程主要分为培训相关理论概述、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效果评估五大板块。几大板块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结合学生学习习惯与知识掌握顺序排列,并在每一版块搭配相应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课程知识有系统认识。

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上课期间授课教师分别从五大板块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及要点,并在每个模块尝试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相关内容,并抽选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学知识点,而后以典型案例和身边实事为蓝本,启发学生参与情景分析与讨论,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较为扎实的掌握重难点。

3.转变学生角色

按照成人学习规律,实践亲自动手是掌握知识的良好方式,大学生已经是成人,更愿意在“干中学”;另外,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强,但是头脑灵活,参与实践的兴趣较高。因此,该课改要求学生分组参与到实际的组织或者企业,进行实际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分析与设计方案成果以文字形式呈现;同时要求各组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调查分析过程、模拟培训过程;最终由其他组同学对该组学生的培训效果预评估。

(三)调整课程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

课程考试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收尾环节,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效果,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该门课程的考试改革调整了平时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比例,加重平时成绩比重至50%,减弱期末卷面成绩比重为50%。其次,平时成绩组成划分为个人平时上课表现与团队最终设计成果展示两大部分,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由学生小组组长、授课教师、参与设计结果展示观瞻的教师综合打分。再次,期末试卷考核题目力求体现学生的实际理解与运用力,以非标准卷形式,偏重主观题方式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该考试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避免一张考卷定成绩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及由此可能形成的抄夹带的作弊现象。

三、课程改革的成效

首先,该次课改实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从观察现象、收集资料,到分析思考问题,再到探究设计方案,并最终通过撰写和交流表达成果,发挥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

其次,该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既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既关注学生学习的显见成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考核的参与者包含学生本身与其他教师,消除授课教师话语霸权,增加了公平元素。

再有,学生分组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大家在民主的氛围中增强合作意识,树立团队精神的过程;课程知识点讲授与调查指导又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协作,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者和研究者身份,更体现了大学教育参与者之间的公平、民主。

四、课程改革的反思

该课程设计的改革中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自行的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握选择研究对象的范围,对象太大或太小均会影响研究效果。另外,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问题上,不仅要求教师在前期对学习任务充分铺垫,也需要结合平时考核成绩的加减分,力求几乎每个同学的都能够参与。但是这种方式很可能造成学生单纯为了“分数”,而不是“课程内容”去努力,因此,如何铺垫以及“度”的考量是课程改革过程中仍需思考的问题。

在考核方式改革的设计中,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复杂,这无疑增加了教师核分的负担,笔者认为,如何既简洁又公平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今后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思考与设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盛晏.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差异性分析[J].全国商情,2009,(14)

[2]林常青,肖生鹏.基于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以独立院校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3]尚冰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的几点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

课程培训范文第10篇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有效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了幼儿园园长培训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园长的知识背景及能力层次1996年国家教委制定了幼儿园园长的任职资格、职责和岗位要求,在任职资格方面强调幼儿园园长需要具备幼儿师范及以上学历,并具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持有园长岗位培训证书。从表1.1表明,园长们的学历全部都在高中以上(含中专),其中,83.5%的园长达到幼儿师范及以上学历,71.4%的园长是大专以上学历。可见,园长的学历水平基本符合园长任职资格中的学历要求。表1.2表明:61.6%的园长已获得幼教高级或小学高级职称,有的还是中学高级职称,可见,大多数园长的职务符合园长任职资格中的职务要求。从表1.3看出:82.8%的园长所学习的专业是学前或学校教育。再从表1.4看出,90.2%的园长认为自己对0~6岁婴幼儿科学保育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园长都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背景。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园长年龄在30岁以上,50%以上的园长任园长职务在10年以上,90%的园长是负责园的全面工作,显示大多数园长都有一定的工作、管理经验。但从表1.5和表1.6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未参加任何职务培训的园长达到30.3%,而参加过提高培训或高级研修的园长仅占26.5%;接近60%的园长参加培训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前教育改革空前受到重视,社会现实复杂多样化,而园长们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进行教育、管理会有些力不从心。当调查中问到:“你自己愿意参加园长培训吗?”选择“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园长各占了一半;在回答“你对幼儿园管理工作是否感到有压力”的问题时,仅有8.9%的园长表示很少有压力,30%的园长表示经常、甚至总是感到有压力。这说明,不管从园长自身或者现实的需要,园长培训都是必需的。

(二)关于幼儿园的性质、级别及办学理念本次调查以城区幼儿园为主,兼顾县城及乡镇幼儿园(约占35%)。调查发现,这些幼儿园中有三分之二是属于私办或社会力量办学,未定级别的幼儿园的比例达到70%;市一级以上幼儿园(含市一级示范园和省级示范园)仅占20%。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办园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作为管理者——园长,则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领导水平。另外,问卷还从幼儿园园长的管理风格、选用的教材、课程设置、教研情况及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等方面反映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从表2.1中可以发现,有36.6%的园长是借助自己的专业背景实施管理,有26.7%的园长认为自己的管理是民主的、规范化的。而在一项关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中,接近80%的园长认为自己急需幼儿园管理的知识,急需增加园长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培训,需要具有更多教职工管理与激励艺术,但他们对于当前形势下幼儿园发展与团队建设问题似乎又不太重视,大约45%的园长认为这一问题并不是目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园长们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但他们尚需更新其理念,以与当前形势的发展相匹配。这在另一项“关于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挑战”的调查也得到反映(表2.2)。调查显示,最多人次选择的是“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而“观念陈旧”选择的人次最少。调查还显示,园长们认为培训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开阔视野,获得学科和教改前沿知识”及“提高管理能力”;66.7%的幼儿园从未申报过科研课题,仅有1.1%的幼儿园采用园本课程(见表2.3、表2.4)。可见,园长们习惯于拿来主义的思想,希望能更快速地看到措施实施的结果,而至于这一结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考虑不多。

(三)关于园长的培训要求1.培训的内容在一项关于“目前你在工作中所欠缺的知识”的调查中,选择人次最多的是“幼教改革动态”,远高于其它选项,紧随其后的是“团队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这两项选择的人次非常接近。“课程改革知识”和“科研知识”处于中间位置,“后勤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则被垫底。这与目前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环境创设的理念相违背。在另一项关于“园长急需培训内容”的调查中,被园长们选为急需培训的内容的前三项分别是:幼儿园管理与园长的领导力、执行力,幼儿园的安全与风险防范,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培训被视为较重要的内容,这也许是与园长自身的角色地位有关;而法规知识的被重视,则凸显制度化、规范化及风险管理意识的深入人心,当然也与当前的形势密切相关。而“幼教改革热点分析”的选择则排位较靠后,这似乎与前一项选择存有矛盾。我们的看法是,由于学习途径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园长们比较容易把握一些改革热点,但改革动态的把握则需具有广阔的视野,具备深度的思考、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或许是园长们所欠缺的,也与其不重视有关。“管理者的思维素质”培训内容的选择排位远低于前三项;科研方法的培训内容也只是位列中间。可以看出,园长们较少使用园本教材,科研热情不高。当然,这与园长们所强调的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是相吻合的。值得肯定的是,园长们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至于是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有待进一步了解。2.关于培训的方式在一项关于培训方式的有效性调查中,园长们认为“观摩为主,授课为辅”的培训方式是最有效的,其次是“分阶段培训:专题报告-以小组形式专题研究-实践观摩、讲评-考察”的方式。园长们最推崇的讲授方式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结合”,其选择的频次远高于“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讨论”这两种方式。这说明园长们希望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3.关于培训的时间从表3.1和表3.2可发现,选择5~10天的培训时间的人数最多,其次是5天以内,而且园长们更认可短期集中培训。综合园长的培训要求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园长们更倾向于选择参加实用性强的培训,他们追求在短时间内即能见到较明显的成效。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参与调查的这些园长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提醒我们在教育培训上既要考虑园长的实际需要,培训要针对幼儿教育中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又要把握好幼教改革发展的趋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培训要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四)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园长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且有一定的管理、教学实践经验,但园长们仍然有较强的意愿参加培训,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2.园长们重视新信息、新观念的获取,但新理念并没有真正得到很好地落实。在培训中,要注意强化园长们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意识,提高新理念运用于实践的力度。3.园长们重视教育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获取及应用,这与其角色地位密切相关,但教育培训也要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播,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4.要强化园长们的教科研意识。培训工作主要帮助园长和教师获得间接经验,而教科研活动则是园长和老师们针对实践中的问题,以自我研究为主,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其结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5.在培训方式上,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阶段集中培训最有效。

二、调查研究得出的建议

以上调查显示,园长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专业性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绝大部分园长都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背景。但她们从事的是基层单位的领导工作,虽有一定的专业及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对教育科学理论还是欠缺系统的学习,缺乏对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缺乏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深度思考和分析,对幼儿园的管理还是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上,不能充分发挥其领导力和执行力,教育科研能力也相对薄弱,教育的前瞻性不够[2]。根据以上特点和调研的结果,我们对园长培训课程设置及培训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一)综合理论指导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快速发展,在幼儿教育领域呈现出丰富的教育理论研究及教育实践研究成果,宣传和推广这些研究成果应成为园长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培训课程设置中,要重点开设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剖析热点问题的讲座,帮助园长们了解幼教科研的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而提高园长们的教育能力和管理水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实践者的经验、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实践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现实践者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转变实践者那种单一的以间接知识的传授和间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者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实践者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其目的是综合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对于幼儿园园长培训,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包括教育考察、督导评估、交流经验甚至是跟岗锻炼等形式。内容应涉及到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总务管理等。在幼儿园园长培训的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指导课程”及“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我们常可见到这样一种情形:在培训过程中听取了有关专家教授的讲座或专题报告后,实践者通常的反应就是理论挺好的,也应该那样做,但却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从我们的调查中也显示,园长们重视新信息、新观念的获取,但新理念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所以,我们强调在培训中,要注意强化园长们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意识和能力。实际上,实践者需要理论,需要理论作为其实施教育的指导思想,如果没有理论作基础,失去了指导思想,便容易偏离教育原则。而最终的目的是让理论帮助她们提升、帮助她们与实践进行沟通。而如果仅具理论知识而不懂运用,理论就会变成空谈。因此,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二)园本行动研究课程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课程相结合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又相互促进。园长是带头人,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需要园长的主导和组织。要通过提高园长们的教科研意识,来带动全园的教科研积极性。新时期的幼儿园园长,应该成为科研型的领导者。而在我们的调查中,66.7%的幼儿园从未申报过科研课题,可见园长们的科研热情普遍不高。培训工作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园长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能动的学习主体。而实现这种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园本行动研究课程的设置,做到研训一体,即培训与园本行动研究相结合。所谓“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客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把握及加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原理和原则的认识或建立新理论,从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幼儿园园长培训,必须强调“园本行动研究课程”及“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课程”的结合。园本行动研究主要是将行动和研究的过程融合,行动研究中,被研究者不再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他们既是研究的客体又是研究得主体。园本行动研究即从本园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在研究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寻找问(课)题,并进行研究,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育行为的目的。而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课程的学习,又能促使研究者对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从探究、理性、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去研究,这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其自身的理论素养,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3]。

(三)专题系列课程与地方特色课程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管理体制、不同类型、不同办学形式、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因此,幼儿园园长培训应有不同的需求,培训课程的设置也应适应不同的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中,除了岗位培训的统一要求,提高培训的课程设置应走向多层次和“精细化”,即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教育专题是指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门对某个目标题目内容的集中收集。它可以对其在多个层面、多个视野上展开立体化的研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一个主题在广度上与深度上的信息需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也不尽相同。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地方特色课程,成为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地方课程致力于受教育者与社会生活及社区发展的联系,在内容的选择上,地方特色课程的内容应以地方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的现实为依据,体现地方和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的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社区结构、地域经济、传统文化等等。或向受教育者传授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社区研究、社区服务、社区发展规划等公益活动的基本能力[4]。在内容的组织上,可以专题和综合课的形式来组织。在我们的调查中,仅有1.1%的幼儿园采用园本课程,地方特色课程的设置为幼儿园探讨开发园本课程提供载体,也能调动幼儿园开发课程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因此,要加强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挖掘本地区的特色,教学中不断加入新鲜的内容,尽现课程内在的张力。

(四)培训模式多样化,满足多种培训需求前面多项调查中表明,目前各幼儿园园长的学历水平不同,任职年限不同,职称级别不同,所以园长们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肯定有很大的差异。正因如此,不同层次水平的园长他们对培训的需求也就不同,有的园长及其后备园长只需要园长岗位培训,有的园长则要求参加提高培训甚至是高级研修。不同层次的培训所对应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应该有较大的区别,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园长的培训需求。另外,各幼儿园的师资情况、人力安排等也不大相同,他们需要的培训类型会有不同。有条件的园长可以采用全脱产培训方式进行短期集中培训,采取专家做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小组问题研讨、跨地区考察和实践观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没条件的园长可以用业余、自学的方式进行,在专家的引领下,采用在岗自培的方式,进行在职园本培训,并注重与幼儿园规范发展与时俱进。随着新世纪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能按照现阶段由岗位培训到提高培训逐级递进的程序构建园长培训的课程体系,而是必须扩展课程编制的形式,既包含教育基础理论又吸纳新的教育研究成果,还要总结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只有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精选的课程内容才能符合现实的需求。我们也要注重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条件的园长的需求,充分体现针对性、实践性与操作性,更好地提高园长的教育能力和管理水平。

上一篇:学习方法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副班长竞选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