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19 17:48:50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1

关键词:价值观 知识传授 社会 实践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摆在了核心地位,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处理好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以往历次政治课改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也过分看重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忽略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导致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与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总目标相背离,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此次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目标还是在评价建议上都强调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是这次课改的一个大的亮点。但是笔者发现,在课程改革推行的几年中,许多政治课教师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整节课的教学完全以所谓的"学生活动"、"小组协作"、"合作探究"为主,几乎没有或很少有对知识的系统地归纳、总结和讲解。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倡导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行为表现,但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怎样正确地做出价值选择。因此,这种做法与上面的做法并无本质的不同,是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错误理解,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出现上述两种极端做法的根源在于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搞清楚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对客观世界及人类自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而价值观的培养则是帮组学生在改造世界中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主力军的政治课教师既要克服保守思想,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课程改革不是全面否定,而是扬弃,是继承中的创新,我们每一位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辩证的处理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避免走极端,把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要处理好培养价值观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是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是主体对于某种事物能否满足人们利益、需要的一种认识。因此,价值评价必须考虑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现实生活中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有差异的,如何使主体对自身实际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是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往往并不关注学生对自身实际需要的认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流于形式。他们的教学比较封闭,教学方法僵硬,经常照本宣科,教学脱离社会和时代背景,缺乏对国情、国策理性的分析和认识。

要使他们形成对自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必须把他们从个人利益的狭隘天地里解放出来,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要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利益不仅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也是确定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最高标准。

笔者建议,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尽量做到:(一)把教学内容置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大的背景中,形成教学内容和社会背景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二)以进行时事演讲的形式锻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意识。(三)教师要经常开展关于国情、国策的教育,以对国情、国策深入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为国家、为社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四)以主题班会、辩论等形式开展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入讨论,使学生明确个人需要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是价值观的最高标准。

三、要处理好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价值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不仅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真理性得到检验,而且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评价也得到确定和检验。一句话,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归根到底不是主观范畴内的事情,而是实践范畴内的事情。

此次高中政治课程改革首次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不仅强调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到"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无疑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指明了正确的途径,那就是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在课程改革推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高中政治课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但没有找到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评价和做出行为选择的正确途径。他们经常以课时不够,进度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由,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这种做法追根究底还是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南辕北辙。

因此笔者强调,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上好综合探究课,利用好实践的机会。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在每一单元后都设计了综合探究课,不仅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利用这个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二)针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实践的机会。作为一名战斗在课程改革前沿的政治课教师,应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实践的机会。(三)将教学内容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创造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努力提供多种平台。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向着多元化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许多观念也都在随着逐渐改变。我们对自身的要求高了,对生活的要求高了……可有我们对一个东西的要求却在慢慢降低,那就是价值观,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在不知不觉中扭曲变形。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价值观正不断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连本应受到良好价值观教育的学生们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情形着实令人担忧。

中学阶段正是孩子的价值观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在学校教育中,历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高中历史课程应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同时还应该“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认识人类说话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①可以说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几乎涵盖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现实主题,需要通过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以史为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在当今教育的体制下,由于学校、社会和家长对成绩及升学率的追求,历史教学更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则十分缺乏。一些学校的道德教育脱离现实生活,空谈理想、价值、人生,与学生的真实想法脱节,缺乏令人信服的价值观教育,无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积极进取的价值也难以构建,价值观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取能够让学生动情并为主题服务的感性材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能单纯地依靠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有时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或优秀的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例如:在学习德国政治制度演进一课时,在理解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对后世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可以搜集一些图片和影视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可以先选择德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政治家的资料,然后还可以选取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中的一些片段,通过两相对比,让学生体会一个思想文化取得如此成就的民族,却在“二战”前后灭绝人性地屠杀了600多万犹太人。这些会引发学生深深地思索。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要密切关注当前社会主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动向,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去广泛搜集、深入挖掘、妥善处理教育素材,使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密切联系现实。只有学习那些与学生的实际密切关联、具有典型性与鲜明性的教育素材,才能引起学生的信任与共鸣,从而达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2、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迅速,其中也不乏一些违背主流价值观的情感态度因素。中学生思想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容易受错误信息或消极态度的影响,不利于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还要注意掌握学生思想观念中的不良因素,加以正确引导,避免其误入歧途,影响终身发展。

比如,教材对于这个问题往往是一带而过,避而不谈,但是这件事却是我们建国以后对我国影响非常大而深远的一件事,如果仅仅是避而不谈,那么就失去了历史学习的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且时间隔得越长,以后的学生对于“”的认识就越浅,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是无法对人产生深刻启迪的,所以对于“”我们不能仅仅回避。但是我们又不能单纯批判,因为那样会使学生产生过于偏激的认识。那么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那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中的实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实际感受那个疯狂的年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疯狂的年代?那个年代除了物质以外还缺少什么?如果你在那么年代,你会怎么做?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到现代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会到理性的重要性。再让学生思考现在是否还有类似的疯狂事件发生?如果有的话,说明了什么?如何避免再次产生那么恶劣的后果?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意识到现今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发现遇事独立思考的重要,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历史教学对象的思想成长和品质培养,以及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人文素质,这样不仅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意义。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体到实践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的形式推行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性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意义。唯有如此,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向着一个美好、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迈进。

注 释: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3

关键词:综合素质;能力;创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67-03

引言:

1995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实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理念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然而,综观中国高等教育这十几年的发展,在实践中“知识教育”加“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日渐流行。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从“人”的原点出发,以整体论视野再思考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单向式的传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由于缺乏自我的感悟,学习变成了日复一日的重复,学生逐渐丧失了主动求知的欲望。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导致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和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模式障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善于与老师同学沟通、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作弊现象日趋增多等)、学习中缺乏自信、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求知的过程、出现问题容易“归罪于外”等。这些思想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视学习为“畏途”,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已有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上的成功与否,不仅靠勤奋与能力,更与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

二、大学教育的本质

《礼记・大学》中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然,此“大学”非彼“大学”,本文这里引用来通指教育,高等教育应该包含在其内涵之中;爱因斯坦曾对有关教育问题强调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培养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是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理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几十年后,很多成功心理学家,经过对成千上万成就非凡的成功人物的调查研究,也发现了与爱因斯坦成功的奥秘大致相同的一些特点。现代成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靠智力因素(即传统智力、理性智力),80%则依靠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的所谓“和谐发展的人”即是我们所说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哈佛大学的沙哈尔教授,在教授“幸福的方法”一课的时候对教育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爆智慧。”

2014年9月9日,在北师大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总书记还引用邓小平的话:“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于这句话,总书记是这样解读的:“‘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①”

最后,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做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好地“传道”(在这里,我认为道即是对人生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本文在研究和解读稻盛和夫人生方程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三维管理育人系统,试图通过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努力(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励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倡导教育工作者从灌输知识的“经师”走向引爆智慧的“人师”;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引导学生们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更多的逐梦人。

三、稻盛和夫人生方程式的启示

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为我们全面系统解决综合素质培养战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他站在“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哲学的高度,提出了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努力×能力”。并用一生的经营实践验证这个方程式的正确性,从白手起家创业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到2012年成功拯救日航,被世人誉为“经营之神”,更向世人彰显了这个方程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国已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称之为“企业家中的哲学家,哲学家中的企业家”。稻盛先生说:“观察许多人的人生,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企业经营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②”稻盛先生认为人的思维模式(或者心智模式、价值观)对这个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在方程式中,人的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即所谓的智商值,无法改变,另一部分是通过努力可以获取的,即后天通过学习获得,可以自己把握,如果用分数表示,可以从0~100分;努力也可以自己把握,从懒惰到努力到非常努力,也可以用0~100分来表示;而思维模式是这个方程式的灵魂,对人生和事业的结果影响非常大,思维模式可以从-100~100分。当思维模式正确的时候,即分数从0~100分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人生模式或者结果,例如,有一些人有能力,也很努力,他们会成为人类世界的精英和骨干,他们不光自己的人生事业成功,也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一些人能力一般,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会取得非常大的成绩,例如稻盛和夫本人;还有一些人,即使能力一般,也不怎么努力,那么结果也就一般般,人类中大多数人都属于这种;最次,这个人智商很低,也很懒惰,例如宋丹丹小品中的二傻,但如果没有负面的思维模式,这种人充其量自己活得很艰难,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或者价值观错了,即从-100~0分时,如果他智力一般,能力一般,还好一点,而当他的能力越大,努力程度越高,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例如,近来频频披露的落马的高官,他们都是能既有能力,又很努力的人,但是因为思维模式里面极端利己的思想,最终导致深陷牢狱,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国家的悲剧,更是教育的悲剧。更有甚者,像希特勒或者一类的人,因为持有反人类的极端负面思想,他们也都是很有能量,也很努力的人,但是,对人类的威胁却是非常非常的大。所以,从学生时代就培育和引导正确的思维模式或者心智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极为迫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想培养“格物致知、明体达用”的国际化人才,就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从“单纯的知识能力培养教育”向“思维方式×努力×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转型,从“半个人”(梁思成,20世纪40年代)向“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转变,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都把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主要思维模式去追求,才会主动积极地接受和创造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与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与创新战略路径的三维管理育人系统,即:三维育人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人生价值观抑或心智模式)×努力×能力。

首先是正确思维模式的培养。这是该方程式的灵魂和统帅,是该系统的哲学基础,其原点是“作为人,何谓正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正确的思维模式是‘要正直、不可撒谎、不可骗人、要信守承诺、要关爱他人’等等,这是孩童时代,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最朴实的道德观。大家会觉得,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但是实际上,百分之百实践了这些价值观的人恐怕没有吧?不断地用‘作为人,何谓正确’来扪心自问,拿出勇气,把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③”这一点顶顶重要。不懂做人的根本和真谛,持有不正确的思维模式,那一个人就会为所欲为,不但毁灭自己,也会危害甚至毁灭人类。试想,如果原子弹的按钮控制在一个极端手里,该有多么的可怕?

其次是努力或者自主学习热情的激发。当代大学生就好像是一部装饰精美的车,但是车子的发动机没有发动,他稳坐在车里,把着不知去向哪里的方向盘,家长和老师在后面费力地推着这部车子,结果是今天的家长们累,老师们叫苦连天,学生们压力一天比一天重,结果却非常的不理想。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家长和老师们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用“钥匙”点燃发动机,他是可以自己开着车走的。这个钥匙就是梦想,就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最后,在前面两个维度的基础上,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亦即人生价值观做指导,有了梦想作为点燃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发动机,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能力的培养是基本功,也是硬道理,“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学好本领了,懂得更多了,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2014.9.9)我们要用科学管理方法寻求有效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的方法。

以上三个维度是一盘棋,必须统筹兼顾,协同统一,整合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短板效用。思维模式、努力与能力是相乘的关系,而非简单的累加。正确的基于“作为人,何谓正确”的价值观保证了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的研究对象的正确方向,也保证了该系统运转的效果。基于梦想的热情或者努力的激发是该系统的动力,基于科学管理方法的能力培养方法保证了效率,而效果和效率保证了它的效益。

具体操作方法建议分三步走:

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第一步是心智模式即思维模式的培育,把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变成全体学生和教师的文化、使命和追求。要让代表和谐发展的理念比单纯的应试教育理念先进,代表利他的价值观比完全利己的价值观先进,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追求,激发广大学生的使命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中华经典著作《弟子规》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使得主动追求真善美的心智模式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并从中寻找到个人的人生目标与职业取向。

操作建议:

1.举办主题论坛。现在的高校经常有很多名家讲座、名家论坛,但是我们发现,都是专业类、技能类的居多,指导人生成长、心灵成长,亦即能影响学生正面思维模式成长的少之又少,我们建议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任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们心灵的成长,即思维模式的培养,邀请那些可以影响学生们思想的哲学类专家来与学生们演讲和交流。

2.成立读书会,引导学生们阅读经典,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的书一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书。但是,在信息时代,知识泛滥的今天,哪些书是有意义、值得读的书呢?很简单,经典著作,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我们也不排斥西方文明,西方很多历史和哲学类的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文明上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我们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形式还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成立心灵成长工作室,各个学校在操作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学生们的具体实际需求进行,不可照抄照搬,否则又会掉进形式化的陷阱。

总之,只有当学生和教师都把“正确思维模式是人生成长的关键”当成主要价值观去追求,才会主动积极地接受和创造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得心智模式与知识教育培养是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最高的境界这些理念深入人心。只有和谐全面发展的追求,才会有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第二步,努力(热情)的激发。即用梦想点燃学生内在的发动机,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前进。史蒂芬・霍金说:“人若没有梦想,不如死去!”梦想的作用是带给生命方向、力量和希望。梦想像一粒种子,梦想是伟大美好无私的,生命才会是伟大美好广阔的;梦想也是一种精神,“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研究发现,人真实生活的世界是精神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物质条件下的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有什么样的梦想人就活在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所以,应以梦想作为发动机,点燃孩子们自我前进的动力系统,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激情;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维管理育人系统第三步。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指导,有了梦想作为点燃自主学习的热情动力,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一方面,我们承认,人一出生天赋方面就是有差异的,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们学会自我审视和定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刻苦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勤能补拙,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但是,认命是第一步,只有认命才能改命,这不是宿命,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才不会盲目跟风,正确审视和定位自己的人生。所以,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对象如:不同的性别、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类别的人群,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根据对象的不同调整变通我们的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以适用不同的对象,否则就会僵化和不和谐。例如,研究和大学生的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别大学能力培养的原则;对不同对象的个性处理方法建议等。人类百年管理史已经累积了太多的关于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要积极寻求有效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的方法;

“只有我们的孩子们学好知识了,学好本领了,懂得更多了,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2014.9.9)

人生方程式是稻盛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适用于任何与人有关的管理,本文试图将其应用于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战略,也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以后还将做进一步的探索,以飨读者。

注释:

①摘自:《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于2014年9月9日在北师大。

②《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稻盛和夫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6月版。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4

一再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

何为“总开关”?总开关就是管总的,是我们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罗盘。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运行是有规则的,人生旅途是有准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把握规律、规则、准则的钥匙。世界观是管人们如何认识周围世界的,人生观是管人们如何规划自己的生存方式的,价值观是管人们如何判断是非曲直的。也可以说,世界观是解决“对与错”的问题,人生观是解决“善与恶”的问题,价值观是解决“好与坏”的问题。解决好了“总开关”问题,才能清楚地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要怎样走下去;才能清楚地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得更好;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怎样做到真善美。正如所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正确选择。”

“总开关”能够促进人们的理性思考和理性行动。人是有情感的,更是理性的。有了理性思维,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选择而不那样选择、这样认识而不那样认识、这样判断而不那样判断。有了理性思维,才能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定力,不为噪音杂音左右,不随风吹草动摇摆,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就是说,人们要有理性的自觉。理性的自觉,来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成熟的、系统的观念、看法、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需要培养的,这种培养来自实践的历练,来自读书的体验,来自对社会的观察。不注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很难有思想的定力。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成熟,讲的就是这些人缺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历练和修养。

“总开关”能够促进人的自我修养。人在世间,最难的事是做到自知之明,最大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自律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在今天充满诱惑的社会中,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炼就金刚身,不怕百毒侵。”自我修养的根本,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精神之“钙”。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之“钙”足了,精神之柱就坚挺、强硬,否则就会得“软骨病”。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如果柱子都歪了、斜了、垮了,人生还能健全吗?“总开关”问题解决不好,人生就要出问题,就会“不信马列信鬼神”,就要跑偏走歪,就要邪气上升,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做人,浑浑噩噩过日子,人生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精神上补“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常补、不断补。补“钙”的过程,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总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可须臾离开、须臾放松,一定要守好、看紧,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5

关键词:价值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每年经过高考的洗礼,千千万万的考生步入了大学殿堂,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了象牙塔。然而近些年大学生犯罪率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这是令人万分痛心的。究其大学生犯罪的根源在于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拥有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更关系到我们的社会和国家。

一、培养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所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老师是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韩愈所谓之“道”,指的是伦理道德,即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韩愈将传道置于首位,足以可见培养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中小学学校仍然单一地追求升学率,采用精英教育、选拔式教育的管理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略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学校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误导。因而,学校要培养青少年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教育者务必将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而且我们的各级教育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应该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过程,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石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1)要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务必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与那些备受父母呵护、拥有幸福童年的孩子相比较,父母离异的孩子由于幼小心灵所遭受的伤害,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扭曲,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如何疼爱他们,这种爱仍然是不完整的,极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向畸形发展,进而形成极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父母与孩子朝夕接触,父母的言行是孩子通往社会的第一座桥梁,时时刻刻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父母必须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典范。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写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3)孩子在初步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后,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强化和巩固,而这种强化和巩固是通过父母的欣赏和认可才得以实现的。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和孩子平等地相处,不断赞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

三、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

人的属性是社会的,人的成长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应该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近年来令人们倍感欣喜的是有很多网友将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视频上传至网络,并很快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点击率一路飙升,进而引起新闻媒体关注,成为当日的热点新闻。这些视频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是由于它们让每个人的心里都能感觉到一股暖流。这股暖流必然会给每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公益广告现在已经成为众多电视节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句简短的广告词、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都会给每一位观众带来视觉及听觉上的冲击,进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培养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而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要想使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必须树立整体教育思想,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崔钟雷.中华上下五千年.哈尔滨出版社,2012.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6

1.“正”“反”辩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很多,辩论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提高学习的热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在讲到秦始皇这个人物的时候,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于秦始皇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我让学生辩论以下话题:秦始皇究竟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正反两方学生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纷纷收集材料,积极发言,唇枪舌战。又如在讲到辛亥革命的结果时,我让学生辩论以下话题: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课堂上我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让他们充分收集材料,通过辩论,得出答案:(1)成功说。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等。(2)失败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辩论过程中,让学生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进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美”“丑”对照,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美与丑,相互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而发展。正面的人物形象总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在维新变法中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他们为了变法救国而慷慨就义;新文化运动中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呐喊。通过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体会上述时代的热血青年为救国而奔走的情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进而追求高尚情操和美好理想。在历史教学中,“美”固然有榜样作用,但是“丑”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在赞美“美”的同时,也要重视“丑”的作用。如我们在讲到五代历史时,知道年近半百的石敬瑭为了当上皇帝,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而且更为可耻的是他向34岁的耶律德光称儿的可笑媚态、可恶嘴脸。又如我们在讲到晚清历史时,知道慈禧太后在晚清时期掌握了中国的命运,在面对列强入侵时,她不是积极地组织抵抗,而是庆祝自己的大寿,并且挪用了大量的军费,导致近代中国在面对列强侵略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这些“丑”的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可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并在鲜明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美丑观、是非观。

3.“感”“理”交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适当的感情投入,进行感性教育,从而调动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分析,使学生进入理性思考阶段,从而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如讲到岳飞抗金的历史时,当讲到岳飞大败金军欲直捣黄龙时,学生无不拍手称快、热血沸腾;当讲到岳飞被迫接受宋高宗班师回朝的命令,感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时,学生无不感到惋惜、遗憾;当讲到年仅39岁的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处死时,学生无不悲痛,为之落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变化通过表情、举动等反映出来,产生了感性认识。教师可由此引入话题:“这个结局是岳飞的个人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从而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使学生得出理性认识。又如在讲到近代列强侵华史时,中华民族遭到列强铁蹄践踏,到了亡国亡种的边缘。学生在听到这段历史时,总会为中华民族的命运担忧。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近代中国在抗击外来侵略时为何会一次次地失败?从而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7

摘要:作为当代90 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大环境的骤变,过去在大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时代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因此,以创新性思维、方法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工作融入大学校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顺应世道发展的必要准备和必然要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0 后;大学生;创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表达。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校抓起,把对青少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深入到大学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①在当前思想活跃,文化交融,新旧观念碰撞的时代背景下,积极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从更深层次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讲,首先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在以90后为主体,人才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如如何抵御西方文化侵袭,全面深入的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等新课题,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大学生新潜能,不断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合格接班人。其次,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工程。②最后,新形势下,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教育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

二、长期以来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工作存在严重不足

1.教育观念落后

高校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工作,长期以来单向的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育。这种长期的单向灌输落后的教育观念势必无法满足广大求知欲旺,自主性强,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的需求。除此之外,大学校园主体工作要求及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落后,使得大学生校园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首先,长期的大学教育工作重教学科研,重学术骨干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轻政工队伍建设。③其次,在大学校园重教学轻政工大环境中,大多数学术过硬的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和较高的特殊待遇。长此以往在不断地影响和竞争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忽略了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客观的说,大多数的教师除了兢兢业业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外,在自我管理,自我修养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为人师表,完成了自身言传身教的使命。但还存在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缺乏育人意识,课上课下散布一些有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言论,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障碍和价值观偏差。最后,高校工作者对教育模式认识上存在狭隘性倾向,比如大多数高校只有为数不多的政工部门、干部及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大多数负责教学,管理的部门、人员对此工作漠不关心,这种认识上的狭隘性成为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一定效果,也在寻找创新性的改革,但依然存在着教育形式的种种单一性,一是教育手段单一,有相当多的教师专注于简单的传教式教学,而忽略教育内容的渗透,不能融会贯通。二是信息传递方向单一。教育者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教你做,我说你听等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交流、讨论、沟通,削弱了先进思想认识的精神指引功能。三是教学环节单一,社会信息化、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社会实践等方式丰富教学环节,使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工作更具实效性。

3.实践性教育虚于口号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何况在如今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下,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触,将自己所学用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光热,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⑤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理论教育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部分高校由于种种因素不能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性教学,或者仅仅局限于提出方案,简单宣传,虚于口号,重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在90 后为主体的大学

校园创新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新时代下,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工作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传统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培养的种种不足与落后已无法应对时代对大学生培养工作的要求。90后大学生自身的不足与前所未有的优势,都促使并指引着高校工作者对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性、针对性的改革。

1.理论教学的创新

首先无论如何改革,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需要从理论学习入手,依托各种课堂教学开展。但必须对以往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有针对性的对90后大学生有效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要注重从他们价值观的不足之处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育、对话沟通等方式逐渐矫正不良的价值观。同时要以鼓励认可的形式促进他们保持新时代大学生特有的优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参与活动,发挥其政治敏锐性。适当的抛开教学大纲的束缚,提高和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与整体素质,杜绝重科研轻思想的理念,改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从关系,调动激发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代大学生不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党的优良传统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的排斥,或者死记硬背上,从而使高校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真正深入大学生脑海与心田,形成他们心中主流的价值观念与人生信仰。此外课堂外的日常理论教学无论是否被高校工作者提上日程,他都直接或间接的被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小到每次课堂中的讨论,大到建立学习讨论指导中心等,潜移默化的建立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发挥其长处,调动其积极性,保证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并长远的传承下去,为祖国未来的兴旺昌盛源源不断的输送合格优秀的接班人。

2.培养工作形式的创新

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校园内得到广泛传播,光靠形式单一的理论教学或者形式化的简单校报广播等形式,根本无法引起个性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90后大学生的关注。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培养工作形势进行创新,一是要突出活动的重点,通过开展专题研究,举行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把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与深化教学改革、中国梦的宣传结合起来,打造主题活动。二是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继承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来的宝贵经验。要想使一种价值观念被广大人民认同,就必须扎根于民族传统,深入研究本民族长期意外价值形成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根基,抛开传统文化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无本之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一不是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④三是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带领,和校报宣传板、网站、广播电台等媒介的宣传,形象生动的战士近年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发挥榜样力量,使得大学生自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利用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如微博、微信等平台尽力手机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借这些便利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等将国家政策等传递给学生,对一些谣言进行及时辟谣,引导大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3.实践教学的创新

针对过去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教学虚于口号、无法有效开展的现状,以90后大学生个性和追求的独特性,我们在新时代下开展价值观培养工作必须力求将计划和理论付诸于实践,开展更多更精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大学生在校园中建立和培养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自身实践和社会实践两部分,对于自己实践来说,广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我校开展的“青马班”,党员值班制、带班制、党员示范岗、党员设岗定责等日常学生活动,不断积累经验,锻炼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将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对于社会实践来说,学校应该做好调查工作,真正了解学生的不足和兴趣等,结合理论,组织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和社会中有条件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企业、机关、部门协调,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可以经常有效的开展丰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⑤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感性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向和理想信念。此外,实践活动不仅应该落于实处,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地评估和反馈机制,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及时的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估,找出其中值得保持延续的部分,摒弃不合适的部分,改进不足的部分,进而使得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同时使得整个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自我优化,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大学校园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的新需求。

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精神世界的富有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与推动下,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作为先进性代表的大学校园,责无旁贷的成为青少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落后与不足,针对90后为主题大学生的独特性,如何顺利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创新理论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切实将实践性教学落于实处,而不仅仅虚于口号,建立完整有效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体系,成为新时代高效工作的新挑战和共同的目标。相信通过全体一线的高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打好这话时代的一仗,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源源不断输送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文注释

①韩永升.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出国与就业北京日报, 2011(1).

②梅荣正.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③张娜.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化路径[J].思想理论研究, 2013(7).

④张建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6) .

⑤仲兆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Z1416”

如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篇8

关键词:欠发达 高校 思想政治

高等职业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出蓝领精英,乃至“大国工匠”。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由于受到区位、资源、观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着经济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高等职业类院校要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用且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因而要摒弃重理轻文、重技能轻思想的错误教育思想。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在校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树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成为每个高等职业类院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阵地,应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培养,并把这两项贯穿在学生大学阶段的各个方面,用学校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学习、实践氛围,用大学丰富的师资力量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高职生即将正式迈向社会前,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架构起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思想理论基础。

(二)有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要想发挥出高职生应有的社会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中,引导高职生明确今后成长的目标和方向,认清发展的道路和途径,帮助高职生建构正确价值体系,树立崇高而又远大的目标,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认可。

(三)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使高职生提高思想素质,对社会发展的形式有清醒的认识,避免高职生受外来拜金主义以及主义思想的侵蚀,杜绝高职生极端行为甚至行为的发生。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健康的高校,已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高职生民族自豪感。高职生担负着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结。高等职业院校要以马克思理论加强在校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其责任感,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加强高职生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当代高职生面对的诱惑更多样、更繁杂,部分高职生甚至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习性,毕业时,更是期望值过高,盲目的追求“大城市就业”、“高待遇”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价值观的一种扭曲和变态。高校要深化“两课”改革,用马克思理论重要思想教育学生,给高职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指引。帮助其正确认识价值观,同时引导高职生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开展各项就业前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高职生心理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心理素质。随着高校在校学生的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和“毕业等于失业”的现实境况,高职生的心理极易引起病变,轻者对个人造成伤害,重者就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高校要在如何培B高职生健康的心理上有所偏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咨询,同时,帮助高职生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学会如何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加强高职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高职生社会竞争力。在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下,高校要始终把培养合格的诚信的高职生当做重要任务来抓,将诚信融入各项工作中去,做到润物无声。将诚信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将诚信与各项评优活动紧密结合,建立高职生个人诚信档案,将诚信度作为高职生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明确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人们去寻求生活的本质乐趣和美好,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趣味。作为培养高职生的高等学府和教育工作者们,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培养的高职生,走向社会后,不能只是赚取金钱的机器,他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成为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要学会感谢、学会爱、学会奉献、学会如何真诚,要有对美德的追求和思考,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构建和谐的人生。

(二)拓展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作高职生知识的传导者,精神的领路人,教师们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教师通过个人人格魅力的散发,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高职生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第一课堂。高职院校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充分利用“两课”教学,从道德人格、专业学习等多个方面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增强对人类、对社会、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高职生养成严谨、求实、扎实可靠的学风。高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实验课培养高职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第二课堂。高职院校要切实注重开展格调高雅的第二课堂教育,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诚信感恩、法制教育等,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功效。

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深入的研究,但要边行动边研究,切不可拖延,因为它关系到未来高职生是否能够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决定性问题,大力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王成平.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应重点关注[J].教育与职业,2008,(08).

[2]袁贵礼 马超.《家庭因素对高职生政治态度的影响[J].中国高教研究,2006,(04).

[3]吕澜,林良夫.加强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若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07).

上一篇:遥感技术的过程范文 下一篇:企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