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4:14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1

拷问――整改落实的难点在哪

审计机关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下达审计决定,要求被审计单位限时进行整改,是其职责所系。现实当中,审计整改不彻底、屡审屡犯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整改落实难的原因主要见于以下几点:

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实质性的支持力度。有的认为审计结论出具了,审计工作也就完成了;有的认为审计查出的一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的,彻底整改会触动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不好改;有的认为是属于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产生问题的根源不在自己,难以改。等等,这是导致审计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

机制不健全。2012年以前,由于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没有有关审计整改工作的具体条款规定,审计部门也没有关于整改工作的具体操作规范,从一级政府的层面来说,审计整改由哪个部门来督促落实,落实到何种程度,缺乏评判的标准和依据。此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缺乏组织监督和整改机制约束,使得被审计单位愿不愿意整改、怎么整改、整改到什么程度,具有较大的弹性。

督办不严厉。对被审计单位不及时整改、选择性整改、一般性整改等现象督促不到位、监督无问责,从而造成 “重审计、轻整改”。这方面,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审计机关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破冰――让整改制度先行

针对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省审计厅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调整工作方式,完善相关制度,多措并举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2010年初,省审计厅在其官方网站第1号审计结果公告,第一次向社会公开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整改结果,开门接受社会公众对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引来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和广泛好评。至此,我省审计整改工作由幕后走向台前,全面公开透明。

为了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提高整改效率、确保整改落实到位,2012年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确定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该“办法”明确了审计整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突出了审计整改落实问题的解决,即规定由审计机关每年汇总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向本级政府报送整改情况和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各级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和整改落实情况,审计机关要将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单位的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

“办法”从制度上、源头上落实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的具体操作、评判的标准和依据进行了规范,使审计整改更加彻底,增强了审计整改制度的法律效力。

联动――合力推进整改

2013年作为《陕西省审计整改工作暂行办法》实施的第一年,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行政问责机制。

2013年7月,娄勤俭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8月,娄省长在省审计厅调研时再次要求审计机关认真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加大跟踪督促审计整改的力度,进一步明确整改标准、落实整改责任、严肃整改纪律,充分发挥审计的警示作用。

全省“三公经费”及会议费专项审计结束后,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高度重视审计揭示的问题,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单位全面整改并处理存在问题,安排省审计厅、监察厅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通报,并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列入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五个方面专项治理工作之一。

2013年10月,娄勤俭省长在省政府党组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再次要求,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审计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要进一步督促检查,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在省审计厅积极跟踪督办、省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下,各部门单位认真按照审计结论揭示的问题进行整改,其中大多数问题整改到位,相关制度也已经完善,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审计协调、部门配合、社会推动、各方联动的审计整改工作格局。

探索――审计整改落实的未来之路

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效的最终体现,也是对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大考验。在现已形成的审计整改落实体系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和审计工作的成效,需要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探索创新,形成浓厚氛围,建立长效机制。

要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及时请示汇报审计整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政策、立法、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督促落实审计决定、加强审计整改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建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共同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深化对屡查屡犯问题产生根源的研究,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提出审计整改纠正错弊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从问题源头落实整改”。要严格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对不认真落实审计整改单位的情况通报有关部门,追究审计整改领导责任,以推动整改落实。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能公开的审计事项尽量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编后】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机关依法审计所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还不容乐观。如何真正将审计整改落到实处,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值得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24-02

对于内部审计中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是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审计成果和分析利用价值,实现审计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审计调节功能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审计问题整改是否到位,是否落到实处,需要审计部门去跟踪、监督,去发挥审计职能,更好地防范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和提升管理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审计、轻整改还是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实际工作中落实审计整改难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审计委派制的深入开展,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明显增强,审计的服务与监督职能越来越被强化,因为对于各类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会出现整改的落实不到位、整改不被重视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从思想上对审计整改认识不到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被审计单位只重视审计报告的内容,对于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性的审计建议需要如何去落实、做好,认识并不足,对审计问题的整改态度并不积极。

二是从行动上存在对审计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现象。有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中提出的有关要求重视不够,没有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也并不到位,出现每次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现的现象。

三是审计整改未能形成全员整改的机制。对于很多被审计单位而言,审计整改常常被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很多审计问题都直接涉及到相关的业务部门,有时一个审计问题可能会牵涉到多个部门,这时候就需要所涉及的部门积极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审计整改。同时审计整改更是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协调,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审计整改有时就会出现整改乏力的情况。

四是内部审计的成果质量不够高,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一项审计任务从审计指令到出具审计报告再到整改形成一个循环机制,目前的内部审计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审计,而是更多地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方向去拓展。审计报告的质量无疑对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至关重要,在审计中查找问题后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仔细检查提出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所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是否完善。在审计报告中如果只提出问题,不根据客观情况研究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审计的更高层次就没有体现出来,因而内部审计中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在实际中可操作性不够强,最终加大了审计整改的难度。

二、全面提高落实内部审计整改的有效性

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错、整改,做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落实工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全面提高审计整改的有效性。

一是指引被审计单位认识审计整改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内部审计的目的并不在于在审计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而是为了从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角度去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审计整改是否落实到位。在日常内部审计中,必须努力将审计报告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项审计问题表述清楚、准确定性、有可靠依据作为支撑、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最终才能被审计单位所认可,同时也更利于推进审计整改的落实。这就要求在我们在每次的审计工作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审计过程中思路清晰、明确重点,提出的审计建议切实有效可行,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夯实审计整改的基础性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审计报告的质量决定审计整改的有效性,审计整改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审计报告中对发现的问题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到最终督促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都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而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将审计整改落到实处。

三、抓好内部审计整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对策

全面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落实工作,对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为切实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不断完善审计问题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要明确审计整改责任到人,通过建立审计整改落实制度,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期限,例如:对近三年各类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或以审计意见书形式下发现的各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于内部审计中每次下发的审计整改通知单中反映出来的审计问题整改分类到相关部门,要求将审计问题整改结果纳入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中,将审计整改完成情况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指标,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

2.完善审计整改制度,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对于各类审计问题整改建立并完善审计跟踪机制,将相关部门的整改工作纳入重点督办事项,强化过程监督和整改结果考核,形成闭环管理。随着审计委派制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开展,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在加强对职能部门监督的基础上, 针对内部审计需要以提升审计监督和服务水平为重心,将内部审计委员会作为企业正常的运作机构,完善审计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通过加强协调配合, 对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协调、监督、审议,在审计整改工作中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和审计部门各尽其职,促进职能间的互补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联席会议上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合理调配审计资源、健全上下沟通协调机制。

3.通过实施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问题整改是提升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抓好审计报告的撰写工作,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内部审计要严格按照审计程序,从审计工作底稿的撰写与复核、审计报告的出具,到后续审计的业务环节需要严格把关,控制好审计质量;同时审计报告中针对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要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为企业规范管理的运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去服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不仅仅在于审计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审计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有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整改,审计建议是否被最终采纳。同时需要加强后续审计的质量管理,实现审计成果的利用,应重视抓好审计建议的落实。审计更重要的是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要坚持审计建议跟踪检查,制定审计整改落实的反馈制度,对审计问题定期进行“回头看”,从而督促审计整改得到落实,确保所发现的问题得到真正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3

一、当前审计整改工作影响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审计整改工作在逐年发展,但从历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部分问题屡查屡犯,说明审计整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放空的现象,制约了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某些单位消极对待审计整改工作。某些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片面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等手段,谋求自身利益。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没进个人腰包,就不算违纪,甚至认为进行整改会影响部门形象和领导政绩,因而消极对待审计整改。

(二)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当前我国很多领域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对涉及部门权力的问题、涉及深化改革的问题、涉及责任追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制度、体制进行完善,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 未广泛建立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审计整改工作协作机制。由于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联动协作,加之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有些问题处理处罚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目前除查处经济案件有部门协作机制外,对审计查出的其它问题,缺乏政府统一主导下的督促整改制度,未建立起有关部门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审计机关提出的一些有关建章立制的建议,特别是对一些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将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起来。

(四)审计整改标准存在问题。一方面,审计整改标准不够健全,对于不同类型审计查出的问题,应采用何种指标来衡量整改与否以及整改的效果,目前都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审计整改标准不统一。被审计单位整改与否、整改是否到位,在不同的审计机关判断空间有较大差异。现实中,有些审计机关往往仅凭被审计单位的一个整改报告就认为已经纠改,没有具体的后续措施跟进,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要求打了折扣。因而,在审计整改中导致某些单位采取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却仍然可以通过审计机关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这会诱导更多的单位和人员把精力放在研究钻“审计整改”的空子上,形成消极整改,不利于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五)审计整改的法规不完善,影响了审计整改的效果。现行审计法规中缺少关于审计整改问题的明确规定或表述,审计机关在依法督促审计整改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另外也存在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难以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定和查处的现象。

二、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建议措施

(一)明确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整改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强调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的督促责任。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整改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部署整改工作,调度整改进程,指导督办整改事宜,明确整改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对审计期间能够整改的,被审计单位要按照审计组要求边审边改。审计机关做出审计报告、审计决定,提出审计建议后,要严格执行审计决定,纠正问题,认真采纳审计建议,切实加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区分问题的责任进行责任追究。整改既要纠正、解决具体的违规问题,又要深刻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从制度、机制、体制上解决问题,同时建章立制,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被审计单位的主管机关、单位应积极督促、指导并协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二)构建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审计整改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由监察、人事、公安、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参加,并邀请纪检、组织部门和检察、法院参加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实行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原则,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研究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各级审计机关。发挥审计整改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设,加强沟通协调,注重信息共享、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分类督办,认真有效地抓好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形成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合力。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审计移送处理配合机制,落实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审计部门。联席会议有关部门没有正当理由对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建议书不予办理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建议监察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三)不断提高审计机关执法水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强化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审计整改不落实或落实不力单位的处理、处罚力度,切实体现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审计执法,坚持文明审计,规范审计行为,深入细致地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提高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及时跟踪回访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必要时要进行后续审计,督促做好有关问题的整改工作,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实行定期报告审计整改工作的制度。被审计单位要及时向审计机关报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按审计机关要求的时限,向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整改报告内容应包括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处理情况,未整改到位问题的原因及进一步的整改措施等。各级政府要将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列为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专题研究部署。对上级机关和本级政府领导涉及审计事项的重要批示,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整改事项,要列入政府督查工作内容,由本级政府督查机构督查落实。各级政府在每年底前要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就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相关视察、询问工作。

(五)对审计整改工作实施跟踪检查。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等进行审计跟踪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复审。对被审计单位未执行审计决定,或整改不认真不彻底的,应查明原因,及时督促落实。必要时,可向具有特定管辖、监督权的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或财政、税务、发改、住建、国资、工商管理等职能部门发出协助执行函,或联合发出督促整改通知书,责令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对重大问题的整改应及时告知本级政府督查室进行督办。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对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领导批示的重要事项,屡审屡犯、整改不到位、不按时报送整改情况的被审计单位等,可以提请本级政府进行督查。

(六)建立和健全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审计机关和相关主管机关、单位要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行为,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的有关规定,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部门和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整改;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要负起监督整改责任,分管负责人要亲自督促落实整改。对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进行审计整改的单位,对未认真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部门和领导干部,审计机关或政府督查机构应及时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等,必要时可提请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进行责任追究。对拒绝、拖延整改的,或整改落实不力而导致审计查出的问题屡查屡犯,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其中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等严重后果的被审计单位,要从严追究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同时,各级政府应将审计整改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审计整改结果要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未得到有效纠正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均不得评为优秀、良好等次。

(七)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审计机关应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通过报刊、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告。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屡禁不止的部门和单位予以公开曝光,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结合。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4

1、组织、人事和经费保障情况

我局现有人员18人,其中审计业务人员仅7人,审计或会计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人,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全区机构精简、编制紧缩、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区政府去年为我局特批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中心,确定事业编制5人,但人员尚未招聘。2010年我局经费支出203万元,其中财政安排资金97万元,占我局经费支出的48%,其余经费由我局自筹,主要来自我局审计处理处罚收缴资金。近几年,我局班子成员的任免均征求了市审计局的意见。

2、工作机制、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我区领导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凡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会议都要求我局参加,给予了审计部门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权力,在审计执法遇到阻力时,有关领导及时出面协调,排除干扰,并要求纪委等部门密切配合,2010年以来,审计报告被区领导批示、批转计10件。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了《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成立了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我局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加强村级财务的制度化建设和审计规范化建设等问题向区政府、区纪委提交专题建议报告,在我局的建议下,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关于加强村级财务收支审计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区财政性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规则制度。

3、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落实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每年都派出审计骨干力量担任主审,要求审计人员紧紧围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以“两个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为出发点,在审计工作思路、审计范围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近几年,在区人大常委会上,我局主要领导作的《关于区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受到了委员们的好评。对于审计报告中反映出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方面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均会下发专题审议意见,同时,要求区政府针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并提交书面整改结果报告。

二、严格依法行政,让审计有威

1、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近几年来,我局将审计整改作为审计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方式,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审计决定执行率达100%,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书面回复率达100%,审计整改落实率达80%,有效维护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了审计工作成效。

一是完善审计整改制度,维护审计决定的严肃性。我局出台了《区审计局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整改督查考核制度、审计整改分析报告制度、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整改通报制度,为审计整改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我局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从制度、管理、机制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财务管理,增强审计整改落实的可行性;三是完善审计整改回访制度。我局要求所以被审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一个月内,向我局书面报送审计整改报告,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注重服务与监督并重,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四是建立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跟踪制度。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将前次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作为本次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对没有整改落实的,要求被审计单位说明原因,并进行“跟踪”披露,有效促进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2、被审计单位接受和配合审计情况

近几年来,我局加大对外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力度,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布标、网上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和被审计单位认真宣讲审计法律法规,扩大了修订后的审计法律法规的社会认知度,增强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充分尊重和理解审计工作,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审计机关依法开展审计调查,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强化审计整改,共同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共同维护财经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5

一、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认识

审计整改能促进单位遵守财经纪律、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促进依法行政、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巩固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有效利用审计成果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整改并不是审计机关或是被审计单位哪一方的工作,而是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及社会各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结果。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审计机关主要是督促检查、指导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抓好审计决定的执行并进行审计回访,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认识及进行整改的情况。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审计整改方面的问题,向当地党政及时反馈整改情况。审计工作寓“审、帮、促”于一体,因此,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既是在审计业务工作程序之内,也存在于审计业务工作程序之外。

二、各单位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主要情况

修水县审计整改工作自2003年开始正式列入议事日程,这些年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总体情况较好。WWw.133229.Com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为把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县领导多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限期予以纠正或处理,并注意标本兼治,从建章建制入手,制定和完善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巩固审计整改成果。”

1.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得到较好纠正。县人大每年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县审计局《关于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对审计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几年来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要求认真对照检查,切实搞好整改。在预算收入方面:滞留税费、截留收入等问题基本得到纠正,混级混库的问题已通过体制结算进行调整,并且针对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加大了征管力度;在预算支出方面:针对预算资金拨付进度不均衡的问题,财政部门努力做到严格按照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拨付资金,尽力避免财政资金年底集中拨,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问题;转移支付资金、政府采购方面的问题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使问题得到较好纠正。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针对部门预算试点单位,明确项目支出、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并报县人大审议批准,批复到相关部门,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2.专项资金使用权方面的问题得到规范。审计查出的“三农”资金滞留问题,各有关单位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并将滞留的资金拨付到位;财政部门加强了对“三农”资金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农业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针对环保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移民扶贫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农村医疗等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采取整改措施,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县人大、县政府还就近几年来审计部门提交的移民扶贫、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审计报告,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照审计报告所查明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

3.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管理得到加强。为了解决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县政府和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修水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修水县以工代赈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全县范围内所有国家投资建设的项目,超过五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经过审计部门的专门审计才能结算。通过有效的探索,切实加强了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4.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力度明显加大。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县组织部等部门高度重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原则上规定凡领导干部提拔重用、调任必须经过审计。近些年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县直部门和乡镇都已采取整改措施,县审计局加强了和纪检、监察等机关的联系,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逐步走向规范,违纪违规问题逐步减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审计难,整改更难。根据调查情况表明,由于审计纠错机制和问责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走上正常轨道,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一些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整改,并且存在屡查屡犯的现象。在每年的审计报告中都存在转移、挪用、挤占或截留财政专项资金、虚作收入、虚列支出、多报预算、乱收费等问题。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单位,对落实审计处理意见推诿搪塞应付,那些一犯再犯的部门和单位不但很少受到责任追究,而且屡审屡犯,审计监督常打折扣。审计执行难,由于现行的审计体制的缺陷,审计工作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加之审计执行缺乏强制措施,只要是不涉及个人的问题,一些部门和单位领导对审计决定讨价还价,也是尽力推诿搪塞,导致审计处理执行不到位,影响审计决定的严肃性。

加强审计整改,目前审计机关最缺少在机制和体制上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还没有建立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我们自身要加强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对策,并多与纪检监察、检察、财税等部门沟通,尽可能争取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努力做到文明审计,让全社会加深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我们要逐步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建立查出问题整改处理情况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实效。

四、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审计整改工作是否有效进行,直接关系到审计执法的严肃性,审计处理只是手段,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整改是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如果审计报告所揭露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整改,那么审计监督的目的就不能实现,审计也就失去意义,审计整改在整个审计工作全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使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对《审计法》等审计法律法规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和完善,增加审计执行的强制手段和措施等内容,加强审计问责的力度,增加对不认真进行整改的部门和领导的处理内容;审计机关内部也要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监督检查,将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在不影响全局工作,不给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既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地披露审计整改的成果。如修水县的审计整改工作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果,每年坚持不定期的审计回访制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上年度审计了的单位下年度再审时对该单位上年度的审计整改情况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披露,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约束和审计过程的监督,争取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等方面做得比较好,这些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6

一、加强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结合公司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 计向公司党委、董事会负责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组织 领导,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流程,从管理体制上保障内部审 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有效开展 审计监督工作,推进审计全覆盖,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优化完善 内部监督协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各类监 督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协同互动,推动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 共用、关键业务共同实施、整改问责共同落实。

二、推进审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审计质量

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新要求完善审 计工作规范和标准体系,有序开展审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审计 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和集团公司统一的审计制度、程序和标准实施审计项目,加强对 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的管控,确保审计程序和标准执行到位,促进 审计质量提高。

三、做好重点领域审计工作,服务公司改革发展大局

2020年,公司将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 向、结果导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聚焦公司重大事项和关键 领域,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 方式“两统筹”,发挥内部审计增值作用,服务公司发展大局。

(一)开展重大政策、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审计

(二)做好审计署、集团公司等外部审计监督配合工作

(三)做好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监督工作

四、加强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完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7

    刘家义审计要求,加大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的力度,促进健全制度和深化改革。而审计组是能否实现这个目标的灵魂,以往审计组更多的是以问题为导向,重在查出问题,而轻整改落实的跟踪问效。特别是全国或是全省组织的大型项目审计,末端的审计组往往是提交审计报告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问题的整改报告就算审计结束,一般都不再督促制度的健全。如果整改报告的跟踪问效得不到重视,花费再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的审计,审计的“催化剂”作用还是无法得到正真的释放。只有把每个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促进制度的健全和改革的深化,审计的“催化剂”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首先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大型的上级组织的审计项目,上级审计部门都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会明确具体的审计目标,但是审计组还要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出符合审计组所在地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如果审计过程中遇到审计方案未能考虑到的重大事项,审计组要根据工作方案的整体目标及时调整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关键,同时也是督促整改的导向。

    其次是要深入分析发现问题的原因。查出了问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避免累审累犯的现象,是审计组应该考虑的问题,除了审计问题按规定处理外,更重要的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政策的落实,和被审计单位制度的健全。要督促问题的整改和制度的健全,没有好的审计建议难以实现,好的审计建议就像医生开的处方,就是要对症下药,审计建议也是要查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才能提出好的审计建议。

    最后是加大问题整改落实和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的跟踪督促工作。再好的建议,如果被审计单位不采纳,也无法达到督促制度完善的目的,审计组应该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督促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制度,已经整改的问题要收集相关整改依据,未能及时整改的要查明原因,督促整改,督促资料要及时存入项目档案。

    云南省审计厅2015年组织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专项资金审计,审计方式为交叉审计。根据市审计局的安排,师宗县审计局交叉到其他县进行审计,派出审计组按照以上思路,圆满地完成了本次审计,审计组得到了市审计局的表彰。此次审计,审计组更加注重问题的整改落实,在被审计单位报送审计问题整改报告后,审计组再次到被审计单位进行了现场检查,收集了相关的整改依据。本次审计促进教育局按省教育厅规定的校财局管的财务政策的落实,审计结束后教育局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强化了该县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促进了教育局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资金和营养餐改善计划资金管理规定,加强了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规定等内部管理规定;促进三个中学完善校内财务规章,达到了审计工作方案要求的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目标要求。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篇8

工作总结

根据《__市审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及区委《关于印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及部署及要求,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于10月中旬正式启动,在市局正确指导下,全体审计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实施,经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历时4个月,顺利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一步深化了审计人员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转变了审计人员工作作风;发现了当前审计工作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明确了上审计发展方向,进一步 增强了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促进了审计各项工作与时而进,迈向新的台阶。现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准备

学习实践活动既是目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审计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局领导将其纳入重要审计工作日程。区委动员大会召开后,就迅速召开了审计支部会议,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区委、市局有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全体审计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结合我区审计工作实际制定了《__区审计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为保证此次实践活动扎实、有序进行,活动实施方案讲究具体可操作性,对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阶段的具体工作都做了详细的安排,以让审计人员对如何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学习实践起来具体有抓手,保证学习实践活动各项规定动作顺利的完成。

二、认真组织落实各阶段学习情况

(一)学习调研阶段

我局将学习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制定了学习计划,计划对学习内容的遴选、侧重、时间进度等都作了细致安排,在学习形式上,主要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形式相结合。主要深入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文秘站:)、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审计署五年规划等学习资料,组织人员参加了由市委党校教师讲授的科学发展观专题辅导讲座,并要求所以学习者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规范,更是检验审计工作发展得失,衡量审计工作成效的一把重要标尺。

我局通过邀请分管审计工作领导、审计工作人员、被审计对象代表等召开座谈会形式,对当前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及如何做好或解决审计工作展开了专题调研活动。对与会代表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输理,撰写了调研报告。在调研报告中,我们对目前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措施和意见、建议。

(二)分析检查阶段

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谢区崛起”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我们认真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广泛征求意见是找准问题的关键,为此,局领导在会前,通过“一对一”“一对多”交谈等形式,就审计工作转型、转变审计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开始向全体审计人员进行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在民主生活会上,局领导率先垂范,对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带头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分析检查在贯彻落实实际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查摆问题是学习教育活动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对于更好地理清审计科学发展思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我局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查摆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加强改进措施,形成了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报告形成后,又组织审计人员、部分被审计单位代表对我局的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深不深,查摆的问题准不准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对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继续汲取,再次修改形成分析检查报告。

(三)整改落实阶段

上一篇:幼师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 下一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