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4:06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 文化建设 创新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那么,企业文化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建设呢?

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1.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精神的提炼和价值观的形成,明确了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因此确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员工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是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外化,是企业价值理念和思想信念的体现。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融入企业文化的各项要求以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注入企业价值理念的内容。对企业的价值观,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诠释细化,逐步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组织目标,形成一个与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达到全体员工思想、行为、利益一致。

2.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先进的企业文化要求从企业组织结构、形态和制度设计到员工的理念、价值观、心理和行为,都应具有强烈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使员工主动驾驭企业目标和任务并能适应环境变化。在现代企业的现行分工条件下,企业工作需要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就使得团队自我管理比个人自我管理更为困难。成功的团队管理不仅需要每个团队成员均有良好的素质和责任,还需要通过系统配套的措施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没有人们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协作,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高效益发展,也就不会有企业中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

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

1.重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为此,要发挥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导向作用,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注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真正做到惟才是举,惟才是用,人尽其用,各尽所能。重视企业的精神风貌,推动经营管理者向文化管理发展,企业领导人是企业实现文化管理的决策者和带头人,企业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等思想意识与精神将在企业家身上集中体现。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注意企业家精神在企业进程中的作用。企业家应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以自己的企业哲学、理想、价值观、伦理观和风格融合成企业的宗旨,推动经营管理向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发展,用企业文化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使员工共同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使命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从而发挥人才的真正价值,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2.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近年来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地重视,学习型组织提出员工的学习、工作与知识需要有效地整合。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一定要重视员工培训与学习,注重知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而今后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也必将是终身学习的企业。

三、树立人才价值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1.人才的价值高于一切。企业文化通过提供各种诱因与贡献的相互平衡,即“诱因引导与成就驱动”的平衡使人才认同,来达到吸引人才、维系人才的作用。如企业可以通过分配文化保证人才物质利益的实现,通过招聘、录用、内部待业、解雇、养老等安全保障文化来满足人才安全感的需要,通过主体文化和诸多亚文化制造团体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企业经营目标的协调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2.培养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制度是关键。现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中创新的源泉就是人才。在企业文化的培养中只有鼓励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创新机制才能为企业的人才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身的变革。在这种变革中,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配套调整也必须同步进行,任何一方的停滞不前都将使企业遭受惨重的损失。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在互动中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英奎,张超.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周兆宇.浅谈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2

【关键词】 自媒体 员工 企业精神

1 自媒体平台的特征

自媒体是一个普通人能通过数字科技与其知识体系相联,向大众提供并分享信息、思维情感、自身新闻的平台,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表现形式是博客、播客、微信等,在我国,则是以各门户网站的微博和腾讯的微信发展最为普遍。特别是微信发展更为迅速,我们已经全面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1)亲民性。每个人只要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通过申请注册,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媒体”,可以向广大的社会受众表达观点、信息、抒感。构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2)交互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设备的普及,每个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方便地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等上传到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也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自媒体”平台转发别人的信息,参与评论,互动交流。(3)快捷性。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甚至门户网站的信息要受到制作采访编辑周期的影响,即使门户网站的消息也只能针对少数有影响的事件,因此事件发生至信息有时间差。

2 自媒体对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的影响

自媒体的亲民性、交互性和快捷性的特点,让企业员工可以随时关注同事朋友的思维动态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自媒体平台上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观点,企业员工可以随时掌握最新信息。

2.1 积极的影响

(1)开阔员工视野,促进企业员工思维成熟。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关于本企业的信息以及评论等,自媒体平台上信息全面,内容覆盖面广,对整个企业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的报道与评议。(2)引导员工关注企业,提升企业员工的意识。以前,在媒体上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权力。企业员工普遍关注企业的事物,企业员工能在自媒体平台本企业的信息和各种评论,从而引导企业员工关注企业,提升企业员工培育企业精神的意识。

2.2 消极的影响

(1)价值观多元化,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看法容易发生分歧。企业员工尤其对企业了解不多的员工,思维较为简单,如果长期接受到对企业的负面信息,会受到不同的思维,不同声音的冲击,使得企业员工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的情感、企业伦理道德方面产生动摇。

(2)自媒体平台信息不规范,企业员工责任意识淡漠。会使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认识模糊,企业情感淡漠,进而造成在自媒体平台上甚至在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中的员工的企业精神偏差。

(3)员工在自媒体平台上自我约束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目前我国自媒体平台的规范不够健全,企业员工在自媒体平台匿名隐形时就会摆脱现实法律法规的约束,这也使得企业员工对自己的损害行为更为轻率,比如发言过于随意,恶意发表不利于企业的言论,随即就会引来无数员工的围观评论,在自媒体平台上损害企业权利现象比传统传播形式上更为严重,甚至做出违法行为。这些都有可能为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增加难度。

3 自媒体环境对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培育的方法

3.1 自媒体对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的消极影响加大了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的难度

首先,在自媒体上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价值观多元化,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精神培育的逆反心理加重。企业员工接受了的来自各阶层多渠道的信息,企业员工会对从企业精神培育过程中的所宣扬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对企业开展的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次,由于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获取便捷,使部分企业员工藐视权威。在自媒体平台下,企业员工获取信息快速便捷,企业员工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精神培育的培训内容,员工好像都“知道”,在培育课程上传播的企业价值观被员工质疑,其影响力还不如微博的一个评论,企业管理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但是由于员工的知识局限,其掌握的信息而未能形成知识体系,更缺乏深刻的理解,所以企业的员工企业精神培育课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2 自媒体背景下提升员工企业精神培育效果的方法

面对自媒体时代企业员工的思维特点,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旧观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探索在自媒体环境下提升员工企业精神培育效果的方法途径。

第一,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改变员工培训的方式。面对能接受到各种形形信息“知道分子”,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有深厚的企业管理理论基础、科学的管理理念,面对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能正确分析处理。企业管理者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不要采取回避的方式,更不能与普通企业员工一样,夸大企业的内部问题,而是应该理性地为企业员工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员工理性、辩证、综合、全面分析问题,鼓励员工关注企业里发生的事情,采用讨论、辩论等沟通方式让员工将自己的观点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同企业管理者进行讨论,给员工建立一个发表不同观点的平台。

第二,加强企业员工媒体素养培育。自媒体简单的方式也带来了大量虚假的信息,对企业员工的思维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必须有一定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是指包含如何解读媒体信息、如何对媒体进行批判和如何正确使用媒体。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员工如何从自媒体平台筛选信息、判断信息真伪、正确地使用自媒体信息进行引导和训练。

第三,建立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的自媒体平台。自媒体的发展迅速,企业不能在自媒体平台上失语,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思维碰撞中的优势,建立企业官方的企业精神培育的自媒体平台,与员工加强互动,将主流思维、企业价值观通过员工喜欢的大众化的语言在自媒体平台上出去,建立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的自媒体平台。

参考文献:

[1]方步青,陈登.自媒体语境下企业员工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3).

[2]王永健.自媒体与企业员工媒介素养教育[J].北京教育,2012(11).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职工是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把职工培养成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有利于向社会输出负责任的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领域安全,也有利于向社会输出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而强化整个社会国民教育素质,示范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保文化领域安全。

一、把职工培养成先进企业文化代表的意义

先进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同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通过企业战略、愿景、使命、精神、作风作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职工是先进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和传播者,把职工培养成为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是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工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把职工培养成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职工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产品形成和服务全过程是重塑企业魂魄的“灵魂工程”。

(二)是做大做强企业的“基础工程”。职工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做大做强企业的主力军,要做一流企业,树优质品牌,首先要将先进的企业文化植入职工思想,影响职工行为,充分依靠职工,在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全过程践行优秀的企业文化,努力将好产品、好服务升级为好市场、好品牌。因此,把职工培养成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是强劲企业筋骨的“基础工程”。

(三)是企业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育人工程”。企业在改革中势必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问题,这就要求企业高度重视对职工队伍的培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指引,教育职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这是企业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前提。因此,把职工培养成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是企业的“育人工程”。

二、关于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

把职工培养成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这是企业充分发挥职工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的需要,是确保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安全的需要,那么,如何依靠职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笔者认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至关重要。

(一)前提是必须解决好职工的心理认同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前瞻性、引导性。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就必须首先解决好职工的心理认同问题。通过教育引导,要让职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先进价值观,要从内心信仰它。

解决好职工的心理认同问题主要靠教育。内容上,要加强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世情、国情的形势教育,不断增强职工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不断增强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形式上,要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企业职工的影响力;方法上,要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激扬主旋律,增强职工的文化自信。

(二)难点是必须解决好职工的社会认知问题。产品及服务是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这是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教育引导职工忠诚企业,打造精品,践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向社会输出负责任的产品,要让企业产品及服务承载着先进的企业文明走向市场,赢得用户并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有这样,企业和职工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统领企业战略目标,统一企业意志,统一职工行为,这是负责任企业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思想、融入职工生产实践,向社会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保障。

(三)关键是必须解决好职工的素质提升问题。加强思想互动。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产,是战略资源。企业发展必须依靠职工,与职工保持经常性的思想互动。企业要充分尊重职工的知情权,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把企业的战略思想传达到每一个职工,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化解职工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只有这样,职工的价值取向才能跟进企业,才能真正做先进企业文化的代表。在新的形势下,要特别加强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善于用好网络新媒体,通过企业官方微博、网上信箱等加快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思想互动频率和频次,以主动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

加强示范带动。职工更多地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示范者的价值观念,来塑造自己的价值取向的。所以,企业要重视选树先进典型。通过企业先进分子的身体力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示范,做榜样,不仅用正确的理论,更要用正确的实践说服职工、引导职工、教育职工。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4

关键词:员工培训;竞争力;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是靠人来实现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员工培训是维持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人力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无论是在规模上、规格上、质量上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重生产轻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要将总收入的1.5%-3%用于员工的培训,而我国则是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这1.5%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有的企业由于经营困难连1.5%也到不了位,有的亏损企业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培训费甚至没有培训费。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计划未能很好的与员工本身的需求相结合

培训计划没有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没有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因素、员工本人的意愿、员工个人的素质,“为培训而培训”。企业在落实培训计划中,有时为了凑人数把应该参加甲理论培训的人送去参加乙理论的培训,使培训的知识不能充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 人力资源培训对企业发展产生的作用

(一)、保持和提升员工的知识能力提高工作技能增加企业竞争力

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大部分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高职高专尽管有实训课程的设置,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都不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跟不上企业岗位所需,不可能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据国外有关资料测算, 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学知识仅占其需要的职业技能知识的十分之一左右, 大量知识和技能是靠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再教育”( 或称“人力资本的再生产”) 完成的。

新经济时代即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日益深刻地体会到变革和创新是当今的必然选择。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内部机制的变化速度慢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只有被淘汰,这是企业竞争的法则。所以企业要不被市场所淘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改善管理体制和更新设备来满足市场激烈的变化与需求。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 任何人都不能仅在学校里接受一次性学习而受用终生, 既使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了

三、五年之后, 其所学知识的一半就需要更新和补充,所以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 增进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环境。

(二)、协调人力供需,促进团队合作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营才能的专业化,以及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得管理者往往领导着比自己更专业的下属,管理的是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人员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传统的命令与控制手段已经落伍,必须充分尊重雇员的个人价值,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也不再主要依靠指派和命令,而更多的依赖于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作。由于人力资本的生产影响很大,因此企业必须致力于培养“团队精神”,使每个成员找到自己的归宿感、使命感,相互理解,相互协作。这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重归属感、使命感。

(三)、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包括价值观、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因素,也容纳了企业制度、管理和行为等因素。一个成熟的企业一般具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培训架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体系和规章制度,固定、专业的讲师队伍,设备齐全的培训场地等, 因此,培训就体现了企业的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信任,帮助员工开发潜力和实现价值。要把这样的理念变成现实,需要长远规划,认真落实,而培训正是实现员工“生涯规划”的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员工通过接受培训,不仅知识得到丰富,技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以优化,道德品质得以升华,而且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将得到实现,成为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遵纪守法的模范公民,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忠诚感和归属感。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不断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明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念,在工作中自觉地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导,模范地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加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培训,员工的工作技能、精神面貌、服务意识等都能显示出较为专业水平,成为“知识型工作者”,能够让顾客感到满意和放心,使客户愿意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业务往来和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的产品得到大众信任,企业品牌成为大众心目中的名牌。认识到这一点,才可以准确地确定培训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提高人们对培训的认识,从而使培训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

(四)、培养员工的价值观

公司要适时正确地对员工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员工在追求与公司相同的价值观,公司也要主动培养和引导员工,求同存异,达到公司的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具有更多的同类项,当公司从高管到员工都渐渐地对这种价值取向默许的时候,公司就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当公司上上下下都为这个共同的价值观而努力工作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围绕这个共同的价值观而渐渐趋向于成熟。

无论什么企业,只有公司全部人员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它的企业文化才会有特色,有了特色,才会有核心竞争力,才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具有强势的资本。全球排行500强的企业,都有它特有的企业文化,而且它们的企业文化都有很鲜明的特色,比如:美国GE,它的企业文化是:诚信第一,乐于变革,客户至上,利用规模扫除官僚,筛选领导重视人才不拘形式这就是GE不拘形式的文化的价值,这种文化使人们在不断地寻找创意时不是去看创意者的级别高低,而是看创意本身的优劣;这种文化能使每一个头脑都投入到公司的游戏中来,把公司每一位员工都培养出与公司相同的价值观。

三、结束语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工学结合模式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工学结合模式不仅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也让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深刻复杂的教育环境。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正视工学结合模式带来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切实加强和改进培育的方法与途径,才能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与特质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主要起源于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1903年开展的“三明治教育”,并经美国辛辛那提大学1906年实施的“合作教育”及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进一步扩大影响,为各国大多数高等职业学校认可并倡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学校为主导,以学校、社会(企业)为主要教育空间场域,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教育对象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相对于以往单一的学校教育教学,具有以下特质:一是教育主体多元性。教育主体既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学校管理人员,还包括企业的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普通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多元性的教育,通力合作,ρ生进行培养。二是教育对象二元性。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份体现为二元性,在学校里是学生,系统接受专业课理论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里是准员工或员工,遵守企业生产实践的规章制度,接受专业师傅的指导,完成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三是教育目标针对性。“工学结合”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满足企业、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四是教育内容与方法灵活性。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针对企业的生产特点与具体工作岗位,体现职业性,因此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契机及挑战

工学结合模式作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促进高职院校的管理、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进一步变革,同时也对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新课题。一方面,它给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新平台、新机遇、新契机,另一方面,也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难题、新困境、新挑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契机

1.增加教育效果。工学结合是学校与企业合作高度融合、纵深发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于以往的学院式教育教学来说,是重大的改革。学生不是只是在课堂接受理论教育,而是以企业准员工、员工的社会人角色接受教育与启迪,这种真实性是学院式教育无法比拟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生产线、生产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了解,以及以准员工身份参加社会生活,与社会真实接触,深刻体会与感受到国富民强、企业民主管理、企业员工与社会成员在工作、生活中的礼貌文明、和谐共处;深刻体会与感受到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平等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健全与完善,深刻体会与感受到作为员工与企业讲诚信的重要性,同事之间的友善相处,并认真遵法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激发对祖国朴素的热爱情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实践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高职学生在企业实习及社会实践中,必然会更深刻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深邃内涵及现实意义,并外化为具体的践行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丰富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中轴,具有统摄性、概括性、抽象性。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通过企业文化教育与建设,相对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为具体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的企业价值观念、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渗透到实习高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进一步规范实习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其创造性,增加其凝聚力,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3.创新教育方式。工学结合的模式以满足企业需求和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融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就业发展于一体,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参加社会实践,丰富学生职业经验,也改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或企业开设了企业文化课题,还通过优企业家、优秀毕业讲座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双方创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交流机制与平台,运用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还通过设立实习班组等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对企业文化研讨与交流等方式,强化教育与引导。这些新创举、新做法、新举措,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挑战

1.教学时间变化带来的挑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划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部分,而为了确保实习效果与质量,往往又会压减理论课教学时间。为了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减再减,满足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要求。而相对较为有教学时间保证的实践课,一般又只注重技术技能等实用性知识的教学,较少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这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时间受到严重的挤压,一些原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学课程无法完成原来的教学计划,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受到影响,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2.教育场域变化带来的挑战。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实习,打破了学校原有的集中育模式,原来在学校相对单一封闭的校园空间,变成学校与企业并存,出现了空间分散多点、学生接触面广等特点。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适应这种分散式空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相对分散的空间变成相对集中,确保教育的质量,这需要教育管理的变革。二是“走出校门”的学生,如何在深刻变革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御不良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的影响,坚持科学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3.师生身份变化带来的挑战。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身份都发生了变化。首先,教师不只是学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还包括了企业的师傅、高级技师。在学校里,学校教师按教学任务进行教学,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教师联系企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与精力有限。而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的师傅与高级技师,更多是注意技能与技术的传授,往往忽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其次,学生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在企业的时间往往比在学校的时间还长,而在企业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相对又少。这种教育主体多元化以及教育对象二元性,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难度,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

工学结合模式下,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改变传统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性、导向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侧重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内容的教育,拓展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把职业道德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把职业道德的理论、重要性讲清楚,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习企业与具体事例,培育学生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的职业素养,锻造遵守纪律、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养成服务基层、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另一方面,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专业及岗位要求,围绕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把职业理念、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还可以让企业师傅结合实习工作、自身体会与经历、企业的事例等生动活泼的素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使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职业道德养成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缩短学生(准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更快地融入企业。

2.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功能。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是校企育人高度融合、系统培养、紧密协作、管理互动。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作为两个育人主体,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育人环境中,共同承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技术教育等在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学校与企业通过教学管理、实习和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拓展、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各个环节。重点在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在宏观层面,共建联动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流程标准等方式,在组织、管理、机制、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育人的体系,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专业教学、企业实习共同发展、紧密融合。二是在微观层面,共建师资队伍。由学校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双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人员结构互组,教学任务互派。在学校里,除了学校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教学外,还请企业人员进校讲授企业文化、岗位要求、职业道德等知识。在企业里,学校教师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道德要求、劳动纪律等,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专业知识和岗位要求中创造条件。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为了克服工学结合模式中教学时间断裂性和教学地点分散性不足,要及时有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除了建立学习小组等管理方式上变革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互联网覆盖面广、便利及时、形式多样,可以克服工学结合模式中教学时间断裂性和教学地点分散性的不足,打破校企边界,实现育人跨界融合,在校企、师生、学生之间搭建共同交流、共同参与、共同互动的平台。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及科学技术的普及,现在的高职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有电脑,这为构建网络平台,运用先进的科技传播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物质与技术条件。同时,网络对青少年学生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这为利用网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心理条件。因此,学校教师、企业师傅一方面在加强自己的网络知识学习,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在走访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及网络爱好的基础上,建立集思想性、知识性、技能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网站,建立QQ群、微信群,保证师生、师傅与实习生及时交流与沟通。通过建立的网络平台,教师、企业师傅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确保学生掌握技术技能,适应工作环境,完成角色转变。

4.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教师和课程的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的评价,不能简单通过课堂理论考试等方式完成。而应将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职业素质与现实表现相结合、思想认识与行为习惯相结合。既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的掌握,又考评学生在现实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又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状况。同时,为体现考核和评价的全面性、合理性,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企业师傅,使评价全面展示学生的思想、能力、技能等综合素质。

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各高职院广泛开展。我们要善于把握工学结合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总结规律,更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考评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工学结合模式紧密结合,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广荣.实践教学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2]李光胜.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制约因素[J].继续教育研究,2016(11)

[3]许俊生.高职院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

项目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 (2014JKDYY23);2015年度广东省级学校德育创新项目(2015DYYB053)”;广东高校校报研究会2014年度课题 (2014YB010)。

作者简介: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6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人员录用,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人员录用时,我们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引进的新员工必须是有潜力成为企业文化人的员工,也就是说是经过培育后能够成为企业文化人的人。因此,在设计企业的招聘政策时,要通过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策略,让招聘的人员了解本企业的文化,特别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利用合适的测评手段,录用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

企业文化主管人员要参与制定职位“入职要求”。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员工发展政策,培养与发展那些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员工。

2通过培训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到员工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培训。通过培训,能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到员工的思想中,缩短员工的价值同化周期。因此,在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员工培训是重中之重。

在整个培训同化的过程中,要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来对待新员工,不能急于求成。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员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是否满意企业及工作岗位。这种压力能够促使新员工严肃对待企业文化,并努力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另外,员工的职能培训要与其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对员工的培训一定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的放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员工自身价值的向往,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其自身兴趣爱好的体现,同时也结合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任何员工,只有干自己喜欢的而且是充满价值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当成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培训体系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以人为本,员工愿意接受培训,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成为实实在在的企业人,从而努力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开发企业培训体系,才能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培养人才,才能增强企业员工及企业的竞争力,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境地。由此可见,企业的培训,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价值模式,缩短企业价值同化的周期。员工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更好的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企业的目标。

3通过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

薪酬激励包括额外津贴,比如员工可以享有购买公司产品的优惠权、低息的个人贷款、以及携带家属旅游等,这虽是比较模糊的薪酬部分,但可以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凝聚力。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设备可以为员工带来快乐的心情。额外津贴让员工轻松过上了舒适生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实际薪酬。

薪酬激励中的精神激励,比如个人发展、心理收入、生活质量等的分量举足轻重,是一种让员工终身受益的薪酬。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创造良好的团队气氛,提高工作的价值等方法提高员工工作的快乐感受、生活质量,即员工如何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和谐与平衡,能愉快地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是年轻一代的迫切要求。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弹性的工作时间、固定假期、托儿所、养老院、各种服务等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体现出对员工的关怀。

4通过沟通形成良好的员工关系

建立各种合理顺畅的员工沟通渠道。主要的沟通渠道有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等。通过这些渠道,员工和上级之间,员工彼此之间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解决。通过这些渠道,企业各部门上下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达到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通过沟通渠道,明确告诉员工公司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同时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并成为忠实实践公司价值观的表率。多样化的沟通渠道的出现,不仅可以让员工彼此之间增进了解,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渠道,使企业内部员工达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有利于内部良好员工关系和合作氛围的形成。

5结语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7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改革;思考

萨姆·沃尔顿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真正的老板,那就是客户。客户不靠我们而活,而我们却少不了他们。”这说明了客户资源对于企业举足轻重,是企业首要的战略资源,没有客户,企业就没法生存和发展。近些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医药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改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如何提升客户价值来增加企业的收入及利润,成为各医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开发客户,维持客户,挖掘客户价值,提高客户忠诚度和贡献度,增加销售量。

客户关系管理英文为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简称“CRM”。1997年美国学者GartnerGroup首次提出这个概念,随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国内各大学纷纷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进行当中。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利用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企业管理、推销学、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数据库、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及管理理念来建立客户关系,维护关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营销知识。

课程的主要任务为:(1)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常见的应用技术;(2)能制定企业CRM战略;(3)能管理CRM项目;(4)能提高客户服务、解决客户投诉等。

為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目的,学校应该开设市场营销课程、计算机技术课程等各种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帮助学生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全面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满足企业对于客户管理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诚实诚信,保守秘密。

2.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勤奋务实、高效的职业态度。

3.工作上具有高度责任心、敏锐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心态。

(二)能力要求

1.营销能力。提升学生的营销能力,应该从营销方法以及营销手段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营销管理水平。要求掌握以下营销能力相关知识:营销的概念与基本类型、数据库营销、关系营销、直复营销、服务营销、数据库营销等。

2.技术与管理能力。要求学生了解CRM系统,掌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常用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技术与管理能力,高校应该从下面这些知识点入手来提升技术与管理能力:CRM系统的特点、结构、分类、软件、模块系统、基本功能、CRM使用的基本技术理论、CRM的行业应用、客户智能、呼叫中心、数据的分类和搜集、客户信息库建立的方法、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内涵及数据挖掘在CRM中的应用等。

3.客户管理能力。(1)客户管理能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客户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客户管理能力:掌握客户管理关系的基本原理、客户管理关系的内涵,建立坚固的客户关系,对客户分级管理明确,做好客户维护等。

(2)客户满意能力。为了能够保证客户关系管理水平的提升,学生在处理客户关系的时候应该做到让客户满意,只有让更多的客户对于企业的服务与产品满意,才能确保客户和企业有长久的合作,保证客户对企业的忠实度。提高客户满意度要求学生掌握客户的相关知识点:顾客满意的概念及意义,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顾客投诉、流失及其管理,顾客满意度的测评等。

(3)顾客忠诚能力。为了保证客户与企业关系的长远发展,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让客户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根据影响客户忠诚度的各个要素的改变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确保客户与企业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客户忠诚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顾客忠诚能力的相关知识:顾客忠诚原理及类型、发展历程、驱动因素、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客户忠诚。

4.顾客价值管理能力。顾客价值管理能力是指通过管理来提升客户给企业带来的各种价值,保证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为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关于如何提高顾客价值管理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以下内容:价值的含义及概念、顾客的价值、客户的终生价值、客户的生命周期、顾客价值的分析和计算、带来顾客价值的因素等。

三、CRM的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CRM的教学内容、CRM的教学体系架构没有定论,课程体系差异性大

自客户关系管理学科出现以来,由于企业的需要、人才市场的需求,国内高校纷纷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希望通过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课程来培养客户关系管理人才,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但是由于客户关系管理这门新课程诞生不久,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大,实践难度较大,CRM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架构直到今天都没有明确,业界没有统一的规定,客户关系管理教材有一部分偏向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另一部分偏向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或电子商务。不同的学校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各自按照专业的需求、教师及学生的情况选定教材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各个学校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合作,所有客户关系管理教学进程比较缓慢。

(二)缺乏双师型教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在各高校授课学时少(我校本科、专科班的理论课授课时间为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让学生更多地去实践的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许多本科院校从事客户关系管理教学的教师,多数教师毕业于相关专业,学过或没学过该课程,毕业后都没有具体从事过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缺乏具体行业或企业的工作经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这就使学校的教学陷入了理论教学的泥潭中,没有了实践的参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停滞不前。参与实践,要求学校与企业交涉,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而在这一点上,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因此,学生的培养方向趋于理论化,与实际的工作缺乏联系,学校没有与企业的在职人员进行很好的沟通,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理论化教学,学生对于工作实践的事情一无所知,实践能力自然不够,学生在学业完成之后仍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双师型教师,大多数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所以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践的教导。而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能否得到提升,这个问题是学生能否达到目标要求的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理论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不断提高,达到应聘企业的要求。

四、建议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促进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提高高校教学能力,学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跟进学科的发展,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教学范围,提高教学的深度。汲取经验,补充不足,学校应该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环境或真实环境中体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培养学生一套分析问题、调节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过程。从教学构架方面来讲,学校应该优化教学构架,重新调整教学大纲、教案、讲稿等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科学的教学计划与合理的教学内容,保证学校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多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课堂授课中多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经典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方法的应用及学到很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师讲述生产观念时,形象地归纳其特点为“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并举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在20世纪初,由于当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汽车销量很好,供不应求,亨利·福特以“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来贴切说明生产观念时期的特点;讲述推销观念时,归纳其特点为“我卖什么,就让你买什么”,并举例三株口服液的推销神话。案例选择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比较新的、可供借鉴的。案例教学中,贵在把具体的案例与理论知识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实践操作经验也能得到丰富。

2.多设课堂讨论、互动环节。课堂教学中多设讨论、互动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时,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见到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让他们讲自身的体验;也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要开设一家公司,回答公司的主要营业范围,客户群体是谁?如何去寻找潜在的客户?见客户前应该准备什么资料及问题?讲到客户的选择时,可以提问:谁是我们的“客户”?选择什么样的客户?如何收集客户信息?寻找客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获取医院和病人的反馈信息?如何确保信息安全?怎样判断谁是我们的最优价值客户?客户区分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与客户建立好的客户关系?依据什么标准给客户分级?如何实施分级管理?如何让客户满意?如何培养忠诚客户?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互动,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或随机叫学号回答,所有参与课题讨论、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给予加分鼓励,计入平时成绩。

3.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借助软件企业经营的全部流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实验环境中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企业运行流程的了解,并进行企业模拟客户关系管理的操作,以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是如何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维持客户关系的。实验课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转变营销观念,强化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客户价值;

(2)全面了解CRM具体操作流程;

(3)熟练操作客户关系管理软件;

(4)掌握客户信息收集及管理的方法;

(5)具备基本的解决企业客户关系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决策和创新能力。

4.市场调研方法。市场调研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研究相关市场情况,了解相关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发现机会及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做出相关市场预测与经营决策,制订计划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让学生参与客户市场调研,主要是对客户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特征进行调研,研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其购买决策的影响,确定这些因素主要影响消费环节、分配环节或事后生产领域,了解客户的需求情况(包括需要什么,需要量多大,什么时间需要等)、影响需求的各因素变化的情况、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及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等。可以了解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具体情况和实效,通过做市场调研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现并解决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在具体的市场调研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团队为单位,通过深入各企业内部调研,加强对企业的了解,并提交相应的调研报告,通过讨论与分享的方式共同分析企业实施CRM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地调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相关的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学生是否能够利用学习到的理论有效地加以解决。例如,讲到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时,可以让学生实地调查一个企业的满意度或忠诚度。

5.PBL教学法。部分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PBL教学,教师只对教学过程进行把控。比如让学生分组准备一家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相关资料,分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具體操作方法,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制作课件讲课,派组员上讲台演讲,然后学生讨论,相互打分,PBL分数计入平时分,培养学生在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演讲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等。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应用性学科,学习测评尽可能体现培养客户关系管理实际操作能力、综合掌握能力,所以不能一考定结果,要实施综合化的考评方式。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平时上课出勤分、课堂讨论分、回答问题分、模拟实验上机操作成绩、PBL成绩、市场调查报告成绩等。考试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学生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主观题比较灵活,主要考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教学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充分应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能力。学校从企业中聘请实战专家为校内兼职教师进校授课或定期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参与企业的具体工作。高校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例如,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可以折算成一定的工作量,或减免一些工作量等。也可以派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短期工作中去了解行业特点,比如实习当接线员,学会与客户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相关理论;或参观访问一家企业,通过访谈了解企业是怎样选择客户的;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设计一些环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讲到客户价值单元时,可以布置课后作业,给每一个小组发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物品交换表,要求各组学生用本子去与别人交换物品并填表,以此类推交换三次,学生可以体会到如何了解别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俊华.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宋丁伟,丁江涛,张同建.论高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5(12):195-196. 

[4]董理.关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 , 2013 (02) :85-86. 

[5]林海仪.关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3):30. 

[6]肖旦,刘芳,史欣向,等.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文教资料, 2016 (15) :164-165. 

如何培养企业价值观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意义;构建

1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尽管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勿庸置疑,但是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普遍有这样的误解,认为企业还小,当务之急还是生存,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其实,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价值观念和精神要素来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抗击风险,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并非企业大了才有企业文化。

本文通过浅析构建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以及对中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小企业起到启发借鉴作用。

2 构建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2.1 企业文化具有洗牌作用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用来引导人,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仅仅靠企业战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个企业家在企业初创阶段,是通过异于常人的勤奋努力才成功的,那么,我们可以为该企业提炼出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勤奋刻苦。勤奋一定是该企业选择员工的最重要的标准。就像在《西游记》中的三徒弟,该企业老板一定更钟情于选择勤恳的沙和尚,而不是孙悟空。于是,经过这样的筛选,留在该企业的员工都是和老板一样的人——勤奋刻苦、废寝忘食。

2.2 企业文化具有培养未来竞争力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企业在早期就应进行企业文化规划和建设,并努力创造适宜的文化氛围,这将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比如,有的企业认为,目前企业没有富裕资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熟不知,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发展企业。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以后才能收获的成果。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一个小企业,如果想发展成大型企业,现在就必须做大型企业要做的事;想成为一个卓越的公司,现在就必须做卓越公司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大公司或卓越公司。

2.3 企业文化具有培养企业凝聚力作用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它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名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它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企业运作中发挥着“无形”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我们可以看到,松下成功了,宝洁成功了,海尔成功了等等,而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强大和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这一助推器!

2.4 企业文化具有抵抗风险,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作用

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有过论断;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将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危机,但无论遇到何种危机,面对危机采取的姿态、最终发展结果却完全与这个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只有从小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抵抗风险,激励员工同企业休戚与共,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3 中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3.1 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是形成中小企业文化雏形的元素

对于企业来讲,其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等,对企业文化的雏形乃至以后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有很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小企业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

3.2 提炼企业共有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初期,更应注意吸收和提炼企业员工的优秀品质、创新精神,注重核心领导层的理念,从中提炼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准则,使之指导企业员工实践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有共同理想的员工,也才能引导企业员工将实践个人价值到实’现企业价值的轨道上来。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就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往往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

3.3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普遍看来,中小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处理得非常不规范,总认为“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啊!”其实,很多中小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人才留不住。如果你能让员工认可你的企业,认可你的制度,认可你的文化,让员工以企业为家,有一种和谐大家庭的感觉,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公平的规章制度,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奖罚分明;提供员工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员工不断进取;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应细心地给子员工关爱与激励。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人的精神层面推动。

3.4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注重沟通

中小企业的文化如何进行沟通与传递呢?关键要让文化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员工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开展企业欢庆仪式、纪念活动等,明确告诉员工公司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公司员工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当然这也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并成为忠实实践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3.5 企业文化是不断沉淀、发展和丰富的,需要持之以恒

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较短,没有厚重的积累和沉淀,但是,一样有其所独有的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一样可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会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或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决策层就要及时调整思路。对文化体系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原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创造并丰富企业文化。

上一篇: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范文 下一篇:遥感技术优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