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14 17:50:30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1

关键词:物理 应用 实用意识 兴趣 科学素养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这说明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重视加强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较高科学素养和人文意识,又能学以致用,努力服务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科知识的实用意识?我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抓起。

一、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1、充分了解课本中蕴藏的具有物理实用意识的资源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 物理教学 衔接

1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艺术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最为感兴趣的就属学习的外部活动形式了。低年级的小学生将游戏看得较重,要想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必须采取娱乐的形式。但是,一旦学生步入中年级、高年级,其学习兴趣就会开始发生改变,并愈来愈对独立性强、要求思考的作业感兴趣。此时,教师们就应当充分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因材施教,并引导其学习剖析、对比与观察事物,让学生们充分挖掘事物的联系。而初中阶段则与小学阶段有所区别,其是学生的世界观与道德观、人生观逐步产生的阶段,当然也是中学生的智慧、身体以及知识增加的阶段。

2 站在课程性质的角度看待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艺术

站在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设置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欲望以及好奇心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本质,学会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利于其今后的生活与学习。而初中物理则与之不同,它重在引导学生生活、自然以及物理进行认识与理解,以此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出来,使其切身体会到自然之美,将其探索研究的兴趣培养起来。

3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手段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适时开展科学探索工作,进而为初中物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呢?

3.1 重视建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当中,特别强调:小学科学研究一定要与科学知识的学习进行密切地结合。并且还应当在开展科学探究工作的过程当中,将知识淡化,甚至于将方法习惯和知识、过程和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和知识分离并对立开来,这是不恰当的行为。所以,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科学知识的累积以及基本的科学定义的创建,从而给初中物理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但是,创建科学定义应当对学生进行指引,逐步实施,切勿急于求成。其大概步骤如下:

首先,依靠实验进行验证,并实施“动手做科学”的手段,从而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感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当中,科学探究是其最为关键的部分。

其次,将新知识同当前具备的旧知识进行充分地结合,进而慢慢地对其进行了解。

再者,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应当促使新知识极具生命力与活力,更加深入地对新知的外延以及内在含义进行了解与认识。

最后,在组织研讨会议上充分利用新知,将核心的科学定义构建出来。

3.2 重视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浓郁的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倘若能够将此兴趣一直延续到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势必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产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事实上许多学生都不能够将自己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科学的兴趣延续到初中物理的学习上。因此,怎样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够有助于将学生学习激情与兴趣激发出来。下面为详细的做法:

首先,要学会克服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起来,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对待学生学习上的挫折时,许多教师往往不会对其太过于重视,但是事实上一旦重视它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学会引导学生剖析并寻觅失败缘由,尽最大可能将失败缘由归入客观因素,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与探索研究的激情,让挫折转变成其不竭的学习动力。

其次,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学习获得成功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当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借鉴于理论观点,尽最大力量去帮助学生将成功归入个人的探索与聪明,从而从正面的角度去激励学生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唤起其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要善于衔接,将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知识的内容衔接起来,并充分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如此,既能够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素质的提升,又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物理的压力与难度。

【参考文献】

[1]韦安勤.浅谈“中小学衔接”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09,2(B):26-28.

[2]郑洁.小学《科学》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4).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76

如今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的代表学科,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已然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据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缺乏自信,甚至缺乏兴趣。这是因为教师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新加入的一门主科,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物理的认知与学习都是陌生的,因此,教师的启蒙作用尤为重要。但目前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以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物理概念与知识点的讲解,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与观察中发现,当前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普遍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对知识活学活用。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辛辛苦苦教,学生辛辛苦苦学,成绩却依然没有提高。甚至许多学生从刚开始接触到物理的好奇与兴奋,逐渐对物理产生抵触甚至厌烦。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引导方式与教学方法不对,学生未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收到了不错的成效,但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还普遍不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也抑制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沿用固有陈旧的教学模式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一些初中物理教师依然采用固有陈旧的应试教育方式,把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甚至有的教师依然在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靠做题来让学生取得高分。多数情况下,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一部分学生便对物理枯燥的习题产生了反感,甚至对物理逐渐失去了兴趣,这样更无法把物理学好。

(二)实验设备与实验课程缺乏

在一些普通的初中,特别是乡镇中学,有关物理的实验设备相对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因此,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程就会安排得很少,甚至没有。在课堂上,也只是由教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能真正走进实验室,亲手做物理实验的机会很少。不能学以致用,这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过分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过分局限于课本教材,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缺乏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延伸教学内容,注重物理知识面的拓展。把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广泛的物理知识。

三、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方法角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了兴趣,才能用心去学习物理知识。而对于初中物理不感兴趣的同学,很难完全融入到对物理的学习中。对于学生来说,初中物理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开端。在这样一个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广大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简单、合理、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用心进入物理学习的课堂,为学生打开一个丰富、新奇的物理知识世界。

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以分数为目标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物理学习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授课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增加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增加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世界的奥妙。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证明,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的优势就是真实、形象、直观和生动,因此,利用实验课程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实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中,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这就真正做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例如,在学习噪音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制造出各种噪声,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噪声。

(三)加强学科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积极开展关于物理知识的相关活动。重视课外物理学科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而且,丰富有趣的课余活动也会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各自独立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科技资料,然后大家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资料的搜集与相互的交流,不但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知识储备,有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以轻松、有趣的课余活动为载体,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普及物理知识。定期组织物理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知识、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完整的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实验课程,加强学科拓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广大教师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志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12(31):68.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4

【关键词】综合实践;物理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7-118/

物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重视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强调了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可见这两个学科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鉴于这一特点,将初中物理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构建“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物理课堂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由书本理论知识引向社会操作实践,以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双科教学质量,也是十分重要[1]。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物理学科的认识

1.1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而设计的。其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等方面。⑴开放性。是指该课程是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过程、评价及结果均是开放的。⑵实践性。该课程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经历各种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⑶生成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具有自主构建与动态生成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也在不断生成和变化,使学生能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将所学知识与体验不断丰富与深化。⑷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均比较尊重,课程注意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中[2]。

1.2对初中物理学科的认识

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也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初中物理课程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为前提。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物理实验的演示与分析,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原则

多方面分析均表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物理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将两个学科进行整合也很有必要。基于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整合原则:

一,制定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改进教育理念,制定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与物理正常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主动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二,以实践为主线发挥课程效果。初中物理教学需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方式来促进与保证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三,教师角色的适当转变。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物理学科整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地位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因此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与自主性[3-4]。

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3.1学科实践相整合

实践活动与物理学科相整合时,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一,物理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交叉进行;其二,保证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所掌握的各项技能也能在教学中得到适当拓展;其三,保证初中物理学科的所有教辅知识均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得到延伸和巩固。

3.2课例研究为平台

依据开发案例进行物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活动主题,待主题确立后再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于教学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进行,保证两学科均能同时、有效进行。

3.3不同领域的相互联系

将实践活动与物理学科整合后,教师不可能像以往一样参与到学生的整个学习环节中去,教师现在只发挥着指导、引导的作用。这种形势下,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交流合作。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物理实践活动,家庭方面,应该赢得家长的支持与监督,社会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物理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4.实例分析

举例说明,在《摩擦力》一课讲解中,教师将知识巧妙引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滑动摩擦的具体事例,通过观察,鼓励学生提出影响滑动魔窟力大小的诸多因素,合理假设,然后通过多种实验实践方法一一验证。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随时追踪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时出现的误区,加以指导,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践活动。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回归课堂,对《摩擦力》这一课进行总结,公布正确的影响因素,以加深学生理解。

综上所述,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物理学科相整合,形成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以综合实践为目的的新学科。其在完成初中物理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组织,使学生综合、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开展一系列具有创造性、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非学科性的综合活动。这种整合性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实践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连海森.2015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热点之学科整合浅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4(26):143-144.

[2]关娜.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4,12(12):153.

[3]赵冬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物理知识渗透品德教育[J].广西教育A,2015,6(6):24-25.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非所学 教师培训 课程设置 分析研究

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是指正在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但在职前和职后教育中学习的却是非物理专业的教师。从目前我国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所占据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虽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国家有关规定,但是由于“教非所学”,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先天性不足问题还是存在的,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研究“教非所学”教师培训原则,探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策略,提高“教非所学”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原则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质量。第一,教材为基,课本为本。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教材为基、课本为本,只有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学习。第二,问题为核心。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可以使得教师在“教非所学”教师培训中充满好奇心,从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要有针对性。“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与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为教师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与材料。第四,开放性。开放性也是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原则之一,培训不仅要求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对物理学科的历史和学科前沿领域知识进行介绍,又要密切联系教师的教学实践。

二、“教非所学”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及教学建议

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讲,他们不仅需要对基本的初中物理知识进行掌握,不仅需要对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贯通,而且还要对初中物理前沿知识以及更高层次的知识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尺度,尽量减少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错误。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课程包括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重点概念的把握。首先,初中物理知识体系。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师讲述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理清初中物理基本脉络,使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其次,物理教学指导思想与方法。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概念以及观念,加强初中物理教师的认识。同时与物理实践相联系,使教师对初中物理学科的了解与认知不再空洞。最后,重点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认知。对初中物理基本知识概念,包括能、功、温度、热量、场、质量等概念,必须要有深入的了解,研究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可以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2.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课程设置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心理学、教育学、教材等基本知识内容在实际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师对心理学、教育学、教材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的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还可以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反思途径。首先,初中物理教材研读。在初中物理教材研读过程中,教师先可以进行准备性工作,准备好之后再将所学心得通过教学的形式演讲出来,从而增强自身对初中物理教材的理解,通过集中讨论交流,提升物理教师的知识获取以及运用能力。其次,初中物理常见知识梳理。在初中物理常见知识梳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梳理出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师通过对物理知识的解答,进而引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物理教学水平。

3.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模块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知识运用提升自身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运用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三大类型:教学观摩、说课评课、典型案例分析。作为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实践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物理知识,实践运用知识脉络,提升物理知识实践运用水平。在物理知识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实践指导与督促下,教师通过积极反思,可以使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充实。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的培训中,通过学习新课标和解读教材,可以拓展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并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通过教学设计,连接相关教学和学习理论,可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及其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说课、评课活动,可以提升学员的教学水平。“教非所学”教师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性部分,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弥补“教非所学”教师的先天性不足,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笔者写这篇文章,希望为“教非所学”物理教师教学培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物理“教非所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58

物理教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有些学生可能就是因为初中物理学习成绩不好,以后的专业选择就会尽量避免这一方面,相反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成绩不错,那么将来就有可能选择这方面的专业甚至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物理学科对初中学生来说,可能只是和中考的成绩挂钩,其实物理学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灯、路灯的连接方式,电视机、电冰箱等等都用到了物理学的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应该只是为了中考成绩,还应该多多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以致用也要从生活中的汲取知识。这才是培养人才,要不然只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也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能真正领会改革的目的和要求,不要故步自封,也不要走向极端。在改革中我们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是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物理学科的重视不足

物理这一学科在有些人的观念里还是偏副科,毕竟其中考所占分值不如语数外,所以物理这一学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物理学科是初中二年级才加上的,学校、教师的重心还是习惯性地倾向于语数外,一时间安排的课程也不会太多,有些一周安排两到三节课,而物理的学习内容并不少,这样就导致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上课就是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做练习题,忽略了学生很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没有重视物理的实验教学

要想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做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很多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期望很高,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还要报各种补习班,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没有机会去感受实际生活,这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来说其实是无利的。因为物理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联系日常生活也不多动手进行实验,那么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没有更形象化的理解,掌握起来就有难度,没有学生亲身的实验操作,不只是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还有一些客观原因,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有些实验器材不充足或是存在质量问题没有及时维护。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基本的,有兴趣才有动力去学,才有可能学得好。物理对初中生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学生刚开始对物理知识是充满好奇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的讲解平淡无奇,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物理的压力,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更不可能往更高的方向发展。

初中物理的知识其实是最基础的,打好了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以后的更深入的学习,特别是进入高中之后,物理知识难度增大,如果初高中物理不能有一个很好的衔接,那么就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可见初中物理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在初中阶段不只是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教师也要适当地给学生扩充一下知识面,多联系一下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这样既有基础又有扩展才能学得更全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正确、全面认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转变理念,重视物理学科的教学

首先学校要完善物理教学设备,要有专门的实验室,还要有充足的实验器材,虽然课时的安排暂时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但是相应地提高效率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该掌握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课上提高教学效率。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要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不只是眼前的成绩,还有未来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二)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对实验的学习也只是局限在讲解上、演示上,那么是很难学好物理的,因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首先对于课本上要求做的实验,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比如学的并联和串联电路,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实验方法,并联串联电路可以尝试多种连接方式,遇到实验结果与预期有差距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否定,要引导学生探索原因,说不定从这一探索过程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实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创新,多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完成一个实验,既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又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和教师的教学手段有很大关系,一味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免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多展示图片和视频,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把理论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一条物理学科的知识主线,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便于融会贯通。在课堂上还可以多讲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知识,比如讲电路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下家里有哪些用电的电器,怎样掌握安全用电的尝试,电闸上的保护器是什么原理等等,这些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知识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7

新课标 初、高中物理 衔接教学 策略

初中学生刚跨入高中,对学习物理充满着憧憬和信心,有着极为旺盛的求知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少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高中物理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出了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变化所引起的,也有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不能适应而造成的。如:培养目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衔接问题、学习内容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衔接问题、学生学法上的不适应引起的衔接问题、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而引起的衔接问题等等。

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知识内容的衔接从教材特点、知识结构、内涵处理上求突破

中学物理课程更关注物理对个人、社会、文化的影响,课程目标更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更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所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更重视以“生活、物理、社会”为特征的课型,容易淡化知识本身的结构性和规律性。事实上,中学物理课程是按照物理知识内容的基本线索,建立了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内容体系。只有深刻理解初、高中教材的变化特点、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才能真正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1.挖掘初、高中教材变化的特点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变化坡度较大。初中教材重现象,探讨的过程较简单,其认知特点为具体的多、抽象的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高中物理对知识的要求高,重视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初中教材的难度小,趣味性浓,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在这些变化特点方面做好有效的衔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衔接要点如表1所示。

表1

2.厘清初、高中知识结构的关联

中学物理课程知识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知识结构规律,又可以把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内容主题。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相同内容主题之间和相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内容主题之间都存在关联,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初中与高中物理中的运动学和力学部分的知识结构和框架基本上相似,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在内容要求的程度上却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学习的逐渐推进,知识内容的结构层次也在不断递进。如物体的运动这一内容主题,初中只涉及理想的匀速直线运动,即使是变速直线运动,也是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来处理,用最简单的公式v平=s/t来描述。而高一物理最先接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有vt=v0+at、s=v0t+at2/2、vt2-v02=2as这三个基本公式。然后由直线运动向曲线运动递进,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涉及的公式更多,综合性更强,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在增大,习题类型在增多,解题技巧在增强,运算和思维能力的要求在增高。事实上,这些方面的能力正是高一新生所普遍缺乏的,所以,衔接教学必须由此突破,从厘清初、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的关联处做实做好衔接教学,避免高一物理的起始阶段就两极分化。

3.领会初、高中知识内涵的联系

内容主题下的物理量,在相同学习阶段不同物理量之间和不同学习阶段相同物理量之间都存在若干关联,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知:高中与初中物理中的与物体运动相关的三个物理量(s、v、a)之间,其形式上基本相似,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其内涵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如初中物理的速度是标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表示,但与路程和时间都无关,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改变的,用平均速度大概地描述。而高中物理中的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就是不同学习阶段相同物理量之间的关联,同样,在高中阶段,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的内涵,也是逐步提升和完善的,由运动路径的直线向曲线变化时,速度的内涵由瞬时速度逐步向线速度和角速度提升,加速度的内涵也由瞬时加速度向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提升,或向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提升。这些物理量内涵上的变化和提升正是衔接教学的突破点和生长点。

4.把握初、高中知识处理的变通

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处理,一要认识正确,二要理解到位,三要方法得当。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浮于表面,不挖掘过深;在直观上做文章,在变通处抓落实。如对“物体的运动”这一主题内容,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的衔接处理,可以从函数图像上求突破,如表4所示。

表4

由表4中的图像可知:用图3所示的位移图像和图4所示的速度图像与初中学过的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进行衔接,并由图3直观得出st=s0+vt,这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由图4直接得出公式vt=v0+at和st=v0t+at2/2,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尤其在图4中,将描述物体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位移s(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速度v(纵坐标)、时间t(横坐标)、加速度a(函数图像)汇成一体,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然后再次进行变通性衔接。图5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拓展:图像①与②中的速度在增加,加速度a>0,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图像①比②的夹角θ要小,说明①的加速度比②的小,图像③的速度不变,加速度a=0,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④的速度在减小,说明a

二、学习能力的衔接从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上抓落实

认识、理解和掌握知识不再是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较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第一要素是阅读教材的能力,因为“阅读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而高中物理教材的文本比初中要深刻得多,以阅读教材为突破口进行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是明智的选择。而采用“问题链”的方式进行层次性阅读设计,是衔接教学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链”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并通过递进式的层次设计,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最佳衔接。初中物理的阅读主要落实在认知性阅读层次,少量的重点内容可提升为理解性阅读层次。高中物理的阅读主要落实在理解性阅读层次,并逐渐递进为批判性阅读层次,乃至创造性阅读层次。

2.增强实验探究的能力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如表5所示。对提出问题,初中用“表述”,高中用“明确表述”。对猜想假设,初中用“推测”,高中用“预测”。对控制变量,初中用“初步”,高中用“考虑”。对收集证据,初中用“正确记录”,高中用“如实记录和重复收集”。对分析论证,初中用“简单比较”,高中用“解释和描述”。对评估,初中用“注意”,高中用“分析”。对交流合作,初中用“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高中用“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所以,笔者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教学,设计了验证性探究、结构化探究、开放式探究、创造性探究这四个层次,如表6所示。

表6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比初中和高中物理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初中用到的行为动词有:分析、解决、认识、描述等,体现了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分析和简单解决的要求。高中物理用到的行为动词有:运用、认识、分析、综合、解决、表达、解释等,反映了更重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

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4.发展信息处理的能力

对比初中和高中物理对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要求,初中用到的行为动词有:经历、认识、了解、做出、加工等,强调了对物理信息分析、获取和加工的要求。而高中物理用到的行为动词有:融会贯通、具有、复述、再现、辨认、提取、加工、整合、重组等,反映了更重视对信息进行内化、转化和整合的能力要求。如初中物理课标提出: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作出判断的意识;高中物理课标提出: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三、物理思想的衔接从传承理想化、等效、辩证和数学上促发展

如果将知识和能力类比为中学物理的“血”和“肉”的话,那么物理思想就是中学物理的“魂”。在衔接教学中,只要抓住了这个“魂”,就等于握住了开启中学物理之门的金钥匙。中学物理的思想很多,主要有理想化思想、等效转化思想、辩证思想、数学思想等。

1.传承理想化思想

理想化思想是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的干扰,借助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对实际研究的原型进行简化和纯化,在头脑中形成理想化的研究对象,来代替实际生活中的研究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抓好如表7所示的初、高中理想化思想的衔接教学,是变复杂为简单的最佳策略。

表7

2.传承等效思想

等效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为等效替代和等效转化,即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化为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于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容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思想方法,如表8所示。显然初、高中物理之间有一个层次上的跨越,必须做好有效衔接。

表8

3.传承辩证思想

中学物理是一门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提供丰富材料的自然科学,处处充满着辩证的思想。适时地、有意识地、系统地渗透到各个知识点中去,并对初、高中相关辩证思想的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如表9所示。

4.传承数学思想

数学能最简洁、最确切地表达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事实上,物理是应用数学最充分、最成功的一门科学。可以这样说,数学思想是物理学的灵魂,其中有方程、函数、极限等典型的呈现方法,是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最为丰富的内容,如表10所示。

四、科学素养的衔接从科学态度、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上谋弘扬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定为培养目标。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科学态度、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

1.坚持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指人对自然、对科学本身的基本看法。科学态度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人的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现象、观点和媒体传播,只要始终坚持科学态度,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必须在初、高中物理衔接中更加重视对物理基本原理、规律和科学方法的教学,将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培养批判意识

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教师、权威勇敢地提出质问和怀疑,持批判接受的态度,使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得以张扬。要激励学生学习哥白尼敢于向“地心说”的创始人托勒密挑战的批判精神。

3.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不是把高中的教学要求下放到初中来,也不是将初中的教学要求搬到高中课堂中去,更不是在学习高中物理之前安排几个初、高中物理衔接专题,为高中物理教学做好铺垫。而是把初、高中物理衔接正确、到位地贯穿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大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陆建根.数学阅读水平四层次分析达成的“问题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3).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篇8

关键词:观察;联想;理论知识;动手实验

一、勤于观察,学会联想

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当中,学生们会学习很多关于物种、器官、植物、动物等地球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的知识,同时也包括一些科学家们新发现或正在探索的物种,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物种大都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动植物等,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即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比如观察苹果树下的苹果腐烂的过程,或者观察树叶逐渐腐败的过程,这对于学生学习与细菌、真菌相关的知识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补充。所以学生想要学好生物,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平时多出去走走,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观察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另外,联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生物的方法。在初中一年级阶段学习人体的各类器官时,对于老师带来的教具要认真观察,因为教具都是根据真人解剖时身体内部结构的模样制作而成,可以有效、真实地反应人体内部结构,为我们学习各种器官及其运作方式、作用等提供了便利。学生在学习这些专题知识时,要将知识与自身联系起来,以自己为例,使得知识更加深入自己内心,忘了的时候,联想一下自己身体上都有哪些器官,分别在什么位置,都在为维持整个身体作出怎样的贡献等。

二、扎实掌握理论知识

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在高中的学习中也被划归为与物理、化学一类的理科类当中。尽管这样的划分是经过SPSS分析降维后逐步计算而来的结果,但公认的一点是,生物学科在理科学科中是属于偏文的学科,也就是说,它不如数学、物理、化学等需要做大量的计算并且背诵大量的公式等,生物科学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更多一些。但是难度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反而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并且还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此外,生物知识比较庞杂,理论性知识也比较多,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想要进行系统性地归类还是存在较大的障碍。知识点的多、杂也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运算、分析理解等,对于最基础的知识还必须要下功夫背诵下来。只有熟悉地记忆,才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因此,在理论知识这一方面,学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尽量做到扎实记忆。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一定要重视起来,尤其是对于倾向于高中学理科的学生来说,根基一定要打牢固。高中想要学习文科的学生也要适当学习,不仅是为了通过毕业学业考试,更是为了增加知识储备,锻炼思维能力。

三、认真动手实验

生物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实验性。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实验课。一开始学生会感到非常新鲜、有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做实验并不是为了娱乐或放松,而是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更加持久的记忆,帮助学生记住、理解生物学原理,这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初的目的。所以,对于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要重视实验的过程,在实验的时候注意理解,有疑问及时向老师反馈,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来获得对知识最大程度完整而又准确的把握。老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也要强调好实验的目的及意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做实验,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另外,鼓励老师利用课后时间或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以消除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会使学生在实验中专心致志,而不会被各种没见过的器材所吸引,同时这也是对实验室的更有效利用。

总而言之,初中一年级的生物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新的起点,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探索,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带领学生逐渐适应初中阶段生物的学习。此外,学习初中生物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勤于思考,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将知识联想到自身。还要扎实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最后要认真对待实验。在科学研究领域,实验是实践的一种特殊方式,本质上科学实验具有实践活动的各种特征,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的最佳途径。同时,认真地进行实验也是要建立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基础之上,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谈[J].生物实验分析,2012(3):89-90.

上一篇: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下一篇:防火救灾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