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06 10:21:16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1

一、毕节地区民营经济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毕节地区大力实施“六个计划”,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民营经济生产总值从90.6亿元增加到237亿元,年均增幅24.3%,2010年提供财政收入37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9%,年均增长32.6%。2010年全区民营经济占GDP的38.9%比重高于全省相同比例的3.9个百分点。然而,与沿海发达地区和省内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毕节地区民营经济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经济贡献率偏低、市场竞争不强等问题。一是主体少、规模小。2010年底,全区注册民营企业总数仅为7672户,注册资金214.7亿元,所注册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仅为75163户和4642户,尚无一家民营集团公司和上市企业。二是结构不合理、贡献率低。全区个体私营商业、餐饮等行业占比较大,而工业、农业比重极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占全区民营企业总数的7.49%,科技型、上档次的大型民营企业几乎为零。2010年股份制、私营企业实现税收8.33亿元,仅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5.64%。三是融资渠道单一、间接融资少。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银行授信仍是其最主要的融资方式,2011年9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仅为27.24亿元,占全区各项贷款余额的7.9%,获得贷款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12.34%。2011年,毕节地委行署就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按照贵州省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三年倍增、五年跨越”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32%以上,新增就业3.4万人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50%以上。金融业如何抓住机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依靠民营经济带动全区经济增长,以此推动银行业自身的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项课题。

二、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矛盾性问题

(一)内部原因制约了金融支持力度从毕节地区民营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起点低,规模小,实力不强,自身素质不高,短期化经营行为较为凸出。

1.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自身条件不足,以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行业多,生产经营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几乎是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公司企业经营意识,经营发展机制弱化,高、精、尖的企业和国内知名品牌企业为零,特别是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大部分限于代加工和传统产业,易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

2.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财务制度不全。多数企业未建立帐簿、报表,不从事经营成本核算、效益分析,没有形成规范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甚至部分民营企业为故意“逃避税”,使用“两本账”,财务报告随意性大、真实性差、运作透明度不高。

3.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对银行融资方式缺乏了解,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有的用流动资金贷款来扩大固定资产规模,造成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短期贷款长期占用的做法影响了银行对企业进一步支持的积极性。

(二)社会及政策因素导致金融支持弱化

1.担保机制不健全。一是民营企业获得贷款担保方式单一,多以房产、设备等不动产抵押为主,信用担保尤其是第三方担保较少。2011年9月末辖内通过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担保贷款余额仅为3.6亿元,且多数为区外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二是担保公司在办理担保过程中担保费用较高、手续繁琐,担保费用多数为2~3%,最高担保费高达5%,此外还要经工商、评估、公证等部门收费办理。三是担保公司规模小,难以满足业务需求。目前毕节地区虽成立了14家担保公司,但注册资金仅为5.05亿元,担保放大比例多数为5倍,2011年9月末辖内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余额为1.6亿元,仅占贷款总额的6%。三是担保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对担保机构补贴、税收减免等较为完备的风险补偿机制。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缺乏认同。由于担保机构规模小,尚未达到国有商业银行门槛要求,导致全区目前尚无一家担保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记录。

2.银企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还贷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不了解,企业的有关信息散布在各个金融机构和政府各职能部门,银行难以全面收集信息,很难确定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贷前调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不熟悉国家的金融政策、银行的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难以创造符合信贷的条件,一些拥有偿债能力的企业,实质条件已具备,形式条件仍不具备,房产证、土地证等产权证不齐全等,造成“贷款难、难贷款”的尴尬局面。

3.地方政府政策目标与信贷政策目标相悖,信贷政策缺乏差异化区别性对待政策。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行政干预银行内部动作,促成金融机构加大对某个行业或产业信贷投放,影响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正常有效合作,不利于银行市场化运作和风险控制。与此同时,信贷政策“一刀切”模式忽略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欠发达地区由于金融资源占有较少,资金聚集能力较弱,信贷总量单一调控将导致银行在信贷资金配给上优先选择大型项目和优质企业,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甚至陷入资金短缺恶性循环。

(三)金融服务缺陷导致民营企业金融资源的稀缺金融服务的缺陷集中体现信贷投放的市场导向机制致使银行资金过分向大型企业集中,民营企业金融资源的稀缺。

1.信贷主体缺位与资金需求刚性增长不相适应。在民营企业迅速扩张,资金需求量日趋增大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一般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农业发展银行逐渐退出民营企业发展市场。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大都寄希望于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而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受市场定位等因素影响,更倾向于组建大项目社团贷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弱化。村镇银行受自有资金制约,支持民营企业作用较弱。小额贷款公司虽以其灵活、方便、快捷的贷款模式解决了部分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但由于“只贷不存”,自有资金趋紧,利率定价偏高。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有力无心”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有心无力”,使得县域金融对民营企业总体信贷投入明显不足,信贷投放规模与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对称。

2.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民营企业融资特点不相适应。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高度集中的贷款管理模式,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县支行除小额抵押贷款及消费贷款外,其他贷款必须实行单笔报批,这种严格的权限分配,不仅对县级银行的贷款发放形成了刚性制约,也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二是对具备了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较好,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均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各金融机构争相放贷,较易获得银行贷款。而大多是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具有强烈的信贷资金需求,但因其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状况,即使符合贷款条件,也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3.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强化信贷管理制度,信贷决策权集中,同时贷款审批、发放各个环节的责任相应强化,尤其是加强了对信贷人员的贷款风险约束,对信贷责任人实行终身追究制度,在强化风险责任约束的同时,却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项目准、效益大的没有相应奖励。这种普遍存在的贷款发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基层行和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信贷资金错配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金融满足。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要核实民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贷前成本高,贷后管理难。同时,中小民营企业一次性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信贷管理成本大大高于大型国有企业和大项目贷款。这使得银行宁愿选择上存资金获取稳定收益,而不愿选择风险大收益低的中小企业贷款。

三、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固本强体,积极加强自身建设

1.不断充实扩大自有资金。民营企业在实现利润后应首先补充资本金,通过加强自身积累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偿债能力,努力创造获得贷款的条件,减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

2.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管理,并按照银行贷款的程序要求,及时、如实地提供财务各项报表和资料,使银行全面准确地监控企业整体经营状况。3.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合理确定投资方向,瞄准市场定位,减少盲目投资、低层次重复建设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快改制、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打造结构完善、产权明晰、经营合法、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企业主体,以增强对银行放贷的吸引力。

(二)打造平台,极力优化外部环境

1.严格执行行政审批简化流程,积极发展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引导其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严格执行好对民营企业税费减免政策,降低民营企业信贷成本。同时,要选择性地培育部分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推进民营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权等融资工具融资。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以此带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2.建立民营企业激励长效机制,搭建金融与民营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由地方地方政府牵头,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工商、税务、商业银行等单位参与,一方面每两年开展优秀民营企业评选活动,银行对获评企业推行信用贷款和贷款绿色通道,放大抵押担保比例,更好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民营企业网站,搭建民营企业与银行信息沟通平台,提供民营企业产业发展、财务指标等相关信息,介绍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和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信贷政策等内容,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3.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在担保体系建设上: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有政府出资或参与出资的担保公司,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推进担保机构向集团化发展,壮大资金实力,达到大型商业银行担保条件要求。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互助型担保机构。由财政出资为主,民营企业出资入会,专门为民营企业会员承担贷款担保。三是引进和推动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设立。地方政府出台财税政策鼓励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发展较为规范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入驻,降低民营企业担保成本。四是,积极组建辖区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发挥其行业组织协调作用,将零散的担保公司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实施联合担保、再担保等业务,解决个别担保机构因资金实力不足而难以跨越银行门槛问题。在信贷政策满足上,改革全国单一总量调控模式,将信贷总量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拓宽渠道,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1.…构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增加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国家产业信贷政策,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管理政策及措施;城市商业银行要以支持民营企业为主,并逐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份额;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好“三农”的同时,加大对涉农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要在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评级信贷条件,充分利用其资金优势,积极支持区域性特色产业民营企业。

2.完善符合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机制,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合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要在基层设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在信贷、会计、结算等一系列服务上给予民营企业便捷服务。其次,要积极探索制定和实施适宜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重点考察民营企业信誉及项目还款能力,科学地确定民营企业授信审查指标。其三,要拓宽服务领域,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账务管理和信息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其四,要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信贷产品创新,探索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动产担保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2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版权所有

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了放宽民营企业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融资空间。以xx为例:一是银行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据调查,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6.1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3%。20家规模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2.6亿元,占银行资金来源的50%。同时,一些优势民营企业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如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科力电机等已成为各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的重点。二是民间资本充分涌流。由于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推动了各种民间资本充分涌流,或用于注册新企业,或用于扩大现有规模,或用于其他创业投资。去年,全县民间投资30.68亿元,新增个体户1536户,私营企业283家,民营企业完成总产值88.2亿元,实现增加值29.87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10.2%上升到54.6%;上交税收812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比率由2000年的15.2%上升到40.56%。三是融资渠道不断拓宽。2004年以来,县财政拿出500万元,建立健全了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以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按担保金额扩大5-10倍的规模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抵押资产相对较少、或难以找到担保单位的难题。同时,科力电机、鑫利公司两家民营企业进入上市准备期,上市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但在调研中也看到,资金紧缺仍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80%的企业资金紧张,90%的企业认为银行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一是银行贷款成本高、手续繁、周期长。大的贷款项目需省、市行审批,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年余。审计、评估、保险等中介手续繁琐,费用居高。二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苦于贷款无门。就xx而言,全县民营企业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其中一部分企业处于成长初期,虽具发展潜力但缺乏担保抵押,银行拒绝贷款。三是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县规模企业虽都与银行发生了信贷关系,但90%的企业反映所需贷款与银行信贷支持度存在差距,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靠多年的原始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以1%-2%的高息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三大障碍

(一)企业素质不高。一是一些民营企业停留在家庭管理层面上,管理滞后,企业信用意识差,有的甚至有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现象。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不良贷款达17326万元,占其贷款金额的55.2%。二是规模效益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还款风险大,担保能力弱,银行不愿贷款。三是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虽然不少企业短期内有市场、有效益,但由于政策风险大,银行不愿贷款。

(二)银行体制不全。一是贷款集权过度,与县域企业资金需求不相适应。由于商业银行强化统一的授信管理,贷款审批权集中在总行和省行,县级行缺乏贷款审批权。县域民营企业要申请一笔数额稍大的贷款要往返省行和市行数次,十几人签字,耗时数月甚至年余,造成企业错过商机。二是风险强调过度,县级行权责不对称。由于银行过分追求贷款“零风险”和贷款“终身责任制”,各行贷款慎之又慎,对信贷人员管理上存在激励与惩罚机制不对称的问题,尤其在县行“权责不对等,奖罚不对称”,使信贷人员缺乏主动发现、培养绩优客户的积极性。三是流程控制过度,县级金融服务出现空档。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基本上是流向大城市、大企业和重点项目。去年,xx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为21.1亿元,存贷比仅为46%,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只有3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同时,县级行缺乏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致使县域金融服务出现空档。

(三)抵押担保难落实。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绝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但由于县域民营企业实力弱,很难有足够的抵押品,即使企业已发展壮大,有厂房设备,也难以落实到位,加之缺乏外部信用担保机构,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同时,贷款需多项抵押担保手续,如审计、保险、登记、评估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中介组织层层设卡、多次收费。据调查统计,各项收费总额约占货款金额的5‰-10‰。如果贷款额度小,则费用比例更高。

三、推进民营企业融资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一是企业应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优特产品,走集约型、专业化生产之路。二是企业应及时准确地向商业银行提供相关信息,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增大财务信息透明度。三是企业应增强信用观念和法制观念,消除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顾虑。

(二)完善银行信贷体制,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一是应全面制定和实行适应县域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估和授信制度,适当扩大下级分行、支行的贷款审批权限,赋予县级行一定的贷款审批权,以减少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应降低信贷门槛,实事求是地判断信贷风险,打破“唯成份论”和“唯规模论”的思维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应创造一套符合县域民营企业的产品体系,扩大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支持,如保理业务、运单质押等;允许对经营效果好、货款回收快、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借鉴小额农贷管理经验,在关系密切的小型企业间实行联保贷款;探索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产抵押(质押)贷款;尝试企业担保职工自然人贷款等。同时,创新贷款营销机制,把贷款营销、管理、质量、收贷收息等内容量化,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晋级、评先挂构,充分调动信贷部门和营销人员的贷款积极性。版权所有

(三)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多方筹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组建民间互助型和商业型担保机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担保机构扶持政策;明确业务范围、收费标准,出台优惠政策,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摊比例和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二是对企业的诚信状况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惩罚措施,金融机构对守信用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逃废债务企业进行联合制裁。三是政府应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组织制定统一的抵押品登记、保险、评估操作程序,减少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强化监督制约机制,适当减免或取消部分困难企业的评估、登记等费用。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3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提高辖内的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县小微企业的发展,我们对全县的发放小微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金融服务机构相对完整。县地处的最南端,属于山区小县,管辖7个乡镇,辖内常住人口20万人,在省内尚属欠发达地区。目前,辖内共有9家金融机构,主要有1家人民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商业银行,另有1家非金融机构——金汇小额贷款公司,另外银座村镇银行也正在积极筹建当中,预计2012年将落户县城。相对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需求而言,县的金融服务机构相对完整,金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金融服务水平日益提高。

(二)小微贷款以涉农贷款为主。县经济总量不大,辖内没有大型企业,百分之百属于中小企业,且以涉农小微企业居多,经济收入主要以农副产品、矿产品及加工业为主,产业发展目标主要在生猪养殖、脐橙种植、矿产品加工等特色项目上。因此,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涉农产业组织的信贷需求上。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县共发放各项贷款24.1亿元,其中涉农类贷款为18.1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的75.1%。

(三)小微贷款产品种类繁多。由于县信贷客户大多数属于小微实体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金融信贷需求的特点是金额小、速度快、手续便捷。因此,辖内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开办了形式多样的信贷服务品种,如企业信用共同体贷款、农户信用共同体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返乡农民工再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

(四)小微贷款发放方式灵活。由于经济总量小,小微信贷需求更加侧重于日常的生产经营,用于解决劳动力上岗就业问题,小微贷款主体基本上以个体工商户、下岗工人、返乡农民工为主。这部分客户流动性较强,绝大部分尚处在开创事业的初期,自有资金不足是常有的现象。因此,小微贷款产品的发放须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打破常规灵活使用。我县小微贷款基本上都是以个人为贷款主体,普遍采取授信的形式,通过相互联保或保证人担保的方式进行,这就打破了以往贷款需要抵押品的限制。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引导小型金融机构进驻。小型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在规模上具有对称性,对小微经济主体的“零售贷款业务”具有规模效应,而且能够掌握较多的小微经济主体隐蔽信息和软信息,比大型金融机构更容易监控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问题。因此,县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小型银行机构,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增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鼓励和支持开办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辅助作用。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为主体,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

(二)规范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建设。县基本形成了不同金融组织形式相互并存、合理分工、适度竞争、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了辖内信贷服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建设上,人民银行指导其以支持小微企业为主要目标市场,以辖区内种养殖加工户、各种专业个体经济组织、小型及微型加工制造企业为资金投放对象,按照“规范、便捷、服务、共赢”的经营的理念,发挥“高效、灵活、分散”的特点,实施差别化信贷服务制度,促进了辖区内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截止2011年10月底,金汇小额贷款公司共发放小微贷款9645万元,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大力开展企业资质培育工作。人民银行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学习和执行有关支持小微企业的文件方案,使辖内金融机构认识到支持小微企业无论对地方经济发展,还是对银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升了他们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011年初人民银行制定了《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资质条件培育辅导实施方案》、《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文件方案,并召开座谈会要求辖区内每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少要培育符合贷款资质条件的企业2家以上,积极提供良好的金融信贷支持与服务工作。

(四)不断创新开发小微信贷产品。人民银行在年初就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认真做好对小微贷款需求的调查,对创业意愿强且有好项目的要求应及时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不断指导和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强化金融扶持小微企业的作用。辖内的金融机构适时推出了一系列贷款新品种和新业务,如养猪企业信用共同体贷款、农户信用共同体贷款、返乡农民工再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妇女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拓宽了县域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主要成效

(一)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1年国家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调控政策,在我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有限的前提下,人民银行采取了灵活的调控措施,有效把握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尽最大努力保证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县累计发放小微贷款金额约6亿多元,其中累计发放养猪企业信用共同体贷款1685万元,农户信用共同体贷款3066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086万元,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17283万元,返乡农民工再创业贷款5147万元,妇女创业贷款3220万元,青年创业贷款911万元,林权抵押贷款1345万元,“客家盈”果业经营贷款贷款1000多万元。

(二)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2011年县人民银行组织开展了企业资质培育工作,辖内金融机构共选择了21家不符合贷款资质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资质条件的辅导工作,经过培训、上门指导、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辅导培育,截止2011年10月底,已有15家企业符合银行贷款资质条件,签订授信协议4500多万元,累计发放银行贷款3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促进了辖内小微实体经济做强做大。

(三)有效扶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小微贷款解决了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无常规抵押品的难题,它灵活的信贷方式为短期快速融资、急需资金周转的客户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服务。如在县龙塘镇的张丽,她经营幼儿园占地面积651平方米,从业人员10人,经营设施齐全,设备完善,在龙塘镇从事学前教育行业具有较高的声誉,生源充足,幼儿园现已投资约51万元,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但她想进一步扩大幼儿园的经营规模,招纳更多的学生,故需要再投入资金10万左右,她自筹资金5万,但仍有5万元的资金缺口,便在信用社申请了5万元的妇女创业贷款。这笔贷款使幼儿园增加了五间教室,增加了学生八十多人,壮大了她的幼儿教育事业。

(四)有效引导了弱势群体的创业致富。

小微贷款惠及了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解决了这部分人的上岗就业问题,引导他们通向创业致富的道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如家住县岭北镇蔡阳村的黄建明,2009年以前他常年在深圳打工,一次偶然的朋友聚餐,他亲口品尝到竹老鼠的菜肴,让他看到了回家创业的商机——养殖竹老鼠。但是由于长年在外务工,没有什么积蓄,在向所有亲戚朋友借钱后,仍相差4万元左右资金缺口,在村干部的指导推荐下,他来到岭北镇的龙头信用社申请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饲养的竹老鼠从当初的40只发展到现在的400只,按照目前的估算,不出一年他的这个项目就能实现产值5万元。

四、相关建议

(一)金融机构应加大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创新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突破口,应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当地的现实需求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一是要创新适应小微企业实际的金融服务品种。积极开展应收款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承包权贷款、林权等抵质押贷款等产品。二是要创新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将评测重点放在企业主个人信用记录、企业发展潜力、对银行综合贡献等方面。三是要创新县级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标准与管理办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下放部分审批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贷款门槛。

(二)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政府应向小微企业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逐步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是要集中财政和金融资源,专门出台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研究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突出的金融机构奖励力度,提高其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二是要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政府要制定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已经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要启动小微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分对象、分群体、分期限给予适当的财政贴息,让更多弱势群体享受到“小微贷款”的益处。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4

现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

(1)银行贷款

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上海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6%。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是大型国有企业,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有时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借贷,由此引起了众多的债务纠纷。

从企业方面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融资信用度低。

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2)政府扶持

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

――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

――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

(3)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融资主要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融资。

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原因

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三个融资渠道出发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筹资难

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任务,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冷落。为加入WTO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中小民营企业未被列为贷款重点。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

2.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本身存在操作性的不足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求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199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服务体系、贷款评估、贷款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划和指导。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尚缺乏有效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都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处于商业化、市场化转变过程中的各金融机构的约束力明显不足。因此,落实这些政策尚需要一些时间。

前国家经贸委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截至2000年10月底,全国一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从各地的实践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提高中小企业信用,保障银行的债权安全,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确实会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具体操作来看,仍有如下主要问题:一是过度控制风险造成担保效率低下;二是缺乏再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担保能力弱;三是担保机构不独立与行政干预;四是共担风险与调动银行积极性不够;五是行业自律与市场准入规则不完善;六是信用与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分工不合理;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守信的市场环境。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尚不明确。一些创业投资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英国将创业投资企业视为“投资管道”,免征所得税,对投资者实行税收抵扣。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

3.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没有打开

中小企业不熟悉国际融资渠道和国际化融资的规范时限、文件资料要求;不清楚自身资本需求、选择和潜在的融资费用;不了解海外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规则等等均制约着其融资渠道的拓展。

在内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还缺乏一套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对各种新的内部融资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运用较少,再加上企业规模、融资渠道的限制,使得内部融资的发展十分缓慢。

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

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民营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途径

为尽快消除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种种障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核心展开,有如下的途径:

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1)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2)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

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

(1)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

(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

(3)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

(4)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

3.企业自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度发展股份融资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5

关键词: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影响因素

“十一五”期间广西有116家企业被国家确定为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至2008年6月末,广西有南宁、柳州、桂林等6个城市开展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以下简称民贸民品)贴息贷款业务,北海市民贸民品优惠贷款利率政策还处于落空状态。本文从影响北海市民贸民品贴息贷款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对我国的民贸民品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北海市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民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通知》(民委发[2007]228号)文件,北海市有6家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以下简称民品企业),其中合浦县有1家。“十一五”期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十一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利率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6]315号)文件规定,各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实行比正常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政策,优惠贷款利率不得上浮。北海市6家民品企业成立较早,但生产规模普遍不大,实力不强,6家企业有5家是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主要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金银珠宝饰品、缸罐、角雕等工艺品,产品生产成本低,收益高,目前都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但是经过调查,北海市6家民品企业都没有获得过优惠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

二、影响民贸民品贴息贷款的原因分析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一是宣传的对象受限制。在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之前,北海市民族宗教局按要求对生产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企业进行了政策的宣传。这种“点对点”有针对性的宣传虽然效率高,但是没有普遍性,政策宣传的广度不够,社会上很多生产有少数民族特色商品的企业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二是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渠道狭窄。北海市有关部门对民贸民品政策的宣传主要体现在转发文件、电话解释,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宣传渠道狭窄,从而影响政策的有效宣传。三是宣传主体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据北海市民族宗教局的反馈,有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怕麻烦,不愿申请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实际上,民贸民品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是一项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可从中真正得到实惠的长远政策。[2]一般只有对优惠政策了解不够透彻的企业才不愿申请。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名单确定之后,有些企业相关负责人并不知道其企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不了解其可以享受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有些企业不了解如何申请优惠利率贷款。据调查,有民品企业曾经咨询过民族宗教局如何申请优惠利率贷款,但民族宗教局具体负责人不知情,也未咨询过人民银行,从而导致优惠政策落空。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使得政策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2.民品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无法享受优惠贷款利率政策

一是企业不良贷款记录制约其新增贷款的注入。民品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的优惠利率贷款,首先必须符合银行一般贷款的准入条件。根据现行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规定,如果贷款人已有贷款违约记录,形成不良贷款,那么贷款人很难再次获得银行的新增贷款。[3]作为民品企业之一,广西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亨通珠宝公司就遇到这种情况,其在1995年、1997年分别向建行北海分行贷款累计470万元,后来由于公司经营亏损,形成315万元不良贷款。建行已把该债务转给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虽然目前该公司生产运营正常,而且这几年该公司一直积极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征求减免债务、协商还款之事,但是毕竟存在不良贷款未清的事实,对于该公司新增贷款的申请,银行都表示拒绝受理。二是企业未能提供贷款要求的财产抵押或者担保,银行不予发放贷款。目前银行发放的贷款一般都是财产抵押贷款或者信用担保贷款,北海市6家民品企业大都是生产金银珠宝饰品或者工艺品,产品加工后即可卖出产品,技术水平含量低,资金实力较差,没有大型或者高精端的设备,有的甚至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因此,这些民品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由于未能提供财产抵押而无法获得贷款。而且,北海市担保机制不健全,几家担保机构由于自身实力较差而难以在担保方面取得良好的公信力。因此,很多企业包括民品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用担保贷款。由于民品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的一般条件,民品优惠利率贷款也只停留在文件层次上。

3.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影响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积极性

由于银行贷款手续较为繁琐,程序复杂,准入门槛高,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审批需要的时间较长,影响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积极性。为此,有些实力较强、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并不十分愿意向银行贷款。

4.信息沟通机制缺失

一是牵头部门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民委没有发挥明显的主导作用,没有与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过有效沟通交流,也没有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相关政策宣传活动。二是联席会议制度没有形成。目前北海市尚未建立有关民贸民品方面的联席会议制度,没有组织召开过民委、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民品企业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民委、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民品企业等有关部门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造成银行等有关部门不了解企业、企业不完全了解相关政策等现象。信息沟通机制的缺失无法使优惠贷款利率政策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

三、完善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发放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

一是放开优惠利率贷款发放银行的限制。目前参与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发放的仅限于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由于这些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市场开发理念、贷款准入门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弱势群体金融业务的拓展方面显现出一些不足。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建议放开民品优惠利率贷款发放银行的限制,允许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交通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也成为成员,发挥它们的优势,实现金融机构优势互补,为民贸民品企业创造更优良的融资环境,支持民贸民品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民贸民品的繁荣。

二是放开贷款合同基准利率的限制。按照现行规定,优惠利率贷款一律不准上浮,也就是说只有民品企业与贷款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基准利率时才符合优惠利率贴息政策,否则不予贴息。这种赢利锁定的规定对商业银行开发此类贷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所限制。为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建议修改相关政策规定,放开贷款合同基准利率的限制,给予企业贷款实实在在的比正常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补贴。这种政策修改不仅可以让民品企业在优惠期间切实得到政策支持的实惠,推动民品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也给予了商业银行对民品企业贷款业务的利率定价权限,调动它们营销的积极性。三是赋予商业银行权限对优惠利率贷款实行封闭式管理。政策规定“享受优惠利率贷款政策的企业,其利息优惠部分的70%以上应用于补充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为了确保专款专用,同时也为了加强银行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的跟踪,确保资金安全,建议新增政策,规定商业银行有权对优惠利率贷款实行封闭式管理,民品企业生产资金的支付与回收均可由贷款行负责监控。

2.商业银行创新观念积极扶持民品企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品企业生产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不仅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且也传承与延续着中华文明。因此,商业银行应创新观念,积极扶持民品企业,为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提供优质、特殊的金融服务支持。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信贷政策不要“一刀切”。商业银行在贷款决策、约束机制等方面应当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点和民品企业的特点,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制定与此相适应的信贷政策,适当降低优惠利率的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效率。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要主动与民品企业建立联系,优先考虑并保证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严格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协助做好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宣传工作,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民品企业真正享受优惠政策,从而达到银企双赢的效果。

3.多部门联动推动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民委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交流平台。建议民委牵头,金融机构、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民品企业、商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局、财政局、工商局、经委、人事劳动部门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民品企业可通过这个平台主动向银行、民委等相关部门通报信息,让银行、民委等相关部门了解企业经营动态;民委、人民银行可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宣传解释各项政策;各与会单位通过交流信息,协助解决企业困难,推荐项目与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和银行提供实质性的服务。二是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民委应突破“点对点”的政策宣传模式,积极拓宽政策宣传的渠道,变化宣传方式,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范围宣传。通过宣传,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成为政策优惠的企业,从而促进民品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持续发展,让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建立责任考核制度。贯彻落实民品企业优惠政策是民委等多个部门的一项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把落实民品企业优惠政策、支持民品企业发展的工作列入责任考核内容,并定期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使有关部门执行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具体行为透明化,推动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新晨

4.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作用

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银行,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工作。一是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不断完善每年年初对辖区金融机构的信贷指导意见,引导商业银行对民品企业的信贷资金及时投入跟进。二是利用季度金融分析联席会议,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政策宣传,交流相关信息,发挥“窗口指导”的作用。三是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宣传、指导及其他事务工作。四是创建平台,邀请商业银行和民品企业召开座谈会,交流信息,做好民品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参谋。五是加强调研,人民银行要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商业银行、民品企业,了解各方实际存在的困难与需求,掌握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5.提升企业竞争力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民间借贷

随着最近召开的“两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热议,我们再次将目光的焦点投向这一问题,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之路的思考,到底路在何方?

一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如破竹,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0%,对税收的贡献达50%,创造了约80%的就业机会。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在今年2月的2011年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仅为93.5,比三季度下降3.7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处于市场经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景气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甚至在恶化。其中,资金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资金的正常周转,中小企业也就无法持续生产经营。根据阿里巴巴集团2010年10月份对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调研显示:有63%的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2011年对沿海三地区的调研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有6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另有1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虽无融资需求,但已有外部借款。由此可见,融资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民间借贷来直接融资,也可以向银行贷款来间接融资。目前多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成本达10%以上。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以民间借贷为主,银行贷款为辅。据调查,有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近62.3%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但是由于民间借贷“亦正亦邪”的边缘性使得民间借贷的利率不断攀升,民间借贷的热度居高不下,最终民间借贷失控,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主因无力还债而“跑路”。

二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1.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导火索

2008年从美国开始蔓延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应对危机,防止经济衰退,政府实行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放松了信贷,鼓励人们消费和投资,但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乘数较大以及政策的滞后性,因此货币政策的效果被过分放大,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CPI持续走高,物价节节上升。随后国家为了控制通胀又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幅收缩银行信贷额度,使得本就难以向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陷入了极大的的融资困境。为筹措资金,中小企业只能转向资金活跃的民间市场,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暴利”,中小企业必须承受极高的借款成本。于是,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利润锐减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着,还有一部分则干脆将投资眼光放到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进行投机套利,脱离了实体经济。

2.商业银行“青白眼”对待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在保护资产的安全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的盈利。盈利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驱动力。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产,一方面贷款是商业银行实现盈利性目标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贷款又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资产。商业银行为避免或尽量减少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会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通过分析,对贷款的风险作出评估预测,并据已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理所当然的会“偏心”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向他们提供更多的贷款,从而使银行在享有较高安全感的同时也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相对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担保以及经营条件的限制就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3.中小企业缺乏创新,产品结构单一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任何企业如果不能把握机会努力创新就难以生存。在金融危机、欧美债务危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接连打击下,一些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量已直线下降,同时还要面临国内通货膨胀所导致的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低价劳动力作为出口优势而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着来自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更为低廉的劳动力的威胁。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当前业务的持续经营,不能实现创新增长,企业最终得到的利润只会越来越少,而低下的盈利水平也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

4.融资渠道狭窄,筹资压力大

2011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高达75%左右,同期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只有14%,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十分明显。因此,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难的。首先,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上市的门槛是很高的,对企业的股本、盈利能力、信用状况有着严格的准入条件。其次,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中小企业难以在这些市场上有所作为。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盈利能力低下、产品结构单一以及信用状况不佳想要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也都是有心无力。虽然民间借贷市场融资更容易些,但是日益高启的借贷利率使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高利率带来的高风险也使民间融资市场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所面临的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三次上调贷款利率,这使得本就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对银行也只能是望而却步。

5.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民间借贷缺乏监管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政府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由于我国法制建设尚不规范,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以及金融市场体制的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因疏于管理而困难重重。尤其是对民间借贷市场来说,本来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而扭曲,使民间借贷市场成为了“地下钱庄”的“乐园”,导致了现在借贷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民间贷款的高利率不仅加大了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潜在风险,而且也扰乱了民间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隐患。

三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研究

1.谨慎制定货币政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都不屑贷款给中小企业,那么在紧缩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因为信贷紧张就更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因此,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状况,出台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还要对政策的后续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降低货币政策与调控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2.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商业银行要打破“嫌贫爱富”的经营思路,一视同仁地对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不能达到银行规定的要求,银行应该建立专门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同时为避免或减少中小企业贷款所导致的呆账、坏账、烂帐等风险,银行不仅要掌握贷款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且也需要加强贷款过程的内部控制,通过审贷岗位设置、贷款责任制度、贷款质量检测和考核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针对商业银行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厚此薄彼,国家要给商业银行下达有关中小企业信贷额度的硬性指标,确保中小企业贷款的“两个不低于”,即“小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3.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重重限制不能单方面归咎于银行,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差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小企业要想摆脱融资的困境,就必须改变,改变现有生产方式,改变单一的产品结构,改变低下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在整个商业链条中,处于过分被动的地位,改变在整个价值链条中,付出最多却得到最少利润的现状。中小企业要充分重视创新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信用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金融创新

目前,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还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不占用银行新增贷款规模的条件下,一些获准的商业银行发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对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给予大力支持,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上市准入标准,以满足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

5.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允许民间资本有条件的创建私人银行

我国民间资本存量目前高达3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去年我国GDP的64%。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让这么庞大的资本真正用在“刀刃”上,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规范。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使民间借贷良性发展。但是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并不意味着打压民间资本,相反,要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借鉴国外“穷人银行”的经验,允许民间资本有条件地成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私人银行,进行针对性地中小额度借贷,以弥补大型商业银行因不屑或不愿借贷而造成的空白,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使民间金融步入金融市场的正轨之中。

四 结语

中小企业要摆脱融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当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症下药,多管齐下。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也要共同协作,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2011年四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93.5[EB/OL].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012.02.08

[2]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团.2011年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EB/OL].阿里研究中心,2012.2.9

[3]辜胜阻.人大代表建议之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规范化的建议[EB/OL].心灵博客,2012.3.2

[4]王海龙.解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中小企业金融创新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1(2)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7

论文摘要: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对少数特需商品定点企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以广西北海市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为样本,深入分析影响民贸民品贴息贷款投放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放开优惠利率贷款发放的限制、赋予商业银行权限对优惠利率贷款实行封闭式等政策建议。

一、北海市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二、影响民贸民品贴息贷款的原因分析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一是宣传的对象受限制。在确定“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之前,北海市民族宗教局按要求对生产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企业进行了政策的宣传。这种“点对点”有针对性的宣传虽然效率高,但是没有普遍性,政策宣传的广度不够,上很多生产有少数民族特色商品的企业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二是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渠道狭窄。北海市有关部门对民贸民品政策的宣传主要体现在转发文件、电话解释,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宣传渠道狭窄,从而影响政策的有效宣传。三是宣传主体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据北海市民族宗教局的反馈,有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怕麻烦,不愿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实际上,民贸民品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是一项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可从中真正得到实惠的长远政策。[2]一般只有对优惠政策了解不够透彻的企业才不愿申请。另外,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名单确定之后,有些企业相关负责人并不知道其企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不了解其可以享受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有些企业不了解如何申请优惠利率贷款。据调查,有民品企业曾经咨询过民族宗教局如何申请优惠利率贷款,但民族宗教局具体负责人不知情,也未咨询过人民银行,从而导致优惠政策落空。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使得政策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2.民品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无法享受优惠贷款利率政策

一是企业不良贷款记录制约其新增贷款的注入。民品企业要想获得的优惠利率贷款,首先必须符合银行一般贷款的准入条件。根据现行机构风险防范规定,如果贷款人已有贷款违约记录,形成不良贷款,那么贷款人很难再次获得银行的新增贷款。[3]作为民品企业之一,广西北海银滩国家度假区亨通珠宝公司就遇到这种情况,其在1995年、1997年分别向建行北海分行贷款累计470万元,后来由于公司经营亏损,形成315万元不良贷款。建行已把该转给东方资产公司。虽然目前该公司生产运营正常,而且这几年该公司一直积极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征求减免债务、协商还款之事,但是毕竟存在不良贷款未清的事实,对于该公司新增贷款的,银行都表示拒绝受理。二是企业未能提供贷款要求的财产抵押或者担保,银行不予发放贷款。目前银行发放的贷款一般都是财产抵押贷款或者信用担保贷款,北海市6家民品企业大都是生产金银珠宝饰品或者工艺品,产品加工后即可卖出产品,技术水平含量低,资金实力较差,没有大型或者高精端的设备,有的甚至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因此,这些民品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由于未能提供财产抵押而无法获得贷款。而且,北海市担保机制不健全,几家担保机构由于自身实力较差而难以在担保方面取得良好的公信力。因此,很多企业包括民品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信用担保贷款。由于民品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的一般条件,民品优惠利率贷款也只停留在文件层次上。

3.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影响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积极性

由于银行贷款手续较为繁琐,程序复杂,准入门槛高,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审批需要的时间较长,影响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积极性。为此,有些实力较强、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并不十分愿意向银行贷款。

4.信息沟通机制缺失

一是牵头部门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民委没有发挥明显的主导作用,没有与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过有效沟通交流,也没有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相关政策宣传活动。二是联席会议制度没有形成。目前北海市尚未建立有关民贸民品方面的联席会议制度,没有组织召开过民委、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民品企业和局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民委、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民品企业等有关部门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造成银行等有关部门不了解企业、企业不完全了解相关政策等现象。信息沟通机制的缺失无法使优惠贷款利率政策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4]

三、完善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发放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

一是放开优惠利率贷款发放银行的限制。目前参与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发放的仅限于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由于这些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开发理念、贷款准入门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弱势群体金融业务的拓展方面显现出一些不足。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建议放开民品优惠利率贷款发放银行的限制,允许信用社、发展银行以及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也成为成员,发挥它们的优势,实现金融机构优势互补,为民贸民品企业创造更优良的,支持民贸民品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民贸民品的繁荣。二是放开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按照现行规定,优惠利率贷款一律不准上浮,也就是说只有民品企业与贷款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基准利率时才符合优惠利率贴息政策,否则不予贴息。这种赢利锁定的规定对商业银行开发此类贷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所限制。为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建议修改相关政策规定,放开贷款合同基准利率的限制,给予企业贷款实实在在的比正常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补贴。这种政策修改不仅可以让民品企业在优惠期间切实得到政策支持的实惠,推动民品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也给予了商业银行对民品企业贷款业务的利率定价权限,调动它们的积极性。三是赋予商业银行权限对优惠利率贷款实行封闭式管理。政策规定“享受优惠利率贷款政策的企业,其利息优惠部分的70%以上应用于补充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为了确保专款专用,同时也为了加强银行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的跟踪,确保资金安全,建议新增政策,规定商业银行有权对优惠利率贷款实行封闭式管理,民品企业生产资金的支付与回收均可由贷款行负责监控。

2.商业创新观念积极扶持民品企业

我国是一个多国家,民品企业生产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不仅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且也传承与延续着中华文明。因此,商业银行应创新观念,积极扶持民品企业,为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提供优质、特殊的服务支持。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在坚持化改革的同时,信贷政策不要“一刀切”。商业银行在贷款决策、约束机制等方面应当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点和民品企业的特点,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制定与此相适应的信贷政策,适当降低优惠利率的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效率。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要主动与民品企业建立联系,优先考虑并保证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严格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协助做好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宣传工作,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民品企业真正享受优惠政策,从而达到银企双赢的效果。

3.多部门联动推动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民委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交流平台。建议民委牵头,、局等有关部门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民品企业、商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局、财政局、局、经委、人事劳动部门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民品企业可通过这个平台主动向银行、民委等相关部门通报信息,让银行、民委等相关部门了解企业经营动态;民委、人民银行可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宣传解释各项政策;各与会单位通过交流信息,协助解决企业困难,推荐项目与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和银行提供实质性的服务。二是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民委应突破“点对点”的政策宣传模式,积极拓宽政策宣传的渠道,变化宣传方式,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范围宣传。通过宣传,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成为政策优惠的企业,从而促进民品企业在竞争的中持续发展,让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建立责任考核制度。贯彻落实民品企业优惠政策是民委等多个部门的一项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把落实民品企业优惠政策、支持民品企业发展的工作列入责任考核内容,并定期向公开考核结果,使有关部门执行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具体行为透明化,推动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

4.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作用

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银行,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做好民品企业优惠政策的工作。一是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不断完善每年年初对辖区金融机构的信贷指导意见,引导商业银行对民品企业的信贷资金及时投入跟进。二是利用季度金融分析联席会议,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政策宣传,交流相关信息,发挥“窗口指导”的作用。三是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宣传、指导及其他事务工作。四是创建平台,邀请商业银行和民品企业召开座谈会,交流信息,做好民品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参谋。五是加强调研,人民银行要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商业银行、民品企业,了解各方实际存在的困难与需求,掌握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经验,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5.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要提升产品质量的竞争力。民品企业要抓住机遇,用足优惠政策,加强内部、产品技术开发、市场开发与,大胆引进人才,提高产品质量,研发特色产品,使自身能够在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企业要提升品牌的竞争力。民品企业要用好优惠政策,诚信守法,不逃废,为自身塑造良好的信用记录。

参考文献:

[2] 淡亚君.青海省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青海金融,2006,(5).

[3] 李铀、李萍.关于优惠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的[J].金融研究,1997,(10).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紧缩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6月14日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专家分析称,未来两个月CPI更可能冲上6%,央行也会继续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胀,人民银行从去年起至今年6月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已达到21.5%,再创历史新高点。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需要上缴21.5元作为准备金,剩下的资金才能按比例用于放贷。在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实体经济也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

今年以来,曾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饱受冲击的中国中小企业,当下又陷入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据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报道“江苏省镇江市镇阳电子元器件厂是一家民营企业,其厂长毛敏日前告诉记者,今年初厂里还有30多名工人,现在只剩下不到10人了。即使这样,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工厂资金无法周转,已发不出工资。毛敏说,由于央行货币政策趋紧,今年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市场活跃起来。从民间贷款公司贷款,只需用房产做抵押,但利息高得吓死人,短期借贷月息4-8%,甚至15%。毛敏无奈地说,由于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当地很多中小企业一夜之间就倒闭了。”

针对多家媒体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许多中小企业停工或半停工,部分企业破产倒闭的报道。中央和各地的工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纷纷赴实地调研。调研显示,尽管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严峻局面甚于金融危机时期的说法失之夸张,但中小企业普遍资金链吃紧、利润微薄、经营状况不佳乃至生存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

工信部“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指出,从今年头4个月情况看,我国资金环境总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加突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资金压力,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今年央行两次加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二、在我国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经过三十余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然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其服务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贷仅为其“副业”。依托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在理论上意味着较高的融资费用和融资成本,因而适用的中小企业极为有限。从实践上看,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把它作为优先选择,中国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中小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容易了解地方信息及地方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发展前景和信誉情况,与企业开展信息交流比较方便,容易克服因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大的障碍。所以,应尽快建立一大批直接服务于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立足小处,服务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专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之责。

目前,我国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较为可能的途径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区域性银行基础上改制创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充分发挥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支持。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趋同,市场定位模糊,极力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大城市和大企业客户。从其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细分的观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合作社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贷款隐性成本高的特点,国家应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特殊时期(如当前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引导,并给予其适当补贴,调动中小企业信贷机构的积极性。

(二)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合法化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融领域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和约束,民间金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合法地位。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首次正式承认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2005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据调查测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约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

民间信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间信贷在贷款涉及的范围、金额、利率及方便程度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不足,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正规金融顾及不到的中小企业方面,民间融资起到了补充作用,与正规金融起到了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民间信贷供给不稳定,融资成本高,特别是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相对正规金融机构,民间信贷呈现出松散、盲目、缺乏规范的状态,有可能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调控造成冲击。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影响国家利率政策实施等。因此,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就要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趋利避害,使其阳光化、合法化;而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是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合法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开闸,民间融资走出灰色地带,走向阳光。《意见》中指出,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介于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资本之间的一种尝试。这种有担保的横向拆借,其实是一种融资创新。

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首先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根据《东方早报》报道,当前我国金融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农村金融资金缺乏,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地下融资规模庞大,地下资金以高利贷、地下钱庄和非法集资等形式入市牟利,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为民间资本涉足金融业开辟了崭新的途径,架起了民间资金与“断粮”中小企业的桥梁,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不足,转移和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加速社会资金总量的扩充、流动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其次,和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自身突出的优势。对银行来说,一般小额贷款的单笔贷款都比较少,而且由于银行一般不够贴近基层,运作成本很高,风险大,因此开展此项业务的动力不足。相比之下,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门槛较低、机制灵活、手续简便、放款速度较快,无抵押、免担保等优势;并且对小额贷款需求者的了解深入,利于控制小额贷款的业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信贷供给能力十分有限。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需要内外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尽快完善能覆盖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套法律法规,让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针对其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三是要加强对其经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业务行为,防范风险。四是要加大力度打击那些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地下钱庄,引导民间资本向合法渠道流动。五是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政府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等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特殊时期,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专项补贴政策和财政低息贷款政策,并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或部门来落实这些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出台一些向中小企业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施以税收优惠,以激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相信通过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会逐步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车海刚.妥善应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J].学习时报,2011,6.

[2]罗建梅.推进民间信贷阳光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特区经济,2009,5.

[3]郭田勇,陆洋.小额贷款公司尚需规范[J].经理人,2008,8.

[4]范逸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0,14.

[5]王心如,马骥.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及其借鉴[J].商业研究,2009,5.

上一篇:生物质气化炉设计要点范文 下一篇:仓储管理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