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4-02-05 10:16:10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1

[关键词]体育场馆景观设计城市文化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鸟巢”缓缓熄灭,“体育场馆景观设计”这个名词进入到我们的视线中。早住1900年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的儿子小奥姆斯特德和舒克利夫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全美第一门景观设计专业课程。1908~1909年开始,哈佛已经有了系统的景观设计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到1929年,哈佛大学形成了“建筑一景观设计一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

体育场馆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包含体育场馆建筑学内容,又将景观设计文化纳入其中。可以说,体育场馆景观设计是平面景观设计与建筑空间设计的高度统一,是集功能性、观赏性与人文理念于一体的艺术性设计,是一项空间视觉艺术与科学的系统工程。

对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的诠释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一般含义为“从古至今人类为了适应和改变其生存条件,而有意识地去进行的环境改造活动。”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其内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变为:“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由形式因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和空间,从而为人创造安全、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被视为现阶段符合社会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两个范畴,一个较大的范畴是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最恰当的土地应用;而另一个较小的范围是对某一特定地方的设计。

体育场馆景观的设计。体育场馆景观包括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体育场馆的景观是由光、形、色、体四种可感受因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并且易于从城市环境形式中分离出来,这是体育场馆景观的自然属性。体育场馆景观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欣赏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场馆景观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等心理反映,这是体育场馆的景观效应,也是体育场馆景观的社会属性。

体育场馆景观构成分为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两类。由竞赛场地景观、道旗、围挡、标识装置、景观构筑物、背景板、体育器材、楼体装饰景观、临建设施、主题雕塑、公共艺术装置、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城市家具、互动投影、多媒体显示系统等构成。设计师在遵循建筑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中加入不同的设计理念,并融合了文化因素,用建筑材料和空间的构成表达了体育场馆空间功能以外的文化和思想的信息,用建筑语言表达了体育场馆的宏伟、优美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彰显体育场馆的独特魅力。

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体育场馆景观设计

体育场馆的景观设计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促使人们对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它的物质功能,更要求一种贯穿历史、体现时代文化、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功能的体现,其表现为文化价值和道德的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汇聚,促进整体环境的文化发展。人文思想的体现已成为新阶段时代文化的核心,这无论对景观设计还是当代社会的经济、文化来讲都是如此。而正是对人类精神的创造和人类价值理想的维护,才有可能使建筑作品成为经典,流芳百世。

体育场馆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功能构成包括以下五个方而,即使用功能、精神功能、美化功能、安全功能以及综合功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们的文化层次和竞技运动发展水平对体育场馆景观设计提出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体育场馆景观设计与东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提倡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像、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合关系,强调整体的效果。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体育场馆的景观风格大都趋于宽松和疏朗的设计,体现的是宁静和优雅的寓意,突显出景观的清逸、自然、协调的人文气质。

西方文化提倡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通过人对自然的征服来体现精神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突显出个体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识。在这样的观念主导下的体育场馆景观风格趋于奔放、热烈、灵动之势,体现的是宏伟和壮丽的寓意,把景观的规模和气势充分展露出来。

现阶段,东西方文化对于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绝对的,而是在文化互融的基础上,考虑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东西方文化中的经典体现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中。就像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鸟巢”的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当中“鸟巢”的钢架网状结构的编织,看台“红面银线”的色彩搭配,都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而体育场屋顶双层膜结构,将钢结构中的上下弦利用膜进行了声学吊顶。观光楼梯独特的延伸,将西方文化中的动感与活力充分地体现出来。可以说“鸟巢”的建筑外形、建筑风格、建筑装饰是中西文化的产物,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最有力的见证。而纵观“鸟巢”的其它景观,从场外休息区、步行街道、花园设计以及与“水立方”的遥相呼应,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思维与理念,而“以人文本”正是中西方文化中所共融的思想。

体育场馆景观设计与城市文化。城市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文化最发达、最繁荣的地区,城市文化发展的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因此,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城市的发展,用城市文化的观点来观察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的规划、建筑和管理。从建筑领域来说,体育场馆建筑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体育场馆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还与这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与众不同的体育场馆,他们一般坐落在城市最瞩目的位置,由于近代国内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和设计理念,往往是游客到达一个陌生城市的首要参观地,2008年的北京奥运体育场――“鸟巢”无疑是众多体育场馆之中的亮点,每天都在接待络绎不绝的游客;天津市的水滴体育馆,也逐渐成为天津这个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场馆建筑越来越注重功能性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以人造景观打造城市文化亮点,从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观光客,进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培养公民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趣味,形成健康的生活、休闲方式,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因此,体育场馆景观文化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精神文明的升华。

承接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篮球比赛的花都新体育馆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双球建筑”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以保留并尊重原有地貌为主,形成三个阶梯级景观,主馆、训练馆融为一个整体。另外,利用地形高差在室外篮球场下建地下停车库,节省了地下室开挖成本。蓝色双球的造型,奇异的景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而占亚运场馆总量三分之一的广州大学城中的21个亚运场馆,每个场馆的造型都非常新颖别致。这些场馆不仅为广州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元素,而且在广州市现代化城市建设形象工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体育场馆景观设计的赛后使用价值。体育场馆建造初期的景观设计一定结合了它的赛后利用因素,每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在设计体育场馆初期都会考虑到它的赛后使用问题,这也更好地诠释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价值。一般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地往往都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或重要的城市,根据近期城市发展的速度,这些地方的土地往往都非常昂贵,体育场馆又是一个需要庞大建筑用地的工程,这无疑给了设计师一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更好地利用赛后场馆。大部分体育馆在赛后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举办各种大型演唱会、大型展会的地方,也有很多场馆由于其优美的环境成为了居民或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所以每位设计师在设计体育场馆时都要考虑到场馆赛后是否会面临“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命运。

小结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2

1设计指导思想

1)将体育中心建设成创意新颖、功能合理、充满绿色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群,成为徐州市新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2)将体育中心建设成为包含体育、会展、商业、休闲健身等综合的,多元化、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城市开放公共中心。3)注重单体与周围城市的协调关系,使建筑群形成优雅、和谐的空间环境,注重将徐州地域文化氛围及现代科技融入建筑内外部空间营造中。

2总平面布置

2.1规划理念

2.1.1“城市绿波、和谐共生”的构思理念

徐州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为显著特色。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中,徐州重点实施“显山”“碧水”“增绿”三大工程,努力构建生态徐州,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徐州形象和品位,因此,在徐州体育中心的总体构思中,我们提出“绿色整合、化繁为简”的指导原则,将体育场、综合馆沿景观绿轴均衡对称布置,体育场布置在基地西侧,综合馆布置在基地东侧,球类馆与水运馆布置在基地东北角。其中球类馆、游泳馆、综合馆分作三片体量,由一连续的覆土绿带串联为一整体。这样的总图布局与徐州大气雄浑的城市气质相契合,具有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

2.1.2塑造生态化“城市节点”设计理念

沿基地南侧干道的多层次广场绿化、街边绿化和内部的体育公园绿化强调了生态化的城市节点。设计将部分建筑体量掩盖于草坡之下,增加绿地率,同时与基地北侧的城市绿化带形成呼应,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2.2规划结构

“两点一带一轴”的规划框架。“两点”———体育场和综合馆。“一带”———围绕综合馆将球类馆、游泳馆串联起来的覆土绿带。“一轴”———穿越基地中央的视觉通廊。“两点一带一轴”的规划框架突出和发展了城市景观绿化,又能在主干道上形成良好的形象展示面,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北侧城市绿化带的景观,从根本上体现了“显山”“碧水”“增绿”的城市营造目标。

2.3功能分区

规划将用地划分为三大板块,即:体育竞技区、综合训练区、体育教学区。其中,体育竞技区位于基地中部,由体育场、综合馆组成,该区面向城市干道,便于交通组织、人流疏散和赛事管理。综合训练区位于基地东北部,配置各类室内训练场、游泳跳水馆和室外训练场地(周长400m的标准环行跑道1个、室外篮球场4个、室外排球场2个、室外网球场6个、室外门球场2个)。体育教学区位于基地东南角,出入相对独立;同时靠近规划中的住宅用地,将来可利用其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

3平面设计及功能说明

3.1概况

球类馆位于用地东北侧,在游泳馆与综合馆之间。设6片室内网球场,52片羽毛球场,52片乒乓球场。总建筑面积33538.01m2,占地面积15418.36m2。

3.2平面功能布局

体育馆的使用具有动态的特征,要求场馆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在球类馆中设置了可用于业余比赛的看台,用于专业及业余训练、健身的多个更衣、浴室,另外设有商业及贵宾休息室,力求设计出一个包含体育、商业、休闲健身等综合的场馆,使体育中心在不承担比赛任务时也能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开放公共中心。同时由于功能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流线的复杂性,球类馆中包含了专业训练,群众健身,业余比赛,贵宾用房等多种功能,如何合理的安排各种流线成为平面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经过综合分析推敲,最终我们将球类馆及其他两馆的群众健身主入口设于二层连廊处,而主要的群众健身及看台也设于二、三层;专业训练设于一层南北两侧,与游泳馆及综合馆联系紧密;贵宾入口设于场馆东侧,有专门的贵宾车道可到达;体育商场入口设于西侧,靠近三馆与体育场直接的下沉广场。各种流线既方便使用,又互不干扰。

3.3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的立面造型,既是技术手段的结果,又是艺术表现的需要,这点在体育建筑中也能得到突出的体现。球类馆的特点与通常的体育馆相似,有很多大跨度空间,同时,为了契合徐州古朴雄浑的城市气质,我们决定使用网壳结构。而在具体的形态方面,考虑到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我们以突显两汉文化的“化干戈为玉帛”作为切入点,以体育场为“玉”,三馆为“帛”,高低起伏的网壳屋面于雄浑中显灵动,并且用相似的屋面形式使三馆形成统一的韵律。此外,在侧立面大量使用幕墙,与正立面的大面积实墙面形成对比,而幕墙的分隔中,嵌入了徐州市树银杏的抽象图案,增加地域文化氛围。

3.4结构设计

球类馆由网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及商业部分组成。平面形状为长轴162m,短轴114m的不规则五边形建筑。网球场设有432座固定观众席,羽毛球场设有784座活动坐席。

球类馆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网球场部分为单层,两侧功能用房为两层,屋顶设室外平台;羽毛球、乒乓球场部分为三层,两侧功能用房部分为五层。地下室为地下商场及设备机房。本建筑的特点是楼面有两块大跨度的场地,羽毛球场上空的跨度为32m,采用0.9m高,间距为2.1m的单向梁结构。乒乓球场上空为64.8m×32.4m的大跨度柱网布置,受力结构采用1.8m高,间距为2.7m的单向梁结构。建筑长、宽超长,拟采用施工后浇带和掺入膨胀剂的混凝土结构释放混凝土固结收缩变形引起的内力。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作用,采用加强结构配筋和在梁板混凝土中掺入化学纤维或对0.00m标高的一层楼面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解决。

球类馆屋盖系统采用网架结构。可根据建筑造型布置网架杆件,达到建筑、结构协调一体的效果,利用场地中部?,?,,,横轴线柱列,⑥,⑩,瑏瑥纵轴线柱列作为网架的支座,以及轴,,轴斜钢杆作为网架的支杆,同时也作为外玻璃幕墙的主要受力支柱。这样较小的跨度,可以降低网架的厚度并设计出非常经济的屋盖系统,玻璃幕墙也不必另设一套支架系统。

3.5安全疏散

由于体育馆的人流量大,尤其是集中离去的人流,存有安全隐患,所以我们除满足规范要求的疏散宽度及距离外,在人流集中的固定看台、二层的乒乓球场及一层的羽毛球场处都设置了非常宽松的疏散缓冲区,加大疏散效率,尽量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

3.6体育产业经营及赛后利用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3

为承办本届九运会赛事,广东下了大力气。短短几年间,广州就新建了奥体、广州体育馆两座大型体育场馆,并建起竹料水上运动基地及芳村、黄埔、花都三区的区级体育中心。加上原有的天河体育中心、越秀山体育场等15座旧馆,广州现总计拥有体育场馆21个。

但有些问题,不能不做一番未雨绸缪的考虑:这么多漂亮、先进的体育场馆,在开完九运会以后,将如何展现其存在价值?而再进一步的问题则是:一个城市,究竟需要怎样的体育设施?

“奥体”的忧虑

“奥体”位于广州市天河东圃现省体委的黄村体育基地内,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天河体育中心的两倍,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体育中心。它位于天河体育中心东面7公里,目前仍是一座孤单的庞然大物:远离闹市与居民区,人流稀少,公交不便,没有私家车的工薪阶层难以前往观赛。不少人忧虑:“奥体”会否在九运会后再次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

记者了解到,政府有关部门目前正商讨每年补助该体育中心的经费。据悉,奥体在试运行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电费就接近100万元,今后每年的运营费用至少需要3000万元。

其它为迎接九运会而兴建的场馆也有类似忧虑。流溪河畔的广东国际赛艇中心比赛场地是长2250米的人造水场,耗资两亿;与之相隔不到两公里的“激流回旋基地”同样是新建项目。但赛场目前仍如两座“孤城”,若无饮食、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体育运动为一体的水上乐园”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

花都区体育中心投资1.5亿,预计每年运营费用为100万元。花都区体育局将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通过场地出租、开演唱会等方式进行经营,初步估计收入约为60万,亦需政府补贴。黄埔区体育中心投入2.6亿,经营方式尚在探讨中,有可能与企业合作经营,在第二期建设中,将增建水上项目、饮食等配套设施。每年运营成本尚未有精确计算。

虽然广州人口密集,但有心思进入体育场馆做常规锻炼的市民仍为数不多,在没有赛事的日子里,体育场馆的生存形态将会是怎样?

“天体”的当年尴尬

谁都难以忘却当年的天河体育中心(以下简称天体)在承办六运会后的举步维艰。

“天体”于1987年为迎接六运会而建设,是计划经济时代为赶“六运会”之急需,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然后补办有关工程项目手续完成的。当时,它功能单一,纯粹考虑体育竞赛,没有全民健身和体育配套功能,也没考虑多种经营的可能性,为以后的维护保养留下巨大难题。

“天体”建设3年之后,政府部门即取消了财政拨款,其运作经费缺口巨大,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当时,它每年从体育活动获得的场租不足200万元,而1997年光水电费支出就高达550万元。“天体”找到的出路是向社会敞开怀抱,于是,夜总会、装饰公司、证券公司、汽车展销场纷纷拥入。2000年的整顿中,“天体”查出违法建设73宗,建筑面积约2.6万多平方米,其中包括改变原体育设施附属用房使用功能38宗,把体育中心东北角改为汽车展销场等等。

对“天体”90年代的转型,现在仍有争议。支持者援引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提出的“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从“事业型、福利型”逐渐向“经营型、消费型”转化,认为天河体育中心的“以商养体”、“以商促体”无可非议。

不可否认,“天体”当年的“经营性尝试”确实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建设初期的无规划致使后来的违法经营一窝蜂地挤入,加之没有健全法规限定体育场馆经营的范围、程度,使过于浓重的商业色彩掩盖了体育场起码的公益性质。

现在的“天体”70%的经营收入仍靠出租场地获得,体育中心的经营以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为亮点,以“休闲体育”为旗号,渐为市民认可。但直至今天,已兴建14年的中心仍然面临游泳场馆闲置的问题,仍在探索适应市场的路子。

处于闹市中心地带的“天体”尚且如此,那些地理位置偏僻的体育场,就不能不使人更担心能凝聚到多少人气、以及凝聚的人气是否能与其规模大致吻合。

一道世界性难题

体育场馆经营一向是世界超级难题,一般少有盈利,世界各国均为举办运动会之后的场馆经营伤透脑筋。

据了解,世界体育场馆的建设、养护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国家建设国家养护,这是许多发达国家采取的方式;二是国家建设,交给企业管理养护,如香港政府大球场、福冈5万人圆顶体育馆以及现在的新广州体育馆;三是国家建设,交给体育行政部门管理、养护,“天体”和我国大多数体育场馆就是这种运作方式的典型。

目前“以商养馆”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做法,如美国利用四大职业比赛即NBA职业篮球联赛、MLB职业棒球赛、NHL冰球联赛和NFL美式足球联赛来作为支撑场馆的主要收入。在日本公共体育设施的经营方式中,“公设民营”的委托方式比较有特点,即庞大的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后,委托民间单位负责管理、经营。成功范例之一是东京荒川综合体育中心。其经营业务委托民间企业负责,公司在经营健身俱乐部的同时,还开设了许多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室,活动项目多达30余种,很得大众欢迎。

还有一种国际通用的建馆方式也值得借鉴:运动会搭的是临时设施,赛事结束,场馆也就“平地消失”。2000年悉尼奥运会大部分场馆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不论运动员村、记者村,甚至部分场馆,均是拿木板搭起来的临时建筑房子,用集装箱大铲车一铲就能运走。还有不少比赛点是“借的”,比如排球馆是娱乐中心,举重馆是会议中心,击剑馆则是展览中心,羽毛球馆是农展馆,观众席多为临时搭建。由于澳洲用不着那么多椅子,比赛结束后,有一半座椅被拆下来运回法国。奥林匹克公园里的所有空调系统都是从美国租来,赛后也物归原主。

日本有一句古老俳句:“聚则成草庐,解复成旷野”,其实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建筑智慧!

新广州体育馆告别包养

今年7月1日,坐落在广州白云山下的“新广州体育馆”正式投入使用。此馆采用的即国际上流行的“以商养馆”的方式,还开创企业全面建设经营体育场馆的先河,摒弃了政府每年向体育场馆输血的惯例。目前,体育场馆交由企业经营管理的做法在省内尚属首例。

广州体育馆新馆用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是新馆的面积,余下10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公园。体育馆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政府占90%,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占10%。政府在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以外,体育馆日常运作完全由企业承担。

据悉,在今后30年,广州珠江实业集团将拥有新广州体育馆的经营权,政府不再给予新体育馆经营资金。珠实集团则每年要上交政府1000万元作为体育馆更新改造费用。

简单算一算账,就会发现光靠体育馆本身营业赚钱近乎不可能:即使它每天从早上9点开放到晚上9点,游泳、羽毛球等场馆全部满负荷出租,一年收入也仅400万元左右,但它每年的运营费用至少需要3500万元(包括上缴政府的费用)。

“我们有心理准备让新馆亏本5年,”珠实集团总经理冯劲告诉记者,“市民之所以仍能在此享受到价格相宜的运动项目,商业运作是支撑点。”据悉,在九运会结束后,新体育馆旁,由珠实开发的一处地产将向市民公开发售。并且,将来的新体育馆每月大约承办10场演出、展览。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珠实自有一番打算。

冯劲认为,世界上成功的体育馆经营除了依靠本体,还得争取成为知名球队的主场,与传媒、球队、广告公司合作,才可能生利。所以体育馆将力争参加国际体育联盟。另外,珠实集团还接管了原广州体育馆的业余体校,成立运动俱乐部。计划一方面通过办体育训练班,推广全民健身,做到“以体养体”。另一方面在培训班中发掘“体育尖子”,再通过优秀运动员转会费、开发明星效应下的体育商品,来维持俱乐部赢利。

不知广州新体育馆是否真能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为其它的体育馆所效行。

必须看到,企业经营体育场馆在国内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上海8万人体育场1997年起由上海东亚集团经营,香港大球场由香港政府兴建后交由温布莱国际有限公司管理,都因收费太高或噪音扰民问题被政府收回管理。如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体育场本身要求的公众关怀相结合,着实不易。

不过广州也自有“以商养体”的优势:据2000年有关资料统计,全市体育人口已近40%,市民体育消费每月人均高达100元。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商业体育是产值能与石油化工业媲美的行业。”对国际体育产业有深入研究的广州大学刘学谦教授认为,政府应该马上重视和引导广州的体育产业发展,如果现在不能打好基础,待中国“入世”,广州体育产业的民族化内涵可能会被淹没。

问题是:发展体育产业是否就一定要兴建大量现代体育场馆?

大众体育从社区搞起

毋庸讳言,广州多数体育场馆,大部分在兴建之际,均未对日后经营、设置做出长远规划,甚至对能吸纳多少市民参与活动,都没有细致的估算。把场馆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也往往带点“事后弥补”的味道。

作为政府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竞技轻群体”、“重办轻管”等现象。近十几年来,为筹办“六运会”和“九运会”,政府和社会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一批高标准的比赛场馆,但体育设施资源分布并不合理,使用效率也低。而一个场馆如果只能在大型赛事中露露脸,或只作为培养国家运动员的基地,势必牺牲了大众体育,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

我们看到,对于大众来说,进行体育活动,不一定非得进大型场馆、体育中心不可。便利性往往是运动者的第一考虑。

国际经验表明,在大众体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场馆体育仍属一种奢侈品,政府投入巨资,换来的只是极少数民众受益。场馆收费、远途公交早已把普罗大众拦诸门外。诸多学者都指出,社区体育中心、自然体育才是市民健身体育打基础的发展之道。

日本的大众体育是值得中国借鉴的。日本体育人口比例、国民体质状况、人均体育消费额在全世界都位居前列。尤其日本的国家体育政策提出了“终生体育”的新概念,把大众体育放在和竞技体育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向大众体育方面倾斜,居民社区在建设和管理中,首先考虑的也是方便人们参加体育。

但现今广州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同广州经济发展水平仍很不相称。广州市体委曾对广州165个新建小区公共体育设施作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多小区没有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用地最低标准。如大型住宅穗园小区拥有9幢高层建筑,共有1872家住户,仅有一个约300平方米的篮球场。越秀区东风小区15个居委会,共4.5万多居民,竟无一体育设施。

体育主要不是拿来观赏的,体育成绩也不仅是面子问题。体育更关系着民族的健康体魄。我们衷心希望,广州在搞好场馆体育之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社区体育上来。毕竟,一个城市的体育成就,并不体现在场馆的数目、运动员夺取奖牌的数目,更重要的体现是市民热爱体育,并且可以随时参加体育。

在俄罗斯一份杂志上,对体育组织有这样的定位:不应把商业利益放在首位;不应当创造只为少数人开展的体育项目;要保持人类所固有的天性;要为更多的人提供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条件和机会,使体育不受年龄、性别、出身及社会地位的限制。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4

关键词:需要;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1)08-0036-04

A Subjective Analysis on the Using of Community Sports Venue

SONG Jie,ZHENG Lixin

(Sports Soc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 chnology,Zibo 255049,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focu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sports venue should not b e its physical quality but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itizens with it. Subjective evaluation can reveal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venue truthfully. The t h esi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the citizens, aims to recognize the value of the sp orts venue. It adopts the POE theory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content and mo d el of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sports venue. The indicators a r e selected by theory review,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nt. And the indicators are screened with the fuzz clustering m ethod. In this way,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icators is built.

Key words: demand; community sports venue;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d icator system

在行为心理学的范畴,需要的实质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在某种需要而有用或必不可 少的事物匮乏、丧事、被剥夺时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1]。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是以使用者需求为基础,从人与场馆相互作用的角度,依托物质 要素和社会要素这两大系统,以人们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我们认为,社区 体育场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居民)的满意度,即使用者的态度、使用方式、主 观感知等。基于体育场馆的建设目的及价值在于人需要的满足这一评价标准,社区体育场馆 使用的质量是通过使用者的感受得以体现,主观评价更能真实反映场馆使用的质量。因此, 以使用者 的需要为价值导向评价社区体育场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设计、规划、管理和建成 场馆的改进提供客观的依据。

1 社区体育场馆价值的认识

体育场馆是社区成员从事健身活动最基本的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身的 空间场所,还为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功能场所。体育场馆对社区内居民成员间的相 互交往也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一个优美的场馆带给人们的除了满足健身的需要之外,还会刺 激人们的健身欲望,积聚体育文化效力,产生浓郁的体育氛围,引领社区成员形成健康、文 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走向和谐。社区体育场馆的评价是与价值分不开的,对于社区体育场馆这一建成物的不同评价主体 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分类请见表1。表1 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分类场馆评价主 体主要价值取向价值目标政府更好的为大众健身提供服务规范标准,满足大众体育需求,达到最佳效益使用者为我所用,健康愉快满足健身、休闲等需要开发者追求经济利益(利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经济利益为主导设计者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回报平衡矛盾,满足各方需求(实现设计者个人理想, 创造价值)物业经营管理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注:本文的使用者是指利用体育场馆从事健身活动的社区居民。 由于不同评价主体的价值目标的差异,场馆评价应考虑代表什么样的价值观,是追求 美感、统一还是实际效用?这种评价观为谁所拥有?或者说评价主体是谁?是政府、开发设 计者还是管理者、使用者?就成为场馆质量评价的重要问题。在过去的场馆规划建设中,存 在着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政的倾向,不可避免的带有长官意志的评价色彩 ;或过分依赖科学范式而忽视价值多元的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场馆建设的目的性和居 民的实际需要,导致场馆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社区体育场馆是满足人们健身需要的物质空间设施,从使用者的角度,其价值概括起来主要 有3种:1) 景观价值:满足视觉享受,激发健身欲望, 主要表现为心理需要。2) 效用价值:满足身心需要,以其自身功能被开发的程度实现价值 。具有工具性特点,是场馆核心功能的体现。3) 规范性价值:场馆的固有属性、内在属性 。偏重于物理质量,满足社会、身体和心理的需要。 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对某事物或现象的客观描述, 评价是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2]。客体(场馆)的价值不能从单 一层面去 理解,其价值的实现与被开发程度、主体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场馆价值的认识应突破 其内在属性的局限,不仅要看到场馆的预成性价值(自身固有的、显性的价值);同时要看 到,使用者在场馆进行健身活动,通过健身互动形成一定的健身活动氛围,有利于自身或他 人形成良好的健身效果,有利于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或保持健身行为的持续性,使场馆成为 社区健身活动的“温床”,社区体育人口的“孵化器”,从而生成场馆新的价值。这种价值 不是场馆自身具有的,而是透过人的健身实践生成的,属于生成性价值,这种价值容易在客 观评价中被忽视。而主观评价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人们满意与否,综合了各方 面的状况后经过综合的判断得出的,评价指标更能体现场馆的真正价值,有助于了解社区体 育场馆的综合质量状况和人们的满意度,更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

2 POE概念及理解

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是西方建成物评价的中心概念,弗里 德曼(A. Friedman)等人认为:POE是一个度的评价,是建成后环境如何支持和满足人们明 确 表达或暗含的需求[3];普莱塞等几个研究建筑的学者在著作《使用后评价》中将 其定义为 :POE是在建筑建成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系统的严格评价过程,POE主要关注建筑 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的设计成败和建成后建筑的性能[4]。P0E被译成中文主要意思 是使用后 评价或使用状况评估。我国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对POE有不同的定义。研究建筑 空间的学者称P0E为建筑使用状况评价或建筑使用后评估;研究建成环境的学者称它为建成 环境使用状况评价。目前的POE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一切规划设计中。它涉及三大论题 [5]:1) 科学性论题:建筑功能、材料、设备的使用状态下的质量性能;2) 社会性论 题:人们对在使用中的行为、感受、心理、文化认同等人与物相互作用方面;3) 经济性论 题:主要是经营性或半经营性场馆的运营情况、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等。这三大论题反 映到使用者方面就是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代表着建成建筑或环境能否体现本来价值和意 义。 POE以使用者群体的价值取向作为评价的出发点,重视收集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方法的 科学性,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判断设计合理性的一个基本标准。社区体育场馆是为人们的使用 而设计,因此,评价场馆所具有的社区、社会、文化、心理方面的特性就涉及到主观的性能 评价标准。主观的性能评价标准没有具体的数据指标进行参照,只有依据相关人群的评价意 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使用者或与建筑有关人群的评价意见进行量化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的 评价结果。目的是为了判断场馆是否真正地反映了使用者的需要。

3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内涵

不同利益主体对场馆需要是不同的。社区成员是体育场馆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他们 利用体育场馆从事健身活动的动机存在差异,其健身行为受健身条件的影响,与场馆质量密 切相关。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体育目标的实现与场馆的质量紧密相连, 当使用者的需求在手段上不能得以满足时,就会阻碍价值的实现,进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方 式。场馆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社区成员使用满意度基础上的,进一步讲,使用者的使用方式 、认可程度、喜爱程度决定了场馆价值的大小。 按照POE的理念,社区体育场馆应突出满足使用者价值需求这一最终目标,也符合全民 健身计划的根本要求。社区体育场馆的评价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技术性工具,评价的目的不 是过多地强调场馆的物理性能,而要关注场馆利用价值的实现及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满意度 等,追求使用者对场馆需要的满足程度。采取以使用者需求为评价主体的评判方式是社区体 育场馆评价的真正需要。因此,本文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收集社区体育场馆使用者对场馆 状况的主观判断信息(包括场馆物理质量和效用),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使用者的价值取向 为依据,对场馆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对所建场馆在满足和支持人的需要方面的程 度做出科学的判断,为场馆设计、管理和有效利用提供客观性的依据。

4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的内容及模式

4.1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内容 社区体育场馆是社区成员从事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健身这一核心功能的载体 ,对其能在何种程度上满足和支持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成为评价场馆质量的主 要内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我们把对社区体育场馆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专业需要。基本 需要是指作为建筑设施的体育场馆必须满足建筑标准,同时对卫生状况、安全性、结构、造 型、色彩以及与社区其他建筑环境的协调等方面的要求,是从事健身活动所具备的基本的生 理和心理需要;专业需要是针对体育场馆的特殊用途而言的,是指有利于进行健身活动的各 种需要,其研究范围包括体育场馆的体育设施配备、空间环境状况、管理与指导服务、必要 的健身文化等方面。 体育场馆主观评价通常是综合性的评价,最基本的是场馆质量评价和满意度评价。对于 场馆质量又可分为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主观质量主要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场馆的认可 程度,间接反映出场馆建设的实际价值。社区体育场馆建设是服务于公众的公益性工程,作 为公共服务的内容,随着公共服务评价从效率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满足公众的要求和期望 ”将取代追求质量合格或服务达标而成为最高目标,以公众为导向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原则 。在此原则下,场馆建设的目的是为使用者创造价值,服务质量和使用者需求的满足成为最 根本的评价标准[6]。尽管公共服务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评价、公众评价 和第三方 评价,但是,作为服务的使用者公民的感知评价,他们对场馆的满意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场馆的质量高低与使用者的满意度密切相关,任何主观评价都涉及满意度,以使用 者满意度来考察社区体育场馆质量,符合场馆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4.2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模式 我们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的费耐尔(Fornell)博士总结出的顾客 满意度指数模型,着重从决定顾客满意程度的顾客期望、顾客对质量的感知、顾客对价值的 感知三变量作参数,找出与场馆使用者主观感受有关的各种要素,建立指标体系来评价社区 体育场馆质量,从更为本质、全面的视角了解他们的实质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咨询、 实地观察等多种手段得出使用者对场馆的主观判断,是对社区体育场馆主观满意性的主要评 价形式。相对于依靠科学仪器和数学计算得出场馆的物理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结果不能有 效说明体育场馆的质量和本质。主观评价方法更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易于公众参与,也更 能直接反映场馆的人性化程度和建设目的达成,往往反映出场馆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不难看 出,场馆主观评价既是评价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的手段,评价体系应以使用者主观感受 为观测点,以使用者的需要为评价因子的建构框架。并以此促进规划、设计、建设等有关社 区体育场馆全过程的进展。

5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5.1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场馆的建设本质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其建设目的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方 面的满足,建立准确、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促进场馆功能的完善,在布局上更充分 利用地形环境、交通,使之组合更合理,更具人性化,以提高利用率。 遵循POE理念,对社区体育场馆的评价确立了评价主体以场馆使用者为中心,以使用群 体的价值取向为评价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和综合效益的平衡。使用者对场 馆的需求的多样性、多元化和个性化,指标设计涉及众多的如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 ,不可能一一单列出来,我们本着使用者主观上对场馆的基本需要和专业需要两个方面进行 考虑,同时由于人们对场馆两种需要的各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容易相互影响和涵盖的内容, 且主观感知具有较明显的模糊性,因此我们在全面收集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等价类 理论的评价指标的模糊聚类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其中,在指标的初拟过程中,我们咨询部 分专家并设计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调查问卷(问卷经心理专家、体育专家进行信度、 效度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将问卷发放、回收、整理(调查人员的详细情况见表2;考 虑到使用者的主观意向,因而选择了较多的社会不同阶层人员参与进来)。调查时给出备选 指标,并征询应添加的指标。

被调查人员组成 ∑i回收率/%社会不同阶层人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社会管理干部体育局群体处干 部评价方面专家建筑方面专家15(12) 3(3) 5(4) 3(3) 4(3) 3(3) 33 (28) 84.85 5.2 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程序 在选择指标时,应重点考虑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以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为根本的依据, 在体育法规和社区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社区人文社会、经济水平和健身环境现状调查的基准 信息,借鉴人居环境评价和大众体育需求研究中的指标设计及建筑项目评价中的指标设计, 通过理论分析、信息识别、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方法进行指标遴选,设置全面的社区体育 场馆主观评价的指标体系,将全面的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法筛选,并选择部分社区体育场馆进 行试评,在评价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整,最终确定正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1)。

图1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程序 图2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5.3 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方法 确立指标的模 糊聚类方法的步骤如:1) 由n个基本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程序,写出模糊相似关系矩阵R ;2) 由模糊相似关系矩阵R,通过关系合成求出其所对应的模糊等价关系矩阵Rt,其中t为大 于等于n的正整数;3) 根据具体对象选定模糊聚类水平λ,并进行模糊聚类;4) 根据模糊聚类结果,对n个指标进行取舍,从而得到在λ水平下,相对独立的基本指标 体系[7]。为了说明该方法的运用,现将本文确立一级指标时所用的方法过程介绍如下:经过二、三级指标的聚类,得到的7个一级指标包括:1) 设施质量;2) 安全性;3) 喜爱度 ;4) 使用方式;5) 便利性;6) 服务水平;7) 文化环境。由其中各基本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用[0,1]间的实数表示,两个指标间互相影响的程度大,取较大的实数表示,相互影响程 度小则取较小的实数表示。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经专家征询后整理获得,得到关系矩阵如下:

由于各基本指标与自身的关系显然应该是1,故矩阵R中对角元素为1,即rij =1 (i=1,…,7);而指标i与指标j的关系和指标j对指标i的关系是对等的,故矩阵R中的第i 行j列的元素(i≠j,i,j=1,…..,7),即矩阵R为一对称矩阵。在模糊关系中称关系 矩阵R所描述的关系为模糊相似关系。 为对各指标进行模糊分类,求得该相似关系对应的等价关系如下:

显然,R4=R8 ,则R4或R8为相似关系R的传递闭包。即R4为一个关于该7基本 指标的一个模糊等价矩阵,利用它可对基本指标进行模糊聚类。也就是设定聚类的水平λ后 ,便将各指标进行聚类,本文取λ=0.8,则指标分为四类:1) 场馆质量、安全性;2) 喜 爱 度、使用方式、便利性;3) 服务水平;4) 文化环境}。其中,场馆质量和安全性都是反映 场馆及设施质量问题,可合并为设施质量;喜爱度、使用方式、便利性可以归为{场馆感知} ,这样就得到一级指标为:设施质量、场馆感知、服务水平和文化环境四项。本文中其它两级指标的确立都是运用此法获得。由此,得到的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9 项;三级指标20项。其总的结构如下图(图2)。

6 结束语

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既是社区体育场馆的建设目的及价值所在,又是评价社区体育场馆的 根本性原则。主观评价旨在通过人们对社区体育场馆使用的感知、体验反映社区体育场馆的 质量。本文建立的社区体育场馆主观评价指标体系遵循POE理念,重点考虑使用者的主体需 要和利益的实现,解读社区体育场馆作为建成建筑或环境所体现的本来价值和意义。因而, 围绕场馆的利用,将社区文化、管理与服务、人们的心理认同等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目 的是为以后的场馆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特别是使用者需求存在 较大差异,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要求的统一,又要关注地方特色,始终将有利于使 用者的利用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捷.基于需要的行为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 39.

[2] .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3] 赵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2):9 3-95.

[4] Preiser W F E, Rabinowitz H Z, White E T.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1988:39-46.

[5] 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6] 陈光.公共服务评价:理论与实践――首届中国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行政管理,2006,(2):84-85.

[7] 毛大庆.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投稿日期:2008-06-21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7CSHZ03);全国第八届大 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二等奖。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5

关键词:钢网架、塌落、检测、原因分析、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81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轻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装配化程度高、施工简便等优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轻钢结构的发展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体育馆、工业厂房、加油站等大跨度的建筑中,房屋顶棚多采用钢网架结构。然而,国内外因为风雪等自然灾害引起的顶棚钢网架破坏、塌落的事故也频频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本文通过对某体育馆顶棚钢网架塌落的原因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其相应的注意事项,以避免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1、工程概况

(1)某体育馆为三层框架结构。该工程总高度为20.10m,总长度为69.4m,总宽度为56.4m,建筑面积为13520㎡。该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06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2)土建工程设计基本数据: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该工程基本风压为0.45kPa,地面粗糙度为B级,基本雪压为0.3 kPa。

(3)钢网架设计资料:

a、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预埋件:钢网架预埋件居框架柱顶中心预埋,预埋钢筋采用9φ22,预埋深度为500mm。预埋件钢板厚度为12mm、16mm、20mm。预埋件与网架支座过渡板是焊接连接,其水平允许偏差为10mm,竖直允许偏差为5mm。预埋件焊缝高度为4mm。

b、钢网架为正方四角锥碳钢螺栓球网架,下弦支撑。该网架地震烈度按7度设防。钢网架上弦荷载:静载,0.40kN/㎡,活载,0.70 kN/㎡;下弦荷载:静载,0.20kN/㎡。基本风压0.40 kN/㎡。螺栓球材料:45#。杆件:Q235。最大杆件内力:346.3/-390.8 kN。最大挠度:-190.1mm。

(4)根据气象资料,2010年05月,该市突刮狂风,夹杂暴雨冰雹,将该体育馆钢网架顶棚由北向南掀起大部分,塌落至停车场。

2、现场检测情况

(1)体育馆的位置

对该体育场馆周围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调查,该体育馆地势为北低南高低,南侧地面与体育场馆二层室内地面基本持平,北侧为该学校的田径场,田径场的地坪标高比体育馆的一层室内地坪低2.4m左右。田径场南北向长度约为200米,田径场的东西侧顺地势为田径场的看台,田径场的看台高约7.8m,田径场与其看台在体育馆的北边形成“凹”字形的山谷口状地形。在田径场的北边距体育馆约200m处为一个深沟,沟深约为40米,宽度约为30-40m,并向东北方向延伸,体育馆向北方视野范围内基本无高大建筑物或山体。体育馆所处位置的高程定位图详见图1。

(2)体育馆钢网架的整体破坏情况

体育馆钢网架从体育馆北端向南面掀起,1-8-P-L轴线间的钢网架全部掀起,在1-8-L-J轴线间折断,塌落至体育馆南边约112m处。钢网架塌落的具置见图2,其破坏情况见图片1、2。

图片1、2:钢网架北端支座破坏

(3)支座处的破坏情况:

a、北边角部的破坏是从钢网架支座处的钢板和预埋件钢板的焊接处破坏的,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该处钢网架支座处的钢板与预埋件钢板之间的焊接存在质量缺陷。北边中部的个别支座的破坏是从钢网架螺栓球和弧形支座板处的焊接处破坏的。

b、根据现场对支座处焊缝的检查,支座钢板与预埋铁之间及螺栓球与支座间焊缝存在漏焊、缺焊、焊缝不饱满等情况。

(4)柱子混凝土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该体育馆部分柱子现龄期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检,所抽检的柱子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均达到30MPa,基本满足原设计图纸要求。

(5)钢网架杆件尺寸检测

采用钢卷尺和游标卡尺,现场对钢网架的部分杆件尺寸进行检测,基本满足原设计图纸要求。

(6)气象资料

根据该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 2010年05月,该市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极大风速达15.1米/秒(市区测定),降雨量达31.7毫米,冰雹最大直径2毫米。

(7)周边情况检查

在该体育馆北侧田径场北边缘深沟处原设置有钢丝网围栏,在经历该次大风后,钢丝网围栏大面积向南倾斜。在检测时该围栏已经完全伏倒至地面。

3、钢网架塌落原因分析

(1)、从体育场馆周边地形地貌来看,体育馆北边的深沟、田径场及田径场看台形成了 “凹”字地形,体育馆正处于其“凹”字形的正中央,是山口位置。根据对风向、风力作用特点的分析,在山口位置的风荷载比正常情况下风荷载大很多,一般应将山口、谷口位置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增大1.2-1.5倍。另外体育馆馆顶的钢网架为正方四角锥碳钢螺栓球网架,而在网架的四周还有悬挑4.4m左右的倒四棱台斜立面造型,使该钢网架北端所受的风荷载进一步加大。

(2)、根据现场的检测情况,体育馆钢网架北边局部支座处的钢板与预埋件钢板的焊接存在较大的质量缺陷,不符合设计图纸和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

(3)、根据该体育馆钢网架的图纸设计说明,该工程钢网架支座处连接钢板焊缝未明确说明焊脚尺寸,按照设计总说明,焊缝高度为4mm,不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对焊缝尺寸的构造要求。

综合以上原因,该体育馆在局部强风作用下,个别薄弱支座连接失效,最终造成局部网架的塌落事故。

4、注意事项

根据对该体院馆顶棚钢网架塌落事件的原因分析,建议在钢网架的设计、施工、使用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在设计中,根据体育馆的地理位置、严格风荷载组合工况下的结构验算,并按照实际情况充分、合理的考虑周围不利地形的影响,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支撑设计,选用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设计复核、验算。

2、在施工中,按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于钢网架杆件、零部件的加工、制作、焊接、安装等进行严格要求,对于网架节点、支座连接等关键部位应进行重点控制。

a、在加工制作时,严禁下列情况的发生:零部件加工不细致,偏差超过标准要求;零部件材料牌号和规格混杂,化学成分和机械性不满足设计要求;焊工操作不当,焊接工艺不合理导致焊缝不满足要求;杆件壁厚负公差较大,超过有关标准要求;高强螺栓硬度过高或者过低,有裂纹;材料选择不当等。

b、在安装时,严禁下列情况的发生:支座位置、高程测量不准,导致纵、横向边长支撑点高程超过标准要求;杆件或单元拼接后有较大的的偏差且未修正;焊接工艺、焊接顺序错误;施工方案选择错误,分块施工时,未采取正确的临时加固措施;未经计算校核,随意增加杆件或网架支点;高强螺栓未拧紧,网架挠度过大等。

3、在使用中,应严禁钢网架的使用荷载超过设计荷载(如屋面的排水不畅、积灰未及时清扫、积雪严重等都会导致网架超载),应严禁使用环境发生变化(包括温度、湿度、腐蚀性介质的变化等)。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6

关键词:照度; 照明设计; 照度均匀度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全国各地体育场馆的新建与改建项目日益增多, 照明系统作为体育馆的必备设施, 在体育馆的正常使用, 如训练、比赛, 彩电转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馆照明设计也日益受到设计单位和业主的重视。

体育馆照明要求及标准

1 体育馆照明指标

体育馆是指能够进行球类、体操、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其功能复杂, 一般涉及体育、文艺汇演、展览、集会等诸多内容。按其功能分为专业型体育馆和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体育馆内各项运动又分为地面运动和空间运动,它们各自又分为单项运动和多方向运动。地面运动有: 拳击、击剑、柔道、摔跤、武术等。空间运动有: 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

体育馆照明设计需要考虑水平照度、垂直照度、照度均匀度、照度梯度、眩光限制、光源色温、显色性等诸多指标。在照明设计中, 照度应为维持照度, 维护系数一般取0.8。体育馆照明中水平照度是指场地地面的水平照度, 它是衡量体育馆照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运动项目训练比赛和彩电转播都有不同要求。垂直照度是体育馆照明设计中另一重要指标,垂直照度一般是指比赛区域地面以上115 米处垂直平面上的照度, 对观众观看比赛, 电视转播有着重要影响。垂直照度又分为面向固定机位( 摄像机)的垂直照度和面向四个方向垂直照度。

2 光源参数

体育馆照明光源色温一般在4000~ 6000K 范围内。一般显色指数Ra 要求大于65, 有彩电转播时,Ra 要求大于80。见表2。

3 体育馆照明标准

国内外体育场馆相关标准主要有:

3.1 国际体育联合会( GAISF) 颁布的5多功能室内体育场馆人工照明指南6 ( Guide to the artif iciallighting of mult ipurpose indoor sports venues)

3.2 GB50034-2004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

影响体育馆照明质量的要素

在体育馆内, 为了获得良好的照明质量, 通常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1) 合理的照度: 力求创造舒适的观看环境;

( 2) 照明均匀度: 考虑视知觉的均匀性要求, 在此前提下可考虑使人兴奋但不过高的亮度对比, 以突出视觉效果;

( 3) 限制眩光;

( 4) 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 易于看清物体的形状、真实的色彩和质感;

( 5) 光效果的立体感: 通过光的强度、角度、变化等可以创造出各种立体效果。

1.照度

为了看清被看对象, 对于电视摄像机, 被看对象的亮度十分重要, 但通常由于不知道被看对象的反射比, 所以采用照度这一指标。在比赛场地应把四周边线( 球场边线) 的垂直照度作为基本照度。这个照度也给观众和运动员提供了满意的视觉条件。如果能做到水平面照度与垂直面照度相等, 则运动员和场地之间的亮度比是理想的, 水平面照度无论如何不能大于垂直面照度的2 倍。看台上的照度应为场地上垂直面照度平均值的50% 。对于体育馆运动场地照明质量的要求是: 整个运动场地上要有较高的亮度和色彩对比, 在各点上有足够的光, 照度要均匀, 立体感要强, 要有合适的配光, 光源的色温及显色性要满足彩色电视转播要求, 并能对眩光加以限制。

2.照度的均匀度及梯度

最小的照度值与最大照度值之比为照度均匀度。运动员的动作愈迅速, 运动器具愈小, 对于垂直,一照明器照度值、照度均匀度及照度梯度要求就愈严格。

3.光源色温和显色性

在照明设施中, 由于所用的光源的光色不同, 所得到的照明效果就不同。因此, 在进行设计时, 必须从照度以外的质量方面, 对光源的特性进行研究。另一方面, 光源的显色评价指数不同时, 即形成的光照气氛不相同, 这都要根据运动内容采用适当的光源。

3. 1 实践证明体育馆光源的色温为4 000 K, 显色指数在高清晰度电视转播时为80, 同时要考虑场地照明用电量。

3. 2 要求光源特性的光谱相对辐射能量与彩色摄像机光谱反应曲线近似, 使光源能在摄像机中产生最佳反应。

3. 3 对于彩色胶片。彩色电视光源的显色性特别重要, 当光源光谱分布同黑体辐射情况不一致时,人和摄像机就会感觉到这种变化。以上要求, 对于正确的选择光源起着决定性作用。

4.防止眩光

在体育馆照明中, 只有合理选择灯具的安装位置才能提高照明质量。对于大面积的运动场地, 用电脑计算瞄准点比较复杂, 多数是依配光曲线来确定。每只灯具只有正确地指向它的目标, 使整个照明系统完全按照所需的意图提供足够的和均匀的水平面照度和垂直面照度, 同时要避免眩光。

5.光效的立体感

立体感是指光照在物体( 即运动员和运动器材)上时产生的效果, 使它们的形体看上去细部和轮廓都能表现很清晰。所以用平均水平面照度与平均垂直面照度之比表示, 国际规定为2~ 4。体育馆运动场照明, 一般场地边线处和四个边角处的照度比较低, 提高边线和四个边角所取的照度, 适当控制场地中心区的最高照度值, 对保证均匀度是有利的。立体感可使光照射在运动员和运动器具上时物体的形状细部和轮廓获得清晰的效果。当判断距离和速度时,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体形状清楚的辨认。要取得良好的立体感, 让物体的各个侧面都要有光, 并不要多么均匀。相反, 把光散射得宽一些, 还会在电视转播中避免出现生硬的阴影。所以, 灯具造型、布灯时需要重视提高垂直面照度值, 适当控制水平面照度值。对产生立体感是有利的。

体育馆照明的供配电

1 体育馆照明的供配电一般采用TN- S 系统,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电源的稳定性。为了保证照明质量, 应把照明与动力供电线路分开, 以免动力设备启动或运行时对照明效果造成影响。比赛场地照明为一级负荷供电, 应设双路电源。两路电源分别供电, 并互为备用, 双路电源应能自动切换。正常情况每路电源线路各供50% 场地照明负荷, 而且两路交叉供电要均匀分布在全场。也就是在一路故障停电瞬间( 熄灭后灯的再启动时间) , 照度虽然减少了一半, 但满场照度仍要均匀, 不能出现半场不亮或不均匀亮的情况, 以保证比赛不中断。

2 灯具配电应相邻的灯具接在不同的相序上,减少频闪效应。配电室要注意三相平衡分配, 从灯控柜到各组回路应采用放射式配电。体育馆照明往往灯具数量众多, 对此规范规定: 照明系统每一单相回路不宜超过16 A, 灯具数量不应超过25 个; 建筑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不应大于25 A, 光源数量不宜超过50 个。根据照明使用特点, 对照明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集中遥控、自动控光等方式。

3 体育馆比赛场地四周墙根据体育工艺要求,应设一定数量的配电箱和安全型插座, 插座安装高度不应低于0. 3 m。一般体育馆照明灯光的控制方法应该按: 1/4- 2/4- 3/4- 4/4 四档进行控制. 即清扫-练习-一般比赛-正式比赛。

结束语: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先进灯具及光源的采用,再加上设计方法越来越先进, 甚至采用电脑进行逐点照度的辅助设计, 体育馆照明必将创造出越来越健康的光环境。

参考文献:

[ 1] 陈志新, 李英姿.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与应用[ 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 2]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l33- 90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7

观点:场馆合一的新理念

专家: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黎佗芬

以往体育中心的场馆建设都是各自独立,忽略实用、经济和节省土地等因素。场馆合一的理念(即把体育场和体育馆建到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对运动员休息室、贵宾室、新闻中心、卫生服务设施、信息控制中心等调配得当更可有效地节省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目前西南地区一些城市已实现了这种新理念。比如昆明承建的残疾人运动会主场馆采用“场馆合一”,对运动员休息室和观众休息厅等多个功能区进行整合;把体育馆大跨度屋顶外桃部分改建为雨篷,以减少不好利用的看台下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的有效性。

场馆合一并非只是将体育场和体育馆相联,还可进一步将体育场、体育馆、训练馆、游泳池等多个设施结合在一起,“化零为整”,形成规模效应。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设计的四川达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育中心就利用了此方法。由于此建筑规模偏小,又地处山坡,因此设计师化整为零,在“场馆合一”的原则下,将“一馆两场一池”组合在一起,不仅布局紧凑、造型独特,还具有山地建筑特色,实现了有机结合,而且有效地节省了土地和投资。

观点:看台下空间是个宝

专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庄惟敏和北京城市规划研究院建筑师马佳

占体育建筑总面积70%的看台下空间的利用不容忽视.这实际上是场馆赛后利用的关键部分。

目前体育与休闲娱乐以及旅游健身越来越相结合,大型体育建筑主空间的多功能设计不能满足场馆本身的收支平衡,需要看台下等辅助空间来实现多元经营,比如开商场、餐厅、健身俱乐部甚至酒店等等。上海体育场圆环状的二层疏散平台下全部设计为小型商业设施,包括餐饮、专卖店和网吧等,出租费用成为体育馆主要收入之一。国外更是普遍,曾举办过世界杯足球比赛的法兰西体育场就拥有三个餐厅及200座的报告厅、2000平方米的宴会厅、8000平方米的展览和会议空间,2000平方米的商业空间,和2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还有50个酒吧等等。

这些赛后利用都需要赛前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比如广州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目前国内容纳观众最多的体育场之一,但设计中对看台下空间的考虑相对欠缺,比如体育场二层设有专用的展览空间,长期以来却很少使用。调查显示,体育场有7块大小不同的展览空间,但装修后的房间净高度不能满足展览对高度的最低要求,很多车展、服装展或农产品展览的主办方来看过,但都因空间高度不够而遗憾离去。

另外,做好看台下商业运作还需要对体育场馆周边商业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调查。上海体育场曾利用西看台下的空间设置了一座9层高和设有350个标准间的星级宾馆,这在国内是首例。当时由于体育场所在的徐家汇商务区附近三公里内就有五星宾馆和三星宾馆两家,于是体育场酒店定位在四星级。但实践证明,这一定位并不合适,来看比赛的观众消费层次较低,更愿意住附近的三星级宾馆,而来徐家汇商务区办公的人更愿意选择五星级宾馆。因此,体育场酒店在建成后五六年里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

由于过去大型体育建筑的设计和赛后利用不统一,导致设计阶段忽略了赛后利用,使得体育建筑很难做到“以场养场”。后期经营者不得不花巨资进行二次改造,但效果却不理想。针对这一点,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和体育馆等主要设施招标时做出了改进,投资、经营和设计三方组成联合体对项目进行操作,经营者和投资方可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这为赛后有效利用打下了扎实基础。

观点:场馆与城市发展要协调

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罗鹏、梅季魁

体育场馆的建设应与环境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和整体优化。但目前在大型场馆的建设过程中,设施规划与城市脱节、盲目上马和贪大求全的现象还屡见不鲜,比如东北某省会刚刚建成的大型体育会展中心由于策划和选址考虑不全,忽视配套设施的整体建设,导致投资巨大的大型体育场无法举办高水平的大型国际体育比赛,不得不另行修建规模相仿的新体育中心,造成了资源上的严重浪费。再比如,山东某县级市城市总人口不足150万,城区人口不过60万,在经济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即规划建设6万人的大型体育场和大规模的体育中心,很难保证设施建设后的持续使用效益。这些都是脱离城市整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的结果。

大型体育场馆由于其自身投资多。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社会影响广等特点,其建成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较一般建筑大得多,特别是对于环境改造、土地开发和新城区建设有较大推动。这方面国内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如:广州为九运会新建的奥体中心由于距市中心较远,周边环境建设尚未配套,致使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其效益远不及同一城市的天河体育中心。

应当重视建设分级网络,即由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组成的层次分明的有机网络,但目前国内一些城市还存在只注重大型场馆建设,忽视配套设施特别是社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的情况。这样不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个别城市甚至出现功能雷同、规模相仿的体育设施的过度建设,造成整体不足、局部过剩的资源浪费。制定规模分级、类型多样和分布合理以及组织有序的城市体育设施网络,是城市规划和设计建设部门的当务之急。

各种设施要有机聚集,即多种体育设施与其他相关城市设施在城市的某个区域相对集中,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规模效益,比如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与城市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有机聚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体育场馆与会展设施的有机聚集;体育设施与公园、广场或与学校和居住区的聚集等等。方式不同,但都能发挥群体效益,达到生物界的“共生现象”。

观点:建筑与自然环境要和谐

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陆诗亮、梅季魁

不同建筑的结构形态和体量常常关系到能否与环境协调。广州体育馆利用地段高差,采用把空间大幅度下沉的办法,只把屋盖和建筑入口所需要的立面高度暴露在地面之上,以尽量避免体育馆的大体量对自然景观环境的破坏。国外也如此,如挪威的利勒哈默尔在1992年举办冬奥会时在岩洞中修建冰球馆,利用巨大的山体彻底隐藏巨大建筑体量的手段,从根本上避免了对原有城镇自然风貌的消极影响和对原有环境植被的破坏,而且能耗也减到了最低限度。

由于分工的细化,过去不少建筑设计师认为水、电和空调等设备的设计利用是设备工程师的事情,而失去了对建筑整体性的把握,这会影响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现在的建筑设备开始更加生态化。比如在水的回收与利用上。一个大型赛场的用水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厕所用水,我国的大多体育场馆都利用城市洁净水进行冲洗,这是很大的浪费。国外场馆中,为节约用水与减少城市市政设施压力,在常年雨水较多地区对雨水大量回收利用。如日本一家体育馆将大屋顶上的降雨汇集于地下的雨水储藏槽,经过处理后的水再从屋面喷出,冷却屋面,降低了传入馆内比赛场的热量,喷出的水又重新汇集于水槽。雨水回收的设备投资并不大,不过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和场馆造价相比如九牛一毛,但长期使用所节约的成本却是巨大的。

体育场馆设计要点篇8

关键词:体育馆; 智能建筑; 计算机网络; 智能化

Abstract:The intelligent system to Stadium is like the brain and nerve to human beings. Since sport is developing greatly nowadays, the demand for intelligent system is much more higher than b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the new Xiangtan University Stadium as an examp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compared to other constructions, researches on various kinds of intelligent subsystems, and discusses ways of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of stadium,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sports constructions in China.

Key words:stadium;intelligent buildings; computer networks;intelligentization

1引言

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各种体育场馆设施的智能化要求逐步提高。体育馆智能化系统(Gymnasium intelligent system,GIS)是现代化大型体育馆的大脑和神经,是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完备的GIS一方面可以使体育赛事更加公正、准确,裁判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提高体育比赛的观赏程度,增加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的社会效益。因此研究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对提高体育馆的现代化水平、承接大型国际比赛、提高体育比赛办赛能力和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以及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有关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湘潭大学体育馆为例,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介绍,并且对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探讨。文中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型体育馆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特点及概况

作为一个综合性场馆,体育场馆独特的使用功能及特点使其智能化系统与其他一般大厦的智能化区别很大,首先针对体育场馆的比赛特性,其对智能化系统子系统的偏重性有很大不同,更注重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场地灯光、扩声及与体育竞赛直接相关的计时记分系统、直播系统等,而在其他智能大厦中占主导地位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等子系统在此却不占主导地位;另外由于体育场馆占地面积大,楼层低,设备分散,无论从布点还是设备管理上都会比大厦增加一定的难度,针对相同的子系统,比如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虽然达到目的是相同的,但设计思想及施工手段却大大不同,就要求设计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针对体育场馆的特性针对性进行设计施工及管理。

体育馆智能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场馆内的众多子系统,按其功能分类为:

(1)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等。

(2)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保安电子巡更系统等。

(3)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场地灯光系统、音响扩声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

(4)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计时记分系统、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新闻中心、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3场馆日常运行基础子系统

3.1 楼宇自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亦称楼宇自控系统,应纳入BMS系统集成的范畴,其纳入BMS系统集成网络的方式是采用先进可靠的楼宇自动化网络协议和总线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最终实现场馆内各专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的功能,以及设备的监视和自动控制的能力。

楼宇自控系统包括对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控制和信息采集功能将由BAS中的DDC控制器、操作站共同完成,并通过BAS/PC网络通讯接口向BMS系统提供实时监控信息与数据。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网络结构模式采用集散式控制的方式,即集中监视、分散控制。整个系统网络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中央工作站,设于控制中心,第二级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第三级为采集现场信号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传感器及执行机构随被控设备就地设置。中央工作站和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通过网络通讯接口,用专用的通信电缆组成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本监控系统主机可与场馆商业开发部分监控系统主机实现无缝集成,通过体育馆公用办公网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和管理。本监控系统通过以太网(即:体育馆公用办公网)与消防报警、综合保安、变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及智能照明系统进行集成,这有利于实现对各建筑物智能系统的信息集中管理,系统之间的事件联动,提高系统总体决策能力,保证各种赛事活动顺利进行。

3.2 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

就综合布线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体育馆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属于建筑物中通用控制系统。根据本体育馆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的特点,在该馆中设置了一个弱电竖井,共计33个信息点,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等各类机房/办公室,新闻发布中心、裁判席/记者席等位置。

信息主干采用千兆到桌面的设计思想,水平线缆采用6类UTP双绞线,信息点采用6类信息模块;个别需求的信息点采用光纤到桌面模式。计算机网络区分为平时管理的办公网络和赛事管理网络两部分,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扩展设置局部无线网络点。在新闻发布厅、记者席等位置空间通过设置无线局域网的AP点,在有赛事时,现场记者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方便快速地传递新闻报道稿件或比赛现场图片。

转贴于 本工程赛事管理网络仅提供用于组网的基础平台,即核心交换机、工作组交换机、路由器、双绞线/光纤的跳线等到位,而比赛现场管理用的服务器、赛事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需要根据不同的赛事,由赛事组委会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组建临时的赛事管理网络。

4场馆安全保障子系统

4.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系统,在保证视频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的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和布线灵活的优势,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系统设计具有下述特点:无盲点的闭路监控系统;高水平的画面质量;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录像;适当的系统冗余度;专用的闭路监控网络;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可以随时与市、区安防指挥中心的视频信息传递和连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划分为赛后和赛时两个系统:赛后系统主要负责监控竞赛层至体育馆主要出入口、通道、楼梯前室、看台、库房等重点部位,用于平时对体育馆的常规监控。赛时系统是在赛后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竞赛层和一些比赛专用房间、通道、大厅等部位增加监视点,用于满足重大体育比赛或活动期间按功能需求增强的安防监控工作要求。赛时和赛后两系统共用一套安防控制设备,在体育馆的安防中央控制室,所有安防监控点的信息均通过安防专用网汇总到中央控制室,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

4.2 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主要是对一些不允许进入的区域进行设防,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对体育馆设防区域的防入侵监测,可用于对重点部位和出入口的防范,能完成对防区的自动或人工设防、撤防;能对布防点进行成组管理。入侵报警系统由报警主机、布撤防键盘、串口通讯模块、前端探测器等组成。报警探测器采用先进的双鉴探测器,能防止对小动物的误报,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并防止漏报。设置在各处的探测器具有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的功能。报警控制器具有接受多路同时报警的功能,并能显示、记录任何一路报警信号及报警位置。报警系统应有对信号传输线路和探测器的检测功能,并能显示故障部位。入侵报警系统选择高可靠性智能双鉴探测器、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红外幕帘、报警器等设备,安装在体育馆的各个出入口、各重要机房、主要通道、外围隔离设施及其它重要位置,完成设防、撤防和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求救功能。

4.3 保安电子巡更系统

该系统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增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系统利用设置在场馆各重要通道位置的电子巡更按钮进行离线巡更。

巡更点主要设置在场馆出入口、重要房间、主要通道等处,在中心通过计算机巡更管理软件对保安巡更情况进行管理,对保安人员的巡更线路、巡更时间进行查询,对保安人员的巡逻工作进行监督,实现技防督促人防、技防和人防相补充的安保体系,保证场馆内的安全和便于管理者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电子巡更的实现:巡逻路线上设置巡更点,保安人员在此路线上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巡更点,不能迟到,不能绕道,巡更员每抵达一个巡更点,必须采集巡更点的信息,以便控制中心了解巡更线路情况。

5为竞赛训练和大型活动服务的子系统

5.1 场地灯光系统

整个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即中央监控中心(上层)和智能照明控制柜(下层)。监控中心可进行整个场地照明控制和管理,循环与各台智能照明控制柜中的可编程照明控制器进行通信联络。一方面,将有关控制命令通过总线传输,发至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让其接收相关的控制命令;另一方面,接收来自各区域照明控制柜内的可编程控制器向上转发的有关自动或手动状态,开灯或关灯状况等信号,(在要求高的情况下,还可巡检每只灯的状态及故障情况,对灯具工作时间进行统计,查阅每只灯的累计运行时间,在进行大型比赛前进行普查,及时将到达使用寿命的灯具换掉,)通过分类处理,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参数,对异常情况采取提示处理。它可与其他BA系统通过接口集成。智能照明控制柜则是具体执行监控中心计算机发出的各项控制命令,控制场地照明灯光以不同模式开灯,满足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或活动的要求,并巡回采集照明回路的开关状态参数等信号。对于场地灯光,除了在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控制外,还可在现场的控制柜上进行手动按钮分组操作、控制。

5.2 音响扩声系统

体育馆的音响系统是以满足体育比赛语言扩声的使用要求为主,其次是承接一些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在使用功能上不同于其他厅堂扩声,也不同于剧场扩声,它有其特殊性,除保证语言的清晰度要高及音质柔和、声压覆盖要均匀外,还要求设备的功率要大并留有余量。

体育场馆的建筑声学特性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其体积大,混响时间较长。故而在装饰阶段需要特别考虑声学装修,使场馆保证良好的声学特性。

在体育馆内,我们采用分散式布置方案将JBL SRX722全频音箱8只和4只SRX718超低音音箱,分别吊装在比赛大厅的四周,保证了整个声场的均匀度和清晰度。同时经过我们精心调试音箱的指向性,使音箱的绝大部分能量控制在所需范围,避免声的干涉及影响清晰度,并均匀地覆盖近、中、远场。这样无论是在比赛的情况下,还是在文化娱乐和文艺的演出中,都能使观众听到清晰悦耳的音乐声和语言声,使我们的设计真正达到理想完美的效果。

5.3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应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火灾事故广播功能。

该系统用于各个场馆,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自动循环播放,发生火灾时,通过自动或手动强制切换,兼做事故广播使用,指挥疏散。系统的设计,考虑到使用场所的特性、噪音水平、空间大小高度,并根据扬声器的扩散角度、声压等级和额定输入功率,确定扬声器的数量。

6为大型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子系统

6.1 计时记分系统

计时记分系统是成绩处理系统的前沿采集系统,除自身形成完整的数据评判体系外,还可将其采集的数据通过技术接口传送给现场大屏幕显示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和成绩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竞赛规则,对比赛全过程产生的成绩及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监视、测量、量化处理、显示公布,同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所需的竞赛信息。

6.2 电视转播及评论系统

大型体育赛事的电视媒体信息服务技术系统的核心是构造现场数据和电视应用数据连接的服务。服务平台的主要构成:图文信息服务域,共享式视音频制作服务域。两个服务域的互连和信息交换机制将整个系统构造为统一平台的网络工作模式,现场和后期制作的数据业务服务统一在一个体系中完成,从而提供全面、完整、方便、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6.3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是比赛相关信息向新闻媒体发布的场所,每次比赛之前、期间和结束,需要为新闻记者提供一个能对稿件和材料进行编排和准备的工作区,包括多媒体信息查询、网络、无线接入、有线电视等,方便新闻记者查询体育中心数据库竞赛信息、赛事情况,观看比赛实况,访问场馆内部网络以及登录Internet网,并可将查询的结果打印、编辑、及时发至相关单位予以报道等。

6.4 场地LED大屏幕显示系统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是本体育馆智能化工程画龙点睛之作,是一个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视频控制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综合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电子信息显示系统,具有多媒体、多途径、可实时传送的高速通信数据接口和视频接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显示制作、处理、存储和传输更加安全、迅速、可靠。采用网络系统控制技术,可以和计算机网络联网。

7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湘潭大学新体育馆作为大型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采用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各专用系统可以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单独进行招投标运作,但均纳入总承包的管理范畴。这样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扩展性,同时又可以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

技术上,采用国际上公开标准的设备,组建高性能的网络,支持多种协议和各种数据传输的接口,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扩充性和易管理性。利用综合布线系统建立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送平台,为体育馆提供语音、数据、图文、图像、多媒体信息等各种信息的高速传输通道。系统传输级别不低于D级(100MHz)。同时提供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等。会议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音视频、文稿、幻灯、实物展示、电子白板、无线传声、音响输出、计算机网络。各种信息集于一屏,将电视、录像带、各种光碟、计算机网和现场摄像信号及文稿、幻灯、实物、书写等各种信息展示在大屏幕上。

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湘潭大学体育馆项目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高智能化建筑。

8结论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当代智能体育建筑的出发点,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湘潭大学体育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上的总结,较全面介绍了以体育馆为代表的当代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限于文章篇幅,本文没有提供更多更具体的内容也没有对新体育场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作量化的分析,这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傅绍辉.制约中的创作-首都师范大学体育馆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6,(11):56-59.

[2] 谭宏.我国大型体育馆电子服务系统构建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2):53-56,70.

[3] 姚亚雄,魏敦山.盐城市体育馆[J].建筑学报,2006,(10):54-57.

[4] 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李海燕,车伍,李俊奇等.大型场馆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0):50-53.

[6] 李蔚.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分析[J].电气应用,2006,(3):36-39.

[7] 吴建云,王燕.LonWorks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低压电器,2006,(7):30-34.

[8] 杨志,邓仁明,周齐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及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对基层妇联工作的意见建议范文 下一篇:乡村卫生站年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