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的队列队形变换

时间:2022-09-19 08:26:03

初中体育课的队列队形变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1

摘要:队列队形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体育课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组织纪律重要手段。本文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必要的训练和教育等方面对体育课中队列训练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体育课 队列训练

队列队形变换是教师通过口令调动队伍来完成的,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故科学、熟练地变换队列队形,是体育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能节约调动队伍的时间,增加教学密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队列队形的变换体现出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队伍的调动、队形的安排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一位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一定能合理地安排队形进行讲解、示范。熟练地变换队列分组练习,且口令清楚、规范,学生也训练有素,这样无疑给课的整体风貌添色、使课的规格上一台阶。相反,教师不能合理、熟练地队列队形变化,则可造成学生集体难住淡薄,行动多样,纪律松散。去年笔者观摩一堂球类课,教师在做一个示范时,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得清楚,就下口令:“看不见的同学到前面来”,结果学生挤成一堆。他不得不再下口令:“不要挤在一起,保持点间隔。”这里我们感觉到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了,有的同学开始讲话。同样还有一堂课,教师站于2列横队中间进行途中跑技术的示范、讲解。应该说队形合理,讲解、示范也很到位,但他从2列横队变成6路纵队进行跑的练习时,花去较多的时间。等到练习跑时,学生对示范讲解的印象已经不深,跑的学习效果差,原因就是教师专业素养不过硬。

二、如何进行合理的队列队形变换

首先,教师要认清队列队形变换的重要性,将它视为教师的必备基本功。在课的准备部分有意安排一些队列队形练习,这样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吸引学生注意力,又积累了队列队形变换的方法,为具体操作时打下基础。

其次,在编写教案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课的每个部分、每个练习的最合理队形,并根据课的密度要求,设计出各种队形之间的变换和变换的方法。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胸有成竹。最后,教师在接任1个班体育课的最先2节课里,必须让学生练习掌握几种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队列队形变换方法,初步形成双方的默契。体现出教学风格,才能使以后的课顺畅进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下面是队列队形变换的范例:

(一)1列横队变为2列相对站立的横队

口令:“成2列相对横队――走”。

要领:先1至2报数,单数向左前走5步接着向后转与双数对齐。运用时机:教师需站在2列横队之间进行讲解示范时;需要2人对练时。

(二)2列横队变成4列横队

口令:“成4列横队――走”。

概念:先1至2报数。然后下口令:“成四列横队――走”。听到动令后1数不动、2数向右方迈腿一大步与1数对齐(如全体右转90度成4路纵队)。

运用时机:2列横队集合后要变成4列做操时,或分4组练习时等。

(三)一列横队变为开口梯形队形

口令:“以左右四位为斜边成梯形队形――走”(根据横队的长短,也可定为五六等)。

要领:听清口令后,左右第4位向前走一步,第3位同学向前走2步,第2位同学向前走3步,头尾同学向前走4步(如定为5位,那么第5位向前一步开始,其他依次递增一步)。

运用时机,常见于示范,讲解时采用。

(四)一列横队变为开口方形队形

口令:“以左右四位同学为短边成开口方形队形――走”。

要领:基本同3,不同的是向队中央45度方向前迈较大的步子。

运用时机:示范、讲解时。

(五)2列横队变为6路纵队

口令:“成6路纵队――走”。

要领:二队1至3报数,然后下令:“向右转”,再下令:“成六路纵队――走”。

学生1数不动,在边2,3数向左前走至与1平行,右边2.3数向右前方走至与1数平行(如想成横队主“向左转”)。

运用时机:人数较多的徒手操等练习时;想分成6组或6人一组,提高密度练习时。

(六)4列横队变为菱形

口令:“成菱形队形――走”。

要领:听到动令后,第一列不动,第2-4列向左转,并向前走超过前列同学一个间距后向右转回。

运用时机:武术、体操等项目、示范做时采用。

(七)1列横队变成圆形

口令:“成圆形队形――走”。

要领:听到动令后手拉手围成一个圆

运用时机:示范讲解时,某些游戏练习时(如帖膏药,跳杆等游戏)。

上一篇:北京市大学生日常体育活动情况调查 下一篇:对海口高校羽毛球专修学生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