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1:13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工程教育;协同创新;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

1、数字医疗软件产业前景及就业机会

数字医疗是由先进的数字医疗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其中,数字医疗软件是决定医疗综合信息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数字医疗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了对该产业及其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例如,国务院新颁发的《新医改》明确指出数字医疗软件是数字化卫生信息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如IBM、西门子、GE、东软和迈瑞等)将数字医疗划定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并进行人才储备;在地方政府方面,以广东省为例,粤府【2012】7文件和【2012】88文件对落实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实际意义。HC3i调查显示:未来几年全球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意味着就业机会和市场储备潜力不可限量。

2、我国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市场需要。当前医疗软件毕业生主要来自少数传统的医学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以广东省为例,培养此类人才的本科院校仅有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和广东药学院3家院校,专业设置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主,每年的毕业生仅几百人;高职院校仅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下属的软件学院开设了此专业。通过调研发现,全国其他省市区域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在培养规模上同样也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培养质量方面,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医疗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通过对全国多家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发现现有医疗软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扭曲。基于IT专业知识进行定向培养的毕业生对医疗业务知识缺乏系统地了解,无法适应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对“热门专业”盲目追求,导致现有培养模式并未真正实现校企“零对接”。

(3)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始终围绕“学生培养质量”这个中心问题,而是片面强调“就业率”。

(4)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培养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培训项目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行业主流标准、技术和设备存在较大的脱节等。

(5)人才培养体系中现有的3类实训模式存在弊端。以学校为主导的实训存在封闭性,无法真正实现与企业工作项目的有效对接。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存在“状态分散,管理不便;少数学生参与实训,难以普适推广”等问题。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实训存在“师资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实战;费用昂贵,品牌大于内涵;难以实现互惠与持续合作”等问题。

数字医疗行业迅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和旺盛的专业人才需求,使得探索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展开高职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

3、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改革思路

2012年国家启动“协同创新计划”。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协同创新理念对促进高职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软件学院进行医疗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介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目标,系统地阐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具体实施办法。

3.1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目标

我们依托广东食品药品职教集团,以广东区域一体化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础,紧密围绕“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中心原则,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高效的、服务于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创新主体,探索协同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进行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体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构建“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的创新平台”,实现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

3.2 基本改革思路与具体实施办法

1)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模式改革。

主体模式将转变以往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突破部门、院校和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培养主体中创新要素的积极性,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打开一条高效互赢的人才合作培养渠道,构建一种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主体的跨平台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主体构成如图1所示。

2)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主体体制与机制改革。

基于协同创新的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是一个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人才协同培养合作体。为了保证协同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拟进行一系列体制与机制改革,具体包含5个方面:①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②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③健全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④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⑤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3)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能力训练体系改革。

人才能力训练体系不再是单纯地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训模式改革,而是转向以学生能力训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整个体系的课程设置全部为项目实施服务。学生在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用到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一门课程知识也会贯穿在学生多个学年的项目学习阶段。每堂课的课程知识点应服务于当前实训案例的对应模块,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学案例来源于产业一线的成果,案例学习注重CDIO的“实施”和“运行”两个环节。

此外,能力训练体系所采用的实训模式并不关注学生所在的训练场所,而是注重构建标准化的项目案例实训平台。在专业教师、企业培训讲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个虚拟的软件公司里逐步完成真实的项目案例。实训的质量由每个案例配套的考核点保证。

4)人才协同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改革。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引入教学质量控制概念,使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重要、关键的环节进行跟踪,不过关的学生不得进阶。此外,我们还建立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

4、实施方案

4.1 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平台

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主体以本校的省示范性软件学院所属的创新团队形式存在,由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学校主要院系、中软、浙大网新外包服务集团、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校政行企”单位组成。平台要素的汇聚是平台构建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软资源汇聚。软资源汇聚主要涉及团队构建、团队能力建设、培养方案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

(2)硬资源汇聚。硬资源汇聚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实训设备和校内外实训场地的建设。

(3)建设资金汇聚。除了协同创新中心专项建设经费以外,计划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企业联合建设经费的支持。

各个创新要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进行耦合与分工,共同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学院、专业、队伍、实验实训基地、课程与课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4.2 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运行机制与体制建设

创新平台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建设包括5个方面:人才培养创新主体成员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人员考评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设、科研组织协同机制建设和资源成果协同机制建设。由于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层面的研究,上述5个方面可分别作为专门的问题进行阐述,因此在此不作展开论述。

4.3 人才能力训练体系设计

医疗软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设计的重点包括课程体系设计、标准化资源库建设和实训体系建设3个方面的方案及具体实施办法。

1)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素质课程、业务素质课程、思想品德素质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四大块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的完整性。我们以专业素质课程子体系(如图2所示)为例阐述构建方法。

从图2可知,在医疗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可以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为核心,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此课程展开。结合课程设计,实训项目的RIS系统将采用C/S和B/S两种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实训过程中对两种架构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两种架构的优缺点。

2)标准化的资源库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资源库建设将从实训教学需求角度对软件工程研发流程中产生的系统文档进行分类整理,按专业知识点对系统模块进行切割,形成操作性强、考核性强的实训案例资源。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若干真实的工业级医疗软件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各课程的学习都围绕软件项目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医用软件业务流程、技术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在分析知识模块之间衔接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增强主干课程学习的粘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以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System,MS)为例阐述资源库的建设方案。该系统已经在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成熟运行,如图3所示。完整的RIS包括从病人进入放射科开始的一切文本信息记录、放射科的日常工作管理、病例的统计和科研的需要。RIS系统主要功能包括HIS接口、检查登记、病历查询、报告书写、报告查看、诊断库维护、图像浏览、临床浏览等。整个教学过程将始终围绕着MS开展教学活动。

3)实训体系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整个实训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由基础项目、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构成。实训过程具有高度“工程化”的实践性。

基础项目来源于标准化的案例资源库,帮助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成熟系统的开发过程、开发技能及业务知识。学期项目是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运用的载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具体实施时间以前4个学期为主。毕业项目是学生在正式到岗前阶段的学习载体,主要是医疗软件专业群的真实工业项目,承载着工程技术人员的全方位训练,具体实施时间在第5、6学期。

4.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而且有利于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再以行政评估为主,而是由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构成,如文献提出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列表。评价指标的制订不仅突出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凸显专业特性,而且以开放评价渠道的方式协商评价方案和交流评价信息,进一步增强和完善评价体系的功能。

5、结语

笔者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视角下,介绍基于“2011协同创新计划”理念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的构建。通过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加深创新主体成员之间的合作耦合度,突破以往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校企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培养,完成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零对接。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寓教于研;创新人才;中西医临床专业

经过60多年的艰难探索,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已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即“两个基础,一个临床”,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1]。尽管目前我国高等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2]、理论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创新性不够等很多方面的不足。因此,更需进一步理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力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本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阶段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结合中培养拔尖创新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探索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1贯彻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1.1树立寓教于研的育人理念 湖南中医药大学是全国最早正式实施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自1993年实行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以来,已经在中西医临床本科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培养拔尖创新专业人才过程中,我院通过开展中西论坛、各方面经验交流会,结合人才培养实践,形成了"寓教于研是培养拔尖创新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寓教于研"的主要含义是教中有研、研中有教、教研一体、以研促教,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优质资源,科研育人、学术育人,科教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1.2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坚持寓教于研的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培养方案。在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夯实中西医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基础课程。②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专业课外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实施。③完善临床课程体系,加强临床教学,培训中西医结合专业标准病人(SP)。④增大科研学分,学生从大二开始跟随相应的导师参与并主持各级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⑤改革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中、西医学能力、中西医结合能力和临床实际技能、科研能力。

2构建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教中有研模式 建立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科研的高水平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式、参与式和自主学习。坚持教学的学术性,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2.2研中有教模式 科研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学生创新性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大学生早期参加科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引导课外科技创新、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及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借助科研平台,自主开展科研实验。

3完善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3.1建立寓教于研的管理体制 建立完备的教师管理体系,设立学院、学科、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等专职负责人,使科研平台最大效用地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

3.2完善寓教于研的激励机制 完善寓教于研的激励机制是教学与科研工作相互促进的有效保障。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对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本科生在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倾斜,鼓励创新,让更多有科研潜质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研究生学习,设立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寓教于研,教学与科研成果同等奖励;对在寓教于研、人才培养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和岗位晋升方面予以倾斜。通过这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大大增强了师生开展科研实践创新的干劲,在教学、科研两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3.3构建寓教于研的监控机制 监督机制是寓教于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的重要部分。学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如抓好优质生源工程和本科生论文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明确教师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及教学保障等目标责任,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监控机制。实行学院领导及同行教师二级听课评课制,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召开座谈会、举行交流探索会等方式,指导并协助教师进行教学。

4结论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经过20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立了一支寓教于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院教职员工多年从事中西医临床医学教育,已开展了多项中西医结合教育教研课题的研究。通过寓教于研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推广应用,人才培养创新意识整体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先后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多项奖励。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教学与科研是可以高度统一的,寓教于研,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贲莹,方朝义,杜惠兰,等.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12-14.

[2]万宝俊,陶红兵,方鹏骞.综合性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7,20(9):55-57.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3

XX中医院2006年人事科工作计划2006年我院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才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加大力度,合理开发配置人力资源,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开创我院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工作保障。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工作环境。1、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学习、宣传上级有关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对人才工作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抓住国家实施展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快我院人才建设工作的步伐,开创我院人才工作发展的良好局面。2、认真讨论和研究人才强院战略问题,确定我院人才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建立人才工作机制,实现我院卫技队伍的跨越式发展。3、以建立学科带头人为重点,通过实施“萃英机划”,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促进医院学科建设,提升我院卫技队伍的整体水平。4、积极为各类人才创建工作条件,用人所长,牢固树立对专家服务的思想,促使他们干好事业、干成事业。

二、全面实施“萃英人才建设计划”,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本篇文章大*秘*书*网-百度直接输入“大ˇ秘ˇ书ˇ网”第一个网站便是[注:中间加的符号请勿复制]重点,坚持吸引、培养和使用并重的原则,建立一支能中能西的高素质的卫生技术队伍。1、引进人才。11月份拟组织人员赴湖南湘雅医学院招聘人才。2、加大对外聘专家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监督管理,发挥医学专家的作用。3、学历提高与能力提高并重,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卫技人员培养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工作要有计划,并通过建章立制来确保计划的实施。06年拟安排外科、骨伤科、针灸科、妇科、肾病专科等10个科室15位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4、实施“名医工程”,做好2005年县级“名医”的培养工作,选择5—7名卫技人员为培养对象。

三、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推进人事改革。1、继续做好全院职工聘用制工作,签订聘用合同,完善人事制。2、加强对职工的业务考核,实行“末位”待岗制。3、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4、适时修订原有的奖金分配方案,逐步建立以职位、岗位为前提,按贡献分配的奖金制度体系。5、做好医院人事档案工作和职工的社会保险工作。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宗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大人才建设经费投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调整卫生人才结构,使医、护、药、技及管理人才比例趋向合理,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适量增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37人,临床执业医师达到1.2人/千人口,从事预防工作医师达1.5人/万人口,从事保健工作医师达0.8人/万人口,中医执业医师达O.2人/千人口,执业护士1.6人/千人口,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全科医师不低于2人。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达到5人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48人以上,高级职称人员达到25人以上;执业(助理)医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人员达30%以上;镇卫生院具有中级职称人员达到50人以上,高级职称人员达到5人以上;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乡村医生具有执韭助理医师的比例达到15%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实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津贴制度。

从*年起,连续5年,对医疗卫生单位一线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和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给予津贴。正高职称人员每月补助2500元,副高职称或医学博士研究生每月补助2000元,医学硕士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每月补助1000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镇卫生院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津贴经费由县财政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住房和安家费由用人单位负贲。

全日制本科以上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由县卫生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核,每半年汇总审核一次,并报县财政部门核准,由财政部门将津贴下拨到用人单位。

(二)实施专家培养工程。

1、实施名医培养工程。由县卫生局制订名医培养计划,按照有关标准从县级医疗单位选定培养对象2名,对选定培养对象,送上级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以带徒的形式进行培养。县级名医培养经费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通过3年左右时间,培养2名县级名医。

2、实施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培养工程。由县卫生局制订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培养计划,从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各选定培养对象1名,上送省、市对口单位进修培训。县级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培养经费按实际需要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助。通过2年左右时间,培养公共卫生应急专家2名。

(三)鼓励开展卫生科研活动。

充分发挥高级卫生专业人才的作用,为高级人才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鼓励他们勘搞科研、多出成果。全县每年争取组织实施1个以上市级卫生科技攻关项目,县政府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每个科研项目一定经费补助,所在单位配套支持经费不得少于政府补助经费。

(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充分发挥医学会的作用,县医学会每年开展2次专家讲座或学术研讨会,组织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交流和合作,激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多写论文,在全县卫生系统营造勤钻技术、爱搞科研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科研水平。每年县财政将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

(五)推行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制度。

在*年完成7间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年要完成其余13间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工作。通过公开选聘,把一批作风正、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选拔到院长岗位上,为镇卫生院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人才保证。

公开选聘的镇卫生院院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3年,每年考核一次,连续两轮(6年)被聘任且继续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其工资、补助纳入财政供给,退休后由县财政发放退休金。已连续担任镇卫生院院长10年以上,政绩突出,群众认可,考核合格,因年龄限制不能参加第二轮公选镇卫生院院长竞聘且继续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其退休后由县财政发放退休金。

(六)建立健全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通过邀请专家或与医学院校合作以及省、市医疗单位进修培训的方式,抓好卫生系统的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和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各类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

l、实施镇卫生院院长培训计划。按要求从*年起,对公开选聘出的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用2年左右时间对全县镇卫生院院长轮训一遍,提高镇卫生院管理水平。

2、实施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监督执法和传染病救治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含省、市下达培训任务)。利用2年左右时间,对全县疾控人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传染病救治人员轮训一遍。通过强化培训,培养一批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业务骨干。

3、实施卫生院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对农村疾病预防、妇幼保健、临床检验、放射医学等紧缺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含市下达培训任务),由各卫生院选送培训对象,并与培训对象签订合同,培训对象至少要在镇卫生院工作5年以上。

4、实施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由县卫生局制订计划,并负责组织落实,采取函授、面授等培训的形式。每年对全县乡村医生轮训一遍,着重加强乡村医生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中医药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乡村医生法律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为农民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5、实施全科医学培训计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培训,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对现已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用半年时间分期培训完毕;对新进入人员,要在当年培训完后上岗。上述培训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继续教育培训经费。

(七)规范管理,严格实行技术人员准入制。

1、实施行业管理,规范层级管理。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行业管理规范,选拔任用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卫生行政部门负有对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考察、检查、监督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用或报批任命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卫生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职能科室的中层干部由所在单位提出人选报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组织考察任命,如需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的由县卫生局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业务科室的中层干部由用人单位采用竞争上岗方式实行聘任,并报县卫生局备案。

2、严格实行技术人员准入制度。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补充工作人员,以有效调控医疗机构人员总量,确保补充人员素质。具体实施细则由县卫生局根据有关规定制订。

(八)落实挂钩帮扶措施。

1、要积极争取省、市和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单位支持。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关于卫生支农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挂钩帮扶支持工作,衔接落实好省、市和深圳市龙岗区对口扶持工作。充分利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的政策,争取省、市医院扶持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争取省、市派出的医疗卫生专家到我县挂职帮扶。要争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用2年左右时间解决我县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的设备;每年帮助免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人次以上;每年选派10名以上技术骨干到我县对口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座诊、授课。

2、认真执行我县县级以上医院挂钩帮扶镇卫生院的规定。抓好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帮扶1间镇卫生院工作,一挂三年,验收合格后可脱钩。具体安排:县人民医院挂扶龙窝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挂扶好义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挂扶敬梓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每年选派1至2名业务骨干到挂钩帮扶卫生院服务半年以上;免费接受挂钩帮扶卫生院培训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挂钩帮扶单位解决部分急需设备。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城市医生到农村定期服务制度,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务前必须到农村服务1年。

四、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5

北中医护理学院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一个设置高级护理专业的学院,致力于构建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的育人模式和教育体系,坚持将中医护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课堂革命与第二、三课堂相接合,将传统教学与育人改革相融合,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实施,把创新创业教育改到深处、落到实处[1]。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具有中医药学科护理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重加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构建理论、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基于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把握新时代办学理念与内涵。

1.1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护理学专业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三全育人”开展双创教育。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培养的是拥有优秀专业技能且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合格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学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价值诉求。做好在知识教育中贯彻理想信念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知识教育,坚持“立德”与“树人”相辅相成,合而为一[2]。

1.2坚守“培养人”的出发点

“三全育人”模式是育人工作的新时代做法,“培养人”是永恒不变的出发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探索和落实中医护理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中医护理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中医护理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事例是最好的育人案例,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全过程。

1.3坚持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

护理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需紧密契合专业特色,聚焦学生毕业要求的能力,基于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不断丰富立德树人、专业修人、实践育人的教育内涵,以学生最终目标获得的人才培养能力为成果导向,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结合党中央关于“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相关政策,思政教育与“医德”培养相融合,培育具有中医药类、护理学专业背景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护理学专业开展创新创业的工作基础

北中医护理学院坚持以“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为途径,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依据,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抓手,深入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学院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2018年《护理学院跟师计划》,2019年实行双色主题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事务管理的“四位育人”计划,推行“三全育人+创新创业”的育人新模式。近5年,学院立项部级大学生科创25项,获赛诺菲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医疗创新大赛最佳创新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地区优秀创业团队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创新组银奖等奖项部级3项,省部级9项,校级29项。胜任力本位教育是指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获得真实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发展工作表现为导向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来处理实践中的问题[3]。护理胜任力本人教育是指以护理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工作实践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将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定义为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近临床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患者健康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4]。学院坚持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课堂革命与第二课堂相接合,将传统教学与育人改革相融合,经过多年的实践,通过拓展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功大赛”的等职业教育活动的内涵与组织形式,开展就业能力相关培训与竞赛等阶梯式职业教育活动,深化岗位胜任力培养的途径,实现了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课堂)和第三课堂(文化课堂)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思政教育路径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笔者对现阶段中医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问题剖析,基于3个问题表现开展研究。

2.1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建成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

的核心要素,当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尚未建设成为独立的课程,学生的必修内容仅为大学生职业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学校和学院都没有形成一整套双创课程体系,缺少对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的针对性培训指导,帮助教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找到正确的授课方法和改进思路。

2.2创新创业教育未能与专业课融合目前校院两级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概念性、操作型指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理念方法,教学内容中缺乏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而没能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联系起来。比如,在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第一、二课堂的讲授中,介绍“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相对较少;同时,在“中医护理”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没能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思维。

2.3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缺乏及时更新目前创新创业教

育内容的选择上多以理念熏陶、案例模块等形式呈现,且课程设置具有普遍性,多数适合所有大学生,缺乏针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针对性设计。部分中医药相关的教学案例也缺乏及时更新,比如,在后“疫情”时代,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设计基于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中医护理”方法案例,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着重培养。

3基于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路径

北中医护理学院围绕教育部和学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部署,深入落实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的新特点,基于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化体系,即“护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2×3体系”,包括构建一维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搭建二维的结合双创实践的全员育人体系、完善护理胜任力全程育人体系、推进学生管理全方位育人体系,打造闭环培养的多元化、再生性、生态化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5]。

3.1落实教师主体责任搭建结合双创实践的全员育人体系

学院坚持落实全体教师对于育人的主体责任,成立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领导并统筹全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各项任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全面配合,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建立校内学业导师及校外修身导师队伍,将思政工作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协同育人,将学生学业辅导深化落实,持续创新,主要包括:分段指导,按阶段落实本专科生全覆盖式的辅导内容;分层实施,使得每个学生个体获得最大、最有效的学业发展,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分类帮扶,建立学业困难学生档案,因材施教持续跟进。

3.2健全育人体制机制完善护理胜任力全程育人体系

学院进一步规范思政教育相关制度建设,制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施方案》《创新课堂实施方案》《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等相关规范要求,确保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抓手,将思政育人工作落实处、出成效。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思政育人贯穿全程,面向4个年级开展“全过程育人”计划。针对一年级学生,寓德育教育于专业思想教育,建立职业认同,增强责任意识;针对二年级学生,加强思想引领,培养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针对三年级学生,关注全人发展,提升岗位胜任力水平,完善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四年级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加强生涯成功教育。4个阶段的特色思政活动环环相扣,步步相辅,渗透在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不断取得学涯、职涯、生涯的发展和成功。

3.3多措并举整合资源推进学生管理全方位育人体系

学院将护理胜任力培养全面融入学生教育管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完善奖助服务体系建设,严格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加强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推进就业工作三模式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工作平台,创新丰富工作形式,坚持护理胜任力培养的产出导向,为学生成长成才创建良好环境,着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学院立足“护理胜任力+双创实践”的教育模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一步融合,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学院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护理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大赛”“基础生命支持综合能力大赛”“创新课堂”等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锻炼学生科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谷晓红,闫永红,林燕,等.坚持传承创新促进医教协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7-11.

[2]焦楠,翟双庆,闫永红,等.追求卓越构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教育,2020,39(2):1-4.

[3]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4]赵戎蓉,吴瑛.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47-250.

[5]田润平,宋萌,闫永红,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运用“五课”构建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3):94-96.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人才培养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8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recent years, strong suppor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of the state and the province and universit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becom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are breaking the previous training mode and become a new model. This paper aims at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training proje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comparison, and taking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 in-depth study of advantag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talent training; new mode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是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成立将有利于各大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培养和增强各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1]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中南大学实施了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天津师范大学在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大创”项目过程中探索出了“大创”项目过程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成功开展了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3]针对绝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相应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系统且项目的申报主要依靠专门的负责人员来进行登记和审批的情况,济宁学院学生自主设计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系统,此系统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核、结题报告模块等十一大功能模块。[4]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响应的原因除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外,[5]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大超越了以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更大的成效。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才培养方案都不一样,各式各样,各有特点和特色,都结合了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出了符合自身学校的最优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目的都是培B出创新型人才。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其管理运行体现在项目的制度、项目组织、项目的管理、保障条件等方面上。在制度上,南京农业大学实施具有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导师制“大创”,制定出了“大创”管理办法和工作方案,并且将“大创”正式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拓展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实施奖励方案;在组织管理上,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在项目管理上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制定并实施,并在项目研究过半时提交《“大创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以利于学校了解“大创”进度,研究完成后撰写《“大创计划”结题验收报告》,并由学院“大创计划”工作组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在保障条件中,学校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等支持,并设有专项经费,分别是教育部拨款、学校配套、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社会捐助,且经费由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严格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南京农业大学“大创”项目的实施渐入佳境,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搭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营造了“双创”文化氛围,并实现了创新创业的广泛影响。[6]与南京农业大学相比,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管理模式与之有些相似之处,又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相同之处是,在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也由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组织了严格的评审,对其历史学院本科生所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审核和排序,过程公开、细心、科学、公平、客观,还给各项目负责人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并推荐申报部级训练项目。其次,“大创”的热烈开展也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宣传,积极的组织申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不同之处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除了有一些国家的科研项目基金支持外还创设院级、教研室级科研基金,营造了良好科研氛围,还把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科研结合了起来,创新性的建立了国家第二档案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安徽铜绿山考古基地等实习基地来作为学院学生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每年在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大三学生都会前往这些基地实习3~4周,真正做到了实习与专业学习的紧密结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这种多角度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科研水平。[7]当然,有自身特点的“大创”管理模式还不止以上例子,如北京邮电大学引入“模拟公司制管理”模式,开展创业训练计划和导入“创业导师”,引进“孵化器”,实施创业实践计划;[8]大连民族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环境类开放式实践课程体系。[9]

总的来说,在实施并完成一个“大创”项目的过程中,主要负责人及其项目组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了解并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而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形成了深刻的印象。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各大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都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旨在培养本科生的应用型能力,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特征,具体方法是由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更多的是体现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中可以是一致的。究其原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大致只有几种,分别是:嵌入式;分段式;预就业式;项目驱动模式;创业园模式;实习基地模式;订单模式等。[10]嵌入式模式也可以说是“校企合作”模式,[11]如应用型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12]分段式模式,如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提出的培养方案:从教学体系入手,构建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系,打破以往落后的“三段式”模式转化为“两段式”模式,具体是以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为主的“学科基础阶段”和以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为主的“专业方向阶段”两个培养阶段,借此培养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推行了“三个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具体为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社会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3]还有实习基地模式,如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从培训师资、内容、场地、设备等方面考虑,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中选择了与其学院非师范专业相关度密切的资质优良的培训机构作为见习、实习地点,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并安排指导老师跟随对实习单位进行全方位实地考察。[14]

1.3 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结果

从管理模式来看,“大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得学生能独立自主完成实验。实验的构思、设计、申报、过程、结论等都由学生独立开展实施,老师只是起了辅助作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虽说近几年实行变革,以新型课堂为主,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间缩短,但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的,这使得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同时,“大创”设置的各种资金支持使得学生有能力去证明或验证个人的想法,使得学生更敢去“想”,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缺少这种制度,大多数是对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容易按照一个标准去塑造学生,往往使得一些学生的自身创新思维被埋没了,个性发展被忽视了。[15]此外,自从教育部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之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教育部开展“卓越计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且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16]以上种种证据可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倒逼人才培养新模式趋势。

2 “大创”项目在我校的实施及成效

2.1 主要实施模式: 竞赛-科研-本科生导师制结合[17]

本校“大创”项目实施方案主要是开展科研专题讲座、本科生学术交流会,结合各类科学技术竞赛,使学生广泛了解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大创”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实施校级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导师科研帮扶计划”,给想从事科研活动的同学提供帮助。在正常教学范围内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我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2 保障条件

第一,我校F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科研二级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培育基地1个。科学实验中心是右江民族医学院的科研共享平台,其中的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亿元,面积3550余平方米,包括9个技术平台,即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技术平台、免疫学技术平台、临床检验技术平台、病理诊断技术平台、动物实验技术平台、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技术平台、少数民族人类学研究技术平台和环境与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平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力保障各实验室正常运转。

第二,我校拥有SPF级实验动物中心1个,面积600余平方米。实验动物中心生产的SPF级别实验动物(大鼠、小鼠、裸鼠)获得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为学生开展“大创”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实验动物。

第三,针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训练中出现的信息获取障碍问题,我校根据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提出了“知识服务体系”,提高了大学生信息能力并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

第四,我校“大创”项目设有专项经费,主要有教育部和自治区拨款、校级科研课题经费、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等。每个项目资助经费额度在3000元及以上不等,充分保障了科研项目的实施。

2.3 学生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参与学生2048名,共获部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95项和266项,校级学生科研立项314项,共发表科研论文454篇,学生参编著作2部、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已经获专利授权1项)。学生参与的科技项目获广西科技成果鉴定3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奖和科学技术奖等3项,学生获得全国性、自治区性和校级竞赛奖多达150多项,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极大的提升了我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荣获2015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先进典型经验50强(广西只有3所高校获此殊荣)就是最好的明证。

2.4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学校大学生科研论文大赛、学校大学生“创新杯”科研论文大赛、药学院药学实验技能大赛、药学院药学知识技能大赛等各种竞赛的结果表明,随着“大创”项目的逐年开展,参加大创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科研成果也越来越丰厚。竞赛获奖人数的不断增多,从另一方面也提示着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17]

2.5 扩大我校的影响力和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

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次,学生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在两次国际学术会议英文宣读2篇、在国内学术会议交流12篇,受到与会代表的赞赏。中国人民第三 三医院对我校实习生评价:“临床基础能力较好、操作能力强,在我院的临床工作作风扎实。”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估专家到我校评估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学生毕业到单位工作后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爱岗敬业,为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得益于在校期间从事的科研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17]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型人才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供不应求。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目前主要的工作,而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是各大高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能极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成为各大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倒逼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通讯作者:黄锁义

本课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化学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广西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3]16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198);2016年广西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民族医药教学团队(桂教高教[2015]93号、桂教高教[2016]6号);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年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右医教字[2014]39号)

参考文献

[1]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2] 杨芳,韩雷,尹辉.中南大学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33-35.

[3] 高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6):158-160,163.

[4] 张伟.济宁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

[5] 潘一,宋力,杨双春,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30-32.

[6] 李海燕,吉东风,吴悦,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探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6(7):89-90.

[7] 陆晗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W论坛,2014(5):134-135.

[8] 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9] 仉春华,欧晓霞,张凤杰,等.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环境类卓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147-148.

[10] 孙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教育报,2013(12):25.

[11] 匡德花,黄顺杨.嵌入式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探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1):10-12.

[12] 周建群,殷闽华.应用型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62-67.

[13] 苗雨君,陈红梅,齐秀辉.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71-72.

[14] 罗予东,陈伟君,张德勇,等.山区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13-216.

[15] 殷文婷.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民族学院“大创”项目为个案[D].民族学院,2015.

[16] 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17] 黄锁义,黎巧玲,林梦瑶,等.以科研和竞赛为特色的导师制实践型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168-171,182.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传统教学 职业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43

Experience in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Projec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GUO Lin, YU Qiping

(Nursing Department, Le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goal is to train skilled personnel pra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based teacher-professor,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job,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f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meet reasonable goals and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ine, but the project also teach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considerations.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高职职业教育特点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应用技能操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关注前沿技术最新发展、市场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模式,因此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随市场岗位需求而改变,即服务于市场需求岗位或技术人员,培养行业一线所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专业知识体系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也是按知识体系有基础逐渐深入而安排教学内容。具有典型的知识连续性、非实用性、低操作性等特征,尚未摆脱学科体系教学的困境。因此单一的传统的教学很难适应当代高职教育的特点需求。尽管职业教育一直在做课程改革的尝试,开展了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仿真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并不完全能做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因此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而“项目化教学”着重注意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基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应该符合行业和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岗位的需求。

1 什么是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扮演行业一线典型工作项目中的重要人物角色,一起共同讨论、实施完整的一个工作项目内容,再评价、修改方案而是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趋于完美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实际是一种以学生为主、项目为载体、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法。一个好的教学项目到任务的设计,其工作时间即项目开始和结束时间要有严格的限制,教学项目完成后,理论上应该有一个可向大家展示的成品或成果。完整的实施过程应该包括有:明确项目任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项目评价、应用实践等几个部分。在教学中,就是对课程按照行业一线典型实践项目进行分解实施项目化。

就护理专业课程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医院内典型可操作性案例而设计的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仅为引导辅助作用,教学成果由学生自行完成作品来体现。首先由教师结合医院内急救护士典型工作项目而提出设计好的教学项目和任务,再由同学一起讨论并且制定工作计划,以团队方式分工合作完成计划,同学间相互评价及教师点评,最后再次修改完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并具体实施展示成果。

目前,从各高职院校实施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符合企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 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2.1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符合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要求

高职类教师都有一个特点:课堂上能教书,进入行业能顶岗。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度束缚于课程知识体系,很容易导致教师时间一长,对企业一线前沿知识掌握不足,对新的操作技能掌握不到位,最后虽然是职业类教师,但是只能教学不能顶岗。而项目化教学中,课程内容设计由教师完成,这样必然要求教师熟悉企业一线工作内容、典型工作项目任务、实施的工作过程以及项目任务实施后效果评价等问题,因此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以打造一支既能服务于教学,也能服务于企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2.2 项目化教学更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项目化教学有力地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学的要求。以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所选择设计的教学项目,多数是医院内的经典操作案例,根据其行业案例改编的项目任务贴近于实际工作场景,具有可操作性、连续性、真实性等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贴近于医院内日常工作项目,能从中获得更加符合医院工作项目任务的实际需求的知识与能力。其次,从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来讲,从项目的规划到方案的实施,因为不再按照传统知识层次的方法进行讲授,而是按照项目任务进行的教学。因此,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全方位的。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全方位的,除了传统的课本,图书资料外,学生还需有效利用互联网查询,甚至有些任务的完成还需要学生到教学医院一线见习并与医院内带教老师沟通交流才能完成。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开阔了思维,提升了能力,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项目化任务的教学方法解放了学生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展示能力的机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项目化教学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项目化教学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实施到完成,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符合行业内一线工作内容的精点案例改编而成的。其案例原型来源于行业一线,可想而知,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的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内容时所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都是企业一线常用知识、常见问题,而经过项目化教学,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学会了怎么做,同时也知道怎么避免错误,并且在项目完成工作中,学生的创新性得到有效提升,而这正好是企业对员工培养的重点部分。因此,项目化培养人才,应该是最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必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3 实施项目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3.1 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属于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传统教学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很死板,一旦实施不能轻易更改。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在总体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和内容可以根据行业一线典型项目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调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企业需求,企业一线典型案例中项目任务的要求,符合行业特点。比如说,“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组织与计划安排,就可以结合我国目前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知识点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学项目、教学任务做调整。例如:根据最近几年自然灾害较多,普遍行业内充分重视院前急救及灾难性救护的情况下,教学项目可设计为“地震伤员救护”,其任务可以包括几乎所有的常规外伤类的救护任务,首先从接到救护任务、出诊、现场分诊抢救、转运、院内救护、ICU监护。这样做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已经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几乎都是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实际上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一致性。

3.2 可深入企业一线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先决条件

只有具备了真正能深入企业岗位一线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开发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项目化课程,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而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具备有职业证书和教师证上。就护理专业来说,一方面要与企业密切合作,让教师注册到符合自身实际的一线工作岗位中,同时定期到附属医院与自身教学相关的岗位顶岗工作,只有了解和掌握行业一线的前沿动态,才能支持项目化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从医院引进与聘请符合教师要求,长期从事一线岗位工作的专业人员走进课堂,建立与完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让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3.3 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实施等应符合行业一线评价标准

项目化课程教学是基于工作岗位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实施过程等都必须符合行业一线的评价标准,但是要兼顾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避免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4 各个科室之间协同运作是实施课程项目化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项目化教学符合行业一线的教学项目,教学任务,取代了这种知识体系。意味着知识体系必须打乱。这就需要各个科室之间需要协同合作,重新分布知识点。例如:绷带包扎,传统教学这个操作一般在护理教学中由外科护理组的老师完成,但是在项目化教学中急救护理“地震伤员救护”这个项目中可以很好地涵盖绷带包扎这个工作任务,那么两个组老师必须协同合作,打乱课程体系,重新分布知识点,避免做无用功,重复教学。

3.5 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关键

项目化教学很大一部分准备工作,都是在课外完成的,那么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必然导致学生的不适应,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时候需要老师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自学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实践就是项目化教学实施至关重要的一环。

综合上述,虽然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但是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实施,从其教学项目的开始到结束,不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极具优势,同时对高职类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作用也是极为明显的。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2.

[2] 王衍.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职业与教育,2009.1.

[3] 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8

1 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及学校为中心,难于培养医学生的优秀实用技能,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工学结合之教学理念,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必须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医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具体应本文由收集整理做到教学与医院的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技能训练的目标和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密切相连,确立同医院岗位类似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参照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同以后在医院的工作任务紧密衔接,根据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求选择与之适应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校同医院人力资源结合,让医院业务骨干丰富的临床经验同学校老师过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医院的医疗、保健、防疫资源同学校的教学、培训资源相互结合,发挥学校优势大力为医院培养临床工作人才,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仪器、设备,让医院深刻体会到与学校工学结合有实实在在的益处,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 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汁划,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的教学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把握,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不能适应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增加临床技能教学,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样受重视。必须强化临床技能课程,加大医学生到医院见习的力度。要分阶段确定和落实临床实践教学目标,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实施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检查,评价完成情况。要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 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以突出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实训教学课时计划分配教少,实践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课以演示性、验证性课程为主的弊端。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临床实训课程整合成为内科和外科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另外,学生实习前除了要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疗技术训练,整合以后的内、外科实验训练课程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相应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项目。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考核,分别实施实习前结业考核和毕业考试科目考试,考试方法比照国家助理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实施,内、外科毕业实践技能考试考核按30%计入毕业考试总成绩。这样就使得实践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是相对的独立又相互联系紧密,突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4 建立专兼结合、专业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中起的关键作用,驱动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是持续办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聘请教学医院执业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兼职教师,并参加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医院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学校和医院双赢。随着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必然逐渐扩大,一些年轻教师必将充实临床专业教

师,他们有教学热情和工作精力,但缺乏一线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由此,学校必须要求临床专业教师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教学医院共同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可组织和要求教师在暑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医院从事一线临床工作或者学习,使他们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临床经验。还必须对临床医学专业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实施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引进一些专业术拔尖人才充实到临床医学教师队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强、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 编写出一些案例版的校本教材,以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

以临床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为依据,与有关出版社及医学院校合作,编写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案例版教材。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的编写,并将具体的实践操作要点落到实处,如诊断学这门专业实践技能课,就是结合学校、医院实际设施,编制出相应的临床技能操作教材,要求医学生亲自动手,熟悉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6 工学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成为工学结合的主导,卫生行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现在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学校自己的行为,学校成本高,效率低。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鼓励、引导政策,使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在工学结合方面形成联动。学校要找准卫生行业需求,迎其所好,才可能一拍即合。

(2)完善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学校与医院工学结合的机制是学校和医院同意,一般缺乏法律的约束,特别是一些学校急于寻求工学结合项目,医院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为了签署合作协议,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适应医院,当学校和医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学校往往陷入被动,学校应高度重视,必须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再则,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有严格的管理考评制度的,而在医院顶岗实习期间,医院方面经常只是考评医学生能不能为医院和临床科室产生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对医学生教学的考核和医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大多认为教学主要是学校的事。因此,确定校院双方责任及其义务显就得相当重要。

(3)注重专业实践技能同基础理论知识的均衡发展。我们强调工学结合的重要,并不是说医学生只是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技能,而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因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专业实践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教育是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的,而不是培养简单机械的手工劳动工作者。因此,工学结合的过程,就是要同步关注医学生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技能的共同提高,而不可偏废,只有如此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上一篇:高一政治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道德与法治业务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