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18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1

一、当前高校动画专业培养人才模式现状

(一)、沿用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踏入社会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实施什么样的教学实践手段,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已经定型。现在伴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高等学校在看到这个领域比较好的就业情况下面,积极争取开设动画专业课程,拿到招生的计划。而这样做尽管把握住了社会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但是动画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模式都没有跟上动画行业发展的需求状况,这样做往往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脱节。

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高等学校动画专业负责人面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探索出适合动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一条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果把高校比作一个生产人才的工厂,工厂生产出的产品怎样才能够达到客户满意的程度,只有将客户请到工厂亲自来对工厂的师傅来进行描述,这样才能够生产出适合客户需要的产品。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这样的,高校只有将动画企业、传媒公司,请到学校,企业和高校共同来探讨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高校学、研、产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动画人才培养的借鉴作用

学研产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科研单位、企业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高校动画专业是和实践结合相对密切的专业,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推进专业动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触,充分发挥动画企业、传媒公司的人才需求的指导性作用,提升高校动画人才的目的性意义重大。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做到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校在动画人才培养中的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能够与动画企业达成共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主要是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实际动画项目的制作工作过程,没有能够真正领会到动画企业对于专业性的人才的需求标准是什么。所以加强高校的学、研、产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高校与动画企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够真正提高动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懂得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二、高校动画专业的师资、实习基地现状分析

(一)、高校动画师资力量的现状

缺乏合格的师资,是制约我国高等动画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动画高等教育发展较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据统计, 从20 世纪50 年代初到2000 年, 国内开办动画本科教育的高等学校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一家, 50 年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仅27名。尽管最近几年高等教育中的动画教育人才在动画事业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真正从事高等教育的动画人才还是很少的。大多数的优秀的动画人才大多集中到了大中型的传媒公司和动画企业。高等学校中原有的师资力量大多是理论型的师资,然而动画师资要求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企业中的动画人才在理论功底方面可能没有高校教师丰富,但是实际操作经验和案例的创作水平往往高于了高校教师。

如何改变目前高校动画师资的状况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一道难题,在高校教师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人才的引进,和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同时聘请动画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这些专家学者熟悉动画行业的整个运作模式,以及整个动画创作的各个环节。这些教师加入到高校中有助于提高动画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培养与企业直接对接的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高等学校教学实践基地短缺,是制约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空间场地,对于动画专业来说,所需的专业实训设备更新换代快,实训耗材量多价高,不是所有高校都能有足够的资源建设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而在校外建立校企联合的顶岗实习基地,仅高校领导和教师的力量是难以让所有在校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实训机会的。加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高校、企业之间合作办学,创立切实可行的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度,是完善高等学校教学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当前高校动画专业的现实实训基地情况分析

高校动画专业是实际操作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加强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见习与实训,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出适合动画企业要求的专门技术人才的必要手段。目前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训和实践方式主要是:在校内建立实验室,开设实训课程由校内教师担任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进行实训,另外一种就是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这主要是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的实训基地,学生定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实际操作动画设计的过程,来达到实训实习的目的。

(二)、建立起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紧迫性

鉴于以上两种实践教学模式的限制 性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在高校和动画企业之间,在高校校园内建立起动画专业工作室进行动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动画工作室应该是以高校为主要场地,将动画工作室建立在校园内,由高校和动画企业共同建设,高校提供办公场地和理论指导教师,动画企业提供部分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起以高校名字命名的动画工作室,股权和经营权由高校和动画企业共同享有。高校可以项目合作的方式, 引导企业参与校内学生实习实训。也就是动画专业高年级学生和指导教师利用校内资源, 承接动画、广告等公司企业的项目或动画产品的部分工作, 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校适当付给有关人员报酬。建立起动画专业工作室,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实习实训的项目,还可以利用动画专业工作室,进行实质性的动画创作的工作,达到了教学与生产的互动发展。学生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项目,同时训练了实际的动手能力。

动画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校与企业间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动画企业可以制定出自己的人才需求培养的方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动画人才,需要在哪些环节中对于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进行加强,另外动画企业就高校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加强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应用型的培养。动画企业可以为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提供继续培训的机会,动画企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大多都是技术水平较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而高校教师往往存在着理论功底扎实,但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从师资培训这一方面来讲高校和动画企业建立起动画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高校可以利用自己本身的知名度来提升动画企业和高校共同建立起的动画专业工作室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最终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对于高校而言

建立起动画专业工作室制,从教学环节上来说解决了高校在动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难题,高校由于最近以来的扩招所导致的教学场地不够,师资力量的短缺,通过与动画企业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和动画工作室这样一个实质性的教学经营性的场地,有助于高校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还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市场运作情况下,与动画企业共享教育资源。另外引进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完善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合动画企业需求的专门型、实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高校在引进动画专业工作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可以将动画企业的高层次专门型技术骨干与高校教师一起来完成高校动画专业教材建设,编制适合高校实践实训的针对性教材。高校教师理论功底扎实、企业专门型技术人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这样就能做到优势互补,用高校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企业专门技术人才的实际操作经验,编写出适合当前高等学校动画专业学生急需的实践、实训教材。高校同时也可以利用动画企业的资源优势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开展继续教育, 帮助动画教师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满足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对于动画企业而言

在高校中建立起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可以节省动画企业的投资资金,利用高校的优势资源,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竞争力,对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另外就企业人才建设来说,高校是孕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动画企业可以通过在高校中接收的实习实训学生中,挑选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企业日后发展的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在给学校提供专门型的高技术实训教师的同时,用高校的有效资源来占据自己的动画市场,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另外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经验,在高校中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岗位。

(三)、对于学生而言

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起来的动画专业工作室,进行实习、实训,甚至可以在动画工作室进行自己的动画创作,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达到到企业实习实训的目的。学生在完成动画企业分配给的实习实训任务的同时,可以从工作室中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学生在动画工作室内的实习实训,就是直接与企业对接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了解动画企业的整个运行模式和创作机制,等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实现学校到企业的直接对接,不需要进行最后的实习就可以达到动画企业需要的人才。使学生的理论在实际动手的实习实训期间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建立起高校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是需要高校与动画企业互动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改革。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情况下,高校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好高校的优势资源,主动与社会上知名的动画企业和传媒公司合作,建立起符合学生实习、实训的动画专业工作室,将动画专业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专门性人才。在强化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时候,同时应该重视高等学校中现有师资力量的继续教育和现有师资力量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现有师资力量分时段,分批次送进动画企业或者传媒公司进行定岗实践,通过定岗实践使高校教师向企业高层次技术人员学习,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适应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建立起适合动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学习的专门教材,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理论功底扎实,企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强的优势,编写符合高校动画学生实习实训的专门配套教材。总之建立高校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对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静,郭飞燕.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

2、王岳, 王坤坤. 第五届动漫节# 动漫教育论坛纪要[ N]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6, 5

3、雷 宇. 关于我国高等动漫教育发展的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4、陶立阳,左凤. 适应动漫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动漫专业教学.[J]. 教改创新.2012.3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2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于高校动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班族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家都积极寻找能够使人放松的娱乐项目。从大型动画网络游戏到小的FLASH手机游戏,动画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如何能够为动漫产业培养出优秀的动画人才,以及提高动画人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学、研、产协调发展的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从源头上改善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更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动画专业是近几年刚兴起的新型专业,它是综合了戏剧、传统文化、电影、美术、音乐等多种元素的新兴视听艺术专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当然动画也毫无例外的成为其中之一。由于加入了数字技术,动画专业的发展领域不断的拓宽。专业建立初期,我们只有二维手绘来制作动画。作为高校,我们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学校的自身条件,确定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具体的讲,应该定位于动画创作,以动画制作技术为培养方向,在大的专业方向下,我们根据具体方向再进行细分。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系统和训练系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动画创作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必须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管理上以学生就业为主导,重点抓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应用型动画专业人才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内涵。

抛弃旧观念,建立新型课程教学体系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什么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要求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得益彰。那么为了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体现动画专业学生的自身价值,我们必须建成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抛弃传统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新型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横向、纵向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整个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动画方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创新为主导

近几年,由于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各地的产业园区相继建立,给中国增添了不少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预示着动画专业人才的紧缺。然而,高等院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基地,不能一味的墨守陈规,要有所变化,应该有计划的对动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职场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动画专业方向,我们应该从传统的传授课程下手,用更多的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把当下一些国际国内上优秀的作品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让他们在了解行业现况的同时,开放自己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下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动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积淀,创造出有个性和独特想法的作品。

借鉴成功的产学研一体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产学研一体的动画培养人才的模式,就是把高校和企业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到了工作单位,所学的东西和所需要的东西不一致的问题。只有把供需联系在一起,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才会依据社会需求,有目的有方向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帮助动画专业学生和工作单位的零距离接触,把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竞争力。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它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属于实操式专业,想要培养出行业需要的动画人才,就必须要做到与工作单位的长期合作,让动画学生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行业需求,使行业内的各个公司和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在产学研一体的道路上的指导作用。只有通过这个方式,高等院校才能有效的完成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对教育教学改革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随着企业用人需求来不断改进。高等院校就可以根据每年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来制定自己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就像我们去买衣服,如何买到适合自己的,那肯定是量身定制最适合。目前,我国高校动画毕业生在动画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行业内对于高校输送的动画人才并不满意。当前有一些高校对于动画行业的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制定培养方案需要切合实际,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更需要得到高校的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参与到项目的制作过程,才可以了解企业在用人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学校与企业的及时沟通和合作十分重要。作为校方应当积极在行业内寻求合作企业或公司,让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到公司的项目实训中去,只有这样,学生自身才能够明确的知道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课堂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实操训练。那么,也只有这样做,高校的动画毕业生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用武之地,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动画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我们国家的动画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发展时间短,很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解决。对于高校来说,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还处在摸索阶段,怎样才能更好得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是我们高等院校动画方向和动画公司需要一起面对,共同解决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与企业沟通用人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总结完善自己的专业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行业输送人才。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动漫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一、大动漫理念

1.问题的提出:动漫教育“空心化”

动漫行业是新兴产业。动漫教育从现实来看,一方面,虽然国内动漫爱好者超过3000万人,但真正处于研发核心环节的人才不足五万人,动画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以上。另一方面,2010-2012年连续三年动画专业均被亮了红牌,属于就业危机专业。我国动漫人才缺口严重,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达不到动漫企业要求的工作能力,人才的缺乏或将阻碍动漫产业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这种现象和高等教育内容“空心化”有关。

对于刚起步的高职动漫教育,由于学科交叉性与跨学界沟通不够,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大为滞后,“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通过深入推进教育制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学生在就业方面有更大的竞争力,成为高职动漫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为何会造成动漫教育“空心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传统动漫教育是基于“小动漫”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的“小动漫”即动画和漫画的统称,强调动漫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意性,产品的创意和制作。

翻开各大院校的动漫人才培养计划,大多集中在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型和技能型。复合型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最早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为先导,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创意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以独立编导能力为目标;技能型培养模式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以大中专、高职院校为主,为动漫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以“小动漫”理念支撑的动漫人才培养方案,将直接导致动漫教育“空心化”――即人才培养与动漫产业严重脱节。

2.教育理念的转化:大动漫理念

随着动漫产业升级,传统动画、漫画逐渐渗透到如出版、艺术、科技、传媒、商业、影视、旅游、军事、医疗、制造、教育等众多行业。目前动漫从漫画、动画片、动画电影、网络游戏、动漫舞台剧、动漫主题公园等一直延伸到4000个品类、近10万个品种的动漫衍生产品。我国动漫由传统纸质漫画、动画向产业链运营、动漫产品辐射等方向转化。传统动画产业走向“大动漫时代”。大动漫不仅涵盖上游的动漫产品制作、中游的多窗口渠道(电影院线、广播电视、移动终端、视频网站等)播出和下游的动漫形象的授权和衍生产品的开发,而且包括“动漫技术辐射产品”[1]。

在大动漫时代,我们的动漫教育理念应发生转化,“以文化为底蕴、以市场为导向、动漫为载体、技术为支撑”的动漫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这样的“大动漫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综合能力为目标,将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打通,倡导建立工作室制、专业基础与项目结合,构建课程、项目、实训、实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真正让动漫设计人才适应市场需求。

二、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2]。包含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实训条件等。

在动漫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文化底蕴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技艺结合的课程体系、重技艺结合的课程体系、重市场与专业结合的实践培训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结合的“课程、项目、实训、实习一体化”的培养平台。

2.“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在人才需求与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与实施,依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进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它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其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培养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几个部分。

(1)“文化型、品位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文化底蕴

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发展为例。我院动漫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动漫公司的工作需求为目标。

面对大动漫时代的转型,我院动漫专业如何定位?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动漫人才?我院的动漫专业优势在哪里?为了科学、合理地制订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分别对惠州、广州、深圳多家动漫企业进行走访,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分析岗位需求,最终将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动漫创意设计相关岗位;动漫生产制作相关岗位;动漫创作、制作,衍生产品生产营销等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岗位,培养在动漫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公司,游戏行业相关公司从事原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角色设计、三维动画、影视动画、游戏动漫画创作等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课题设置上,增加人文素质类课程,注重文化底蕴的培养、充实与储备。开设《影视鉴赏》、《舞蹈》、《音乐》、《自然大观》、《幸福人生》、《人文艺术》、《科学纵览》、《创新创业》、《文学艺术》、《经济金融》、《世界大趋》、《国学导引》等选修、通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实施“理论教学与项目结合”项目引领教学的课程体系――重技艺结合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首先对动漫类职业群和具体岗位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基本性知识、技能确定为核心技能,设计为一个个按照先后顺序展开的学习领域;再将职业学习领域“教学化”,通过真实或模拟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情境,转化为一个个学习项目。

建构“理论教学与项目制作结合”的实践培养机制,实施“项目带动教学”,贯穿实践能力培养诸环节。在项目选择、执行阶段,遵循实际案例、虚拟课题、企业项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并整合综合艺术学科的优质资源。选择优秀的学员进入试验组,试验组按照企业运行模式,以集群作业的形式完成大型项目。

(3)“专业实训与工作室相结合”的实践培养机制――重市场与专业结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实践是重中之重。而实践培养机制既包括校内实训,更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增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际案例、虚拟项目,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利用教师工作室延续专业实训教学。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将学生专业实训教师工作室的与外包、教师研发的动漫项目结合起来。在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工作室,共组建了漫画、动画、影视三个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自主研发项目或者承接市场的外包项目,包括漫画作品与惠州天宇手机漫画平台结合;二维动画实验班与成长一线幼教动画平台结合;三维动画与作品“潘客谩逼放仆乒愕慕岷稀

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更是直接参与企业项目,通过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所在岗位的能力需求,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设计实践与创业基地结合”的创新创业模式――重设计与创新结合

构建各种实践载体,探索多样的载体形式,包括从企业承接的动漫设计项目、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学生成立的动漫社团,学生工作室,等等。

(5)构建“课程、项目实训、实习一体化”培养平台――重四位一体观念结合

以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动漫人才为目标,基于“课程、项目、实训、实习一体化”的培养平台,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需要教师队伍、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等相互配合,才能将“以文化为底蕴、以市场为导向、动漫为载体、技术为支撑”的动漫教育落到实处。

三、“四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工作室项目的训练,学生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我要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余时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参与《罗浮山百草精灵》动画片、“大宝小贝”二维动画片、“大宝小贝成长系列”漫画书、“潘客谩倍画片实验班的学生毕业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教师工作室项目运作,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教师走进企业,教师能够学到企业的最新动态、企业文化、经营(运作)方式、所需人才的要求、操作(管理、工艺)流程、在生产科技中的成果、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科研方向等更好地应用于教学。

四、结语

在大动漫时代,“以文化为底蕴、以市场为导向、动漫为载体、技术为支撑”的动漫教育理念要真正落在实处,构建课程、项目、实训、实习“四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对于人才培养有一定优势。但它不是一个单一系统,需要教师队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苏锋,罗小艺.“大动漫”推动动漫教育转型升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167.

[2]刁洪斌.“五位一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动画 产学研互动合作

"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体现,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其中"建三高"是指建设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突出。怎样培养人才?怎样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自2005年以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在动画专业教学上一直都致力于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本论文就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高质量大学生人才。

一、动画教学改革的目标--社会和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影视动画学科是集美术学、设计学、影视学、电影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学科,同时涉及到造型艺术中的绘画、雕塑以及设计等艺术。它是艺术、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学科,其综合性、特色性、专业适应性、社会需求性要求影视动画学院动画学科培养的人才具有:第一,必须了解产业及产业的市场特性;第二,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第三,必须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及创新、研发能力;第四,必须具备较好的审美与内涵素养;第五,必须具有团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如何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如何满足我国影视动画行业对适应行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是摆在影视动画学院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既要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意识,也要有实际的动手能力,真正能参与到行业中去,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的真实需要。

这些决定了影视动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建构产学研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带学,以研促学,以学助产,形成有效互动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关注教育,介入教育,参与教育,推动教育,共同研究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流程、教育方案,并借助教育资源和人才来促进影视、动画产业良性的高效率发展。

二、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互动合作

(一)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

1.坚持"课程项目化"的理念,通过课程与项目的紧密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验工作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对研发动画的意识与研发动画的技能进行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动画专业密切联系的来自某动画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课程项目化"的理念支持下, 2007年9月,动画教学实作班正式启动,并开设了专门的动画专业教学区域。动画教研团队对教学实作班的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取自愿报名、精心挑选的方式,选拔了一批热爱动画创作、有着扎实基本功底的优秀学生。

教学实作班课程采用以项目为单位分组实战的方式实施教学,结合合作单位某动画基地、电脑报集团漫天下杂志、成都新华文轩集团、少年先锋报、龙门阵杂志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实作项目,进行能力提高培训教程和实作演习。现各组均有二维动画片成品、三维动画片成品、动漫读物作品发表成品、以及实作作品成品获奖,其中部分学生参与或独立创作的《鹿回头》、《财主》、《塔塔日记》等作品被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爱画电影》栏目组选中,并播出。

学院对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并且将动画、影视编导、动漫产品、互动媒体、戏剧影视美术、摄影等专业课程整合在项目之中,以项目来带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完成项目的不同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过程,可以形成完整的学院自身的课程项目。最终能够实现将教学转化为产品。

2.坚持"教师先行、全面带动"的战略,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组成教学团队进行项目研究来推进学院的科研建设

学院采取以教师自主承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建立项目组的方式,进行项目研究。教师成为项目组的骨干力量,不仅对学生起到了指导示范的作用,带动学院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高水平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也有利于缩短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另外,教师的带领作用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投入的积极性,为学院营造出一种师生上下,齐心协力进行科研建设的浓厚氛围,并有利于推出成果。如青年教师王茜濡带领8名学生创作的动画短片《红色幽灵》(Red Spirit)在"'中国-欧洲'国际短片大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此奖项为大赛三个大奖之一,并且是中国唯一的获奖作品。

3.坚持"调整方案、行业认可"的策略,根据行业需要调整学院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

学院构建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源动力就是来自行业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学院开设课程、实施培养计划必须将取得行业认可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影视动画学院从生产管理第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讲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或者通过讲座、实习指导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合作开展科研活动。通过与行业人才的接触,专职教师更加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以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和培养方案;行业人才还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接轨;吸纳他们参加科研活动,带动专职教师的科研成果尽可能符合社会需求,并及早进行成果向产品转化。

(二)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周边同类高校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实战为特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该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到97%以上,不少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行业和高校动画专业的骨干力量,部分学生还在国内艺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各地高校、创意产业部门、动画企业来校考察学习络绎不绝。同时,学院成立了重庆动漫高校联盟,将我校动画实验教学平台作为重庆高校共享平台,免费培训高校动画专业师资,为推动西部地区高校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2.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发展。

由于成果显著,学院动画专业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教学模式获得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通过实战项目和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探索和总结,影视动画学院教师编写出版了《动漫角色设计》、《影视动画工程规划》、《动画原理与动画设计》等动画实践课程教材14部,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对国内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影视动画学院也承担了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庆动漫影视高清数字技术支持平台建设"、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重点课题"重庆动漫产业发展及技术实力提升方案"、市教委科研项目"重庆创意产业平台建设及高校技术支撑研究"、"重庆创意产业发展与思考--产学研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一)"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在认识层面上,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院的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走出象牙塔的意识和状态,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明显跟不上形势,进一步在校内加强产学研结合的舆论动员和政策引导,促进学院师生的观念更新,进一步增强面向市场应用发展、提升专业技术的能力问题亟待解决。

(二)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产学研互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教育系统内部出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坚实的支撑力量,国家教育部、重庆市教委、学校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教育系统外,家长对这种培养模式的理解、参与和支持逐步增强,相关企业、动画学术协会主动积极地为学院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源支持,并提供实质性指导,已逐步形成一种参与、支持的社会氛围。但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尽管主战场在教育系统,主阵地在校园课堂,其影响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级领导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政府各部门、各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管理需更进一步完善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管理制度的变革势在必行。如加强评分系统的合理性、加强对学生考勤的管理,建立良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教师带领学生持续参与项目研究。虽说学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及改革,但在强势推进产学研互动合作的大背景下,还显得不够同步和及时,在管理上还出现了一些弊端,在操作规程上有待进一步细化。

(四)师资队伍建设需不断提高和培训

动画学科是最能反映前沿科技和理念时尚的文化,由于其特殊的超前性,使其变化甚快,其蕴含的科技含量和观念需要我们教师要做出积极的应对和准备,师资建设尤为重要,适应发展,适应需要,快速接受和掌握,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需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才能落实"教师先行,全面带动"的战略。

(五)人才培养战略需不断提高和完善

动画产业人才培养和发展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动画产业领域内的人才培养,要适应时代需要、要适应市场需求,要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教学体系设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虽已紧密与行业结合,但还不够成熟;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也相对较弱,这些都必然要求在选用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方面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总结、不断发展。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CDIO;数字动画;多粒度案例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62-03

数字动画专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专业,肩负着为动漫产业输送人才和技术的重任。自从“数字内容和动漫”被《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列为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以来,数字动画人才培养更显迫切。当前,动漫制作公司求贤若渴,非常需要实践性强、技术全面的动画人才,而高素质的动漫人才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动漫产业要想深入、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拥有足够多的优秀动漫人才。因此,培养更多有创意、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动漫人才,已成为动漫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难题。基于CDIO理念调整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将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数字动画教学中,在数字动画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CDIO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粒度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减轻了教学改革中学生及教师的不适感,它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强,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向CDIO教学模式平稳过渡。

一、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模型

1.CDIO教育理。CDIO作为当今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多所大学共同研究,耗资近2000万美元建立的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字动画是综合型的学科,既有艺术的含量也有科学的成分,既有对智能的要求更有对创造力的强调。数字动画需要的是具备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而这恰恰是CDIO教育理念所强调的。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培养的动漫人才将更符合行业的需要。

2.多粒度案例教学模型。CDIO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进行数字动画的学习。CDIO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不迷茫,使教师能逐步地适应CDIO教学方式,使积累的CDIO教学经验能不断优化改进,并且CDIO的实践经验财富能积累、传承、迁移。根据这个思路,构建了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模型。多粒度案例教学模型以多粒度案例库为核心,包括多粒度案例教学、多粒度案例实验实训和多粒度案例教学管理三个部分,这三部分都基于多粒度案例库展开。多粒度案例教学,基于案例库展开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知识体系演示一些案例,同时进行关键知识点的讲解,而学生则要实践这些案例以确保掌握技能。多粒度案例实验与实训,主要围绕案例展开。实践案例,主要强调构造一种真实的或近似真实的动画生产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理解、体验知识点,增长实践技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多粒度案例教学管理,促使CDIO教学能有序进行,给出师生CDIO能力的正确评价并促使CDIO能力的提升,使CDIO经验能不断地积累与传承。

二、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实施方案

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是基于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的教学,多粒度案例教学如何实施?需要从多粒度案例库建设、教师CDIO能力构建、学生等三方面进行讨论。

1.多粒度案例库建设。基于CDIO的数字动画多粒度案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CDIO教育理念和数字动画专业教学目标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多粒度案例教学,就是按照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粒度的案例,再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案例教学。按粒度大小可以分为:基本知识点案例、中粒度案例和大粒度案例。案例库中既有覆盖各个基本知识点的案例,又有考察综合能力的中、大粒度案例。基本知识点案例,用于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时安排,先演示案例,然后由学生模仿完成,也可以直接由学生独立完成,不需要团队合作。中粒度案例,包含更多的基本知识点,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后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一部分案例的制作粒度要适中,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既要觉得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至于完全没有办法解决,可以体验到经过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大粒度案例,在设计上更接近动画制作的实际,但要考虑教学的课时限制、经费限制,因此必须对真实的案例进行适当的裁剪抽象,设计出既能理解动画制作的整个过程,又能熟练掌握动画制作的各种实战技能的案例。将围绕一个实际问题,设计出一个环境及所需的相关岗位职责以便于分组实践。在整体上要进行分工合作,而在微观上又要独立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当然对于个人确实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时就需要个人的沟通协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实践任务。在实施多粒度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虚拟的或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多粒度案例库的建设和完善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具体的方法有:①基于理论的虚拟案例构建,作为基本知识点案例,大多可以采用这种方式。②基于教师自己参与的动画制作项目抽象出大中小不同粒度的案例。③深入企业,获取一手案例,对于企业中的项目,教师要充分地消化吸收,按照多粒度的原则抽象分解出不同粒度的案例并放入案例库,这个过程教师的工程能力将有很大提高。④采用书本上的一些案例,但要注意对这些案例要进行大中小粒度分级,对于与实际脱节的、缺少实用性的案例要予以剔除。教师要对这些案例根据CDIO理念进行适当重构。⑤通过不断反馈促使案例库充实完善,在实施各个案例的过程中会暴露出学生学习的弱点难点,根据这些反馈及时地改进现有案例或补充新的案例。

2.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中教师能力构建。将CDIO能力培养融入到数字动画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践能力,但对教师教学却构成了巨大挑战。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除具有渊博的动画学科领域知识外,还应有很强的动画实践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完全熟悉CDIO的整个实施过程,并且能为项目的各个过程提供指导。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这样的能力:既能胜任项目中的某个岗位职责,也要能通览全局。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传统授课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多以课程知识讲授为主,学生的实践应用相对缺乏且体验不深刻。在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教师设计足够多的案例,努力营造案例所需情景,并引导学生在案例所要求的“岗位”上完成任务。②增强自身的动画实战能力。教师要切实加强自己的动画项目制作能力,丰富动画项目实施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及时准确地对情景、不同任务进行抽象总结,不断形成新的可重复使用的各种粒度的案例。③加强案例库建设能力。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制作、完善各种案例,包括每个案例需要的实践环境。随着个人阅历的丰富,无论是自己负责的项目,还是所经历的企业的项目,都可以进行抽象加工以形成适合教学和实验的案例。

3.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转变。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一套成体系的案例组合后,通过对案例的完成情况可以清晰地判别自己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自主地去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当然,在完成大粒度的案例时,会有一系列的分工协调与合作,要求既要把自己负责的任务尽快尽好地完成,也要配合整体要求适当做出妥协。

三、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实验实训方案

实验实训是数字动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实验实训以多粒度案例库为核心,案例主要来自于对书本案例的再次加工或来自于教师的企业经历。基础知识案例实验:主要针对课堂内容,对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验证式实验。中粒度案例实验:是对多个知识点组合形成的粒度适中的案例,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在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同时要有一定的融会贯通。教师对每个案例要进行相应的指导、检查以及疑难问题的解答。大粒度案例实验: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后,按适当人数进行分组,根据动手能力进行好中差搭配组合。学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检查和指导。动画短片制作完成后,各组由组长在整个班级进行演示汇报,每个人都可以提问或单独交流。

四、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能力评估与提升

CDIO多粒度案例教学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师生CDIO能力的评估,鉴于CDIO能力评估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采用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分阶段进行评估。师生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模型仍然以多粒度案例库为核心,包括教师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系统、学生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系统。在CDIO能力评估与提升体系中,将教师的CDIO能力成熟度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将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级、专业级和创新级。各能力成熟度等级反映了学生在CDIO工程教育中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和学习内容需求。师生CDIO能力要不断进行提升。CDIO能力成熟度分级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促进,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实践,不断完成用于评价各个级别指标的各粒度案例,以更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促使教师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实践案例,根据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完善相应的案例或者设计出新的案例。

CDIO理念下的多粒度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它可以有效地缓解从传统教学模式到CDIO教学模式转换过程中师生出现的不适,它符合教师的CDIO能力成长的过程,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操作性。随着教师的CDIO教学能力的增强,多粒度案例库也在不断丰富完善,而且多粒度案例库可以作为载体使得CDIO能力得以在教师间迁移,案例库不断积累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笔者在近几年的数字动画课程教学中,针对“数字动画”等课程设计了一套多粒度的案例库,并逐步应用于日常教学。基于CDIO的多粒度案例教学,可以使没接触CDIO的老师逐渐熟悉CDIO理念,并且可以在课堂上不断应用、不断获得反馈,师生的CDIO能力获得了不断提升。实践证明,以CDIO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粒度案例课程教学,能将数字动画知识较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动画制作能力,而这正是大家所期盼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黄迅,韩凌云,董琴.对高校动漫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8-11.

[3]王鹏宇.基于CDIO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6):6463-6464.

[4]刘荣佩,史庆南,陈扬建,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1,(5):9-11.

[5]胡志刚,任胜兵,吴斌.构建基于CDIO理念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44-45.

[6]邹佰晶,陶伟萍.基于CDIO理念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09,(23):204.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面向地球科普的媒体设计研究”(CUGW130204)资金资助。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6

近年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紧紧依托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行业优势,在省级高职艺术设计类“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中,深化动画“生产性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融通,进行了基于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台的“八小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模式和动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动画产业是资金、科技、知识和劳动密集型的文化产业。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运营是繁荣动画生产的必由之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也称国家动漫文化产业基地)是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聚集区,是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模式和积极举措。一般由政府搭台,集聚众多的动画企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对集聚区内动画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共同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 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许多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一般没有资金进行企业注册,或员工较少的团体常以工作室的名义存在。工作室的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由室长统领所有人员,各自负责各自应做的事。大部分工作室的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由于工作室结构小、成员少,比公司运作灵活,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要求,从而使工作效率更高。 工作室通常是由共同爱好的成员建立,比起一些行业公司的相关部门更具专业精神,而且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相互的适应时间要少得多,更有助于速度崛起。工作室也因其理想愿望、专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受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关注和推崇。 目前工作室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从内容角度看主要类型有几十种:艺术设计工作室、电子商务工作室、文化创意工作室、网络电子杂志工作室、小说出版工作室、音乐工作室、软件程序工作室、服装艺术工作室、婚纱摄影工作室、商业摄影工作室、综合工作室、花艺工作室、婚礼策划工作室、影视工作室、化妆造型工作室、动画设计工作室、翻译工作室、彩绘工作室、综合性工作室、网络服务工作室、网站建设工作室等。有的工作室就是公司性质或者说与公司合一,如犀牛动画工作室(北京金犀牛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它直接从事创作和生产经营。有的是个人性质的,如大师、名人工作室,它们往往引领潮流、提供构思创意,给公司制作。有的是商品局部(部件)生产性质,如动画造型、音乐特效、后期制作工作室等。有的是教学性质的,主要是专业教育、培训、科研。有教师领衔的工作室(如名教师工作室)、学生课余工作室以及教学培训工作室。 基于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台的动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借助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台,利用其建筑、设施、设备作为教学条件和资源,建设专业教学型、生产性实训工作室,以基地动漫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场所的工作室特征的教学模式;动画工作室利用和动漫企业合作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学习技术、实践演练和展示才能的平台,并且由此而探索教学改革、专业课程建设、科研、就业之路。 二、基于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台的动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实施“八小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以基地为平台,以基地动漫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专业生产性实训工作室;动画工作室利用和动漫企业合作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实践演练和展示的平台。工作室以企业化标准培养学生,采取企业化的方式管理,每天采取“八小时工作室制”。实施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工场化,教学评价双证化,实训基地生产化。 实现学习目标与岗位目标相统一、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学习环境与职场环境相统一,强化师生的技能训练。 (二)采用“学分+学时”的考核方案 动画是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从相关行业对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校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企业要求差距较大、学习没有压力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专业基础不扎实等问题。经过不断论证,动画专业在学院“公共基础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拓展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采用“学分+学时”相结合的人才考核方案,在第一学年实行学分制:主要实施公共基础模块,学习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基础课;第二学年实行与企业相接轨的八小时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主要实施专业模块,主要完成专业课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艺术修养模块)的学习。各个专业方向按模块整合建立工作室,在第二学年由工作室负责人全面负责工作室的教学、科研,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课程管理,在组织教学内容、课程进程、能力提升等方面,根据市场及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按基本标准弹性实施;第三学年进入毕业设计、实训、顶岗实习阶段,主要完成“三毕”各项工作。 (三)设计“项目课程包”的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大模块分配的框架,参考动漫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即前期策划设计、中期制作加工、后期特效合成渲染输出等过程,设计“基于动画生产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包”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即按动画片制作流程来确定职业岗位所必须的能力训练模块,实施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做到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相接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接轨、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接轨,使专业教学和企业人才需求无缝接轨。“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实施,增强师生实战演练的经验,也提高了水平。#p#分页标题#e# (四)突出“技艺结合”的培养特色 紧跟常州动漫基地及周边动画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将影视动画、网络游戏、影视广告、漫画等数字媒体产业急需的相关专业人员培养作为专业发展方向。以“面向职业,重技尚艺、创意为先,能力为本”为原则,坚持“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融通,审美教育与技能训练并重”的专业建设思想。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动画专门人才为目标,坚持“技术与艺术交融、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职业岗位(群)素质能力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备的动漫专业理论基础、必要的动漫艺术素养、熟练的数字软件技术操作技能的“技艺结合”型高技能动画专门人才。 基于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台的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动漫产业基地、工作室这个特定教学窗口与社会接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型高职动漫人才,符合当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企业的期望。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7

一、高职院校原创性动画人才培养的问题:

原创性是动画产业发展的核心,无论是影像作品,还是延伸出来的图书、玩具、文具、游戏等等这些衍生产品,都是以原创为核心。

正因为如此,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把培养原创性动画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看起来是很符合产业需求。但是,这个理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的人才规格与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不相符合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企业与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论强调的是“理论够用为度”,是技能的训练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培养出原创性的动画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有些落后的观念是需要加以改进的,至少动画专业应该打破这一桎梏。我们既不能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培养高职学生成为原创性动画人才,但也同时要加强对于一些动画创意性的教育。我们要把动画的原创的思维过程和一些项目以及衍生产品的创意性思维渗透到教学中去,让高职学生不仅仅是参与生产制作提高技术同时也能有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例如法国戈布兰图像学院,法国巴黎戈布兰图像学院是令所有动画学生神往的地方,属于巴黎工商会( CCIP) 众多学校之一。课程教学采用全时制、职业教育或继续教育等方式,通过其各种不同课程计划,试图培养的是能够在多媒体、电影动画片、游戏动画、平面传播、摄影和摄像领域分析客户需求并能提出恰当的创造性方案的未来专家。[2]可见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中不仅仅是强调学生的技术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主动根据客户需求提出创意的高级人才。

如何去在传统职业教育中渗透原创性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是加强人文课程的教育。一个创意的产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这些基础是简单的素质教育课程无法完成的。比如:社会学、艺术史、哲学、古典诗词歌赋等等,均要有所涉猎,否则,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想有原创的作品或者原创性的元素都是不可能的。在既定的课时情况下,如何增加这些课程也是一道难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解决。一是增开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设置为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二是增加选修课时,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有侧重的增加相关动画行业领域研究的相关课程;三是开设人文素质的名家讲坛,将业内知名的国内外专家请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提高人文素质的综合修养。名家讲坛与选修课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通识性,后者具有时代的前沿性和高度的开阔性,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是增加人文素质的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参观考察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实践性的基地、场馆,增加对人文素质的第一感官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积极性。

第二是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目前,相当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几乎都是从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翻拍而来的,带有浓烈的本科的理论特征,而这种单纯的理论性的特征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往往只是单纯的注重理论,甚至为了理论而理论。往往不注重企业的需求,甚至与目前企业真正需求的理论相脱节。动画产业的发展已经大大进步与很多本科院校的理论课程所讲述的传统理论与观念。因此,就必须依托与知名企业和行业的标准来对我们的动画专业的理论依据进行再增删、修订,使之成为真正与行业与企业标准相吻合、匹配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支撑。一个按照每一个学期或者一定的时间点进行修改与完善。

第三是改革对学生考试与考核的方法。考核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对于学生的教学采取传统的灌输式,老师教授什么简单以卷面的形式进行考试,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理论考核的综合性必须破处单一的卷面考试的形式,代之以独立思考甚至是发散性的小组讨论性的案例式的考试,这种考试的依据是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前提,其答案没有唯一正确,只有相对科学的理由。而且这种考核的人员也应该有企业与行业的技术人员与专家参与。对于技能的考核就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某个项目进行真实的能力测试,这种测试应该在企业内部或者至少按照企业的技能标准来衡量,这样考核出来的技能水平高低是按照企业是否满意是否真为企业所用为依据的。

二、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定位问题:

一个专业的定位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的问题,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必须符合企业或者行业的需求。不符合企业或者行业的需求的定位会造成南辕北辙。其次是要精细化研究动画产业链的具体情况,从创意开始一直到动画制作的完成,再到其衍生产品的开发,其产业链条是复杂的,也是多元化的。高职动画专业的定位究竟适合动画产业链的那一个环节,还是所有环节是要认真研究的。三是要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和文化氛围、人文的历史积淀,这些是是否能够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的重要条件。四是学院的办学理念、硬件条件,学生的基本素质等等诸多元素均要好好研究。如果只是单纯的或者笼统地强调培养创新型动画人才,就会显得空洞,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有过硬的本领,学生本身也会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专长在哪,也不会被企业或者行业所欢迎。这也正是当下产生一方面动画行业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动画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众所周知动画产业链是由一系列的环节所构成,每一个环节的功能与侧重点不完全相同。一个好的动画作品首先是有好的创意,而好的创意往往是先从文字的作品开始的,这是第一步的关键步骤。好的文字才有可能形成好的动画作品,好的动画作品制作又包括了原画设计、动作设计、加动画、上色、后期等一系列的制作流程,完成了一部好的动画作品才会衍生出图书、玩具、音像制品、舞台剧、游戏等一系列的产品。

我们高职专业的学生重点是掌握哪个环节的要素呢?这就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仔细的琢磨。这些环节的最开始是文字作品的原创,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文字功底比较弱,理论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少,所以并不适合培养文字原创人才,但是仍需要培养文学素养,提升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对动画制作环境的把握,同时也可以对原创剧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接下来就是动画制作环节,这应该是培养高职动画专业学生的重点。即使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仍需要原创元素,比如对人物造型的原创,对场景的设计、对动作的设计等,这些相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但不能一概而论丢弃这些培养原创性人才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级式的培养,对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工作室“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立创作能力。其他各个环节比如加动作,上色,场景绘制,后期合成等这些技术性含量偏重的流程,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就是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环节了。很多高职院校也意识到衍生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于是有些将这个环节作为一门课程放到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些则分了一个动画衍生产品开发的专业方向。其实衍生产品开发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多种,更偏向于视觉传达设计、装潢、影视包装等专业,不论是动画衍生产品还是其他产品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属于产品的开发和包装,不需要再另外设方向。如果需要学生对衍生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设置一门相关课程。[3]

在专业定位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产业发展所形成的精细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专业人才培养的精专性。既要有一般的通用性的特性的技能,还要有个性发展的空间,但是这种个性的东西不能太具体,如果太过于具体就会限制了学生的就业空间与范围。通用性的东西太多就会使学生的培养流于一般化,学生感觉到什么都学过一点,但是什么也没有学到真的本领。任何克服这一个矛盾的问题,就需要从对方产业的人才需求规格与特征来调查与筛选,同时在人才招生的时候强化某一个环节的个性特征,最关键是要获得对方企业或者行业的认可与支持,也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订单班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针对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动画专业中艺术生和文理科学生比例的问题,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差异化教学及个性化培养,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成为动画企业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做到因材施教,前提必须要让学生在入学时就要充分了解动画产业链和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偏向自己的特长方面发展,选择好未来要就业的岗位,这样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学生而言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4]

三、动画专业的师资培养问题:

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会导致这个新兴的专业目前面临的师资的极度缺乏。即使是一些知名的师范院校,其开办的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依然达不到基本的要求,甚至连满足基本的上课都很难达到。而且一些院校是一边招生、一边招聘师资人才。鉴于这种特殊的情况,建议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首先这里从知名的企业聘请专业的技师来校讲学、讲座,以解决师资的燃眉之急。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以利益分成的方法获取企业的技术与人才,以此弥补我们的急缺。其次是大力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尤其要从知名企业或者引进年富力强具有热爱教育的人才进入到学院,鉴于这个专业高层及人才的缺乏,也可以从相近的专业引进人才后加以转型培养。三是加快目前已有师资人员的培养,这种培养不能仅仅限于高校的学历深造,更应该放款视野,鼓励到国外去学习进修,还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动画产业的企业、设计室去进修或者研修甚至还可以选派优秀的人才赴国外进修与学习。

除了培养和引进教师以外还可以从相关企业遴选聘任业务骨干或技术能手作为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建立一个动态的、有保障的兼职教师库。制定相关课程的兼职教师遴选标准和聘任办法,到知名企业选聘兼职教师;针对兼职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安排兼职教师定期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能力;制定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淘汰制,动态优化兼职教师队伍。[5]

四、结语

动画专业培养方案篇8

关键词:动画 教育 改革 方向

动画行业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士,因为这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现有的动画艺术人才培养方式、质量标准以及教育规模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这都是教育水平的落后、与社会脱节所导致的。所以说动画专业的教育一定要与市场接轨,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脱离旧有的体制与机制,不断创新、紧扣时代脉搏才是动画艺术能够良性发展的根本。

一、我国高校动画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动画教育还存在着很多弊端,主要体现在:第一,培养目标方向不清晰。目标培养的不明确性导致了教育方向的偏差。第二,课程安排不科学。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课程结构的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第三,专业团队有待合理化。教师往往从比较单一的课程入手,缺乏专业能力,这就直接导致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第四,对人才培养制定的方案还不是非常有效。目前许多高校进行的是校企联合的教育路线,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原本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就变得面目全非了。根本原因是论证不充分、调研失真。多数学生业务不够熟练,技艺高度不够,自身的发展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某个公司长达一到两年的实习,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误认为这就是现代动画。通常情况下,动画的流程都是非常细致的,而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都是比较简单而单一的技术活,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不足,只是练就了技术活的熟练工种,这样就导致了专业课程掌握的后劲不足,一定程度上致使师生缺乏积极性,也加重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危机。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动画教育存在的弊端,我国许多高校就动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设备、培养方案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探索,但由于我国当前的动画专业还处于启蒙阶段,动画产业链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格局,自身的发展方向还没有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动画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动画产业综合性的特质

动画产业需要全新的创意,通过漫画与动画的特殊表现方法,包括报刊、图书音像制品、舞台剧及动漫新产品等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以及与动漫密切相关的电子游戏、服装、玩具等系列衍生产品进行生产并创造商品价值的产业。

电影或电视的播放及其系列产品开发这两个组成直接创造了动漫产业的利润。由于动画产业可以进行开发的产品多样、市场销售空间比较广阔,这就对动漫产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型人才的综合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对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仅局限在创作与制作动画作品的范围内,而没有对产业链后期的规划与制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校所培养出的动画专业人才动画产业链全程制作能力的缺失。因此,我国的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方向的规划,应当对动画创作直至动画衍生产品的销售等整个过程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虑。在制定专业动画人才的教育方向上,就需要对各个环节、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细致的考虑,以保证在人才进行专业性发展的行业性体现。

三、市场化是动画艺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质量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质量就无法保证效益的取得,同样,没有效益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办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提高办学的效益。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知识更新慢、人员老化、师资队伍建设缓慢的状况。高校只有对职工的待遇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用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来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只有提高了办学效益,才能在根本上对教学质量进行改善与提高。动画类高校必须凭借自身的教学质量、办学方向及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等方面去吸引生源,加强自身办学的质量保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的根本追求是培养综合性人才,这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招生与就业直接关系到市场供求关系的良性发展,对我国动画艺术教育的稳步发展也具有直接的作用。西欧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动画艺术教育质量相对比较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已经从动画艺术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渗透,这就直接导致了动画艺术教育方向依赖于市场化的体制进行了改变。目前我国动画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式、培养方向、教育的机制、质量的保障难以满足市场化对专业动画人才的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都要求动画艺术教育要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使动画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这对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动画艺术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

四、契合人才市场需求、优化组合师资队伍

要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同时还要有自身的特点。学校在教育目标上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依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求新求变可以体现在对旧有课程的修改上,甚至创造全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学科,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个性、爱好来因材施教。以往的动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与市场的需求存在着脱节,企业引进人才后往往还需要再教育,在实践中培养。所以说高校的动画专业应该多走出去,到实践中探寻新的信息与知识;同时还要请进来,把有经验的能人引进课堂,这样不但避免了教育继续走弯路,还能提升整体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水平。

总之,动画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的需求一致,动画教育也要与新的观点和记忆手法相融合,同时教学大纲的范畴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市场需求有契合点,改变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掌握系统创作设计制作的有效技能,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表达与动手能力。

上一篇:绩效考核改革方案范文 下一篇:慢性阻肺通气道治疗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