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创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7 01:03:17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1

关键词:动画艺术 美学思想

在动画艺术创作中,中国的动画艺术家运用中国特有的美学思想及艺术元素(如国画和戏曲等),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的观众,为中国动画艺术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同时,中国动画也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滋养使得中国动画具有了独特的人文内涵与美学品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动画精品,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鹬蚌相争》《草人》;动画片《渔童》《过猴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

中国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动画的精魂,它的形成对中国动画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仅长期影响着国内动画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向,而且为世界动画艺术发展注入了生机,以至影响到了其他国家的动画创作。动画艺术中的美学思维是动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思想和方法,也涉及影视银幕设计造型运用的规则,对中外动画艺术中的最新表现形式、蕴藏内涵、美学背景及其流派纷呈做细致研究和深层挖掘,对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一)着重动画艺术美学思想的研究。与电影文化研究领域、美术及艺术设计领域、音乐艺术领域和建筑设计领域相比,中外动画艺术创作尤其是相关理论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由于处在微弱的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引起动画艺术影视学者们足够的关注,尤其缺乏在哲学文化背景下的系统性研究,这说明动画影视艺术专业和行业还没有能够成熟深化到一定程度,需要学术上的进一步推动。

(二)动画艺术影视美术设计作为电影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其设计观念和美学思考也应是遵循艺术哲学思潮的,它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哲学思潮不可分割。特别是当代动画艺术短片中的设计美学和思维处于一个开放的领域,一些前卫的美术师和导演已经把新的思维和哲学带入到动画艺术设计中,在某种意义上,当代动画美术设计正在变成一种更具辐射性、内在性和观念性特征的视觉艺术,赋予当代动画艺术造型美学以独特的魅力。任何形式的艺术创造活动,都和时代的美学相对应和契合,而动画艺术设计美学的确立与发展,无疑与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的演进和发展密切相关。动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和活性的造型文本,是和时代的哲学思潮与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

(三)从目前大的视觉艺术环境看,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为动画艺术影视美术设计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土壤,其所具有的时代性、综合性和前卫性使得当代动画艺术设计乃至当代动画创作可以吸收很多营养,能够获得不可预测的未来生命特征。关注当代艺术哲学的发展趋势,扩大视野去了解相关艺术与技术的实践和探索,站在兼容并包的角度和现时文化情境的高度来整合新的艺术经验,应是动画艺术研究者的时代使命和责任。

中国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研究的方向,一方面直接面对当代的最新艺术设计和思潮,并把它作为对中外动画影视美术理论前沿动态的一种追踪描述;另一方面,就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实用价值而言,旨在通过分析当代电影艺术表现、造型与叙事的关系,使其创作经验和思维对于现在或将来的动画美术创作实践有着借鉴作用。当代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是多元共生、相辅相成的,因此,动画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学观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美学观的多元共生,它是以多种观念混合形式产生。

笔者认为,针对我国动画艺术的美术思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方式: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经典动画影片,以及能够体现动画艺术中美学思想上具有典型特征和独特设计的影片做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影片大多是早期动画作品中的经典片子;个别独异的片子选自欧洲动画艺术短片中一些先锋之作;筛选具有当代动画艺术美术设计新思想和新思维的代表性,同时这些影片大多是在各国际电影节尤其是奥斯卡获得美术设计方面奖项的影片。2.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的双重视角进行分析。如从美学思维入手,对中外动画艺术中先锋设计的多元构架进行梳理分类、研究剖析,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全新的切入视角和分析框架。3.从理论高度研究动画艺术中美学思想与艺术设计、艺术表现的活性思维,突破一般性的总结概括分类,直接针对动画电影中美学思想与艺术设计和实践、思维方法,为银幕造型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4.从美学的角度综合分析评价当代中外动画艺术美学上的多元化现象,体现理论型文章的思辨意识,并且始终用一种开放的当代观念和辩证态度进行论证。5.从广阔的视觉艺术视角和现时文化情境中关注中外动画艺术的美学思想,涉及当代艺术的众多领域和哲学流派,具有艺术美学普遍的一致性和跨学科的参考性。

在研究方法上,动画艺术专业属于美术、文学、音乐学和电影学的交叉方向,其以美术设计为主体,为动画的艺术语言和拍摄制作过程服务,本质上应归为艺术设计或艺术造型的一个分支。因此,运用研究艺术设计的方法来研究动画电影美术设计是较恰当的方法。

哲学介入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引证哲学,是艺术理论研究深度的核心标准之一。动画艺术是一种具有特殊目的的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遵循造型艺术的规律,参考当代造型理念、观念艺术的方法和当代哲学观念对其进行研究,应该能切入本质,探索出对新时期的动画艺术美学具有指导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的双重学术结果。

参考文献:

[1]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特伟.美术电影创作访谈[C]. 美术电影创作研究,1984.

[3]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入海擒龙[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

[4]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5]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6]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J].当代电影,1988(6).

[7]郝天石.新媒体背景下弘扬发展民族艺术的宝贵探索――传统艺术与动画艺术结合现状的思考[J].齐鲁艺苑,2010.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2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剧本;创作

想要提升中国动画电影的生命力,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可以得到我国青少年的喜爱,就必须要严格的保障我国动画电影创作质量。剧本创作是中国动画电影创造的基础,与动画电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也是抑制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保障我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质量。所以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剧本的创作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为促进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动画电影剧本的创作现状研究

想要创造出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动画电影创作人员不仅需要考虑主题、题材和整体结构,还需要保障动画电影画面就被良好的流畅性,并且为电影配置适合的音效,以及较为逼真的特效,从而促进动画电影感染力的提升。但是深入了解后会发现,观看动画电影的主要人群是我国的青少年,在动画电影观看过程中,外在形式的影响程度较差,故事情节对于他们的影响较深,故事情节也是促使青少年继续观看电影动画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剧本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我国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我国动画电影剧本创作缺乏原创性,原创性是每一个艺术作品迈向成功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从事动画电影剧本创作的人员数量逐渐减少,很多的动画电影剧本也缺乏原创性,在动画电影剧本创作的过程中盲目跟风现象普遍存在。第二方面就是动画电影题材缺失严重,我国动画电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媒介一样,都是国家对文化思想、政治理念进行宣传的重要工具,这也限制了我国动画电影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第三方面就是动画电影剧本的娱乐性较差,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非常的关注,促使动画电影也逐渐成为承载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导致我国动画电影具有的教育性质逐渐增强,而其本身具有的娱乐性则逐渐减弱,导致动画电影不能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中国动画电影主要是针对青少年,但是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则是针对全年龄段的[1]。

二、中国动画电影剧本的创作方法

(一)重视动画电影剧本的原创

我国动画电影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是因为我国坚持动画电影的原创。但是因为动画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人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盲目的跟风,不在坚持原创的原则,导致我国动画电影发展走入低谷。许多老一辈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人员结合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动画电影作品中,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剧本创作,原创性的作品缺失严重。主要是因为从事动画电影剧本编创的人员数量较少,因为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人员认为动画编剧地位较低,一些有才华和有能力的动画电影编创人员更愿意从事电视剧本创作,导致动画剧本创作领域人才流失严重。还有就是动画电影剧本的酬金较少,微薄的收入不能满足众多创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对于众多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人员的职业自尊心造成了严重损害。《怪物史莱克》和《海底总动员》这一类优秀的美国动画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动画电影作品有着属于自身的个性。只有注重动画电影剧本的原创性,尊重动画电影创作人员的心血,将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帮助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低谷,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构筑童趣

以往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人员更多的是强调动画电影具有的教育作用,对于动画电影的娱乐性常常采取忽略的态度,将很多的大道理硬性地添加到动画电影剧本中,大幅度的减弱了动画电影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深入的考虑将说教理论如何不留痕迹的融入到电影剧本中去,对动画电影具有的娱乐性进行保护,这样才能提升动画电影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我国的《功夫熊猫》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调和了中西文化差异,使得中西文化可以良好结合,融入到动画电影作品中去。一些无厘头的动作带有很强的趣味性,让观众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同时该动画电影还具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能够使得动画电影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2]。

(三)改编名著

追溯动画电影的起源,不难发现动画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依据科学的调查数据所显示,动画电影有百分之九十的故事题材都是选自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故事情节丰富精彩,可以有效的提升动画电影作品的吸引力。文学作品在观众心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动画电影剧本创作在对名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动画电影自身鲜明的个性造成损害,要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对动画内容进行表达,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观众的思维模式,以及动画电影的制作原理。还需要注重的是在对名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尊重原著,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要受到原著的众多限制。对于原著的改编不能只是对原著作品进行复述,还需要具备属于自身的个性,要使得电影作品成为经典原著现代的解读和演绎。我国电影动画剧本创作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例如由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大圣归来》就得到了良好的反响[3]。

三、结语

我国可以说是最早产生动画电影的国家之一,我国动画电影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对于当下众多电影剧本创作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良问题,限制了我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发展。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对于影响我国电影剧本创作的众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从而促进我国动画电影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聪,张芳.国产动画电影正步入“新世代”[J].现代视听.2015(12):15-17.

[2]王禹心.我国动画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探析[J].智富时代.2016(01):21-23.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3

[关键词]中国动画;美国动画;动画电影创作;比较

在政府各种政策的关怀下,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无论从质量方面还是产量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比中外动画电影就能发现其中存在巨大差异,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就是限制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因素。在人们印象中动画电影主要是针对儿童群体,随着动画电影的不断演变它受到了许多大人的欢迎,由于动画电影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夸张的情感表现以及制作简单快捷,其增长程度难以预料。现如今动画电影在电影中已占据了一定比重,而这种比重随着时间的增长只会不断上升,因而研究制约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一、前言

动画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中国有了大力发展,在之后的60年中中国动画电影仿佛走进了春天,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出,而80年代末在美日动画电影的冲击下,中国的动画电影跌至了低谷,尽管有专家认为皮影是动画电影的鼻祖,但幼稚的剧情和毫无感情的对白加速了它在中国衰退的脚步。在美国和日本两大动画大国的激励下,中国动画电影经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之路,在1999年拍摄夸张系的《宝莲灯》,其票房收入达到了2 000万,之后拍摄的港产动画片《麦兜故事》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一笔。21世纪之后,尝试动画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在不断的失败和尝试中中国动画电影有了质的飞跃,尽管早期受到日系和美系风格的影响,但近年来的摸索和创新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中拥有了一席之地。计算机技术和3D技术的成熟使得动画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美国的数字化电脑制作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夸张,与美国和日本等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动画电影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因此,对外国动画电影进行深入研究,比较中外动画电影在创作上存在的差异,才能发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二、中美动画电影创作比较

(一)主题内容的比较

美国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以成长、救赎、环保、回归为主题,成长可以是指身体的成长也可以是指心灵的成长,总之成长包括了人类的所有方面,救赎的对象则包含他人、族人、地球和自己,成长可以让人学会救赎,而救赎则会促进人类成长,因此成长和救赎是一个相互依靠的过程,在成长和救赎的过程中,人类的爱、勇气、无私和坚毅等宝贵的精神就得以体现。环保问题的呼吁与回归是建立在现代文明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的基础上,动画业者为了支持环保纷纷响应联合国号召拍摄了许多关于环保的动画电影,其中《最后的雨林》讲述的雨林的砍伐和废气的排放使得雨林数量急剧减少,而故事的结局却是在森林精灵和伐木工扎克的共同努力下挽救了这片雨林,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强调着环保回归的话题;《机器人瓦力》讲述的是垃圾处理问题,瓦力是地球废品分装员的缩写,故事的背景是2700年的地球,垃圾几乎将整个星球掩埋,罪魁祸首的人类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并聘请一家公司清除垃圾,等到地球恢复原貌后再返回居住,大批的垃圾使得瓦力在几百年后依旧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清理垃圾的工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蓄意的破坏和制造垃圾会使人类失去惟一的家园,而聘请公司处理垃圾则表达了人类回归环保的愿望。

在中国动画电影中也有类似的主题表达,如动画影片《马兰花》其中就包含了生存、和谐、环保和惩恶扬善等主题;动画《虎王归来》则强调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影片中的武小松乃武松后人,为救被老虎叼走的妹妹跑到景阳冈找虎王报仇,通过重重考验后的武小松成功解救了自己的妹妹,最终与虎王成了肝胆相照的好兄弟,该部影片表达了人文关怀和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全国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则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影片不仅向观众传递了环保和友爱等主题,同时也让小朋友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遇到危机要像喜羊羊一样沉着冷静开动脑筋。但《马兰花》的主题过于概念化、模式化,而《虎王归来》中的台词又过于苍白,幼稚的剧情以及毫无情感的对白使得孩子们不屑一顾,就连全国热播的《喜羊羊4》也是如此,通过比较中美动画电影创作的主题内容就能发现中国动画电影的说教意味过浓,模糊的主题使得动画影片失去了针对性。

(二)电影题材的比较

通过比较动画电影题材发现美国的题材丰富多彩而中国的则相对简单,美国动画电影对剧本的再创作和改编过程都较为重视,尤其擅长把握和演绎流行文化。迪斯尼的好莱坞动画就是美国动画的代表。美国自身历史较短,因此他们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几乎不受限制,尤其是欧洲、中国、阿拉伯等地区的童话、神话、名著故事以及民间传说为他们的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用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去衡量异域的事物,以此为基础进行改编,改编的故事不仅具有新颖性同时也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尽管改编题材大多来自异国,但经“好莱坞化”处理后具有浓郁的美国气息,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除了《喜羊羊》系列相对成功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值得特别一提的,单一的题材总是那几个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者民间传说,而翻拍也没有翻出任何新意,长期以往观众对动画电影的热情也就被消磨殆尽了。在题材选取上对内我们无法发扬自身民族文化,无法将民间传说翻出新意,对外不敢尝试将异域文化引入进来,更不会想到将自身文化与异域文化相结合,尝试新的拍摄观念和拍摄方式,自然就无法将本土动画产业发展起来。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了民族文化众多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题材和民族题材,而这些数不胜数的文化题材都等待着我们的挖掘。几千年的文明在56个民族文化的汇聚下成为一个充满瑰宝的文化宝库,相对历史短暂的美国来说,我们具有享之不尽的题材优势,因此在题材的选取上,我们完全没有受到任何束缚,只有加强对历史题材和民族文化的重视,中国动画电影才会有新的拓展和收获,将自身民族文化作为动画题材不仅能提高中国动画电影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动画风格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传扬,打开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的市场,加强国人和世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避免文化题材的流失。

(三)艺术形象的比较

从艺术形象的角度进行比较,美国的动画电影人物造型更为新颖,且个性也更加鲜明,因此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在名字的选取上也别有一番用意,如选择简单易记的文字作为主人公的名字,另外再借助一些标志性的肢体语言或表情来深化人物形象,让人物具有惟一性和独特性。《大力水手》的波波是个塌鼻子、瘦嘴巴、倭瓜脸和驼背,其特殊的外形与大力特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影片中它也有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叼着烟斗。《花木兰》中的花木兰形象更贴近东方女性,娇小秀气的五官、细长的眉目与西方女性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因此她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军前的木兰穿着朴素干净,造型的设计突出了她爽朗的性格以及叛逆的个性;从军后的木兰身披盔甲英姿飒爽充满了生机,军旅生活让她迅速成长,前后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木兰的艺术形象是以简单、片面、模式化的人物,因而木兰失去了吸引观众眼球的筹码。且中国木兰从军的动机是因为亲情,相对来说美国的木兰则更注重自身,她的参军更多是为了逃避命运的安排凸显自身的独立,相对现阶段观众的价值观而言,美国拍摄的木兰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在《葫芦娃》这部动画电影中,7个葫芦娃的艺术造型基本一致,除了在头饰和本领上有所不同之外,在个性、体型以及着装上基本没有太大差异,人物造型的模式化、统一化使得观众很难区分。

(四)台词的比较

中国动画电影似乎仍局限在为小孩量身打造的范围内,从台词的设计就能感受到,奶声奶气的语调以及幼稚得不能再幼稚的剧情,使得成年人对动画电影不屑一顾。台词浓烈的说教意味让小孩一头雾水,随着观众反应强烈近年来我国的动画电影在这方面已有所改善,而业界内外也一致认为只有拓宽受众才能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因此在《喜羊羊》这个系列片中,前三部逐渐趋向于成人化,特别是在《喜羊羊3》中融入了大量的网络用语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如“没钱买奶粉”“我的狼生除了餐具就是悲剧”等,尽管该部动画电影的成年群众有所增加,但低幼龄阶段的群众则相对减少,因此受众在《喜羊羊4》又相对缩小了,台词风格差异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台词已成为拓宽动画电影受体观众范围的主要因素。

相对来说,国外动画电影在这方面处理的更加周到,如在观看《海底总动员》这部影片时,影院里的老幼群体都能发出笑声,他们同时被影片的剧情所吸引,同样被剧中人物的经历所感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外动画影片在台词的处理上相当成熟。同样《加菲猫》也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影片,在台词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至理名言”可以引人思考,通过不同年龄阶段观众对名言的思考深度能反映出外国动画电影在台词处理上的成功。

三、结语

尽管中国的动画电影在近几年已有很大进步,但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在动画电影创作上与世界优秀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我们必须把握好动画影片的主题,选择合适新颖的题材,精心设计动画人物的艺术形象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在台词设计上拓宽影片观众受体的范围,只有虚心向国外前辈学习创作技巧,并从他们成功的经验中吸取优点才能促进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另外好的作品也需要合适的营销策略,把中国动画电影推向世界它才会获得重生。本文通过对中美动画创作进行比较,并分析中国动画电影的优势和不足,首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文化素材的角度分析具有绝对的优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潜在的消费群体都很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其次是动画电影的创作能力、文化融合能力以及改编创新能力都还有待进步,只有拓宽国际化视野加强与国外动画制作企业的合作交流,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国娟.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J].电影文学,2010(01).

[2] 王静.中、美、日动画电影比较[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06).

[3] 郑曦.“新混血儿”现象:中美动画电影文化对话之路[J].艺术评论,2010(08).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4

科类

专业代码及名称

招生计划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测试时间

艺术类

130401美术学

38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月2-3日

2月4日

1305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月2-3日

2月4日

130508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2月2-3日

2月4日

130304戏剧影视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

2月2-3日

2月4日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学院专业简介及考试安排

美术学院

一、美术学院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艺体系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高等艺术教育单位。学院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重视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美术学学科教学规模与层次完整、师范美术教育研究人才集中的单位,是教育部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正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和摄影3个本科专业,艺术学、美术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等4个硕士学位点。设有中国画、油画、综合艺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影像艺术、艺术理论等7个教研室。

学院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取得可喜成绩。近十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艺术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以及多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全省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管理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美术教育及艺术创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五年学生中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二、招生专业简介

美术学专业(师范类)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美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美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艺术理论、中外美术史、中西艺术比较、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基础、设计及艺术实践、教育实习等课程,以及中国画、油画、综合绘画、版画、平面设计、电脑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美术理论等选修课程。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艺术设计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了解设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设计技术手段,胜任普通学校、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等单位中与设计艺术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设计学概论、设计史、中西艺术比较、设计基础、书籍装帧、CI设计、招贴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设计实践等课程,以及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影像传媒设计、彩墨画、壁画、版画等选修课程。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1、美术学

报名时间:2月2-3日

报名地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考试时间:2月4日

考试科目:色彩、素描。

2、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报名时间:2月2-3日

报名地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考试时间:2月4日

考试科目:色彩、素描。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咨询电话:0531-86182188(美术学院)

网 址:http://www.msxy.sdnu.edu.cn/

传媒学院

一、传媒学院简介

传媒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设有11个实验室,实验设备价值1300余万元,是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挂靠该院。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分别是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戏剧与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广播影视语言艺术三个硕士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传播学硕士点;另有现代教育技术、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电影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传媒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7人,另有国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0余人。学院现有本、专科生1700人,研究生249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17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75人,此外还有在职研究生85人。

二、招生专业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影与电视剧剧本创作、影视编导与制作、影视产业策划、影视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创造、鉴赏及选题策划和市场推介营销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与营销机构、各类媒体、相关院校、文化艺术市场从事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选题策划、影视制片、宣传、营销,以及评论、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基础课程:影视学概论、影视文学创作、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艺术学概论、中国文学史精要、创意广告文案策划、影像产品的市场营销、影视编导、视频制作、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经典影片解读、中外戏剧名作解读等。

主要选修课程:艺术传播学、美学原理、艺术哲学、信息与网络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西方文化名著选讲、平面设计、广告创意案例解读、文化人类学等。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影视动画编导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策划、设计、制作动画作品,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动画创作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主要课程:动画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创意造型,动画艺术概论,动画人物速写,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剧本创作,动画美术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与数字绘画,美术构成法则,中外艺术史,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无纸动画技法,三维动画技法,无纸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艺术学概论,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艺术,动画后期制作与特效,数字雕刻艺术,定格动画,漫画创作,动画衍生品设计开发,广告动画创作,网络技术与网页设计,连环画鉴赏与创作,动画策划与项目推广,插画创作,动画导演等。

招生条件:符合国家招生条件;热爱数字艺术事业和动画创作,有一定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三、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1、戏剧影视文学

报名时间:2月2-3日

报名地点:南京师范大学

考试时间:2月4日

考试科目:文艺常识、戏文创作与评论

文艺常识:含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文学、文化热点、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艺作品的鉴赏与分析。

戏文创作与评论:(1) 分镜头脚本写作;(2) 命题故事写作;(3) 电影评论写作。

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

报名时间:2月2-3日

报名地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考试时间:2月4日

考试科目:彩画、连环画

注:考试具体时间以考点安排为准。

咨询电话:0531-86182852、86180283(传媒学院)

网 址:http://www.cbxy.sdnu.edu.cn/

合格证发放及录取原则

合格证发放

报考美术学、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的考生,须先参加美术省统考并达到省统考本科合格线。

4月30日前,学校通过招生办网站公布成绩。合格考生可在招生办网站自行打印《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

各专业按照招生计划1:4的比例划定合格线。

录取原则

江苏省级招生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给我校投档,我校按专业志愿清原则录取:投档后,美术学、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类)按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戏剧影视文学按专业成绩加高考文化成绩所得的总分从高到低录取。

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5

[关键词]《喜羊羊》;国产动画;品牌;营销

动画片正是凭借其具有幽默趣味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动画形象而受到众多孩童的青睐,同时动画片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其作为一种孩童乐于接受的教育工具,动漫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孩子们则通过动漫故事直观的感受五彩斑斓的生活和感召生命的价值,从而启发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性道德。2009年推出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就紧密地切合了教育和娱乐的作用,这部动画片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并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透过动画片《喜羊羊》在国内掀起追捧的热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动画片的成功因素,为国产动漫作品的发展总结出创作模式,为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动画片《喜羊羊》的成功因素

(一)幽默趣味的情节

纵观每一部动画片之所以取得备受关注的原因,无不是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动画片《喜羊羊》的情节内容充满了幽默和轻松感,而且每一集都有完整和独立的故事内容,而动画人物的形象特征和趣味性的内容都跟随着每一集的播放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深地记住了它们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年龄不一的少年儿童纷纷讨论那些记忆犹新的趣味情节,其中有一集就讲述了因为懒羊羊亲了沸羊羊一下,而喜羊羊则告诉它亲了之后就会生孩子,而在此之后沸羊羊就传出自己“怀孕”的消息。羊村的负责代表村长不巧出门了,这件事在羊村传出后就开始讨论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决定让沸羊羊把孩子生下来,而事情的始作俑者懒羊羊则担当起父亲的责任,原本贪吃的懒羊羊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了沸羊羊,当沸羊羊被灰太狼抓走的时候,往常胆小如鼠的懒羊羊为了保护孩子不惜扑倒灰太狼。最后村长回来的时候就跟他们说公羊相互亲一下是不会怀孕的,不料懒羊羊急忙追着沸羊羊要它把零食全还回来。这一故事情节无疑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捧腹大笑,给广大观众带来了许多的乐趣,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观感。。

(二)人物形象鲜活有特点

动画角色的形象特征主要通过造型设计和人物性格得以凸显,在动画片《喜羊羊》中虽然动画角色的造型并不突出,但每一只羊都有自身的特征,很容易让观众分辨出来。例如喜羊羊的聪明、英俊;美羊羊的粉红色蝴蝶结;灰太狼的领结以及脸上的疤痕等,随着每一集动画片的播放,这些动画形象愈加的鲜活,而且每一个孩子也有各自喜欢的不同性格特征的羊。动画片中的喜羊羊是最机灵和聪慧的,只要灰太狼跑来羊村搞坏,喜羊羊都是最先想出办法应对的;而懒羊羊则十分懒惰且不喜欢运动,甚至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他的枕头,但在紧急的时候懒羊羊总是能展现他勇敢的品质。另外,灰太狼也有很多忠实的拥护者,因为孩子们发现灰太狼总是能创造出许多新奇的事物,即使最后都被喜羊羊破解了,但这种开拓思维的特征也得到儿童观众的认可,特别是灰太狼对红太狼的忠心和疼爱,也让很多女性观众赞叹。从中无疑可以看出,《喜羊羊》中不论是代表正义的羊群,还是一直搞破坏的反面形象,都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这正是缘于动画形象的鲜活特征。

(三)符合孩子的审美价值观

动画片《喜羊羊》主要讲述了羊与狼之间的斗智斗勇,狼想尽办法要美美地享受羊餐,而所有的小羊和喜羊羊一起共同抵抗灰太狼的进攻,并一次又一次地揭穿了狼的诡计,保护了羊村的安全。这种故事设置正符合了孩子们所希望的邪不胜正思想,且满足了他们心中除恶扬善的愿望。或许有些人会指责故事编排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可能狼总是等到羊到的时候才开吃,但正是因为羊与狼是自然中的天敌,所以动画片在创作中不仅遵循了这一自然规律,也突破了狼吃羊的定论,因喜羊羊代表的是一个正义的形象,而胜利总是偏向于正义的一方,同时羊群之所以能打败狼,还在于羊村内所有羊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动画片担负起教育的作用,所以作品的价值观都应该宣扬除恶扬善,而不是充满血腥和残酷的画面。

二、以《喜羊羊》为例谈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一)讲好中国故事

2006年创作的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电影创作,最终却无人问津,票房惨淡。这一事例无疑引发广大电影创作人的反思,这部影片盲目的推行好莱坞的创作模式,而且一味地追求气势宏大和西化,因此,影片缺乏中国化的特色,没有讲述符合中国人审美思维的电影故事,这才是导致其惨败的根源。而动画片《喜羊羊》则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的动漫市场,动画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构建都摒弃了繁杂的逻辑关系,而是凸显出羊与狼之间的智慧斗争。同时动画故事的中心围绕羊群们亲如一家的关系,涉及孩子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家长对孩子成功的希冀,这些文化元素在中国家庭中也是常见的,所以观众很容易在心底产生共鸣,从而围绕这些元素讲述了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故事。其他的动画故事,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等是经典的历史故事,但国产动画片的长足发展,不应仅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而是构建一些现代化,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动画故事,这才是国产动画的发展之路。

(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众所周知,《喜羊羊》是一部原创动漫作品,原创的艺术作品才能让观众看到新颖的艺术魅力和个性化的动画元素。但在我国的动画领域中,极具缺乏原创人才,特别是综合素质强的原创人才,同时我国在动画编剧、导演等领域中严重匮乏专业化的指导人才,所以我国的动画产业长期以来都处在瓶颈时期,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则成为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为了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意人才,我国动画学院内的教授纷纷提倡应该让学生融入实践中;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门设立文化创意学院;增设相关的创意专业,成立相关的媒体实验室;积极鼓励国内外的优秀动画人才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此同时,我国还可以采用美国、日本等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的创意人才的培养策略,把设计、艺术等多项内容共同植入到不同的教育阶段中,着重挖掘创意才能,培养其成为推动我国动画发展的优秀人才。另外。我国还可以吸纳复合型人才,把有潜力的人员送往海外展开强效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与各大高校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具有全球性的动画创作视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训机制,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出实用型,满足市场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创建品牌与内容为王的营销策略

动漫作品的价值就是品牌的力量。在动漫市场中只要产品拥有品牌的价值和特性,就很容易提升其在市场上的价值,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动画产品。还可以深入到广大群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中,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动画心理的感召,在广大市场中建立起产业链,加大社会对国内动画产业的关注。品牌的价值是长远的,只有动漫产品具有品牌的价值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但品牌的构建需要好的动画内容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这一点集中反映在动画技术和文化创意两个方面。以动画片《喜羊羊》为例,虽然它运用了二维创作技术,但在国内的动画市场上仍然占领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中无疑可以说明国内动画电影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内容。除此之外,恰到好处的市场营销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喜羊羊》取得了成功,借助电影网络等媒介的推广作用,甚至在广大观众群中还流行了“嫁人就嫁灰太狼”的广告宣传,这无疑让观众对《喜羊羊》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同时也产生了期待感。从这部动画片的成功营销经验出发,我们可以得知市场营销策略并不是一套单一化的策略,只有在每一个环节处都进行创新和深入挖掘才能立足于市场。

(四)挖掘文化底蕴和高艺术水准的动漫

一般来说,任何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往往很容易召唤观众的民族情感,因为透过这些作品,人们能进一步地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激发热爱的心理。动画片《喜羊羊》的成功正让观众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崛起,甚至让观众惊叹国产动画终于迎来了发展契机。即使这部动画片的内容较为牵线,且制作手段并不精湛,但它无疑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这也让我国的动画人对发展国产动画电影坚定了决心和鼓起了信心。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动画片囊括了我国动画电影创作的优缺点,如果它以另外一种视角出现,国产动画创作的特色、高技术的创作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潮流或许会更让人重新反思。不同的观众群体,无论是迷恋卡通动画的孩童,还是欣赏民族艺术作品的成年人,他们都喜欢趣味性且文化性融为一体的动漫作品。因此,国内动画电影的发扎就应立足于挖掘深厚的民族文化,注重人文思想的融入,提升动画的艺术水平,同时还应与时俱进,核心创作技术,这样我国的动画电影才能更上一步,让优秀的国产电影不仅引领中国市场的发展,还跃入国际动漫舞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透过对国产动画片《喜羊羊》成功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大众市场需要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和现代精神相结合的文化艺术作品。正是因为这部动画片立足于创新和审美文化,所以启发我国的动画电影应该深入到本土文化中去汲取有效的动画元素,坚持叙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故事,注重电影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树立动漫品牌和重视市场营销的投入,还应进一步提升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动画发展走出发展的瓶颈,推动国内动画电影走向繁荣、复苏的产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锐.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对国产动画产业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2(05).

[2] 张淅.走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道路――探讨《喜羊羊》的成功之道[J].安徽文学,2010(05).

[3] 朱永琢,张建林.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J].大家,2011(08).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6

摘要:动画电影艺术是现代艺术形态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它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并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得不说,动画电影艺术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具备的独立精神与审美特征。

关键词:动画电影;现代艺术;试听

动画电影艺术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因素,动画电影艺术作品的技术创造包含影像、声音和表演造型及剪辑等极其复杂的数字科技的环节,动画电影艺术创作流程从剧本到制作,再到出品,国家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影视文化产业链机制,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而且还带动了几乎整个社会的视觉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动画电影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艺术。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她是近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她的美就在于塑造鲜活的典型的人民喜爱的艺术形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反映和再现生活的本质。然而,动画电影与动画电影美学又不是同一个概念。动画电影是指以绘画为手段,以纪录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片段为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一种异质综合性的媒介手段,是可以配有声音效果并具有画面性质的动态影像。而动画电影美学要求动画电影首先要以动画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来认识现实和反映现实,动画电影艺术几乎拥有着其它艺术的所有表现手段。因而相对于一般美学来说,动画电影美学无论在色彩、空间、线条、影像上都表现的更复杂更全面。

一、动画电影艺术的高度综合性

动画电影艺术是各种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动画电影几乎拥有着其它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它包含着有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因素。而这种综合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多种艺术的综合,并且,集各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它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表现特色。如:绘画对光、影、色、线条、体积的独特处理,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以及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等;还有汲取文学营养、故事情节,塑造故事形象。其次,动画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动画电影艺术还是各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门艺术,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产物。

二、动画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社会

动画电影从产生开始,利用绘画的手法,结合照相术,真实而夸张地再现社会生活,所呈现出来的是全新的艺术审美享受,而动画电影所释放的艺术感染力越来越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动画电影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

另外,动画电影不仅能够把现实生活中反映在银幕上,使人们直接观赏到自己的生活世界。而且还能把理想的生活反映在色彩艳丽的画面中,采用运动的画面、优美的声音和绚丽的色彩三者的结合,让人们可以欣赏到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这一点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甚至过了许多年我们依然喜爱一部好作品,比如:宫崎骏的《龙猫》,在于动画影片的内容就是生活本身,它真实的反映生活的本质,再现了生命的理想,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动画电影艺术的表现性,它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经验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还有一种抽象的表现性。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不断地改变视觉范围和视角。从远观、近看;平视,斜视,仰视,俯视;相对固定地看一个事物的变化,有时则移动看一个事物的变化。人们通过观察所得的综合印象去了解事物的外貌。而动画电影还产生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平拍、斜拍、仰拍、俯拍等景别以及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在内的各种移动镜头语言,并将各种景别、镜头连接在一起,使观众如同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去观察反映在银幕上的生活,产生一种接近于现实生活的逼真感受。所以这也是动画电影现实性的表现之一 。

三、动画电影艺术的视、听融合性

动画电影艺术是一个视听的艺术,她是视觉与听觉为主的影像艺术。视觉、听觉和视听融合性都是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要探讨动画电影艺术视、听的融合性。

首先,用传统造型手法来塑造动画形象,其次必须加上音响效果;用音乐和声音来塑造形象,使动画电影艺术具有了音响与画面的高度融合。但动画电影更重视的是视觉动作塑造。

动画电影艺术不仅善于融合绘画的特点,还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音响和画面的高度融合性,使得形象更为真实,更为丰满,更具立体感。比如:《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中最后哪一个画面,飞扬的旗子在缓缓升起,仿似在跟外出和归来的船儿问好。画面外传来令人荡气回肠的的音乐,构成音响与画面渗透、情景交融的意境。 悠扬而美好。

四、动画电影艺术时间空间的自由性

动画电影艺术是一种典型的时空综合的艺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艺术,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同时展开的。动画电影艺术的时间是指空间化了的时间,成为具体可闻可见的空间运动;而动画电影艺术的空间又是指时间化了的空间,它有一个时间的流动过程。动画电影既是在空间中展开的时间艺术,也是在时间上延续的空间艺术,它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与空间艺术的造型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而成为了一种时间空间自由的一门崭新的艺术。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简单论述,我对动画电影这门新兴的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不仅有利于在动画电影艺术的创作,也有利于动画电影艺术的欣赏与评论。当然,要进一步的、深入的探究动画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要对动画电影艺术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要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影视、现代科学技术、受众以及审美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动画电影艺术的发展。

总之,动画电影艺术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具备的独立精神与审美特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努力丰富动画电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还要为人们不断提高的艺术欣赏水平注入新的生命能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动画电影时代!

参考文献:

[1] 彭湘. 动画专业学生学好《视听语言》的必要性[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05)

[2] 朱云涛. 论艺术形态学的学术追求及其品质[J]. 美与时代(下). 2012(09)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7

2017年6月28日晚,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放映厅举办动画电影《大护法》的点映活动,观众席坐满,大部分都是动画专业的师生。

影片开场,平缓起伏的重重山峦勾勒出一幅水墨山水的场景。映后一位学生说:“这让我想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年的水墨动画经典《山水情》。”

“虽然不是刻意致敬,但让观众产生这种联想既有偶然也是必然。”《大护法》导演不思凡对《t望东方周刊》说,“我们受到过去经典国产动画以及各种中国元素的熏陶影响,在创作中,文化传承便自然存在着了。”

2017年7月,除了《大护法》外,还有《阿唐奇遇》《豆福传》等国产动画电影走向院线。进入2010年后,本土动画电影的数量明显上升,粗略估算,国内市场每年有30~50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

在中国动画电影整体体量已具规模的当下,像《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熊出没・奇幻空间》这样票房过亿元的动画电影仍是凤毛麟角。

观众对于本土动画电影的诉求,为中国动画人提出了重要课题:如何乘“国风”而扬帆,形成有民族特点和文化自信的审美追求?进而言之,国产动画将为新一代中国观众留下怎样的审美印记?

观众只看最高点和不同点

2016年下半年,《大鱼海棠》导演梁旋、张春前往美国洛杉矶造访迪士尼动画公司,回国后撰文写道:“我们认为,中国在技术上与迪士尼至少有二三十年的差距,在制作预算相差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情况下,在未来10年内不太可能从技术层面超越迪士尼。”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动画作品要与欧美、日本成熟工业体系下的产品进行竞争。然而,国产动画电影目前仍普遍走在亦步亦趋的模仿之路上。

比如,2016年年末上映的《摇滚藏獒》,邀请了美国知名团队制作,在叙事上按照好莱坞标准进行创作,但却被吐槽为“二流好莱坞式动画电影”,最终仅收获3900万元票房。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厂长、上海鹰狮影业创始人钱建平曾对媒体回忆,2012年之后,中国动画一度开始“好莱坞式地组建团队、募集资金”,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打着或打过“要做中国的迪士尼”的口号。

但不思凡发现,同行们认为技术上已经非常“牛”的作品,在观众看来仍和迪士尼、梦工厂作品差了一截。

“观众只看最高点和不同点。”不思凡说,“我们能不能做到最高点?如果现在不能,那就做不同点。中国文化有非常复杂庞大的基因,挖掘自己的文化,最起码可以做到不同。”

追光动画创始人、动画电影《小门神》导演王微对《t望东方周刊》说,新一批的动画创作者是不甘于“拾人牙慧”的:“他们普遍具有实现自我文化表达的野心,这是未来中国动画树立民族风格的希望。”

2015年暑期,《大圣归来》以9.6亿元票房成绩,冲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2016年暑期,《大鱼海棠》成为又一部占据话题榜的国产动画电影,累计票房近5.7亿元。

两部作品的共同特质是在“中国风”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美学风格,而这种思路,也延续到了后续国产动画的创作当中。

在《大护法》创作之初,主创团队有意识地让动画语言向水墨写意靠拢,并且让人物形象设计的线条尽量简单。

生长于江南的不思凡对于传统水墨有天然的亲切感:“其实烟雨笼罩的江南山水景色,正是水墨画能再现的东西,我对此熟悉,放入创作中我觉得是再合适不过的。”

文化乡愁的召唤

在从事动画电影行业前,王微是土豆网创始人。他回忆,那时国产动漫很少,视频网站上,中国网友对日本动漫的点击量远高于欧美动漫:“中国观众天生对东方形象和接近自己文化背景的故事比较感兴趣。”

“由于近百年来中国的境遇,其中国观众有某种自卑感,在当下又积蓄成一种文化自尊,希望中国文化作品能走向世界前潮,需要一些作品来对动画行业树立信心。”不思凡说。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高薇华对《t望东方周刊》说:“从宏观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文化呼唤。”

高薇华正带领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师生为核心的创作团队“中传合道”,开发动画电影《姜子牙》。据悉,该项目已于2016年正式立项,并获得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的投资。

在创作采风期间,高薇华意识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某种既亲近又陌生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源自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导致的文化断层,大部分年轻人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城市文明的环境中长大,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多来源于书本中的文字和图片。

高薇华认为,文化基因仍然根植于新一代创作者和观众的心中。在经历断层后,中国人的内心积聚着一种“文化乡愁”,而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社会开始向本民族文化传统寻找自信和精神归依,“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一场名为“动画电影中的东方文化”的论坛上,日本动画导演神山健治回顾了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他提到,日本动画电影也曾经历过“回归本民族传统”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对外国存在某种崇拜和憧憬,同时把憧憬转换成了想象,而想象又转化成动画。”神山健治说,那时日本出现了大量以外国人面孔为主角的动画片(比如《花仙子》主角是金发碧眼的形象),“到了90年代,日本人觉得外国故事已经不新鲜,更关注本土故事,出现了大量高中生题材的动漫。”

王微认为,回顾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可以发现日本动画背后的文化心理转变:“他早期的成名作《风之谷》《天空之城》都有欧洲背景,后来才有勾连传统的《龙猫》《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出现,而真正让全世界记住的,也正是这些本土特色鲜明的作品。”

不是“元素”拼凑,而是融入“基因”

2016年暑期,获得5.7亿元票房的《大鱼海棠》曾占据话题榜首,这部作品一上映,便出现了口碑的两极分化。

舆论对于《大鱼海棠》的好评首先在于,这部作品画面精致,创造了《庄子》中的“鲲”、《山海经》中的火神祝融和木神句芒等动画形象,还原了福建土楼场景;基于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完整新鲜的想象世界,在本土动画民族风格的探索上作出了可圈可点的创新尝试。

《大鱼海棠》女主角的家族,生活在以福建土楼为原型的建筑中。梁旋说:“要尽可能找到中国最神秘的建筑,来让人接近古中国的状态。”

高薇华认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本就多元包容,为以想象力为核心的动画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而舆论对《大鱼海棠》的诟病,除了指向它有效仿宫崎骏作品画风之嫌,更在于精美的画面无法掩盖其故事的单薄。有网友说“这个所谓唯美的爱情故事,仍然是常见的‘玛丽苏’套路”。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讲师陆嘉宁认为,《大鱼海棠》最大的遗憾,是故事中丰富的元素并没有被充分激活和有机统合起来,大部分元素在简单展示之后就失去了在剧作中的功能,所谓的中国文化元素也流于浅表。

其实,《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小门神》等都取材于传统中国故事,但又都在故事表述上出现了问题。有关《大鱼海棠》的争议最为激烈,也较为典型地反映出一个尖锐问题――在本土化风格探索之路上,中国动画电影在形式风格和内容表述之间仍未找到平衡点。

王微回忆,制作《小门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太想做出“真正中国风”的东西,他和创作团队瞻前顾后,甚至因过于专注画面风格而忽略了故事:“这是舍本求末了。”

有评论者认为,中国创作者还没有熟练掌握有效的叙事结构。但是,前有《花木兰》《功夫熊猫》,后有《摇滚藏獒》,这类已经按照好莱坞叙事标准创作的故事,为何仍让中国观众觉得“差点味道”?

“讲中国故事不是一些浮光掠影的拼凑,或只是视觉风格上的追求,而要与中国文化有精神往来,内化成一种精神情感力量,传递给观众。”高薇华说。

除了在动画语言上充分汲取传统文化,创作者更需用故事传递出哲学和精神内涵的“基因”。

高薇华以“姜太公钓鱼”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说为例:“这个故事蕴含了中国哲学内涵,即中国人所向往的动静自如的精神境界。”高薇华希望,动画电影《姜子牙》能尝试表达出这些内涵。

触动中国人的关键词

高薇华认为,中国动画在画面美学上要呼应传统,把握“空灵的、意境化的审美意趣”,同时“融入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现代的审美”,但最终所有文化元素的取舍,终归要服务于能达到情感共鸣的故事和人物。

王微的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于2017年7月21日上映,将中国茶道摆件“茶宠”拟人化来讲述一个故事。吸取前车之鉴,王微和团队这次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来。

王微和团队首先探讨的是:“那些长久流传的传统故事到底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它们各自的关键词是什么?”

“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蛇传等故事,都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女性的关系问题,女性如何进行反抗,如何争取情感的独立。”王微说,“我们在回望这些传统题材时,想找到它们和大众情感的关联点,这也是我们现在讲故事的目标。”

从这个维度纵观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上世纪早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宝莲灯》、近来的《大圣归来》,其主角的塑造之所以成功触动了观众,是因为他们身上都具有不受拘束、追求自由、敢于反抗的叛逆精神。

其实,以全球化鞑ノ目标的美国动画电影,也始终在熟练表达“美国梦”和个人主义精神,反映本土议题。比如《疯狂动物城》便探讨“美国式的政治正确”“种族和性别歧视”等问题。

电影产业与中国故事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聂伟认为,年轻观众处于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里,“吃着混杂文化的精神粮食长大”,他们对动画电影的审美趣味,已受到世界各国动画作品的共同影响。

因此,要创造当代观众所关心的故事,眼光也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钱建平认为,关键在于“讲的人物关系、人物情感,一定跟当下的人碰到的事情有关”。

王微举例说,中国家庭中总能见到孩子背着大书包,这在美国并没有,围绕这种独特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问题展开的事件,恰恰就是创作者应该关注的身边故事:“故事是不是身边的,能不能先打动创作团队自己,这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中国动画其实也可以讲当代故事,把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展现出来。”神山健治说,“目前日本动画主流就是在讲日本高中生的故事,其实也不是传统故事,但是人物和生活场景都是很‘日本’的。这些作品到海外的时候,就成为了外国人了解日本和日本年轻人的窗口。”

在《小门神》的海外发行过程中,为让海外观众理解影片内容,很多台词不得不作出修改。王微坦言,如果《阿唐奇遇》未来走向国际市场,其中一个打碎关公像的镜头,中国观众能理解其中的文化意义,国外观众就不能理解。

与一些国外艺术家交流中国动画的对外输出问题时,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发现,对国外观众来说,“中国风是一个文化符号,作为符号都能接受,作为精神却不一定能接受。”

动画电影创作论文篇8

一、从现代性到中国现代性,再到中国音乐现代性

要以现代性为理论视角窥探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就有必要弄清现代性视角,也就有必要弄清西方现代性、中国现代性和中国音乐现代性之间的关联,而这首先应弄清当代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性的基本认识。

现代性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含混性、复杂性的概念。黑格尔、哈贝马斯、霍尔等诸多学者均从不同研究角度对现代性进行过深度的学理阐释,然而在学术领域中很难就此达成一致。于是有人干脆指出,对于现代性概念只能给出维特根斯坦式的“家族相似”性概念描述。但总体来看,现代性的社会现代性和审美文化现代性是普遍受关注的两个主要层面。

作为社会现代化层面的现代性,彰显于工具理性(科学和技术,强调创新和进步),其鲜明外现为:一方面,促进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享受安全的和有成就感的生活的机会;一方面,有胜于传统国家专制主义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极权统治、人类史上罕见的军事冲突、信仰的缺失、灵魂的孤独、生态灾难等等深度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层面的现代性导致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一元化和多元化、全球化和本土化、世俗化和乌托邦化等诸多尖锐对立的矛盾并存于社会生活之中。

作为审美文化层面的现代性,它鲜明地表现出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人的本位意识,突出个体的存在价值)。其中,“自律性”以主体人的绝对心灵欲求和精神操守成为审美现代性最显著的特征。由于审美现代性始终以反叛性审视社会层面的现代性,所以审美现代性的自律性先在地蕴含着强烈的“反思性”和自反性特点:以“邪”对“邪”而求“真”,以“正”对“正”而求“真”。前者,自律性的反思有着自身的理想性价值目标,深含普世性人道主义精神,其审美现代性常以非社会生活化的形式来反叛现实的形式,从而呈现出诸多有特定所指的表现形式,甚至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化审美对象。这正如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指出的那样,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即是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后者,审美的现代性是在不断的反思和自反中,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彰显出自身的“进步性”,从而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使审美自律遭遇在工具理性的大海中、艺术自律遭遇在实用价值理性的“权权联合”中、艺术文化自律遭遇在商业大众文化的滚滚浪潮中,使自身在从中提炼“诗意”、创造“永恒”的同时,也关注“当下”,密切“生活”,追求“时尚”。所以,“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其所指的“永恒”和“偶然”即是审美现代性矛盾对立的本质特性。总之,审美现代性以其强烈的反思性和自反性,在自律中力求坚守人的“感性”,以普世的人道主义情怀捍卫着人的感性“尊严”。

何为中国现代性?“存在的矛盾对立”作为现代性的总体理论意识和视角,之于中国本土现代性而言,是富有成效的和针对性的理论意识和视角。在中国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历史发展中,曲折艰难的中国现代性进程主要在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两个层面全面展开。社会现代性层面凸显为“启蒙”与“救亡”,如中的“科学”和“民主”、抗日救国、建国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审美文化现代性层面,表现为“人的觉醒”,即人的自由、独立、和平以及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等蕴含的人文精神,并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色。而从更深沉的目的层面看。“救亡一救落后”是贯穿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至整个20世纪的中国现代性根本问题。这是因为,自1840年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民族落后”的惨烈心灵体认和“集体记忆”,并内化为自我文化心理结构,升华为“民族意识”,以至深层潜意识,使中国整体对社会的和政治的责任感远超出对西方关于个人权利的学说的吸引力。于是,“救亡一救落后”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核心,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而上和形而下互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的深层根据,成为中国社会现代性和审美文化现代性的根本问题。而与此对应的“我”民族性的观念意识、强“我”国行为事件成为20世纪整个中国的观念意识和主要行为事件,一系列的中/西、古/今、雅/俗、进步/落后、理想/现实、政治/艺术等问题成为其具体能指和所指的理性论争和实在,成为“救亡一救落后”这一根本主题的外现。

“救亡一救落后”作为深沉的我民族心性体认,其外化成鲜明的“我”民族观念意识,成为“我”行的动力源、“我”为的价值标准、“我”求的理想目标。这从20世纪上半叶早期音乐家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黄自等的创作和文论中可见一斑。对此,杨燕迪在《音乐的“现代性”转型》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20世纪初具有独立艺术门类的地位和品格的现代性音乐得到初步确立,该音乐中有民族性意识,其作为“现代性”意识的一个方面,成为推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推动力,其生命力至今未衰。张莉莉在《二十世纪初有关中国音乐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中指出,中国音乐的现代性首先反映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智”层面,后对象化于行为,认为“落后挨打”的普遍体认,使中国音乐人产生了普遍的现代性焦虑,现代性的新音乐正是其后果。该文虽然没有明确指向民族性意识,但其中的关键词“现代性焦虑”不能否认其就是“我”的焦虑,是“我”的深沉的民族性焦虑。总之,中国音乐的现代性基本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同步,在“救亡一救落后”根本主题的元约定下,以一系列理性论争和物性实存呈现,其中“是否民族”成为20世纪中国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显征,也成为中国音乐现代性的显征。

二、现代性反思: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

中国动画电影音乐,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个有机构成元素,其民族化进程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进程基本同一,且与中国新音乐同行。本文基于以上现代性认识,力求在中国社会现代性层面和审美文化现代性层面,对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进行现代性反思,探寻其能指和所指,以揭示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的经验与教训。因为1989 年前中国的民族化问题是一个渗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与政治的合融,成为一个关系到“主体存在”这一本体层面的问题;也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处在中国影视体制全面转型中,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问题主要转入“市场化”和“商业化”等综合性问题之中,特别是其与政治关系的相对弱化,使其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所以本研究下限为1989年。现按四阶段分述。

(一)1949年之前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反思

1 概况

1949年之前这段时期是中国动画电影及其音乐的滥觞时期,是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的历史跨越时期。自从国外动画片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上海时起。“万氏兄弟”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开拓者,在中外电影、特别是在西方动画电影的启发下,运用极其简陋的影像设备,经过艰苦的实验探索,于1922年创作了第一部中国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从此拉开了中国无声动画史的序幕,开启了动画电影“无声”的艺术征程。1926年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与真人合成的动画电影《大闹画室》(长城画片公司。万籁鸣、梅雪俦编导,“万氏兄弟”动画设计及摄影)拍摄成功。以后,从具有广告效用的动画(《益利汽水》和《味精》等),到逗趣娱乐的动画电影(如《纸人捣乱记》等);从寓教于乐的动画片(如《龟兔赛跑》等)、缉毒查案的动画片(如《狗侦探》等),到抗日救国的宣传片(如《国人速醒》、《精诚团结》、《国货年》、《航空救国》、《民族痛史》、《血钱》等),陆续拍摄了一批无声动画片。

20世纪30年代,国外有声动画电影以及国内外有声电影的强力挤压,使中国无声动画电影作为刚起步的类型,更是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改变这种窘境,在缺乏资料、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万氏兄弟”进行了千百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了录音方法,解决了“无声”问题,于1935年创作出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初步实现了声画的对应,从而使中国动画电影获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开启了“有声”动画电影史。以后,陆续产生了一系列动画片,主要包括几类动画片:(1)宣传抗战类动画片,如《抗战歌曲第二集》,其中有歌曲《满江红》、《长城谣》、《打回老家去》、《抗战歌辑》(第五集。指挥:盛家伦;演唱:虞静子、谢婉华、刘犁;有贺绿汀的《募寒衣》等)。这些基本以动画配歌的形式出现,旨在宣传。(2)宣传新民主主义思想类动画片,如《皇帝梦》(1947)、《瓮中捉鳖》(1948年12月摄制,方明导演)等,多运用民间音乐配乐,其要在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3)商业类的动画片,如《都市风光》(1935)的音乐动画插段(贺绿汀作曲)等,以及1941年拍摄完成的中国和亚洲第一部、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2 现代性反思

从以上中国动画电影及其音乐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概况看,该时期的民族化是在东西现代性的共同催生下产生的。20世纪30年代,作为东方第一大都市的上海,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欧美电影强力冲击,民族电影事业在此面临严酷的竞争,遭受残酷的挤压。这使得1926年起步的中国动画电影,无论是对无声阶段的跨越,还是在有声阶段的民族化追求上,都充满了现代性焦虑。动画电影创始人万籁鸣回忆说:“我国动画艺术要进一步发展,就一定要解决声、光、画的合成问题,否则无声动画必将迅速淘汰,连一个唱挽歌的人也是无处可寻的。那时我思想上紧张异常,我深深知道在电影各个片种之间,竞争是十分激烈和残酷的,动画片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就在于突破有声这一关。”可见,在现代性工具理性的压迫下,在以“创新、进步”为核心的理念中,在以竞争为根本的商业意识中,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了从“无声”到“有声”之艰难跨越。而跨越后的第一部有声影片《骆驼献舞》就运用京剧中打击乐素材作为影片角色的律动,体现出了中国动画电影“第一声啼哭”的“母性”文化。如果说这是巧合,不是主体的自觉,那么《铁扇公主》音乐则充分体现出主体自觉的民族化努力。导演万籁鸣说:“如果《铁扇公主》能够绘制成功,就可以有机会让全国人民也包括广大海外侨胞和一部分外国人一睹两位‘公主’的芳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一个全面的比较。”影片事实证明了导演的自觉,而其中作曲家陆仲任以江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音乐,与富有民族特色的人物造型设计和画面构图的影像结合,形成的影音整体,成功给出了中国“公主”的影音形象,以鲜明的民族性影音叙事慑服了中国,也慑服了亚洲。

当然,该影片也含有上海都市文化品性,甚至不免有迎合市井的元素,然而其中更内涵“救亡”影音喻意,与其说“隐”,不如说“彰”。因为,该片中唐僧的一番话语:“要成功一件事情总是有阻碍的,我们要做这样神圣的事情,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不能有一点困难,就中途改变我们的宗旨,你们这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既不同心,又不合力,似使你们三个人一条心,合起力量,共同跟牛魔王决斗,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的。”该话语中的“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语意指陈明显。对此,历时影评、署名罗卡的评论文章已明确指出:“《铁》片可以说是陷于‘孤岛’绝境中的中国艺人拿出志气与技艺来为国争光,唤起人民同心合力抵御外侮的一次精神胜利。”因此,如果说中国早期动画电影音乐呈现出现代性的多面性,使雅俗矛盾对立地并存,那么,其中内涵的“救亡”意识,一种于民族国家的社会现代性表现,则折射出创作主体深沉的自我民族身份认同,这不能不说是特定时期动画电影及其音乐的民族性悲壮的呈现,是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在社会层面现代性下的独特体现。由此,无论是从社会层面的现代性角度,还是从审美现代性角度,1949年以前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的个性是鲜明独特的,其“亲合融合”民间,也承载和彰显出“我”主体的民族性意识。

(二)从1949-1976年的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反思

1 概况

此期中国动画电影及其音乐表现出==个时段发展特点。第一,1949至1956年。新中国动画电影及其音乐创作,在各种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快速走上正轨,进入有限而丰富的探索时期。在这7年时间里,动画电影及其音乐经历了从学习借鉴到逐渐确立“自身”的过程,即主体性提升的过程――一个从“自觉”到“他觉”冉到“自觉”、“自立”的心路历程。如从《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陈歌辛曲)、《骄傲的将军》(陈歌辛曲)和《神笔》(丁善德曲)等重要作品的诞生,反映出的是从对苏联“老大哥”等的学习模仿,到表现出“我”民族特色的自主创新。第二,1957至1966年。1957年,新中国当时唯一的动画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特伟任厂长,吴应炬任音乐创作小组组长。由 于政府的重视,创作队伍和人才逐步得到完善,所以该时期动画电影及其音乐在“自觉”中不断创新,最重要的是将“自我”理性也渗入到艺术感性中,拍摄了大型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等,不仅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而且使其自身跃升人世界动画电影艺术之林中,使动画电影“中国学派”之名成为中国文化的“闩然”,从而实现了相对“自足”的历史性腾升。第三,1966至1976年。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在极其艰难的文化环境下,拍摄了《小八路》(吴应炬曲)、《小号手》(金复载曲)等动画片,尽管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暴力性钳制,使音乐有明显的审美“单一化”、“脸谱化”特点,但在音乐与动画叙事的结合层面则表现出一定的探索性。

2 现代性反思

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个“长时段”,从总体现代性理论角度来看,中国的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两个维度都没有充分展开。正如漆思认为:“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基础上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开始探索中国传统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现代性文明模式。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时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探索主要是学习和模仿苏联。”然而,在1949年以前业已形成的明确的现代性内涵之一的民族意识,作曲家独立身份的音乐现代性显征,现代意义的专业音乐院校制度建设,以及西方现代性音乐对中国人音乐生活的影响等等,都已内化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救亡”意识逐渐内化为“救落后”观念,对象转化为鲜明的“中国”之民族国家意识,也外化为以“民族性”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全方位的建设行为和事件。不仅在社会制度文化层面明证“中国”之自我身份(更确切地说是“社会主义中国”之身份),而且在实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中也已证明。这使得民族化问题转换成不仅是文化本身问题,而且是民族国家问题;不仅是个体问题,更是集体问题,而且是集体高度认同的问题。同时,由于这种“心”和“智”的高度认同又鲜明地外化为判断现实生活行为事件的依据,所以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模糊的以“民族性”(在艺术领域常表现为民族风格)为核心的民族化价值体系。因此,在该“长时段”的现实生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现代性张力的民族化艺术创作得到了丰富生动的展开。

该时段中国动画电影正如是反应。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特伟说:“美术片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必须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没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就没有独创性”;“我们的美术电影必须创造民族风格,标民族之新,立民族之异,必须在国际影坛上以‘独创一格’的风貌,攀登无产阶级的艺术高峰。”该“长时段”的动画电影音乐正是在这样的“民族化”前景和背景下得到广泛深入发展。为实现动画电影音乐的民族化,树立“中国身份”,作曲家常常亲近深厚广博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尤其在以丁善德、陈歌辛、吴应炬、段时俊、张栋、陈钟驹等为代表的群体努力下,从《神笔》(1955,丁善德)到《骄傲的将军》(1956,陈歌辛),从《小蝌蚪找妈妈》(1960,吴应炬)到《牧笛》(1963年,吴应炬),从《猪八戒吃西瓜》(1958,吴应炬)到《金色的海螺》(1963,段时俊),从《孔雀公主》(1963,吴应炬)到《大闹天宫》(吴应炬)等等,创作了一部部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音乐。作为影片,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艺术文化(绘画、水墨画、剪纸、皮影等)高度融合的结晶,它们是厚积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薄发,是在动画电影这一具有鲜明现代性特征的艺术文化品种中实现的民族化,以及民族化的现代化。因此,它们不仅洗涤了曾经以《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给国外动画界的同仁留下的“无我”印象,而且在世界动画电影发展史上第一次表明了“中国学派”的文化身份。

民族化作为一种观念,其深层的“救落后”意识,以及隐含的现代性焦虑,既透出“悲凉”的总体美感特征,也外化为“理想性的激昂”和“看透了造化的把戏”的嘲讽。如果说把鲜明民族化的创作视为前一种,那么《谁唱得最好》、《黄金梦》等则属于后一类。这类动画电影正是以这种“看透了造化的把戏”的嘲讽特立于该时期的动画电影中,其特性的音乐创作因此而显得与凸显“民族风格”的时代格格不入。所以,该时期出现这一类作品的原因表面是以意识形态反意识形态,深层反映的恰是“救落后”的想象与理性的情感结晶,是现代性下民族国家意识高扬的心灵图景。这在前苏联的《苏联社会主义宣传短片集》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或许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心灵历程的“动画音乐写真”。

无论是“理想性的激昂”,还是“看透了造化的把戏”的嘲讽,作为审美特质,它们都是该“长时段”动画艺术家群体的贡献。不仅如此,因为其深沉的精神动因是社会现代性下的“救落后”的焦虑意识,所以,这份贡献就不仅是艺术成就,而且还是艺术家们民族情感的凝结,是中国传统文化内质“文以载道”精神的现代转呈。由此也显见出这一代动画作曲家和动画艺术家群体内在的精神品格。

正如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一般,动画电影音乐的强力民族化,在彰明白我身份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音乐创作多追求民族风格,并常以民间风格为主,音乐创作多选用民间音乐素材、民间音乐手法等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运用。诚然,技法并不代表动画音乐本身的质量,但是技法的囿限还是减少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探索,特别是对发挥交响乐思维进行创作的作品中。另一方面,从动画电影角度看,因为过分强调民族化(民族性、民族风格),导致部分音乐创作仅求音乐有民族特色,以衬托影片整体的民族风格,从而相对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音乐的动画电影化,使音乐成为一种陪衬。这种由于强调民族化而导致的音乐动画电影化的“遮蔽”,却因为有丰硕成果的现实证明,又能与深沉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救落后”意识相互呼应,所以,当时没能得到合理的调整,相反被提升为一条推广性的创作原则,甚至内化为当代动画人的心理意识,长时期影响着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这种创作原则在“”更是被妖魔扭曲化,在大肆批判“孔老二”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同时,中国社会既否定传统,也否定现代性,从而致使“传统”在“民族国家”的非常意识中妖魔化,“现代性”在极“左”意识中被深度遮蔽(这或许是现代性自反性在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特殊表象)。这必然导致了包括动画电影音乐在内的所有艺术文化的民族化的深度异化。

(三)1977-1989年的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反思

1 概况

从1977年到1989年,中国动画电影在国家“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人才队伍建设到创作观念与技术的更新, 都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该时期存全新的、不断发展的动画创作观念影响下,动画片创作以260多部影片的总数量超过了建国以来创作的总和,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还有列属于国际一流的佳作。诸如悲情叙事的鸿篇《哪吒闹海》、哲理智趣的细作《三个和尚》、意趣天成的精品《鹬蚌相争》、写意抒情的佳构《山水情》等等,不仅好评如潮,而且赢得了包括“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在内的几十个国际动画比赛大奖。随着动画电影创作的高速发展,动画电影音乐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期,并以鲜明的个性,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幅多样性的美好图景。具体而言,恢复过渡期(1977-1979)动画电影音乐主要表现在题材、体裁上有明显的拓展,如《画廊一夜》反思“”作品等,音乐创作观念和手法主要还是以传统为主。稳步发展期(1980-1983)动画电影音乐突出的是,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表现出浓郁的流行音乐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如《雪孩子》(金复载曲,朱逢博演唱)、《我的朋友小海豚》等作品。同时,该时期也注意开发运用新音色(如电子琴等),从而使音色运用上也彰显出时代性。发展分化期(1984-1989)音乐的特色在于,在“新潮音乐”观念的影响下融入了现代作曲技法,产生了《悍牛与牧童》等代表性动画片音乐。同时,在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在音乐动画电影化的观念和技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产生了《超级肥皂》、《高女人与矮丈夫》等“语言性动画音乐”的影片。

2 现代性反思

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顺利前行,尽管文艺理论界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是在这“现代化”(社会现代性最鲜明的体现)建设的进程中,文艺工作者内在深沉的“救落后”的民族国家意识与外在的“现代化”还是有着积极的呼应。当“现代化”成为80年代后国人几乎统一的呼声时,“救落后”意识再一次转化为新时期艺术工作者的心灵底力。于是,民族化再次被彰显,并且是在新的思想观念影响下的一种新的呈现和展示。

自1980年全国电影导演会议中正式提出“民族化”后,电影界便展开了广泛的学理研究。经过八年的激烈论战,著名电影理论家李少白于1988年给出了富有总结性的“民族化”论述:“所谓电影民族化,它的内涵,就是要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或民族性特征的电影艺术”,“艺术的民族化过程,同时也是国际化过程。一个民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营养,进行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对于自己来说是民族化,而对于其他又是国际化的。(反之亦然)在我看来,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民族化,就是它们在这种双向逆反运动中的发展。……民族化决不意味着保守,而意味着不停顿的前进。在民族的土壤上,任何有益的艺术创造,都不应被排斥在民族化的艺术花苑之外。”动画电影界也如是反映。动画理论家张松林认为:动画电影只有走民族化道路,才有出路,但是民族风格和形式应该吸收新的养分,要根据新的内容创造新的形式,并且民族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民族性总和,是民族的内容和形式的互为表里,任何的偏废都会走向片面。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救落后”的深沉民族国家意识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性的内外呼应下,在电影和动画电影领域“民族化”学理层面的推动下,也在现实生活的感召下,“民族化”的动画电影创作以更为开放的观念展开,而作为其中组成部分的音乐也获得了新的拓展。“创新”获得了较大限度的释放:既有《哪吒闹海》更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也有《雪孩子》更具有通俗性的音乐;既有《夹子救鹿》富有抒情性的音乐,也有《山水情》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呈现等等。因此,该时期动画电影音乐的“民族化”大大超出了以往的谱系。

还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启蒙,人的觉醒,人道主义,人性复归……都围绕着感性血肉的个体从作为理性异化的神的践踏蹂躏下要求解放出来的主题旋转”。于是,个体主体性凸显,并在国外现代思想观念、特别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想的影响下,审美现代性意识得到强化,相对自律观念也在这种意识中被提升。《悍牛与牧童》的主体感性想象原始文化的富有张力的音乐,《超级肥皂》等的语言性音乐,不能不说是在这种意识下的创作。因此,该时期“民族化”的发展,就不仅是平面的展开,更是纵深层面的掘进;不仅是民族风格层面的多样化呈现,更是精神层面的立体性揭示。

当然,在现代性视野下可以看到该时期的动画电影音乐在获得巨大成就之同时,也在以自身的辉煌确立自身的范式,于是出现了创作上的重复――有在重复中的精进和提升,然而也有许多是重复中的重复。

三、现代性追问: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的“转化”

1989年以前,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在现代性催生下,也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现代性指引下,从显在的“救亡”到潜在的“救落后”,再到凸显的“自救”进程,一直是以社会民族化为内在诉求的理路下发展,并且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确立动画电影“中国学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自身辉煌而特殊的历史。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民族化”过多承载着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功利目的,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导致对民族化认识的偏颇,从而在转化中国传统文化和接续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时,也使“民族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始终没能得到充分的展开。不仅如此,其已经内化了的文化心理定势,甚至成为制约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潜在因素。因此,要发展动画电影音乐,就必须进一步理清民族化问题,使动画电影音乐传统民族化的优势得到合理的现代性转化。

解决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最为棘手的是如何对待传统。如果说,西方现代性的“断裂”使现代与传统成为矛盾的存在,那么,中国现代性的“断裂”更使中国的现代与传统有着尖锐的矛盾。历史证明,“如何对待音乐传统”问题是困扰20世纪中国音乐界的“四大死结”之一。对此,19世纪末以降的中国音乐界学人进行过许多富有创见的阐释。本文力举对待“传统”应以发展创新的眼光来给予观照,认为应该坚守传统中的“传下来的统和可传之统”。“可传之统”主要是“那种‘无形的’思想方式和能力――这种思想能力不是指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能力,而是指一种文化自身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文化自身的可持续生长方式或生长能力。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是文化的可生长方式。”。由此而观,对待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传统,我们不能因其成功的经验而囿限新世纪动画电影音乐人的创作和创新思想,不能以其曾经的“成功创新”作为开出“现在”的范式,而应把其“可传之统”作为当下作曲家和导演的智慧资本,并存当下创新的欲求中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对待传统,在继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中发扬。戴嘉枋曾指出,对传统音乐“继承发扬”的认识,必须把在“现在”创造出“过去没有存在的东西”放在首要地位。 作为对待中国传统音乐问题的认识,其对解决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也不失为智识。因为“模仿秀”只能是“模仿秀”,不可能转化为中国动画及其音乐的实力。因此解构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只有深入分析中外动画音乐的“传统”,深挖其中“可传之统”,力求在坚守现存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需要中,才能开创出自己的新路。

解决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民族化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全球化”。全球化,作为世界现代进程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所以,全球化使人的空间极大缩小,从而使人类处于前所未有的“邻居”状态。然而,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社会关系的迅速发展,可能淡化、削弱某些“地方性”的民族感情,也有可能增强某些“地方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全球化问题,从根本上表现出全球“整体性”和民族国家“地方性”的“对话”关系问题。艺术文化,作为“地方性”的民族国家主体的外化,必然也存在于这样的关系之中。在中国动画全面推向市场、推向世界的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及其音乐如何在全球化中创新自身,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如何坚守“地方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如何坚守“地方性”民族国家的感情,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动画及其音乐民族化问题的解决。李诗原曾指出:“全球化毕竟不是国际化,它强调的不仅是作为同一性的‘英特纳雄耐尔’,还在于凸现差异性的多元化。全球化正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话与交流。其普遍性在于经济一体化、通讯信息网络化;其特殊性则似乎是J.奈斯比特所说的‘全球化悖论’,即所谓‘大舞台,小演员’,‘世界经济越大,其小角色的戏越重’。”看来,全球化中的“整体性”和“地方性”是一个辩证的实在,对于其中任何一方的坚守和偏废都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在本文看来,我们可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展开审美现代性的积极一面,扬弃全球化观念中对地方化和民族化的“挤压”观念,充分发挥全球化观念所带来的“全球”文化大视野,并以其背景、参照、观念为给养,在全球化这个“大舞台”中创新出唯一的“我的”(其实就是“中国的”)而不是“你的”、也不似“你的”动画电影音乐,从而真正在“大舞台”中当好“小演员”,演好自己的“戏”。

解决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对待创新。回顾1989年前的中国动画电影及其音乐,正是以特定的无可辩驳的“中国性”而标识自身的。因此,解决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唯有创新。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尤其应谨慎如是之误识,即认为动画音乐民族化问题中的关键是风格问题。应该说,风格是审美的需要,而且在客观上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感性证据。但是,风格,特别是共性层面的民族风格并不是根本的,它们并不能代表一部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只能是那些创新的独特的东西,是那些蕴含其中的独具的“智慧”属性才是最为核心的所在。这从《牧笛》、《三个和尚》、《山水情》等优秀作品中不难见出,虽然它们都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但能在上千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其根本还是作品中的创新性。如《牧笛》,正是“那来自人化自然中的笛声与自然人化了的山川田野的天人合一的美”的创新,才使其常居荧屏。本文认为,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解决民族化问题应借助此智识,把关注“传统”和“过去”的眼光,甚至是关注全球化的眼光,从根本上转换成“创新眼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更要凸显,因为“竞争”渗透于“市场”的每个毛孔,其基因就是“创新”。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创新,只有以创新为牵引,才可能既能立足于知识层面,又能走出知识层面;既能尊重传统,更能超越传统;既能关注全球化,又能超越全球化;既能尊重“市场”,又能超越“市场”,使民族化的诸多问题在创新中得到现代性转化。

综上所述,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性视域中,在社会和审美两个层面的现代性视角下,1989年前的中国动画电影音乐民族化,作为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在中国社会“救亡”、“救落后”的深度现代性焦虑中,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创作,都为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21世纪的中国现代性语境中,解决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民族化问题关键在于,关注可传之统和全球化,尊重市场和艺术规律,真正以合规律合目的的“创新”眼光来统摄动画电影音乐的观念和技术,以推动创作的发展。唯其如此,中国动画电影及其音乐才有可能被腾举起,才有可能迎来第三次创作高峰。

上一篇:电话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劳动权益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