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凡达》看当代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

时间:2022-08-11 01:49:40

从《阿凡达》看当代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

[摘 要] 电影《阿凡达》在中国各大城市上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阿凡达》无论是技术还是创意都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它把3D电影推向了市场,开创了立体电影时代。美国动画电影能够拍得如此成功,也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本文就此片从剧情、剧本、先进的制作技术、独特的创意、唯美的画面、国内外电影的比较中谈谈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

[关键词] 《阿凡达》;美国;动画电影

一、剧情简介,作者梗概

《阿凡达》(Avatar)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该片有三种制片模式:3D、平面胶片和IMAX胶片,可供观众选择。影片预算投入超过5亿美元,成为全球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影片。

电影《阿凡达》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人类进行的“阿凡达”计划,目的是为了获取潘多拉星球的一种矿物元素。并采用DNA培养出身高近3米的“阿凡达”,以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受伤的退役军人杰克,同意接受任务。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后,通过几个月的接触,他不但爱上了纳美女子内泰丽,也对自然纯朴的纳美人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当人类强攻潘多拉星球的时候,杰克和格蕾丝博士、诺姆博士等几个同伴挺身而出,帮助纳美人抗击人类侵略者。2009年8月23日,《阿凡达》在亚洲曝光,同时在香港公布24分钟的片花。美国杂志《娱乐周刊》预测《阿凡达》将入围201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将重新改写他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11项奥斯卡奖的历史。

詹姆斯•卡梅隆,生于1954年8月16日,是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擅长拍摄动作片及科幻片。目前电影票房史上最高的两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都是他执导的。其中《阿凡达》全球票房超过25亿美元,目前是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

二、经典剧本的翻版

就剧情上讲《阿凡达》是动画电影《风中奇缘》的翻版,是它的升华。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比较这两部电影的相同之处。

(一)爱情故事

《风中奇缘》这部迪斯尼动画电影,演绎了美丽的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和英国殖民者庄麦斯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片中的宝嘉康蒂听从柳树婆婆的教导,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想法。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宝嘉康蒂和庄麦斯相爱了……而《阿凡达》比《风中奇缘》有所升华之处则是杰克最终选择留在潘多拉星球,化身为真正的纳美人与心爱的内泰丽长相厮守,《风中奇缘》中的庄麦斯和公主宝嘉康蒂却天各一方。

(二)殖民入侵

两部影片的剧情都是殖民入侵战争。《阿凡达》是讲人类为取得潘多拉星球上一种矿物元素,而不远万里去拓荒。动画电影《风中奇缘》讲的是英国探险家为了抢占地下的黄金,带队来印第安探险,进行殖民掠夺。

(三)正义战胜邪恶

《阿凡达》与《风中奇缘》讲述的都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在影片《阿凡达》中纳美人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英勇抵抗来自地球的侵略者,加上杰克的帮助,最终战胜了外来侵略者。在《风中奇缘》中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为保护家园,英勇地赶走了英国殖民者。

三、优秀的电影动画制作技术

(一)开创立体电影时代

3D电影《阿凡达》的出现,让2D电影就像当年的默片对有声片一样显得过时。《阿凡达》开创了立体电影的新时代。在此之前立体电影只是在科技馆里作为高科技产品进行展示,而如今随着3D影片《阿凡达》的横空出世,立体电影也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卡梅隆称《阿凡达》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电影制作”,4年的制作时间、5亿美元的制作费用、几百个CG角色、创立一套独特的外星语言。《阿凡达》极大地推动了全球3D银幕的建设,更为电影业试验各种技术提供了平台。

(二)3D技术与拍摄手法以及演员的虚拟演技

《阿凡达》开启了动漫电影的“3D时代”,更成为动漫产业迅速发展的新的助推力量,使得动漫产业的发展开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片中3D技术所独有的画面效果与强大震撼力给观众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后难以忘怀。

影片大量采用了3D技术和CG电脑合成与真人表演的完美融合。制作过程中,首先制作了整个虚拟世界,包括其中的草木、生物、宇宙飞船、悬浮的山峰及背景,一切都得到了真实而完美的呈现。此外,真人演员还必须在银幕前进行表演拍摄。卡梅隆在拍摄时为达到逼真的人物效果,他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表演捕捉技术”。演员们身穿特制的紧身服装,头戴摄像装置,从而更好地持续捕捉到他们的面部表情,将捕捉的数据传输至另外一个系统,用以制作成演员的实时面部纹理图像,然后再通过电脑处理成片中的动画版阿凡达。最后,通过后期技术处理,将演员的表演和3D虚拟世界融为一体。

四、独特的创意

影片《阿凡达》的创新点有很多,有人与动物、植物的沟通,悬浮的山峰,去外星探索等。

(一)人与兽的沟通方式

影片中潘多拉的各种动植物、纳美人都可以通过圣树来进行交流,纳美骑士和他们的坐骑之间,都可以相互沟通。“沟通”方式是用长辫子与动物的身体相连产生心灵沟通,成为一体。当灵魂的传递者――爱娃仙子布满杰克全身的时候,终于领会到纳美人所说的“I See You”不是表面上的视觉看见,而是体会到了对方的内心与灵魂。征服大鸟除了依靠神奇的意志和战斗力外,还需要和它产生心灵感应。大树、人类、生灵可以互相沟通,和睦共处,通过他们特有的途径传递信息,这就是最完美的境界。这也正是导演独具特色的创意之处――完美的沟通。

(二)悬在空中的山――矿雷岩

潘多拉星球上的自然景观――哈利路亚山,很多观众都疑问,为什么山是漂浮的,而水却形成了瀑布呢?巨石中含有一种珍贵的矿产。它拥有奇特的磁场,是罕见的常温超导体,在潘多拉星球的磁场作用下,便产生了壮观的巨石浮空的景象。这些巨石的顶部十分平坦,直径可达几十公里,而四周则极为陡峭,潘多拉星球又是热带雨林气候,河流从峭壁倾泻而下形成悬在空中的瀑布。纳美人将这些岛屿群称作“雷鸣圣石”,视为不可侵犯的圣地。然而,地球人正是为了开采这些巨石而来到潘多拉星球的,从而解决地球的能源问题。

(三)植物具有生命力

影片中植物能够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纳美人认为自然环境是不能被破坏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植物是有灵魂的,尤其是圣树。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便会到圣树面前祈祷,请求圣树帮助他们。当地球人类进攻时,纳美人全族向圣树祈求,希望给予他们力量,共同战胜侵略者。这种植物灵魂的强大,让人感到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四)外星的探索

影片讲述的是去外星球――潘多拉星球的探索侵略,也是本剧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往的侵略战争大多是讲去地球的不发达地区,如新大陆美洲。而在《阿凡达》中,导演却大胆地想象未来人类殖民统治战争将开始向其他星球展开。这也正好与人类预想的科学探索相符。

五、唯美的画面

在电影《阿凡达》中,美丽的画面令人难忘。潘多拉星球上景色宜人。这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一点,更是取得票房的关键之处。

(一)动植物造型

影片中的生物造型,包括动植物,都具有高度统一性,这是非常难得的,如纹理和夜间荧光等。从电影中看,该星球上的动物结构大体上和地球相似,但却各有不同,其中动物头部都具有用于建立心灵沟通的器官,大部分会由皮肤、角质或是毛发保护。很多动物都取材于我们现实中,例如,重槌兽来自于史前哺乳类雷兽,马就真的是马,毒狼有些似小型犬科群居肉食动物,精灵蜥蜴则像变色龙,羚羊斑纹和体形取自现实中羚羊,等等。

(二)军械造型

从场面上讲,这个战争场景的激烈程度足以媲美现代战争场面,火炮、单兵飞行器、机器人悉数登场。无论是细节特写战斗画面,还是其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从单体军械的造型上讲,更是精美。如杰克用的剑,还有纳美人手中的兵器都像是网络游戏里的武器一样精致。也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因素之一。

六、对比国内的缺点

(一)高精耗时的制作与时间短、低成本、剧本缺乏文化精神

《阿凡达》能成为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影片,毋庸置疑无论是技术,还是投入,都是史无前例的。据报道,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经过了14年的酝酿,历时4年摄制的,耗资5亿美元。长期的精心筹备,拍摄时间之长,成本投入之多,剧情的文化精神,都是该影片成功的基础。

中国的电影大都是高产作品,通常情况是拍摄时间短、成本低、缺乏文化精神。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商业电影人的电影观念出现了问题。电影的生命活力都在于其精神性。现在的商业电影人,为了生存而盲目追求市场效益,认为票房就是成功的标准,时间短、成本低、效率快就是生存的准则。人们看电影,是源于内心精神的渴望。不管电影市场化的声音如何强烈,都不能掩盖电影与人精神生存的紧密联系。正因为如此,电影最本质的流行元素是其精神性。失去精神性的影片,不管它画面的制作有多么的绚丽多彩,它商业的策划有多么的精到,都只能如昙花一现。

(二)经典成为永恒与商业烂片被人遗忘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美国电影是有整套市场策略的,在《阿凡达》上映之前就设立好了诸多议题,如环保,人类危机等,这使影片的宣传正面、有效、到位。”精心策划制作的电影必然成为永恒。

虽然《阿凡达》的特技让观众竖起拇指,但很多专家还认为,影片的精神性也是值得中国电影人深刻反思的。影评人魏英杰表示:“现在看来,缺乏资金、技术或想象力还不是中国电影的软肋,躲避崇高才是国内电影人共同的致命伤。”在国产贺岁片中,多是些庸俗搞笑的电影,以《三枪拍案惊奇》最为典型。这样的商业烂片必然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即使曾经有过很高的票房,也不会永远记录在观众的心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专家丁亚平认为:“《阿凡达》是科学和艺术的交融,蕴涵的想象和创意要比技术给中国电影业的启示更大。电影在故事情节设计和对人类情感的把握上都高人一筹,正是导演对人与社会的观察、对审美表达的严肃探索,才使《阿凡达》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中国电影人不应仅看到技术上的差距,以技不如人为托词原谅自己,更要看到卡梅隆对技术和艺术的追求都是相当执著的。”

卡梅隆潜心十几年创作该片,早已把商业和艺术融合为一体了。曾子航呼吁:“我们在专注电影技术革新的同时,不要忘记电影还是一门表达人性的艺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才是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共同期待中国电影能成为经典永恒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周南焱.国产片与《阿凡达》差距有多大?[N].北京日报,2010-01-14(013).

[2]孟黎.国产电影的繁荣时代是否到来[N].金融时报,2010-01-29(009).

[作者简介] 姜在新(1973― ),男,山东昌邑人,硕士,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袁晶(1983―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上一篇:从文化模式上解读《当幸福来敲门》 下一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贝蒂的形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