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1:55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方逃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创新发展

音乐学科作为非主科教学的一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在“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的背景下音乐课堂的美育与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并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具备深刻内涵的音乐教学。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青春期不仅是个体发展的萌动期,更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采用适合的教育手段使青少年形成积极正向的发展观念尤为必要,教师应为初中生打下良好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其平稳、安全地渡过人生的青春期。音乐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与多样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与多彩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地交流,并从中汲取到积极的能量。因此,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是完成一节高质量音乐课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元素,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科有一个深刻的体认,并且能够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科素质,从而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音乐核心素养亦是如此,总得来说音乐核心素养分为三部分: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内在之义,也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功能。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并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手段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等形成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具备个体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它是不同的个体基于个体风格与感知能力形成的独特的体验,是个体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像。教师应重视学生形成的不同的审美感知,但在尊重个体表达多样性的同时注重对消极、危险的思想认识进行纾解与引导,发挥音乐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使学生形成健康、正向的审美感知与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是音乐教学的基础目标之一,教师应充分将这一目标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完善学生的艺术表现

如果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是理论与认知层面的内容,那么使学生形成一定水平的艺术表现则是实践层面的内容。艺术表现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通过歌唱、演奏或者音乐创编等形式表达自身关于音乐的认知。艺术表现不仅具备了美感性与可观赏性的内涵,同时也具备了考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性质,它是音乐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内容,决定着音乐学习者的能力与水平能够达到的层次。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需要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展现与发挥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是小范围内的,也可以是专业化、高级化的。教师应学会为学生预留一个发展与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所获得的感悟多方面地展现出来。

(三)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

使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艺术背后的人文内涵以及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了解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的部分。音乐是感性与美的表达,它产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音乐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与感知力,能够透过音乐的表象看到其本质,能够对一首歌曲或者曲目的产生之源有一定的认识与体悟。因此,教师应将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层次与等级,使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逻辑与体系进行建构,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中实现持续化、系统化的发展。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一)构建多元课堂,全方面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元化的课堂与传统的单一化、模式化的课堂有着巨大的区别,多元化的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有助于生成趣味灵动的现代化课堂。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结合所教内容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引导,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音乐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与示范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直线下降还会使得课堂结构趋向单一化,从而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多元化的课堂不仅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更是课堂结构的多元化,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化教学、讨论式课堂等手段丰富课堂的层次结构,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例如,在进行《渴望春天》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在歌曲演唱的示范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并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就歌曲的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深入感受音乐的美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描绘不同季节的歌曲,使学生近一步提升对乐曲的鉴赏力与感知力。

多元化课堂要求教师赋予音乐课堂活力与生命力,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唯有视野不断开阔,审美与感知才能不断提升。

(二)拓展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与表达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力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核心素养的内在之义。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对音乐活动的设计与表现上,创新不仅包含了思维的新奇同时也暗含了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应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的平台,使学生的音乐执行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课外活动是供学生表达与展示的重要舞台,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提升与成长。因此,睿智的教师应懂得为学生搭建一片艺术创作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这片空间中得以发展。例如,在进行《歌剧之夜》这单元内容的教学时,由于该单元内容十分生动有趣,且具备着一定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单元中的内容进行设计,以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举办一场“歌剧表演大赛”让学生自行选取歌剧进行设计与表演,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歌剧、学习歌剧。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平台作为依托,倘若教师只按照传统音乐课堂的示范-讲解-练习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意识就会被抹杀。教师应善于借助活动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深入挖掘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素养

音乐的背后隐藏的是丰富的文化与历史,音乐是人文历史的一种表达,人文历史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文素养不仅是个体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源头,教师应使学生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近距离接触人文历史故事,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积累。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沉淀并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教授。教师应善于挖掘歌曲或者曲目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神州音韵(四)》这单元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结合该单元中的曲目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风情的特点,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与歌曲相关的背景与文化,使学生通过歌曲了解文化,并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讲解与歌曲有关的故事和背景,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培植学生的人文情怀。

唯有深厚的积淀才能产生伟大的创造,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人文素养与知识技能为前提的,教师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并鼓励学生走近文化、感知文化、创新文化。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学生进行有效音乐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评价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音乐学习的标准,它要求教师关注音乐教学的不同的层次与角度,关注音乐教学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并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分析,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要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使音乐课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航.论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0(08):264.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3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22-01

一、“音乐审美”提出的根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提出,是以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Bennett.Reimer)为代表的“音乐教育哲学”为根基,同时还容纳了“音乐文化哲学”的有益因素。雷默强调音乐的内在价值,关注音乐听赏教学,将音乐教育视为情感教育。雷默指出:“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同所有人文艺术学科教育最深刻的价值一样,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针对美国存在多元音乐文化的现实,雷默主张,音乐教育者首先要关注音乐体验的多样性,其次关注音乐体验的质量。他提倡“多元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从雷默“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观及其多元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观的阐述中可以看出,雷默的音乐教育思想贯穿着音乐艺术美感、体验、感悟、沟通、交流、认知、多元音乐文化等关键词。《课标》中音乐教育哲学、多元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思想与之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比较重视音乐中的情感体验;关注音乐本体,根据音乐艺术中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等。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新课题,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它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随着人们对人文学科的普遍重视,“审美”一词更多地跨领域使用,导致人们习惯于对其只在共性意义上把握,往往会狭义地理解为“情感教育”。并且,“人文学科的概念本身就极其复杂也必然导致其使用混乱”。

三、课标核心之我见

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方针与核心。由于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因而它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具有审美性,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不仅要将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的能力,提高了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同时音乐教育改革也给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的学习就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因此,学校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两种观点,即批判与赞同。批判方认为,音乐的特征有很多,以审美为核心不能完全体现音乐的特点,不够全面。他们认为,应该以舞台表演或实践为核心。而赞同方认为,我国从古至今推行的教育理念一直蕴含美育的概念,正确审美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正确认识,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教育、心理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在笔者看来,音乐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对音乐课有一个规范作用,为了使学生喜爱音乐,使音乐课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今,在中小学中,有相当多学生喜欢听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最初有人认为是音乐课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枯燥的内容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有一段时间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只放音乐,不教任何音乐基础知识,使得音乐教育出现严重断层。过分教条的理解课标内容,导致音乐课的现状与我们的初衷大相径庭。

2011年的新课标中虽然仍“以审美为核心”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尽管有些人认为,十年期间课标内容只做了一些细小的改变,略显不足,但笔者认为,课标对于音乐教师只是起到导向作用,最K的教育实施者还是音乐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创新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中,要想使音乐课内容丰富多彩,需要教师根据音乐的本体特征加入适当的教学法来设计课程。笔者认为,应该将实践与审美相结合,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全方面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因此,不论音乐课程标准是以哪一种要素为核心,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更喜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帮助他们学习音乐,从而推动多元音乐文化的进步,最终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

[2](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马爱红.“以审美为核心”的当下语境思考[J].人民音乐评论,2008.

[4]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4).

[5]王州.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D].中国音乐学院,2011(4).

作者简介: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4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特征在于以音乐为内容及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隶属于艺术审美教育的范畴。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强烈热情的重要途径。本文所指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进对音乐美的感受。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教育活动,其包括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获得与提高的前提基础。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有提升到审美的层面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建造或改变教育者的审美意识,促进受教育者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和谐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意义

第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审美心理。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就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角度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或审美意象的一种能力。构建音乐审美心理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音乐感知、创造、想象的过程。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感知力。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其作为听觉艺术最能引起人的感官反应。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声音让人的听觉灵敏地感受到起伏运动的音响,从而影响到人的各种情感(愉悦、悲伤、愤怒、忧愁等)。音乐实践活动始终贯穿联想与想象。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是需要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感知、领悟。音乐是创作者在自身感情表现及体验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启发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去体会音乐作品中音乐创作者所倾注的情感。第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开发人的大脑。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了人的触觉灵敏性与协调性,成为开发大脑及激发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其次,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够放松心灵。第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对于塑造受教育者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净化美好的心灵的人格,促进人的审美心理发展和实现人的本质。依靠来自人们本能的对音乐的喜爱和审美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予人们自由愉悦的审美体验,增加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并进而凝聚和沉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因此,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造就完善人格。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策略

首先,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审美教育范畴,,其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与完美理想人生。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观点和教育理念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突显其在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贯彻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认识音乐审美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其自身的审美特征着手开展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其次,提升教师审美教育能力。音乐教师是影响着音乐课改的主导力量,在音乐教育中是一个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音乐审美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自身的素质养成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效果。首先,音乐教师应由重传承向重创新转变。音乐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有利于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因此,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优势。音乐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实况,借鉴国外成功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音乐教学也是重“结果”,认为音乐教育在于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培养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割裂了知识技能、智慧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没有体现出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情感教育价值。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注重个性发展,不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因此,教师不能认为只有在课堂讲授和表演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应让教育效应更多地体现在潜效应上,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增强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对象化、形式化。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从情感体验方面入手来寻找教学难点及重点的突破口,强调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的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第三,要做好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要提高师德素养,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唱、奏、演”等基本教学基本功,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第三,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确立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培养需求。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应要体现艺术性和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从音乐的特殊性入手研究其教学方法,把握音乐教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意境情景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即兴创造的能力。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听觉的感受与心灵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一切“美”的热爱及追求。寻找音乐的艺术性及高科技的现代性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学习音乐感到幸福和欢愉,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提供一部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情境的体验和形象的感悟之下学生寻找它的不同版本,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促使使他们的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得到提高。还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活动,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为大学生提供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总结

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于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理念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索和研究音乐课程的改革。在具体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以审美为核心作为指导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基本理念,不断提升教师审美教育能力,来不断探究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有机地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渗透到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去。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5

关键词:钢琴教学 审美教育 核心 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钢琴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所看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钢琴而获得身心的愉悦,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情感体验不断得到丰富。所以,钢琴教学已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对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讨,希望为今后的钢琴教育提供借鉴,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自身情操。

一、钢琴教学的核心是审美教育

音乐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追求精神品质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力度的同时能够传递出一种能够给自身带来幸福美感的精神追求。钢琴,作为音乐生产的一种工具,通过钢琴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来体会音乐。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钢琴教学的核心本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们一种良好的音乐素养,这种音乐素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感受美、体验美和追求美,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因此,钢琴教学可以看做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一种课程,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提供,通过对钢琴的学习来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当然,不同的学生对钢琴音乐的体验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审美教育作为钢琴教学的核心,对提升学生对音乐对美的鉴赏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钢琴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一)钢琴教学为审美教育提供基础

进行钢琴演奏,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是决定其精彩度的关键内容。掌握正确、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是表现各类钢琴作品的内涵和意境的前提,是演奏者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情感的前提。因此,钢琴教学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开拓自己的思想,突破单纯传授教学知识的限制,重视让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美,去感受情感,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把握能力,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充分展现给听众以引发共鸣。

(二)密不可分的钢琴教学与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其美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钢琴教学中,始终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是在潜移默化中体现的。钢琴教学中对于演奏技巧的训练和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问题的研究,以及怎样使钢琴教学走出从纯技巧训练的误区,从而充分展现其中应有的美学品质和人文精神,充分实施其美育功能,意义重大。

(三)钢琴审美教育中的特性

演奏被称之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情感审美是支撑演奏引发共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演奏情感的审美是一种心理上的美学感受,包括声音美和情感美两方面,在情感审美的钢琴课堂中,声音的审美和表达出演奏艺术的核心同样重要。演奏艺术是生活美的反映,需要让演奏者把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从心灵深处爆发出来,使之得到美化和升华。

学习钢琴演奏的一项重要体验即为审美的愉悦体验。要想使师生的身心愉悦的体验贯穿钢琴教学的全过程,就要将学生的演奏积极性及审美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演奏欲望和自我表现的兴奋感,给听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生活美可以通过演奏艺术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住钢琴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将学生美的心灵感受激发出来,将自己的爱憎情感用琴声去表达,进而感染听众。

三、钢琴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有效培养敏锐听觉感知能力

钢琴学习者能准确地审美认知正确规范的演奏声音,对演奏方法和钢琴发声基本原理的正确科学理解,以及能辨别、纠正不规范的发声的意识等就是好的声音概念。教师在教学生时要从手指触键点、演奏姿势等方面来教授学生懂得钢琴发音原理,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以及规范技巧。学生要想使得演奏具有美感,艺术感染力强,震撼心灵。对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的培养从一开始便要重视,建立良好的音色概念,审美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在演奏时,要结合作品倾注自身的思想内涵和美好情感,与琴声相融。

(二)培养兴趣,让音乐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因为个体差异,学生在手指条件、演奏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各个学生,在对其自身特点有基本把握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案。教学时对钢琴技术发展的逻辑性、钢琴教材的多样性、音乐风格的全面性有整体上的把握,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选择生动形象的教材,教学内容多样性、民族性也要注重。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使其充分发挥演奏技巧,同时,要准确诊释钢琴佳作,创造出一个钢琴技术、理论和完成作品完美结合的美妙境界,从而使音乐教与学成为享受美的过程。

(三)加强音乐审美中的素质教育

钢琴教学中审美的桥梁是音乐美育。首先,音乐美育能积极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为人师表,在进行钢琴审美教育时,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都极高,因此,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的建设。在审美教育中,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人的丰富的情感,获得情操的陶冶。在加强音乐美育中素质教育的时候要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促进钢琴教育审美教育的有力措施。

四、结语

作为音乐教育的本质,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钢琴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工作时,要充分把握钢琴教学的规律,始终发挥审美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增强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毅力,以提高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为培养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危圣霞.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01).

[2]申华.高校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6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教育将音乐作为审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种方式,在音乐的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理念作为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体现和深化,强调以学生为主在体,重视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素质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保证音乐教育方向的正确性、教学策略的科学性。

一、音乐与素质教育

(一)音乐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提高,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完全体现了这一点。高中阶段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门艺术,在音乐的艺术学习中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民族意识,还可以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良好的塑造,达到良好的德育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这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音乐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许多的优秀品质。如在集体合唱中为达到整齐效果,要求学生必须协调一致、配合默契,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会激励学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如聂耳、冼星海、肖邦……他们的作品在唤起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时代最昂扬的乐音。

(二)音乐对于提高学生智育方面的重要性

在音乐的教学中,除了品德的培养外,学生智育也不可忽视。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这离不开学生智力的开发,智育方面的培养。而音乐教学中,优美的音乐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从而改善记忆和思维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往往是通过这些心理过程记忆思维,想象判断这一系列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些心理过程,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中,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产生很好的效果。将优美的音乐容纳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唱一首动听的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大脑得到暂时休息,还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他们不仅能注意力集中地进行学习,而且能促使他们各器官之间的反应灵敏、协调,这样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三)音乐与学生美育的培养

当前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发展。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审美教育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训练,视唱练耳课程及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促使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发展,能充分感知和感受音乐语言,感知和感受音乐的美。这种感受能力包括对音乐外在的声、形、色的感觉和感知,也包括对音乐内在的情感和音乐美的内涵的感知。因为任何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通过审美主体的感情体验,音乐教育以情感人,因而音乐教育可提高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的运用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音乐教育应遵守的一条原则。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教师选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等的时候,应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应面向全体学生,应以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能力为标准。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应提倡普及性和多样化音乐课外活动。这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有效的音乐教育形式。一方面可以丰富、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在愉悦之中,消除文化学习带来的疲劳,使学生在活动之中,学会交流,加强友谊。

同时,应当把音乐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整体教育的范畴。一方面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音乐教育作为考核学校教育工作的项目之一,考核的内容包括:是否保证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数,是否有专职音乐教师,是否有专门的教学场地和必需的教学设施,是否开展了全校性的音乐课外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把音乐教育纳入整体规划,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其他文化课程挤占音乐课,给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时间、场地、设施、经费等,并从劳动计酬等方面对音乐教师的课外活动工作给予支持。

(二)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

中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实践与音乐审美活动, 能够唤起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 进而培养他们在欣赏中感受美、理解美, 在创作中发现美, 表现美的审美能力。我们在素质教育系统中,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功能,音乐课是通过教学生演唱、演奏、欣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首先音乐教育重在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情感体验是第一位的。有的教师过分重视识谱教学,花很多的时间教学生练习识谱,甚至搞集中识谱训练,但结果是,不仅学生的识谱能力没有提高,反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的教师把乐理知识的教学当作音乐教学的重点,把精力放在教学生算音程、时值和背概念上,完全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其次,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中小学生普遍热衷于流行音乐,但他们不知道这类作品中的优劣及其评价标准。要使学生学会分清流行音乐中的良莠,主动学习并热爱高雅音乐,就必须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三)音乐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中也尤为重要,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每一个人在审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都是不同的。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允许个性的存在。即便是学生的审美体验与原作有偏差,也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使其熟悉、掌握音乐语言的特点,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的经验。其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如以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学生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这一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美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动”起来;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精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结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因此,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高中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得以全面提高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德、智、美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中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加强高中音乐教育,把素质教育理念运用其中,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培养具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 1期。

[2] 刘惠军、张雅名,《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张德绣,《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4]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5]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7

【关键词】技能型创新人才;高职教育;音乐专业;培养模式

技能型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神圣使命。本文针对高职教育音乐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与岗位相结合的改革模式,并建立了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并采用验证体系的有效性。其目的是为了推进高音乐专业职创新教育的改革,加速音乐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程。

一、音乐专业技能型创新能力及问题

创新教育是指与传承式教育相对的一种高级开拓性教育。它要求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教学方法、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变革,由统一的培养到注重个性培养的转变,由单一知识培养向注重技能创新培养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要求学生从思维意识、自学意识和社会意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改变,配合教育模式的变革,工作岗位的培养模式是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尝试。

目前,高职学校音乐专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 ①音乐教学中理论课程主体“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地位 。②音乐专业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不够。③音乐专业教学教育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的滞后,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兴趣的增强。④音乐专业教学只强调教育模式的改革而忽略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只强调教学模式的变革,而忽略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导作用。目前,教师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创新教育和创新学习的意识,缺少创造性思维发展所需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二、音乐专业技能型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音乐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技能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音乐专业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必须以音乐专业技能型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改革,其中既包含变革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涉及音乐专业教育的一系列实践和理论问题。

(一)创新教学思路

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从以学科教育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习者本身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习知识机素质提高的协调发展。因此,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创新教育,而且是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的一种反映。

(二)合理构建课程结构

传统的课程结构仅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不能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要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改良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训练;增设交叉学科,扩充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发展、新成就,扩大学生知识面。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上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这种兴趣和热情。

(四)重视教育实践

实践是创新人才教育的根本。音乐专业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的发展,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与反馈,因此音乐专业学生需要更多的动手实践的空间。打破原有教学“指教不做”的形式,将实践教学与知识教学同等比重或大于知识教学的课程体系规划,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拓展思维逻辑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知识创新的热情和兴趣。

(五)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发展个性是为了创新。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要良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

(六)建设高品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支结构合理、具有高度奉献精神和高品质的音乐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因此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知识是现代教育者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敢于在实践中采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七)优化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人的思维。因此,如何优化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创新人才培养十分重要。音乐专业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风、学风、顶岗实习和社区服务活动,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此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为平台,着力构建一种适合音乐专业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三、总结

高职的技能型创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要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又要有学生竭尽全力的配合,只有两者互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技能型创新人才。从教学考核方面考虑,要减少教师在考核上花费的时间,利用计算机,建立项目化教学考核的平台,使教学考核数据的生成完全自动化,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会发生分数计算上的错误。从学生素质方面考虑,采用游戏化的项目教学是最佳途径。教育游戏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虚拟现实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适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于是,教育游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它正在逐步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玉萍. 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5).

[2]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音乐教育核心素养篇8

关键词:创造力 人文素质 奥尔夫教学法 实践 即兴性

一、创造力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

人文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管理素质等,其中创新素质是人文素质构成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创造力的培养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更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去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而是要全力以赴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矢志不渝地培养创造型、复合型、通才型的新型人才。

二、音乐学院学生的现状:缺乏创造力、思维方式较为单一

艺术教育本身是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但人文素质教育在音乐学院的发展其实却具有相对的难度,音乐教育专业受音乐专门院校表演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技轻文”的现象,即重视音乐技能,但“人文性”的强调不够,价值倾向人文方面较轻。音乐专业的学生存在缺乏创造力、思维方式单一等人文素养缺乏等现状。

笔者通过当今世界三大先进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德国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课程的讲授,发现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发挥了难以想象的魅力,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创造性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比我国的音乐教育方法,从教学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从内容和方法上,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与目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1.创造性和即兴性是灵魂。奥尔夫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小至一些动作,大至创编音乐剧,在所有的创编活动中,要求不能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要经过训练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使一个人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学生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奥尔夫教学明确提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

即兴性创造原则的精髓在于,不仅仅把即兴表演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是把它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让“即兴”音乐活动引爆创造力!

2.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奥尔夫的每节课没有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这里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多年来,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有了明确、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吧!

同时,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激发、思维技巧和经验,会迁移、刺激其它方面创造力的发展。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这应该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简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性、即兴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笔者在《在节奏训练中实现创造力的腾飞——高师“奥尔夫教学法”之“四个音符”课例实录》一文中通过一个完整课例的形式,详细介绍该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自身要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内容应包括音乐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品德高尚、音乐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强、学术渊博的高素质创新型音乐教师已是21世纪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必然趋势。

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中起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们高校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大胆探索、创新。我们高师音乐学院专业的教师更习惯于承担音乐技术教育和音乐理论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和进展,更需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转变“重技轻文”的观念,不断完善自身、更新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在一个专业性强的领域中,创建一个教学平台或是一种教学模式来系统的从事这些价值理性方面的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持续性、自觉地融入人文教育内容,不断探索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全面体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精神,其所强调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奥尔夫教学法课程中运用各种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游戏将是终身受益的。教师一旦打开了思路,会在这类课中挖掘出更多可能性。这时就要掌握少一多一少的原则,即从未开发前手段较单一到开发后有较多的可能性时,从学生的音乐能力、水平、智力、创造力状况的实际出发,严格筛选出几种,层次清晰地,少而精地来组织教学,同时要特别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时间去探索、挖掘、开发、创造,并能保证有较好精力去完成任务。

上一篇:暖气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下一篇:光缆改造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