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酒文化的差异范文

时间:2023-12-26 17:39:34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1

关键词:中美酒店;跨文化背景;管理差异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与外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我国,这就促使我国酒店行业要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在2017年的入境国外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次,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45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作为我国与西方国家第一大的客源市场,其酒店经营发展的速度很快,国际化程度也很高,为了促使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就有必要积极的研究美国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

1中美酒店在经营管理中观念差异对比

1.1人际关系差异

美国一直号称是自由国家,美国人民也十分追求个性自由,这就使得美国有着浓厚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美国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就是注重保护顾客的利益,将顾客的满意度放在首位。并且,通过观察美国酒店的管理,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酒店往往都很强调保护顾客的利益,然后才是酒店员工与股东的利益。而我国十分讲究的是集体利益,所以我国的酒店管理中往往重视的是社会效益,没有将顾客的满意度放在首位,这就导致我国的酒店商业性质不强,与顾客的满意度却没有很大的联系,更多的是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以及服从度等有着很大的联系,而酒店在这种经营理念下想要获得良好的收益是很难的。

1.2价值取向差异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我国有着很大的人情文化,我国酒店在经营管理中往往都十分注重维护人际关系,建立“和谐”。往往酒店管理中,管理者会利用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各界进行协调,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再利用顾客的人际关系去提升企业收益,促使酒店的发展。虽然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使酒店的发展,然而对酒店的长远发展却很不利,无法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同时,在内部管理系统中,我国酒店的员工管理工作也过于重视情感管理,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对酒店员工开展管理工作,各种制度的落实有着很大的难度。而美国却没有人情观念,通常都十分重视制度。美国的酒店管理通常都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十分严格的要求下进行,酒店内部也有着极其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在市场化经济的大背景下,酒店只有获得顾客的认可,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的酒店行业能够减少人情化的处理,而是要充分根据制度进行管理工作,才可以促使酒店的良性发展。

2中美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差异对比

2.1选拔人才和人才使用的侧重点差异

我国一直有着尊重传统、“长幼有序”的观念,并且酒店行业作为十分重视员工实践经验的行业。因此,我国酒店在选拔人才与使用时,通常都比较重视员工的工作经验以及年龄因素,对员工的政治素养以及人际脉络也有十分重视,在使用人才上也是使员工“服从命令听指挥”。而美国则有着很大的不同,美国的法律就明确的提出禁止用人单位因为雇员的年龄、性别等差异区别对待。因此,美国的酒店在用人方面,比较重视员工的责任感与实际工作能力,不是很重视员工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经验。对员工的选拔和任用也是十分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选拔任用。在招聘员工时,也十分重视员工的个人潜力与素质。

2.2等级观念影响下领导方式的不同

中美之间的等级观念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我国在对待上下级观念时,有着很强的等级观念,通常底层员工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通常只是执行命令者,而且管理的权利也往往是集中在领导人员的手中,这就导致我国的员工对领导者有着一定的敬畏感,这就对员工的工作效果以及状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美国的管理者则十分注重民主,其姿态相较我国也更低,美国酒店的管理者往往是带着服务员工的态度,使酒店的员工可以对工作更加的满意,酒店的管理者就可以更好的促使企业员工给予顾客更好的服务。并且,美国酒店的员工还可以参与到酒店的决策之中,其能够对酒店制定的制度进行质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结束语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2

【关键词】国际化;酒店业;企业经营

1.苏州酒店行业国际化现状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中等以上城市都有拥有自己的五星级酒店,酒店业的发展速度快慢已经是衡量一个城市实力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待人接物的水平。从国际品牌连锁到本土自建豪华酒店,五星级酒店的多少,同样也暗示着这座城市吸引力的强弱。

目前,苏州据统计拥有星级酒店160多家,其中挂牌五星级酒店二十余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国际方面,进入苏州的世界级品牌酒店达21家,酒店业已经成为苏州旅游业中起点最高、发展最快的产业。

在这种大环境下,加之政府对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度假区内酒店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该酒店也面临着由于行业内外竞争,国际酒店抢滩市场所引发的诸如客源、客流量、市场定位、业务拓展、企业愿景、中长期战略等多方面的挑战。

2.酒店经营过程中国际化商务带来的主要影响

2.1跨国酒店带来的直接竞争

随着中国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整体经济逆市走强的优异表现,引起越来越多的跨国资本的亲睐,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都将中国市场视作重要的经济新大陆与经济避风港。这些企业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产业触角延伸至中国市场的各个角落。这一点折射在酒店业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跨国酒店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

近年来,无论是苏州的百姓,还是来苏从事各类活动访客,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耳熟能详的国际酒店落户于苏州,除了较早进入苏州的喜来登、尼盛万丽、希尔顿、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酒店外,更多的大型豪华跨国酒店竞相抢滩苏州,仅2011年10月,苏州便在短短4天内签约1家开工3家。10月20日,新鸿基地产与四季酒店集团签约苏州四季酒店;10月17日,投资12亿元的苏州泰达宾乐雅酒店、投资6亿元的中茵阿丽拉酒店和投资3.4205亿元居山湾大酒店破土开工。

这些跨国酒店的强势进入,无疑给本土酒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源自以下方面:

2.1.1难以匹敌的品牌优势

正如人们一贯的印象,大型豪华酒店所针对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高端行政、商务人群。这个消费群体对于品质的要求近乎于苛刻,并且这个消费群体的很大部分有着极为特殊的选择习惯,这就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非常的重视。在基于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跨国酒店凭借其多年的积累,在品牌认可度方面,无疑有着本土酒店无可比拟的优势。

2.1.2先进的管理理念下所形成的质量优势

一个酒店如果要做到挂牌五星级,各方面都要经非常严格的评比与检查,其中涵盖的范围与细致程度在此难做细述。而品质的高标准其目的就是要对应服务的高质量。五星级标准,仅就酒店最基本的客房服务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星级酒店评定标准》中就有近30项基本标准,进阶标准无算。这就意味着一个五星级酒店,除了硬件达标之外,更多的是对员工素质、规定措施、服务质量等软件的把控。因此,在管理细节中,我们大部分的本土酒店都还处在照搬、模仿跨国酒店管理模式的层面上。如今要直接面对这些“老师”们的挑战,可谓高下立判。

2.1.3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带来的资金优势

不可否认,豪华酒店的高标准,意味着的是极强的金融背景,极高的运营成本和极大的经营风险。正如前述,五星级酒店动辄上亿甚至十数亿投入,如果不能完美解决这“三极”问题,以上的一切都无从谈起。许多酒店,甚至还主体还未竣工便因资金问题而被搁置,这一点,看看遍布我国各地的大量烂尾工程便可一窥。而跨国酒店背后的大型财团所提供的强大的资本运作优势,将无疑为酒店各个阶段提供完全的保障,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投资风险。

2.2国际化经营背景下的“并发症”

除了因跨国酒店抢滩登陆造成直接的市场竞争外,本土五星级豪华酒店的发展,在如今国际商务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同样有着如手术并发症一般伴生出现的新问题。

2.2.1跨文化服务所带来的差异问题

酒店业的国际化商务带来的不光是跨国酒店,同样还带来了许多境外人士成为了我们的顾客。当然,这也就迫使本土酒店不得不考虑在跨文化领域中的文化差异问题。这其中不仅仅是由于语言而造成的沟通障碍,还需要注意不同国籍的外国宾客在宗教、交际、饮食等各方面的诸多习惯与禁忌,而这又恰恰是本土酒店的短板。

2.2.2跨文化管理所带来的差异问题

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们本土酒店为了能够应对跨国酒店的国际化挑战,往往会在各层岗位直接聘用外国工作人员,这就涉及到了跨文化管理问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由于文化差异而缺乏统一的企业价值观;由于语言差异使得交流方面存在障碍;不同国籍员工间的待遇、激励矛盾;缺乏将地方特色与西方文化进行有机整合的管理者等问题。

3.应对手段与发展机遇

综前文所述,苏州本土豪华酒店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经营压力。对外,缺乏品牌、质量、资金的优势,而自身又面对着国际化准备不足,现金的管理理念由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水土不服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在面对强大的外来竞争对手时,处于劣势的本土酒店应扬长避短,避免落入一味的比拼价格抑或过度的比拼奢华,而造成盲目投资,收效不佳的恶性循环。相反地,本地酒店更应该结合自身,打特色牌,坚持差异化竞争也是形成吸引力的根本。基于苏州旅游型城市主要市场基调,部分酒店更多的从开发温泉、高尔夫、健康管理机构于于酒店业务结合于一体,形成与单体传统酒店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借以开发新的客户市场。

而对于酒店自身而言,正如管理者们常说的:满意的员工带来满意的宾客。标准化的设施固然难弄,但是应当花费更多的精力在人性化的服务提高上。这里主要是要注重对于酒店服务人员队伍的可持续性培养,应当重视人才的本土化发展,而非一味高薪外聘。

今天的中国,国际化商务的脚步顺应市场,无可阻挡。自2011年以来,苏州新开业的星级酒店如雨后春笋,各大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也竞相制定出开业计划,已期努力使自己占据更为广阔的市场。伴随着一线城市豪华酒店市场日渐饱和,酒店业的重心已从北上广悄然移师内地发展迅速的二三线城市。而苏州,作为城市快速发展的排头兵,这一潮流的到来带给苏州本土高端酒店领域的是挑战,更应该说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 [科]

【参考文献】

[1]查尔斯W.L希尔.当代全球商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2]陈红玲.酒店的跨文化管理-以广东东莞喜来登酒店为例[J].经济地理,2006,(12).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3

[关键词]酒店竞争战略选择研究

一、竞争战略含义

1.竞争战略的涵义

“战略”源于军事,意译于希腊一词“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词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也指基于对战争全局的分析而作出的谋划。在军事上,“战”通常是指战争、战役,“略”通常是指筹划、谋略,“战略”即是指对战争、战役的总体筹划与部署。我国古代兵书早就提及“战略”,意指针对战争形势做出的全局谋划。三国时期诸葛亮对战略有精辟论述:“不谋万事,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战略”决定战争全局的成败。

商场如战场,受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企业战略论》一书影响,“战略”开始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并延伸至社会、教育、科技等领域。在西方,“战略”有多种定义:战略是设立企业长远目标,制定经营方针及资源分配等的经营决策;战略是对企业长远目标、经营方针、所需资源分配的规划;战略是针对产品与市场有效组合,实现经营环境、战略方向、管理组织相协调的策略。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多种解释。但无论对“战略”赋予何种定义,其本质都脱离不了经营环境分析、未来发展预测、远景目标设定、勾划远景目标轨迹和制定战略策略等要素。

2.竞争战略的作用

有效的竞争战略对酒店具有关键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方向永远比效率重要。有战略目标才会有成功,战略管理是酒店成功的前提;第二,战略管理有利于员工认清酒店使命,为实现使命而奋斗;第三,竞争战略有利于对酒店发展进行正确的评估、调整和决策;第四,竞争战略为日常经营管理提供了方向、目标和灵魂。

二、中国酒店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分析

1.管理者缺乏战略意识

不少酒店对战略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框架及内涵缺乏完整的认识,对其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认为战略是“虚”的东西。许多酒店并没有制定真正的竞争战略,而是根据市场状况做出适当的决策或营销策略,由于缺乏战略和战略计划,孤立地把利润放在第一位,盲目追求年度经营目标而忽视酒店的长远发展。

2.战略定位不准或雷同

制定战略目标,必须和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更要明确市场定位。酒店业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战略定位不准,没有明确的消费群体,不知道酒店应如何定位,导致日常经营中对目标顾客的针对性不够。同时,酒店业战略缺乏创新,同化现象严重。许多酒店未从自身出发,而是追随市场领先者脚步,制定雷同的战略。每个酒店都有其独特之处,战略定位不应完全雷同。

3.战略执行力差

即使有了可行的战略,也需要高效率的战略执行,而许多酒店就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培训不力,导致员工素质未得到提高,无法实现酒店战略;二是管理层缺乏和员工必要的沟通,虽有战略,但员工并不知情,也就不会高效率地执行。

三、酒店竞争战略的选择及执行策略

1.行业分析

战略大师波特认为,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是巧合,而是在于内在的经济结构。行业竞争,不只在已有竞争者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竞争者、代用品的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五种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行业获得利润的潜力。

行业环境直接制约和决定酒店的发展途径、机会和速度。我国酒店业处于成长期,发展较快,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投资主体多元化,行业外大量资金进入酒店业。供给大于需求,强化了卖方竞争。二,酒店与国际接轨,国际酒店集团大规模进军中国,必将使我国酒店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促使酒店往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只有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残酷的竞争淘汰。三,酒店业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倾向严重,价格竞争惨烈,多数酒店经营效益不高。因此,选择竞争战略极为重要。独特的品牌、差异化定位、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将成为竞争优势。

2.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核心竞争力”意为:一种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包括三个特点:一、具有不可替代性;二、能够持续赢利;三、是竞争壁垒的主要构建物。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但它本身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条件为支撑,它将一无是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知识、技术、产品、服务、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也可以是核心价值观、使命或愿景等核心文化。而核心竞争力需要战略来指引、构建和管理。

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有所不同。在酒店这种服务型企业中,核心竞争力围绕顾客满意(CS)展开。由于行业特性,酒店一般很难做到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和第三点,即: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是竞争壁垒的主要构建物,这样,品牌就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3.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以理念的形式进行渗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描述:“共同愿景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最简单的说法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想和景象,当人们有共同愿景时,这个愿望会紧紧将他们结合起来。”

建立共同愿景,确立酒店目标。将员工愿望与酒店目标联系起来,并将目标细化分解到部门和员工,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与此同时,愿景要内化为信念、制度和口号等,对员工进行理念和文化渗透。

4.确立竞争策略

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特性(独特性和低成本)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可引导出酒店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要求酒店达到有效规模,全力以赴降低成本,重视对经营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尽管质量、服务等不容忽视,但战略的主旨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为此,管理层一方面要详细检查已有价值链每一产生成本的活动和驱动因素,管理每个活动成本,通过价值链管理追求成本节约;另一方面,重组价值链以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和低价值活动。低成本提供者往往是节俭的支持者,通常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而在资源和能力投资上更具动力。

成本领先战略的酒店,通常也会面临激烈竞争,其他酒店也可采用一样的战略。尽管如此,一旦酒店处于低成本地位,依然可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因为低成本意味着当别的酒店在竞争中失去利润时,其依然可获取利润。

(2)差异化战略。当顾客需求和偏好多样化,而标准产品或具有同一生产能力的酒店不能充分满足其需要时,差异化战略更为合适。酒店想通过差异化获得成功,必须认真研究顾客需求和行为,了解什么是顾客认为重要的,什么是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什么是顾客愿意购买的。然后,针对顾客期望设立产品和提供服务,才可使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达到明显的差异化。

实现差异化有多种方式,可以是品牌形象、服务项目、环境、设施、建筑外观特点、营销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理想情况是自己在几方面都标新立异。成功的差异化战略必须以竞争对手不能相比的方式创造顾客价值,同时保持持续差异化。与酒店核心竞争力相连,独特竞争力和高水平的管理价值链能力会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当差异化基于产品革新、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全面的客户服务和独特竞争力时,会长时间获得较高利润。差异化战略往往会增加成本,酒店必须对其他方面进行整合来降低成本。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酒店可忽略成本,但此时低成本不是酒店的首要战略目标。

(3)集中一点战略。集中一点战略是指酒店致力于为特定的细分市场服务,主攻特定顾客群,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到整个市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都试图在全行业范围内实现酒店目标,集中一点战略却是围绕为特定目标市场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制定的职能性方针都要考虑这一目标。如商务酒店等。

通常,集中一点战略包括集中低成本战略和集中差异化战略。两种战略的代表有:Motel6的集中低成本战略和丽兹-卡尔顿的集中差异化战略。如丽兹-卡尔顿通过提供一流的食宿和无与伦比的个性化服务与其他面向高端市场的竞争对手拉开差距。虽然战略迥异,Motel6和丽兹-卡尔顿都可能成功,因为酒店业由多样化偏好和多样化支付能力的消费者组成。

(4)其他竞争战略。除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外,酒店还可根据资源情况,选择建立战略联盟、网络营销、绿色营销等战略。

5.培育企业文化

(1)重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提高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企业往往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力量来实现战略。酒店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培育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酒店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还有处于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

对中国而言,酒店文化应建立在商业道德原则和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基础上。进行酒店文化建设时,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培育:①对酒店战略意图进行广泛交流,并验证工作原则和经营方法的诚实性和透明度;②引导酒店员工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③树立“酒店道德准则”,并为行动、决策和政策提供合适的标准。

为使酒店文化深入人心,在文化传播时,一要充分发挥经理的垂范作用和英模人物的影响,以增强员工的企业意识;二要建立完善的文化网络,并利用文化载体和重大事件进行传播,树立酒店形象。

(2)以人为本。酒店文化必须以人为本,人力资本是保持酒店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酒店应认识到: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管理是保持品牌优势、质量优势、成本优势的依托,也是培育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人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人力资本潜力,才能创造出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差异,塑造竞争优势。实践证明,通过人力资本获得的竞争优势比其他手段获得的竞争优势会更持久。

服务业是古老和永恒的行业,靠个人智慧和能力不够,仅靠精英也不行,酒店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专业技能和技巧,合力形成优秀的酒店文化。酒店文化气氛是独特的,作为团队文化中的个人,可以感受,但永远无法复制或带往别处。

6.战略实施管理

一旦制定了战略,酒店管理层就要强化战略执行的管理。一般情况下,为促进战略执行并实现高绩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战略执行进展、指导执行进程、解决执行障碍。

(2)对组织施以积极的压力。

(3)确保组织集中精力做最优秀的事。

(4)发展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5)以道德为航标,坚持以模范道德标准规范酒店和员工行为。

(6)不断改善行为来强化战略执行力以达成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小阿瑟A·汤普森著蓝海林等译:战略管理获取竞争优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M].华夏出版社,1997

[3](英)D·福克纳(D.Faulkner)(英)C.鲍曼(C.Bowman)著李维刚译:竞争战略[M].中信出版社,1997

[4](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4

Abstract: The higher alcohol ingredient in beer mainly refers to propyl alcohol, isobutanol and isoamyl alcohol, and its suitable range in beer is 50~100μg/ml, low content affects the taste and flavor, high content easily causes the phenomenon of headache and dizziness. Research on detection methods of alcohol content in beer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eer.

关键词: 啤酒;高级醇;含量;检测

Key words: beer;higher alcohols;content;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TS2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86-02

0 引言

啤酒作为一种低酒精度的饮料,因其具有良好的风味、丰富营养及良好的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啤酒存在着饮后出现头痛、头晕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啤酒中高级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所导致。目前,国外对啤酒中高级醇含量的检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随着消费者要求的提高,我国一些啤酒生产企业和研究部门开始注意啤酒发酵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对高级醇在啤酒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认为啤酒中高级醇的适宜范围在50~100μg/ml,过低影响口感与风味,过高易引起头晕。因此我们开展了啤酒中高级醇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1 检验原理

①净化:样品经过蒸汽蒸馏,除去对色谱柱有污染的糖等高沸点组分,使样品得到净化。②气相色谱分析:将净化后的样品经过汽化,用气相色谱对各组分进行检测,用标准品进行外标定量测定。

2 实验部分

2.1 样品制备 由于啤酒的组分复杂,直接进样进行色谱分析容易使色谱柱污染,因此要对啤酒样品进行前处理。用蒸汽将易挥发组分蒸出。置100ml容量瓶于冷凝器出口接受馏出液(外加冰浴),容量瓶内加少量水,使馏出口侵在水面内。加1~2滴消泡剂(有机硅油或甘油聚醚)于100ml量筒中,再注入未经除气的预先冷至5℃的啤酒样100ml,迅速将样品转移至蒸馏器内,并用少量的水冲洗量筒,洗液倒入蒸馏器内,进行蒸馏,直到馏出液接近100ml时,取下容量瓶,室温后用蒸馏水定容。

2.2 色谱条件 在6890Ⅱ安捷伦气相色谱仪上,用BD-1大口径毛细柱,用外标法定量,参考色谱条件如下:

色谱柱:30m×0.52mm BD-1

温度:进样口220℃,分流比:10/1检测器:FID 220℃,

柱温:50℃(6min)5℃/min 150℃(10min)

载气:N2 柱流速:2ml/min 尾吹:15ml/min。

2.3 所用药品(所用试剂为色谱纯) 异丁醇,异戊醇,乙醇,正丙醇,仲丁醇,正丁醇等。

2.4 外标法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样品的测定 外标法:选择样品中的待测组分作为外标物,用外标物配成一系列与样品组分浓度相当的外标混合物,在稳定的色谱条件下,定量进样,进行色谱分析,由外标物的配制浓度与外标组分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用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在曲线上求得组分含量。这种定量方法为外标法。标准曲线绘制:以15%的乙醇-水溶液为稀释剂,分别用色谱纯的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仲丁醇、正丁醇等配制标准溶液,并且配制标准系列,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定量进样2μl,绘制标准曲线。样品测定: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定量进样2μl,根据各组分色谱峰面积,在曲线上求得组分含量。

3 讨论

3.1 精密度的测定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用相对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我们用实验部分中的样品处理方法和仪器的分析条件,对同一样品进行了多次平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满足分析要求。

3.2 准确度的测定

3.2.1 标样的测定(见表2)

3.2.2 啤酒原样与蒸馏后样品测定比较(见表3)

蒸馏后样品与蒸馏前样品分析数据基本一致,相差4%,说明蒸馏净化样品方法,对样品组分没有损失,收率满足分析要求。

3.2.3 回收率的测定 我们在已知样品中定量加入标准物,按照方法中的规定,对样品进行净化、测定,考核测定结果与加入量的符合程度。从表中数据可见,此方法误差小于5%。

回收率的测定数据(见表4)

4 结论

①采用大口径DB-1毛细柱,分析啤酒中高级醇,克服了毛细柱容量小的缺点。由于DB-1大口径柱的极性较弱,因此,高级醇组分的保留时短,分析快速。

②从精密度分析结果可见,此色谱条件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4%,此方法可以满足啤酒中高级醇的测定要求。

③从蒸馏前后样品分析及样品收率分析情况来看,蒸馏后的样品高级醇的含量与原样中的高级醇组分基本一致,蒸馏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节省资金的有效样品净化处理方法,用此方法处理样品,保证样品与标样的均为水溶液,标样与样品体系一致,减少误差。

④从标准样品的测定及回收实验可见,此方法的检测误差小于5%,满足生产控制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淑萍.简易法检测啤酒中的高级醇含量[J].啤酒科技,2007,08.

[2]杨英华,苏立中,姜云飞,刘桂欣,丁家华.应用单离子检测法测定酒中甲醇和高级醇含量[J].质谱学杂志,1984,02.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5

[关键词] 商标翻译;心理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一、引言

在这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中,世界各国的商品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大家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能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面向世界?这就要求不仅产品要品质优良,而且要求服务要周到,另外,产品的商标翻译要能迎合国外消费者的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成功的商标翻译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是无形的,它能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激起内心的消费欲望。而不成功的商标翻译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甚至是国家的形象。

在国内外贸易中,人们不难发现,往往同一种商标的产品在一个民族区域备受青睐而在另一个民族区域却遭受冷落。其表面原因在于同一名称在不同的语言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而内在的无形的障碍却来自于不同民族的心理差异。因而,商标翻译如何排除民族心理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便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论述民族心理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民族心理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民族心理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性格、气质、情感、价值取向、宗教心态、审美心态等。一个民族的心理模式与特征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虽有相同之处,但大多是相斥、相异的。民族心理差异使人们在互相交往中产生心理碰撞,形成互相交往的障碍。而一个民族的心理模式必然影响其购物心态。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忽视民族心理差异,再好的产品也会因其商标不能被销售地的大众心理所接受而无人问津。

1.民族价值观与商标翻译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是通过“内敛”、“克己”来表现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商标同样以其精练语言表达了这一概念。如“乐凯”胶卷,“乐”为快乐,“凯”为技胜一筹,拥有“乐凯”,便是“幸运”,而其英文商标“lucky”,在国内外市场都引起了消费者的心理认同。“lucky”(幸运)不仅与“乐凯”读音相似而且意义相同。乳酸饮料“乐百氏”英译名“robust”(健壮)、雅戈尔衬衫“youngor”(与younger相似有更年轻之意)等商标翻译既抓住了大众向往安康快乐的心态,又表明了产品的品位特征,可谓一举两得。

同样,许多进口商品在商标翻译中也妙用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征,为产品打开了中国市场。美国著名的饮料“coca cola”被译为“可口可乐”,迎合了大众“幸福多多,欢乐多多”的心理,也为公司带来了财源。同样,“gold lion”原译为“金狮”,但“狮”在港澳地区和“输”发音相似,因此妨碍了销售,后来保留了“gold”的意译“金”而把“lion”采取音译为“利来”,从此商品的利润就随着它名声的扩大滚滚而来。而德国bmw的翻译可谓是独树一帜。bmw是bayerishe mtoren werke(巴伐利亚汽车公司)首字母缩写名,原名称中只有企业和产地信息,并无更多的文化涵义,但在翻译时略去了最后一个字母w,根据b和m两个字母按汉语的双音节bao ma发音,译为“宝马”,使bmw蕴含了丰富的汉语文化信息,宝马风驰电掣,一日千里。

中国人的消费心态是趋吉求利,讲究实用,往往期望得到长久、肯定而真实的允许和保证。譬如,“旺旺(饼干)”,“嘉士利(食品)”,“金福缘(酒)”,“捷安特(自行车)”,“佐尔美(服饰)”,“富绅(衬衫)”等商标皆带有吉祥语。中国文化对某些数字如5、6、7、8、9颇为偏爱,如“555香烟”,“999感冒灵”,“金六福(酒)”等,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许多英文商标在汉译时就注意了中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及民族心态,如“seven-up(七喜)”,“goldlion(金利来)”,“cannon(佳能)”,“gil-lette(吉利)”,“dove德芙(与“德福”同音)等。

2.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商标翻译

不同民族的心理文化在对待行为、事物、观念取向方面存在着广泛而重要的差异,这是各民族思维方法差异的反映,我们从翻译的角度研究这些差异,目的在于对翻译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文化解释。如汉语以颜色作为属性来区分“白酒”和“黄酒”,因为汉语是以颜色对酒进行分类,英语则不然。在英语里“白酒”指含酒精的酒,叫liquor或alcohol;而“黄酒”则是不含酒精的酒,叫wine。如“绍兴黄酒”就是shaoxing wine。上面提到的white wine应是“白葡萄酒”,与red wine(红葡萄酒)相对应。这是由于不同民族对颜色的取向不同所致。又如,汉语就茶水颜色而言,说“红茶”,英语则就茶叶颜色而言,说black tea。类似的例子还有“青椒”和“青豆”,译为英语成为 green pepper和green been。“青布”在英语中成了 black cloth。因而,对这类产品名称的翻译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切不可望文生义。

东西方由于观察和概括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不同,词语组成的方式也不同。这类产品的名称应按目的语的习惯翻译。如各类“挂钟”和“座钟”,英文分别称之为wall clock,desk clock。这是因为汉语强调钟摆放的方式,英语则强调钟摆放的地点。又如“隐形眼镜”,英语叫contact lens(直译为接触眼镜),这是因为汉语侧重外形(形式),英语侧重方式。还有“汗衫”,不能按字面译成sweatershirt(运动衫),也不能译成sweater(毛衣),而应译成t-shirt。这是因为汉语命名侧重衣服的功能,英语命名侧重衣服的外形。

3.审美观的差异与商标翻译

英语商标倾向于使用人名,如ford(汽车);而汉语商标多选用地名或动植物名,如“青岛”啤酒、“熊猫”电视等。在对外翻译这类商标时,要注意相同的动物或植物在不同文化下可能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联想意义,因此,要注意了解该动植物在产品输出国所产生的文化意义,寻找符合该文化联想的翻译。

又如,凤凰牌自行车英语商标phoenix让懂英语的中国人联系到吉祥,但汉语商标翻译是向外国人推销中国产品,不能以本族人的标准来评判商标翻译的合适与否。若将“凤凰”译为phoenix出口到西方国家,可能不会带来好的销路,因为凤凰在那里是凶猛的怪物。我们认为是吉祥象征的孔雀(peacock)在英国文化中也不带来吉祥,却有贬义,指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所以“孔雀”彩电在出口时用的商标不是peacock而是另外起了一个名字:uranus(天王星)。

4.宗教习俗差异与商标翻译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宗教信仰有着不同的禁忌(taboo)。在商标翻译中如果无视宗教信仰的差异,产品不仅打不开市场,甚至会遭到围剿。如阿拉伯地区有一个国家就下令收缴中国产的一种布鞋,原因是由于鞋垫上的花纹与阿拉伯文的“真主”相近被误认为以“真主”命名而引起激愤。又如,前面提到的“goldlion(金利来)”产品最初以直译法翻译为“金狮”,在中国市场打不开局面。这是因为受“佛教”、“道教”的影响,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忌生老病死,“金狮”与“今死”谐音,被视为不吉利。而换译为“金利来”之后,可谓财源滚滚,势不可挡。此外,汉民族文化向来讲究内敛,稳重,对两性关系的表达都以委婉方式表达。而某合资公司生产的系列化妆品的英文商标为“kissme”,意欲表达该产品可使女性更加妩媚性感,如果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简单地译成”吻我”,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占有量就远没有”奇士美”大。

三、排除民族心理差异所造成障碍的方法

民族心理差异是商标翻译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由于这种障碍是内在的、无形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它极容易被译者所忽视。忽视了民族间的心理差异,直译商标非但起不到“小型广告”的促销作用,反而易引起消费者厌恶。因此,笔者认为,在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首先考虑译读者(即消费者)的民族心理特征,要熟知民族个性、价值观念、审美心态,尊重其民族感情,宗教信仰,使所译商标能够引起该民族的心理认同,激发购买欲望,达到促销目的。在此前提条件下,译者还须在翻译原则上有所变通,翻译方式上更灵活多样。

1.译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商标翻译多以音译为主。而两种语言千差万别,音译未必能译出其趣涵。笔者认为,商标翻译方法要根据所译语民族的心理特征及其语言所涵盖的文化意义,在译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音译,可直译,亦可意译。

汉语历史悠久,词汇丰富,表达力强,许多词语已被借用到英语之中,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在借用过程中主要采用音译、意译或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名的译法也采用了音译、意译,以及音译加意译等不同的方法。其中音译较为普遍,如:“工夫茶”(congou tea),“龙井”(long ching),“碧螺春”(pilo chuw),“铁观音”(ti kuan yin),“乌龙”(oo long),等等。其实英文中的tea,就取自于我国闽南方言te的音译。意译的有:“红碎茶”(black bro-ken tea),“珠茶”(gun powder),“蒸青”(steamed green tea),“砖茶”(brick tea)等。此外,还有音译加意译的:“乌龙细茶”(oo long tea dust),“乌龙粗茶”(oo long grude tea),“高丽参茶”(korean ginseng tea)和“红枣龙眼茶”(red dates longan tea)等。除茶名以外,我国还有不少出口商品的英文名称保留了中国特色,并为西方人所接受。如:chinese cabbage(白菜),gin seng(人参),longan(龙眼),lichee(荔枝),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成药),china rose(月季),等等。这些产品的英文名称有的是汉语的音译,有的是意译,还有的是音译加意译,这些名称已成固定的译法。

2.变译法

既然商标的翻译突出隐喻形象的等效传递,原文文字的意义可一部分或全部在译文中回避。对于在汉语中具有美好意义而在英语中文化含义有别甚至相对立的商标名称,我们应当根据英语的文化习惯和文字表达方式,采用变译的方法。如“孔雀”牌彩色电视机,如果把“孔雀”译作peafowl(母孔雀),就能避免贬义,或者干脆利用“孔雀”的读音,或者将其译作kingbird。也许有人会说,译成kingbird,“孔雀”的意思还如何表达呢?这倒不必担心,因为商标的翻译注重等值符号形象的传递,只要译出的商标能大致反映原文的形象效果,译名就是可以为消费者接受的。我们翻译汉语商标时应把注意力转向商标在汉英两个民族心目中的形象效果的等效传递上,即其社会语用等效上,因此,把“孔雀”牌彩色电视机译成kingbird color tv,所取得的语用效果可能比原译名更好。

3.交际翻译法

商标翻译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译得好听,为广大译文读者所接受。交际翻译法谋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主张将源语文化融入目标语文化中,以消除译文读者的阅读困难。如:我国有一种酒叫“杜康”,忠实于读者可以译为du kang,但这对于西方人来说,只是字母的组合,不产生任何联想。中国人看到“杜康”商标,会联想到酒的发明人杜康,再联想到好酒。如何使西方人也产生类似的联想呢?是否可译为dukang——chinese bacchus(中国酒神)。bacchus是希腊神话中酒神的名字,它易使西方人联想起美酒。这样,“杜康”一词欲起的暗示作用——好酒,就由商标的注释chinese bacchus担任了。西方人看到它时的反应与中国人看到“杜康”的反应基本一致,这样就能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标翻译要求精练、准确,讲究神韵,不但要达意,还要传神。因此,深入了解语言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民族心理差异等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是做好商标翻译的必要条件,也是译者要不断追求的境界。民族心理差异是商标翻译内在的无形的羁绊。民族间性格气质差异,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差异,审美情趣差异都直接影响商标的翻译。无视民族心理差异,所译商标及其产品只能在国内外市场吃闭门羹。因此,在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顾及译语国的民族心理特征,坚持表达的“动态对等”原则,不拘原文,大胆创新,不求貌似,只求神合,以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译出原语商标所含的产品信息及其趣涵,发挥其提示、传播、促销、稳定等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开启市场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王晓东.国际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6

[关键词]跨国酒店;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工作群体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0087-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酒店在各国市场的开拓,极大地推动了跨国酒店的成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管理的问题,尤其是跨国酒店(集团)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使酒店的经营不但赢来更多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其中包括对多元文化群体的管理。对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的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在了解多元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对人的管理。本文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工作群体的影响分析,为跨国酒店中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的有效管理提出个人见解。

1 跨国酒店

跨国酒店(集团)是连锁的酒店,它在本国或者世界各地拥有、经营、管理的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酒店,使用统一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标准联合经营所形成的经营方面的联合体,国内外跨国酒店的合作联盟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连锁性质的饭店物业投资和经营管理;二是连锁性质的酒店管理;三是上述两者的融合;四是一些综合性旅游饭店集团或者是旅游企业集团;五是饭店在营销管理上自愿进行联合的等。比如美国豪斯万豪集团、美国万豪国际集团等,都是跨国酒店。

2 多元文化的界定

随着全球文化(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同质性在不断地增加,对文化的差异坚持可能也在相对增加,多元文化暴露出其中的不足,它和跨国企业的利益、狭隘的族群及民族主义相互挂钩,使其容易成为管理的空洞的形式与口号,应化解其中的矛盾,尽可能地超越它的局限性。不同质的文化经常会表现出一些错综复杂的局面,多元文化又被称之为交叉性文化管理,主要涉及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因此,多元文化条件下如何去克服异质的文化冲突,那么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当中,能够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最合理的企业资源,然后最大程度地去利用企业人力资源,从而更快的提高企业的综合价值。跨国酒店经营的跨国文化冲突就表现出一些非线性的特征,比如在心理、情感和思想观念上,都渗进了一些员工激励、领导职权和人力资源的相关决策等。

3 多元文化工作群体

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由主体、客体、媒介三部分组成:

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的主体是工作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其主体就是人。

多种文化背景是多元文化工作群体构成的客体,根据文化的性质差异可以将文化分为管理文化、历史文化和制度文化。根据地域差别又可以分为母国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等。

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的媒介包括语言文字、行为方式、沟通手段等。

4 多元文化对工作群体的影响

4.1 跨国酒店多元文化对工作群体的消极影响

4.1.1 文化差异是工作群体管理的最大障碍

跨国酒店(集团)工作群体成员的不同文化背景成为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原因。文化差异会造成文化冲突,所谓的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括在一个群体内部由于成员分属不同文化、教育、权力背景的阶层而产生的冲突。如果对广泛存在于多元文化工作群体中的种族优越感不恰当地运用管理习惯,对不同的感性认识、沟通误会、文化态度差异等缺乏有效管理,就会造成工作群体市场机会的损失和组织的低效。在工作群体中,管理者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成员。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有着不同的需要、期望和工作动机,因而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从而增加了工作中意义的不明确性和复杂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4.1.2 多元文化会造成沟通不畅

多元文化会造成工作群体内部成员沟通不畅,运行效率低下。在横向沟通方面,由于跨国酒店集团东道国与集团总部的地域空间距离,及不同地域带来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变得更加困难;在纵向沟通方面,也由于层级较多而增加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过滤的可能性,加之不同文化背景成员间对同一命令的理解也不同,易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对称或失真而导致沟通不畅,也造成工作群体运行的低效率。

4.1.3 损害工作群体决策有效性

首先,多元文化对工作群体的影响较为直观地表现为工作群体每个成员对于目标的发展、工作价值、经营理念等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期望,在理解整个工作群体的战略目标或工作群体的经营理念及价值取向时,各个成员会以其本身成长的文化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等,对工作群体做出有差异甚至是误导性质的期望评价。这些迥异的甚至是错误的期望与评价必然会导致其对整个工作群体的工作目标和经营理念的误解。

其次,由于工作群体成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往往由于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等,对同一事物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在决策时或贯彻执行决策时,会持己见,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分析及解决问题,导致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的决策,或在实施决策过程中持不一致的原则和方法,这样也会导致决策制定迟缓,浪费精力与时间,预定的决策目标也较难地去实现。

4.2 多元文化对跨国酒店工作群体的积极影响

跨国酒店的多元文化对工作群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在资源获取方面,可促使酒店工作群体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中聘用成员充实当地工作群体人力资源的能力;系统灵活方面,提高了酒店工作群体在面临多种需求和环境变化时的灵活应变能力;解决问题方面,可以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和更严格的分析提高酒店工作群体制定决策的能力;在创造性方面,视角的多样性和减少一致性的要求可以提高酒店工作群体的创造力。

对于跨国酒店的工作群体的成员来讲,多元文化具有如下积极影响:

4.2.1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存在使得酒店企业工作群体在进行决策时,通过成员间的持续争论和广泛交流,形成群体智慧,产生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形成网络性决策思路,从而对某一问题的把握和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同时,由于对决策制定的广泛参与,成员对形成的决策方案达成了一致的理解,从而可以提高决策的执行水平。

4.2.2 提高工作群体的竞争力

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虽然使工作群体的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但更为其带来了优势。一方面,酒店工作群体中的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使管理者意识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懂得其重要意义,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更恰当地理解异地、异邦消费的需求,制定出针对本工作群体目标市场的具鲜明区域特点的战略,提高工作群体在当地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使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成员在沟通交流中观点与认识互补,不断改进管理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4.2.3 实现企业价值观的整合,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

文化的摩擦与融合总是相伴而生的,贯穿于酒店多元文化工作群体发展过程的始终,在群体内部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交往和学习,取长补短,逐渐认可、接受对方文化,从而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直接决定了企业其他层面的文化,在多元文化企业中,价值观如果没有整合好,就会导致管理问题的出现。因此,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其他问题的文化摩擦就会得到快速的解决。

多元文化的整合与重塑可以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并赋予全新的内容,同时各个部门还需要积极地进行倡导学习,不断地通过批评和信息的反馈,才能达到企业价值观的相互认同。多元文化可以大力弘扬企业的创新精神,真正引导企业员工冲出更高层的文化融合,找到文化的契合点,发挥企业多元文化的优势,真正实现企业价值观的整合。

4.2.4 利用多元文化获得竞争优势

不同文化相遇,当一文化中的某种有用的价值为另一文化所不具备时,这种有用的文化价值就必然会被另一文化所汲取、融合、利用和发挥。当不同个性的文化相处时,文化因子必然会互相吸引、溶化、调和以致发生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并逐步统合为一种新型文化。新的文化体系具有新的内容、性质和功能,产生竞争优势。因此,多元文化带来文化冲突的同时也能够为跨国酒店工作群体带来多样性优势。

5 对跨国酒店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管理策略

跨国酒店(集团)多元文化群体管理策略的要旨在于,管理者能够非常有效地了解所要管理的文化群体的文化根基,以及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群体成员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差异。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在了解文化根基的基础上,正视多元文化带来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以便于酒店企业管理者有针对性利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多元文化工作群体成员,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1 识别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

跨国酒店在扩张过程中,应该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在对各种文化差异充分尊重的基础上逐渐磨合并形成企业的文化认同,最终形成酒店多元文化工作群体共享的文化。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的发展有赖于各层次管理人员与员工的理解与沟通。

首先,要理解各自本身的文化。理解自身文化能够促使自我意识的形成,这种自我意识是交往中识别与其他文化异同的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统。

其次,要理解他文化。理解他文化,有一个“文化移情”的过程,一方面要摆脱本土文化的约束,以他文化为参照系统审视本土文化;另一方面以客观立场对待他文化。这样,在酒店多元文化工作群体中形成集中各文化优势的、自成一体的企业成员共享的文化成果。

5.2 开展多元文化培训

在多元文化工作群体中开展多元文化培训的内容可包括:地异质文化的敏感训练、语言学习、冲突的沟通处理等。且须明确培训目标,使成员审视自我在不同文化背景成员心目中的表现形象,梳理管理的具体行为规范,打破不同文化背景成员心中的文化障碍,强化合作与联系。培训形成可灵活多样,可将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集合起来开展座谈与讨论、演讲与报告、示范演练、重复性技能比赛等。

5.3 实施管理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有两层意义:一是多元文化工作群体在逐步消除文化摩擦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当地文化的适应性;二是多元文化工作群体以其特有的异域文化影响所在地的文化环境,显示一个组织对多元文化的巨大包容能力,以此吸引优秀的人才,增强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的竞争力。

科学的跨国酒店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当是与群体的本土化进程一致的。本土化进程并非一味迎合所在地通用的管理风格,而是在坚持原企业多元文化工作群体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对当地成员思维方式的理解及对他们某些习惯的尊重。尽可能地聘用本地成员及本地管理人员,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多元文化带来的冲突,优化了人才配置,使业务更加顺利开展。

管理本土化使更多的跨国酒店企业意识到对于在异地经营、投资及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5.4 文化渗透策略

文化渗透策略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观察和培育的过程。由于跨国酒店多元文化工作群体母国文化和所在地文化的巨大差异,多元文化工作群体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迫使当地成员服从母国的管理模式。而可行的方式是用母国的文化对子文化工作群体的当地成员进行逐步、渐进的文化渗透,使母国文化不断深入人心,使工作群体所在地成员逐渐适应这种母国文化并慢慢地成为该文化的执行者或维护者。文化渗透成功,通常会为工作群体带来的利益是巨大和持续的。

5.5 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

跨国酒店集团多元文化工作群体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活动时,由于其母国文化和工作群体所在地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而酒店集团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由这种文化差异形成的完全不同于母国的管理环境,此时,多元文化工作群体所采用的管理策略通常是借助比较中性的、与母国文化已达成一定程度共识的第三方文化,对设在工作群体所在地的子文化群体进行控制管理。采用这种策略可以避免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发生直接冲突,也可避免资金的浪费。

6 结 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好像是没有灵魂的躯体,没有真正的生命力,没有文化的企业虽然可以成长,但是没有先进文化的企业是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新型的生产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保持适度冲突水平的工作群体中,能唤起必要的工作群体变革,使工作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高工作群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绩效。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跨国酒店集团的管理人员要学会把文化差异作为工作群体的一种优势加以利用,正视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及这种差异对管理的影响,选择符合工作群体自身特点、适合工作群体发展的管理模式,从而使不同的文化达到最佳的结合,使工作群体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及活力。

参考文献:

[1]赖辛格·托纳.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M].朱路平,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刚.跨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展望[J].河南机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刘中艳.旅游饭店集团化跨文化管理战略[J].集团研究,2003(8).

[4]马春光.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7

[关键词] 商务翻译 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文化的载体, 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际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 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 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由于地域、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不同国家习俗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而表现在语言上也有差异。即使同一国家、地区,也会因出现文化习俗的不同而产生语言的差异。如果缺乏对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的了解,必然在语言交流和语言翻译中造成误解,产生歧义。因此,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 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使得语意传达完整贴切。

一、文化差异影响商务英语翻译

1.商标的翻译

商标在产品销售中起到重要的广告作用。驰名商标在消费者心中就是可靠的质量和优质的产品,就是合理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商标用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的许多商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要通过翻译完整地反映于译文中十分困难,因为汉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与英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而这就要求译者必须熟悉两种不同语言的语用原则,具备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能够设法沟通语用意义差异,译出的商标才有意义。譬如“鸳鸯 牌枕头,其原来英译名是Mandarin Ducks Pillow。汉语文化中“鸳鸯”象征一对恋人,相亲相爱,而英语中Mandarin Ducks只是这种鸟的名称,并没有这么美好的比喻意义。但是,英语中Lovebi rds的引申义与汉语中的鸳鸯相似,如果我们把”鸳鸯”牌枕头翻译成Lovebi rds Pillow,其中的比喻意义则可以传递过来,而这个比喻意义正是该商标的关键所在,这样,译文就产生了同样的社会语用意义,达到了传递原文文化内涵的效果。

再如,上海生产的大白兔奶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具有上乘的质量是首要的原因,但与白兔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可爱的动物不无关联。但如果把它译成“White Rabbit“并把奶糖销往澳大利亚,也许销量会不如人意。因为在澳大利亚大量野兔四处掘洞 破坏草原并与牛羊争食,影响其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厌恶”兔子这种动物。所以也不会喜欢以此为商标的商品。

而宝洁公司的商标翻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认真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化,从而迅速打开了市场。他们将公司名称 P&G(Protecter and gamble)汉译为宝洁。“宝”喻指产品的品质;“洁”则指该公司主要经营日用品。10多年来,宝洁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9大类近20个品牌的产品,其中中国名字都是广泛的调研之后产生的。现在无论是 Rejoice- 飘柔、Pantene- 潘婷、Head and Shoulders- 海飞丝,还是 Safeguard -舒服佳、Olay- 玉兰油, Crest- 佳洁士、Tide-汰渍等,无不在中国享有盛誉。

2.品名的翻译

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命名上。汉语中的“绿茶”翻译成英语是“green tea”,而“红茶”翻译成英语就由红变黑,成了“black tea”。这是因为汉语是就茶叶冲泡后茶水所呈现的颜色而言,于是茶叶就有了红、绿之分,而英语中是直接按茶叶本身的颜色来命名的,有了绿、黑之分便也不足为奇了。“红糖”在英语中被称为“brown sugar”也是相同的原因。

再如,我国著名老店品名的翻译:全聚德――Quanjude Peking Roast Duck-Since 1864;吴裕泰――Wuyutai Tea Shop-Since 1887;同仁堂――Tongrentang Chinese Medicine-Since 1669;瑞蚨祥――Ruifuxiang Silk-Since 1862;荣宝斋――Rongbaozhai Art Gallery-Since 1672;王致和――Wangzhihe Gourmet Food-Since 1669。这种译法保持了老字号原有品牌,又介绍了产品,让外国人一目了然,使用公元纪年突出了老字号悠久的历史文化。

3.广告设计的翻译

广告离不开语言,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广告都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文化差异造成的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等都会影响人们对广告的理解及广告的效果,从而会进一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在美国,一则广告的口号可以出现“don't spend a penny until you've tried”(试用前别花一分钱)这样的用语;而在英国,就不能采用这样的广告口号,因为“spend a penny” 相当于“got to see a man about a dog”(轻视某人)。海南岛的广告语 “欢迎来到天涯海角”“Welcome to The End of the World.”在对外宣传英译时曾经翻译为 “The End of the World” “世界末日”或“大难临头”,谁还会来旅游? 再如:有一则广告Take the TOSHIBA,Take the world.这里的Take一词的翻译是关键,不能按照字面译为“拿来”或“带着”,准确的翻译是:“拥有东芝,拥有世界”。

二、提高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意识

随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各种商贸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在经济交往中,商务英语翻译显得举足轻重,翻译得当与否可能关系到经济交流的成败。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同样离不开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如果这个切合点是

两种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异,有时很难找到切合点。这时,译者就必须就自己的能力让这两种文化尽可能接近。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把“龙”看成是民族的图腾,倍加崇拜,因此许多商品都以龙的形象和名称作为品牌,如“金龙牌”、“龙泉牌”、“双龙牌”等等,而这些品牌一旦翻译成Dragon, 便会令西方人望而生畏,原因是在英语里Dragon是一种凶恶的、嘴里吐火的、能给人代来厄运的怪物,是魔鬼撒旦(Satan)的化身(the old 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而tiger(虎)被认为是“勇猛,富有进取精神”的象征,在这里,虎与龙,这两词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表达一种赞叹。因此,当有人把“tiger”翻译成中文的“龙”时,就更能确切的表达原意,并被人们接受。这也是‘亚洲四小龙’之所以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的缘故。现在许多西方人就用MaoTai一词指代中国的酒,而不译作wine或alcohol。实际上英语表达的wine与中国产的白酒有所不同,它指不含酒精的酒,即汉语中的‘黄酒’,英语中white wine指白葡萄酒,red wine指红葡萄酒。在英语里白酒指含酒精的酒,叫liquor或alcohol。

从上面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译者不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就不能做到准确地翻译出句子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一味地按字面意思去翻译不仅是错误的,同时也完全传递不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跨文化因素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就谈不上确切地理解和翻译。

三、结束语

总之,商务英语翻译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了解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动态及各国经济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契合实际,整体把握,才能避免因为语言翻译失误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才能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魏新强.浅析商标名称翻译中的文他园素[J].商场现代化,2007,(505):73~74

中外酒文化的差异篇8

目前,中国有37000多家白酒企业,30000多个白酒品牌,其中区域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在白酒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煎熬;同时,也在分享着区域市场强势品牌的快乐。中国白酒的产量经历了一个典型的波峰后,1998年起开始大幅下滑。虽然中国白酒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白酒需求从总体来说,中低档酒呈现萎缩的局面,中高档白酒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高档酒又在向“茅五剑”等领先企业集中,纵然区域白酒品牌在区域市场仍有一定的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中高档白酒的市场份额无时无刻不在被领先企业所蚕食,低迷的市场需求成为区域品牌中低档白酒发展的瓶颈,沉重的税赋和高昂的营销费用造成区域品牌的利润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二、 白酒区域品牌:路在何方?

1、 白酒区域品牌生存的根本理由

从2004年中国白酒百强企业统计数据可以得知,区域性品牌虽然从财务数字上与全国性品牌存在很大的差距,可是百强中区域性品牌占据了大多数。因为区域性品牌是区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区域性品牌与区域文化经过时间的历练已浑然一体,区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

2、 细分市场,精确营销成就了诸多品牌

从水井坊、国窖1573通过细分市场、精确营销从高档白酒的市场份额中分得了一瓢羹。在武汉市场,黄鹤楼通过细分市场、政府营销雄据武汉的中高档白酒市场。向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3、 白酒区域品牌细分市场的诱因

消费者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这一理论,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从最初的价格便宜,产品质量稳定,包装精美已上升为个性化消费,时尚消费,身份的象征等等,这些需求无疑是复杂多样的,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生存,所以区域性品牌必须用产品的细分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市场竞争的需求:全国性的白酒品牌在牢牢控制中高档白酒市场后,为了扩大其市场份额逐步向中低档产品扩展,由于白酒的区域市场的文化的限制,其扩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以技术的创新或以重大事件为核心,树立一个全国性品牌;一种是建立一个区域市场的品牌,最后一种就是通过兼并区域性品牌实现其市场扩张的目的。

营销创新的需求:白酒的竞争日益激烈,白酒企业只有针对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群体,寻求产品和品牌鲜明的差异性,从而使产品和品牌与众不同,从而在与强者的对抗中,以自己的优势与其弱点对抗,从而达到强者在区域市场不再强大的目的。

三、 高度细分市场的基点: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

由于白酒产品存在同质性,我们在寻找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前,产品质量才是首要。没有稳定的产品质量,即使我们的营销再精细,那也只是空中楼阁。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后,再就是我们的品牌知名度,没有品牌力,在消费群体中形不成口碑传播,市场细分也就是无从谈起,至于如何建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在这不再赘述。

产品的差异化:我们在寻找产品差异化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产品的度数,外装、瓶形,口味、价格、渠道、功能等方面。

品牌的差异化:树立品牌的差异化,首先我们的应树立品牌的核心价值,差异化的必须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展开,离开品牌核心价值的差异化,只是短期内的概念营销,不会为品牌的提升提供动力。

四、 区域品牌的市场细分

产品的优势就是产品的利基点,扩大产品的差异化,主要通过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品牌的创新。

1、 以渠道为核心的产品细分:

批发、商超、团购和餐饮是白酒销售的四大传统流通渠道,现在部分地区也存在白酒夜场的渠道。

为了保持区域市场产品形象的统一性,采用了变换盒内设奖的方式,将产品细分为批发用酒,商超用酒,酒店用酒.

根据当前中高档白酒营销的特性,突破核心消费群是中高档白酒营销的根源,因为核心消费者具有消费意见领袖的特性.另外,核心消费群的主要消费场所是中高档酒店和夜场,根据中高档酒店自带现象严重和夜场不允许自带的现象可以推出:

团购定制酒:以产品的品牌文化和集团购买单位企业文化相映衬,达到相互提升品牌的目的.

夜场酒: 在一些大城市开发夜场酒,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2、 以价格为核心的细分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丰富产品线,使产品的档次间距不断缩小.

3、 以消费功能为核心的细分

按消费功能进行细分,可分为商务用酒,政务用酒,休闲用酒,娱乐用酒,婚宴用酒,生日用酒等等.

4、 以区域为核心的细分

由于每个市场的消费习俗不同,区域市场对产品的度数、口感、包装的色调,价位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区域市场的不同情况,分别开发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也是细分市场的一种方式。

5、以纪念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为核心的细分

五、 精确营销,成就区域品牌

我们对市场细分后,同时也为我们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挑战,因为不同细分市场的营销模式不尽相同,精确营销是解决细分市场营销必由之路。因为只有营销的精确,才能使细分市场见到成效。当然,营销无极限,精确营销也未必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可以解决细分市场的所有的问题,下面只提供几项法则,以对细分市场营销有所启迪。

1、 产品法则

1) 确定细分市场目标消费群,建立客户的数据库,发掘客户的终身价值。

2) 开发细分市场的产品,针对细分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开以相应的产品

3) 细分市场产品的UPS,产品卖点是与消费者沟通的基点,没有卖点的产品,也就使消费者消费失去了一个理由。

4) 设计细分市场产品的价格体系,合理的价格体系是经销商,终端商积极推销的有力武器。

5) 实施有效的传播,市场的细分,产品的细分,造就了传播的细分,对于细分市场,只有细分化的传播才是有效的传播。

2、 一盎司定律:对于自己的战略市场,如果遇到同样细分的强势的竞争品牌,两军相遇勇者胜,勇者相遇,智者胜,智者相遇,实力胜。一盎司定律也许在关键时刻是产品成败的至关点。

3、 区域市场第一法则:

区域性品牌通过细分市场产生区域市场的控制力,如果真正实现区域品牌生存的,那也就必须成为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第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品牌的生存。

4、 区域品牌的生存法则:无招胜有招

明确了区域品牌的生存之道----高度细分市场,精确营销。但是市场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才是区域品牌生存的最大障碍。细分市场,使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明确了我们的目标;精确营销,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实现无招胜有招的营销突围,最终打赢区域市场的攻坚战。

上一篇:空乘服务意识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技术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