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范文

时间:2023-03-03 14:14:48

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第四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条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符合中国的公共道德,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第六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但是,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和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机构。

第七条外国宗教组织、宗教机构、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合作办学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

第八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第二章设立

第九条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第十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投入。

中外合作办学者的知识产权投入不得超过各自投入的1/3。但是,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邀请前来中国合作办学的外国教育机构的知识产权投入可以超过其投入的1/3。

第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并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实施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设立的实施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不具有法人资格。

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照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申请设立实施高等专科教育和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申请设立实施中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申请设立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分为筹备设立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但是,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

第十四条申请筹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者、拟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合作协议,内容应当包括:合作期限、争议解决办法等;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办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五)不低于中外合作办学者资金投入15%的启动资金到位证明。

第十五条申请筹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发给筹备设立批准书;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经批准筹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年内提出正式设立申请;超过3年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重新申报。

筹备设立期内,不得招生。

第十七条完成筹备设立申请正式设立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正式设立申请书;

(二)筹备设立批准书;

(三)筹备设立情况报告;

(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章程,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五)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六)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应当提交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和第十四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所列文件。

第十八条申请正式设立实施非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申请正式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的,颁发统一格式、统一编号的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式样,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组织印制;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号,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劳动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九条申请正式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由专家委员会提出咨询意见。

第二十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取得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照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登记,登记机关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即时予以办理。

第三章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中方组成人员不得少于1/2。

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设理事长、副理事长,董事长、副董事长或者主任、副主任各1人。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担任理事长、董事长或者主任的,由另一方担任副理事长、副董事长或者副主任。

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由中外合作办学者协商,在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中确定。

第二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由中外合作办学者的代表、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教职工代表等组成,其中1/3以上组成人员应当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改选或者补选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

(二)聘任、解聘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

(三)修改章程,制定规章制度;

(四)制定发展规划,批准年度工作计划;

(五)筹集办学经费,审核预算、决算;

(六)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定额和工资标准;

(七)决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分立、合并、终止;

(八)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经1/3以上组成人员提议,可以召开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临时会议。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讨论下列重大事项,应当经2/3以上组成人员同意方可通过:

(一)聘任、解聘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

(二)修改章程;

(三)制定发展规划;

(四)决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分立、合并、终止;

(五)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五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热爱祖国,品行良好,具有教育、教学经验,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聘任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应当经审批机关核准。

第二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

(二)实施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规章制度;

(三)聘任和解聘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四)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六)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对教师、学生进行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聘任的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外方合作办学者应当从本教育机构中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任教。

第二十八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依法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职工依法建立工会等组织,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民主管理。

第二十九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外籍人员应当遵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教育教学

第三十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关于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

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将所开设的课程和引进的教材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教学,但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第三十二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学生,纳入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实施其他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学生,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境外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将办学类型和层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招生规模等有关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学历教育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培训证书或者结业证书。对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经政府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中国相应的学位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应当与该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获得承认。

中国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承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劳动行政部门等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日常监督,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资产与财务

第三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

第三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三十八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有关政府定价的规定确定并公布;未经批准,不得增加项目或者提高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以人民币计收学费和其他费用,不得以外汇计收学费和其他费用。

第三十九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第四十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外汇收支活动以及开设和使用外汇账户,应当遵守国家外汇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社会审计机构依法进行审计,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六章变更与终止

第四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分立、合并,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由该机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分立、合并实施非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申请分立、合并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四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办学者的变更,应当由合作办学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该机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并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住所、法定代表人、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变更,应当经审批机关核准,并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四十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由该机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变更为实施非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申请变更为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四十五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章程规定要求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被吊销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终止,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提出终止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交妥善安置在校学生的方案。

第四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终止时,应当依法进行财务清算。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己要求终止的,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组织清算;被审批机关依法撤销的,由审批机关组织清算;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被终止的,依法请求人民法院组织清算。

第四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清算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应当退还学生的学费和其他费用;

(二)应当支付给教职工的工资和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应当偿还的其他债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清偿上述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经批准终止或者被吊销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应当将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和印章交回审批机关,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中外合作办学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获取其他利益,、,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者颁发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以查处,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罪、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超越职权审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其批准文件无效,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予以取缔或者会同公安机关予以取缔,责令退还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并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诈骗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筹备设立期间招收学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招生,责令退还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并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拒不停止招生的,由审批机关撤销筹备设立批准书。

第五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者虚假出资或者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后抽逃出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处以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伪造、变造和买卖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未经批准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退还多收的费用,并由价格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整顿并予以公告;情节严重、逾期不整顿或者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招生、吊销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虚假招生简章,骗取钱财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诈骗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虚假招生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被处以吊销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其理事长或者董事长、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自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10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长或者董事长、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触犯刑律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自刑罚执行期满之日起10年内不得从事中外合作办学活动。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中外合作举办的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六十一条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实施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十二条外国教育机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中国境内单独设立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六十三条本条例施行前依法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补办本条例规定的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其中,不完全具备本条例所规定条件的,应当在本条例施行之日起2年内达到本条例规定的条件;逾期未达到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由审批机关予以撤销。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指中外双方在我国境内举行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教育对象是我国公民。换句话说,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聘用外国的老师来教授国外的课程,有的还可以颁发国外的学位,包括引入国外的资金和教学管理机制,所以有人把中外合作办学说成是“不出国的留学”。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将有利于我国教育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教育对外合作,增加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逐步解决现阶段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利于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推动我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第一,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第二,中外合作办学填补了国内高校许多专业上甚至学科上的空缺。第三,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国内教师的国际竞争力。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一方面能够在国内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资源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我们国内原有的教育体制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即使在国内,我们的新旧教育观念也存在着愈演愈烈的撞击,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开放的一种重要形式,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不统一。合作双方经营中外合作办学的期望值参差不齐、社会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期望不统一、培养模式、方向和标准的不统一。第二,法律和政策缺乏严谨的规范和配套支持。第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认定缺乏权威标准和机构。只有相互认证才可以平等交流。然而中外合作办学首先要面对的是引进的国外教育证书由国内哪一家主管部门来认证的问题。国内非常缺乏这一类的有权威性、影响力的认证机构。

三、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措施

第一,要提高认识。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突破传统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全新的国际合作办学道路。要更新观念,应该认识到进入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缺少的不是经济元素,而是教学模式、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管理元素和知识元素。因而国际合作办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引进外资办教育这一简单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等因素。

第二,坚持中外合作办学,要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次要课程体系建设,保证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再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改革。

第三,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要促进学校的机制改革和管理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探索合作办学的崭新模式,是学校实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努力使合作内容逐步落实,逐步加深合作项目,扩大合作范围。除了人才培养外,还可以建立联合研究所,开展深入的应用技术研究。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应采取阶段式发展,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摸索和实践。实事求是,找出差距,明确目标,是我们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即明确发展目标,分析自身条件,选择优质资源,确定合作项目。必须建立明确的办学思想与学科发展战略,找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结合点。然后要在着眼于自身具体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单位学科建设的比较优势与弱势,并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有计划、有目标地发展重点学科,将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用于发展可能实现较大突破和取得领先优势的学科领域。在综合分析本校的状况之后确定合作办学的思路、战略与步骤。

第五,要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实际上,我们不仅要引进先进的课程和教材之类的硬件,而且要大胆地引进先进的、合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等教育软件。在合作初期,由于双方文化背景和思维理念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沟通和磨合。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和消化国外的优势资源,要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搭建对话与合作平台,保证合作双方在教学、科研、管理、运行等诸方面实现无障碍沟通,促进双方教育与管理理念的交流与融合,形成合作办学的良好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人员配备以及导师选拔等方面,始终要围绕既定的培养目标,注重保持和体现双方的优势。

第六,合作伙伴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进程。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能够有效沟通,配合默契。良好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够提供其自身的资源,而且能够发挥管道的作用,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动其它的合作机会。合作办学不同于一般的校际交流,双方合作的关系十分紧密,投入的力度较大,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慎重。在宏观层面上上,要了解对方的背景、办学宗旨、管理模式、管理层对中国的态度;在微观层面上,要研究对方的师资力量、选用的教材、学位的认可度;在操作层面上,要明确双方在管理上的分工,各自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益。

第七,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更加融合于社会,面向全球的人才市场。目前,我们中外合作办学仅仅集中在商科和技能培训上,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约占36%左右。中外合作办学应走向多学科、多元化发展,加大在高新技术如农业、生命科学、新材料领域的合作办学力度,并注重引进国外较成熟但国内没有或较新的专业和学科。不仅要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更要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2]吴永军.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动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09-02

一、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的动因分析

1.中外合作办学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近些年来我国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增长,主要原因有:一是改革开放后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迅速增加。二是我国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还来自受教育年龄段人口绝对数的增加和人民大众受教育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后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价值的需求与愿望迅速彰显。三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学历、文凭的求职者占有巨大优势,且待遇与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四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在大众中根深蒂固,父母们节衣缩食也要供儿女接受高层次的教育。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自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而国外高等教育有着大量的优势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学选择,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参与人数从2000年的3.9万人迅速膨胀到2008年的17.98万人,我国随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境教育输出国。

2.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符合国家的需求

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我国对外开放急需的、拥有大量具有涉外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弥补目前中国教育所短缺的学科。同时教育部分地对外开放也是兑现我国入世之承诺。

3.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文化等领域国际交流步伐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的模式之一。大学可通过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大竞争力。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国外高度发展的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收费也为高校创造一些的经济利益,对弥补财政拨款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也有裨益。

4.外方动因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较完善和发达,普遍存在剩余资源,外方办学者有着强烈的为剩余教育资源寻找出路、输出教育资源的要求,以便把合作办学收入作为其教育投入的有效补充,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很多国家压缩了教育开支,这种补充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外方办学者通过合作办学还可扩大国际影响和知名度,抢占国际市场,一举多得,所以,他们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很高。

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一些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

1.专业分布不合理

不少大学为了经济利益,在合作办学的专业选择上偏重选择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商科、管理以及计算机等学科,低水平重复办学,而不是兼顾大学自身优势和我国社会需求选择特色专业,使得中外合作办学中缺少我国急缺的医药类、农林类以及其他尖端领域的专业。

2.缺乏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

各国教育质量标准与评定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按照这个国家的标准是合格的教育,用其他国家教育服务标准衡量就可能不合格,这种标准上的不统一造成了质量认识上的错位,从而导致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上的困难。目前,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没有一个师资水平、课程、教材、教学条件、就业率等的综合评价体系,特别是教学质量评估难。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自我评价机制,但因为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及质量认证,可信度普遍不高。

3.缺少历史积淀,制度建设跟不上

中外合作办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只有非学历培训,到了20世纪90年代也只是出现了少量学历学位教育,但其中大多数只开展了两三年就停止招生了,很少有延续到现在的,所以,之前没有太多合作办学经验可供借鉴。历史短、成功经验等的积淀效应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先天不足。21世纪初期,中外合作办学在短期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各种类别、层次的大学争先恐后地开展合作办学,涌现出覆盖多种专业、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学历学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迅速融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扎根于高校之中。也正是由于今天的中外合作办学是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起来的,整个中外合作办学没有历史积累,所以有价值的制度建设无从谈起。

4.监管缺失

首先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针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必要的引导、后续服务和相应的扶持,在审批、税收、外汇及收费等方面普遍存在监管问题,缺乏严格的办学质量监督。

其次,我国高校对国外合作方的监督严重缺失,对国外合作方是否引入了优质资源缺乏有效监督。在师资配置方面,有些外方学校参与合作教育的教师并非学校原有的教师,更谈不上资深教授,而是外方从社会上招聘的、短期派到中方授课的教师,不论水平还是责任心都不达标。在其他资源,如经费、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配置方面,我国高校对合作方也缺少必要的监督手段和机制。有些学校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占比很低,办学质量很难保证。

5.片面追逐眼前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眼光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活动及管理中的具体规范,以及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举办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条国家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第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

第五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应当包括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住所,中外合作办学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合作内容和期限,各方投入数额、方式及资金缴纳期限,权利、义务,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合作协议应当有中文文本;有外文文本的,应当与中文文本的内容一致。

第六条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具有相应的办学资格和较高的办学质量。

已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申请设立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其已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通过原审批机关组织或者其委托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的评估。

第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举办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第八条经评估,确系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可以与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签订协议,引入办学资金。该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作为与其签订协议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的代表,参加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理事长、董事长或者主任,不得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九条中外合作办学者投入的办学资金,应当与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层次和规模相适应,并经依法验资。

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按照合作协议如期、足额投入办学资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续期间,中外合作办学者不得抽逃办学资金,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十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作为办学投入的知识产权,其作价由中外合作办学者双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双方同意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中国教育机构以国有资产作为办学投入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聘请具有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国有资产的数额,并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

第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以知识产权作为办学投入的,应当提交该知识产权的有关资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有效状况、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根据、双方签订的作价协议等有关文件。

第十二条根据与外国政府部门签订的协议或者应中国教育机构的请求,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邀请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被邀请的外国教育机构应当是国际上或者所在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或者职业教育机构。

第十三条申请设立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申请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权限,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二条和前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申请筹备设立或者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由中国教育机构提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的文件。其中,申办报告或者正式设立申请书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和第十七条第(一)项,制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表》所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填写。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筹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一)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公益性质,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

(二)中外合作办学者有一方不符合条件的;

(三)合作协议不符合法定要求,经指出仍不改正的;

(四)申请文件有虚假内容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批准情形的。

第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章程应当规定以下事项:

(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住所;

(二)办学宗旨、规模、层次、类别等;

(三)资产数额、来源、性质以及财务制度;

(四)中外合作办学者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五)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权限、任期、议事规则等;

(六)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和罢免程序;

(七)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形式;

(八)机构终止事由、程序和清算办法;

(九)章程修改程序;

(十)其他需要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第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译名应当与中文名称相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应当反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性质、层次和类型,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不得违反中国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前应当冠以中国高等学校的名称。

第十八条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或者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除提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外,还应当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以下材料:

(一)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及相关证明文件;

(二)聘任的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的相关资格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申请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或者9月提出申请,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评议。

专家评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审批机关应当将专家评议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应当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一)不具备相应办学条件、未达到相应设置标准的;

(二)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及其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的;

(三)章程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修改的;

(四)在筹备设立期内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申请直接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除前款规定的第(一)、(二)、(三)项外,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第三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组织与活动

第二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品行良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第二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聘任专职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

第二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由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提出,报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业务培训提供条件。

第二十五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的承诺,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提供符合标准的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依法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但实施中国学历教育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符合中国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授予资格。

第二十八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资产,但不得改变按照公益事业获得的土地及校舍的用途。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二十九条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中外合作办学者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中,中外合作办学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从年度净收益中,按不低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或者净收益的25%的比例提取发展基金,用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建设、维护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新等。

第三十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资产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接受的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不得取得回报:

(一)虚假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骗取钱财的;

(二)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情节严重的;

(三)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的;

(四)骗取办学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五)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

(六)违反国家税收征管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

(七)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八)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中外合作办学者抽逃办学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不得取得回报。

第四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活动

第三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层次和类别,应当与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和类别相符合,并一般应当在中国教育机构中已有或者相近专业、课程举办。合作举办新的专业或者课程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基本具备举办该专业或者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条件。

第三十四条中国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第三十五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签订合作协议。

第三十六条申请举办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拟举办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申请举办实施高等专科教育、非学历高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报拟举办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申请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以及引进外国教育机构的名称、标志或者教育服务商标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参照前款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申请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由中国教育机构提交下列文件: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表》;

(二)合作协议;

(三)中外合作办学者法人资格证明;

(四)验资证明(有资产、资金投入的);

(五)捐赠资产协议及相关证明(有捐赠的);

外国教育机构已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还应当提交原审批机关或者其委托的社会中介组织的评估报告。

第三十八条申请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于每年3月或者9月提出申请,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评议。

专家评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审批机关应当将专家评议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九条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时限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的,颁发统一格式、统一编号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不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式样并统一编号;编号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参照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编号办法确定。

第四十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教育机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应当接受中国教育机构的管理。实施中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教育机构应当对外国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

第四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依法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但实施中国学历教育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依法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财务进行管理,并在学校财务账户内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项,统一办理收支业务。

第四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收费项目和标准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在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中载明。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结余,应当继续用于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合法渠道引进教材。引进的教材应当具有先进性,内容不得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对开设课程和引进教材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将课程和教材清单及说明及时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四十五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四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国教育机构与教师和管理人员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四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的样本应当及时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四十八条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方合作办学者应当是实施相应层次和类别学历教育的中国教育机构。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应当不低于该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的标准和要求。

第四十九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应当与该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获得承认。

第五十条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应当通过网络、报刊等渠道,将该机构或者项目的办学层次和类别、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招生规模、收费项目和标准等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于每年4月1日前公布经社会审计机构对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结果。

第五十一条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应当按学年或者学期收费,不得跨学年或者学期预收。

第五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向审批机关提交办学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招收学生、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质量、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

第五十三条审批机关应当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办学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四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获取其他利益,、,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者颁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以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超越职权审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其批准文件无效,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责令退还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警告或者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虚假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骗取钱财的;

(二)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的;

(三)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

(四)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的;

(五)对办学结余进行分配的。

第五十八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颁发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中国培训机构与外国经营性的教育培训公司合作举办教育培训的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六十条中国教育机构没有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仅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学生交流的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六十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教育机构举办合作办学项目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前已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补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逾期未达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审批机关不予换发项目批准书。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 政策法规

【中图分类号】G5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18-02

一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产生的背景及政策法规的演进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事物,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30年的历程。现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共同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格局。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是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客观推动和内部自身发展需求的双重推动而产生的。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知识社会的特征愈发明显,各国均通过教育国际化提高本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跨国合作办学是许多国家拓展全球教育市场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供给不足,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很多公众的教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无论是外来竞争的压力还是内需的压力,都促使我国急需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机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我国加入WTO以后,大量涌入的外国机构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并促使我国的教育部门推出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从政策措施完整性和合法性不断完善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后到1995年是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际上便已经开始探索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1984年9月我国签署了《亚太地区高等教育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和文凭公约》,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学历、学位和文凭互认提供了政策依据。1993年6月当合作办学发展再次面临瓶颈时,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境外机构的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教育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加以引进和利用境外的管理经验、教育内容和资金,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应坚持“积极慎重、以我为主、加强管理、依法办学”的原则,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并接受其监督和管理。《通知》还对合作办学的范围、类别、主体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些规定初步认可了中外合作办学实践的可能性,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是中外合作办学政府政策的初步框架。

第二阶段,从1995年到2001年是初步形成阶段。1995年1月26日,原国家教委在《通知》的基础上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就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性质、必要性、应准循的原则、审批标准及程序、办学主体及领导体制、证书发放及文凭学位授予、监督体制等方面做了规定,构建起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框架。1995年3月18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并自同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八条、第二十五条、第六十七条规定肯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行为,为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提供了法律基础。1996年1月,国务院学位管理办公室了《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授予学士学位以上的办学条件。在这一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密集出台,标志着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走上了依法办学的道路。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是调整充实阶段。在这一阶

段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外合作办学如同“雨后春笋”般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为了规范管理,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及教育部所颁布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一阶段的法律法规出台,不仅把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彻底上升到了法制化的高度,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包括主政策、配套政策、补充性政策的较为完善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体系。

二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存在的不足

1.办学政策滞后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的时间滞后以及政策内容滞后上。从政策制定的时间上来看,1995年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仅把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而接下来长达7年时间,都未有新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直至2003年3月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而后又在2004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实际上,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外合作办学就已经大规模出现了,在这段时间中,政策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不利于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时至今日,我国仍然尚未制订鼓励在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扶持与优惠政策。

2.未能实现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目的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但现行状况是外方仅仅提供一些外语课程和老师,但并不提供核心课程,中外合作办学仅成了学子出国的“预科班”或“镀金”的工具。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中表述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标准没有规定,导致现行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都未能实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3.非法办学猖獗

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主体不明确,政府机构之间职能交叉,没有直接的上级主管部门,但存在众多的分管部门,这导致有心依法办学的学校面临分头审批等困难,而对于非法办学的学校却又存在监管真空的情况。这就导致现行很多高校绕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和监督,或通过模糊和变通运作模式等方式开展实质上属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活动。

4.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

在实际办学中,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执行中具体的监督检查计划和措施不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结束后,总是会出现监督管理措施难以跟上,没有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上级对下层的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监督部门的执法手段也没有相关的规定进行规范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常出现协议中承诺的国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没有出现;或集中在几天中授课,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国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文凭未能获得其国内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承诺事项不能兑现等问题。

5.教育问题

教育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在对外体现我国教育,我国《教育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而中外合作办学必将导致教育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

三 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建议

1.及时制订和落实相关政策

首先,有关部门要及时通过各个相关主体了解到现行政策的不足之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推出的及时性。其次,有关部门应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在相关性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建立内容多样性、结构稳定性的法规体系。

2.对政策中模糊的概念加以解释、订立相关标准

对政策中模糊的概念,如“优秀教育资源”“合理回报”“外国教育机构”等加以解释,订立相关标准,对可量化的指标予以量化,无法量化的指标也尽量通过详细的解释保证概念明确。

3.完善监督体制

在完善监督体制方面,要在合法性、及时性和连续性的原则下制订和实施政策。首先,要落实相关部门依法操作,严格按照《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其次,建立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办法,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制订适应我国国情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方法;最后,加强民意反馈,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中外合作办学实施监督。

4.成立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构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虽然属于教育政策,但涉及的部门较多,不同于普通的教育政策,因此,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用以协调各行政部门落实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5.理性维护教育

对待教育问题,我们要改变过去把教育仅仅理解为一切都必须自己包办、不允许任何形式外方介入的片面认识。我们要在坚持教育的基础上落实“互惠互利”的原则,对我国来说,在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既坚持了教育,又成功引进了国际教育资源;对外方来说,他们的知识产权和价值,以及在合作办学中应有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顾建新.跨国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中外合作办学新政策解读——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答问[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

[4]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5]张秀琴.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3.5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6篇

教育国际合作不是到处开“麦当劳”,这一通俗易懂的表述,简洁、生动、准确地概括了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不足,值得借鉴,它对于纠正我国国际化办学的方向、避免陷入盲目混乱、鱼龙混杂、重形式而忽视内容、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误区,无疑起到及时的警示作用。

众所周知,麦当劳、肯德基开店的重要特色是全球连锁,唯利是图,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显然不是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麦当劳的成功之处未必不能给中外合作办学以有益的启示:其严格的标准、规范的管理、科学的选址、成功的运营,都可以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一些借鉴。

其一,科学选址,准确定位,锁定客源。对于麦当劳开店,我们都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即它的选址非常特别。业内曾经流传这样一种说法:“选铺跟着麦当劳,人流客流肯定好!”似乎无论麦当劳和肯德基把店开在哪里,哪里就是黄金市口的象征。我们现实的情况也证实,麦当劳开业的店铺或者在闻名中外的金街,或者在不是热点、不温不火的郊外,其门庭若市的状况总让人不得不佩服其选址的精明,麦当劳开一家火一家,不能不让业内外人士交口称绝。这与近几年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生源越来越吃紧的现状相比,其通过科学选址来锁定客源的营销策略发人深省。有专家指出,麦当劳布点的最大原则是20年租期不变,所以每开一个点都要经过3~6个月的考察,再做决策评估。开店前的市场调查和资料信息收集,包括人口、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发展规模和潜力、收入水平以及前期研究商圈的等级和发展机会、成长空间,等等。这一点完全可以借鉴到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生源锁定之中,因为离开了充足的生源,办学将成为一句空话。

其二,统一标准,严格管理,打造品牌。麦当劳在我国的扩张发展无疑是飞速的,如今在国内几乎没有孩子不知道麦当劳叔叔。麦当劳成功的秘诀何在?独具特色的标准化运作自然功劳不小。统一的标准、严格的管理,使得总部经营管理更加简单化,且有利于打造品牌,较好地加快其连锁经营的步伐。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来说,合作的前提是双赢,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所以,照搬照抄或撒手不管,都不是上策,借鉴模式、引进标准方为深度合作之道,才能最终打造品牌,形成良性循环。

其三,中外结合,立足本土,创树特色。大凡出过国、光临过国外麦当劳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印象,与国内麦当劳相比,国外的本土店虽然在店标、布置等方面统一标准,但其经营内容却不尽相同,而是与各国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非常贴近,这是麦当劳“本土化”的一大策略。以设在中国的麦当劳为例,近几年的经营品种也增加了做工精致、富有中国特色的油条、豆浆、大饼等民族化的本土食品,成为其抢占中餐市场的绝招之一。同样道理,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如果一味拷贝国外高校模式,而完全放弃国内高等教育的精华和传统,这将是我们人才培养的重大误区。

所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亟须出台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对如何合作、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等进行规范,以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思考

一、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新生事物,已成为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人才的新途径。10多年前,天津财经学院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合办MBA班之举,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另一类是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独立设置的办学机构是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形成合作体的独立的法人财产,具备法定的办学条件,独立承担办学的责任。这种办学机构是由中外双方根据契约建立起来的,中外双方依照契约享受相应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并具有独立的事业法人资格、享受独立的办学自,内部管理实行董事会制。例如,根据中国政府和欧盟的协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欧盟共同出资创办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两种:一种是学校领导下的二级学院制,由学校与外方合作者共同创办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具体由二级学院运作。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例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另一种是一般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双方根据契约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共同完成合作办学任务。例如,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共同建立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从总体上讲,中外合作办学在积极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的人才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与国际间横向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目前,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授予国外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学位的合作办学在办项目已达230家之多,主要集中在北大、清华、中山、同济等名牌大学以及国外众多的高校教育机构。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相对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例如,上海、北京、浙江等。外方合作者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科技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层次比较齐全:大专层次,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专科教育实行中澳双证书制,中澳双方对所获学分予以互认;大学本科层次,如对外经贸大学的中美管理学院、中法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等;本硕连读,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法文班本硕连读)],是中法两国政府为加强中法交流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研究生层次,如南昌大学与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联合成立“中英联合学院”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北京理工大学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等。

二、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办学体产权不够明晰,财务管理弱化

(1)中外联合办学体的产权不够明晰,使外方投资者与中方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的根本特点。产权是指所有者对资产(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长期以来,我们片面地强调教育办学的公益性质,而忽略了在教育产业化背景下中外办学公益性和收益性并存的实际情况。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推行教育国际化战略,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服务贸易输出。目前,教育输出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九大出口产品和第三大服务贸易产品,*年教育服务收入接近49亿澳元,仅次于旅游业(94.4亿元)和运输业(74.8亿元)。外方投资者认为学校的资产将来是属于中方的,因此在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倾向,如抽逃资金转移海外、挪用资金投资其它领域等;而中方合作者往往是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股权投资与外方合作。由于中方的上级主管部门重有形轻无形的管理理念,使得中方对合作体的资产没有充分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致使这些权益受到损害。事实上,中外合作办学体正是利用了中方的品牌才使学校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起来。因为政府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存在盲区,使得合作体资产的产权归属缺乏明确而清晰的界定。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体很多是附属于中方的高校,并不需要设立一个完全独立的机构。即使设立了完全独立的办学机构,成立了董事会等管理机构,法人依然是中方高校的校长。因此,有的合作办学采用课程合作方式来进行,双方合作,发双方文凭,手续非常简便。这种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典型的标签型,没有实质性的合作。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担任主干课程教学的外籍教师所占比例不应低于25%,引进国外教材不低于教材总数的30%。可是有的项目只是挂名中外合作办学,并没有引进国外的教材,国外的学校只派一两个老师过来,99%的课程都是中国教师在讲授,这实际上只是校际交流的行为。

(2)中外联合办学体财务管理弱化,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混乱。有的中外办学联合体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账目混乱,没有按照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在每个会计年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有的甚至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经费收支情况都没有详细记载,直接与其他业务混淆在一起,更没有委托社会审计机构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体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审核批准每年办学的预、决算方案,有权对办学体的资产进行支配和处置。但目前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体的董事会都是名存实亡,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完全体现为外方投资者个人的意志。因此,才出现了外方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非法将资金抽逃出境、随意将资产挪作他用、投资其他领域谋利,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合作办学体盲目开办新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不够合理

中外合作办学体为了迅速发展壮大,争先恐后地上新专业、热门专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根本不考虑其办学的基本条件能否满足开办这些新专业的要求,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学生入校后没有专业师资授课,学生几乎“自学成材”;配套条件如实验室、实习基地都没有建立起来,使学生既无理论又无实践;缺乏专业书籍,专业知识贫乏。这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合作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满足不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龄结构不合理,多数学校缺乏中年教师,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有的专业全部是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在从事教学工作;职称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兼职教师比例过高,双肩挑的教师很难有精力保证教学工作的出色完成;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多,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很少,很多年轻教师都是本校毕业留校的,知识结构有“近亲繁殖”的特点。由于师资水平低,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受教育者付出了高额学费但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行为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而教育教学质量又直接关系到教育消费者是否能享受到等值的教育。

3.合作办学体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决策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动频繁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明确规定: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设立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重大问题如学校发展规划、审核预决算等进行讨论决策。平时经董事会1/3以上的组成人员提议,可以召开临时会议,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大多数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有的虽然设有董事会,但形同虚设,从未召开过会议,学校的重大问题都是投资者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委托关系不顺畅,投资者与经营者关系不协调。在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对外承诺中,不允许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独立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它必须与国内高校合作才能举办独立设置的高等教育机构。而且董事长一般是由外方投资人担任,校长由中方推荐人选,董事会聘任。由于外方投资人认为校长是中方推荐的,自然代表中方利益,因而不愿让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这种不信任往往体现为外方投资者亲自介入学校的财务、人事、教学等管理工作。外方投资者和中方管理者之间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这种不规范的管理行为影响和制约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健康发展。最后,中外合作办学体人才队伍不稳定,工作缺乏连续性。合作体中的管理人员,多数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因此,普遍存在着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动频繁的现象,使工作没有连续性,降低了管理效率。

4.合作办学体在文凭管理上不够严格,存在着滥发文凭的现象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获得学位的形式越来越多,有的是国内学两年国外学两年拿国外文凭的(2+2)模式,有的是国内学三年国外学一年拿国外文凭的(3+1)模式,现在又出现了接受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拿国外文凭的现象。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组织尤其是一些不具备开展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机构,与境外机构举办所谓“学位课程”“研究生班”等各类项目,刻意模糊办学的非学位、非学历培训性质,未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擅自在办学活动中变相授予学位。根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对合作办学项目授予境外学位进行核准。如果没有制约,势必导致滥发文凭,直接损害学生

利益和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发展。由于管理不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在国外办学历史短、层次低的高校教育资源,并且夸大宣传、吸引生源,看重经济效益和赢利分成比例,对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不是很重视,不问教育质量只求投资回报。这种利用我国政策盲区、以“卖文凭”假合作的营利行为并不少见。

造成中外合作办学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观念上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上,过分强调教育的公益性,而忽视中外合作办学的商业性、营利性。事实上,外方到我国投资办教育的最大动机就是看准了我国有庞大的教育市场,有较大的赢利空间,如果管理者片面强调教育的公益性,外方投资者只有通过不规范的手段挖掘利润;政策导向上,过分强调对外方投资办学的支持和优惠,而忽视了对中外合作办学体的监督和领导。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在大力扶持的同时应加强对合作办学的监管和规范。在处理合作与教育的关系上,应坚定地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合作办学项目的达成和执行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应更多地体现在中方对项目的实际参与和控制权限上,在教学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有些合作项目,中方只起着招生的作用,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办学。然而在合作办学中又承诺允许外方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控股和担任校董事会董事长等。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教育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三、强化对中外办学的监管与规范

1.明晰产权,加强财务监督,保障中外双方的合法利益

中外合作办学在教育产业化与国际化背景下具有明显的“逐利性”。外国投资者首先是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一种服务贸易产品输入中国市场的,是为了占领中国庞大的教育市场,赚取丰厚的利润。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外方往往以资金作为投资,而中方往往是以其知识产权及无形资产与外方合作办学的。各级管理部门应将中方投入的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评估作价,按权益法核算确定中方的投资比例,并在合作办学的章程中加以明确规定,以确保中方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为保证中外合作办学经营行为的健康发展,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会计法规、制度,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定期检查联合办学体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其是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主管部门应要求联合办学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其具体财务状况、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等相关信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美国大法官路易斯·布兰戴斯在1914年所着的《他人的金钱》中有一句名言:“公开是救治现代化社会及工业弊病的最佳良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资源配置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可信、简明和可理解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此外,社会公众还利用个别主体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等有关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FASB,1973)”。各级主管部门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外合作办学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年度审计,并对中外双方收益分配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确保双方的合法利益。国家应该以教育产业化的视角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不应该过分强调教育的事业性,并以此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经营行为。

2.完善中外联合办学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强化董事会的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体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是对合作体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进行规范,从而解决合作体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与风险、激励与约束等问题,建立起合作体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高效率的领导制度,确保各方利益的均衡和目标的实现。目前许多办学体虽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但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很多办学体没有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或虽有但名存实亡。应该讲,在合作办学体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处于委托链条的核心地位。董事会组成人员中虽要求中方人员不少于50%,但外方投资者由于拥有控股权,办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往往只听命于外方投资者,其大权独揽,使得董事责任淡化,董事会决策程序缺乏独立性,重大决策项目的表决都是按照外方投资者的意图行事,董事会形同虚设,使得外方处于强势地位,中方处于弱势地位。中方管理者一般只是负责日常的教学与事务管理,对办学体的重大事项往往缺乏影响力,这使得中方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当中外双方出现矛盾和冲突时主管部门为不影响国家整体的投资环境,往往说服中方作出让步。合作体是由一系列契约关系维系的,合作各方的具体行为目标是不一致的,为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完善中外联合办学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使之能够健康、有序、公平地发展。

3.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准入制度,建立合作办学的质量评估机制

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实行许可证和批准书制度,并且对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复核,对不达标者依法严肃进行处理,撤销其中外合作办学资格。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教育部规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基本办学条件的标准依法进行审批。严格执行行政年检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准入制度,确保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建立起对中外合作办学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机制。合作办学要有基本的教学条件;开办新专业、新课程要有配套的师资、实验室和图书;教学质量评估要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要做出限制招生或暂停招生的决定,以督促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新专业时不能只看学校申报的材料,而应深入到学校实地考察。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水平的评估工作,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每3—5年应对中外合作办学体进行一次教学水平评估。通过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但这些年来,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够具体,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差的学校没有及时出台整改措施,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教育部一位负责人曾说,中外合作办学往往要经历引进、嫁接、本土化和国际化四个阶段。从直接引进到实现国外国内的课程嫁接,然后达到课程和师资的本土化,最后向国际化发展,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22—23.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8篇

2004年对北邮的中外合作办学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去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北邮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开展的本科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这个项目,北邮新增设了两个国内急需的交叉学科专业,即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际学院。

9月,122名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计划内学生进入国际学院学习。这批学生将通过中英双方的联合培养,在北邮完成四年的本科学习,成绩合格者将被授予伦敦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双方的学士学位。

9月15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国际学院联合培养项目新生的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和北京市教委的代表,英国驻华大使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院长等人出席了开学典礼。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负责同志代表章新胜副部长对联合培养项目的成功启动表示祝贺,勉励北邮通过合作,真正达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合作办学的水平和层次。英国驻华大使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双方的合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达了继续巩固和加强中英教育合作的意愿。

联合培养项目成功举办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学生家长普遍对这种办学模式表示欢迎.也引起中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一些国内外高校专程前来参观考察,对北邮合作办学的办学特点和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邮的中外合作办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合作办学的起点却很高。针对北邮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划,在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大学反复接触、谈判的基础上,确定了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为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伙伴。

玛丽女王学院是伦敦大学规模大、学科全、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几大学院之一,在多个研究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她是最早提供计算机科学学位的大学之一,此后她的计算机科学系在此学科发展中一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她的电子工程系提供的国际互联网计算机硕士、电子商务工程硕士等专业,其毕业生炙手可热,为各大公司所争抢。据英国泰晤士报2004年世界大学排名公布,该学院综合排名列全球第100名,列欧洲第36名,列英国第14名。在英国最新的毕业生就业年薪排名中,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在全英高居第二位。两校的合作,正如北邮校长林金桐所言.优质资源的融合,中英文化的交流。

其实,两校的交往与合作始于2000年,是年,两校签署了学生交流项目协议,北邮于2001年推荐9名本科毕业生到玛丽女王学院攻读硕士课程,其中7名同学成绩优异,获得全额或部分奖学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样的优异成绩,是北邮优秀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也为进一步合作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学生交流项目逐年扩大,实质性的校际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教师互访也不断增加,双方都萌生了开辟新的合作领域的意愿。

于是,双方就各自的办学特点、学科优势以及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进行了认真调查论证后决定,在北京实施联合培养学士学位项目,开设国内急需的交叉学科专业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这两个专业是两校同步开设的新专业,培养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具备电信专业知识、管理理论知识和两国法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适应新世纪国际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在北邮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启动及办学过程中,教育部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为他们提供了政策依据。教育部国际司对他们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设想,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具体的指导,在联合培养项目启动、谈判和项目审批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仅用了短短的3个月,就完成了联合培养项目审批程序。

回顾北邮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国际学院的领导认为,最关键的是拥有一个精通专业、团结坚定的领导集体,并在其领导下制定出了适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符合北邮发展目标的中外合作办学方针。

从严管理,是合作办学的保障。国际学院成立以后,把从严管理贯穿到了教学、日常工作以及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从严管理的依据就是各种规章制度。为适应合作办学的需要,双方共同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并按章规范和检查各项工作。这样的规章制度要符合两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符合两校的管理规范,并允许有合作项目的特色。以学生工作管理为例,北邮着眼于人才培养,从建立良好的学风、考风出发,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日常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入手,制定适合合作办学学生的学生手册。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从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为保证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北邮注意学习借鉴英国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联合培养项目设立管理委员会,双方各指派三名委员负责项目的管理。管理委员会委员每月举行一次视频会议,每年至少开一次圆桌会议,讨论联合项目的各项工作。项目主管由两校校长共同指派,中方成员担任,代表管理委员会执行决议,负责项目日常运作。管理委员会中方成员中有一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项目的发展提出指导性原则,切实维护中方特别是学生在联合项目中的合法权益。管理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其中学术委员会由双方各指派三名成员组成,负责课程设置、聘任教师、检查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等。学术委员会每月举行一次视频会议,每年至少开一次圆桌会议,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向管理委员会报告。考试委员会由双方任课教师和相关负责人组成。参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办法,考试委员会聘请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和一位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教授担任校外委员。考试委员会主要负责评审试卷、监控匿名评分过程、学位认定以及审核考试通过的学生名单。考试委员会通常在每学期末召开会议,评估教学质量,考试委员会的工作向学术委员会报告。这样的模式分清了行政和学术两种权利的职责,也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国际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引入的是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双方师资各承担50%的教学,这就对学生和中方教师的英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国际学院加强基础年(第一年)的英语语言教学,并增设语言交流技能课。同时北邮方的课程聘请具有双语教学资格的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来承担。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形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师生共同的反应是积极的、兴奋的。他们不断地给自己和给项目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给我们尝试和实践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增加了信心。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趋势,是不容回避和必须思考的问题[1,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3,4]。与国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经验、方法,以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5]。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江苏科技大学(JUST)自2003年起,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展开合作。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SUPINFO)是法国为数不多的专门培养信息系统工程师的“大学校”之一,获世界计算机行业巨头认可。微软、思科、甲骨文、SUN和苹果等公司都在学校建立有实验室。其专业课程教材每年更新,始终跟踪计算机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国际范围的技术资格认证,就业优势明显。

江苏科技大学十分重视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在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国际交流中心、国际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务处、财务处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分别负责合作办学的项目洽谈、政策制定、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学校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合作模式、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对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显成效。本文介绍了我校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并对该思想在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运用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剖析

办学模式是一所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及其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办学思路和措施的总和[6]。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外双方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合作,从中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因时、因地、因项目层次而异,从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划分[7]。从合作方的角度,可分为:(1)融合型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我方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2)嫁接型模式,就是是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3)松散型,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教师去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方法。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就属于嫁接型模式。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中法双方共同制订,大部分课程的授课采用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由中外教师联合执教。专业课以外方课程为主干,中方课程作为补充衔接,目标明确,体系合理。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从第四学年开始,根据出国深造、国内读研、就业三个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组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升学与就业渠道。

具体而言,学生经全国高考统考后,成绩达到本科省控线才能进入中法合作项目班级,同时我们采用的是4+0的模式,即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若通过中法双方各自的评价体系,则可获得双方的学历、学位证书;若学生进一步提出申请且通过外语相关认证考试,如:雅思、托福、托业或法语,且通过签证则可直接赴法继续在SUPINFO攻读欧洲科学硕士,获得相应文凭。此外,在教学安排上实现中法双方课程的有效叠加,综合整体,合理设置,既考虑到课程学习的前驱后继关系,又考虑到课程体系实际需求;既保证学生基础学科的学习,又兼顾工程技术能力的训练;既注重理工科科目的教学,又辅以经管人文类课程的补充。是纵观全局、科学合理的有效叠加,而非生搬硬套。总之,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的各项环节凝聚了中法双方,特别是项目主管部门和教学实施部门的大量心血。走出了一条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再不断探索总结的螺旋式发展道路。

三.中法合作办学的特色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教育规律与办学实践在一定时代的最佳结合和体现,是办学主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方式与思路。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有特色,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人才竞争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中,才有区别于他校的鲜明特点和亮点,才有自己的生机活力和生存空间。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8]。江苏科技大学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历经六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优势

江苏科技大学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从SUPINFO引入了优秀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资源,开设了Microsoft、Cisco、Oracle、Linux、InternetTechnologies、.Net、Java、IBM等课程。这些课程均采用原版教材,由SUPINFO专门派外籍教师来我校进行教学。SUPINFO与全球计算机行业巨头,如:微软、思科、甲骨文、SUN和苹果公司进行紧密的合作,原版教材随着技术的更新每年不断修订、更新,具有知识版权仅供教学使用。由于原版教材的许多内容都与国际接轨,内容新颖、实用,时代性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直接从中学习、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开办至今引进的各专业原版教材,也为其它系部相关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此外,中方还开设了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

(二)师资优势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所有法方专业技术类课程均由法方派外籍教师来我校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均已获得相关技术认证,每次来华前均需向我校国际合作交流中心递交个人简历,并附以相关证明。这些外籍教师大多有在全球计算机行业巨头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相关工程实际经验。因此他们对技术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我校还专门为中法班专业技术类课程配备了相应的中方助教老师,协助法方教师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辅导,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公共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则由我校的中方教师负责,中方教师的学历结构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职称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年龄分布较合理。

(三)学生综合能力优势

1.外语能力优势

我校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法方专业技术类课程,为了让能学生更好的适应全英文授课方式,学校在学期开始特别为新生开设了连续五周的英语强化训练,通过短期高强度的全英文环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在以后的法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外籍老师均为全英文授课。这种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外语实践机会,也为外语交流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学生外语水平稳步提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普通班。另有多名学生通过了GRE、雅思、托业、法语四级、TEF、TCF等各类外语水平测试。实践证明,这种外语交流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兼备的学生,在出国深造或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2.工程实践能力优势

中法班学生的另一明显优势就是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我们引进的法方专业技术课程,不仅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资源,更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法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学年均安排小组项目(Groupproject),个人项目(IndividualProject),企业实习(Internshipinenterprise),兼职实习(Parternshipinenterprise)等实践项目。具体来说,每次的课程均为前一半教学,后一半实验,现学现练现指导,让学生对刚教授的理论知识有个直观切身的感受。同时,法方非常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每次课程教学结束后,法方老师大多为给学生布置一个与教学课程相关的project项目任务,学生随机分为若干group,每个group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个group做不同的project,做完后以group为单位进行英文答辩,法方老师打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且比重较大。此外,法方还要求学生每个暑假,各自联系单位进行实习,要求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开学后以做的工作为内容写份报告,加盖单位公章后寄往SUPINFO北京办事处,北京办事处会随机抽取学生的报告,致电单位核实学生暑期实习情况。符合要求,SUPINFO则给予学生相应实习学分。本科期间陆续有学生通过专业技术认证,如CCNA、JAVA,CISCO等。

3.管理能力优势

SUPINFO在与我校的合作过程中,除专业技术类课程外,还特别提出要求开设一些经管类课程,如:企业管理、经济法、电子商务、会计学、市场营销、沟通技术等。旨在加强理工科学生经管类知识储备,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使我们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很快适应技术岗位的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能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更加适应公司对人才多方面知识的需要。通过本科阶段相关经管类课程的学习,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较普通理工科学生而言,不仅具有明显的工程实践能力优势,还具有一定的经管能力,更适合就业后实际工作环境的知识结构需要。为学生今后向管理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4.深造及就业优势

在先进教学理念和科学稳妥的办学模式下,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已初显成效,截止目前也顺利培养了三届毕业生。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所具备的独特的语言、专业技能、工程实践及管理等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在深造及就业方面更具竞争优势。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以出国继续深造、考研、就业这三方面为主。法方最近一次关于SUPINFO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近几年来计算机工程师在企业中的发展和晋升很快。SUPINFO的毕业生可以从初级工程师开始,经过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培训和通信负责人或人力资源经理各个等级,一直晋升到总经理。以04级中法班为例,全班共54人,毕业后17人赴法国SUPINFO继续攻读欧洲科学硕士、1人赴法国其他学校攻读工商管理硕士、1人赴美国硕博连读、1人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1人保送研究生、1人考取国内研究生、2人考取公务员,其余学生大多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知名IT公司工作,如:阿里巴巴,朗坤等。在法国攻读欧洲科学硕士的学生,在SUPINFO安排的实习期内也能找到较好的单位实习,如法国兴业银行,实习结束后截止目前已有8名学生获得CDI协议,可长期留在法国工作。

四.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涉及政策、体制、机制方面的不少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解决。

(一)合作办学尚未形成相对高效的管理模式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学校外事、教务、财务、教学等多个部门,目前管理主体主要依托于国际学院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教学主体则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由于存在多部门联合管理,难免会出现沟通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各部门职责,逐渐把国际学院做大做实,形成规模,配备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做好中方多部门内部以及与法方管理层的沟通与协调。

(二)合作办学尚未形成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质量保障是项目管理的中心问题[9,10]。要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我们就必须制定长效机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跟踪反馈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合作办学项目规范化、科学化运作。目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监督机制方面尚存漏洞,很多细节亟待完善。

(三)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还需不断提升水平

合作办学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实践水平跟上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学校应形成长效机制,定期送教师去国外进修,拓展他们的外语及实践能力,保持前沿的知识技能储备,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五.结束语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历经6年的不断实践与发展,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实践证明,本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掌握行业内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在创新意识、组织协调、知识运用和外语水平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优势。我们应牢牢抓住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互惠互利,不断完善合作办学的各个环节。在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兰.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及发展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蔡永莲.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一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6)

[3].樊明武.纵谈国际化办学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4].蒋福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5].肖合全,卢玉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

[6].周文婕.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J]..教育探索,2005,(5)

[7].赵卿敏.国际化: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8].胡洁,赵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理念的若干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9].阳金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3)

中外合作办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国外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而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实行的全面管理。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从而突出教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核心作用。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学生入学起点要求降低,生源质量差别增大;没有及时确立新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没有及时跟进;办学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都给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录取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加大了教学管理工作难度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由于缺乏优质生源,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相对较差。由于其不同的办学性质和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招收的学生不同于母体高校的学生: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有的是三校生,甚至有一些是社会青年。比如湘潭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招收的学生中,有重点本科层次、三本层次以及专科层次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经济状况富裕的家庭,且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父母长期的过度呵护,这些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学生的文化基础差距较大。与国内同类学生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承受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双重压力,同时还必须接受和适应两种不同的教学体制。此外,进入该项目的学生,求学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出国深造;有的是为了提高外语水平,以后找份好工作;有的是无法就读本科院校,只能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些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师资结构相对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师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师资队伍主要由中教和外教组成,其中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长期聘用教师又有短期客座教师等,因此造成师资结构相对复杂的情况。人员流动性较大,主要是外籍教师以及聘用制中教流动性大,既有合同制的外教长期授课也有国外合作院校的外教不定期来校集中授课,既有一门课程始终由一名教师讲授的又有一门课程不同学期由不同教师讲授的,甚至有的课程同一学期换不同教师讲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对教师、学生进行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聘任的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外方合作办学者应当从本教育机构中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任教。然而现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外籍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些学校在师资引进的过程中程序过于简单,引进的外籍教师良莠不齐。此外,中教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大多是由于聘用教师大多属于合同制教师,在合同期满时,许多人也会调去其他单位工作。教师频繁流动,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掌握学校和学生的状况,也容易产生教学不系统、缺乏连续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此外,一般的职业院校,教师没有受过良好的培训,双语教学才刚刚起步,具有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扎实专业基础的优秀教师为数不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用中文教学代替双语教学、学校临时到外校聘请相关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会给教学管理带来风险。

(三)文化差异导致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学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方教师接触到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教师,以及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的中方学生。这对中方教学管理人员以及班主任、辅导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语言上能够与外籍教师进行无障碍的沟通,而且可以帮助外教解决一些教学、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也应注意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外语语言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科学地设计大学生涯及职业生涯。

同时,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教育重点,给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管理提出了挑战。一些教师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有一种错误观念:学生基础差、水平低。此外,对合作办学专业授课的教师,课酬方面除了正常教学工作量外,一般都会得到额外补贴,而这些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机制来评估。一些老师上课敷衍了事,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反响不好,直接影响到合作办学项目的声誉和进一步发展。

二、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一)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教育背景下,更需要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知识水平高,同时了解国际办学的规章制度、熟悉办学法律的人员从事这项重要的工作。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对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引入导致其办学起点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并且进入项目的学生交付了相对昂贵的学费,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优质的教学及管理服务。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具有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这对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参加各种教学管理培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管理人员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因此,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培训,可以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包括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教务管理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等等,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优化中外师资力量,加强外籍教师管理

高品质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强大的教师资源,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教师能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及能否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育机构必须按照专业设置引进专业教师,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大多数在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学质量监督的对象基本上为中方教师,对外方教师的监督较少。由于引进的外方课程以及外籍教师授课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不同于国内课程,因此对这类课程的教学监督很少。为了能够有效地对外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办学机构可以在外方教师中挑选出一些优秀教师作为外方教师的教学督导员,并与中方教学督导员共同进行对外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督。

此外,可以对所有的新进外教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做到知法、守法;同时让他们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鼓励新外教与任教时间长的外教进行沟通。通过岗前培训、教学评估,及时反馈信息,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外籍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的外籍教师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倡导人文关怀,外籍教师远离故乡和亲人,由于文化、社会、工作、生活等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繁重的工作压力,这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及时、主动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国内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三)提高生源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学生,纳入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实施其他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学生,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境外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但在现实的合作办学实践中,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合作办学机构通常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而降低录取标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给教学增大了难度,也降低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质量水平。因此,除了坚持以上录取标准外,还应在新生进校时增加外语测试、政审等环节,以确保学生的基本素质达到一定水平。

(四)促进教学运行的信息化管理

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就必须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这是手工操作无法完成的。因此,应广泛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设备,以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计算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以下功能:1、对教学数据进行存储,如对有关授课、试题、成绩、学籍信息等大量资料进行存储与统计,构建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师和学生信息、教室等教学资源的教学信息数据库,实现传统教学信息的电子化转化;2、对教学状况的分析评价,如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以及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等问题;3、支持教学决策,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功能,研究开发教学领域中的决策应用软件,尽可能多的使用计算机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以促进科学化的教学决策。另外,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任务书管理、调课管理、教室管理、排课和选课管理等管理子系统,其中也包括教务部门的网站建设。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及时、仔细地修订与优化。因此,教务管理系统的更新也尤为重要。

(五)制订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培养方案

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制订教学计划以及培养方案要明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首先,在培养人才的类型上要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其次,培养方案要体现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分级教育模式。最后,培养方案应体现专业特色。优秀的培养方案能够体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办学特色、教学管理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特色等信息。

在制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方案时,还应注意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比如湘潭大学中外合作项目中,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国外学习两年,同时修中、外双方两个学位,需要修大量的语言类基础课程。因此,在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中,主要开设外语语言类课程,同时开设中文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以保证学生在出国后能顺利适应国外合作大学的相关课程。

总之,通过以上对策和方法能有效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只有对教学管理这一重要环节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 孙瑞,张曦.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J].学术论丛,2009(1).

[2] 李振红,张晓云,王劲羽.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 张倩,袁建宁,耿烽.浅议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学管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6).

[4] 于松.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浅谈[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作者简介:

黄彬(1981-),女,湘潭大学法学院讲师。

上一篇:合作共赢范文 下一篇:南南合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