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5 17:05:42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心理特点;护理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对普外科各疾病症状的处理具有优越的疗效。新时期医疗研究显示,除了对普外科患者采取整个的手术操作外,还可适当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稳定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保证术后能以加快病情的有效恢复。本次研究对我院的80例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为随机性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一共8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5.2±4.0岁;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48.5±3.5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8±2.6岁。80例普外科患者中,肝脏20例,25.0%;胆道10例,12.5%;胰腺18例,22.5%;胃肠12例,15.0%;其它(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20例,25.0%。

1.2 方法

1.2.1 分组 此次选择的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采用随机分配方式,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两组普外科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 护理 观察组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除了正规操作外,40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判断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作用。

2 结 果

根据普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几种心理状况,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四种,手术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病人的心理状况,见表1。

本次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病症处理方法,也是彻底清除病根的最有效方式。随着医疗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除了按照标准规范实施治疗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均实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 普外科的常见疾病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1]。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一般来说普外科包括的疾病有:颈部疾病、乳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腹壁疾病、胃肠疾病等。目前,国内对普外科疾病处理多数选择手术方式,由主治医生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以综合处理普外科病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3.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意义 常规普外科手术操作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治疗措施也不容忽视,双方面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2]。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次观察组40例接受心理护理,其主要目的在于:①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③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④缩短患者临床治疗的时间,使其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在心理上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治疗费用的开支。

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3]。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本次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4 结 论

总之,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将其运用于普外科手术指导可取得良好的辅助疗效。通过本次两组患者对比,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是围手术期病人多见的四种心理特点,制定且实施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恢复,病情恢复期缩短。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普外科常见疾病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J].临床护理学,2011,15(12):37-39.

[2] 史载祥.围手术期普外科病人的心理特点与综合护理[J].郑州大学学报,2010,12(2):16-17.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2

一.大家首先认识到精神卫生问题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神障碍与各种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因精神紧张而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多,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精神残疾614万人。另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1600万重型精神疾病患者、600万癫痫患者、3000万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近几年大中学生中的精神卫生问题也在大幅上升,充分说明我国教育、精神疾病的防治方面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精神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多数精神疾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缺乏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手段,一旦患病,治愈率低、病残率高。在我国,精神疾病也是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轻重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超过1.3亿;中国的精神疾病负担已排在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讨论中对比发现出了中医治疗精神疾病的优势。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对精神疾病就有记载,且对精神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中医药能就地取材,方法简单易行,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能发挥特色优势。中医认为,情志疾病与腑脏气血、阴阳失衡等有密切的关系,采用天然中草药调理阴阳,更是治疗情志疾病的重要环节。中医的辨证施治、异病同治,在情志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优势。中医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早注意到心理因素对机体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影响。中医疗法心身合一,蕴含哲理,治疗精神疾病的中药有数百种,方剂数千个,针灸及食疗处方数以千计。针对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激情刺激疗法、言语开导疗法、修身养性疗法、中医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导引吐故疗法、药物和针灸等中医心理疗法,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既减少了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又明显降低了化学药品的用量和副作用。

我院自1973年建院以来,中医药在精神疾病的防治及纠正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反应等方面得到普遍应用,对中医的脏躁、不寐、健忘、失眠、惊悸、头晕、头疼、郁症、癫症、燥症等情志疾病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先后做了《礞石滚痰丸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与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金国章教授合作的《左舷千金藤啶碱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讨了中医提取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中药剂型改变的可行性,该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用逍遥丸、血府逐瘀汤、柴胡舒肝散、甘麦大枣汤、癫狂梦醒汤、顺气倒痰汤、生铁落饮、朱砂安神丸等方加减,辩证施治,治疗各类精神疾患;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抗精神疾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化湿祛痰法治疗药源性肥胖、流涎、便秘、震颤、静坐不能等不良反应都取得良好的疗效。总结出情志疾病的腑脏辨治和气血辨治方法,先后撰写论文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调节阴阳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先后做了《穴位注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将中医的分型、西医的量化有机结合起来,为深入研究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了资料和依据,使中医治疗更具有系统化。《阶梯式定点穴位刺激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穴位注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37例疗效观察》在,<<中国针灸>>发表;《耳穴贴压治疗治疗药源性便秘218例效果观察》等疗效可靠。

中医心理学应用前景广阔。中医早在《内经》就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重视和畅情志、摄养心神、性命双修,创造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方法。应用如豁达法,对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不少精神病学家也强调了心理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故在中医调畅情志的方法与西医的心理咨询相结合有利于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康复期的病人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大讨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

1、中医新技术应用少,诊断手段简单,利润低,经济效益差,中医不赚钱,中医师就没有地位,资金投入少,为了医院生存,一些单位只重视收入高的科室,忽视中医科的建设。致使中医药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逐年萎缩。

2、长期以来,政府对中医药行业管理相对宽松,对非法行医人员打击力度不够,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懂医学、无行医资格的人也打着中医的牌子招摇撞骗,致使一些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怀疑,有的医生也直接说中医不治病,不推荐、不支持病人用中医治疗。歪曲了中医的实质内涵。中医药的应用受到影响。

3、精神病人大部分不承认有病,无自知力,服药、治疗都是被动进行,中医汤剂服用及针灸等都不易取得急性期病人的合作,应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4、现行的保险制度,很多新药、贵药都已进入医保项目,而一些传统的中成药,在精神科常用的如六味地黄丸、复方芦荟胶囊等中药依然是自费药,限制了医生的应用,中医药在这个保险体系中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

5、房屋和人员相对缺乏、设备陈旧、人员断层,无条件设立专门的中医精神科病房、专职的煎药人员和必要的诊疗设施。严重制约了中医药在精神科的应用。致使一些中医院校毕业生也不得不改做西医。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意见建议

自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活动以来,对300名病人进行了中医药治疗精神病是否认可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认为重要毒副作用小,只愿意服中药,不愿意服西药治疗的96人,站百分之32;愿意中西药并用的178人,占59.33%;愿意服中药,但怕麻烦的11人,占3.67%;只愿意服西药的15人,占5%.大部分人因担心西药的副作用而倾向中医药治疗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保护和发展中医药、弘扬民族文化是卫生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单位要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积极宣传报道本单位中医药工作新进展、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及优秀中医人才,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积极参与卫生局组织的养生保健宣传月、世界传统医药日等各种活动,宣传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同行认可,坚持中西药并重的方针,中西医优势互补,充分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的空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法。

2、医院正在开发改造之中,等改造好了,建立专门的中医精神科病区,配备爱岗敬业、热爱中医的专业技术人员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的研究。努力扩大中医药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3、加大中医药在精神病防治方面的科研力度,在发扬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出更适合精神科应用的、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多在提升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方面下功夫。

4、建议医疗保险扩大中医药报销目录的范围,大幅度提高中医药适宜的报销比例,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中医药的实惠。也便于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争取中医药在轻型精神病人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重型精神病人治疗中的结合应用。

6、善语导便,修身养性,心病还须心药医

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心理疾患病人强调善语导便,加以疏导。所谓善语导便,包括好言劝慰,或解释疑惑,或支持保证等诸多心理上的抚慰,相当于现在讲的心理治疗,也就是心病治用心药医的意思。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十分强调怡情撮生,对情志不遂所致的疾病,更是要求从自身修养方面下功夫,比如要求要舍名利(淡薄名誉、地位、财富)、除息怒(节制喜怒哀乐)、去声色(远离声色)、淡滋味(清淡饮食)、静心深(安逸精神、心理),尽管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但这是修身养性、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方面。我们现代人也讲究养身先养心,要求做到宽心(保持宽松、随和的心态)、怀有善心(时时事事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自己的心境也会得到慰藉)、处处静心(心如止水,不为名利困扰)、时时定心(豁达乐观,喜乐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常树信心(对失意坎坷不灰心、不气馁、对生活抱有信心),有时还须要有一点点的粗心(不要事事斤斤计较,学会难得糊涂一点)。当然,这些对有心理情志疾病的人来说是难为了一点,但结合病人各自的实际状况做这样的启发、交谈,有时也是能起到很好的怡情悦性作用,而且往往也是很重要的。

7、治未病的理念始终贯串于中医的医学实践中,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仅仅指导着临床对于躯体疾病的预防,在中医心理卫生思想中,也渗透着治未病的理念。精神疾病病程冗长,容易迁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大精神病防治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到社区讲座,进行健康指导,用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指导人们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加强自我调节以预防疾病,四气调神以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调七情之偏颇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涵徳养性以适应生命过程的变化等方面,对保持心身健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妇科疾病;护理;家庭式沟通;疗效

妇科病是女性的常见病之一,如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除了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外,也对给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很多情况下,很多患者由于心理阴影过重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为了探讨家庭式沟通在妇科疾病中起的积极作用,也为了使患者能够最终接受这种治疗方式,我们对140例妇科疾病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并将结果记录并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妇科疾病患者140例,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70例患者采用家庭式沟通治疗方法,为实验组,而另外7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妇科疾病治疗方法,为对照组。在实验组的70例患者中,其中卵巢囊肿12例、子宫肌瘤8例、阴道炎17例、宫外孕7例、宫颈息肉4例、子宫脱垂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盆腔炎6例、妊娠剧吐3例、黄体破裂1例、先兆流产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平均年龄为(40.3±7.1)岁;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对实验结果无影响。而对照组的70位患者中,其中卵巢囊肿8例、子宫肌瘤17例、阴道炎11例、宫外孕6例、宫颈息肉6例、子宫脱垂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盆腔炎8例、妊娠剧吐2例、黄体破裂3例、先兆流产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患者身高、体重等同样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根据妇科疾病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但是所有的妇科疾病都会很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患者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等心理,甚至容易放弃治疗。

1.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种情况,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妇科疾病护理方案,即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上药护理,手术护理以及基本健康指导等方法,并对结果做记录。而对实验组的患者,我们采取家庭式沟通护理方案,即医生将护理工作交给医院的护士,由护士对病患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即使了解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的心理,积极的开导患者,防止病人因为不能及时了解病情而不积极配合治疗。从患者入院开始, 护理人员首先要积极主动的接待患者,详细为患者介绍病房,治疗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基本情况, 并提前向患者交代住院期间要注意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 从而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其次,护士要学会针对患者心理特点, 主动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或者倾听其话语,从而了解其心理,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史, 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恰当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的仪表,形象等也会到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好的形象会给患者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护士可适当为患者进行一些照顾,如陪护,梳理头发等。 护理人员要礼貌,从而使患者消除抵触心理,增加患者的亲切感, 护士对待所有的患者要保持态度一致,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 但是对患者的病情不妄加评论,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情绪宣泄,总之,医护人员要及时正确的了解患者心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劝导,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

2 治疗结果

在实验组的70例妇科疾病患者完全治愈的65例,治疗有效的5例,治愈率为100.00%,对照组治愈4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87.14%而对于治疗过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7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7.14%具体的数据可见表1

3 讨论

妇科疾病给女性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同时还有很大的心理影响,很多妇女由于妇科疾病,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给自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对于很多妇科疾病,患者往往对疾病的治疗过程,方案不了解,造成过度的忧虑,甚至是恐惧心理,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以往的常规妇科护理会对患者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由于护士或治疗人员好患者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而本次试验中的采取的家庭式沟通治疗方案,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时间更长,护理效果更好,经常与患者沟通关于病情方面的问题,消除患者的心理忧虑,通过必要的沟通, 患者的心理压力变小或消除,对疾病本身带来的伤害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可以保持好的心情,好的心态,大大提高了妇科疾病的治愈率,给患者自身和其家庭带来幸福。

参考文献

[ 1] 叶艺慧, 陈开珠, 曾近静. 肿瘤放疗治疗科的护患沟通技巧[ J ] .家庭护士, 2008,

[ 2] 王佼红. 浅谈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沟通技巧[ J]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 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中医儿科学现代化,必须是对现有水平的超越,产生在传统中医儿科学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形成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同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实现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各个领域、各种方法大量的研究积累,多少代人的长期努力,才能逐步达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科学研究为动力,继承传统为先导、思维创新为途径,加速引进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学科学术进步的步伐。可以相信,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中医儿科学的现代化,将会随着整个中医学的现代化而逐步实现。

中医儿科学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中医儿科学发展前景远大光明。我们这一代中医儿科人,承前启后,肩负着历史的责任,任重道远。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追求,中医儿科事业一定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predomin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ng shouchuan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0029, nanjing, china)

abstract: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pcm) has distinguishe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it shows some advantages for treating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childhood, especially acute viral infective disease and spleen disease. so the guarantee for progress of the cause of pcm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tself. it is necessary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pcm to establish its standard, attach importance to basic research, emphasize clinical research, strengthen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and aim at academic innovation. these measure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pcm modernization.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诱因;内科护理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为心脏、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包含急性与慢性两种,具有比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心血管疾病过程中,通过内科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本院以8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内科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35例;年龄39~76岁,平均(53.6±2.7)岁;病程1~10年,平均(4.1±1.2)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1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高血压27例,高脂血症8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排除精神障碍患者以及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由医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中包含运动量、情绪变化、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等,患者入院后发放调查问卷,告知患者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填写方式,由患者自行填写。

1.2.2内科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比较少,发病后会产生恐慌、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向患者讲述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认知,引导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休息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必要时,给予患者小剂量镇静剂。依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患者制定运动时间。饮食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预防发生水肿,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低盐饮食或无盐饮食;控制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以少于75ml/kg为宜。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时,需给予患者含钾食物[1]。患者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忌辛辣食物,戒烟戒酒。

1.3观察指标

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心血管疾病诱发原因。观察患者护理前后不良生活方式人数,包含钠盐摄入量大、未控制体重、睡眠无规律、吸烟、体育锻炼不足。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软件为SPSS18.0,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数(n)和率(%),组间比较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血管疾病诱发原因

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据82份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心血管疾病诱因为情绪变化大34例,运动量过大26例,天气变化22例,不良饮食习惯47例。

2.2护理前后不良生活方式人数比较

护理后,不良生活方式人数低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中,患者突然运动量增加或情绪波动比较大时,比较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2]。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当气候产生较大变化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患者的生活习惯同样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较大影响,患者存在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时,胆固醇升高,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通过内科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等,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综上所述,通过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分析,在临床内科护理中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2]王俊芝.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01.

[3]杨艳芳.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6-117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96-01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通过针灸治疗的328例患者的病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采用针灸治疗的328例患者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结论:针灸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因其低廉的消耗、治疗病种的广泛、明确的疗效,已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针灸疗法;疗效;针灸历史悠久

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我国从4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大约从4万年前进入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一直延续到距今4千年前。在这个时代,先民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所以考古学上称为石器时代。从远古到1万年前为旧石器时代,1万年前到7~8千年前为中石器时代,7~8千年前到4千年前为新石器时代。针灸疗法大约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古书里保存着一些关于针灸起源的传说资料,都指这个时代。如皇甫谧《帝王世纪》里记载:太嗥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罗泌《路史》则说太嗥伏羲氏“尝草治砭,以制民疾”。又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说:“黄帝咨访歧伯、伯高,少俞之徒……而针道生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则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针灸的临床工作有较大的进展,治疗病种不断扩大。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等,不但用科学的方法肯定了疗效,而且用现代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阐明其作用原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采用针刺麻醉,成功地进行了多种外科手术,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推动了针灸医学的发展。当然,针灸只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方法,有其适宜的疾病。许多疾病是不适合针灸治疗的,或者说针灸是没有疗效的,有的疾病针灸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发挥其特定的作用。所以只有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选择针灸疗法,发挥针灸治病的优势。笔者收集整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针灸治疗的门诊、住院患者328例,从患者的病种、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反映出针灸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有我院采用针灸治疗的门诊、住院患者328例,治疗目的既有针对某些疾病的继发或并发的治疗,也有针对疾病的治疗,依据这些症状与疾病的所属系统进行分类,见表1。

2其他疗效

针灸还对一些男科疾病也有不错的效果,如:前列腺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由于病变部位的特殊性,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针灸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需要长期治疗。还例如遗精、、阳痿等,针灸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3讨论

通过对328例针灸治疗病例进行分析,发现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针灸依然有很大优势,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甚至在某些症状、疾病的治疗作用方面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

3.1针灸现已成为某些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328例病例中,神经系统疾病占49.7%,针灸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法。实验证明,针灸对中风患者的大脑皮层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临床观察证明针刺头穴在增强肢体肌力,促进言语功能等方面有明确作用。现代康复学理论系统中,功能评价严格准确,锻炼手段丰富科学,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成为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治疗手段。

3.2疗效独特,不可取代:针灸在许多领域有着独特的作用,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不足,其疗效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呃逆在针灸治疗中应用较多,疗效显著,并且是现代医学难以治疗的疾病,66例经针灸治疗的呃逆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89.4%。临床统计表明,随着我们对针灸理论的深入研究,针灸作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的病症日益增多,极大丰富了我院的治疗方法。

3.3病种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通过统计分析,应用针灸治疗的疾病,神经系统占49.7%,其中对脑梗死、脑出血的后期恢复占54.0%。消化系统占25.3%,其中治疗呃逆是针灸的独特方法。呼吸系统占6.7%,通过针灸治疗有效减轻哮喘患者的痛苦。泌尿系统占6.4%,尤其对术后尿潴留的治疗疗效非常显著,有效解决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的康复时间。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7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原名上海市精神病防治医院,又名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其前身是普慈疗养院,始建于1935年。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该中心逐渐发展成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医疗技术精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劲的集预防、医疗、康复、心理咨询、教学、科研及对外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下设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WHO上海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等临床及科研机构。近年来,该医院多次荣获“卫生部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等殊荣。目前,该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100余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人员260余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8人,国家及省级各专业学会的主委、副主委51人。该医院临床科室齐全,其中普通精神科、心境障碍病房、早期干预病房、急重症科、抑郁症科、儿童青少年科、干部保健科、特需科、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科、康复科、心身科、传染科、自愿戒毒科等临床科室是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该医院目前共开放住院床位1878张,年门诊、急诊量近百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数万人,位居国内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之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拥有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生产的64导EEG/ERP检测仪、脑电生理工作站、脑功能分析仪、NK1518睡眠脑电检测仪、心脏彩超、多导睡眠分析系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多功能麻醉机、高压电位治疗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东芝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全自动免疫发光仪、雅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超低温冰箱、PCR合成仪、DNA合成仪、DNA序列测定仪、凝胶成像系统及临床心理测评及实验检验设备等国内顶尖的诊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疗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将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介绍如下:

普通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目前共开放住院床位60张,病区设有活动室、睡眠治疗室、心理治疗室及团体心理治疗室。该科室侧重诊疗的方向及特色是:①重点开展新型药物的研发与检测。该科室在应用新型抗抑郁药(SSRIs、万拉法辛等)和新型抗精神病药(齐哌西酮、阿立哌唑等)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与临床药理基地合作进行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评价,以明确各种新型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②每年定期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精神科用药的横断面调查。该科室每年都对各类精神药物在该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充分了解各类药物在医师和患者心目中的接受程度,从而间接明确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③特色治疗。该科室的王祖承教授先后从日本引进了森田疗法和内观疗法。目前森田疗法已在该院推广,而内观疗法也已成为该病区的一项特色治疗。内观疗法是通过患者深刻地内省,逐渐改变其病态认知的一种疗法,对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社会能力、自知力的恢复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④重点开展对睡眠障碍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徐一峰医生简介:徐一峰医生现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专业顾问、中华医学会上海精神科学会委员、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卫生部精神卫生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委员。徐一峰院长198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90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普通精神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睡眠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疾病。

王祖承医生简介:王祖承医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委、中国残联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行为医学会副主委、中国药物依赖防治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上海市心理康复协会副会长、卫生部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戒毒基金会专家委员、环太平洋精神医学家学会会员、日本内观疗法医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祖承教授196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85年12月至1986年12月赴日本千叶县浅井精神病院进修精神科临床医学,曾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他擅长各种精神科疑难杂症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尤其在老年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心身疾病、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心境障碍病房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病房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临床专科,被卫生部认定为“全国四大区域性重点精神卫生机构”之一。该科室在系统性的临床、科研及教学条线设置、人才梯队的构建和培养、与国际先进机构的合作及专科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被誉为国内众多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样板。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恶劣心境、抑郁谱系障碍、双相障碍、阈下双相谱系疾病等,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此病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0%~20%。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抑郁症为主的心境障碍性疾病将会是继冠心病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然而,目前人们对心境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所知甚少,医疗机构对此病的治疗措施也仅仅局限于对症处理,尚有大部分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鉴于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病房立足于临床,大力开展心境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研究,以提高此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此病患者改善不良情绪、恢复其社会、职业功能。该科室下设有活动室、心理治疗室和团体心理治疗室,目前共开放住院床位40张,年门诊、急诊量近2万人次。

方贻儒医生简介:方贻儒医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病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双相障碍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方贻儒主任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博士学位,曾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及美国麻省总院精神科学习和交流,回国后一直从事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各类情绪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个性问题的处理,尤其在诊治各类心境障碍性疾病(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谱系障碍、强迫症、神经衰弱以及慢性疼痛等躯体化症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江开达医生简介:江开达医生现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二科主任、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上海精神医学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开达主任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一直从事精神医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疾病脑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等心理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诊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心境障碍性疾病方面颇有造诣。近年来,江开达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曾多次荣获部级、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早期干预病房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病房是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患有早期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患者。作为全国精神科进修医生的培训基地,该科室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精神科专业人才,同时该科室还与多家国外精神科医院保持联系,并接收外国精神科住院医师前来学习进修,为不同国家医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病房拥有一支强大的医疗团队,该科室住院医师的学历均在大学本科以上,其中学历为研究生以上的医师占医师总人数的70%以上。该科室在医疗技术及诊疗水平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优秀病区”,并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此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也使该科室得到了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施慎逊医生简介:施慎逊医生现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三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委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妇女精神医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国际神经精神协会委员、国际妇女精神卫生协会委员、上海市司法局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专家。施慎逊主任1982年12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曾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精神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的心理咨询及诊断治疗,尤其在处理产后精神卫生问题(孕产妇抑郁、焦虑障碍)等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儿童青少年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是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来自上海及全国各地的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儿。该科室的收治对象是:①有行为问题的患儿(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问题、对抗行为、电脑成瘾行为)。②学习困难的患儿(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成绩不平衡、不会阅读、不会计算)。③有情绪障碍的患儿(离别焦虑症、学校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④有发育的患儿(孤独症、发育迟滞)。

心理疾病的科学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慢阻肺;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五大疾病之一, 它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几乎所有COPD患者的肺泡壁被破坏, 由于小气道失去了肺泡对其的牵引支持作用, 造成细支气管管道塌陷、气流阻力增加, 使肺脏过度膨胀, 影响了肺脏正常的通气/血流比值[1]。随着综合康复在医学各个科室(神经、骨科)的开展应用, 综合康复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也出现在了呼吸内科, 并且引起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台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对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对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资料整理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其中男性50例, 女性48例, 年龄为58 ~76岁, 平均年龄为65.3岁, 疾病分期:急性加重期44例, 稳定期5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观察组为49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5例, 急性期加重期患者22例, 稳定期27例;对照组为49例, 男性26例, 女性23例, 急性期加重期患者22例, 稳定期2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吸烟史、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一般资料做统计学处理, 无统计学意义(P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止咳、化痰、平喘及吸氧等常规处理, 但观察组患者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度过急性期后, 另外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有:①宣传康复教育:向患者宣教呼吸的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基本知识, 并向患者介绍目前的疾病情况, 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了解, 向患者宣教康复治疗需要自我的管理控制力、自我督查力。②呼吸的训练:采用高效的腹式—缩唇呼吸方式, 其可有效的改善呼吸功能, 从而可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一般常采用呼气时间:吸气时间=2:1的腹式—缩唇呼吸, 训练时间为10~15 min/次, 不同的患者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训练期间可以休息2~3次/d;呼气肌和吸气肌的训练, 选择一个容积为800~1000 ml的气囊, 先用力深吸气后, 在用力将肺内的气体全部吹到气囊内, 这样的动作重复3~5次, 且每日训练3~4次, 呼吸体操的训练可以提高呼吸肌的工作效率, 提高患者的换气功能, 改善患者缺氧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综合康复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③耐力训练:对不同的体质病人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类型, 如太极拳、散步、体操、爬楼梯、慢跑、骑自行车等方式, 运动强度应该达到每个患者预计最高心率的60~90%为宜, 这样可增加机体潜在的储备能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补充、合适的营养素比例, 一般按蛋白质:脂肪:糖类=1:1:3配比作为COPD患者的食谱结构, 这样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问题,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从而可以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综合康复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起着不可被替代的作用。COPD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 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 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失望、焦虑、抑郁等问题, 所以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疾病, 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且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护理,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共同治疗4周。

1. 3 评价指标 ①肺功能的测定:应用德国的JAEGER大型组合式多功能分功能测量仪, 分别测量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100%)、最大呼气中断流量(MMEF)、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②6 min步行测定: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 让患者在不引起胸闷、气短症状的情况下行走, 测量6 min后行走的最长距离, 休息10 min后再重复1次, 取两次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记录结果。

1. 4 统计学处理 依据统计学SPSS17.0软件来分析数据,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分析, (P

2 结果

治疗前的对照组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VC、FEV1%、MMEF、PEF)、6 min步行距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较治疗后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均稍有提高, 做统计学分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 做统计学处理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即观察组经常规对症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我国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 给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重, 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患者呈桶状胸, 膈肌位置下降, 活动范围受限, 所以该病患者的呼吸常常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这样虽然解决了患者的呼吸困难, 但增加了机体的耗氧量, 它由正常的2%提高到50%, 大大加重了心脏、肺脏的工作负荷。该类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 会逐渐的出现膈肌疲劳, 出现由于长期低氧造成的肺动脉痉挛和收缩, 即产生了肺动脉高压[3]。COPD患者通过做呼吸操可延长呼气时间, 增大呼气阻力, 从而防止小气道过早的陷闭, 消除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从而增加肺活量及肺泡通气量, 改善吸入其它分布不均和和低氧。有效的运动训练、局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 改善呼吸肌的功能、促进呼吸肌的协调性, 缩唇腹式呼吸和阻力呼吸的训练可以增加肺脏的潮气量, 减少功能残气量, 减少机体做功, 避免呼吸肌疲劳, 并提高咳嗽能力, 增加排痰作用。而综合康复治疗就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的产生机制, 制定出来的综合性多学科的治疗方法, 可以从疾病的病理生理、病理心理上给予稳定或逆转肺部疾病, 使患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呼吸功能, 恢复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本资料中, 通过对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4], 做统计学处理后, 得出两指标的(P

参考文献

[1] 马桂荣.综合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13,15(2):309~311.

[2] 于碧磐,卢冬梅,雪梅等.肺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康复, 2010,25(3):214~215.

[3] 林道静,车娅静.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养康复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17):4094~4095.

上一篇:电子书的盈利模式范文 下一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