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营销范文

时间:2023-12-07 17:33:15

新闻媒体营销

新闻媒体营销篇1

关键词 软广告 新闻化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a of soft advertisement invading the news and takes the Taiwan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so as to analyzing its ways and influences.

Key words soft advertisementnews tendency of advertisement

一、软广告与置入营销

广告收入是媒体的生存命脉。随着广告手法的推陈出新,及电视产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广告购买制度转变所致的广告主买方市场倾斜,媒体传统的广告方式起了极大的转变,整合广告、公关与商品置入的所谓“置入性营销(Placement marketing)”成为近年来广告商重要的媒体购买策略。“置入性营销”指的是厂商以金钱或有价回馈方式来交换产品或服务在节目或新闻内容中出现,①且在不明示广告主的情况下,为付费者营销广告主商品、服务或形象的作法。目前国内盛行的“软广告”,有相当比例就是属于这种隐藏性的广告(surreptitious advertising)。

“置入性营销”又称为商品置入或品牌置入,早在1930年代就已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1982年上映的电影《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是置入性营销最早的成功案例。②1980 年代以来,因为产品置入手法有极佳的促销效果,且能降低影视节目制作单位的成本而开始盛行。近年来,置入性营销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影视产业营收增长的重要方式,如韩剧带来的“韩流效应”,拉美的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三个最重要的影视市场,置入式广告数量大幅增加,脱口秀和综艺节目到处可见主持人吹嘘各种各样的产品,针对年轻人的电视剧更是处处可见置入式广告。

“置入性营销”的风行是因为,传统电视广告虽能直接诉求产品或品牌的促销,但观众对其已有防卫、抗拒心理,甚至不会认真观看。而置入性营销经过巧妙的包装,以节目内容作为商品或品牌营销的“保护色”,化广告于无形的节目内容中,不但提高其曝光度,也能让观众在不自觉中改变印象。对电视台或节目制作单位而言,在节目中进行置入营销,不但可赚取广告费或节目制作费,更可以增加节目制播的资源、减少独立制作的成本。

“置入性营销”的类型很多样,通过媒体的置入营销除了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之外,包括音乐剧、话剧、演唱会,新兴的网络媒体、博客(blog)及游战电玩等的置入营销手法更是推陈出新,置入营销可以说是全面、大规模的渗入了各种传播场域。其中,电视是置入性营销的主要媒介,从体育、戏剧、综艺、竞赛、谈话节目,几乎是无所不“置”。甚至一般认为不宜置入的新闻、儿童、教育等节目,也可见到置入性营销的身影。

二、新闻:置入性营销的禁区

在大众传播媒体内容置入商品营销引起的主要争议是,以节目内容作为商品或品牌营销保护色却未善尽告知或提醒观众之类,不免有欺瞒观众的嫌疑。但各国对“节目广告化”现象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像美国标榜尊重市场机制的自由经济,并未针对置入性营销广告单独进行管制,但因为公关公司“制造”新闻的手法越来越高明,甚至让人分不出广告跟真实、独立制作的新闻有什么差别,因此,公民团体强烈主张要有更严格的法令来管理置入营销。欧盟在2007年5月通过《影音媒体服务指令》,原则上仍禁止置入性营销,在排除儿童节目之外,以正面表列的方式开放电影、剧集、体育、娱乐节目类型,并规定置入性营销的作法。无论管理程度为何,但许多国家都严禁在新闻、时事、儿童节目中,进行置行入营销。③ 但置入性营销最严重的问题,正是新闻报道充斥着商品或品牌置入营销的“广告新闻化”现象。

“广告新闻化”指的是,新闻因为客观报道的预期功能而得以取信受众,但一些商业讯息却包装混掺成新闻信息,表面上是客观的新闻报道,但其实是为特定的产品促销,让观众误信为真、而达到商品销售目的。研究显示,由于阅听大众阅读、收视、注意新闻内容的时间远超过广告,因此广告新闻化很容易诱使观众将广告讯息当成是新闻内容加以接收。广告新闻化的确有误导阅听大众、强化广告讯息的功能,读者对新闻与广告讯息根本无法分辨,而广告新闻化使读者更注意、且更能思考与记忆广告。④

新闻学者McManus针对新闻产制的研究指出,“新闻”本来就是“人们不知道的事”, 既不像汽车可进行“查验”(除了亲眼目睹的新闻事件),也不如服务可亲身“体验”(除了气象报导及球赛分数), 几乎全是消费者以信心消费的。但比起过程中的人为疏失、社会菁英自利、甚或记者本身偏见造成的偏误, 媒体出于自利而扭导的情形反而更常见。McManus将媒体“在商言商”的运作称为“市场新闻学”(Market-dirven Journalism),批评其已取代了传统的规范式新闻学(Normative Journalism)。广告新闻化的操作,连带使得新闻编采人员的工作自主权大受影响,包括决定新闻重点、选择报道题材、决定采访对象、决定访问问题、决定新闻内容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⑤

只是,各国虽都禁止商品置入新闻,但仍然无法杜绝大众传媒业者及广告主一些合谋取巧的偷渡行为,软广告百无禁忌侵入新闻的操作方式,不但严重干扰记者的专业、影响新闻报道质量及阅听大众的收视权益,并侵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三、台湾地区经验、方式及影响

置入营销泛滥导致媒体公信力及新闻质量退步,台湾地区就是一个例子。台湾地区大众传媒多为民营企业,其中有线电视频道数量超过一百个,号称全球电视频道密度最高的区域。数量众多的电视频道竞逐有限的岛内广告市场,再加上广告主采取“媒体集中购买制度”使电视产业沦为完全广告商主导的买方市场。有些电视频道更直接将时段卖断给外制单位,任由外制单位将商品广告包装成节目型态播出。由于争取广告主的置入性营销经费,不仅增加广告营收,同时也能大幅降低内容制作的成本,因此许多传媒机构甚至跳过广告商,设立内部的营销部门,整合广告、编辑或节目及新闻部门资源,主动规划“项目”,寻求等广告主的经费,运用传媒的媒体影响力争取置入营销的业务。

甚至为了配合“市场需求”,新闻媒体的广告单位也规划灵活且多样的业务配合方式,将新闻内容视为标准化及规格化的商品,依时间(或版面)、报导形式及内容呈现等广告客户之不同需求,或为广告主“量身打造”,订出不同价钱出售。新闻界操作各种置入方式愈形精细,以报纸为例,各报常以“专题报导”、“专栏”、“特别企划”、“座谈会”、“论坛”及民调等方式呈现置入性的营销活动与广告。电视新闻的置入手法就更为多样化,电视上出现的独家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专题、深度报道、主播专访、SNG新闻联机、滚动式的新闻速报,画面、语气、口白、标题等,甚至是充满期待、正面和称赞之词的新闻报导语气,都可能是订好价目的“广告”。

一般来说,台湾电视新闻置入性营销的形式可分成四种类型:(一)策划报道:指营销传播商直接赞助某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针对某类产品与议题制作专题报道;(二)与公关活动搭配:由记者参加产品发表会或某政令倡导的记者会,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报道;(三)新闻话题置入:电视新闻主播报道某新闻话题时, 将话题与某品牌结合;(四)谈话性节目置入:主持人与来宾在节目中谈论某一产品及使用该产品的亲身体验。⑥

置入性营销已经成为台湾新闻界普遍现象,记者被要求参与置入性营销项目的比例很高。一项针对台湾新闻记者进行的调查发现,电视记者被要求参与置入性营销项目尤其高,超过六成的受访记者表示曾参与制作新闻项目,而在新闻项目产制过程中,有八成以上受访记者指出广告商会要求访问广告主或广告主指定之人士,并有79.1% 认为广告主要求介绍产品功能。⑦而为因应不同广告主的需求,新闻记者、编辑必须学习将特定商品讯息如何包装成不同的新闻型态。而记者不但照常署名,更务求技巧吹捧,使其看来与一般新闻相同,让读者无从分辨。

在台湾,新闻记者收取费用报道的“有偿新闻”向来是被媒体所禁止的,认为是记者违背违背专业规范的表现。但是,但为营收增长、单位创利的所争取的置入性营销业务,既已成为组织政策及业务目标,媒体会对配合业务执笔的记者给予薪资以外的奖励或项目津贴。特别是新闻部门主动接案之后,由于执行效率较佳,编辑室因为业务配合能力及主动性增强,竟然因此反而有地位提升的例子。

台湾媒体置入性营销盛行到这种地步,不仅影响新闻产制,也影响新闻专业与自主,对新闻记者的工作自主权、工作满意度、未来工作计划及伦理态度都产生负面的影响。⑧同时,“广告化新闻”充斥新闻版面及节目,使得媒体新闻难以保持公正立场、媒体公信力备受大众质疑。

四、结语:慎防置入营销侵蚀新闻

在传统广告之外,置入性营销不但为媒体开辟新的财源,规划良好的置入营销同时也为某些节目或版面内容增色不少,因此逐渐受到新闻编采或节目制作单位的欢迎。如今,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处处可见商品置入隐藏在节目内容或新闻中出现。尤其是民生新闻及软性新闻的报道题材的增加及新闻娱乐化的报道偏风,使广告新闻化问题更易滋长。

“广告新闻化”的置入性营销大行,主要原因是厂商利用阅听大众对新闻的信赖,误导大众把广告当成是新闻以提高阅读或观看的意愿。越来越多收费广告正以巧妙的方式化妆为新闻出现,此一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规范及管理。毕竟,媒体产业的本质是在提供观众可信赖的讯息服务、优质的节目或新闻内容,专业的公信力才是维持新闻媒体产业竞争力的长久之道。

注释

英国Ofcom的定义。参见曹琬凌:《欧盟拟放宽置入营销》[EB/OL],pts.org.tw/~rnd/p2/2006/061110a.pdf。

中国营销传播网:《置入性营销─媒体的广告算盘》[EB/OL],adidc.com/News/hydt/14314115.html。

曹琬凌:《欧盟拟放宽置入营销》[EB/OL],pts.org.tw/~rnd/p2/2006/061110a.pdf。

洪雪珍:《台湾报纸广告新闻化现象的研究》[D],台湾:台湾大学,2003。

罗文辉,刘蕙苓:《置入性营销对新闻记者的影响》[J],新闻学研究89期, 2006年10月。

蔡树培:《电视新闻性置入性营销:营销视野之探讨》[J],中华传播学刊, 2005:5。

陈炳宏:《广告商介入新闻产制之新闻广告化现象:兼论置入性营销与新闻专业自主》[J],中华传播学刊, 2005:5。

新闻媒体营销篇2

关键词:传媒营销;管理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发展轨迹

中图分类号:G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75-04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新闻传媒业“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属性得到确认,传媒营销开始进入研究视野,随后传媒经济学、媒体经营管理等新兴学科相继创建,如今仍处于学科属性尚在争论、范式研究尚未确定的起步阶段[1]。传媒营销研究涉及的多学科性以及相关学科极度年轻的发展状态呼唤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投入,以丰富相关议题研究的多样性,推动相关专项研究的深入,促进传媒营销研究整体向前发展。

一、传媒营销研究的相关学科架构

(一)传媒营销与管理学

所谓传媒,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1.信息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2.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播的社会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传媒消费对象有两种:受众(读者、听众、观众、网民)和广告主。前者消费信息内容,后者消费受众的注意力。鉴于消费对象的这种二元结构,对传媒营销的理解也有两种:1.把传媒当作产品的营销;2.把传媒当作工具的营销。前者以新闻传播学的视角站在繁荣发展传媒业的角度来考虑怎样把传媒本身作为商品传达到消费者手中,后者站在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把传媒作为销售一般商品的一种手段,最典型的就是广告。前一种理解是传媒营销的独特之处,也是传媒更为核心的利益市场,而后一种理解和一般商品营销同质化程度较高,因此学界对传媒营销达成共识的一般理解是把传媒当作产品的营销。

在此基础之上,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认为,所谓传媒营销,“其实是市场营销的一个行业分支,指买方市场条件下,传媒凭借产品和价值,通过交换过程实现的传媒消费者需求的预测、管理和满足。它涵盖了传媒面向市场的一切交换活动,始于对传媒消费者需求的预测和管理,终于对传媒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传媒自身创造价值、获得利润的市场追求。[2]”此观点把传媒营销定位于与食品营销、日用消费品营销等各种行业营销同样的层次位置,同属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

也有学者认为,传媒营销“是指传媒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适应动态变化着的媒介市场开展创造性的活动,通过媒介市场交换,实现媒介商品、服务和信息从媒介开发经营者向媒介购买者流动的综合性的经营销售活动,即指传媒企业在一定的媒介市场环境中,以满足手中的需求为前提,从而稳定地占领一定的受众市场并获得一定影响力的整体行为和活动。[3]”这一定义包含了交换、渠道、市场、需求、目标消费者等市场营销的核心要素,因此可以理解为其认同传媒营销的市场营销学属性。

而市场营销学是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企业管理下的一个专业(见图1)。因此本文认为,对传媒营销的研究应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以上按层级结构分别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所含专业。本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 制作而成,2010-4-4,13:19 ,2010-01-18 19:39: 55

以上按层级结构分别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所含专业。本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2010.4.6,9:33

北京大学的“媒体经营管理”仍是二级学科传播学下的一个方向(见图5),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与另一个方向“广告学”一起要求市场营销知识在专业课考试中占三分之一的内容。这有力地说明了传媒营销是媒体经营管理、传播学乃至新闻传播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说明:方向04、05限考广告学与传媒经营管理,其中05分为市场营销知识,100分为专业方向知识。以上层级结构分别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与方向。本图根据北京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

生招生专业目录(内地)整理制作,2010-4-4,14:20

从二级学科类目和学科内容及学科实践来看,对传媒营销的研究不应仅在新闻传播学的框架之内,应该存在于除新闻学以外的其他二级学科如传播学(媒体经营管理)和传媒经济学(媒介战略管理学)等。鉴于传播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传媒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科建设方兴未艾这使得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传媒营销,也相应地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等待着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以及其他各类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去探索和发掘。在这个产生理论的时代,传媒营销研究领域必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周鸿铎.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科――我的传媒经济理论形成过程[J].现代传播,2006(1).支庭荣,谭天,吴文虎.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的弃儿―与周鸿铎教授商榷[J].现代传播,2006,(142).潘力剑.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传媒经济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J].新闻记者,2004(7).

[2] 朱春阳.传媒营销管理:一种影响力经济空间内的操作方式[J].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1).

[3] 李娜,李静.媒介营销的本质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9(2).

[4] 邝洪.现代市场营销大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5] 章平,池见星.10年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回顾――对1996年至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的实证分析[J].新闻大学,2007(92).

[6] 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新闻媒体营销篇3

这一两年来,由于新闻软文营销比硬广更让用户接受,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费用低廉,新闻软文营销越来月受到企业主的喜欢,因此很多媒体也专门开始提供类似服务,还有的专门开启企业软文专栏。而专门的软文新闻稿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

那么是否所有的客户都适合做新闻软文营销呢?有人可能会对这有质疑,电商传媒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以客户都适合做软文新闻营销,每一个客户的需求不一样,而新闻软文营销知识营销中的一种推广方式。电商传媒()经常接到客户的咨询,想做新闻软文营销,但是很多客户仅仅是咨询下而已,真正去用新闻源软文来进行营销的企业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新闻软文虽好,但是对最终的营销效果心里还是没有底,都认为新闻软文营销能够带来大量流量才是真正的营销效果。

其实新闻软文营销效果有很多,而大多企业唯“流量论”的客户对新闻软文不能保证带来流量而却步,没看到真正认识到新闻软文营销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流量不是衡量新闻软文营销效果的唯一标准,下面电商传媒总结新闻软文营销的效果主要体现的几大点:

一、首先让客户有机会直接在门户网上相关频道看到关于企业产品的新闻;产生直接的点击或者评论,带来直接客户;

二、当潜在客户运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企业的公司名或者产品的关键词,那么就会在一个页面或几个页面上,连续看到在各大网站的相关新闻报道。客户看到有这么多网络媒体报道了加企业,加速客户的成交;

三、把所有各大网站发表过的关于企业的报道按照原网站网页的形式收集起来,链接在本企业网站上,供客户阅览,使其迅速产生信任度;

四、网络新闻软文具有二次传播特性,就是一个网站首先出来之后,别的地方和专业网站会转载这篇新闻。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我们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广告因为设计得好,被别的媒体转载了。

新闻媒体营销篇4

由于新闻出版产品分销渠道的多元化,更由于读者对出版物的要求千差万别,营销大众化单一产品越来越困难,新闻出版单位日益转为微观营销,市场细分是增加企业目标精确性的一种努力。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将市场细分行动分为:细分、补缺、本地化和个别营销。所谓细分,是相对于大众化营销而言的,企业应认真分析客户的消费实力、欲望、习惯、态度甚至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差异,将相近的客户归为一类,然后针对这一类客户,制定出适合他们的产品和营销策略。所谓补缺,是将细分市场再一次细分,确定一组特定的客户,借助对这一类客户的高度了解,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目的是获取客户的溢价。所谓本地化,就是把营销方案打造成符合本地客户群需要的可行方案。而个别化营销,是市场细分的极致,也即细分到个人,定制销售,企业开展个别的和有一定规模的定制活动。

市场细分的基本作用,就是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市场资源,提高营销资源的使用效率。中国有着广阔的新闻出版市场,面对这种竞争局面,每个新闻出版单位需要做的都是对读者的需求了解得更透彻一些,服务更专业、到位、及时。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媒体定位可以借鉴市场定位理论中一些适用的内容,但不能完全照搬这套理论,因为媒体产品与普通产品不同,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属性,媒体产品生产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市场定位理论从本质上说是为企业获取最大利润服务的,其经济效益第一的取向不言而喻。因此,市场定位理论所强调的第一项原则就是“消费者导向”原则,认为成功的定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如何将定位信息有效地传达到消费者脑中,二是定位信息是否与消费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出版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固然要以满足媒体消费者的信息需求为己任,但它作为一种舆论引导工具的特殊性,还决定其不能完全被动地迎合受众,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担负起正确引导读者的重任。要把新闻出版舆论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新闻出版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出版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奉行市场定位中的“消费者导向”原则,就可能会出现盲目迎合受众,置经济效益于社会效益之上的错误。即使这样做能为一些新闻媒体带来暂时的局部利益,但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最终也损害了新闻出版媒体自身的长远利益。新闻出版媒体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媒体定位是一个处在新闻编辑学与媒体营销学相结合的新课题,而具体从事媒体定位策划与媒体产品设计工作的主要是新闻出版编辑人员尤其是中高层新闻编辑。媒体定位策划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新闻出版媒体的服务对象是谁,二是新闻出版媒体为这些服务对象做什么。因此,细分化市场中的新闻出版媒体定位应从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两方面考虑。

细分化市场中的新闻出版媒体定位策划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新闻出版媒体的目标受众,是立足于对新闻出版媒体市场的分析,对新闻出版媒体产品的市场占位作出决策。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媒体发展的速度极快,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由“大众”变为“小众”(或称“分众”)、由“广播”变为“窄播”的转型时期,一家媒体覆盖全体受众已经不再可能实现,每一个新闻出版媒体都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受众。

新闻出版媒体的受众定位,实际就是要发现哪些信息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为某种媒体产品创造出市场需求的受众群体,以便针对这种需求进行产品决策。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分析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都要将这三个要素结合起来。这三个要素中,人口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居于第一要素。一般说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人口规模越大,消费者越多,市场规模越大,市场消费需求也越高,反之,亦能成立。这一理论对于新闻出版媒体的受众定位很有意义。受众定位是新闻出版媒体实现市场占位的基础,不仅因为受众的媒体消费者是读者,还因为新闻出版“双重出售”的特点,使其受众定位与媒体的广告效益联系在一起。媒体受众越密集,对广告的吸引力也越大。此外,广告媒体战略还强调重视媒体受众群体的成分、层次和接收状况,强调广告的目标受众要尽可能和媒体的传播对象相一致,这些都说明媒体的受众定位对其广告经营产生直接作用。

新闻出版媒体产品生产要实现良性循环,首先要有合理的受众定位。

细分化市场中的新闻出版媒体定位策划的功能定位

细分市场常用的变量有客户特征和客户反应两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地理细分――国家、省、市、县、城镇、街道、乡村;

2.人文系统细分――年龄、家庭人数、性别、收入、职业、文化程度、宗教、地位;

3.心理细分――生活方式、个性;

4.行为细分――时机、利益、使用者地位、使用率、忠诚状况、购买者准备阶段、态度等。

细分市场之后,首先要对新闻出版细分市场进行评估,然后进行选择。面对整体市场,不论市场多么开放,几乎任何企业都不曾也不可能全面占领。新闻出版单位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占领一个或多个符合自身资源优势的细分市场,才是真正符合新闻出版单位媒体定位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利益。期望用一种或者多种出版物满足各种读者群体的需求,只能是一厢情愿。要集中力量在单一细分市场或几个细分市场上进行产品专门化、市场专业化,实行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形成局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等,达到占领甚至局部垄断某个细分市场的目的。所谓差异化营销,是指企业决定经营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并且为每个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服务,制订出不同的用户解决方案。

今天,新闻出版业已从一个成长型行业发展为成熟的行业。新闻出版单位应依据新形式下细分化市场中的新闻出版媒体定位策划策略,争取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利益最大化,在竞争中发展,永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海燕出版社)

新闻媒体营销篇5

同样,“桑迪—六力”为河南蓝天集团借助“信阳茶业文化节”,推广其新品蓝天玉叶,也是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与品牌营销相结合的优势,在媒体上创造了“天价信阳毛尖吓退国外茶商”、“天价信阳毛尖叫板西湖龙井”、“天价!2两绿茶拍出14.9万”等新闻信息,极大的提升了蓝天玉叶的知名度与关注度,为新品上市营造了良好声势。

可见,新闻传播能对品牌营销起到有力的提升作用。若论新闻传播对品牌营销的价值,可以简单的从概念定位、实际操作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窥得一斑。

首先,先需正其名,方能言之顺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之中包括创建品牌,将品牌建成名牌,以巩固、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以价值为核心内容的营销活动。从表象上看,品牌是用来识别卖主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设计或其组合。一般来说,品牌营销就是在动态地了解了市场营销环境的基础上借助特定的产品与服务功能、特定的企业及产品形象,影响和培养特定的消费者心理,从而形成具有明显市场吸引力和竞争优势的品牌。但从品牌的组成来看,品牌营销实质上是一个价值流动的链条组合,是一个系统。品牌主要由产品服务与功能、企业及产品形象和消费者心里三个部分组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营销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标、符号,而是一种以培养、经营品牌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宣传、保护、支持和渠道选择都是品牌营销的工作,是在此过程中的价值流动、传递的内在要求,是“品牌价值链营销”。

反观新闻传播,广义概念指事物在不同空间传布的过程,包括新闻报道、广告、公共关系等等。可以看出二概念在外延上本有暗合交互之处,有效的新闻传播其实与成功的品牌营销具有相同的终极指向。有整合营销传播先驱之称的舒尔茨曾说过: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唯有传播能够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医药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简单的广告传播便足以树起一个品牌;到90年代,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也可以撑起一个品牌;时至今日,品牌的创立就远没有那么简单了,除了独特的产品设计和过硬的质量品质外,传播过程当中优秀的广告创意、合理的表现形式、恰当的媒体投放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其实,在具体的营销层面提及新闻传播,往往是指它的狭义概念: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或互联网形式对新近事件进行报导和传播,之中常常嵌入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俗称软新闻,现已成为广告营销的一种重要类型,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品牌营销之中。

可见,无论是广义的新闻传播,还是狭义的新闻传播,都对品牌营销有着不容小觑的正面效用。下文的探讨中,将着重关注狭义新闻传播对品牌营销的价值。

其次,新闻传播较之普通广告具有明显优势

一方面,新闻传播往往比直接投放广告成本低廉。

在大众传播与分众化窄播相互嵌插、定位不明的媒介环境下,想要支撑规模大、持续久的广告影响力,所需的物质投入是巨大的。哈药集团近几年的广告投入年均都在十几亿,且投放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央视的标王怪圈也被孔府宴酒、秦池酒、爱多VCD一轮一轮的验证着。由于广告费用的集中支出,导致企业资金链流通不畅的情况更是普遍存在。

而软新闻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企业无需付费,报导中的内容是企业提供的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前沿的行业信息、突出的产品价值或先进的管理理念等等,此为上乘一类。另一类则是媒体付费采写的关于某企业正面或中性的报道。另外,还包括企业付费给媒体,将需要进行宣传的内容融入看似客观的资讯当中,此乃下乘之选,往往是游走于行业规则的边界线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企业公关能力和宣介能力的体现,通常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容易增进与相关企业、行业的联系与互动,并构建企业、媒体、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局面。

如果运作得当,这种软文的优点在于:媒体产出了有价值的文章,读者获得了有益的信息,企业经媒体报道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就经常在权威期刊上为一些企业策划专题,这样既满足了各企业提升自身形象的需求,又向相关媒体提供了业界资讯,并为消费者增加了信息源,为研究人员丰富了材料。这种“三赢”的结果应当是所有软文操作人员梦寐以求的。

品牌营销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短期的经济收益和品牌树立,更在于长期的良性发展和稳定的品牌管理。相信在一个借助于新闻传播构建的行业关联网中,品牌的长期维护和持续管理将变得更加有效。

再次,新闻传播能为品牌营销创造独特价值

借助新闻传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品牌营销会取得不俗成绩。市场的饱和、同质化的竞争加剧了广告大战,在眼耳口鼻都充分被广告调动的今天,消费者已经不再笃信其中所展现的效用。日趋理性的消费者有时甚至会选择逆广告主流的产品和服务,以表达对层出不穷的欺诈性广告的不满与反抗。而将产品信息巧妙融入到软新闻当中,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有助于消解消费者的排斥心理,辅之以媒体公信力和新闻报导客观性的心理暗示,更容易形成尾随效用,诱发消费行为,并产生品牌信赖感进而形成品牌依赖。黄金搭档的一次成功推广,就是以中华营养协会的名义,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论坛,借数百位专家之口,呼吁民众注意膳食结构并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该活动引起了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幕后推手们自是赚得盆满钵满。另外,2005年广药集团“潘高寿”这一百年老字号借助野狼行动成功走出岭南,窜红全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借助新闻传播。桑迪营销咨询机构对潘高寿野狼行动进行系统的新闻策划,特别针对其“治咳百年、真材实料”的品牌定位进行演绎,突出企业实力与百年诚信,甚至从“三分之一止咳药涉毒”的话题引出企业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患者的信心承诺等,在多种媒体上高频亮相,使得潘高寿野的品牌形象得到极大的提升。

新闻传播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信息量大,这为立体呈现品牌形象、巧妙发扬品牌个性创造了足够的展示空间,容易从文化的高度,让消费者与该品牌的历史、文化、理念等产生共鸣,进而提升品牌美誉度、忠诚度。比如,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维药由于观念、资金、人才和文化的局限难以走出新疆,空有着2500年的历史和显著的临床效果。作为维药企业后起之秀的“奇康维药”,善于运用大型“药交会”策划论坛、民族歌舞表现等传播形式,借助著名表演艺术家克里木的品牌形象及《七剑下天山》电视剧的热播声势,策划大量的新闻稿件,以“维药下天山、民族药变局”、“克里木携手奇康,维药出剑下天山”等新闻稿件,将奇康维药在行业媒体、财经媒体、大众媒体上,进行高频率、全方位、多视角的传播,打造成民族药的知名品牌,最终带动维药的品牌营销。

新闻传播具有议程设置功能,能够制造一系列新闻事件,打造持续影响力。比如东药集团在进行珍稀渭的品牌推广时,与桑迪营销机构精心策划,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传播策略。在产品上市初期,抓住当时的社会热点进行新闻炒作,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配合在各种主流媒体上高密度、脉冲式的广告投放,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在产品上市中期,会以一连串的事件营销,配合通俗说理的报媒软文和形象鲜明的电视广告,形成持续的宣传脉冲,刺激消费者尝试购买;在产品市场启动中期,会以合理的媒体投放,辅以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活动,尽快建立忠诚的消费人群。新闻传播的造势功能可以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将人们持续暴露在同一品牌的影响之下,势必最终会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形成相对巩固的品牌形象。

新闻传播形式多样,可调用的资源丰富。报纸、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都可以收归己用。曾经在央视热播、创下了全国收视率之最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是以同仁堂的历史为蓝本创作的。红遍大江南北的剧集自然也为这家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老铺再次擦亮了招牌,做了一个大大的广告。再比如古汉养生精意欲打造全国品牌之时,正巧湖南省博物馆借马王堆出土30周年纪念日,推出的辛追夫人“真相”复原事件,再次掀起了“马王堆热”。桑迪营销咨询机构洞察到了热点新闻、抓眼球借势运作,在前期以新闻软文造势,推出马王堆三大发现:发现之1、《2100年神秘夫人现形》、《马王堆辛追夫人疑是汉文帝母亲》;发现之2、《震惊世界的古墓三宝》、《马王堆养生方将申请世界医药遗产》;发现之3、《西汉古墓的养生秘籍》、《日韩狂抢百亿中药方剂》等。以新闻故事性强的写作风格,巧抓新闻点,配上辛追图片、古墓发掘场景、素纱禅衣、《养生方》帛书等新闻图片,巧妙过渡,逐步将注意视线引导到《养生方》及古汉养生精上。并将产品主要卖点集中,分别以3个具有震撼力的标题概括:《2100年前的养生方秘籍》、《国家一级保密处方》、《清华大学要破解“古墓秘方”》,更加增强产品的神秘感、权威性与科技性,既打造了品牌又实现了盈利。

新闻媒体营销篇6

关键词:企业品牌;企业形象;新闻营销

受到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影响,企业营销观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和创新,新闻营销作为整合营销后产生的新营销理念,以其自身优势逐渐引起了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在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过程中合理应用新闻营销,能够促使企业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推广,让社会大众对企业品牌文化形成深刻的认识,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新时期在追求企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对新闻营销工作进行系统分析,为新闻营销作用的发挥和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提供相应的保障.

1企业品牌形象的内涵

企业品牌形象并不能够与企业品牌本身等同,品牌形象实质上是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人体感觉器官进行传达,并且在传达过程中能够融入一定主观判断的、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企业品牌整体认识和影响的综合反映,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特征.通过对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社会大众能够对企业品牌形成一定的认识,进而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成熟,并且社会大众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讨论和分析能够形成大众舆论,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特定的影响.而对社会大众舆论与消费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良好的舆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消费者的大量消费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品牌形象,促使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得到显著的提升[1].由此可见,企业品牌形象的进一步优化对于提升品牌效应、刺激消费者消费、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2影响企业品牌形象的因素

在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企业品牌形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在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品牌形象能够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因此要想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就应该注意对影响企业品牌形象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工作进行具体分析能够发现,影响企业品牌形象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品牌的有形印象和物质基础,能够对企业品牌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好的形象必然会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消费,而不好的形象则会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相关产品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企业发展[2].其二,环境影响,在企业中,环境形象主要指企业中的生产、销售和办公环境,有助于促进企业形象的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在提升企业品牌信誉度、知名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其三,企业业绩形象.在企业中企业的业绩形象具体指在企业品牌形象影响下产生的盈利水平,一般包含销售额、利润率、收益率等元素.同时对企业业绩文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品牌盈利水平能够直接客观的反映出企业品牌的经营情况,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作用,就应该注意对企业业绩形象进行分析,以企业业绩形象宣传让消费者群体对企业品牌形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促使企业在良好品牌形象的作用下获得广大消费者群体的支持,进而逐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社会效益.其四,员工形象.企业中员工形象是其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包含员工的服务态度、职业素养、装束仪表以及行为规范等,只有保证企业员工形象,才能够为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保持对员工形象的高度重视,以好的员工形象为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良好的支持,为企业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闻营销对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意义

在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合理组织开展新闻营销工作,制定相对科学的新闻营销策略能够促使社会大众对企业形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使企业形象真正深入人心,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特别是企业在组织开展新闻营销工作的过程中以产品的差异性作为定位,就能够对消费者群体的购买欲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作用,甚至引发消费者高涨的消费热情,为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获取创造有利条件[3].具体来说,企业新闻营销工作对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能够有效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价值.品牌的感知价值是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感知价值包含感知成本、社会价值、情感、功能等几个方面,企业合理组织开展新闻营销工作能够让消费者借助新闻营销来认识品牌,对品牌价值形成深刻的感知,进而有效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相应的保障.可以说新闻营销策略的质量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认识到新闻营销在宣传企业品牌形象、刺激消费者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新闻营销的作用为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坚实的保障.其二,合理组织开展新闻营销策略能够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和依赖度,使消费者成为企业产品的未来潜在消费群体,为企业创造稳定的消费源,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可见科学合理的新闻营销工作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保持对新闻营销工作的高度重视.

4基于企业品牌形象基础的企业新闻营销策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树立积极健康的企业品牌形象,增强社会大众对企业品牌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就应该加强对企业新闻营销工作的重视,以合理的新闻营销为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良好的支持,为企业群众基础的获取提供相应的保障[4].本文以阿里巴巴和小米手机为例,对基于企业品牌形象基础的新闻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企业新闻营销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促使企业品牌形象得以良好的树立.

4.1阿里巴巴企业在企业品牌形象方面制定的新闻营销策略

阿里巴巴集团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促使其产品获得广大消费者群体的高度认同,并进一步推动企业得到了不断壮大,与马云团队所制定的新闻营销策略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在相对科学新闻营销工作的作用下,企业的知名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企业积极健康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良好的树立,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在具体操作方面,马云团队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从创业初期开始就尝试借助新闻报道的方式对阿里巴巴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商业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从而引起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如马云曾多次受邀到国际知名大学———剑桥、哈佛和商业峰会上进行演讲,在讲解先进创业和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促使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理想和信念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宣传,在媒体对这些事情进行大力报道后,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力得到了有效的拓展[5].这样借助良好的新闻宣传活动,不仅阿里巴巴企业形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并且也为新闻媒体创造了价值,促使新闻报道获得更为广泛的关注.这样新闻机构就逐渐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新闻宣传工作和企业品牌形象树立都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例如在“绿城房产”事件中,就充分显示出合理组织开展新闻宣传活动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绿城房产”破产时,马云由于与绿城集团的懂事长存在个人友谊,因此积极呼吁阿里巴巴集团员工买房相救绿城集团.在做出这一决策后,阿里巴巴集团制定了合理的新闻宣传策略,对马云仗义相救行为实施正面报道,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而这些正面报道的存在对阿里巴巴集团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产生了相应的积极影响.并且从新闻媒体角度进行分析,这样的报道虽然涉及到商业活动,但是实质上带有一定的娱乐化色彩,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强,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和参与评论的过程中实质上会产生一种对阿里巴巴企业形象的认同感,为阿里巴巴企业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6].由此可见,合理组织开展新闻宣传策略能够加深社会大众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认识和认同,所以我国其他企业在打造和推广企业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借鉴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经验,合理应用新闻宣传策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获取以及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4.2小米手机在企业品牌形象方面制定的新闻营

销策略小米手机领导决策集团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新闻营销策略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在充分发挥新闻营销作用的基础上促使企业品牌形象得到了良好的树立,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方面贡献了一定的力量.对小米手机的新闻营销策略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概括的说小米企业的新闻营销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小米手机的市场定位相对精准.小米手机的核心宣传思想就是手机的高配置和低价格,并且智能化程度高,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通过对目标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购买趋向、购买能力和购买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智能化程度高和低价格是目标消费者群体的心理消费需求,并且年龄在24-45岁、月收入3000左右的职员和大学生群体为主要消费对象.这样在完成对目标消费市场的精准定位后,小米手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新闻营销策略,新闻营销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更强,促使新闻营销取得了初步成果,小米手机品牌形象也得到了相应的树立.其次,制定相对科学的产品策略.小米手机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整体配置在我国同行业中保持先进水平,并且整体功能大,从问世后便结合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推出“智能发烧机”的营销了理念,并在每一年对产品进行更新.在营销过程中借助新闻营销工作,企业对小米手机进行了广泛宣传,特别针对产品功能与消费者群体需求方面的契合点进行突出宣传,新闻营销工作取得了初步发展成效,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7].此外,在新闻营销过程中,小米手机还结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创建了“米粉”交流平台,结合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开展新闻推送活动,为消费者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营销服务,使企业对消费者群体的吸引力逐步增强,为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再次,制定巧妙的价格策略.在新闻营销工作中,小米手机企业在对目标消费者手机成本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强大吸引力的低价营销策略,甚至推出裸机低价营销.这样在小米手机高端配置和低价格的吸引下,小米手机获得消费者群体的高度关注,因此在销售过程中迅速打开国内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为了突出小米手机的价格竞争优势,在组织开展新闻营销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新闻报道不仅对小米手机的性能进行宣传和推广,还突出强调了多元价格策略,促使小米手机获得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关注,最终促使小米手机新闻营销策略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又次,合理选择电子渠道销售.小米手机在组织开展新闻营销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际和消费者对网购行为的高度认同,在旗下物流资源的支持下尝试实施了“网络销售+物流公司”的全新销售模式,在节省实体店费用的同时制定了企业和消费者都相对满意的价格,为新闻营销工作的成功奠定了基础[8].同时在对电子化销售进行新闻营销的过程中,可以将电子销售网站的链接与新闻报道相关联,让消费者在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能够直接跳转到电子销售平台上,方便消费者了解小米手机品牌文化和购买小米手机,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促使小米手机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最后,制定了成功的促销策略.在小米手机促销工作的新闻营销中,其以召开会的方式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注意力,有效提升了宣传效果,并且在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小米手机品牌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树立,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对营销效果的获取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可见科学的新闻营销策略为小米手机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获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工作中,合理组织开展新闻营销工作能够保证社会大众对企业品牌形象形成深刻的认识,对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获取也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总结阿里巴巴和小米手机的成功新闻营销工作经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新闻营销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科学的新闻营销措施,为企业形象的树立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甘忆辛 单位:皖西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明.如何利用事件营销建立企业品牌形象[J].经贸实践,2016(9):85-87.

〔2〕陈岩.善用新闻传播手段提升品牌形象[J].中国电信业,2014(2):82-83.

〔3〕张春明.软文营销在建立企业品牌形象中的运用[J].办公自动化,2016(16):57-59.

〔4〕董鑫.社会化媒体营销及其实践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9):157-158.

〔5〕刘烁.法国欧莱雅的中国营销及跨文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田亚喆,王雨楚.企业形象与产品美誉度的关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3):117-119.

〔7〕亢海玲.新闻营销:企业与媒体共赢路径探讨[J].新闻知识,2015(1):62-63,68.

新闻媒体营销篇7

随着全球全面进入2.0时代,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出现强劲增长,其精准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是传统媒体所无法超越的。与此同时,随着广告主对网络广告了解的日渐成熟,如何用最少的投入换来最佳的广告效果成为每一个广告主关注的焦点。在投资愈发谨慎的形势下,广告主更加青睐于性价比、营销效果上更具优势的网络媒体。

诚然,产品目标消费群与企业所投播的媒体受众群吻合度越高,广告效果越好。广告主的投放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媒体的引导,只有满足影响力、公信力、创新力等特征的载体才具备营销的价值,才能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媒介组合产品和更好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

2 0 1 0年1 0月2 2日,在第1 7届中国国际广告节的颁奖典礼上,新浪揽获中国媒介创新营销奖的1 1项大奖,并涉及汽车、金融、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这一佳绩,无疑印证了新浪在媒介创新方面所特有的营销优势与平台实力。

影响力 门户网站的聚合效应

要了解中国的互联网就不能绕开新浪,不仅因为它在全球的排名,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大部分中国网民的新闻阅读习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彭兰评价说:“新浪新闻的八字方针(快速、全面、准确、客观),似乎只是老生常谈,任何一个网站都会有类似的指导原则存在,但是,有多少网站能够在1998年的世界杯报道中就拿出24小时滚动工作流程?有多少网站在1998年克林顿绯闻案中就推出了初具规模的新闻专题?在网络新闻的竞争中,每一个小小的领先行动,都可能转化为网站的影响力。”

新浪十余年来打造的强势新闻报道,对内容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深深影响了互联网乃至整个媒体行业,而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大量高端受众,也为新浪高端品牌形象的树立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移动、奥迪、中国银行、中粮等众多龙头客户正是看准了新浪平台的用户人群,希望通过新浪这一权威的营销平台开拓自己的新蓝海市场。对此,很多已经进行网络营销的广告主纷纷表示,媒介平台的用户数量以及平台影响力成为他们选择网络营销的首要条件。

新浪网络广告营收持续高居门户网站第一,是品牌影响力的积累和营销体系的日益完善所产生的规模化效应。

近年来,包括SNS、视频、搜索等数字媒体形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眼球。相对传统媒体来讲,客户对数字媒体投资回报的考量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行业的考量也不一样。于是我们发现,在数字媒体领域里,广告主的需求似乎变得更多了,而且类别也更多了,不再像对待传统的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那样,只要求覆盖那么简单了。

在广告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广告主是甲方,公司是乙方,媒体是丙方。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认为,新浪事实上扮演着甲方、丙方两个角色:“很多时候,新浪也是甲方,我们也会去做‘自我营销’;而作为网络媒体,也有大量的广告主在新浪上面投广告。”因此,新浪对因时展而带来的变化感触更加深刻。

互联网跟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动态的,而且连接性无所不在,所以导致在这样的环境里,客户可能同时要求广告的投放要达到品牌推广、产品促销和消费者关系维护三方面的诉求,而这三个方面的需求恰恰都能在互联网上得到满足。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互联网媒体的效果评估体系显得更为重要。过去死盯P V、U V,但并没有真正对应客户进行互联网推广的三个需求,而现在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在互联网媒体R O I的评估上,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应该一起努力,并探讨出合理的一套评估体系。

从广告主需求来看,是品牌推广、产品促销、消费者关系维护;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上网最基本的需求有四类:一是获取资讯、知识;二是娱乐;三是交友;四是实用的解决方案,比如网络购物。针对这些需求,是投放门户广告还是做关键词搜索,实际上都是希望在广告主营销需求和用户上网需求的各种情景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因此,为了满足广告主的综合需求,现在的网络广告不再像几年前看到的那样,今天的网络营销是分成三种:第一层面是标准广告,虽然被普遍、频繁使用,但标准广告的形式已经随着门户网站平台的多元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可能是一个社区里的动作,也可能是博客里的一个表情,它能在不同的平台上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第二个层面就是Package,即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推出的套装广告,在不同的平台上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不同行业的目标消费者之间形成深度沟通;第三个层面就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不仅把多元化的广告形式和沟通方式结合在一起,并要实现跨媒体整合的二次传播,同时还包括与线下渠道、活动的深入互动和整合。

在品牌接触行为变迁的情况下,门户网站的核心价值还是作为网络媒体的价值,而影响力是发挥媒体价值的一个前提,这种影响力并不是以简单的人群覆盖数量所体现的,是由影响范围和对于受众的影响作用这两个层次所决定的。新浪汇集了微博、论坛、名博等产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平台,借此可以进行媒体引导和媒体放大,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社会媒体的最佳融合,确保了整合营销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此外,新浪还集成了各类垂直频道和服务,能够对用户形成连续性的品牌体验,最终使得整体的传播形成良性循环。

公信力 奠定新浪最佳营销“场”

在当今媒体领域中,传媒市场正经历着从大众向分众的发展进程。在以互动和沟通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新时代,草根力量的兴起以及媒介的碎片化、传播的无中心化使营销原本的告知工作变得更为艰巨。新闻门户、即时通信、搜索引擎、邮件、商务平台、游戏、微博、RSS、网摘、播客、视频网站、S N S......网络应用的日趋成熟意味着网络营销无论从性价比还是受众面都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吸引力,上升为众多企业的主流推广方式之一。相应地,企业的营销策略也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如果说大众时代的媒体投放就好像二战时期的空袭,主要依赖于大众媒体铺天盖地的轰炸。时至今日,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演变到“以精确制导武器为核心”的现代战争理念――节省漫无目标发射的弹药,降低军费开支,直接锁定目标给予最沉重的打击。面对这种局面,企业该如何制定媒体策略呢?解开当前企业营销的障碍和困惑,成为推动网络营销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关键。

杜红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建立一个网络媒体非常容易,但是要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网络媒体不易,而企业在营销中如何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度非常重要,信任是企业营销的基础。”

一般来说,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是历史性、责任感、专业性及主流性多方累加的成果。

作为全球领先的中文门户网站,新浪多年以来一直秉持着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的报道原则,这使得新浪影响着主流人群和主流媒体。同时,新浪的平台聚拢了众多的意见领袖和行业权威,他们本身的公信力也被新浪完美整合。

新浪为树立媒体公信力,会在新闻报道中思考如何对自己进行定位,而有些媒体则在做一些带有爆炸性字眼、捕风捉影的内容。表面看来,这些媒体很火爆、很热闹,但就传播价值而言,它丧失了媒体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来说,其品牌形象的营销也是无益的。

在媒体公信力方面,新浪转载新闻的位置已成为主流媒体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并被主流媒体界广泛效仿跟随。另外,新浪在主流人群中所树立起的影响力,可以将公信力转化为对大众的感召力,这让新浪的公信力得到了加倍的放大与强化。

万瑞数据的《网络广告受众分析报告》显示,网民对大型门户网站信任度达到85.3%,网页广告的信任度为64%,大型门户网站的网页广告仍是最有效的网络广告形式。无独有偶,在2009年《北京传媒公信力调查》中,新浪凭借多年来积淀的权威地位,一举夺得门户网站绝对公信力第一的成绩,再次印证了门户互联网平台的实力。

如今,公信力已经成为新浪媒介价值的核心之一。在新浪六大维度IMPACT营销理念中,公信力(Authoritative)是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企业在选择网络推广平台时的重要参考指标。新浪利用门户的媒体价值,一如既往延续在网友心目中公信力的形象,成为吸引企业的整合营销“场”。

那么,公信力这张王牌,对于品牌营销有何作用呢?

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说:“品牌建立过程中,光有知名度是不够的,品牌的信任度是营销基础。而选择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成为传播关键。一个有公信力的媒体,表现为三方面:第一公信力当然取决于媒体立场;第二媒体公信力还体现在它是否可以去影响其他的媒体,使自己的公信力可以得到放大和强化;第三,公信力体现在媒体的人群,媒体是否能够影响许多的人群,是否能够代表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也是媒体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

公信力不仅可以强化媒体平台在网民中的影响力,而且有助于树立企业品牌的权威、公正形象,形成网民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度。在目前企业网络营销方案中,利用门户独有的公信力以及对网友的影响力一直是整合营销方案中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公信力也是新浪IMPACT营销理念强调的必要指标。IMPACT营销理念认为,平台选择决定了营销效果,聚合力、用户粘性、公信力等是价值媒体的基本特征,但公信力是前提条件。

作为网络广告市场的先行者,新浪本着准确、全面、客观、深入的新闻报道理念,并在企业内部始终贯彻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十余年间,新浪积累了非常高质量(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主流受众群体,而新浪的新闻原则甚至版式,已经成为业界标准,超过90%的新闻事件都能在新浪找到线索,这都是新浪在业界公信力转化为对主流大众感召力的集中体现。目前,新浪转载新闻的位置已成为主流媒体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并被主流媒体界广泛效仿跟随,这让新浪的公信力得到了加倍的放大与强化。

这一切的努力成就了其行业领导者的风范。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融合了Web1.0和Web2.0的多媒体、跨平台的超级媒体平台。

创新力 与客户共同快速成长

创新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而互联网以其一贯的开放性、渗透性和创新精神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互联网这片新商业热土上,信息高度密集、发展瞬息万变,创新已经超越了技术的范畴,呈现出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好势头。

伴随媒体和用户需求的发展,新浪推出了很多创新产品,从Web1.0阶段的事件营销,到Web2.0时代的互动营销、口碑营销,以及后来基于产品平台的博客营销、视频营销等,但这些都是相对单一并未形成系统化的营销理念和营销体系。

从2008年开始,新浪提出了一套指导企业网络营销的原则和参考依据――IMPACT营销理念,从传播介质和推广方法这两个角度,总结网络营销的要诀,对包括聚合力(Popularity)、用户粘性(Magnetism)、公信力(Authoritative)和互动(Interactive)、创意(Creative)、精准性(Target)在内的六个网络营销要素进行科学评估选择,企业在网络推广中可根据以上六个维度,衡量媒体价值及营销策略的合理性。

2009年,新浪进一步推出MS媒介策略系统,实现策略体系的落地操作。MS是一套具体的系统,把方法实现为具体操作的工具,帮助广告主科学拟订媒介计划,解决广告主日常投放决策的问题,它与IMPACT体系是承接关系。

2010年,新浪微博风靡。与Twitter相比,新浪微博页面既借鉴了其设计理念,又做了中国式的创新。例如将产品页面分为左右模式,设置大量标签、分组,以及一键转发等功能,更加简单实用。因此在信息传播上,新浪微博以其“快速、真实、平民化”的特点,被称作是“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

互联网新平台的出现基于技术创新,从而改变了原有互联网媒体的属性和表现方式。微博、视频、SNS均基于技术创新,进而成为用户的一个体验或者可以规模化使用的产品,形成了新的互联网平台。

“这就要求互联网公司不断实验,在积累用户的过程中深入探索,在专注运营自己的平台的同时,注重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形成用户规模的价值。”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认为,在产业链条上,互联网公司作为创新的源动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闻媒体营销篇8

近五年来,新闻营销已经成为营销界最热门的词汇

当前已进入一个传播过度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媒体不断涌现,信息呈海量增长,不断冲击而来的广告每天都在考验着我们的大脑容量。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洗礼,消费者变得日益成熟,消费习惯变得日益个性化。我们愈来愈深地陷入一个的怪圈:一方面企业需要靠广告打开市场;另一方面广告的成本不断递增,信任度下降,作用骤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摆在面前:其实,理性的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提供的不仅仅是广告,更是更可信、更实用、更有价值的消费顾问和解决方案;企业需要传播的也不仅仅是广告,而是一种理念、知识、体验,需要更精准、更有效、更能促进销售的传播效果。但是常规的广告表现和传播方式已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创新,在传播理念、传播模式和传播内容上进行创新,对现有信息源进行深加工和强输出,打开企业与消费者深度沟通的高速通道,解决广告的可读性与可信度,是突破广告传播瓶颈的唯一选择。

2001年,新闻营销————这个带着中国血统的词汇,由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率先提出,首次现身营销界。凭籍近10年的市场实战及新闻传播经验,结合中国目前的营销环境及媒体发展态势,21世纪福来开创出全新的实效品牌传播模式——“1+1” 新闻营销传播模式。

“1+1”新闻营销模式即“新闻+广告”,是指在营销活动中有效综合运用新闻报道和工商广告两大传播手段,双管齐下,协同作战,创造最佳传播效能。新闻报道通过新闻的形式和手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诠释企业文化、品牌内涵、产品机理、利益承诺,传播行业资讯,引领消费时尚,指导购买决策;工商广告则突出品牌形象,强调产品核心卖点,并附加促销、价格、售点等其它基本广告信息。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引导市场消费,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塑造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新闻营销概念的提出,在营销界顿时引起涵然大波。它解决了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广告的排斥和逆返心理,以新闻化的操作手段,对传统传播形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新闻营销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与广告相比,它更具有新闻的特质,以热点话题或新闻事件切入,与品牌讯息产生联系,运用大量的数据或事实进行信息传递;与新闻相比,它更具有广告的特征,标题定位与内容描述都要求与品牌讯息关联,产生广告传播功能。“新闻营销”以其兼俱“可读性与可信度,感染力和影响力大、社会注意力和关注度高,又符合广告监管部门对广告的审查”等特点,成为5年来营销界最热门的词汇,更被行业资深视为“继‘整合营销传播’后,对中国营销界影响最大的观念。”。

新闻营销手段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成效显著

作为当前市场环境下最为实效一种传播方式,尽管之前没被总结提炼出来,但新闻营销的身影已经在多个领域不断出现,并取得巨大市场成功。2000年的美国灾难巨片《泰坦尼克号》山雨欲来风满楼,电影未到但新闻话题已经吊足中国观众的胃口——“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影片”、“人类灾难史上最悲情的一幕”、“有史以来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影片”、“全球巨星演绎人间最感人一幕”等等,让中国营销界真正领略到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横行无阻的秘密————用新闻化的营销手法运作电影。张艺谋之所以能在2003年将自己的首部武侠巨片〈〈英雄〉〉打造成国产电影无人能及的票房神话,相信从好莱坞学到了用新闻营销运作电影的精髓。当然,电影的这种营销手法,不仅仅限于文化娱乐圈内部。在房地产、通信、家电、汽车、商业、金融、保险等行业,新闻营销依然是赢得社会注意力的不二法宝。

对新闻营销运用的炉火纯青的当属医药(美容)保健品行业。正如〈〈中国经营报〉〉报道的那样——“2001年至2002年,北京美容保健品市场注意力都被几个鲜亮的品牌所占据,从报纸、电视到杂志,从商场、超市到药店终端,清华清茶、可采“养眼法”、芦荟排毒胶囊、再清椿智能美容面具、姗拉娜收腹霜、联邦减肥巧克力等成为时尚创导领袖,共同引领着京城时尚人士的健康消费观念与品牌取向,演绎着有中国特色实战营销的最强音。这一系列成功营销案例的幕后导演者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及其所创导的“新闻营销”随之浮出水面。”

从产品概念推广到事件行销,从借势造力到行业联动,从主题活动到行业公关,“新闻营销”策略为企业品牌及广告传播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所到之处,产品无不借力风靡:芦荟排毒胶囊,在深层排毒市场异军突起;姗拉娜收腹霜完成体外瘦身第一品牌的建立;再清椿,让魔力面具显神奇;可采眼贴膜成就时尚贴膜第一品牌奇迹。

在北京上市之初,芦荟排毒胶囊在传播模式上,力推“新闻营销”。从主流媒体的拉动到主辅媒体的有机结合,从旅游黄金周造势到主题促销,从“1+1”模式到“1+X”主题手册,打响了全方位、立体化普及“深层排毒”理论的传播战。“深层排毒理论引爆美容革命”、“只要青春不要痘”、“科学排毒月”、“深层排毒迎来女人美丽春天” 等内容、一度成为北京平面媒体市场的主旋律。与杂志联合推出“健康美颜之深层排毒完全手册”给芦荟排毒胶囊的传播带来观念上的变革,与杂志进行联合促销更将完全手册的作用最大化。新闻营销使“深层排毒”理论和芦荟品牌深入人心,产品也日渐旺销,与排毒养颜胶囊形成抗礼之势。这一模式也被企业总部确定在全国推广。2001年北京市场从原来的全国市场倒数位置迅猛飚升至全国市场的老大,成为公司的样板市场,也成了2001年度北京保健品市场的一面旗帜。2002年,芦荟排毒胶囊成功奠定了“深层排毒”市场的第一品牌地位。

姗拉娜收腹霜为快速赢得社会注意力,制造市场影响,上市之初就运用了新闻营销手法。“让5万吨脂肪燃烧起来”、“美体女人征服男人视线”、 “瘦身女人与可拉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国出了个美体雕塑营”、“火辣瘦身,5分钟美体”、“让北京女人苗条起来”等新闻专题在《北京广播电视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北京电视周刊》等众多媒体重磅出击,配合工商广告的品牌形象、产品利益及促销信息,一股强劲的瘦身美体时尚风涌动京城。打动了无数因形体变化而烦恼不已的时尚女性,产品销量持续火爆。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姗拉娜巨资独家冠名“2002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赛区”。“与模特同游”连环刮奖、“红磨坊世界精英模特巡演晚会”、“Roadshow大型户外活动”、“猜猜谁是新超模”、“西藏之约”、“超级名模的秘密美腰武器”等精彩内容,在全国主流媒体层出不穷。借助世界顶级的时尚赛事,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营销战愈演愈烈。

此外,在服装领域和文化演出领域,新闻营销也相继取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婷美集团决定进入保暖内衣业,并买断了中科院技术“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此前,中科集团推广了该技术6年并由某名牌企业使用了3年,但未能打响。婷美将该技术命名为“暖卡”。通过借势中科院,《中科院斥千万巨资首次推出技术品牌暖卡》和《保暖内衣升级换代 暖卡内衣异军突起》等新闻,诱导了国内外众多媒体跟风报道上千篇次,使“暖卡”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当年成为消费者首选品牌,因罕见的脱销而在许多地区出现消费者排队买白条现象,众多企业要求加入“暖卡”阵营 ,直接催生了“暖卡”联盟诞生,并迫使所有大型保暖内衣企业(无法获得暖卡技术授权)为了生存而将产品都冠以“卡”称,如“暖力卡”、“热力卡”、“炭卡”……。次年再次策划了《南北极科考证实:中国抗严寒内衣技术世界领先》、《南北极科考专用保暖内衣进入市场》等新闻,使“中科暖卡”再度脱销,成为保暖内衣领域的最强势产品。

2003年,中央芭蕾舞团决定对其在各地已经演了两年的新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任编剧、导演、艺术总监)进行适度修改再在北京首推。此前,该剧被媒体褒贬有加,尤其在上海等地受到冷落。为最大限度吸引媒体及社会关注,吸引商家赞助和观众捧场,相继策划了《“大红灯笼”将做重大改版,张艺谋7月起坐阵中芭》、《新生还是猝死?中国芭蕾命悬一剧》、《中芭团长语出惊人:6成来华芭蕾表演不入流》、《改版“大红灯笼”十月高挂巴黎,8月8日北京热身接受检阅》、《中国顶级原创芭蕾能否青出于蓝,专家、主创成竹在胸》、《新版“大红灯笼”热爆五大看点》……等一系列新闻诱饵,诱导了全国各地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成功地诱导了商家赞助,并使北京首演空前火暴,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售票率近100%。

当然,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手段,“新闻营销”的基础必须立足于优质的产品和企业主的密切配合,以及专业化的操作团队和服务体系。随着市场消费者心理的日益成熟和理智,它仍需要进一步的突破和完善。

当前已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更多的新闻操作手段将会出现

社会越是发展,竞争越是激烈,消费者越是理智,对新闻营销的需求越是迫切。美国就有专家著书表示,“世界已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现代人过剩的是信息,缺乏的是注意力。”为争夺社会有限的注意力,让稀缺的资源向自己靠拢,各种炒作手段不断翻新,各个行业相互借鉴之势愈演愈烈:从最初的“1+1新闻营销”到“1+X主题传播”,从“新闻事件”到“主题活动”,从“正面新闻”到“反向炒作”……新闻营销,在中国特色市场环境下,正日益呈现出它的爆发力。

后新闻营销时代正在到来

上一篇:照明工程市场研究范文 下一篇:气象遥感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