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2:17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1

1环境心理学对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指社会环境,更多的是指空间、建筑设计、空气质量等物理环境。环境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积极的情绪,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每天长达8-9小时,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怎样的环境是对幼儿的发展真正有益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现有两种倾向:一种顺应幼儿的性格,认为幼儿性格天真活泼,环境中需要色彩艳丽的对比色,这样才是幼儿需要的环境;另一种则体现幼儿的个性,认为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有童趣,所有设计要求多变,多用跳跃的线条或色块设计。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断地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与世界对话。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是:(1)具有形象思维,把观察到的事物简化,由此对事物进行认识。(2)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3)以自我为中心,逐步建立与他人一致的目标和生活准则,过渡到社会人。(4)渴望建立私密空间的本能。3~6岁的幼儿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在他们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不能忽略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以环境心理学为指南,可将心理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区域环境创设中。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环境心理学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引导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有效互动,团结合作,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环境心理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2.1生活环境的创设

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突出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生活技能,对自理能力较差,年龄较小,对家人较为依赖的幼儿尤为重要。为增强学生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减少新入园的幼儿的不适应性,幼儿园在空间设计上应该多使用纱幔、棉布等柔软的材料,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在幼儿园的整体风格设计上,可以以梦幻的童话为主题,广泛使用夸张、灵动的动物形象,拉近幼儿园与学生的距离,让幼儿主动亲近学校,减少对学校的抗拒心理。其次,为增强幼儿园的生活气息,使幼儿对学校更为依赖,幼儿园可以创设独属于幼儿的生活区域,例如在墙上张贴每一个孩子的照片,允许学生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校,并放置在指定的地方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幼儿园必须将各个生活区域分割开来,例如午休房、食堂、玩具区等,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做合适的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作息规律的生活方式。

2.2游戏环境的创设

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获取人生智慧,调整心理健康的宝贵经历,幼儿在熟悉幼儿园环境后,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与人交往的需求也迅速发展,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这一发展特点,在环境创设方面突出童心童趣,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为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教师可以将生活区与游戏区相结合,例如,在玩具区设置美工区、益智区、音乐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区域,增强各个区域的互动,让学生在有限的区域内体会到更多的游戏乐趣。剪纸、画画等美术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手指灵活度;积木、迷宫等益智类游戏条件要求低,学生自由度大,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幼儿园将不同类别的游戏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分配物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创设灵活自由的游戏环境。

2.3学习环境的创设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求知探索态度,鼓励幼儿好学好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幼儿园应该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使用竹子、藤条等古色古香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钢丝、齿轮等现代的工业材料。同时,为了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幼儿园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布置学习场所,例如在“海底世界”这个主题下,教师可以广泛使用蓝色,再穿插各种色彩缤纷的小鱼图片,让幼儿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好和绚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2.4运动环境的创设

幼儿大多活泼好动,室内的游戏例如堆积木、拼图等无法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因此幼儿园要拥有一定的户外空间,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绿化条件,结合周边特点,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运动环境。除了一般情况下必备的跷跷板、滑滑梯等幼儿运动设备,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些野趣环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运动的乐趣。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在大厅的横梁上悬挂多功能秋千,充分利用空间,或者设置一面简单安全的攀岩墙,锻炼幼儿的力量和肢体协调能力,满足幼儿多种运动需求。然而由于幼儿年纪小,身体脆弱,易受伤害,幼儿园在设计运动设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保证?W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例如在地面铺软垫,部分运动(如荡秋千)由教师带领开展,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2.5文化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阅读,自主阅读。幼儿园应该设置相应的文化环境,建立阅读角和幼儿图书馆,根据幼儿的年龄提供相应的读物,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带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其它同学共享,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幼儿园在阅读区要设置柔和的灯光,使用良好的隔音材料,还可以摆放舒适的小沙发、小坐垫,让幼儿可以舒适地阅读。

2.6公共环境的创设

公共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部分,以班级为单位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得公共环境缺乏相应的负责人,因此这些走道,门厅,楼梯等公共区域缺乏合理的开发,幼儿园可以以一种开放的观念来布置这些公共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拓宽幼儿的活动范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幼儿生活、学习、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提醒家长注意,也可以设置空白的墙面,让幼儿自己在上面随意创作,尽情发挥想象力。在楼梯上,幼儿园可以在每个阶梯上贴满行为准则,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礼仪教育。

3结语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2

幼儿教育是学校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同时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建设,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设计的营造,并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幼儿园;启蒙教育

本人的毕业设计是通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元素,对墙面色彩、物品的摆放、装饰材料器具选择等艺术装饰手法能够做到切合幼儿心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使中华传统统游戏文化中的围棋、蹴鞠、迷宫等特色元素与幼儿园环境氛围相协调。

幼儿园环境创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比亚杰曾经说过:“幼儿需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认知和学习”,认为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在幼儿园创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匹配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有文化根基、文化自觉、文化自豪的中国人,这同样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关理论,以期进一步完善在幼儿园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的营造。

一、幼儿园环境空间设计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营造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当我们在怀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世界优秀的先进文化时,更应深刻的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创新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一部分人们脑海中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这种遗忘、淡漠正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幼儿一代,造成幼儿成长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幼儿教育对传统文化而言更加起着基础性作用,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能够起到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意义。本课题旨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艺术氛围,营造切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前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本次方案设计前,收集了一些国外的大量资料,比如西班牙贝莱斯卢比奥第八幼儿园,此方案把幼儿园设计在一个安静祥和的老年社区,把幼儿园设计在这里的原因是:孩子代表新的活力和希望,位于这个社区的老人可以把许多来来往往的孩子作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来欣赏。而整个建筑从平面的角度来看,是日常生活中及其常见的现代主义功能建筑,而建筑的是有黄色,绿色,蓝色组成的教室区域。设计师也明白建筑必须满足儿童的运动能力,心里能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幼儿园的家具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社会心理认知能力,在小空间中大桌面的围和而组成的家具是促进儿童的活动协作和相互交往,同样在大桌面结构初设计,要圆形变为主,是对于儿童的安全性设计的考虑。他们更会凭着他们的聪明头脑,从迷宫里走出来,享受成功的喜悦。迷宫里有成语,在玩耍时促使幼儿学习民间语言游戏像童谣、故事、古诗词等,让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幼儿园色彩预想

在幼儿园的色彩设计中,色彩在儿童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在童年时代都是用颜色来区分拼图和构造句子的。色彩对幼儿的心理和活动作用,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来改变环境温暖的感觉,暖色调可以刺激儿童的心理活动,蓝绿色为冷色,明度越高越有清凉的感觉,所以我们要用明度低饱和明度高的颜色去装扮儿童交往的空间,同时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在本方案设计中,把教室的空间颜色设计成为蓝色,代表了放松、大海、世界和梦想,是对于刚入园的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和好奇心的刺激。同时在空间设计一些绿色,是为了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意愿。当然,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场景颜色的构建,还要考虑到材料光泽质地对色彩的影响,甚至光环境对色彩的的补偿作用。从而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丰富的色彩环境。

三、光环境预想

在幼儿园的室内设计照明中,要更多的体现出独特的装饰意味,空间格调与传统文化的内涵。而在现代室内照明中,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两种,在创造幼儿园室内自然环境设计工作中,为了达到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审美与视觉舒适度的要求,运用设计美学法则等对光进行构图,力求使自然光以均衡的呈现,带给幼儿园室内环境最好的照明。

而人工照明是幼儿园室内环境中夜间的主要光源,人工照明具有装饰和功能两方面的作用,人工照明不仅可以组构空间,还可以改变空间、美化空间,她直接影响物体的色彩、视觉大小、质感和形状,从而影响到幼儿园室内环境艺术的整体效果。

四、选材分析

空间环境以木质原色为主,结合室外环境中的自然色彩使用,使整个空间拥有家的温馨感觉,而装饰物和玩具的饱和明快颜色,实现了幼儿的感官刺激。对于幼儿来讲安全感和新奇感应该是两个重要的感知需要,而材料是与人的感官知觉密不可分的物质,所以材料的良好运用其实就是对于良好感官知觉的追求。从幼儿的心理感受层面来讲,因为幼儿大多缺乏安全感和对家的依恋,使得幼儿园室内空间中要求使用更多的柔软材料,比较类似“家” 的材料。

五、结语

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可以从环境当中吸取很多的东西,并从而融入自己的生命当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全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让儿童从小在幼儿园阶段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其文化的氛围成长。因此,将中华文化渗透到环境中去,从而扩大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知识,使儿童从另外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3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设计;童性

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幼儿园课程该如何设计?杜威曾提到,“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儿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手和脚来探索世界,借以获得理解性的知识。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应遵循童性,以彰显儿童生活意义和生命的生存过程,使儿童生活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有着对自己、对自然和对社会的理解与追求。

一、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关注儿童的“现时”时间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首先要认清童年期的儿童在心理、教育、身体等诸方面表现出的独特需要,如果“忽视童年自身的价值,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就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办者马拉古兹(L Malaguzzi)说:“大自然下令,人类的幼仔期在所有动物中应当持续最久的时间。这种幼态持续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好奇心、玩性和灵活性等童性特征的保持,是人类行为延续的幼稚特征。事实上,大部分儿童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他们自己的最佳时间内学会那些童年期的常规任务的。他们获得惊人的知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储备,这通常并不需要成人专家或学院式教育的帮助。”因此,课程设计应符合童年期“现时”的存在方式。

时间作为儿童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维度构成了儿童生活景象。时间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钟表时间属于客观时间。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分配是儿童客观时间的表现,是儿童生活规律及习惯的表现。主观时间是儿童对时间的感知状态,是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时间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遵循童陛的“现时”状态,就是要使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客观时间的分配与主观时间的体验达到和谐统一。

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遵循童性的微观之维是利用日常活动中的转换时间与休息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多些游戏时间。从儿童角度看,儿童的时间体验是不同的。儿童玩玩具高兴时会忘记吃饭喝水,经常需要成人的提醒;在户外玩滑梯时经常需要教师催促才肯回活动室……但从时间角度看,天性自由自在的儿童原本就很少受到时间的约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不能产生像成人那样的时间观念。幼儿园课程设计时应该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把握儿童生活的时间节奏,决定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儿童自身对时间的体验可以从“吃饭”这个话题说起。

儿童:“吃饭是不许说话的时间。”

观察者:“为什么?”

儿童:“老师不让呗!”

观察者:“能说话是什么时候?”

儿童:“早晨玩玩具的时候。”

观察者:“吃饭是吃东西的时间,老师是想让你们好好吃饭,对吗?”

儿童:“……就是不许说话的时间!”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对于吃饭不许说话的事情感到不满,这种用餐时间的体验并不是愉快的。然而,从社会学和营养学角度看,吃是令人身心愉悦和令人满足的,如果压抑儿童在这段时间默不作声,确实是规则使得儿童生活的生动性和广泛性消失了。

儿童的时间体验中,游戏时间是最快乐的体验。游戏是儿童真实地体验生活幸福的活动,是儿童“现时”的生存方式,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应多给儿童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的本真特性。从美国托幼中心一日生活环节的时间分配可以看到:

在全天670分钟的观察时间里,美国幼儿园特别注重儿童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晨间与区域发现游戏时间(28%)和户外活动时间(23%)共占了儿童在园时间的一半以上,在这些时间里儿童完全自选所喜爱的运动和游戏,可以说儿童在幼儿园中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达到了和谐统一。这能够使儿童的各方面能力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使其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扩展儿童的自由空间

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考虑儿童生活的空间,这是儿童生存的必需。空间一般是指长、宽、高的三维空间,有物理空间,比如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从家到幼儿园之间的距离等;有可感空间,比如儿童在幼儿园中感知活动室、卧室的大小以及儿童在其中是否感到自由,是否以自身的感觉体验着所处的空间。可感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为幼儿提供一种非常特殊的空间体验。儿童的空间体验可以通过生活空间的不同特点和侧面来加以理解。儿童感到自由是对幼儿园生活空间感知的最主要特征,因为自由是儿童生命存在的需要。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空间,关注如何为儿童提供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

比如,幼儿园课程中以“季节”为主线设计各种活动,活动可以围绕四季轮换及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气候气象、动植物、人的生活状态等设计幼儿园课程。活动名称有“秋天的叶子、秋天的风、冬天的白雪”等。“季节”这个主题就可以为儿童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在季节的渐次变更过程中陶冶自我。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儿童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感知万物,在冰天雪地上自由地堆雪人、打雪仗等嬉戏追逐的情景。这样的课程才是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本真的教育”,因为儿童是在东奔西跑中、在手舞足蹈中亲历生命、体验生活的本真、享受童年的乐趣的。儿童对于大自然的那种空间感受,从本质上说具有审美感,儿童“具备了一种既了解又可以化身进入的力量而充满欢乐。同时。它也是对自己创造性力量的感觉(科波,1995)”。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自身与其环境相互功能性的反应和影响,这种相互性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他身体及大脑的形成既富有营养又富有成效。因而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活动室内牢牢地坐住小椅子,他们在盥洗室、卧室、活动室、户外游戏区、沙土区等场景的变更,会使其可感空间更自由。幼儿园应该为儿童创设有意义的环境,给个体成长广阔的空间。下面是笔者2007年11月在幼儿园观察的一则案例,说明儿童在自由空间中的感受、体验和生活。

案例:奇妙的鞋子

幼儿每天都遵循着一日常规进行活动,每天中午午睡时把鞋子脱在活动室,由值日生负责放到鞋架上。一天,一个小朋友在做值日生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说: “老师,你看多奇怪,我们都是四岁,可为什么穿的鞋有大的、有小的呢?”没等老师来回答,小朋友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老师在旁边倾听孩子的对话,并适时地加入孩子的交谈。这时老师意识到,幼儿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并且凭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于是,这位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共同决定把“奇妙的鞋子”定为生成课程的主题。

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老师当天在家长园地上要求家长帮助幼儿了解鞋子的有关问题,以便老师开展一次充分的大讨论。

这个主题是儿童在生活中生发出来的,是儿童根据自身的兴趣生成的。这其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空间,充分关注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对于动态生成的每一个问题,老师没有逐一详细解答,因为这将影响儿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而,老师却开始考虑:哪些问题可以再引导儿童深人思考?哪些问题涉及面较广,可以让儿童继续研究……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都需要老师具有教育机智,即在活动中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敏锐果断地处理问题,以给予儿童引导和教育。

三、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

儿童活动过程在终极意义上是一种自我塑造与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幼儿园课程应能够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使儿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从活动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确认主体身份实质就是创设一种情境,就是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充满尊严地承担为生存发展而冒险的责任,呈现存在的意义,促使儿童寻求可能生活之路的教育。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方式是否在共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否共同创建一种和谐交往的情境,决定着儿童身份的确认。教师和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阐释都是对知识及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和谐交往情境的创建也是课程形成的过程。师幼间的对话是诚恳的,每个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创新都得到尊重和保护,具有普遍意义的课程知识被儿童的独特性所取代。在儿童一日生活中,各种就餐、游戏等环节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映,是儿童全身心投入的生活过程,这些现场情境就是教师要顺应与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是否真正利用各种时机,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兴趣,创设出符合幼儿需要的空间。有人说,儿童本质上就喜欢调皮捣蛋。其实这些儿童可能是因为某些需要没有满足,老师必须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分析儿童的天性。儿童的需要是儿童现实生活状况和教育在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映,关注他的需要,并积极加以解决,儿童就会朝好的方向变化。这一过程就要借助师幼的参与和智慧,在实践中采用最适合本地区文化特点的方式变革原有时空。

比如,一位实验老师的教学反思日记写到:在为“娃娃”制作保暖内衣时,我拿来各种布料和各种纸(有彩色油光纸、花纸、白纸、牛皮纸)以及旧挂历纸,放在桌子上,小朋友在选择布料作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后,我发觉还有很多纸没有利用起来。于是我决定在饭后与小朋友一起做纸船。我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纸,有的幼儿吃得快,有的幼儿吃得慢,先吃完饭的幼儿把彩色的油光纸和挂历纸拿走了,最后去拿纸的幼儿只好拿剩下的牛皮纸。小船折好之后,幼儿提出去放纸船。我带幼儿到外面的水盆边,纸船放进水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幼儿发现最先烂掉的是用好看的油光纸做的船,最结实的是谁也不要的牛皮纸。这是为什么呢?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向幼儿提出了疑问,一些小朋友根据已有的经验展开了讨论……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4

一、强调统一与形式多样的合理结合

1.环境有机统一,特点突出

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环境是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教育特色的彰显,是一所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外显特征。而事实上多数幼儿园却是在室内环境创设方面越来越缺乏新意,大同小异,特色不够突出,这与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较少考虑利用幼儿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在室内环境创设时要重视对当地自然资源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自然环境色的动植物、本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很好的资源。以笔者所在的绥化市为例,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绥棱黑陶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绥化市的幼儿园就可以在环境创设中积极引入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开展以某一文化为主题的环境创设,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在公共环境中灵活运用海报、橱窗、展台、壁挂、壁画,从不同侧面展示绥化市的某一种民间艺术,既能引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关注与喜爱,又能实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独特性。

2.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幼儿的特点是喜爱新鲜、生动的事物,因此在室内环境创设过程中,内容上要丰富,创作手法上、材料的选择使用上要形式多样。在内容上以主题贯穿其中,涉及多个领域,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设置,采用发散式思维考虑与主题相关的丰富的题材。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教师、家长的参与和互动,体现新观念下多种经验、信息的整合。在材料的使用上,体现各种材料的结合与利用,尤其是巧妙利用室内的结构和废旧物,体现教师和幼儿的巧思与创意。比如,在图书区、建构区等地方运用地毯、垫子、靠枕和地板垫等柔软的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温暖像“家”一样的环境,而且这些软性的材料还能够起到吸音的作用。创作手法可使用平面的、立体的、半立体的等使整体布置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呈现的结果不仅能体现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而且还能发挥幼儿的探索精神,训练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照顾到不同能力幼儿的操作需要。比如,利用楼梯间创设成“神奇的树洞”,让幼儿不仅可以玩藏猫猫等游戏,较深的、光线昏暗的“树洞”更可以作为幼儿探险的地方。

二、重视色彩的合理运用

色彩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影响人的视知觉,还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发联想,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效应。而色彩对于幼儿的心理效应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幼儿园室内空间与色彩相组合的场景化设计显得尤为必要。[2] 科学合理地利用色彩的统一与变化、稳定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艺术规律和方法去美化幼儿园室内环境,将创设出更加舒适、优美、和谐的室内环境。幼儿园色彩应具有符合幼儿心理感受的特性,3~6岁的幼儿一般喜欢亮丽和谐的颜色,这既是他们的心理特点,也是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色彩学上看,高透明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暖色的搭配和创意,可以使幼儿的心情产生欢快、兴奋及喜悦的心情。主色彩是一所幼儿园的象征色和标准色,它引领着幼儿园色彩的主流,使之规范化、整体化。因此,在幼儿园进行环境创设时,主色彩应采用豆黄、湖蓝及紫色等颜色,这些颜色颇具感情和自然气息,互相搭配加创意可以形成活泼、欢快的良好育儿氛围。良好的色彩环境,有助于塑造幼儿的性格和改善个性上的缺陷,有助于调节幼儿的情感、情绪,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要注意整体色调的不同,例如,活动室要营造符合幼儿特点的艺术氛围和充满童趣的环境,适合明快且丰富的色彩;卧室需要的是安静、温馨的氛围,不宜采用会刺激幼儿的大脑皮层和神经、引发兴奋和激动情绪的鲜艳明亮的色彩,采用的色彩基调适合以蓝色、紫色为主。此外,用于空间导向、识别、安全警示、陈设及装饰等方面,应采用鲜艳、醒目的色彩,以增强识别和突出的效果。

三、充分挖掘空间用途

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除了考虑其美化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作用外,更要考虑对于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合理利用,甚至是创造性的利用。要充分利用空间,给幼儿创造更宽敞的活动空间,在环境创设时更要注重合理地利用幼儿园里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处角落、每一根柱子。幼儿园室内面积大小不等,空间开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一些面积比较小的幼儿园,更要充分开发空间潜能,墙面、地面、楼顶、平台、墙栏杆、墙根、屋角、阳台、楼洞、门厅、房屋之间的空隙,这些有可能利用的地方都应派上用场。

1.利用现成的小空间

由于建筑的特点,幼儿园会有一些像楼梯间、柱子、教室间的转角、门厅、窗台等很小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在多数幼儿园是被忽视浪费的,其实充分利用好这些地方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在这些地方提供、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些小型的区角活动场所。也可以做一些视觉上的改变,如在廊道、楼梯间、入口、拐角等将其墙面设置成弧面的、凹凸不平的。在入口、拐角、接待大厅这些地方可以架设一些展示架、作品盒等用来展示、陈列幼儿的作品,而且作品随时根据需要以新换旧。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公共区域,这样的作品展示会让幼儿很有成就感,也让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在楼梯的每一个台阶上粘上幼儿喜欢的图案和对应的数字,从第一个阶梯依次排列至最后一个,这样可以在幼儿上下楼梯过程中顺便获得数量、数序、相邻数等信息。

2.合理分割大空间

空间分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大教室存在的弊端,有研究者发现,在高密度的条件下,分隔得度的各个活动区会明显增加儿童的建设。类似的分隔可以降低由于大的活动空间和过多的教师所带来的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3] 较小的空间,可以供幼儿独处或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单独活动;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幼儿进行几个人或小组活动,学习表达和倾听,学会沟通与合作。因此在环境创设时,将大的活动室、休息室、盥洗室等地方进行合理的分割,能让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幼儿园进行室内环境创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活动室的空间分割,由于不同的班级幼儿年龄的不同,对游戏空间的需要不同,应该在空间大小、布置上有较大的不同,要结合各班级活动区的具体情况来整体规划和设计活动室。由于活动室有时候需要组织全班性的集体活动,所以在间隔空间时尽量使用一些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移动的间隔物。

四、保证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参与性

保证儿童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实际操作时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教师的方便性、材料的节约等,在室内环境创设时仍然多是成人“自编、自导、自演”,使用的材料多是一些静止不动的、陈列式的、观赏式的,这样的环境无法满足幼儿的需要,既降低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让幼儿失去了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室内环境创设的设计、使用、管理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幼儿有效地参与。首先,体现在教师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教师应考虑“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怎样引起幼儿的动手热情,为了幼儿更好地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其次,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墙面环境创设时先由师生共同讨论主题,在教师帮助下绘制设计图,然后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具体创作分工,有负责绘画的、有负责手工制作的,即使是动手能力不强的幼儿也可以安排粘贴或是准备材料等任务,使每一个幼儿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创设之中来,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也让幼儿学会分享、沟通与合作。再次,环境创设是教师的主导和幼儿参与的协调、平衡过程,不能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而使得环境创设过于随意、失去美感及其艺术性或是幼儿丧失参与兴趣。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152061)

参考文献:

[1]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姚岚.幼儿园室内空间色彩场景的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设置

引言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良好的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可以为幼儿提供游戏玩耍以及能力表现的机会与平台,促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化的空间环境中得到成长、发展与提升。然而,目前幼儿园对空间环境的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本位出发,在空间环境创设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1课程实施内容改革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指引下,应把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归结于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基于此,我们将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理论基础、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环境创设评价。其中物质环境创设是重点,包括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主体活动环境创设、特色活动环境创设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施方式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有目的的实践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点。在此基础上,该课程教学内容还要考虑:(1)在理论学习上,渗透五大领域课程、幼儿园游戏指导等专业前置课程的基础知识,从而为本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2)加强绘画、手工、剪纸等技能的训练,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同时注意把这些技能与第二模块的内容紧密联系,形成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方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3)增加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相关教学内容与课堂训练。

2关注环境,赋予环境鲜活的课程生命力

如何让幼儿与环境密切互动,让环境与课程结合,我们强调“两个关注”,关注每个角落关注材料特点,丰富课程内容。每个角落都应有利用价值。错落的平台可以成为孩子攀爬、跳跃,相互挑战,培养品格的场所置放轮胎的圆圈,既可按序数排列,也可计量叠放,也可按大小规律摆放依墙而建的球架,分类是材料放置的需要,也是幼儿良好收放习惯培养的需要,更是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相互帮助、解决问题的学习场所。空间的“每个角落”: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阳光拐角、饲养的动物,随时都会有课程发生。环境中的每个材料因其自身特点(情景性、标识性、探究性、层次性、多样性等)可以引发多样课程。如:环境中的各类标识,是幼儿在环境中自主学习的“符号”随处可见的石头,或摆弄造型,或绘制连环画,或称重计量,都是幼儿进行多样课程学习的载体。环境在每个不同时段,也会呈现丰富的课程。如户外的草地,杂草丛生时是课程,我们带领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枯黄坠落时是课程,我们可以制作书签、拼贴树叶画枝繁叶茂时是课程,教孩子认识叶脉、探索生长奥秘。

3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道幼儿园区域環境的含义及特点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种类、基本要求及创设策略熟悉班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以及材料选择、投放与管理方法掌握幼儿园常规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法。教学重点: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概述。教学难点: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幼儿园常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教学知识点与技能点: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内涵、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特点、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种类、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班级区域活动创设的要求、班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材料选择与投放、班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材料管理、角色区环境创设、构建区环境创设、美工区环境创设、科学区环境创设、语言区环境创设、益智区环境创设、表演区环境创设。

4资源整合中崇尚发展性

环境不仅是物质的、精神的,而且还是活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要为幼儿提供更多游戏活动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幼儿追求自己的兴趣。幼儿成长发展的质与量往往由幼儿自己而非教材决定。在环境创设时教师一定要看到幼儿的发展潜力,综合各种游戏化的课程资源和空间活动资源,打造多元化主题空间环境的活动室供幼儿选择和分享,最终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如可以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在幼儿园找到合适的太阳方位,使用恰当的节能窗户,掌握主动节能的方法,对幼儿园的整体耗能进行优化,通过空间环境创设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此外,幼儿园空间环境的设计还要注意各个空间环境之间联系的创设,如体育活动房、剧场或音乐室等专用的活动空间可以使用折叠或滑动门,以便更好地吸引幼儿使用这些空间环境。

结语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按照以上内容进行设置,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该课程的教学实施将在学校环创实训室进行,除此之外,我们课程团队还将利用实习园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实操训练做好教学准备。

参考文献

[1]高媛.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建设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6).

[2]荣莹.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贵州教育,2015(9).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6

幼儿健康的成长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幼儿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家长以及教师等各种教育主观环境的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受到接受教育室外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主观影响还是客观影响,对于幼儿的成长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创设的户外活动环境对于幼儿的教育具有得长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还是在户外环境观察中,幼儿都会不自觉的与环境产生互动环节,在户外活动幼儿也会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环境,促进幼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尽快的适应各种环境。经过幼儿园进行优化以及美化的各种户外活动环境,能够对幼儿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因此,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培养幼儿自身拥有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进行的有效优化

幼儿园是所有接受教育的幼儿活动最多的一个场所,并且户外活动环境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最大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通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能够让幼儿体验各种新奇的外界事物,由于幼儿的自身特点,他们对户外活动环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较大的好奇,对环境发生变化的反应也远远超出成年人,因此,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促进幼儿与各种户外活动环境的交流。所以,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促进幼儿体验环境,并与环境进行互动以及交流,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优化幼儿园创设的户外活动环境成为了如今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游戏空间。

游戏是所有幼儿都非常愿意参加的重要的活动形式,并且游戏活动符合绝大多数幼儿自身的心理特征,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内心需求。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游戏活动不单单只是一种娱乐玩耍,更重要的是游戏也属于幼儿的生活,并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利用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并且能够让幼儿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具有的愉悦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并为幼儿将来逐渐发展成完美性格的成年人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创设良好的游戏空间,符合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园创设的户外活动环境中的游戏空间,并不仅仅属于美观上的问题,更是根据幼儿自身心理特点创造的一种环境,另一方面,选择的游戏器具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阶段以及身高等身体情况。

(二)戏水空间。

根据长时间的观察以及总结得知,幼儿基本上都比较喜欢戏水,尤其是一些公共场合的各种水池,经常会招来很多幼儿玩耍围观,利用水的特性能够有效的启发幼儿的智慧,并培养幼儿拥有较强的想象能力。目前,我国幼儿园创设户外活动环境的相关规范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创设戏水的户外活动环境。户外戏水池能够开展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游戏,利用各种戏水的道具,帮助幼儿逐渐从表象思维转化成运算思维。在幼儿园创设的户外环境中,可以创造多种不同类型的水源,并为幼儿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幼儿参加各种户外的戏水游戏中,在设计上一定要保障所有幼儿的生命安全,保证水源的卫生。

(三)自然空间。

幼儿最感兴趣的空间是一些比较新奇并具有趣味、自然成分比较多的娱乐空间,现在的城市建设中这样的自由空间已经非常少见了。这就需要在幼儿园创设的户外活动环境中,能够充分的结合幼儿具体的生活情况,根据幼儿的内在需求创设比较完美和谐的自然空间,并将户外活动空间变成是幼儿接受大自然教育,认识大自然的户外课堂。在自然空间中,幼儿可以自由的享受各种自然的色彩以及自然中的结构和物体。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自身发展,让幼儿能够在自然空间中,通过细心的观察感受到四季的各种变化,并体验自然,充分的了解真实的大自然,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感。还可以在户外活动环境中设计一块植物园,让幼儿亲自参与种植以及养护的活动,从而更近距离的观察植物整个生长过程,培养幼儿从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尊重劳动人民辛苦的劳动成果。在创设的自然环境中,除了有一些植物还应该有一些昆虫或者是小动物等。幼儿能够在与动物进行交流的整个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同时能够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与动物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了温柔的对待小动物,并学会关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需要结合幼儿自身的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创设良好的幼儿户外空间,为幼儿提供健康发展的良好的活动空间。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7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

1.幼儿园环境创设要遵循的前提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注重适宜性,即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只有适宜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才能起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例如,我园曾经有一个班,试着创设了民间游戏环境,在教室内布置一些游戏图片,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图片,让幼儿们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一环境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这种游戏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验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要使创设的情境适宜幼儿,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创设环境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情,目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二是在创设环境中,教师能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表现,明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三是在创设环境后,教师要精心策划,与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环境,教学相长,同学同乐。

2.幼儿园环境创设要重视三维空间环境

幼儿上课的教室是最主要的学习活动环境,要重视这里的室内外空间,科学布置,合力创设,要展现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幼儿知识的拓展。在幼儿园常规生活中,作为幼儿教师应根据所教内容和所创设的环境,恰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熏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具体做法举例如下:第一,充分利用地面、墙面,在地面、墙面上展示与教学相匹配的内容,使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有所收获。第二,在空间的布置中,悬挂一些有教育性的物品。悬挂物可选照片、图画,以及幼儿自己的图画、手工作品等,这对孩子既有教育性,也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3.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对于环境布置,往往是教师依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想象,为幼儿精心打造,常常难以受到幼儿的欢迎。一位学者曾说过:经过幼儿自己动脑筋想象和自己动手劳动而设计的环境,印象更深,不容易忘记,也更加珍惜。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环境,难免会脱离儿童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放手去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布置、创设环境,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在创设过程中,孩子们观察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参与的快乐。幼儿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体会到了“我能行”、“我是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表现出“我的环境我创造”、“我的环境我喜欢”,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从小培养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4.幼儿环境源于幼儿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环境,而真正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是从生活中探索和提炼出来的,这样的环境具有教育性。幼儿的身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想让环境适应幼儿的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创设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发展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把环境的创设定位在“伴随幼儿一起成长的充实生活”,即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创设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因为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源于生活。

5.幼儿动态环境的创设

动态环境能很好地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不断变化的环境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鼓励幼儿积极学习的因素之一。动态环境的创设正是满足了好奇心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幼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情况等因素,适时变化,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参与。教师要正确引导,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讲过程、谈收获、说想象。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环境的创设在幼儿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纲要》中关于幼儿环境的要求,其核心精神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要调动社会各界来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利用的实践

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利用,目前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在瑞吉欧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的做法所遵循的理念是:幼儿园所有的空间对幼儿的教育皆有用处;环境要随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让幼儿和环境亲切“对话”。又如在蒙氏教育中,其核心理念是: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以及家的感觉,幼儿环境的利用要达到教育性、主体性、艺术性目标。

1.幼儿园教育和自然环境的联系与利用

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充分利用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自然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用好自然环境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社会教育意义。例如冬至到了,幼儿教师可结合这个节气的风土人情,和学生包饺子,给学生讲冬至的故事。再如,春暖花开的时节,幼儿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春意盎然的景象,还可以讲述春天里的故事,使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春天的含义及特点。

2.幼儿园课程和创设环境的联系与利用

幼儿教师在对环境创设时,要特别重视墙饰与课程的联系。墙饰可以把课程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既是课程的延伸,也使幼儿自身的体验更直观、更丰富,从而巩固课程所学。例如:我园曾举办的主题活动——“惊奇一线”,其目的是让孩子们从自身感受中体会“线”的作用。活动步骤如下:首先,教师指导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把学生去过的城市先找出来作上标记,让学生感受“线”路的分布;其次,教师引导全体学生统计曾经使用过的“线”;再次,学生先小组之间分享,接着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在各地见过的不同的“线”,教师帮助学生制作关于“线”的统计表,进而引导学生在相应的地图上标示。这种展示交流,给学生以真实的体验和直观的视觉,使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将幼儿的原有经历与课程有机联系,与课程形成一个整体,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3.艺术审美教育和幼儿学习的联系与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是同时存在的,艺术审美教育与各领域教育是相融合的。其实,艺术审美教育和幼儿学习紧密联系,是幼儿学习过程与环境创设过程的有机融合。像上文提到的墙饰环境对幼儿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艺术、设计等兴趣。在艺术中帮助幼儿获得知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不失为幼儿教育的一个好方法。

总之,幼儿园要依据《纲要》的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巧用三维空间,让环境蕴含丰富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使孩子们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同时使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真正适合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创意幼儿园空间设计篇8

关键词:幼儿游戏;心理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创设

游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年近古稀的老者,我们的生活都不乏游戏的存在。游戏在学前幼儿的生活中更为普遍,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在幼儿园,幼儿游戏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系统的教学活动,也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幼儿园环境的性质来看,幼儿园环境可分为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一、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幼儿园是对幼儿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的中心,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之间、教师之间的关系乃至班风、园风等。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幼儿学科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没有任何压力,愿意尝试各种活动,而且容易取得成功。[1]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游戏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们能在自由、宽松、平等、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游戏活动。

1、在幼儿游戏中,师生间的互动必不可少。若形成专制、被动的师幼关系,老师只是对幼儿发号施令,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幼儿在游戏中就会丧失交流、自我发展的机会。相反,民主、主动的师生关系则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探索、充分发展。所以,在游戏中老师应理清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把自己与幼儿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当幼儿在游戏开展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应留给幼儿充足的探索时间,尊重幼儿的发展速度,不急于求成。“当幼儿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时,教师可以运用点头、摇头、手势等身体语言进行鼓励和引导;当幼儿实在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策略指导”[2]老师应明白游戏是幼儿的游戏,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所以,在选择游戏内容、创设环境、角色选择等方面不是教师帮幼儿包办、代办,而是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后最终做出决定。以缩小师生间的距离,形成坦诚、民主的师生关系。

2、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幼儿与同伴之间建立宽松、和谐的合作关系。幼儿间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大大提高游戏教育的质量。

3、家长的参与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所以,在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家园共育关系。当家长参与到幼儿游戏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孩子身上,详细的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帮助指导。这样能帮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全部精力参与游戏,从而达到提高幼儿游戏自身水平的目的。

二、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研究表明,物质环境的安排和组织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活动的内容与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比如:游戏空间的密度、游戏空间区域安排或游戏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等)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幼儿园空间密度通常是指在一个既定的环境中每一个幼儿可以使用的空间的大小。它也是测量幼儿园室内活动拥挤程度的指标。我国的学者用实验证明了:“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密度高于一定的界限,会使幼儿在活动中较多地产生我们不期望他们产生的行为。他们同样发现在人均面积少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降低、社会往减少、不适宜的行为增多”[3]。

2、在幼儿游戏中,如果按照游戏的种类或性质,合理划分空间区域,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可以达到一定的游戏教育目的。在幼儿园中通常会把一部分大的空间分割成小型的单个活动区域,如表演区、建构区、玩沙区、油泥区等。因为小的空间比较有利于引发幼儿角色扮演游戏、构建游戏的开展,也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社会性和认知方面较高层次的游戏行为,减少粗暴行为的发生。在这些主题区域设置中,应注意:合理调配动静区域。使安静型的游戏与热闹型的游戏相分离,互不干扰;区域游戏间还要有必要的联系。区域游戏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兴趣等设置,但要避免区域间的割裂。而大空间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奔跑、追赶等大动作的发生。

3、游戏材料在幼儿游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在游戏的很多时候都会受到材料自身功能的制约。因此,老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注意:提供的同种材料类型要多样,便于幼儿根据需要选择,如:笔应有水彩笔、铅笔、蜡笔等,纸张应有厚薄、颜色之分等;老师投放的游戏材料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如:中班幼儿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教师们可以提供大量的游戏材料和半成品。比如常见的雪糕棒,在“小小医院”里,可以当作体温计;在“娃娃家”里,可以是筷子、勺子,在美工区里则是绘画工具……在这些操作实践活动中,给孩子留有想象创造的空间,提高了幼儿对游戏再造想象的能力;老师可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适时地提供辅助材料,有利于帮助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这样既尊重了幼儿原有的兴趣,又生成了新的主题,让游戏得以继续深化发展。

4、在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过一些标志(示意图、照片、图片等直观形象)的示范,起到了划分游戏场地、规范游戏行为、示意游戏步骤等作用,使幼儿在游戏中能根据标志上的暗示而做出相应的行为。比如:在玩沙区,老师可以在其地板上粘贴几个小脚印,每一个进入玩沙区玩耍的幼儿都应该把鞋子脱下来并规整地放在小脚印上。这样就巧妙地限制了同时进入玩沙区玩耍的幼儿,不至于玩沙区拥挤、混乱,也适于幼儿接受。

三、结束语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园、幼儿与材料间的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调整的过程。所以,幼儿园应积极的创设一个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均良好的游戏环境,使得各项游戏活动能高质量的开展。达到幼儿的工作就是游戏的教育目的,进而促使幼儿的思维、学习、创造等各方面能力能在游戏中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承宇.小班幼儿科学游戏的心理环境创设[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112

[2] 朱小红.浅析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223

上一篇:纳米技术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服务网络建设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