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4 16:59:12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1

首先,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在紧张而有序,愉快轻松的环境中积极动脑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数学的问题情景下,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重点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讨论思考,进而发现问题,也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故意用错误的问题或片面的说法引导学生的参与,自己分析解答,最终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样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知识迁移,可设置旧知识的问题链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及巩固旧知识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适时的将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引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综合理解并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探索实际事物,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其次,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造。自主是学习的前提,独立是自主的特征。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结合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合理的思考,独立的思考,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问题解决思路,培养创新思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制定独特的问题解决方案,体验、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养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从纷乱的现象中,通过自己的分析、猜想,寻找问题的规律,从中创造性地总结出解决方法,是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演绎式教学方法,是在老师操控下的师本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采取归纳式教学方法,做到先提出探索课题,并给出示例,再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的思维活动中,自主得出命题,并利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证明,然后反复变换条件,改变结论,将命题多方位推广.只有这样,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他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智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创新意识的培养应在四基中逐步渗透,贯穿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与各个方面。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时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机遇,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

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积累并升华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有丰富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并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这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四基”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公式、定理的条件和应用范围;理解推理过程,弄清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吃透记牢用活,同时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要展开讲解,完善其基本技能;重视基本思想的形成;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充分而系统的知识、足够的能力,去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五、数学教学中实现由“批量生产性”师本教学转变为“个性发展性”生本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

“批量生产性”教学只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用同一标准培养学生,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速度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用统一的试卷操作检测学生,这是削足适履的教学方式,它使千差万别的个体难以得到自主发展,失去活力,所造就的是“千人一面”的群体。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个性的发展”主张因材施教,这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样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所以教师应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引导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达标的学习活动方式和策略,鼓励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补救,发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就是同一个学习目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演绎推理可能都是有效的途径。学生的不同发展就是个体的创新。

第六、创新思维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验证和发展。

创新思维首先是正确的,然后是独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由创新意识产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在解决问题中进行验证,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完善与发展。“学而时习之”,必要的训练是创造性思维的用武之地。

训练时可以通过题目条件、结论与方法的发散,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由同一题设联想到多种结论的发散思维习惯。目的是学生要克服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寻求解题方案,既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这些结论的得出过程,充分揭示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训练学生根据同一结论联想到多种题设的发散性习惯。从而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寻找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最佳解法,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同时也能增强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解题的技能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2

“激发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是主席在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新课程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重大,基础教育必将肩负这一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创造性思维,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主要成分进行研究,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促使学生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一、思维的创造性与再发现

“创造”通常指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获得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广义下的创造性思维中的“创造”是指对人类而言首次产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活动。

严格意义下的创造思维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再发现”式创造性思维的积累和发展。就其“再发展”本身来说,它是指相对于思维主体而言,而且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只有当这种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方可能产生从量谈到质变的飞跃,达到真正具有“创造性”的高度。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正常人来说都可能产生,对于数学教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其实质就是对同一知识来源进行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重组、加工和再发现,合理地、协调地运用逻辑、形象及直觉等多种思维方式,使有关信息有序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成果或效果。由于创造性思维富于联想,思维宽广,因而它具有新颖独特、突破常规、灵活变通等特征。

三、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或结果的思维。它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进而形成新的信息。其质量的高低,可从短时间内发散量的多少、灵活应变能力的强弱、思维成果新颖独特程度的高低等方面加以衡量。

如:在一节练习课上,我出示了如右敞口饭盒,求其面积,由于学生已具备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很快得到下述二解:

解1:(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

解2:(长×高+宽×高)×2+长×宽

上述两种解法,学生都是以饭盒的面为基础,以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为依据的常规解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就会搁止,而我倒是用一句:“你能换个角度思维,或者你是一个解剖师”,启动学生思维的巅峰再次出现,唤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经过讨论,思路各异、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方法接踵而来。

解3:(图2)即阴影+空白

(高×2+长)×宽+长×高×2

解4:(图3)

(高×2+宽)×长+宽×高×2

解5:(图4)两个大长方形面积减一次重叠部分

(高×2+长)×宽+(高×2+宽)-长×宽

解6:(图5)用大长方形面积-4×小正方形面积

(高×2+长)×(高×2+宽)-高×高×4

学生在这次创新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也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聚合思维是依据自己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针对已有信息的理解的运用,寻找唯一正确结果。其目标是将问题进行科学的简化和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分数的小数混合运算,常常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或分数转化成小数,或部分转化,或进行简算、巧算。显然,学生要从如此多的解题策略中确定正确、合理、迅速计算的设想,针对这些策略进行可能性比较、逻辑推理,作出判断,这个过程就是聚合思维过程。

然而,当思维者知识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又会出现非逻辑思维,直接凭个人的直观知觉对事物和现象作出某种判断,如此,直觉思维开始产生。每当这时,思维的“常式”被打破,思维地过程压缩、简化且变迁迅速,往往透过事物表现现象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质,产生出乎意料、新颖独到的结果。

四、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问题,而且与一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人格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启发创造旅因,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和培养。

1、夯实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准备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小学数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只有夯实基础,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这系统、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2.问题情境,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

创造性思维始于困难和问题的认识,是围绕解决问题进行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义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所以,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常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诱因,促使学生有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3、注重引导,使学生学会“再创造”。

所谓“再创造”,费赖登塔尔是这样说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他强调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出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组织和布题,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工作。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4、注重独创,为学生创设“好平台”。

在分析和解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独创性的表现是指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种表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处于最低层次,但却又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所以,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使思维由发散向创新挺进。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3

一、更新教学方法,使用问题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技术实践、动手能力较强、适应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重点突出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图形图像专业的基础是审美,特点是创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建立。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在图形图像教学过程中使用适当的问题,促使学生想办法探索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思维,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意思维发展和培养的过程。

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的目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实际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挖掘知识的奥秘,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创造性思维的题目,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推陈出新。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保护学生的创意思维

个体只有在比较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同样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才能舒畅,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完成整个项目,学生才是项目的主宰,在整个过成中,学生实施和完成各个工作过程;要宽容待人,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因此我们就要创设比较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重新,勇于创新。

其次,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总之,在创意思维培养的过程中,不要把学生所提出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特别是当学生在创意思维时出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时,更要想办法保护学生不受到大的影响。

三、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的创意动机

学生个性思维是引起创意思维的一个关键要素。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特点,进行适当的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同时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表达,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延续美,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不断对生活感悟的结果。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任何“新构想”并非突如其来的念头,任何一个感觉上突如其来的“新构想”,其实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累积。这与个人的生活环境、价值取向、文化背景等等息息相关。图形图像专业必须明确学习动机,否则便很容易安于现状,形成缺乏创造力的处事方式和态度。我不禁要问,迷途的羔羊又如何能似上帝般创造世界呢?所以我们必须在广告设计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目标、信心,学会质疑,自觉锻炼逻辑思维,从而促进创意思维形成。

四、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拓展知识结构

丰富的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缺乏原型的图形图像创意是无源之水。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后,更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从中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在认识上达到新的飞跃。因此,教师在课内要狠抓“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问的纵横向联系,是一种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

同时要拓展知识结构,不仅要学习图形图像专业基本的课程,还要拓展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设计课程,更要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做到知识结果丰富、合理,便于开展创意思维。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4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培养 基本原则 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70-02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要想站在人类科学的最高峰,那么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我们认为,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个民族自立之本,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有活力的行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生命线;它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则取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 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总趋势。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创造能力,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创新特点的思维,是一种突破了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独创新颖的思路来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概括来讲,创造性思维就是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包括思维领域内的思路和设想的独创与新颖;是在人类现存认识基础上的新见解、新发现和新突破;在具体认识过程中不囿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和结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原创性。原创性就是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传统的固定认识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新方法去认识客观具体事物,找出一些不为常人所拥有的、不寻常的新观点或新理论。创造性思维能促使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某种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它不仅善于求同,而且善于求异。原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

2.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贵在常规思维活动中勇于开辟新的境界。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不囿于传统经验方法和观念的束缚,经常表现出对现存已有理论的合理科学的怀疑,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理论,从而使人们对于原有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

3.多维性。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又称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也就意味着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维性的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信息和材料,尽可能多地产生各种合理科学的信息,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寻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深度,从而做到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和囿于常规思维定式。

4.目的性。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思维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目的的活动一般不会有所创造。人的目的性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帮助人们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把杂乱无章的各种设想转化为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和探索,不达目的绝不放弃。

5.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创造性思维是从纵、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客观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产生新的结论或在思维过程中对世界若干要素实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创意或理念。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基本思维形式中综合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其思维过程就是在前人已有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和观点,并以此实行重新的分解与综合,最终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

1.唯物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伟大历史任务,从而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认识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

2.辩证法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辩证的发展观,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指导人们科学的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科学思维方法。

3.实践性原则。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是在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来完成的。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就必须首先具有实践的观点。所谓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从社会发展和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持续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1.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前人和同时代人已有的文明成果,才可能在继承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应该站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不是离开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去思考问题。否则,创造性思维与胡思乱想就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2.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们在对已有人类文明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善于学习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的规律,明白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还是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人们大脑思维中最珍贵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者新提出的问题越是基本,反而越是重要,思考者本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其影响也就越是深远。

3.善于批判。善于批判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品质。善于学习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善于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前人的文明成果,同时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而善于批判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文明成果进行部分或者全盘的否定。创造性思维本身内在地要求我们只有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才给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甚至可以把“批判”理解为否定意义上的创造。尤其是哲学上的批判,直接诉诸一个观点乃至一个思想体系的理论预设,因此非常深刻。善于批判就像拆毁地基上原有旧的建筑物,只有旧建筑物拆毁的越彻底,新的建筑物才可能越坚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4.善于变革。善于变革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总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许多人那里,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提出来予以解决,而是像肥皂泡一样自生自灭了。其实,这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就在于对于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疑问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深入研究,才给出了富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解释。可见,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是缺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革,只有善于革新,才能推陈出新,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5.善于超越。善于超越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在强调创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始终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我看来,善于超越才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是人类文明始终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创新性思维中善于超越的尺度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崇尚人性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根本要求。人不但是社会的人,人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的任何发展和进步最终都必须通过人体现出来,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理应超越前人,崇尚人性,更好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满足人本身的需求。追求品位是在崇尚人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这里说的“品位”主要是指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追求品位则是对这种人类美好精神生活的自觉认同和向往。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追求品位、趣味高尚的人,是不屑与趣味低俗、见解庸俗的人为伍的。事实上,随着人们追求的品位的提高,人的思维空间必定越来越多地向超越思维敞开,其精神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完善自我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最高境界。人类的不断创造和发明,其实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人本身,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人们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往往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循环中才能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互变规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和小事开始,长期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最终的质的飞跃。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我们今天所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更好的满足人的需要。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收稿日期:2011-06-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哲学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的阶段性成果(11552301)

作者简介:段满江(1979-),男,陕西蒲城人,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朱泓(1965-),女,黑龙江望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俞吾金.我们应该如何思维[N].解放日报,2011-12-26.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造性思维;培养兴趣

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也是脑力活动。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要使学生主动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改进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总结三点论述如下。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活跃的因素。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取得的。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用爱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其次,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中增加游戏的教学内容,经常举办与教学相关的比赛,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下学习,积极思考,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

二、教法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仅仅重视传授知识技能的效果,教学方法上基本遵循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创新。下面,笔者以健美操教学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1.小组合作法

在健美操教学中,将学生分成3~5人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新构思、新设想,并大胆联想,积极实践,发挥群体智慧,达到群体激励的效果。首先,丰富学生的创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理论上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具体实践,讲解创编健美操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去选配合适的音乐和恰当的动作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觉查阅资料,与同伴讨论如何编排简单的健美操动作,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健关操的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组合创新法

组合创新是在老师启发诱导下将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群体运动的动作引入到创编的健美操中。比如,将搏击的步伐及击拳动作技术与健美操的节奏和韵律组合就派生出搏击健美操;将登山的健身功能与健美操的运动技术组合,就产生了踏板操;将传统拉丁舞的动作和健美操的动作相结合,配以热情奔放、动感十足的拉丁音乐又产生了拉丁健美操等。新派生的健美操,就是由不同技术、不同运动特征、不同锻炼功能的运动组合而成。

3.角色置换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无论是大学、中学、小学均为一贯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基本相同。角色置换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围绕“教师角色”学生参与自主带操的教学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主体性体育学习,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思维。角色置换法在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在注重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基本姿态教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学习的热情,采取了个人领操与集体领操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课前布置他们根据所学的健美操七种基本步伐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写,每次选几种基本步伐,编8×8拍的组合动作,并用文字和图解记写之后交给老师。上课时让学生轮流做准备活动,课堂上要求他们分别教会其他的同学,并带领大家一起练习,让学生在自教自学中做完准备活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编操、带操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优化评价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为了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肯定,并检查教学的质量及完成情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于体育教学的考核及成绩评定,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重点强调对已学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运用。为了使自评和他人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即四级评价标准。对照四级评价标准,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哪一阶段,应该朝哪一方向努力,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机、创造的欲望和竞争的意识,促使他们练习、思考、创新,从而使健美操的教学得到延伸,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体育课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其独特作用。希望本文的论述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一线教师和学者融入对该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于振仓.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教育革新,2007(2).

[2]邬宝国.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6

[关键词]标志设计 创意思维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思维导图

标志设计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设计艺术,在于将大量信息以恰当的表现形式集中浓缩展现于方寸之间。标志设计虽然凝缩了诸多信息元素,却必须让人能一眼读懂,在读懂之后还要能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然后牢牢记住,这才是标志设计最难得的地方。

标志设计要找灵感就必须有充分的前期设计思考,而往往这个设计思考的阶段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但其实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拓展阶段,关系到标志设计的最后成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有一些比较清晰准确的设计方法作为指导,会使标志设计轻松有效的多。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

一、标志设计的创意思维

首先,要探讨标志的前期设计思考问题,就离不开对于标志设计创意思维的研究。好的标志设计离不开好的创意,好的创意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标志设计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而由发散思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创造力。“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个流动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多元思维。因此,发散性思维也是多元的思维,是从一个中心点引到无数中心点,再由无数中心点引到更多无数中心的过程,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和游离性,没有固定方向,如同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却期待着不同的奇遇,当这奇遇发生时,就是灵感出现、思维闪光的时候。但是也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感,不断地在思维的边界四散游走,使得思维的结果往往和当初的出发点相去甚远,甚至迷路了走不回来。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因此我们还需要“收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 )来替我们将之前发散性思维撒开的网收起来。“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互区别而又紧密地相互联系,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我们进行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就是通过这样张弛有度的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相互补充、转化和融合,来达到一种思维的创新、设计的创新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就是我们创造性思维活动创新的过程的运行模式。当然这样的思维方法对于激发我们的设计想象与灵感有很大的帮助。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最近比较多运用到设计领域来的一种思维方法(见图一)。它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六十年明的一种创新性笔记方法,它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的神经网络一样,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无限扩散,就像四通八达的道路。他的本意是用来做笔记,使人们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讲师的每句话和一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现在也被许多企业用来做计划、制定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组织会议。

通过这种方法,发散性思维就以文字、草图的方式,清晰地被记录到一张白纸上,整个思维导图过程脉络清晰,发散广阔,完全避免了思维紊乱的问题,是一种不错的创意思维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当然也适用于标志设计。但是标志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思维导图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更加理性。

三、标志设计创意思维过程解析与研究

那么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标志设计的创意思维过程中,以便更好地引导人们有效的进行标志设计创意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尝试着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重新对标志设计创意的整个思维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整理和绘制了“标志设计创意思维导图示意图”。

如图2所示,这是针对设计对象的相关信息做的第一层次剥离,即以设计对象(主题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发散开来的,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中心点出发衍生出无数分支。

第一层次剥离,是对设计对象的初步了解和分析,即设计对象的名称、名称含义、企业文化理念、经营内容与产品外观以及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特征。通过第一次主题细分,将设计对象(主题点)首先分解成几个“子主题”。一般来说,标志的设计对象都会具有如图2所示的五个基本信息点。但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设计对象群体是复杂多变的的,所以也可能我们的设计对象只具有其中的一两项或者两三项基本信息。那不要紧,不管能剥离出几项基本信息,在做设计之前尽可能多了解设计对象并对它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后面设计活动的展开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对设计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分析之后,就要根据设计对象自身的特点,有时候还要根据客户的需要,有选择的对“子主题”进行第二层次剥离,再次细分。如图3所示,每个子主题又可以细分出N个“次级子主题”,这些次级子主题其实相当于我们从主题中通过第二次剥离所分离出来的比子主题更加丰富而具体的创意切入点。当然不是这所有分离出来的创意切入点都很适合设计对象,因此要根据设计对象本身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或多个创意切入点进行深入设计,也就是对找到的创意切入点的进一步升华。

通过“子主题”与“次级子主题”的两次剥离,设计对象的基本信息元素就基本上都分离出来了。围绕着这些信息元素,可以开始进行进一步的联想与想象,充分调动起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将创意思维无限扩展铺开,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创意思维导图网络,如图4所示,在前两次剥离的基础上,将创意思路进一步打开,无限延伸出更多的思维点(图中小红点表示的是创意思维网络中的闪光点)。这些思维点离中心红圈中的“设计对象(主题)”越近,就越紧扣主题,属于中规中矩的创意点;反之,离中心红圈越远,则越偏离主题,越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越远越偏离主题的思维点往往更具有思维张力,更能产生天马行空的独特创意效果。这就像是一把打开设计者创意思维大门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我们就不用再为打破思维定势、思维框架而烦恼了,因为通过思维导图的展开,自然而然的就将思路打开了,完全不用刻意去打破。

当我们用文字将创意思维网络记录下来以后,便形成了文字导图,接下来就将文字导图绘制成图形导图。值得提出的是,在将文字导图转化为图形导图的过程中,一边画一边就会自然而然的闪现各种与设计对象相关的标志创意构想,并记录下初步的标志原型。所以基本上在思维导图绘制完成的同时,,标志设计的雏形方案也就出现了。

四、结语

通过对思维导图在标志设计创意思维过程中的解析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导图对于标志设计创意来说是一种不错的创意思维拓展方法,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易于掌握和运用。它既可以全面记录下了设计者的整个思维发散过程,又可以有效的减少在标志设计中为了漫无目的地寻找灵感而导致的时间浪费,而且将创意思维牢牢锁定在设计主题之上,不至于偏题、跑题,使得整个设计更加有效、快捷。既避免了因思维发散太开而使得标志设计偏离主题,又避免了思维局限,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能够更快速更有效的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标志设计。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曹轶平.图形创意教学中创意过程的解析[M]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6卷第2期:31~33.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7

1.逻辑思维,是理性的思维方式,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与类比等方法获取的认识方式。其初级阶段是形式逻辑思维,高级阶段是辩证逻辑思维。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在做设计之前主动去观察市场动向,了解服装市场的各个环节。

2.形象思维,是一种感性认识,它建立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的思维活动。与逻辑思维一样,都是要求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所不同的是形象思维更注重物体的形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鼓励学生放开思想,观察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意象———服装创意、创新思维的重要元素,所谓意象是指意识中的形象,是客观形象在人脑中的再现。它所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通过分析和比较,再由联想和想象进行整理加工。然后组成完整地综合意象,这就是设计师通过创意、创新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基本“草图”。

4.联想———服装创意、创新的基础服装设计要有创意、创新必定离不开设计师创造性的联想。它是创意、创新的关键,是形成设计思维的基础。通过联系可以找到两者或多者表面毫无关系,甚至相隔遥远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总而言之,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相互交替与渗透的。服装创意、创作设计的根本任务是“以意取形,以形达意”。设计师必须学会用逻辑思维方式建立深刻的主题思想,用形象思维进行丰富多彩与创意十足的款式造型设计。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熟练地结合起来。使得形与意紧密结合,互为表里,依靠两种思维密切合作,进行互动互补,从而推动服装创意、创新设计的思维活动,直至完成任务。

意与形的沟通———服装创意、创新的发展略径

这里的“意”是指设计师在进行款式设计之前,通过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的主题思想设计,它往往是比较虚的。而这里的“形”就是表达主题思想的具体款式。设计师在创作设计中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方式。通过联想、想象,把抽象的主题概念转化为可视的、可穿的服装,成为消费者能够接受并喜爱的款式。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在意与意、意与形、形与形之间反复沟通、多重交叉、重叠,才能完成新的创造。

1.意与意的沟通

服装设计是围绕主题思想展开的,主题思想是反映设计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理解,也包含设计师的理想和观念。主题思想的表现往往是通过服装设计的“意境图”来表现的,意境图能否很好的表达主题理念、色彩、款式风格、甚至面料的各种特性,对最后的款式创造都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所以意与意的反复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2.意与形的沟通

设计师完成意与意的沟通后,就明确了设计创造所要表达的内容,明确了设计方向。这样设计师就能开始进行服装效果图绘制(包括面料小样的收集、基本造型与色彩的确立,饰品配件的设计等)以具体的、直观的形象去表达主题思想。通过与意境图反复比较来修正自己的款式设计,这也就是创意、创新设计中从主题理念到直观的款式造型的过渡阶段。

3.形与形的沟通

设计师通过意与形的沟通,就能确立表达主题思想的方法。而这些方法还需通过试验、修改、组合来确立款式造型,再进行制版、裁剪、缝制得到样衣,进过各种审核、订货等形式进行批量生产,这个过程就是形与形的沟通。

总之,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有高超技艺,还必须对社会、对时展、对新事物、新文化、新思想、新艺术流派有敏锐的洞察力,知道社会的发展、人们关心的议题会导致服装需求上的变化,通过对市场大量的调研、收集情报,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推导出严密的、可行的设计思想概念、主题以及材料、色彩、款型、饰品等的发展趋势,再按“意到意”、“意到形”、“形到形”的发展步骤,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完美的创意、创新作品,这就是我们今后在服装创意设计教学中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篇8

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然选择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乃至任何一个人,不管其主观意愿如何,都必然卷入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之中。发达国家靠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开发,使其综合国力远远超过我们。据2000年上海科技论坛的一个数据表明,代表知识创新能力的科研成果中,中国只占世界问题的1.6%,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标志即专科申请仅为0.2%,研发支出不到全球的4.9%,而美国在2000年颁发的申请专利数14万件,其中中国人申请119件,日本人为3.1万件,美国人为8.5万件。这种惊人的反差背后正是一个民族与民族之间创新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因此,从生产率上看,日本是我们的40倍,美国是我们的50倍,中等发展国家是我们的10倍。

二、员工创新能力培养的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1.提高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创新者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创新的核心信念、思维方式、创新人格以及创新潜能开发和意志品质。提高创新者的基本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让创新者认清“三个自我”,即自我研究、自我表象、自我暗示,培养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初中能力、及创新能力。

2.员工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扩散思维的培养

扩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扩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

扩散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三芰式智力激励法等方式,通过特殊的专题会议形式,使与会成员之间的智力互激和思维共振,从而达到产生大量新设想的目的。它又叫头脑风暴法、脑轰法、畅谈会法、群论法等。它是1939年由美国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创立的。

(2)收敛思维的培养

收敛思维又称聚合思维、聚集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综合思维等,是指以某个问题为中心,运用多种方法、知识或手段,从不同方向或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中心点,经过比较、分析后,找到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种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辏合显同法、层层剥笋法(分析综合法)、目标确定法、扩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混合法。

(3)联想思维的培养

联想思维是由此想到彼,并同时发现了它们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是既有联想特点又有思维属性的思维方式。

主要方法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飞跃联想方法。

(4)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也称反向思维。这里的一般的思维方向,是指传统的、逻辑的、群体的思维方向,也可称为常规思维,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对解决常见的问题来说,节省时间精力,也容易成功。但是,有时遇到新的或复杂的问题时,用常规思维方式解决不了,改变一下思维方向,会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要的方法有还原分析法、缺点逆用法。

(5)组合思维的培养

组合思维是指把多项貌似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像加以连接,从而使之变成彼此不可分割的新的整体的一种思考方式。

组合思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发挥着强大的威力,并且在未来的社会中都将继续发挥着更为强大的威力。主要方法有,同类组合、异类组合、重组组合、共享与补代组合、概念组合方法。

(6)质疑思维的培养

质疑思维是指创新主体在原有事物的条件下,通过“为什么”的提问,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改变原有条件而产生的新事物的思维。

质疑思维不单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而且在科研上,发明创造上也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广播电视事故划分标准范文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就业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