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06 11:38:03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1

国外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

国外商贸流通业大致经历了六种盈利模式(见表1):第一种是进销差价模式,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且在现在多有使用,盈利的根源来自进销之间的差价和简单的附加服务。第二种是连锁经营模式,基于规模经济规律的驱动而形成。该种模式对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效应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三种是通路费用模式,即利润主要来源于商品进场费、购货折扣、物流费、仓储费、新店赞助费、促销费等。第四种是类金融模式,即利润来自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这种模式在我国诸多电商企业中都有体现。第五种是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源自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六种是增值服务模式,如设备的运输、安装、维修和更新等。国外的盈利模式发展与国内的盈利模式发展历程大致相似,但国外的发展相对成熟且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传统盈利模式下进销差价为核心,现代盈利模式更加注重综合效应,由单一的、分散的产品服务走向集约化、系统化的产品服务供应体系。此外,现代盈利模式有一个很明显也很关键的特点是金融业务的渗透,传统模式下实体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两者基本维持的是相对独立的地位,而现代盈利模式下,企业的供应链的拉长使得金融业务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企业开始摆脱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过度依赖,具有自我“输血”的能力。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建立和有效使用自己资源的方法(王祖强、陈新伟,2010),是商业模式的核心。从上述的国外盈利模式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的转变路径形成了一种从单一经营向复合经营的转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营链条的扩展,由简单的供销演变为供应链系统;另一方面是资金运用效率的极大提升,资金的体内循环逐渐取代体外循环。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企业生产经营链条的扩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发展规律,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这种规律更加明显。随着产业链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供开展金融业务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广,创新盈利模式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多。那么,我国的商贸流通企业在盈利模式创新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后文将会具体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分析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强文、任保平,2011;黄炯华、孔燕群,2015),是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反映。纵观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盈利模式,基本上与国外的演变路径保持一致,但在我国又有新的内涵。1992年我国流通改革后商贸流通业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的缺失导致物流运输处在停滞状态。进销差价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占据主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盈利渠道单一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外资企业的不断挤压,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商贸流通业本身利润微薄,降低成本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实际上我国商贸流通业由于受技术、管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上述问题是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的概括,随着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我国商贸流通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层次上的差异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电商模式的崛起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特别是供应链模式开始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见表2)。广义上讲,供应链体现的是一种经营状态,即不同经济主体因某种业务联系而同处于一种经营环境当中,彼此之间产生业务上的往来;狭义上讲,需要将供应链的概念放在具体的产业或者行业内才具有现实意义。过往单纯考虑价格和成本的经营决策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必需同时对价格和质量进行权衡,并在考虑竞争对手行为的基础上对所在供应链的成员决策进行协调以制定最优竞争策略(肖迪、袁敬霞,2013)。现有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协同关系是供应链企业之间产生业务关联和实现供应链转型的基础。供应链转型本质上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一种战略更新行为(肖静华、谢康,2015),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转型而言,供应链模式逐步成为主导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的转型方向

以不变价格计算,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发展较为平稳,如表3所示。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逐步表现出明显的供应链经营趋势,出现了以京东、淘宝、苏宁等为代表性的电商企业。商贸流通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经营,既有单纯的线下经营,也有单纯的线上经营,同时也有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企业的经营已经不再是单店模式就可以生存发展的,企业规模的提升依赖经营范围的扩大,主要就是业务链条的延伸。(一)供应链经营。供应链经营模式下的盈利模式是多种传统盈利模式的组合,单一的盈利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企业上下游的业务关系是一种子供应链系统,将这些子系统组合起来就是供应链系统,子系统的组合催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供应链,供应链系统创造的价值远远要大于子系统的价值。供应链模式下,电商企业如果依靠第三方物流提供配送服务(见图1),会增加物流成本,同时在效率上不具备优势。这种模式并非是一种完全闭合的盈利模式,中间诸多环节产生的收益由系统内的不同经济主体分享。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从物流运输成本角度考虑,可以避免企业自建物流中心的成本投入,对经营规模不大的商贸流企业而言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考虑,企业能够降低对物流中心的经营风险,可以集中企业内外资源发展自身核心业务,走专业化经营道路;第三方物流模式下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服务,避开业务陌生空间,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也能够实现合作效益。而对于自建物流中心的供应链系统而言(见图2),具备核心地位的电商平台通过打造闭合系统而将供应链上的企业纳入自身的经营体系当中。这种盈利模式对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是巨大的。具体而言,基于自建物流中心的供应链系统具有如下特点:能够将物流运输业务纳入企业的整体业务范围之中,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延伸了对产业链的控制范围,可以有效收集行业内信息;避免了与第三方合作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有助于维持企业市场定位和保持市场竞争力;自建物流中心的模式适用于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对产业链控制力强的企业。(二)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经营脱离金融的支持是无法运转的。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或企业基于综合性电子信息平台提供的一系列贸易融资服务(谢世清、何彬,2013)。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是将供应链系统内的企业联系起来,实现有效管理,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是供应链金融本身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可以产生收益,扩大企业盈利范围。表4统计的是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的增量数据,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虽然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例较低,但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一直以来,供应链金融是一块蓝海,业务规模并没有呈现出爆发性趋势,传统融资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缓慢。由于传统金融制度下的大银行垄断了资金资源,对中小企业构成信贷歧视(卢峰、姚洋,2004),在传统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没有创新的动力和需求,因此基于传统金融制度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较为缓慢。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始充分发掘传统金融机构所忽略的市场空间,并不断侵蚀传统的市场份额,这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主动求变,但原有的盈利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得到有效改变,这就出现了传统金融机构积重难返而互联网金融快速拓展市场的局面,同时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保护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新的发展难题。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该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将会呈现出新的格局,供应链金融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贡献将会越来越大。供应链金融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体外资金循环,即资金来自供应链系统的外部,通常以商业银行为资金的主要提供方。这种方式是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式。另一种是体内资金循环,即资金来自供应链系统内的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主导资金周转,形成内部的资金循环系统,如图3所示。这种模式以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为代表,它们通过搭建自身的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一方面摆脱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过度依赖,提高了融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构成了循环系统。供应链金融可以将商贸流通产业链内的企业有效联系起来,从原材料生产到物流运输,再到产成、半成品生产以及最后的消费环节都能够得到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获得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效率。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流通企业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在给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暴露出了流通企业现有盈利模式方面的不足,流通企业须从经营方式、增长方式、组织架构等方面做出改进,以增强其盈利能力,应对现有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为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改进提出新的思路,以促进流通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供应链;流通企业;盈利模式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校级课题项目(cdyjd2014004)。

【作者简介】赵姣姣,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活动中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交易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二者矛盾的不断加深为流通企业的出现提供了经济根源。流通企业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两难冲突,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发展,效率不断提高。流通企业能够专门从事交易的活动,提高交换的效率。因而,可以认为流通企业的本质就是交易的专业化生产者、提供者。然而,流通企业的利润发展空间受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两头的挤压,商品的流通是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以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从供应链的前后向进行整合,实现“产—供—销”环节的一体化发展以及企业拓展业务的增值,来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对流通企业的经营发展、获得持续的盈利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理论研究综述

关于盈利模式的研究,不同的学者观点各异。其中的一种观点是将盈利模式视为商业架构,王方华、徐飞(2005) 在其出版的《利润胜经》一书中认为,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企业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得和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和商业架构。而另一种观点则将盈利模式视为盈利的方法,即认为盈利模式是寻求企业的利润来源、利润的产生的一种方法。汪旭晖(2010) 基于价值链角度对盈利模式进行研究,认为新型盈利模式的创新需要流通企业观念的转变,要将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创新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供应链协同降低企业成本,通过生鲜直采、贴牌、自有品牌商品开发等方式实现价值的不断可持续化增值,进而实现企业盈利。

近年来,现代管理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新的理论开始出现如流程再造等,“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开始出现,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供应链的形成就是企业上下游之间一种网络结构关系的形成,是由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开始到制造和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的网络结构组成的一种新的业务流程。一方面从企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供应链包括了材料采购、加工制造、产品分销等各个部门,这一部分可以被看成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外部网络来看,则又包含了原料的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以及最终的用户,而这一部分又可以被看成企业外部的供应链。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对其各个流程进行再造,可以使供应链各环节上的交易、物流等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达到增加流通盈利空间的效果。同时,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新的盈利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潘文安(2009)经过调查研究,从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供应链整合能力对相关利益者之间合作绩效的影响。该观点认为,供应链内、外部整合能力对企业间的合作绩效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对供应链外部的整合能力是提高企业间合作绩效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由此认为,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的提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李飞、汪旭辉(2006) 对中国零售业发展中的零与供之间的关系和盈利模式发生转换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认为零售商对价值链的优化和改进应紧密联系其主营业务的盈利模式,并以沃尔玛和宝洁的合作为例介绍了供应链整合的方式。李凤珍(2011) 对我国零售业的盈利模式进行探析,提出了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创造,打造和谐零供关系的思路。

三、流通企业传统盈利模式特点及不足

虽然我国流通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但流通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快速增强。我国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照着国外学,但是最传统的“进销差价”模式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其特点也很明显,流通企业主要是以产品的分销为中心,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转移企业的商品价值,而不是依赖于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上下游的企业之间完全是一种买卖关系。而“通路费用”模式和“类金融”模式则在大型流通企业中较为普遍。在“通路费”盈利模式中,流通企业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分销能力控制了上游生产企业,由此来向上游的生产企业收取一定的通道费用。“类金融”盈利模式主要靠对货款占用,从而进行规模扩张和重新投资来获取利润。从以上我国传统的流通企业盈利模式来看,传统流通企业的发展及其盈利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 流通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可以通过扩大经营规模,使每一单位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减少、收益增加。流通企业为了使利润增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其规模,以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然而,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通过规模经济盈利的能力普遍比较低下。

(二) 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盈利渠道单一

一方面,近年来世界一些大型跨国零售公司,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等通过现代供应配送系统,运用采购、并购、网点扩张等手段大肆抢滩,现已掌控着全球范围最大的商品流通量。有限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外来力量不断侵占,原来市场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然受到挤压,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盈利能力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传统流通企业盈利渠道单一。一是通过较低成本采购,并以高于其进价的销售价格出售给消费者,以赚取其中差价,或者是通过销售量的加大和规模的增加而获取厂家奖励。二是通过提供仓储、运输等简单的附加服务获得一小部分的利润。

(三) 流通成本高

流通成本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流通基础设施以及市场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一家企业盈利多寡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我国企业流通成本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商品的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占了半数左右,这一比例远远高出了西方发达国家。

四、供应链视角下新型流通企业盈利模式特点及优势

(一)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 全面性。从供应链视角出发,把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看成是一个节点,研究重点为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整合企业之间的各种物流、信息、资金等,达到降低成本、快速反应、共同盈利的目的。

2.利益的协同性。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利益共赢基础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间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关系,实际上这也体现出了企业间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效应。当代的竞争也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亦愈加紧密,流通企业应关注如何扩大整个产业链上可供分配的总利益,而不再是利益分配的比重。

3. 信息的共享性。信息能否得到充分共享是流通企业能否及时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反应的前提,也是供应链上企业合作的基础。流通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已从企业的内部扩展到了企业外部、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扩展到企业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相协作。信息能够在企业间共享,才能为供应链进行有效和敏捷的反应做出保证。

(二) 供应链视角下流通企业盈利模式

供应链视角下的流通企业盈利模式通过供应链管理,再造流通企业的业务流程,加强企业间合作,降低各种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增加盈利的空间;也通过对设备共享、减少库存量、减少其他各种资产的占用等,以较少的资源投入量,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图1为以流通企业为核心的产品供应链。

(三) 供应链视角下流通企业盈利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

供应链视角下的流通企业盈利模式是基于传统盈利模式发展起来的,通过比较分析两种盈利模式的不同(表1),可以给流通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芮明杰,袁成,胡金星,聂子龙.我国流通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2005,(13).

[2]王方华,徐飞.利润胜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飞,汪旭晖.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6).

[4]汪旭晖.关于中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的战略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8).

[5]李凤珍.我国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流通经济,2011,(11).

[6]刘颖.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本土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研究综述[J].市场周刊,2013,(2).

[7]潘文安.基于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09.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3

【关键词】淘宝网 第四方物流 C2C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043 【文献标识码】A

基于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及网络平台所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就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是电子商务的内容之一,C2C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部分,是淘宝网最主要的一种买卖方式。C2C电子商务,这种买卖双方互不谋面即可进行的商业过程有着传统商业活动所完全不同的特征,即网上选购、网上支付和物流运输。然而,2011年占我国网购市场三分之二以上份额的淘宝网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被纳入C2C运营模式的物流体系,实在是一种缺憾―这既是电子商务C2C运营环节的缺项,也是电子商务C2C盈利模式的损失。而在淘宝网现有盈利内涵中,不菲的广告费用、不低的人力成本、网络运用成本、科技研发成本及物质折旧成本都使得淘宝网面临巨大竞争压力①,并亟需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第四方物流运营体系的实施。第四方物流运营体系的实施在本质上是原有C2C盈利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本文欲就此做一些探讨。

淘宝网C2C盈利模式的基本特征

C2C是电子商务的其中一种,是“Consumer to Consumer”的简称,指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和“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相对应。C2C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通过网站为个体商户和个人消费者提供网络化的购销平台,买方通过进入卖方的网店而进行商品选购;同时,为提高这种交易的安全性、信誉度及质量水平,网站还提拱了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如商品广告、第三方支付系统、交易监管与评级、网店设计等,这些服务功能其实也正是C2C最基本的盈利来源。C2C电子上商务的典型是淘宝网、易趣、拍拍等,但淘宝网的份额显然要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二以上,研究淘宝网的C2C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淘宝网C2C盈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会员费。C2C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为加盟会员提供店铺出租、店面设计、公司认证、商品信息展示等服务而收取的费用。C2C电子商务服务是加盟商户进行在线交易时所无法脱离的系统功能,当然也是C2C运作盈利的重要来源,是C2C运作方、商户及消费者三方都非常必要、不能缺少且彼此互惠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服务,加盟商户可以顺利展开业务、迅速提高营业额;而对客户来说,安全的网购渠道、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也会使消费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对C2C运营商来说,运营体系的良好运转也意味着这一盈利模式的成功。

二是交易提成。交易提成是商业市场的本性,C2C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收取交易提成应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三是广告收费。广告是商户快速推销商品、提高交易量的一种手段,当然也是C2C电子商务商的又一块收入来源。网站广告的效果就是经营的效益,网站广告的位置和浏览量对交易效益的影响是明显的,将网站上有价值的位置留作商户推介商品并收取一定费用是盈利环节之一。

四是雅虎搜索排名。雅虎搜索排名是雅虎中国和淘宝网进行资源整合而推出的竞价排名模式。由于网站商品的丰富及商户之间的竞争,客户对商品的搜索与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同类商品在搜索过程中的排名显示将决定彼此的销售量。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同类商品可通过竞价获得靠前的排位,从而为C2C带来盈利。

五是支付环节收费。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促进了网上在线支付业务的开展,这种通过中间环节的支付在提供安全交易的同时,也为支付公司收获了一定的手续费,成为盈利的来源之一。

淘宝网C2C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显然,淘宝网的盈利模式与其在C2C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很大关系,但领先所带来的压力同样也要大得多,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商业领域,竞争所导致的此消彼长的变化速度犹如网上交易一样的快速,认真审视、认真对待目前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失为减缓压力、提高竞争力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有效方法。

C2C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淘宝网的C2C运作模式是其盈利的根本与关键,尽管这一运作模式为淘宝网赚取了不菲的利润,并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但仔细推敲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如果不能对这些缺陷与不足有清晰认识,那么这些缺陷与不足就会在将来变成某种阻滞因素,而使之在同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在效果上有所折扣。商户要想增加网上交易量,推销自己的商铺货品是一种常用方法。为此,淘宝网站也特意预留了这样的空间,并提供“淘买家”广告方式,通过为卖家分析潜在的买家而指向性的广告。但因其分析是基于客户已经购买过的商品和记录,并不代表客户后续的购买需要,所以这种指向性未必准确,那么商户所付出的广告费所收到的效果也就打了折。类似的情况还有雅虎搜索排名,雅虎搜索排名也是收费服务项目,但却是以客户的点击率作为收费计算的根据,而不是根据成交量,有的商户的商品即使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但成交量却未必如愿,而所付费用也并不因此而减少,有时反而得不偿失,这会让加盟会员失去兴趣与信心。

其次,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有些“绑架”的味道,尽管在表面上看不出来。淘宝网站的商家信誉是提升其网络交易量及利润规模的重要条件,这对购销双方来讲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刚刚加盟的用户来说,可能要处于极其不利的竞争地位了,因为他们在“信誉”上积累不够,所以人气寡薄,自然也就对生意大为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选择有两个:一是赔本赚信誉,二是加大广告投入。赚信誉不仅要花钱,而且还会造成不正当竞争,并形成在线“刷信誉”这一行业;而作广告同样要花钱,势必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付费服务中去,否则就寸步难行。这对后入的商户其实是一大考验,也是一大难关,经不起考验、过不了关,就得关门大吉,这就会导致加盟会员的两极分化,使弱者丧失信心或转投他行。

再次,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会让竞争对手视为一个弱点而加以利用。淘宝网的增值服务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免费似乎是不现实的。不过,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收费服务在大打价格战的现代市场是不占优势的,因为收费,商户的商品出售价格必然难以下调,或下调幅度受限,这就会在与免费服务的运营商的竞争中先败一着;二是免费服务必然有着另外的盈利模式和来源,而淘宝可能还并不具备,这种缺陷所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利润的折扣,还会对未来的经营战略造成致命影响,从而阻碍整体发展。

作为C2C运营模式的环节缺项。淘宝网的运营模式是C2C型,即商户“个体”对消费者“个体”型,仔细推敲,它其实只是整个运营系统的一个初始环节,即买卖双方达成协议的环节。达成协议及网上交易成功,这并不等于交易的完成。试想:在买卖双方进行付款时,还有一个支付控制系统,以避免交易的欺诈与纠纷;那么在买卖双方进行货物交付时,为什么在整个C2C运营模式中就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物流系统呢?这种通过第三方进行货物交付的渠道当然存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并不属于C2C体系,这一环节的缺项不仅使各商户在交付货物于客户时,要付出高低不一的运费给各个物流公司,而且也造成了C2C盈利模式中的一个缺口,致使盈利总规模有所缩减。如果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一方面,这种物流体系的填充与镶入可以降低自我系统内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交易规模,从而通过交易服务收费与提成而实现盈利增长;另一方面,物流本身的运营也是盈利来源之一,这一块大蛋糕本来应由自己切割分配,实际上却拱手让与了他人。

当然,如果要求淘宝网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第三方物力系统,已经不现实,一方面,各大购物网站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稳定的物流管理体系,淘宝网很难再另起炉灶;另一方面,第三方民营物流公司的各自为政已渐显其整体效率的低下,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巨大需求,淘宝网若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已没有多少创生的意义。总之,物流环节是淘宝运营体系内的一个环节缺陷,一个不应该缺少的盈利来源。

实施第四方物流―C2C盈利模式新的增长点

从上述论述可知,淘宝网不负责货物运送,没有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货物的发送也由商户自行解决,这是其盈利模式的一个缺陷。各商户均以自己选定的快递公司进行投送,货物零散,规模较小,势必会在价格及服务质量两方面均形成劣势,这在以价格和服务为竞争点的商品市场,淘宝显然不会占到多少便宜。当然,如果淘宝能就此抓住机遇,在现有第三方物流合作公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营销优势,将商户、客户、运输等各方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及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供应链条,而且还能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使C2C盈利模式更加完整与完善,这就必须实施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第四方物流是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于1998年提出的物流概念,是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技术与管理整合形成的具有供应链特征的物流集成系统,是组合了商户、消费者、第三方物流并领导这一组合体的集成商。第四方物流在整体上将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能为客户提供最佳化的增值服务。最佳体现在什么地方?从物流的效益特点来看,应是以最快的速度、花最少的价钱来完成商品的运送任务,这对商户、消费者及运输者来说肯定都是合适的。二是将原来各自为政并彼此竞争的各物流公司加以整合,不仅有效利用了各自的优质资源部分,使资源效能在系统内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而且也使运营成本大为降低,相应提高了物流公司利润收益。三是整合后的物流系统在第四方物流集成商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与技术,对整合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为客户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及咨询、物流信息系统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将整个过程集成化,使整个服务一体化、自主化、高效化、人性化②,从而实现链条服务的低成本与高效益。

第四方物流的功能。相比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具有更为优异的服务功能。一是整合功能。整合的作用就在于把原本处于竞争位置且各自为战的各物流公司组成了一个统一系统,并在这一系统内实行供应链式的系统化服务。第三方物流虽然拥有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过硬业务能力,但在信息技术、集成技术、综合技术、区域或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拓展能方面则相对较弱;而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作用则可以从整体上将各物流运输公司合理布局在系统之内的合适位置之上,均成为整个供应链条的重要环节,均能发挥各自最关键的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物流系统的规划能力与服务能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服务更上一层楼。二是优化服务功能。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作用而为用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及电子商务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三是网络优势功能。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优势在于信息掌握,而信息优势又在于网络优势,而这正是网络购销的长处,现在将网络购销与商品运送信息的网络服务融为一体,其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广泛的网络支持能力将为客户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使客户订单及物流业务均能实现增长,并因这种增长而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盈利来源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必要性。在以价格和服务为竞争支点的销售市场,价格的一降再降是有底线的,通过降价实现销售业绩并不能以亏本为代价;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已基本达到极限,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已并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开拓新的领域才会迎来商战新的转机。其实,对淘宝网来说,实施第四方物流并非是新的开拓,因为物流环节原本就是他们失去的领地。看来,实施第四方物流的确是淘宝网十分必要的一次补项。首先,实施第四方物流可以降低淘宝网自建物流的风险。淘宝没有物流部门,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③,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已较为成熟的情况下,再投资自建,风险将会很大,而实施第四方物流就可规避风险。其次,实施第四方物流可以提升淘宝网的电商市场竞争力。淘宝的市场份额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及市场号召力,借助这一优势实施第四物流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而且可以形成其他电商企业所不具备的更强竞争力④。再次,实施第四物流可以提升淘宝网的服务能力。由于第三方物流是散兵作战,物流成本较高是普遍现象,服务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水平表现不高。而实施第四方物流是对各物流公司的资源整合,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双重改变促使了服务水平的整体上升,并因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商家。

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淘宝网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并不会过于复杂,它只需在客户与第三方物流之间起到自己的联络与整合作用即可。那么,原来有的物流服务已经在客户和物流公司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淘宝网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儿,而在于淘宝网要在所有的网内客户与所有的网内合作物流公司之间建立网络式联系,而不再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这种网络化联系将会通过适配关系而让某客户和某物流公司发生业务关系,以实现物流服务的系统化控制及运送成本与运送服务的最优化选择。显然,实现这种网络式“适配”的最佳商人还是淘宝网,一方面他们掌握有网内商户的大量销售信息,而这些信息也正是物流公司所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这一商品销售的有利平台和各物流公司建立协同关系,或者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以将销售信息合理分配给不同区域内的物流公司,这样既可以赢得客户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输效率,而淘宝作为一个中间平台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实现盈利⑤。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网售服务质量,还是从提高网络销售盈利,或者从各方的实际需求来说,淘宝网实施第四方物流都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淘宝网也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细化、精致化自己的服务功能,才能使自己的盈利模式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开辟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作者分别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钦州学院教授)

【注释】

①②⑤郝花瑞:“从第四方物流看中国C2C盈利模式”,《观察》,2009年第6期。

③魏国辰,王海鹏:“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商贸流通》,2014年第18期。

④李艳茹:“淘宝的大物流计划:物流技术与应用”,《科学时代》,2010年第23期。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09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1 我国目前银行业盈利现状

1.1 资产规模继续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都处于不断上升状态,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72.3万亿元,比2013年上涨了21万亿元,上涨幅度13.87%。较2013年而言,上升幅度呈现放缓趋势。

1.2 经营利润继续增长,但增速缓慢

截至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 548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增幅从2011年的36.33%,经历2012年的18.96%、2013年的14.48%降至2014年9.6%,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利润增长幅度的降低与银行业2014年拨备的大量计提有关,截至2015年4月2日,已经公布的10家上市公司年报,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6%,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2014年同样保持着高盈利状态。

1.3 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 426亿元,比年初增长2 505亿元,增长比率达到29.73%。就拨备覆盖率来看,2014年4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3.66%、262.88%、247.15%、232.06%,比2013年同期282.7%、287.03%、292.5%、291.95%的拨备覆盖率均有所下降。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增加与2014年经济的下行有重大关联,银行作为与实体经济高度关联的行业,2014年实体经济潜在风险的暴露无疑增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降低,表明利润风险的加大,但根据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办法》提出的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监管指标,我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依旧保持总体稳定的状态。

2 营利模式分析

作为一个利率管制的国家,中国的商业银行管制更加严格。银行主要依靠资金储蓄和贷款利差实现营业利润。我国银行盈利能力模型可以简化为:银行利润=资金规模量×资金的边际利差+中间业务收入。

资金规模量、边际利差、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业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下面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对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2.1 信贷规模同比例扩增

从表1数据不难看出,银行贷款与存款分别是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银行的高速增长以资产的大规模扩张为后盾。资产负债规模几乎同比例上升,存贷规模也几乎处于同比例增长。信贷规模的扩张使银行通过存贷利差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存贷比为74.46%,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银行将取得的存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贷款赚取利差从而实现收益的盈利模式急需改变。

2.2 高额利差是支持净利息收入主要来源

在我国,银行依靠资金量扩张通过高利差来实现盈利,在净利差主导的模式下,银行吸收低利率的存款并以高于存款利率的高利率放贷出去,以简单的操作模式带来高额利润。由于大客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给银行带来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存贷规模在上文已分析,下面主要对浦发银行利差呈现的缩小趋势与高于国际同业水平进行分析。

2.2.1 利差有缩小趋势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浦发银行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反应了银行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逐年增强。从2011年来5年净利息收益率呈现每年走低的趋势,净利差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由多重原因造成,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2012年国家中央银行首次实行不对称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3年国家实行连续两次下调5年以上国家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的货币政策为“两次定向降准,扶持三农,一次不对称降息”。2012年以来,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加大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有效缓解了存贷关系紧张的局面,银行的利差也相应缩小。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客户议价能力上升。随着市场的开放,不光国内银行竞争激烈,国外银行也参与进来,客户拥有更多选择,因此议价能力也逐渐增强,贷款利率不再完全受银行掌控,因此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

2.2.2 利差高于国际同业水平

我国银行业平均利差水平近年来始终徘徊在3%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利差在1%到2%之间波动,过高的利差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高利差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前些年,国家为控制通胀,通常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存款利率没有变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银行继续以较低利率吸收存款,而准备金的提高使放贷数量减少,实体企业对贷款的竞争使得供求关系不平衡,贷款利率逐渐上升,其结果就是银行继续以约3%的低利率吸收存款却以6%的高利率放贷,致使利差水平持续走高。而2012年、2014年国家两次不对称降息对银行的利差有降低作用,也对释放市场流动性起了良好作用。

其二是我国没有完全开放的利率市场。1999年,国家通过提高存贷利差来帮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消化长期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通过净利差扩大利润水平,从而冲销银行巨额坏账,帮助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不得不说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国有银行重组上市的逐渐深入,高利差政策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市场,导致利差水平居高不下,任凭外面狂风暴雨,银行业依然旱涝保收。

2.3 从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在成熟的金融系统中,中间业务占有比例较高,存贷业务相对较低。如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仅占20%的比重。我国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下,中间业 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浦发银行2014年中间业务所占比重仅有20.29%。但模式转型也已初见端倪。其一,中间业务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浦发银行非利息总收入共增长101.6亿元,同比增长68.47%;中间业务的增速均高于存贷款净利息收入的增速。其二,中间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提升。

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盈利模式。

3.1 传统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

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同时也应注意,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应加速拓宽主营业务,寻找新的盈利点,与国际接轨,以更好地面对市场风险。

3.2 非利差盈利模式

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通过非利差模式盈利。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存贷利率相差极小,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主要依靠非利差盈利模式,以发展零售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和中间业务为主打。非利差盈利模式不需要占用过多资本,通过加强市场细分,加大品牌建设,推出各种银行产品,突出各类银行的特色服务内容。非利差盈利模式下银行业务多样化,包含业务顾问、金融中介、综合等。银行注重形成比较全面的金融集团,从而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4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环境

4.1 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尽管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依然存在于我国银行体系中,但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允许商业银行从事部分证券市场相关业务;2010年,银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进上市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银行子公司试点改革与证券化试点的推行,国家在一定风险水平下,逐步放宽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政策的不断出台,混业经营代替分业经营也将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创新与研发,拓展业务范围。

4.2 持续提高的经营效率

西方媒体曾一度称我国的商业银行为“技术性破产”,但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外资、上市、资产剥离、政府注资等措施实现成功改革,至今成为资产质量优良的商业银行。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总体处于逐渐提高的状态,虽然2014年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导致资本利润率下降,但不良贷款率还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总体而言,经营效率的提高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4.3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电子产品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开展网上交易,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又替代了大部分的银行柜台业务,为银行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经营成本。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拓宽销售渠道,是银行业盈利的重要渠道。我国银行业的暴利产生于一个特殊的经济环境,即我国的利率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保护政策使我国银行存贷利差比国外银行高出2个百分点,高额利差成为银行盈利的最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的开放、利率逐渐市场化对利差的影响、金融托媒对银行业务空间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影响以及不良资产逐渐暴露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均给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各界都拭目以待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乔桂明,吴刘杰.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2]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

[3]万琳琳.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必要性分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10).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现状分析 问题 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机构,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首要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银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201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首度突破200万亿大关。截至2016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22.9万亿元,相比2011年末翻了一番。2016年9月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万亿,同比增长2.82%,利润增长幅度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曲折复苏,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如此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通过转变盈利模式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最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现状

1.整体盈利情况较好,但利润增速明显放缓。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32万亿,同比增长2.82%。利润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但相比2012~2014年同期下降十余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要高于大型商业银行。2016年前三季度,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利润增速已不足1%,分别为0.52%、0.53%,建设银行同期的利润增速也仅有1.35%。利润增速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业净息差收窄。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净息差为2.53%,2016年第三季度净息差为2.24%,下降19个BP。这将对银行盈利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转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增加,消耗了部分利润。

2.利差型盈利模式较为突出,但利息净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财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四大行的利息净收入为11950.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06.87|元,降幅高达7.77%。四大行的利息净收入无一增加,这是四大行全部完成上市之后,首次出现三季度利息净收入集体负增长。这是因为当利率市场化后,大客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融资渠道多样化,这就要求贷款利率下调,而银行为了揽储,各自调高存款利率,由此导致存贷利差收窄,势必短期内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转型。[1]

3.中间业务发展不足,非利息收入占比低。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整体收入呈快速增长现状,在整体营业收入额中占比稳步上升。例如工商银行2016年前6个月工行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6%,占营业收入比重较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至24.8%。但从中间业务在总营业额收入中的占比来看, 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的总体比重仍然偏低。五大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对中国商业银行而言,目前的非利息收入或中间业务收入,多数是在支付结算、银行卡业务中发生的手续费。[2]

4.经营范围与业务品种偏少,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还是依靠存贷款,中间业务利用率整体不高。比如我国五大行中的中国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比较早,业务量也比较大,但它的中间业务收入却仅仅占其总营业额收入的百分之十几,更不用说那些中小商业银行了,与外国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盈利能力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有风险管理能力、银行业效率水平和业务因素等。外部因素主要有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利率市场化程度、我国严格分业经营监管抑制金融创新、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本文主要就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1.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资本市场是我国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对推动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包括所有关系到提供和需求长期资本的机构和交易。所以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首先,资本市场的建立改变了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总量和结构。[3]大量的银行存贷款流入资本市场,在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上进行了分流,改变了商业银行整体存款负债的总体规模和结构。

2.利率市场化程度。我国现在正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市场利率自主性不强,并且我国长期以来的高利差收入得益于管制利率。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以后,商业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份额,通过高利息吸收存款、低利息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润,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存贷利差逐渐收窄。[4]而存款利率具备刚性,所以下调幅度不大或者不能下调,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商业银行自身利润缩减。

3.我国严格分业经营监管抑制金融创新。1993年以后我国逐步确立并至今仍然严格执行分业经营,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型的潮流,至今,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向混业体制过渡,以金融机构全能化为特征的混业经营体制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主流模式。[5]我国现在的严格分业经营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潮流。并且严格的经营监管模式还抑制了金融创新的产生、范围、速度和环境。而金融创新又是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的强大动力,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4.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层次也越来越复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大众客户对于更加便利化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的需求约越来越强烈,可以说,为未来谁拥有更富有特色的金融服务,谁就拥有提升自身盈利水平的又一大利器。但是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开放,商业银行仍处于垄断地位,金融服务滞后于大众客户的需求,“银行主导型”金融服务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了我国银行业的盈利增长,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成功转型造成阻碍。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模式单一,不利于盈利模式从利差主导型向非利差主导型转变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6]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占比70%以上。二、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虽然近年来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是利差主导型,从整体来看,国有大行的净利增速明显放缓,不良率和不良贷款额继续双升,净息差则进一步收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备受考验。面临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式,如何将盈利模式转向非利差主导型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盈利来源单一,不利于非利息收入增加,抑制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

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开始通过加厚非利息收入增加利润,2015年招商银行实现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53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6%,远远超过了交通银行的规模。招行将这一快速发展归因于服务手续费、托管以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增加。尽管招行等大型银行取得了比较丰厚的非利息收入,但是中国整体银行业仍呈现出盈利来源单一的情况,利息收入仍是他们的最主要利润来源。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下,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必将成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发展动力。

(三)贷款结构失衡和雷同,易引发投资的畸形化,影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我国近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表明,贷款规模的扩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推动力,但当前的贷款快速增长并没有同步地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即贷款规模增长速度与增长速度并没有同步。[7]据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年末,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9.35万亿,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仅为12%。整体出现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此可见,我国信贷供求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贷款结构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并且广大中小商业银行贷款结构趋向雷同,资金流向趋同,资金集中在某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易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同时易引发投资的畸形化,现在我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土地和基础设施,这些行业的投资资金过重就会引发其他行业的“资金荒”,投资结构畸形,资金流向并不都是使银行利润最大化的部门,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市场主体作用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看清国内外金融发展潮流,顺应金融自由化浪潮,转变过度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观念,积极进行盈利模式转型,加快利率市场化将彻底改变通过存贷利差及存贷规模扩张来赚取大额利润的传统模式的事实,形成利差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均衡发展的局面,而不能光顾着“啃老本”。十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商业银行面对这样的的局面,就更应该立足市场,增强市场供求在银行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根据市场走向制定自身的发展策略,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不能在经济改革的潮流中被淘汰。[8]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注重金融创新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随着利差收入越来越窄,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也越来越小,着眼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发展进程,无一不是盯着中间业务,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从而为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增加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并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商业银行面对去年811汇改,加强金融业双向开放政策的一个有效应对之策。对于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缩小与国际的差距的重要途径,当然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也必须与银行自身实力相匹配。

(三)优化银行业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首先银行业要做好定位,所谓定位是指客户需求的满足方式,明确知道自己为谁创造价值,谁知企业最重要的客户群体等关键问题。

其次在利润转型上不同的银行银行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特色进行差异化定位,发展自己具有特色的经营方式,提供具有独特优势的金融服务,立足于客户需求,提供多层次、周到的服务,从树立金融服务理念到金融业务服务等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从整体上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质量。近些年来由于内外环境愈发严峻,有些银行已经开始注重自身金融服务质量。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于2016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新服务,心满意”服务提升季会,将从消费者关注的金融热点和服务需求出发,改革创新银行服务模式,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解决好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并且将从改善服务面貌、优化服务流程、加快减费让利、提高账户安全等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最后我国利率市龌改革的加快推进势必会引起商业银行间愈加残酷的竞争,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差异化的特色服务,维护核心客户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自主议价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从而加强可持续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基于14家上市商业银行[D].山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5.5.

[2]利明献.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J].中国金融家,2011(9):41-42.

[3]刘志刚.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11.5.

[4]赵欢.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4):10-11.

[5]吴思麟.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组织机构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35):14-37.

[6]朱芳华,蔡静静.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商场现代化,2010(6):139.

[7]姜姗姗.我国上市银行贷款结构优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1.12.

[8]李光怡.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9):58.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6

【关键词】 第三方服务 高校 盈利模式 发展壁垒 商铺

近几年来,基于社会关心、政府鼓励扶持、高校引导帮助,大学生创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连结学校师生和社会、企业、商店等的第三方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方兴未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铺(以下简称“财大商铺”)作为这样一种第三方服务平台,也引起了校内外关注。但当前对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研究较少,需要对其盈利模式与发展壁垒加强研究,促进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与财大商铺

1、第三方服务及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兴起

第三方服务是指由独立提供的专业服务商,以第三方的角色为客户提供系列的专业的过程,该过程以合同的形式来界定供需二者之间的职责。第三方服务最早运用于物流运输业,之后被各行各业所接受。在产业价值链不断细分与扩张的过程中,更多的第三方服务业态在不断涌现,凡是企业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都可以由第三方提供专业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依托大学生为消费主体的商家越来越多,但商家与学生间的联系少,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和优化,以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商家的最新动态。高校内第三方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在校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在校生自发组成了创业团体,高校内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发展迅猛;同时,高校师生以其拥有的丰富专业知识和创业激情,向社会延伸,搭建起满足市场需要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2、财大商铺的组建及其现状

财大商铺是近年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校学生创立的、通过合同与商家建立利益联系,并为其提供宣传业务等服务,为财大学生提供学校周边商店优惠和折扣信息服务的第三服务平台,在校园周边的商家和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的情况看,商家的认知度高于学生认知度。从调查的43家商家中了解到,有92.1%的商家了解财大商铺这一组织形式,其中82.4%的商家表示虽然加盟财大商铺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但仍对店铺经营有帮助;5.1%的商家表示加盟对经营起到了很大帮助。从9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了解到,有47.04%学生表示对财大商铺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目前财大商铺已经有705名学生办理过财大商铺会员卡,占本校区学生人数的11.76%,其中有411人,即占校区学生总人数6.86%的人认为财大商铺有较强影响力,处于起步兴办阶段,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从财大商铺看高校第三服务平台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通过调查财大商铺经营中的部分第三方服务额有效盈利模式来看,高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样化局面。归纳起来,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主要有如下盈利模式。

1、中介服务盈利模式

财大商铺通过向学生出售相关会员卡,赚取相关利润。据不完全统计,两年间,商铺共出售会员卡705张,会员卡价格20,工本费1元,共计盈利约13395元,占总盈利金额的67.4%。中介服务在高校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第三方服务形式,如有许多高校成立家教服务中心,在社会学生家庭学习辅导需求与高校学生优质资源供给方面架起桥梁,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效益。

2、营销推广盈利模式

财大商铺通过人人主页、新浪微博、QQ群等方式,在网上诸多社交平台宣传部分商店资料,从中赚取相关宣传费用。据不完全统计,两年间,共计7家商店通过财大商铺进行宣传,获宣传盈利6500元,占总盈利金额的32.6%。有的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建立大型网站特别是专业领域网站作为面向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推广的网站,有的高校学生成立广告传单散发专业机构,为同学们提供勤工俭学渠道,发展势头较好。

3、咨询服务盈利模式

财大商铺还在规划通过为同学提供相关商店的服务咨询等项目赚取相关咨询费用。此盈利模式尚在试行中,因商铺规模、知名度等因素限制,暂未采用收费模式。据了解,有部分高校通过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或者会计、设计研发、产品质量等咨询途径,取得了较好的盈利效果。

4、销售盈利模式

部分高校成立了第三方销售服务,如基金产品销售、工业新产品销售等服务。已经有不少高校学生在淘宝等网络平台上建立网店―销售工业及文化产品,取得了较大收益。如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物流专业的在校学生杨甫刚,2012年5月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嘟嘟靓妆小铺”的网店,今年以来,每月的纯收入超过一万元。浙江林学院大四女生宋雅丹,从大三开始边读书边开网店,由销售特色女装至开厂生产加工,用了一年时间从300元赚到300万元。有的高校集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向电子商务进军,特别是在细分专业领域组建专业电子商务网站。

三、从财大商铺看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发展壁垒

高校第三方服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行业短期化、管理水平不高、盈利模式低端等阻碍发展的壁垒显现,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行为短期化是首要问题

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多数为学生创建,流动性较大是其劣势。多数大学生创业群体,或是追求短期利益,或是仅旨在得到相关大学生创业奖励,导致大多数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性不强。往往组织者毕业后,项目就处于停滞状态或是渐渐消亡。这也导致了类似财大商铺的高校第三方平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期化趋向,从而直接影响了第三方服务的可靠性。财大商铺由于团队成员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学业较重,生活重心仍旧放在学习上,致使部分成员对团队工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并且财大商铺发展缺乏长远考虑,更缺乏企业发展战略思考,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甚至在社会、市场上带来了负面效应。从来自商家调查情况看,近39.1%的商家认为诸如此类新兴创业组织不值得信赖。

2、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和低端化

通过调研发现,财大商铺从成立至今,现阶段业务依旧停留在以出售商铺会员卡为主要方式的相关业务,开展业务较为单一和低端,服务质量不高,离高效运转的高校服务平台有较大差距。通过向商家发放的问卷调查的回馈结果来看,大多数商家表示与财大商铺的合作并未能为其店铺经营带来预期实质性经济效益,财大商铺所做的宣传未能在商家处得到实现,导致部分商家的合作意愿下降。

3、管理机制滞后和水平不高

内部管理不高、运行机制不完善、团队分工不明确,是制约其发展的内在重要因素。从对财大商铺团队负责人的采访中得知,该团队目前共有16人,但团队内部的分工并不明确,导致团队的工作效益较为低下,且运行机制不完善,团队内部的沟通效率不高,常常会出现彼此脱节的状况。在实际运营的状况中,团队成员分工不够合理,致使成员的工作效率较低。且营销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方式较为单一。财大商铺的主要宣传方式是通过人人网等校内媒体进行宣传,并未尝试过有组织的线下宣传,也没有尝试过更加新颖高效的宣传方式,致使宣传效果不佳,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较低,未能有效的扩大消费者群体,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外部支持环境不够

通过调研发现,财大商铺从兴办至今获得的外部性支持极为有限,缺乏外部性扶持也是其发展中一个重要壁垒。资金都由学生自己筹集,而且在遇到困难时,难以获得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扶,特别是由于团队内部成员大都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的指导与支持,导致团队运营过程中出现发展缓慢和经营困难等问题。

四、促进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使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健康发展,承担起为高校师生服务、促进高校学生创业、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等多重任务,需要政府和高校、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扶持,从财大商铺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重点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扶持。

1、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在引导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用好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政策条件的同时,政府、社会、高校还要加大其支持力度,给予其资金等方面资助和贴息贷款服务,帮助其规避有关风险,高校可考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有发展前途的创业团体;同时,大力开展专业性创业辅导和培训,帮助诊断和梳理经营管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引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层次。

2、发挥专业优势,创建有效的盈利模式

在围绕高校师生学习、生活服务开展第三方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发挥本身专业优势,开展诸如会计、法律、金融咨询服务和等需要专业背景的第三方服务,形成有效盈利模式。特别是要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新业态、新兴领域竞相兴起和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介入电子商务、网店等新业态,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经济转型升级大需求,大力推进高校第三方服务发展。

3、处理好创业与就业等关系,引导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中,要将克服大学生为尝试创业而创业的短期化行为作为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业与创业、创业与就业的关系,特别是有发展前途的创意创业,加强战略管理和引导,鼓励教职工参与,注意吸纳部分社会就业人员参与,帮助提升管理,促进其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注:课题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周易思弘、陈思融、汪名扬、李斯、朱青云,指导老师:王华。)

【参考文献】

[1] 孙明贵、潘留栓:物流管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彭本红、谷晓君、胡若:第三方物流联盟的网络协同模式探讨[J].商业研究,2006(4).

[3] 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 赵国柱:市场营销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5] N.Gregory Mankiw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唐国平:会计学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7] 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8] 黄亚娟、杨国明、杨丽影: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6(12).

[9] 陈力行:关于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22).

[10] 郑建友: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的现状、问题及监管建议[J].金融会计,2006(7).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7

分析框架

如前所述,在有关商业模式本质的三种基本观点中,价值创造视角的观点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本文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且这一价值特指顾客价值。企业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分为三个维度:价值命题、价值创造和传递、价值实现。从价值命题到价值创造和传递再到价值实现,能够完整表达企业的经营逻辑[18]。其中,价值命题是指企业为顾客提供什么价值,包括细分顾客和市场范围;价值创造和传递是指当企业决定为哪个范围的何种顾客提品和服务时,应整合内外资源为顾客创造价值,并选择合适的渠道传递顾客价值,它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顾客接触方式;价值实现是指企业应设计适当的盈利方式与顾客完成交易,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同时,回收一部分价值作为企业盈利,并为下一轮价值创造做准备,其核心是企业的盈利方式。关于顾客价值创造的三个维度,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19-24]。笔者将其归纳为“细分顾客和市场范围”﹙对应价值命题﹚、“经营方式和顾客接触方式”﹙对应价值创造和传递﹚、“盈利方式”﹙对应价值实现﹚,作为体现三个维度的分类指标。这也符合Megretta所指出的“好的商业模式始于对人类动机的洞察,止于丰富的利润流”[25]。这些指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的形态﹙下文将作详解﹚。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列表1如下。表1和图1均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零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是:其一,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有关零售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较少;其二,零售业属于流通行业,面对的是终端消费者,商业模式对其经营绩效影响很大;其三,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较易获取且可信度较高。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分类的权威性,本文以Wind数据库中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中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且公司应具备近3年﹙2008年~2010年﹚完整的年度财务数据。根据这个标准,最终有64家公司符合要求。相关的企业绩效指标全部根据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得出。﹙二﹚变量说明1.商业模式变量商业模式变量是本研究的自变量,属于类型变量。根据表1,结合零售业的实际特点,对64家样本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划分,将其商业模式变量具体化。﹙1﹚细分顾客。细分顾客可以根据企业服务的顾客群体来进行,具体到零售业,则是根据企业出售商品所针对的顾客群体来划分。一类是企业出售的商品针对所有的消费者,即为大众型顾客﹙Pub-lic,简称P﹚,如百货商场;另一类是企业只为某一特定类型的顾客提供服务,即聚焦型顾客﹙Focus,简称F﹚,如苏宁电器只为那些购买电器类产品的顾客提供服务。﹙2﹚市场范围。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市场范围设定为四种具体形态,即本地主导﹙Dominant,简称D﹚、地区渗透﹙Penetrative,简称P﹚、区域扩张﹙Expansive,简称E﹚和全国布点﹙Na-tional,简称N﹚。划分依据主要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地理范围和不同地理范围业务所占企业总业务的比重,其中,本地主导是指企业在一个地级市﹙或直辖市﹚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80%及以上;地区渗透是指企业在一个省份﹙或自治区﹚的至少3个地市开展业务,且在每个地市的营业收入不超过企业总营业收入的40%;区域扩张是指企业在2至4个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业务,且在单个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的营业收入不超过企业总营业收入的40%;全国布点是指企业在5个及以上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开展业务。﹙3﹚经营模式。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包括专业市场﹙Specialized,简称S﹚、连锁经营﹙Chain,简称C﹚和业态整合﹙Integrated,简称I﹚3种。其中,专业市场是指零售企业同时拥有若干个出售单一品类商品的商店,而这些商店独立运营,出售的商品之间关联度较低;连锁经营是很多零售企业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最常用的方法[26],包括直营、加盟、自由连锁等方式;业态整合是指零售企业为了寻找扩张和抓住新的增长点,将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整合经营。﹙4﹚顾客接触方式。顾客接触方式分为传统﹙Traditional,简称T﹚和现代﹙Modern,简称M﹚两种。前者是指零售企业只通过实体店销售商品;后者是指零售企业还开展了网上销售业务。﹙5﹚盈利方式。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薄利多销型盈利模式和顾客体验型盈利模式两类。薄利多销型盈利模式﹙Puerile,简称P﹚是通过标准化经营、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优化价值链等手段,降低自身的成本,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27-28],通过尽可能扩大商品出售的“量”来保证企业的盈利,如便利店、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都采用这种盈利方式。顾客体验型盈利模式﹙Experience,简称E﹚是通过提供高质量和高知名度的商品、实行优质服务、坚持高价格策略、推广零售企业的品牌形象而获得丰厚的利润。这种盈利模式强调零售企业注重“质”的服务,使商品产生“溢价”而盈利,如大型的百货商店、精品店、“一站式”购物中心等主要采用这种盈利方式。根据以上分析框架,首先决定样本公司在每个分类指标上的具体表现形态,然后将3个维度5个指标的分类结果﹙表现形态﹚进行组合,最后得出各样本公司所属的商业模式类型。64家样本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分类结果见表2。2.绩效变量企业绩效变量是本文研究的因变量,属于数值变量。考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必须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完整考察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不同方面的差异化影响。本文选取盈利性指标、成长性指标、运营性指标以及每股指标综合考察企业的绩效表现﹙见表3﹚。

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通过对F值与临界值的比较,验证造成均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One-WayANOVA是检验单因素在不同组别的均值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的一种典型方法[29],其模型可以表示为:Yij=μ+αi+εij,其中,i=1,2,…,k,表示因素的组数,j=1,2,…,n,表示样本编号。为保证方差分析的可靠性,并使更多的样本企业能够被包含在分析范围内,本文只选择被两家以上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作为方差分析对象。从表3来看,这样的对象共有14个组,分别是编号为1、2、3、6、8、13、15、18、21、23、24、26、31、35的商业模式,这14个组所包含的零售企业共41家,约占所有样本企业的63%,即占到了样本企业的大多数。﹙二﹚方差分析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缩小仅分析单一年份绩效指标带来的误差,进行方差分析时,每个企业的某个绩效指标值是在分别计算出2008年~2010年该企业在该指标上的值后求其算术平均数所得。通过对采用14种商业模式的企业选取不同的绩效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组间、组内方差及最终Sig.值,进而可判断商业模式对各种绩效差异的影响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根据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商业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盈利指标上,实施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的sig.值分别为0.001、0.010、0.016,均小于临界值0.05,即均有显著性差异。2.商业模式对成长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采用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间在3个成长性绩效变量上的sig.值分别为0.212、0.010、0.015,其中在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sig.值都小于0.05,具有统计显著性,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的sig.值大于0.05,显著性较差。3.商业模式对运营效率的影响较弱。反映运营效率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sig.值分别为0.260、0.215,远大于0.05,只有固定资产周转率的sig.值远小于0.05,具有统计显著性。4.商业模式对每股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商业模式间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sig.值分别为0.018和0.013,都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商业模式对每股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对不同类型商业模式的比较和综合评价

下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11个绩效变量为评价指标,对14种主导型商业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做法是:先从11个绩效变量中选定若干个主成分来综合反映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再赋予这些主成分权重,最后将这些主成分加权汇总,计算出各类商业模式的综合得分。由于各绩效变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绩效,且数据的单位不同,因此,在主成分分析之前,先要对绩效数据做归一化处理。方法如下:x٭ik=xik−xminkxmaxk−xmink其中,xik、xmaxk、xmink分别表示第k个指标在第i个商业模式类型的值、第k个指标在14种商业模式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4种商业模式2008年~2010年的综合得分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三个特点:﹙1﹚2008年~2010年平均综合得分最高的商业模式为PECME,即编号为8的“大众—区域扩张—连锁经营—现代—顾客体验型”商业模式;平均综合得分最低的商业模式简称为PDCTE,即编号为11的“大众—本地主导—连锁经营—传统—顾客体验型”商业模式,两者综合得分差距较大。﹙2﹚从综合得分排名情况来看,各类商业模式在2008年~2010年间的排名差距不大,基本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但这一期间各类商业模式的综合得分普遍呈下降趋势,个别商业模式2008年的得分和2010年差距较大。﹙3﹚无论是单一年份还是取年平均值后的综合得分,排名前6位的商业模式间差距很小,而前6位商业模式和后8位商业模式间则差距较大。这说明在当前零售业上市公司中,并不存在某一种占据绝对优势的商业模式,而是几种商业模式的表现难分伯仲,但确实有几种商业模式的表现优于另外几种。

结论与启示

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系篇8

关键词:零售企业 创新服务 盈利模式 五维度模型

零售企业服务创新“五维度”及盈利模式转型

盈利模式是零售企业赢得利润、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而服务是零售企业盈利的核心,因此服务创新对于零售企业盈利模式有直接影响。通过服务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以及零售供应链价值,同时还可以实现盈利模式的个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根据服务创新的“五维度模型”分析,想要实现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真正变革,应该从服务概念、服务交付系统、顾客界面、零供关系以及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创新。这五个服务创新维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创新活动应同时展开,提升整个零售供应链的绩效,在提高企业自身利润的同时,也可以为供应商以及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打造“双赢”的局面。

(一)服务概念创新

“五维度模型”中提出的新服务概念主要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零售企业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可以通过改进现有的传统服务或者直接研发新的服务形式来实现。比如创新营销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经营商品种类、创新经营时间等,下面主要介绍“自有品牌创新”、“业态创新”以及“增值服务创新”三种途径实现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

1.自有品牌创新。这种服务概念创新主要指零售企业利用多年来积累的销售网络渠道以及顾客信息方面特有的优势,加上自身品牌信誉,向制造商委托制造贴有自己企业品牌标签的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零售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很多零售企业纷纷开始发展自有品牌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沃尔玛(WalMart)、日本的优衣库(Uniqlo)、瑞典的宜家(Ikea)、美国的西尔斯(Sears)、法国的家乐福(Carrefou)以及英国的马狮(Marks &Spencer)等。实现自有品牌创新不仅对于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创新供应链的流程、零供关系以及商品经营品类管理等方面内容。当一个零售企业拥有自有品牌后,首先重新安排涉及的制造商选择、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监控以及产品促销等相关业务流程的内容以及后台组织模式。同时应该注意调整零供关系,因为企业自有品牌可能会替代一些制造商的商品品牌,改变零供关系。其次应该重新调整商品经营的品类,重新分配制造商制造品牌以及新加入的自有品牌的货架空间分布。

2.业态创新。每一次业态创新对于零售业服务效率的提高以及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提供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途径。业态创新的盈利方式主要是跟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要求,实现服务价值增值。业态创新必须通过组织创新、营销创新、流程创新等多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比如江苏南京的华润苏果就是一个典型通过业务创新实现发展的例子,1996年,苏果刚开始只是超市规模,1999年新增便利店,此时需要较好的物流配送系统,且对于物流配送能力的要求较高,因为便利店规模较小,具有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2000年综合超市和便利店经营,实现大型综合超市,自2001年后实现中国连锁经营,在2002年开设社区店。近年来,为了满足一些高端收入水平家庭消费,开设了SG高端精品超市,若想要实现这一业态创新目标,首先应该确定顾客身份,明确服务对象。同时对于业务服务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应强化服务人员对高端消费群体的服务能力。

3.增值服务创新。增值服务是零售服务的有效延续,丰富了零售服务的产品品类和内容,近年来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零售产品不断涌出。零售企业在销售商品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但是耐用性较好的商品提供售后和金融服务。零售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将以往一次交易行为通过售后服务发展成为长期稳固的关系,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这样不仅建立了企业固定的顾客源,也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近年来“苏宁易购”为消费者推出“阳光包”的增值服务,免费提供延期1年的电器产品保修服务。想要实现企业增值服务创新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信誉进行组织创新,同时应加强公司员工的相关培训工作。

(二)服务交付系统创新

创新服务交付系统大多数在后台进行,主要是指通过创新服务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零售服务效率。

1.优化业务流程。优化零售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加强系统协作、便于管理、实现管理过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快速解决问题、提高资金流转率。一般零售连锁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生产、销售环节中的采购、贮存、商品分配、销售、出货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管理。若为连锁经营模式,零售企业首先应该建立相对统一的管理系统,明确主营业务流程,对于一些非增值环节应该尽量简化、合并或者删除。在主营业务流程中应纳入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品流等方面内容建立统一的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以及会员管理等一体化体系结构,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立体化、便捷化和网络化。

2.组织创新。业务流程的优化、创新必须建立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因为业务流程创新是针对整个零售供应链管理,需要每一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对于信息流通的要求非常高,传统的组织模式实行的直线职能体制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想要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必须结合整个业务流程的采购、贮存、商品分配、销售以及出货等环节为导向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团队,同时为了加强各个业务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信息的及时、高效流动应设立相应的业务流程协调部门,实现组织管理的扁平化。

(三)顾客界面创新

1.电子商务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电子商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零售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创新进行网上零售,因为网上销售并不需要实体经营空间,可在任意时点交易,且信息处理快捷、方便。对于零售企业而言,网上销售可以减少销售成本和经营成本,减少库存,降低日后降价处理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不用拘束实体销售点营业时间限制,避免购物拥挤以及价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目前像1号店、京东商城、淘宝平台上都有很多卖家,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也在努力发展上线、下线业务。想要实现电子商务创新,必须加强业务流程的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协调配合。

2.消费者自助服务创新。这种创新模式下,零售服务不再由零售店提供,而是由消费者自己选择,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消费者对零售服务的满意度,也可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比如宜家家居营销模式中,消费者购买的产品需要自行运输,自行安装,产品的销售成本减少,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

(四)零供关系创新

1.零售企业和供应商合作开发新产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业态创新时间越来越短,产品更新速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现代化零售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并不是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服务速度也是重要的构成要素。想要实现服务速度和服务质量两者兼顾,零售企业应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因为零售企业具有掌握消费者信息的绝对优势,而供应商的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因此双方合作下,可以快速确定新产品的方向,减少新产品开发以及上市时间,降低产品开发以及营销成本,提高平台的双边服务效率。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零供信息合作。供应链管理思想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与普及,但在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很多零售企业并没有考虑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仅仅关注采购、仓储以及运输等环节管理,甚至部分零售企业不惜牺牲整体供应链的绩效来达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不仅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绩效,对零售企业的形象以及盈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零售企业应加强对零售业供应链的管理,与供应商强强联手合作,分享产品销售信息,以便供应商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快速补货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五)技术创新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零售业当然也不除外,技术创新是“五维度模型”中的基础维度,其他四项维度服务创新都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加以实现,因此技术创新是促进零售业服务创新顺利实践,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保障。当前,零售企业中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自动订货系统以及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中应用到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使零售业务流程简单化,信息流动更加高效,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盈利。

推动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策略

零售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长期市场竞争优势,真正实现盈利模式的变革,应综合考虑“五维度模型”进行多方面、多系统的协调创新,实现盈利模式的不可模拟性以及可发展性。但目前很多零售企业并未真正做到系统创新,导致盈利模式创新改革效果欠佳,同时政府、高校以及科研等机构普遍都存在重技术创新,轻服务创新的观念。尤其对于零售服务创新的关注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发展。因此想要进一步推动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脚步,不仅应加强企业服务创新的能力,同时应该获得有效的、低成本外部创新资源的激励。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形势下,政府部门应加强零售企业流通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可为零售企业采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仓储计算机管理技术、射频设计以及条码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适当的政策激励。同时零售企业应加强企业组织管理化程度,我国零售企业在国内应充分利用连锁组织手段加强国内整合,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为零售产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引导以及法律政策保护,零售企业自身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组织化管理程度。其次应加强培养高素质零售人才,人才是创新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零售产业具有专业技术的零售人才非常欠缺,尤其是高层次零售管理人才极其匮乏。因此各大高校应结合现实经济发展需求,增设与零售业相关的各种零售教育专业课程,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加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应和零售企业合作建立课外实训基地,打造“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服务创新是创新、改革传统的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零售企业应以“创新服务”为基点,从服务概念创新、服务支付系统创新、顾客界面创新、零供关系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五个维度进行多系统的协调、配合,提高自身的创新服务能力。同时政府、科研单位以及高校等外部组织也应加强对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支持与激励,促进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推进和发展,实现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真正变革。

参考文献:

1.俞国方.零售企业发展的六个创新点[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3)

2.张庆亮,何文君.我国网上零售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贸研究,2011(6)

3.李飞,汪旭晖.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6)

4.芮明杰,袁成,胡金星等.我国流通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2011(7)

5.谭继存.基于ECR的商业零售业赢利模式的选择―简析流通主导权的演变[J].山东社会科学,2011(9)

上一篇:双师课堂技术方案范文 下一篇: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