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4 17:26:51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 跨境电商;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06-02

1 改革背景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中职外贸专业课程改革最初的动因来自传统外贸专业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为了给跨境电商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继续推动我国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跨境电商,2015年6月份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跨境电商发展,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外贸”,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推动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考虑到国际商务专业的转型与发展,进而思考商贸服务类专业的转型升级,借鉴课改优秀专业的宝贵经验,诞生了把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培养方向调整为跨境电子商务的想法,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职业教育诉求。

2 跨境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交易日渐从“线下”发展成“线上”,跨境电子商务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跨境互联网贸易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捉襟见肘的问题。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只有做好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才能促进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对国内招聘网站上跨境电商企业的最新招聘岗位信息进行调查梳理,分析出目前跨境电商企业对招聘员工要求主要具有表1所示能力。

3 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向问题 在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中,要把“专业与行业、专业与岗位对接,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方向。要对产业和行业进行调研,明确具备专业跨境电商知识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并通过对课程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式以及专业教学队伍组建等方面的改革来促进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将根据外贸专业发展特色,培养扎实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电子商务技能,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能熟练应用英语工具和计算机软件的复合型人才。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长期以来,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照搬照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课程结构,内容理论性强,知识深奥。本次改革将在课程设置上转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本位课程结构,着重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增加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课,使得课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和综合性,以适应当今选择性课改的新要求。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以来占比较低,出现“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不良现象。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课程结构的大幅调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减少过多的理论知识。通过建立专业实训室,配合专业综合实训软件完成完整跨境电商流程的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 在过去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中经常会出现“校热企冷”现象,这一问题在商贸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上尤为突出。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就应该积极主动对接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发课程标准,共同建设课程资源,推动专业建设。如与速卖通、京东全球购、敦煌网等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4 跨境电商时代中职外贸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

建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抛弃以往国际商务专业以“理论概念”为主的特点,引进“强基础,重能力”的理念,构建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模块课程”为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程部分,设置商务礼仪、电子商务基础、电商软件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部分,强化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在专业方向模块,拓展境外客户关系管理、进出口清关操作、国际市场网络营销等跨境电商专业方向性课程。如表2所示,修订后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更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优化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基础课程体系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基础文化、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课程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而综合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只能帮助学生初次就业,唯有学习和创新能力才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综合基础课程主要指语文、数学、英语、心理、职业素养、商务礼仪、计算机基础、体育、艺术等通识性课程,为学生打下必要的文化理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据国内某大学的调查显示:客户沟通技巧、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价值创新能力是外贸企业最需要、最重视的能力。

建立模拟实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建立准企业化的模拟实训中心。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利用阿里巴巴速卖通软件、跨境购平台等跨境电商资源,在校内完成跨境电商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实训等。外聘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定期进校授课参与实训,让教师、学生了解行业新规、市场新动态,加大专业教学与市场结合的力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训到一定阶段,学校组织跨境电商模拟分组竞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跨境电商的模拟实训中,为他们毕业后走进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内外结合”的校企合作平台 在跨境电商新形势下通过政策引导,把跨境电商企业引进校园,让学生实习走到跨境电商企业去,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商贸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之路。实践教学离不开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除了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培训外,更要注重企业能手的引进,建立企业人才“引进来”机制,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加强学生“走出去”的实践:学校经常带学生走出校门,到跨境电商企业去进行观摩;鼓励学生“走出去”逛市场、参观电商园与贸易展会等;组织学生参加政府或行业举办的展会、论坛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既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获得企业相关资源,又可以为企业输送“召之即来,来之即用”的复合型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模式。

参考文献

[1]邓莎莎.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5.

[2]吴丹辉.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3]乔哲.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32):48-50.

[4]陈树耀.中职学校办学的区域特色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2

    我国加入世贸后, 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 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 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 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 必须做好专业定位, 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

    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认为,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涉外经济活动日趋频繁, 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前者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 而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英语应用技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就业空间广阔、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目前从事商务和外贸翻译的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且为数较少, 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外贸业务方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有大的发展, 国营或民营外贸公司对正规的、专业的进出口业务员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 向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 培养进出口贸易业单证员、报关员。主要技能为单证英文识别、单证处理程序、运输报验、报关、托运、投保等。这些技能重实践操作, 理论性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出口贸易理论和实务与商务关系密切, 可以相互促进, 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 专业方向对口性强, 因此, 培养外销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证的人才十分紧缺, 而且今后将更加紧俏, “珠三角”地区的外销贸易呈上升趋势, 这为外贸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旅游方向旅游事业从广义上讲是商务的一个分支,而国际旅游更是与商务英语息息相关。目前, 从事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大多数是英语或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 而从事国际导游的大多数为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 学历和文化层次较低、英语交际能力不强, 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因而, 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旅游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的分析, 笔者认为, 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 教育观念与就业导向观念的更新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先导, 观念转变得越快, 教学改革的思路就越清晰。当前, 应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 着重研究高职教育的定位, 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 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 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1]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 4) .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3

一、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涉外企事业单位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其对商务英语方向人才的要求更趋于多元化,学历和成绩已经不再是涉外企事业单位用人时关注的重点。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将是对新时期的商务英语方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实际的商务英语方向就业市场的调查来看,涉外企业急缺的是无须长时培训就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有较强实际外贸操作能力的,英语语言能力纯熟的,同时还具备较好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甚至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商务英语方向人才。而目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方向仍然以理论成绩为主要培养内容,严重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商务知识的培养力度,从而造成了一种商务英语方向毕业学生众多,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却完全得不到满足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畸形现象,对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创新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学科,2007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成为一级学科专业,这标志着商务英语正式从英语学科专业中独立出来。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各个外语院系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纷纷设立了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或课程,总结起来,目前商务英语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体可以归为三类。1.英语专业培养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在英语专业培养之外,开设了一些国际贸易条例、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等增加商务知识的课程。2.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国际金融专业培养模式、国际金融专业培养模式。这三个模式都是在相应的专业学习以外,开设了一些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英语核心课程。3.英语知识与国际商务知识并重的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将英语知识和国际商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进行商务英语的专业培养。

(二)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问题。目前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方向大多忽视或割裂了商务英语的跨专业特性,单一地采用“英语技能+商务知识”培养模式,学生从专业课程中学到的多是一些肤浅的理论知识,对商务活动中的实际操作一知半解,较难直接参与到商务运作的工作中。2.授课方式陈旧。目前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仍然以“填鸭式”的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思考、积极应变的能力,从而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3.教材内容未跟上时展步伐。现有的商务英语教材编者普遍缺乏专业背景或实际岗位实践经验,内容多是一些理论知识的罗列,缺乏对实用操作能力的培养。4.师资队伍薄弱。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需要具有专业从业经验的教师,而实际上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从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培养学生的商务操作能力和专业思维模式。

三、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对策

(一)确定以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商务英语方向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越来越看重,拥有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拓展及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学生是众多企业急切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商业英语方向应将“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经贸知识及技能;具备较出色的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作为商务英语方向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拥有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是商务活动中能顺利进行交际的前提,这方面需要加强学生在英语语言方面的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确保学生在涉外商务活动中有立足之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扎实的商务知识和操作能力则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国际商法、国际金融等一系列的国际商务理论和法律常识有广泛的了解,同时要掌握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进出口业务制单、商务文函处理、商务谈判能力等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今后商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较强的商务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发现问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工作中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往的专业课程体系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课程内容与就业实际相脱节。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夯实英语语言能力基础的前提下,采用模块化原则设置课程,将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类课程,增加实习和实训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可以把商务英语方向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英语、商务实务和实训三大模块。

(三)改革教学模式,探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商务英语方向教学模式陈旧,未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很多职业院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是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有效途径。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在基础阶段,学生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为主,掌握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辅。然后利用假期或学期中的一段时间到相关的涉外公司企业去见习实习,以获得对商务行业的感性认识,反思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然后带着这种感性认识回到学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模拟训练,最后再去进行就业实习。这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英语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其中学生是培养的目标,教师则是培养任务的实施者,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以上面提到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为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付出。针对缺乏具有专业背景师资的现状,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现有师资送出去进行相关行业培训,挂职,同时加强与行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授课,对学生进行实战经验的传授指导,从而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五)分解就业能力,建立“双证制”

据调查,目前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去向是商务公司或企业,从事外销员、跟单员、商务文员、商务翻译的职位。在制订和修订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对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进行分解,鼓励学生在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从而建立起“双证制”。

四、结语

随着区域经济自由贸易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随着国家对地方高校应用技术转型要求的提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必须得跟上新形势,切实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对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提高商务英语方向的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出真正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就业形势;对外贸易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十七大精神对就业作出部署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发现社会需要既具有英语应用能力,又有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由此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就业形势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商务英语内涵

商务英语作为专业英语课程,即ESP(English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分支,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商务英语主要用于对外贸易,被称为外贸英语。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现代商务英语已成为一门实用性学科,以国际商务为语言背景的专门用途英语。而且学习商务英语的人是学习英语语言和国际贸易的完美组合体。商务英语能力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在国际商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商务英语就业形势分析

1.商务英语学生就业的现状

众所周知,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具有广泛的需求,同时商务英语人才素质的通识性复合性,使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为了解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我们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以下特点:就业地点分布广泛,比较集中于私营企业或者合资企业。就职岗位大多是外贸业务员,文员以及销售员。

就目前就业统计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方向是三资企业,也就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另外还有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具某院校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29%选择公务员、23%选择公司经理,48%认为是企业家和经理。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公务员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真正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相当低。在理想职业的背后,毕业生实际情况则是54%的大学生进入私人企业,24%的大学生进入涉外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进入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这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职业需求的变化。当前宁波及周边地区私人企业、涉外企业不断发展,为大量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吸引了许多毕业生。其中,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文员(占35%)、秘书(占17%)和外贸跟单(15%),而从事中英文翻译、公关策划人员不多,这些职位多需要的1综合技能和专业技能明显比公司文员、秘书等要求更高。也需要更为专业的知识。而学生更适合在基层从事文秘或与外贸相关的工作,如外贸跟单、报关、外贸业务员等相关职位。

2.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不变的主题,而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已经迈开了国际化步伐,慢慢向国际接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就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与世界经济贸易接轨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于英语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英语专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优势逐渐减弱。因此,英语专业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商务英语逐渐从单一的英语专业分离出来,并脱颖而出,优势日益凸显,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培养出的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商务知识的学习,从以往的单一型人才逐渐发展成为能够兼容经济,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我国对外开放和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需要大量既懂英语又懂外贸的复合型人才。

3.纵向分析商务英语三个方向的就业前景

(1)国际贸易实务方向

本方向人才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商务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具备较强的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涉外文秘等工作。这个方向从事的工作范围很广泛,就业前景乐观。主要在外资企业、国际商务公司、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就职。从事外贸人员的工资差距较大,沿海发达城市工资较高,有经验和相关证件的人员工资较高。例如:报关员,具备报关员证,加之经验充足,并具备流利的口语,月薪一般在3 000元以上。

(2)国际商务管理及翻译方向

本方向毕业生能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需的管理知识和商务理论知识,具备极强的英语应用技能及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商务管理与项目策划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或成为公司外事部的翻译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掌握商务运作的知识与技能,并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从事国际商务及翻译工作,工薪较高,就业前景乐观。一般在外经贸各部委、贸易公司、国际商务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就职。从事翻译的人员的工资要视个人能力水平而定,具体看具备哪个等级的口译笔译翻译证书,并且不同地区的翻译工资也不同,沿海及发达城市工资较高,大致上月薪在2 500-8 000元左右。 转贴于

(3)英语教育方向

本方向人才能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的各项基础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辅导,教授的能力,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有着超出一般老师的优势。适合在高等院校、新闻出版社、教育机构、科研部门、旅游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从事教育人员的工资也随着地区的差异不等,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工资较高,待遇优厚,一般在5 000-8 000元。

4.商务英语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有关资料预测:我国入世后,对我国冲击最大的不是汽车业,也不是制造业,而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的数目大量的增加,结果必将使得国际商贸人才尤其是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商务英语人才的大量短缺。目前,在我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约36万家,而国内取得外销员资格证书者却不到10万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务英语人才职业技能不高。从事外贸业务的公司一般都应有数名、甚至上百名懂得商务英语的外贸人才。而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外贸企业专职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人员在1 500人左右,一些外贸进出口业务量大的企业虽然设有进出口公司,但缺乏真正“科班”出身的人才。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由于既要学习英语知识,又要具备外贸能力,使他们不能将专业学精,导致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外贸能力欠缺的现象出现。这和外贸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其不相称。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严重影响对外经贸的快速持续发

展。

三、商务英语学生如何进行就业选择

1.根据能力定就业方向

商务英语学生应根据自己掌握专业知识的多少来选择就业,在既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又具备商务贸易能力的基础下,要根据你专业的侧重点来抉择,例如你的英语基础较好,那么你可以在就业时选择偏向英语教育方面。而你的英语水平不如你的商务贸易能力,你在商业运作及商务与秘书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能力,可以选择在国际商务方面有所发展,例如外资企业、国际商务公司、三资企业等。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道理在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教给我们,只有当你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你才会用心把它做好,学习是这样,就业亦是如此。当我们毕业去找工作的时候,每天都在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最理想最完美的工作不是这个工作能赚多少钱,这个工作有多风光,而是这个工作是不是你真正热爱的,你内心真正感兴趣的。我们都明白,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做某一件工作是会枯燥乏味的,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些人会为了他自己的工作奉献出毕生的精力呢,原因在于他是真正爱着他的职业他的工作。只有当你了解这个职业就是我热爱的,我对它有强烈的兴趣,我想把它攻破,这个时候你才会真正把它做好!所以大学生应该与自己进行一次心灵对话,找到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想要穷其一生把它做好的,这才是你的职业。

3.心中要有明确的规划

要利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间创造自己的简历,而不是毕业时编写自己的简历。要想走更远的路,既要马不停蹄地赶路,还要尽量不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为了不走弯路,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矢志不渝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没有目标注定要兜圈子,目标不能恒久也照样可能南辕北辙。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的人我们或许会“怒其不争”,而自强不息勤奋刻苦的人如果因为走了太多的弯路而最终一无所获,我们更加会“哀其不幸”。为了进入不同的领域,大学四年要作的准备是不一样的,因此,及早规划人生方向缩短大学里的迷茫期,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自己的简历,在就业时就多了一份保障。

结语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5

摘 要:专业硕士是与学术硕士相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行业专业类院校区别于综合类院校学科综合实力突出的特点,往往在某一行业领域形成特定优势。因此,行业专业类院校在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方面,应突出自身优势和特点,立足于服务本行业发展需求,与行业紧密结合,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专业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

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2009年以来,我国专业硕士教育迅速发展,招生比例大幅提高,招生专业逐步增加。2010年,为适应社会对国际商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在参照国外高校专业硕士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新设置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MIB,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完善了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创新了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2010年教育部设立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之初,首批有78所高校获得授权。这些学校中,有25所是经贸类专业院校,69所院校设有经贸专业博士点,其中50所为“211”院校,呈现出经贸专业学科背景突出,学校综合实力强的特点。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20所院校为新的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经贸类专业院校3所,外国语类专业院校5所,其余还包括政法、海事、理工、邮电、交通、服装、民族等各专业类院校。与第一批获授权的院校相比,新增的培养院校多为某一行业领域的专业类院校,综合实力不如第一批院校突出,且多数为非经贸类院校。这些院校如何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形成有竞争力的MIB人才培养体系,确保MIB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明晰国际商务的学科定位

MIB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企业与高校、教师与学生对MIB的认识仍处于初期阶段。新增MIB培养单位应首先明确国际商务的学科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学科框架及课程体系,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

一般来说,人们对国际商务的认识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商务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国际投资的综合,因此属于经济学学科;另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商务是企业管理职能的国际扩展,因此属于管理学科,其课程设置应该以国际营销、跨国经营与管理、全球竞争等课程为主。国内各高校由于自身学科传统与背景的不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偏向经济学或偏向管理学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向。然而,国际商务是一门整合学科,不能将国际商务简单地等同于国际贸易与金融,也不能将其局限为国际企业管理。赵忠秀指出,国际商务并非简单地将企业的商务活动扩展到国际空间,而是在全球性、区域性、国家、地区、产业与企业多个层面上开展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国际生产制造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活动。邓宁指出,“(国际)商务实质上是一个整合学科的知识体。确实,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整个知识体要大于它的每个单独部分知识的总和。实际上,虽然大部分的国际商务研究都要使用到各门学科的方法论,但商务学者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他们意识到了单一方法论的方法具有局限性,并且尝试将自己的学术训练、倾向和学习经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相结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Oded Shenkar教授也将国际商务比作医科中的“儿科”来说明国际商务是一个整合学科。上述学者的观点告诉我们,国际商务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在人才培养上,应注重课程体系的宽广性和整合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各学科的方法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立足行业需要制定培养方案

与综合性和财经类院校承担为各行业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任务不同,行业专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本行业急需的国际商务人才。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行业专业院校应紧密结合本行业国际化特征,突出行业自身特点,在提供国际商务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行业相关及行业急需课程。当今世界,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竞争进入新的时期,国际市场的日益复杂和瞬息万变使各行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不同的行业,其国际化的阶段和方式各不相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强调立足行业需求来培养MIB人才,既能利用和发挥各行业专业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也能提升专业院校MIB人才的竞争力,更能为行业和企业输送更多应用型、专业型人才。

根据我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现行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国际商务的核心课程包括国际商务微观、宏观环境分析;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战略和操作技能,如市场、运营、管理、财务和人力资源;跨文化交流和管理,尤其是外国语言的应用能力等。课程类型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学位课包括政治理论(2学分)、商务外语(3学分)、经济学分析与应用(3学分)、国际商务(2学分);专业必修课包括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2学分)、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2学分)、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2学分)、国际商务谈判(2学分)、国际商法(2学分);专业选修课分为自由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其中单个方向至少修6个学分,全部共需修满8个学分。由此指导性方案出发,行业专业院校在制定MIB培养方案时,可在专业选修课模块设置丰富的特色课程,突出行业背景,使学生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要,选择相应课程。

三、与行业各类组织共同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专多能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1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30

1 .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类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根据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精神,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探索与创新高职英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和专业岗位初始技术水平,毕业生广受企业好评。

2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

2 . 1 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背景

学院位于广东佛山,与广州紧密相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使佛山与广州构建“广佛经济圈”,共享市场服务等资源,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港澳国际性大都市的市场优势,加快了佛山国际化步伐的进程,有利于佛山经济与社会朝着良性轨道发展。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外贸易经营权进一步开放,大量民营生产企业开始走进国际市场,人力市场对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的外贸人才的需求越加明显。

在这种国际国内外贸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走访广东及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多家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进行论证分析后,依循高职英语专业办学宗旨,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熟悉外贸业务流程,综合素质高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事、外贸、金融及外(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与翻译的高技能型商务英语专门人才”。从2005年秋季开始招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在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从事外贸和进出口贸易业务。

作为学院最早开设的英语类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在招生初期,受到社会对商务贸易人才以倍骤增的需求影响,以及在规范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得以顺利进行,为未来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 2 多元化英语人才培养思路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和逐步升级,各类中小型涉外企业层出不穷,用人单位对国际商务贸易活动从业人员的外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对商务人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特点。

国家商务部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大力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加快培养多双边外贸谈判人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也提到把广东“发展成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由此带来的商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无处不在的商务活动必将需要大量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如外贸和进出口贸易、商务和外贸翻译、会展服务、货物物流、国际旅游、涉外酒店服务等等。他们将遍及多个行业领域,而且逐渐成为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发展地区的主力军。

然而,在走访不同行业、企业时,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其职业资格要求也大不相同。以往传统、单一的英语翻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带领企业紧跟国际市场准则转型升级改造的国际商务精英,且又能用英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英语技能人才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香饽饽。为此,加快高职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步伐,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位、以社会市场岗位初始需求为导向,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具备一定的商务贸易活动知识的高素质、多元化高职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学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改革和创新的重中之重。

3 .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试行多元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学院应用外语系结合广东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企业行业人才规格需求。从往届学生所学专业过专过窄而造成学生择业适应差的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拓宽学生专业出发,逐步实现英语与相近专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培养一专多能、岗位初始适应能力强、通用技能扎实的高技能英语专业人才。在2008年大胆提出“大专业、小方向”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即试行“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3 . 1 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生为本是各类教育的永恒主题。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确定专业方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学生进行专业及方向的选择时,学院采用“以学生自愿为主”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原则,综合考虑学生专业基础水平及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给予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自,尽量做到专业及方向的选择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自觉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或方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一切所学皆为所用。

3 . 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为避免传统的英语类教育体制与时代和相关行业的要求相脱节,学院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考虑,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高技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开展职业岗位分析,按照教高[2006]16号文的要求和区域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针对市场设专业方向,针对岗位练专项技能,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办学思路,构建了“以英语语言基础为核心,以英语运用能力为主线,以行业岗位技能为背景,以涉外服务项目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了商务英语专业(酒店英语方向)、商务英语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国际旅游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一年级打基础(开设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专业(学习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国际旅游和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级练技能(岗位初始技能训练及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的教学进程开展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努力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4 . 以需定教,培养一专多能的高职英语专业人才

4 . 1 以英语语言基础为核心,提高学生岗位基本技能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基于商务英语具有在特定的国际商务活动下开展交流语言的这个特点,学院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英语的语言基本知识,还必须学会在不同的行业里开展国际商务交流活动。

在课程设置上,商务英语专业及各方向的教学首先是围绕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而展开。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强化英语技能基础,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规范语法,提高口、笔译能力,保证三年不间断的外教英语口语课程,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后能直接用英语进行各类国际服务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

其次,根据国际商务贸易活动的性质,在二年级阶段为学生开设国际贸易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进出口业务操作等专业核心课程,如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和单证制作等。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和商务沟通技巧课程则为商务英语及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此外,除开设必需的商务必修课程外,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开设酒店英语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及国际旅游方向相关主干课程3~5门,如酒店管理、会展实务、导游实务等等,旨在提高学生各专业方向的岗位专项初始技能水平。

4 . 2 以社会需求为己任,满足学生就业岗位初始技能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是满足学生就业的能力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事业基础。学院始终依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立足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为地方行业企业培养英语专业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酒店管理品牌相继进入中国,酒店管理类人才社会需求明显增大。凡是具备一定英语技能且服务意识较强的毕业生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其提升发展的空间远大于其他行业。为满足地方和行业的需要,学院从2008年招收第一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英语方向)学生,同时与周边多家五星级涉外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就业岗位。

2008年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让广大的英语类专业毕业生看到了新的希望,特别是每年两次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和各种国际会展为实习生提供的岗位数不胜数。涉外翻译、产品导购、涉外导游、贸易咨询接洽及外贸业务员岗位等激起了大批学生从事会展服务的兴趣。学院首次在2011年招收商务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方向)专业时就受到学生们的青睐,2014级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5%。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我国从实行长假以来,旅游成为了人们闲暇的重要乐事,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旅行社讲解员、旅游导购,精通外语、擅长沟通的涉外导游就业竞争力尤为明显。因此,2013年学院在所在地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于2014年招收商务英语专业(国际旅游方向),预计三年后可望为本地区培养一批英语流利、精通导游服务的专门人才。

4 . 3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打造学生通用技能

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通用能力往往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更是锦上添花。因此,在校期间,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在校期间后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的特点,开展各种能提高学生通用能力的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平台实操训练、酒水知识与调酒艺术、商务社交礼仪实训等,多渠道、多方位为学生提供实操训练机会,使学生在学好一定的专业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基础上,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定期举行一些专业技能大赛、职业招聘模拟会、参加企业洽谈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同样可以为学生成长助一臂之力,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如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心,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应变抗压能力等等。

5 . 结束语

虽然试行“大专业、小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仅仅六年,其效果令人满意:专业拓展稳步前行,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毕业生受到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招生人数逐年增多,2014年商务英语专业考生第一报考率和新生报到率名列学院前茅。今后学院将沿着自己的特色之路,继续开拓创新,以期培养更多更好的高职多元化英语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房宝娟.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3(5).

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陈建平.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孟丽娟.回到原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学术月刊,2009(1).

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OL].,2012-04.

王崇凯.谈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研之声,2014(1).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外贸技能大赛;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已成为出口第一,进口第二的世界贸易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因而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国际商务类专业,但据麦可思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没能就业对口,国际商务专业已经列为“黄牌”专业。究其根本原因,国际商务毕业生的外贸技能水平和市场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脱节。所以,把握市场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国际商务专业的特点,提高国际商务毕业生的外贸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国际贸易技能大赛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大赛来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国际商务专业的特点及外贸技能大赛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国际商务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制单能力、国际货运能力和进出口报关能力等,能够胜任外贸行业系列岗位群工作及相关经贸工作的内外兼修型应用人才。国际商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学科实践要求强的特点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更加高。而外贸技能大赛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教、学、做合一,更新了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做合一就是要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突出了“做”字,强调了实践,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近两年,在专业人才方案制定的过程中,结合几年来竞赛式教学实施的经验教训,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入了竞赛教学的课程安排。将教学竞赛科学合理地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创新。竞赛式教学方法融教学作为一体,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为学生能力训练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专业向心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贸易技能竞赛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我带队参加了三届,在确定正式比赛学生前,在学校里都会举行校内选拔赛,通过校内选拔,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超强专业向心力。在每一次竞赛的过程中,因为目标明确,任务单一固定,学生对任务的把握较好,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也是普遍高涨。大赛除了学生具备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之外,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有极大促进作用,只有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有利于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竞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可以直接地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检验。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专业性较强,教师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比赛强烈的竞争性促使教师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才能顺利投入到比赛中。这就促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会更注重实用性,参与实践,并从中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以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应用的熟练程度,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改善实践教学效果。从我自身来说,专业教师带队指导比赛,对今后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创新改革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标准

高职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高职院校应直接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具有重在技能应用的专门人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适应时代和企业要求、培养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能迅速适应实际岗位需要的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国际商务专业可以建立由外贸技能大赛组委会专家、相关参赛外贸企业和软件公司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制定适应企业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授课与学生的上岗操作能同步进行,随时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二)运用项目教学法构建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探索创新技能模块项目课程体系,摆脱“学科中心”的课程论思想束缚。根据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领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以职业技能为主线,将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模块之中,以技能为核心形成模块。学科竞赛只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以外贸技能竞赛机制为导向,充分研究当前的参赛内容,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书的编写,与外贸企业合作,开发校级项目化实训教材或讲义。实现国际商务课程教学与企业真实商务问题完全融合。

(三)融合外贸技能竞赛,完善专业“工学结合”实践专业教学团队

除本校的专业老师参与实践教学外,再根据外贸技能大赛中真实的外贸业务问题需求,合理聘用企业业务人员。融合学科竞赛,从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形成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深入行业一线参与挂职锻炼,为行业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养成并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主力。同时,在上述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学历与职称层次,使专业教学团队成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

(四)通过外贸技能大赛,改革现有专业教学考核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综合成绩考核标准,实施以大赛获奖或参与大赛中项目的水准,进行考核,实现学生参赛业绩与学习成绩双向融合。融合学科竞赛进行课程考试与考核改革。专业教师应该在对学生的考察方面依据每门课程的特点,融合学科竞赛采用灵活有效的考核考试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大伟.国际商务单证竞赛与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融合[J].时代经贸.2008

[2]喻红艳.“以赛促学”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

国际商务专业的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多维课堂联动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本土化、行业特色的融合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jyxm194)和安徽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jg1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4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开拓国内市场,因而各类企业对我国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笔者结合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试着提出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多维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框架。

一、我国国际商务专业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建立起来的。该专业最早源于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使职业技术教育贴近现实社会需要,放宽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求,不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纷纷面向社会需要设立国际商务专业,甚至将相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改为国际商务专业。据粗略统计,目前在经济管理类学科中,国际商务专业成为高、中职学校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主流专业。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属于创办初期,国家设定“大专”为最高学历层次,故国际商务专业绝大多数为大专层次。

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不在教育部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内,由于现实的需要,教育部在目录外设置了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学科归属曾有过变化。早期归属经济学科,2005年专业名称规范后,原归属经济学科的国际商务专业并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另设归属管理学科的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则是在2003年才正式开始招生的,当时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该专业的首批本科院校是“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当然,在此之前,也有个别本科高校依托原有专业,较早地组建了国际商务专业,如南京大学依托英语专业于1993年就组建了国际商务系。整理历年“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可以发现,近十年来,教育部先后批准了46所高校开设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表1)还有一些高校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引进优质商务教学资源而设置了国际商务专业。此外,上海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扬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等百余所学校开设有国际商务方向的相关专业。

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现状与能力要求

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国内企业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企业最缺乏、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熟悉国际市场惯例和WTO游戏规则,精通一两门以上外语,具有国际商务决策和管理活动能力的商务人才。特别是随着中国企业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将需要大量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领导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摸索,我国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种种缺陷,使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当前,我们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首先,国际商务的学科体系不完备,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严重匮乏。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上海招聘高级金融人才,千余报名者中竟无一人考核通过。他们要么欠缺英语,要么专业知识面不宽;其次,专业指导思想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明确。现在的国际商务专业大都是由外语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改良过来的,我们称这样的培养模式为外语型和国际贸易型;再次,由于专业指导思想不明确,自然就造成了国际商务课程设置的不规范、不统一,没有高质量的国际商务教材等问题;第四,由于高水平、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台上的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师资的缺乏,结果导致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性不够突出。而所有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造成了目前我国不仅国际商务人才的数量少,而且质量低,大多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

国际商务专业涵盖的职业较广泛,典型职业包括:外销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进出口报关员、涉外商务、货物、商务文秘、保税仓管理、国际融资与结算、国际货运保险、国际贸易中介服务、外向型企业业务经理、从事国际经贸管理的公务员等。国际商务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把握商机,抢占国际市场。因此,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应该具有:①开阔的国际市场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②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很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特别是能娴熟地运用一门以上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③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具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电脑和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⑤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善于进行国际商务交往。

上一篇:应用遥感技术范文 下一篇:新闻的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