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26 10:22:31

国际技术

国际技术范文第1篇

一、国际技术转让的涵义

国际技术转让,顾名思义是指国际间的技术交换与交流。它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是一种国际间的技术交换与交流活动,具有国际性因素。判断是否具有国际性的标准是看作为转让的技术是否跨越国境。其次,它是一种技术转让活动。根据《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中的规定,“技术转让是指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现代国际技术转让可分为非商业性技术转让和商业性技术转让两种。非商业性技术转让是指公有性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转移,以无偿方式进行。例如,国际间的科学技术情报交换及学术交流等。商业性的技术转让是带有产权的技术知识的转移,是有偿转让,主要通过经济合作途径和贸易途径两种方式进行。无论哪种转让,从会计的角度来说,都存在技术转让计价与账务处理问题。

二、国际技术转让的价格确定

1.技术价格的界定。技术价格是指技术合同或协议所规定的技术接受方(买方)向技术供方(卖方)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对卖方来说是一项特定技术的卖价或回收,对买方来说则是引进一项技术的支付价格或成本。技术转让中的价格和技术的价值并不直接相关,只是买方向卖方所支付的技术使用费,亦即买方对卖方转让技术的货币补偿或酬金。

2.技术卖方的成本确定。在签署国际技术转让协议之前,买卖双方都要预测一下可能的收入和成本,再根据其他一些因素进行调整,以得出比较实际的价格水平。作为技术卖方,在作价时要考虑三个因素:技术转让的总成本、技术转让后可能给买方带来的新增收益和市场规范价格。卖方至少希望从售价中收回部分或全部成本,并希望分享一部分新增收益,分享部分的多少一般参照市场的规范价格。

出售一项技术,在技术转让总成本中,应考虑三种成本:转让成本、开发成本和机会成本。转让成本是指转让技术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并不包括技术本身的成本。转让成本主要包括五项内容:①卖方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如派专家指导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及市场开拓等;②谈判过程的差旅费和管理费,如谈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食宿和交通费等;③有关的法律费用,如条款的法律咨询、审查和注册等费用;④保护国际技术知识产权发生的有关费用;⑤其他与执行国际技术合同相关的费用,如邀请买方来访或培训的招待费用,经纪人佣金等。开发成本是指研究和开发这项技术的成本,包括所投入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资金。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转让技术而使供方失去在买方所在国或地区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投资或销售机会而造成的可能损失。

3.新增利润的计算。一项新技术的使用预期会给买方带来一定的边际收益,即新增利润。国际技术的新增利润可表现为三种方式:降低生成成本;提高质量或性能,从而提高售价;增加销售量。如果同时考虑价格、成本和销售量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逐年变化,则新增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新增利润;Po、Co和Qo分别为国际技术引进前的产品价格、成本和销售量;Pt、Ct和Qt为合同期间N年内第t年的价格、成本和销售量;r为贴现率。

4.技术卖方的作价原则。卖方对所出售的国际技术作价可分为三个部分:收回全部或部分转让成本;收回部分开发成本和机会成本;对国际技术的新增利润提成。

国际技术的总价格=转让成本×转让成本分摊系数+开发成本×开发成本分摊系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分摊系数+新增利润×新增利润提成率。

上式中各系数都在0至1之间。在确定了转让成本、开发成本、机会成本和新增利润之后,再分别确定自己能接受的各项系数的上下限。以系数的下限确定的价格称为卖方期望得到的最低价格,即底价。以系数的上限所确定的价格作为最高价格,即顶价。

通常以卖方转让成本的全部和开发成本的一部分作为底价。底价(卖方)=转让成本+开发成本×开发成本分摊系数。

卖方在确定顶价时,要遵守三条原则:①顶价不超过期望的新增利润。超过了这个界线,意味着卖方剥夺了买方从引进国际技术中期望得到的全部利润,使买方失去了引进国际技术的兴趣。②顶价不高于供方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价格,否则,对手会把这笔交易抢走。③顶价不超过买方自我开发的成本。如果卖方顶价高于买方开发这项知识产权的总成本,买方会选择自我开发。因此,卖方在确定顶价时应取新增利润、竞争对手的最低价格和买方开发成本三者中的最低者。

5.技术买方的作价原则。对于国际技术买方来说,在确定一项引进国际技术的必要性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引进国际技术的总成本要比自我开发这项国际技术的总成本低;②引进国际技术所能带来的预期利润大于零;③对于相同的国际技术,要货比三家,优先考虑优价者。若不满足第一条和第二条,就失去了引进技术的意义,引进决策就是错误的;不满足第三条,就不是最优决策。综合上述作价的三条原则,买方的顶价应是自我开发总成本的现值、买方预期新增利润和供方最低竞争价格三者中的最低数值;买方的底价通常是对卖方转让成本的估计值。即:底价(买方)=卖方转让成本。

6.国际技术转让的计价方法。根据国际技术的特点及作价原则,其计价方法通常有两种:①一次结算法。即根据转让双方转让国际技术的协议内容和承担的义务、责任,确定一个定价,一次支付。②提成法。是按买方使用国际技术后的得益来计算支付国际技术使用费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变动计价法,随着接受方销售产品价格和销售额的变动而变动。提成法的基本公式为:提成总价=预付金+提成基价×提成率。

上式中,预付是买方向卖方预付的一部分转让价款,一般将卖方转让国际技术的转让成本作为确定预付金的最低标准;提成率是指买方支付给卖方的提成费用与合同产品(净)销售额的比率;提成基价是指计算提成费用所依据的基本价格。一般采用净销售额,即国际技术在正常交易中的实际售价减去与接受国际技术无关的各项价格因素(如包装运杂费等),提成年限一般为合同内国际技术产品在验收合格投产后五年。

三、国际技术转让的核算

1.账户设置。为了正确反映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转让,应设置“无形资产”账户,该账户属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无形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无形资产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国际技术转让的账务处理,应在“无形资产”账户下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技术的取得。①购入或自创并按法律程序取得技术。企业可根据由国外购入某项技术的有关单据借记“无形资产——××技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②国外投资转入技术。企业可根据双方协商定价,按有关单据借记“无形资产——××技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法人资本——××公司”科目。③接受捐赠技术。企业可根据捐赠技术的有关单据借记“无形资产——××技术”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3.技术的摊销。企业取得技术等无形资产按规定计价入账后,应从使用之日起,在其有效使用期限内平均摊入管理费用。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按照下列原则确定:①法律法规、合同或企业申请书有法定有效期限和使用年限的,按照有效期限与使用年限孰短原则确定。②法律法规未规定有效期限,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了使用年限的,则按使用年限确定。③法律法规、合同或企业申请书均未规定法定有效期限和使用年限的,按预计使用年限确定。④使用年限难以预计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确定。技术摊销采用分期等额摊销直线法,直接冲减“无形资产”账户。借记“管理费用——××技术摊销”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国际技术范文第2篇

《国际商业技术》(CN:31-1756/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商业技术》根据商业管理层、经营层和相关专业人士的实际需要,传递国际商业的最新信息,交流国内商业改革开放和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促进商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国际技术范文第3篇

地址: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技术服务合同。

第一条技术人员

1.应甲方邀请,乙方同意派遣________名工程师组成的________技术服务组,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赴________(甲方国名)的________市(或某工地);

2.在________(甲方国名),受甲方邀请的乙方________技术服务人员应有准备,并且版权所有愿意同________甲方的________公司共同工作。

第二条法律约束

乙方人员在________(甲方国名)期间,应服从甲方国家的法律,受甲方的管理规章制度约束。

第三条费用支付

1.(1)甲方负责向乙方人员支付乙方提出的每人每月________(币别)的免税技术服务费。

(2)上述免税技术服务费的________%应以美元(或英镑)支付。

(3)本款(1)项提及的技术服务费自乙方人员到达________(甲方国名)之日起开始计算。

2.(1)在甲方服务期间,乙方人员在工作或业余的全部时间内,应保证行为端正。

(2)甲方对乙方人员在甲方服务期间的犯罪行为不承担责任。

第四条旅费

甲方负担乙方人员往返________和________(甲方国名)的国际旅费和每人不超过20公斤的超重行李费并负责安排机票。

第五条汇兑

1.第三条1款(1)项中所提及的技术服务费的________%应以________币(即甲方的国币)支付给在________的乙方技术服务组,其余________%应由甲方按银行当日公布的汇率折成美元(或英镑)。

2.所折成的美元(或英镑)应电汇________银行转汇________(乙方所在城市)________银行营业部________公司(即乙方公司)________号帐户。

3.甲方应以书面形式将汇款情况通知乙方国驻甲方国大使馆经参处。

第六条权利和义务

甲、乙双方执行合同期间,甲方同意:

1.为乙方技术服务组人员免费提供设备齐全的住宿;

2.为乙方技术服务组人员免费提供交通工具;

3.免费提供乙方必要和充分的劳保用品;

4.为乙方技术人员免费提供人寿保险;

5.为乙方技术服务组人员免费提供足够的办公设施和用品;

6.在指定的医院或诊所为技术服务组人员提供免费医疗,但不包括镶牙、配眼镜和性病的治疗。

7.乙方技术服务组人员因公出差,应按照甲方人员待遇,发给出差补助费,以________币(甲方国币)支付给乙方技术服务组。

第七条休假

合同期间,乙方技术人员享受________、________两国的全部公共假日。

1.乙方人员每年享受30天的休假,工资照发(从开始工作之日算起工作11个月,第12个月为休假)。休假期间工资应全部以美元(或英镑)支付。

2.乙方技术人员每年应得________元(甲方国币)的奖金,奖金的________%以美元(或英镑)支付。

3.在甲方服务期间,甲方为乙方技术人员回国休假提供往返经济舱机票。

第八条移民费用

甲方同意为乙方人员办理移民手续,其中包括:

1.办理出入境签证;

2.为乙方人员办理合同规定雇用期间的长期居住许可;

3.承担本条1、2款所产生的费用。

第九条事假

在合同期间内,乙方技术人员由于家庭不幸和/或其他原因,可请紧急事假10天。

1.准予乙方人员事假时,甲方不负责:

(1)乙方事假人员旅费;

(2)本合同所规定的技术服务费;

(3)因乙方人员事假期满后不能返回________(甲方国名)而换人所需的费用。

2.乙方应负责:

(1)从国内另行换人,替换不能返回甲方服务的技术人员;

(2)承担换人所需的全部费用;

(3)因乙方人员事假期满后不能返回________(甲方国名)而换人所需的费用。

3.(1)在合同期间内,由于甲方或所在国原因,致使乙方人员不能工作时,甲方同意:向乙方技术人员支付双方同意的技术服务费;

(2)因甲方原因终止合同、甲方违反合同或阻碍合同履行时,甲方同意:

a.按合同规定费用,向乙方人员支付3个月的技术服务费;

b.执行本合同第四条的规定。

第十条工伤、事故及人员更换

1.乙方技术人员因身体不好或工伤,在2个月内不能痊愈时,乙方同意:

(1)从中国另行派人替换上述人员;

(2)承担替换人员从________(乙方国名)到________(甲方国名)的旅费。

(3)甲方同意承担因病或工伤回国的乙方人员的旅费。版权所有

2.在合同期间内,技术服务组人员因工伤致残或死亡,甲方同意:

(1)处理事故、工伤或死亡的一切善后事宜;

(2)负担所产生的费用;

(3)按________(甲方国名)现行的工人补偿法向死者伤残者支付抚恤金和/或补偿费。

第十一条其他约定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双方对本合同的解释如有不同意见,发生分歧和争执,或由本合同产生或与本合同有关的其他事项,应根据________(甲方国名)的现行法律,提交________仲裁机关解决。

第十二条期限

本合同的执行从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有效期限共____年,此为第一阶段。

____年合同期满后,双方应进一步商定延续合同期限和与之有关的条件。

第十三条

本合同共两份,分别用中、________文写成,双方各执一份,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并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甲方公司名称:________乙方公司名称: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___

国际技术范文第4篇

主题:商业创新增强消费拉动力

积极探索新的消费载体拓展新的商业发展空间

日本零售业态竞争中的创新与探索

快乐营销:点燃新的消费激情

上海境外游客购物退税方案的构想

区域经济中商业街的定位和错位——巴黎案例

淮海路传统商业街多元化文化发展的思考

美丽的拉菲

社会媒体兴起催生大行业

地理信息系统助你规划战略

消费习惯改变供应链运输终端压力增大

妈妈首选“辣妈”店

一座利用旧建筑改建的现代化市场——西雅图梅尔罗斯市场

欧洲奥特莱斯会议掠影

大型零售商的“城市化”

宜家中国商场:来者即是客,不买也欢迎

沃尔玛推行“联合采购”——联手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

跟上年轻的脚步“李宁”重领中国体育用品市场

“双名”互动打造“良源”金字招牌

免费——商业的未来

从美国的中餐馆谈起

2011年美国消费者行为九大趋势

2011年美国零售业十大趋势

2010年美国最佳小企业

品牌折扣店面临的窘境

过山车后,前途坎坷依旧——2010年英国最受欢迎公司排名

奢侈品零售商目光瞄准儿童市场

超越饮料行业——中国首富宗庆后目光投向购物中心开发

环球商海纵横(36)

上海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

“十二五”期间上海商业的发展要点

正视上海商业发展的成绩、问题和新机遇

从传统餐饮业到现代餐饮业的飞跃——上海餐饮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的思考

科学规划整合开发学习创新——访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石光华

10位零售业首席执行官眼中的2010

跟进沃尔玛?——塔吉特的营销新方向

非常新加坡

信息技术开创现代商业模式

零售业信息技术的四大创新

“在线设计运送路线”——自动供应链解决方案

与时俱进的都市特色商业街——日本秋叶原电器街

世界最美的商业街——巴黎香榭丽合大道

别样的精彩纷呈——纽约布鲁克林区的特色商业

细分需求特色经营为购物中心二次发展助跑

上海周浦万达广场——外环线旁最大的多功能购物中心

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差异化、精细化的孜孜追求

商业服务模式转型的思考

信用卡、退休金和全民保险

美国零售行业消费者服务调查:服务欠佳

沃尔玛超级购物广场里的商店

2010年美国最有价值的零售品牌

2009年美国最大的77家商业服务业企业

2009年美国500强出炉沃乐玛重夺冠

品牌折扣中心的复兴

萧条过后的消费趋势

国际技术范文第5篇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探索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我们能从中找出一点关于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基础。之后的需求-资源关系理论、技术要素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都开始对国际技术贸易有所涉及,并着手对技术进行独立研究。关于国际技术贸易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生产的技术越是先进、生产的条件越好的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越少,该商品也就越具有价格优势。鉴于此,市场参与者都会积极主动地研发新技术,以此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若市场有合适的技术可以购买,且其价格低于自己研发所需要的费用,那么技术贸易就产生了。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研制开发技术的条件存在区别,技术产品的相对成本也存在高低之分,故一个国家从发达国家购买技术的同时也向不发达国家输出了技术,这一理论奠定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客观依据。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技术知识是一种要素禀赋,每个国家都应该充分利用其相对丰富的要素进行生产和出口,进口稀缺的要素产品。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出口其掌握了技术的产品,进口其没有掌握的技术的产品。美国学者波斯纳和哈夫鲍尔认为,技术先进的国家由于其技术上的优势会使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保持一段时间的垄断地位,从而形成了技术差距。由于技术的模仿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内,关于该技术产品的贸易便产生了。日本人斋藤优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和与之有经济交往的国家的需求以及与资源的制约,如果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就会产生技术革新,也形成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力。关于国际技术贸易动机的研究,曼斯菲尔德认为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上进行选择:如果跨国公司在生产要素上有保障,出口又能获得较大利润的情况下,一般会倾向于直接投资;只有在国外市场较小、目标市场国不具备投资的条件下,跨国公司会选择技术转让。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则认为一国的经济活动由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和货物贸易构成,要想考察国际技术转移的动机,就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提出“三优势”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国际技术转移的动机的“三优势”包括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是指国外企业没有的、本公司所有的技术、商标所有权优势以及规模经济等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内部运用所有权优势,实现技术转移内部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区位优势则指东道国所拥有的要素享赋、市场以及政策优势。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优势以及东道国区位优势不明显,企业就会倾向于进行技术转移。关于国际技术贸易转让机制的研究,根据上述的技术差距理论,随着其他模仿国加大对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和模仿生产,技术创新国的技术领先优势便会逐渐丧失。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实现利润最大化,技术创新国会通过技术许可和投资等方式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模仿国则通过自行研究或技术引进等方式掌握该生产技术,从而实现技术产局缩小甚至消失。美国经济学家费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产品开发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生产该产品的优势也随之从科技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力密集型将进行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技术领先国开发新技术产品并占领国内市场,继而向外出口,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大,然后技术产品出口又逐渐减少,最后该技术产品的创新国从国外进口。这样,该技术在技术创新国结束它的生命周期。但由于技术产品的输出,资本和技术也在输出,技术从而由技术创新国转移到另一国,这样该技术在另一个国家开始了其新的生命周期。综上所述,国际技术贸易的产生是伴随着商品贸易,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比较优势、赫克歇尔和俄林资源禀赋等理论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分别阐述了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国际技术贸易运作机制。

2国际技术贸易技术发展作用的研究

国内研究学者围绕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进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关系以及技术引进与工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等。周斌、李辉娥(2000)[4]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上海市技术引进项目的宏观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引进提高了上海的工业技术水平,促进了技术进步。成蓉(2002)[5]认为技术引进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技术引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田楠(2005)[6]测算出了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之间有显着的较强正向作用关联性。上述研究都表明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都存在正向影响。而陈国宏(2001)[7]等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验证了短期内,技术引进是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但不存在长期内则同向关系。李光泗、徐翔(2006)[8]对1990-2004年江苏省的数据研究表明:江苏省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呈现负相关,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正向影响;而自主创新投入对江苏省技术进步产生了显着的正向作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投入与技术进步之间均没有表现出显着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综上,国内大部分研究结果认为通过技术引进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但有文献认为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更有文献验证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国外学者大多支持的技术转移促进技术进步的一致结论大相径庭。对此,许继琴、潘丹等(2008)[9]纵观世界各国技术引进的历史进程,发现技术引进成功的国家都是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而我国长期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重视不足,这可能是导致国内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不少学者还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蒋殿春(2001)[10]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应与其国内技术发展水平、投入要素相对价格、消费者收入特征等技术支持要素相适应,并指出所引进技术要与国内技术水平差异不太大、接近于表转化或转标准化的新技术,国内的有关政策也应对技术选择作适当的引导。部分学者还分析交易成本与国际技术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张亚斌、王晓娴(2004)[12]认为交易费用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蒋翼潮(2012)[11]也认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与交易成本的高低呈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黄静波(2005)[12]分别从国家、工业、企业、技术、技术转移合约层面五个方面入手,证明成功的国际技术转移必备条件包括:一项好的技术、有对技术的需求及双方都拥有能够胜任该项技术转移活动的技术专家。李洁、石林芬(2009)[12]在引入TBP(技术国际收支)的收入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和协整研究分析,对R&D投入与国际技术贸易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证实:R&D经费总额的增加将导致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收入的增加,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收入的增加也将导致经费总额的增加;企业R&D经费比政府部门R&D经费对于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收入的影响更大。提出为提高我国技术贸易中的收入以及我国在技术贸易中的竞争力,应当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确定企业在R&D中的主体地位,制定激励R&D投入的公共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管理。综上所述,对于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认为其主要集中在交易成本、对于技术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于技术研发投入这几个方面,并且对于研发和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最为多。

4国际技术贸易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分析

国际技术范文第6篇

国际技术贸易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定义、理论基础、发展作用、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现状、特点及趋势等角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贸易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后期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国际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交易成本;自主创新

很久以前,索洛模型等经济增长理论就已论证技术引进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对一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国际技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重要性也日益提高。进入21世纪,我国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重点推进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进行技术引进和革新,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技术贸易中的地位也日益显现。截至2012年,我国技术贸易额达到736亿美元,较1978年的整体技术贸易额36亿美元,增长了19.7倍,并实现了从单一引进设备向引进专业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新转变,逐渐融入国际技术贸易大市场中。学者们以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趋势和方式等角度,对国际技术贸易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试图整理已有的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研究,以期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分析思路。

1 “国际技术贸易”定义的研究

国内对于“国际技术贸易”的定义进行了一定研究。《市场经济百科全书》中定义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对技术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进行有偿转让的一种交换行为”。朱东耀(2005)[1]认为许可证贸易和技术,属于服务贸易;含有创新技术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则属于商品贸易;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母公司和分公司、分公司之间进行着大量的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方面的交易。因此,他认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国际直接投资融为一体,依托着国际贸易的各种渠道和形式发展,并为国际贸易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苗月新[2]按技术的公开与否,将国际技术贸易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一定时期内,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等;另一类则是不受有关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技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实用外型、工业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产权地标记等。美国哈佛大学的洛杉布尔姆认为: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在新的国家环境下被获得、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是一种技术与涉外环境相互关系的体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技术国际收支手册》(TBP Manual 1990)[3]中明确指出:技术贸易是技术国际收支的核心内容。国际技术贸易包括“无形技术贸易”、“商标、设计、图样的交易”、“带有技术内容的服务”以及“在国外进行的或资助来自国外的工业R&D”。其中无形技术贸易又包括专利的买卖或许可证、非专利发明的销售或购买、以及非专利技术诀窍的销售或购买。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技术贸易是以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交织并发展起来的,其交易标的物是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新型贸易方式,其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专利权的买卖、技术许可证等。

2 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基础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探索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我们能从中找出一点关于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基础。之后的需求-资源关系理论、技术要素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都开始对国际技术贸易有所涉及,并着手对技术进行独立研究。

关于国际技术贸易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生产的技术越是先进、生产的条件越好的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越少,该商品也就越具有价格优势。鉴于此,市场参与者都会积极主动地研发新技术,以此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若市场有合适的技术可以购买,且其价格低于自己研发所需要的费用,那么技术贸易就产生了。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研制开发技术的条件存在区别,技术产品的相对成本也存在高低之分,故一个国家从发达国家购买技术的同时也向不发达国家输出了技术,这一理论奠定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客观依据。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技术知识是一种要素禀赋,每个国家都应该充分利用其相对丰富的要素进行生产和出口,进口稀缺的要素产品。因此,每个国家都应该出口其掌握了技术的产品,进口其没有掌握的技术的产品。美国学者波斯纳和哈夫鲍尔认为,技术先进的国家由于其技术上的优势会使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保持一段时间的垄断地位,从而形成了技术差距。由于技术的模仿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内,关于该技术产品的贸易便产生了。日本人斋藤优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和与之有经济交往的国家的需求以及与资源的制约,如果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就会产生技术革新,也形成国际技术转移的动力。

关于国际技术贸易动机的研究,曼斯菲尔德认为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上进行选择:如果跨国公司在生产要素上有保障,出口又能获得较大利润的情况下,一般会倾向于直接投资;只有在国外市场较小、目标市场国不具备投资的条件下,跨国公司会选择技术转让。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则认为一国的经济活动由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和货物贸易构成,要想考察国际技术转移的动机,就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提出“三优势”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国际技术转移的动机的“三优势”包括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是指国外企业没有的、本公司所有的技术、商标所有权优势以及规模经济等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内部运用所有权优势,实现技术转移内部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区位优势则指东道国所拥有的要素享赋、市场以及政策优势。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优势以及东道国区位优势不明显,企业就会倾向于进行技术转移。

关于国际技术贸易转让机制的研究,根据上述的技术差距理论,随着其他模仿国加大对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和模仿生产,技术创新国的技术领先优势便会逐渐丧失。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实现利润最大化,技术创新国会通过技术许可和投资等方式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模仿国则通过自行研究或技术引进等方式掌握该生产技术,从而实现技术产局缩小甚至消失。美国经济学家费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产品开发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生产该产品的优势也随之从科技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力密集型将进行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技术领先国开发新技术产品并占领国内市场,继而向外出口,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大,然后技术产品出口又逐渐减少,最后该技术产品的创新国从国外进口。这样,该技术在技术创新国结束它的生命周期。但由于技术产品的输出,资本和技术也在输出,技术从而由技术创新国转移到另一国,这样该技术在另一个国家开始了其新的生命周期。

综上所述,国际技术贸易的产生是伴随着商品贸易,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比较优势、赫克歇尔和俄林资源禀赋等理论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分别阐述了国际技术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国际技术贸易运作机制。

3 国际技术贸易技术发展作用的研究

国内研究学者围绕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进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关系以及技术引进与工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等。周斌、李辉娥(2000)[4]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上海市技术引进项目的宏观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引进提高了上海的工业技术水平,促进了技术进步。成蓉(2002)[5]认为技术引进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技术引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田楠(2005)[6]测算出了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之间有显著的较强正向作用关联性。

上述研究都表明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都存在正向影响。而陈国宏(2001)[7]等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验证了短期内,技术引进是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但不存在长期内则同向关系。李光泗、徐翔(2006)[8]对1990-2004年江苏省的数据研究表明:江苏省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呈现负相关,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正向影响;而自主创新投入对江苏省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投入与技术进步之间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综上,国内大部分研究结果认为通过技术引进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但有文献认为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更有文献验证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国外学者大多支持的技术转移促进技术进步的一致结论大相径庭。对此,许继琴、潘丹等(2008)[9]纵观世界各国技术引进的历史进程,发现技术引进成功的国家都是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而我国长期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重视不足,这可能是导致国内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不少学者还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蒋殿春(2001)[10]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应与其国内技术发展水平、投入要素相对价格、消费者收入特征等技术支持要素相适应,并指出所引进技术要与国内技术水平差异不太大、接近于表转化或转标准化的新技术,国内的有关政策也应对技术选择作适当的引导。

部分学者还分析交易成本与国际技术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张亚斌、王晓娴(2004)[12]认为交易费用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呈负相关关系。蒋翼潮(2012)[11]也认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与交易成本的高低呈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

黄静波(2005)[12]分别从国家、工业、企业、技术、技术转移合约层面五个方面入手,证明成功的国际技术转移必备条件包括:一项好的技术、有对技术的需求及双方都拥有能够胜任该项技术转移活动的技术专家。李洁、石林芬(2009)[12]在引入TBP(技术国际收支)的收入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和协整研究分析,对R&D投入与国际技术贸易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证实:R&D经费总额的增加将导致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收入的增加,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收入的增加也将导致经费总额的增加;企业R&D经费比政府部门R&D经费对于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收入的影响更大。提出为提高我国技术贸易中的收入以及我国在技术贸易中的竞争力,应当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确定企业在R&D中的主体地位,制定激励R&D投入的公共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对国际技术贸易的管理。

综上所述,对于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认为其主要集中在交易成本、对于技术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于技术研发投入这几个方面,并且对于研发和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最为多。

5 国际技术贸易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分析

江澄(1990)[13]阐述了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国际间技术向差距(阻力)小而吸引力大的方向转移;世界技术市场的地理分布高度集中;西方跨国公司在世界技术市场上的垄断性;各国政府对技术贸易的干预日渐加强,世界技术市场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斗争的一个热点。并总结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前景:世界技术市场将继续扩大,技术贸易额将继续增长;国际技术贸易的地理分布格局不会有明显的变化,80%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性工业化技术的来源将更加的广阔,市场竞争将更加的激烈;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市场。

黄繁华(1997)[14]认为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性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国际技术贸易方式多样化、复杂化,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贸易的主体,使得国际技术市场形成了垄断性和竞争性病句的局面。研究认为国际技术贸易额将高速增长,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将向“知识型”、“信息型”领域倾斜,高新技术的国际技术贸易将不断加大,国际技术贸易的环境也将大幅度改善。

刘助仁(2000)[15]、李桂芹(1997)[16]、杨爱群(1989)[17]、张翠微(1995)[18](综合当代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之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呼唤着技术贸易,技术贸易已然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中最具活力的贸易方式;第二,国际技术贸易的规模将日益扩大;第三,技术产品出口的基础是国内技术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各国将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大力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四,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与各国对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的扶持是分不开了,各国将会更加积极的扶持新技术产品出口;第五,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渐提升;第六,国际技术贸易格局呈现出不平更行,发大国家之间成交的技术贸易占世界技术贸易80%,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成交的技术贸易占10%,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足10%,此外,国际信息技术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欧盟,三者几乎占尽世界总量的50%;第七,跨国公司每年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的研发,将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渠道;第八,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内部化贸易”方式进行高新技术的转让,国际技术贸易垄断性日趋增强。

余涛、翁凌崚(2008)[19]认为国际技术贸易的趋势表现为:地位不断上升;企业兼并、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技术供给的出现给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国际技术贸易结构向“知识型”、“信息型”倾斜,专利国际化趋势加快。

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我国开展国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不仅面临更多的机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赵明(2003)[20]认为美日两国在二战后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借鉴,建议抓好WTO这一契机,大力促进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支持产权保护、完善专利制度,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以自主开发为主,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技术竞争力。乔生(2004)[21]通过对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指出面对国际技术贸易的限制,我国企业也应制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陈仲常、马红旗(2010)[22]利用熵权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计算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技术贸易对我国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很好的带动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建议我国高技术产业要在发展国际技术贸易的同时,以“自主创新”为主、“跟随创新”为辅,注重技术创新潜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各国越来越注重技术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将发展模式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而且国际技术贸易份额不断加大、方式不断多样化,已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的对外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我们国家可以利用国际技术贸易的平台、引进技术并积极消化,可以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而且只有实现自我创新才能实现真正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技术水平。此外,我们也看得出来研发投入和相关的政策支持将是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东耀.“国际技术贸易”概念辨析[J].国际技术贸易,2005年第2期.

[2]苗月新.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J].统计与咨询,2000.3:42-43.

[3] OECD.技术国际收支手册(即 TBP 手册)[M].新华出版社,1990:4-7.

[4]周斌,李辉娥.上海市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J].上海经济研究,2000(9).

[5]成蓉.论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产业机构升级[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6]田楠.技术引进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关联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5.

[7]陈国宏,邵资.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1(3).

[8]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江苏省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3).

[9]许继琴,潘丹,黄亮.宁波市技术进步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8(5).

[10]蒋殿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利益、成本和技术选择[J].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

[11]蒋翼潮.技术贸易中的交易成本研究[J].国际商贸,2012.

[12]李洁,石林芬.R&D投入与国际技术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2期.304-307.

[13]江澄.当代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与发展前景[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14]黄繁华.国际技术贸易: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1997年第11期.

[15]刘助仁.当代国际技术贸易及我国发展前景[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6]李桂芹.当代过技术贸易及走势[J].工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2期.

[17]杨爱群.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1989年08期.

[18]张翠微.国际技术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刍议[J].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11期.

[19]余涛,翁凌崚.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选择[J].经济师,2008年第11期.

[20]赵明.二战后美日两国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12期.

[21]乔生.国际技术贸易限制与我国雨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2期.

国际技术范文第7篇

一、技术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

现代经济学认为,商品生产不仅取决于各种传统的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的数量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合上述各种生产要素的技术。因为技术不仅可以节约稀缺的经济资源,同时在给定的要素规模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大的产出和生产更多样化的产品。事实上,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早已肯定了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影响,只不过当时强调的是“技术”的绩效——劳动生产率而已。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以俄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H-O-S)为代表的新古典要素禀赋模型,其中尤以“新要素禀赋理论”、“贸易技术论”、“市场结构论”和“动态比较优势论”等为代表。

“新要素禀赋理论”与H-O-S模型的区别在于:其一,从“劳动”这一传统生产要素中分离出熟练劳动(即人力资本)和非熟练劳动。其二,将知识也视为一国的禀赋之一。通过研究和开发(R&D)产生的知识,既可以体现在劳动力上,也可以体现在资本上。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其隐含了一国在动态意义上可以创造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其三,将“技术”变量引入要素禀赋模型,如同传统的劳动和资本一样,强调创新对贸易模式的影响。技术变量主要借助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R&D支出水平和具体的创新数据来表示。“新要素禀赋理论”虽然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R&D支出等新要素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模式,但是没有触及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问题:首先,理论中没有彻底解决“技术”的待遇问题。因为“新要素禀赋理论”虽然将“技术”视为要素之一,但是既没有探讨高低技术能力共存以及相应地对相对生产力和相对增长模式所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忽略了“技术”的动态特征。其次,“新要素禀赋理论”将生产要素看作是贸易流向的内生决定因素。事实上,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等几乎所有的要素都是在不断变更着的,因此不能以静态的眼光将要素看作是一国固定的“禀赋”。

“贸易技术论”将技术差异视作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在波斯纳的“贸易技术差距模型”中,一国由于发现了某种新产品和新工序而获得了暂时的比较优势,直到其竞争对手具有了相应的创新模仿能力,创新国才会丧失这种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创新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可以不断地通过新的创新取代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旧创新,进而在各阶段始终保持比较优势。在海什和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中,假定一国在创新生产上具有优势,在商品生产的初期,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商品价格较高、产量较低,加上接近市场有助于接受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和进行相关的服务,生产在创新国进行;随着商品的成熟和标准化,价格下降、生产时间变长,商品生产可以转移到其他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创新国继而可以生产另一种新产品。可见,无论是“贸易技术差距模型”、还是“产品周期理论”都认为创新国会出口新产品;都强调在引进一种新技术对产品生产定位影响中的时间的重要性;都认为新产品的生产和R&D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应该位于技术能力发达的国家。但是,“贸易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周期理论”忽略了以下两个事实:其一是时间,时间会使产品趋于标准化,增加成本的重要性;其二是技术扩散,技术扩散会提高外国生产新产品和模仿现有产品的能力。

“市场结构论”又被称之为“新贸易理论”,主要用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该理论不仅增加了对国际经济的需求方面的考虑,同时将有关的理论研究置于不完全竞争框架之下,强调了垄断力量、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性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市场结构论”对“技术”的处理有两种方式:其一,将“技术”视作产品差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在布兰德和斯班瑟的模型中,“技术”是一国攫取垄断租金的一种策略性资源。

“动态比较优势论”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即知识)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在格罗斯曼和海尔普曼的模型中,将比较优势定义为R&D与制造相对效率的跨国差异。该模型的主要观点是:通过研究经验的积累促进R&D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获得比较优势,并借助规模收益递增而提高一国的增长率。克鲁格曼模型的结论也很相似:由于“边干边学”会增加知识的积累,因此比较优势是建立在学习的差异的基础之上的。

总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其一是新古典论,将比较优势置于一般均衡框架之中,对现有的贸易模式进行了要素禀赋上的解释:“新要素禀赋论”拓宽了生产要素的范畴,最终考虑了内生技术的动态意义。其二,从产业经济学中引申出来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市场结构论”,将诸如垄断力量和规模经济等不完全竞争特征引入国际经济学,而“市场结构论”和H-O-S模型从某种意义上看也不是必然矛盾的。其三,是那些既不能归入新古典理论、也没有被主流贸易理论吸收的学说。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技术理论”认为“在出口绩效与R&D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虽然“新技术理论”将“技术”置于核心位置,但是仍然难以将“技术”融入新古典模型之中;同时也忽略了作为“技术”核心特征的那些来自于垄断力量和技术变化等的动态意义,坚持一国经济的专业化模式仍然呈中性增长。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熊比特关于创新的观点被结合到新贸易技术论之中:一方面,技术差距学说与技术进化论相结合,说明了技术差距对增长和专业化模式的动态含义;另一方面,技术的厂商特有性质和垄断力量与成功的创新相结合,用来解释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厂商维持技术优势的目的。

二、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一般影响

如上所述,当代的贸易理论认为,在从静态意义上,技术创新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动态意义上,技术创新是维系动态比较优势的关键。无论是对初始的贸易出口国、还是对初始的贸易进口国而言,都存在着这样的事实:一方面,为了获得或维系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成为国内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伴随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转移或扩散,既能刺激初始创新国的再创新意识,也能削弱其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表明,技术创新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基础之一。因此,贸易出口国往往是某种技术领先的国家。国际贸易对于出口国,或现实世界中的技术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而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其一,在静态意义上,只有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新产品和新工艺,才能具备出口的潜力;因此,一国只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技术创新,才能保持相应的比较优势,进而将这种创新优势体现在相应产品的净出口增长上。其二,如果信息对称的话,国际贸易会借助进口国的市场反馈促进商品输出国的技术改进,或带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活动。其三,在动态意义上,伴随国际贸易的展开,商品输出国的创新优势会随着各种技术扩散的发生逐渐消失。其效果无非是,要么放任自由,在特定技术创新逐渐消失的过程中丧失相应商品的净出口地位;要么改进技术或从事新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后者往往会达到刺激初始出口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效果。其四,出口国通过初始出口所获得的贸易利得也有助于增强其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因此,初始技术领先国在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一种“先发优势”。这种优势如果不被外界经济事件打断的话,对本国的技术创新而言,不仅能持续下去,有时极有可能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其五,国际技术贸易虽然意味着技术创新的扩散,但是对于技术输出国而言,其输出的技术往往是次重要、次核心、次关键和次新的技术,其在本国的收益率已经明显处于下降通道之中,因此适时地将其出售并获得较好回报,对于新一轮的技术创新而言是一件好事。

倘若就技术落后国家而言,国际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渠道:其一,国际商品贸易将新产品输入发展中国家的同时,给输入国带来了模仿生产的动机,而模仿生产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溢出开始发生,输入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增强。其二,由于输入商品的竞争力会影响到当地厂商的市场份额,国际贸易也会间接地刺激当地厂商的技术创新活动,以期达到抗衡的目的。其三,如果输入商品本身拥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诀窍,往往伴随国际贸易的是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由此技术创新会在不同程度上扩散到输入国。其四,在国际贸易的准备阶段,为了便于进口方了解产品的性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商品认知的差异,输出方会在一定限度内展示其产品的特性,由此导致技术创新的部分流失,一旦贸易谈判破灭,这种扩散往往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其五,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创新扩散最为直接的方式,它不仅会对技术引进国的技术存量具有积极有效的影响,同时由于引进国的市场需求状况、人力资本、生产设备等等诸方面与输出国存在着的较大差距,因此会刺激引进国的“二次创新”或适应性创新。总之,通过以上种种方式,最终会增强输入国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而言,通过上述渠道积累的某种技术一旦达到一定的水平,原输入国不仅能减少对由该技术生产的产品的进口依赖,而目。极有可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相应的商品净供给者。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仅在静态意义上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改善了本国的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动态意义上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促使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机制的形成,为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三、国际技术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

国际技术贸易既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国际技术转让的主要形式之一。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方式包括: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合作生产。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际技术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其一,国际技术贸易日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进步以及技术信息的传播加快,促进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其二,技术转让“软化”。纯知识或信息形态的软件技术转让,如专利、专有技术、技术情报等等,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三,国际技术贸易格局呈现多极化,但发展不平衡。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国际技术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发达国家在技术出口中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其四,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跨国公司控制了相当份额的国际技术贸易;此外,跨国公司以技术输出带动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改变了以往对发展中国家单纯的资本输出。

影响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发展中国家创新的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诱导的反应机制等。而国际技术贸易(技术引进)对提高发展中国的技术能力、改善创新诱导的反应机制都有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1、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一种存量,它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技术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形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技术存量水平的增加。二是隐含的技术能力,表现为创新主体的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等。就国家而言,常常表现为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就企业而言,具体表现为企业员工所拥有的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

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直接引进技术,能够提高本国两方面的技术能力,并最终影响到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无论引进的是成套生产设备等硬件,还是专利技术等软件,都直接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从而也提高了该国有形的技术能力。其次,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引进技术也能提高发展中国家隐含的技术能力,因为技术的引进常常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员工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的过程。比如,企业在引进技术项目时一般都要求附带的现场指导和培训计划,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接受培训和技术应用的实践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所有隐含在企业员工身上的技术能力的加总就等于一国隐含的技术能力,也就是说,技术引进通过促使企业员工学习、掌握新技术而增强了一国的技术能力。反过来,这些技术能力又为发展中国家以后的技术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二次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2、国际技术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诱导反应机制

国际技术贸易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经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融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甚至政治为一体的复杂过程。譬如说,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属于技术贸易的范畴)进入中国市场,它首先要从国家有关部门获得市场准入的许可,这可能要涉及到政治问题;它要寻找合作伙伴,考虑投资的成本收益问题,这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内在固有具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文化会影响到众多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这是文化方面的问题;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新颖有效的特许经营方式被众多的国内厂商所模仿,形成了遍及全国的连锁经营热潮,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制度性创新。因此,国际技术贸易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引进而已,换句话说,国际技术贸易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从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角度而言,国际技术贸易的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它改变创新主体的内在意识,并改善创新主体内外部的制度环境,从而使得发展国家创新诱导的反应机制更加灵敏,最终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首先,国际技术贸易能够改变发展中国家创新意识缺乏的状况。很多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一种维持传统和稳定为主调的社会意识结构,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借用结构主义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常常会陷入“累积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之中,也就是说技术创新在低水平上的停滞发展。而这种恶性循环是内在力量所无法克服的,这时候需要一种外在的推动力量,使其能够跳出这种恶性循环,而国际技术贸易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外在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改变的是创新意识方面的问题。正像上述国际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的例子一样,技术的引进带来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新变化,先进的经营模式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促使大量的模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显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和个人都经历了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认识、接受到模仿,甚至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进行二次创新,这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一个国家创新意识的兴起。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机制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为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国家,政府才会对技术创新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为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企业具有创新意识,才会留意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并且投入充分的资源进行R&D活动,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收益;消费者具有创新意识,才可能接受创新产品,进而形成潜在的技术创新需求。

其次,国际技术贸易能够改善创新主体内外部的制度环境,促使发展中国家创新诱导反应机制的灵敏化。从引进技术的企业来说,为了充分利用引进的技术常常需要在企业的组织管理方面做出较大转变和创新,也就要改变企业内部的制度环境,比如说企业为了利用维护一套价值昂贵的生产线,需要新建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对其进行维修和改进,同时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制度,这些制度性的转变和创新都有利于企业进一步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在国家层次,政府为了保证技术引进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专门的技术金融制度以确保技术引进的配套资金。而且在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技术贸易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否则,就难以从国际市场上引进技术,即使能够引进也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损害技术出让方的利益。也就是说,国际技术贸易客观上提出了对发展国家改善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主体更好地对创新的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反应,最终有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机制,并提高其水平。

四、基本结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充分地肯定了技术创新对“比较优势”的积极意义,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同时,就国际贸易的双方而言,国际贸易对各自的技术创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辨证地看,如果能就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作一长期分析的话,两者之间显然不仅具有一种互动效应,同时具有一种长期增长效应。因为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加上众多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引致的技术创新,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当今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长而言,不仅需要各国独立的技术创新,同时为了节约稀缺的世界经济资源,需要各国尽可能地分享这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技术创新,而国际贸易正好能实现这种意图。此外,国际贸易还能从各个方面刺激或促进贸易双方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世界整体的技术存量不断增加,从而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国际技术范文第8篇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是一种超越国界的技术转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拖积极书转让合同,越来越受到律师和翻译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如何起草和翻译好技术转让合同也就成了当前从事涉外法律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技术转让合同的翻译比较单调,但是关重大,它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有败笔将会产生严重后果,本文就国际技术转让合同英译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英译国际技术转让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国际许可证合同,或称国际技术许可证协议(InternationalLicensingAgreement);国际技术咨询服务合同(InternationalConsultingServiceContract);国际合作生产合同(InternationalCooperativeProductionContract);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或协议(InternationalContractingAgreement),好的技术转让合同的译文,一般都应具备以下特点:

1、准确性

技术转让合同的英译要以“准确”为首先条件,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翻译。这里讲只满足于字面上的一致,而是将从词义、语法、专业上去深刻理解原文的含义,使疑问说明原理准确无误,陈述事实明白晓畅,切不可使人感到疑问模棱两可。请看下面例句:“合同总价30%,计3642美元(大写:三仟陆佰肆拾贰美元),在受让方收到出让方提交下列单据经审核无误后,不迟于三十天支付给出让方”。原译:“thirtypercentofthewholecontractprice,counting3642dollars(Incapital,thirtythousandsixhundredandfortytwo)willbepaidbylicenseetolicensornotmorethan30daysafterreceivingthefollowingdocumentsfromlicensorandfindingthemauthentic”。

这一条款的英译至少有六处不妥:第一、“合同总价”不能译成"thewholecontractprice",应译成"thetotalcontractprice","total"在这里强调“总额”;第二、“计ⅩⅩ美元”应译成"namelyⅩⅩUSdollars",在"dollar"前一定要加US,因为使用dollar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第三、“大写”不能用"incapital","incapital"表示“用大写字母”,英语合同中的“大写ⅩⅩ”应译成"say+英语数词",第四、“不迟于三十天”,准确的译文应是"notlaterthan30days";第五、"willbepaidby"应改译为"shallbepaidby",在合同文本中"shall"主要用来强调一方所负有的义务;第六、“经审查无误”,应译成"tofindtheminconformitywiththestipulationsofthecontract".另外"afterreceivingthefollowingdocuments....andfinding"最好用完成时形式"afterhxdyingreceived...andfound"或用从句的完成形式"afterlicenseehasreceived...andfound",“出让方提交的下列单据”译成"thefollowingdocumentsfromlicensor"不够确切,不如译成"thefollowingdocumentswhichareprovidedbylicensor"

2、严谨性

起草合同文件必须严谨,那么英译合同文件也应力求严谨,译合同文件不同于译文艺作品要求具有文采、韵味,英译合同文件要求的是严谨和精确。为了排斥歧义的产生,合同中有些词语的翻译必须保持一种译文,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词语都有严格的法律涵义,绝对不可信手拈来。如“排它许可”就不能译成"Exclusivelicence"而应译成"solelicence";"Exclusivelicence"的意思是“独占许可”,这是国际间通用的术语,两者有明确的含义。"Exclusivelicence"表示,许可方不得再把同样内容的使用许可证协议授与该地域的任何第三者,就连许可人自己也不得在该地域使用该项技术;而"solelicence"则不同,它表示:“许可人不得把同一许可证售于同一地域的任何第三者,但许可人则保留自己在该地区使用该合同中技术的权利”。再如:翻译“支付条款”时,译者可能碰到“最高提成费”这样的术语,这条术语不能盲目地套用汉英词典上的词语,译者必须弄清其真正内涵。“最高提成费”一般是指受让方提出的,意即规定一个提成费的最高数额,将来受让方产品销售量一旦很大,按比例计算将超过这个数额时,则仅仅按这个数额支付,不再多付。所以,把“最高提成费”译成"MaximumRoyalty才能体现出原文的含义。

3、规范性

国际技术范文第9篇

《国际技术装备与贸易》(CN:11-5785/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技术装备与贸易》杂志以"关注技术与贸易所需要的环境变革、关注技术与贸易所促进的国际流动"为已任,以办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技术贸易媒体为主要发展方向

国际技术范文第10篇

海斯摩尔产品是从深海蟹壳中提取的海洋生物高分子材料,是全球唯一的动物再生纤维,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纺织等领域。海斯摩尔“特种壳聚糖纤维布”已被航天工程“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采用,拥有防霉除臭、抗静电、防辐射、阻燃等功能。

“专家一致认为:海斯摩尔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一致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中国‘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斯摩尔张哲自信地向记者介绍道。海斯摩尔纤维作为唯一的航天特种布原材料,其优势在哪?突破了哪些技术难关?发展前景又如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海斯摩尔总经理刘林。

天然抑菌的功能优势与国际领先的技术相得益彰

“海斯摩尔纤维能够作为航天特种布原料,因为没有其他纤维能与其强大的抑菌功能相媲美。”山东华兴海慈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林说。

目前,海斯摩尔被广泛用于武警军靴鞋垫、航天特种功能布等军事领域,因为该纤维抑菌、除臭,特别有止血、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疤痕的功能,是其他纺织材料无可比拟的。其实,早在伊拉克战争中,壳聚糖溶液浸泡过的纤维制品就被美国用于医疗止血,只是当时还无法将壳聚糖纤维工业产业化制造,纤维研发还停滞在实验室研发阶段。

经常处于作战环境和训练状态下的军人极易受到有害细菌对皮肤和身体的危害,遭受皮肤创伤流血感染的几率也较高;长期处于复杂环境下的军人可能无法定时更换军装装备,而且多处于阴暗、潮湿、危险的环境,因而对于军人自身抵抗承受力和军品质量就有较高的要求。

海斯摩尔材料运用到内衣产品中,拥有良好的抗菌抑菌功能,能够保持人体肌肤表面菌群处于正常状态。特别是白色念球菌等一系列真菌细菌,国家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报告显示,海斯摩尔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效抑菌率达96%以上。抑菌试验还通过SGS国际通标标准,获得国际认可。2011年,含海斯摩尔的内衣产品通过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理化研究所高抗抑菌织物标准。

据刘林介绍,海斯摩尔纤维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抑菌功能,是因为它特殊的抑菌机理。纯壳聚糖在抑菌过程中的有效基团是—NH,带有正电荷,细菌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电中和反应,损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改变了微生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直至细菌死亡,起到抑菌作用。壳聚糖溶于弱酸(包括汗液)后,形成阳离子高分子链絮凝剂,密集于细菌细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高分子膜,切断了营养物质向细胞内运输,阻止了代谢物的排泄,导致细菌新陈代谢紊乱,起到抑菌作用。当壳聚糖浓度足够高时,能够激活细菌本身的几丁质酶活性,促使几丁质酶被过分表达,从而损伤细菌细胞壁,起到抑菌作用。

说到海斯摩尔纤维的生态环保优势,刘林很自信:“海斯摩尔原材料从众多海洋生物贝壳中提取,有效地缓解了日益严重的海洋垃圾污染。成品和制成品均可降解,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而且,他强调:“山东华兴海慈生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纯壳聚糖纤维的生产线实现了全程无毒纺丝的技术突破,生产环境达到10万级GMP标准,工业水技术实现生态无污染循环再利用,堪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此工业园区按照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标准建造,处处凸显花园式工业园区的特点。其生产工艺流程是:壳聚糖溶解原液过滤脱泡纺丝液喷丝凝固浴拉伸定型洗涤干燥、整理成品纤维。该生产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全程无毒纺丝。除乙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外,不使用硼酸、尿素、甘油、苯硫酚和硼氢化钠等之类的任何一种溶剂和促进剂。在纺丝液制备的各工序里,采用真空溶解、离心脱泡等先进工艺,在纺丝和后处理过程中采用超声波和活化处理等工艺,通过以上先进工艺的实施,改善了纤维的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真正实现了纯壳聚糖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此项目经专家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克服现有技术方法中存在的缺点,研制出一种不含硼酸、尿素、硫氰酸钠以及任何辅助材料的具有高抗菌性的纯壳聚糖纤维,从而使壳聚糖纤维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卫生安全性。通过增加活化处理工序,提高了纯壳聚糖纤维的抗菌性”;而且,“该项目研制了低成本纺丝工艺及超声波、低温、新型助剂等活性处理工艺,该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刘林还介绍道,海斯摩尔为核心原材料的贴身纺织用品涉及袜子、内衣、内裤、文胸、巾品、床品等类产品千余个品种,形成了海慈密语内衣品牌。海斯摩尔纤维产业规模优势巨大,山东华兴海慈生物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利用已掌握成熟稳定的全产业链工艺流程,帮助合作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合作企业则利用先进的染色、织造技术,为纯壳聚糖纤维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实现规模化生产。

应用领域的广泛带动健康产业的悄然变化

“海斯摩尔纤维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领域、医用领域和工业领域,并且其应用优势明显。”刘林说。

他介绍,人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是细菌迅速滋生、繁殖和传播的适宜场所,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并诱发各种皮肤病。而海斯摩尔纤维具有吸湿祛臭、广谱抑菌性、防霉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调节人体皮肤微生态平衡等功效,因此适合和其他纤维混纺做纺织品,把不同材料的优异性能有效结合。适用于保健内衣裤、袜子、女用文胸、卫生巾、婴儿服装、床上用品等,特别是用在汗腺丰富、细菌易滋生部位的服装。

其次,海斯摩尔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安全性、抑菌、止血,还有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粘连和疤痕形成及防止感染等作用,因而被广泛用于制作创伤贴、纱布、绷带等医用敷料;也可以用于制成外科手术缝合线,其柔软、易打结、机械强度较高,并且经过一定时间可被人体自行吸收,免除了病人拆线的痛苦,还可以做糖尿病烂脚患者的医用袜子等。

再者,海斯摩尔纤维可以选择性的螯合多种重金属离子,如Pb2+、Cu2+、Zn2+等,依据这个特性可以做烟草过滤嘴及空气过滤器的材料,也可以做特殊污染的防止布。

产业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凸显海斯摩尔与众不同

刘林说:“海斯摩尔纤维本身所固有优良的产品性能,以及它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将进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而发展成为当今科技和经济发展中较为活跃的领域,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目前,2011年山东华兴年产2000吨纯壳聚糖纤维(海斯摩尔)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完成,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将达到全球第一,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授予“国家壳聚糖生物质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国纺织工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纺织纤维工业领域以及各类消费纺织品领域,山东华兴打通了纺织行业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对原料加工及成品生产销售等核心环节有效掌控,其间成功打造海慈密语、迪海斯+迪等多个国内知名针织品服饰品牌。拥有强大的市场管控能力。

上一篇:影视技术范文 下一篇:模块化课程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