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经典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30 17:13:59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1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案例教学;基本环节;组织策略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一个具体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现场,再现案例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的共同讨论。案例教学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与弟子的交谈。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不在于结论,

而在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案例涉及的问题。案例教学在西方管理研究和教学中较为流行,典型的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法学院等一些高级专业课程中,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每年为社会培养大批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与例子教学、例证教学不同。例子教学和例证教学是以消化理论为目的,仅仅是为说明或证明理论的正确的;案例教学则重在讨论、思考和学生参与,是在必要的理论提示的基础上,把形成实际能力作为目的,理论在教学中只是一种必要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学员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员更像是

导演或指挥,案例编写的质量、学员在课堂研讨过程中的参与度等,与教员的引导作用一起构成了教学质量的要素。在案例教学中,思维活动是发散性的,所探讨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多解的,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的多边互动过程。案例教学为培养学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提高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创造了有效的训练形式。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员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作用表现得十分突出。

商务英语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从商务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论要求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又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要弄懂前后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寓所教语言和商务理论于案例之中。如《剑桥国际商务英语》(中级)第三单元ON THE PHONE,主要学习在商务活动中如何正确地使用电话。在讲授过程中,我从课外选编了一个公司关于公司各部门员工使用电话情况的调查结果,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商务活动中必须注意电话礼仪,从而加强了电话语言运用能力与电话信息处理技巧训练的自觉性。一般来说,案例的来源有三个途径:1)教学素材中出现的,如《剑桥国际商务英语》(中级)第15单元A Special Project,提出了公司初创的选址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从三个位于不同国家的城市确定一个作为公司总部地址;2)从世界商务经典案例中借用,如: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模式;(3)从本国或当地的商务事例中自编的商务案例。我就根据中国海尔集团、新飞电器、双汇集团、银鸽公司等的商务活动实例编写了一些商务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教学进程,我选编、设计了多个与商务英语教材配套、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如《剑桥国际商务英语》(初级)的案例涵盖了电话技巧(telephone techniques)、产品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商旅行(business travel arrangements)、会议安排(conferences)、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电话直销(direct call service)、货运服务(delivery service)、员工招聘(recruitment)、求职申请(job application)等初级商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剑桥国际商务英(中级)的案例涵盖了会面与第一印象(face to face and first impression)、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出口价格(export price)、出口包装(export packing)、市场营(marketing)、处理投诉(dealing with complaints)、销售与谈判技巧(sales and negotiations)等国际经贸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情景描述,介绍案例。最简单的情景描述,是将编写的文字资料,提供给学生自行阅读。就内容来说,要求有比较完整的情景过程;就表现形式来说,单纯的文字介绍最常见,也可辅以表格和示意图等形式。在文字处理上,以第三人称或旁观者的记叙式最为多见。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幻灯、录像片等视听手段结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对较长的案例应先布置,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基本上没有商务实战经验,对有关的商务背景和主要训练的语言内容应加以解释和说明,以便学生最大程度的了解案例,思考案例,为小组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

提炼理论,分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搞好此项工作要求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和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案例所提出具有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步地得出所学的理论。在《剑桥国际商务英语》(初级级)第十一单元 ARRANGING A

CONFERENCE(会议安排)的教学中,重点是学习如何确定会址和为会议代表选择酒店。我根据当年4月份在漯河举行的的第二届中原食品节这一真实事例,假设学生是会议的主办方,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

(1)Where in the city is the best venue for the Food Trade Fair?

(2)How to choose hotels for the delegations attending the fair?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及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和合作日趋频繁,与此相对应的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当然在标准上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商务英语语言积累、较强的商务交际技能,还要对商务背景知识及文化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外交流和合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停留在对商务英语背景下英语语音、词汇、篇章理解及相关语言技能的传授和培训层面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文化层面知识的渗透,致使很多学生虽然语言技能扎实,学习成绩优秀,也通过了一些商务英语方面的考试,获得了相关证书,但是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屡遭挫折,感觉交流起来颇为费劲,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必要的商务文化知识匮乏基本的掌握和了解,或是盲目套用本民族的语言交际标准,以致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最终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例如某位即将毕业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奉命陪同六十多岁的外宾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时,该位大学生充满关切的对外宾说,“Youmustbeverytired,Sir.Youwouldbetterhaveagoodrestsinceyouareold.”岂料外宾听到这句话后很生气的回答到,“No,Iamnotold,andIamnottiredatall.”这就是典型的由于不了解外宾文化而导致交流失败的事例,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商务文化的传授和渗透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

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1、教师要明确教育思想,努力提高自身商务文化素质

教师具备明确的教育思想、较高的商务文化素质,这是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点,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商务教学思想和目标,商务教学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在不同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明确了这一点,教师才能真正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进而自觉重视和加强对商务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商务文化素质,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商务文化素质,才能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做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讲述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

2、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训练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3

“TheFatherThomas”案(1)中涉及到“船舶优先权(MaritimeLien)”的界定问题,面对在该案中如何解释船舶优先权的固有法律含义,英国法官显得格外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现行英国海商法律(包括大量的单行法律)环境下,很难采用制定法的手法对其进行令人满意的解释,以至于一位英国法官发出这样的感叹:“给船舶优先权下一个定义远比认识它来得困难。”(2)当然,这位英国法官的感叹丝毫不能损害对该案的令人信服的解决。因为英国蕴藏着优良的判例法传统,法官借助英国的海事海商案例集《劳氏法律报告》(Lloyd’sLawReport,以下简称劳氏报告)巧妙地解决了问题。笔者认为,劳氏报告所收录的“TheFatherThomas”案留给人们的思考空间是很宽广的,绝不仅仅在于对“船舶优先权”含义的解答,更重要的是英国法官困惑的解除。该困惑的完美解决依靠的是法的渊源——海商法的渊源。

试想,如果“TheFatherThomas”案是在制定法的环境下来审理,案件对法官的困惑和对法理所产生的挑战与冲击将是更加剧烈的。这是由制定法的法环境所决定。可见“TheFatherThomas”案所彰显的是海商法渊源的独特力量。在英国法下,这种渊源的力量载体就是劳氏报告。劳氏报告囊括丰富的海商海事案例,蕴含了无限的英国法官审理案件的各种理念。作为普通法系演变的重要因子之一,英国法下的海商法传统在其中起到了绝对的作用。英国法下的海商法,无论在法的基础理论和法的渊源上,还是在法的适用体制上,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不仅对普通法系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给予大陆法系国家的商法特别是海商法立法以借鉴意义。在普通法系传统下,在法的形式、法的适用机制上具有与制定法传统的大陆法系存在多重的差异。在“遵循先例”的适法制约下,英国的海商法领域存在大量的判例集,劳氏报告是比较著名的海事海商判例集之一。劳氏报告的编撰具有悠久的历史,囊括了英国海商法领域方方面面的案例,其案例编撰之经典,判词之晓理,法官采证之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劳氏报告的编撰体例一般为:案名;案情概要;争议的焦点(theissue);法官的判决和理由。

同样,在美国判例法主要包含在上诉审法院所作的判决当中。一份判决通常由名称(以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命名)、注释(headnote)、法庭意见(opinion)和法庭决定(decision)几部分组成。法庭意见通常是判决的主体部分。在法庭意见部分,通常要概括地说明案件的事实、经历的程序,并通过援引成文法、判例法和其他可适用的规则,说明法庭作出决定的理由。上诉审法院的判决可维持、驳回或更改下级法院的判决,也可以指示下级法院采取下一步的诉讼程序。法庭决定根据多数法官的意见作出。同意法庭决定的法官的名字要列于判决之后;同意法庭决定的,但不同意法庭意见的法官可以在判决后面写自己的意见,也可以不写任何意见。

二、海商法的渊源意识的生成

周旺生教授认为,普遍的法的渊源意识的觉醒,自觉且科学的法的渊源意识的形成,需要有可靠的基础和依托,这种基础和依托就是法的渊源本身有重要价值,就是人们对法的渊源价值有系统和真切的认知。迄今以来的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表明,法的渊源同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的确有密切关联,其价值非常重要,这方面的基础和依托是客观存在的;然而人们对这种关联和价值的认知却远未形成自觉的理论系统,亦少有具体而真切的理论阐述,因而这方面的基础和依托是薄弱的。由此便要求人们先要明了法的渊源同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的密切关联。观察古希腊以来的法律学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差不多每一种重要的法律学说现象,尤其是理论法学现象,几乎都同法的渊源相关。

正是在这种普遍的法的渊源意识的觉醒理念下,海商法的渊源意识的体系化生成就有了可能和必要。海商法的渊源意识是建在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社会现实渊源和实在的经济渊源的基础之上的。对此,需要人们对海商法的渊源意识进行发现、选择和提炼。

任何法律均有其渊源。但是法律渊源(SourceofLaw)在理论上却是一个含义模糊的法律术语,围绕着海商法渊源的解释,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法律渊源”是一个借用自“水源”的象征性用语。在法理学中,法律渊源有多种概念,如从经济、历史和社会的观点来探寻法律秩序存在的原因,从伦理价值的观点来探寻法律秩序道德上的源头。

本文基于我国海商法的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对海商法的渊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一般地来说,传统上中国法被认为是大陆法系,因此在论及法的渊源时,也刻意强调“法典化的法律渊源”和“判例不创设法律规范”。一般地认为,海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或商法的特别法,因此,学者论及海商法的渊源时,一般持有以下观点。

第一,从海商法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早期海商法的形成基于航海习惯,后来逐渐由不成文的判例汇编,演变成国家制定的海商法典。由于各国海商法的不统一,而后又订立了好多国际公约来加以协调,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权威学者著书立说,陈说利害。这就是当今世界各国海商法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国家比较强调国家制定的成文法典;英美法系国家虽然也通过了一些单行法案,但他们更看重判例。习惯法在国际航运界是公认的,这是海商法的特殊性。至于权威学者的学说能否成为法源,就是在西方国家也是有争议的。我们国家只承认国内法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是海商法的渊源。判例可供适当参考,但并没有法律约束力。至于权威著作中的学说主张、法理原则,要进行具体分析。正确部分可用来供立法司法参考。但不能据此说它是海商法的渊源。

第二,应当摒弃“法的渊源”一词,而使用“法的形式”一词。进而认为,在我国海商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和国际航运惯例。在论及海商法的其他表现形式时,对于判例,普通法系的英美等国,虽然也有单行的海事法规,但是没有成文法典(海商法典—MaritimeCode)。在这些国家,根据“遵循先例”的原则,上级法院的判决作为先例(Precedent)对下级法院具有拘束力,起着法律的作用,判例就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之所以被作为海商法的形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判例所确立的规范往往是含混的,甚至于对同一法律关系,不同判例采取不同的解决原则,这样便于法官灵活运用,任意裁量,使其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Discretion)。

我国不承认判例是法的表现形式。理由是:其一,就判例的性质而言,它只是一个司法文书,不是立法文件,是运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的形式;其二,无限提高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之任意裁量,这与我国司法审判原则,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相背离。因此,不能认为判例是海商法的形式。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判例对人民法院审理同类案件所起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海事立法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借鉴就更不能忽视。而对于海商法学说及法理主张,有学者认为,任何一种学说及法理主张,无论它具有多么大的权威性,也仅仅是一种学说和理论,当它还没有依照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之前,不具有法律的拘束力。因此,权威学者的学说观点及法理主张不应看作是海商法的形式。

第三,由于海商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海商法的渊源的多样性。具体地说,我国海商法的渊源有国内法、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等。

第四,各学者关于海商法渊源的见解,存在一个共性,由于海商法被认为是民商法的特别法,故学者们在考察海商法的渊源时,不免不约而同地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在中国法环境中,海商法的渊源是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对判例和学理主张持怀疑或否认的观点。这完全是受我国大陆法系传统理论的影响所致。(3)笔者以为,海商法的渊源意识的生成,还有另一重要的基础——海商法的体系结构。海商法所以能够形成自己的体系,成为法之家庭中一个有别于其他各法的相对独立的法之部门和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就在于构成海商法体系的各个分支,亦即它所独有的各种特殊的法律制度。海商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其体系结构中的各项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人类相关社会活动的进步和发展,也是在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的。(4)

三、海商法渊源意识的生成对我国海商法渊源体系的修正

(一)我国现行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表明制定法在适用上的先天不足

由于受传统中国制定法理念的支配,中国海商法领域立法也凸现了对海商法成文法典化的追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但由于诸多因素所决定,这些法律却发生了许多不能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情况,以《海商法典》为例,我国《海商法典》需要修正,修正的原因主要是与《海商法典》相关的国内立法相继出台。这些法律包括对外贸易法、国家赔偿法、仲裁法、担保法、保险法、合同法、公司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海关法等。《海商法典》作为调整某一领域特定社会关系的特别法,应当与一般法之间相互协调。为了满足一般法和特别法之间的协调性要求,正常情况下应当先有一般法,后有特别法,但是,《海商法典》早于上述某些一般法出台,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的规定。(5)这种一般法和特别法之间的不协调,需要通过《海商法典》的修改得到解决。因此,协调这种一般法和特别法之间的规定,是《海商法典》修改的一项任务。同时,《海商法典》自身需要完善。(6)

为了回应社会发展,法律渊源的形式日渐复杂,数量日渐增多,法律适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这种法律渊源的形式发展态势,《海商法典》在我国十多年的实践,凸现了发现、选择和提炼海商法渊源的重要的法律价值。该法律价值最直白的表现就是,令法律人对《海商法典》在中国的实施现实进行深思:为什么《海商法典》作为当时比较先进和成功的法典,在中国实施了十多年就表现出如此严重的法律缺憾呢这仅仅是《海商法典》的立法技术落后,抑或是《海商法典》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所引起的吗诚然,法律作为一种调节器和它所调整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永远是难以完美地相契合的。但是,我国《海商法典》现在所表现的亟需修改的态势,昭示了法律人由于对海商法的渊源的认识和认可的不周全性。具体而言,这种不周全性表现在,将海商法的渊源仅仅囿于我国传统的法律渊源的制约之下,失去了海商法渊源意识,视《海商法典》为最理想、最权威的渊源形式。

因此,在对海商法渊源意识失去深刻认知的法律环境之下,人们对一部《海商法典》寄予厚望,渴望它至少是“具有极大可操作性、先进的和前瞻性的法律”,与国外相同或相似的法典相比很成功。但是,当《海商法典》不足以担当起重任时,立法者或相关法律人便只想在现存的《海商法典》的基础上或架构下来努力完善他,以希求《海商法典》重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由于受海商法渊源传统理念的桎梏,没有探求海商法其他的渊源。

(二)海商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固有的特征,需要海商法渊源意识的生成

法的渊源同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就是这样融合在一起的,法律人就是在同法的渊源交往过程中展开法的思考、参与和回应法律生活的。正因此,我们说法的渊源是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无以离开的基础和依托。在这个基础和依托面前,法律人对它的感悟程度,对它的研究和认知达到何种水准,换言之,法律人的法的渊源意识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法律人能否在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两个方面,自觉且科学地同法的渊源发生关联,自觉且有效地实现法的渊源的价值。海商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固有的特征,是由其调整对象所决定的。(7)这种成文法所明文界定的调整对象,在诸多方面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不同的特征:(1)该种社会关系广泛地与海上运输、船舶有关的领域,与一国的经济、贸易、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要求法律对其调整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2)该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程度在欧洲特别是英美等国家表现得比较深刻。由此,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的英美国家,使海商法深受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交融的影响。(3)海商法被认为是民商法的特别法,其在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衍生了许多不同于民商法的法律制度,诸如船舶优先权制度、承运人的不完全过失责任、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共同海损等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存在与一般法律制度的衔接、协调问题,而且对法官的适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以判例法为主的英美法系较好地顺应了海商法案例的特征,而以成文法为主宰的大陆法系却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在于海商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特征所决定的。

(三)海商法理论系统的架构:两大法系交融的混血儿

1992年通过的中国《海商法典》就是一部极具海商惯例共性的法律。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商法乃海上之王。”可见,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订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订一部海商法。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不是哪位皇帝制订出来的。

普通法法系与民法法系之间的真正悬殊差别,据许多学者看来,仅在于固有的立法形式、司法方法的一些差异,比如法律创制、司法职业结构和司法判决书的不同,但两大法系对法律的理解和对私法的范畴、本质的理解却并无重大区别,如果两大法系都赞成这个理解为一种文明常识或法律常识的话,两大法系的这种对法律的相近认识,正与罗马法相吻合,表明罗马法是这个常识的创造者,或最初发现者,因此当之无愧为传统。

一般地认为,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具有成文法的传统。在劳氏报告对我国海商法的影响上,一般都停留在英国的判例法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上。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未免太肤浅、笼统。因为劳氏报告所蕴含的法律价值决不止于这些。单独采用哪一理论都不能完好地解释海商法的某一问题,这在海商法领域是常见的现象。原因在于对海商法所调整的某些社会关系的解释需要借助两大法系的相关法学理论进行综合性、历史的支持。海商法是两大法系交融的混血儿。

由此观之,作为混血儿的海商法的渊源,是不能单单依靠制定法或判例法来单独主宰的,需要具有法律渊源意识的觉醒,突破传统法律渊源理论的束缚。

(四)海商法的适用,设立海事法院成为必要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海事法院,(8)我们抛开设立海事法院在司法体制方面的意义,单就对海商法案件对法律在适法环节上的要求而言,强烈地暗示了法律人对海商法案件独特性的理解。这种独特性可以从多角度来阐释。其中进路之一,就是充分认识到海商法渊源的突变。从西方学者对海商法的演变的简约历程可以看出:商法,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都是很复杂的。与海商法的神秘性相比,商法是朴实简单的。把握海商法的基本内容观念的捷径是理解和把握一般法原理。以船舶优先权为例,它具有秘密性而且优先于以登记为公示的抵押权。在一般法下,非占有性留置权在不知情时被转移到善意购买人是无效的;而船舶优先权能够约束购买人。在普通法下,一个从属担保权利人在没有优先担保权利人同意下,可以出卖被担保的财产,而且出卖的效力受制于后者的利益;而在海商法下,优先担保权利人的同意因素是要考虑的。普通法的一般作用在于物权担保的受偿位阶是以时间为原则的;而海商法下的船舶优先权的一般受偿位阶是与此相反的。另外,在一般法下,“对物诉讼”和“对人诉讼”这些法律词语通常用作来区分不动产或财产权利和纯私人权利。在英国海事法下,被用来描述为诉讼的一种类型,而且被用来区别针对船舶——或许更准确地说是对船舶所有人赔偿责任限制请求和以被告的个人责任为基础的请求,尽管是以“对人诉讼”为标榜,但这也包括个人权利。在一般法下,你通常不得不去发现你的被告以便启动诉讼程序;但在海商法下,你指定你的被告,然后即可去找船舶。正如RhidianThomas教授所言:“海商法是伴随着海事高等法院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其继承者,高等法院自由地受到海商法理论的影响,这一点与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的判例法是不同的。”

在西方法律发达国家,也强烈地意识到由于受到海商法的特点制约而使设立专门海事法院成为必要。此情形在中国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由此深思:在海商法的适用上,由法律专门为其设定特定的司法机构,是否会衍生成许多其他一般法律所不具有的渊源呢

四、海商法渊源意识的实际情境:对劳氏报告的解读

如前所述,“TheFatherThomas”案被收集到劳氏报告中,该案涉及到船舶优先权的问题。(9)法的渊源同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事实上有密切关联是一回事;而法律人是否认清了这种关联,是否形成了自觉的高水准的法的渊源意识,并用以指导法学研究和法律生活,则是另一回事。如果法律人对法的渊源有真切的感知和明敏的把握,有自觉的和高水平的法的渊源意识,并能用以指导法学研究和法律生活,便能较好地处理法的渊源同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的关联,较好地甚至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法的渊源的价值。

漠视海商法渊源的重要法律意义,是人们在海商法的渊源研究和认知方面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不少学者以海商法的渊源概念直接指代海商法的形式概念,认为海商法的渊源也可称为海商法的形式,是指海商法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或以什么形式存在着,它是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法的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如果单单从法律的外部表现形式来说,作这种比较狭隘的认知是可以的。但是从海商法的渊源意识的高度来把握的话,作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从对劳氏报告的解读中可以窥见一斑。

劳氏报告的正式编撰始于1919年,这一裁判官创设的法,汇集了许多法律领域的经典判决,这些判决所包括的领域如下:(1)航运(Shipping);(2)海陆空货物运输(Carriagebysea,roadandair);(3)产品责任(ProductLiability);(4)海上保险(MarineInsurance);(5)货物买卖(Saleofgoods);(6)仲裁、实务及其诉讼程序(Arbitration,PracticeandProcedure);(7)银行事务(Banking)。它囊括了航运、水上运输、海上保险等诸多领域的经典案例,在结构上,一般分为案名、判决、法庭意见等。这种经典案例的编撰,决不是对海商案件的汇总,而是彰显了编撰者对海商法渊源意识的深刻觉醒,是在反思海商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的前提下而进行的。对此,形成了海商法渊源意识的真正的法律内涵。实践证明,存在深刻挖掘劳氏法律报告的重要法律价值的必要性。海商法的渊源是关于海商法、海商法规则、海商法原则乃至海商法制度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对海商法渊源真正法律涵义的洞察,是探知海商法渊源意识的需要。

其一,海商法的渊源同海商法律规范有密切关联,但它不是海商法律规范。海商法的渊源是海商法律规范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即是海商法得以形成的资源、进路和动因。劳氏报告面对浩如烟海的复杂的海商海事案件,敏锐地感到单单凭借几部单行法律是不能承担此重任的。这种重任就是把与海商法渊源意识相关的一切资源、进路和动因尽可能地整合起来,尽最大限度地描述海商法渊源的方方面面。

其二,海商法的渊源与海商法的形式有密切关联,但它不是海商法的形式。法的渊源有可能被选择和提炼为法,或有可能形成为法,对法而言,它是一个可能性的概念;而法的形式则是已然的法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它表明不同的法具有各自不同的效力等级,对法的渊源而言,法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法的渊源发展的结果。未经权威国家机关采取特定形式予以表现,法的渊源就不能称为法。从这种视角上来考察,劳氏报告的法律魅力就十足地体现出来了。在劳氏报告充当海商法渊源的功能上,它的确对丰富海商法的渊源形式、增强海商法的渊源意识、弥补海商法成文法的缺憾等具有极大的积极价值。当我们研究每一劳氏报告案例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悟:相同或类似的海商法案例,如果在我国海事法院审理,我国的《海商法典》可能会有一种力不从心;但在劳氏报告中法庭的判决判词,可以非常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

五、海商法的渊源意识与我国海商法渊源体系的架构

(一)劳氏报告在中国法环境下所彰显的法律魅力

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中国的法律学人对劳氏报告的纯法律视角的深入研究并没有展开。(10)如果深入对劳氏报告的方方面面进行考量的话,那么就完全可以发现劳氏报告在中国法环境下所彰显的法律魅力。这种法律魅力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显露,但并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弥补海商法在本体上的缺憾。

在中国法环境下,我国海商法在本体上往往囿于成文法的概念、形式、体系、权利和义务、责任等约定俗成的模式。研究表明,此模式并不能与海商法的调整社会关系产生契合。反观劳氏报告,在这方面却显得游刃有余。法官对每一海商法案件的充分采证,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使人心服口服。这也是法官面对海商、海事案件的特点所必需采取的巧妙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劳氏报告突破了传统成文法严格、僵硬的法理概念等概念式的格局,有力地弥补了海商法在本体上的缺憾。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海商法的作用和价值。

海商法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它对海商法的调整对象的指引、评价、预测、管理等作用。而它的价值在于与海商法的秩序、自由、效率以及正义等范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等积极方面。劳氏报告以其多视角的判例,全方位地整合了海商法的作用和价值,而且这种作用和价值以一个个经典的案例为载体,使人感到直白。之所以如此,依靠的是劳氏报告所收集判例的法官的精彩的判词。法官的判词活生生地道出了每个判例所蕴含的丰富的海商法的作用和价值。

第三,可以为海商法的运行提供保障。

海商法的运行囊括了海商法的创制、实施、解释和推理以及海商法的程序等领域的内容。在我国,《海商法典》的创制历经几十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现在已表露出许多亟待修正的必要性。但劳氏报告在海商法的创制上显示了其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生命力。不仅如此,实践表明我国现行《海商法典》的实施、解释和推理等都不得不克服许多困惑,诸如《海商法典》与相关海事公约的冲突、《海商法典》与相关法律如合同法、保险法、环境保护法等的冲突。相同的情境之下,劳氏报告中的判例法,能够兼容诸多法律的概念和体系,法官的判词能够克服上述产生的冲突。对劳氏报告在中国法环境下的考量,强烈地感受到其所显示的法律魅力

(二)劳氏报告与我国海商法渊源体系的架构具有天然契合性

劳氏报告所收集的海商判例法,本属于英国法官的法。在海商法渊源意识的冲击下,我们感到对我国的海商法渊源体系具有重新架构的可能。这种架构的基础在于劳氏报告与我国海商法理论与实践的天然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是由海商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海商法具有独特的体系结构所决定的。既然如此,无论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大陆法系,法官都有一种共同的本性:就是在艰苦地适法过程中,不断地寻找法律。这也许就是学者所谓的“法官发现法律”。(11)影响法官发现法律的因素是多重的。首先,法学理论,特别是法官自身对其在司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会对法官在判案中的法律发现产生重要影响。曾经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人们一直确信,法官的职责就是宣告和解释法律,而不是制定法律。所谓法官只不过是法律的嘴巴而已。西塞罗的《论法律》第3章第222节:“官员只是说话的法律。”柯克爵士在卡尔文案中说:“法官是说话的法律。”其次,法律的非正式渊源对法官的法律发现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适用法律的活动中,总可以发现法律适用者思考并运用法律规则的背景根据。特别是当代法律不能给法官提供指导时,法官就会根据他自己认为可欲的考虑——法律的非正式渊源中,发现法律而为裁判。虽然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法官自己并不认为裁判因此而背离了既有的法律,但通过这类裁判对法律新意的发展却是不容抹杀的。

故而,在我国传统理论下视海商法的非正式渊源对法官的法律发现必然产生影响。届时,我们不得不反思:难道海商法渊源体系真的不能够囊括我国法院所生成的经典的海商判例吗难道海商法的法理和学说在架构我国海商法渊源体系的过程中真的一文不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关键是如何充分挖掘劳氏报告对我国构建富有理性的海商法渊源体系的法律价值。(12)在海事法官发现法律的进程中,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英美判例法对大陆法规制下的海商案件的绝对优势。只有此绝对优势得到体现,才有劳氏报告与海商法理论与实践的天然契合的意义。

(三)海商法的渊源体系更需要判例法:由其历史演变所决定

海事法是关于古代贵族及其后裔的法律。罗得海法是在公元前2世纪或3世纪颁布的,在准备颁布更完善的罗得海法以前,时间已经过了一千年。后来该法典分化成两部分,而且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奠定了海商法的基础。第一部是11或12世纪的奥列隆惯例集(LexOleron)。这部法典传入英国并且在一个名为ElenaorofAquitaine的杰出女王的命令下被海事黑皮书(BlackBookoftheAdmiralty)所吸收。奥列隆惯例集更多的条款是有关由于疏忽致使船舶搁浅的引航员是要承担死罪的规定。比较有意义的是后来编纂于14世纪或15世纪的海法。该时期的海法确实是国际性的,其构成了中世纪的商事法的重要部分。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般的商法和海商法都失去了很大程度上的国际化,而随着各国家的兴起而变得越发国内化了。作为中央法庭的海事法院逐渐失去地位,其结果是,在英国,普通法和罗马法律师的影响被取代和各国海商法立法的发展。作为回报,在海事法院已销声匿迹的“对人诉讼”(actioninpersonam)成文法的形式得到复兴。

由此可以轻易地发现海商法的渊源特色和其历史演变之间的密切关联。海商判例法的历史生成是由于商法与所谓“海法”的几经变迁而成就的。就我国《海商法典》在司法上的现实而言,存在诸多因为没有对以往的判例和法理学说的重视而导致的适法上的尴尬。(13)在我国法院审理有关船舶侵权行为(船舶碰撞)所导致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件时,法官对于该类案件是否属于涉外案件、国内法和公约的关系、责任主体的判断以及责任基础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着严重的认识分歧。(14)

海商法渊源意识的生成和重构可以理顺上述法官的法律认识的分歧。使人很容易感悟到:海商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其他法律社会关系一样,也是纷繁复杂的;海商法这种调节器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关系,以现行几部法律法规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这就强烈地产生一种现实的需要,即亟需丰富、充实、修正海商法渊源体系。通过对劳氏报告的解读,不难发现判例法的强大的生命力。判例法在海商法领域尤为显示了其魅力。学者的研究表明,研究判例(当然包括海商法判例)不仅提供了对法律规则和修辞的初步了解,而且还提供了一种替代的生活经验,提供了法律人在其生涯中最可能遇到的特别的生活片断。

六、我的观点:判例法作为海商法的正式渊源

“TheFatherThomas”案的启迪解除了英国法官的困惑。但“TheFatherThomas”案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多维的。最具法律价值的思考在于使我们有勇气承认海商法的渊源必须突破传统学说的束缚:除了国内立法、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外,还必须认可判例和法理主张也被囊括在海商法的渊源体系之中。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消费与安全”年主题为主线,以宣传消费政策、提供消费咨询、引导科学消费、强化社会监督、推进消费维权为重点,动员消费者、经营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组织领导

市工商局、市消协联合成立“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市的纪念活动。

组 长:林志斌

副组长:李 军

成 员:各工商所长(消协分会长),市局各直属机构、股、室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天长市消协,徐志宏同志为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7033315、7035024

三、活动内容

精心组织,突出主题,开展十项活动,使我市3.15纪念活动丰富多彩。

(一)召开天长市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七次zf办公会议暨消协三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聘请名誉会长、增补和选举常务理事等,研究部署我市XX年3.15纪念活动的开展。

(二)举办XX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暨新闻会。宣传中消协XX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消费与安全”,向社会公布我市3.15纪念活动方案,XX年度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的制假售假典型案例、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消费投诉热点。

(三)开展诚信单位评选表彰活动。对获得滁州市XX—XX年度诚信单位的企业进行表彰。

(四)开展消费约谈、通报活动。分别召开家电企业和商业零售企业投诉分析通报会。邀请XX年被投诉较多的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将投诉热点、处理情况向企业通报,促进企业强化自律意识,积极做好整改,主动维权。

(五)开展法律宣传“五进”活动。即送宣传进企业、进商场、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

(六)开展红盾打假护农保春耕执法行动。举办红盾护农执法行动新闻会。(由市场规范管理局组织实施)

(七)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将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商品作为检测重点,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八)开展汽车品牌服务调查评议活动。提升广大消费者维权意识,促进汽车企业和汽车销售商的用户意识和服务意识。

(九)举办大型街头宣传活动暨元旦春节打假专项行动成果展。3月15日市区与镇(街)联动,组织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大型企业参加。在天长老市zf广场繁华地段设置主会场,在商场、企业、社区、农村乡镇设立分会场。邀请当地党委、人大、zf、政协等领导亲临现场,视察指导。

(十)开展假冒伪劣商品销毁活动。于3月15日当天,ji中销毁查处的假冒伪劣商品。

四、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消协要把3.15纪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畅通工商、消协等部门消费投诉热线,及时处理消费纠纷。积极争取当地党委、人大、zf、政协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维权合力。

(二)要结合当地实际,形成特色。既要热烈隆重,突出重点,又要广泛参与,注重成效。做到“五个结合”即:宣传消法与宣传年主题相结合、城市的消费升级换代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农村与“红盾护农”相结合、城乡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上下声势与效果相结合。

(三)要积极争取大众传媒的舆论支持。大造舆论声势,优化消费环境,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宣传年主题,曝光典型案例,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

(四)要制定活动方案,保证活动圆满完成。各工商所、消协分会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期间,特色活动、典型案例等要及时上报,以便及时宣传,扩大影响。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5

为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组织的法定职能,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特制定“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领导重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声势浩大、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宣传倡导科学、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3.15”纪念活动组委会,市政府副市长王志勇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黄文学同志、市工商局局长朱元海同志为副组长,市工商局、财政局、物价局、质监局、卫生局、农业局、供电公司分管负责同志和曾都区工商局局长为成员,下设纪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和指导各地“3.15”活动的各项筹备和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消委会秘书处,市消委会秘书长李进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十有关消费方面的精神,进一步普及消费维权法律知识,展示消费维权成果,披露典型侵权案例。具体开展十项活动,即:召开一次“3.15”纪念大会,表彰一批消费者满意单位和商品,开展一次消费法规宣传教育“五进”专题研讨会,举办一场“3.15”纪念活动文艺演唱会,在报纸和网络上开办一期“3.15在行动”专栏,组织一次宣传消费维权知识现场咨询活动,通过媒体网络查处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大案和重大影响案件,每年组织集中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商品,展示一批消费维权成果,组织10支消费法规宣传教育小分队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四、活动安排

(一)召开筹备会议。2月下旬召开市开展“3.15”纪念活动筹备会议,研究、布置“3.15”纪念活动工作。

(二)召开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3月上旬召开由各新闻单位参加的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各有关职能部门披露消费维权的典型案例。

(三)媒体宣传。

1.3月10日—15日,联合新闻媒体开办“3.15在行动”专栏;与广大媒体共同开通消费维权投诉热线,市消委秘书处、市工商局12315及新闻媒体共同受理和调解消费者投诉。

2.3月15日,开展网络、平面媒体专版宣传。在日报、编钟之声、消费维权网、都市网上进行消费维权知识宣传;各成员单位展示维权成果和维权举措。

(四)召开“3.15”纪念大会(3月中旬)。

(五)举办“3.15”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文艺演唱会(3月中旬)。

(六)组织宣传消费维权知识的现场咨询服务活动(3月中旬)。

(七)开展送法规、送知识下乡活动(3月2日—3月16日)。各地根据各自实际,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送法下乡、消费维权知识演讲、假冒伪劣商品辨别等活动。

(八)集中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商品(3月中旬)。

(九)召开“3.15”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表彰会(3月下旬)。总结“315”纪念活动经验,表彰一批消费维权先进典型。

(十)召开消费法规宣传教育“五进”专题研讨会(3月上旬)。

五、有关要求

市消委各成员单位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搞好今年“3.15”纪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强化工作职责,认真搞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纪念宣传活动圆满成功。各地“3.15”纪念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并于3月20日前将总结材料、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经贸俄语;应用

在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升温,民间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经贸俄语》这门课程得到了俄语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故本文拟从《经贸俄语》的课程特点着手,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性,尝试解决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既能掌握语言知识,又能得到实践锻炼这一问题。

一、《经贸俄语》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经贸俄语》这门课程是在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社会急需经贸俄语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发展时间虽短,但是大部分拥有俄语专业的高校均设有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不断总结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对《经贸俄语》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张遵循传统的外语教学法

《经贸俄语》中的经济类专有词汇量大,语法结构比较复杂,故教师必然要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及读书指导法。

2.主张适当强化经贸知识背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德祥副教授在《“经贸俄语”:经贸知识与俄语能力有效复合的教学探索》一文中就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划分国际经贸知识和俄语语言知识的具体范围,把握两者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使之相辅相成,从而使《经贸俄语》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教学大纲。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用经典的商业案例进行教学,使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大大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故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律、工商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当中。而在俄语教学中,则鲜有对此教学法进行具体的实践和研究。下面对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做进一步的分析。

1.从“教”与“学”两者中最重要的学习者来看

《经贸俄语》课程本身属于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俄语、翻译、经贸、法律文本等学科内容,对学习者本身的专业水平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这门课是开设在俄语专业第五或者第六学期,此前学生经过了至少两年的俄语学习,大部分已通过了俄语专业四级的考试,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了良好的铺垫。

2.从“教”中的教学素材来看

《经贸俄语》课程就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设置的,可以从市场中寻求到许多的语言素材,这些素材经过提炼就可以成为经典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使用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也与外语教学中注重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相符合。

总之,案例教学法较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有着一定的优势,较适用于《经贸俄语》这种实践性、交际性较强的课程教学。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展会、单据、谈判以及合同等课上均可使用。下面以经贸俄语谈判课为例,通过精选案例、讲解案例、案例制作及实现、评价教学四个环节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精选案例

哈萨克斯坦某公司想从中国某公司购买6台机车,双方经过了几轮谈判,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现在双方将围绕采用何种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供货这一问题进行谈判,哈方建议采用国际贸易术语CIF进行供货,而中方一直都是使用CIP进行供货的。该案例的经典在于:

(1)谈判对象不是传统的俄罗斯公司,而是哈萨克斯坦公司,需要了解中亚国家的风俗人情,采用有别于欧洲国家的谈判风格与礼仪。

(2)谈判内容对谈判者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较高的俄语水平,还需要对经贸知识有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国际贸易术语的使用。

2.讲解案例

教师需要提前将中哈双方的谈判资料以及该案例以印刷的形式提前发放给学生,并且将学生分为中哈两组,对此案例需要讲解的有:

(1)中亚国家的交往礼仪。

(2)各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利弊,尤其是CIF和CIP的异同。

(3)分析哈中双方之前的谈判特点,找出双方的薄弱点。

3.案例制作及实现

分组后的学生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再次阅读案例,搜集材料,之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如,属于中方小组的学生可以就使用CIP的优势、CIF的劣势以及哈方小组可能会提出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制订谈判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取得自己小组的获胜,会主动地去温习之前学过的国际贸易术语知识、商务谈判知识,甚至是对谈判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经贸俄语单词、句型进行反复操练。

接下来就进入了案例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我们的课堂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引导中哈两组学生的讨论,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两组学生可根据双方的利益,选择要么接受某一方的意见,要么另选一种对双方都适用的国际贸易术语而结束谈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注意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尽量地参与进去,避免变成少数人的发言课堂。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进一步地了解了商务谈判的流程,锻炼了俄语语言交际能力。

4.评价教学

在案例结束后,教师可先请学生来评价自己或他人在本次案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之后由教师来进行总的点评,既可对精彩的发言或者有见解的思想进行肯定,也可对概念性的错误或者是语言用词不当进行更正,也可对整个谈判所使用的句型进行补充和总结。最后要求学生进行书面总结,进一步反思,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研究案例教学法在《经贸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我们在传统的外语教育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但是在应用时,仅凭单纯的案例教学法,而不去给学生讲解词汇、语法难点,那就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背道而驰了。因此,在《经贸俄语》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法相辅相成,争取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符瑞光.商务谈判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6):29-30.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7

315活动策划方案(1)

一、活动名称: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

三、活动地点:**市总工会大厦门前

四、具体内容:

(一)纪念活动仪式:

主要议题有:市工商局领导讲话、市政府领导讲话、诚信单位代表宣读企业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倡议书、公布打假维权十大典型案件、公布消费者投诉十大案例、介绍各行政执法部门2011年案件查处情况及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情况、宣布3.15咨询活动开始等。

参加人员:区、市两级党委、政府、人大有关领导,工商、质监、卫生、药品监督、环保等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代表(**区工商局组织并确定人数)。参会单位和经营者代表整队入场。

(二)3.15宣传咨询活动:

各有关执法部门按照市消协的统一安排设立咨询台,并选派懂法律法规、懂政策、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参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现场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展示有关假冒伪劣商品(有关资料、展品由各部门自行解决);有关企业展示名优商品(不得搞展销活动)、或诚信经营的做法。

(三)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各有关执法部门将拟销毁的假冒伪劣商品品种、名称、数量、案值等报送至市工商局市场经济检查大队(电话:6224046),各单位自行装车,3月14日由市工商局市场经检大队统一组织销毁。

(四)几点要求:

1、参加3.15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要在3.15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服从指挥,开展工作,严禁各行其是。

现场活动总指挥:***

场地布置、划分联系人:****;

记者现场采访协调人:***

2、着装要求:正式参加3.15活动的工商干部着冬装、穿大衣(不带毛领)、戴大沿帽。其他人员可着便装。

3、3.15活动(包括3.15晚会)期间,各工商局、所要加强值班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费者投诉及时得到解决。

4、如有变化另行通知,或与市消协联系(电话:00000)

五、具体分工

(一)市局合同消保科负责:

1、制定3.15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

2、召开相关理事单位(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环保、农牧、烟酒专卖、发计委、经贸委、盐务等)参加的协调会,协商3.15活动有关事宜。

主要内容:通报前期准备情况,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各部门确定3.15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和参会人员情况;各部门案件查处及没收假冒伪劣商品情况和销假情况;报送典型案例;打假维权成果板报展的要求;其他有关事宜。

上述工作3月1日底前落实完毕。

3、提供制作宣传车录音带所需文字材料。

4、收集、撰写工商系统及相关部门2011年打假维权十大典型案件。

5、收集、撰写市消协系统2011年受理消费者投诉十大典型案例。

6、整理部分食品安全典型案例在板报展上公布。

上述工作3月7日前落实完毕。

(二)市局商广科负责

1、负责与电视台广告经营部联系,3月份免费连续1个月滚动播出宣传口号。

2、安排宣传单的印制,协助区工商局做好广告经营单位条幅、横幅制作事宜。

3、会同市消协、办公室与电台、电视台、报社取得联系,做好3.15活动月的宣传策划。

4、联系市广播电台现场直播3.15活动实况。

(三)**区工商局、消协负责:

1、围绕消费与环境年主题,全权负责文化大厦门前活动现场布置(桌凳摆放、音响设备、主席台、主会标、各单位位置、彩门放置、热气球等)及活动安排(包括各相关单位的咨询台、受理台、曝光台的位置摆放及人员安排、参加活动的企业安排等);联系公安交警部门维护活动现场秩序。

4、组织辖区内各大商业、服务企业在各自店堂门前悬挂宣传横幅。

5、动员各辖区规模大、信誉好的有关企业踊跃参加现场活动,进行名优商品展示(严禁搞商品展销)、宣传本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做法、支持赞助3.15活动。

6、指定诚信单位经营企业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倡议书发言人及审稿。

7、3.15活动宣传车的装饰及音响设备安装,确定行车路线。

上述工作均在3月9日前落实到位。

(四)市局市场经济检查大队负责:

1、做好局机关及各区需销毁的假冒伪劣商品统计上报工作(按规定时间完成)。

2、假冒伪劣商品现场展示(3月10日前落实)。

3、假冒伪劣商品销毁现场的组织安排(3月9日前完成)。

4、整理、汇总各行政执法部门2011年案件查处和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情况说明。

(五)市局办公室负责:

1、撰写市政府领导和局领导在3.15咨询服务活动现场的讲话,消保科提供必要的素材(3月5日前完成)。

2、邀请市、区两级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参加3.15纪念活动(3月10日前落实)。

3、联系媒体(电台、电视台、报社)记者,并负责现场活动时记者的接送。协助消协、商广科和新闻媒体做好3.15活动宣传策划工作(3月10日前落实)。

(六)市局法制科负责:宣传录音带(维、汉两种语言)的录制(3月5日前完成),录音带由办公室提供,内容由消保科提供。

(七)市局组教科、纪检监察室、财务科、注册登记科、私个协会负责:宣传材料的发放。

市工商局、市消协

一、活动的主题、目的和意义

为了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更好地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年全国消协组织诚信维权年主题,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保护知名企业健康成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营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经营的消费环境,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开展本次活动。

二、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承办单位:四川质量报社生活周刊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3月15日(全天)。

活动地点:市体育中心北半场。

四、活动的策划、步骤及方法

(一)活动的策划:

1.由主办单位确定本次活动方案;

2.活动前期拟于3月1214日,在媒体上(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为期三天的公益广告,突出今年年主题诚信维权,为3.15现场活动造势;

3.在活动前期,组织有关媒体对省消委会主要领导进行专访,突出宣传年主题、今年的消费维权重点和今年省消委会的主要工作;

4.协助省工商局消保处在3月13日召开315纪念活动新闻通报会。在会上通报省消委会的****年消费投诉十大热点和315纪念活动情况。

(二)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主办单位向相关企业发出组织活动的通知;

2.由主办单位负责审查参加活动企业的产品广告,宣传资料内容,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场;

3.由承办单位负责活动的组织和筹备工作;

4.活动开幕仪式拟邀请省人民政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消委等有关领导参加并讲话;

5.现场设消费者咨询、消费者投诉、房产家装、IT、食品、家电建材、日用百货、汽车等专区,散发相关宣传资料和进行商品销售;

在现场开展消费知识宣传,并设置消费警示、消费小知识、消费指导等宣传牌;

6.由省消费向参加活动的企业颁发二00四年消费维权定点联系企业证书、铜牌;

7.在现场散发刊有参展企业的特刊及年主题宣传资料;

8.为活跃现场气氛,将在开幕式后进行文艺表演(节目内容待定);

9.在现场设立医疗救护(防疫)站、消费咨询台等;

国际商务经典案例篇8

二期计划及调整

依据此三项目标,该计划办公室设立了拓展台湾数字典藏、推动人文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网络3个主轴计划,以及技术研发、网络核心平台两个核心计划。主轴分项计划涉及推动各项工作以达成计划的总体目标,并在核心分项资源的提供下,与典藏专业领域的各种文化、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产业应用建立连结、互动与对话,并进一步与国际合作伙伴相互交流。核心分项计划通过技术与内容的互相协调,整合前端的产出与后勤支持工作,提供主轴分项计划关键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要素,因此在第一期计划执行过程中,属于跨分项、整合不同机构间的重要工作,例如联合目录、公共展示系统、异地备份系统、标准规范以及创新技术与平台,都在此双核心分项计划中以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2007年1月,台当局“立法院科技及资讯委员会”认为,将台湾重要典藏文物加以数字化毕竟只是数字内容产业的起点,为落实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资讯的知识化与社会化,朝知识社会的发展与构建,进而实现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终极效益,有必要将“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与晚一年实施的“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合二为一。

整合后的所谓“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于2008年开始执行,至2012年结束。以“典藏多样台湾,深化数字学习”为总体目标,并致力达到如下的子目标:呈现台湾多元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应用数典内容与科技促进产业、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储备数字关连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深化数字学习在正规教育及终身学习的应用;奠定华语文数字教学的国际地位;推动数字典藏与学习成果国际化、建立国际合作网络。共有中研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教育部”、“新闻局”、“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原住民族委员会”、“国科会”、“国史馆”、博物院等20个“部会”机构参与。

该计划团队设置总主持人一人,共同主持人两人;计划办公室有主任一人,负责整体计划办公室运作事宜,向总计划共同主持人负责。计划办公室之上设有指导小组、咨议小组。此外,计划办公室还设有审查小组、工作小组,依据权责内容分级审视该计划的运作。

“国科会”希望通过这些“部会”和机构的参与,能够扩大该计划对于整体资讯社会的影响力,在一期典藏文物、精致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更多强调本土内涵、呈现台湾文化多样性脉络、彰显台湾的文化主体性,从最底层的数字化档案、整合深度后设数据描述的文化内容、开发技术与创意结合的应用,呈现台湾文化在人文领域、社会领域、自然环境领域的多样性脉络,全面性地将典藏与学习、内容与技术融入到产业、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并结合可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将台湾丰富深邃的数字内容带向国际舞台,与世界建立平等互惠、合作创造的有机连结与创意互动,最终达到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终极效益。

核心分项计划内容

该计划共设置了“拓展台湾数字典藏”、“数字技术研发与整合”、“数字核心平台”、“数字典藏与学习之学术与社会应用推广”、“数字典藏与学习之产业发展与推动”、“数字教育与网络学习”、“语文数字教学”及“数字典藏与学习的海外推展暨国际合作计划”等8个核心分项计划。各分项计划分别设有分项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若干名,及专案经理与助理若干名,负责该计划的整体各项事务运作。其中与数字典藏内容有关的分项计划有:

“拓展台湾数字典藏计划” 主要目标是建立呈现台湾文化、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的数字内容,并将基础的数字化产出提供各分项计划进行加值应用(包括教育、商业及学术研究等)。主要任务是提供方便的参与渠道,扩大数字典藏参与对象,推广数字化标准与经验共享,降低数字典藏的建设成本,以深化加值为导向推动跨机构之计划合作等。在“典藏台湾多样性”的大目标下,向民间公私营部门和机构公开征选数字内容,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台湾自然、考古、语言文字、地理、族群文化、历史、经济与民主历程、艺术与美学、民间生活等。除了针对各种数字化物件、数位化工作流程及技术,结合国际标准,兼顾本土化的需求,形成岛内外相关领域的典范之外,未来还希望跨自然与人文、文化与科技领域,系统性的整合岛内数字资源,提供各知识领域的数字典藏内容素材,促进全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数字技术研发与整合”

主要目标为整合技术平台,发展先进数字典藏及数字学习技术。主要任务是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并提供内容典藏计划资讯技术相关咨询以及支援各项服务需求。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多媒体技术、影音处理技术、语言处理技术、后设数据、缺字与异体字、系统整合服务以及数字学习环境与工具开发等。通过研发典藏系统所需的相关工具及拟定数字典藏相关规范,并配合未来无线网络与多媒体发展趋势,研发先进数字典藏资讯技术,建立技术支援与服务能量等,促进数字学习相关产业的发展,数字学习环境与工具开发子计划,通过成立大型研究团队及研究中心,整合岛内的研究资源,以促进数字学习领域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数字核心平台计划”

主要目的是协助计划办公室建立并维持整体计划运作的基础架构,与整合、维护、展示及保存全体计划产出的数字资料,并以追求自动化的计划办公室运作及最佳化的数字资料检索、呈现与保存为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是筹办年度成果展、建立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维护资料室及出版推广工作,以提供共通性核心服务;建立联合目录,以整合数字资料检索平台;规划成果展示平台,以促使计划成果展示多元化、大众化、精致化及国际化;建立异地备份长期保存机制,为数字化资料的长期保存提供一致化的使用界面,以达成计划成果可持续保存与经营的目标。

“数字典藏与学习之学术与社会应用推广”

主要目标为促成数字典藏与学习之内容与技术融入文化、学术、社会和教育,健全数字典藏与学习的使用环境及推动社会大众、学术界及研究单位等各界使用者运用数字典藏与学习的经验与知识,进而协助上述群体经营共同创作的公共园地。主要任务为整合协调与策略拟定、成果管理与跨单位团队合作,在岛内推广数字典藏并与海外交流,同时推动盘点暨法律咨询、商业竞赛、海外推广、应用竞赛与教案设计比赛等应用推广专案。

“数字典藏与学习之产业发展与推动”

主要目标是厚植数字学习与典藏厂商核心能力,创新学习服务经营模式,并有效运用奖励刺激增加市场需求,辅导企业提升数字学习的应用成效。主要任务为:运用台湾目前数字学习学术研究居全球领先地位,及企业产品能力已达一定品质的优势,辅导并协助厂商将学术研究成果产品化,创造产学合作最佳价值;结合新兴科技与应用,研究新兴数字学习内容与服务的商业模式;建立学习产业链(包括载具、行销渠道、出版业等),协助出版业或载具业者与数字学习业者合作,促使异业整合; 推动数字学习业者协助补习教育业转型数字化,扩大数字学习应用层面,提升学习效率,增加业者岛内商机;引进国际讲师及专业顾问的丰富实务经验,提升业者专业能力,并促进国际交流与营销。预期达到辅导数字典藏与学习产业升级,并协助其他相关产业竞争力提升。

“数字典藏与学习之海外推展暨国际合作计划”

目标为推动计划成果国际化、建立国际合作网络,藉由典藏与学习成果国际化推广,展现台湾丰富的资源,进而拓展台湾经验于国际社会。以多元主题内容,融合先进典藏与学习相关技术,提升台湾研究领域深度与发展。参与国际组织与会议,将台湾多年累积的数字成果、技术输出海外,并与国际知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希望藉由计划执行及推动,达到以下成果效益:执行国际合作计划,签订合作备忘录;参与国际会议与发表计划成果,提升台湾能见度;举办国际会议拓展国际交流平台;持续维护及扩增网站内容,提供岛内外人士运用资源;持续参与及营运重要国际组织,深耕国际社群;整合岛内数字学习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数字典藏技术研发重要成果

通过该计划开展各项典藏技术研发,作为教学应用与创意增值的基础。已完成的有“时间轴导览”以及“动态在线艺廊”,皆已上网供各界试用。

在资料检索应用方面,博客主题侦测可以找出最近的热门主题或意见领袖,藉由掌握住社会脉动,影响意见领袖的看法,可以进而引导社会的趋势。现今研究搜寻网站效益的趋势是收集并分析搜寻网站的使用者查询纪录与使用者标记,运用网页探勘的技术。网页查询结果自动分群技术,可协助搜寻网站将重复的结果整合起来,提升查询品质。资料检索研究中,网络事件侦测可以自动群聚某些重要的事件,提供使用者在进行查询时,扩充相关查询词及提供网页建议。

影片视讯强化技术针对影像的局部对比强化问题,先后提出两种有效技术。根据过去学者对人类视觉与影像局部对比关系的研究,该计划提出在学术上更具理论基础的新技术,并且得到相当好的实验结果。

在影像与视讯内容分析技术研发上,该技术结合影像灰阶矩形特征与边缘强度直方图特征,加上阶层式分类器进行视讯内容人物侦测。此技术改进阶层式分类器的架构,加入适当的中间阶层,取代原先每一层互相独立的方式,利用层与层之间的资讯来增加侦测正确率。研究团队已提供台湾师范大学奇美博物馆技术服务,进行环物影片拍摄与环场环物虚拟博物馆制作的技术教学。

在影片视讯优化技术上,研发新对比强化技术结合加权式直方图分解法(简称WHS)与灰阶群聚法(简称GLG)两技术进行视讯影片的对比强化处理,复合技术称为WHS-GLG。此外,将该技术功能提升针对区域性影像内容进行处理,称为AWHS-GLG。该计划所构建的长期保存基础架构是在各机构计划建立储存资源节点,以直接支持各机构所有备份与保存需求,改善各机构长久保存基础架构。同时,结合各机构储存资源,通过资料网格(datagrid)技术,建立整体数字典藏完整的长期保存基础,提供备份与保存所需的各项服务。在过去多年的实际运作与服务经验下,验证了此方法是兼顾长期保存与储存撷取的最佳解决方案,无论就成本、长久技术变动的冲击性都最小,而稳定性、效能、安全性均最高。

该计划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将能提升各部门后设数据的生产及管理品质,进而催化在研究上的用途。如植物标本检索系统可查询各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及图鉴,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汉字构形数据库可用来解决文字学数字化的问题,尤其是缺字问题。汉字构形数据库收录古今汉字11万多字,是一个记录汉字形体知识的数据库,这些知识包括:古今汉字的字形演变、古今汉字的字形结构、不同汉字间的使用关系等。

中文语意自动分析的中文断词及剖析技术广受学术各界肯定,经由剖析产生的语法结构树数据库是能提供语言学相关工作及研究者分析语法的工具;断词工具常用来协助处理中文各种自然语言问题,例如古汉语的处理、文件分类及检索等。义类关系数据库的建立除了可以用来帮助解歧外,也可以应用在中文剖析、全文检索等方面。

多媒体影音典藏技术组发展的分镜侦测、精华影片与画面粹取,可以有效的将影片摘要与索引,让使用者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了解整部影片的全貌,目前在一般的系统上很少利用这样先进的技术。此外,影音线上编辑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在Web上直接编辑影音的内容,包括加入影片字幕、影片分段等,此技术已提出专利申请,技术上领先于一般影音系统。

研析后设数据标准整合服务,以资料编码与传输标准作为一种共享暨互通式的整合框架,结合不同后设数据标准,以及各式数字物件,同时可进一步作为与数字学习及数字长久保存相互结合的应用。该计划针对静态数字影像档相关后设数据标准进行研析,包括NISOIMG,LC-AV,MIX等,并以岛内主题计划为个案进行数字典藏3类属性(描述、结构、管理)后设数据的整合研发,作为日后导入该计划相关配套的草案。

“古典文献文物的三维立体视讯数字典藏研究”探讨应用于古典文献文物的三维立体转换芯片,由多种角度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来产生三维立体影像,可以让使用者不需经过麻烦的立体辅助眼镜,而是让使用者直接用肉眼便可达到同样且舒适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

2010年推出汉字构形数据库2.64版,累计收录古今汉字143,173个,此版本全面涵盖古籍、文字学及宗教三大缺字应用范围,已开放下载。

研发自动地理数字化技术,利用撷取后设数据中地理候选名词描述资料,通过网络探勘方式进行自动地理数字化模组,可进行单点、多点定位或是进一步处理范围型资料分布,提供典藏单位将数据库内容自动定位至地图上,进行整合呈现。

研发保护CSS档案的技术,可以将秘密讯号藏入CSS档案内,更可以抽取出这些秘密资讯,让窃取档案的人无法宣称自己是档案的撰写者,使侵权者无所遁形。同时在多媒体数字版权管理新技术与应用的研究方面,以多媒体作秘密传输,用文字矩阵中表示坐标的数字隐藏秘密资讯。

开发进阶性超频谱扫描系统影像技术,采用芬兰制造的光栅为基础,采用延迟透镜组成像于中阶CCD模组,以多频谱的运算模式,将影像呈现在液晶屏幕与标准四色印刷品上,达成初步的多频谱复制系统,突破目前国际色彩联盟(ICC)色彩管理系统仅能在单一特定光源下保证色彩一致的限制,使文物能在不同照明环境下,外观的色泽仍与原件相吻合。

目前大部分的辨识码均以英文和数字作为出题的主要依据,该计划提出的新兴人机辨识码是以中文字作为基础,称为中文人机辨识码。通过中文字的拆解组合,让使用者不需有中文能力即可进行,而且配合触控式屏幕,可以轻易地在移动装置上进行使用。

数字典藏内容产出、展示与应用

为丰富数字典藏内容的多样性,该计划积极邀请拥有珍贵典藏品的部会机构或单位加入,同时为扩大数字典藏参与对象,通过公开征选计划的方式,提供中小型典藏机构、公私立单位和一般大众有共同参与的机会。为了向社会大众展示典藏成果,提升该计划在岛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并促进数字化内容(含联合目录内容与数字学习教材等)的利用,因此设立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成果入口网,包括各类数字内容、网络技术以及创意增值示范专题,向各界呈现计划成果。使用者可以从单一平台依主题和适用对象浏览各式网站讯息,并与各网站相连结以获取完整资讯。

截止2013年底,台湾“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结束为止,联合目录累计完成的藏品原件约447万件,数字化产出约820万笔数字化媒体材料。资料来源82%来自机构计划,18%来自公开征选计划,主题类型以文献与档案类为最主。

该计划共建立了524个网站,目前仍在持续运作的有379个。通过大型展览、发行出版品等途径,举办推广活动等方式,以多元化、精致化、大众化方式进行计划成果推广,提升社会对于数字资源的了解与应用。该计划展现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成果入口网站群包括:入口网与专题、联合目录、成果网站资源库及博客,迄今访客已超过3000万人次。

此外,为配合台当局“台湾书院”推动计划,该计划协助“国科会”建立“台湾书院数字资讯整合平台”,整合20个“部会”的入口网、数据库等,将具有台湾特色的数字资产通过分类的方式介绍给全世界,且拍摄宣传影片,宣扬中华语文教学暨中文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推广、台湾研究暨汉学研究、台湾文化的展现与输出,作为国际认识台湾的一个宣传媒介。此平台已于2011年10月中旬正式上线,并在美国纽约、休斯顿及洛杉矶三地成立“台湾书院”的同时,正式将此平台推向全球。

该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步推动数字典藏珍贵成果资源与联合目录的多语化,通过翻译的方式,将台湾重要的数字典藏资源以英、日、西班牙语的方式呈现,屏除语言的隔阂,不但可拓展台湾数字典藏联合目录与成果资源内容的使用族群,更能将台湾数字典藏的成果推向国际市场,提升台湾数字典藏成果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为了使该计划在数字典藏目录的多语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自2009年度开始构建数字典藏联合目录翻译平台,进行初步的测试与评估,执行联合目录的翻译工作,执行一年的多语化翻译成果约有110万字。

该计划征集的史料成果当中,包括自美国空军历史研究部征集的航照及档案资料,有助于对于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对台湾的军事战略、作战攻击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有关于美军空袭台湾所做的研究准备、情报搜集及攻击任务计划,提供细致且精彩的档案文献及图象资料。就台湾史研究而言,这些材料可以提供研究二次大战后期美日之间的军事活动,以及对于台湾基础设施和社会的影响,同时当时美军所搜集的台湾各项军事、人文及自然环境的情报资料,也成为台湾历史研究基础素材。在档案文献部分,吉冈喜三郎文书原件的取得,则可通过第一线实务官僚的观点,了解日本殖民时期台湾警察及理蕃工作的执行情形。

该计划及项下机构计划以国际合作方式,征集散佚海外珍藏,内容涵盖范围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各典藏机构珍贵藏品,有关的重要文化资产有器物、文献、模式标本等型态与载体,内容多元且形式多样,可充实数字典藏数据库、数字内容知识库,与台湾现有的收藏相互补充,丰富岛内各领域研究主题重要资源,改善岛内学术研究资源环境。目前该计划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96个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德国自然史博物馆、韩国闵贝类研究所、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及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等机构。通过与存放台湾模式标本的海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将模式标本相关资讯征集回台湾。搜集到许多散落海外的台湾产模式标本,并与岛内也在整理模式标本的机构做交流合作及网络资讯的连结,完整呈现台湾模式标本资讯的网页,未来更能与其他生物物种(动、植物)模式标本,结合台湾生物物种模式标本资料,完整呈现在网际网络上。另一方面,也征集取得多样性的台湾文史资源,不仅可支持历史研究所需的完整与客观的知识资讯来源,亦能促进台湾史研究主题的拓展与研究成果展出。

例如台湾本土鱼类数字典藏的国际合作发展与研究计划,与国际鱼类数据库进行合作交流,除了配合其整合需求而更改台湾镜像网站的网域名称及更新网站统计软件,也将协助推广AquaMap数据库的建立与其分布绘图功能效能的提升,未来将提供台湾“海鲜指引”的资料到国际上“海产食品指南”网站。

深远影响与意义

建立沟通平台及合作机制,加速数字化知识的累积

通过“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的实施,客观上加速了台湾岛内数字化知识的积累,许多珍贵史料、文献也因该计划而得以广为学术界使用,例如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与台湾“外交部”签署合作协议,将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外交”档案寄存到近代史研究所,使中国近代外交档案得以整合,近代史研究所也得以成为中国近代外交档案的典藏中心。以往台当局对中国近代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的资料取得限制较多,经过对这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配合部分档案解密,其内容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有莫大帮助。此外,台湾“国史馆”所藏台当局各部门档案资料也是史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素材,台湾文献馆也收藏丰富的台湾省级机关档案,台湾“省咨议会”的史料,包含“参议会”、临时“省议会”以及“省议会”时期的档案、公报、议事录等,是岛内最完整的台湾省政建设资料,其查询系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再如中研院史语所利用该计划,开展岛内民族文书的编目译解与全文翻译工作,提供了岛内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相关重要史料。中研院史语所进行卑南语的“祭典”语料、布农语南部方言语料和排湾语等翻译工作,也极大促进了对该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和了解。

提供在线知识服务网,创新学术研究模式

凭借各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过程,如典藏品分类与后设数据建立等,有利于各典藏品学术价值的再发现,以及既有价值的保存与使用,与资讯技术的结合改变既有的学术研究模式。例如中研院史语所的台湾“国语自然语音数据库”即提供语言学重要的研究介面,用以记录及分析“国语”在台湾使用时的种种不同社会意义;一方面通过建立语言典藏数据库与量化分析语言资料,让典藏的共时语言资料在未来也能用来印证历时语言的演变;另一方面则可利用区域性标记、社会性标记、功能性标记来分别反映方言变因的地理因素、社会情境与社会阶级因素、语言风格因素。

该计划项下共有126个数据库,提供学者及研究者可以经由远距网络上线,或利用单机上线方式浏览,检索档案资料,快速有效的收集研读所需档案资料,减少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例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与“省政府档案中心”合作,在档案数字化后提供网络线上检索的功能,使用者只要键入欲查询资料的关键词,即可获得数据库中相关的资讯,便于读者在查询台湾省政相关资料时不需要省府与文献馆两地奔走,节省民众在各典藏地之间往返的经济成本。

通过这些数据库,台湾民众不但得以一窥古籍、古物等原貌,同时脆弱的珍贵原件也不需一再被提借,藉由数字化流程,影像档案完整保存下来,并成为重要的文化资产。在有形的文化资产方面,例如台湾文献馆的台湾盐业档案数量庞大,文别种类多或时间演进纸质老化、或保存不当,部分档案已破损,即时数字化通过网络传输,提供民众了解台湾盐业专卖的样貌。又如澎湖的石沪推估已有300年的历史,其发展有其历史与保存的价值,但是相关的建筑、人文、产业、信仰等的文化资产正逐年凋零,澎湖县保护石沪文化资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通过网际网络无远弗届的属性,将澎湖石沪的资讯传送至世界各地,以期广为流传应用。在无形的文化资产方面,例如语言,亦得以通过数字化加以保存,如中研院台湾南岛语数字典藏计划着重于原住民人才培育及语言保存和推广,且持续培养相关研究人力,提供社会关于南岛语、闽客语及古文字汉语相关学问的人才。

在数字典藏计划中有许多标本物件,除可作为过去生物多样性的最直接证据,物种讯息的存证与利用及重要的系统研究基础外,同时也可藉以侦测种间关系,并建立分类架构,近年来标本更可作为环境受到干扰的生物指标。另外,标本的参考价值和为历史的见证,并可协助农业和医学上害虫的鉴定、支持环境研究及生物防治计划,因此标本的保存为相当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部分。

再如台湾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田代文库》、歌仔册、《狄宝赛文库》等为具有独特性的珍本或独一性的重要史料资料,通过原件影像数字化,完成上述该馆重点特藏资料各原件的内容判读、诠释及分析或描述等工作,通过网络提供清晰且完整的文献资料,将可拓展台湾文学、语言学、史学及植物学等的深度研究与广度。其中,《田代文库》尚可与该校植物系的标本数字化成果结合,提供植物学者完整的学术研究资源。

由于以往台湾地区的数字典藏工作大多以单一物件作为描述的标准,然而在网络环境之下,资源合集层次的描述可提供使用者更完整的资讯,并可协助使用者在跨领域的检索中,获取更高层次的资讯。该计划参考海外的相关研究,并考量岛内典藏单位的实际情形,订定资源合集层次描述资料的相关标准,建立资源合集层次描述资料的栏位(schema)与相关的描述资料,以及《资源合集层次描述指引》手册,可作为岛内外典藏单位进行多语化工作的参考依据。

推广数字典藏成果,消弭社会数字落差

该计划通过数字典藏素材的利用与公开,以第一期计划的民族学藏品资料成果为媒介,例如通过1930年代台湾民族志纪录片中有关赛夏族与平埔族的影音光碟,建立与原住民部落的交流与合作,也藉由社区互动与公共参与,收集更深入的社会文化脉络资料,并建立兼具整合性、系统性的多媒体数字数据库,将数据库提供给社区文物馆及社区文史工作推广,制作成乡土教材,以实现知识普及和公共参与的目的。

该计划致力于偏远乡村原住民部落数字典藏推广研究,由学界与民间组织组成工作团队、调查部落对数字典藏的认知与保存文化的期待、根据调查结果建立部落数字典藏网站,逐步开始搜集部落典藏的素材。为了使数字典藏内涵更加多元,并扩大数字化工作参与层面,该计划建立“数字岛屿”平台,广泛向民间募集台湾图像,期盼能展现更丰富更完整的台湾面貌。除了不同部门分工合作,弥补乡村地区资源不足的困境,也掌握部落文化典藏的需求,使典藏成果贴近部落居民生活。该计划项下子计划通过至新竹尖石乡新光小学推广数字典藏,缩短城乡差距,带领原住民儿童认识数字化、了解考古知识并设计互动游戏来认识珍藏文物。

另外,该计划还构建网络电子书导览系统平台与一套“电子书自动产生器系统”软件,配合台湾“教育部”推动缩减城乡数字落差相关计划,向台“教育部”设立的偏乡数字机会中心捐赠软件200套,协助偏远乡镇改善数字落差现象。

该计划还在岛内举办主题特展“通往数字国度的探索列车”,参展单位有台湾大学、博物院、中研院、科博馆等单位,充分展现各典藏单位的特色。其中由故宫所提供的《国宝总动员》影片也是在台湾首次离开故宫院区播放,对于台湾民众可以进一步体验典藏文物经数字化后的便利性。

台湾故宫博物院参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纪录片《旧宝藏.新未来:故宫博物院》的拍摄。由国家地理频道纪录该项目的360度环物摄影系统进行拍摄故宫古文物的情形。该纪录片于2007年10月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2.5亿的收视者,有助于宣传与提升该计划项下故宫数字典藏的专业形象,对台湾执行数字典藏计划的宣传上有加分效益。

通过授权,扩大教育应用与商业增值

该计划自2005年起邀集业界厂商、官方与民间典藏单位,结合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一同前往纽约参加全球最大规模的纽约国际授权展,不仅将学术与商业结合,提升学术资料在使用上的灵活度,也不断延伸台湾典藏的珍贵资料的发展可能。

该计划开发的“图库文件授权数据库系统”,提供项目内部查询各类授权图片,主要的目的是用来收集已经授权给数字典藏使用的档案,例如图片、影像与文件等,提供给该计划内各项非营利性活动使用,以提高授权典藏品的使用率,并藉由典藏品的使用,进而创造出更多的作品。例如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授权三民书局使用岩石标本数字影像图档,包括角闪黑云母花岗岩、石英云母片岩等42件,使用在《高中基础地球科学及其实验活动手册及教师手册》以及《高中地球与环境(下)及教师手册》教科书中。

通过技术转让,降低企业开发成本。例如对有心经营Web2.0影音平台的公司与个人,提供一套低开发成本的多媒体影音典藏技术解决方案来建立影音与分享平台。此技术已转让给台北艺术大学,并与宏科技公司合作,应用于台当局“新闻局”的影音典藏与对外展示平台。

在数字音乐充斥的今日,实体音乐检索技术的经济效益庞大,需求殷切。该计划所建立的自动音讯处理与检索技术对开发中文环境的多媒体数字博物馆将有具体的贡献,这些技术均可业界参考。

上一篇:木雕雕刻技巧范文 下一篇:家校合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