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35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 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5):21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2

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人们有了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相应对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院在卫生部门的响应要求下,对我院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笔者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的合格率,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中所选取的154例患者中,男98例,占63.6%,女56例,占36.4%,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0.12±11.23)岁。

1.2方法

1.2.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动员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相关卫生部门的领导在召开关于如何做好护理服务工作的会议。我院领导组织者根据会议精神以及当前的社会形势,在我院的领导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带头,各科护士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全科护士的思想。

1.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养,活动以及自己正常生活受到一定限制,会产生较强烈的心理落差,因此患者以及家属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沮丧、焦虑以及忧郁等心态,因此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对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讲。可通过印发一些与老年疾病患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月对患者进行两次健康知识宣讲等,且可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士工作应符合一定的规范,护理技术应该规范有效,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得当、举止端庄大方,给予患者尊重、同情以及关系,让患者感受到亲切。

1.2.3建立分层护理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可根据护士的工龄、技能、职称等设置为由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实习护士等三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责任护士以及组长等可对所负责管理的患者提供无间断、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工作。确保每个护理人员至少负责2-3名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而护士长以及组长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每天坚持抽查,每7天实施必查工作,月底实施一次全面检查工作,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检查以及全面检查三种检查方面相结合,确保在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

1.2.4卧床休息与适度活动老年卧床患者对周围的休息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生活环境的应该保持安静舒适,梳洗、翻身等日常生活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对其做出准确判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鼓励,制定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活动规划,保证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1.2.5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与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同时可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集体学习相关创优工作的文件以及精神内涵。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比赛工作,鼓励护理人员争优争先。同时可安排一些医护人员到兄弟科室以及其他一些优秀医院学习相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学习他人的优点。争取在医院护理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的支持下,让优秀的护理骨干人员以及护士长等参加“创优”工作的培训班。

1.2.6正确了解护理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关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专题思想的会议,同时积极在我院开展专业的关于老年卧床患者护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开展每七天一次讲课,每七天进行两次床边查房、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时晨间提问,以及实施每月一次实施护理查房工作,对护理人员讲解相关护理知识理论以及护理实践工作,让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3观察护理效果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是由患者家属在病人出院填写相关护理部门所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基础护理合格率是责任护士和病区护士长按照护理部门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且因各种疾病的存在,老年患者卧床现象普遍增多,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老年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社会家庭的稳定健康[1]。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该病症致死率较高,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应注意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变化,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患者身体健康以及康复[2]。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是做好基础护理工作[3]。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临床实施护理水平[4]。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刚刚起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善的过程[5]。应该不断总结,研究分析并不断改进完善优质护理工作,这需要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控制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促进当前护理工作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6]。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2%,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0.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4%,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8.1%,其中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其社会效益显著,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理合格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涂红梅,卢艳,刘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81-982.

[2]楚玉娟.夯实基础护理、开展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5-327.

[3]黄仕明,罗映红,权明桃.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4-1175.

[4]Springer PJ,Johnson P,Lind B.The Idaho Dedicated Education Unit Model:Cost-effective,High-Quality Education[J].Nurse Educ,2012,37(6):262-267.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3

老年痴呆病是由于脑组织的老化、萎缩,大脑细胞受损等多种原因而导致的,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疾病。早期症状为记忆力减退,性格偏执,不喜交往,对人淡漠,生活行动刻板,情绪急躁,睡眠昼夜倒置。进而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及判断力等智能活动全面减退。到后期呈严重衰退,以致卧床不起,二便失禁,发音含糊,口齿不清,生活不能自理 [1] ,不仅使本人的生活质量下降,也给家庭、社会带来相应的压力。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住院时间长,大大地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根据老年痴呆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状况,开展对长期卧床老年痴呆患者生活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11月我院收治老年痴呆卧床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78岁。均是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2 结果

在48例老年痴呆患者中,经精心护理其中45例患者生存情况良好。因肺部感染并发心衰死亡2例,家人接出院无系统治疗死亡1例。

3 护理方法

3.1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褥疮的诱发因素为:活动能力下降、年老、感受能力下降、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营养不良。老年痴呆卧床患者占有全部诱发因素 [2] ,而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诱发因素:(1)定时翻身2h1次,翻身时动作轻巧,避免拖拉。(2)给予气垫床,易受压部位用气垫圈、海棉垫等垫起。(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每日指导护工给予擦身两次(早晚)。擦身后抹些润肤油,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按摩。(4)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避免局部皮肤刺激。(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

力。

3.2 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肺部感染是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也至关重要。

3.2.1 保证每日热量的供给 定时喂食、喂水,增强体质。

3.2.2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及时通风换气,调节温度和湿度,避免直接吸入室外的冷空气,注意保暖。

3.2.3 定时翻身、拍背 肺部叩打1次/天,每次10min,在进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

3.2.4 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变化,及时遵医嘱处理。

3.3 做好口腔的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痴呆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无主动性进食进水行为,为口腔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易引起口腔炎,甚至并发全身感染。(1)每次喂食后给予喂水30ml,以冲刷口腔中残存的食物。(2)每日2次做好口腔护理,用海棉棒蘸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3)对每位患者残存的牙齿,应心中有数,经常检查。

3.4 防止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年痴呆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工作量。

3.4.1 每日定时喂水 24h摄水量>1500ml以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

3.4.2 保持会阴清洁 女性患者用一次性纸尿裤,男性患 者用一次性尿袋接尿。每日冲洗会阴,减少尿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大便后及时更换裤子,清洗肛周。

3.4.3 男性患者的尿袋应固定在床沿下 注意观察防止患者扯掉尿袋,每日更换尿袋。

3.5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肌功能衰退,又不会主动进食,配合喂食时须注意。(1)提供含丰富营养、清淡、易消化及碎烂的食物,有吞咽困难时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2)喂食时将患者的头部垫高,动作缓慢,从小量食物开始。一般进食前先饮少量水,湿润一下口腔,也可调整食物的质地、形状。由于认知能力下降,痴呆老年人会误将骨头、假牙吞下,甚至会将药片不拆包装一起咽下,因此,进食食物温度勿过热,以偏低为宜,以防烫伤。(3)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 护理体会

作好长期老年卧床痴呆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同时还需要亲属和看护者正确地理解老年性痴呆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痴呆老人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与关爱的环境中,避免歧视和虐待老人的情形发生 [3] 。通过对长期卧床痴呆患者的生活护理我们认识到,对老年痴呆患者必须早预防、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每班都要一丝不苟做好生活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使其家人得到慰藉。

参考文献

1 丁涛.实用康复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306-307.

2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45.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4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35-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以腰背痛剧烈,丧失劳动能力为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

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微创侵入手术,其基本方法是将一些填充物(如骨水泥)注入压缩的椎体内,以达到迅速镇痛和恢复椎体强度的目的。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本院骨科对10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行PVP,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80例,年龄58~85岁,平均年龄68.2岁。其中胸椎20例,胸腰椎49例,腰椎36例。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压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均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表现,X线片、CT示椎体楔形压缩Ⅱ°~Ⅳ°,未累及椎管。术前疼痛强度测定采用VAS评分[2],平均6.1分。

1.2手术方法(1)术前1天根据影像片与患者共同确认手术节段,进行标记。(2)麻醉方式:局麻。(3):俯卧位。(4)常规碘伏消毒。(5)C形臂X光机引导定位进行穿刺,拔出针蕊,以套管为工作通道。将骨水泥或可注射性人工骨调和至适当黏度,用注射器将骨水泥加压经工作通道注入椎体,平均注入量约2~6ml。注射后待骨水泥凝固,退出套管,观察15min,生命体征平稳,结束手术。

1.3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VAS评分术后第1天平均为3.3分、术后1周平均为2.5分、术后1月平均为2.1分;下床时间平均1.5d;术后3~5d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检查老年患者身体各个脏器功能逐渐减退,应激能力、免疫功能和手术耐受性均下降,术前需完善各项检查,评估病人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须积极控制后方可手术。

2.1.2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微创技术的优点、手术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信心。同时需要告知家属手术可能出现的意外,如肺栓塞,骨水泥渗漏造成的并发症。

2.1.3训练术前3d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以适应术中的需要。方法:头偏向一侧,胸下及骨盆下各置一软枕使腹部悬空,利于呼吸。指导患者循序渐进,逐渐延长俯卧位时间。视情况从5min逐渐延长至1h。宜在餐后30min进行。本组2例因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而改全麻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心电监护,每1h监测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至平稳后止,同时注意神志变化,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2.2.2休息与卧位休息有利于注入椎体内的骨水泥进一步聚合反应及完全硬化,以达到最大强度,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渗出、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及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4h,1h内应仰卧,之后可在床上翻身,翻身时要保持肩、胸、腰、臀在一条直线,呈轴线翻身,防止屈曲;术后1天疼痛缓解者可在胸腰支具保护下下床行走。起床时动作宜缓慢,防止性低血压的发生。行走时注意安全,需家属搀扶,防止跌倒。缓解不明显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同时做好心理安慰,强调个体差异,卧床期间注意翻身,预防压疮。

2.2.3术区敷料的观察穿刺针眼敷料保护,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透及时更换敷料,同时适当延长平卧位时间,达到压迫止血目的。

2.2.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如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为骨水泥进入椎管或椎间孔而导致的神经或脊髓压迫症状。发现上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应用皮质类固醇,必要时协助做好椎体减压术的准备。

2.2.5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后6h视疼痛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术后1d可下床活动,但禁忌弯腰。术后3~5天指导腰背肌锻炼,如五点式、三点式,并逐步进行。如病情允许,则进一步采用俯卧位“飞燕式”,循序渐进,坚持锻炼6个月以上。

2.2.6出院指导出院后注意休息,继续腰背肌及四肢功能锻炼,避免脊柱急速扭转动作。6周内不宜负重,病情允许时可以练习太极拳等适宜运动以增强平衡能力,降低骨折发生危险。指导病人多食含钙高的食物,适当活动,多做日光浴,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避免吸烟、酗酒和过多咖啡因的摄入。指导用药,宣教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3讨论

PVP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长期卧床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存在一定风险,护理重点为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加强卧位训练,重视饮食指导;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指导康复训练,重视出院指导,以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秦骥,王开明,卓巍.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0,28(1):15-16.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老年骨折 患者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89-01

老年人健康功能低下,骨折致使老年人久卧不起,而引起并发症,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自2006年1月以来救治87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男43例,女44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3岁。摔倒56例,车祸24例,其他7例,股骨颈骨折46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肩部骨折10例,股骨粗间骨折10例,双下肢多发骨折8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2例,86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

3 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受伤突然,加之创伤引起的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老人担心子女抱怨和无人照顾,出现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工作中应主动热情与患者打招呼,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和需要,把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尽快使患者恢复最佳精神状态。

3.2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重症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按时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治疗处理。对突然出现的患者头疼、头昏、呕吐、脉搏增快、心悸、神志变化,要高度重视,做好床头交接班,尽早按医嘱处理。监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如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大、小便有颜色改变,应立即报告医生,更改用药方案,避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是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患者,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有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患者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证。因此患者入院后,要求不能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患者咳嗽、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患者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与雾化吸入。

3.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患者,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等骨隆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给患者垫气垫,每2小时翻身,并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做到床头交接班,由于措施到位结果无一人发生褥疮。

3.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增生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在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尿意时及时排出,需进行导尿的患者,按留置导尿护理常规护理。

3.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易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大夫,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以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3.6 预防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减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可给患者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3.4 指导功能锻炼 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为防止长期卧床致肢体废用萎缩、肌力减退、关节僵直挛缩,必须及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患者自觉主动运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此外,由于老年人处于高凝状态,卧床制动时间长,易诱发血栓性静脉炎。提倡早期活动四肢减少卧床并发症。

4 讨论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6

1临床资料

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14例,女34例;年龄60~85岁,平均70.2岁;左侧30例,右侧18例;骨折原因:40例摔伤、跌倒,6例车祸,2例其他。

2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心理脆弱,突如其来的骨折使其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危机感、孤独感等不稳定情绪。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造成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经常会感觉孤独无助,不积极配合治疗。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介绍同病室的病友,帮助建立病友关系,多进行非医疗性活动的接触,注重感情上的沟通,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的问题,讲解典型成功病例,尤其是患者周围人群中的治愈病例,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减弱,应根据有无基础疾病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鼓励患者高钙饮食,注意补充鱼虾类、蛋类、海带、黑木耳、芝麻等含维生素D的食品。注意饮食品种的多样化,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2.3牵引护理①注意保持患肢正确的功能位置,患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牵引过程中注意保持牵引锤悬空,牵引绳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牵引重量因人而异,皮牵引不宜超过5 kg,骨牵引一般为体质量的1/7,并适时调整牵引重量,避免牵引力过大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错位,引起血管痉挛收缩,造成慢性血循环障碍,同时防止过小牵引力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而使骨折畸形愈合。②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每日用75%酒精滴孔两次,由浅入深使之渗入骨钉处,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同时观察下肢及足跟部皮肤有无受压及异常情况。

2.4预防并发症

2.4.1预防压疮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皮下脂肪少,卧床时间长,翻身活动受限,因此易发生压疮。应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压迫,使用海绵垫或气垫,每2 h翻身1次,对皮肤受压处进行按摩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4.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老年病人多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上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被动活动踝关节,并按摩患肢,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可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等,以加强抗凝治疗。注意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4.3预防肺部感染老年病人心肺功能较差,卧床时间长,极易引起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指导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扣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抗炎化痰药物雾化吸入。

2.4.4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抵抗力低,留置尿管,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应注意会清洁,每日消毒外阴2次,每日更换尿袋,必要时每日行膀胱冲洗,嘱患者多饮水,稀释尿液,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

2.4.5预防便秘患者卧床后,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很容易造成便秘。应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如香蕉、芹菜、韭菜等,可饮蜂蜜水润肠通便。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3康复锻炼

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应指导协助病人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逐渐过渡到踝关节、膝关节。健侧下肢直腿抬高运动和关节伸屈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膝关节僵硬,鼓励病人自己活动上下肢,握手、屈伸,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减轻,骨痂开始生长,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骨折后期可扶双拐下床,患肢逐渐负重。恢复期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嘱病人患肢不要做盘腿动作,一般需6个月方可完全去拐。功能锻炼应注意安全,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下地活动时先扶双拐室内活动,逐渐过渡到单拐,达到骨性愈合再去拐慢行。康复锻炼时家属应陪同,以防摔倒再次发生骨折。

4小结

老年人由于骨骼退行性改变,摔倒时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由于卧床时间长,易导致并发症,因此康复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对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体会到加强心理护理、合理功能锻炼、有效预防并发症对老年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只有加强整体护理,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65-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增长,但在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为达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岁446 例,占本科住院总人数2312 % ,55~60 岁236 例,61~70 岁116 例,71~92 岁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数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营养不良性水肿、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脑出血,1 例死于癌转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随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生活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患者住院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营养护理 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多伴有循环系统的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协助翻身1 次,并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颈全体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多年来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3、6 防止骨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 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4 指导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 压疮;社区;长期卧床;健康指导

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压疮, 预防和治疗压疮一直是国内外护理专家研究的难点[1]。压疮一旦形成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 增加治疗费用, 重则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据文献报道[2]:在荷兰, >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褥疮的防治或支付因褥疮治疗导致的费用;在美国, 褥疮的治疗费用每年>10亿美元。压疮的预防重于治疗, 家庭是社区长期卧床患者康复的主要场所, 由于缺乏医务人员持续的健康指导和治疗护理, 较住院患者更易发生压疮。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 照顾者的行为对其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护士作为医院与家庭之间的桥梁, 应努力争取家属的合作, 共同解决患者社区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3]。本研究通过调查社区长期卧床高危患者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态度及护理行为, 分析其中的薄弱点并实施个体化健康指导, 评价个体化健康指导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便利取样的原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住院的社区长期卧床患者。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②患者或家属思维正常, 能进行语言沟通。

本组42例患者, 其中男19例, 女23例, 年龄39~94岁, 平均年龄68岁。脑出血9例, 脑梗死后遗症18例, 脑萎缩5例, 阿尔茨海默病2例, 晚期肿瘤1例, 年老体弱及其他疾病5例, 老年外伤性骨折2例。压疮发生部位以骶尾部多见, 其次为髂嵴、足跟、肩胛部、膝关节、枕部、耳廓;20例入组时为首次发病卧床, 22例为入组时已长期卧床;长期卧床者有17例已发生2处以上压疮, 最多1例17处压疮, 平均4处, II度31处, III度16处, 难以分期11处, 最大面积25 cm×21 cm。

压疮的评估(测量和分期):测量表面最宽、最长处, 纵向为长, 横向为宽。深度的测量:把1根无菌棉签或探针放入伤口最深处, 去掉皮肤外面的部分在厘米尺上测量的长度就是伤口深度[4]。压疮的分期:按照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2007年更新分期[5], 由原来的I~IV期压疮增加了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和难以分期的压疮。

1. 2 方法

1. 2. 1 个体化社区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健康指导 为了保证个体化教育内容的一致性、规范性, 压疮护理教育护士经过统一培训, 建立专门的健康教育示教室, 运用幻灯、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实物、模型等形式, 通过面对面的指导教育患者及家属压疮护理基本知识。授课时间包括:每次理论讲解20 min左右, 实践指导20 min左右, 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教育指导时间总共为5~6 h/例。教育内容:①理论部分包括压疮的危害性、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识别、定时翻身减压的意义与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的主要临床表现, 知道长期卧床发生压疮的危害性与可预防性, 重点使患者及家属能识别、处理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②实践指导包括各期压疮的图片、模型人、预防压疮的各种用具, 创面处理的各种用具, 简单创面处理的操作示范。具体地示范、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正确的用具, 学会正确安置患者及家属的, 正确处理患者的简单创面, 正确使用便盆、尿壶等用具, 教会使用气垫床、翻身三角垫和脚圈等。教育指导后发放压疮护理知识教育手册, 便于患者及家属复习和巩固知识点。责任护士结合日常照护, 及时评估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

1. 2. 2 建立个体化教育目标及管理方案 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操作程序,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包含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态度、行为(KAP), 先对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方面的知识进行评估, 找出薄弱点与日常不正确的行为, 有针对性的建立指导计划和教育目标, 每次实施教育前评估患者及家属上次教育目标达到程度, 教育护士每天检查、督促患者及家属落实压疮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和患者及家属一起分析落实措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及时调整教育计划, 直至达到理想教育目标。出院前评估患者的照护方案, 居家康复环境, 压疮预防必备物品准备情况等。

1. 2. 3 随访 患者出院前, 建立访视登记本, 包括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基础疾病、皮肤情况。患者出院后, 3 d内护士电话随访1次, 评估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环境改变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2周后电话随访第2次, 1个月后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1次, 以后每个月护士电话随访1次, 每次时间15~20 min, 询问患者及家属照护方案实施情况, 目前存在问题, 及时调整方案, 给予指导和帮助。

1. 3 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包括患者家庭情况、疾病基本情况、活动能力、压疮评分等条目。问卷包括3个维度:知识维度(K)、态度维度(A)、行为维度(P), 分别为卧床患者及家属对压疮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压疮防治的态度及日常护理行为, 题型均为选择题。压疮防护相关知识以知识维度(K)表达;评分标准:完全不知道1分, 稍有了解2分, 基本了解3分, 完全了解4分。患者及家属对学习压疮防护知识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态度以态度维度(A)表达;评分标准:不愿意1分、无所谓2分、愿意3分、非常愿意4分。日常护理行为以行为维度(P)表达;评分标准:从不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4分。将各维度得分相加后转化成百分值, 60分为及格,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及家属KAP状况越好。在正式调查前利用专家组评定该问卷的内容效度(CVI), 从医院压疮管理小组、护理管理队伍、临床专科护士中抽取5人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定。同时进行问卷重测信度的检测, 抽取10例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进行预实验, 测得值为0.819。问卷调查分别在入院后第2天、出院后1个月进行, 在院时调查由教育者发放问卷, 解释填写方法, 患者及家属自行填写, 出院后调查上门回访时患者及家属自行填写或者电话随访护士逐条解释时填写。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个体化教育指导对提高患者及家属压疮防护KAP有积极作用, 入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患者及家属KAP比较见表1。本研究在实施时经过充分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接受能力、目前最需掌握的知识和护理技巧、教育依从性, 可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 患者的KAP发生明显提高, 显示了个体化教育对提高压疮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积极作用。

2. 2 压疮发生情况 8例在随访过程中死亡, 死亡时新发生II度压疮3例。3例分别在3个月、5个月、7个月时失访, 失访时发生II度压疮1例。其余31例患者发生I度压疮9例, II度压疮3例。3例难以分期压疮创面减小, 5例III度压疮创面减小, 9例II度压疮愈合。

3 讨论

3. 1 社区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压疮的发生与护理者的知识有较大关系[5]。由于在家里护理者对压疮的认识不足及知识缺乏, 导致在护理患者时对翻身、创面护理、皮肤护理等重视不够, 常常敷衍了事[6]。压疮的预防指南在护理中很少应用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7]。因此, 对社区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指导教育是预防社区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形成最重要的措施。

3. 2 社区长期卧床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应当个体化 ①入院时患者及家属态度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知识维度和行为维度, 表明患者及家属认为长期卧床压疮防护的意义和重要性认知程度较高, 愿意听取医护人员建议, 但是缺乏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教育指导的重点应放在照护知识的指导上。②教育后行为的改善明显, 在日常照护中67%的患者及家属能够按照压疮防护知识进行护理。但是行为维度得分明显低于知识维度和态度维度, 表明教育计划应有针对性、个体化, 便于落实和维持, 重点提高依从性。

3. 3 电话随访是对出院后患者及家属居家护理的便捷指导方式 压疮的防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长期卧床患者绝大部分时间居家治疗和护理, 住院教育时间短暂, 若出院后不加以巩固, 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很难维持。在本组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电话随访中发现, 患者的照护长期由单一家属提供时, 照护者在身体、精神、情感、社会、经济上承受很大的压力和负荷, 造成方案执行依从性降低, 需要护士在随访及制定照护方案时, 及时给予调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章哲华.压疮管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护理与康复, 2012, 11(1): 77-78.

[2] 何晓珍, 樊奕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 25(1):7-9.

[3] 王新, 王利, 戴俭慧, 等.老年患者院外带入压疮的规范化质量管理实施效果.安徽医药, 2014, 18(2):385-386.

[4] 蒋琪霞, 刘云.成人压疮预警和预防实践指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1-3.

[5] 吴容, 唐瑞强.院内难免压疮与院外带入压疮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护理学杂志, 2010, 25(10):17-18.

[6] 司冬梅, 钱晓路.压疮患者及家属居家主要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4):378-381.

[7] 蒋琪霞.全球压疮预防指南的作用评价及其执行现状.中华护理杂志, 2010, 16 (8):869-872.

上一篇:图书管理专业知识范文 下一篇:电工基本知识及技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