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09-15 11:15:29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方法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即盈余操纵、分类呈报操纵和其他操纵形式。其中盈余操纵主要有收入操纵、成本和费用操纵、利得操纵、损失操纵四个方面,分类呈报操纵主要是指人为操纵不同会计科目之间的数额,其他操纵形式主要包括表外融资方式、粉饰报表附注和一些披露事项。

1 、盈余操纵

(1)收入操纵

考虑到收入能够明显到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收入操纵也就成为盈余操纵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虚增收入,可以相应地虚增当期盈余水平,达到盈余最大化的目的,而通过虚减收入,并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可以虚减当期盈余水平和虚增未来盈余水平,从而达到盈余平稳化和盈余最小化的目的。虚增收入的常用方法有:提前确认收入,如在货物发出前确认收入,在代销商没有售出货物前确定收入;制造虚假收入,如直接通过虚开销售发票来虚增收入,在没有收到定单时通过发送货物来虚增收入;安排销售活动,如通过安排关联方销售来增加收入,通过放宽信用条件的加速销售来增加收入,通过与买方协商提前安排销售过程来增加收入,循环“创造”收入,即上市公司将产品卖给关联企业,当年实现收入,再从关联企业购买无形资产,将资金还给关联企业。虚减收入的常用方法相应地也有:推迟确认收入;安排销售活动来虚减收入。

(2)成本和费用操纵

通过虚增成本和费用来减少以后会计期间的成本和费用,可以虚减当期盈余水平和虚增未来盈余水平,达到盈余平稳化和盈余最小化。虚减成本和费用的常用方法有:费用的资本化处理,如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可以降低管理费用,将广告费用资本化可以降低营业费用,将利息费用资本化可以降低财务费用;减少折旧和摊销,如通过选择直线法而不是加速折旧法,以及高估使用期限和预计残值来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并由此降低制造费用和销售成本,通过高估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销售成本,如在成本上升时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而不是后进先出法来对存货进行计价,通过虚减应付账款和虚增预付账款来降低进货成本;减少计提,如通过减少坏账准备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来降低管理费用,通过减少预提费用来降低财务费;安排支出活动,如通过推迟研究与开发活动来降低管理费用,通过推迟广告活动来降低营业费用,通过安排关联交易让关联方承担部分费用。虚增成本和费用的常用方法有:将应该予以资本化的费用确认为当前费用;增加折旧的摊销;增加销售成本;增加计提;安排支出活动来增加费用;通过巨额冲销进行盈余操纵。

(3)利得操纵

利得是由于非主要经营活动或者偶发事项而形成的,企业也可以运用这种一次性利得来达到盈余最大化的目的。利得操纵的常用方法有:获得投资收益,如通过出售增值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长期债权投资来获得投资收益, 在增值时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按照成本法核算安排为按照权益法核算,从而确认投资收益;获得营业外收入,如通过出售账面价值被低估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来获得营业外收入。

(4)损失操纵

损失也是由于非主要经营活动或者偶发事项而形成的,也会对企业的盈余水平造成影响,通过虚减损失可以达到盈余最大化的目的,而通过虚增当期的损失来减少以后会计期间的费用和损失,可以虚减当期盈余水平和虚增未来盈余水平,从而达到盈余平稳化和盈余最小化的目的。虚减损失的常用方法有:虚减投资损失,如通过减少短期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来减少投资损失,在减值时通过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按照权益法核算安排为按照成本法核算,从而隐瞒投资损失;虚减营业外支出,如通过减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减少营业外损失,通过虚减或者隐瞒应该在资产负债表确认的或有负债来减少营业外损失。虚增损失的常用方法相应地也有:虚增投资损失;虚增营业外支出。

2 、分类呈报操纵

分类呈报操纵是指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中的资产总额、净利润总额以及现金流的总体变化,而是通过人为地对各报表中所呈报的不同会计科目数额之间的增减变化进行操纵,以达到提升企业财务状况和盈余水平的目的,并因此可以获得提升企业股权价值和减少债务成本等潜在收益。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将一部分数额过大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转移至长期资产,将有助于改善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由此提升了企业财务状况,特别地,若此时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数额过大是由于盈余操纵而形成的,那么通过以上方法还可能达到掩盖盈余操纵行为的目的。类似地,在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或者营业外收入划分为营业收入、将营业费用或者管理费用划分为营业外损失,可以在不改变净利润总额的前提下提高营业利润;在现金流量表中将经营活动现金支出划分为投资活动或融资活动现金支出、将投资活动或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划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可以在不改变现金流总体变化的前提也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这些都有助于对企业账面盈余数据进行粉饰。

3 、其他操纵形式

(1)通过表外融资形式进行会计舞弊

在会计实务中,表外融资在资产负债表中并不列示为一项负债,它绕过会计准则的限制,向人们展示着新的融资方式和运作手法,同时使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表外融资也经常成为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一种方式。表外融资的方式有:经营租赁形成的表外融资;以长期租赁的形式逃避融资租赁形成的表外融资;售后租回形成的表外融资;售后回购形成的表外融资;或有负债形成的表外融资;为合资经营担保的债务;资产证券化形成的表外融资。运用表外融资的方法可能使得相应的资产和负债同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出现,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可以增加资产收益率,虚增企业的盈余能力,由于运用表外融资方式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潜在收益,因此,也常常成为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一种手段。

(2)通过粉饰会计报表附注和一些披露事项进行会计舞弊

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不披露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或有事项,或者通过选择特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达到会计操纵的目的;或者通过隐瞒重要披露事项进行盈余操纵,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报告中,隐瞒重大诉讼案,补税和借款的限制条款等。

参考文献:

[1]颜永廷.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剖析[J]. 财会月刊, 2007, (13) .

[2]李贺明.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J]消费导刊, 2009,(08) .

[3]侯芬娥. 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思考[J]. 财会研究, 2010, (02)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2

关键词:管理舞弊 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近年来管理舞弊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带来沉重打击。舞弊案件中管理层通过多计资产、虚增收入、虚减费用、收入提前确认、费用推迟确认和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等方式来进行舞弊。管理舞弊的最终后果是扰乱经济秩序,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基于管理舞弊严重的危害性,对其进行研究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舞弊的概述

(一)管理舞弊的含义 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将其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舞弊按对组织经济利益的影响分为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和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舞弊按实施主体不同分为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管理舞弊一般指公司决策层为谋求公司或个人不正当的经济或政治利益,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造假行为。

(二)管理舞弊的现状 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发生多起舞弊事件,上市公司高管外逃造成巨额损失。调查发现,2005 年度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企业有 84 家;因涉及到财务问题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 38 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有 50 家,其中有 2 家已经出具调查报告被公开处罚;被证监会公开处罚及两个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有 58 家。在对大量上市公司舞弊案件的调查中,发现管理舞弊一般是公司自上而下的“一条龙造假”行为,管理层是绝大多数财务舞弊事件的背后主使,因为管理层在企业中所担任的职位往往使其具有逾越内部控制规定、操纵会计记录、隐瞒关联方关系等一系列能力,进而进行管理舞弊。

(三)管理舞弊的方式管理层为了能够取得最大的利益,经常会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舞弊:(1)滥用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在上市公司为高管人员带上“金手铐”的同时,也助长了高管人员利用盈余管理、甚至财务舞弊等方式滥用股权激励的行为。(2)利用内幕消息谋取不正当利益,高管人员利用内幕消息谋利的手段呈现多样化和隐蔽化趋势。(3)选择性信息披露,选择性披露行为往往是不正常证券交易的前奏,如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均以优先获取内幕信息为前提,从而使部分投资者获利或转嫁风险,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因此遭受损失,导致股票市场丧失公平。(4)强势投资者合谋操纵市场。(5)高管人员辞职套现,高管人员辞职套现主要是为了逃避相关规定,尽快将所持股份变现。如目前创业板市场上众多高管的辞职事件充分说明了高管辞职的目的即为套现。

二、管理舞弊的理论分析

(一)舞弊的三角形理论 认为舞弊主要是由压力、机会与借口构成,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压力因子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机会因子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

(二)GONE 理论 “G”表示“Greed”,即贪婪,但该贪婪已超越了基本义,指道德水平的低下,虽然它属于个人主观方面的属性,但客观的社会价值、道德环境也对它造成影响。“O”表示“Opportunity”,即机会,是实现舞弊行为可能性的途径与手段。机会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尽力防范确保这种风险要素低于一定水平。“N”表示“Need”,即需要。“E”表示“Exposure”,即暴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舞弊被发现、揭露的可能性,二是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及程度。四个要素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就决定了舞弊风险的水平。

(三)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它认为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由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组成。一般风险因子是指那些主要由进行自我防护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潜在企业舞弊者进行舞弊的机会;企业舞弊发生时发现企业舞弊的概率;企业舞弊发现后企业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企业舞弊者进行企业舞弊的动机有很多,但大多数与经济需要有关。

三、管理舞弊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监管机制存在缺陷(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惩罚不当。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为管理舞弊提供了契机。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暴露出相关法律法规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这为管理舞弊提供了钻空子的条件。如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现行会计原则,产生的预提、待摊、应计项目,常被用来人为调整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以调节虚假业绩。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经济项目,而现行会计政策不能满足这些经济事项的核算需要。在此情况下,企业使用会计政策时可能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如以造假名噪一时的蓝田股份,后来演变成ST生态(股票代码:600709),其利用会计准则中税收返还的漏洞,虚增资产998万元,从而使2002年下半年扭亏为盈,并于2003年1月摆脱被停牌的状态,重新恢复交易。尽管会计法的修订使得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加大,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管理舞弊被查出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查出,对舞弊者的处罚也不足以警示后来者,而未被查出获得的收益则相当可观,于是违法行为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的反差,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管理者甘愿铤而走险,管理舞弊的现象因此屡禁不止。(2)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根据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通常由董事会按照法定程序,在经理市场上通过考核录用公司经营者。而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提供、监督与考核经理能力与业绩的经营者市场,在国有大中型公司中,经营人员大都由作为所有者的政府部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录用方法选拔产生,这使得经营者的形成机制失常。另外,企业和市场都缺少对职业经理人有效的约束机制,企业内部只注重对经理人的政治约束,道德约束和员工约束,不注重合同约束。而职业经理人市场也缺乏对经理人的声誉约束。由于外部监督机制存在种种缺陷,一旦管理者具备舞弊动机,便可凭借其权利和对制度缺陷的了解完成舞弊活动。外部监督体系的缺陷给管理者提供了舞弊的机会。 (3)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公司管理者经常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信息披露。选择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信息未公开披露之前,向特定人士或特别类型人员披露有关重大信息的行为,通常包括时间、内容和对象等特定因素,信息选择性披露能够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甚至引起股票市场的股价异常波动。高管人员直接负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天然地享有信息优势。为了自身利益而进选择性信息披露,选择性信息披露的对象通常是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机构投资者、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特殊投资者。通过选择性信息披露,从而使部分投资者获利或转嫁风险,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因此遭受损失,导致股票市场丧失公平,达到管理舞弊的目的。

(二)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都是由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组成,一方面表现为管理者在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贯彻和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内控环境在管理者和企业文化两个环节都存在缺陷。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因素。对企业文化的培育重视不足。尤其是在管理、控制的每个环节中,不注重对企业文化的优化和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没有最终形成一种企业文化,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内部人控制”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企业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理人的利益偏好时,会计核算和监督不是以兼顾利益集团为核心,而是以经理人为核心。会计不在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内部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得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控制权,财务报表由内部人来编制,成为内部人滥用控制权的工具,必然会在需要时选择舞弊。(3)内部控制监管不利,内部审计弱化。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没有相应部门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不能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督促和修正。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持续性程度不够,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现阶段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要么没有设置审计委员会,要么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其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且在监事会与董事会之间的责权利不是很清晰的情况下,双方容易互相推诿,不能很好的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三)激励机制存在问题(1)激励机制不相容。由于公司契约具有不完备性的特征,即不可能在契约中把参与契约成员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由于委托――契约存在“漏洞”,便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委托人和人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由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他们的效用函数通常不一致。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消费。委托人通常寻求公司的价值最大化。管理者在委托――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的合法权威,获得了一种难以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剩余索取者即所有者或公司董事会往往无法控制公司,使某些重要岗位上的管理者的行动得不到应有的观察和监督,这种情况为管理者进行非法操作、实施舞弊从而提供了条件。(2)无风险报酬激励机制存在缺陷。无风险报酬激励工具是基于管理层本人素质及所任职工作岗位等过去事实因素而确定具体数量的激励工具,无风险报酬激励机制缺乏灵活性,其激励数量的多少不能随管理层当期行为表现及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变化而调整,而且这类激励机制无法统一管理者的利益与企业出资人利益,从而可能使管理层不再关心企业的利益。另外,在激励数量基本不变的工资制或个人收入固定的年薪制情况下,管理层如果感到自身利益未能得到应有的满足,他们可能会为了谋取私利而采取一些不正当行为。(3)短期激励工具存在缺陷。短期激励工具是基于企业目前实际经营状况与结果等“现在”因素而确定具体数量的激励工具。管理层过于重视公司经营的短期结果与指标,容易促使其更多地关注于自身利益,以及为取得利益发生的行为对企业经营及表现的短期影响,导致管理层更加务实地关心公司的短期业绩与表现,而较少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公司潜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行为出现短期化的趋势,如推迟公司正常的支出,而尽可能提前反映公司的销售行为。一旦管理者发现不良业绩会对其收入造成威胁时,即感觉到“压力”的存在时,就有可能产生舞弊动机。

四、管理舞弊的治理

(一)建立对管理层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 (1)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科学、完善的法律规范是缩小管理舞弊空间的重要手段。为此,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并颁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目前的重心是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并加大相关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否则,再完善的法规和制度也是枉然。改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违规收益与成本之间失衡的状况,提高惩戒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成为约束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违规行为的重要因素,完善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处罚体系的主要措施包括:实施非处罚性监管和强化司法审判两方面:(1)实施非处罚性监管措施,有效提高处罚威慑力。完善非行政处罚性体系,使用责令整改、通报批评、责令暂停履行职责、暂缓受理申请等方式,可以对高管人员的失信和违规行为做出快捷反应,有效弥补行政处罚或司法审判程序复杂、进程缓慢、取证困难等不足。②提高诉讼可能性,强化司法审判对高管人员的约束力。因此,完善以司法救济为特征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借鉴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建立民事诉讼,集团诉讼、衍生诉讼等机制,建立有伤害、必有救济的司法体系,强化投资者民事诉讼权。具体来讲,通过引入司法诉讼机制,提高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违法行为进行司法审判的效率,从而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对管理舞弊行为严重的上市公司应依法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遏制管理舞弊行为的危害;引入民事诉讼机制和民事赔偿机制,以法律手段使违法者无利可图,甚至受到严厉惩罚;从法律上赋予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舞弊行为主体提讼、申请赔偿的权利;从立法、执法方面强化处罚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2)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迫切需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规范有效的经理市场不仅是建立经营者市场竞争选聘机制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国企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真正创造出管理决策层能上能下的公平竞争环境的必然要求。在建立和规范经理市场过程中,尤其要重视经营者职业声誉机制的建立。建立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诚信体系和不适当人选制度。通过建立、完善诚信档案,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诚信监管,将失信和违规高管人员列入不适当人选,不适当人选制度成为高管人员“经济身份证”上的污点,有利于提高高管人员的违规成本,进而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信誉机制可有效的对职业经理人的舞弊行为进行约束,一旦由于舞弊导致声誉下降,职业经理人在市场上便失去竞争力,很难在被其他企业聘任。在企业内部,企业一旦决定聘用职业经理人,就必须签订非常详尽的工作合同,该合同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技术专利的保护、核心竞争力的保护都要体现出来。(3)完善高管人员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高管人员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保证之一,应该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信息披露制度,对信息披露的对象、范围、时效性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强化对股价异常波动与信息披露联动关系的调查与处罚,加大对选择性信息披露的调查与惩处,清除内幕交易滋生的土壤,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建立统一的平台,详尽披露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信息,持股变动状况、任职状况、违规受罚情况、离职后去向、与大股东关系等,以便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知情权,为投资者通过直接投票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创造条件。

(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加快管理者的职业经理化进程,引入对管理者的专业能力考核机制,实行持证上岗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这无疑加大了经营者发生道德风险和做出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因此,强化管理层的品行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管理层品行档案,也是预防舞弊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健康的企业文化,应该重视“人为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建设。“人为”是指每个人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为人”则更进一步要求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大家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培育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更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强大凝聚力。(2)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监督与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对内控的总体效果进行监督评审,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内审机构应该直接设在董事会之下的审计委员会。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

(三)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1)要明确激励的方向。 由于薪酬通常是个体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当今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它往往被用来作为对经理人激励的方向,并据此来设计激励制度。所以,管理层薪酬结构的多元化是当今激励机制的一个典型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管理层股票期权等风险收入机制的形成。在股票期权这一激励制度下,管理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被很好的统一起来,以股价表现为基础的风险报酬完全成为激励因素,激励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薪酬结构应更多关注多元化,就是要把股票期权等新的激励手段和原有薪酬激励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达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2)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规性监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应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内控制度为前提,否则容易演变成高管人员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这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国有上市公司显尤为突出。明确实施股权激励的要素与标准。建立一套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动态、科学的考核体系。激励要素包括:股票价格确定、审批机制、股票来源、独立财务顾问的聘请以及信息披露要求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存在行权条件过于宽松、行权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建立股权激励非法所得返还机制。如果上市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财务舞弊行为取得的股权激励收益被监管部门处罚,即使财务舞弊行为已经过较长的时间,也应由上市公司追缴或由监管部门罚没这部分不恰当的股权激励收益,以便抑制高管人员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而产生的舞弊动机。

参考文献:

[1]付光武:《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类型及审计对策》,《当代财经》2003年第9期。

[2]赵世君:《审计职业界失职的成因及对策》,《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王泽霞:《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财务报告舞弊是管理当局通过违背公认会计原则(GAAP),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会计信息,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并实现自身目的的犯罪行为。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是令社会各界头痛的问题。美国自“安然”事件之后,财务报告舞弊案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动摇了人们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我国自1991年建立证券市场以来,从深原野到琼民源、从红光实业到蓝田股份,从郑百文到银广厦,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接连不断,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

来自于内、外部的“压力”是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产生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主要因素,外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证券市场,内部的压力则主要是因为管理当局的经济利益与其工作业绩密切相关。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圈钱”动机。在强烈的“圈钱”心理支配下,公司争先恐后地想获取并保住上市资格或上市后又想再融资,此外,在目前对内幕交易的监管还存在很多漏洞的情况下,不少上市公司还想利用二级市场的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炒作自己的股票,以赚得高额收益,因此“圈钱”是滋生舞弊性财务报告的成因。

(二)委托机制下粉饰业绩的需要。公司的财务报告本来是公司所有者(股东)对人行为的外在监督。但是,人为了粉饰本来极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权力来指使、授意会计人员通过舞弊性财务报告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表现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直接体现在对会计报表的粉饰上,纵观近3~5年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从中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显著的表现:

(一)收入舞弊。目前,财务报告舞弊中,主要在收入上做文章,占到舞弊行为的50%。而收入舞弊又是花样百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操纵收入的主要手段,它是指通过伪造合同、发票、印章等方法,虚构收入,达到虚增利润的结果。麦科特公司通过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

2、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指故意提前或延迟收入确认时间,使当期收入提高或降低。如,天津磁卡公司在向吉林天洁天然气公司提供软件技术服务收入时,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将1,100万元确认了收入,就属提前确认了收入;而长安汽车则是典型的以丰补歉,推迟收入期间,2001年末长安汽车将预提补偿费从年初的6,800万元猛提到了3.34亿元,而2002年前三个季度几乎没动用过计提的补偿费,使2002年第三季度的补偿费余额高达6.39亿元,接下来,2002年第四季度冲回计提的补偿费4.08亿元,占2002年利润的36%。

3、混淆收入性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刻意满足增长比率、发展前景,而伪装、歪曲收入的性质,给公司的收入业绩戴上一个闪亮的光环。如,金健米业公司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采用将资产处置收入、投资收益等共计11,710.82万元非营业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中,欺骗投资者。

(二)现金舞弊。现金舞弊一般表现为上市公司虚构货币资金,隐藏账外资金,隐瞒货币资金受限制的事实而不披露等,使财务报表反映的货币资金或者不存在、或者不完整、或者所有权受到限制,使投资者产生重大误解,甚至被欺骗。

1、高现金舞弊。是指财务报表上的现金余额非常高,远远超过日常经营的需要,背后可能存在本来就是虚构的情况、或者大股东早已占用了,只是报告期暂时还上,体现在报表上,迷惑股民。如,金花股份被指控虚构现金,2003~2005年半年报中显示的货币资金持续为3亿多元,现金余额超出营业规模,现金异常。至2005年10月,金花股份公告承认虚构2.85亿元银行存款,隐瞒借款3.17亿元,已接受证监会的调查。

2、受限现金舞弊。通常是指账上有大量的现金,但这些现金由于被质押、限定特定目的、定期的存款,使公司无法动用。例如,2005年西安达尔曼接受证监会指控,就是因为有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为其他单位贷款提供担保的事项未被披露。

3、募集资金使用舞弊。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定必须存入专用账户中,做到专款专用。而有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时虚报项目所需经费,尽可能圈到更多的钱;资金到位后,表面在账上,实际早已秘密转移到账外;或虚报募集资金的使用金额和使用范围,愚弄广大投资者。比如,2004年7月上市的建设机械公司,首次募集资金2.4亿元,到2005年半年报称募集的资金已有18,116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剩余6,151万元存入银行,并用9,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事实上,2004年和2005年半年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合计22,869万元,也就是说募集的资金几乎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上募集资金基本上没有投入募资项目,欺骗了投资人。

(三)隐瞒重要交易。主要包括对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担保事项、重大投资行为、重大购置资产行为等的隐瞒或不及时披露。如,西安达尔曼公司2002~2003短短的两年间存在大量重大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未披露的对外担保事项涉及金额18,000万元、重大资产抵押事项涉及金额18,300万元;未及时披露的7项重大诉讼事项涉及金额9,769.78万元和其他未及时披露事项涉及金额132,759万元。数额相当大,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导致2002年度、2003年度财务报告存在虚假陈述。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治理对策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一是要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解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利益不一致的冲突,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在设计公司内部激励机制时,要注意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特别是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如,把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员工素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企业竞争能力等指标纳入到对管理当局的考核指标体系中。

(二)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组成一个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三方共同组成的、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结构。在明确以政府监管和自律性组织协同运作的前提下,形成各方通力合作的证券监管体系;二是要加强对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财政部门应与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划分职责,切实肩负起监管职责,建立起以财政为主,证监会、审计署为辅的监管体系。

(三)加大监管处罚力度,提高财务报告舞弊成本。一是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民事赔偿既可以使因舞弊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舞弊者形成巨大的经济压力,抑制其违法冲动;另一方面民事赔偿还具有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积极性,提高对舞弊者的威慑力;二是加大舞弊者的刑事责任。虽然加大对舞弊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和民事处罚力度有利于对财务报告舞弊形成威慑,但尚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财务报告舞弊,还应当进一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四)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方面来说应该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满足投资人获得信息的需要。虽然新会计准则在存货计价及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降低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空间,但是新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属性,给予了公司更大的自来调整其会计政策,有关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处理和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准则却扩大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空间。所以,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五)强化从业人员诚信建设。一是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监控机制,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并追究其管理当局的责任;二是提高相关检查、审计、监管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财务报告舞弊带来的后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如何治标又治本加以解决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然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投资者素质的提升、中介机构的执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措施。因此,不仅应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从内部堵住舞弊行为的缺口,而且要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从外部管理扼制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华鲁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贤明.凯撒的归凯撒人民的归人民.新经济,2006.2.

[2]解媚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状分析.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4

一、利润舞弊机理揭示

舞弊是全球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舞弊中最常见的是财务报告舞弊。资本市场中,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投资者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二者的利益往往不一致。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有一个好的股票价格,漂亮而又符合经营者目的的财务报表的确可以迷惑大众,财务报告舞弊便成为公司管理层的首选。综观国内外有名的财务舞弊案,利润舞弊几乎是财务报告舞弊的核心内容,利润对企业太重要了,同样也是投资者首先要参考的指标。

(一)利润舞弊的制度机理

权责发生制是现代会计产生的主要标记,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时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更加客观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内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利润会计要素产生的制度基础。有利润就有利润舞弊。利润舞弊的实施者通常是管理层,因为他们更加谙熟这种数字游戏,从大家已经烂熟于心的安然、世通舞弊案到国内臭名昭著的银广厦、红光实业、科龙电器和东方电子等等,都是利润舞弊的绝佳版本。

(二)利润舞弊的表现方式

对利润的舞弊造假,管理当局一般会对与它密切相关的会计账户――收入、应收账款、费用、存货和销货成本、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大做文章,最终达到实施利润舞弊的目的。

1.收入舞弊是企业频繁采用的一种造假手段

管理当局往往在收入的确认条件(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舞弊,即操纵收入,通过收入造假来达到利润舞弊的目的,最终美化报表、掩饰糟糕的经营业绩,欺骗投资者。一般有虚构收入、夸大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隐瞒收入、缩小收入、推迟确认收入和混淆收入等七种表现形式。以首当其冲的虚构收入为例,通常有以下做法:(1)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2)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且相互给予资金支持,在回避增值税的同时虚增收入和利润。(3)虚开发票,确认收入。比如,2001年北大科技采取虚构合同履行的方式,虚构技术服务收入3760万元,虚构纺织品加工收入3063万元,虚增利润3662万元。

造成收入舞弊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存在多种确认收入的备选方案,且每种方案都可以在具体情况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应用。公司的类型不同,公司的收入类别也不同,每种收入要求有特定的确认方式和报告程序。比如,经销商与制造业公司的收入确认方式就不相同,而签署了长期建筑合同的公司所使用的收入确认标准与小规模、分散工程获取收入的公司也不相同。二是利用收入和应收账款账户来操纵利润相当容易。比如,虚构应收账款,就可以拥有收入。

2.存货和销货成本舞弊也是最常见的利润舞弊手段

存货高估会导致低估销货成本,高估净利润,既增加了利润,又增加了资产,达到了同时美化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存货舞弊的主要形式有虚构存货、操纵存货盘点、材料盘盈盘亏不转账、瞒报存货毁损、违规分摊材料成本、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物易物等。以红光实业为例,1997年6月初股票上市发行,募集了4.1亿元资金,当年年报披露亏损1.98亿元、每股收益为-0.86元。当年上市、当年亏损,开中国股票市场之先河。为此,中国证监会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红光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000万元。经查实,红光公司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3.费用舞弊常与上两种舞弊手段组合运用

如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收益性支出费用转作资本性支出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随意等等。主要操作手段有:(1)提前、延后费用的计量确认。如将本该计入“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一次性大额、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来年再采取有关办法收回,同时冲销上年费用;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将一般折旧方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增加折旧费用;减少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从而增加摊销费用。(2)不提、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等发生减值时不计提坏账或减值准备,一方面高估资产,一方面少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而虚增利润。(3)将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将本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进行资本化,推迟费用从利润收益中扣减的时间,以后摊销,从而抬高当期账面利润。

造成费用舞弊的原因主要是:存在多种费用计量确认的会计方法,企业选择使用的方法越多,则舞弊实施的几率就越大。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就有单项计提、分类计提、总额计提三种方法,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本该采用单项计提方法时却采用总额计提来抵销一部分跌价损失。对坏账准备的计提,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中灵活运用。

二、现金舞弊机理揭示

现金流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利润用于衡量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创造的价值,现金流量用于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程度。企业缺乏现金,就没有偿债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最终就会倒闭。在发达国家,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而是因为现金不足。在中国,银广厦、麦科特、郑百文等虚假财务报告舞弊案件相继曝光,使得一直不被重视的现金流量成为整个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但对现金舞弊的认识多限于员工贪污、挪用,现实中管理层恶意现金舞弊的手段更是令人惊叹。

(一)现金舞弊的制度机理

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之一;是直接以款项的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下,会计只确认与现金收支相关的交易和事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的确认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有现金就有现金舞弊,近两年我国公众公司管理层舞弊呈现出现金舞弊的高发趋势,如草原兴发、长安信息,创智科技等已成为现金舞弊的新生代。

(二)现金舞弊的表现方式

任何一种舞弊行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虚增收入势必要增加资产,一般有虚增现金、存货、应收账款或固定资产等方式,而虚增现金最为便利,管理层只需要疏通银行或伪造对账单即可。

1.虚假现金流量

公司通过伪造与现金有关的原始单据而虚构现金,使公司保持较高的现金量,以蒙骗投资者;或者某个大股东已实际占用了企业大笔现金,财务报告期暂时归还;或者是高现金量实际被冻结、抵押,无法动用;或者隐瞒部分业务的现金流量。2002至2004年,科龙管理层陆续采用伪造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存款账簿记录、对账单、公司印章等低级手段,隐瞒资金收付,虚增利润共计3.83亿元。

2.隐瞒现金受限

顾名思义,受限现金是指用途受到限制的资金,一般指存款已质押或冻结。受限现金应在公司财务报告中加以披露,而一些公众公司却将这一重要信息隐瞒,致使财务报表反映的货币资金不真实、不完整、分类不合理,以蒙蔽投资者或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的事实。

3.募集资金违规使用

公众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有些公司在上市募集资金时虚报项目所需经费,圈到资金后,改变其用途;或者将其化整为零,秘密转至账外,非法使用;或者将存款质押以套取贷款,严重背离了募集资金专款专用的规定。

三、我国公众公司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趋势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公众公司中,大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高级管理层侵占公众公司资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筹集资金效益低,财务舞弊盛行。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舞弊研究中心披露:1996-2001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已由证监会处罚的公众公司财务舞弊案有36个,其中利润舞弊公司17家,资产、资本金、股份数舞弊公司12家,募集资金用途舞弊公司7家,其他舞弊公司19家。这期间,利润舞弊是我国公众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类型。2005年,公众公司自行披露会计重大差错更正的有84家,被证监会限令整改的有38家,立案调查的有50家,其中绝大多数公司是现金舞弊。从昔日羞答答地玩弄数字游戏的利润舞弊发展到如今裸的、毫无遮拦的现金舞弊,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裸的利益驱使

1.企业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一些公众公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害怕真实披露信息而导致股价下跌,担心停牌、摘牌,担心“圈”不到更多的资金,千方百计地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财务舞弊丑闻不断,这都和企业过分地、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有些公司高管将公众公司当成了“提款机”,利用现金舞弊的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掏空企业,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趋势只能说明我国公众公司的质量愈加低下,管理层集体道德沦丧,舞弊行为更加猖獗。

2.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最大化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很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形成,地方政府往往将企业上市成功作为领导班子任期内的政治业绩,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在财务报表和资产评估中大做文章,以获得证券委的审批通过,而地方政府也乐于支持,成为公司财务舞弊的“帮凶”。

3.会计师事务所利益最大化

由于一些事务所通常既为某公司进行审计,也为该企业提供咨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银广厦公司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银广厦造假披露后,中天勤受到财政部的严厉惩处,吊销其执业资格。受到如此牵连,落得如此下场,剖析个中原因,恐怕都和“利益”二字是脱不了干系的。

(二)监督乏力

1.企业内部监督乏力

公司高管舞弊是造成财务舞弊的直接原因。东方电子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抛售公司股票以弥补营业收入的不足,形成了一个以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隋元伯为总指挥,证券部、财务部、营销部分工合作的造假一条龙。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形同虚设。

2.市场外部监督乏力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体系有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等,但由于监督标准不一致,导致监督功能相互交叉,不能有机结合、发挥整体的监督作用。

3.注册会计师监督乏力

每个财务舞弊案都会牵涉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利“字当头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素质问题,很难保证其审计独立性,发现问题而不敢或不愿发表拒绝或保留意见,致使审计失败屡有发生。

4.舞弊审计未得到重视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财务舞弊案进入高发期,国外对舞弊审计的相关研究已相当普遍。而国内不论是舞弊审计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以及专门组织的建立,还是舞弊审计业务的开展,均未得到高度重视,单纯的财务报告公允性审计已远不能适应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会计伦理困难

会计伦理即会计职业道德原则、理论、行为准则等,影响会计伦理的主要因素有会计客观环境和会计人员主观行为。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处于从属地位,而管理层常常凌驾于内控之上,内部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作业环境,成为舞弊的被动实施者;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伦理道德存在问题,由于会计造假不良风气的盛行,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在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甚至挪用、贪污公款。

(四)惩处力度不够

财务舞弊的屡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舞弊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治乱必用重典,治理财务舞弊必须要用“严刑竣法”。安然和世通舞弊案的曝光,催生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从制度入手,针对公司高管舞弊行为给出“严苛”的处罚。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财务舞弊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被处罚的多为会计人员、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而对幕后操纵的高层管理者的处罚力度尚显不够,致使企业违法成本低廉,舞弊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5

[关键词]资金管理;制造业企业;内控体系;监督管理;预算管理

1制造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1.1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含义

资金管理是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更是筹资、投资、运营的核心环节。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意味着在“增”“减”“存”三个方面对资金进行管理。“增”为如何为制造业企业筹融资,保持生存能力和发展动力;“减”为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培育发展空间,维持或扩大制造业企业的盈利水平;“存”为如何对制造业企业的存量进行管理,使得制造业企业短、中、长期的需求达到平衡。总而言之,实施资金管理就是要针对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与统筹。

1.2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1)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资金贯穿于制造业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从购买原材料支付资金起至卖出产品资金回笼,各个环节与资金密切结合。假设制造业企业资金困顿,则原材料无法及时购入、工人工资无法及时支付等,这些直接影响生产环节,可能导致生产停顿,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良好管理水平下的良性资金循环能为制造业企业持续经营提供重要保障。(2)提高使用效率的必要途径。现如今,筹融资的成本逐日攀升,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普遍、典型的企业问题。因此,做好资金管理,形成内部的资金池,调节制造业企业短、中、长期的需求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的净利润。另外,制造业企业可根据资金使用需求以及时间安排,对闲置资金在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进行分散投资,对资金进行保值,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保障偿债能力的必然要求。偿债能力是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是评价企业是否稳定经营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资金是重要的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增加制造业企业的优质资产,能及时偿还到期负债,保障制造业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培育良好的企业品牌。(4)预防经营舞弊的重要抓手。经营舞弊会极大损失制造业企业自身甚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制造业企业的资产中,资金是最具流动性,也是最轻易被挪用的资产。除此之外,企业若发生经营舞弊,绝大部分利益流失最终体现在资金流失上。俗语说:“打蛇打三寸”,而在企业预防经营舞弊中,抓住资金管理等于抓住舞弊的“三寸”。低水平的资金管理是滋生经营舞弊的温床,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制止资金管理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内控缺陷将会迅速蔓延。因此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将极大地降低经营舞弊的机会。

2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制造业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1)资金管理的价值意识不强。制造业企业之所以对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究其根本是因为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源头上没有意识到资金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价值与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价值取舍在企业管理方面具体表现在:首先,没有对经济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没有发现资金管理的价值。其次,没有做好周密的计划,对资金使用的全流程把控不足,使得资金在后期略显疲态。总而言之,在管理时对资金有效性缺乏思考,导致资金流动出现一系列问题,最终整个制造业企业的现金流变长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变低。此外,随着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竞争力加大,制造业企业疲于在市场中存活,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对现金管理的不完全重视。(2)资金管理方式传统单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蔓延,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预见之外的机遇与变革。随着制造业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和业务在异地甚至异国的拓展,制造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调整中。然而,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资金管理方式依旧停留在统收统支等传统的资金管理上,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对风险控制的能力较弱,容易引起坏账风险,这种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应制造业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组织形式和企业发展阶段在集中管理和授权管理中不平衡,将极大阻碍制造业企业的发展。(3)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是制造业企业进行现金管理必备的规范与准则,是制造业企业通过以资金为抓手进行内部深化调整的依据。在企业管理中,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管理现象,具体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指的是缺少管理制度;第二层级指的是制度执行不彻底。缺少、不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往往会呈现出资金管理懈怠的情况以及一系列其他问题。

2.2制造业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利用

(1)筹资方式不合理。对于企业而言,资金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资金成本项目对利润的多寡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资金成本无疑是企业在销售线之外的另外一条生命线。在制造业企业进行筹资决策时,核心就是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筹资条件下,利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力求筹集到最经济、最稳定的资金来源。若筹资方式合理,则能极大地降低制造业企业资金成本,提高对资金的有效利用。筹资决策其基本思想是实现资金来源的最佳结构,即使公司平均资金成本率达到最低限度时的资金来源结构。一般在实务中,会对股权和债权两种筹资方式进行综合衡量。(2)投资活动存在风险。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于筹资决策的另一重要决策。在市场风险较大的前提下,每一项投资都有相当的“博弈”与“投机”属性,投资项目是否如预期产生利润是对制造业企业管理层把握市场动向的评判标准和衡量标准之一。投资风险具体存在两种:一是投资过于“冒进”,即管理层人员过于追求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而采取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而没有结合制造业企业本身的特质进行精细的投资权衡。二是投资过于保守,表现在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存在一定资本闲置。

2.3制造业企业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督

(1)业务部门自我保护意识太重,监督难以到位。业务部门直接产生利润,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地位最为核心,因此在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和接受执行监督存在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甚至是对抗心理。监督难以到位使得监督很难深入制造业企业的各个流程和风险点。(2)监督形式流于形式化、表象化。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制定了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流程,同时也配备了监督职能、岗位。但实际情况中很多监督形式不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是监督单位、监督人员本身对资金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另一方面是监督往往是在事后产生效力。两种因素综合导致监督流于形式,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3)监督部门未得到重视,形同虚设。很多制造业企业在组织形式中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较多制造业企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初衷仅仅是完善组织治理形式,内审部门不仅没有和高层管理进行直接对话的通道,甚至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地位也属于平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受到较大限制,不能把监督部门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3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3.1提升资金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的经营能力不仅是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去衡量,更是加入了面对风险、危机的适应能力。制造业企业如何面对风险、处理风险、规避风险等是衡量制造业企业能力的另一个维度。而如今商业社会瞬息万变,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在企业经营的日常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增加风险防范能力非常有必要。在资金管理中,要关注资金的筹资成本、用资代价,同时也需关注资金的机会成本,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3.2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强化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建设”“评价”“审计”三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持续性的完善。第一,督促新业务、新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第二,在企业运营中及时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内控环境优劣。第三,在年终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找出内部控制缺陷。综合以“建设”“评价”“审计”为抓手,建立必要的“正面”及“负面”清单,使得资金管理制度不断优化。

3.3强化监督管理

制造业企业应当持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层勤勉履职,更是要以内部审计为治理手段,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作用。为此,制造业企业应该首先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明确内部审计部门与董事会的沟通渠道和汇报通道。其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做到审计工作有支撑、审计有出处。最后,应配备专业、复合的内审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把内部审计作用发挥最大,明确禁止踏足的红线和高压区,并对此进行持续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资金舞弊的风险。

3.4强化预算管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6

2001年,美国能源交易巨头安然公司(Eron)轰然倒地,进而牵出美国近几年最大的财务报告舞弊丑闻。接着,美国零售巨头凯马特申请破产,最近有报道说,凯马特也存在做假帐的。安然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逐渐蔓延,据美国报载,不少财富500强的令人尊敬的大公司也可能涉嫌财务报告舞弊。风潮汹涌的财务造假、遍地报表陷阱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银广夏造假曝光后,连续15个跌停板;美国安然公司使得为之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百万元的养老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而且可能导致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

治理财务报告舞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应当从民事责任制度上考虑如何有效遏制造假动机的实现,还应当从信息披露机制角度设计消除会计造假行为出现的机制。我们不仅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制,尤为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投资者鉴别、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如何有效鉴别财务报告舞弊,哪些公司出现伪造财务报告的可能性最大,伪造的财务报告具有的特征以及如何尽快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舞弊等。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正如Joseph T. Wells指出的,财务报告舞弊“不是始于管理层的不诚实,而是发端于某种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两个特征:一、激进的财务业绩目标;二、目标未实现将被视为不可宽恕的氛围。换言之,财务报告舞弊缘于压力。”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82号(SAS no. 82)列举了一些与管理当局舞弊有关的典型风险因子,当存在这些风险因子时,说明公司出现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切合实际的、过于激进的盈利目标,以及基于这些盈利目标的管理当局奖金计划;

2、管理当局过分感兴趣于,通过运用非常激进的会计手段来维持公司股价或者盈利趋势;

3、管理当局给公司经营人员设定过分激进的财务目标和期望;

4、虽然实现盈利以及盈利的增长,公司经营当中却不能创造充足的现金流量;5、 资产、负债,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涉及非常主观的职业判断,例如工具的可靠性;

6、重大的关联交易。

我国的研究者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陈信元、杜滨等2001),也出了极有可能采取会计造假的公司的特征:

1、 前两年连续亏损,今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为了避免被ST处理);

2、 前两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今年公司行业不景气的公司(为了争取配股的资格);

3、 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的上市公司;

4、 业绩和股价波动厉害的上市公司;

5、 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的上市公司

对财务报告舞弊颇有经验的美国Coopers & Lybrand会计师事务所,总结出29面红旗,但出现这些红旗的时候,就需要格外关注公司管理当局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例如,

1. 现金短缺、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及/或信用短缺,影响营运周转。

2. 融资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资)减低,营业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赖盈余。

3. 成本增长超过收入或遭受低价进口品的竞争。

4. 中或竞争产业对新资金的大量需求。

5. 对单一或少数产品、顾客或交易的依赖。

6. 夕阳或濒临倒闭的产业。

7. 因经济或其他情况导致的产能过剩。

8. 现有借款合约对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及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

9.迫切需要维持有利的盈余记录以维持股价。

10.主管有不法前科记录。

11.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尤其是高产业的产品过时的严重风险。

12. 盈余品质逐渐恶化,例如折旧由年数总和法改为直线法而欠正当理由。

分析性程序:发现财务报告舞弊的有效

由盛转衰,最终导致财务或者经营失败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上市公司从非ST变为ST同样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某些财务指标的逐步恶化。财务、经营正常的企业,它的财务指标总在某个特定范围波动,超出这个波动范围就属不正常,当然并不是某一个指标值超出波动范围就会导致企业财务失败,但是当多个财务指标都超出正常波动范围时就可能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即企业发生财务失败。

同样,一个健康、真实(没有造假)的企业,经过一年的融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从年初的状态转换为年末状态,各项财务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均衡。年初的资金加上本期融资所增加的额外资金与本期的投资活动相匹配,本期的投资加上年初的资产总是与本期的经营活动相适应,按照财务学的观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如果这种惯常的勾稽、均衡关系被打破,例如公司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没有引起销售费用的上升,或者伴随着应收款项的巨额增加,则可能预示着会计造假的存在或者公司销售质量的低劣。如何才能简单有效地识破财务报告陷阱呢?分析性程序就是适应投资者、分析人员的需要应运而生、不断发展的一种工具。

197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总结会计师事务所实践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正式颁布了第23号审计准则公告(SAS)——分析性复核;1988年,AICPA对第23号准则进行了修改,并代之以审计准则第56号“分析性程(analyticalprocedure)”,明确要求审计执业人员“在审计计划阶段和结束阶段必须实施分析性程序”。我国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也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可以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等有关准则条款都对分析性程序作出了规定。1996年,中注协特别制定了第11号具体审计准则——分析性复核,同样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也可运用于审计实施阶段”。

大量研究证实,分析性程序是一种十分广泛而且颇为有效的审计方法,尤其在发现和检查财务报告舞弊方面作用相当明显,相当比例的财务报告舞弊的曝光最初缘于分析性程序中发现的线索,而且大量财务报告舞弊案件,事后看,只要实施简单的分析性程序就可以察觉舞弊的端倪(张立民,2001)。美国《Accounting Review》1982(8)发表文章指出,通过对281项错报的分析,发现采用分析性程序可以查出所有错报的45.6%,82项重大错报的54.9%和非常重大错报的69%。

何谓分析性程序?根据美国审计准则公告(SAS)第56号,“分析性程序是由各种财务信息评价组成的,这种信息是通过对财务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可能关系的研究而取得”,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表述更加具体,“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上述定义都直接揭示出分析性程序针对的是数据之间存在的“可能关系”(“预期数额”),通过“可能关系”与实际关系的比较(“异常变动”)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中可以得出,分析性程序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它的使用是有前提的,即被分析数据之间存在某种预期关系,“分析性程序应用的基本前提是,资料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在已知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能继续存在或者延续”(SAS第56号),这种预期关系就是正常、健康的企业所呈现的动态均衡。因此,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程序时必须十分谨慎,应当首先“考虑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预期关系”,“如果不存在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不应运用分析性复核”(《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第九条)。

“任何严重的财务报告舞弊,如虚增巨额的销售收入和应收帐款,都可能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的状态”(Joseph T. Wells,2001),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出现异常变动,则表明企业健康状况可能出现问题,或者存在舞弊的可能。美国学者克雷沙?帕利普、维克多。伯纳德、保罗。希利(1998)总结出11面标示会计报表质量存在问题的“红旗”,例如,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变更,尤其当企业经营遇到危机时;未加解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应收款项的非正常膨胀;收益质量的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等。Wells(2001)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时,应当关注以下趋势:存货上升幅度超过销售收入;存货周转率下降;运输费用(销售费用)/存货比率下降;主营业务毛利率上升,这些都可能预示企业管理当局虚增利润。SAS第82号——“Consideration of fraud in a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也列举了检查企业利用存货操纵利润的分析性方法: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上升、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率下降、存货周转率下降等。

同属一个相同的行业,各个公司的财务指标之间一般不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否则预示着公司存在舞弊的可能。Persons发现,舞弊公司比非舞弊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更低的资本周转率、其流动资产的比例更高,其中绝大部分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公司规模通常较小。Haw et al(1998)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帐面利润的操纵,很大部分集中于“线下部分”,即诸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非经常性盈余”部分,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持续降低,或者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

关联指标比较也是揭露可能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有效,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V 应收帐款增长率就是其中一例。应收帐款增长率远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能预示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的质量不高,或者存在利用应收帐款调增利润的可能。1992,臭名昭著的“ZZZZ Best舞弊”一案Barry Minkow坦白,“对于像我这样的舞弊犯来说,应收帐款的确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它们可以立时产生巨额利润。但是,也告诉人们其他一些事情——应收帐款的大幅增长也揭示了我的公司没有现金流入的原因。现金流入与应收帐款增长是紧紧相连的。”所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及应收帐款之间的关系也是揭露盈余操纵的预警器。

Lee,Ingram和Howard对盈余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公司舞弊戳穿以前公司盈余要比之后高得多,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相反,也就是说,在舞弊发现前盈余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值为正。因此,他们认为,盈余—现金流量关系的审核是诊断是否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优良工具。

分析性程序的具体运用

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法不外乎“虚构收入、滥用时间性差异科目、少计漏计费用、欺诈性资产评估”(Joseph T. Wells,2001),这些舞弊行为通常会使得 “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的状态”(Joseph T. Wells,2001),通过分析性复核则可以轻易发现这种异常状态,从而给投资者以严重的警示。

分析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可以给投资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通常说来,一个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同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如果企业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行业水平,就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L公司 199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42.56万元,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仅为82.43万元,比例只有千分之二,同期,同行业凯诺为0.728%,华茂股份为0.745%.与期初0.6%相比,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显著下降,如此重大的变动公司没有一丝说明;利润分配表中确定应付普通股股利1900万元,但资产负债表应付股利科目数值为零;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为2507万元,而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为2417万元,孰是孰非,令人费解。如果投资者对这些疑点多留个心眼、多问些,L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也暴露无遗了。

识别上市公司造假,测试其毛利率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手段,如果公司毛利率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存在财务报告舞弊。例如,银广夏199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2.330%,2000年更是达到64.17%,同属农业行业拥有高技术背景的隆平高科2000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只有36.03%。事实上,银广夏主要经营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葡萄种植酿酒,而中草药种植加与葡萄种植酿酒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极少有暴利机会,不管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净利润能做到10%就算相当优秀了,如果超过20%那就是顶尖高手了(郑朝晖,2001)。如此离奇的高额毛利率是否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呢?

如果公司产品毛利率短期内发生剧烈波动同样预示着存在造假的可能。红光实业上市前两年的经营状况就出现了产品毛利率的剧烈波动,1995年红光实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竟达到118.9%(令人生疑),到了1996年,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增长率竟为344%,也是一个神话般的增长速度!)的同时,主营业务利润率却下滑至13.68%,短短一年时间核心业务收益质量居然发生如此巨大的下滑,其中难道不会存在问题吗?销售巨幅增长,可能原因有二:产品畅销,供不应求;降价促销。从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下滑的趋势判断,如果销售是真实的话,肯定缘于降价。但是,另人不解的是,一方面为了卖掉产品,不惜降价;另一方面,加班加点开工生产,使得库存显著增加(增幅为109.6%),1996年年末存货达到3.58亿元,几乎相当于1996年度的销售额。如果投资者能够注意到上述两点异常现象,再结合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也许红光造假的骗局一开始就被市场给揭穿了。

运转正常、健康的企业,它的利润增长应当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如果这种正向关系被打破,则表明企业不是销售政策出现了问题,就是存在舞弊的可能。例如,分析银广夏的报表可以发现,公司利润增长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1999年银广夏净利润增长43%,2000年更是达到277%,与此不相协调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1999年不增反而减少16.57%,2000年该指标仅比上年增加37%.这导致营业活动收益质量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持续低下,1999年为-0.048,2000年也仅为0.278.利润高速膨胀没有伴随着盈利质量的改善,不是表明公司存在造假的可能,就是说明公司的销售政策出现了严重问题。

对所得税占利润总额的比例的分析,也可以揭示出许多潜在的问题。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所得税费用是根据税法而得,由于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在收入与成本的计算口径和确认时间上存在差异,根据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计算的帐面税率通常不等于法定税率,如果帐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企业的会计利润质量可能存在问题。例如,银广夏1999年利润总额1.76亿元,所得税仅508万元,帐面税率为4%;2000年实现利润4.23亿元,所得税719万元,帐面税率不到1.7%;以公司交纳的所得税为基数,即使按照15%优惠税率,推算出银广夏1999年应税利润3387万元、2000年应税利润4793万元,应税利润与帐面利润两年累计相差51720万元。这么大一块利润(占帐面利润的86%)税务机关居然不确认为应税利润,其中蹊跷难道不值得深究吗?

给银广夏贡献巨额利润的天津广夏也暴露出种种疑点,姑且不论萃取产品近乎荒谬的毛利率,也不说超乎寻常的生产能力,单是天津广夏在出口业务的帐务处理上就露出造假的尾巴。2000年天津广夏出口1.8亿马克产品,根据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公司将获得不下7000万元的出口退税收入,可寻遍公司报表却难见其踪迹!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7

【摘要】上市公司利润率的下降导致了股价的低迷,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理层的利益,且也有可能引发公司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因此,上市公司、分析师等相关的单位就串通一气、财务造假,通过粉饰盈利欺骗投资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日益严重,甚至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逐渐造成了金融危机。另外,财务舞弊不断地蔓延,打击了投资者投资的信心,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而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缺乏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关键词】上市公司 舞弊治理 财务报表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表现形式概述

财务舞弊指的是财务人员为了取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用欺骗性的手段谎报实质性的财务事实,因而财务舞弊手段层出不穷。

(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舞弊

因为同一个交易或者事项常常有不同的会计处理办法,再加上我国具体的会计准则尚未涉及企业核算的具体事项,所以,很多上市公司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不同方法来选择与变更操控利润,以此来掩盖公司的业绩。

(二)利用股权投资核算舞弊

企业会计准则指出,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投资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比如出现重大影响之时,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是有不重大的影响则要采用成本法。然而,诸多的上市公司就利用这两种办法做假,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应该用权益法核算的也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应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了成本法核算。

(三)利用借款费用的核算舞弊

一般来说,专项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和手续费,在筹建期间所发生的和长期资产购置相关的费用,能够予以资本化,并计入到这些长期资产成本中,等到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直接计入到当期损益中。但是,很多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调节利润。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

(一)健全完善会计准则,不断提高会计的透明度

在准则制定前,要向社会公众公开较多的已有相关知识,特别是借鉴世界各地和国际准则委员会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使得广大的公众从实际出发,理解会计准则和其相关的利益关系。且在制定的过程当中,要进一步扩大并征求公众意见的对象与范围,特别使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和利益相关人,以建立公开的、制度化的征求意见相关体制,以增加准则制定过程的透明化,且在实施后,要对执行的情况进行跟踪和调查,密切关注新准则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影响,还有了解准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好地促进全员参与会计准则制定。因此,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当中,要规定出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且反映要准确、真实、全面,以此来实现会计透明度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规范的会计体系

第一,公司制度方面,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速度。明晰产权,理顺各方利益的关系,建立健全以公共产权作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且形成较为完善的权力制约的机制。与此同时,健全委托―的合约,强化委托合作的关系,通过加强对委托人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委托人的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还要加强对中间委托人的监管和激励,提高委托人监督的动力;缩短委托链,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实现真正政企分开与政资分开。最后,通过规范关系、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司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与审计制度,加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逐渐实现企业家的职业化。

第二,完善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会计制度指的是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完善合理的会计制度要能够充分地兼顾到各方的利益,成为博弈双方的自愿执行有约束力的社会约束。任何人想通过违反会计制度取得任何好处,必须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的惩罚,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迁,新经济情况和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急需更新。因为新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与不完善的地方,这就给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留了空间。

(三)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督

1.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体系

依靠外部监督来实现信息透明,这不能立即实现,首先要有一个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当前,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其必须要与其他层次监管主体进行有机结合,以组成一个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三方的、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结构,以防止舞弊的发生。

2.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应该要求上市公司采取强制性的变更制度,也就是对同一个审计单位仅仅是允许聘任一定的时期并及时更换,也要必须披露更换的原因,未经相关部门的审核同意不得进行更换。

(二)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1.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基础,健全建立合理股权结构,能够解决上市公司中的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利益的不一致,有效平衡信息的分布,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在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来的,内部人的控制比较严重,因此,应该降低国有股的比重,构造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且增加了其流动性,能够避免股东大会专权的局面,以避免经营权和所有权的两权不分。

2.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是对其他的内部控制的一个再控制,也是公司管理层监督控制政策与程序有效性的保证。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审核财务会计资料与资产运用有效性的职责,且为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提供了建设性意见。所以,公司应该设内部的审计部门,并由审计委员会来负责,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由审计委员会进行任命,且要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公司的高层人员不能够直接进行财务报表编报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对策建议的效果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且我们坚信,只要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治理,它所带来的收益最终将超过最初付出的代价。

参考文献:

[1]王陵.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02(5).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利弊篇8

摘要:人民币升值是近期国内经济的热点问题,引发了各界对人民币升值的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本文着重从长期和短期来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是主要的;而在长期,人民币升值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主要是在结构层次上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短期影响 长期影响

一、背景介绍

201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6.50上下波动,延续对美元的小幅升值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人民币的升值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论是外界的升值压力还是内部实力增强的事实,都呼吁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中国政府迟迟不敢放开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而是迫于国内外压力被迫对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到底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讨论和分析,学术界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多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而且分别分析了其中的有利面和不利面。至于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了相关分析,但不同于以往的方法,本文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为长期和短期影响,认为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效应是主要的;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人民币升值的证明效应是主要的,而且会给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新的契机。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期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已经在市场中有所体现,总的来说负面效应是主要方面而且这种影响还在持续,甚至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具体表现在:

1、对出口产业产生巨大冲击

人民币升值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大幅下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大量严重依赖出口的沿海中小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压缩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从而导致它们中的大批企业倒闭。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数量的锐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

2、不利于外资的引进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以美元计量的外资大幅缩水,同样的资金数量以前在中国可以投资大

型项目,而现在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在国内的投资资金却不能完成以前能够完成的投资项目。这会大大降低中国对于外资的吸引力,而外资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资引进的减少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整体上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信心。

3、导致大量热钱涌入

人民币的升值会吸引大量国际热钱和投机资金涌入境内,从而推高资产价格,引发资产泡沫。国际热钱具有逐利性和不稳定性,进入和退出都非常不稳定,一旦国内出现不利于其经济利益的形势或者预期,它们就会立即撤走,导致它们推高的资产泡沫一夜之间破灭。大量热钱的流入会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很可能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最终导致经济社会的不稳定。

4、外汇储备大量缩水,减少国民财富

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企业长期辛苦创汇的结果,积累了劳动者大量的劳动和心血,而人民币的升值会使外汇储备大量流失,使企业和人民群众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化为乌有。这会减少我国的国民财富,影响民众和国家的整体购买力。

5、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大量国际套汇投机资本的流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不完善加上金融监管的混乱,会导致这些套汇资金对我国的资本市场造成重大冲击,影响我国本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

6、造成短期内就业率的下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冲击最大,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就业最多的部门,大量民营企业倒闭的直接影响是造成我国失业队伍的扩大。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成功而以前已经转移成功的部分劳动力又会回到失业队伍中,会使得失业人数不断壮大,增加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

人民币升值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证明,任何一次重大的变动都会对原有的经济造成冲击,带来阵痛。但是我们必须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短期的阵痛为未来发展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人民币升值也一样,短期内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这些不利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但在长期内,人民币升值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实质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如果政府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得这些积极因素更好的发挥作用,那么长期内积极作用将是主要的,甚至会超过短期内的影响而改变人们对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整体认识。具体体现在:

1、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这导致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虽然这种产业结构在我国经济改革初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的缺点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缺乏技术含量,劳动生产率不高甚至造成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因此,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还得依靠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良好契机,我们必须抓住机会改变产业结构现状,引导资金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促成产业结构的成功升级。

2、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国际上一致认为人民币的汇率被人为低估了,并因此在经济和政治上不断给中国政府施压。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不仅能缓和我国面临的各种压力还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所必须经历的。因此,从长远来讲,人民币的升值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3、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一种粗放型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十分突出。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的出口受到限制,所以以满足国内需求的高科技产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机遇。这样不仅有利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从而优化资源的配置。

4、促使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大批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企业倒闭,迫使企业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出适合消费者的新产品。同时促使企业改变它们的组织管理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改变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形象和不利地位。

5、加快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放宽也是必然的。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国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比较多,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没能完全体现出来。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放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是有利的时机。

6、优化贸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贸易顺差,大量的外汇储备不仅没给国民带来真正的利益而且还随着美元的贬值大量缩水。人民币的升值将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现象,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同时,大量顺差也是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不断地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和反倾销调查近年来始终伴随着我国贸易的发展而存。在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贸易摩擦,缓和我国跟外国的矛盾,优化贸易环境和国际收支结构。

三、结束语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只是叙述了其中的主要方面。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的升值促进了我国各种结构的调整和转变,这种影响是质的改变,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作业是不可估算的。而短期内的代价大多是量上的变化,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起来很严重,不容小视,但是毕竟没有冲击到实质性的东西,因此可以在长期的发展中慢慢弥补。对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为依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能在短期内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不利影响,把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而在长期内,正确引导人民币升值,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升级和转变,减少对汇率的管制,使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那么人民币升值的长期影响将主要是正面效应。但是,如果一旦整个过程中,政府的行为违背了经济规律,过多地干预经济运行,很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抵消人民币升值的正面效应,放大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潘丽娟.浅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0).

[2]张莉.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及影响评估[J].中国对外贸易,2008(9).

[3]周颖.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8).

上一篇:计算机的主要技术范文 下一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