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25 10:51:19

广播电视的现状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 现状 对策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不断提高。通过广播电视,农民们学会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致富本领,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节目覆盖面存在欠缺;传播内容不能满足农村受众需要,传播不平衡,城乡差别大;管理步伐跟不上工程进度,制度建设滞后等等。这些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受到了影响。

一、节目覆盖存在盲区,接收效果不理想

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是从样本区域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覆盖“盲区”。就“4+2”和“8+4”这两个阶段来看,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4+2”标准基本达到,但是仍然存在不足

按照国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相关要求,该工程传输的基本广播电视节目标准为“4+2”,即“CCTV―1、CCTV―7、CCTV―少儿和本省第一套电视节目,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和本省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电视节目”。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6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中的大部分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相对有效的覆盖。如样本区域的CCTV―1、CCTV―7分别有79.1%和56%的家庭能够接收到节目信号。但仍存在部分节目的盲区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电视节目收视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中,关于节目收视质量问题,“只有几个频道清楚”、“大多数频道都不清楚”、“不稳定,时好时坏”这三项加在一起的比例达到68.6%,可见仍然有大部分节目存在着收视质量问题。

(2)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为“盲区”:样本区域内,央视少儿频道的接收率仅为7.4%,而且可以接收到这一节目的家庭基本都是安装了卫星接收器,如果除去这一部分家庭,那么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一家可以通过无线覆盖的方式接收到该套电视节目。

2、“8+4”标准开始起步,但是差距较大

按照计划,到2010年底,通过工程建设要使“盲区”的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本省和本市4套以上的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的电视节目(简称8+4)。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单就电视而言,农民群众家里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套数远低于这个标准,“8+4”标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频道能够收到,但是信号差:如在样本区域内,安徽公共频道就是“8+4”标准中的一个频道。在三河镇,包括安装卫星接收器在内的家庭,这一频道的收视率也仅为43.6%,而在可以接收到这套节目的家庭里,有不少家庭的收视效果不甚理想,如出现麻点、抖动、模糊等情况。

(2)市县级公共频道信号弱:按照“8+4”标准的要求,市县级的公共频道也应该属于接收范围,如在样本区域内,合肥新闻频道(即合肥市的公共频道)应当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接收。但是,在样本区域内,合肥新闻频道的可收视率只有41.6%(包括安装卫星接收器在内的家庭)。

(3)央视频道处于无信号状态:这是目前“8+4”标准中信号覆盖最差的一级电视信号。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农村地区全部无法使用无线方式进行接收。

二、节目内容不能满足农民需要,涉农节目比例小

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所进行的网络建设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其传递的节目内容仍然存在不足。

1、节目内容符合农民兴趣,但是与农民需求相脱离

有关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收视位于前两位的分别是新闻类和服务类节目,分别达到33.8%和31.2%;其次便是知识类(17.8%)和娱乐类节目(17.2%)。②

虽然这四类节目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并不能说农民的需求就是这些。因为在调查中,当被问及“这些节目对你们有没有作用”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没有多大作用。更多的人认为这些节目能够让他们在一天的劳作之余获得一定的放松,从中获取娱乐是收看这几类电视节目最重要的原因。

2、各类涉农节目出现,但是问题不少

目前电视和广播都有了一定数量的涉农节目,但是,这些节目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的涉农节目只是媒体所有节目中份量较少的一类。另一方面,在节目的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节目内容生涩难懂,不易于文化程度不是太高的农民群众理解,一些节目的内容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能满足“具有地域性和农时生产季节性的农村生产活动”③,因而无法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此外,这些节目的播出时间短,大部分节目不到一个小时,甚至少于半个小时。

三、工程管理缺乏专业人才,制度建设滞后

管理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全国各地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农村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的后期管理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变成有效通、长期通的保证。目前,“村村通”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人才不足

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管理维护大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村村通”工程技术的了解。不仅如此,与庞大的工程覆盖面相比,维护人员的数量太少。

面对这种问题,有些地区的村村通“反盲”现象逐渐显现。在调查中,三河镇建设村小学的王校长介绍,自2008年11月份村广播室建成以来,村子周围的大喇叭从来就没有响起过,据建设村村委会门卫张老汉介绍,那是因为村广播室的接收机安装没多久,出现问题,致使村广播室至今仍然闲置着。技术人员短缺带来的抢修和维护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村村通”建设成果的巩固,很有可能带来建设好的地区出现“反盲”现象。

2、管理制度缺失

全国各地村村通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工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全国的村村通建设管理工作呼吁垂直管理体制,也就是建立省市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所属的县、乡(镇)、村三级机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这种垂直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之间工程系统建设还没有自成体系。在三级机构中,基层广播电视站内部缺乏制度规范。

四、城乡之间传播不平衡,农村内部媒介接触分化

中国社会是一个“二元社会”,这“二元”一个是城市,一个是农村。在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下,媒介传播也出现了相应的分层,有学者认为城市和乡村已经构成了“中国电视传播的二元结构”。④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前仍然没有解决这种传播上的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还引起了农村内部媒介接触的分化。

1、城市中心化与农村边缘化

城市始终是广播电视媒体关注的重点,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鲜明的城市化倾向”,⑤媒体资源重点向城市倾斜,使城市处于媒介的“中心化”状态。而与此相对,农村却被“边缘化”,⑥在一定程度上,农民还属于弱势群体,缺乏发出自己声音的话语权。

2、农村内部媒介接触的三级分化

虽然和城市相比,农村已然处于传播的“边缘化”状态,然而由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农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也造成农村受众在电视媒介接触上的分化和差异。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级:

(1)以乡镇街道为代表的第一级:乡镇街道是目前大部分地区有线电视的光缆覆盖的最后一级地域,这就给位于乡镇街道的家庭接通有线电视提供了方便,而基层农村却无法接入有线电视。

(2)以安装了卫星接收器(俗称“大锅”)的家庭为代表的第二级: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允许在信号较弱的地区的家庭安装卫星接收器。这样他们比通过无线接收的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家庭接收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但是接收的仅仅是卫星台,因此与乡镇街道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以通过无线覆盖方式接收电视节目的家庭为代表的第三级:这是目前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级,他们既没有接入有线电视,也没有安装卫星接收器,只能通过无线信号覆盖的方式接收基本的电视节目,收看到的节目数量远远少于前两级。

五、提升“村村通”工程的对策

(一)对政府部门来说: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专业维护队伍

政府需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一方面要注意配套器材的建设,如提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特别是信号覆盖范围小的电视广播频道尤其需要提高其发射设备的功率,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让信号能够清楚地接收。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均衡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传播的不平衡,更要在农村内部合理分配资源,解决农村内部媒介接触的分化问题。相关部门要培养懂设备使用和维修的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得以妥善维护,保证畅通。

2、加大支持媒体力度,扶持涉农节目发展

政府应当鼓励媒体走出城市到农村去,鼓励媒体多了解农村的需要,找到媒体和农村的共同利益点;其次,在媒体转变观念的过程中,对于发展起来的涉农节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尤其是在媒介的农村拓展方面,如果政府能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使这些媒体能保证不亏损,顺利度过拓展农村市场的初期阶段,对突破媒介农村传播的‘瓶颈’而言是一条可行之路。”⑦

(二)对媒体来说:

1、更新观念,提高涉农节目质量

长期以来,媒体认为,农村地区没有固定的收视习惯,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相对城市的落后,无法给广告商带来广告效益,因而很多节目内容的制作是投“城市人”所好。但是,从收视习惯来看,农民观众也有自己的观看兴趣。前文说到农村观众对电视剧、新闻报道、电影和综艺娱乐类节目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电视剧,有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观众对电视剧的喜爱程度高于城市和县城。从消费水平来看,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的消费水平也大大提高,很多家庭都有添置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欲望。

由此可见,媒体要转变观念,多将视角投向农村地区,对一些涉农节目,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还要改进质量,制作一些贴近“三农”的节目,不仅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对于媒体自身而言,农村地区无疑也可以成为其新的广告市场。

2、转变人才结构,扩大涉农报道

为赢得农村市场,突破对农传播中的“瓶颈”,媒体需要改变自身的人才结构,将一些跑农村“口子”的记者和编辑派到农村,深入了解农村的现状,农民的需求。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媒体对农村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媒体对农村的感情。■

【本文为安徽大学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①③彭、张水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4月

②④崔燕振、陈洲,《城市与农村:中国电视传播的二元结构》[J].《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年8月

⑤胡黎虹,《电视与农村发展问题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3月

⑥王硕,《农村传播的边缘化现状与对策》[J].《传媒观察》,2007年7月

⑦戴文红,《论新农村媒介传播“瓶颈”的突破》.《新闻界》,2007年6月

(作者: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6级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2

关键词 三网融合;广播电视;现状;机遇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52-02

1 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现状

1.1 三网融合缺乏法律保障

现阶段,三网融合的难题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而是法律的不健全。现有的《电信条例》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这两条条例的法律效应很有限,基本上属于行政法规,而且这两条条例里面对三网融合问题没有涉及到。电信和广电以及互联网在融合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法律作为依据,没有法律作保障,很多问题和困难都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因此,三网融合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法律的不健全。

1.2 行业内政企不分,工作效率低下

一直以来,广播电视一直都没有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尽管有些省市在内部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公司,虽然是以市场为主体的,但是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公司化和市场化的运作都没有真正的实行,就导致了工作效率很低,再加上有行政手段对市场运作进行干预,使得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创造性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最终导致产业的规模形成不起来。

1.3 思想观念陈旧制约着广播电视的发展

电信企业由于国家进入了世贸组织而开放起来,在市场的竞争和淘汰中,电信企业吸取有利因素,不断的兼并和融合,使得电信企业在的发展越来越好。而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广播电视,因为封闭保守的观念,没有竞争观念,缺乏市场意识,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下,和电信企业是无法抗衡的。电信企业因为一直处于竞争意识的状态下,经营多年的企业,市场营销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现今的电信企业已经具有不小的资本规模了.广播电视企业应该摒弃以前的陈旧观念,学习电信企业的先进理念,引进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对内部进行一次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

2 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机遇

2.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全新的拐点就是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在传统广播电视的基础上,我国广播电视借助三网融合全面提升一个等级,进入广播电视的新一代的发展时期。我国广播电视要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思想的变革即转换人才观。与电信不同,人才是广播电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要树立一个新的人才观。不能只局限于我们是否拥有人才,而是只要人才能为我们所用就可以了。如果从这种人才观的角度来看的话,以后再实用人才的时候就会灵活多变了。我们也会打破以往同行是冤家,把竞争看作有你没我,你死我活的这种局面。从而树立一种全新的合作价值观。因此,有的时候蛋糕是可以做大的,如果合作得体的话,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的。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比如好莱坞,之所以一直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它善于吸收一切有利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哪怕是对立的因素。

2.2 政府支持

三网融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有国家的大力支持的。组建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推进有线电视网络融合发展,在国务院的推动下,已经由之前的广电行业直接上升为国家行为,这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是非常有保障的。因为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绝大部分省市都实现了本地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各地绝大部分政府还得到了省区市对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资金、财税、金融等支持。

2.3 健全“三网融合”监管法律体系

三网融合的法律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使得电信企业和广播电视企业在三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能有法律作为依靠和保障。三网融合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需要法律的支持和解决。因此,《电信法》和《广在播电视法》需要尽快的颁布和完善。根据我国的国庆并结合欧盟的经验,可以适当的传统通信网络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统一列入电子通信网这一大框架之中,也就是直接转化为电子通讯网络。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各方的支持还能更好的发挥电信、广电以及互联网的作用。这样,三网融合有了法律做保障,才能更好更迅速的发展。

2.4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由于广电技术封闭必然会导致人才的薄弱。封闭的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广电技术的封闭也会使得数字电视软件开发的工程师缺乏。三网融合是广播电视发展的趋势,也会使得广播电视的技术规范能够统一的开放,广播电视运营的CA技术规范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得广播电视技术真正的上升一个层次。

3三网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网融合不仅仅只是电信、广电以及互联网的简单叠加和延伸,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一种有机的融合,也就相当于一次演化过程。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限电视网能够联合并在一起,就会使得电信和电视以及数据合为一体,就形成了语音、视频和数据在共同的网络上实现。对不同性质的应用都能保证服务质量,达到网络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4 结论

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在三网融合下,基础建设的投入就相应的减少了,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维护成本也就降低了不少。广电行业和电信企业在三网融合下可以对等发展业务。三网融合在新技术和市场的需求下,正在飞速的发展和融合,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融合带来的方便。在三网融合下,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必将使广播电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蒋英其.当今广播电视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发展的机遇[J].科技风,2011(8).

[2]郭小平,石寒.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的主导优势[J].现代视听,2010(9).

[3]艾琳琳.三网融合如何拯救电视媒体――以百视通IPTV为例构建电视与RTB的联合广告模式[J].青春岁月,2014(9).

[4]李翔.构想我国广播电视环保频率/道的创办――Planet Green Channel带来的启示[C]//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传媒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第一大资源,行业的竞争已经从早期的技术竞争演变为人才竞争,广播电视行业亦是如此。因此,如何更好的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广播电视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广电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广播电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发展中,它一直不断的丰富和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行业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人才流失严重

改革开放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改变了广播电视行业原有的管理机制,广播电视行业这个曾经的“事业单位”不再是“铁饭碗”,各种竞争也在广播电视行业展开,其中就包括人才的竞争。在原有的管理机制下,按资排辈的发展机制以及每月固定的工资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并且在原有机制下,用人唯亲的现象比较普遍,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人才很难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才能,造成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人才的严重流失。

1.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面对媒体发展新环境,广播电视行业对于更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广播电视行业需求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宽的科学知识背景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必须拥有一支集策划、写作、摄像、编辑、播音主持、制作、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摄录编播设备操作等多种技术人才的现代化全媒体队伍,但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播出,自办节目采编力量不足、采编队伍专业技能不高造成了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1.3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当前在广播电视行业中,人力资源的结构很不合理,一线记者、后期编辑制作、播音主持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得到提拔使用的大多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1.4培训机制缺失

培训在广播电视行业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员工的素质。但因为培训的投资不能够立即产生效益,这就使得很多单位因为急功近利忽视了培训的重要性,导致培训机制缺失。

2 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了当前广播电视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很令人担忧,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几条改进策略,来完善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2.1加强招聘工作力度

人才的招聘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必须结合本地区和自射发展实际,制定长远的人才规划,按照单位对于各个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人才的质量上,为避免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招聘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2健全培训机制

严格的培训可以充分发掘出员工的潜能,同时增强员工对于单位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因此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健全培训机制首先应该制定培训目标,根据培训目标确立培训对象,制定培训时间和方法。例如对于广播电视行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对他们进行培训的目标就是掌握经营管理技能,针对这个目标可以制定为期两年的在职培训,既不耽误工作,又可以边学边用,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2.3建立考评体系

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应该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绩效考评体系,根据平时的付出以及收获的业绩进行考评,同时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职责,提出不同的要求,各有侧重,建立分类考核制度,并将考评成绩与薪酬奖金挂钩,对于考评成绩优秀的员工发放奖金,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员工不发放奖金;并且考评成绩关系以后的职位变动,对于多次考评不合格的员工,单位给予一定的处分。

3 结束语

总之,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准确的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确立即改进策略。虽然目前来说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管来华.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4(04).

[2] 张凤军.林勇.浅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

[3] 石晓雨.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 2011.42(12):78-79.

[4] 王俊新.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55(09).

[5] 张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1):16-21.

[6] 刘佳,西凤茹.EVA:全新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2):25-26.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4

【关键词】农牧区;广播电视;经济发展;必要性;新疆

广播电视是文化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们提供最新的资讯信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新疆农牧区一直存在信息、文化落后和经济欠发达的问题,大力做好广播电视事业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为此,本文分析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依此提出若干有助于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推进农牧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

概况来讲,广播电视是关系到农牧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仅有助于生产经营信息的快速、流畅的传递,满足农牧民实际需要,增加经济收入,还能够提升农牧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广播电视对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广播电视能够大幅度提高农牧区信息化水平,改善农牧区通信发展滞后的状况,结合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广播电视的传媒作用,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广播电视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让农牧民切实的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有效的保障了农牧区的和谐稳定。

第三,广播电视能够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典型示范地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使农牧民群众满怀激情的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并且通过广播电视弘扬正气,可以有效的提升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使农牧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符合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要求的新型农牧民。

二、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疆农牧区也实现了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农牧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开展广播电视成为农牧民群众重要的娱乐工具,成为农牧民了解社会发展的途径和致富的桥梁,改变了农牧区信息滞后的状况,填平了农牧区的信息鸿沟。

由于长期的信息落后,农牧民群众的观念、知识、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沿海等发达地区,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缓慢又制约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广播电视给新疆农牧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机遇,农牧民能够从广播电视了解全球信息和地区经济状况等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农牧民群众对农牧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经济信息的渴求程度大大增强,对广播电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走访调查,新疆农牧区的广大农牧民群众,迫切渴望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到科学种植、市场供需等经济信息,然而由于新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局面,农牧民群众整体的知识基础和经济意识不强,导致广播电视与地区经济发展脱轨,广播电视仅仅是项事业而没能形成产业,仅仅发挥了作为传播工具的基础作用而没能发挥服务经济的能动作用。

三、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建议

针对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我们创新理念,开拓新思路,将广播电视与市场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紧跟时展步伐,为农牧民和整个农牧区提供经济发展服务,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1.结合市场经济建设,加大经济信息传播力度

广播电视不仅要发挥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丰富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电视剧等节目的同时,加大科技节目建设投入,多宣传经济知识,号召、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使他们摒弃依赖国家政策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业致富。

广播电视工作者应注重自身市场经济知识水平的提高,以高质量的经济服务帮助农牧民实现科技致富的梦想。在广播电视的日常宣传中,需要重视市场行情、致富信息、科学技术的宣传,努力提高经济服务的针对性,并尽量避免只宣传而不参与市场的不合理现象。

2.针对农牧区实际,加强广播电视人员队伍建设

新疆农牧区的许多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不少人汉语水平偏低,而广播电视节目比较重复且陈旧。因此,需要引进高水平的广播电视制作人员和维吾尔语翻译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人员队伍,以解决语言不通等问题,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质量,加快节目更新速度,使广播电视真正追赶上时展步伐,满足农牧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3.依托于市场经济,完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机制

为发挥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广播电视的宣传指导地位,在重视服务的同时提高广播电视的盈利能力,集中群众智慧使广播电视与社会经济实现有效融合,将广播电视从娱乐工具发展成多功能的产业实体,以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内部,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和合作机制,以多劳多得为基本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干部聘任制,定期进行业务、文化等培训与考核。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在服务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必要性。针对新疆农牧区广播电视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需要进一步联系市场,结合农牧区发展实际,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才能使广播电视成为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松. 新疆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现状的科学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 2011, (15): 139.

[2] 张新玲. 浅析无线数字电视的应用对农村牧区产生的影响[J]. 有线电视技术, 2011, (8): 121-123.

[3] 戴云峰. 浅析微波资源在提高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30): 249.

[4] 韩云霞. 对搞好农牧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几点认识[J]. 攀登, 2009, 28(3): 131-132.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设备;技术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82-01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同时,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也给广播电视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立足于广播电视设备的常见问题,探讨广播电视设备技术维修管理的相关对策。

1 对广播电视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的意义

广播电视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还为观众营造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人们能够利用广播电视,接触到更多的商品、艺术,因此可以说广播电视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广播电视的日常维护,能够有效的避免广播电视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从而保证广播电视工作的连续性,为观众提供一个持续的、稳定的节目状态[1]。广播电视是两种媒介类型,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加强广播电视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够为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的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并且做好相关记录,为后续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还需要树立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意识,对于设备的维护,要树立人人有责的保护意识,从而确保广播电视正常运行。

2 广播电视设备的常见问题

2.1 光缆线路故障

光缆线路故障是广播电视设备的常见问题,一般来说,光缆线路故障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以及光缆产品的自身缺陷。由于缺乏管制,光缆产品市场往往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光缆产品的风险性,使其在应用中发生材质方面的故障,影响广播电视设备的正常使用。

2.2 季节性突发状况

广播电视设备还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室外的设备,容易受到雷电、雨水的影响,甚至会引起线路漏电、设备起火等问题。尤其在春夏之交,雷电频发,会对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产生特别大的危害,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2.3 广播电视传输信号不稳定

由于传输信号不稳定,广播电视设备常常出现声画不同步、机器内部噪音大、画面模糊等现象,严重影响到受众的观感。当设备处于长时间的运转状态之后,会出现系统拥挤、运行困难等问题,影响广播电视设备的信号接收效果。此外,许多地区的接收设备老旧,也是造成广播电视传输信号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2.4 广播电视设备不运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设备也经历了更新换代,设备的构造也越发的精密,这就给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广播电视设备运行当中,常常会出现死机、黑屏等问题,操作人员无法独立维修,必须借助专业人员的帮忙,这给广播电视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许多设备因为年代久远,因此内部零件更换成为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大的设备的维o难度。

3 广播电视设备技术维修管理的措施

3.1 快速处理光缆线路方面的故障

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必须拥有对光缆线路快速处理的能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日常的维护,以便在故障发生时,快速找到故障光缆线路的位置,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光缆线路问题。

3.2 及时调整维护工作

为了应对季节性突发状况,需要及时调整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防雷电、防水措施,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能力。要根据当地的季节性变化,合理的安排广播电视设备的分布情况,从而保证维护工作的合理分配,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

3.3 做好广播电视设备的日常保养

做好广播电视设备的日常保养,是提高广播电视设备可靠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定期的进行护理与检查,才能保证广播电视设备的性能。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为广播电视设备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证室内设备的温度与湿度,从而减少静电现象对广播电视设备的不良影响。

3.4 技术维修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监控

除了做好日常保养工作,还要求技术维修人员能够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监控,要随时随地的检查广播电视线路是否接通、电线是否发生垂落的现象、设备是否出现老化的征兆,这些都要控制在技术维修人员的监控之下,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记录工作,为日后的维修工作提供参考。技术维修人员要制定工作计划,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将广播电视设备全面检测一遍,从而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能够以高质量的状态传播开来[2]。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设备的稳定运行,能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听盛宴,因此技术维修人员要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对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及更换,还要增强自身的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从而满足广播电视日益复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信训,吴小坤,高红波,等.互联网与传统媒体融合趋势研究[A].《世界传媒产业评论》第七辑[C],2011:69.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措施;技术

所谓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指在广播电视节目、网络相关数据的传播之中,需要保证传播设备与系统的安全系数,以保证数据高效、安全的传播,以满足受众的需求。然而,就目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情况来看,安全播出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在开展电视信号传输时出现了中断或卡壳情况,或者传输不安全、负面信息,会影响电视节目质量,无法满足受众对节目的高品质需求,进而会逐渐失去受众群。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是广播电视行业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可见,强化安全播出保障处理非常重要。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相关概述

1.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主要内容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而言,保证节目安全、高效的播出是衡量与评价一档电视节目好坏的关键标准[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工作需要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文件,保证在内容上应保持积极、教育的特点,传递正能量,是电视行业发展不变的主题。为保证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必须明确了解广播电视的主要内容,以此为突破口,应用安全播出保障措施。(1)传输。在广播电视安全系统中,传输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且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通过不断的传输与输送而形成的。在传输安全管理方面,其主要内容包含控制影响安全播出行为的因素和发挥组织机构的防范作用。在传输部分,广播电视媒体方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应做好传输系统安全的有效维护,以提高节目质量。(2)接收。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应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与安全性,保证电光信号存在不中断、高质量的状态,只有在此种状态下才可被授权开展实体信号的接收。通过一定的渠道,使得电视用户可获取丰富、充足的音像资源,满足受众的需求。(3)电视节目安全。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证节目中的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与生产安全。节目的呈现需要设备提供支持,开展节目的编辑、制作、播出与信号传输工作,设备是基本条件。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安全与节目质量。在节目的安全控制上,主要是针对节目内容是否具有教育与积极意义,是否传递正能量,是否传播的是先进的文化,引导的是否是正确的舆论方向等。

1.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特征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发展迅速,且面临着转型的重要阶段,逐渐由传统向智能化系统过渡,促使电视媒体工作被赋予了新的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逐渐进行由传统型向智能化。1.2.1实现自动化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广播电视自动化技术不断实现。在广播电视行业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硬盘播控系统逐渐出现,增多了频道数量,节目变得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在发射系统设计上变得更加智能化,且现代很多信号发射器都是运用双激励器,旨在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此类设备的应用可实现对故障的快速识别,利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能增强电视节目的流畅度。1.2.2监控水平高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监控装置与系统变得更加纯熟,监控模式也由传统的人工手动方法转变为智能化监控模式。智能化监控系统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可达到全天候的实时监控,监控的范围在不断拓宽,监控质量在不断提高,是实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效条件,能避免安全播出风险的滋生。1.2.3信号易扰或破坏目前,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除了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也可能遭到破坏,容易让不法人员或组织钻空,会对社会形成恶劣影响。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措施

2.1改造信号源头

一般来讲,在电视系统中出现停播现象,主要与信号源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是信号源故障所致。若想提高节目的播出效果,应及时对信号源予以改造,转变传统利用卫星、光纤信号备份或使用手工转换的方式,在原有的卫星、光纤信号备份操作的基础上,加设网络信号源的备份工作,要求信号的快速传输,加入了自动切换功能,能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实现自动化与手工的自由切换,利于保证节目播出的安全性。

2.2改造供电系统

在广电系统中,供电是基础条件,各部分发射机的运行都需要足够的电能,且为支撑电视、调频以及波发射机的运行,会设置独立或专门的供电站或供电系统,同时会配置ups系统,以实现独立供电站的高效运行。在此状态,当出现停电或断电时,独立供电系统会立刻做出反应,充当供电角色,以防止电视节目在播出中出现间断的情况,避免播出故障的发生。另外,为避免稳压系统出现一系列的故障问题,应设置好倒换的开关,将其接入到发电机内部,能实现电力的持续性供应,进而提高节目播出质量。

2.3使用数字发射机

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高质量的播出,应加大对数字发射机的使用力度,旨在提高节目的安全性,还能保证节目播出的优质性。在使用电源与激励器时,此时电压偏低,电源采取一对一的配置方法,若部分电源发生损坏现象,其不会停止工作,对电源进行整改与完善,继而达到稳压的效果,是实现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在数字发射机系统中,激励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选择优质、高性能的发射器,能实现自动化与手动操作的自由转换,且可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备份处理,一旦主激励器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进行备份与切换,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节目的正常播出。利用数字发射机来代替传统的电子管发射机,不仅具备高度的运行效率,还能节省成本,解决电子管频繁更换的问题,且数字发射机可在低温状态下运行,运行效率要大大高于电子管发射机,利于降低故障的发生概率。另外,为保证发射机运行稳定性,在机房中会配置多台制冷设备,且制冷设备应保持大功率,能让发射机始终处于一个恒温的状态,利于提高工作运行效率。

2.4加强系统管理

为保证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应加强系统管理,做好设备的全面维护与检查,制定合理的设备检修方案,做好检修记录,对设备的相关材料进行上报,是对检修人员专业素质的全面考察。

3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是现代广播电视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必须强化对多种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降低节目播出故障的发生频率,应用一系列的保障技术,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优质性。

参考文献:

[1]王利.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措施探讨[J].电视技术,2013(06):51~52,62.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 维护 管理 探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信息的规模、准确性、可获得性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掌握准确无误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广播电视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生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探索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基本特征

1.系统功能越来越多

同样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广播电视的发射系统和播控系统以及传输系统都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多声道传输以及数字信息传输等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播电视的功能和质量。

2.播出时间和节目频道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大众思想意识的转变与开化,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这使得节目频道必须向更加专业化、细致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早期由于受技术能力的影响,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受限,但当前几乎是全天候播出。

3.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在广播电视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主要原因还是受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比如电视中的新闻直播和广播中的路况直播等都利用到了网络技术。目前,广播电视更是在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4.播控系统越来越复杂

由于广播电视的频道和频率越来越多,为了迎合这种实际播出时的需要,综合性播控系统已经被大范围的投入使用,这种系统较为复杂,但是在调度以及其他功能上也更加灵活。

5.传输容量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多

以往广播电视在传输距离和容量都较为有限,但如今卫星、光缆以及数字压缩技术的出现了传输系统日常维护工作的特性和应用,使得传输距离和容量都已不再对广播电视传输造成困扰。

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措施建议

对于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管理来说,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例行维护和应急维护。例行维护通常是根据设备的运作规律和运行时间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应急维护针对的则是突发性的设备或技术故障。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得知,应急维护和例行维护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对于如何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作者的建议如下。

1.熟练掌握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工作原理

在进行广播电视设备维护时,应根据对设备的技术和原理了解,在第一时间锁定故障具体出现在什么位置。广播电视系统所使用到的设备中,绝大多数都应用了大规模甚至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其构造复杂、入微,如果一旦出现故障,单凭我们肉眼是几乎不可能发现问题所在的。必须要借用合理的仪表、仪器来进行科学的故障,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所在,并给以及时的维修、护理,这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建立在技术维护人员对系统设备的熟练掌握上。

2.时刻了解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

要确保广播电视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能够不间断的可靠、安全运行,就必须要定时对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了解。首先,所有设备的验收报告是进行维护工作的基本资料,所以必须要进行妥善的保管,便于以后利用;其次,要定时对所有设施进行检查,时刻掌握其工作状态,防止突发性故障出现;最后,维护记录必须要详细、周全,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基本的参考资料,便于故障原因分析。

要实现维护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目标,首先应该了解传输系统日常维护的特性。其具体包括:第一,维护工作应当具备预见性。维护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因素,等到状况已经发生才来处理,这就显得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了。尤其鉴于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失误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维护工作与维护人员更应该体现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将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灭绝于萌芽状态;第二,维护工作应当以安全性为重心。现在各个电视台播出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时间相对减少了很多。此外,广播电视信息传输属于在线传输,倘若一条线路出现问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的接连出现,因而日常的维护工作应以安全性为重,同时注重提高处理应急状况的能力,提前做好几份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第三,维护工作是很平凡的工作。维护工作需要常年定期的反复检查、监管,这一工作不仅繁杂、枯燥,而且它属于幕后的技术工作,需要维护人员默默无闻地坚守与付出。

3.不能主观臆断

在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中,始终要以日常的定期检修为主,对于容易损坏、或是可能会引发故障的原件更要勤于检修。但切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而进行主观的臆断,在没有真正确定故障原因之前,不能想当然的更换元件、更改电路,这反而可能会使一些故障原因被掩盖起来,继而引发突发性故障。

4.对技术维护人员要经常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5.技术维护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人是主导事物发展的主体,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在维护实践过程中始终要保证个人人身安全。如凡可能接触220伏以上电压的施工场所及维护高度超过5米的作业面,都要有专人监护,应设专人负责安全监察,尽量避免不良操作对人体的伤害。

(2)注重对维护环境的控制。通常来说,设备档次的高低决定了其对环境的要求的苛刻程度,越好的设备需要更好的环境,对于这些设备的维护要做到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震动小及无灰尘等,还有做好日常的设备清洁工作。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人要正确使用测试仪表及各类专用工具的、按期检查检修特殊部位的熟练操作,此外,工作结束后清点工具,打扫现场,同时,使用称谓统一、呼应准确的工作语言等。

(4)降低成本。为了节约更多的资源,注意在日常维修工作中对设备的改善性维护,目的是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更新器材时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国内产品,树立降低成本思想。

广播电视的现状篇8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生存现状;发展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报纸新闻,到后来的广播电视新闻,再到现今的网络媒体新闻。一定的传播方式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传统的媒体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吸取新媒体的优点,方能在新型环境下求得生存。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的有关问题。

1新媒体简要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手机媒体以及数字化电视等[1]。从其传播方式来看,它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电视和电脑向广大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娱乐服务的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将新媒体定义为数字化新媒体。通过比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可以知道,新媒体的优势非常大,因而其市场占有率有逐年增高之势。相比于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传播信息、提供娱乐服务的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例如,通过社交软件可以实现与台下观众的实时互动等。而且,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也比较多,各大主流网站的新闻网址,手机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随着我国网络的覆盖率的逐年增加,一些中老年群众也开始通过新媒体获取其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2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现状

2.1互动性不足

在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中,互动性不足是其较为显著的一个特征。这种情况在传播新闻信息上,表现的尤为明显。观众作为信息的接受一方,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多观众对某个新闻有疑问,或者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没有相关互动平台。不过,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影响,部分广播电视新闻也会采取某些互动的方法,例如,借助于微博、QQ等社交软件,将观众对节目的一些看法反馈给受众。但整体看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互动性是远远不够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机制所决定。就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式来看,都是采取一点对多点,或者点对面的形式[2]。也就是说,一个信息源面对着大多数的受众,信息源的都是由广播电视新闻的主办人所决定。观众没有权利、也没有相应的渠道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信息源的方,也不能与其他受众进行实时交流。但新媒体的传播机制是,一个信息源可以由无数的受众来分享,同时,受众又能将自己的观点、看法与信息源的方以及其他受众进行实时交流、讨论,因此,新媒体比较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而广播电视新闻由于互动性不足,发展比较缓慢。

2.2时效性滞后

广播电视新闻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时效性滞后。当然,所谓时效性滞后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的,与以往的报纸新闻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并不滞后。这种时效性方面的滞后,所引起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无论就综艺类节目,还是热点新闻、电影、电视剧等,广播电视新闻的播放时间都相对滞后。部分受众为了追求时尚,往往赶在第一时间获取一些娱乐资源,而且,随着新媒体对象的年轻化,时效性越来越为年轻的受众群体所关注。不能有效解决时效性滞后的问题,势必威胁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3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

3.1打造品牌

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恰恰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寻求自身的生存之道。新媒体虽然传播形式多样化,但由于参与的群体的层次不一,因而,新媒体的信息制作、娱乐共享不免显得粗糙,甚至出现低俗、恶搞的乱象[3]。但广播电视新闻恰恰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广播电视新闻承担着一定的义务,它是一个国家的喉舌,必须在民众面前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息、制作的节目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因此,信息的准确性较高,且比较精致。广播电视新闻利用这个优势,推出一些强档节目,树立自身的完美形象,打造不同类型的品牌节目,逐渐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3.2增加节目的互动性

首先,广播电视节目应在以往传播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就是说,在播放某一节目的时间段内,推出相应的互动平台,例如QQ,手机彩信,微信等。受众在接受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同时,能够及时将某一刻的想法反馈给广播电视节目。在节目的收尾环节,节目主持人可以就受众的相关问题、看法等,做出一定的回应。当然,也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在广播电视节目的银屏下方直接以字幕的方式,向受众推送滚动的反馈信息,从而使得受众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

3.3立足时效性

正如前文所述,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对节目、信息的时效性非常关注,因而,广播电视新闻可以根据受众的这个特点,将信息的传播立足于时效性的基础之上。例如,在篮球赛、足球赛方面,年轻人就非常喜欢观看直播比赛。部分年轻人为了看一场直播赛事,可以整晚不睡觉。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中年人士也对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非常关注。因此,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来,节目的时效性越来越重要[4]。广播电视新闻应紧紧抓住这一媒体传播的特点,积极弥补自身的种种不足,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3.4与互联网融合

从新媒体的发展路径可以知道,新媒体之所以能后来居上,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帮助。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新媒体的崛起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紧密相关,没有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理应顺势而为,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各种合作项目,进而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虽然在前面的几种策略中,广播电视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与互联网进行了联合,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在日后的发展中,掌握主导权,广播电视新闻就必须与互联网融合起来。也就是说,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来开展各种广播电视节目。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的时效性、互动性就能得到大大的改善。另外,由于广播电视新闻有品牌作为支撑,因此,其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

4结论

本文首先对新媒体作了简要的概述,之后,笔者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现状作了必要的分析,指出了其中两个问题:第一,互动性不足;第二,时效性滞后。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第一,打造品牌;第二,增加节目的互动性;第三,立足时效性;第四,与互联网融合。希望同归文章分析,能给读者带来些启发。

作者:郎慧 单位: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雷张豪.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347-347.

[2]王崇彬.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改革途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4(4):4.

[3]阚婳.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发展[J].才智,2014(18):347.

上一篇:技术创新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创造性思维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