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4 11:23:55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发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5-0070-02

让一个行业维持发展的脉搏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对其的干预和影响,因此目前广播电视新闻行业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以保证广播电视新闻在源源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中既能够保持原本的优势,又能够与时俱进。这实际上对培养专业广播电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培养广播电视人才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上各行业成分的变化,媒体行业已经成为新一代主流行业,计算机时代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国媒体行业迅速发展,并带来我国市场经济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从这方面讲,媒体行业的发展是我维持国社会生命力的重要元素。想要一个行业在社会中持续发展,首先要从人才方面着手。

1.1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媒体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为此,媒体行业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相对较为重要的一个行业,而广播电视新闻作为媒体中人们接触较多的一个行业,其发展对国家经济的进步有非常大的作用。为了能够维持国家经济增长,必须让广播电视新闻发挥最有效的作用,那么就必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行指导。因此,培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2国家人才政策的必然要求

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能型人才是近年来我国一直想要落实的目标,随着这样的政策提出,教育部门对专业人才培养做了改革。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而言,培养专业人才不仅仅是对学员的教育,而是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培养。国家人才政策的提出是对我国各个行业发展的一个要求,想要促进企业发展,必须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来指导。因此,培养专业广播电视人才是我国人才政策提出的必然要求。

1.3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需要

广播电视所面向的群众范围比较广大,想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现状并不乐观,具体体现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少,高校培养人才机制不完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那么为了使其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保持只进不退的步伐进行良性发展,必须对人才做出严格要求。

2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策略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媒体行业的进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通过上文对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意义的分析,我们知道,无论是从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还是单纯就广播电视新闻发展方面来看,制定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战略势在必行。具体策略如下。

2.1基础文化理论知识的铺垫

无论在何种领域,知识是让一个人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元素,因此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首先要对其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打好基础非常关键。一般来说,高等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充足的,在大学期间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就可以将基础文化理论知识学习透彻,但是并不是要学生盲目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2点问题。首先,专业知识要牢固。专业技能是检验人才的标准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的学习要以专业知识为主,其他科目为辅。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不同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科目,对学生专业性要求严格,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学科知识要了解。有很多人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习只要做好专业课程的学习就可以,对学科知识完全不在意。但是学科知识对专业知识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政治。文学、社会等学科的知识后,会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现在国家大力支持人才全方位发展,估计建设全能型人才。因此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2.2实践环节促进专业技能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与其他以理论性知识为主的学科专业不同,广播电视新闻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的文化理论知识,同时要对传播、播音、主持、摄影等多方面与广播电视新闻相关的媒体设备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接触,通过实践来增加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多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都开始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人们交流也通过多种媒体方式来沟通,可以说媒体实现了人类社会的一次革新。那么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想要达到当今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在实践环节中促进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这也是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3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为了让广播电视新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依然保持稳健的步伐,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建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本文通过对培养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意义的分析,总结出具体策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希望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者有帮助。本文仅是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浅显议论,更多内容有待研究者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言靖.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素质培养[J].新闻知识,2009(6).

[2]郑好.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1):120.

[3]孙宜君,刘进.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城市地理,2014(6):72.

[4]张如成.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创新[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10).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媒体融合时代 广播电视编导

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尽管在媒体融合时代,也没有任何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广播电视。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的受众率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工作上进行转变,优化工作思路,完善业务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只有进行深度的转变,才能够让广播电视在媒体融合时代有立足之地,并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

一、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转变的必要性

1.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是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形式多种多样,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与互联网共同生长起来的一代人,其对广播电视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对互联网媒体的熟悉程度深,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向和业务能力,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广播电视工作,让广播电视工作可以与互联网下的其他媒介媲美,最终赢得更高的受众率。

2.广播电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观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从飞鸽传书到电报,再到当下的互联网邮件,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社会生产力息息相关,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直接联系。当下我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即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升,即社会的文明程度晋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效率和传播形式发生改变,电视编导的转变也成为一种必然。

3.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流阵地,也必须加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当中。进行改革是因为一定的原有的工作模式与当下的实际产生了差距,需要通过改革行为来调整两者之间的差距以适应需要。在媒体融合时代,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大众的口味发生变化,电视编导的作品必然要进行调整,电视编导的转变是必然的。

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对策

1.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能力培养,能使其创作的影视作品得到受众广泛欢迎,在影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提升影视节目、媒体行业以及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影响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例如,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举办优秀原创影视作品征集大赛,并对优秀作品创作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培训机会,激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更加热爱影视作品创作,积极学习、锻炼、积累经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良好经济环境的支持。

2.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技能的培养

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视。例如,学校与广播电视媒体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受行业特色,了解工作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理论教学中接触到实际案例,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事业快速发展。

3.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电视编导的转变有重要作用。意识对人的行为有能动的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思维逻辑。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飞跃提升,从而在媒体融合时代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化本专业知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让电视编导工作者不断遇见未知。电视编导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电视编导工作具有其显著的特色。只有不断深化本专业知识,才能够对比当下工作,从而找到电视编导工作创新的契机。第二,拓宽视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拓宽视野就增加了电视编导工作者的创作素材,素材越丰富,节目就越新颖。不断拓宽视野,创新意识就会源源不断。第三,构建批判性思维。构建批判性思维,对媒体融合时代的其他媒体进行深度分析,找到其节目的优劣点,就能够对其劣势部分进行改进,创新的广播电视节目自然就诞生了。

4.加强广播电视编导群策群力的培养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面对挑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各类媒体花样百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群策群力能够讨论出更好更多的金点子,从而让广播电视节目焕然一新,最终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常青树。加强广播电视编导群策群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就能够让各个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让广播电视节目精彩纷呈。由于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意识的影响,团队合作一直是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要拧成一股绳来对抗其他媒体的挑战,这也需要广播电视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和业绩奖励机制来促进工作人员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第二,加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群策群力需要交流和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交流效率的提升。广播电视编导要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最终有利于大家思想的碰撞。第三,加强部分工作人员领导力的培养。群策群力过程中,需要有人对各个意见进分析整合,需要平衡各种意见的利弊,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所以对具有领导力的工作者进行领导力培养也非常重要,否则,大家的各种好点子最终都会变成一盘散沙,影响大家的积极性。

5.优化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力资源。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整理和传输,大众的受教育程度提升了,对节目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禁得起群众考验。优化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专业性。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的多样性娱乐了大众,媒体中的知识纰漏也屡屡受到大众的质疑,通过优化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节目的公信力,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主体地位的捍卫。优化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课外知识的深化。在广播电视企业,要让广播电视编导熟悉专业外其他领域中的知识,这样整个企业的知识结构就增强了。第二,培养其他专业学生电视编导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非电视编导工作人员能够用电视编导工作的术语与电视编导进行沟通,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第三,定期组织在职电视编导工作者到高校进行学业进修。不断学习和充电,能够让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有利于对抗媒体融合时代的冲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已经不是唯一的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够让广播电视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受众率。本文上述的几种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对策,是基于当下媒体的特点和广播电视的处境论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资源和媒体软件不断升级换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对策也非一成不变。因此,媒体融合时代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持久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帅帅.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青年文学家.2013(24)

[2]与新媒体互动融合是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J].新闻论坛.2012(03)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人文素养技术素质 立体培养

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具有较丰富传播理论知识和较高新闻采写编评制作能力,能在各级各类新闻传播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舆论宣传、公关策划等工作,尤长于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和影视制作公司从事新闻采写以及各种节目的策划、采编、制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培养电视制作人的摇篮,今日广电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未来电视新闻业或影视制作的质量。在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一旦进入真正专业影视制作领域,就会发现技术素养大多很缺乏。譬如,一个学生在多方努力之后,进入一家市级电视台专题部工作,应该算专业非常对口,但仅仅工作三天后,由于将工作用DV磁带强行横放进录像机中,导致设备损坏。赔偿损失后,因为在工作中总不能得到同事信任,不得不调往其他部门工作。

一、造成学生技术素养短板的成因

1、生源的原因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以文科学生为主,有的院校按艺术类招生,只有个别学生有一定的理科背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技术方面的概念就犯糊涂,而在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中,牵涉的物理概念又比比皆是,使学生头不大都难。

2、培养计划的成因

课程体系大多以广播电视节目采编为主,注重新闻理论和采编理论,技术性课程相对较少。加上近几年,专业热度较高,开设院校增加,专业实践基础投入跟不上,相对薄弱。

3、校园环境影响

学生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网络对各专业学生吸引力都不小,对广电专业学生尤甚。以专业的名义邀游网络,观看视频、听音乐,以休息的名义网上聊天或网上游戏,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仅停留在消遣和欣赏的层面上是不够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在高中起就慢慢远离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而现代广电人才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开设科学技术教育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效果。随着专业新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广播电视与IT技术结合的趋势非常明显,象传统的摄像机与硬盘和闪存卡的结合,产生的新型摄像机,其功能更便捷、更强大。新技术促使节目制作的程序发生相应改变,磁带变成盘符,录像机则更像一台电脑。这些变化,就要求文科学生的知识结构随之发生变换。大学的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已不能满足要求,应该给学生开设更多的IT与影视相结合的课程,计算机音乐、电脑动画与三维图形制作、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采访活动中的应用等课程,以此带动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首要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就能够在工作实践、采编活动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到理解、分析、处理作品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能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未知到已知的影视艺术探索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并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列入到教学内容中,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学科的特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考试与检测检查结合起来,课程要有前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技术素质的培养途径

1、重建适应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课程架构

课程架构,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在专业通识教育完成的前提下,应注意广播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革新教材,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教材很难赶上技术的发展,变革教材使用方法是惟一途径。技术类课程应在教学中随技术发展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对影像的数字化处理方向应予以高度重视,现在学生受网络影响较大,新技术带来的视频、音乐享受令人陶醉,不妨以此为契机,改革课程架构。设置比较宽泛的选修课程,如光学、数字技术、数字化影像技术、MIDI技术与制作、现代录音与录音技术、高清电视制作等。

2、改革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比讲解更加重要。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影视活动,以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人所应具备的能力。注重实践也能促进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尽快上手,且更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应变能力。技术素养好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优势尽显。一个普通高校广电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对技能课程特别用心,大学三年级就已经可胜任一般小影视工作室的工作,毕业招聘中与几大名校同专业学生一起参加竞争,最后以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拍摄技能和对新设备的适应能力而胜出。平时对技术类课程不重视的学生。一旦进入实际操作,或设备或工作环境发生变化,适应或上手的过程漫长,用人单位是很难等待的。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要充分运用音乐现代化教学设备、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能力和教学能力,编制适合专业特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听教材、计算机辅助软件,运用现代化音响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加快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步伐。现在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加以使用,技术课程中用很多新技术,教材会滞后,但网络上对新技术的介绍从来都与时俱进,并且内容还比较详尽,学生在课余上网时就可学习,当然,作为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查找出相应内容提供给学生。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人才培养方向存在问题一些高校注重学科的交叉性,比较偏向文史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技术方面。为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比较注重文化、文学方面的课程,对影视语言本体问题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就是一些专业艺术学校非常注重技能化教育,以培养高技术水平的文艺人才为主要目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同于一些分工比较细致的专业,缺乏一定的专业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课程的设置包括许多环节,像公共通识课、专业主干课等。其中公共课主要包括计算机、英语、政史等科目,缺乏特色课程,而专业主干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实践活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场地安排不到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主要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只有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才能确保人才质量。而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为了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的发生。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师资力量出现匮乏。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资力量的薄弱会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没有足够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缺乏专业技能,达不到相关规定,而且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除此之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而高校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教师虽具有丰富经验,却因为职称、学历条件达不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从而阻碍了优秀教师队伍的扩展。而且多数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承担着比较繁重的任务,没有时间更新专业知识,缺乏教师进修的机会,不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人员的全方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对于以往的培养目标,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在进行培养目标的确立时,需要着重于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理念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还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人品,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才能够适应当前工作需求。高校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一定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水平。另外,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性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多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安排,按照四个层次来划分。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像电视导播、栏目设计等。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像电视导播、后期编辑等。第三个层次包括综合性专业课程,包括电视制片、编导创作等。第四个层次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电视媒体策划、受众群分析等。另外,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既要体现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要加强辅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许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它的专业性十分强,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在一些程度上,对学生的考核及创作能力、制作水平来进行评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就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先通过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然后通过验证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是创作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完善自身的能力。另外,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把重点放到专业课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多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扩大专业师资队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保障。高校只有具备规模庞大、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除了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道德榜样。另外,学校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给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高校教学的机会;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赴外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总结

综上所述,以往的广播媒体节目比较单一,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节目不断丰富起来,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越来越重要。目前,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课程不合理、实践与理论脱离、师资缺乏等多项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师资队伍,确保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现状

基层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工作是时事新闻报道、宣传与讲解政策制定方针与实施内容、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导向三方面主要内容。基层广播电视台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存在着政务新闻播出多、人才引入机制不畅、新闻报道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一、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新闻传播内容受政务影响过大,创新少;二是新闻专业人才引入机制缺失;三是新闻报道模式单一。

(一)新闻传播内容受政务影响过大,创新少

在地方性县级电视节目中,新闻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且以政务性新闻居多。会务与检查类的政务新闻占所有新闻节目比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它反映基层群众生活与文化活动的新闻篇幅相对较少。全年的新闻稿件统计数据表明,会务与政务类新闻占全年稿件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基层电视台的节目受到政务新闻数量的影响过多,没有更多的创新,缺少新闻感是地方广播电视台的通病。政务性新闻对受众形成审美疲劳与反感。新闻的播出形式一直以来因单调与缺乏娱乐色彩而不为百姓所喜爱,同时由于会务与检查类新闻数量的整体影响,让受众对于新闻产生更深的无趣感,形成了收视率低下,受众兴趣与关注度逐渐减少。县级地方电视节目中应加入以反映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同时创新新闻形式以关注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多报道反映基层和反映群众生产生活有深度与影响力的新闻。

(二)新闻专业人才引入机制缺失

县级地方电视台对于电视采编人员的配置一直以来是制约县级电视台发展的短板。新闻节目要求有时限性,这是新闻节目的特性。由于专业性人才短缺同时受到播出任务时限性要求限制,新闻采编人员加班加点工作属于正常现象。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是采访、编辑、摄像多项工作一人完成,这对于新闻采编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新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对缺失,新闻驾驭技能欠缺,导致新闻出现画面、画质、构图等一系列非专业常识性错误。新闻采编人员的流动性大也是制约基层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的新闻专业人员培训与人才引入机制是制约县级地方性电视台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新闻报道模式单一

县级地方电视台新闻每年对于重要新闻有着一定的类似性重复,这是受到政务性新闻影响的一个弊端。这种重要新闻在一定限度内的重复,对于新闻报道的模式发展限制性约束表现得非常明显。相对于时间与地点改变的重复性政务类新闻要素播出,受众也有着模式化与新鲜感缺失性诟议。新闻同质化成为了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通病,新闻报道模式单一、重复性强是基层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广播电视台发展出路

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内容受政务影响过大,创新少;新闻专业人才引入机制缺失;新闻报道模式单一等条件的限制,想要发展只有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丰富电视节目与新闻播出形式,提高收视率;二是坚持地方特色新闻节目创新形式;三是重视与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新闻;四是引进人才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

(一)丰富电视节目与新闻播出形式,提高收视率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衡量一个广播电视台节目质量的依据,更是衡量一个广播电视台节目是否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一个具体标准。提高收视率丰富电视节目与新闻播出形式,是广播电视台作为政府基层新闻传播主要形式的工作任务。为受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与权威性政策解读是广播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将焦点性节目与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有机统一起来提高收视率是县级地方广播电视台下一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坚持地方特色创新新闻节目形式

坚持地方特色创新新闻节目形式,走出基层广播电视台受到人才、政务、节目形式的制约困境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电视事业进入新时期、产业化发展的时代,如何将地方特色新闻节目创新并引入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元素是我们新闻传播为主业的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何立足本土、创新形式、不悖离新闻主旨,宣传与受众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知识是地方特色新闻节目的主要创新内容。根据具体的工作实际内容,完善并改进工作形式,发挥自身优势,推陈出新,是打造地方特色节目的主要工作方针。最终通过相关的努力提高自身节目质量,保障收益是县级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重视与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新闻

广播电视节目是为了政府与基层人民群众生活服务而生存,只有贴近基层人民群众生活,打造地方特色的电视节目,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才是广播电视台的主要工作。对于与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新闻要加强报道与关注力度。在农业与农民生活上提高关注度,贴近农民的生活。从关注三农问题入手,提高与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新闻的播出率。

(四)引进人才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是一个行业发展与前进的基础与必要保障,保证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是县级地方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播电视台的业务涉及到摄像、采编、报道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要想取得进步与发展,就要从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改变原有的用人机制,采用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先进管理理念,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在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立足职业需求,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县级广播电视台采编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相互印证的一个过程性积累,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工作经验的积累二者不可或缺。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是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强化从业人员素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决定了一个基层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提升与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是避免出现画面、画质、构图等非专业常识性错误的保障。第三是由专业化的教师对工作人员按照工作分工进行专业性培训。专业化的培训是强化专业人员基本素养的根本方法,请专业人员对记者、编辑等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从实践经验入手,打造以老带新,以训代培为主的培训机制,提高相关从业者综合素质。新闻节目是地方性广播电视台的主要播出内容之一,其播出与制作的质量反映出一个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的服务质量。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丰富电视节目与新闻播出形式、坚持地方特色,创新新闻节目、重视与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新闻播出比重、引进人才提高从业者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韩力民,郑新春.县级广播电视台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分析研究[J].新闻发展与研究,2016(12)147-148.

[2]程明明,曲亚民.广播电视新闻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对策[j].河南工业科技发展要闻,2017(02)155-156.

[3]陈志利,黄金生.新形势下广播电视与传统媒体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湖南新闻传播,2016(06)229-230.

[4]陈志明,葛树森.探析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历程[J].工业技术发展与新闻媒体技术,2016(22)336-337.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6篇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知识和文化体系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为了顺应大环境的主流方向,媒体行业的发展也需要融入多元化特征,以大环境作为发展的载体,进行科学的发展,借以促进媒体行业可以凸显其新媒体时代标志。新媒体时代,所需要的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人才必须兼具经济、科技、社会和法律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综合的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中。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职业素养为可以将传媒中采集、写作以及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于一身。这就要求他们在计算机应用和沟通方面的知识均需要熟练掌握。其次,就必须具备知识面宽的特点,必须能够使其自身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通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编导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职业素养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具备全能型人才的素质,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改革和更新培养思想,要以能够符合社会主流发展方向作为根本目的,培养他们在具备多元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术业有专攻,并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求其具备网络知识技能,注重对网络知识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抓住受众的心理,努力塑造贴近受众内心喜好的节目。在广播电视编导培养模式上,必须加以改革,不能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培养,除了对于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概论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顺应新媒体环境,注重系统性全面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能够精通网络知识,对网络传播有崭新的认识,熟练掌握网络营销技能,将这些知识融入自身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次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学术界通力合作。二是通过借鉴和模仿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培养模式。通过学术界通力合作的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各大高校与传媒机构进行联手,从根源上对其专业职业素养进行培养。通过制度上签订协议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得到实践上的锻炼和学习,将课堂所学及时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利于专业性操作的熟练和实践,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现阶段我国的一些传媒高校已经开始与传媒机构签订合同,对高校而言,可以提升知名度,可以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借助高校平台,可以吸纳更多的优秀员工,投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实战应用型人才,节约了成本。这样,媒体不但可以作为高校媒体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也可以为媒体做出巨大的贡献,二者可以相互受益。另外,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需要在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国外媒体行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供借鉴。在借鉴经验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我国自身的现状,分析和总结能够适合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先进经验,对于不适应的必须进行提出,结合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一条适合我国媒体人才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独特道路,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借助国外媒体机构的丰富资源与之进行强强联合,使我国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发展。

三、构建起适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体系

新媒体时代,要求广播电视编导掌握综合性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相互融合。高校一定要根据这个根本目的,建立健全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借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课程整体结构的优化,设立公共基础科目,有利于培养未来的广播电视编导掌握多元化的知识。设立专业基础科目,有利于未来的广播电视编导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还要注重创新性和前沿性。课程之间要做到延伸和融合。

四、新媒体环境下在职编导培养的重点

首先,对于在职编导的培养要注重思维的转换,不能被老旧思想所束缚,要创新思维。其次,从新媒体所需要的新兴知识技能、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在职编导加强培养。最后,在职编导要注重在工作之余多多参加高校组织的再教育培训课程以及专家讲座,借以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意识。第四,在职编导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涉猎,借以适应新媒体大环境下的知识技能要求。综合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脚步的加快,对于媒体行业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媒体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的应用型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流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要设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借以促进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7篇

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够把信息以丰富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在这种形象教学中更好地感受各种元素,激发创造力、想象力。对于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观测的现象,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地将其模拟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客观认识,改善教学效果,有效得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一些图形图像的学习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成为综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得学生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打破以往的时间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让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变得津津有味,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强调艺术的想象力,将其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能够增强教学的活跃性,有助于塑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学会自如地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另外,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分组进行讨论,进行合作式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方便了师生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些教学距离,难免给学生一种威严感,不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长此以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将会疏远,交流时间会越来越少,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外,还可以运用网络手段建立学生群。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把相关资料上传到群内,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中需要用到的资料,方便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最好的引导者。而且,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广大师生在网络世界里吸取足够的学习资源,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2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电教媒体的结合目前,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忽略了传统电教媒体的运用,虽然计算机多媒体发挥覆盖了部分功能,但是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运用各种媒体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媒体的特点,并且要学会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体。再就是选择媒体教学时,还需要坚持媒体功能性原则、教学需要原则,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既要会运用传统电化教育媒体,又要充分发挥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传统的电教媒体主要是运用幻灯片、投影片来直观表现专业信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它始终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电教媒体,它们在功能特点上仍然存在差异。在运用传统电教媒体时,学生可以参与到幻灯片的制作中,从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影视技术基础。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结合各媒体的效果,取长补短,并且要根据媒体的优势,让教学更加丰富生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课堂中运用过多的影视片段等,对教学会产生反效果。虽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过多动态的画面,容易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除此之外,教师采用口头传授教课,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教师便能够根据教学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为此,要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有一定的度,课件不能被直接作为电子板书的形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握好课件中的视听比例,做好组织教学内容的配置,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还要加入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不要一味地重复以往的教学课件。在合理配置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传媒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大大促进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只有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到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加完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当今媒介生态的一个鲜明特征。所谓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媒介融合的发展正改变着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广播电视媒体,甚至新媒体,都切需要一大批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发展的专业人才。但是,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的时代要求

在传统的新闻教育中,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人才培养与报纸等其它平面媒体交叉较少,而与数字技术、网络、通信等学科更是分属不同的专业院系。如果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学,毫无疑问,结果就会导致人才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不够全面,学生的就业范围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在地域性、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办学成本将会因各类实践活动、学术交流、教学交流而变得较大,在这样的专业背景和就业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学成效不够理想,办学前景也显得较为严峻。

二、高校广播电视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应积极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无不依托课堂教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方面,“要站在大新闻、大传媒、大传播的学科理念上,再加上广电媒体特色的培养模式角度上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新需求。课程结构应兼顾人文及科学素养模块,传播学素养模块,新闻学基本理论与传播技能模块,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模块等内容。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块。其中,公共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功底,开设文、史、哲、经、法等各类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则是尽量符合媒介融合的发展特点,在大传播的文化氛围中注重新闻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各种媒介技能的培养。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将专业要求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

(二)实验教学

科学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媒介技术的依赖决定了它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升级,打造了一系列专业必备的实验室,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实验平台,具体包括:

1.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包含工作站、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以及软件组成等,旨在培养学生素材编辑、特技制作等电视编辑技能;

2.影视制作实验室,包括影视制作需要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帮助学生掌握影视制作技能,实现影音创作的梦想;

3.电视演播厅,其中包括苹果机等各种影视编辑演播设备;融室内前期制作与后期加工为一体,是学生学习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阵地;

4.摄影摄像实验室,配置有整套摄影摄像的灯光设备、各色背景、手动相机、数码相机、摄录机等,是学生进行摄影摄像操作演练的重要平台:

5.图片编辑与处理实验室,包括教师机、学生机、相关软件组成等,以图片编辑处理技术为主线,让学生熟悉软件功能和操作技能。

(三)实践体系

在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相结合是一项重要内容,各高校新闻学专业极为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校内媒介平台。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校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等媒介资源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生的实践平台。在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中,老师一般都会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学校宣传的实践。

更有学生基于校内媒介资源,自发组织各类新闻社团,如建立实验电视台、校内刊物及新闻理论研究会等,这也成为了实践教学的一个小舞台,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经常性的进行一些新闻报道策划、微电影拍摄等实践活动。

其次,可依托本校或本专业的实验室资源,建立小型文化创意与传播实践基地,开办特色工作室,或由学生独立运作,或与一些传媒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从学校实践走向社会实践的有益探索,让学生尝试一些简单的市场化运作,并感受专业前沿的传播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在资金、设备、资源等有限的情况下,高校挖掘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去媒体实习实践,这又是广播电视新闻院系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淮南师范学院新闻系就通过与多家媒体单位协议合作,建立了一批规范的、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这些媒体单位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充足的专业实践岗位,这使得学生能够在理学习之余,利用课外时间、利用校外实践岗位,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演习,也极大的拓展了广播电视新闻教学的实践体系。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9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内容及必要性,针对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广电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广电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等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档案信息的采集、加工与科学管理的人机交互平台,其信息量不仅大而丰富,且可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和查阅。

声像资料,作为广播电视档案重要组成,镌刻着广播电视事业历史发展的辉煌,更承载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如何打破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高效的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近年来已成为广电领域不断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

2、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内容及必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运用于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操作与控制,对各种电子文档的录入、档案查询、档案维护、分类管理以及借阅、归还登记、实物领取等进行管理。其页面由搜索引擎、档案分类列表、借阅状况及审批程序控制等构成。

将信息技术引入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大大改观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人工查找、手工记录的准确度差、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下以及用户无法共享资源的状况。它不仅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与国际档案管理工作接轨的必然趋势。

3、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3.1 现状分析

档案管理意识淡漠。由于档案管理理念存在局限性,对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广播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对节目播出后大量声像资料的后续管理与建档等工作缺乏重视,导致数据流失。

信息化水平较低。部门之间自成体系,相互发展不协调,小网林立但各业务单元之间信息彼此孤立、无法实现优化配置以及内、外部系统资源的共享,更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

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广电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不相适应,存在声像档案不能及时归档、随人员变动或机构整合而流失等现象。且因网络安全工作不到位、载体管理与防护手段不健全、保障措施不严密等原因,广播电视档案重要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3.2 对策研究

建立健全广电档案管理体系。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档案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并层层落实。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注重历史资料和所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像归档工作,依法加大电子档案的标准化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具有专业特色的声像资料归档手续齐全、内容完整且符合保密安全规定。为广电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置档案管理网络数据库相关软硬件,加快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借鉴美国“国家文件与档案署”所创建的“档案信息导航系统(NALL)”等档案资源数字化先进经验,构建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网络数字平台。集中精力开展新闻等广播电视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录入和处理,将档案资料按照国家机构、地区划分、职能分工等属性关系进行严格的分类,并转化为数字信息。设置技术人员对数字化影像资料的更改和换版权限,确保光盘、磁盘,磁带及各种新型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对因年代久远、磁粉脱落而导致影像失真的珍贵资料应予以特别的重视,不允许轻易损坏或销毁而应在第一时间内,利用高清拍摄扫描仪、刻录机以及存储密度较大、稳定性高、记录效果好、存储寿命长且易还原的缩微等先进的现代影像技术进行修复,全面提升广电档案信息的查询、检索和利用的效能。

注重广电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俱佳的档案工作队伍,是实现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建立广电系统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确保档案管理数据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的计算机人才。因此,一方面鼓励从业人员将面向大众的广播电视行业神圣的使命感和荣誉观融入和内化到日常工作、爱岗敬业;另一方面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进修机会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快速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队伍的业务素质。

借助信息化提高档案案卷质量。档案管理既体现广电系统管理水平,又展现其精神风貌。对归档信息提出标准化要求,可规范归档资料纸张、表格、格式和字体等,达到归档资料的清晰、整齐和统一。编制基于国家标准和制度办法的案卷封面、明细表等标准模板,于档案信息共享版块,供归档者选取和调用,可大大提高归档资料的质量,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5、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摒弃传统理念,优化管理模式,才能充分挖掘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社会潜能,实现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高层次转化。

参考文献:

[1]高世宇.广播电视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1,185(2):75.

[2]徐凤仙.加强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浙江档案,2011(12):44.

广播电视专业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媒体;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

新媒体特有的通过关注用户的不同喜好和需要,针对不同终端采用完全不同的推送方式,令常年不改变传统传播方式的媒体不得不向同样的方向进行转型。同时,整合庞大的传媒资源、建设安全便捷的传播平台,是技术转型的重要手段。

1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存在价值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距离受众最近的电视台系统,是传达国家方针、政策的最终端口,他们针对的是更少的人口、更集中的关注点和更相似的审美趣味。县级广播电视台更应当关注用户本身,令资源和信息更加集中,针对用户的喜好和使用的设备,为观众提供更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节目。

2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现状

2.1设备管理混乱。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设备更新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足以与部级、甚至省级的广播电视台相提并论,其在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的同时,很多旧有设备依旧在继续使用,造成了设备管理的混乱[1]。2.2技术管理思维落后。互联网技术正在严重挤压传统媒体的旧有盈利模式,然而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云技术让信息的储存和传输越来越便利,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些与以往不同的变化,现今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管理人员还未及时转变管理观念。2.3新技术应用迟滞。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电视台理应是最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人群,但实际上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还抱着设备维护有专门人员负责的想法,也更习惯于利用旧技术,而非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电视台的任务。2.4管理人才匮乏。设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对管理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护的专业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素养,然而这样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只有招收或培养出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够达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获得最大的效益。2.5设备维护不到位。现在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对设备的维护是“亡羊补牢”式的,只会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维修,而很少在出现问题前进行常规检查。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往往只有少数人负责,实际的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正常工作[2]。

3技术管理整改措施

3.1设备统一管理。为了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处置,需要对更新换代后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详细合理的账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应当更新换代的时间,使管理科学化。3.2树立全媒体思维。旧有的思维方式不加改变,行为上就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要在县级广播电视台内部推广转变思维的必要性。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地位,转变思维方式是其生存发展的途径,根据受众需求,树立全媒体思维,建设新媒体团队。3.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转变经营方式并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在此之前应当对工作人员加以培训,教他们应用新技术的方式方法,加强他们维护设备的意识,促进工作者使用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全电视台的任务。3.4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比部级和大型的广播电视台的人员数量要少,素质也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状,短期内可以通过变革技术管理体系,通过群策群力共同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明确责任的承担者和承担的范围,严格规定维护内容和时间,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提高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量化衡量标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5定期维护设备。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让工作人员定时检查设备,在问题发生之前加以解决,减少对正常工作秩序造成的影响。

4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的同时也为其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持。县级电视台是国家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整体上促进国家传统媒体的发展。

作者:唐晓群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参考文献:

[1]邓贵川.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92-193.

上一篇:电算化财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美术鉴赏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