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2 15:00:42

广播电视专业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1篇

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男|31岁(1985年3月14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3年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职 位:广播电视编导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广播电视编导

学 校:复旦视觉艺术学院

自我评价

本人所学专业为广播电视编导,了解新闻制作各个流程,特别是新闻的拍摄比较了解,熟识大洋、Premier、Edius等非线性编辑软件,熟识Photoshop。本人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工作专注.爱好并且精通各种机器的摄影与摄像善于场面调度,指挥。待人热心诚恳,有较强写作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有较强团队协作意识,性格乐观开朗,渴望成长和挑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广播电视编导

工作经验

2012/3 — 2015/4:XX有限公司[3年1个月]

所属行业: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1.负责宣传片前期与客户交流及写稿工作;

2.跟进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

3.电视购物环节里,负责策划并制作准备提报到台里的产品的场外VCR;

4.要负责影视项目的策划书与开拍前的各项筹备与决策,带领团队外出拍摄。

2009/4 — 2012/2:XX有限公司[2年10个月]

所属行业: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栏目组 导演/编导

1.负责把控拍摄质量,灵活解决拍摄期间遇到的问题;

2.跟进后期剪辑的合成效果;

3.负责前期选题筛选,然后深入挖掘可用题材;

4.与当事人沟通拍摄事宜;

5.根据实际情况推进事件发展并拍摄;

6.根据所拍素材书写合适台稿和后期剪辑和演播室录制和解说词配音。

教育经历

2004/9— 2009/6 复旦视觉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证 书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编导专业;电视写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164-02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1.急需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育,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了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得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对课程内在价值的理解。本课题组针对山西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已经必修过电视写作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316人。

问卷第一题为:你在每节课前,是否清楚地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学习目标了解情况的比例

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偶尔了解课程学习目标,只有四分之一表示了解。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每节课的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不利的。

问卷第三题:你认为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主要取决于什么?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课堂的学习效率取决于自己的学习状态,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率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限,对于个性鲜明的编导专业学生是不易接受的,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学习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2 学生认为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的三方面所占比例

第二,教学资料与理论不能与时俱进,教师以权威自居,但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学,所以相对陈旧的教学理论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学习效果。

本课题问卷调查表的第六题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视频材料与理论观点如何?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视频与理论结合情况的比例

《电视写作》课程的视频资料大多为纪录片或者专题片,而这些片种对于处在大学一二年级的编导专业学生来说,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接触还是不多的。但从图3的数据中还是可以看出有43%的学生认为课堂中教授的理论相对陈旧,有10%学生认为视频资料与理论都陈旧。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电视写作的理论更新快,创作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材相对陈旧,大多学校都在沿用2010年两次修订后的姚治兰教授的《电视写作》一书,其次专业教师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陈旧的视频资料,把电视写作的类型、技巧、方法传授给学生,是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

2.急需改进实践指导的方式方法

在课程设置上,《电视写作》为2课时,课堂有限的时间,电视写作实践占整个教学活动比例较少,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写分镜头本插入解说词的方式,其他形式的写作方式和手段都因为技术设备有限或学生动手能力有限而难于体验,这对未来的电视人才无疑是重要的损失。而从本课题问卷调查表中涉及在课堂或者实践中遇到问题学生的解决方式中,除了可以得出编导专业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外,也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或者实践中交流不足的现象(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所成比例

二、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写作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在电视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照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备条件,这一方法能在电视写作教学中广泛采用。第一,体现《电视写作》课程实践性原则。电视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使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真正体会电视写作的整个过程,分析与掌握每个知识点,如笔者在电视栏目策划书写作这个知识点的授课过程中,分组进行一档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的策划,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讨论实践,最后以策划书的标准书面形式上交作业并进行点评,这就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第二,体现《电视写作》课程学生主体性原则。在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情况下,学生只有当完成的目标任务与预期成果吻合时,学习才真正成功。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在集体的、相互的、个体的三种自我教育方式下获取知识。而衡量自我教育的尺度主要是学生实际参与度和体验,这些也正与电视写作教学的自主性原则相吻合[1];第三,体现《电视写作》课程创造性原则。项目教学法强调师生的互动,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发挥自我的创新意识进行时间创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潜能;(2)案例式教学法在电视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案例式教学法在很多课程上都广泛使用,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的应用不够准确有效。“案例式教学法”在电视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要点:第一,案例选择。对于电视写作课程而言,典型性案例主要应包括:中外电视栏目策划成功或相对成熟的策划案范本、中外经典的电视新闻消息或评论文章、中外优秀纪录片的经典解说词等。通过这些经典案例的展示、分析,印证说明相关重要理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第二,案例展示。首先要重视案例的背景资料,这不仅能说明案例的社会历史意义,也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掌握,其次案例的展示要有重点和不同的展示形式,不能所有的案例都事无巨细的全部展示,要有重点并配合不同的展示方式,要图片、文字、视频与讲解相结合;第三,案例分析。可先由老师进行示范分析,运用了什么理论,什么方法、怎样分析的,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2.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既注重理论积累又强调实践的课程,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电视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改进。

(1)理论要和实际相联系。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沟通,自主性较强。在电视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让他们参与到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者提供机会参与学校或系里的相关活动或项目的文案写作,巩固完善理论基础,锻炼写作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灵活应变,创作具有个性的解说词;其次,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制作不同类型的电视片并配合文案写作,体会不同形式的电视写作方式和手段。比如:学校的重大活动或纪念日,可以鼓励学生做电视新闻,练习新闻消息写作或是制作专题片配以解说词写作等;(2)创新要和实践相挂钩。电视写作的实践教学要立足本校或本系的实际展开。首先,可以利用学校或系里的媒体、社团来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如在学院电视台播出学生的电视新闻作品,既丰富了编导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满足了他们表现和展示自我的需求,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系里可以适时组织一些竞赛或评比活动,例如山西传媒学院编播系的“光影随行”活动,对优秀的电视写作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比如“最佳解说词写作奖”,增强学生学习电视写作这门课程的兴趣。

三、结 语

作为应用型的专业院校,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投射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形成了新型的双主体师生关系。在课程的安排上,《电视写作》课程应与其他实践性强且相关的课程在教学、实践创作中相结合,比如:《电视栏目策划》《纪录片创作》《电视专题》《电视新闻》等课程,在实践中可以同一时间进行两个课程的实践创作。当然,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作为年轻的传媒业,它还在不断的开拓前行,其在发展中的特征还在不断的呈现与变化。作为培养适应媒体发展的新型人才,我们既要紧跟最新的理论与技术,精准了解学生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也要结合具体的课程,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与时代脱节,不与传媒需要脱轨。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星.21世纪艺术教育格局中的影视教育发展分析[J].电影艺术,2004(5).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223-03

近几年影视传媒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受到的媒体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该专业持续升温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是是属于艺术类专业,要求能够掌握前期的策划,文学创作,节目编排,后期的制作等综合素质,对人文素质及文学方面的素养都有极高的要求。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创作、广播管理、电视节目策划、栏目创办、频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媒体的运转注入新鲜的血液,攫取更多新颖有创造力的思想,学习专业技能让信息的传播达到最高效率,更加便捷的接收信息,让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地方高校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人才培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出现引起了一大批电视人的热切关注,吸引了更多热爱媒体事业的人才,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为人知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很多国家重点大学都先后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普通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纷纷设立了该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即要求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专业技能,并且理论与实践要达到有效的融合。但是,就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来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缺乏一定的培养经验,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占着同等重要的比重,那么如何使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齐头并进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与国家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还很薄弱,还有待加强。但与当地的高职院校比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难看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无论是在实践教学,还是在教学资源方面,地方高校的教学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1)教学课程安排方面;(2)专业教学设施,师资方面;(3)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

2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实践机会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良好的广播影视编导素质和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能力。单单依靠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岗位学要的标准的。例如周口师范学院严格要求该专业每位学生必须达到172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这里面包含理论课程的133个学分,实践课程的39个学分,很明显,实践与理论的比重相差太大。不仅如此,理论课共有1894学时、实践教学却只有567学时,实践教学的比例达不到30%。根据大学课程的安排,一学期有18周的课程安排,一门课程2个课时,一学期36个课时左右,在课程安排上,每门课程还都会有大量的理论讲解时间,这样原本时实践性课程就会多出了理论的部分,缩短了实践的时间。学校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生的实践课程就相对的减少了,而授课老师只能根据理论的只是来讲解,学生自然也就只能依靠理论来学习专业知识,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

2.2专业硬件设施相对缺乏,师资力量较弱

对于刚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来说,教学硬件设施会有所缺乏,加之高校资金的短缺,就造成实践的课程无法正常进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时刻与媒体接轨的专业,学生的实践也要与社会岗位所需保持一致。专业技能要熟练掌握才能对媒体的运作才能了如指掌。由于受资金的所迫,高校的教学设施都是落后于媒体的,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设备的质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这都是导致学生实践课程少,理论偏重的原因,也就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对于广播电视编导。

参考文献

[1]雷璐荣,赵珈艺.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司化办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知识,2014(2):89-90.

[2]坚斌,方婷婷.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5):180-182.

[3]时红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探析[J].东南传播,2011(10):81-83.

[4]曹海仙,王骏.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浅谈电视编导实验课教学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4(4):63-65.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9-0040-02

在各种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组织不断开展联合,媒介融合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向广播、电视、通信等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传统媒介手段的界限已不复存在,新型媒体终端一统江湖的局面已初见端倪。而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需求逐渐细化,促进了多媒体融合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发展和扩大,以往的媒介受众已从大众分化为分众,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越来越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趋势,多媒体的融合恰恰能满足媒介受众对各种信息元素的全面需求。

1媒介融合概述

媒介融合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麻省理工的一位教授提出,其意义是各种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即将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手段、移动通信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是印刷、音频、视频、互动性数字等各种媒体组织间的文化、操作、战略等方面的联盟,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是报刊业、广播电视业以及互联网行业所采用的技术越来越趋同,先进的卫星、电缆等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数据、语言、现象等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共同呈现,不同媒介之间的互联、呼唤作用日益增强,媒介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各种媒体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各行业媒介内容制作、传播、接收等工作中,数字摄像机、数字压缩、非线编辑、数字分配矩阵、数字微波、节目复用、数字调制调解技术、数字机顶盒、数字视频音频接收器、数字视频存储器等先进技术以及设备设施广泛应用,传统的平面媒体、音频媒体、视频媒体等单一媒介形式逐渐向视听多媒体终端形式转化,过去只具备单一服务功能的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可以同时承担其他网络职能,从而实现了媒介产业发展潜能和空间的不断扩大。

2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发展现状

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舆论导向的工作中,广播电视媒体起着重要的排头兵作用,在现今广播电视行业中,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立体化、多层次发展使其自身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独占鳌头。随着社会语境的不断开放、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广播电视行业正经历着向国际化和现代化过度的重要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专业化运作方面,各地广播电视行业通过将各种媒介手段加以整合和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媒介融合事业初具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网络电视这种形式的发展问题,大部分网络电视台刚刚建成,运营方式还很不成熟,由于资金问题而造成投入成本不足,无法完全实现独立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其它机构、单位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同时,当今的广播电视节目受众已脱离了过去那种传播内容和形式统一、集中的媒体环境,思想观念更加解放。而由于受到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单一传播方式和习惯的制约,许多信息和媒介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今宽松舆论环境下广大受众对节目内容和传达信息的个性需求,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中,普遍采用的服务方式是节目受众被动地接受广播台以及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无法对节目播出时间、节目内容等进行自主选择。而随着新型广播电视网模式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用户参与度的加强成为可能。在新型广播电视网工作模式下,用户可自由选择想要收听、收看的节目,还能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决定收听、收看节目的时间和方式。网络广播电视节目的电视化呈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个性化、专属化成为可能,形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的分众化趋势。同时,节目的收听率、收视率以及用户体验满意度也能直接决定节目制作的未来走向。这种节目播出方式,能实现节目制作与节目受众的进一步互动以及节目的多元化,带给用户全新的服务体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网络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在电视机上的终端显示方式,用户可在电视屏幕上用遥控器对网络广播电视节目进行选择。这种方式,通过互联网视频手段实现网、台互动互通,丰富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形式,从而提高收听率和收视率。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化领域的领路人,美国各大网络电台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示范。美国的各大广播电视网自己投资制作各种电视剧、真人秀、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并在电视网和电视频道上共同播出,获得了极佳的收视效果和良好口碑,如大家熟悉的《生活大爆炸》、《权利的游戏》、《破产姐妹》、《纸牌屋》等,不仅在全世界网络范围内取得成功,在各大电视台收视榜单上也名列前茅,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与互联网手段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不仅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广播电视行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

4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

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娱乐工具之一,而网络是实现讯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终端融合是将这两种方式的信息传播作用和文化导向作用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借鉴新媒体的形态要素改造传统媒体内容,以实现多终端传播。使用了新的技术,如果观念不转变,在新的技术平台上生产旧形态的节目,或者将旧形态的节目嫁接到新技术平台上、链接到网络上,实现旧形态节目的网络到达,只是使旧节目有了网络接口,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和网络传播。移动网络时代,需要具有移动网络传播特性的内容。随着媒介终端的多样化和新型化,内容形态要不断革新,适应多种新媒体的传播。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改造内容形态,开发新的盈利模式。随着多媒体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媒介手段的互通互联,广播电视除了具有实现节目传播的传统功能,还应当提供其他形式的生活服务。在未来的网络电视行业发展趋势中,电视线上交易将成为电视媒体手段的主要实用之一。用户通过遥控器操作电视屏幕来选择缴费项目,完成水电煤气等各种生活消耗的费用缴纳,机顶盒与银行建立用户信息对应、保障机制,帮助用户管理、处理缴费工作。新型广播电视网通过与互联网、电信网络的信息、数据互通,形成跨网服务工作体系,实现电视机与电视机、电视机与电脑之间的文件、音频、视频的传输。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撑下,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给内容生产者和媒介传播者带来新的信息、内容和数据,实现多次传播,带来开发盈利的方式和途径。

5结束语

在新时代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日益发展、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信息消费终端的个性需求为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媒介方式的融合以及内容和终端的各种融合是所有传媒行业演变、改革都必将经历的演化过程。在各种先进媒介方式和手段大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要谋求发展就必先打破传统媒体界限的藩篱,以产业政策、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为依据,进行全面升级和转型,才能顺利完成广播电视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雯雯,徐书婕.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瓶颈及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2015(3):29-32.

[2]张晓菲.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专业化运作机制的优化路径[J].当代传播,2015(5):68-70.

[3]庞井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2):1-9.

[4]王长潇.传统电视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选择与拓展[J].国际新闻界,2011(12):11-16,119.

[5]李正国,王跃进.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5):5-9.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对课程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校主要课程如下:电视艺术概论、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电视画面编辑基础、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传媒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传播学、影视作品分析、中国戏曲、视听语言色彩学、电视节目策划、照明技术纪录片创作、摄影技术以及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艺术是相通的,学习需要认真对待,满腔挚忱,不心存怠解,不厚此薄彼。

二、就业前景喜人,对专业信心十足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趋势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市场广阔,就业前景喜人。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学习网络艺术的学生尤易被市场接纳。总而言之,电视台也好,电台也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舞台广阔,只要有真才实学,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必然能够一展身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参与的工作很多,以幕后工作为主,包括节目编导、编辑、剪辑、策划、撰稿、记者、摄像以及场记、灯光和后期制作,不一而足,根据个人喜好而择,依据工作需要而定。如果进一步发展,会成为电视台频道栏目组制片人,成为管理者,前途无可限量。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突破窠臼

在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足轻重,不过,由于我国媒体发展及其迅速,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在实际学习当中,笔者发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目的性较差,对设备的技术性使用、综合性使用有所欠缺,教学环节松沓,对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课程内容衔接脱节。进行综合性操作中,有的同学懵懵懂懂,有的熟练度不够,布置的作业不全面,检查作业不到位,练习作业乏味无生机。

任何工作,都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多元化是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倾向,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受到冷落。刚刚毕业,专业技能尚不熟练,专业优势远不明显,怎样运用所学,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就需要学习者卯足劲头,勇往直前,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练就过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具备创新的眼光,拥有向上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临事不乱,处理问题有条不紊,事事显出过人的胸襟韬略,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如鱼得水。

四、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媒体行业的发展蔚为壮观,堪称一日千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水涨船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从确立以来,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科格局,如今形势大好。我们要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其科学定位。定位的方向包括很多,比如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对教学旧框大胆改革,尝试、借鉴新的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新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模式。艺术是相通的,本专业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学科中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使之交叉互利,增加技能的练习,增加能力课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细化,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的增强,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必然是大势所趋。

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方法

(一)兴趣促使传道功成

加强理论学习,淡化硬性记忆,进行充满灵性的实践,不受学习旧框的禁锢,让学习方式生动有趣,提升了学习的创新性,在教师的引领下将兴趣提升到极致。在课堂上,多进行模拟实验,与同学多进行交流,与老师互动,要大胆质疑,要勇于站到讲台上发表意见,即兴演讲,广泛沟通。

(二)增加学习的范围

电视业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必须亦步亦趋,局限于传统教材,必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要增加学习的内容,扩大学习的范围,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使得学习者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三)重视实践,全力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

提倡创新,就是为了学有所用,就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一枝独秀,实践、创新唇齿相依,只有更多的实践,才有创新的可能。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在面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加大对学习者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定要鼓励学习者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其乐无穷。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创造,激发创新灵感,活跃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增加学习的范围,重视实践,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盎然的兴趣,对前途充满信心,注重自己在编导专业品德的培养,长此以往,一定会前途锦绣,春光灿烂。

参考文献:

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09

2.李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简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02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并且广受欢迎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处于不断摸索—改革—适应—再摸索—再改革—再适应的阶段。这意味着教育教学中应该秉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造性、实践性的特色,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新兴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尚处在摸索阶段,我院专业课教师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之后,发现培养方案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课时少。

在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理论课开得较多,覆盖面过大,占据较大比例的课时量,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少。虽然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但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压缩了实践课时,甚至取消了实践环节;或者即使有了实验课仍然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的实践仅仅局限于少量的课堂时间,下了课实践也随之结束。

2.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我院08年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于学校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明显不足。我院为了缓解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一个班分成三到四个小组,甚至有些班级学生人数多要分成七、八个小组。一次课只能一个小组上,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做不了几个实验课题。如《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实际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是一个由易入难的过程。但是,由于设备数量少,平均每个学生接触设备的时间有限,一学期下来,可能学生只是对设备的功能、特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对设备的操作技巧、在节目创作中的使用规律要熟练掌握就很难。

3.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按照科学的专业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包括从节目前期策划开始到编、导、摄、录、制等多门实验课程的统筹协作,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验课链条,而目前,由于师资、设备等问题的制约,有些课程在开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讲授,使专业实验课开设不完整。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我们开设此门课程仍然是重视新闻写作而忽视镜头前采访。《影视语言》这门课由于设备有限,学生人数多,所以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学期下来,学生用到摄像机实践的次数很少。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要使学生对设备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所学得的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使学生形成立体化的“画面感”,使理论知识更充分地体现在一个个生动的电视画面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4.缺乏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来指导学生专业实习。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老师真正涉足广播电视业而具备实际操作的经验,甚至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从事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从书本理论到书本理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多少实践经验,实践的课程过少,也非常单一。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落实教学的关键。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点列入。此外,我院还邀请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方面的编辑、制作及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在制订新的培养计划时,调整原来培养计划中不合理或不适应新形势的课程设置和先后顺序,增加实践教学和本专业需要的实践项目和内容。

2.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建设优质实验平台。

专业引进高端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提供摄像、照相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建成集数字音频录制、数字音频编辑、广播节目制作的多功能一体的电声实验室。以高性能的先进设备的引进及高端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式实验课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且产生自己新的创作空间并予以实施,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4.充分利用校内媒体机构,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提供在校实践机会。

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学生电视台、校报等媒体性质的学生组织。学生在各个部门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这种实践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开放性实践模式,学生在完全宽裕、自由的情况下自我发挥创造,对于综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5.深入校外媒体进行实战演练实践。

我院先后在省内七家电视台、三个传媒公司建立实践实习单位,这样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进入电视台、传媒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性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实际情况,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奔赴新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专业实践模式,实践证明该实践模式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时红燕.对高等师范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4):181-182.

[2]胡泊.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9(10):73-78.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项目化教学;平台

广播影视教育作为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它的繁荣兴盛与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密不可分。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广播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却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产业需求。主要体现在广播影视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模式不合理,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缺乏项目实践能力;人才获得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跟不上产业的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综合化、应用型、服务型需要,缺乏创意、创新和创业意识与专业能力等多方面。项目化教学的内涵:所谓基于项目化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就是围绕一个校内外实际性的生产活动项目,在校内外导师的双重指导下和跟踪评价下,使学生从影视创作的前期策划、导演、拍摄到后期的制作、包装合成等环节都能得到训练。

1项目化教学平台建设依据

(1)当前高等院校的广播影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操机会少,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需要,影响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广播影视专业设置不是从社会需求出发,而是根据本校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胜任能力设置课程,因而过窄过偏,脱离社会实际。(2)目前,我国广播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大多停滞在传统的模式上,人才培养跟不上时代对该类人才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需求,培养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并不是社会大量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与社会脱节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提升。(3)广播影视人才培养模式过于老化,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未来广播影视策划、制作与传播的中坚和人才资源,广播影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关系到高等院校的广播影视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创意创业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2项目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原则

2.1始终贯穿平台思维,创建项目承载平台,以项目驱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项目化的落地需要载体,平台化运作作为企业公司成熟的运营模式,可以借鉴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项目实践中,通过创建项目承载平台,以平台为中心进行项目化教学,以项目驱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将平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1]。

2.2紧跟传媒行业的业态新发展,迎合业界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不断优化重组实验室资源,完善实验实训环境,为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提供良好基础传媒业面临新的业态发展,全媒体的融合应用需要相应的人才专业技能。作为培养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紧跟传媒行业的业态新发展,不断优化完善实验实训平台,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了一个全媒体交互式的综合性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及项目化教学应用,进一步训练专业学生的面向媒介融合的应用技能,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为业界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

2.3实验教学与教育科研、社会实践等实际应用结合实验教学与课程、科研、服务实践紧密结合才会富有生命力,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实验教学中的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部分内容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部分来自学生自主申请的项目,也有的来自社会实践和实际应用的项目。项目具有新颖性、综合性、探索性、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等特色,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非常有益。

2.4进一步扩大“校校”“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规模,加强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目前的校内、校外专业实践平台的基础上,联合行业一些新兴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新媒体的运营单位、公司,进一步扩大“校校”“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规模,根据新业态的新需求,补充完善实验实训项目,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满足业界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

3基于项目化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实施

3.1平台架构

基于项目化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以项目化为驱动,重新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服务型应用人才培养平台。图1基于项目化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根据项目化教学平台建设的依据和原则,构建基于项目教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型项目实践平台。该平台包括基于生产过程的角色体验式平台,广播影视节目创作平台,校内外专业比赛平台,横向、纵向科研课题项目训练的拓展平台。构建服务型应用人才培养平台,包括立足项目开发为依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拓宽服务型应用培养的渠道,拓展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并且把毕业论文与实习、项目开发相结合。

3.2平台内容

3.2.1构建项目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项目为中心,改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把专业基础课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点,像传播学、广播电视导论等基础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观摩法等,结合经典的项目作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专业兴趣效能性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室、实训室、工作室(简称“三室一体化”)等项目训练,使学生从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项目实践中,构建创新创业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体系[2]。结合传媒类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相继与Adobe,Apple,Autodesk,达芬奇,大疆无人机等公司建立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协同共建五大课程模块;同时拓展校内综合实训平台“广师视频”的教学功能,编写了《广师视频新闻理论》指导书。加强校外通过实习基地实践实践平台建设工作,新建十多个专业实习基地,与广州团市委共建的“穗团新闻”实习基地被评为2013年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印刷《穗团新闻纪实》一书,进一步拓展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途径[3]。

3.2.2构建创新创业型项目实践平台

这是基于项目化基础上的设计、开发、应用多维度综合实验实训平台。(1)角色体验平台。该项目实训平台基于广播影视作品的生产过程,强调提高型、设计型、综合创意型实训实践。以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院内校园电视台《广师视频》的项目实践凸显文化创意能力,学生参与校园电视新闻、校庆专题片、形象宣传片、微视频等节目的策划与制作,从而使学生在这些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全流程项目中得到了锻炼。《穗团新闻》是我院与共青团广州市委共同开创的一个校外角色体验平台。《穗团新闻》栏目中的《志愿者》《青联专题》《焦点人物》等节目的稿件撰写、现场出境采访、拍摄、后期剪辑、合成、演播室录制都是由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校内教师的双重指导下制作完成。校内角色体验平台《广师视频》以技能的综合训练为主,校外角色体验平台《穗团新闻》以训练学生的艺术把握能力、大型项目实操能力为主。(2)创作平台。在校内外两个角色体验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实践教学途径,延伸实践教学覆盖范围,鼓励教师通过组建学生创作小组,积极参与学科专业竞赛以省级以上专业比赛,同时也积极参与大型活动的报道。校内每年主办数字媒体节、电影节为编导专业学生提供了项目创作平台。每年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作为专业师生优秀作品的展示平台,提高了师生创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院申报的横向、纵向课题作为学生项目训练的拓展平台。近年来,教师指导学生在“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3)技能认证教学平台。为提高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双证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相继与Adobe,Apple,Autodesk,达芬奇,大疆无人机等公司合作建立技能认证的教学平台,协同共建课程模块。通过技能认证教学平台,为需要进行技能考证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培训与考证服务,具体包括Adobe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Premiere,AfterEffects,Acrobat,Illustrator,Fireworks,InDesign等设计类软件技能、实操能力认证。近三年,实验中心累计组织了Adobe设计软件的培训和认证共9期,大疆无人机认证3期,Apple应用开发认证5期,累计294名学生获得了行业权威公司颁发的认证设计师证书,这为学生应聘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以及企业设计类岗位增加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学生整体核心竞争力明显,就业率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2.3构建服务型应用平台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需要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好坏的重要依据。为尽早与广播影视产业接轨,在人才培养中构建服务平台,强化在校学生服务能力的教育尤为必要。(1)建立“校校”与“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突破只是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项目为中心,通过强化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多方联动关系,形成协同创新中心,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2)基于工作项目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服务应用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相结合。立足项目开发,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在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教育,以让学生提前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4]。(3)毕业作品(设计)与创作直接服务于项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作品具有很强的项目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在毕业作品的选题开始,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结合我院合作单位的实际项目来报选题,选题确定后,毕业作品的创作全过程都在平台的指导和监督下去完成,发现问题的,指导教师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这种反复的实践和磨炼,学生毕业作品的创作既可以按时按质完成,同时又可以为合作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为我院项目化实践教学不断提供原动力。

4以项目化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效果

4.1通过实施基于项目化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广播影视人才培养中教室与实验室教学内容的脱节的问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可进一步统筹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能把在教室里面讲解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解决了广播影视人才培养中教室与实验室教学内容的脱节的问题。4.2通过全方位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广播影视人才培养中存在实践能力、创意能力和综合技能不强的问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服务水平,增强了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上取得了可喜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4.3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需要。通过项目化广播影视人才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研究、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的意识与技能。目前,我校项目化实践平台已变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4.4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实践平台。项目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对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交叉性、体验性以及服务,为学生专业能力、创意能力的开发、施展、延伸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有效实践平台。

5结束语

通过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改变了不适应广播影视产业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种融创新、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广播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广播影视人才的社会适应力和综合竞争力,为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可具操作性的思路。

作者:陈军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颜彬.以工作坊为中心的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J].电影评介,2015(8):90-92.

[2]陈军.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广播电,2016(11):46-48.

[3]吴天生.数字教学资源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2):74-76.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传授关系;案例教学;创意思维;个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些年来艺考生们争相报考的热点。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教师来说,如何教好这一学科,为社会培养真正能走向媒体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这些专业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更多的院校将此专业寄生于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大系之下,为其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当然,深厚的知识底蕴一定是广播电视人才必备的素质,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传媒行业来讲,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创意”教学必须被重视,甚至成为该专业教学法则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明确“传授”关系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传播关系,现代传播学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在从“传者中心论”向“受众中心论”发生着转变。对于教学中的这一传授关系来讲,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弊端。因此,寻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巨大难题。尤其是高校教育,学生们都已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再去用某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去影响他们。那么,探索一种更加开放的,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的首先是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明确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本身的角色定位,不仅对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传与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适当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就课程框架列出一定的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去准备讲课内容,去讲解给同班同学听,教师可以做总结和补充。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这样的新兴学科,电视节目不断翻新,对于该科目的教师来讲,接受该行业的不断翻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很多新生事物有着更强大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识,学会在课堂中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启发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主动去解读如今的电视行业发展近况,就他们所了解的最新行业发展发表他们的见解,不失是一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好方法。

笔者从自己的授课中也不断发现,学生们对于很多新兴的电视节目类型,对于主播们的风格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甚至有些想法超越了我们作为教师的思维高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放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人物,我们应该把握的是大方向,在保证学生们的思维不发生偏颇的情况下,把课堂交到他们手里,倾听他们的理解,不失是一种新的教学体验。

引入案例教学改变评分标准

创意是一种思维,但更需要付诸实践,教师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将创意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就是一门融汇技术与艺术的学科,应用性极强。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全新的点子如果不具备可行性,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全新的创意加上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创新。因此,倡导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分析别人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中形成案例。笔者曾经在《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中将全班委任为一个栏目组,按照电视台现行的用人标准,由学生们竞聘上岗制片人,然后分成具体的摄制组,将主动权全部交到学生们手中,给予他们最大的权限和发挥空间。这样不仅仅激发了他们自身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真实的感受电视行业目前的创作现状,为将来走向岗位了解岗位提供了一个契机。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作为把关人,最重要的是审片,让学生们知道哪些点子是该好好发挥,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当然对于最后的评分标准,也需要大大改变,一改过去一纸试卷定高低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们在具体创作中所付出的的劳动,对于他们的创新程度,付出的劳动的多少,进行成绩的评定。

尊重个性是启发创意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争取做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课下与同学们多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的见解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熟悉他们在专业上的特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启发他们的创作个性,引导创意思维的训练。

作为传媒专业学生,要创作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水准的电视节目,就需要同学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个体的创新意识。目前,本专业属于艺考招生,大部分学生都必须经过面试才能进校就读,因而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成为招生的重要考查指标之一。那么对于走进高校的学生的教育来讲,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在创作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是作为该专业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组织圆桌讨论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在诸如《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中,就当前一个热点的社会话题,让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商讨节目形式,来讨论形成策划方案。

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传授理论之外,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开启创意思维模式,把学生的创作构想置于主置,不要轻易否定,帮助提升学生的智慧和创意才能。教学中将教与学保持在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将课堂活跃起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尊重他们的个性思维,也有利于创作实践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共和.《创意引导》江西美术出版

[2]曹霞、王楠.《浅析提升创意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美育美学研究》

[3]李冬梅.《艺术创意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4]郭力宜胡世发.《创意学全书》,中国城市出版社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9篇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现状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传统教学教学模式课堂1“.学”与“术”的相互融合难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这三个分支主要构成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如何将新闻理论、史论教学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相结合是不可忽略的挑战,换句话说,就是“学”与“术”的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2.新闻课堂教学与新闻业界对接难新闻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快速更新。但因为受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限制,在传统教学里,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不能够跟随上新闻业界的快速变化,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与新闻业界对接难情况的发生。3.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校学生生源实际需要结合难在我国,传媒具有很强烈的本土特色,即传媒的分布和发展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各所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院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中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但是实际的应用情况却没有办法保证。在课程体系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存在着较严重的雷同现象,由此导致培养的学生能力结构相差无几,缺乏特色的竞争能力,与本土就业需求不相匹,最终使得新闻专业人才的竞争成为院校知名度的竞争。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课堂1.实验课教材的匮乏情况作为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指南,实验课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材建设对实验课教材这个板块并没有十分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各校的实验课教学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很多教材都是任课老师自己编写的讲义,但是这些教学资料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审核和评价,这就导致实验的质量直接受到影响。2.实验过程及仪器使用难以与新闻业界对接目前新闻传播专业的实验课有新闻摄影、节目制作、新闻采访、现场报道等。那么,照相机、摄影机、编辑机甚至是卫星转播车是实验课所必备的仪器,但是很少有高校能达到如此专业的要求。实验过程及其仪器设备的配置很难和现在的新闻业界对接,这亦挑战了实验课的价值。

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寻求突破与创新

(一)创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入手,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为例,导入新课前添加了学生口述新闻的环节。预先将学生分为几组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限时三分钟的说新闻,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报纸、视频等来辅助讲解。同学们可以针对新闻提出采访技巧、写作方法等问题,讲述者将最终根据新闻内容回答该问题,最后由任课教师依照学生的现场掌控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

(二)课堂地点多样化(例如室外教学)了解社会各种行业是应用型新闻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因此,改变教学地点,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室外教学与新闻专业的专业实习有着较大的区别,室外教学是指不在教室里,选择恰当的地点,将这特殊的地点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学生可以获得转换角色的机会。根据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的具体要求,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和要点相结合,进行现场模拟采访,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新闻敏感度与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小组活动教学法作为2l世纪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小组教学的教学效果显然比传统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优势。传统的新闻教学方法没有灵活的变化,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课堂内容没有兴趣,最终导致了沉闷不活跃的课堂气氛。若想要改变新闻教学的不良现状,让它重新恢复应有的多里,最终达到让课堂活起来的效果,那就要引进“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何总能力,在合小组作中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着手处理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训练其相关技能。利用现在Dv机普遍的优势,可以针对国内外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一些模拟采访活动。该活动应该涵盖新闻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制作和播出宣传全过程,这样就可以在院系中形成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啊的锻炼。例如,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对新生进行跟踪采访,采访他们刚进入大学的心情及生活状况,然后进行剪辑合成,各小组制作一个新闻短片,来了解新闻短片制作全过程。最后还可以将新闻短片进行评比,这样就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力,也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深入的采写报道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是新闻专业的最大特点,需要学生能够在在各种场合进行灵活的应变。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很多,但是实习基地却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基本没有实地实习的机会,更有甚者,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没有真正的合成新闻机构有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第10篇

一、聚焦的教学改革

聚焦是指光像在成像器材上得到清晰影像的操作。在标清时代,传统的聚焦教学方法是在摄录前推进镜头使得被拍摄的主体成像最大,调整聚焦环使主体清晰,然后拉开至所需拍摄的景别,进而开始拍摄。但这种聚焦方法在高清时代会发生改变。高清摄像机不易对准焦点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清摄像机的清晰度、分辨率比标清摄像机高,拍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对较多,从而使得画面无法突出重点。高清摄像机在拍摄物体时具体的对焦方法应该是:首先将摄影镜头变换到相应的景别上,然后再对准物体,直至寻像器上呈现出物体最清晰的画面为止。这些都需要根据被拍摄物体所处的情况手动调节。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使用高清摄像机准确估算物距,强化训练基本功。其次,要善用景深关系,具体方法为:尽量采取广角方式拍摄;降低快门速度,在保持画面亮度的情况下缩小光圈;与被摄主体保持距离以加大景深。②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聚焦困难的问题,拍摄出高清晰的画面。

二、曝光的教学改革

曝光是确保画面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曝光过度,画面就会泛白,甚至导致高亮层次丢失;而如果曝光不足,画面会显得灰暗,缺乏立体感。在曝光控制上,高清摄像机与标清摄像机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根据相关从业人员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高清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的曝光量应该控制在±0.5档光圈的范围内为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想要更为精确地把握高清摄像机的曝光,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所处的环境进行手动调节。③此外,高校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应购置一些高清彩色监视器乃至示波器等设备辅助教学,在实践中训练学生利用仪器调整曝光量及光圈大小,使得画面的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都能达到理想效果,进而拍摄出层次丰富、色彩鲜艳的画面。

三、照明的教学改革

电视画面的清晰度会受到被拍摄物体明暗对比度的影响。明暗对比度是指被拍摄物体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亮度的比值。一般而言,明暗对比度大,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就高,画面质量就好;反之,电视画面的层次感差,清晰度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相应的照明技术来进行高清拍摄,具体来说,就是将拍摄画面的背景调暗,突出被拍摄物体的亮度,使得画面明暗对比度强,更加具有层次感。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高清摄像机进行拍摄时,还要强调对光线强度、角度等的把握,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线,拍摄出视觉效果良好的画面。除了一定的照明技术,在实践中还需打入适当的灯光来作为补充,高校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应购置一些反光板、普通灯具、数字灯光等设备辅助教学,从器材方面保证学生在练习中就能拍摄出高质量、高清晰的画面。

四、构图的教学改革

除清晰度外,高清电视与标清电视最显著的区别便是构图的不同。标清电视的画幅构图为4:3,而高清的为16:9,这一构图方式与电影的画幅构图方式是一致的,这对传统的电视影像摄制技艺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高清电视16:9的画幅更适宜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所以可以较多地使用大远景、远景、全景等以塑造环境和气氛为主的景别。在实践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多拍摄一些静止画面,并强调最好使用较重的三角架进行拍摄,避免画面出现抖动。其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前身为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多会涉及电视新闻人物的采访拍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人物构图。高清画面的横向视场宽广,因此必须充分处理好画面各构成要素,人物与背景、背景自身的眼神空间、人物的视向、人物交流对象等,找好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决定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④新闻采访一般是两个以上人物之间的交谈,在标清4:3画幅构图的模式下,大多会采用内反拍的拍摄手法,即运用小景别且每个画面只有一个人物,然后再把多个单人镜头的画面组接起来进行表现。而高清16:9的画幅拥有更多的横向空间,在新闻人物采访过程中,可采用外反拍手法,即画中人物互为前景和后景。这样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解决了近景镜头画面难以平衡的问题;二是能够让记者同时入镜,提高新闻节目的真实性,采访更具有说服力。⑤

高清节目与标清节目的后期编辑流程基本相同,但我国目前处于高标清同播的时代,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增补一些高标清画幅相互变换的内容。首先,高清电视节目“下变换”到标清平台播出,也就是画幅构图从16:9变换为4:3,常用有切边模式(EdgeCrop)、信箱模式(LetterBox)、挤压模式(Squeeze)三种。切边模式是指剪切去图像左右两侧,画面比例保持正常,但会损失左右两侧的内容,使用此种模式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前期拍摄时画面左右两边不要出现重要信息。信箱模式则是在画面的上下增加黑边,画面内容会被完整保留,但清晰度较差。挤压模式是将画面直接横向压缩成4:3模式,虽然此种模式能够保留画面完整信息,清晰度也较好,但由于图像会有变形,所以一般不建议使用。其次,标清电视节目“上变换”到高清平台播出,即画幅构图从4:3转换成16:9,相应地有加边、切边和拉伸三种模式。加边是指在画面左右各加两条黑边,不会损失画面内容,此为各电视台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切边是剪裁掉画面上下部分的内容,会造成画面信息的缺失。拉伸模式则是将画面横向拉伸为16:9模式,同样会使画面变形。教师应向同学们讲清楚这些变换模式的优劣,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上一篇:广播电视大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广播电视新闻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