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5:12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1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服务 交谈技巧

交谈是以语言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而语言又是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人与人之间交谈的最常见手段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1],所以人们之间利用语言进行交谈、互传信息。人们在认识、思想、观念、兴趣、情感、意向等性格特征方面的交流都可视为信息的相互传递、相互交流。这种特殊形式无论对个人、集体、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优质护理服务中,交谈是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加强护患间的心理沟通,尤其是往院病人的沟通问题,而这种沟通最主要就是靠交谈来完成的。我科自2010年3月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性化为理念、以整体化为内容的优质护理服务1年来,在与住院病人的交谈中总结了如下经验。

探索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因人而异进行交流

观察判定病人的情绪变化并针对不同文化层次运用不同的语言特点。患者因病离开家庭来到医院,由于医院环境及特殊设备的剌激,对医院生活的不适应及对疾病的焦虑,对家庭或工作的牵挂等引起患者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虽然反应的方式程度不同,但缓解及消除这些反应则是我们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马克思曾说“一个美好的心情比10剂良药更能消失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他把精神比喻为“伟大的神医”。我们每个护理人员面对的病人又都来自于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探索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分析患者的个性特点及文化层次,采用相应的语言进行交谈。如果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用明确的医学术语向患者宣传解答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若是一位识字不多的患者,要用通俗语易懂的语言或简单实例向病人讲解疾病知识。

交谈的目的是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使用鼓励性语言,运用广泛性的交谈为病人提供谈话范围,用“开放式”提问引起话头,给病人以表达自已思想的机会,循循善诱富于启发[3],鼓励病人谈出真正的需求,特别是对长期卧床,恢复过程缓慢信心不足的患者,要多采取恰如其分的鼓励,语言简洁明确流畅而富有感情,不能因病人传递的信息而将喜怒惊讶形于神色。

多用解释性语言,尽可能使病人对自已的病情有所了解,要因人因病制宜,如对待老年患者,因为老年患者疑心重、怕衰老、怕孤独,又由于大多听力下降容易引起误听、误解,由此产生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与老年患者多交流和接触,尊重老人,认真听取患者的叙述,耐心解释医嘱的来龙去脉,准确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交谈中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举止大方,说话诚恳热情。通过治愈患者的现身说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疑心。

尽量使用安慰性语言,护理人员应关心病人的病痛,决不能剌激病人的情绪。病人因病求医,总希望得到同情、关心和体贴,护士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针对性、科学性,严禁忌语。使用热情温暖的语言会使病人感到莫大的慰藉,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疗,一是语言,二是药物”。充分说明了语言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当一个人患病后情绪变得脆弱,对医护人员的语言和表情都比较敏感,护士应善于针对不同病理时期患者的心理状况,用相应的语言安慰患者,对新入院患者我们要主动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医院制度和住院环境、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并告知“有什么事就找护士”,这样既能消除入院患者担心与环境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使病人消除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使用礼貌性语言,尊重病人人格,对患者在称呼上一定要有亲切感,如护理人员在晨晚间护理中,为患者做生活护理时可亲切地称老年患者为张大爷、赵大娘,年纪轻者也可按其职业称李老师、王先生等,决不因语言不当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和尊严,因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事业有成,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他们的功绩成就是不可抹煞的,有时他们难免出现“权威”思想的表现,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切忌简单、急躁、生硬,使人难以接受。而要耐心细致对待,尊重病人的人格,满足患者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总之,在优质护理服务中,交谈体现了护士的价值,护士应努力培养自已的语言能力,真诚而不虚伪,求实而不浮夸,交谈才能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护士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最终达到增进病人身心健康的目的,使病人采取积极正确的方式来对待生活。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04-114.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2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立意抽样的方法选择16名受访者,其中l3名均来自重庆地区的医疗机构的管理岗位,包括卫生局局长3名,医院院长6名,人事处处长4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任职时间0.5~18.0(6.50±5.94)年。另外3名是副主任护师以上的护理教育专家,他们来自四川地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教龄24~39(29.33±8.39)年。均为自愿参与。受访者的一般资料:性别:男5例(31.25%),女11例(68.75%);年龄:31~40岁4例(25.00%),41~5O岁6例(37.50%),51—6O岁5例(31.25%),≥61岁1例(6.25%);学历:中专1例(6.25%),大专3例(18.75%),本科11例(68.75%),硕士0例(0.00%),博士1例(6.25%);工作年限:11—20年4例(25.O0%),21~30年4例(25.00%),31~40年7例(43.75%),I>41年1例(6.25%);访谈过程是否录音:是9例(56.25%),否7例(43.75%)。

    1.2资料搜集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资料收集,与受访者联络,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包括专家的办公室、家、教室、宾馆。研究者向受访谈者介绍自己及研究目的,每例个案访谈45—150min,征求受访者同意后用录音笔录音,由记录员忠实记录访谈内容。访谈中仔细观察访谈对象表情变化及行为动作。同时将研究对象表达的内心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帮助研究者理解其想法。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

    1.3资料整理分析

    数据分析利用了接近Colaizzi提出的方法及Sandelowski的策略,尝试融入受访者的经验,而不跟随既定的研究规则。通过多次聆听录音,同时阅读访问记录,在多次阅读访谈记录当中进行编码、分类、归纳,最后阶段是取得受访者确切见解及对症所找出的意义。对于16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程序后分成两种意见。一方面让高年资护士留在临床一线上,另一方面建议其从事其他的工作。为了概述访谈资料,将16名受访者从护理教育专家、卫生局局长、医院院长到医院人事处处长依次排序,具体排序按照访谈时间进行,序号分别为1~16号。

    2结果

    2.1留在临床一线4名受访者均提出减少上夜班的时间、留在本职岗位上;4名受访者均建议老年护士在临床一线,协助病区护士长做好临床管理工作,其中包括7、10、13、15号;5、12号认为可以“传帮带”一业务指导年轻护士;6号认为老年护士(高年资护士)可以转变为医生。

    2.2离开临床、从事其他工作4、9号认为可以从事辅助工作,即转岗到助产士、办公室甚至是环保工作;1、14、15号认为可以从事其他护理相关工作,即从事一些健康教育、保健咨询、医疗交流、护理健康教育、社会医疗护理等工作。

    2.3老年护士的资源开发①老年护士的开发势在必行:我国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说明我国的护理队伍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进一步的开发老年护士有利于我们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1、6号指出护理人员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如老年护士的待遇问题,老年护士的去向问题。②老年护士开发的影响因素:老年护士的开发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国家以及医院方面而言,要从宏观上给予保障。5号认为,国家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要给护士提供一定的空间、环境,进行能级管理。13号提出,关键是解决待遇问题,提高待遇。16号也指出,国家应该倡导建立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改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待遇,倡导尊重医务人员。对于老年护士本人而言,需要她有种奉献精神,正如5号认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要有一种奉献精神,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3讨论

    谈到老年护士,我们首先要明确对于“老年护士”的界定。许多资料将其进行分类:较年轻的老年人(45~54岁)、中等老年人(55~64岁)、较老的老年人(>65岁)。在这里我们将老年护士确定为年龄45~64岁具有护理职业的人群。

    相对于年轻护士来说,老年护士对一个医院、患者及其家庭,甚至对年轻的护士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家医院来说,老年护士更可靠、更忠诚、更有职业道德;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老年护士不仅有更多的临床经验,而且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她更能体会与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对年轻护士来说,老年护士不仅是启蒙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是领导者,可在教育、监督、指导方面起着角色模范的作用。在《从初学者到专家》一书中也讲到,一名有经验的老年护士具有出色的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操纵不断变化的健康系统的能力,能理解患者,提供特别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具有非常的职业权威,因为经验而有敏感直觉。

    护理人员的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我国高年资护士的大量流失,还是国外护士的老龄化,都已使我们意识到保留老年护士是阻挡护士短缺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保留老年护士,是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国外的研究曾指出,影响老年护士决定继续工作的因素有四个,包括健康状态、经济状况、对退休的态度和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Laura在他的“减少保留老年工作者的障碍”一文中指出,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简单询问(simplyask)一名员工:我们需要做什么才可以留住他们。

    访谈的专家建议,国家要有足够的经济做支撑,给予老年护士恰当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的环境,给予合适的发展空间保障资源,可以让其做科室管理以及护理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等工作。国外有人也提出了改变环境的策略,其中包括:鉴别提高与维持生产力的技术,鉴别允许护士在逐渐下降的身体状况下能够完成职责的设备;鉴别需要很少的体力要求的护理职位,如远程健康教育、远程护理和质量管理;雇用老年护士作为临床的领导者去教育年轻人员;制定弹性工作等。我们访谈的5、16号也建议给老年护士一个宽松、合适的工作环境的策略。Lorraine等提出了多方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多样化的决策、多部门参与以及增加员工等。通过拓展退休护士的角色,对老年护士聘任新岗位提供培训,发展退休护士志愿者队伍以补充在职护理人员的不足,改变工作环境或设备等,以保留老年护士或吸引退休护士返回工作岗位。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3

【关键词】老龄患者;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15-01

我科自2006年3月-2009年8月共收治老年患者173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恰当的语言运用

与老龄患者沟通时,护士说话千万不能生硬、粗暴,对某些老龄患者要给予充分尊重。护士语言要柔和悦耳、平和沉稳,让病人觉得温暖亲切。有的老龄患者过去曾是领导干部,我们应以合适的称谓称呼他们,会让他们听得舒服;交谈时要认真积极地听取患者的倾诉,启发他们谈问题,要甘当配角,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老龄患者常常是久病成医,不时的会向护士提出各种问题,护士在可能和允许的权限范围内作出必要的答复,回答时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能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

2 适宜的形象、举止

护士形象要美,要面带微笑,并显出自信又亲切的神情,板着面孔说话不美,过分的谦卑不美,高傲自大也不美。与老龄患者交谈时,护士双眼应注视患者,仪态自然、大方,有的老龄患者以轮椅代步,护士注意不要俯身或利用轮椅支撑身体来沟通,应坐在蹲在患者旁边,并维持双方眼睛与水平线,以利于护患之间没有压迫性的沟通;有的患者非常敏感,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细微表情、动作,对病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当我们要求病人坐下,并用手势表示欢迎的话,将有助于他安心坐下;相反,如果护士以一种匆忙的态度,加上急切的手势,则会让老龄患者感到护士没有充裕的时间,于是他就不太愿意发问或吐内心的担忧和害怕。

3 灵活的交谈方式

与老龄患者沟通需要充分的耐心和时间,患者未完全表达时,护士不能做出匆促的回答和不耐烦的样子。与有听力障碍者交谈时,应贴近其耳说话,说话内容要简洁、明确。有助听器者应嘱其戴上助听器或使用笔谈,书写时应注意字迹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专业性不能太强。当他表达不合适或不正确的信息或意见时,千万不可立即辩白或当场使他困窘,不要坚持把信息传达清楚方才罢休,因为老龄患者比较固执,体力下降易疲劳,一次交谈不行,下次再谈。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4

【关键词】 中专护生;老年照护;职业认同;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7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削弱,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机构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的新趋势,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被社会关注 [1]。 为了顺应社会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全方位开设老年照护专业、培养老年照护专业人才是必要的。目前我国在老年照护专业人才的教育方面尚属空白,仅仅做了相关课程调整,并不能满足需求[2]。我校将于2014年开办老年照护专业,本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全日制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照护职业认同现状,为老年照护专业教育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法,2013年9月选择杭州市余杭区卫生进修学校2012级和2013级50名护理专业在校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级中专护理25人,2013级中专护理25人, 全部是女生,年龄15岁-18岁。

2.方法。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采取面对面深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3]。每名学生均以”您是否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为什么”开始;采取自愿原则,访谈开始前说明研究目的、方法,采取不记名而以编号(S1~50)的方式进行同步录音;保证访谈环境不受他人干扰,在非诱导性因素的前提下,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对50名护生访谈结束后,反复听录音并整理成文字进行分析,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4],对不同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分析原因。

结 果

通过对50名中专护生访谈资料的分析得出3个方面7个主题。

1.对愿意从事老年照护的原因分析。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人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1)对就业前景的认识。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14.8%,且将以100万人/年的速度递增[5]。老年群体对护理的需求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年照护有很大的就业前景,工作场所也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医院,还包括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S1:“愿意,因为各大医院招聘学历要求比较高,现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老年护理越来越重要,老年护理的工作岗位也比较多,相比护理大专和护理本科毕业生来说,我们护理中专毕业生更适合就业。”(2)受家庭背景的影响。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愿意从事老年照护的中专护生中,受家庭背景的影响较大,自己生活的家中有老人,能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S2:“愿意,老年人需要照顾,因为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对老年人照护日常照护方面比较了解”。 S3:“愿意,看到老年人就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很温馨,很愿意为他们服务,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他们的舒心。”(3)出于个人情感因素。出于自身对护理行业的喜爱,对老人的亲切感,对老年照护工作的热诚。S4:“愿意,我一直很喜欢临终关爱,在老人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照护老人,我觉得很亲切。”S5:“愿意,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当一位合格的白衣天使,想到将来能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享受到我的优质护理,我很高兴。”

2、对不愿意从事老年照护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不愿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在校中专护生可分为以下几类原因。(1)选择护理职业动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好就业,工资待遇能接收;还有一部分受访者是因为父母的意愿盲目的选择护理专业。S6:“不愿意,我因为中考失利,父母让我来卫校学护理的,说是女孩子好就业,我本身是不喜欢这个行业的。”(2)对老年照护的认识。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老年人疾病复杂和治疗性操作难度大。S7:“不愿意,我觉得老年人会存在尿失禁、大便失禁、容易摔倒等,护理难度大。如果死了还很伤心,老年人很可怜,不忍心。”(3)专业成就感低。老年人日常护理的照护比较琐碎,中专护生在老年护理中找不到成就感,工作单调,易产生倦怠感。S8:“不愿意,老年照护范围狭窄,喜欢更宽泛的护理工作。”(4)其他。由于老年人的心理随着年龄增大、疾病的折磨发生了变化,需要护理人员更有耐心地跟其沟通,才能提供更好的照护。S9:“不愿意,我希望看美好的东西,老年人皮肤皱纹多、话多且嗦,不喜欢跟老年人打交道。”

3、态度不明确的因素分析。在访谈中发现,有部分人处于对未来的职业的迷茫期,由于选择护理专业并非自身热爱,对是否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并不确定,均表示看机遇。S10:“无所谓,如果真的毕业找不到工作,能去做老人照护也是好的。”

讨 论

我校在校中专护生对从事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较好,八层左右表示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其原因主要受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受家庭背景的影响和出于个人情感因素等。由于老年照护专业是新兴专业,中专护生对该行业并未形成专业认知,因此,在是否选择从事老年照护职业上不少中专护生存在顾虑。通过本研究发现了一些原因并提出建议。

1、目前我国老年照护处于发展前期,亿万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和长期照护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缺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熟悉老年照护技能的专业人员。培养专业的老年护理员应该具备增加老年自我照顾能力、能正确评估老年患者、多科会诊以及应用新理论、新技能、掌握老年心理学知识以做好心理沟通、提供保健服务知识等各方面的能力。

2、提高与老年人沟通的能力。部分人认为老年人嗦,要求多,不配合,与老年人的交流存在难度。在实际护理中,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与老年人的沟通应充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术,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交流,切实提供有效的服务。

3、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可以是医院的老年病区、养老院、社区老年群体、有老年患者的家庭等,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及时将课堂的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志红,宋红玲,许玉红,等.南通市区7所老年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调查及干预对策 [J].护理学报,2013,20(9A):22-25.

[2] 贾秀莲.我国应全方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282-283.

[3] 李春玉, 金星.照护与质性研究.护理研究,2002,16(1):51-53.

[4]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9-120.

[5] 丁玉琴,张建华,王斌,等.高龄失能群体社区照护现状及服务体系探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60-62.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5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随着医疗条件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但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和老年性疾病,其中25%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较严重疾病,因此随着老龄人口、老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加,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维护面临新的挑战。

1、心理特点尽管衰老是自然规律,但老年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不愿让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旦生病,就意味着对其健康有重大威胁,他们易产生较强烈心理反应。通常老年人对疾病诊治的态度是宁愿被动接受,不愿主动寻求,以致加重病情。老年患者一般具备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1紧张恐惧心理入院前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当老人病情较重时,意识到死亡降临可能会出现,表现出怕死、恐惧、激惹,焦虑等情绪反应。

1.2忧虑多疑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害怕别人说自己年老体病,害怕遭家人嫌弃而拒绝承认自己有病,不愿就医,尽管病痛在身,仍勉强操劳,以示自己无病。入院后,老年人一般较固执,喜欢他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从他人指令,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有时甚至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又争强好胜,做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如70多岁老人独自外出不拄拐杖且拒绝搀扶,食用油腻、坚硬食物等,极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如骨折、中风等。

1.3焦虑不安心理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自觉在世已无多日,许多事想做却力不从心,更加重其悲观、自卑、无价值感。有的老年患者因家庭经济拮据,担心会拖累家庭而放弃治疗。有的老年患者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发生冲突,自控力极差。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要他人帮助完成。

2、心理护理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

2.1老年患者对病情加重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较为普遍,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患者之间、护患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

其次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

2.2遇到焦虑不安心理的老年患者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或单位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患者焦虑不安心理。除此之外,我们不应忽视对家属和所在单位方面的工作,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手术。鼓励家属合理安排好工作,关心照顾好患者,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体会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对老年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尊敬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是需要受重视和尊敬的,因此护士称呼老年患者要有尊敬之意,言谈举止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耐心地与之沟通,老年患者喜欢谈及往事,切忌生硬打断,要耐心倾听,切不可奚落、挖苦粉刺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转贴于

3.2关心老年患者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因此老年患者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3.3调节老人情绪安排老人参加些集体运动,如室外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可起到调节老人情绪、克服孤独感之功效。对老年患者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可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其日常生活的计划性;不易在短期内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其他患友和疾病诊治,则应避免过度关注,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使其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日久形成的癖好。

3.4加强社会联系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往往会造成老年人性情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会联系,避免孤独尤为重要。要鼓励组织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其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但护士需提醒探望老人者切莫谈论强刺激性话题,以免他们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3.5努力做到“三心”

3.5.1要专心

老年人的认识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在一些重要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方面,我们必须忠于职守,专心于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认识和体谅他们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3.5.2要耐心老年人一般都有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年患者的这些特点,要耐心、恒心,要不厌其烦地劝解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听从手术治疗的需要。

3.5.3要关心 老年人他们的子女大都成家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能始终陪伴在身边,这时特别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热情的关怀,细心的照顾。生活上的关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会给老年患者增加手术治疗的信心。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逐渐上升,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正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心理护理正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

参 考 文 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6

关键词生态保护;本科生;意识养成;质性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格局,付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本科生群体在家庭、学校、网络上都有较大影响力[2],他们通过信息传播主导舆论方向,对社会的某些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3],是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4]。因此,增强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本科生进行访谈式调研,旨在了解本科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增强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的方式方法,为本科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科生进行访谈。纳入标准为:(1)各院校在读本科生;(2)知情同意,自愿参加;(3)语言能力较强,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信息饱和、不再有新观点出现时停止访谈。共有20名受访者参与访谈,其年龄、性别、专业类别等一般情况见表1。

1.2方法

1.2.1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者对提纲上的问题理解透彻,在访谈过程中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遇到问题及时追问、澄清。1.2.2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初步制定访谈提纲,然后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修改访谈提纲。最终确定的访谈提纲如下:①对生态保护的认识;②从何时开始接触生态保护教育;③在社会生活中获取该方面的信息情况;④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自我约束情况;⑤哪些教育方式对您生态保护意识的养成影响最大;⑥身边同龄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您有何影响;⑦对生态保护的教育感受。1.2.3资料收集通过面对面形式,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向受访者做自我介绍,说明访谈目的,保证会完全遵守保密原则,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访谈。1.2.4资料分析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后,开始访谈。访谈过程中全程录音,在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文件逐字逐句转为文本模式。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信息加以处理、分析。

2结果

2.1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现状

2.1.1生态保护意识较强,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行为表现较好调查发现,大部分本科生自律性较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习惯,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同[5]。从访谈结果可知,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自述其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尤其体现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行为方面。当谈到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义时,5号受访者说:“在平时会少使用一些一次性筷子,注意空调的使用时间,环境好了传染病就会少一点。”6号受访者说:“生态保护对我们十分重要,如果生态保护做得好,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好,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18号受访者说:“能做到一些基本的环保行为,不踩踏草坪、不乱扔垃圾等,这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谁也不希望生活在糟糕的环境里。”2.1.2习惯已经固定,不会轻易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科生会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而且习惯养成之后很难改变。本科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养成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教师和家长的模范作用、身边同学的行为习惯等。当问到“你认为做些什么能增强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时,4号受访者说:“感觉改变还是挺难的,学校开设大班课的作用可能不大,习惯已经养成20多年了,几节课也改变不了什么。”16号受访者说:“我觉得还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应该在各方面都加大力度,而且要采用强制性措施,否则很难轻易改变。”

2.2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来源

2.2.1以口头教育为主的家庭、学校教育大多数环保宣传停留在口头上[6]。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的长辈、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对其进行的生态保护教育以口头教育为主。在问到“你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接受生态保护相关的教育”时,1号、3号、4号、5号、6号、8号、10号、15号、18号受访者均表示:“家庭方面的教育从记事起就已经开始,渗透在平时生活中。”9号受访者表示:“家里没有专门教育过,就是口头教育,尤其我是和老人一起长大的,他们也不是很注重这些;老师也会口头教育,如不能随地扔垃圾、节约用水之类;小学也会有那种乱扔垃圾会给班级扣分的强制约束性措施。”2.2.2学校在各学科中渗透相关教育很多学校会将生态保护的内容渗透到文化课中[7]。20位受访者中,仅有6号受访者表示学校开设过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必修课。在问到学校方面的教育时,6号受访者说:“在小学阶段,学校开设一些科学百科类的科目,涉及生态保护教育;但从初高中开始,因为文化课开始紧凑起来,相关课程就变得很少了。”2号、3号、7号、17号、19号受访者均表示:“学校没有专门开设过生态保护相关课程,不过会在语文、生物、地理、化学中渗透生态保护教育,还有一部分课程与生态保护有关。”8号、20号受访者表示:“学校这方面还是挺缺乏的,在课堂上老师不会给我们具体地讲关于保护环境的问题,更没有专业的老师来教我们。”2.2.3通过手机或广告获取有关生态保护的知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和广告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态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8]。对于“社会生活中获取生态保护信息的具体情况”这一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社会途径接触生态保护信息最多。13号受访者说:“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比较多,网络上经常有一些有关生态保护的公益广告,比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10号、15号受访者表示:“我经常在自媒体上看到一些和生态保护相关的视频,微博和视频类APP也会自动推送这些知识。”

2.3影响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的因素

2.3.1生态保护意识受同情心影响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培养青少年的同情心,有利于培养其仁爱之心,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10],对促进生态保护也有帮助。有学生表示,在看到一些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恶劣后果时,会激发自己的同情心,进而促使自己产生保护生态的行为。4号受访者说:“电视上的一些新闻会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感觉多接触那些比较恶劣的环境,就会激发你想保护生态的欲望。”7号受访者说:“当自己在微博上看到南极北极冰川融化,企鹅、北极熊那么可怜时,就会想去进行生态保护,对于我自己而言,多看看这方面的新闻,就会影响我很长一段时间。”2.3.2生态保护意识受身边同龄人影响通过访谈了解到,当身边的同学有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时,受访者会主动向他们学习;而对于生态保护意识较差的同学,受访者表示不会受他们影响。6号受访者说:“我身边的很多同学对生态保护都有很深层次的认识,我会主动向他们学习。”8号受访者说:“身边同学的生态保护意识都挺强的,对我也会有很大影响,比如他们都那么做,我要是没有做到,就会有一种愧疚感,也会督促我去进行生态保护。”3号、10号受访者说:“身边的同龄人还是有差异的,毕竟大家的教育环境不同,对我来说,我会选择学习好的行为,纠正那些对生态保护不利的行为。”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本科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很强,这在他们身边的点滴事件中有所体现,但他们一旦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就很难改掉,这可能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关。本科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他们可塑性强,受教师、家长、同学的影响大,有很多机会去强化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本科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应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品质[11]。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与学校的教育不一致,就会导致学校教育效果不理想[12]。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让良好的环保意识伴随孩子一生。增强本科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应加强高校教育。高校在教学中要将环境道德教育普遍化,要把生态教育渗透到不同专业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对于环境道德的正确判断[13]。可以增加与生态保护有关的科研立项,重视师资力量建设,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保护,并将生态保护意识传递给他人。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能够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14],故各高校应从此方面着手,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加大生态保护教育的力度。增强本科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应加强社会宣传。在政府和社会方面,目前很少有较为广泛且具体的针对生态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活动[15]。本研究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本科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新媒体和各类广告,基本不会去翻阅纸质的文献资料和图书。因此,媒体宣传和广告制作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积极履行对生态保护进行公益宣传的社会责任[16],传播正能量。社会应多开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公益活动[17],吸引本科生多多参与。增强本科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还要靠本科生自身的努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想让教育产生效果,首先要让受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18]。学生本人要自觉提高素质,消除攀比、铺张等心理和行为[19]。对于参加环保志愿服务的本科生,学校可以根据其服务时长计算志愿服务学分,给予环保奖学金;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当事人适当处罚[20]。当前各高校大多成立了环保社团,学生要主动参加环保社团活动,让自己更直观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综上所述,本科生生态保护意识的养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本科生自身因素。这四个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四者间要相互配合:学校与家庭要加强交流,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学校教育,传播积极思想;学生自己也要自觉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不断进步。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7

关键词:老年病人 手术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心理承受能力及个人对疾病手术的认知功能损害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改善老年病人的认知功能,对手术的治疗及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外科老年手术病人399例,其中男231例,女168例;年龄60~91岁,平均年龄69.3岁。文化程度:小学28例,初中220例,大专以上91例。住院时间14~50天,手术治愈393例,死亡6例,治愈率98.2%。筛选标准:昏迷患者、痴呆患者除外。

老年手术病人心理特点:恐惧,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增强、敏感性增强,抑郁、悲观、猜疑心理,孤独、无价值感。

护理

主动介绍:恐惧、焦虑心理较为普遍,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手术,认清有害和无害之间的相对性。老年病人表现尤为突出,护士要运用认知行为缓解老年病人的焦虑、全心全意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入院及相关知识宣教。使其有归属感。多讲些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措施及预后效果,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温馨环境: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安静无噪音,以及安全可靠。同时,要为病人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尊重老年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耐心倾听:与病人交谈时要耐心、注意倾听、真诚、理解并尊重他们。在谈论疾病时,要有技巧性、艺术性,同他们亲切沟通,通过表情、语言、行为帮助老年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疑减压:护士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心理安慰,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病室,老病友的经验之谈很容易被接受,从而影响新病人的心理活动。要帮助病人得到更多的社会及家庭支持,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感情,减轻老年病人的心理负担,消除忧郁,怀疑心理。

理解支持:老年人的家庭式情节很重。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都会感到孤独,无价值感。因此要根据老年病人的文化素质、性格、生活习惯、社会背景、及兴趣爱好等,正确评估病人,合理安排病室。另外,要定期召开护患座谈会,建立相互参与型护患关系,让他们参与护理过程,有效发挥心理护理的指导作用,既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又消除了老年病人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

结果

通过对399例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由拒绝、恐惧手术逐步过渡到能够主动,积极地接受手术,并在术后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讨论

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中,特别注重“五心”:①责任心。②专心: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地精心护理病人,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③关心:老年病人易感到孤独,特别需要护士给更多的关心和照顾。④耐心:老年病人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常会出现情绪波动,护士要关心、理解病人,与病人交流时要耐心倾听,谈话语调及态度要和蔼亲切,语速快慢适中,吐字要清晰,不厌其烦地开导和帮助他们,以便愉快地接受手术。⑤同情心:面对老年病人悲观绝望的心理,护士要给更多的关爱,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放松疗法等,尽量缓解病人的悲观情绪,同时要倾听病人的述说,理解同情病人的心理感受,积极寻求社会及家庭支持,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尊重老年病人,稳定病人情绪,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谈谈对老年护理的认识篇8

[中图分类号] R135.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3-0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速度最快、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如何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一大课题。由于疾病使老年患者身体和精神发生了变化,与其沟通会使老年人认知、记忆、语言表达清晰度的退化等产生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就如何让把握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1 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出现种种衰老现象,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趋向衰退:视觉、听觉功能减退;记忆力减退;专注力下降;部分老年人因疾病出现语言、意识障碍。身体组织器官衰退、疾病、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会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困扰。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对自己护理的老年患者有充分的认识,以宽容的心态,以换角色的方式理解对方。

2 评估老年患者的沟通能力 根据老年患者沟通能力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或方法,除交谈外。还可以运用表情、手势、图片、文字、提示卡、教具等。如:在向视觉功能减退患者介绍文字资料时,资料的字体应加大,让患者戴眼镜尽量使用简单语句或用大的图像来解释:沟通听力减退患者时,可让患者戴上助听器或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音量,或对听力好的一侧耳朵讲话,谈话是语调要平缓,语句尽可能简单,使老年患者有重复信息的时间以便于接受和理解。

3 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 态度是影响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决定因素。工作态度收受医院环境、患者素质及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影响。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的效果是不同的。护士不能选择患者,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工作态度,对环境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整自己,适应护理工作。

4 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扎实的专业水平 老年患者多患长年慢性疾病,往往存在同时患多种疾病的情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护理技术是硬件,是语言技巧无法掩饰的。

5 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

5.1 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在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首先要做到满足患者对尊重的需求,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站或坐的姿势,态度要从容镇定、充满自信、给患者以信任、安全感。

5.2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是良好沟通的起始,而恰当的选择沟通的时机是一种艺术,选择不同的时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5.3 语言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护士在于老年患者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要掌握聆听和打断技巧。护士语音要柔和悦耳,说话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晰。在语言沟通时,要注意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交流过程中,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5.4 利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辅助语言沟通 身体语言更能表达情感兴趣,(如:握手)能加强语言沟通的效果。

上一篇:高中生物知识要点范文 下一篇:hse管理知识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