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范文

时间:2023-12-20 16:57:25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1

关键词:两地大学生;社会心态;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48-04

社心态是一个重要但研究成果并不显著的领域,事实上,社会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反映的是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1}台湾和大陆在文化上同属华人文化,同根同源,但也因分开治理多年,海峡两岸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教育体系等社会发展状况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2009年随着海峡两岸交流进一步频繁,两岸关系也进一步加强,然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分歧。而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对他们社会心态的研究,以及积极地引导和管理,有助于社会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因而以社会心态为视角,针对两岸大学生群体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两地青年的发展现状,同时有助于把握两岸社会发展建设情况,更好的促进两岸地区了解交流和互动。

就目前社会心态研究现状来说,借鉴心理学认知、情感、意志的分类方式,结合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的研究成果,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心态研究实践,从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和社会行为倾向四个方面考察社会心态是具有较好解释力的。{2}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文选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分别选取台北3所高校的20名大学生和西安3所高校的2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前后共进行了3期,并具体围绕大学生的消费观、就业观、文化观、社会网络四个方面展开调查。

一、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要现状

(一)两岸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经济作为社会生活很重要的部分,对经济生活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在访谈中,我们了解了两地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以及习惯,主要包含了这些大学生零花钱来源、消费支出比例、对物价的看法、评价等相关问题。台北的同学中80%的零花钱来自于父母,消费支出主要用于吃饭和车费,他们对物价的看法是认为台北的物价相对于台湾省来讲是偏高的,同时认为是合理可接受的。在访谈中一位同学这样讲:

“我们觉得物价很正常啊,因为台北算是台湾最发达的地方了,所以物价高很正常,像周边的一些城市比如花莲和宜兰物价就会低一些了,因为我们主要消费就是吃饭和车费,觉得是合理能接受啊。”

而访谈西安的同学则分歧较大,一部分人认为物价是相对合理的,具体有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学校附近的物价较合理而市区内物价比较贵,有的人认为西安的饮食部分物价合理,而旅游景点的物价过高。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物价是不合理的。采访中一位同学谈到:

“西安的物价是较合理的,在学校附近吃饭什么的都还OK,但是要是去市区玩的话,就有点贵了……,如果合理性给分级的话1代表很合理5代表很不合理,我选择3。”

在对物价的可接受程度上,台北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高于西安的同学,台北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的社区物价是合理可接受的,而西安同学认为物价有待改善。分析其消费方式,部分原因是台北同学的花费主要用于吃饭,其他消费方式较少,而西安同学不仅仅是吃饭,其他娱乐活动占了较大的开支。而在心态方面,台北学生表示大多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消费,有钱的话也会买一些潮牌,进行炫耀性的消费,而正常情况都是理性消费。

“在台湾大家的层次分的很明显,有钱的小孩会和有钱的小孩一起玩,没钱的会和没钱的同学在一起,所以消费方式都会差很多,但大家都是在自己的群体中消费,所以都是可以接受的程度……,比如我们有时候也会吃一些比较贵的东西,我们朋友就用聚餐的方式AA来解决。”

在消费方式上可以看出,台北的同学更习惯和自己熟悉的群体出去消费,消费多以平摊的方式,大家接受度高。而西安同学的消费分为校园内消费与校外休闲消费,两者之间消费方式的接受度是不同的,校园消费较为合理,而外出消费则接受度不高。

(二)两岸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就业作为大学生与社会衔接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就业态度的了解也能很好地反映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我们的访谈包括了: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明晰程度、方式的选择(自己应聘、学校推荐、父母帮助等)、传统的行业还是自主创业、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薪水、兴趣、稳定性?)就业压力大小以及看法等。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台北同学大一大二普遍对就业问题较为模糊,生活重心在享受校园生活上,而大三多数专业会安排实习活动,这个时候他们会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职位进行实习,而在就业过程中,大部分人也会依据这段实习经历考虑自己的就业方向。也有少数人在入学时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明晰的想法。比如在访谈中的一位大三女生讲:

“我知道自己的性格比较内向,我很想在办公室工作,我比较理想的职位就是做行政或者内勤,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办公室的工作,我现在的实习地方就是学校的办公室,我也很适合,以后也会找这样的工作。”

笔者还碰到一位访谈者要自主创业,

“我自己很喜欢逛街买衣服,所以以后应该是想开一家自己的店,虽然还不知道要开哪种类型的店,想法不是很清晰,还在寻找,但是自己以后肯定是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开店的。”

所以在访谈台北同学的择业观中,大部分人坦言会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就业的因素以兴趣、薪资为主。

而在访谈西安同学的就业观中,大家会增加稳定性的考量,比如一位访谈同学:

“我自己比较想考公务员,因为觉得这份工作比较稳定,收入也OK,还能照顾父母,兼顾到家庭,父母也很希望我能考上公务员。”

另一位同学也表示在择业过程中,会考量到父母的意见和稳定性的因素,自己的兴趣则排在较次的位子。

(三)两岸大学生文化道德现状

文化道德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访谈内容包含大学生对所处社会的看法,社会文化因素,社会问题的态度等内容展开。

在访谈台北大学生ι缁嵴体看法中,大家表达了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台湾是一个很民主的社会,相当的开放。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台湾没有自己的文化,太过于民主,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因为台湾以前受到日本的殖民,所以文化中不免带有很多日本文化的元素,近年来台湾又很喜欢美国的文化,很多东西都仿照西方,感觉台湾的社会太包容了,什么文化都来者不拒,也导致我们觉得台湾没有自己的文化了;同时我们也很民主,什么都要讨论,我们一个捷运可以盖10年……”

他们也表示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台湾人的道德素质在沦丧,尤其是台北都市生活使得人情冷漠,人们不再关心周边人和社会,受大众舆论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

而西安的同学也表示近年来中国人的道德滑坡很严重,食安问题、环境问题、人与人的关系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家自顾不暇,对什么都战战兢兢。

有趣的是在讨论到处理方式问题上,大多台湾学生将原因归于个人问题,比如食安问题主要是无良商人的个人行为,人情冷淡是部分人,大部分台湾人还是很善良的,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普遍较为平和。而西安同学则认为主要是社会监管不力,很多问题是由于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导致,谈到社会问题时的态度也较为激愤。

(四)两岸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

社会网络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3}对大学生社会网络情况的调查,从侧面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以及自主性,尤其要考量的是大学生媒介参与程度。访谈内容包括有:大学生闲暇生活分配、和朋友交往的频率和亲密程度,使用网络及参与网络社区情况。

调查发现台北和西安大学生在闲暇生活分配和交往方式上并无太大差别,然而在网络使用上则有显著差别,台北大学生表示他们并不十分依赖网络生活,其中一位访谈者称:

“虽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网络和手机,但是我们并不会仅仅用手机和朋友联系,周末我们还是会约出好朋友见面、逛街、聊天,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台湾很流行滑手机,但是过了那段时间,我们还是更喜欢面对面的交流。”

西安的同学则表示网络生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朋友的交流也主要通过通讯软件,网络交流频繁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导致有些关系变得很畸形。虽然坦言这样的方式并不好,但是却有种无力抵抗感。

二、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及分析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两岸大学生在社会心态方面有部分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也可以更好促进两岸大学生的了解与学习。

(一)消费观分析

从台北和西安两地大学生对消费的认知情况来看,台北大学生对物价可接受度更高,而西安大学生则存在明显分歧。消费观的调查显示虽然两地在消费过程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分级消费,阶层差异在两个社会中都存在,然而同学们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深入的访谈中,也进一步发现,当社会中阶层间的流动较为合理,流动机会相对均等时,认知上就会趋于理性,进而在社会情绪上也会比较平和,消费行为较为合理。

(二)就业观分析

台北和西安大学生在对就业观的调查中,影响就业的的主要因素有明显的差异,访谈到的台北大学生普遍以兴趣和薪资作为他们选择工作的重要因素,而西安大学生则增加了稳定性的考虑。这样的结果也受社会认知的影响,当在社会中认识到社会风险较大时,则普遍会做出较为保守的选择,在社会行为选择上也会增加稳定性的考量。

(三)文化道德观分析

从访谈结果分析看来,两岸大学生在这一部分的认知差异较大,两个社会同时面临着西方文化植入,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台北大学生认为西方文化侵入主要原因是由于台湾文化的多元包容导致,认为解决的途径在于增强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每个公民的参与。西安大学生则认为很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立法缺失,监管不到位,个人不自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的。由于认知的差异,在行为选择上,台北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也更明显。

(四)社会网络分析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无论如何影响都是巨大的,互联网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大学生的社交生活中,大家对互联网的使用则程度不同。虽然两地大学生都承认网络在社交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子,但是台北大学生在社交生活中会尽力平衡线上和线下的比例,会有一定的时间和朋友线下交流。西安大学生在线下部分的比例略少。同时在社交方式上,两地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多以吃饭、聚会为主,差别不大,频度和频数以及对象则有差别,台北同学和初级群体的交往更为密切,西安同学则与次级群体接触较多。

三、对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的思考及建议

从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的访谈结果来看,两岸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上和面临的社会问题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差异主要存在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行为选择上,其中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待改善之处,总体来说,台北同学的自主性和对社会的参与感会更强一些,但是他们也更安于目前的生活现状,对一些问题缺乏改善的动力。而西安同学虽然自我意识方面有所欠缺,但改善社会现状的想法较为强烈,有较强的行动力。结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积极健康社会心态培养的角度来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社会流动渠道,增强社会流动机会公平性。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将会激发更多青年的自主意识,也能促进他们行为选择的理性化。社会可以提供给青年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比如实地实习等,让青年参与进社会建设中,这样也有助于青年群体社会参与感的提升。

群体层面来看,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增强青年群体自主意识的培养,其次对文化的态度,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也应该有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西方文化的学习,都应以理性、客观、科学的态度为前提,这也是培养青年群体公民意识很重要的一部分。

――――――――――

注 释:

①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

②王俊秀.“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3(2).

③王夏洁,刘红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知识链分析[J].情报杂志,2007(2).

参考文献:

〔1〕甘乐.“2011年中国青年的社会心态”[J].当代青年研究,2012(3).

〔2〕姜胜洪,毕宏音.“转型期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特点及对策研”[J].兰州学刊,2011(10).

〔3〕马广海.“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与社会心态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马广海.“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J].社会科学,2008(10).

〔5〕马向真.“基于人口学变量研究的当代中国社会心态观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7,87.

〔6〕潘泽泉,李超锋.“流行语与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0(9).

〔7〕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1).

〔8〕王俊秀.“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3(2).

〔9〕王夏洁,刘红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知识链分析”[J].情报杂志,2007(2).

〔10〕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5).

〔11〕王俊秀,钜艘.“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

〔12〕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

〔13〕Li ZENG.“On Social Mentality: Chinese Anxiety ”[D].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4,Vol.10(4), pp.165-169.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个案调查 道德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道德观,体现着当代青年的精神文明程度。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一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性消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个案调查

李小丽(化名)是某高校在校二年级学生,独生女,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护士,家庭月收入在四千元左右。选择李小丽作为访谈对象,是因为李小丽及其家庭情况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对李小丽的访谈,希望得到有类似经历的人的认同。在了解了李小丽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后,我们进入了对其消费情况的访谈,下面是具体的访谈过程:

问:你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答:全部是家庭供给,爸爸妈妈能够负担得起。

问:除去学费、住宿费和交通费等开支外,你每月花费多少钱?

答:每月平均在350元左右。

问:都是在学校食堂用餐吗?

答:大部分,每月花费在180元左右。也和同学出去吃饭,我们实行AA制,不会去很高档的餐馆,每月去的次数也不多,两三次。

问:现在大学生评上奖学金、当上学生干部、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送礼,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答:这些情况有但不是全部,我们班就不存在这些情况,因为我们学校有严格的规定,评上奖学金可以庆祝,仅限于买些瓜子、糖果,不允许大吃大喝,我们也很听话,我评上的是二等奖学金,就我们宿舍的在一起吃些零食聊聊天。对于当上学生干部、比赛获奖我都没请客,我觉得没什么可炫耀的。

问:女孩子都爱漂亮,你的穿戴消费怎么样啊?

答: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会买些名牌,因为质量好,但都是在少于200元,不会经常购买。

问:学习上的花费多吗?

答:不少。

问:能具体谈一下吗?

答: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花费最多的是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和学习用品上。我参加了计算机二级考试,考试前没报辅导班,都是自学的。我想到以后如果有考研,那会是更大的一笔开支。

问:现在的准大学生上大学前流行购买“三大件”,你想过购买吗?

答:曾有过买手机、电脑和MP3的想法,但最后买了手机,有手机联系比较方便。还有就是买了电子辞典,家里看着对学习有帮助才给买的。

问:家里很支持合理消费嘛!

答:我的爸爸妈妈从小教给我不要乱花钱,也不娇惯我,他们对我也很放心,他们只把钱存到我的银行卡上,具体花费让我自己分配。

问:每月通讯费有多少?

答:20块左右。

问:有所谓的时尚消费吗?比如旅游、健身、上网、KTV、看电影等。

答:空闲时会去上上网、K歌,但去的次数很少。

问:在大学里会谈恋爱吗?

答:恋爱是个人问题了,我在大学期间不会谈恋爱。

二、对调查的分析

李小丽的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父母完全可以负担小丽在大学期间的费用。她每月的消费分基本生活、学习、通讯、其他四类,并有以下特点:

第一,每月消费以基本生活为主,并有自己的主张。餐饮费占她每月消费的51%左右。小丽会和同学一起出去改善生活,他们实行AA制,不会去很高档的餐馆。现在我国自主消费文化日趋浓厚,人们追求个性,像大学生这样的年轻人更是注重表现自我,而小丽在此同时更好地把握了一个度。

第二,学习消费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消费占她每月消费的21%左右。另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竞争压力,大学生们都不断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通过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等为自己升学求职就业增加砝码。小丽才上大二,她已经想到了自己考研的可能性,学习消费绝对是不断增加的。

第三,通讯消费正常化。手机已经成为像小丽这样的大学生必备的生活用品,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手机已经不是一个奢侈品了,而是成为了获取信息的较好的手段。小丽的手机费是每月的固定支出,占她每月消费的6%左右。

第四,其他消费理性化。其他消费占她每月消费的22%左右,小丽穿戴讲究名牌,但看中的是名牌的质量,不去追求高档化。同学之间请客送礼现象较少,对评上奖学金等是适当庆祝。

李小丽是独生女,家庭条件也不错,往往环境比较优越下的独生子女留给人的印象是花钱大手大脚,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说她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究其原因:首先,家庭教育好,父母不溺爱小丽,而是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其次,学校的正确引导,小丽所在的学校不仅对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健康消费做出了惩罚规定,而且引导学生怎样既适当的消费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最后,同学之间的不相互攀比造就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虽然对李小丽的调查只是一个个案,其真实性只限于她一人,但是笔者希望对她消费情况的分析可以使很多有类似情形的人得到一种认同,从而达到推广。

三、如何加强消费道德教育的建议

从以上对个案的叙述和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家庭着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大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绝大多数与家庭的消费习惯和家长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家长对其子女的消费观念和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并不反对家庭支持孩子适度消费,但建议我们的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消费内容进行必要的限制,帮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养成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2.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实际上是个体在消费领域的社会道德关系,体现了社会道德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规范和准则。学校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坚持制度创新,及时将道德规范中体现出来的合理精神吸收到大学生的管理制度中来。比如在奖学金的使用上,应建立制度控制奖学金流向高消费领域。

3.丰富课外生活,加强实践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以“大学生如何合理消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如何看待校园浪费现象”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大学校园需要(拒绝)高消费”辩论赛等,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崇尚勤俭、抵制高消费的良好风气。此外,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益途径,利用寒、暑假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体会到贫困家庭生活的艰辛,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深刻反省,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总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唐华生,何霖.高校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刻不容缓[J].三峡大学学报,2004.9.

[2]雷腾.论大学生消费问题及其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3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信用卡消费

[论文摘要]:在信用卡消费时代拉开帷幕之际,新的消费观对传统的消费观势必会有剧烈的冲击,研究生应该在信用卡消费中保持理性,着重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兴起了信用卡申办热潮,各家银行在校园内驻点,办起了信用卡代办业务,有的银行甚至在校园内找学生做长期办卡员,在各个宿舍里推销信用卡。本文探讨的信用卡是指狭义的信用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卡,而是一种由银行或其它财务机构发行的无需预先存款就可贷款消费的贷记卡,是一种可以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其与一般银行借记卡的最大区别在于允许一定数额的透支,并且能够为这种透支提供一个月左右的免息期。拿笔者所在的大学为例,自2006年招商银行在校内开办了第一个代办宣传点后,在2006~2007年两年内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相继在校园内开展过连续几天的办卡宣传活动。与热火朝天的办卡活动相对的是学生们在信用卡消费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据2006年9月19日《杨子晚报》报道,因为无力偿还信用卡透支额,一位大四学生无奈之下离校出走到苏州打工。而他的父亲为了寻找到儿子,从家乡跑到学校,住进儿子宿舍,期盼儿子能早点回来。与信用卡消费联系密切的、关于研究生群体的信用卡消费的现状是怎样,关键是其体现了研究生群体怎样的信用卡消费观呢?这是本文试图阐述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定为研究生群体,正如蔡佳文在《发展研究生群体的消费信贷》中所说,研究生是我国个人消费领域最具有超前意识和先进消费理念的消费者群体,代表着物质消费领域和精神消费领域高层次的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最有消费潜力的强势消费者群体。然而我国很多研究生都面临着消费上的尴尬,从年龄来说,比起大学生,研究生已经是社会化基本完成了的成熟个体,他们应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消费;但是由于学业的原因,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为自己挣得足够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消费费用。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都有着从家长那拿的生活费只能基本或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烦恼,信用卡的出现对他们的消费状态和消费观念一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是笔者选择研究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本文所调查的研究生个体来自于南京河海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

为了从细节上了解研究生群体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和其对信用卡消费的态度,本次研究采用了结构式访谈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调查。主要是在研究生宿舍里随意挑选访谈对象,在询问其对信用卡使用与否,有何看法的基础上,再对符合研究目标(即必须是信用卡持有者)的对象进行深度访谈。笔者在2007年4~5月间一共进行了十二次采访,在访谈过程中笔者都将访谈过程用MP4录了下来,或是将QQ聊天内容复制了下来。整理成了六个文字访谈资料。

三、调查发现

(一)研究生信用卡持有基本情况

1.信用卡持有状况

在初步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就宿舍为单位,随机抽取了三个男生宿舍,两个女生宿舍。男研究生持卡者三个宿舍12个人里有六人;女研究生持卡者两个宿舍十个人全部都拥有一张信用卡。但就开卡情况而言,所有的22个人里无一人将卡开通了。在我访谈的将信用卡开通使用的六个研究生里,其中一人拥有两张信用卡,一人拥有三张信用卡,最多一人拥有五张信用卡。

研究生信用卡的持有率还是较高的,笔者询问了一个在研究生宿舍推销民生银行信用卡的代办同学,她说根据她推销时的反映来说办卡者占研究生群体的60%甚至更高,可是开卡者只占10%~20%左右。

2.信用卡办卡动机

开卡者的动机则主要是受宣传方的影响(4人),信用卡本身方便(不用输密码)、时尚(外观漂亮)、具纪念性等特点的吸引力(4人),预防需要花钱的紧急情况(1人),用来透支消费(1人)。

(二)信用卡的消费现状

1.使用信用卡的消费频率

调查者中只有一名男研究生使用信用卡消费频繁,他说道“去超市去什么地方消费都用信用卡,只要能刷卡的地方我就尽量用信用卡”。而其余三名男生都表示自己只会在要逛街购物,并且购买上百的商品时会将信用卡带在身上消费,也大大超过了信用卡免年费所要求刷卡消费的次数,刷卡频率适中。而两位女生都表示日常消费还是以储蓄卡为主,只有在商场或饭店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或是为了免年费才刷信用卡消费,其消费次数跟免年费要求的刷卡次数基本一样,甚至是为了免年费才刷到一定次数的。一名女研究生说道:“为了刷满次数免年费,我去超市的时候三张卡一共刷了24次,厚着脸皮把商品一件一件地刷的”。

2.信用卡消费结构

信用卡消费的主要组成是:高档消费品,如电脑、衣服、鞋子或化妆品类;网络购物消费;服务类消费,如吃饭结账;日常生活消费,如超市结账。有三个被访者表明他们每次用信用卡都几乎是刷的几百块的消费额。从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们用信用卡主要用于享受型的购物或服务消费,只有一人是用于日常生活需要消费。其消费方式也呈现多样化,除了通过传统的商店购物方式外,还用信用卡的网上银行功能进行网络购物消费。

3.信用卡消费功能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用信用卡消费的六名研究生都对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十分熟悉,他们能准确说出其所持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刷卡或取现金透支消费的利息计算方式和每月还款日和账单日的期限和时间,每月最低还款额度。这样的了解除了通过办卡时宣传资料和办卡人员的解释外,更多的是通过银行定期发来的消费账单记录和还款提醒短信或电子邮件来形成的。

4.信用卡消费资金的来源

六位研究生中有两位研究生的信用卡消费额比较高,其余四位的消费额都比较小。消费额高的两位男生都表明自己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位是完全靠自己挣的工资消费的,而其余四位则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消费资金都是家长给的。其中五位表示自己的信用卡消费都是在有还款能力下消费的,只有研究生A男的消费是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之下,向宿舍周围同学借钱来还款的,因其觉得银行一天一元的利息太高,而向同学借钱只用还本金,所以采取了借钱还银行,再自己攒钱还同学的方式来还信用卡消费贷款。

(三)研究生信用卡消费观

从以上两个方面里所显示的研究生信用卡持有的情况和动机,信用卡消费的频率、结构、功能使用、资金来源等现状看来,研究生信用卡消费观存在以下倾向:

1.消费自主性大。研究生在信用卡消费中在经济独立意识、消费者权益意识方面体现出其消费自主的消费观。在经济独立意识方面,研究生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在自己消费多少、消费什么商品方面拥有绝对的自,不需要向家人汇报、解释自己的信用卡消费情况,家长也不会对其消费行为有太多担心,除了少数家长反对、不知其子女使用信用卡外,其他家长都对子女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行为持信任态度。而大多数研究生在现在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也表明自己会适量消费,不会消费过多后,向家里要钱。

2.享受型消费为主。在使用信用卡消费的这些研究生中,享受型的消费结构成为他们的主流。一方面是有POS刷卡端的商户一般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消费层次比较高的场所,研究生们在这些场所消费时也是消费几百块的高档商品,或是服务;另一方面,从小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长大的当代研究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对生活质量十分重视,要求消费物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和高质量的品质,享受型的消费能在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需求。

3.传统消费观和现代超前消费观并存。虽然六个研究生在开卡时都很重视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和预借现金功能,认为信用卡为其提供了一个预备救急的小金库,在需要钱时不用四处去向别人借钱,能够以信用记录做担保,方便及时地提供给自己需要的金额,使自己解决资金紧张或是早点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4.研究生的现代信用观尚未形成。照理说当代研究生是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其消费观应该受到现代消费观的影响,他们应该对国际化的信贷消费有基础性的了解,在信用卡消费过程中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有遵守信用的自觉性,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现代的信用观还未在研究生中形成起来,在笔者调查的六个研究生中他们对自己信用卡的信用情况都是忽视、不关心状态,甚至反映出有欠款,损伤信用也无所谓的态度,所谓的信用契约中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在他们脑子还未有清晰的概念。

5.理性消费观占主流。大多数研究生表明在信用卡消费中,信用卡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很微弱的,他们不会因为办了信用卡就利用其透支和分期付款功能随意消费,增加自己的消费次数,在消费时他们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衡量后来决定是否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即使有过偶尔的冲动消费,但总体来说研究生的消费行为过程还是经过了一定计划的。而且他们都是在了解信用卡基础消费功能的基础上,接受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现代的消费方式和手段,并不是盲目使用其带来的消费权利的增加。

四、结语

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研究生无家长监控下的、过度的、不适当的信用卡消费行为很可能引起家庭的次生贫困化,影响社会的安宁。从调查中六位研究生来看,其消费行为和消费观还是符合中国传统消费道德观而又体现出研究生作为我国个人消费领域最具有超前意识和先进消费理念的消费者群体的独立自主的现代性的。虽然如此,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研究生群体信用卡消费中理财意识的缺乏。理财观念的缺乏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对信用卡功能利用的单一上,信用卡能作为理财工具来进行每月消费记录理清自己支出和投资的功能几乎是被他们所忽略了的,而且在消费行为中他们有时会超出计划冲动消费,透支行为中他们还有超出自己计划还款迟造成高额利息或是恶意拖欠借款不在意信用记录的现象。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4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消费动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63-02

一、问题提出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而对体育资料的使用和消耗。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改善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中学生的精神面貌。为此,本文以嘉兴市10所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体育消费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共性和特点及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议,以帮助嘉兴市中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二.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嘉兴市10所中学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表1 嘉兴市10所中学体育消费者性别、年龄、年级情况表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嘉兴市10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回收有效问卷996份,有效率99.6%。

2.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访谈提纲,对嘉兴市10所中学的学生、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

3.数理统计法。采用SPASS12.0软件对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以获取量化指标。

四.嘉兴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1.嘉兴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调查发现,嘉兴市中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同率较高,达到90.6%,体现在对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品牌认同率较高。

表2体育消费认同态度

表3 体育品牌的认可度

2.体育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嘉兴市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如下:①项目选择:篮球、羽毛球、游泳是首选的项目,散步、慢跑、乒乓球、棋类也是较受欢迎的项目。②消费形式:中学生体育消费形式差异较明显。同学一起、家人一起比例分别占29%、32%,而个人独自锻炼的只占14%,说明中学生参与体育消费依赖性较强,个体主见性有待加强。③参加方式:以游戏方式参加体育健身比率最大,占59%,其次是健身娱乐方式,占57%。④消费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其次为消遣娱乐、调节情绪。由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对体育消费需求是多方面的,其消费动机也呈现多样性、多重性。⑤信息来源:电视、网络是主要来源渠道,其次是杂志、广播、报刊。

3.嘉兴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存在问题。①消费结构不合理。中学生体育实物型消费占50.4%,显著高于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中学生过于追求实物体验,导致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市场需求不足。②消费群体需求差异较大。在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频度、时间、消费支出等方面,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在:男性喜好技术性、对抗性的项目,运动装备要求较高;女性喜好时尚休闲项目。③消费心理不成熟。中学生体育健身娱乐,易受外界社会影响,盲目从众,爱赶时尚,从而表现出消费心理不成熟。表现在:男性喜好效仿明星;女性喜好塑造明星般的完美身材和形象。另外也存在一部分中学生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是为了增进与同学间的交流、学习。④中学生体育消费信息来源单一。电视、网络是学生体育消费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杂志、广播、报刊等则很少受到关注。

5.影响宁波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因素分析。①经济、时间因素。经济收入是体育消费水平的物质基础,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体育消费仅依靠自身的零用钱。同时,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余时间较少,是影响中学生从事体育消费活动的主要因素。②社会因素。体育消费价格较高、周边环境缺少体育消费的氛围以及体育消费信息来源单一等都是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消费活动的客观因素。

五.对策与建议

1.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体育相关部门及学校需做好宣传,积极正确引导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思想和观念。

2.搞好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结合学校、社区、居民区的特点,营造多功能、经济实用的健身娱乐场所,并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门票价格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3.提高体育消费产品的质量。中学生通过体育消费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健康才会再次进行体育消费,从而形成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良性循环。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5

党员干部谈话记录范文一

坦诚交流、效果显蓍。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公司党员进一步认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大意义,在谈心过程中有的党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自己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方面存在的差距;有的党员通过交流思想,坦诚交换意见,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消除了误解和隔阂。通过开展谈心活动,机关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公司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手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一手抓好企业经营生产,实现了教育活动和经营生产双推进、两不误的目标,在圆满完成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工作、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同时,公司的生产经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5月底,公司今年已累计完成施工产值4。2亿元,占年度生产经营计划10亿元的42%创下了同期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机关各部门紧紧围绕今年的生产经营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开发中心面对经营开发的困难,及时调整思路,主动走出去,寻找新的突破口,积极参与省外建筑市场竞争,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不久前接到XX中标通知书,使公司首次进市场,近日又接到了XX发来的XX项目》中标通知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实施绩效责任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精神,公司工程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物资设备中心等责任部门,利用两周的时间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讨,相互沟通和交流,提出了各自的实施方案,部门党员带头认真学习,及时解决实际运作中需要协调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以实际行动在工作中保持党员先进性。

党员干部谈话记录范文二

谈话重点围绕以下内容:一、形式主义方面(1)是否存在理论学习浅尝辄止,应付了事,学用脱节的问题;(2)是否存在工作安排重部署、轻检查,不督促落实,雷声大、雨点小,搞文山会海,以及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3)是否存在工作推进务虚名、避难题、轻实效的问题;(4)是否存在调查研究摆样子、走过场,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5)是否存在好大喜功,推过揽功,弄虚情、造假绩的问题;(6)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否存在为了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评定、先进评比写论文、编成果,甚至不惜抄袭、造假等问题。二、官僚主义方面(1)是否存在官本位思想严重,作风飘浮,和群众感情淡漠,躲信访,怕麻烦,高高在上、沉不下去的问题;(2)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公仆意识淡薄,对师生员工的困难问题漠不关心,甚至简单粗暴的问题。(3)是否存在民主意识不强,搞一言堂、家长制,随意决策或盲目决策的问题;(4)是否存在开拓劲头、创新意识不强,对待上级部署决定断章取义,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问题;(5)是否存在选人用人、职称评聘、选派出国、教师培训、奖贷学金发放及其他三重一大方面,不讲组织原则,任人唯亲,不按规定程序办事的问题。三、享乐主义方面(1)是否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过一天享受一天,不愿吃苦受累的问题;(2)是否存在安于现状思想,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目标方向缺失的问题;(3)是否存在玩物丧志倾向,借工作之机休闲娱乐,公款消费的问题;(4)在幼儿园各项软硬件建设方面,是否存在讲排场比阔气,追求物质享受、造成浪费的问题。四、奢靡之风方面(1)在后勤服务、公务接待、物资采购等方面,是否存在铺张浪费严重,不惜公款装修豪华的办公和接待场所,挥霍无度的问题;(2)是否存在借各种庆典和会议活动之机大吃大喝,滥发钱物的问题;(3)是否存在违反上级有关规定,热衷享受,追求高档消费,超标准配车、住房、收受会员卡和商务消费卡的问题;(4)是否存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人情招生的问题;是否存在道德观念低下,生活作风不检点,腐化堕落的问题。五、在四风方面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十项规定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党员干部谈话记录范文三

6月5日,广安华蓥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焰与市级领导,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开展了践行三严三实、凝心聚力抓发展集体谈心谈话活动,拉开了华蓥市全覆盖践行三严三实谈心谈话活动的序幕。

时间全覆盖,有序推进谈心谈话

从6月1日开始,华蓥市将全面开展践行三严三实,凝心聚力抓发展谈心谈话活动,至6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从6月1日至6月10日,集中开展专题谈心谈话活动;第二阶段从6月11日至6月15日,由谈心谈话对象深刻剖析,撰写思想认识体会;第三阶段从6月16日至6月30日,由谈话人对谈话对象撰写的思想认识体会进行点评,作出客观评价,并视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谈心谈话。截止目前,华蓥市已累计开展谈心谈话499人次。

对象全覆盖,分层次开展谈心谈话

此次践行三严三实、凝心聚力抓发展集体谈心谈话活动分市级领导、科级领导、党员干部三个层面进行。一是市委书记与市委,市人大会党组、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市法院党组、市检察院党组正职,乡镇党政正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谈话;二是市长与市政府副市长,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市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机构(单位)主要负责人谈话;三是市人大会主任与市人大会领导班子成员,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谈话;四是市政协主席与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政协活动小组长谈话;五是其他市级领导与分管(联系)单位科级干部谈话;六是各单位科级领导干部与干部职工谈话。做到了谈心谈话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广覆盖。

内容全覆盖,深入推进谈心谈话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6

餐饮校园外卖服务市场调研策划书方案

一、调查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校园内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用餐时间比较集中,学校食堂同时容纳就餐人数有限,造成就餐拥挤,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一系列问题。另外,随着专业的发展,上课班级的增加,教学资源环境紧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学生们的上课时间差异较大,忽而接连上课,忽而半天或一天没课,加上网络时代的孩子常常贪恋网络交际和痴迷游戏,大家的饮食起居规律也被打乱,对就餐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不仅给食堂,也给校外的饭店、餐馆提供了机会,纷纷推出外卖服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餐饮外卖需求,在进展中赢得主动,特拟开展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以下主要内容,达到以下目的:

(一) 了解外卖在大学生心中的需求程度,消费观点及习惯;

(二) 把握校外饭店外卖服务的常规宣传方式与促销方式;

(三) 分析大学生消费者对外卖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特点;

(四) 统计资料,预测外卖市场容量及潜力。

三、 调查内容:

(一) 外卖市场环境调查

1、外卖市场的容量及发展潜力;

2、学院不同年级对外卖的消费状况;

3、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对该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 消费者调查

1、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偏爱、经济、便利等)

2、 对外卖产品的了解程度(品种、口味、价格等)

3、 消费者的忠诚度

4、 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及消费比例的统计

5、 消费者理想的外卖服务描述

(三) 商家调查

1、校园周边提供外卖服务的单位及其经营状况

2、校园周边提供外卖服务的主要客户群及产品、服务特色

3、这些商家的营销策略及其效果

四、 调研对象及抽样方法

调研对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全体学生,提供外卖服务的校外饭店。

抽样方法:为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合理性及样本的精确程度,同时考虑到时间、人力、物力及消费者的经济状况等因素,调查是采用重点调查以及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五、调查人员结构及分工

㈠调查的组织人员 唐叶梅

㈡调查计划的执行人员 唐叶梅、晏兰辉、曾艳花

㈢信息整理与分析人员 曾艳花

㈣调研报告的撰写 曾艳花

六、 市场调查方法

消费者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对商家以访谈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到各调查人员手中,最好选在就餐时间后,学生比较空闲的时候。

2.对于要重点调查的对象所在的宿舍进行走访调查。

进入宿舍时要说明来意,以确保被调查者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

3.非就餐时间,对饭店管理者及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七、调查规模

预计发放200份调查问卷,访谈20个学生、6个商家。

八、 工作内容、时间及人员安排

(一) 调查策划讨论及其撰写:2009年4月25 日--2009年5月5日,集体讨论,曾艳花负责撰写

(二) 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2009年5月4日--2009年5月5日,晏兰辉负责,其他人员辅助

(三) 发放问卷:2009年5月9日--2009年5月11日,全体参与,唐叶梅负责

(四) 访谈:2009年5月14日,全体参与,晏兰辉负责

(五) 统计问卷、总结访谈:2009年5月15日--2009年5月20日,全体参与,曾艳花负责

(六) 撰写调查报告: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5日,集体讨论,唐叶梅负责撰写

九、 经费预算

打印费:策划书 1元

问卷 30元

访谈提纲 0.3元

调查报告 1元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7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谈谈大学生的消费观篇8

>> 论老子的“道法自然” 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美学诠释 如何准确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 从“道法自然”到“教法自然” “道法自然”――谈摄影的纪实性 从个人层面论积极心理学对老子道法自然精神的借鉴 “道法自然”:老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及现代意义 谈“低碳”教学 道法自然:从植物中体会发明之道 从“道法自然”解读庄子的教育思想 慢谈低碳园林 论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启示 道法自然 也谈低碳经济与低碳建筑 从“低碳”到“负碳” 从李煜说到低碳 低碳,从家开始 从“物理低碳”到“生物低碳”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③解振华:“中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体相当”,《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10月30日。

④胡卓然:“‘碳减排’报道中的若干误区”,《新闻世界》,2010年第4期,第34页。

⑤汪玲萍,刘庆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评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50页。

⑥王志成:“论《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浙江学刊》,1998年第2期,第34页。

⑦邝福光:“‘低碳’挽救不了人类将可能灭亡的命运”,《钦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81页。

⑧薛秀军:“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的重新选择和定位”,《东南学术》,2012年第1期,第193页。

上一篇:医养结合的背景范文 下一篇:大众传媒的影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