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3:25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1

1.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我院已通过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完成手术室护理学习的2011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访谈。样本纳入标准:全程参与采用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学习者;愿意接受访谈者。同时,在选择访谈对象时注意选择不同性别、性格特点、成绩水平的护生。样本量的确定标准以访谈信息重复出现、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即信息饱和为准。本研究最终样本量14人,其中女生12人,男生2人,年龄(22.11±0.76)岁。

1.2方法

1.2.1教学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教学研究实施过程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讲授法对手术室护理理论实施课堂教学;第二阶段应用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研究者将学校与医院的资源与特色有机结合,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构建并实施“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方式立体化、护理场景临境化”的立体式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第三阶段采用立体式综合情境实训考核模式,包括完成手术期护理计划书、个人反思日记、综合理论考核、综合情景实训考核、综合素质评价5项内容,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对护生掌握手术室护理的情况进行考核。

1.2.2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和国内外文献检索资料初步设计访谈提纲,然后在2位对质性研究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了2轮修改,接着对5名护生进行了初步访谈,再根据初步访谈结果对访谈提纲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确定。访谈提纲包括7个问题,例如:“请您谈谈对本次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采用的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的总体认识与感受?”“您认为该教学模式是否有优势?具体的优点或缺点是什么?”“您认为该教学模式有无增加了您的学习负担?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了我们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模式,您有哪些建议?”“还有没有其他的我没有问到而您又想讨论的关于对该教学模式的看法?”访谈中视具体情况适当运用了刺探和引导的方法,使受访护生更深入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本研究采用面对面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指引,并根据访谈过程中受访护生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访谈问题,以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受访护生的感受及其基于自己的观点对其经历的解释。选择在双方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教室面谈,采取现场录音与笔录,每次访谈时间为30min~40min。访谈者与笔录者事先均接受过质性研究访谈技巧的培训。访谈前向受访护生详细说明研究目的、意义、所需时间,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和保密原则,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1.2.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逐字、逐句地转化为文字,并记录下受访护生的非语言行为,经第二人核对,对所有资料进行反复仔细阅读以获得对访谈内容整体脉络和思路的把握,然后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然后返回受访护生处确认研究者对访谈内容的理解,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最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2结果

通过对资料的研读及对其所提供信息的归纳,提炼出护生的收获及模式的不足两方面的主题。

2.1主题一:护生的收获

受访护生认为采用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手术室护理,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这一主题中有5个次级副主题:①知识与技能的深刻丰富;②沟通与团队力量的体会;③学习积极性的调动;④批判性思维的冲击;⑤人文关怀的温暖。

2.1.1副主题一:知识与技能的深刻丰富

护生认为通过教学,使他们对手术室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深刻、丰富。护生1:“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临床相结合,使我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手术室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对于知识从理性与感性方面都得到了深刻认知,也收获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护生5:“我觉得我对手术室护理的知识印象比其他章节都要深刻,这种教学模式让我们从理论课的一知半解到实践课的基本明白再到手术室见习的零距离感受和最后小组综合模拟实训考试,专科知识不断得到补充和巩固,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深刻体会到'纸上谈兵终觉浅'的道理。”

2.1.2副主题二:沟通与团队力量的体会

护生在手术室见习、小组考核的备考及应试过程中切身感受、体会到了沟通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反思到了沟通与团队力量在自己未来的职业中延续的意义。护生3:“通过小组考核的准备及应考,我们分工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督促,促进了同学间的协作和沟通,有利于今后的工作。”护生13:“通过见习及小组考核,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一台手术的成功,单靠医生的技术或者护士的技能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若是手术人员不能良好合作,很难完成一台高质量的手术。”

2.1.3副主题三: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在参与各教学环节前,护生必须进行相关内容的自学及练习,否则会影响学习效果及最终成绩,因而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小组同伴的督促下被调动起来。护生4:“这种教学模式环环相扣,很紧凑,同时也因为很感兴趣,每次在进行下个环节前,我都预先看书及查阅很多资料,一次次下来,我的学习自主性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生2:“准备小组考核时,因为不确定自己会在考核中承担哪项任务,所以小组成员对每项操作的练习积极性都很高,毕竟不想因为自己拖累了整个小组。”

2.1.4副主题四:批判性思维的冲击

在手术室见习时,护生能将临床实践与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对比,发现不一致的地方,能主动反思、分析,继而批判性思维得以锻炼。护生10:“在见习中,我看到了一些现实与理论的差距与出入,我就在想到底哪个是对的?为什么?之后我也查了一些资料去分析,挺有意思的”。护生6:“我感觉理论与实践、书本与临床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作为学生,如何审视、面对这些距离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1.5副主题五:人文关怀的温暖

在手术室见习中,护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感受手术室带教教师对病人的关爱,其爱伤观念、人文精神得以培养、提升。护生7:“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待紧张等待的手术病人,从解释到查对到安置,都好认真、好耐心,整个过程让我感觉很温暖、很感动。”护生12:“手术室原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恐怖,是温暖的,因为从气氛到工作人员,都让我感受到那种‘真诚相待’温暖的感觉。”

2.2主题二:模式的不足

2.2.1副主题一:时间安排欠合理

本教学模式共14学时(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12学时),由于将原来的8学时的实验室操作课内容压缩、整合为4学时完成,匀出4学时安排手术室见习,因而整个教学时间安排略显紧张。护生8:“个人感觉各环节时间稍显仓促,希望可适当增加实验课及见习课的学时,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所学、所见、所闻。课后实验室未能安排开放练习时间,影响课后的操作练习。”护生11:“实验课内容的安排确实很实用、很丰富,但学时太少,显得很紧张,导致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和得到老师的指导。另外,实验室课外时间不开放,影响进一步熟练掌握该部分的操作技能。”

2.2.2副主题二:资源供给欠丰富新颖

研究者于课前发放了文献、图片、手术室护理基本操作视频形式的课前预习资料,但护生表示希望能有数量更多、内容更新、形式更丰富的资料提供给他们学习。护生14:“因为课时有限,我特别希望老师能提供更多、更新的资料,比如说用案例、视频、网站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在课后自学更多的内容。”护生9:“到临床见习后,发现课本上的内容相对滞后,很希望老师能多提供与临床一致的资料,比如视频、网站等形式,并不断更新,让我们能更好地预习、复习。”

3讨论

3.1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生手术室专科护理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型、应用型学科,培养现代化的护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高等护理教育培养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及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在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培养、提高护生的手术室护理综合能力为目标,从整体出发,将手术室护理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进行扩充、更新、整合,并充分结合学校与医院的资源与特色,构建出系统、全面、彼此联系与结合的立体式手术室知识与技能体系,然后以“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方式立体化、护理场景临境化、教学评价立体化”为途径,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全景展示给护生,使护生在多个时间点、多个场景中去预习、学习、温习手术室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体会、验证理论,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提升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独特化的立体式手术室护理专科知识与技能体系,切实提高手术室的专科护理能力。

3.2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护士核心胜任力

有研究界定护士核心胜任力包括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个人特质等。在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中,护生先在学校学习手术室护理的基础理论及技能,然后进入真实的手术场景中去深刻感知手术室护理的综合性、灵活性、动态性、多变性,当临床实践与教科书的理论出现差距时,护生的思维受到冲击,促使其主动去思考、分析、查证资料、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在现实的手术场景中,护生直观感知医生与护士对病人的照护,可以使护生更加具有爱伤观念,人文关怀理念得以强化;同时通过对一整手术的观摩,护生可体会到良好医护沟通与合作的方式及重要性,进而有利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立体式综合情景实训考核中,所有任务均需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促使护生在备考及应考时均需积极主动参与,并需与其他团队成员相互鼓励、配合,进而使护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以培养与提升。

3.3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亟待完善

学校-医院联合型立体式教学模式在以下几方面亟待完善。首先,优化时间安排。在学校修订教学大纲时,为突出专科特色及优化教学效果,可适当增加手术室护理的实践课学时数2学时~4学时,进而解决护生反映的实践课学时较紧的问题;同时,需结合手术室专科护士及临床带教教师的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真正突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新颖性、合理性。其次,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可于课后开放部分实验室及提供必要的实验操作用物,鼓励护生课余时间练习,熟练掌握所学操作,提高学习效果。第三,建立教学资源平台。随着网络教学的迅速发展,教育者可联合网络开发人员,开发一个集“教、学、测”一体化的手术室护理教学资源平台,真正起到扩展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更好地提高手术室护理教学质量。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2

[关键词] 高职药学;课程设置;职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b)-131-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vocational post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

CHEN Junrong, YU Yongjun, WANG Guoming, LI Guangyuan, WU Yue, WANG Lei, QU Xizhen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Cangzhou 06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t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pharmacy speciality. Methods: It was carried out by interviews, colloquia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 among grade 2007 students majored in pharmacy. Results: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could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practice work, but it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pertinent of curriculum design, the arran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etc. Conclusion: It should be based on post demand and occupation standard to make teaching pla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pharmacy; Curriculum; Vocational post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2]。药学专业为我校2005年开设的新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药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方针,了解我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适应状况,加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进行了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三年制药学专业2007级学生(实习结束后返校)共86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71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谈心的方法进行。共发放问卷调查表86份,收回86份;召开座谈会2次,参加座谈30人;个别谈心15人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在校期间课程对实习期间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对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方面。

2 结果

2.1 实习生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

2007级三年制药学专业实习生共86人,实习单位包括:医院药房52人,药厂10人,药检所10人,医药公司4人,社会药房10人。实习岗位包括:在医院药房从事调剂、质检、药学服务等工作的药剂人员;药厂生产车间的工艺员及关键技术岗位操作员、质检部门的药品检验员等;药品检验所的药品质量检验技术人员;医药公司和社会药房的质管员、验收员、营业员、咨询服务人员等。我校药学专业2007级学生实习安排的原则是实习和就业单位选择、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自主联系实习和学校安排三方面结合。从学生实习单位分布来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仍以各级医疗机构的药房为主,其次,学生去药品经营企业实习和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加,这与我校药学专业2008、2009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一致。

2.2 实习生岗位适应情况

在“你认为你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的问卷调查中,回答“能满足”和“基本能满足”的学生占86%,表明我校2007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能够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这与笔者实习检查期间从实习单位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但仍有14%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了解到,有些同学在校期间对就业岗位没有充分认识,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效果不够好,没有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在校时间短,学习的科目多,学习内容“广但不精”,因此到某一岗位后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学生在校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岗位见习和课间实习安排较少,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接触岗位机会不多。调查结果提示,还应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并抓好每个环节的落实,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

2.3 对在校期间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2.3.1 总体评价 86%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8名同学(14%)指出有一些该开设的课程没有开设(如病理生理学、物理化学、医学心理学),2名同学指出天然药物学和天然药物化学这两门课程没必要开设,2名同学指出药理学和临床疾病概论同时开设,先后顺序不够得当。在“你认为在校期间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是否合理”的调查问卷中,82%的同学回答教学任务安排适中,有5名同学(6%)认为“太紧,负担太重”,但也有3名同学(3%)感觉“太松,无事可做”。约有5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中实验实训教学安排还不够合理,理论课多,实训课少。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教学任务安排适中,但有部分同学认为实训课安排仍然较少,反映出学生渴望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2.3.2 对各门课程的评价 调研组发放调查问卷,列出2007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所有必修课程,了解学生对各门课程教学时数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实习生对在校期间课程学时安排的评价结果显示:25门必修课程中,评价学时安排合理的学生比例在90%以上的有7门,80%~90%的有6门,70%~79%的有5门,60%~69%的有4门,60%以下的有3门,表明实习生对在校期间某些课程学时安排的合理性方面存在异议。公共基础课程中认为学时安排偏少的学生比例较高的有信息技术、数理统计、体育和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临床疾病概论、解剖生理学概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被认为学时安排偏少的比例较高。

实习生对在校期间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各门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评价较高,25门必修课程,被认为内容安排合理的学生比例均在86%以上。有10%以上的学生认为临床疾病概论、医学伦理学、生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改进。

2.4 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在“你认为在校期间哪些课程对你现在的工作岗位至关重要”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对工作岗位重要的课程排序(按回答学生比例)前6位依次为:①药理学(82%);②药物分析(44%);③药物化学(40%);④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39%);⑤药剂学(35%);⑥药事管理与法规(35%)。这6门课程中,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5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均被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回答药理学对工作岗位至关重要的学生比例最高,这与本届实习生工作岗位多数在医院药房有关,说明了药理学课程对药房方向就业学生的重要性。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我校在2007级人才培养计划中第一次列入必修课的一门课程,是针对药学服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而一直被列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天然药物化学,无一人回答其对工作岗位至关重要。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受到质疑,应进一步调查论证。

在“你认为学校应重点加强学生哪些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的调查问卷中,按学生回答比例递减排序,前5位依次为:①专业技能(68%);②事业心与责任感(63%);③职业道德(61%);④创新能力(61%);⑤协作精神(55%)。提示学校在重点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5 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2%的学生认为应该针对药学专业的不同职业方向(医院药房、社会药房、药厂)分开培养。关于分开方向培养的时间,认为应该在入学时分开的占21%,入学半年后分开的占21%,入学一年后分开的占36%,入学一年半分开的占14%,实习时分开的占5%。此外在座谈和访谈中学生还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总结如下:①进一步加强校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毕业后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加强综合培训,特别是实习前的岗前综合培训;④组织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⑤采取有利于学生就业的灵活的实习管理方式。

3 讨论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药学专业人才已经为社会各医药卫生相关企事业单位所需要,主要岗位包括药学服务、药物制剂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营销。当前,高职药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已由过去的以医院药学为主转变为以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为主,医院药学工作也由药品的供应向药学服务转变,其中心任务将转变为指导合理用药[4]。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和行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以满足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适应的需要。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工学结合”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5]。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能否满足实习工作岗位需要,是检验学校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实习生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评价意见以及实习生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可为我们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从以上对我校2007级药学专业实习生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工作岗位的要求,学生总体认为多数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安排恰当。但从不同侧面也反映出在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以及某些课程在学时、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将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予以考虑:①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考虑按不同的职业方向,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在注重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②鉴于目前我校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在医院和社会药房,课程设置时考虑增加医学基础课程、临床疾病概要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学时数;③通过课外培养强化学生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④通过课外培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⑤专业课程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⑥强化实习前综合培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黎八保,张德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J].科技资讯,2008,(25):176.

[3] 刘建超.工学结合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4):804-806.

[4] 梁李广,廖朝东,宁文珍,等.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26-927.

[5] 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3):54-57.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应当具备的心理品质,建立和完善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模型,为我军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和专家评判法,5名心理学专家参加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心理品质的筛选,挑选出20项指标构成胜任特征理论模型. 围绕理论模型对30位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录音整理成文稿并编码分析,将编码分析获得的胜任特征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本研究胜任特征模型和理论胜任特征模型之间具有一致性. 结论: 该胜任特征模型对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本研究结果为我军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军事医学;人员选用;评价模型

0引言

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是军事医学学科发展的领头雁,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军历来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与评价,主要采用职称评价. 而职称评价主要是以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重要指标[1]. 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军事医学学科来说,单纯采用现行的“以论文评价为中心”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军事医学存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军事医学更多的属于应用性研究,其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军事活动中有关卫生保障问题,研究的结果更注重其实用性,这就需要寻找更科学的评价方法. 胜任特征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指能有效区分优秀与一般工作绩效的个体心理特征,主要用于对领导者的选拔、评价和培训,迄今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研究中,我们将胜任特征模型定义为:“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并能够被可靠测量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知识、技能等个人特征的总和”[2]. 应用文献回顾和专家评判法构建了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理论模型,并应用半结构访谈和编码技术进行验证. 为我军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简称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三所军医大学从事军事医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 30(男26,女4)名,年龄35~63(平均47.6)岁. 专业涉及航空航天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航海医学、烧伤医学、创伤医学,其中博士生导师19名( 63.3%),硕士生导师11名(36.7%). 学科带头人中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名,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名,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5名,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0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名,获国家专利6名. 课题组专家小组为2名心理学教授和3名心理学副教授.

1.2方法

1.2.1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文献分析课题组研究发现,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具有领导者的共同特征. 因此,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包括有关的文章、报告、书籍、文件、档案资料以及与军队领导者心理品质相关的文献,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进行搜索并编辑整理. 在收集国内外、军内外大量有关领导者心理素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大约3000多种描述,涉及360余篇研究报告中的46篇文献中2261个条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归纳[3]. 通过分析和专家讨论,并根据条目的概念及内涵,初步获得76个胜任特征条目,作为胜任特征模型的雏形. 然后再通过专家讨论进行归纳、合并,最终共获30个一般领导者素质特征描述为胜任特征模型的条目.

1.2.2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项目提取根据专家评判结果, 再次展开讨论. 要求专家们能够结合胜任特征模型条目,把能显著区分优秀领导绩效与一般领导绩效的条目, 也就是要求挑选出具有在绩效评价中具有良好区分效度,80% 以上专家认可的条目. 最后, 进行专家讨论. 最终,获得20个条目构成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理论模型,并对所得条目给出明确定义.

1.2.3半结构访谈的实施对30名学科带头人进行半结构访谈[4],在访谈前设计以下访谈提纲:①在您成为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过程中,有哪几个阶段?哪几个事情对您影响最大?②您是通过什么方法或者方式来领导您的团队,使他们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③您是通过什么方法使自己的学科处于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④您觉得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普通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什么区别?

1.2.4胜任特征理论模型的验证围绕胜任特征理论模型,通过对30名学科带头人进行半结构访谈,获得对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及评价描述的访谈录音,并把录音转换成word文稿. 然后,由一名应用心理学博士和一名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对所获得访谈结果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 在整个归纳和整理过程中,采用以下原则和方法进行:①将完全相同的描述(表述的是同一行为的句子)进行合并,并在合并时记录其频数. ②将表达意思基本一致的句子进行合并,并在合并时记录其频数. ③利用关键词对有关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行为事件的表述进行编码,合并. 最后由专家再次讨论确定20个出现频次高的描述确定为其胜任特征. 最终用胜任特征访谈模型验证最初的理论模型.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对访谈后的结果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访谈时间和文稿统计学科带头人访谈录音时间11.4~78.5 min,总计921.6 min,平均30.7 min;文稿字数最短623字,最长3594字,总计50 130字,平均1671字.

2.2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理论模型把经过文献分析获得的2261个胜任特征条目,经过3轮专家评判,挑选出20项有关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的条目,构成胜任特征理论模型. 分别是:乐业、为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牺牲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制、竞争意识、主动学习、激励能力、识人用人、敏锐方向、影响力、威信、决策能力、宽容、亲和力、可塑性、真诚、精益求精.

2.3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访谈模型根据访谈提纲,对30名学科带头人进行半结构访谈,把出现频率最高的20个胜任特征条目按得分多少排序(表1). 表1学科带头人出现频率高的胜任特征条目得分由于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访谈长度不会影响访谈结果,而且采用平均数进行编码所得的结果会更稳定[5]. 因此,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平均数这一项指标,给出每个胜任特征被学科带头人提到的人数(表2). 表2 被提及胜任特征的分布情况

2.4胜任特征理论模型与访谈模型比较 将通过半结构访谈获得的胜任特征访谈模型与通过文献法和专家法获得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 在比较后发现,排在前7位的乐业、为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牺牲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善解人意和排在后8位的影响力、威信、决策能力、宽容、亲和力、可塑性、真诚、精益求精两个模型完全一致. 不同的是:理论模型的第8位和第9位分别是竞争意识和主动学习,而访谈模型则分别是自制和洞察力;理论模型的第12位是敏锐方向,而访谈模型是把握机遇.

2.5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模型结构在胜任特征理论模型及访谈模型的基础上,再次通过专家小组访谈,最终建立了以事业心、人格魅力、组织协调为3个维度,以乐业、为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牺牲精神、善解人意、自制、洞察力、激励能力、识人用人、把握机遇、影响力、威信、决策能力、宽容、亲和力、可塑性、真诚、精益求精为条目的胜任特征模型结构(图1). 3讨论

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促进军事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6]. 最早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方法主要有3 种[7],包括主题专家(SME) 评判法、关键事件访谈(CEI) 法和一般胜任特征字典法. 本研究中,胜任特征的内容主要是来源于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评价而不是关键事件访谈. 这是因为对于学科带头人来说,他们已经从事军事医学多年,并且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对学科带头人的认识,基本上就概括了学科带头人的胜任特征.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首先通过文献法和专家法确定了学科带头人的胜任特征理论模型,然后应用半结构访谈法来了解每位学科带头人对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看法,根据他们的观点,建立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访谈模型. 最后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了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模型结构.

图1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模型结构

在本研究中,根据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特点及多数专家意见,归纳了20个胜任特征条目,并将其划分为3个维度:事业心、人格魅力和组织协调. 这3个维度比较全面地构建了评价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职业性胜任结构,是评价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与否的重要依据,代表了作为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胜任力要求,也说明了采用胜任特征多维评价的重要性[8].

评价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核心指标包括事业心的乐业、为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牺牲精神、精益求精;人格魅力的自制、洞察力、把握机遇、影响力、威信、宽容、亲和力、可塑性和真诚;组织协调的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善解人意、激励能力、识人用人及决策能力.乐业成为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第一个胜任要求,在本评价体系中实际指对个人从事的工作充满兴趣,力求达到最高标准的强烈愿望.在所有评价中,乐业被放在所有项目的首位,反应了全体调查对象对学科带头人在事业心方面的一致要求;为军服务意识指所从事的专业都是为军队、为官兵服务,主要是解决部队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区别于其它学科带头人的主要条目;创新精神指善于抛弃旧的不合理的事物,产生新思想,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军事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这就要求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威信、亲和力等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一定的影响,号召大家团结奋进,共同进退. 在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时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就需要学科带头人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与许青武等[9]在对临床医学学科带头人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中的结论是一致的.

该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评价模型不仅具有很好的结构性和扩展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性;将为我军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科学选拔与任用提供客观、公正、可操作的评价工具,在我军军事医学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上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明军,黄伟光,王志国. 医学人才选拔评价指标体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7):665-667.

[2] Spencer LM, McClelland DC, Spencer S. Competency assessment Methods: History and state of the art.[M].Boston: HayMcBer Research Press, 1994:222-252.

[3] Viswesvaran C,Frank LS.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job performance dimensions on convergence of supervisory and peer ratings of job perfornlance:Unconfounding constructlevel convergence and rating difficulty[J].J Appl Psychol,2002;87(2):345-354.

[4] 郭强.调查实战指南定性调查手册[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7-31.

[5] 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评价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3):306-311.

[6] 包尔基,刘佚永,王冬,等.军事医学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中问题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74-176.

[7] 田建全.苗丹民.贡京京.军校学员领导力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18-621.

[8] Lievens F,Sanchez JI,Corte WD.Easing the inferential Leap in competency modeling:The effects of taskrelated information and subject matter expertise[J].Personel Psychol,2004,57(4):881-904.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4

1基础医学教学中医德培养的价值

1.1为《医学伦理学》系统教学做铺垫和补充

基础医学中医德培养的价值首先是为《医学伦理学》系统教学做铺垫和补充,逐步培养学生为医者的自觉性。这也体现了医德培养的特点———长期性、实践性和潜在性。首先,人的身心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对医德的认知和行为强化都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特点。医德教育需要长期不懈、循序渐进地进行,包括校内学习期间和校外工作期间。因而,有学者提出《医学伦理学》“一贯式”教育模式。[1]在基础医学中实施医德教育是其重要组成之一,是长期的“一贯式”教育的初级阶段,起到了早期开发学生医德意识,延长医德培养时效的作用。其次,《医学伦理学》不是抽象的、教条的理论,而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在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德教育正是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过程。如医德要求医务工作者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同的医学课程中涉及到与隐私有关的知识点不同:《诊断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查体更能够保护好患者的隐私部位;《胚胎学》中植入异常部位引起异位妊娠,而引起植入异常的原因包括患者的和性观念,这些也是患者的隐私;《妇产科学》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出生有缺陷的新生儿和产妇等。第三,医德品质的形成和医学技术提高的长期性决定了医德教育效果的潜在性。这是因为医德与医术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高尚的医德以高超的医术为基石,高超的医术以高尚的医德为动力,包括医德知识在内的知识积累过程是长期的,而这些知识转化为人的行为更需要长期的过程。所以医德教育的效果常常不明显,需要经过多方面和多角度进行观察和评价。所以,从入学开始就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和培养,每一门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从不同角度增加医德教育的内容,在反复教育、循序诱导和巩固强化过程中使医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医德素养。

1.2促进基础医学教学

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增加医德教育内容,增强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性,体现了课程的实用性,可以促进基础医学教学;且学生医者自觉性的增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中医院校中,《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学习和记忆均比较困难且不被学生重视的基础医学课程。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课程具有图多难辨、名词琐碎难记的特点;二是教师教学偏重于形态结构的讲解,忽略结构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也不重视医德的教育和培养;三是学生有重专业轻基础、重中医轻西医的思想。通过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增加医德教育的内容,培养了学生为医者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学生转变思想,重视并接受基础医学课程琐碎、枯燥的学习过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了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基础医学教学中医德培养的特征

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德培养的教学实践可以体现五个特征:零散性、具体性、渗透性、灵活性和角色性。

2.1零散性和具体性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对医德教育具有系统性、理论化、抽象化的特点。而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医德培养是将医学基础知识与医德相联系,是将医学伦理学中的某一理论具体化的表现。虽然医学知识是系统的,但是其中可用于医德培养的知识素材却是零散分布的。医德培养的教学内容完全由任课教师的医德知识基础及其与课程知识点的联想而确立,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也是零星的记忆,所以,零散的医德教学内容与具体的医学知识相联系,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2渗透性

人的记忆一般对感性的、具体的东西更容易记住,对理性的、抽象的东西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是系统医德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少而具体,从小处着手,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随着课程的进展和多个课程的累积,医德知识积少成多,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为后续医德知识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在授课期间讲解一些医者的事迹,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和了解医者的责任和应具有的一些品质。如讲授胰腺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介绍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故事,或者介绍班廷医生提取胰岛素用于临床治疗的故事;在讲植入的部位时,引申到异位妊娠,可以谈谈医生细致的问诊和检查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也可以谈谈未婚患者的隐私权;学习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到临床滥用糖皮质激素的现象等。

2.3灵活性

由于上述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由教师在讲课中提及,也可以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如案例教学中多一项提问就可增加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写小论文中谈谈医者应具备的品质,更多可以在理论联系临床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其涉及的内容可少至一句话,亦可稍微充实些。

2.4角色性

为了能够起到较好的医德教育目的,可采取道德体验方式,[2]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如提问时老师是病人,而学生是医生或护士,要求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临床问题,有时也可让学生以患者的角度来思考。如运用解剖学、组织学相关知识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后,提问学生:作为医生或护士,请向患者解释,为何要禁食?为何要给患者留置胃管?患者不配合,你该怎么办?再如讲授神经管的发育异常可以导致无脑儿和脊柱裂等畸形儿的形成,作为产科护士,对这些婴儿是否可以擅作主张,不予精心护理?学生融入角色中后,学习主动性加强,不仅认真研读教材,还主动查找资料,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甚至一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至日常生后中。学习解剖学中动脉的走行及其压迫止血点,遇到外伤的同学,积极采用压迫止血法对同学进行急救。

3基础医学教学中医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3.1改变教育思想

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变,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思想转变。教师教学的目的从单一知识传授,要转化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并行,从思想上重视医德培养,将医德教育纳入教学设计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在老师的教学影响下,认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树立争做良医的思想,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2收集、整理医德教育素材

关于医德教育的素材是举不胜举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区分和提炼相关素材,收集和整理与本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通读《医学伦理学》,熟悉其内容,并阅览《医学与哲学》、《中国医学伦理学》等杂志,了解伦理学的新发展;其次教师应将医学伦理学的知识细化和分解,抽取与本课程教学有关的内容,并收集古今中外良医事迹和医德素材;最后是设计教学过程,将素材和两门课程知识点结合起来。可见,收集、整理医德教育素材的过程繁杂而琐碎,是化整为零和聚散为整的反复过程,也是去繁存简、深入浅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医德等医学伦理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有了更高和更新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3.3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学时是有限的。若增加了医德教育的内容,势必要减少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因此,有必要整合教学内容,将本课程知识与医德内容有机结合,以达到减时增效的结果。比如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中讲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时,介绍了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正是组胚学专家和妇产科医师共同完成的事迹,并简单提及试管婴儿技术的相关伦理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医学基础与临床治疗的关系,也体会到良医、医术、医德相互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学做良医。除了传统的医德教育内容,现代医学模式提倡进行生命教育。]胚胎学是阐述人体发生、发育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实现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3.4改革教学方法

3.4.1案例教学法为医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课程知识和临床案例、生活案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使学生进入医生、药师、护士等职业角色的扮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医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教学方法结合问题教学法,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和指导,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的拓展,既解决了学时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4.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医者之风。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教师不断地设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错误的根源。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严谨治学、善于思考、应对突变的医者作风。

3.5学校和医院相互配合,联合开展医德培养活动

学校与医院联系,鼓励、组织低年级学生利用周末参加医院的志愿者活动,通过导诊、维持医疗秩序等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产生崇高使命感,并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高自己进行医患沟通的能力。或者学校邀请一些名医,针对医德、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讲座,这些医生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更有说服力。

4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德教育的教学效果评价

如何评价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德培养的教学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目标、态度、思维习惯、课程考试成绩、医德认识等。其评价形式可以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同时要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提倡多门课程的集体备课,既利于知识的承接,也利于医德培养的延续。所以对这种教育评价的时间不仅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还应该后延至其他学期。至于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德教育对今后学习《医学伦理学》和从业后的医德方面的影响大小,有待于继续研究和探索。总之,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德培养既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达到了夯实医学基础,强化职业修养的目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形式的医德教育是对《医学伦理学》系统教学的铺垫和补充。因而,基础医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仍是教学的重点和主体,切勿本末倒置。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5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质性研究

相关研究显示,压力已经成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根源,37.3%的研究生群体存在心理问题[1-2]。医学专业由于培养周期长,科研工作量大,临床操作技能要求高等专业特殊性,医学研究生群体往往较其他专业研究生面临更大的压力挑战,其个体心理压力感受阈值以及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

该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抽取广西医科大学18名不同专业年级研究生为对象,对医科院校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感受进行深入访谈,以探寻构成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的相关因素,同时为构建有效的、针对性的干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具有某种特征、能够提供最大信息量或最有价值信息的个体或小样本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获得对研究人群的代表性[3-4]。在广西医科大学分层分类抽取专业性和科研型研究生18名全日制研究生为样本,年龄22~29岁,男性9名,女性9名,年级覆盖研究生一、二、三年级。纳入标准:语言表达清晰,自愿参与该研究者。访谈时间为2019年5月,样本以被试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没有新的主题出现为标准[5]。

1.2研究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學方法为指导,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同步录音。访谈前[6],向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生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所需时间,并就录音问题征得其同意。为保护隐私,研究结果采用匿名方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访访谈内容包括:你对读研的总体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受到压力,具体有感受到什么压力,一般是如何面对的等访谈在双方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每名研究生访谈时间为20~30min。

1.3资料分析

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7],每次访谈结束后,及时将录音转化成文字资料,访谈时注意观察受访学生的神态表情以及语音语调,并做好记录。认真阅读访谈资料,并结合访谈时记录的笔记,深入理解受访者的观点,及时将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归类,提炼主题[8-9]。资料分析过程中访谈对象用P1~P18代替其真实姓名,以上保证该研究符合伦理原则[10]。

2结果

2.1主题一:自身科研能力与导师要求差距的压力

访谈发现目前医学研究生压力普遍较大,尤其是在临床专业以及高年级学生都曾有过焦虑情绪。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面临着“四证合一”的要求,在轮转的同时还要兼顾自己专业的课题设计、开题、答辩等事情。P7:“最近我几乎每天都会失眠,每天下了手术真的已经非常疲惫,可一想到要毕业了,自己的科研课题文章还没搞我就头疼,我真是太难了。”P11:“我们本科毕业的时候都没有要求写论文,现在来读研了,导师对我们要求很高,科研的所有东西都要重新学,真的觉得压力太大,力不从心。”

2.2主题二:与导师及同门人际关系的压力

刘秋艳等人[11]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造成的压力是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该访谈也发现,多数医学研究生表示读研期间日常生活“三点一线”,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平时往往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与人交往,不易交到新朋友,有时感觉孤独和无助[12]。P3:“我们平时几乎都在科室或者实验室能见到的就同门那么几个人,有时候为了争取和导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简直各显神通,感觉像宫斗剧,真是疲于交际”。

2.3主题三:情感婚姻的压力

情感婚姻关系是造成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尤其是对长学制的医学研究生的影响不容忽视[13-14]。多数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或者已经面临着爱情和婚姻的选择[15],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医学研究生群体心理常备受压力。P18:“我们这个年龄真是尴尬了,发小都有孩子了我还在读书,压力真的特别大,被叫为大龄剩女不说还整天被家里催婚,有时候同学聚会也不好意思去,同学朋友结婚就更加不好意思去了,怕被问这问那,气氛尴尬,不知所措。”

2.4主题四:经济压力

研究在访谈时也发现全日制在读医学研究生大多感到经济压力,虽然奖学金和国家补贴勉强可以抵销学费,但在物价上涨的当下,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还是倍感压力的。P1:“周围好多其他朋友都出来工作,可以赚钱补贴家里,可是我还在读书,遇到什么事情也不好意思问家里要钱,有的时候还不好推脱一些聚会,学校虽然又补贴,但是那些钱只能勉强够吃饭的,有时候不得不临时找些钱来作周转,所以每个月还花呗的时候是最痛苦的。”

2.5主题五:就业与深造的压力

医学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其培养周期相对较长。“5+3”培养模式下的医学研究生往往需要考虑硕士读完后是要继续深造还是找工作。P8:“我已经都研三了,而且岁数也不小了,到底读不读博士有时还是很纠结的,如果去读博的话,出来就业经济肯定不错,但是考博竞争压力非常大,即使顺利考上博士了,能不能如期毕业还是个问题,毕竟作为一个女生年龄问题又是十分尴尬的”。

3讨论

根据访谈发现的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总结访谈内容并查阅有关文献,总结以下降低医学研究生心理压力感受的对策。

3.1心理帮扶点面结合

针对医学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构建学校-科室-宿舍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帮扶体系。学校层面开展心理普查,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及時进行心理干预。科室层面定期进行心理讲座,召开座谈会。宿舍层面,设立宿舍心理信息观察员,及时反馈室友心理健康信息。

3.2师生联系全面加强

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的责任意识,建立高效的师生沟通机制[16]。导师要定期召开组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避免长期机械化电子化办公,疏于面谈交流。除了加强在科研上方法技术指导外还应主动关注学生生活等方面需求,及时给予帮助,构建平等、相敬、共商、互提的新时期导师-学生双向关系[17]。

3.3待遇补贴逐步提高

学校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奖助学金发放金额和比例,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18]。也可以针对本校、本院、本科室的实际运营情况,就地就近增设勤工岗和助学岗,为医学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劳动补助。参与课题调研的学生,导师应当从科研课题经费中划分出专项的劳务费用以补贴为调研付出劳动的学生。导师作为学生的第一责任人也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补助,杜绝以“道德绑架”的形式要求学生替自己做学习以外的私事或是其他做高强度的工作,榨取学生的劳动价值。

3.4社会支持稳步加强

接纳差异,互相包容,学会同感共情,改善人际关系。鼓励医学研究生在课余时间常与父母朋友通电话,发视频,加强交流,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寻找倾诉,增强社会支持。同门师生间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团建”活动,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彼此认识,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5认清自我规划合理

医学研究生群体应当脚踏实地,立足实际,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规划未来发展道路,切记盲目跟风,好高骛远。就业或是考博要全盘考虑各方因素,综合分析后再取舍,避免冲动武断做决定。

3.6科研培训不断深入

学校医院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原则,积极邀请业界精英开展论坛讲座,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个层级的学术研讨会,拓展知识面。

3.7调节情绪正确认知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6

【关键词】 护生; 人文关怀氛围; 关怀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To depth understand the degree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intern’s perception of humanistic care atmosphere in hospital,at the same time,put forward to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care.Method:In a qualitative method,a three armour hospital internship nursing students were interviewed individually and in depth.Result:It made us understand nursing students true feelings about humanistic care from their hospitals during the clinical internship including life,learning and psychology.Meanwhile,the students feel less caring in their psychological aspects.Conclusion:It shows the high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the overall atmosphere of hospital humanistic care.Meanwhile,we must improve clinical teachers’ humanistic quality.

【Key words】 Nursing students; Humanistic care atmosphere; Caring edu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6.025

关怀作为护理的本质和核心概念,已在国内外达成共识[1-2]。20世纪70年代,美国护理学家Watson提出护理的本质是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3]。刘义兰[4]认为,关怀意为关心、关爱、照顾、爱护、帮助、牵挂等,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 “学会关心将是21世纪教育所致力的目标”[5]。实习期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关键时期,对于培养护生的关怀能力至关重要[6]。Paterson等[7]的研究表明,若希望学生表现关怀,则其必定在师生互动关系中经历过关怀。这说明实习护生的关怀感知与关怀能力是有密切关联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对医院关怀氛围的感知情况。本研究深度挖掘不同学历层次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医院人文关怀氛围的真实体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7月进入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8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在临床实习均已满8个月。护生男3名,女15名;年龄17~23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专科6名,本科6名。入选标准:表达能力良好,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得知访谈目的后,本人愿意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的质性研究[8],对护生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以收集资料。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好访谈提纲,访谈以有重点的谈话方式进行,并对交谈内容进行同步录音。访谈地点选择不受他人干扰的安静环境。访谈过程在不诱导的前提下鼓励护生充分表达内心感受,每名护生访谈时间30~40 min,访谈过程中注意观察护生情绪、表情变化并加以记录。

1.2.1 访谈提纲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经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结合专家意见确定访谈提纲:(1)您实习期间对医院内工作人员给护生关怀的满意程度;(2)实习期间,经历过哪些行为、语言让您感受到关怀,举例说明;(3)除带教老师外的医护人员有哪些关怀的语言或行为;(4)您接触过的带教老师,有多少对您提供了关怀,这些对您有什么影响;(5)实习期间,带教老师有哪些不关怀的言行,这些对您有什么影响;(6)除带教老师外的医护人员有哪些非关怀的言行;(7)实习同学之间是否有互相关怀的言行,举例说明;(8)实习期间,您认为哪些方面的人文关怀有待加强(生活、学习、临床技能操作等);(9)其他建议。

1.2.2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首先转抄录音资料,资料按照A1~A18依次编码,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9]。访谈结束后及时、反复听取录音,结合记录,将访谈资料转录为文字资料,并整理、分析、总结,将分析资料与原始资料进行对照,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找出有意义的陈述,形成并提炼主题。

2 结果

2.1 关怀行为

2.1.1 重视实习工作,创造人文氛围 A18:“医院有图书馆有自习室,学习条件不错。”A6:“医院常举办讲座,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A9:“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生会议,了解护生实习中碰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A11:“各科明显位置都贴一些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指导资料,对患者挺贴心。”A16:“我们的问题和建议跟组长说,不管能否解决,一般很快就有回应。”

2.1.2 关怀护生生活 A2:“中午连续上班时很多带教老师会关心我是否带饭,有好几次还帮我订饭。”A4:“有些老师非常关心我,有一次我生病请假了,带教老师打了几次电话询问我的身体情况叫我注意休息。”A5:“刚来的时候,环境陌生,生活上很多不便,实习前培训时老师们在课间跟我们聊天,告诉我们医院周围情况,如何买东西方便、搭车等,让我们能更快适应新环境,感觉很贴心。”

2.1.3 关心护生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专业能力 A10:“有时老师已经很累了,去到患者那里她还是语气温和面带微笑的和患者说话。”A9:“有的老师会主动帮我找相关书籍,告诉我哪些网站可以查到专业资料。”A3:“有些护长特别重视教学,入科时做疾病现场知识讲座、演示操作等,让我们系统了解该科室疾病知识,常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及需求。”A7:“很多老师在操作前先问我会不会,让我先回忆流程,然后她补充。操作后帮我总结问题。”

2.1.4 尊重护生,重视护生,给护生以自信 A9:“有些护士长总能叫出我名字,感觉心理距离一下拉近了。有时她看到我们做操作,就停下来看完过程,做的好会表扬我们,让我们倍感温暖,觉得特有成就感。要是做不好她也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出了病房再告诉我们,这样我记住了也不至于在患者面前丢人。”

2.1.5 关注护生心理,关怀护生未来,教导护生拥有积极的人生观 A14:“实习后期找工作,个别老师会关心我择业上的选择,告诉我她自己的感悟,分享她的经验,还叮嘱我外出路上要注意安全。”A15:“有些老师给了我积极的正能量。如某科老师说有时上班会碰到不开心的事,但是只要下班了,就坚决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决不能让工作上的烦恼影响到私人生活;生活中碰到烦恼,上班了也坚决不受影响,绝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否则个人生活得不舒服,工作也做不好。她还说下班了有很多事情做,如每天做瑜伽、每年存钱外出旅行、喜欢读书等。她说要做一个会享受生活会热爱工作能善待自己的人。这位老师的话和生活工作态度让我印象特别深,很有感触!”

2.1.6 言传身教,关爱患者 A12:“在ICU有个男患者住了很久才恢复意识,病情好转了很多,老师很高兴,得空就和这患者聊天。有几天患者大便失禁,老师总是很认真很细致的清理干净,患者那感激的表情我印象很深。以后我护理患者也应该像老师那样尽职尽责对患者好。”A5:“有些老师常帮患者叫外卖,照顾周到,和患者聊天有说有笑!”

2.1.7 小组内互帮互助,互相提高 A1:“以前我总不敢和老师打招呼,我见其他同学不管见哪位老师都问好我也学会了大胆向老师问好。”A17:“下班了同学间常分享实习中的事情。”A13:“有一次有个同学病了,我们就帮她买药买饭打水。”A10:“我们的书、笔记都是一起分享,这感觉挺好的。”

2.2 不关怀行为

2.2.1 学历偏见 (1)对低学历护生态度冷漠。A2:“有些老师觉得我们中专生没必要懂太多,只要知道些简单操作即可,什么也不愿多说,感觉很受挫。(2)对高学历护生,因为刻板效应存在认为这些护生眼高手低。A5:“有时老师叫我们去做操作,做不好就觉得我们不愿做,觉得我们能力有问题。”A3:“有时候同样一件事,中专、大专护生做不好老师就多教他们,但是本科生做不好就觉得我们心高气傲、不肯踏实学习,甚至有些老师连教我们的热情都没有,让我感到学习得很压抑,感受不到任何职业尊严和价值。”

2.2.2 忽视护生自尊 A4:“有时一个操作没做好,老师就当众大声斥责,给我留下极大的心理阴影,都不敢放手去操作了,甚至瞬间想放弃实习放弃护理,幸好下班有同学们安慰。”A11:“有些老师不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在某科室,我用心准备的查房她根本不听,没有任何肯定只有肆意批评,让我超级委屈。”

2.2.3 对护生态度冷漠 A10:“有些老师除吩咐工作外不跟我们讲任何话,跟了她3周连我名字都不知道,任何工作从不主动教我,我只能像个跟屁虫似的跟着,一天下来她和我从不说话也不看我一眼,只把工作递给我就完了,做任何事都没商量余地。”A12:“大多数护士长对护生态度都比较淡漠。”

3 讨论

护生实习期间一直面临诸多压力,正如张燕等[10]研究认为,护生实习中始终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压力。本研究中护生反映临床医务人员及带教老师的态度和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其实习状态。黄金银等[11]研究认为,护生实习期间大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色适应不良,产生类似于文化休克的症状。本研究显示,医院内各种好的关怀言行会缓解护生的实习压力,激发护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护生在陌生环境中建立信心,促使其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职业感。若实习过程中出现消极事件(如缺乏关怀、医护不和谐等),则极易使他们从悲观的角度去分析,使他们对护理职业抱有悲观的感彩。此时他们还处于职业摇摆期,解决问题能力有限,极易受到消极事件的影响从而感到受挫甚至放弃职业的发展[12]。

3.1 解决对策

3.1.1 注重工作学习中的关怀 护生初到医院时,有相关老师进行实习前培训,系统讲解实习注意事项、碰到问题的诉求方法,带领护生熟悉医院环境,讲解职业防护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护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护生初到科室,应有老师带领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带教老师应友好自我介绍及时交流,知晓护生姓名。此外应合理安排护生工作量,避免因工作过于繁重而使护生产生倦怠感。对于护生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讲解示范或引导,千万不能认为该知识点简单而嘲笑学生[13-14]。

3.1.2 精神心理上的关怀至关重要 人文关怀作为关怀领域的独特分支,强调对个体生存状态和精神发展的关注[15]。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交流接触最多,带教老师是护生最直接的榜样,应通过言传身教给予护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感等方面的指导。师生间应平等相处,客观公正对待护生,尊重其人格。此外,医院可参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依托自身资源,开设师生交流平台,实习生有心理问题时可通过该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平台可由总带教、身心医学科、实等共同运作管理。通过平台,师生间可自由交流,医院也可通过此平台积累实习教学管理经验。另,医院应至少于实习前中后期召开三次实习生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收获、感受及问题,真正关注到护生内心需求[16-17]。

3.1.3 医院整体人文关怀氛围的建立及传承不可忽视 关怀和爱能产生关怀和爱[18]。关怀教育的关键是将人文关怀理念内化为个体的价值体系,然后外化为关怀行为[19]。护生关怀教育应建立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护理理论的基础上,医院内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应重视开设相关教育学、心理学、人文教育等课程,使之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此外,鼓励护生多阅读经典书籍,陶冶情操,培养自身人文情怀;注重建立良性关爱的科室文化氛围,努力构建愉快和谐的带教文化,并使之能代代相传[20-21]。医院还可实行激励机制,由护生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对这些优秀带教老师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此机制有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促进带教不断良性发展。

我国护理事业不断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加入,护生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护理事业的未来。医院是培养护生的大阵营之一,应逐渐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带教队伍,建立护生可感知到的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氛围,从而使护生真正感受到护理专业的价值与意义,真正热爱护理事业。

参考文献

[1] Leivining M M.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 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Nurs Sci Quart,1988,1(4):152-160.

[2] Watson J.Caring knowledge and informed moral passion[J].Advanced Nures Sci,1990,13(1):15-24.

[3] Watson.J.Nursing:The philosophize science and caring[M].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1979:25.

[4]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2,27(9):1-2,26.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R].教育研究,1990:7.

[6] Cohen L G,Sherif Y A.Twelve tip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umannism in medical education[J].Med Teach,2014,36(8):680-684.

[7] Paterson B,Crawford M.Caring in nursing education:A analysi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4,19(1):164-173.

[8] Janicem A.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98:24.

[9]陆靖,史.本科实习护生在临终护理中的心理体验[J].医学与哲学,2013,34(16):72-74.

[10]张燕,张华,赵珊,张丽丽.护生临床实习不同时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量性与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9):1718-1720.

[11]黄金银,程云,郭玲玲.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7):54-56.

[12]赵美花,商临萍.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82-85.

[13]潘红玲.演示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0):70-72.

[14]殷自振,庞振国.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82-83.

[15]赵桂凤,赵庆华.护理学专业人文关怀教育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8):114-115.

[16]杨宗艳.实习护生投诉原因分析及护理带教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80-81.

[17]曲士翠.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69-170.

[18] Watson J.Love and caring.Ethics of face and hand-aninvitation to return to the heart and soul of nursing andour deep humanity[J].Nurs Adm Q,2003,27(3):197-202.

[19]郭瑜洁,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教学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5):20-22.

[20]黄师菊,李晓玲,何晓兰.小组负责制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24-126.

[21]于华明,高洁,侯佃波.关于基层临床护理带教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86-87.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7

关键词: 护士队伍 现状分析 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医院规模不断扩张,医疗技术不断更新,对护理专业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道出了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在保障医院声誉、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维护医院良好就诊秩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加上民众对护理服务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护理专业本身的不断延伸和细化等,势必对护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而护士本身入门要求高(需要通过国家执业考试、定期注册等)、地位偏低、收入少、辛苦程度高及频发的伤害医护人员现象、独生子女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报考护理的人员逐渐减少,护士流失率较高,护理人员紧缺、职业倦怠情况明显在各医院可见,因此如何稳定护理人员,建设好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队伍迫在眉睫。

本研究随机选取苏州市区多家医院部分护士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从参政议政角度提出相应措施以促进护理队伍建设,以保证护理队伍人员身心健康,保持护士队伍持续稳定,保证护士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以利更多民主受益。

1.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分三阶段进行。准备阶段:收集一般资料、进行文献检索、专家咨询、设计问卷等。实施阶段:(1)随机选取苏州市区多家医院部分在职护士发放自制的《护理队伍现状与建设措施》调查问卷200份,其中196名为女性,4名为男性,63.7%来自三级医院,31.9%来自二级医院,4.4%来自一级医院。回收问卷200分,回收率为100%。(2)重点访谈10名在职15年以上的护士。(3)对访谈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束阶段:统计分析、评估总结、撰写报告。

2.结果

2.1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15名为带教老师,4名为护士长。年资和职称构成分别如下表:

2.2护理队伍现状。

2.3护理队伍建设措施分析。

调查中还有部分护士提到要注重专业素质培养、提高管理者能力、增加编制比例、对护士进行心理辅导等措施促进护理队伍建设。

3.访谈结果

本研究重点访谈10名在职15年以上护士,访谈中某医院的一名护士谈到该医院由于扩建新院,床护比(床位数与护士的比例)由原来的1:0.4将至1:0.3,在2015年的招聘中新进150名护士,如此一来,一大批年轻护士来到医院,需要大批量培训,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培训护士的时间。另一方面,这些新进护士将来要结婚、生孩子,继而休婚假、产假,便会加重医院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该院的医疗技术力量走在全市前列,护士流失率不高,约占4%左右,护士地位在该院也较高;该院对护理管理者的培训是规范进行的,各层次护士进修培训是具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的,在这一点上护士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但因为要求高,确实很辛苦。另一家正在实施扩建的医院在床护比方面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该院现床护比已经到达1:0.4,护士待遇近三年已提高很多,目前该院多数护士认为待遇满意,护士地位则受到护士自身主观感受影响较多。还有被访谈的护士谈到,因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护理人员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生育二胎,而这种情况,医院大多不会增加护理人员;还有一些护士因为本身是独生子女,不能吃苦,加上护理工作要求高、考核多,导致常常以各种理由请假,由此就会相应增加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士长等叫苦不迭;此外,护理教学和科研增加了护士很多工作量,如学校和医院合作办学、护生见习和实习等要求比原来有了更高要求;访谈中护士还谈到在如今高负荷、超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如何保证它的质量?还有一些访谈者提到,高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加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走向衰老,老年人的思想观念顽固、心理问题多,因孩子工作压力大可能导致老年人非正常死亡比例越来越高,无形中造成护理工作压力大、难度高;被访谈者再三呼吁,要求媒体正向传播护士的工作性质,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倡导全社会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保证他们安全的执业环境,以便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4.护理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

4.1现状分析。

4.1.1人员缺:随着苏州市各大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缺乏护理人员,临床一线护士明显缺少;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医院产科生育人员骤增,同时护士中符合国家政策的相继开始生二胎,医院从长远考虑,未必会新增护理人员,造成护理人员紧缺。

4.1.2流失高:近年来新增护理人员具有年轻、适应能力强、反应快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刚刚踏入临床,经验不足,因为年轻缺乏稳重性和纪律性,部分年轻护士自己都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对患者的照顾能力较弱,向往轻松岗位,不安心护士职业。同时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法定节假日基本加班或者调休,继而造成部分护理人员转岗或辞职。

4.2原因分析。

4.2.1年轻化,人员素质低:苏州市区各家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扩建新院,医院缺少护士,为了保证医疗任务正常运行,因而在这几年中扩建医院每年招收的护理人员大大增加,访谈中谈到某医院由原来每年招收护士几十名到现在的三四百名,年轻护士比例增多,调查中苏州某医院工作5年内护士比例大于30%。增加招收人员的同时降低招聘要求才能满足医院需求,如学历、综合素质降低;继而带来年轻护士的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4.2.2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与护士频繁的夜班、病房内的来回奔波、各种抢救、患者的高要求等相比,护士得到的待遇工资明显低很多,本研究调查中苏州市区的护士年收入平均在10万左右,虽然有几家医院近年来收入有所增加,年收入可到达12万~15万,但有部分医院工作10年的护士年收入也不过7到8万之间。

4.2.3考核多、不实用:医院因为要丰富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造成从上而下的考核检查非常频繁,本研究调查中,医院平均考核在每月一次,多的可达到每周考试,少的一年考四次。同时有各部门抽考,夜班有总值班护士长抽考,对于年轻护士的考核更频繁。

4.2.4缺乏发展规划、前景不明确: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护士这一行除了赚钱不多、很辛苦以外,还要做一些基本护理治疗措施,以及生活护理,这样护士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尊重,在护士为病人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不但没有赢得病人的尊重,更显现出它的社会地位日渐下降。因而导致护士缺乏职业发展规划,以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为目标,不考虑长远发展。

5.对策

5.1增加立法保护,提高护士待遇。

《护士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开始实施。这对我国147万名护士而言是一份节日厚礼,是我国护理队伍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护理事业将更健康、有序地发展[2]。根据2015年3月1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站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福利待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建立医护合作机制,健全临床支持系统,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等,加大支持保障力度。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的医闹入刑法律生效,虽不能完全杜绝医闹伤医行为,但是对这种违法行为,能起到有效的震慑和遏制作用。国家政府部门已经逐步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保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社会待遇,依法执行女性护士的婚、孕、产、哺乳等有关政策规定,保障其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护士“减负降压”[3]。

5.2加强媒体宣传,正向激励护士。

改变社会对护士的传统观念,对正确认识护士地位起正面引导作用,对护士本身起到激励作用。SARS期间,大量媒体把焦点对准医护工作者,尤其护士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得到广泛、有力宣传,使社会人士对护士的工作及作用有了较多了解,改变了社会对护士的看法,护士地位明显提高。

5.3增加护理人员,提高护士素质。

为适应社会需要,医院不断从规模和服务内容上扩大,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诸多原因导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本研究中床护比不达标的医院明显存在,部分医院床护比虽已达到我国国务院标准,但与以上地区和国外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上高考政策的放宽,报考护理的人员整体素质下滑。政府部门应从源头上加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保证护理人员的比例,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技能,以确保肩负人民生命重任的人员不负众望。

5.4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专科护士。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指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目前苏州市陆续开展的糖尿病、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伤口造口等门诊,都由相关专科护士坐诊。能够提供高水准专业护理的专家型护士人才已成为当前护理学发展的新方向。专科护士可以像医生一样坐诊(看病、治病),也可以被邀请参加疑难杂症的会诊,不再是简单机械性重复劳动,彻底突破了护士打针、发药的职业发展局限。专科护理专业性强,做好了就相当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实际工作中她们感觉更有价值和成就感。因此,应加大财政投入,在儿科危重症护理、急诊急救、产科、骨科、临床营养支持等更多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养。

5.5简化护士考核,加强实用培训。

护士频繁的考试在全国普遍存在,每月甚至每周都有,经常让护士有身心疲惫的感觉。问卷调查中有提到原来只考护理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现在又增加了护理操作、护理常规、职责制度、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文件书写、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等。如果遇上医院创“三甲”时,为了达到规定的标准,医院工作必须全面提升,还会加大考试量,增加考试次数。其实许多考试内容并不适合岗位需求,目前考的是“全科”,事实上大多数护士岗位相对固定,轮转机会少。提高护士的素质不能太急,考试不能太频繁,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和考试,可将护士考试相对集中地进行。

优质护理一直是卫生部门的工作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重视护士目前的工作困境和压力。正确认识和分析护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稳定护理人员,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施林燕.发挥护理文化作用[J].加强护理队伍建设,2010,9(9):151159.

[2]吴欣娟.结合护理工作实践贯彻落实《护士条例》[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4-6.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篇8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本人经过多年来带教生涯谈谈自己的体会,

1 规范带教

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实习护士负责的态度,在护生进入科室实习之前给予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德医风和思想政治教育,医学安全教育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等方面。在教学管理方面,健全完善了“请假制度”,“首诊首问制度”“带教老师守则”“实习护生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事带教老师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护理部―带教老师―护理学生管理体制,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注重实习效果的有效反馈,定期召开实习同学座谈会,帮助实习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严带教,出真才

严格带教是教师形象塑造的基础,护理实践工作中不得半点虚假,任何一个护理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技能规范,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营造一个拥有信度,责任心,热爱护理专业,时刻以病人为重,服务周到热情的思想氛围。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要养成凡是认真,不留隐患,认认真真知道学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每一次护理操作必须按正规操作。培养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有收获,坚持写实习笔记,变书本知识为实践操作。培养出一批批真才实学的护理新人。

3 因人施教

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由于护士学历水平的阶梯式结构,过去传统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护生情况的多样性。带教教师要根据护生的学历,心里,个性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其建立从护士的角色的变位思考,做到因人施教,对本科生大专生要着重培养其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在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放做不放教,从严把关使护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4 交朋友,勤沟通

良师益友是教师形象塑造的最高境界,护士实习生是众多个体组成的群,她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各异,掌握的书本知识厚薄不一,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对待每一个个体都要循序渐进,耐心诱导,用心对待,因此,带教老师只有与学生一亲密朋友的关系维系彼此间坦诚相待,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境界总之,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带教老师,既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见识,又要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沟通,让学生感知带教老师的尊严慈爱和随和。使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中的主线,为临床不断的培养一代代优秀的护理人才。

上一篇:现代化农业机械范文 下一篇:统计学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