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青春,谈谈未来

时间:2022-10-15 01:31:04

谈谈青春,谈谈未来

最近在读音乐才子、电影导演、脱口秀主持人,“跨界王”高晓松的作品集《如丧》。年轻时一切都如来,现在一切都如丧。在现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流言社会,曾经沧海的高晓松以自嘲的口吻直面自己的青春年少和自己曾经干过的那些“坏事”,与其说是怀念“如丧”的青春,更不如说是以一颗勇敢而坦诚的心来敲打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鄙夷和冷漠,好像在呼吁那些“活在套子里的人”敞开乌黑的“套子”,敢于面对自己的丑陋和容纳他人的各异。

年轻时候,和很多人一样,高晓松也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叛逆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家里冷漠的氛围,让他特羡慕街头的那帮热血少年。年少气盛的他英雄主义高涨,常跟人打架,结拜兄弟,大讲特讲江湖义气,总想着做个“好时代里的坏孩子”,从而引人注目。高中毕业后,父母为高晓松安排好了路,上清华,然后去国外读博士。这样的生活不是不好,却不是高晓松内心要的,他从清华退了学,组乐队,去海南、厦门流浪。《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不知打动了多少多愁善感的学子,而且也成为了一个时代无数人深藏在心底的经典唱片。

2011年5月10日高晓松因醉驾入狱被判处6个月的刑期。在看守所里,高晓松听见雨在很远的地方下着,因为看不见,能看见的只是窗口那两米外的高墙。偶尔听到雨的声音,突然感觉庆幸,因为他发觉内心对生活的热爱还在,还没有被噪声或者这个城市的灰尘掩埋。那一刻,高晓松想到了自己写过的两句歌词: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那一刻,高晓松的内心有一种东西在召唤着他,是小时候听见的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是中学路上电报大楼传来的钟声,是大学校园悦耳的木棉吉他,是温柔拂面、直入心扉的春风……在看守所,高晓松写了《如梦令》,就是电影《大武生》的主题曲,韩庚唱的那首,他坦言是在听到雨声的时候获得了灵感。除了写新歌,他还翻译了一本马尔克斯的书,中文名就叫《昔日种柳》。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种柳柳成荫,人生的好多境遇竟藏在不经意间。

从看守所出来后,高晓松对很多事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在写作品《彼得堡遗书》时,高晓松署名叫“矮大紧”,刚好是高晓松三个字的反义词。为什么要署这个名字呢?高晓松觉得:年轻时候,自己是内心柔软,外表狰狞;现在的我,内心狰狞,外表柔软,正好反了过来。我还是觉得一个人必须顺流而走,真诚的表达自我,真诚地面对他人。

《如丧》中的高晓松就是一个无比真实的人。对于《如丧》,刘震云老师说的好:“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真实的表达。书最大的的价值就在于记录这个民族每个时代的情感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不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几乎和出书同时,高晓松主持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晓说”横空出世。“晓说”这个名字是由高晓松好友韩寒确定的。在每周20分钟一集的节目中,《晓说》每期由主持人高晓松谈论一个热门话题,打造视频化的“高晓松专栏文章”。每个月《晓说》会邀请嘉宾制作一期特别对话节目。晓说的节目话题会提前在网上公布,与网友全互动。很快,这个节目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好评。

“年轻时候的心态就是‘总想踹生活两脚’。到了现在的年纪,明白了很多道理,不管年轻时多么狂放不羁,最后都会被生活打得劈头盖脸。这也是一种无奈吧,最终我们只能向生活缴械。无论青春、爱情、荷尔蒙,生活都会一一收回。”这是高晓松的心里话,说给读者,也说给自己;说给青春,也说给未来。

上一篇:蓝色枫叶 第7期 下一篇:那一抹笑和一滴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