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5:42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1

【论文摘要】汉语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语境分析意识,并在词汇教学中自觉运用语境理论,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语用得体能力的汉语词汇教学目的。

ludwig wittgenstein曾在他的词语语义“用法论”中认为,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仅从词本身不能了解词的意义,只有在词被使用的环境中,才能了解词的真正意义。这种观点虽然不乏偏激,但它却充分肯定了交际语境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体现了ludwig wittgenstein对语言在其运用中的功能的重视。这个观点对词语意义的研究,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语义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何谓“语境”

语境是语言的使用环境,是在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理解接收信息时所依赖的因素总和。leech认为语境就是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也有学者把语境理解为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化、社会和政治。

虽然语言学家们对语境的定义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从他们对语境的理解可以看出,语境的内容十分丰富。总结一下,其对语境的理解包括以下几类:

1、语言语境,即文章或言谈中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

2、情景语境,即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语境。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 lyons)把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双方,场合(时间和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

3、文化语境,谈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即某一言语社团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即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活动中更容易接近、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具有相同的认知环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处于同一地域文化中的人的情感、心理具有相通性的事实。

二、语境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我们知道的一些重要的语言教学法,如功能法、情景法、视听法等,都是在充分重视语境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绝对离不开语境。而在把汉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语境对于汉语语言的分析与表达更是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制约作用。

1、掌握语境有利于近义词语的辨析

应当说,我们汉语所有词的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都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尤其是近义词语,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对其中的分辨困难往往习焉不察,而对于汉语能力还很差的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使用近义词的难度是很大的。

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即语境,来理解和辨析其中的差异。上下文包括句内和句外两个方面。句内的上下文指本人的一连串话语中的前言后语,句外的上下文指对话中的前言后语。

如果教师能够在近义词语的教学中通过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讲授、练习,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语境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采用例句作为词汇语境的形式呈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应该同时注意语境例句的安排顺序、语境的信息量、语境的对比性、相关性、科学性、技巧性等问题。

2、掌握语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得体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级阶段的外国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一句话单独说时没有什么错误,可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具体的语境时,就会让中国人觉得别扭。

譬如我们常会听到外国学生这样说:“老师,我想找您谈话,您有空吗?”经过分析发现,“找……谈话”的用法是没有错误的,同时该学生也懂得对老师应当尊敬使用了尊称“您”。可是在我们听来就会觉得很别扭。究其原因就是整句话违背了汉语中“尊上”的语用规则。因为“找人谈话”,在汉语交际中是运用于“上对下”的一种言语行为。外国汉语学习者的这种语用失误可以说是对“谈话”的语用规则即它所联结的人际关系不了解所致。

这是由于外国人不习惯用汉语思维,对汉语上下文之间“意合”的内在气脉没有充分地感知和把握,因此也就不能随着交际对象的改变而自然地选择恰当的词语。

所以,利用语境培养学生的语用得体能力至关重要。要想让学生做到说话看对象看场合,用词恰到好处,对语境的分析于判断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合理运用语境学的理论能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能够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也恰恰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优化语境,运用语境理论设置教学环节,借助语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分辨能力、加深理解记忆以取得更佳效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努力方向。同时,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体语境意识、语素分析意识,并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训练中把这种观念外化为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才能扎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参考文献】

[1] 陈贤纯. 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2] 崔希亮. 语言理解与认知[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3] 郭继懋 似同实异—汉语近义表达方式的认知语用分析[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4] 黄锦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 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6] 郝小明.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释义[j]. 太原大学学报, 2003,4.

[7] 江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1.

[8] 张善生. 认知科学与探讨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3.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2

关键词:古汉语 迁移 母语 英语学习

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已经掌握了某一语言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对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知识的影响。古代汉语虽然出现年代和现代相距很远,但仍然和现代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按照迁移理论,这必将对英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相同之处也会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他们掌握英语的各种语言现象。

一、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启示

母语迁移(transfer)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课题。过去近五十年的母语迁移研究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发现,也对研究中的问题和新的方向做了分析和探索。Odlin(1989:27)在总结二语习得领域数十年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而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造成的影响。他进一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产生正迁移;而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出现差异,尤其是表面相似但实际不同时,往往产生负迁移。另外除考虑语言迁移的语言因素外,还要考虑认知因素。Danesi& Di Pietro(1991)指出母语在儿童的二语习得中起着很小的作用,因为儿童的本族语尚未得到完全发展,因此也就没有渗入到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概念模式中。但就成人而言,情形完全不同,成人的认知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成人的认知能力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能在二语学习这一有意识的、受制约的过程中进行形式上的语法推理(Flynn,1996;Schachter,1996;Titone&Danesi,1985)。

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大部分为成人,或接近成人(中国小学生,初中学生),其学习英语和在英语国家习得英语不同,基本上依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英语学习的各个过程,语言之间的共性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语言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语言学习的过程意识,和对各种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更好地加速语言学习的进度。所以英语教学应加强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并指出不同语言之间形式差异下的共同认知基础。

二、迁移视角下古代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定位

上面谈到语言迁移定义时指出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造成的影响。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大都忽视括号中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的表述。任何已经掌握的知识,尤其是语言知识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本文所谈的古代汉语,是中国学生必修的课程,在英语学习的大范围内,又多了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对英语学习的作用。现代汉语学习有利于促进英语学习,古代汉语学习有理由促进现代英语学习,当然可知古代汉语学习有利于英语学习。古代汉语学习对现代汉语学习体现在对现代汉语的更深理解上,还体现在文化修养上,这些无疑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在汉英翻译中,对汉语原文的准确理解是实现翻译的前提。

本文谈的古代汉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更主要地体现在其促进语言共性的认识,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为了更好地分析古代汉语在英语学习的这方面作用,有必要对古代汉语在英语学习的定位作个明确,从迁移角度看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使用者来说是不完全习得的语言(尽管他们以汉语为母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差异巨大,在学习中,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同样遇到了和在英语学习中类似的困惑和难点,其中最大的困惑和难点来自现代汉语的负迁移。无可争辩的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渊源关系(很多相同点)为古代汉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现代汉语的使用者来说,英语是其第二语言,为了更加突出古代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笔者试着称古代汉语为第一点五(1.5)语言――1代表属于母语范畴,0.5代表其半个外语性质,即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其在句法、语法和实际使用都不同于现代汉语――以便其和外语学习统一起来。

上文指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已经基本具备了成人的认知能力,他们又在中学高中阶段必修古代汉语,有效利用此有利条件,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英语学习纳入统一过程,具有一箭三雕的独特作用。

三、古代汉语与英语的几点共性

谈迁移就需要了解共性,本文试图论古代汉语对英语的作用,但对他们共性的研究还缺乏广泛性研究,目前这方面的论文,专著几乎为零,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本文的价值,期待更多的深入探讨。笔者尝试性的分析,总结了几点共性,由于古代汉语的语音部分对英语学习意义不大,下面主要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作了比较。

(1)古汉语与现代英语词法比较

下面记录了一些例句、例词:

例一、英语中有一种动名词,这个动名词的逻辑主语,用其所属格,放在这个动名词的前面。把逻辑的主谓关系变成了语法的偏正关系。His working for the people gave us a good impression.(他为人民工作给我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The trouble is their working without a plan.(问题是他们工作无计划。)第一句的主语his working for the people和第二句的表语their working without a plan都是偏正词组,译成现代汉语则用主谓词组。与英语类似的古汉语中的主谓词组,用作主语或宾语时,一定要加“之”,使这个主谓词组偏正化,旧说叫做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其山钦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钴姆潭西小丘记》)前句“前人之述”为主语,后句“牛马之饮于溪”作宾语,都有个“之”在其中,使两个主谓词组偏正化。同英语这类句子一样,译成现代汉语,则用主谓词组。可见,逻辑的主谓关系以偏正词组的形式出现在句中,在英语和古汉语中是一致的。

例二、英语中名词兼作动词的现象较普遍,古汉语中也时常见到名词活用现象。water首先是名词,下面的用法是动词:to water the field(浇);to water the horse(饮);to water the milk(搀水);The smoke made my eyes watere(流泪)。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这里的“水”呈游泳意,作动词。hand是名词,也用作动词。He handed in his notebook.(他交了笔记本。)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种树郭橐驼传》)这个“爪”是用指甲划破意,名词活用作动词,同英语和古汉语的名词活用相比,现代汉语的名词就显得很不活泼了。

在词法方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还有其他相似的情况如在:英语和古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较现代汉语多,有的能兼几个词类;英语的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古汉语的人称也有不同的形式;古汉语中某个词的引申义用法,或许使古人觉得不够规范,今人也觉得有些乖僻。

(2)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的句法比较

例一、表示时间、处所的介词结构,在英语中常放在动词之后。古汉语亦然。如The bus pulled into a roadside restaurant at mid night.(午夜时分,公共汽车开到一家路边餐馆。)A banner of welcome is waving in the wind.(欢迎的横幅在风中飘扬。)介词结构at midnight和in the wind都放在动词后,在句子的末尾,译成现代汉语则须提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以上两句以“乎”构成的介词结构,或表处所,或表时间,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后,译成现代汉语一律提前。前句译作“到沂水去游泳”,“到舞雩吹吹风”;下句译作“在兵败危险的时候,接受了先帝的委任”。

例二、英语和古汉语都有被动句,其实施者用介词连出。这样的介词结构可以出现在句尾。Our leaders are greatly loved by the people.(我们的领袖深受人民爱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by the people在句尾,“于大方之家”也在句尾,而现代汉语含有主动者的介词结构“被……”从来不会出现在句尾,只能在句中出现。

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在句法方面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如:英语和古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在安排“大名”和“小名”的顺序时是一致的;在英语和古汉语中,都有某些介词是不定代词,介词既可以出现在宾词之前,也可能有另外的用法。

上面简要分析了词法和句法方面的共同点,另外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多数,并且使役用法很普遍,并和现代英语有相似之处,下面将重点谈谈其使役用法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四、古代汉语使役用法与英语使役结构习得

张京鱼(2004)指出英语的典型使役化结构是词汇使役形式,使动句英语也很常见。但由于词汇使役形式表示直接约束,使动句表达间接的因果关系,词汇使役动词在表达因果关系上便有了先发占领的作用,make Exp V-ed形式在语言产出中仅以间接因果关系的表征出现。这一发现对英语作为二语/外语教学有直接的影响。由于词汇使役形式是英语典型的使役化形式,英语学习者应该多用词汇的使役形式,但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使用句法(包含make)使役形式。古代汉语也有大量的词汇使役形式,大量的接触,将对英语使役动词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中中学课本这种用法大量存在,例如:(1)“吞二周而亡诸侯,覆至尊而制六合”(亡:使…亡。《过秦论》);(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五人墓碑志》)。通过对这种用法的大量接触,提高对语言多种现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对英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认识,这是懂古代汉语学习者的一个优势,比如对英语surprise词的You surprise me中用法的学习,如果学习了“庄公寤生,惊姜氏”(庄公生下来时属于难产,使姜失吃惊《左传・隐公元年》)的话,理解和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

五、结论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我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待语言学习,从而自觉地运用迁移理论,去分析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多种迁移现象,达到某种程度的预测和控制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的效率。以上把英语和古汉语作了类比,找出了一些相同点。惯用现代汉语的人觉得反常的,而在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的语言里,也许是很顺畅、很自然的。英语和古汉语的某些偶合,说明了人类的思维既有相同的规律可循,也有相似的趋向可查。从迁移角度谈语言学习可知,古代汉语学习,不仅对现代汉语学习有重要影响,而且将对现代英语学习和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学习,还需要有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Danesi,M.& Di Pietro,R.J.Contrastive Analysis for the Contemporary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Toronto:The Ontario Institu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91.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Flynn,S.A Parameter-Setting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 W.C.Ritchie & T.K,Bhatia(Eds),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cademic Press Inc,1996.

[4]Hu zhuanglin & Jiang wangqi.Linguistics:An Advanced Course Book.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5]Odlin,T.Language Transf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6]郭巍,韩晓惠.普遍语法框架下“母语迁移作用的争论”.外语学刊,2002,(2).

[7]李亦菲,朱新明.对三种认知迁移理论的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59.

[8]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60.

[9]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10]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3

【关 键 词】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外延;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修改时添加了239个字母词,如NBA、CPI、GDP,引起了广泛争议。甚至有人举报其违反了法律,为其戴上耸人听闻的帽子,把字母词的添加形容为“汉字拉丁化百年来对汉字的最严重的破坏”“一场历时空前的汉字大动乱”“一场自毁长城的文化内乱”等等。早在1987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正文里就有了字母词的身影,当时收录了“三K党”“阿Q”“维生素A”等词。随着人们对字母词入典现象的关注与讨论,字母词在以后的修订版本里是作为附录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的,如2002年和2005年修订版的附录均可见一百多个字母词的踪影。今年《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面市,字母词收录进了其正文里。从附录到正文,字母词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有的专家认为它们似乎在入侵汉语系统。

根据郭熙教授的观点,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的自然现象,只要语言有接触,就有语言的互相借用,语言的纯洁是站不住的,纯洁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活的语言一定要吸收新的东西,这就是语言的来来往往。他举出国外语言交汇和借鉴的例子,如英语曾和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接触碰撞,现代英语中的外来词占词语总量的50%以上,日语更是拿来主义的典范。

概观汉语的形成,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他语言不断进入汉语的现象。从先秦开始,匈奴语、蒙古语、鲜卑语、阿拉伯语等周边地区的语言就不断地与汉语发生交叉和感染。东汉到五代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更将各种语言带入汉语。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科学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也带来了以英语为主的现代词汇,随着众多救国图存的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大量日语词汇也开始进入汉语。大致分为三种情况:①按照语素组合成词,用汉字直接意译成反映外来概念的词语,如“租界、电报、总统”。②音译与意译结合,日文汉字按汉语读音的借形词,如“赛因斯、干部、德谟克拉西”。由于这些外来词完全由汉字书写,因而对汉字的震荡较小,且不少音译的外来词语转化成了意译的,如我们不再使用“德谟克拉西”,而普遍译为“民主”。③外来词保留字母词的面貌进入汉语文生活。这部分就是我们讨论的主体,即字母词。

一、字母词的界定

刘涌泉在1994年《谈谈字母词》中曾把字母词定义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幕)或者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2001年,他再次发展了这个定义,认为字母词指的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胡明杨提出不同意见,“像X光这样包含外文字母的词可以称为外文字母词或西文字母词”“像WTO、DNA、CD这样的外文缩略词根本不是词,只能是外文缩略语”“只有GB、HSK才是汉语字母词语”。于根元认为,外文原型或简略形式如IT、MTV叫做外语词,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如RMB是汉语词,有外文字母又有汉字的字母词如卡拉OK,也是汉语词。综上分歧的焦点,在于主要表现为含义拼音构成的词是否为字母词,外文缩略是否为字母词;另外一个分歧在于字母词这个术语本身,是否提倡“外文字母词”“西文字母词”的说法。

我认为汉语拼音构成的词和外文缩略词应该包含于字母词的范畴。首先字母缩略词有别于原语言中的原形(如WTO原形为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前者是词,后者是词组)。至于汉语拼音词,如RMB是自创的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是汉语拼音的推广应用,也应纳入字母词的范畴。还有一类像CCTV似的我们自创的用外文字母形式的词,也应收入字母词内,但是绝不提倡生造、滥创此类词。总之我对字母词的概念持宽容开放的态度。

二、收录字母词之我见

在字母词风波中,我赞同语言发展的从简趋势。尤其是在网络化、数码化的社会,许多英文缩略词翻译成汉语很长又不易理解。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指出,《现代汉语词典》除了规范的功能,还有描写、记录语言生活基本状况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于此同时,还有许多是汉语自己发展出来的首字母缩写词,如GB(国标)。词语交流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语言的碰撞,语言要承认客观事实,尊重语言事实,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一些字母词已经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一部分。语言是一个工具,没有其他更好表达方式的时候,这些词必须得用。《现代汉语词典》把人们使用的字母词总结、记录下来,就是尊重语言生活、语言事实的一种表现。

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汉语与世界语言频繁接触,有些字母词已经嵌入汉语表达为人们所接受了,再改为汉字书写会降低交流的有效性,如B超、ISO。并且这些词的意思已经固定,有的还成为了我们时常使用的记录和表达的常用符号,如sin、CPU、log等等。它们的进入是合理的有必要的。虽然从提倡语言规范的角度讲,这是保持民族语言有力量、有尊严、主流化的一种表现,但同样相信汉语本身有能力自我净化。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应该在英语词典中查找这些字母词。但是《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不是英语的或者别的语言里面的缩略词语,收入的是已经活在汉语环境中的字母词,已经出现在中国人交际中的字母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字母词只占了很小比例,仅0.3%左右,体现了《现代汉语词典》在描写、记录之外的规范功能,体现的是不滥用字母词的导向。并且不少字母词条目里也有了汉字条目,在注解中,引导人们去使用汉字中文的条目。《现代汉语词典》只是选择了在中国人的中文汉语交往、交流中需要用到的那些字母词,这个功能只能由中文词典来承担。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也就是说条例并没有禁止使用西文字母词,指出需要使用时,要用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现代汉语词典》给字母词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作了注释是符合条例规定的。经过广泛讨论字母词的使用问题,对《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位、科学编撰具有借鉴意义,对整个社会语言文字的使用或许也有推动作用。

三、字母词收编建议

施春宏认为,准确评价一种语言现象,不能空谈这个现象好还是坏,应该分析这种语言现象是不是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当下交际的需要。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交际价值是评价语言的一个基本标准。如果把交际价值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我们对一些特殊现象的认识就可能更加到位一点――没有超时空的那种纯洁和健康。

因此,我建议在收录字母词时,着重收录一些反应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字母词。它们国际通用性很强,转译为汉语很复杂,随着科学文化的普及,这些字母词进入汉语文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如CT、IP、pH值等,用字母词传递信息更加明了、简洁,而且在普通生活使用中已经相当普遍、稳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介绍,科技领域遇到字母词问题比较多,禁绝是很难做到的。总的方针是:反对滥用,但是要完全没有也是一厢情愿。大概统计,科技领域常用的字母词大概有3000条,有的没有中文词,有的已经译成了中文词,但是实际应用时也标注了字母词原文。

其次,适当收录社会科学技术和普通词汇中的字母词。近来,社会科学术语和普通词汇往往以意译、音译方式进入汉语。其中有些外来词语近年来又出现了他们的字母词形式,但在实际语用中还并不稳定。对于这样的字母词,不必收录,甚至不该收录。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区别对待,其中国际通用性强、转译为汉语汉字较为复杂的,应当予以收录。而对于一些随意自造的字母词,和生造词语一样,尤其是网络语言的生造,《现代汉语词典》应以引导语用规范为编纂宗旨,不收录这些词。

关于词典收录字母词, 我认为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字母词的安放位置。鉴于前述,当代的现代汉语语文词典中适当收录一些字母词既需要也合理。但是,字母词较之汉语中的其他词语来说,的确还显得有些另类。所以,《辞海》等将以西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开头以及完全由西文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构成的字母词, 集中放在以汉字开头的词语之后按照音序另行编排的做法,至少在目前来说是科学的,由汉字开头的字母词,则跟完全由汉字构成的词语一同排放。

二是字母词中字母的读音问题。目前字母词的读音标注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在字典词典以及生活使用中存在混乱状况,学者有三种不同的主张。不少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用汉语音或近似的汉语音去读,以贾宝书为代表,“字母只有经过语音形式的汉化,只有用汉语拼音来注音,字母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成员的地位才能真正得以确立,否则它永远只是一种待规范的语言现象,无法进入语言系统”。有人主张应该用英文字母的读音,因为这些字母词都是通过英文传入的,至于来自汉语的字母词应该如何读,仍无定论,大体意见是以本来面目去称呼它们,而不必要费用汉语拼音的读法来读。此外,李小华通过对字母读音的问卷调查和媒体调查,也发现“大众倾向于用英文字幕音读字母词”。第三种意见是应该按照外文字幕的汉语发音来读,具体主张又各有不同。周一民认为,在读汉语中的英语字母借词时应当提倡京音,按照北京人的发音习惯去读英文字母。王均主张大体依照英文字母的名称,改依中国数理化教员的读音。周健认为,制定英文字母在汉语中的标准读音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人们在语音交际中准确表达英文字母词,便于沟通。同时也便于字母词语在中文辞书中的检索。目前多数中文词典是按照音序来排列的,如果能确定字母的汉化读音标准,就可以把字母词依照音序插入正文中,不必再附于正文后面。他建议有关部门在广泛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参照大多数人的字幕读音习惯,兼顾字幕的英语本音,主要依据汉语拼音来确定每个字幕的拼音和音调。

我支持以英文发音读字母词的观点,在现有字母词中,大多是英文字幕和汉语拼音字幕,其形式都来源于拉丁字幕,如果人们非要用汉语拼音拼读,最终可能既不是外语读音,也不是汉语读音。并且希腊字母难以纳入汉语拼音体系,却可以用英语的读音拼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到,外文字母是没有音调的,如果采用汉语拼音还要带上适当的音调,很难有统一意见。当然考虑到我国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方言语音差异,强行出台按照英文拼读字母词的方案也有一定的实施困难。

【参考文献】

[1] 刘涌泉. 谈谈字母词[J]. 语文建设,1994(10).

[2] 刘涌泉. 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2002(1).

[3] 胡明杨. 关于外文字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词语的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2002(2).

[4] 于根元,王铁琨. 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 语言文字应用,2003(1).

[5] 贾宝书. 关于给字母词注音问题的一点思考和尝试[J]. 语言文字应用,2000(3).

[6] 李小华. 再谈字母词语的读音[J]. 语言文字应用,2002(3).

[7] 周一民. VCD该怎么读读――谈谈英语字母的普通话读音[J]. 语文建设,2000(6).

[8] 王均. 书《VCD该怎么读》之后――兼谈汉语拼音的字母名称读音[J]. 语文建设,2000(6).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点缺失:

(一)重视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结合

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许多教育人才还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生的理论多于实际的口语交流、文化渗透等教学内容,专注于学术,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还是缺乏更多的技术促进强化的内容。理论性的东西不能反映对外汉语的实际价值,进行全面交流与实际工作强化中,必须将理论性的东西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来,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行全面交流、加强文化渗透,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口语考核缺失,个人渗透不强

但是我们要想让国际友人记住我们,必须进行交流,而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就是口语交际,而这些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人员还是以基础性的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虽然我国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务院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学位、学历并不代表实际的口语交际水平。在口语教学与交流中,十分讲究个人能力的发挥,如果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将第二语言掌握起来,“听不懂,说不清”,那就会造成许多尴尬的事情。对外汉语渗透到实践中来,需要这些人才在平时的交流中随机应变,听到什么,回答什么,都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不能拖拉。而以上说的这些现象在现实中一再出现,教材里面讲的基础知识真正运用到口语交流上时,已经改变了“味道”。当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外国朋友说出一句话,我们还要去想,这是在课本的哪一页,我们要用怎样的语言来回答,这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不利于我们正常对外交流的进行。

(三)文化交流偏失,教学素质不高

许多这方面的人才都没有将自身文化与国际性的文化交集、偏差等内容没有认识清楚,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人员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将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书本理论中,所以没有对国际性的新形势与新型的国际文化优势认识清楚,在长期的交流中,也就不能掌握其文化上的共性与非共性的文化知识点。比如,像英美一些强国,他们的生存哲学讲究的是“个人价值”的凸显,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集体主义”,所以在一些实际生活与能力交谈中,我们如果还是以我们自身的想法来强加给他们,那么交谈就不会真正顺利进行下去。于是,许多毕业生、硕士或者更高级别的毕业生,大多数不能与国际友人进行长时间、全面的文化交流。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育“人才”操着中国式的“英语音”,把课本中的内容反反复复地重述给学生,自己又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会在课堂上造成许多错误,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甚至有可能被指责为“误人子弟”。因为口语是交际是基础,文化交流是重点,所以没有打好基础,也就不能实现正常交流;没有了解对方文化,就不能与其进行实际性的协商,这样,对外汉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人才培养提升方法研究

(一)口语培养提升

在口语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练掌握第二语言。首先,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要熟练掌握第二语言,尤其是英语,对许多句子的语法、口语表达中的句式等都要进行研究,并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自己能够一听就懂,将听下来的语句在心中随即翻译出来,并及时想出应对的语言;第二,对外汉语与第二语言的交融分析。对外汉语是与第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国家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学会分辨英语意思,将他翻译成中文,在给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时,再将汉语中复杂的句式、成语灵活地翻译成英语,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给出最好的答案,并在口语化的呈现上,找到更加准确的句子来应答,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各个语句的真正意思;第三,实践交流中的灵活运用。教师平时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不能查资料,也不能再上网去查询,必须养成一种随机应变、灵活应答的习惯,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能听清,随时随地做出回答,将汉语中意思与外语意思能紧密联系起来,在语言表达上发挥自如,才能取得教学成功。

(二)对外汉语的多媒体教学促进

多媒体技术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方式相结合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将教材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其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案,融合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身进行实际操作,比如用幻灯片、电脑,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学习效果会更强。

(三)科学教学手段的促进

当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多行业大融合发展的趋势给教学方式的丰富性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说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实验性的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具有针对性强、科学性强的特点。老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和实验性教学的方式,侧重于理论的文章或者是逻辑性强的文章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不错的效用。

(四)文化交流手段强化

口语表达不能脱离实际,文化交流则不能远离“基础知识”,这里说的基础知识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对外国文化的深层积累,尤其是平时在与学生或其他外国友人的交谈中,学习他们的文化,在对基础性的文化概念了解清楚了之后,才能进行深层的交流。这样,就要求这方面的人才在平时的积累中,对各国文化要有兴趣,对外汉语主要讲究的是实践,实践中避免不了有文化冲突,如果我们掌握了别国的文化,在交谈时则可以放松自如,侃侃而谈。另外,要求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在课上课下都要进行资料的查询,有哪里出现了教学瓶颈,哪国的文化与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都要进行学习及更正,真正了解外国友人的想法与建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分析他们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才能应对自如,以不变应万变。

(五)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外汉语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不仅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包括在平时的自我训练中,应当积极应对一切问题,敢于面对错误,及时地改正。在国家教育机构分设的硕士学位内,进行适时考察,在这些已经拥有了这个学位的人才中进行再次考核,及考察他们的基础课程掌握情况,又要对相关的实践技术、语言掌握情况等内容进行考察。对于相关的外国文化掌握情况、平时的言语积累、教学素质、品质等方面更要进行考核,不能随意就录取这些人员,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比较严肃、严明的课程,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否则会对以后培养人才战略、建立邦国化交流团队时,出现更多的缺失。

三、总结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育人才在语文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过于看重理论知识;二是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三是文化交流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口语交流能力的细致研究、对各国文化的全面掌握,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将来的发展中才能一往无前。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5

关键词:语码 汉英语码转换 语用功能

一、引言

语码(code)是一种符号系统,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产生,它是指某种语言或者语言变体。Wardhaugh认为,“语码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不存在任何感彩,没有或褒扬或贬低的含义,更不存在讥讽、抨击、反映社会问题的意图。”①由此可见,单个语码只是一个语言符号,但是多个语码混合形成语码转换则存在着一些感彩。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语言交流现象,也是一种言语交际策略。美国加州大学著名学者Myer-Scotton提出了“基础语框架模式”。他认为:“凡含有语码转换的话语或者语篇,其中必有一种语码为基础语,另外一种为嵌入语。”②由此可知,汉英语码转换则是以汉语为基础语,而英语则是嵌入语。

近30年来,有关语码转换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许多中外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语码转换提出了种种独到的见解。本文旨在分析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二、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对于语码转换的功能及意义,国内学者持不同观点。何安平认为,“语码转换给交谈创造一种积极的意义价值,不仅可以缓和谈话单调的气氛,而且能加快国人顺应时代潮流的步伐,更新与时代同行的思想。同时,语码转换也是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标志。”③任付标则指出,“使用中英语码转换是毫无意义的,弊大于利,不利于本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滥用语码转换甚至会影响人们正常的交际。”④可见,对于语码混合,不同的学者所见不同。但不管怎样,这是现代语言社会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笔者认为,中英混合语码的使用,是现代社会语言的“变异”现象,而且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功能特点,比如,可以加强语气,突出重点;凸显出谈话观点的共同点,拉近谈话者之间的距离;委婉表达意图等等。

(一)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英语码转换的主要用途是实现交际目的

1.使用方便

汉族人不喜欢音节太多的词语,两三个音节最适合汉族人的语言习惯。例如:

(1)你有空别忘call我。

(2)周五晚,我们举行个party,欢迎参加。

(3)有氧踏板操的教练经常说:“Ok,stepInto(踏板入)时间,four、three、two、one,上板!Single kick(前提腿);single side(侧踢腿);push up(后踢腿)……”

(4)当别人使用一些祝福语时,比如新年快乐,我们会回答“you too”。

在汉语交际中,有时使用英语反而更加容易和便利,上例中使用英语要比说“到医院做B型超声波检查”“有空别忘了给我打电话”和”我们举行文艺联欢晚会”等方便得多,具有这种功能的词语往往都是专有名词。

此外,汉英语言中,同一个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而这种含义的多样化会导致谈话中出现偏差,谈话双方出现相互不理解的情况。有时运用汉语无法准确地翻译某个英文单词或者句子,此时会用到语码转换,直接用英文表达原词或者原句。通过语码转换可以使信息传递得更为准确,避免这种信息传递交流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在报刊中会发现许多专有名词夹杂在汉语中;科学家在做科研报告时会使用英文专有名词。例如:APEC(亚太经合组织)、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IBM(国际商业机器)、WTO(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在一些电视剧以及歌曲当中,也出现了许多语码转换的现象。电视剧《武林外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郭芙蓉:“你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引人注目了,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祝无双:“你的缺点就是太完美,完美得叫人后悔。”

郭芙蓉:“后悔什么?”

祝无双:“投错胎啊,没摊上这么好的DNA。”

这段对话中,使用了英文缩略语“DNA”,而没有使用专有名词“脱氧核糖核酸”,体现了在对话中使用汉英语码转换方便快捷的功能。再如: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SHE:super star)

你是我的姐妹,你是我的baby,oh yeah!真爱这份感觉。(张惠妹《姐妹》)

2.引用功能

引用功能,指的是在汉语语篇中引用外语语句,可以是某个词、某句话,也可以是英文翻译。早在20世纪初期,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西方语言成分已被国人吸收采用,在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汉英混合语的实例。例如,在傅雷的《傅雷家书》、钱钟书的《围城》、郭沫若的《女神》、曹禺的《日出》以及鲁迅的著作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实例都很多。这些引用的目的或在于描述,或强调、或讥讽。例如,在曹禺《日出》第三幕中,王福升得意洋洋地指着小东西说:“的‘点煤油的副路’(damned fool)。”在第四幕中,张乔治对陈白露说:“好,再见。就这么办。Good night!哦!Good morning!我的小露露。”作者用“damned fool”“Good night”“Good morning”让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电视剧《欢乐颂》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安迪对曲筱绡说:“当然,如果你有什么异议可以联系我的律师,I need sleep,I don’t want to tell you again.”使用汉英语码转换体现了说话者的身份及文化素质。再如,都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第一季中,胡一菲拿着对讲机说道:“拜托,这是付款地址,不是送货地址,还愣在这干嘛?送到楼下草坪上去啊,go go go go!”由以上几段话可以看出,汉英语码转换的引用,取决于说话者的身份和说话场合等语境要素。

据统计,《傅雷家书》中共有汉英语码转换170多处,英语中借用汉语的现象也不乏其例,如:Kungfu(功夫)、taichi(太极拳)、wonton(馄钝)、mah-jongg(麻将)、typhoon(台风)、tofu(豆腐)、lichee(荔枝)、confucius(孔子)、kowtow(磕头)等。

3.彰显社会地位

母语和外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本来不并存于同一言语社会的日常交际活动中,但在某些场合汉英语码转换更能显示使用者的地位和权利。比如,在曹禺《日出》中:“顾八奶奶:‘喂,博士,你别老这么叽里呱啦地翻洋话好不好?’”⑤钱钟书《围城》中:“赵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假使鸿渐跟孙小姐并无关系,这个字就说他拿不定主意,结婚与否,全听她摆布;假使他们俩不出自己所料,but the flesh is weak,这个字不用说是含蓄混成,最好没有了。”⑥

相关调查显示,在当今的香港社会,英语较好的人大多来自社会的较高阶层。相反,英语水平低的人认为英语在未来生活中给他们带来很多困难。这样看来,英语本身就成了当地社会地位的载体。

(二)从社会学角度看,汉英语码转换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代码,是民族思想和精神的体现。任何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成分都是通过行为模式传递的,汉英语码也不例外。在人们长期的耳闻目睹过程中,汉语中偶见英语语码就逐渐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并且依照汉族的文化模式将外来成分加以同化、吸收和改造,使之符合汉语习惯。例如:

(5)他把BP机交给我,再三叮咛八点二十分,你立即call我。(《深圳青年》1998年第11期)

(6)Friend,Friend,欢迎你参加朋友会。(《少男少女》专栏标题)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外来语与本族语融合、吸收、同化的模式。汉语吸收外来成分并加以改造的模式在商品广告中体现最为明显,例如,“Benz”译为“奔驰”,“simmons”译为“席梦思”,“canon”译为“佳能”,“Goldlion”译为“金利来”等等,都是为了迎合本族语言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

运用语码转换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明确社会交谈背景,也可以说从一个交谈背景转换到另一个交谈背景。影响交谈的社会背景转换的因素有许多,例如交谈的目的、谈话者社会背景、社会地位、交谈的话题以及谈话所选用的场景。因此,人们在交谈中可以依据以上的限定条件及因素,随意选用适合的语码进行交谈。而选用不同的语体可能存在谈话者抬高自己身价或者贬低他人的意图,当然也可以表明谈话者的对等关系。体现语码转换促使交谈背景转变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应聘某些外企时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Hr:你好,请问你是……?我这里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收到你的个人简历。

应聘者:你好。

Hr: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in English?

应聘者:OK.

在上述对话中,说话者从一开始的汉语交流突然转变到用英语交谈,使用了汉英语码转换,实现了交谈背景的转换,明确了说话者的交谈意图,目的在于考察听话者的英语水平,双方的角色也随之明晰起来,交谈目的也更加明确。

语言是文化的显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汉英语码转换实际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借用外族语言的某些词语,既体现了民族友谊的不断加深,又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同时,从侧面反映了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社会意识和民族语言心理的不断进步。

(三)从修辞角度来看,汉英语码转换还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

第一,汉英语码转换能够舒缓尴尬的局面,增强言语交际良好的表达效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词汇的使用是比较慎重的。尤其是在学校、办公室等公共场合,提到性感这类词汇,交际者会考虑到尴尬的因素。如:

(7)在宿舍里对同学说:“对不起,我要去WC!”

(8)在单位对同事说:“你听说她又in the family way(怀孕)了吗?”

(9)在教室里两个同学说:“昨晚你看模特大赛了吗?”“of course!那些女孩特别漂亮!Sexy!”

(10)在街上一位女士对另一位女士说:“昨天你在哪买的bra(胸罩),质量很好,我也想买一件。”

在上述对话中,交际者巧妙地运用了汉英语码转换,间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顺应了社会规约中的规则。在公共场合,用英语说出较为敏感的话语,可以避免引起尴尬,达到舒缓的表达效果。

第二,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使用汉英语码转换,其目的是用间接的形式表达禁忌词语或对方不敬的言语或比较敏感的话题。例如:

(11)他心里装满女人,研究数理逻辑的时候,看见a posterior那个名词会联想到posterior,看见×记号会联想到kiss,亏得他没仔细读柏拉图的太米蔼斯对话,否则他更要对着记号出神。(钱钟书《围城》)

(12)他也太petty了,为这点小事还生气。

(13)你这么sexy,还怕嫁不出去?

(14)关于homosexuality的讲座,他给耽误了。

对于“屁股”“小气”“性感”“同性恋”等词语,没有直接用汉语词汇表达,而是使用了汉英语码转换,因为这些词语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避免直接使用,转换汉英语码,既照顾了听话人的心理感受,也顺应了社会中不成文的规约,使听话人易于接受,起到了委婉语的作用。

另据《新闻周刊》报道,一位大学生因为在她的宿舍门上张贴讥讽同性恋的内容被开除;一所大学的办公室下发了一张用语单,其中列举了可能诋毁他人的词语,同时还建议用“differently able”(体能不同的人)来取代“残疾人”。这里通过用中英语码转换的方式表达,以示对残疾人的尊重,同时在言语交际中起到了“剂”的作用。

第三,汉英语码转换有时能起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耐人寻味。例如:

(15)江山如此多fun(香港一娱乐节目名)

(16)笑joke半个钟(广州电台节目名)

以上汉英语码转换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在粤语中,“fun”与“纷”同音,表示乐趣无穷的意思;“笑joke”与“笑足”近音,表明该栏目内容搞笑;“叹moon cake”的巧妙之处在于与“闷极”发音相似。本来品尝月饼是件高兴的事,现在要一个人吃,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类汉英语码转换,从形式上看虽然是两种语码的混合使用,但利用两种语码读音的相似性,使会话含义深刻隽永,耐人寻味,表达效果独特。

三、结语

汉英语码转换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不取决于使用哪一种语言。比如,一些华侨或者海外留学的人,他们虽然具有中国文化背景,但是长期处于异国他乡,很大程度上受所在语言环境的影响,在进行汉语交际时,时常会出现词汇空白的现象,汉语交际中的一些词语需要用英语去替换。由此可见,汉英语码转换在交际活动中十分普遍,可以填补交际中的空白,使交际活动可以正常进行下去,交际双方可以理解交谈内容。

人们处于一个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汉英语码转换在当今社会的日常交流中被充分使用,对跨文化交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只使用一种语言的情况是少见的,尤其是21世纪,年轻人普遍接受的是双语教育,而且对外开放政策也更加完善。当一个人与他人进行交流时,通常都面临着选择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人们会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选择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此时语码转换成为一种有力的交际工具,在某种情况下多种语码相互转换也是有必要的。

注释:

①War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3rd[M].

Oxford Blackwell,1998:86.

②Myers-Scotton.The materix language frame model;

Developments and responses[M].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1:23-58.

③何安平.中英语码混合的语言特点及文化功能[J].现代外语,

1992,(1).

④任付标.漫谈中西文化交汇中的语言污染――兼与何安平先生商

榷[J].现代外语,1994,(3).

⑤曹禺.日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164.

⑥钱钟书.围城[M].北京:三联书店,2002.

参考文献:

[1]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

(1).

[2]蒋金运.汉英混合语码现象的探析[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0,(10).

[3]李经纬,陈立平.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

究,2004,(5).

[4]刘正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2000,(4).

[5]彭滨.论中英混合语码的类型及成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1,(3).

[6]王楚安,许美彦.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J].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学报,2005,(2).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6

关键词:蒙古族学生;语言使用;态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语言面对新的语言环境,语言使用和态度会发生整体变化。作为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接班人,蒙古族学生是发展蒙古族文化和语言的先锋军,在语言和文化传承中肩负承上启下的衔接使命。在复杂的语言使用环境中,蒙古族学生如何选择使用和对待本民族语言文化值得深入考察研究

一、蒙古族学生语言使用现状

1.蒙古族学生在家庭中的语言使用

蒙古族学生中蒙授生在家庭中的语言使用具有代际差异,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语言的使用也有所不同。蒙古语的使用比例以谈话对象的年龄次序从年长到年幼依次递减。调查表明,87.2%的被调查学生在与祖父母谈话时会使用蒙古语,与同龄人交谈时使用蒙古语的比例则降低为64.3%,在家庭中只用普通话交谈的人仅为3%。这源于蒙授生的成长环境,在以家庭为第一课堂的成长环境中自然习得的蒙古语作为家庭沟通的主要工具,水平自然较高。蒙古族学生种汉授生在家庭中则以普通话和双语交流。与祖父母交流时多用蒙古语,与父母交流时多用双语。汉授生大多生活在蒙汉杂居地区,由于成长环境原因,在年幼时接触到汉语和蒙古语,进而形成双语环境,但由于成长环境和普通话的普及,第三代家庭成员则基本以汉语为主,汉授生相对汉语水平较高。

2.蒙古族学生在学校中的语言使用

在校内,与教师、同学交往过程中,蒙授生的语言使用排列依次为:双语、蒙古语、汉语。以前两种为主,使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的蒙授生极少。而汉授生在90%的情况下选择普通话进行交流,只有不足10%的学生使用双语交流。在购物、办事、图书借阅和就医等情况下,则多数使用普通话,少数选择双语交谈。在校内的正式场合,普通话的使用率和蒙古语的使用率成反比趋势变化,此消彼长。校内比较私下的场合蒙古语的使用相对较为频繁,公众场合下,多使用普通话交流。蒙古族学生对语言的选择与在校内交流对象的关系程度、交流目的和环境气氛有关。对陌生人,不了解对方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使用普通话,对熟悉的人针对具体的情景选择相适应的语言。蒙古族学生在校内人际交往过程中,会首先考虑对方的语言环境和接纳程度,根据适当的关系和对方知识水平做出适当的选择。

3.蒙古族学生在社会上的语言使用

普通话是蒙古族学生在社会上语言的第一选择。在社会上,蒙古族学生使用语言大多数是在购物、问路等情况下,与陌生人之间的语言情景。蒙古族学生大多会考虑接收者的语言环境,这时蒙授生和汉授生的选择都是普通话,只有在具有浓烈民族风情的小店、餐厅活动时,才会有选择性的使用蒙古语。由此可见,交际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蒙古语、汉语、双语的选择和使用。交际范围越大,蒙语、双语的使用几率越低,反之,交际范围越小,使用几率越高。

二、蒙古族学生语言使用态度

对蒙古语的发展前景,绝大多数人相对乐观,其中50%左右的人对蒙古语的发展持有坚定的信心,另50%则认为在民族内部,蒙古语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表明蒙古族学生对蒙古语的使用态度既充满感情与期待,同时也蕴含着对地域性和局限性的隐忧。而对汉语的发展前景,蒙古族学生对汉语具有高度认同感。这种现象源于我国国际地位节节攀升,汉语作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工具,被不断的推广和普及,从国际到国内的“汉语热”,既是对汉语认同感的有力佐证,也是对汉语发展前景的乐观期许。在情感上,蒙古族学生更倾向于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对本民族的节日文化有着深深的自豪感,对本民族的文字和艺术具有较高的忠贞度,这也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

三、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不用的语言态度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语言的选择和自身语言变化的倾向。这不仅影响着使用者对语言的选择,而且直接关系到对语言的接纳和传承,对语言的重视度、忠实度和了解程度等,都对语言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语言的使用能力和使用频率取决于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认同感,这些对语言态度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语言态度不仅体现了使用者的自身素质,还影响着接收者对使用者的看法和影响,它不仅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体现,更是家庭素养和社会内涵的完美诠释。当下社会语言环境复杂,对语言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地位和自身发展状况。语言态度不仅是语言选择的潜在指导,也是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与深刻表达。只有细致了解蒙古族学生对语言的态度,才能正确把握教学、交往过程中的语言方向,才能为大环境下民族语言互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才能真正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互通,才能从语言这一工具性学科中体现文化的特殊魅力和内涵。

四、结束语

语言的地域局限性、使用人数和社会功能,直接左右着使用者对语言的评价和认识。在普通话大力普及的今天,蒙古语作为少数民族语言不仅不能被取代,更应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寻求与汉语的平衡发展之术,在保证了与世界互通的基础上更完整的保存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语言使用态度,注重保存语言和文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参考文献:

[1]王桂荣.通辽地区蒙古族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D].内蒙古大学,2013.

[2]王远新.都市蒙古族社区的语言生活———新疆蒙古师范学校家属社区居民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05):83-91.

[3]包冬梅.在京蒙古族青年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11.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7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国人来华留学的数量急剧增加,来华留学的目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中国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也受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目的性增强,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只是提高汉语水平这一单一目的,而是期待能将语言转化成一技之长,在中国找到就业机会。更有来华的特殊团体、公司班学生由公司派来,在提高汉语水平的同时,需要快速适应中国的经济生活,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北京语言大学已经于1996年率先开设了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的课程,这满足了部分长期来华学习的留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相较于长期对外汉语经贸课,短期商务汉语教学中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受限于习得者的汉语水平,商务汉语课程的设立、细化、实施都处于探索状态。2014年2月和9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为迎合短期汉语教学中的需求,分别开设了两期中高级商务汉语班。教学时间均为20周,同时开设的课程有,商务汉语口语课、商务汉语视听说课及商务汉语阅读课。本文收集了速成学院2014年春秋两季20周商务汉语班的情况和数据,对中高级商务汉语视听说课的选材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二、中高级商务汉语视听说课的定位

对于现代汉语这门课程,吕必松(1993)曾划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专门目标课。那么商务汉语视听说课处于怎样的分类中呢?

郝红艳(2004)认为:“视听说课属于专项技能课,但与训练学生单一能力的阅读、听力、口语等专项技能课相比,视听说课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将对外汉语的视、听、说教学合而为一。”依据这样的课程划分,在中高级商务汉语视听说课的设计之初,将要面对的门槛便首先是学习者汉语听、说的能力及水平。因此,中高级的定位要求学生达到或通过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五级。是否学生的汉语水平等级达到要求便能轻松面对商务汉语视听说这门新型课程呢?

2014年的春秋两季中高级商务汉语班学生情况分布如下:

春季班学生情况、特点 达到或通过HSK五级 达到或通过HSK四级 华裔 有工作经验背景

学生总数12(数据有交叉) 1 4 1 5

秋季班学生情况、特点 达到或通过HSK五级 达到或通过HSK四级 华裔 有工作经验背景

学生总数22(数据有交叉)

秋季班较春季班区别最大的是学生的整体汉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也是吸取了春季班择生放松宽泛的教训。事实证明,除非人为地更改原始视频内容,否则现有的商贸方面的新闻、视频、综艺节目对汉语水平不足HSK五级的学生来说,都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天书。辛平(2007)在《面向商务汉语教材的商务领域词语等级参数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四套主流商务汉语教材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中高级商务汉语教材的发展向度与普通对外汉语教材相异,且随着等级提高,差异度增加。在所研究的四套中高级商务汉语教材中,生词表中的超纲词(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为依托)均超过50%。这一结论显示,即便学生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商务领域词汇对学生而言,仍然是较大的挑战。除了语言本身的障碍,中国的经济背景、历史文化都会成为影响学生理解的因素。

如今,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世面上的商务汉语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由一开始的中高级等级向初级甚至零起点发展。然而,笔者经过多方查找,却没有找到一部商务汉语视听说方面的教材,原因不难理解。视听说课依托多媒体教学,课堂内容多选自已有的视频、新闻或综艺、谈话类节目。视频内容的不可控性较大,语流中生词的出现不能与其他商务汉语课程严格契合。最重要的是,视频本身的时效性,决定了一些视听说话题只能昙花一现,无法持续沿用。

张黎(2006)在《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中将商务汉语语言交际技能分为四个层次:

从不同层次的话题来看,生活交际和礼节性交际话题更偏向中级以下水平的课程应用。而协商治谈、商务信息交流则适应于中高级商务汉语教学。那么如何依托话题选取可用视频资源呢?

三、中高级商务汉语视听说课选材的初试牛刀及反思

阎祯、许晶敏(2001)在《近现代西方课程流派论述》中提到了“泰勒原理”,这是由拉尔夫?泰勒(Ralphwvtle)创立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编制的理论体系。“泰勒原理”认为,要进行课程探索,必须回答这样四个问题:1.学校应寻求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2.能够提供哪些可能实现这些目标的教育经验?3.怎样才能把这些经验有效地组织起来?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是否会实现?简单地说,“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笔者依据“泰勒原理”的八字方针,结合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和学生水平,将课程目标定位于了解中国经济国情,观看视频后能够有效抓住重点,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商务交际和活动中能够知进知退。课程内容方面,在结合大量视频材料的基础上,撰写文本资料、过滤生词、编写练习、总结话题讨论。课堂教学方法以听说法、任务教学法为主,精听泛听交叉结合,生生与师生合作学习为主进行。关于评价,笔者也还在探索阶段。较普通课程相比,课堂针对话题的报告、情景模拟等活动累计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话题表达能力,所占比例达到20%。期中考试,学生两三人一组自由选择经济生活类新闻话题,撰写新闻并由学生播报录音,与已有新闻静音视频结合,制作出学生自己的新闻材料。然后进行二次分组,交叉观看他组新闻,回答问题并复述他组新闻主要内容。这不仅考察学生对经济类话题的敏感程度,也考察了学生的观看理解和表达能力,所占比例为最终成绩的30%。期末考试准备A/B卷,这是由于课程设立伊始,每期学生汉语水平的随机性较强,为确保考试的效度,A卷为10则全新的新闻,B卷全部为上课听过的新闻,在期末考试前,依据学生水平选取其中一卷为期末考卷。由于学生期末考试准备时间仓促,其他课程压力较大,所以采取传统的听力考试方法,主要考察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探索,在实践中尝试和摸索,加之对学生需求的统计和总结,本人在商务汉语视听说课的选材上做了大量的尝试,内容涵括了经贸、商贸、经济生活等多个方面,得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希望各位指正。(随文附上话题1应聘招聘的文本课件及相关内容介绍)

尝试过的话题 总结与反思

1.应聘招聘 可选择性话题

2.价格谈判

3.电子商务

4.污染、雾霾及带来的商机

5.白领的婚恋观“非诚勿扰”

6.过劳死现象

7.广告与炒作

8.企业文化――诚信

9.企业的危机公关――尼康D600

10.五险一金 有待商榷及加工的话题

11.理财――黄金和楼市

下面以课堂中尝试过的4个话题进行论述,

(一)可选择性话题及参考视频:

1.招聘应聘

视频:非你莫属20120402

内容考量:非你莫属是一台大型求职类节目。每期节目会邀请知名企业家作为嘉宾,现场面试。选取20120402这期的原因在于,本期节目中的4名应聘者中有3名都只为投奔中国房地产领军人物潘石屹,存在横向比较。从结果中可以看到,1人成功,2人失败。潘石屹对于企业的要求、选人标准也做了较好的阐述。观看视频之余,教师准备了面试技巧方面的文本材料,对视频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补充。

教学效果:面对真实的中国商界名流,学生兴趣高涨,对于视频中应聘者的缺失能够做出基本判断和改正。在存在超纲词的情况下,依旧能够理解视频内容,并且在班级里开展了小型非你莫属的模拟活动,课堂活跃度高,输入与产出成正比。

2.合作意向及价格谈判

视频:私人定制20140216、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国际商务模拟谈判

内容考量:对于此类话题,最佳的视频材料当然是真实的谈判现场。可众所周知,由于商业机密等敏感问题,网络资源中不可能存在真实的谈判细节和内幕。笔者只好转而求其次。私人定制也是一台综艺节目,不同的是,在娱乐的同时,节目组会邀请名人参与录制。20140216这期节目中,邀请的是当当网的CEO李国庆先生参与录制。内容为一名保安在节目组的支持下,西装革履地坐在了李国庆的对面,进行了一场商业合作谈判。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被捕捉到的。而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国际商务模拟谈判这一视频是应届学生的毕业作品,制作在同类视频中还属上乘,虽然语速较快(毕竟不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材料),但视频对双方会晤、谈判接洽、价格商讨、危机化解、达成合作的整个谈判过程都有全面的体现,十分难得。

教学效果:私人订做的视频中有8分钟时间为精听部分,多以李国庆和保安之间的问答形式进行。学生在这段新闻上的兴趣点很密集,包括如何阐述合作意向,如何回答跳槽等敏感话题。视频中的保安以失败告终,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假想自己是保安那个角色会怎样尽力赢得这场谈判。而模拟国际商务谈判的视频时长20多分钟,为泛听材料,学生只需要听取谈判不同环节的关键词,了解谈判成败的契机即可。

(二)有待商榷及加工的话题:

1.理财――黄金与楼市

视频:凤凰卫视“中国年度汉字评选”、台北电视台“大陆房客买房”

内容考量:2013至2014年,沸沸扬扬的黄金价格、房地产市场等话题,绝对可以算得上是2014上半年的热门话题。然而随着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黄金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以及新闻时效性的消失,这两个话题到2014年的下半年就有些如明日黄花,老生常谈。若要延续到2015年使用,就失去了话题本身的热度,更别说是出版成册印制成教材了。

教学效果及反思:学生所知道的黄金和楼市情况多处于滞后的状态,仍然认为楼市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其实与食品内容契合,加之中国人正在海外扫房,这个话题如果改为“国人海外买房记”或许会更加适合。

理财在商务中算是较为重要的一个话题,本文将它列入有待商榷及加工的话题是因为,新闻中提到的价格、市场变化较大,失去了时效性后,在现实生活中的参考价值下降。然而除了黄金、楼市等较为大众化的话题,股票、债券、艺术品收藏等话题的专业性较强,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存在较大的挑战。

2.五险一金

视频:土豆网――3分钟科普五险一金

内容考量:当初选材时,其实参考了一些学生的意见,有计划在中国创业的留学生期待了解中国的保险事宜。保险的定义和范围都较为宽泛,于是笔者选取了中国人最常接触的五险一金。视频内容解释得非常到位,图文并茂,生动幽默。此话题列入有待商榷的话题中,是因为,留学生在了解了五险一金的定义和内容后,期待了解外国人在华工作会面临的保险等细节。深入进行讨论的时候,会因师生专业知识的欠缺搁浅。

教学效果及反思:由于视频内容趣格生动,学生能够尽快记住五险一金的内容和关键。然而话题讨论时,无工作背景的学生对于本国保险的背景和知识也知之甚少,所以话题展开受限,讨论不深入。

四、结语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篇8

关键词 聋校 课堂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114-02

在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何规范和提高聋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大量实践表明,应在课堂中遵循口语为主、手语为辅,同时和书面语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说的欲望

教师应积极探究能使聋哑学生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潜能。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却鸦雀无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图片、故事、游戏感兴趣的特点,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比如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美丽插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以此引导学生说话。可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了老师的提示,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也许学生的口语不标准,还夹杂着许多手势,但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的口语水平会逐步得到提高。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把词语归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看图选词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活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说话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插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景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看),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理解词义,同时学会了运用。

2.抓好字、词、句的教学。聋生的语言大都是入校后才产生的,有很多孩子叫“爸爸、妈妈”也是走进学校才跟着老师的口形慢慢学会的,因此要从一字一词一句抓起,使他们充分理解字词句意,能表达准确的意义。聋校低年级是以字、词、句教学为重点,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演示、情景教学、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字词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进行句的教学,大量拓展句式,尽可能把学过的词都能合理的运用到句子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赋予句子的正确形象,提高聋生对形象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进行句子教学时充分运用图画,以图为主,从图入手,运用直观图获得形象与句中的语言文字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语言文字的意思,用语言文字的理解来加深对图画内容的认识。

3.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普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很容易与周围的人进行口头交谈。他们学会阅读后,在理解所读内容方面没有什么困难,并能通过阅读、游戏、劳动和利用一系列其他的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文化和一般发展水平。而聋哑儿童入学时一不会说话,二不会写字,没有丰富的语言发展源泉。健全儿童是在交际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而聋哑儿童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掌握语言。因此,为了教聋哑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仅靠课内课外的阅读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培养聋生阅读兴趣,进行系统的课外阅读。这样,聋生的语言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1.谈话交流。通过谈话,聋生的经验逐步系统化,他们在校内外获得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谈话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去理解事物,在谈话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得出有教育意义的的结论来。谈话能组织学生的思维,为他们补充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语言。在散步、参观、游戏中,或者在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电影后,都可进行谈话,当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学校或社会生活事件的吸引时,也可以进行谈话。

上一篇:语言文化探索范文 下一篇: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