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

时间:2023-03-18 22:53:30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1篇

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爱一人,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前的交通是有多么不方便。

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最开始是靠人来运输,有需要运的东西,便用手提肩扛,后来有人发明了轮子,汽车,然后到现在的,大巴火车,高特 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使人类方便快捷不少,现在,在网上购物,路远的三四天也就可以运到。运输质量,大大提升不少,出门远行有急事也方便多了。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通讯工具,手机还没有在挨家挨户实行开来,短短数年过去,现在每个人手里有一个手机,以前学习知识,疑难杂问要从书本上,老师,朋友,家人那里去了解,现在直接拿出手机问互联网,所有疑难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上课听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手机上上网搜查。以前人们通信,使用书信,要很久很久才能送到,后来发明了电报,电话,现在要想联系亲朋好友,可以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聊天,视频,发语音等。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的壮大。科技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重工业的发展破坏环境靠两个腿走遍天下的,现在又快捷的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人们的身体素质就下降了。随着科技的发展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出现了“超级细菌”。

我们要利用好科技,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用科技造福生活,生活检验科技。科技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是科技最好的试验品,检验科技对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意识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一实验一观察记录一分析讨论一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一讨论方案一选择方案一实验验证一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首先,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总之,加强学生科技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意识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一实验一观察记录一分析讨论一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一讨论方案一选择方案一实验验证一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 “喷气火箭”、 “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首先,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激发兴趣 科学素质

自2004年以来,我县进行了新课程标准改革, 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以前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认真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创新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面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动手参与,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让学生来验证一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如"盐水中浮起的鸡蛋"、"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牙膏皮展开时和卷起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从而更好的理解轮船采用空心法能漂浮在水上的原理。

二、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土电话、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密度计、杠杆、飞机机翼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的评比。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

四、举办科普知识小竞赛,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一些科普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也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拿出一些专门的时间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我国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五、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D412.62

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性概括和信念。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面对着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参,不得探寻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的新形势,新时代地人民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真正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根据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初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立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将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选择、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关怀、对话",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提升教学的人文性。

"以学生为本"和"以育人为本"是统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德育课程,必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力求学生个体生活知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的社会化,实现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学生个体思想和国家意志的统一。为此,教学要鲜明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方向引导,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相对于教学实践,任何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社会生活在飞速变化,理论在不断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也应不断调整、充实。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要求。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结合起来,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以显示马克思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教学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客观、全面、辩证地表达教学基本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可信度和实效性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疑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但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思想方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地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为此,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对知识意义的引导,不能片面化,不能顾及一点不及其余。对有关价值标准的表述,在确保规范、正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介绍多元价值标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标准的背景下、在价值标准的现实冲突中,通过比较和鉴别,认识主流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为此,教学中要鲜明地给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学习的同时,给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判断;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给一些典型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给一些价值冲突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比较选择;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创造较大空间,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放飞智慧,以促使学生成长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四,促使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课程目标的意义。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通过活动设计,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主动收集资料、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掌握基本的价值标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进行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升华情感,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力求实现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互动,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互动,教学活动设计与提供基本价值标准的互动,学生发展需要与基本观点教育和价值取向引导的互动,信息资源给予与学生积极寻找的互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的互动。

第五,教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把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和学生的参与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教学评价要服从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判断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积极与消极、得失成败,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衡量的主要标准。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6篇

综观2008年的新课程高考,我们发现,新课程高考注重现实生活情境的设置,将问题设计融入了学生生活情境之中。例如,广东卷第41题第(3)问设置了“如果你被聘为……管理顾问……”的问题情境,宁夏卷第38题第(3)问设置了“假如让你制定方案……”的问题情境,等等。这样的问题情境,有效回应和关照了高中新课改试验区学生的种种新学习情境。

高考命题注重生活情境的方向和趋势,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在一种感性的生活经历中学习、感悟和领会有关道理。

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就此谈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辅助文资料,积极创设新的生活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先行者和理论家。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通观政治教材,我们会发现,新课本完成了一个基本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理念超越――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在向学生推出某一理论时,都采用了“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把基本理论寓于案例之中娓娓道出。教材倾向于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必要的设问、激疑、引导和分析,注重概念形成性的描述,引导学生投身课本,充分讨论,领悟结论,从而把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呈现得更加自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辅助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生活情境,通过切身体验,把相关理论领悟透彻。

丰富多彩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我们必须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党和国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最新的科技成果、理论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等。例如,在学习“股票”时,我为学生详述了中国A股2007、2008年的冰火两重天,由2007年的最高点到2008年的最低点,中国A股股市暴跌了70%,即股民财富大约缩水了70%,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股票的“高收益高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使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各种生活信息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丰沛的“物质条件”。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课件呈现给学生时,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理论,而是蕴涵了书中科学理论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师生在对这些生活材料共同分析、自主探讨的过程中,能深切领悟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理解教材理论,又能使学生对教材理论心悦诚服地接受。

无论是网络技术提供的生活信息,还是PowerPoint对生活场景的介绍,或者Flash对生活过程的演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同时也为推进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明了的情境,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发问:“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经常有我国和外国选举情况的报道,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给大家说说。”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用幻灯或录像等形式如实介绍中美选举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继续发问:“你们说哪种选举比较好?”学生自创和教师设置的情景,以及学生对情景的感性了解,会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师生在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在“亲身”的生活经历中领悟知识。

“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共同发展”等新的教学理念,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式的诞生,并催发了诸如“话题式”“竞赛式”、“讨论式”、“辩论式”等课堂组织形式的兴起。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而且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地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将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

1.敏锐观察,科学设计教学话题。

教师要经常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留意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善于把握时代脉搏。例如在讲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评价现在的班集体。在发言中,学生会列举大量的在共同集体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优良班风,当然也会指出班集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班集体的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哪方面是主流、哪方面是支流。这样就能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一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较好的话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基本的政治的观点、立场、方法和原理,反过来又懂得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现象。

2.善于思考,科学分析话题。

这既是教师释放知识能量、生活体验和人格魅力的过程,又是教材理论和社会生活完美整合的过程,还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它是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的中心环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够对现实的话题情境进行有效的“加工制作”,那么他们的认识就只会永远停留在问题的表层,而不能理性地对待生活。

在具体的操作中,师生必须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共同分析、共同探讨、共同发展,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话题设计,到问题的提出,到论证,到结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体现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都应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从学生自身的或可以接受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3.自主探究,致力于话题创新。

比如,在展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话题情景讲述联系的观点以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城内某油库起火,那会不会“殃及池鱼”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学的化学知识等结合起来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从而在原有的生活情境基础上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并得出了新的结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原有的话题情景进行重新阐发之后,学生在思维上产生了新的“东西”,这样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新教学生活话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领会生活的本质,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有裨益。

除运用生活话题组织教学外,诸如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调查、宣传活动、访谈演讲等,还有模仿“正大综艺”、“挑战主持人”、“实话实说”、“第二起跑线”、“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对话教学模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1-01

一、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的现状

1.学校落实速度比较慢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已经推行了比较长的时间,相关学校也采取了许多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措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落实,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减缓了对话教学应用的进程,从而致使高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优势并没有突显出来。

2.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而言,长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比较固定的课堂习惯,从而一时间不能较快的适应历史课堂中老师新的对话教学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从而导致在互动性强的对话教学中手足无策,因而影响了课堂效率。

3.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备

许多学校在采用对话式教学方案时,并没有考虑到其配套设施的建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因而,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对话教学中也需要应用到相关的诸如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但由于许多学校设施建设不完备,从而减缓了高中历史课中对话教学方式的推行。

二、构建高效有序的历史对话教学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中历史课堂对话教学的重点对象是学生,创建对话的引导者是老师。因此,为了构建高效有序的对话教学方式,首先必须转变传统课堂中老师权威、学生被动的地位特征。老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心底产生愿意和老师沟通的意愿,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后,再进行高效的对话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去鼓励、去肯定学生,让学生能够持续保持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高中历史课堂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课堂提问,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必须在讲课前,进行精巧的提问设计。

例如:在讲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这一单元中《音乐与影视艺术》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熟悉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懂得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中来,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及音乐作品,进而对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该音乐后,谈谈你听后的感受,你觉得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这些音乐和视频是为了表达怎样的主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课本,去进入音乐的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2.在情境教学中融入对话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是一种久远的情境再现,因此,为了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将课堂教学情境生动化,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对话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中的时期的问题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紧张的氛围,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看到一些有志青年、知识分子,无辜被抓,甚至冤死时,激起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理性情感,这时老师通过对课程内容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然后根据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感知学生对于我国政治建设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开拓思维,进行独立的思考与研究,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

3.将历史对话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历史是对过去社会形势的反映,同时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即将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历史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历史教训的吸取,更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因此,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对话教学必须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老师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出发,寻找对话的切入口,展开有效的对话教学。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中《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与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到父母、爷爷奶奶那一时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同时对比我们现代社会谈谈交通方式的进步,进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共同讨论,明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历史对话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与落实,不仅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也促使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展开了对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创新。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教学优势体现得也越来越明显,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推进,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有效利用对话教学的优势,构建高校有序的高中历史课堂,必须根据教育现状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勇生.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初探――如何实现历史与生活的对话[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03)

[2]郭绍辉.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时――对话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2(10)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社会现实;有效结合;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7001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社会现实的前身,而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现实相互交错,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只有清醒地面对历史,并在历史中反思,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现实服务。为此,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前时展的特征,密切关注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对社会问题做出最客观的评价与分析,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一、结合社会生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

目前,许多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甚至有种畏惧的心理,原因在于他们现有的历史知识体系中缺乏对应的现实生活经验。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使得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很好地结合起来,完成知识的迁移,并能学会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学习《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学生对于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学校的考试制度却是耳熟能详,为此,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师:在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聊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话题――考试,你们从小到大经历了无数次考试,那你们喜欢考试吗?并说说理由。谈到考试,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接着,师:看来大家都不是很喜欢考试,但是如果没有考试制度,国家如何选拔人才呢?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科举制度历史发展的视频,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度。师: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请你谈谈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并说说如果没有考试,你是否还会认真读书。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联系社会现实中比较熟悉的考试制度进行分析,自然而然地对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进而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有效地深化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选择时事热点问题,加强历史知识的实用性

时事热点问题,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台湾统一问题、中日关系等,都可以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并且将热点时政问题与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我国国情,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台湾统一问题进行讲解。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与讨论香港、澳门、台湾的统一问题,然后设问: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生: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师:我国政府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港澳问题,而却迟迟无法得到解决?有哪些制约因素?针对李登辉与的“”言论,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目前台湾统一该用武力还是和平手段解决?港澳回归后采取“一国两制”,那国家完全统一后,该制度是否可行呢?让学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现状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正确客观分析历史,以全面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

以史为镜,需要摒弃人类的爱憎与喜恶,对历史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与评断。只有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的发展,才能发现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指导现实问题朝着正确、有利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形势,让学生思考:当代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那么将科技运用于战争中,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学生认为,它将使得战争更具有毁灭性。有学生认为,它将使得未来战争目标更加精确,防御更安全,那将是零伤亡的战争。教师接着提问:那么你认为人类还经得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吗?目前,中日关系因问题已经陷入了困境,是否有开战的必要呢?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这些问题,明白只要有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存在,就会有战争,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9篇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理清科教兴国战略有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自觉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力量。

学习重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学习难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图片《较量》导入,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

导入新课:

录象:材料1:神舟5号成功发射片段

投影:材料2: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比例已达70%-80%。而我国“九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增长,只有35%左右依靠科技,尚有大量科技发明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材料3:科教教育因素七国排序表

国家美国日本法国中国

名次1237

问: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事实?

过渡:在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的当今和未来的世界里,各国都已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历史回眸

复习:近代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所奉行的国策是什么?这一国策给两国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社会矛盾是什么?

复习:(1)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来)(2)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国家又分布在哪些地区?(在世界地图上标出来)

投影:材料4:图片《较量》

(1)图片中两个人物大家认识吗?在这场较量中你认为谁最有可能获胜?为什么?

⑵根据材料1、2、3、4,你认为我国应该实施什么战略?

(3)、根据我们家乡的经济、科教某一实际情况,为实施科教兴县提出合理化建设。

投影:材料6:袁隆平是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科学家之一,他提出水稻杂交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新突破,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材料7:美国决定在未来3年中,向其他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多发放19.5万个签证。

问: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计划什么道理?

过渡: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培养教育。

材料8:2003年3月5日,朱容基同志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问: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问:为适应现代化需要,我国正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所在学校有没有进行课改?请举例说明。

过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终极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科技进步也好,社会发展也好,总是昨天超越前

天,今天超越前天,今天超越昨天,明天超越今天的历史运动中前进听参与国际竞争,使祖国在竞争中不断强盛,青年一代责无旁贷,青少年要立志成才。

投影:

材料9:第二年医大学医学专家吴孟超教授,运用手中手术刀拯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篆刻家蔡天石双手残疾,却用篆刻刀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篆刻作品,上海大观园浴室劳动模范郏芬芬则用手中扦脚刀为许多人解除了足下之患,他们三人在不同岗位上勤奋工作,奉献社会,成为上海有名的“三把刀”。

问:1、为什么说吴孟超、蔡天石、郏芬芬三人都是人才?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向他们学习,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投影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1)思想道德建设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性工程)

科技重要性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

(1)科技重要性

(2)教育重要性

(3)我国的基本国情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1)国家怎样实施

(2)青少年应如何做

巩固练习

1、表一: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标志产生后果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大改变了社会生活面貌。

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应用

表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时间1929-19471948-19731974-19801990年以后

贡献率31%33%40%80%

材料10:2003年2月28日,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向获奖的金怡濂院士颁发证书和500万奖金。3月5日,朱容基同志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回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回答:

⑴表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第10篇

一、研究考查要求,

把握复习方向

首先,学科知识仍然是考点。尽管政治学科特别关照现实,但是重要的还是考查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因此,复习中就要避免陷入一个认识误区,即有的同学总是等到最后的复习阶段,以为了解几个热点就行了。其实,试题载体只是背景,通过载体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才是目的。

2011年海南卷第19题: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此题看起来考查了一个大热点,即地震。但是认真分析,考生必须具备很好的哲学素养才能够解决问题。必须理解,矛盾既包括斗争性也包括统一性。矛盾的这两个基本属性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①选项用矛盾的斗争性代替整个矛盾本身,就是否认了矛盾,否定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选项③混淆了矛盾双方和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这两者,是错误的。

另外,近年来试题呈现方式逐渐多样化。政治试题以文字为主要的呈现方式。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是事物的现象,要求考生通过分析这些文字所表述的现象,挖掘其背后所体现的道理。这是政治学科的基本功能,也是高考的基本要求。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就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能就现象说现象。许多考生在答题中只会“就事论事”,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政治学科的“透视”功能。文字性材料的来源很广泛,有的来自于不同学科,甚至理科的诸多学科都可以作为载体材料,如科技发展的前沿情况,很多都成为了政治试题的背景,而古汉语诗词等作为试题载体更是常见的命题样式。大量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既包括国家、社会的大事,也包括学生们微观生活中的小事,事事都可入题,是政治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学习中“事事”都拿来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事”、挖掘“理”来深度理解学科知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其次,漫画类试题、图表类试题、计算类试题增多也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漫画类试题的特点是载体信息分散,确定性不好把握,因此,需要考生多研究漫画,研究其主旨;图表类试题要求解读信息时的全方位审读、纵横对比。

计算类试题分别在全国卷与新课程宁夏卷中出现,要引起关注。计算题并不意味着政治学科的试题要用数学思维来解答,而是意味着对政治学科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更有深度了,意味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强化了。至少,考生要清楚各种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正确解答此类试题。

2011宁夏卷12题: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

具体解答思路是:①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企业一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变为10万件×(1+10%)=11万件。②单位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单位商品价值量变为132元÷(1+20%)=110元。③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0元×11万件=1210万元。答案为C。

当然,政治学科一定要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所以试题载体主要为社会生活场景。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要关注社会,反映现实。如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科技创新与转变发展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平解放60周年与民族区域自治、建党九十周年、建立国际新秩序等,都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微观生活中许多现象也经常作为试题载体,甚至月饼的生产与消费都可以入题。

二、深入理解学科,

强化知识基础

由上述分析知道,备考复习首先还是要认真研究并把握基础理论知识。新课程高考的政治试题更为重视学科理论价值,因此,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仅仅追逐几个大热点问题。对学生来说,复习中一定要从整体上对学科知识有结构性理解,同时研究考查的重点知识。从重点知识内容看,经济生活考查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包括市场配置资源的种种情况,政府宏观调控的具体实施等;政治生活考查内容主要是公民权利的实现,即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国家应如何帮助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如此,就展开了关于党的领导、政府职能的系列知识;哲学考查的主要是思维方法,要求考生学会运用哲学道理分析具体事物的现象;文化生活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考查人该如何对待某种文化等。有些地区还考查一些选修模块,而选修模块也基本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因此,从学科要求看,大致也是与必修相同的核心知识。

同时,还要努力拓展学习学科知识。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是超越教材知识的要求比较多,有的是在试题材料的选取上或备选项中出现,教材不可能讲到的但在生活中大量发生的,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印花税、消除体制等,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还有一种情况是试题的背景材料都是社会生活中新发生的事情,教材中不可能写到的,也是备考复习中应把握的学科知识。我们的理解是虽然考题超越教材但却并不超越考试大纲,所以备考复习中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国内外所发生的大事、要事,要作到心中有数。

三、理论联系实际,

循序增强能力

高考的能力要求是综合性的,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也是综合性的。但一谈到能力,许多考生想到的就是主观题怎样答。其实,客观性试题也需要能力,至少,获取或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就表现得很突出。

2011年宁夏卷18题: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派的领导

③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 ①②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建党90周年。而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62年,因此,④是不能够选的。当然,对考生而言,最为困难的是答主观性试题,表现在:一是学科术语不规范,难以符合答题要求;二是答题不得要领,答不全要点。这就需要多看,多思考。思考每一道具体问题的具体要求,思考答题的思路、答案组织的规律等。

2011年宁夏卷39“(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上一篇:好词摘抄大全范文 下一篇:成长的烦恼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