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22 17:37:03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煤炭行业;采矿工程;就业对策

1 当前我国煤炭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13年7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关于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煤炭市场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市场继续呈现了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需求低速增长,产能快速释放,进口不断增加,全社会煤炭库存持续上升,价格下滑,效益下降,市场景气持续偏冷,企业经营困难加大。2013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9%,有26家企业集团出现亏损,比去年增加了16.7%。有的煤炭企业已经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延迟发放工资的现象。

通报还预测,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依然严峻,煤炭经济运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就业现状

2.1.1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

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700万人,总体就业形势目前看来并没有缓解迹象。

2.1.2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煤炭工业低谷时期,煤炭高校煤炭主体专业发展受阻,纷纷减少招生或转变专业方向,采矿工程专业当然也是,其毕业生少,进入煤炭行业的更少,再加上行业人才流失等,行业人才极度匮乏,在此后的煤炭行业“黄金十年”,采矿工程毕业生一直是各煤炭企业的“香饽饽”,呈供不应求态势。而近一两年来,形势正发生急剧变化,2012年开始,采矿工程毕业生就业开始遇。据悉,2013届已有一定数量的采矿工程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业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2.2 原因分析

2.2.1 部分煤炭企业对采矿专业毕业生需求减少 随着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的变化,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变,不少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已不如几年前迫切,部分煤企开始减少进人计划。今年8月在云南腾冲,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主办了2014届煤炭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数据显示,国内不少煤炭企业减少了2014年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进人计划。

2.2.2 煤炭高校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数量剧增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间,各煤炭高校也得到了飞快发展,作为煤矿主体专业的采矿工程专业招生规模在快速增加,呈数倍的增长,增速远高于全国高校大学生扩招水平。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其2003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总数为72人,而11年后的2014届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为236人,增长了3倍多。另外,近几年国内部分高校又增开了一些采矿工程专业。

2.2.3 采矿研究生、高职高专生数量增加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前些年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不仅采矿专业本科生规模快速增加,采矿研究生以及高职高专教育规模也在快速扩大。除了大量采矿高职毕业生,当今越来越多的采矿研究生选择到煤矿工作,这也挤占了本科生的就业空间。

2.2.4 对口单招、企业委培等订单式人才培养广泛推行 为修补煤矿人才“断层”,2003年开始在中国矿业大学试行煤炭行业“对口单招”,此后在全国很多煤炭高校推行,十年来为煤炭行业输送了上万名的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前些年开始,很多煤炭企业还采取“非转主”的方式,将企业非煤矿主体专业的人员通过委培或二学位的方式转为煤矿主体专业。

2.2.5 行业科技的发展 近些年,随着煤炭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炭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产高效矿井的大量建设和投产,煤矿生产系统向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不少煤炭企业正在追求提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水平,逐步实现“减人提效率”。

2.2.6 课程设置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滞后效应 当前一些煤炭高校采矿工程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还存在与行业最新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学生从大学入校到毕业一般需要四年时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2.7 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目前,有少数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了解不清楚,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偏颇,没有正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还有部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差距,造成就业困难。

3 当前促进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及时充分就业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上半年,、总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5月中旬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地也出台多项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各级政府、社会、高校等多方联动。除通用的一些就业促进措施外,由于采矿工程所具有的特殊性,其毕业生主要去向行业的特殊性,促进采矿工程本科生顺利充分就业,对于高校来讲,笔者认为还应着力加强或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就业形势宣讲和就业价值观的教育

高校应该通过职业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形势报告会、及现代化网络媒体等传播途径,让同学们充分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以及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认识到四年前大学入学时所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甚至上一年的就业形势和眼下的形势的巨大改变。十年黄金期“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心态,在采矿工程本科生内心滋生并届届相传,当前急需改变这种状况。此外,近年国家及省市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也要对学生及时宣讲,让学生及时了解并加以利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的复杂多样性,学生个人的就业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趋势。高校应加强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事业观,引导他们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树立独立自主的择业观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和期望值,不盲目趋同;引导同学要善于抓住西北、西南煤炭产区所蕴含的发展机遇,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结合采矿专业及煤炭行业特点,学校还应利用入学教育、平时课堂内外、就业指导等机会,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强化专业意思,有意识培养学生们的不怕吃苦、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爱岗奉献精神品质。

3.2 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多年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管理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高校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对每个学生开展全程的职业发展教育和指导;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尝试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校友来校为学生做报告或职业指导;发挥专业教师尤其是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老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工作中还应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短信、微博、qq群、移动互联平台等多种渠道就业信息,注重就业指导和服务的针对性,对不同类型的不同就业意向的同学进行分类指导。关心重视毕业生特殊群体,对就业困难、生活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进行重点关心,对这类学生归纳分类,建立档案,有针对性的实行“一对一”帮扶,把心理引导和实际帮扶相结合。

3.3 加强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就业部门要积极走出去,大力开拓校外市场。进一步加强与煤炭行业联系,广泛邀请煤炭勘探、建设、生产、设计、煤机等方面单位来校招聘,充分挖掘煤炭行业就业潜力。另外还要加大与非煤矿山企业、建材、建筑、中铁等行业联系,开拓非煤行业就业市场。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社会及企业了解较少,学生了解企业的渠道往往局限于通过网络或企业的校园宣讲会,以至于部分同学签约时对所签企业也不怎么了解。因此,不仅是主管就业的领导、老师走出去,还要积极创造条件,比如在各类实习实践环节,带学生到各煤炭企业,尤其是省外的煤炭企业去,在假期到煤炭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等。也可以在平时的就业指导、专业课学习、就业宣传栏中,适量介绍一些煤炭企业的基本情况。

此外,要鼓励、引导学生考研深造,一方面可以培养煤炭行业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一定程度缓解当前本科生就业压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创业、应征入伍、考公务员或其他途径就业。

3.4 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面对煤炭行业高速发展,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行业人才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对采矿学生培养和教育方面,也要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精心设计“倡个性,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即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大采矿”学科思想,以煤矿开采为主,能够在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矿区生态保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领域进行相应的专业训练和技术服务,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供同学选修或辅修。同时,丰富学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等系列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并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立项等,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及其他各类团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3.5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生源结构

生源结构是影响就业特别是采矿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98年煤炭部撤销以后,原煤炭行业高校除中国矿业学院外均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其生源包括采矿专业生源也往往是省内的居多。数据显示,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其采矿工程生源本省的达七层甚至八层以上,而这些学校在煤炭主产区的贵州、山西、宁夏、新疆等地招生相对很少。受“百善孝为先”及故乡情结等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因此可以考虑多招一些山西、陕西、贵州、宁夏、内蒙、新疆等地的学生,这些省区相对更需要采矿专业人才。另外,可考虑多招一些偏远农村的学生,他们的吃苦精神相对较好,当然这也是国家所提倡的体现教育公平的一项政策。

【参考文献】

[1]关于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Z].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3-07-1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2013〕35号.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2

哈密地区是新疆五大煤炭基地之一,经地勘部门勘探:截至2011年底,哈密7大藏煤区探明煤炭储量2000亿吨,远景储量超过5700亿吨。随着2010年11月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2012年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开建以及2013年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建成,哈密将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除煤矿外,哈密地区其他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由此可见,哈密已逐渐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与此同时,以鲁能、重庆能源、神火为首的国内大型能源型企业先后进驻哈密,更加预示了今后哈密地区将以煤炭、风电、有色金属为依托的发展方向。

在如此好的赋存条件和政策扶持下,从自治区到哈密地区对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对采矿类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培养更多、更专的采矿技术型人才来满足将来哈密大开发所需的采矿技术工人。

一本地区中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1中职采矿工程教学起步较晚

哈密地区长久以来就以矿物储量丰富著称,从80年代的有色金属到如今的煤炭,矿业开采在哈密地区发展时间较长,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采矿人才培训学校和一整套有效的培训机制。采矿人才的引进基本靠企业内部的传、帮、带;从外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以及直接吸收采矿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但是这些引进人才的形式在系统上有所欠缺。在西部大开发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以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为首的哈密中职院校开始依托本地条件、嫁接内地高校先进的采矿教学方法,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但就现阶段来看,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

2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有限

师资水平是影响中职采矿工程教学的首要环节。现阶段,中职采矿教学师资队伍不足、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还是缺乏自己的采矿工程师资队伍,大多教师是从外地高校或者涉矿企业聘请而来。这样一方面无法适应中职教学的学生接受水平,另一方面又无法将实际操作与书本相结合,使得师生双方在讲授和接受之间存在脱节。

3缺少适应中职教育的采矿工程教育体系

中职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它更专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更好的向本地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性人才,中职采矿工程教学不能对大学采矿课程进行照搬照抄。现阶段,本区的中职采矿教育缺乏专注于本区煤矿赋存条件、地质条件以及瓦斯、煤尘条件而设置的一整套教育体系。从专业的教材、合理的课时安排、实训、现场实地考察到最终的毕业设计都没有形成适应本地区和中职层次的教育体系。

4专业认同度较低,学生的入学和学习积极性不高

采矿行业在我国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但在技术和设备不断革新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关的负面消息。众多家长认为采矿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且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反对学生从事采矿专业学习。另一方面采矿专业的学习,内容多、重实践,有一定的难度。而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进入学习瓶颈。同时,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欠缺,也使学生感到迷茫,对矿山企业和采矿工程专业有一定的误解,对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落差也同样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5实践教学欠缺

采矿工程是一门依托于工作面现场综合管理的技术型学科,因此采矿工程的教学也应着重于实践,特别是中职教育的方针就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但是现阶段的中职采矿教育多以书本为主、以课堂为主,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无法在现场进行重现和比较,一方面影响了授课质量和学生吸纳程度,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改造性思维有一定的束缚。现阶段实践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为以下两个方面:

(1)在校期间的实训环节

学生在现场实习前,在每个采矿教学环节中都要有相应的实训,目的就是将书本所涉及的重点设备、输运方式、通风方式、车场设计等内容以一定的实体辅助教学方式穿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层次。由于采矿设备及采矿相关实训装备的生产、购置、价格方面的因素,现阶段还没有建立配备良好的实训教学基地。

(2)毕业实习以及现场实训阶段

不论是中职采矿教学还是大学采矿教学,毕业实习和现场实训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检验和串联;同时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检测和运用。但是现阶段,本区中职采矿教学的毕业实习和现场实训大多没有给予重视,放任学生或流于形式,没有很好的组织起这最后的学习检验机会。同时与本区的相关矿业能源企业欠缺沟通,由于安全、生活等因素,相关企业没能很好地建立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管理控制机制,使得大多数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最终的毕业设计环节困难重重。

二中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中职采矿工程教学的核心是“教”。要彻底改变现阶段师资队伍构架不合理、人员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

聘用省外高校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来我校任教并指导,有效的填补本区中职采矿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的问题,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先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之后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奠定好的基础;邀请矿山企业现场管理人员、技术总工为特聘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讲授现场知识,增加学生的现场实际管理和操作经验。

要加大本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外出学习。一方面“回炉”———回到学校,认真的学习采矿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锻炼”———积极深入矿山企业,了解本区现阶段的矿业发展状况、开采水平。真正的进入采区、下到工作面,在现场进行学习。

2建立符合本区域矿业特征的中职采矿工程学科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先决条件,它是一个框架,保证了其中的各类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的开展下去。因此,必须根据本区域矿业开采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出相应的教材。同时制定合理的课时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三维技术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矿井内部、运输、通风、排水排矸等矿山各大系统的运行情况,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同时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大投入力度,保证硬件的配套辅助

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向哈密地区、自治区、国家以及地方企业申请资金,建立相应的采矿工程实训教室、实验室。添置各类采矿实训设备、模型、实验仪器等。从硬件上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拨出一部分经费增加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力度,加大指导教师的补助力度,从而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

4拓展校际合作

中职采矿工程教育的目的是不断的完善发展我们的中职采矿教育水平,以期为今后学校上升为大专甚至本科院校时,我们的采矿专业也能有相应的提升。因此,从现阶段开始在做好“自家事”的同时,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学习经验。扶持共同设立省级、国家级采矿工程相关实验室、合作开发研究课题和项目,从而提升本校的学科综合能力和知名度。

5加强专业宣传力度,提高专业认同感,增加学习信心

通过各类方式,加大宣传中职采矿专业的介绍,消除学生和家长对采矿专业的偏见和误解。中职学生的基础起点低、底子薄,首先学校应加大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力度,从各级领导到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都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明确努力方向,端正动机,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不断邀请矿业专家、技术能手、成功人士到校做学术讲座或报告,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专业技能、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等,组织学生到矿山实地考察,了解矿山真实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让学生亲身感受并消除对矿山偏见,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6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通过订单培养方式,加强与本地矿业能源企业的联系。力求将其作为本校的实习基地。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实习基地的领导和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并与学生交流,向实习基地介绍实习教学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与配合,并根据各实习基地的特点,与基地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实习安排。其次,在各实习基地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发放聘书,并根据工作量支付一定的报酬,增强指导老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第三,学校要加大实习实训的投入,改善实习条件。

今后50年,哈密地区将以能源产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而以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为首的本地区中职院校承载着输出高素质技术型采矿人才的重要使命。本区中职院校必须认清形势、发现问题、寻找特色、积极联动,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最终形成符合哈密地区矿业发展特色的采矿工程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洪涛,马念杰.采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9).

[2]李宝富,韦四江.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J].陕西煤炭,2009(3).

[3]刘玲.中铝矿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有色金属,2009(15).

[4]徐学锋,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

[5]石乃敏,高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6).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审计;矿业权转让;偷逃税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矿产资源矿业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通常是以转让股权的形式,达到变相转让矿业权的目的。矿产资源股权转让不仅转让金额大、利润高,而且转让所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数额巨大,交易各方受利益驱动,普遍存在偷逃税问题。下面结合审计情况,分析企业变相转让矿产资源矿业权过程中偷逃税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1 变相转让矿业权的概念

矿业权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对探矿权采矿权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并承担相应法律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其中,探矿权主体是指《勘查许可证》上载明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主体是指依法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采矿权的单位和个人。由于我国对矿业权转让予以严格限制,矿产企业采取通过转让股权进而变相转让矿业权的方式取得矿业权。

1.1 矿权转让与股权转让两者的区别

一是交易标的不同。矿权转让的标的是转让方持有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股权转让的标的是矿业公司的股权,与矿权并无直接关联;

二是交易主体不同。矿权转让是《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交易;股权转让则是矿业公司股东与受让人之间的交易;

三是适用的法律不同。矿权转让适用《矿产资源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而股权转让适用《公司法》等有关公司方面的法律法规。

1.2 变相转让矿业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谈判和签订意向书阶段。流转双方初步接触并形成意向后,就转让形式和方式及程序安排达成意向书。

二是前期调查、咨询和现场勘查阶段。在意向书的安排下,双方进行深度接触,就矿业权及受让公司进行法律、财务、工商等方面的调查,就所要转让的矿产进行现场勘查和相关调查。

三是公司内部文件准备阶段。转让方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召开股东会,征得法定比例股东同意,并获得书面相关文件。

四是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阶段。双方根据前期调查和准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五是工商变更登记阶段。根据股权转让协议,修改章程,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2 变相转让矿业权中偷逃税的原因分析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矿产资源股权转让的税收征管程序、计税依据和纳税地点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审计发现,在实际操作和执行中,矿产资源转让普遍存在偷逃税问题,现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2.1 交易双方故意隐匿或提供虚假转让资料

从审计抽查情况看,矿产资源股权转让给财务制度健全的大中型国有或上市公司时,由于受让方行为比较规范,转让发票、资产评估、转让协议等都需公开、透明,交易双方不便隐匿或造假,税收流失也就相对较少;但当股权转让给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或个人时,则会出现交易双方共同隐匿和伪造转让合同,降低交易价格,以达到偷逃税的目的。如转让方和受让方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手续时,提供虚假的股权转让合同。审计时发现,2006年,某市一煤矿企业在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煤矿矿业权时,提供给工商部门工商变更合同中转让价款只是该企业最初的注册资金金额6000万元,开始提供给税务部门的转让价格是6000万元,经当地税务稽查后提供给税务部门的转让价款变为4亿元,审计交易双方财务资料后发现,真实转让价款为7亿元,为此为国家收回了大额税收。

2.2 以股权转让方式达到变相转让矿业权目的

发生矿产资源股权转让行为,转让方和受让方并不按规定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受让方仍使用转让方原有的矿业权和企业名称,转让合同不透明公开,转让价款暗箱操作。特别是由于矿业权人变更程序很复杂,限制较多,很多交易根本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转让条件,转让方和受让方则通过转让大部分股权或全部股权,但矿业权人名称不变,矿业权主体企业名称不变,以达到变相转让矿业权的目的,从而轻松绕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如2006年,某市煤矿在获得矿业权不足一年的情况下,由于不符合转让条件,只能通过转让公司100%股权,达到变相转让矿业权的目的,非法盈利数亿元。

2.3 税务国土工商沟通和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税务机关尚未参与工商行政管理的审核程序,国土资源与工商管理部门之间尚未进行信息沟通,税务、国土和工商三部门之间的管理与沟通体制尚不顺畅,使转让方有机可乘,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审计某省矿产资源时,调查某市工商、税务和工商等各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座谈,了解到工商部门对矿产企业转让双方提供的转让合同内容、价款真实性几乎未加落实,也未和国土、税务部门沟通协调。由于矿产企业是以转让企业股份的方式转让矿业权,国土部门也就没有对交易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税务部门由于部门之间、地域之间沟通协调机制未建立,交税地不明确等原因,造成了大量偷逃税款的案例发生。

3 完善变相转让矿业权中税收征管的政策建议

结合审计时发现的问题,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座谈,在分析造成矿产资源股权转让过程中偷逃税原因的基础上,期望能深挖根源,堵塞制度漏洞,理顺体制问题,确保税收安全完整。

3.1 各部门要严把转让各关口

一是工商部门加强对企业工商登记变更的监督,对变更资料真实性进行核实;二是国土部门要对以转让股权的方式变相转让矿业权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三是税务部门要建立异地联动机制,对企业注册地和其矿产资源所在地税收征管情况,要加强联动,及时了解相关股权变动及股权转让收益情况。

3.2 加强中介参与和社会监督

矿产资源转让税收征管涉及应税所得额的计算和评估,只有具备规定资质的专业中介机构参与评估,才能准确计算出应税所得额。同时,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相关部门应将矿产资源转让情况、评估结果上网公示。

3.3 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体制

矿产资源股权转让税收征管离不开税务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和工商部门的通力协作。税务、国土和工商三部门应出台制度,建立信息联网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沟通顺畅。

参考文献:

[1] 高晋康.经济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宋效中,姜铭.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内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税务研究,2008,2.

[3] 李新春,陈凯荣,张成.对加强哈密地区矿产资源转让环节税收征管工作的探讨.新疆地税局网站,2012-07-09.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复杂矿岩带;矿石损失;贫化

【中图分类号】TD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46-01

引言

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矿山生产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开采过程中,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会使矿石遭受损失与贫化,但是其中有些损失与贫化在开采过程中加以管理与控制是可以避免的。通过降低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提高采矿中矿石的回采率,不但可以增加矿山产出的有用矿石产量,保护国家的矿产资源,延长矿山寿命,而且对降低矿山生产成本,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就通过具体实例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 工程概况

乌山铜钼矿是一座大型的低品位铜钼矿山,目前所探明的铜金属储量267万吨,钼金属储量54万吨,铜的边界品位0.2%,钼的边界品位0.02%。矿带为一长环形,长轴长2600m,短轴宽1350m,走向50°左右,总体倾向西北,倾角从东向西由85°渐变成75°,南北两个转折端处均内倾,倾角60°,北矿段环形中部有宽达900m左右的无矿核部,南矿段环形中部无矿核部宽150~850m。矿体沿走向、倾向均具有分枝复合、膨胀收缩,矿体上部覆盖层薄,平均厚度25m,并且沿走向多处出露地表。矿床矿体均匀分布于强烈硅化、绢云母化或石英~钾化的蚀变岩石中,矿体与顶底板岩石物理性质基本一致。岩矿石普遍含硅质较高,具有硬脆特点。铜矿体密度为2.62t/m3,钼矿体为2.57t/m3。北矿段矿岩虽然易碎裂,节理裂隙发育,但岩石稳定性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2 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的措施分析

2.1 选择合理的采矿作业线推进方向,有效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 一般而言,露天回采矿石沿矿体走向布置工作面,从矿体上盘往下盘推进有利于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如图1(a)。这时作业面的倾向与矿体倾向一致,从而有利于矿、岩分装分运,矿石损失贫化小。作业面坡面与矿岩交界面的夹角越小,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效果越佳。

作业线从下盘向上盘推进时,作业面与矿岩交界面的倾向相反,作业时矿、岩混淆程度较大,不易矿、岩分装分运,从而矿石损失贫化很大。如图1所示。

2.2 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实行矿岩分爆、减少围岩混入量。 矿岩交界地段的爆破质量好坏影响着爆破后矿岩交界面的明显程度,因此采取有效的爆破手段,实现爆堆的矿岩分开,是降低矿石贫化损失的有效办法。对于矿体规则、厚度大且爆破自由面恰在矿体上盘的矿块,先将上盘的岩石穿孔、爆破、装运,然后再将矿体穿孔爆破,这样做矿岩混合程度最小,且工艺过程较简便,是理想的矿岩分爆。对于矿体厚度不大,产状不规则,且受工作线推进方向所限,爆破自由面不一定正好在矿体上盘而往往斜交矿体或在矿体下盘的矿块,采用矿岩混爆,在孔网参数、装药结构和起爆顺序上根据矿块的产状和其它地质条件合理选择,以达到矿岩混合程度最低,为分装分运创造较好的条件,实现降低贫化损失的目的。

沿矿岩分界线钻孔径为140的炮孔,孔向与倾角视矿体倾向与倾角而定。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这些炮孔在主爆孔起爆前先起爆,这样可先在矿石与岩石间形成一条与裂缝把矿石与岩石分离开,避免矿孔附近岩石崩落在矿堆中,从而达到减少矿石贫化的目的。

2.3 分层采剥,降低矿石贫化损失:在采矿作业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台阶的下半部分是矿石,上半部分是岩石;或者下半部分是岩石,上半部分是矿石。这种情况下,沿矿岩交界面把原12 m台阶局部分成两个6m作业台阶,采用局部分段采出矿石。

露天开采是以确定的露天台阶高度向前推进的。完全可能碰到一个台阶有一层或几层矿体的情况,要减少损失与贫化及必须分成两段或几段自上而下进行回采,即用小台阶分采。

分层分采的情况如图3所示:台阶上部有5米厚的岩石,下部为矿石,首先将上部岩石分层穿孔、爆破、铲装完后,再开采下部矿石。

2.4 辅助机械配合作业,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对于露头矿块和矿石、夹石间赋存的矿块,以及各层既薄又缓无法分装分运的矿块,只能采用推土机配合作业,先把上部矿石推下装运走,再把夹石推下后装矿,虽然工序繁琐,但对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却十分有效。

3 强化现场管理方面

3.1 合理配合采矿的各个工序:暴雨可造成矿爆堆上的矿粉被冲刷流失.可溶性铜溶于水而流失从而造成损失,同时矿石爆堆以外的岩土被冲刷流经矿石爆堆的,部分残留在矿堆中而造成贫化。因此在出矿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及时爆、及时运、及时选,减少爆堆在采场的滞留时间,防止雨水冲蚀及矿石的二次氧化,降低贫化损失。

3.2 合理修正矿体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最低可采厚度规定过小,实际难于分采,往往人为地增加损失;夹石剔除厚度规定得过小,实际难于剔除,只能混采,人为地增加贫化。利用装运设备快速灵活的特点,及时将最小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更改为1m,极大地降低了矿石的贫化损失。

3.3 加强采矿疏干排水工作:针对地下水十分丰富的矿区,矿体大部分赋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开采至一定深度台阶后采坑开始涌人地下水,而矿体上部主要为强一中风化的含铜花岗闪长斑岩,遇水易泥化,如不及时将水排出,必将增加采矿难度,同时造成铜的流失,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矿石的贫化损失。

3.4 加强出矿质量管理:技术措施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保证,对于降低矿石贫化损失来说,技术措施只能对矿石贫化损失的自然因素予以尽可能的控制,而贫化损失的产生与加剧,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缩小人为因素对贫化损失的影响,是矿山企业保证出矿质量的根本所在。

3.5 加强职工培训:某些矿区由于地质专业人员不足,而调度、铲装司机、推土机司机等与出矿有密切关系的生产指挥和作业人员多数没有地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出矿经验。为此生产管理部门一方面对现场出矿管理人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培训,另一方面对现场操作工采用间歇式方法进行实用理论知识的培训,从而使与出矿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能读懂简单的地质图件,并能较准确地辨别矿石和岩石,为保证出矿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6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各工序质量:在采矿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每道工序作业质量的好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出矿质量,因此必须制订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严密的质量监督体系,对每道工序的作业加以约束,加以监督检验。具体实施时,可由矿生产技术部门牵头,调度、安全部门和生产单位参加,不定期地对采矿的各生产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格按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从而保证了出矿的质量。

4 结语

矿石的损失、贫化率指标,是反映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降低采矿贫化、损失率是矿山生产中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提高矿石质量,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5

【关键词】窄轨;运输方式

1 项目概况

孟村矿井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彬长矿区中北部,胡家河矿井西部,地处咸阳市、彬县、长武县交界地带,隶属长武县、彬县管辖。

矿井工业场地与胡家河矿井工业场地联合布置,工业场地沿泾河南距亭口镇约5km,亭口镇东南距彬县县城约20km,距咸阳市148km,西安市170km;西北距长武县城20km,与宝(鸡)―庆(阳)公路相交,可与宝鸡及甘肃陇东各县沟通。距甘肃平凉133km;武汉~银川高速公路从矿井工业场地南侧和西侧通过;西(安)―平(凉)铁路从矿井工业场地东部通过,矿井的外部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泾河阶地上,附近主要河流为泾河。结合泾河防洪设计标高、工业场地东侧西(西安)--平(平凉)铁路路肩高程、自然地形标高以及工业场地的总平面布置,通过对工业场地土方工程量的试算比较,确定工业场地竖向采用平坡式布置,为副井辅助生产设施场地采用窄轨运输提供了充分条件。

2 孟村矿窄轨设计的特殊性

目前大部分矿井都设置一个副立井或副斜井作为矿井上下材料、人员等的主要通道,窄轨平面和竖向设计中只需考虑单个井口与其它各建构筑物之间的连接。而孟村矿的特殊性在于其与胡家河矿井共用同一个工业场地,二者的辅助生产场地联合布置。该项目窄轨设计过程中,除需考虑各井口与辅助生产设施各建构筑物的平面、竖向衔接外,还需考虑二者井口之间的顺接。

3 孟村矿窄轨运输系统简介

煤矿地面窄轨是矿井在生产过程中,结合矿井井口位置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形式,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该方式主要负责矿井井上、井下的设备、材料、矸石、人员等的运输。

孟村矿井系与胡家河矿井联合建设,孟村矿副立井位于胡家河副立井井口北部约300m处,两矿共用胶轮车库、机修车间、材料库等辅助生产设施。

结合矿井井下运输方式,地面各生产设施与井下联系的生产要求,以及地面运输条件,该矿井采用窄轨运输方式和无轨胶轮车运输方式相结合的运输方式。

4 孟村矿窄轨平面及竖向布置

4.1 平面线路设计

由于孟村矿井与胡家河两矿共用辅助生产设施及场地,故窄轨平面线路设计中应考虑两个矿井副井井口的衔接,需明确上下井材料的种类,明确哪些键构筑物内需连接窄轨轨道。

该工业场地两矿矸石均不出井,材料、人员上下井都采用胶轮车运输,故设计中只考虑大型设备的上下井及设备检修轨道。

工业场地辅助生产场地成南北长条形布置,两矿井口东侧距孟村矿井上原煤仓皮带栈桥均较近,西侧距各矿的浴室灯房及任务交待室较近,为满足井口进出车要求,井口周围轨道均采用环形布置。两矿轨道连接线路需满足龙门吊、机修车间的作业要求,同时需考虑各车间的室外操作场地要求,设计中轨道线路通过龙门吊场地并连接两矿,机修车间支线向东连接到两矿连接轨道线路。

4.2 竖向设计

窄轨竖向设计应结合工业场地竖向设计标高、平场坡向、坡度及井口进出车方向、机制专业与总图专业接轨点位置及标高、各车间窄轨的位置及标高,确定工业场地窄轨标高及坡度。

由于孟村矿为胶轮车运输与窄轨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所以地面窄轨轨面标高尽可能与场地平场标高相符合,以保证胶轮车的顺利通过。

孟村矿属于一矿两井项目,孟村矿井井口标高为869.85m,胡家河矿井井口标高为868.30m。根据窄轨平面布置,两矿井口之间需在满足窄轨坡度的前提下顺接,同时需满足机修车间的进线要求、龙门吊场地的停车要求。

孟村矿井井口窄轨进出车方向为东侧进车,西侧出车,轨面标高为东高西低。井口窄轨竖向坡向与工业场地竖向平场坡向相反,导致窄轨进车侧和出车侧轨面标高与场地平场标高高差较大,需在井口房进出车两端--与机制专业接轨点周围,局部调整工业场地竖向标高,保证工业场地排水顺畅。

胡家河矿井井口窄轨进出车方向与工厂场地竖向平场坡向一致,窄轨进车侧和出车侧轨面标高与场地平场标高高差较小,窄轨进出车周围竖向与工业场地顺接即可。

工业场地竖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窄轨的特殊性,在竖向设计初级阶段,应先明确井口进出车方向,若井口进出车方向与工业场地平场坡向相同,则窄轨轨面标高与工业场地竖向标高及坡向基本一致;若井口进出车方向与工业场地整体坡向相反,则在井口房进出车两端需局部调整工业场地竖向标高。

4.3 竖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矿井设计中,同类或者相近建构筑物联合布置,联合建筑长达100多米,建筑专业在确定室内地平标高时,一般比室外平场最高点高出0.1m以上,布置窄轨的辅助生产工业场地坡度在0.3%~0.5%,对于长度超过100m较长的建筑,室外平场最高与最低相差0.3m以上,导致建筑在场地低侧室内外高差在0.4m以上。设计中应明确各车间的通窄轨问题,确定联合建筑各车间的排序,通窄轨的车间应尽量靠近建筑室外平场较高处布置,尽量保证窄轨轨面与场地平场标高高差较小。经过与建筑专业的协商调整后,如果还有部分窄轨轨顶与建筑室外平场标高高差较大,总图需提醒建筑专业,将较长的联合建构筑物室内地坪设计为不同标高,这样有利于缩小窄轨轨顶与工场地地平场标高差值,满足现代化矿井的生产要求。

5 结论

应现代化矿井生产要求,矿井采用胶轮车运输与窄轨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较多。矿井初步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窄轨线路走向及平面位置、竖向标高与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的协调,通过与采矿及机制专业的协商,尽量保证井口进出车坡向与工业场地平场坡向一致;对于较长车间内通窄轨的情况,应与建筑专业协调,在车间室内外高差较小(室外平场较高)的一侧通窄轨;对于联合建筑各车间均通窄轨的情况,应与建筑专业协商,将联合车间设计为不同的室内标高,保证每个车间窄轨连接处的室内外高差较小。

参考文献:

[1]中煤集团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胡家河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窄轨布置. 2014.

作者简介: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行业特色 大矿业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59-02

特色应用型院校作为特定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行业发展急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历史使命。黑龙江科技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具有矿业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1998年以前,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主要面向煤炭行业办学。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隶属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2011年被黑龙江省确立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重点建设。

学校因煤而生,依煤而长,一直把为煤炭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多年来,学校依托大矿业的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从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勘探、安全开采、加工转化到矿山机械设计与制造、矿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完整的为黑龙江省及至全国煤炭行业培养大矿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依托行业发展需要,构建大矿业学科专业结构

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是学科专业建设上层次上水平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保证。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大多具有相似的学科专业结构,既有作为核心的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又有主要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他学科专业,这两类专业相互依托。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应该固本拓新,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通过学科的交叉渗透,带动相关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从而营造出较为广阔的学科群,并始终以特定的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体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

黑龙江科技学院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规律、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着“立足区域、坚持行业,依托优势,扩大面向,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学校特色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定位,构建了以“矿业工程”省重点学科和“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为核心的大矿业学科专业群,黑龙江省及至全国的煤炭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兴产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越来越细,随着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在巩固和保持优势矿业特色学科和专业的同时,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主干学科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先后增设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工方向)、安全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方向)、煤及煤层气工程、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同时,学校还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寻找学科专业的交叉点,目的就是在交叉领域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满足煤炭行业对各个专业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为保持矿业学科的领先地位提供支撑。例如,利用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的交叉创建了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该专业是适应国家新产业形势发展需要和紧缺人才培养需要而设置,并经国家教育部优先支持与批准的新办专业。

目前,黑龙江科技学院在大矿业学科领域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格局。一方面利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不断拓展相关专业的内涵。一方面机械、自动化、化工等专业也紧紧依托大矿业学科,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大矿业的相关内容。使学校的大矿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更为丰富。这种人才培养格局不仅适应黑龙江省及至全国煤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也为学生就业和为行业更好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与企业合作,搭建大矿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

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与行业特有的紧密联系为产学研合作培养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将以体现知识的产业、传授知识的教学、使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更新的产学研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而如何在高校中做好这三者的衔接,才是问题的关键。学校长期以来一直依托大矿业学科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结合煤炭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产学研平台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为学生提供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将科研成绩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真正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出培养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作用,为行业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实际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现场经验的多样化实用型人才。

1.依靠产学研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为做好具有大矿业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培养方案,根据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制订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本科理论知识学习加1年在企业学习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大矿业知识体系为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执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企业为主导的工程实训,由企业工程师为学生开展模拟实际项目的工程训练,加深对企业生产流程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工程哲学;矿业工程;人文素养;交融式培养

煤炭行业通过十年多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科技发展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些企业除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岗位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综合性科技人才外,更需兼具采矿、机械、微电子与电器、信息与智能等综合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1]。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包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的培养[2-4],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两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实施个体的人文知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等有关。由于工程中蕴涵众多哲学问题[5-10],故工程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但目前的工程大学生缺乏这种思维意识。“煤矿开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因其知识点间关系复杂、实践性强和交叉性强而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11],本文拟从课程知识内涵、采矿工程哲学问题与人文素养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课程综合教学实践。

一、现状分析

1.企业发展需求与从业者的差距

在国际国内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煤炭行业十年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煤炭企业的经济也将进入常态化发展期,对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将出现差异性增长,甚至个别层次人才的需求将趋于平稳。煤炭业通过十年高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科技发展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这些企业需要科技与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小部分企业因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原因,其科技水平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现阶段因装备的科技含量低,在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岗位仍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综合性科技人才。另外,今后在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煤炭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生态文明矿区建设、煤炭行业文化建设和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仍需要煤炭科技人才的不懈努力,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仍需接纳更多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综上所述,尽管今后煤炭企业经济会进入常态化发展期,但煤炭企业对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仍在扩大。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需要人才,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部分大学毕业生却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企业需要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型人才,而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先求稳,后求好”,一般会先签一个比较稳妥的单位,再慢慢寻找更理想的单位,如果有好的单位,一般会和原签约单位毁约,这体现出诚信问题;一部分采矿毕业生不愿下井,对待工作马虎应付,这是缺乏吃苦耐劳型精神的表现。二是企业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但一些学生在大学热衷于做学生干部,而对学习则是应付的态度,尤其是对专业知识没有钻研的精神;而一些学生只关注学习,缺乏对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的培养。三是企业既需要创新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学生缺乏创新和实践动力,具体体现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个性化不足,普遍存在同类化现象。四是企业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随着煤炭科学技术发展,交叉型、复合型和边缘型技术与装备大量涌现,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的更新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团队,但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并不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五是企业需要甘于奉献的、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人才,但部分学生找工作时强调更多的是个人工资和待遇,缺乏奉献和归宿精神。

2.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人文素养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人文素养注重的就是做人的态度和品质,也就是通过人文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快乐的心态。纵观大学生人文素养,由于社会、家庭和群体等的影响,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化与价值观多元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彰显个性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也被当代大学生借鉴,部分学生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2)网络与现实交融化。当今社会处于网络时代,网络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诱惑,如部分同学在享受网络实惠时也将自己带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最终使这些学生出现网络与现实二元融,厘不清网络与现实。(3)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离析化。人文知识的积累是锤炼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和品质,而专业技能的获取则是教会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做人和做事是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过程,人的本质、潜能和能力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现;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但是,部分工科学生不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获取,从而出现因做人方面的不足而影响做事。(4)个体机能与社会需求差异化。大学毕业生作为个体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发展由社会需求来驱动,也即由个体来共同驱动。而个体机能不一样,其对社会的驱动力也不一样,故个体机能应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但是,由于个性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通过教育所获取的个体机能存在差异,同样与社会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3.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应与矿山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如煤矿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技能;遵守法律法规、规单制度;坚持安全生产;加强团结协作;勇于抢险救灾。职业道德教育重在培养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承担的义务。职业责任具有法律及纪律的强制性,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而且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职业责任的培养在于对职业个体价值观、能力(包括人文能力和专业技能)和自我责任的培养,而职业个体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公平、诚信和奉献等方面。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应注重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学习,故前述说明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分离。根据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实践中必须将专业技能和人才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采矿工程师的岗位需求把拓宽科学知识、增强岗位实践技能和修正做人做事态度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在现今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文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是割裂开来的,分由不同的教师授课,人文素养课程由人文类学科教师上课,而采矿专业课程由理工科教师上课,致使两类课程很难做到有效地结合。(2)现有人文素养培养缺乏对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培养,使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范畴、职业规划和职业责任缺乏认识。(3)现有人文素养培养缺乏对工科学生工程哲学思想的培养,使工科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中缺乏以一种整体的、全局的、联系的眼光去整合全部工程活动,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二、工程哲学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从企业发展需求与从业者的差距、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和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身对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就是缺乏工程哲学思维的锤炼。

1.矿业工程中的工程哲学问题

矿业工程哲学主要是研究和分析在矿业工程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矿业工程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哲学问题,矿业科学与技术和工程活动的关系和转化问题,资源开采与产业发展、社会影响的关系问题等。从另一方面讲,就是如何在矿业工程实践活动中全面而公正地处理涉及的各个主体与客体的利益,达到矿业工程综合效益是矿业工程哲学研究的目的和期望。“辞海”中的矿业是指开采矿物的事业,矿业工程是指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工程,矿业工程活动的本质特征包含科学性、经济性、人文性和生态性。矿业工程成果的哲学本质则包含满足人们能源与资源的需求、符合科学技术规律的本质和被人改造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体现矿业工程活动后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和资源条件的变化,故矿业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哲学思想包含系统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论、实践论和量变到质变论等。在矿业工程的一系列活动中,由浅到深地体现了在认识中发现矛盾、在矛盾中找到规律和在规律中揭示方法的过程。

(1)资源认识。依照工程哲学思想,对资源的认识应贯穿资源开发全过程,且在资源的认识过程中应坚持资源的客观存在性和可知性,同时坚持实践是资源认识之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只有坚持实践第一、不断实践、不断认识才能取全、取准资料信息,也因为先试验后实践是认识资源的先导。即在工程思维过程中始终以一种整体的、全局的、联系的眼光去整合和把握全部工程活动的思维倾向,坚持意识来源于实践。对资源的认识也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资源开采技术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从资源的手工开采、机械化开采、高效机械化开采到智能化开采是一个量变发展过程,而智能化开采演变到无人开采则是一个质变过程。

(2)矿业工程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在矿业工程活动中体现的主要矛盾既是人、机器与自然(矿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认识资源与合理开发、开采与环境、高产与稳产、高产与资源回收率、生产与安全、系统与个体的关系。机器是人脑的创造物,但机器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人通过机器实现对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在这种人—机相互约束、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人的智力进步、思维创新以及机器的创新发展。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是包括人在内的物群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相互统一,对于矿业工程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的途径是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受动性和规律性基础上,以和谐发展为目的实现矿业工程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3)矿业工程活动中的规律。工程活动实践中均蕴涵规律,如为安全高效开采必须掌握资源开发的地质规律、地应力变化规律和采动应力形成规律,地质规律包括沉积岩的成层规律、构造的演变规律、煤层气和水资源的储存规律等。

(4)矿业工程活动中的方法论。矿业工程活动中必须坚持工程哲学的方法论,即以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为指导,分析和处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处理好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矛盾,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先进的技术手段,注重最佳的资源开发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具体的矿业工程活动中应遵守:1)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2)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大系统原则(或整体性原则);3)遵守本质和规律,按客观规律进行矿业工程活动的原则;4)处理好现实与未来、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原则;5)人在资源开发中处于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

根据矿山企业特点及发展需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人文素养:(1)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矿业工程活动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就从事矿山工程活动的工程人来说,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不仅有利于工程人对矿业工程实践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实施,也可以帮助工程人应付自身的职业困境,全面、客观、公正地解决矿业工程实践活动全过程遇到的一些根本性的哲理性问题。(2)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首先是社会的一员,即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人,只有拥有先进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和必备的人文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人文知识的积累是锤炼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和品质,故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即具有了良好的做人态度和做人品质。(3)健康的职业精神。对于整个矿业工程活动而言,活动全过程充满困难与未知、智慧与创新、吃苦与奉献、诚实与细致、遵章与守纪、团结与协作、安全与预防等,未来的采矿人(采矿大学生)需在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符合矿山职工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安全第一、甘于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健康的职业精神。

3.基于需求的工程哲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从矿业工程中的工程哲学问题和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人文素养来看,矿业工程活动实践离不开工程哲学思想的指导,而矿业工程活动需由一个个人来完成,活动成果的好坏与完成人的工程哲学意识、人文知识和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只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工程哲学意识、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和健康的职业精神的群体完成的矿业工程活动成果才能达到最佳的资源开发效果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需求,必须在专业教育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进行工程哲学意识的培养。

三、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

1.必要性

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固体矿床(重点为煤)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安全工程、矿山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即与专业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和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培养侧重点不一样,有必要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不同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培养。而且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中的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具有专业特点,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非常适合在专业教育中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培养。综上所述,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非常有必要。

2.实现模式

大学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未来5~10年的职业需求,将专业技能和人才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特定职业需求把扩展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修正做人做事的态度有机地统一到一起,在人才素养培养中增强职业精神和专业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践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实现两者真正的融合。

3.在“采矿学”课程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

“采矿学”课程主要讲授煤炭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地下开采课程内容主要涵盖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及其掘进、开拓延伸和生产系统优化配置。由于采矿所依赖的煤层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开采空间的移动性等特点,采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故“采矿学”课程内容因其知识点间关系复杂、实践性强和交叉性强而蕴涵诸多工程哲学思想,结合这些工程哲学思想进行课程知识点讲授,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获取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哲学意识和职业精神,达到培养人文素养的目标。首先在具体的采煤工艺、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遵循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本质、地质构造演化和煤(岩)层成层的基本规律、煤层气和水资源的储存规律,按照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系统原则和连续性与阶段性原则来进行;再者,“采矿学”课程涉及的矿业工程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即人的实践,与实践人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另外,“采矿学”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通过实现矿山本质安全来为矿山实践人提供安全保障,也即这些知识蕴涵人文知识。在讲授“采矿学”课程的采煤工艺时,工艺的各工序间存在时间与空间的交互;而且每个工序需要由一组人通过协同合作,依据煤层地质条件操控各类装备来实施;以上涉及到以人为本的人机对立统一,遵守本质和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做事,以及吃苦耐劳、全面细致、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在讲授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方式时,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整体,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两者又受工程活动期间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矿井瓦斯、水文和煤层地质条件影响,体现了现实与未来、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同时,在采煤方法与巷道布置方式的选择上,应遵循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以及精益求精、安全第一、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矿业工程活动的科学创新性、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罗承选.构建“大采矿”学科体系培养优秀能源科技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6):1-3.

[2]盖宇仙,许鹏奎,柳德玉.基于专业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科高校教学方法实践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9-102.

[3]梁枫.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8-49.

[4]康志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8-10.

[5]李伯聪,成素梅.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进展—李伯聪教授学术访谈录[J].哲学分析,2011,2(4):146-162.

[6]王安.工程哲学与神东亿吨矿区创新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53-57.

[7]邵安林.铁矿资源战略与矿冶工程管理—“五品联动”模式的工程哲学思考[J].科研管理,2013,34(8):158-164.

[8]张飞燕,韩颖.基于工程哲学的工程实践研究[J].中州煤炭,2009(5):115-116.

[9]阎国华,刘开淼.谈工程哲学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运用与发展[J].前沿,2010(9):52-56.

[10]郗芙蓉,李昊.浅析工程师人文素质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3(10):161-162.

[11]高明仕,杜计平.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到柏拉图的“理性之乐”———再论《采矿学》课程教学的框架充填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7-91.

矿业工程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新时期;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的煤矿企业发展模式也随着新形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由于煤矿企业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方面,而忽视了政工工作的革新与发展,因而使得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不断出现。为了促进煤矿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从而全面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发现政工队伍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

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时间相对比较长,一些政工人员在政工工作中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保守,因而在政工工作中也按部就班,遵循之前的工作形式,缺乏创新。目前,在新时期,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大,增强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从企业内部不断创新,让企业紧跟社会的步伐,在竞争中寻求发展机遇。然而,由于政工干部对政工工作和煤矿企业的发展认识还不到位,他们的思想认识无法为煤矿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受保守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尽快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发展[1]。

(二)政工队伍专业素养比较低,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政工队伍工作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他们的知识观念比较陈旧,在新时期下,由于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对新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没有及时学习补充新的知识,因而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知识素养。由于政工队伍中的年轻人员比较少,新鲜血液注入不足,因而在我国煤矿企业政工人员,大都是高中毕业,他们没有再进行深入的接受教育,因而专业能力欠缺,在一些专业发展方面很难提出新的有效性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矿企业政工工作的发展,给政工工作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2]。

二、新时期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政工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学习

煤矿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增强政工队伍的业务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煤矿企业要为政工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为政工人员创造学习条件,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知识建设,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锻炼政工人员的思维模式和口才能力;煤矿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让政工人员之间经常交流思想、见解,相互影响,借鉴新的工作经验;还要让政工人员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在反思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煤矿企业政工工作的发展[3]。

(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

一个事物的发展,不仅要靠自身的学习,而且还需要新鲜血液的冲击,在煤矿企业政工工作中,要加强人才流动管理机制的建设,即在确保政工队伍具有稳定的人员结构的情况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学习,让各部门之间的员工通过交流学习、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尤其对于政工人员,要让他们多学习了解新的思想知识,对经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分析,让他们的思维能够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三)加大政工队伍接班人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燃煤需求量大量增加,煤矿企业也是迅猛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为了让煤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一致,需要加强企业政工队伍的后备人才建设。煤矿企业要让政工队伍向年轻化方向发展,煤矿企业要打破部门的限制和约束,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吸引更多有创意、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才,在他们从事政工工作过程中,要从全方位打造培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成为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发展的综合型后备人才。为了让政工队伍人才可持续发展,煤矿企业要制定后辈人才培养计划,并制定合理的政工队伍建设目标,进行严格贯彻落实[4]。

(四)要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煤矿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让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良好的状态,在促进煤矿企业不断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政工人员的再教育建设,企业要定期为政工人员开展一定的知识培训,让他们多方面了解社会的发展,让政工人员在学习中增加新的知识;此外,还要加强提升政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让政工人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根据政工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从而确保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政工队伍建设在煤矿企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工队伍的工作人员年龄普遍比较大,他们接受教育程度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要加强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后备力量的建设,有利于增强政工队伍的实力,为政工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增强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煤矿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玉新.加强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4.

[2]原野.新时期煤矿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

[3]张梦娜.新时期煤矿政工队伍建设及优化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上一篇: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范文 下一篇:伦理学相关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