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范文

时间:2023-11-21 17:30:14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1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资源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况

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讲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但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瑕疵。

1.1 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

首先,理想信念向物质化发展。大学生对大学和自身缺乏科学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在网络媒体信息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趋于现实,追求物质享受,囿于世俗攀比,奢侈消费观念严重,产生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内心无从适应。另一方面表现在理想信念向虚拟化发展,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找不到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迷茫,导致学生失去了积极努力的内在动力,甚至造成个体理想和信仰的缺失。其次,社会上个别贪腐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导致部分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

1.2 大学生价值观不够完善,人格容易发生偏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个人本位主义价值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趋向于世俗化、功利化,贪图享乐,动摇了为国为民的宏伟抱负。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重个人的成功与奋斗,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人生目标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1.3 大学生荣辱观不够强烈,缺乏集体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思想行为的多元化,对传统的荣辱观念、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传统美德以“不能太死板”来解读,只求最终结果,而不忽视事情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部分学生对校规校纪视而不见,学习风气差,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出现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早退等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誉观养成,有损集体荣誉的行为。

2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红色资源作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教材,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2.1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红色资源是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精神等,它蕴涵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资源有了新的内容:例如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争先创新精神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2.2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教材

红色资源的内容丰富,按照载体的不同可以将红色资源分为三大类:物质的红色资源、信息的红色资源和精神的红色资源。物质的红色资源,如遗迹、旧址、文物等;信息的红色资源,如文献、歌曲、标语、影像等;精神的红色资源,如百色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教育者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是枯燥乏味、生硬的,不符合现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红色资源是延绵不断的,体现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红色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物质的红色资源和信息的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红色资源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红色资源使教育者能够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选择不同的教育手段,将厚重的先进文化、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革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以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第一,宣传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红色资源的基本载体是“红色”基地,“红色”基地以生动、具体、形象地将红色资源再现出来,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的理解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增加了对红色资源的感染力,进而对红色资源产生认同感,增强教育效果,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方式,教育者在课堂教授的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将“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比如让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关于红色资源的PPT教育课件,并结合生动的影片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真正体验到对祖国的浓烈挚爱之情和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宝贵精神。

3 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3.1 拓展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红色资源纪念馆、图片、资料、博物馆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教材。因此,教育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红色资源载体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根据教育主体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次,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结合政治活动组织师生参观红色基地,亲身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最后,通过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岁月和荆棘坎坷,重走红色革命道路,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革命老前辈的英雄事迹,聆听革命前辈的教诲,加深学生对红色精神内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2 创新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高校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红色资源纳入党课培训和党组织活动范畴,不断创新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特点的红色资源微视频,努力构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和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教育体系。建立稳定的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同时,高校要建立红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和改进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开辟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形式,不断拓展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空间。

3.3 丰富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红色资源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汇集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高尚品德、道德情操和治党治国的方针政策,蕴含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素材。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创新红色资源的育人形式,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把学校历史教育与现实发展教育相结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高校运用红色资源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通过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4 优化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

红色资源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支撑。高校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探索和教学改革,进一步研究和挖掘符合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在对红色资源进行教存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时,可以通过讲授法把红色资源的内涵讲透、讲深,准确地诠释定义、目标和意义,围绕所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让学生在生动、感人的案例中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胡松,杨宇光,朱小理.“红色资源”的界定及其转化的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冯东飞,韩琳.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功能[J].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3]刘争先.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J].广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4]李霞,曾长秋.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实,2011(5).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2

关键词: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培养

1 红色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红色文化是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慢慢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一种发展且进步的文化,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关于红色文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所谓红色文化,它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文化形态,它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文化及先进文化。而也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在革命、建设以及革命进程当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新的文化形态,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的道德情操,是一种爱国爱民、爱好和平的精神成果,是物质文化跟精神文化的集合体。红色文化包含着历史文化、政治文化及革命文化,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于一体,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同时,红色文化还具有价值导向性、教育内涵丰富性、载体多元性及民族性等特征。

2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底蕴的熏陶,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用他们特别的方式来引导着或是制约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一定时期内的人们价值观反映出一定文化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支撑,并且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及发展。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能够在校园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在大学教育当中应当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

首先,课堂教学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并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式将红色文化以更加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合理地将当地特有的红色资源融入到课堂中。其次,课外教育加入红色文化。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融入红色文化,在课外教育也要适当地融入红色文化,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再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课,通过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仅在理论上进行知识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也要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访革命老区、组织大学生学习革命传统等红色文化活动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这样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通过开展有关红色文化活动可以很好地推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建设红色文化校园可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在更好地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学习红色文化的内涵。

3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作用

“青春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紧密相连,与我们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密切相关。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且一脉相承,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与文化的渊源,因此,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一)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化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培养。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动力,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素。培养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红色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2、集体主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中有着许多革命事迹,而这些革命事迹中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的时候,我们的先烈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牺牲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这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

3、道德修养培养。道德是衡量一个人善恶的标准,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遵从社会道德要求并将其转变为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树立道德典范,树标杆、树旗帜,为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作引导。因此,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很好的习惯,让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国家栋梁。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指明方向。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刻。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以及多元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呈现给大学生,在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社会思潮的影响,政治信仰及价值取向等都还不稳定。所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且必须的。红色文化有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印记,继承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责任感,让大学生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理性信念,能够让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指明方向。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红色文化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红色文化又不断适应时代精神的需要,红色文化体现了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相连,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中,可以为大学生价值观增加丰富的素材;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成长成才;有助于大学生自觉地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义务;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兴旺;有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艳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1)

[2]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

[3]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作者简介

冷闯(1992-),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理工大学助教。

王瑜(1984-),女,辽宁省大连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理工大学讲师。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3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精神;价值;作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等凝结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既包括静态物质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又包括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传统,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穿越时空,依然是当代中国优秀的精神食粮。

一、红色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激励”。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它的基本内容,弘扬中国精神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支撑。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凝结了最优秀的精神、情怀和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意义上说,蕴涵丰富精神内涵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理论上看,中国精神内在地包含着红色文化。中国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共同坚守的精神品质,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精神。今天,我们提倡中国精神,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爱国情怀,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时代精神。始终蕴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夙愿,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充满坚守信仰、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等高贵品质的红色精神既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又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从现实上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物质财富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社会也陷入了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困境。经济的繁荣与物质的充裕并不能有效填补人们思想的空虚和精神的迷茫,社会转型期如何通过培育中国精神凝心聚力已成为迫切的时代命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中国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红色文化洋溢着凛然正气和昂扬斗志,蕴涵着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道德诉求,体现着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百折不挠等崇高品质,显示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不仅凝聚着珍贵的历史记忆,而且已经积淀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成为当下人们的一种价值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二、红色文化对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和作用

(一)红色文化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丰富资源

精神的力量源于深刻的历史感知。红色文化以其特有的物质形态和深刻的理论内涵昭示着其与中国精神的天然渊源与内在联系,成为培育中国精神的优质精神资源。

红色文化随着时空的变化逐渐从精英文化、区域文化发展成为大众文化、主流文化。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几乎各个省市都存在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目前我国有十几个重点红色旅游区,249处红色经典旅游区,356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而虚拟的网络平台建立的以红色文化基地为原型的红色资源网上纪念馆以及以弘扬红色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传播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专网专栏也逐渐兴起。这些鲜活的资源和现代化的平台为红色文化凸显其价值提供了可能。以江西省为例,江西省是一个红色文化积淀浓厚的地方,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都发根于此。浓郁的红色情结让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和运用。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很多,研究红色文化的机构如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井冈山红色文化研究院、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马列主义与红色文化研究会等。此外,江西电视台从2006年起推出的“中国红歌会”影响较大,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知名文化品牌。

(二)红色文化为彰显中国精神提供精神支撑

曾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弘扬中国精神就要牢记爱国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在艰苦奋斗中进行改革创新,而这些是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

爱国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贯穿于红色文化发展变迁的整个过程。爱国主义体现的大公无私,艰苦创业,勇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在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红色文化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础。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族精神的丰富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和深水区。如何祛除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完成艰巨繁重的社会转型与改革攻坚任务,需要发挥红色文化中坚定信念、敢闯敢拼、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为我们提供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发展壮大的基石。正是源自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能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使中国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空前艰巨的宏图伟业,在推进其发展的漫漫征程中充满了重重困难和各种风险。面对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以共产党人的胸襟和眼界观察世界、判断形势,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不怕艰难、坚韧不拔,矢志拼搏、艰苦创业,努力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红色文化为弘扬中国精神提供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带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也产生精神的匮乏。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错位、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等成为精神上的“普遍困境”。在思考理想信念这一深度问题时,不少人处于游离状态;在探讨道德诚信问题时,诚信流失,情感麻木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消除这些现象,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化氛围,红色文化就是一副营养剂。201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置于党和政府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高度,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认识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感官体验。红色文化的物化形态是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活动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是我们超越时空,感知史实的客观载体。革命志士、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革命事件,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再现了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革命历程,都以不容置疑的证据诠释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诉求。利用红色文化,通过开展红色旅游、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歌唱红色经典歌曲等,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可以增强红色精神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帮助人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的思想。

三、用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实现途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国人民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中国精神的指引。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艰巨,更需要我们利用红色文化的多重价值和作用来发挥中国精神的支撑和指导作用。

(一)重视并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红色文化内在的历史印证价值、精神弘扬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对弘扬中国精神意义重大。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过于追求红色文化的开发使用价值,把红色文化过度娱乐化,形式化。有些人甚至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红色文化蕴藏的一些精神品质已随时代的变迁失去意义。大多数人在参观纪念馆,博物馆时,缺乏情感的共鸣,精神的熏陶,即便存在也只是暂时的,难以内化。针对这些现象,用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一要正视红色文化的价值。红色文化中凝聚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爱国奉献、敢于创新等精神财富是不朽的,红色奇迹的发生正是因为它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重视并发挥它的价值是现实之需。二要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说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通力合作,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媒体要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普及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让人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重视并完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让人民群众成为红色文化的宣传者和自觉维护者,在感受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精神的认识。

(二)将中国精神融入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教育

红色文化是教育人民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传递的优秀传统和高尚品质。强调:“我们要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将红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范畴,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增强中国精神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和红色文化产业,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教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优化舆论环境,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为红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借用红色文化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引导孩子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提升孩子的思想品德。学校教育要注重促进红色教育生活化。一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作为基础性教育目标渗透到具体课程中,加强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游历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厚重感和使命感,通过组织观看红色影视,让学生开拓人文视野,孕育人文精神。任何思想都不能靠强权外在地存在,它必须要内化在血液,精神和灵魂中。通过红色文化为载体的教育,提高人们对中国精神的认同感。

红色文化对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和作用意义深远,利用红色文化来弘扬中国精神,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价值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 十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 .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05-06-21.

[4] 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

[5] .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1998(19).

[6] .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05-07-2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红色文化对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及作用研究》,项目编号:YJS2013008。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4

在多元文化融生碰撞的文化潮流中,红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依托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与重要形式。近些年来,红色文化不断升温,红色文化热潮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化领域的独特风景,表现为红色短信越传越广,红色旅游越走越宽,红色歌曲越唱越响,红色影视催人奋发昂扬。可以说,红色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实践转化的重要资源与有效载体。而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推广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与政治优势。

一、红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由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类型,它是物质文化(如革命遗址、旧址等)、制度文化(如革命纲领、路线等)和精神文化(如革命精神、道德、传统等)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具体而言,红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制度文化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精神文化则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优秀传统等。红色文化资源即红色文化物质形态的客观存在以及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非物质存在(或精神存在)。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构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优质资源,是我们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优秀载体。在今天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模式和现实路径。

(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概括与高度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是人民群众高度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更是兴国之魂、民族精神之钙和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头与文化母体,红色文化是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度融汇、高度契合,二者都具有先进性和民族性等共同特质。二者的内在关系表现为:第一,红色文化蕴涵并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彰显着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与内在一致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仰,印证着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民主、社会和谐的理想不懈奋斗与使命担当,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一脉相承。第二,红色文化作为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留存于世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魂魄与价值追求,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群体品格。共产党人对人民自由解放和以人为本目标的追求与奋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崇尚与维护,对法治社会的倡扬与践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标内在统一。第三红色文化蕴含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情怀,特别是共产党人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行为示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弘扬与践行。同时,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既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高于核心价值观。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引领文化前行,统摄当今红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贯穿着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传承创新的整个过程。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红色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重要目标。第五,红色文化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党员干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人民群众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资源以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三观培养的天然平台。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政治认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引导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弘扬红色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特点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内涵与核心精神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一致性与融通性。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具有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特色。第一,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条件与独特优势表现在:红色文化具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化功能,在党的历史上有良好传统与成功经验,有契合时代的要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需要;红色文化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民族特性、契合大众文化心理与精神需求的文化;红色文化是有广泛社会群众基础的文化,兼具大众文化的特性,它是接受者众、传播面广、渗透性强的主流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良好载体和重要平台;红色文化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兼有隐形教育的特性,能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红色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趋同,价值重叠,功能耦合。第二,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表现在:一是直接性与显性效应,即具有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植入红色文化的主题中而直接对人们进行灌输的渗透力;二是间接性与隐性效应,红色文化的思想精神本身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通过红色文化主题的文艺表演、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消费等形式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精神的认同内化。

二、以红色文化创新为依托有效培育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红色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与文化结晶,也是培育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与良好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介、桥梁与纽带。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践行的有效路径和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推广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视角来看,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整体创新是有效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些创新包括:培育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激发创新动力;创新红色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机制与方式,丰富载体渠道;多形式、广覆盖开展红色文化活动,重视隐性教育。

(一)注重培育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激发创新动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创新红色文化首要是注重培养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与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转型,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有了新的理解与多维的审视,当下,一元思维、革命文化思维已渐行渐远,而具有时代特征与全新视域的新的思维、意识已嵌入红色文化的认知体系,成为红色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当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意识、观念的转换与重构,如以多元的视野来审视红色文化的主题变换,以历史演进的维度来探寻红色文化的内涵延伸,以更宏阔的视域来考察红色文化的生态环境变化。从这一思维与意识出发,我们可以发现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精神意蕴具有时代的超越性与发展空间的广阔性,并有利于发掘出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蕴,正确认识与把握红色文化的历史人文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等。运用红色文化的新思维全面发掘红色文化的传统精神宝库,深度提炼红色文化中的当代红色基因、红色谱系、红色元素、红色主题以及现代红色精神,准确把握与深入拓展红色文化中的新意境与新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红色文化也需要新的话语表达、价值建构、意蕴阐释、内涵拓展,也就是说,红色文化需要新的思维、新的面貌与新的精神气质。同时,创新红色文化的思维与意识观念必须建立在及时反映时代变幻与社会变迁、关切人民大众的切实利益与现实需要的基点之上,如此,红色文化才能回应社会的变化与人民大众在当下的精神需要,在推动时代的前行中焕发出蓬勃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二)创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红色文化展现了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与民族风骨,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爱国情感、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在新的时代,应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为切入点,以实现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公民权利为价值追求,梳理、探寻、提炼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高度凝练、概括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与观念,在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代意蕴中把握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与精神走向。在红色文化的内涵中,张扬人的个性,关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倡导高尚道德与人文关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主题,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培育社会团结、合作、诚信、友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应构成现时代红色文化的鲜明主题与深厚内涵。

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更有时代气息,必须立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努力建设高品质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发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产品。各种文艺形式以全新的视角重构红色历史,重建关于战争和英雄的民族记忆,以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加符合人性深度的立场对红色文化进行崭新的表达[1],从而更好地回应时代变化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大众情感与心理的嬗变,契合社会精神领域的新气象,既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同与喜爱,又有效地倡扬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彰显红色文化新的生命活力。

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是红色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要更好地发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制作弘扬红色文化的歌曲、影视剧、电脑游戏、网站,出版红色文化书籍,创作红色文化题材艺术作品,用红色文化产品来丰富文化市场,让红色文化娱乐消费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第一,要在相关财政经费中对红色文化题材剧目给予适当倾斜,积极开发红色影视业,创新艺术形式,采用能够生动体现红色文化精神与内涵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手段,引导群众的红色文化兴趣,培育大众的红色文化情结,使广大群众在红色文化精品的熏陶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第二,要实施红色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创作红色文化精品力作,打造红色文化的新的经典作品,塑造社会大众喜爱的、具有亲和力的红色人物形象,让红色文化作品与人物立足于现实的土壤,彰显时代特性,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与道德追求,使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源泉。第三,要净化红色文化的生态环境,自觉抵制文化领域中的三俗现象,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走向,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内在品质。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厚资源,为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播创造好的文化生态与人文环境。

(三)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政治、教育资源,更是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红色文化为主要资源与核心要素的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为此,必须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构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第一,坚持可持续开发的原则。克服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盲目的甚至破坏性的开发,避免造成对物质形态资源的损毁与破坏,开发不能以破坏文物资源为代价,不能造成这一资源的形态变化与价值流失,坚持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不能一味强调保护至上,而限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红色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成为现实的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活化与传承。第二,坚持系统化开发的原则。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系统开发,实现有序、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反对从众媚俗的心态和经济至上的作法,抵制无序开发、低效开发、庸俗化开发以及短期开发等行为,保持其系统性与长效性,发挥整体效应。第三,坚持立体动态开发模式与思路。不仅要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还要把与红色资源相伴生的其他资源如绿色资源、古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立体开发与动态开发,将静态性状的红色资源转换为活化动态的红色文化产品,拓展、创新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第四,坚持综合开发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有效整合与综合利用,构建布局科学合理、产业链条完善、适宜市场运行的新型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产业属性分类为前提,科学构建红色文化开发、红色精神产品研制、红色文化媒体传播、红色基地观光旅游四大产业支撑体系[2]。

全国各地推出的红色文化旅游及其精品线路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与追捧,红色旅游成为旅游项目的热点与亮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新型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出,已成为许多革命老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把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历史人文古迹结合起来,实施红、绿、古相结合的立体化开发模式,既能借助于旅游观光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也有利于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许多地区大力挖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精心推出红色影视作品,鼓励人们创作、传递红色短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响应。政府要积极引导、扶持和鼓励红色文化创新,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其一,政府应在政策与资金上加大对红色文化产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业的扶持,通过对红色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开发出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旅游娱乐消费形态,提升红色旅游基地的自然景观层次与人文氛围,实现红色文化与现代大众消费娱乐文化的对接,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娱乐旅游的有机结合。其二,鼓励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参与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及开发利用中来,参与到红色文化产业与产品的投入和创造中来,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红色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其三,注重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红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和红色文化品牌,壮大我国红色文化产业的规模。

(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机制与方式,丰富载体,拓宽渠道

文化的创新力决定其传播力,而传播力又决定着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性,需要拓宽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与传播方式,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信息量,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穿透力,丰富传播载体,拓宽渗透渠道。

积极探索依托红色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体制机制,这包括红色文化作品创作体制机制、推广与传播机制、效果反馈机制。创新红色文化创作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红色文化创作的投入,鼓励多层次社会主体和力量创作红色文化作品,推动红色文化创作主体的大众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红色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积极参与红色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的创作。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一定要摒弃强行灌输和枯燥宣传,从人们的心理需求、情感需要及认知共性出发,以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材料、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使群众自觉认同、接受并主动受到思想熏陶与精神陶冶,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渗透与融入机制。民族化语言和通俗化表达是红色文化大众化的重要条件,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传播红色文化;重视机构建设,建立红色文化传播的网络化机构。建立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与反馈机制,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充分贯彻通俗化与艺术化的方针;以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红色文化对于社会大众的隐性教育功能。树立红色文化的世界营销国际传播观念,红色文化也需要包装与营销。具体说应立足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从国际传播的视角推进红色文化与世界其他各种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增强红色文化的开放性与渗透性,加强红色文化产品的输出,并以此彰显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与核心价值,扩大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与竞争力。

随着网络社会的普及,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是当代思想文化传播的一大特点。同样,红色文化的发展、传播也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着力构建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和教育平台,建立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传播网络。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如中国红色旅游网中国红歌在线红色故事在读红色人物传奇等,开辟红色文化专栏、专题,为群众拓宽接受红色文化的新渠道;丰富传播载体,利用手机、微博传递红段子,推动红段子的快速流行,如制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播客,或以红色文化题材为原型创作网络文学,或组织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的专职人员撰写博客、微客等,以营造具有浓厚红色氛围的网络文化[3]。特别是以手机作为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向用户提供便捷的阅读形式和传递内容丰富、意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及其精神,打造中国红色文化阅读第一门户,无疑是红色文化在传播方式上的一大创新。要摈弃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造成传播的庸俗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中商业利益的驱使,往往导致红色文化的宏大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世俗的功利需求所消解。当代各种形式的红歌会运用市场化的营销手段,进行新的包装、元素组合与再创造,把优秀的红色文化以人民群众喜爱的唱红歌表演活动呈现出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歌唱形式来宣传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文化的展示方式,各种红色展馆也能成为留住红色记忆的有效载体,如以井冈山为代表的许多革命老区建立红色文化展示场馆,运用高科技现代化设备,精心利用舞美技术、三维造型和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再现红色历史、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听觉、触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彰显了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开发展示理念。

(五)多形式、广覆盖开展红色文化活动,重视隐性教育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5

    内容摘要: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落实红色文化旅游在传播历史、发扬传统、教育群众、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红色文化旅游中的实现方式方法。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情况复杂、发展态势并不平静,“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所滋长,思想理论领域里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1]684。从国际上看,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一直是国际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的重点。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社会思想意识多变、多元、多样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社会思潮滋长,错误价值观念横行,道德领域问题突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2]791。对此,中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1]684。

    十六大以来,中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3]318,“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4]8,“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1]787。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8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为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

    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红色文化旅游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传播的途径,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喜闻乐见等独特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开展红色旅游,能使群众感受传统,了解历史,体验精神,增进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坚定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因而,当前,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挖掘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旅游方式方法。

    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在统一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繁荣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内在统一的。

    从形成来看,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过程是同一过程。红色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就已内在地暗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体现时代特征、满足现实要求的革命精神、对社会主义崇高道德的向往和追求。从品质上看,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与时俱进的,两者一脉相承,都体现着特定时代对特定道德价值的追求。

    从本质上来看,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属性,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结合实践要求和时代特点所形成的特定产物。从范畴上来说,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都涵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围之内。从现实来看,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程度,直接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水平。

    二、红色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有效资源载体

    (一)红色文化形式多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资源载体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就外在形式而言,主要是指领袖故居、伟人旧居、革命遗物、纪念物、会议遗址等革命纪念地,如“毛泽东故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旧址”、“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会议旧址”等;就内在精神而言,主要是指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红色精神,如在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崇高精神。这些革命遗址和革命精神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精神、历史经验、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其历史内涵突出、教育意义明显,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资源载体。

    (二)红色文化特征突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途径

    红色文化特征突出:一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红色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2005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12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这些红色经典景区、旅游路线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教育基地。二是直观生动、教育作用明显。红色文化直观、现实、生动,视觉效果明显,富有感染力,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红色文化旅游,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参观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对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定群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互惠互利,不仅能传承红色精神,更能使核心价值教育落到实处。

    三、红色文化旅游①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4]8。红色文化旅游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用党的辉煌历程和宝贵经验启示人,用党的辉煌成就和奋斗精神鼓舞人,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统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人们的奋斗精神;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认知感;有利于坚定广大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有利于广大群众学习革命传统、陶冶情操、升华境界、培养爱国情感,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年制定并颁布的《2011-2015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必须突出强调其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从而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红色文化旅游中的实现途径

    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红色文化旅游中教育群众、引领社会的功能,必须根据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深入研究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打造一批适应旅游市场的红色文化舞台艺术作品,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7],创新建设路径,创新实现途径。对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研究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

    要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红色文化旅游中的吸引力,必须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一是要在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保持历史遗址、文物原貌,客观反映历史事实,注重红色历史的真实性,用历史事实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二是要与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政策研究室、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专业机构密切合作,加大收集、整理和抢救历史文献、资料的力度,使红色景点成为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中心。三是要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红色资源与其它形式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品味,扩大红色文化内涵,增进红色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四是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精神的时代价值,结合现实,传承发扬,使其更具时代吸引力。

    (二)创新红色文化旅游宣传、展陈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6

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带领下,艰苦奋斗,顽强抗争,不仅为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也给人们留下了大别山的革命精神。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了全国第二大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五师重要活动地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则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六安市地处大别山腹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借助六安市红色资源对党员干部进行传统教育,要深度挖掘六安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构建多渠道的红色文化传统教育模式,为红色文化增添具有时代感的内容。

在当今时代,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发挥传统教育作用,切实有效地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实践证明,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对党员进行传统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干部传统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2、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3、有利于促使党员干部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4、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5、有利于党员干部健康情感的陶冶。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教育价值。而目前从相关材料看,利用六安红色资源对干部进行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一是历史与现实脱节。多重历史的回顾和讲述,缺乏与现实的对接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二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挖掘不够。教学内容空翻,缺乏震撼力和吸引力,触及不到干部存在的党性不存的问题。三是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对象的变化更换主题,致使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干部党性教育区别不大。四是现场教学点较少。没有形成多点布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圆圆不够,无法满足干部党性教育的需要。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未能深度挖掘六安红色资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认识不足。要解决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应切实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的力度,尤其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有益于解决当前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内容。为此,须努力做到“三要”,(1)要抢救与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夯实教育平台的底座。目前六安市境内有 200 余处革命纪念物 , 其中有皖西烈士陵园、皖西金寨县、霍山县、霍邱县、小甸集烈士陵园 6 个 ; 有霍山、金寨、小甸集、皖西、西镇、苏家埠、丁埠、斑竹园、土门店纪念馆 9 个 ; 有金寨、霍邱、皖西、小甸集、张家店、独山、诸佛庵、三尖铺、龙门冲纪念塔 11 个 ; 有石婆店、维子山、磨子潭、方家河、上土市、顺河店、挥手店、大化坪、平田、安莱山纪念碑 13 处 ;不少红色文化遗产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既不利于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发挥,有不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以加大对红色经典的改造为切入点,加大对革命旧址、红色遗迹以及相关纪念性建筑物等的抢修和保护的力度。(2)要打造红色经典品牌,丰富教育平台的内容。六安市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城市,掀起“六霍起义”、“独山暴动”、“西镇暴动”等起义高潮,也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雄伟行动,应加大对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组织出版相关的书籍,拍摄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筹措资金,建设红色主题文化纪念区,围绕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展开对红色经典品牌的锻造。(3)要传承红色精神,铸就教育平台的灵魂。大别山精神用16个字概括就是“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六安市金寨县人民牺牲三个十万铸就这看似简短却又深刻的红色精神。要建立多层次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加大对红色文化研究的力度,培养与储备相关的研究人才,只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理论课教学的深度才有可能提升,利用红色资源对干部进行传统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

六安市市委书记孙云飞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振兴,为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力打好“五大战役”,努力构建“五大高地”,首项就是全力打好老区精神接力战,努力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高地。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发挥传统教育的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传承、践行红色文化中,提升精神境界,培养良好作风,永葆先进性。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7

一、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文化传播的相关性

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与红色文化的振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革命纪念馆的存在,红色文化就失去了传播的着力点;同样的如果没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就不会有革命纪念馆的发展与繁荣。

1、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革命纪念馆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宣传以及研究红色文化,它承担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丰富、真实的红色文化素材,是向中华儿女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资源,将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给后人以警示与教育,是每一座革命纪念馆必须承担的使命和职责,革命纪念馆的核心内涵是以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来警示和教育后人,是宣传革命优秀传统、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推动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革命纪念馆,一定要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一个清晰、系统的定位,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推动革命纪念馆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为红色文化研究、传承创造坚实基础。

2、红色文化是革命纪念馆存在的基础力量红色文化是中国无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创造出来的新兴先进文化,具有中国时代特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强大的革命精神力量。革命纪念馆的发展与繁荣,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经济、文化角度来看,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红色文化能够为革命纪念馆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直接动力。因此,提倡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是革命纪念馆在传播和发扬先进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坚强核心,也是革命纪念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

3、红色文化与革命纪念馆的可持续发展正相关随着时展,红色文化的传承也与时展密切协同,通过各种优秀艺术精品为宣传手段,形成了全民参与、全面共享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良好局面。革命纪念馆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必须根据市场导向,科学规划红色文化的发展方向,将红色文化打造成既有市场竞争力,又能统一、开放地吸引多方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里挖掘出来的新亮点与新内涵,是支撑革命纪念馆发展的重要力量,革命纪念馆只有将红色文化新亮点、新创新与红色旅游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因此说,革命纪念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不断支撑,红色文化能够实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同样离不开革命纪念馆这个重要载体。

二、红色文化传播中革命纪念馆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进行红色文化传播中革命纪念馆还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作用,在媒体宣传、革命遗址保护、社会生活等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达不到较好的宣传影响力。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在动力红色文化是同时具有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一个特殊文化体,革命纪念馆在发展和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理应着重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渗透力,通过传播红色文化进而提升人们思想与信念的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修养。但是,很多地方的革命纪念馆在很大程度上,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认识不足,以至于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以经济效益为首位,不惜扭曲和消除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到娱乐与休闲中,把红色文化产业完全市场经济化,想尽一切办法把红色文化作为创收的来源,严重地降低了红色文化对人们的教育意义。

2、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单一,渠道有限,没有形成全方位的传播模式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革命纪念馆对红色资源的传播过程中缺乏多样性。形式上,主要集中在一些革命纪念馆对展品的常规介绍中,以及某些特殊时间节点上如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媒体宣传中;内容上,还是仅仅停留在一些客观的物品与图片展览上,尽管图片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的革命气息,但是缺少群体参与性与趣味性,大大降低了人们对革命精神的接受度,不能达到深刻的革命教育效果。此外,革命纪念馆的传播渠道过于单一保守,缺乏创新性,不能与当下新型的媒体很好地结合,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传播模式。

3、不能用创新和发展的眼光去面对新形势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要求纵观我国各地革命纪念馆发展情况,在硬件设施中,仍然存在观念陈旧的问题,面临的现状大都是陈列内容陈旧乏味,布展方式一成不变,形式生硬呆板,缺乏艺术性,图解既程式化又局限在单一的说教上;在思想观念上,一些革命纪念馆的员工始终认为,革命纪念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可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在工作中存在着拖沓、懒散的现象,遇到紧迫的任务,不知道如何入手,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另外,在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与传播的多样性,只是趋于形式,惯用传统的传播手法,缺乏与新时代传播媒体融合创新的意识,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对红色文化传播提出的新要求。

三、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的建议

新媒体时代,随着人们观念日益更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渗透,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文化传播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一定要顺应时展潮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营销力度,从而尽可能最大地提高宣传力度。

1、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战争与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如“故居”、“遵义会议旧址”、“西柏坡会议旧址”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这些革命时代留下的遗址和精神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精神,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显著的教育意义,为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无数的宝贵资源。在挖掘红色文化过程中,要积极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来抓,要更加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发展内容,创新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地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与时代感。

2、整合传播手段协同合作,构造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手机、平板电脑、微信、微博……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革命纪念馆在传播红色文化中也要顺应时展潮流,积极与新媒体相结合,不遗余力地争取获得关注,为自身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思路上,必将被时代所抛弃。在传播红色文化上,革命纪念馆除了进一步整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与风土民情,精心设计复合型红色文化精品之外,还要确立出纪念馆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题与目的,瞄准受众群众,将原来的单一化目标受众变成多元化,创新传播理论,使传统媒介与新媒体进行整合累加,着力打造充分展示纪念馆红色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形成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

3、塑造文艺精品,内外联动打造文化集群新时期的红色文化教育需要不断地创新思路,塑造精品,在改变传统的宣传形式上大胆尝试,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扬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为新时期培育人才、社会进步提供力量。宣传和打造红色文化精品,要与当地的生态文化、历史遗迹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实行“资源共享、品牌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双赢”的战略方针。既能彰显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提高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能创新地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一定要从红色文化的需求与文化资源的特点入手,创新红色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内外联动,打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艺精品。

4、创新传播模式,提升红色品牌营销力度在新时期,革命纪念馆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如印发红色旅游宣传彩页、赠送具有红色文化符号的纪念品、参加旅游推介会等形式。同时应该积极创新传播模式,增加群体的互动性,增设观众参与性强的活动项目,如置身于利用声光电设置的战斗场景中,推出小米饭、窝窝头等“忆苦思甜饭”,使群体能真正“重温红色激情,感受革命岁月”,做到寓教于游,运用多种模式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

四、结语

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是每个革命纪念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全媒体环境下,革命纪念馆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外,还要研究传播方法与策略,积极创新传播内容与形式,能够在尊重红色文化本身价值的原则上,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使得红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篇8

[关键词]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 德育 开发利用

文化资源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借以进一步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各种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

一、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及内涵

1.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

1925年陕西就建立了自己的党组织,此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陕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三秦大地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大革命时期,陕西党组织领导陕西人民开展了反军阀、反帝国主义,争取国民革命胜利的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率领人民群众在陕北及陕甘边界地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根据地覆盖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地区。西北红军是中国北方武装斗争的一面旗帜,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根据地中唯一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建立了一个稳固的落脚点,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前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P342-343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此战斗了13个春秋,建立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延安也因而成为中国的“红色首都”。这一时期也成为陕西红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解放战争时期,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进行了扭转解放战争全局关键的延安保卫战;人民在进行了西府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陕中战役、华山战斗、扶眉战役、陕南战役等战役、战斗后,解放战争在陕西取得了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陕西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在三秦大地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2.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从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来看,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具体来说,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战争年代在陕西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形态、规章制度和红色风情等。前者是陕西红色文化物质产品的现实体现,是红色文化活动方式的载体;后者是红色文化的观念形态和精神指向,是红色文化深层内在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要使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陕西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素,就必须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之源。

从时间上看,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从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在陕西的建立到陕西全境解放期间,在陕西所发生的革命历史事件、革命遗址、革命遗物和这一时期创作的革命文章、诗歌、戏曲等作品,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所反映出来的伟大精神。其中,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是陕西红色历史的主体。

从陕西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陕西党组织成立和活动时的一些旧址主要分布在西安、三原和华县的高塘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南特委、红二十九军在汉中、安康建立了陕南游击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包括陕南镇巴、西乡、南郑、宁强、勉县在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建立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西北红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渭北根据地、照金陕甘边根据地、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创建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大本营。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率领的北路突围部队与陕南党组织、陕南游击队共同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由中国人民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创建了豫陕鄂革命根据地。

二、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蕴含和体现了革命前辈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包含了他们明荣知耻的价值取向,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德育教育中,对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德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基本的做人道理;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再次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理想教育。学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从而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的任务就是将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并且把这些道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如何把德育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并且成为学生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不仅要依靠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载体。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态度也逐渐转向消费主义,消费主义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风靡一时。同时,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也出现了滑坡现象,如理想信仰缺失、诚信意识淡薄、“一切向钱看”等。社会的大环境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挑战,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人的努力,一般讲来,总是趋向于认识世界”,[2]P122总是趋向于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所以当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财富占有的严重分化,多元文化让人们眼花缭乱,人的精神异化引起的各种社会弊病发生时,人们开始对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反思。因此,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对人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许多革命先烈都放弃了对物质的热恋而选择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如魏野畴、李子洲分别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但是他们都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陕北开展革命运动,并且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通过对革命前辈价值观、人生观及人生精神的反思性理解,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来实现人生价值。延安精神所具有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内涵,更是青年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良好的精神食粮。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美感教育和人格培养功能,是其他德育教育资源所不具备的。

遍布全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用它来建构人的精神世界,不仅能够有效地凝聚全省人民的力量,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要加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陕西具有众多的德育教育基地资源,许多对中国革命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文事件都曾发生在陕西这块热土上,无论是圣地延安、洛川会议、“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还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和范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遍布城乡的红色教育基地1100多处,其中仅延安地区就有500多处。因此,必须加强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建立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长效基地和有效载体。

二要强化陕西红色旅游的德育教育功能。陕西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多集中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虽然红色旅游具有寓教于游、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和有趣性等优点,但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重点放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上,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强化其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他们明荣知耻的道德意识。

三要把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与青年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能感染到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这就要求省内各种文化机构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影剧院等应当发挥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艺术活动,为社会提供寓教于乐的各类文化服务。各基层单位、各社区组织可以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要构建网络红色文化资源德育教育平台。青少年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立红色文化资源网站,开发设计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时俱进的一种创新。

总之,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我们积极开发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探索将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形式。同时,要加强主体性的培养,提高主体对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内化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陕西历史简明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范文 下一篇:应试教育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