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30:14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1

一、组织建设

我市农村财政研究会根据农村财政发展需要,为完善农村财政政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强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财政理论、政策,提出建议或方案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为振兴经济、实现农村现代化服务,在市、区、县有关领导、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村财政研究会及时补充和调整人员。

一是聘请实际工作者和教学、科研工作者参与研究;

二是督促财政、涉农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

三是吸纳长期从事财政、经济工作的老同志帮助开展工作。

二、抓好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工作

今年初,为提高对从事农研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基层技能需求,对全市调整、补充到农研会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结合财政农研会理事会议契机,开展以会代训培训。9月份,组织基层财政干部,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通过各类培训的机遇,组织财政部门、涉农单位对全市农村财政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经验,集中研讨,提出观点、对策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

三、以课题调研为契机,积极做好项目资金工作

根据我市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抓住中央和省强农扶农政策机遇,结合山区特点和自身优势,积极做好财政支农课题研究,精心推出农村财政课题调研工作。

1、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转换扶贫思路,实施整村推进的具体做法探讨;

3、财政如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4、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服务组织;

6、开展对小农水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林业生态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7、如何规范农村低保管理及农村养老保障工作;

8、探索农民增收的新措施、新途经;

9、如何创新支农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等课题调研。市、县、区农研会分别成立课题调研组,积极组织力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题调研。

市农研会还聘请有关专家对选送的论文进行评选。在做好课题调研的同时,市农研会积极为涉农部门县、乡做好项目,争取部、省对我市农业项目资金的支持。年,先后向中央、省级财政申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农技推广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农业三增工程、农村扶贫项目、生态林补偿、农业品牌工程、农民转岗培训、低温雪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与启动,有效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年度工作要点

年我市农村财政研究会要紧紧围绕中央“三农”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旋律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中央支农、惠农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抓好有针对性、实用性、紧迫性的涉农课题调研。

二是根据省农研会精神,组织市、县、区会员单位之间开展课题协同调研,并对选送优秀论文进行评选。课题命题另行通知。

三是扎实做好基层财经干部培训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2

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农村地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8.5%。随着我区农村城市化迅猛发展,农村原有的产业布局、经济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以种地为主的农民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土地;原来居住在自家平房的农民,集体上楼后转变了居住方式;外来企业和本地各种经济组织纷纷建立,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土地权益维护、集体资产管理、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流动人口管理等矛盾逐步凸显,给农村地区各级党组织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面对我区农村新的形势和特点,农村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赋予的职责,必须强化和拓展功能。

我区农村地区共有基层党组织852个,其中乡党委20个,村党支部(总支)162个,社区党委75个,非公经济党组织49个,党员24638名。几年来,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以农民增收致富为主线,积极推进“聚合力工程”,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五个好”乡党委、“五个好”村和社区党组织。

如何强化和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做了积极探索:

一、以高碑店村和孙河乡为典型,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把工作重点切实放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上来。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失地后实现农民增收任务的艰巨性,客观地分析了形势,按照“五个共同”,即“坚持共同理想,围绕共同目标,整合共同利益,组织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发展”,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艰苦创业。三年来,大力发展古典家具和特色旅游产业,在城市的夹缝中闯出了一条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党组织如何实现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新路子,使高碑店村由一个“无农业、无耕地、无工作”的“三无村”,变成了“发展有后劲、人人有事干、生活有情趣”的“三有村”,成为我区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孙河乡党委根据农民的需求,创新党建服务模式,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乡党委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和社会稳定的职责来抓,面向市场,构建培训网络,搭建就业平台,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后举办农民就业培训班28期,培训3492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使农民真正实现了“工作上有岗位、思想上有品位、社会上有地位”,增强了党组织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能力,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不断创新。

二、以紫南社区和高井村为典型,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强化和拓展整合功能,实现辖区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南磨房乡紫南社区党委更新观念,找到了基层党组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利益的结合点、着力点。他们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理念和方法,迅速实现由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率先在农村地区建立了社区管理体制,在农村群众和城市居民混合居住社区探索出一套如何整合共同利益、以人为本、做好社区服务、创造和谐社区的新经验,被评为“北京市金牌小区”,为农村城市化中的社区建设树立了典型。高碑店乡高井村党总支,整合辖区资源,创造优美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转变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创建非公企业协会,成立了协会党组织,把服务企业,服务农民作为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实现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百姓得到实惠”,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以南磨房乡“五卡连心”和高碑店乡“爱心超市”为典型,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强化和拓展服务功能,密切党群关系。关心困难群体促进地区稳定。南磨房乡党委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所有的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关注地区内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以“五卡连心”(即党员结对联系卡、困难家庭就业指导卡、困难群众医疗健康卡、贫困家庭助学成才卡、爱民服务连心卡)活动为载体,在全地区建立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按需帮扶”的长效机制,创造了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一条新途径,是党联系群众、完善社会救助的新模式,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碑店乡的“爱心超市”,把对困难群体的“年终”关怀变为“终年”关心,建立覆盖全地区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几年来先后为436户特困群众发放物品1891人次,困难户领取衣物类物品10000余件,食品类6000余件,有效缓解了这些群众的生活压力,从而凝聚了民心,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

四、以东风乡和美然动力社区为典型。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强化和拓展社会管理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东风乡党委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城市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创造了“以人为本、以房管人、以服务促管理”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创建了一方平安,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明显提高,全乡开发建设、整体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朝阳区乃至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三间房乡美然动力社区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紧紧依靠社区居委会,紧紧依靠社区党员,团结、协调、联络其他民间组织、企业、驻区社会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化解社区矛盾,形成共同为广大居民服务,维护社区稳定,维护居民安宁,创建和谐社区的运行机制,实现了社区长治久安。

五、以王四营乡和来广营乡为典型。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倡导先进文化。促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王四营乡党委依托电教阵地,倡导先进文化,投资4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2772平方米的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党员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各村分别建立党员电教播放站,为党员学习提供场所,使党员常年受教育,群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来广营乡党委注重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科普文化长廊,组织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农民学习科学知识,学习卫生常识;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比赛和联谊活动,加强了邻里沟通交流;发动群众爱小区、建小区、管小区,促进了全乡和谐社区建设。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3

关键字:苏北地区;农村干部培训

乡镇党委书记专题培训

乡镇党委书记,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最基层,处于“三农”工作的最前沿,乡镇党委书记置身于农村基层。乡镇党委书记的作用非常重要,上级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要求需要在乡镇层次具体执,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因此,要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苏北地区农村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都市型现代农业、环境整治、依法行政、城镇化建设、新型工业化、WTO知识产权保护等。

“科技镇长”专题培训

苏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大发展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需要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为此,需要组织苏北地区农村分管科技的乡镇长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查研究;如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策划实施科技开发项目;如何进行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等内容。

对“科技镇长”采取集中的专题培训,帮助科技镇长寻找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切入点,以使科技更好地推动苏北地区经济建设。帮助“科技镇长”根据苏北地区农村当地实际经济情况,转变思路、转变角色,积极的为苏北农村经济建设出力。使“科技镇长”转变认识,坚持以科技、人才工作为重点,创建新型平台和引进人才引进为突破口,促进高科技人才和智力成果向苏北农村汇集。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决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讲大局、淡名利,讲奉献、淡得失,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以服务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苏北地区农村产业、服务科技创新为已任,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科技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高新技术项目发展水平。

村干部培训

从农村基层工作和村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紧紧围绕苏北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确保培训的全面性、丰富性和针对性。一是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专家讲座、参观交流、案例教学、录像教学、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专家教授、农口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基层一线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授课,激发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向先进分子学习的热情。二是围绕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为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党性修养、履职能力、群众观点、惠农政策、项目知识、社区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着重培养如何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如何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创建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方面的知识,鼓励村干部积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着力培养发展型、服务型、创业型的村干部,促进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培训

苏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大学生村官有着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散发着青春活力、充满了开拓精神、能拼搏有干劲,能给农村带来先进的思想和观念。苏北农村地区尤其缺乏市场经济的思想,大学生村官可以将市场经济的思想带到农村,让农民也用市场经济思维发展农村经济。比如:招商引资的措施,强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运作资本市场等,可以加快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历史性转变。

培训内容有:一是开展农村业务培训。针对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特点,开设民情介绍、思想政治、领导科学等课程,并对培训课程进行了细化、量化、专业化改进。二是开展创业培训。举办 “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讲座”,邀请创业培训专家为大学生村官进行辅导。三是开展公文写作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开村官开展党纪政纪、政治理论、秘书基础、档案管理等专项培训。四是开展心理素质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学生村官增强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克服心理惰性,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

农村党员远程培训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培训是将信息技术和培训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在远程培训活动中,注意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农业科技技能培训,增强远程培训工作效果。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定期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政治学习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苏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培训的目的在于以远程培训为手段,教育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发动群众,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富裕。

在教学组织上,可以在各教学点集中组织播放录像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需要聘请相关教师、专家、技术人员等开展随堂辅导,开通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电话,随时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答遇到的问题,提供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使远程培训的教学内容能真正用得上。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党性教育、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实用技能学习等,坚持网络视频教学、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专门辅导相结合。对农村党员干部,重点培训农村农业政策信息咨询、种养技能培训,致富经验交流,不断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时间上,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集中和分散教学,也可以采取“见缝插针”的学习方式,每次学习不少于2小时,党员干部每月学习时间不少于6小时。坚持全天开放,随到随学,随需随学。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培训有较多的优点: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培训是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它能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给学员以自。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改变为以“学”为主,体现了自我学习的特点:一方面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它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员,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根据学员的不同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员可以灵活自主地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不受传统教学方式时间固定的限制。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统领 发展 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全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开展必将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和谐科学的指引下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因地域的不同受到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缓慢,使农民致富徘徊不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突破瓶颈,就需要广大基层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突破模式,因地制宜,寻求发展之路。

如何使农村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增长,实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首先要认清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处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品剩余和农业劳动力剩余现象的出现,农村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农村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整合部分缩小,农村经济中有很大空间属于农村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此时,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从结构上看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经济,而是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一是农业部分,其中包括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狭义农业即农作物种植,而广义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园艺业等。无论是狭义农业还是广义农业均有一个基本特点,即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这是农业生产力的根本特点。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工业亦称乡镇企业与国家工业比是有一定区别的,农村工业是农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或是个人企业都是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是农村未来的支柱。

在了解了农村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如何选择突破口,找准方向,准确突击,取得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足发展,使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广大农民受益,达到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要结合当前争先创优工作,抓好农村班子的建设,使农村班子成为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堡垒。要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使广大党员明白创优争先的意义,就是要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争做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服务人民群众,带头发扬正气的“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是创优争先的内容,其中的核心就是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我到过辛集市最东边的和邻县交界的一个不发达的农村,这个村因村支部把发展经济工作放到了首位,几年来支部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为发展经济服务,根据本村临近深州的地理优势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蜜桃生产,并从产销各个环节提供服务,使全村的经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人均生产水平由三千多元一跃达到了五千多元,这一飞跃的产生充分体现了支部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展示了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力量。

第二,要重视市场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在经济工作中根据本地的形式及历史的原因,选准道路,发展结合本地经济发展优势的项目,这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辛集市有一个经济落后的乡,数年来跟着全市大上经济项目的曲子跳舞,投入人力物力,但是由于地域比较偏僻,条件不如城区优越,几年下来经济项目发展效果不佳。痛定思痛,乡党委一班人坐下来认真研究,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寻找突破口,最后找到了交通不便是群众发展经济滞后的原因,他们倾全乡之力修了一条通向县城的公路,使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拉近,群众称乡党委的做法是“修一路而得一成”,这一动作带动了全乡的经济发展,乡内经济有了起色。乡党委又更进一步的研究发展规划,他们根据本乡距城远、污染少、空气新、林果业发达的特点,在乡内建起了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生态园区,既保护了资源,又吸引了游客,更发展了经济。

第三,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时时把群众的要求和社会情况的变化作为“天气预报”并结合本地方的“人文气候”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应对突变局势,达到发展弄讯经济的目的。

在下乡调研中,我们在一个乡镇的农村看到,有一个村在去年之初,根据本村外出打工人员多,打工成了村中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的特点,在春节过后,他们敏锐的发现,有许多常年外出打工的人员节后没有返城,经深入了解是因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许多人因外出找活不易而放弃了返城打工,这将会对村内年经济收入造成影响,使群众人均收入减少。面对这一局面,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要求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和能人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大家共度难关。在村支部的部署帮助下,全村九个以生产手套加工为主的家庭工厂,扩大了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几台机子发展到了二百多台机子,使从业人员扩大到了二百多人,解决了外出返乡人员的就业问题,稳定人民群众收入,使村内人均收入保持在了较高的水平上。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和成立生产合作社与土地流转相结合,解决种植品种分散和生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由合作社组织广大群众实行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管理技术,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创立品牌,占领市场,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格,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5

一、加强领导、改进方法,搞好调研

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法。一是搞好机构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及时调整了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县情,认真研究,下发《关于做好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明确20__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二是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均组织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确保工作抓细抓实。三是加大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县委农村工作小组制定《20__年农业工作考核办法》,实行重奖重惩,同时,成立了农业农村工作督查组,分阶段对农业工作进行量化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紧扣、步步抓实。四是广泛宣传,因势利导。通过开展“四下乡”科技活动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广泛宣传惠农政策和传授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农业实用新技术。

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紧盯农村经济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专题调研,主要对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等课题进行专题调研。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农村发展活力。

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狠抓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村能源沼气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和农村物资运输难问题;二是加强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三是抓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渴望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四是抓好村级综合服务室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五是加强了农经网的建设,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创造条件。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紧紧围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主旋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出发点,以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示范村为龙头,以生态家园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等为培训重点,以新时期如何开展我县农村工作、转变干部观念、如何利用新技术、新信息指导生产、如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开展培训工作。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科技基础。

加强农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县的思路,通过科技培训、层层办点、科技入户等方式,强化科技推广力度。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扩大劳务输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设置转移培训联系点、设立驻外办事处、强化跟踪管理等措施,带动我县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输出,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领导力度,并层层落实责任制。二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对规模种养户实行补贴补助、项目配套和奖励等措施,并鼓励支持干部职工留职带薪、带薪带职,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独资、合资,创办种养场。三是切实加大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四是营造宽松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并推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建立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的“集团式招商”工作模式,实施“一事一议”招商政策。五是强化生产服务,抓好示范点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和防灾、抗灾、减灾工作,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农业信息体系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推广。

__县农业 办公室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6

一、如何认识“三农”问题

1、“三农”问题的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为“三农”问题。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养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但近二三百年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农业和农村长期停滞和衰落。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业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而且国内民不聊生,农村凋敝,绝大多数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建国前的战乱和******的统治,使原本就很羸弱的农村、农业、农民处境更为悲惨。建国后,为了发展工业,不得不采用剥夺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积累,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农民生活与城市有极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使我们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一次飞跃性发展,很快它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使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受到了限制。如何在不触及农民利益的情况下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如何改善城乡差距?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

2、“三农”问题的地位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当前三农问题呈现的新特点:主要社会群体的总体弱势化

首先是农村的日益贫困化趋势。虽然经过“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90年代初的8000万下降到90年代末的3000万(按人年均收入625元计),但是还有约2000万人处在温饱线的边缘,若按照联合国人均每天1美元收入的贫困线计算(相当于农村年人均收入的水平),贫困人口则更多。而且,农村的相对贫困人口在90年代迅速增加,成为目

前农村贫困化的主要问题。以反映贫富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数计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2124扩大到0.3361,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若按照世界银行的数字,1999年全国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就已达0.456。如果后者更符合这些年贫富差距扩大的实际感觉,以此为参照,农村的基尼系数应该超过0.5的官方警戒线了。

其次,农村的生存状况恶化。一方面,由于农村县乡财政体制和政治体制之间的不协调,9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地方政府出现普遍的财政危机,并最终转嫁为各种税、费、摊派的农民负担,结果不仅造成农村的进一步贫困化,而且导致统治形态趋于暴力化,农民实际日常生存条件恶化。也正因为此,基层干部队伍出现债权人化,日益异化基层政府的性质和农村基本经济政策,导致干群关系恶化。同时因农民缺乏自身的基层组织和政治代表,在农民个体与政府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有组织的、有意义的缓冲,他们原本已很有限的合法权益也因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在贫困地区,农村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村级自治基本上失去意义。另一方面,因现有的土地制度难以继续支撑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风险水平上升,自我保障能力下降。这等于强迫农民仅仅依赖人均有限的土地,在承担种植成本、口粮和各种税费摊派后,还要内部化所有的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生命风险。反观小农经济时代,如果风调雨顺、租佃关系稳定、捐税合理,农民或可温饱。然而进入21世纪,我们看到农村人均占有耕地不断下降,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均缺乏适当的法律制度保护,同时农民教育、医疗支出上升等社会生存条件逐步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本来就已经开发过度、负荷过重的土地还能为农民提供什么保障呢?这就使得农村社会危机更加动荡。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解决“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1、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正确看待“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在直面WTO的新格局状态下,“三农”这一基础的脆弱,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一些专家曾指出,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保护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现代化,才有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据保守统计,目前全国大约仍有5000万左右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实的难题和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加深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看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在宏观战略上要解决好广大农村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微观上要解决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增收问题,这才是在我们这个农村人占绝大多数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所在。必须把“三农”问题这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础性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着力解决和缓和农民增收这一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矛盾与困难,就显得大为重要和迫切了。我们对“三农”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一定要重视它,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它,要有长期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意识。

2、需要减轻农民的负担。2002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继续坚持采取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对减负的治理,对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情况,曾多次文件严加制止,但收效不大,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仍普遍存在“三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开展清费治乱减负的综合治理,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委《关于实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其次,要定期开展复查,注意和防止涉农负担反弹,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3、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必须给农民同等国民待遇。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民主政治权利和国民财富的占用权。城里的一切公共设施都是国家承包了,而农村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农民自己集资办起来的,产权却属于国有。不仅如此,农民用电、打电话比城里贵,农民孩子读书,老师的工资农民付,城里的教师工资国家付,城里有最低保险,医疗保险,国家的财政只是市民财政。农民只有负担,农民如何才能富起来?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自由迁徙权利。我们应给农民同等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权利,应给农民同样的贷款权利。不给农民同等国民待遇,农村经济无法提高,农民永远也翻不了身,“三农”问题永远也破解不开。

4、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必须进一步解放农民。历史证明:每给农民松一个绑,国民经济就有一次大发展,农村经济就有一轮高增长。现在,套在农民身上的绳索还有很多,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民离开农村和进入城市的一切收费,取消农村户口。歧视性的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取消对农民休耕的限制政策。将来中国农民要有不生产经营的自由。开通城乡产权交换的渠道,鼓励“资本家”下乡做“地主”,农民进城当工人。农民的事,让农民自己做主。解放农民就是解放最大的生产力,减负仍不是最终的增收目标,只有在农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农村产品产销的机制,实现的增收,是最有实际意义的,也是脱贫的关键。结合各地实际,大力开展综合农业(林、牧、旅游业)和进行结构调整,大力扶持有市场需求的龙头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盲目,而是指导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要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这样农民就能增收了。对于农业的投入要增加,主要用于品种改良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工程方面。小城镇的建设要慎重,有条件的地方要快上,没有条件的地方,也不能一哄而上。农民进城打工也是一种转移,工作政府要多指导,组织好。对待民工的问题,也要贯彻《劳动法》对待。只有解除套在农民身上的土地枷锁,土地才能进入市场经济、实行规模经营,农业才能进入市场经济,农产品才能真正形成合理的价格。5、解决“三农”难题需要因地制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破解“三农”难题需要新措施:回报农民,尊重农民,依靠农民。 当农民有充分的自由后,很多长期困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7

关键词:农村 环境 综合整治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市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重点开展了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污染的专项治理。经过多年努力,农村整体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一)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

我市现有农村人口107.4万人,多数饮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只有少部分村屯使用了自来水。农村群众取的都是浅层的地下水,由于农村的污染治理尚未到位,地表的污染物极易渗入地下造成污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不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安全的规定。

(二)垃圾污染日益突出

目前,农村垃圾多数村庄仍是自然堆放和随意排放。虽然少数村庄有垃圾收集点,但由于许多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自觉性较差,收集点的作用不大,利用率不高。生活垃圾房前屋后随意堆放现象严重,特别是公路和河道两侧的公共用地。这些垃圾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有的甚至堆积河道,污染水体。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养殖场大多数都分布在取水方便的河道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汤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缺少配套的粪便处理设施,在河道内任意堆放,对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农村面源污染逐步加重

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致使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比例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每年施用化肥(折纯)5114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984吨、农药使用量2457吨,导致土壤污染、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五)工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我市农村企业大部分都是生产工艺较落后的小规模企业,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现象严重。

总之,农村环境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必须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如何推进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各级组织,广泛发动宣传攻势

一是要市编委正式行文,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其他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市)、区政府和部分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二是要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正式予以实施。三是举行盛大的启动仪式,广泛发动宣传攻势。组织各新闻媒体做大力宣传,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2、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整合涉农项目与资金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必须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交通部门:要解决行政村的出行问题,整修路基。农业部门:要建成户用沼气池。林业部门:要开展村屯绿化、造林、植树;水利部门:要开展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环保部门:要争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在各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通过部门联动,才能使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面貌有较大的改观。

三、现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问题

1、由于重视程度、基础条件、资金保障等原因,各县(市)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体进度不平衡,试点村之间存在差距。

2、各县(市)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没有做到统筹规划、系统设计。

3、各县(市)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资金来源基本都以财政拨付为主,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压力较大。

4、各县(市)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新不足,招法不新。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方法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应用不够。

结束语

如何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艰巨,如何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新机遇、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通过综合整治工作整体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并且能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才是真正起到探索道路、积累经验和示范推广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开展篇8

一、黄岗村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1、黄岗山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在常山县城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使农家乐的经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2、黄岗村已经全部实现了主干道的路面硬化,村里配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的环境卫生,污水处理工程和饮用水工程也已经完成,路灯亮化工程也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这些都是黄岗村发展农家乐有利的硬件条件,为农家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黄岗村农家乐成立了农家乐经营协会,通过农家乐经营户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对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菜肴的质量和价格都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使农家乐的经营有良好的竞争氛围,保证了顾客的用餐质量。

4、何家乡党委、政府,黄岗村村两委都十分重视农家乐的发展,专门组织人员参加县有关部门举行的农家乐经营培训。派人到常山有名的桃花源学习当地农家乐的经营运作经验。。有利于引导黄岗村农家乐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二、黄岗村农家乐经营发展现状

整个黄岗村如今已经有7家农家乐经营用户,经济效益颇好。农家乐制作菜肴的原料多数为村中农户种植的蔬菜,山野中的野菜,农户自家养殖的土鸡、土鸭,还有山中的野味。菜肴的口味以咸鲜辣为主,符合浙西地区人们的口味。吸引了大批的客人前来用餐。而且,农家乐的收费经济实惠。许多从外地来的客人纷纷称赞,这样的农家乐很好,有特色,既方便,又实惠,在品尝了黄岗土菜、野味特色菜的同时,还能领略黄岗山的美景,到黄岗村是不枉一行。

就拿最早开办的农家乐“黄冈农家乐”来说,自年年开张营业以来,生意红火极了。连老板自己也说,从来没有想过在村子里开个餐馆能赚钱。最多的一天,他们做了23桌生意,接待了近150名客人,营业额有近8000元,忙得夫妻俩团团转。许多到此用餐的客人都是回头客,他们说,来“黄岗农家乐”吃过一次,就对这里的菜肴念念不忘,这里烧的菜,原料纯正,口味鲜美,尤其是土鸡煲,素炒野芝麻叶,腊肉烧蕨菜等特色菜。

三、黄岗村农家乐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发展尚未形成气候。农家乐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人们对什么是农家乐、农家乐该如何经营、经营农家乐有没有风险等都有担忧,尤其是农民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意图,对有关政策措施知之甚少;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缺乏旅游开发经营的意识。总的说来,发展农家乐这一新型休闲旅游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二)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常山县城至今已经有多家农家乐投入运营,而且在县城有着一定的名气,如桃花源农家乐、小九寨等等。而黄岗村的农家乐从年年才开始发展,起步时间比较晚,同其他农家乐的发展相比进展速度不够快。

(三)发展模式单一,水平不高。

一是黄岗村的农家乐用房多为农民自家住房经改造而成,内部格局不够合理。

二是模式单一。农家乐主要就是用餐。前来的客人在等待用餐的时间大多只能喝喝茶,周围没有可游玩的娱乐设施。

三是规模档次低。农家乐均存在规章和设施不完善,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的问题。

四是菜肴品种单一。几家农家乐的菜肴都存在同一的现象。而且菜色品种不多,菜肴特色不突出。

五是经营理念、经验缺乏。农家乐的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几乎都是农民组成,既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没有参加专业的培训,就连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都介绍不清,农家乐的经营者对于如何经营、如何发展缺乏经验。

六是环保卫生意识还不够强。农家乐的经营户缺乏环保意识,经营过程中无形中对周边的环境卫生带来极大的负担,时间久了会造成环境污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和认识的差距阻碍农家乐的发展。黄岗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只重视农业生产,满足于依靠耕种田地获取生活资料。对于如何从事经营活动缺乏经验。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家中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大部分人对开发农家乐旅游感到陌生,没有意识识到开发休闲旅游所存在的商机和意义,没有认识到本地发展农家乐的有利条件和价值,从而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开发。

(二)缺乏专业人才推动农家乐的规模开发。进行旅游开发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在农村从事旅游开发的人才不多,而农民本身文化水平有限。因此,要推动黄岗村的农家乐开发形成规模发展,有一定的困难。

(三)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制约。发展农家乐,需要一笔较大的投资。黄岗村属于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农民并不十分富裕。加上农民历来对投资心存怀疑,要筹措资金开办农家乐也有一定的困难。

(四)推进农家乐发展的力度不够大。虽然对农家乐发展村里动员和部署已经有一段的时间了,但是,没有完整相关的规划和具体计划,尚未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措施,有很多举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重视归重视,但相关的具体事项没有人去抓,去落实。

上一篇:原始工艺美术的启示范文 下一篇:红色教育内涵和价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