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7 00:38:46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红色;调研;开发

1.引言

近年来,红色景区已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因此吸引了不少崇拜红色精神的游客。而贵州遵义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政治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近些年来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却并没有将其更好的开发出来。如何对遵义的红色旅游更好的进行创新性开发利用,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地调研方面,我们分别在遵义会议旧址、红军山、娄山关、红军街等红色旅游景区对游客、当地居民、红军艺术团等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在一些游客对遵义景区的看法,以及游客提出的应当在景区内开展一些活动。让大家参与到活动中去,加深广大游客对革命红色景区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遵义红色革命景区的发展。

我们针对此次的调研问题以及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制定了有关调查问卷。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上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1)景区的活动跟游客的互动不足;(2)红色革命精神与大学生结合度不高;(3)文物保护度还有待加强。

2.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传播现状

(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气息浓厚

通过几日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遵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红军山、

红军街、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故居、娄山关、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坡,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些红色旅游资源中,我们也被许些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所感染:有在红军街的红歌台上奏乐的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街合唱团;有在市区里贴满遵义历史文化的装修和具有革命风格建筑的黔北人家菜馆;有在娄山关上用高亢激昂的语气诵读革命前辈们所题的词的导游;还有在红军山上将响亮的红歌随口即来的大姐。这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深深的将我们与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2)具有自身独特的红色韵味,走不一样的红色路线

遵义不仅仅是一座红色的革命老城,它还是一所具有自身独特韵味的城市。当我们来到遵义时,远远望去,黔北人家独特建筑风格的小屋坐落在街道两旁;长长的红军街里,革命前辈的铜像栩栩如生,黔北的作家们用自己的文字诉说着对这座独具风味的城市最美好的情感;遵义会议会址里,那一件件保存完好的文物,一把把红军扛过的枪,一幅幅作战地图,体现出红军长征时期思维的缜密以及作战条件的艰苦;那一支红色娘子军,为长征添上一片亮丽的色彩;娄山关上当年红军留下的战壕,还有那显赫的七十二道弯无一不是这座城市才具有的;遵义具有自身独特的红色韵味,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红色路线,才能将遵义会议精神传播的更为广泛。

(3)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在我们调研考察的行程中,面对革命先烈的图片、历史遗物、场景,老师和同学们都深有感触,震憾强烈,感切体会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远远没有长征时期艰苦,虽然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已不在,真枪实弹的战争也许离我们远去,但是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遵义市委遵义会议精神课题组将遵义会议精神归纳为:“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为了更好的了解遵义会议的精神,所到之处,纷纷拍照、记笔记,力求以这样一种方式加深对革命老区的认识、理解,紧紧抓住这次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深刻体会革命圣地的庄严,明确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3.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在此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游客分发调查问卷,团队的观察以及随机与游客交谈的方式,了解到在当地居民和游客眼中遵义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状况。

(1)景区的活动与游客的互动不足缺乏管理

根据我们团队的观察以及随机与游客交谈的结果来看,景区的活动与游客的互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没有体现出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的差异2)红色旅游文化挖掘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不够完善;3)缺乏相关活动让游客更好了解红色文化;4)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问题。在开展这次红色活动时,我们发现,没有很好的展现出红色旅游的独特之处,让其与其他旅游区别开来,有待加强;与我们交谈的很多游客表示,遵义会议会址里面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展馆的内容大同小异,红色文化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不够完善;在这些红色旅游景点中,游客对其进行了解的方式多半是通过导游的讲解,游客进行拍照留念,让游客们吸收这些红色文化的方式太单一;在来遵义旅游的游客中,也不乏有孩子们,老人们,在景区里,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们对红色文化的吸收程度。

(2)红色革命精神与大学生结合度不高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陕南文化强县目标,以展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核心,全力打造河洛文化品牌,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努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二、调研内容

1、文化企业情况、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文化产业人才情况。

2、影视、演艺、文物、雕塑、书画、动漫、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品、当代艺术、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等内容发展情况。

3、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意见及建议。

三、时间安排

11月8日—11月20日调查摸底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课题、落实人员、弄清现状及存在困难和问题。

11月21日—11月30日调研成果汇总阶段,主要任务是分析研判,形成调研报告。

四、几点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文化产业调研是市委、市政府决策的一项重大调研活动,做好文化产业调研工作,对促进我县文化产业实现循环发展、率先突破发展意义重大,对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教育等产业大开发大融合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意义深远。各镇、各有关部门务必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文化产业调研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全面完成调研任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

县上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文广、人社、财政、国税、统计、工商、科技、教体、招商、旅游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文化产业专题调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广局,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镇及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根据需要,成立综合指导、调研报告和宣传展示三个工作组,同志兼任综合指导组组长,负责牵头抓总协调指导;同志兼任调研报告组组长,负责征集调研材料、编写调研报告、确定调研课题等相关事宜;生同志兼任宣传展示组组长,负责编写脚本、制作专题片、展示调研成果和迎接市上调研等相关事宜。

(三)明确责任分工

文广局负责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其项目建设、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文化品牌建设等情况调研,同时负责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及现行政策贯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发改局负责对文化产业工作规划制定情况及发展目标调研;旅游局、教体局、科技局分别负责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融合情况调研;经贸、人社、财政、国税、地税、住建、工商、招商局和人民银行分别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城乡规划政策、优惠政策、项目招商引资及融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情况的调研;传媒中心负责对文化体制改革情况、影视剧创作情况、广播电视(传媒企业)电影企业情况的调研;文化市场稽查队负责对文化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传统文化产业和印刷企业的调研;文化馆和剧团分别负责对文化传承培养情况、文化产业人才情况和文化演艺情况的调研。

(四)按时提交材料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武汉政协网

一、2007年度工作总结

2007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总体部署的一年。2007年也是十一届市政协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本年度的工作关系重大。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文史学习委员会按照叶金生主席关于工作要“高起点、高效率、高水平,有激情”的要求,在上一届工作的基础上,调研工作更为扎实,履行职能更注重成效,学习工作跃上新台阶,文史资料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专门委员会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全年共开展专题调研8项,撰写调研报告和大会发言材料8篇,组织委员视察活动15次,组织政协委员报告会4次,组织新委员学习培训班2期,按时编辑出版《武汉文史资料》12期计120万字,《学习参考资料》6期计36万字,专委会全体委员共撰写提案92个,反映社情民意6篇,提供政协信息26条,拍摄政协论坛两期,参与编辑《议政与建言》两期,圆满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2007年,专门委员会的文史工作受到全国政协的好评并获奖,还获得政协论坛优秀协办单位的荣誉,所辖文史学习工作处荣获市政协机关最佳文明处室称号。

(一)坚持统战和“三亲”特色,进一步提高文史资料工作水平

文史资料工作是政协一项具有统战特色和“三亲”史料特征的基础性工作。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文史资料工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2007年的文史资料工作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又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

我市政协文史工作受到全国政协好评。本年度,参加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西南中南地区文史工作协作研讨会、全国部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协作研讨会,在三次会议上均作大会交流发言。题为《开展协作是做好新形势下文史工作的有效方法》的大会交流发言受到普遍好评。在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我市和西安市作为副省级市政协作大会交流发言。编辑出版的《你我的往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汉人的生活》一书在全国政协组织的有近120部作品参评的优秀文史资料图书评奖中,我市是获取一等奖的10个单位中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政协。

2007年春节前夕召开《武汉文史资料》顾问迎春座谈会,增聘文史专家涂文学同志为刊物顾问,听取对如何进一步办好《武汉文史资料》,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的意见建议。

继续与《长江日报》“城周刊”合办“名人故居行”专栏,8月份后开始合办“江城文化名人馆”专栏。

全年征集史料500余篇,约240万字。

编辑出版2007年1——12期《武汉文史资料》。刊物在稿件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对封面设计和封

二、

三、四的内容编排上作出改动,受到读者的好评。

召开三次市区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征求年度工作意见,交流工作,部署老字号重点调研课题,传达贯彻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和省政协文史工作会议精神。

全年共接待兄弟城市政协领导和文史学习委员会同志8批134人次,开展了交流和学习活动。

(二)坚持开展深入专题调研,努力提高履行职能建言献策质量

按照抓住热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要求,2007年度专门委员会履行职能的各方面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政协常委会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重点调研课题是市政协领导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经过认真研究后确定的重要课题。所以常委会协商议题和市政协重点调研课题关系全面工作,涉及的内容重要,对调研工作的要求高。2007年,专门委员会把围绕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常委会协商议题和市政协重点调研课题开展调研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安排和组织实施。

1、围绕市政协常委会的协商议题和重点调研课题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意见建议

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常委会确定的协商议题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这次常委会是本届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次常委会。为此,李传德、邹国林副主席带领委员视察中山舰旅游区规划与建设工作,听取市有关部门、地产集团和江夏区的汇报,实地查看工地现场,参加视察的委员发表意见建议。专委会负责人和部分委员还专门到市文化局听取盘龙城遗址的规划保护工作情况介绍。在对这两个重大项目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进一步加快我市文物保护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的意见建议》的调研报告,陆永初主任在3月30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二次常委会上作了大会发言。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我市发展“软实力”既是今年市政协的重点调研课题,又是市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的协商议题。按照李传德副主席关于文史学习委员会在这次调研工作中要有所作为的要求,专门委员会高度重视,对调研工作作了认真安排和精心组织,并邀请有关区政协和专家学者参加。根据市政协办公厅的统一部署,专门委员会承担了加快传媒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振兴老字号、文学作品的生产与延伸产业链、民俗文化保护与利用、书画(收藏)品市场发展、加快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吉庆街街头文化健康发展等7项子课题的调研任务。7项子课题中,加快传媒文化产业发展和保护振兴老字号是重点,老字号调研还采取市区政协联动的方式,请江岸、江汉、汉阳、硚口、武昌等中心城区政协参加。在另5项调研工作全面铺开的同时,专门委员会集中时间和人力重点开展了加快传媒文化产业发展和保护振兴老字号的调研工作。自5月份以来,调研专班在叶金生主席,杨付华、李传德、邹国林副主席带领下先后听取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长江日报社、市广电总台、市出版集团、长江网、市商务局的情况汇报,然后就保护和振兴老字号问题深入到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召开有区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老字号企业负责人和传人参加的调研座谈会,还实地考察了部分老字号企业。在专门委员会的统一协调安排下,整个调研工作历时半年,于11月中旬顺利结束。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初稿后,又组织召开3次有调研活动牵头人和调研报告执笔人参加的主任会议专门讨论修改调研报告,7篇调研报告均数易其稿,有的修改达5~6次。调研报告均书面提交市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其中余熙、国洪河委员,解家麟副主任,《武汉文史资料》顾问董宏猷在12月25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上分别就加快传媒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保护振兴老字号、延伸文学作品产业链等文化建设问题作大会发言。

2、开展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视察

全年,在叶金生主席,李传德、邹国林副主席带领下共开展了6次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视察。由于准备工作认真,视察项目重大,视察后及时以社情民意反映问题和困难,所以,视察活动有影响,富有成效。视察的项目和景点主要有中共“五大”会议旧址纪念馆建设工程、同志旧居、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新洲问津书院、古德寺、江岸清真寺、汉阳地区近代工业遗产和汉阳铁厂与张之洞博物馆、卓刀泉寺和同志旧居等。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7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是在中国革命处于紧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市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市政府实施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旧址建设工程。在中共“五大”会议召开80周年的4月26日,叶金生主席、李传德副主席带领政协委员视察旧址建设工程。

视察除了让政协委员了解有关工作、发表意见建议外,还及时组织委员结合视察了解的情况撰写社情民意,帮助有关单位解决困难。如视察古德寺后,通过社情民意反映该寺因被武汉照相机厂长期占用土地形成的环境问题,经市领导作出具体批示意见后,在江岸区、市民宗委、市佛协、古德寺和企业协调一致的努力下,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视察问津书院、汉阳铁厂与张之洞博物馆、卓刀泉寺等单位后,通过反映社情民意这一重要渠道,使得这些单位的困难和问题或引起领导的重视,或正得到解决。3、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优势,与有关部门共同对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保护工作开展研讨活动,是文史学习委员会开展参政议政的一个有效方法。“名人故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全国政协部署的文史资料征集选题。今年与《长江日报》文艺副刊部在开展“名人故居”征文的基础上,联合主办并邀请专家学者参加以“名人资源与城市魅力”为题的专家座谈会,探讨发掘名人资源以增强城市独特个性的问题。

除上述三方面工作外,本年度专门委员会其他参政议政工作主要有:在《长江日报》“议政与建言”专栏刊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五大问题制约红色旅游发展”两期专版;组织拍摄“汉正街商俗文化在哪里”、“昌明法师的最后一份提案”两期政协论坛;刊发社情民意6期,苗圩书记、李宪生市长、袁善腊副市长分别作出批示,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其中余熙委员撰写的《关于加强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提升武汉国际竞争力的建议》直报全国政协。

张文亭、晓苏、谢海林委员任“武汉市政法机关执法监督员”,黄春晖委员任市纠风办“纠风评议监督员”,余熙、陈华委员任市法院工作监督员,都尽心尽力发挥了政协委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作用。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开创政协学习工作新局面

专门委员会承担的学习工作是一项面向全体委员、关系到委员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以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政协委员报告会的到会率低,效果不理想。今年,按李传德副主席关于要把政协委员报告会打造成品牌的要求,我们在精心确定报告会主题和报告人人选、精心做好组织工作上下功夫,全年四次报告会共有2000多名市、区政协委员参加,对报告会普遍反映较好,受到政协委员的广泛好评。

1、组织4次政协委员报告会

全年共主办4次政协委员报告会,报告会的主讲人和主题分别是:参加全国“两会”的市政协叶金生主席,郑心穗、江中联副主席传达全国人代会和全国政协会议精神(与市政协办公厅合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张铭清副会长作台海形势专题报告、著名作家熊召政作和谐文化建设专题报告、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作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

2、举办十一届市政协新委员学习培训班

与市政协办公厅共同举办两期十一届市政协新委员学习培训班,叶金生主席、李传德副主席分别作学习动员,邀请胡照洲、郑焕清、赵信国等同志分别就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做好政协提案工作等作学习辅导报告。各区部分新政协委员也参加了学习培训。

3、编发2007年1——6期《学习参考资料》

(四)坚持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努力把专门委员会办成“委员之家”

今年是本届政协工作的第一年,首要的工作是组建好专门委员会。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常委会确定了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选以后,专门委员会及时召开全体主任会议商量研究年度工作安排;在2月8日召开的文史学习委员会新老主任座谈会、3月6日召开的有各区分管领导参加的市区政协文史学习工作座谈会上,分别征求对新一届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年度工作意见并作出修改和调整。

针对政协委员对文史学习委员会及其工作不够了解,主动报名参加较少的实际,李传德、邹国林副主席亲自出面做工作,使一些从事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政协委员和部分民营企业家政协委员参加到专门委员会来,为专门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月14日,召开十一届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专门委员会全年工作。李传德、邹国林副主席出席会议并对做好专委会工作提出要求,希望大家“热心钻冷门,虚事见实效”,把看似“冷”的“虚”的工作做热做实,为专门委员会履行职能做出贡献。

3月20日,李传德副主席率专门委员会全体主任拜访省政协武清海副主席及文史学习委员会领导,希望省政协加强对市政协文史学习工作的指导。

在本年度工作中,注意增强专门委员会的凝聚力、专门委员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努力把专门委员会建设成“委员之家”。虽然专门委员会委员人数较少,但委员参加活动积极热情,参加活动的比率高,受到市政协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2007年即将过去,回顾专门委员会全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只有热爱文史学习委员会的工作,才能做到热心钻冷门,虚功见实效。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是结合文史工作开展参政议政、组织委员学习和开展文史资料工作,其中后两项一定程度上是坐冷板凳的工作。只有热爱这些工作并了解其重要性,工作才有热情和干劲,才能把“冷”的“虚”的工作做热做实起来。

二、只有追求高标准、高水平,才能使难度较大的工作出现新的局面。政协委员报告会很重要,关系到全体政协委员。我们按照把报告会打造成政协工作“品牌”的高标准、高水平来做这项工作。正是坚持这种追求,2007年度的几次报告会委员到会率高,听了的同志普遍反映比较好。

三、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保证专门委员会履行职能的质量。调研工作我们都力求做到深入扎实,调研文稿初稿出来后,反复讨论修改,针对问题补课,使提出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使党政部门的同志心悦诚服。

四、只有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把专门委员会办成“委员之家”,才能充分调动委员积极性。政协委员是专门委员会工作的主体,我们注意做到加强与委员的联系,关心委员的工作和生活;组织委员活动时,也注意做到热心、细致、耐心。委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专门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全年的工作,我们感到还有如下的不足:一是工作的计划性须进一步加强,二是专门委员会自身的学习要加强,三是对委员的走访慰问工作也须加强。这些都有待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克服和改进。

二、2008年工作意见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对于做好政协文史工作来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一年。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全面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发,结合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独特个性魅力,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同时认真贯彻落实贾庆林主席关于做好政协文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文史资料工作以及委员学习工作,为促进“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加强专门委员会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专门委员会工作开拓创新的水平和能力;

二、深入学习贯彻贾庆林主席关于做好政协文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开展与各方面的协作,抓紧做好各类史料的抢救、征集工作,进一步提高《武汉文史资料》的办刊质量,配合重要纪念活动做好有关文史专辑的编辑出版工作;围绕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兄弟城市开展文史资料协作工作;

三、围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认真组织专题调研和委员视察工作:一是呼吁尽快启动辛亥首义百年庆典筹备工作,专题调研辛亥首义遗址遗迹的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二是视察城市改造拆迁过程中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三是视察中山舰、盘龙城等在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

四、从提高政协委员履行职能能力着手,进一步组织好委员学习工作:一是认真办好政协委员报告会,报告会主题分别是: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中央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台海形势、奥运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实行改革开放30年;二是认真办好《学习参考资料》;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市地方志办公室历时13年编纂出版了480万字的《**市志》,填补了**历史上地(府)级志书的空白。志书出版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宣传、发行《**市志》,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使**地方志在本地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市志办充分发掘利用方志资料来源,找准城市文化定位,精心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综合竞争实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挖掘海盐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第一张名片

城市既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和结晶,又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和创造者。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城市,必须立足这座城市文化之根。**地处淮河下游的东海之滨,有着富饶的海水资源,在这块“环城皆盐场”因盐置县的广袤盐区,有着两千多年的产盐历史,**是“两淮盐税甲天下”的重要源区。聪慧勤奋、自强不息的**人“煮海为盐”,更创造了粗犷朴实、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散落在盐阜大地上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海盐历史文化遗存,充分证明了**这个地域、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就是历千年而韵存、熠熠生辉的海盐文化。

**市地方志办公室立足方志资料资源,不断发掘和研究地域文化资料,在打造海盐文化这个**城市文化第一块“金”字招牌方面,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该办研究人员撰写的“海盐文化与**”等专题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门听取研究人员关于海盐文化课题研究的汇报。为扩大海盐文化在全市社会各界的影响,该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召集专家学者开展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举办“海盐文化苑”专题展览,配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拍摄《走遍中国·**》大型专题片并接受专题采访。为了扩大海盐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动员全社会关注海盐文化,该办与市海盐文化研究会积极配合,组织举办“银宝杯”**市海盐文化知识电视大奖赛,与关工委等部门联合编撰出版了《**旅游文化丛书》,并单独编著了其中的单行本《东方盐文化》,社会反响很好。今年年初,**市志办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与筹备市海盐文化研究会策划的、5月上旬在**召开的“中国海盐文化与汉唐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邀请国内盐史盐文化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外知名学者集聚**,共同研讨中国海盐文化及其对历史变革时期产生的影响。对于指导正在建设中的气势恢宏的中国海盐文化博物馆馆藏陈列设计方案,综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扩大海盐文化与**在国内外的影响,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依托新四军革命文物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抗日战争时期,**是开展华中敌后抗战、积聚人民革命力量的战略要地,也是敌、顽必争之地。苏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中央军委华中分会等华中我党我军高级领导机关相继迁驻或建立于**。特别是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力挽狂澜,争锋相对,军令,在**重建新四军军部,**一度成为瞩目的地方,并在全国形成相当影响,时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之说。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根据地文化,共同融合而成**所独有的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不仅包括一大批标志性纪念设施,如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新四军与八路军两军会师纪念碑、新四军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纪念碑等,更积淀了深厚的老区精神,她与**历史悠久的以海盐文化为内涵的“白色文化”共同凝聚成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精神”,成为激励当代**人加快新**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市地方志办公室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资料资源优势,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围绕红色根据地的地域特点,该办发掘整理编辑出版了《永存的英名》、《苏北有个**》、《**人民抗击日寇英雄事迹》、《红色狂飚——左联实录》、《营救美国兵——敌后抗日军民营救美国飞行员纪实》、《董其明与盐阜抗战文艺》等一系列的“红色文化”专著,为纪念刘少奇、、黄克诚、张爱萍等领导人在盐阜区战斗工作的经过,该办还出版了《刘少奇与新四军重建军部》、《在**》、《跃马挥戈——抗战时期的黄克诚》、《剑指江淮——抗战时期的张爱萍》等纪念性著述。

为了弘扬“铁军精神”,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市志办依托史志资料资源,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主动配合中央、省、市电视台拍摄反映抗日根据地以及新四军将领在**等方面的电视剧和纪念性专题片的拍摄和创作活动,接受央视《红色丰碑》、《呼唤和平》、《罗生特》等红色文化纪实专题片采访;配合广播电视局、盐阜大众报社联合策划组织评选《老区丰碑——**抗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历史事件》,并获市委“十佳创新工作”表彰;为市第一小学创建“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对少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整合全市新四军史和红色文化研究资源,建立新四军研究基地,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联合创办新四军研究所,一批研究人员兼职该所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市建军路红色文化一条街专家认证活动以及新四军纪念馆东扩陈列改版活动,为做大**红色文化特色品牌献计献策,倾力投入,得到市委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三、充分利用湿地水绿文化资源,倾心打造水绿湿地文化品牌

**地处江淮沿海平原,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形成了广阔的滩涂、湿地和沙、湖、港、汊密布的地理状况。

**市志办在打造水绿湿地文化名片的过程中,积极应对整合资源,为城市建设和“东方湿地之都”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为了策应市政府串场河景观带建设,市志办组织研究人员与相关部门合作成立了“串场河文化研究”课题组,并组织力量沿着串场河两岸实地勘察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形成“串场河文化”专题考察报告,《盐阜大众报》开展“串场河·母亲河”征文大赛,市志办人员撰写的《枕河而眠》、《古韵悠悠话串场》、《串场河,我的幸福河》3篇散文入围获奖。市政府组织湿地水绿**旅游规划方案研讨,市志办积极介入,并派员参加,对打造全国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开发独特的水绿湿地旅游项目献计献策,发挥地情信息专家作用。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 四川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丰富的价值资源

四川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与丰富的价值资源,四川是红军长征的文化圣地,共和国将帅之乡,它集中体现了四川人民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蕴涵着强劲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价值资源。

1 长征丰碑:红军长征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圣地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在四川就有一万五千里。在长征中,红一、二、四方面军在四川多个县市留下了革命的足迹,四川境内60%以上的地方都播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给四川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其中包括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1936年,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合,两次大会师的成功实现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征中,还有数百次战役在四川境内激烈上演,如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许多经典战役和伟大战迹。在长征期间的四川,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会理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等重要会议,先后通过了《关于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议》《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定》等文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等都在四川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如今,屹立在川西北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向世人展示了四川及四川人民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四川是红军长征记忆的历史宝库,是长征文化的圣地,在四川的大部分地方存有长征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传奇的革命故事。

2 将帅故里: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与崇高精神

四川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如邓小平、、、罗瑞卿、张爱萍等,同时也是、赵一曼、张思德等革命英雄和革命先烈的故乡。在1955年9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授予了、、、、等10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其中,四川籍元帅就有、、、聂荣臻四位,占十大元帅的40%。而在1955~1956年间,四川籍人物中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共有99位。因此,四川又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帅之乡。同时,在革命战争时期,四川还涌现了无数个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烈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成长经历、丰功伟绩和伟大人格,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的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四川人民为建设幸福生活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3 川陕苏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实践与经验总结

四川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建设苏维埃政权,先后有4个省委、3个省苏维埃政权、近20个县委和近40个县的苏维埃革命政权在四川建立,使四川成为了当时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从1932年12月18日到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通江两河口,再到红军强渡嘉陵江西征,最后于4月8日撤离南江的两年多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坚持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豪迈气概和革命精神,形成了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品格。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从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川陕苏区时期各类战场遗址、英雄和革命烈士等的故居及遗物、各种会议举行的地点、军队的行军路线等,以及在这些纪念物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川陕苏区的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川陕苏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政权建设经验,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曾对川陕苏区的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3]今天,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仍然是四川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对纲要课程教学的意义

1 充实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纲要课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更加关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提高。教育心理学显示,“学生对身边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更深厚的兴趣,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切合人们实际的,对之略有所知却又不完全了解的东西”[4]。四川在革命战争年代所留下的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是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因此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纲要课的课程吸引力。如:讲红军长征的胜利,把的“七律・长征”放在屏幕上,再依次结合金沙江、大渡河、岷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军长征中经历的艰难险阻。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人物精神崇高,革命故事生动感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理解教材相关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心

纲要课的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这也是高校纲要课与历史专业课程教学目的的区别之一,纲要课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仰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分发挥纲要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使该门课程真正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个性,贴近学生情感。而充分利用当地具有特色的地方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讲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时,可以结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上陵园”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建于1934年7月,原名“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墓”,分12个墓区,共安葬红军烈士12000余人。此外,在四川通江县境内还有50人以上的烈士墓区40余处,共安葬红军烈士20000余人。这些都表明了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为了新中国敢于奉献、不怕牺牲、为崇高理想顽强拼搏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通过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讲解,激发出根植在每个大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把这种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学习、生活的动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利用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纲要课程吸引力的路径探索

1 创设恰当的历史情境,正确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历史情境,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避免盲目使用地方红色历史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运用四川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时,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并把它放到国家、国际的大背景下,使教学环节有充实的活动内容,环环相扣。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恰当引入地方红色文化,提出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运用历史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体悟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员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脑想、开口讲,由于四川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四川,这些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大都源自学生的家乡,有些村庄或乡镇就是当时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引导学生来讲述它,通过他们自身的参与,感染其他同学,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纲要课的学习中。

2 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目前,由于在高校纲要课的教学中,很多高校实行大班教学,人数众多,在实际执行中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同时,在进行纲要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外出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涉及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很多教师及学校领导都不愿意开展纲要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浪费了地方教育资源,而且也使纲要课的教学效果显得苍白无力。因此,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增强纲要课程吸引力的重要性,为开展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资金支持和队伍建设。纲要课程组教师要广泛开展各方面的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活动计划,各方面通力配合,增强纲要课的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各高校还可以把纲要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暑期各社团的“三下乡”活动相结合,并且利用学生资源,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学生所在的地方,让他们充当向导,作好力所能及的前期工作。

3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打造富有感染力的交流平台

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聘请对当地地方红色历史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或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亲身经历过某事件的亲历者、仍健在的老红军等来学校做报告、专题讲座或交流。通过与这些人面对面地交流,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闻,而且也能把历史与现实更好地统一起来,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感受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

4 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结合纲要课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写出实践报告、心得或是研究论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多是教师直接告诉问题和结论,而学生的自我社会实践可以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获得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人生成长的经验。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开展纲要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地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对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提高纲要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各地历史文化资源对增强纲要课的吸引力只是一种辅助方式,我们还应该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好纲要课的教学工作,让纲要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苏维埃中国[M].北京:北京市印刷二厂,1957.

[4]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建设研究 赣州市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赣州红色文化则专指在赣南革命历史上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赣州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环节。红色文化之所以在江西赣南这块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产生,有其内在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根源。赣州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科学发展有着非常好的条件,因为赣南苏区是共和国之根,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之源,是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起源地,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江西是全国较早认识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省份之一,2001年江西就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主题品牌。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江西的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席会议、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等为依托的交流活动相应展开,以江西社科院、高等院校等为基地的红色文化研究力量逐渐形成。通过加强对赣州红色文化的学习研究,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造福老区,造福社会,造福青少年。同时也加强对革命文物和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对赣州革命文化地位、作用、特色以及所蕴涵的革命精神的研究,将赣州红色文化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

以革命圣地和苏区精神为依托的红色文化是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先辈在开拓赣州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发展了独具特色地域文化。赣州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红色文化,还有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宋城文化。赣州不仅是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还是生态家园、脐橙之乡、东江源头、围屋之州、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独特的文化、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构成赣州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是提升赣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

一、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赣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就景点和史料而言,还有很多亟须开发。已经开发了的,也很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挖掘,使赣州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赣州的重要窗口和渠道。

二、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

要通过宣传教育、规划管理、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要把红色文化发展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从红色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发展强市的转变。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使干部群众感悟崇高、升华境界,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比如:开展红制作、放映、文艺演出进基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验项目等,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实施以中央苏区题材领衔的影视创作生产工程、重点文学创作工程和舞台精品演艺工程,从而在增强赣州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中进一步培育干部群众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在拓展赣州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中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热爱赣州、建设赣州的热情。在突出赣州红色文化的宣传鼓劲、政治教育、素养提升功能中,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坚定信念。

三、加快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要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做好红色旅游区规划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以及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要在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扩大旅游购物消费、挖掘红色饮食文化上,延伸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精心打造具有赣州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年增加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加快建设市、县、乡(镇)文化设施,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

四、理顺文化体制和机制

要准确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现状。目前赣州市文化体制机制不够顺,文化事业建设投入还不足,文化人才匮乏以及文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较弱。要理顺分散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带动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一个统一管理,龙头带动,更好地发挥赣州红色文化品牌宣传效应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进赣南采茶歌舞剧院改革,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演艺集团。二要深化新闻媒体改革,组建大型传媒集团公司,推行非时政类节目“制播分离”,努力把中国赣州网打造成为全国地市级最好的网络资讯平台。三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增强内部活力,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培育文化领域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和一批奉献基层文化事业的人才。四要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五要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

五、优化文化发展的环境

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力度,保护开发历史街区、客家围屋、宋城等文化古迹。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赣州的文化品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也有助于优化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变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式,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提供新的支撑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江西赣州市等地红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2016旅游调研报告范文一:

每年的暑假对于广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长长的两个月时间我们通常会做精心的计划,包括学习、旅游、访亲等。而对于我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旅游更是重点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出于喜爱,更是原于其与自身专业息息相关。社会上的众多相关单位对于暑假这一档期所推出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在面对众多诱惑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多了份冷静与思考,究竟什么样形式的旅游是我们所热衷的?而它的内容又包含了哪些?届此,我们对学院四个系的大一,大二乃至大三的近100位学生作了抽样调研。本次调研共发100份,实收98份,其中大一有55份,大二30份,大三8份(由于毕业实习原因不能填写),教师5份。

经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假期旅游充满期待。有90%以上的人都有假期出游的打算,近70%的同学会选择与自己的同窗好友或昔日老友一起外出。特别是部分从城镇上来的同学,很多好友都在高中升大学时选择弃学从业,故导致两好友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暑期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而且同学之间因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便于沟通与交流,若与父母出游则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压制。

近80%的同学会选择自己组织游玩,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心理上,老师们也如此。如今更多的旅行社推出优惠政策、黄金套餐,但仍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当代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组织能力在进一步加强。尽管今年是红色旅游年,但同学们普遍选择了采摘游。这种接近大自然、最纯朴、最直接的旅游仍是大众所爱。有近50%的同学选择了三日游,20.8%的同学说若在金钱条件允许下会进行为期一周的旅行,29.2%的同学出于考虑家庭等多方面因素会出游12天,以短线居多,主要围绕附近省市。一般价位在500元左右,不包括自己的零花钱在内,基本上升幅度控制在1000元以内。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其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年龄阶段,很多同学看到父母劳累工作后很难开口向其要钱。于是有近30%的同学是利用平常的周末等时间外出兼职,赚钱后用于平常乃至暑期的消费。有将近50.6%的同学选择了山水,看来中国的风景如画仍是大家欣赏的一个重点。其余近30%选择了海滨,甚至包括众多出生在海边的同学,这种安逸休闲、身心放松的度假方式在暑期将得到最好的体现。19.4%的人选择了人文类,红色之旅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今年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代,众多同学的选择还是让大家看到了红色所带来的震撼力。对于看小说式旅游同学们表示概念有点模糊,但很大一批表示不赞同。游玩在于一种心境,只有全身心投入了,才能真正体会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厚赐。

在对5位老师所作的抽样调研中,令我们深感为人父母的不易。一部分老师在孩子刚经历黑色高考后,均希望能陪同孩子去各大高校参观,为填报志愿做个参考,目的能获取相关方面的信息;另一部分则会选择让孩子与同学出游,更多的体现了家长那份包容之心,有极强的指向性思想。希望孩子在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下生长,接受更多的挑战,独自承担生命的重量,从小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在大学生身上还是看到了那种质朴的、接近大自然的、纯然一色的希望。旅游不仅仅能起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更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多了一个与自然接触,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充分享受千年文化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2016旅游调研报告范文二: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研目的

我国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经确定,据国家旅游局的公布的信息,就是: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增就业50万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就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占世界旅游总额的8.6%,超过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中国就接待东亚三分之一的国际旅游者。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十大客源国之一,出境旅游达一亿人次,居世界第四位。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可望达30亿人次。海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协调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为了更加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关联辐射功能显著,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增加外汇收入,是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来源;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创造新的市场劳动岗位,可为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旅游引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促进观念更新;提升焦作整体形象,促进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的保护和开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生态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带;确立城市标志物和市树、市花,组织地方的旅游节庆活动,形成独特、鲜明、富有个性的城市旅游形象。暑假期间我对附近市区的旅游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

针对该处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宣传活动,该地周围的环境以及旅游团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态度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风貌、都要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与之相结合,所以这些也要进行调研。

三、调研方法

第一、我采用取样拍照的方式,对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环境,景色和人流进行了拍照。

第二、我还采用了问卷调研的方式。分别在各个景点给游客发放200份问卷。问卷调研题目有10道题目,分别如下:

1、您对此地的了解程度。A比较清楚。B大致了解C、印象模糊D、很不清楚

2、您在景点会选择什么样的住宿地点A、回家睡B、民居C、便宜的旅店D、宾馆酒店

3、您觉得这的旅游消费是否合理A合理B偏低C偏高

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优秀范文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优秀范文4、您最近一次在此地旅游花费为多少?A50-100B、100-200C、200-500D、500以上

5.、您已经或计划去那些景点?(自写)

6、您这次旅游采用何种交通方式?A。步行B、包车C、自驾车D、路边找车

7、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如何?A、丰富B、中等C、一般

8、您认为这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A、山水自然风光B、少数民族特色C、气候条件

9、您对这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管理的认可程度A、开发充分,管理到位B、开发不足,管理到位C、开发充分,管理缺陷D、开发不足,管理缺陷。

10、您认为这的景点缺乏的是哪些方面?A导游服务B景点整体规划及安排C、基础配套设施D、地方特色购物E、文化背景挖掘F其他。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研结果分析,近5年的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在1000人次左右,其中多为台湾及港澳的旅游者,海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很滞后。旅游者在景点的停留时间短,不过夜的旅游者占51%,停留1夜的旅游者占38%,过境观光游的特征十分明显。旅游者在景点的消费少,景区门票、餐饮和住宿占了绝大部分(76%),这表明该地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旅游消费导向,如购物、娱乐等比例过小。旅游者感受的一致性很高,即:对旅游景区质量及导游等景区服务感到满意,对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印象一般,对长途交通(外部交通)条件感到失望。

通过调研还得出,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该市共有2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

任何一个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所以应该综合分析兴此地旅游产品特性和旅游市场这两个因素,确定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作为长期营销的方向。

在过去的旅游发展中,部分景区无意中造成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掠夺性经营如过多的停车场和日益宽敞的景区道路及游步道公园化现象严重等,同时在风景区的乱搭乱建现象日趋显现,正逐步挤占核心景区。景区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堪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水源面临威胁。旅游资源已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景区的保护问题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能仅局限于内部的精耕细作,部分园区旅游设施已超越限度,对景区的美学价值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我们应该设计自己的旅游精品,推出的为我独有的特色产品,使我们的产品成为面向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这些应该由精选的旅游景点、合理的旅游线路和出色的服务六要素构成。旅游精品应该成为是旅游业形象的集中体现和王牌产品。

五、调研的意义

经过此次调研,我们知道:旅游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购物不仅是旅游者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目的地创收的重要来源。该市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目前仍属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品牌,也未能成为焦作旅游独具特色的吸引因子之一。该市旅游商品目前品种单一,供游客选择的范围狭小,产品档次低,新面孔少,难以吸引游客目光。

旅游产业政策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旅游景点建设开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各景点规划没有形成层次,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历史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力度较小,()开发体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当前焦作旅游机遇大于挑战,景点硬件设施已能满足需求,亟需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标准,加大在吃、住、行、娱、购这五个方面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打造出焦作的山水品牌、太极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还要借此契机全面提升焦作市旅游文化品位。

现在的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精神为指导,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思想,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加大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力度,丰富焦作山水品牌的文化内涵;全力发展具有该市特色的旅游商品;进一步强化宣传目标,开拓高端国际游客市场。未来五年,是该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超常发展的战略。首先是产业化发展观念必须超前,树立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观。其次产业政策也会随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困境;实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古文化村镇在祖国大地上星罗棋布。在我国当今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古文化村镇遭到建设性的破坏。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迫切地需要有序保护,以保留我国各地的文化载体、村镇空间与建筑。历史古文化村镇是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科技研究的资料,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

1历史建筑的保护资金匮乏

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经济大发展,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西南地区历史古文化村镇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很有限。

1.1区域经济较不发达

地缘经济格局变化导致村镇经济衰退

西南大多数历史古文化镇的财政收入都是在200~400万元之间,有些镇的财政收入还不足100万,如重庆的宁厂、丰盛、罗田,贵州的大同等古镇;仅有少数紧靠中心城市的历史文化村镇,依靠良好的地缘优势和交通可达性,文化资源的旅游得到深入开发。其财政收入依托良好的旅游开发远高于其它历史文化村镇,形成良性的财政循环,带动古镇保护事业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重庆的磁器口镇、成都的黄龙溪镇、贵阳的青岩镇等。

因此,地方政府能够投入到遗产保护中的资金就相当有限,而企业的投资程序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能够获得保护资金的城镇是凤毛麟角,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能够吸收民间资本的机会很少。这种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对于历史文化村镇的全面保护来说就显得严重不足。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居民贫困现象加剧

居民本身的贫困更加剧了居民修缮自己住宅的困难,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的居民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修旧如旧”的理念,访谈中居民对保护的态度冷淡。大多数的居民更表示不希望继续保护残破的建筑,希望政府开发工业区摆脱贫困。

1.2、年龄结构及居住年限: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居民的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居住年限主要是居住20年以上的居民,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村镇的年龄老化问题,以及年轻人口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

1.3、居民收入:通过对村镇居民家庭月收入的调查可以看出,村镇居民的收入偏低,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低保和基本农业收入,侧面可以反映出历史文化村镇经济衰退、原住民逐渐流失的现状。居民无力自行改善已严重劣化的旧房居住环境和条件,导致旧城社区居民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不断降低,甚至形成新的“贫民区”或“遗弃社区”。

2.旅游开发基础薄弱

西南地区只有极少数在空间形态上特色突出的古村、古镇经过修整装扮,变成了固化的落日余晖,以观光产业的形式生存下来。而大多数文化村镇虽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但外在观光资源有限,这些村镇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夷平重建搞项目开发,也难以形成旅游产业获得经济上的平衡。

资源丰富度不足导致旅游产品单一

按照旅游六要素,供给的旅游产品类型分为交通旅游产品、住宿旅游产品、饮食旅游产品、游览旅游产品、购物旅游产品和娱乐旅游产品。对比游客响应度较高且与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乡村旅游”能够供给的产品类型,单纯的“古镇旅游”能够供给的产品类型就相对较少,多数局限在民居类、文化遗产类观光型产品和通过民居实现的住宿旅游产品等浅度、单一旅游产品上,游客参与性强的购物和娱乐型产品供给不足。

2.2 类型化分布导致同质化问题难解决

通常规划学者在研究历史文化村镇时,以类型学的方式对村镇进行各种分类,如基于地理环境的背山临水型、山间平坝型、平原型等,基于综合特色的环境景观型、建筑遗产型等,基于非物质文化的民俗文化型和红色文化型。

而在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能够归类,50个村镇能有50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是旅游学者最愿意看到的情况。以巴蜀古镇地区古镇而言,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现象极其突出。可根据地域特色分为成都周边片区、川北片区、川南片区、重庆周边片区、渝东南片区和渝东北片区,它们建筑风貌相似,布局特色雷同。

狭小地域内分布的雷同旅游资源很不利于各自的旅游开发。

地域性因素导致交通可达性需完善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李白的《蜀道难》在感性层面道蜀道之难尽山川之险。

交通可达性一直是地理学、交通运输经济学和城市规划等许多专业的研究热点。在本文中,可达性是指在一定的交通系统中,到达某一地点的难易程度。也就是利用一种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区位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因此,可达性反映了区域与其他有关地区相接触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交流的机会与潜力。

通过对接受交通时间的117名游客的调查,对于交通时间可接受度的分析,能接受1小时以内旅游时间的游客有35人,占30%;2小时以内有82人,占70%,因此有70%的游客能够接受2小时以内的历史文化村镇旅游。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一是大部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交通时间游客不会接受,常规的休闲旅游开发模式并不适宜西南地区大部分历史文化村镇;二是交通可达性与财政收入呈反向变化,大部分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财政收入很低,靠当地政府拨出财政收入作为保护资金的可行性极小。

4结语

历史文化村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古文化村镇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近年来,我国古文化村镇经历了。加快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的多重挑战和冲击,“千镇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危机”正成为共性问题。加之存在保护机制上的缺陷,保护资金上的欠缺以及建筑性能的老化等三个方面的原因,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面临诸多困境。在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使得古文化村镇得到更好的保护。希望政府职能部门主导,期望寄此找到古文化村镇破坏的原因,得到解决的途径,以求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 周卫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10月

2..建筑归来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精品案例集 陈宇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年11月

3.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车震宇 科学出版社 2008年01月

4.古城、古镇与古村旅游开发经典案例 邹统钎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年10月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保定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保定市文物荟萃,名胜众多。大慈阁、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腰山王氏庄园、白洋淀、满城陵山汉墓、易县清西陵、涞水野三坡、等观光景点独特、景色怡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此调研主题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古城保定历史文化古迹“上谷八景”,了解保定的历史和现状及保定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现状,而且可以通过提供资料,发表调研报告,提出建议等方式促进保定的发展和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并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扩大宣传,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古迹的珍贵,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重要性。

二、“上谷八景”保存现状

被称为“京畿重镇,首善之区”的保定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据了解,现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1处。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36郡,河北省中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保定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即:市阁凌霄、奎楼应宿、横翠朝晖、涟漪夏艳、东皋春雨、西刹秋涛、鸡水环清、狼峰竞秀。但由于历史久远,现如今八景之中保留较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一)市阁凌霄

市阁凌霄――大慈阁亦称真觉禅寺,是一组壮观的古建筑群体,坐北向南。据载,大慈阁建于宋元时期,为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自古为佛教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对游客的访谈了解到,此地大多为来上香、超度等做法事的群众,在保护古迹方面,游客普遍认为大慈阁的保护还不错,尤其是因为大慈阁位置较为隐蔽,了解人群较少,所以不会出现游客过多引起的人为破坏。

同时,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慈阁在门票管理上存在较大疏漏,除了正门,大慈阁的另一个入口是没有设立工作人员的,自由进出,所以熟悉的游客都逃过了买票环节,而人群主要是在高考前后比较集中,其次是“五一”、“十一”节假日较多。此外,工作人员认为政府近几年对大慈阁修缮的比较好,但对大慈阁的商业开发力度并不强,虽然这有利于保护文化古迹,但却不利于群众认识大慈阁、了解大慈阁。

结合相关观察和采访,本文认为,近几年大慈阁的文化古迹保存尚为良好,商业开发力度未影响到文化古迹的维护。但是人们对于大慈阁了解甚少,在宣传保护方面有待改善。

(二)奎楼应宿

奎楼,又称文昌阁,是古城保定悠久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据相关资料记载,古代保定有两座奎楼,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另一座建于清代初期,位于大慈阁以南。奎楼高约六丈,台基下有四洞,供行人来往,所以又称穿行楼。

由于市政建设、道路规划等原因,奎楼于20世纪40年代拆除,穿行楼不复存在。但至今仍保留有穿行楼街的地名,道路两旁多为商业店铺,也是保定市较繁华的路段之一。

(三)横翠朝晖

横翠朝晖,是指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时的景致。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古时保定,横翠楼是一座鼓楼。横翠楼建于元代初期,高约8米,坐落于总督府以东,钟楼以西。

可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市区建设,横翠楼后来被拆毁。虽然曾经的钟楼、总督府还保留着,但周围布满了商业店铺,商业气息掩盖了古城曾经的历史文化氛围。

(四)涟漪夏艳

保定古莲花池不仅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也是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南市区,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汇集了我国北方古代园林的精华,有“小西湖”的美誉。除了园林美景,古莲花池中保存的《蔡京送行诗碑》、《出师表》、《莲池书院法帖》及清代皇帝御制诗碑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及书法价值。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古莲花池近几年将一些遭到破坏的古迹修复,如复原曾经的十二景观,并进一步完善园林的管理发展。但古莲花池的今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园林游客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监管人员,出现了破坏文物古迹、毁坏园林环境等破坏行为。其次,游览游客较少,经过采访调查,游人普遍反映是由于票价较高。除了学生证、军官证及老年证有一定优惠措施之外,其余统一票价为30元,对于保定这种中小城市的居民来说,定价稍高。再次,青少年游客普遍对“上谷八景”、古莲花池等保定历史文化古迹了解较少,出现传统文化传承的断代问题。这些都阻碍了历史文化古迹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五)东皋春雨

东皋春雨是描述古城东关之外自然天成的田园景色,其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大石桥东边。清代陈正有诗赞东皋云:“细雨东郊润落花,田夫携手话桑麻。高原已足春三泽,鸡水新添两岸沙。嫩草如烟滋灌溉,长虹弄色隐云霞。载歌喜雨因谁赐,笑指飞凫入酒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建设,东皋春雨这一景观已经消失。

(六)西刹秋涛

西刹秋涛是指一亩泉水汇集,流入府河时水声轰鸣的场景。现今,此景已不复存在。

(七)鸡水环清

鸡水环清是指元代初年张柔将鸡距泉(一亩泉)水引入城中,修筑护城河,因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古城的动人胜景。

近些年府河由于过去保护措施欠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质污染,同时引发了相应的空气污染,因此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河水治理。府河在近几年的治理中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八)狼峰竞秀

“狼峰竞秀”在战国时期就是燕国的十景之一,后又成为“上谷八景”之一。狼牙山位于保定境内易县太行山东麓,不只是风景秀丽的名山,也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由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狼牙山是“上谷八景”中保存发展较好的景观之一。虽然部分游客有些破坏环境、破坏景观的行为,但狼牙山整体管理维护比较完善。除了山峰树木的维护,“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也已落成,生动再现了抗日历史。由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狼牙山的秀美景色,近几年狼牙山发展了红色旅游经济,促进了“狼峰竞秀”的保护发展。

三、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此次调研小组面向保定市的常住居民发放了120余份关于“保定市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发展”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9份,其中以31-50岁年龄段人群为主体,所占比例约为60%。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保定居民对“上谷八景”只是大致了解或了解一点,其中,90%以上的人群了解古莲花池、大慈阁及狼牙山,而其他保护发展不好或已经不存在的景观公众了解的比较少,甚至奎楼仅有不到20%的人了解。

关于“上谷八景”的保护,50%的人认为现有的保护措施好有些不足,有待改进,整体来说大部分人对现有的有重点有侧重的保护宣传还满意。此外调查显示,公众认为大量的商业建筑及人造景观,环境污染,经营不善是造成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人认为政府机构对保护文化古迹的作用最大,应该加大宣传,组织志愿者监督管理。

在历史文化古迹开发方面,人们认为应该以文化保护为导向结合商业开发,必要时可以放弃商业开发。调查数据显示,公众认为“保护意识不够”是文化古迹保护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除此之外,居民还提出了政府没有正确的保护措施、缺少科学的监督管理,宣传不够及缺少相关思想教育等问题(图1)。

图1

而在历史文化古迹的传播发扬方式方面,受访人群认为应该拍摄记录片在电视台播放及发放各种资料,如宣传册、海报等。除此之外,居民还特别指出应该增加志愿者,扩大学校宣传,建立合法的法律保护。

四、问题及建议

通过相关资料、访谈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绝大部分保定居民对“上谷八景”了解甚少

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上谷八景”的八处景观了解甚少,只熟悉其中的古莲花池、大慈阁等常见文化古迹,而且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存现状也较为陌生。

(二)现有的保护措施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我们发现50%以上居民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存现状较为满意,但认为其保护措施不足,修缮、保护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对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宣传力度较低,造成其知名度较低、影响力有限。

(三)政府对保护文化古迹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

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学生人群对于历史文化古迹的认识少、了解少,学校、政府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思想教育开展活动少、范围小、影响低,造成大部分居民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强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认识水平,政府应加强其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设立流动宣传点,宣传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相关知识,还可征集志愿者、联系高校进入社区加强宣传。

2、利用新闻媒体

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现存历史文化古迹的影响力度,使其成为城市特色、城市名片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开发。如制作播放科教纪录片、公益广告、微博微信推广等。

3、平衡古迹保护及商业开发

政府相关部门应平衡保护文化古迹与商业开发。商业的开发不应损伤历史文化古迹,应做好相关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也不应成为商业开发的阻碍,应适当开发文化古迹,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扩大文化影响,带动经济发展。

(二)学校方面

由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文化传承断代问题,学校应注重对中小学生在保护文化古迹方面的教育,例如开展相应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加深其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了解,更好的传承历史文化。

(三)公众方面

保护历史文化古迹需要公众的力量,因此,公众应当以主人公的心态积极承担保护文化古迹的责任与义务,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素质能力,及时制止破坏古迹行为,以促进历史文化古迹的更好保存及发展。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工作总结

,市社科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成都市社科联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不断整合社科资源,逐步构建大社科格局,切实加强对全市社科团体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大力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为我市“争当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的示范”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以服务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为主题,积极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

年初,按照市委提出的落实“四个优先”、实现“四个突破”要求,社科联确定了年度社科课题研究计划,围绕全市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组织开展集体攻关。组织市委党校、市委政研室、统筹局、重建办、农发局、旅游局、教育局、卫生局、统计局、文广新局以及灌口镇、幸福镇等乡镇和部门,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全市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社科课题申报,集中集体智慧深入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目前,各相关部门社科课题已全部结题,并分别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5月份,会同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灾后重建群众精神家园的调研活动,并撰写了《__市重建精神家园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文章刊发在《四川日报》上。6月初,牵头组织市统筹局有关人员,对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查问卷》,被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并成功结题。9月份,按照成都市社科联的要求,组织我市相关部门历时3个月,完成了2万余字的《__市发展报告()》的调研撰写工作。该《报告》作为成都市社科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认真总结了我市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市在灾后重建的特殊时期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新举措和新办法,研究并谋划了我市今后的改革发展思路。目前,《__市发展报告》已上报成都市社科联,并将作为《成都发展报告()》的分报告于明年1月正式出版。

二、以“百千万”科普宣传和“金沙讲坛”为载体,大力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

3月份,按照省社科联、成都市社科联的要求,会同市科技局在青城山镇、中兴镇、崇义镇、灌口镇等乡镇组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和受灾群众板房安置点,宣传科学知识,为群众解疑释惑,受到了城乡群众的热烈欢迎。活动累计散发科普资料和宣传挂图20余种3万余份,受教群众达3万余人。5月份,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国务院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专题研讨会。7月份,按照成都市社科联的统一要求,开设了“金沙讲坛”__分讲坛科普活动。7月12日,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举办了“灾后重建论坛”;7月30日,会同市文明办在幸福家园板房安置点举办了《板房社区文明礼仪》专题讲座,安置点200多名群众听取了讲座;8月3日,会同市妇联在城北馨居板房安置点举办了《板房社区居民的养生保健》专题讲座;10月9日,会同市委党校邀请四川省心理学会副会长张渝作了《灾后公务员心理调适》的专题讲座,市级机关和各乡镇公务员代表200多人听取了讲座;11月19日,会同市委宣传部邀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 院长杜受酤祜教授在市委党校作了《全球变暖与成都低碳崛起》的专题报告,全市机关、学校的200多名党员干部听取了讲座;11月20日,依托市委党校邀请了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作《主流电影与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全市300余名基层青年干部、上海援建代表和驻高校学生听取了讲座。12月22日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校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主题为“走近英雄、走向崇高”的《红色文化校园主题巡展》,弘扬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文化。

三、以构建大社科格局为抓手,加强各社科团体的管理

今年以来,市社科联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对全市社科团体的管理和服务。一方面按照《__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加强了对我市现有的26个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工作指导,认真做好新成立社科团体的申报审核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社科管理档案,规范了社科团体的换届选举工作,并会同市民政局积极做好社科团体的年检工作。9月份会同市民政局审批成立了__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同时,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着手建立了全市社科人才数据库,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__市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另一方面,积极做好社科团体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了对社科团体骨干的培训,努力提高社科团体管理和建设的工作能力,积极支持社科团体开展学术活动,充分发挥了各社科团体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协助、支持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编写《寻找中国红》长篇红色专著,近日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全年共接待了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社科专家,并陪同走访调研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和灾后重建工作,提升了我市社科联在省、成都市社科系统的影响力。

四、以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为重点,积极参与社区住房重建工作

()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工作总体安排,社科联抽调专人参与了宣传部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包街区工作组工作,协助蒲阳镇上阳社区开展灾后住房重建工作。自今年3月工作组成立以来,围绕上阳社区灾后住房重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上阳社区灾后住房重建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受到了市重办的通报表彰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为使社区群众能尽快签定灾毁房屋置换协议,工作组多次以宣传部的名义至函市房管局、国土局、信息办等部门,协调各有关部门为社区群众尽快办理各种手续提供方便。工作组成员多次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有关部门查询信息,沟通情况,协助社区居民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等相关手续。6月初,工作组以市委办名义印发了《中共__市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宣传工作的通知》(都委办110号),要求《__》编辑部、市广播电视台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开展灾后住房重建宣传工作,为全市灾后重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科联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是我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的关键之年。社科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繁荣发展__市社会科学为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为把我市建成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的示范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应用性对策研究

全面整合全市社科资源,充分调动社科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努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的理论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一)开展“城乡统筹、科学重建”社科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我市试验区建设、灾后重建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邀请省内外专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把脉,确定十五项社科重点研究课题,积极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调研、集体攻关,力争出一批优秀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冲刺成都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编辑出版《城乡统筹、科学重建--__市20__年社科课题优秀成果集》。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邀请省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及红色后代和__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一道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学术交流及红色藏品大联展。

(三)评选__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引导、激励我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用优秀的社科成果为我市城乡统筹、灾后重建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市社科联将于年底开展__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

二、加强管理,服务基层,充分发挥社科团体的主体作用

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优质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全市社科团体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各社科团体在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社科团体的规范管理工作。按照《__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加强对我市26个学会、协 会、研究会的工作指导,认真做好新成立社科团体的申报审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社科人才信息库,规范社科团体的换届选举工作,会同市民政局做好社科团体的年检工作,积极支持社科团体开展学术活动,加大对社科团体工作经费的支持,着力改变部分社科团体管理工作软弱涣散的局面,积极组织参加成都市第九次先进学会和先进学会工作者评选活动。

(二)做好社科团体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对社科团体骨干的培训,努力提高社科团体骨干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社科团体管理和建设的工作能力,举办全市社科团体骨干培训班,组织社科团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

三、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大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

抓好社科知识普及既是社科联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__年,市社科联重点在整合力量、扩大影响、增强实效上下功夫。

(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好三月的全省科技活动月和五月的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继续开展好“金沙讲坛”__分讲坛社科知识普及宣传活动,邀请省、成都市知名专家来我市作报告;配合省、成都市社科联继续开展社科知识普及的“百、千、万”工程活动,科学规划、精心制作社科知识普及宣传栏,编制社科宣传资料,免费送科普书籍、宣传资料到乡镇、社区、企业、学校,主动融入“城乡统筹和灾后重建”工作主线;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巡展》,送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五下乡”活动,积极开展“社会科学走进新农村”科普活动。

(二)编辑出版社科读物。深入挖掘__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广泛收集整理__市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献资料,配合省、成都市和__市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__市党史第二卷》(1949--1979)。编辑出版《红军歌谣200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军精神,宣传红色文化。

四、抓好社科联自身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科联

抓好社科联自身建设,是开创社科工作新局面的前提和保障。市社科联将大力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加强社科队伍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和谐社科联和社科界。

(一)认真组织召开“两个会议”。召开__市社会科学届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认真组织召开社科工作会,总结、安排部署社科联一年工作。

(二)加强和谐社科联机关建设。进一步健全社科组织机构,严格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社科团体和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努力把社科联建设成为真正的“社科之家”。

(三)加强社科阵地建设。市社科联将创办《__市社会科学》刊物,充分发挥社科学术期刊在交流信息、展示成果、活跃学术氛围的载体作用,并力争将此刊物办出水平、办出品牌。

上一篇:公务员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家电调研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