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5 17:25:17

武术教学总结

武术教学总结篇1

关键词:上海市;武术操;推广现状;中小学

1.前言

为保护、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武术,教育部和要求各级学校开设武术课。武术操是在传统武术基本动作技能和套路基础上,结合音乐,创编的类似广播体操的一种身体练习形式。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调研了上海市10所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对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共600人。同时,对其中的5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2.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先根据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书籍,为本文研究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对上海市中学武术操开展情况、教学条件、了解武术操途径等进行调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上海中学武术操现状开展推广现状

3.1.1各个学校开展方式的情况调。据调查10所学校中有3所学校在体育课上教授学习了武术操,3所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开展了武术操,另外4所学校则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了武术操的学习,占了总数的40%,其中没有学校在早操时段习练武术操。从开展的方式来看,在所有学校中,有7所学校把武术操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内,大部分学生与老师还是比较重视武术操的学习。

3.1.2各学校开展场地的情况调查。有62.8%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武术操时的场地不能达到满意,所以不是所有的学生在学习武术操时的状态都是最佳的。场地的设施也是每个学校面临极大的问题。

3.1.3各学校开展组织方式的情况调查。在被调查的10所中小学中仅有3所学校,体育老师能组织练习武术操,而1所学校是班主任组织安排学习武术操,这样班主任的组织并不能够很好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武术操的学校中,而有4所学校不能保证每次都参加武术操的练习与学校,这样很不利于武术操的推广和发展。

3.1.4各学校开展模式的情况调查。在被调查的所以学校中,有2所学校在全校展开了武术操的学习,2所学校在大部分年级中开展了武术操的学习,主要集中在6、7、8年纪,而其中6所学校只在个别年级中开展了武术操,主要为7年纪。这说明武术操开展的形式不太乐观,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国家政策来说这都是无可厚非的,这开展的模式直接反应了学校是否重视武术操,领导是否重视其的发展程度。这些开展模式也充分说明学校的教师力量薄弱和教学条件不足。

3.2教师参与情况

3.2.1教师培训情况调查结果。在所以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参加过区统一培训的教师仅仅只有2人,占总数的4%,参加过学校培训的教师有10人,占到总人数的20%;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教师有38人,占总数的76%。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旧的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所以对教师进行再培训和终身教育、终身培训就显得及其重要。

3.2.2教师态度情况调查结果。有5位教师觉得开展武术操的学习十分重要,只占总数的10%。认为比较有必要的有7人,认为武术操可有可无的教师有26位,占总人数的一半之多,有52%保持中立的态度,对武术操的开展持观望的态度。认为不太必要和很没必要达12人之多,占到24%,可见武术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还没有占到重要的位置,武术操的推广和宣传没有做好。

3.2.3教师反馈情况调查结果。有26%的教师认为当下武术师资力量的缺乏严重影响着武术操的开展与推广。有24%的教师反应,学武术操的课时没有保障,可能与其他活动内容相冲突,不能合理的利用安排时间,所以推广学习武术操的观念在中学还没有占到主要地位。

3.3学生参与情况

3.3.1学生了解途径的情况调查。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武术操是学生的主要渠道,占到总人数的58.1%,说明,武术操现在主主要的传播途径让人了解知道的途径是主流媒体;通过学校体育课了解知道武术操的则是在学校体育课上,说明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也是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对之下,同学交流和体育老师的知识传授则比较薄弱,所以武术操并没有得到更广更多的宣传。

3.3.2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况调查。有2/5的学生参加武术操学习是很被动的,占总数的40.5%,这部分学生只是为了顺从学校的要求,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虽然学生有多种多样的参与动机,部分学生的参与动机是非常不健康的,也不利于武术健身操获得推广,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3.3.3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查。被调查的所有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可武术操,从喜爱武术操的各方面来看,32%的学生认为武术操的音乐很和谐,也有48.7%的学生认为音乐较为和谐,音乐是舒缓人一种方式,在这积极和谐的音乐也会带动学生学西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9.20%的学生认为武术的健身效果不错,通过武术健身操活动可以使自己在紧张学习中得到放松并且身体得到锻炼,这样非常有利于武术操的发展与推广。

从不喜欢武术操的原因中分析,其中有25%的学生认为学习武术操还是有难度的难以掌握。有18.10%的学生认为武术操的健身效果不突出,8.7%的学生认为动作与音乐不和谐,这样也会影响到动作与口令的不协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8.5%的学生认为武术操没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体育教师基本都能胜任武术健身操课的授课,但其对武术健身操的教学兴趣不大。

4.1.2大部分学生认为武术健身操的运动负荷适中,既能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锻炼,又不至

于太累;动作的难易程度,教师和学生也都认为难度可接受;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

4.1.3 在武术健身操代替准备活动及校本课程方面,大部分师生持反对意见;在成为课间操方面,大部分师生能认同。

武术教学总结篇2

关键词:山东省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跆拳道教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4—0113—06

Abstract:With 1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handong province as subjects, and by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authors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Wushu and Taekwondo from angle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aekwondo, Wushu's teaching content was relatively old and lack of technique, emphasized the teacher 's leading rol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aekwondo, it should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Wushu teaching to better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Wushu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ies of Shandong; Wushu routine teaching; Taekwondo teaching; comparative study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培养建设祖国人才的摇篮,武术在高校的开展不仅关系到武术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同时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当前进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武术发展改革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武术与跆拳道教学进行比较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分析,从中分析影响武术、跆拳道在高校发展的各个因素,同时把跆拳道教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武术教学中去。有针对性地提出当今高校武术套路发展改革的对策,从而为我国高校武术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层抽样选取山东省12所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武术和跆拳道教学相关的大量论文著作和研究文献,这一切为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准备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问卷的制定步骤

在结合相关文献及其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调查,获取有关武术、跆拳道现状的资料。整理制定出本研究的的调查问卷基本框架;根据框架编制出初测问卷,在部分体育教育专家审阅后,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初测;根据初测结果,对问卷项目进行筛选,删去问卷不合理部分;修改问卷,再次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1.2.2.2 问卷的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课情况、理论课情况、对武术课的认识、对跆拳道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的评价、学生选择的原因等。

1.2.2.3 问卷调查的实施

(1)通过网络查询,确定山东省普通高校名单,大学类5所,学院类7所,共计12所。按照不同类型学校向12所高校体育部(教研室)确定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名单。

(2)通过各校体育部提供的参加武术、跆拳道选项班的学生名单,向各高校的武术选项班学生发放自编问卷360份。为了保证问卷的回收率、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卷的发放采用亲临或委托调研员现场发放的办法。回收问卷343份,有效问卷317份,回收率为95. 75%,有效回收率为89. 25%。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山东省12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2.4 对比分析法

在调查结果中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法,发现总结出两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应予借鉴的地方,提出合理性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开设武术、跆拳道课分类的情况

武术教学总结篇3

房凯(1989.8-),男,汉族,山东莱芜,硕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运动与健康。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学校近十多年武术教改的目的与途径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认为:武术在学校未真正普及,许多学校没有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武术课程;影响武术在学校展开的因素:课时少,师资匮乏,过于竞技化和套路化的影响力关系,没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理论教材,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针对武术教改存在问题以完善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传承武术传统文化视角展开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改;目的;途径;学校武术

1、学校武术研究成果及学校武术教育现状

1.1学校武术研究成果

据文献资料发现,当代学校武术研究主要通过对武术与中华民族精神、武术教学与学校体育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提高认识、积极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改革教学理念、加强武术教材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武术教学过程中的武德教育、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路径选择。梅杭强,解乒乒,郑建,郭楠。主要从武术人才培养与民间武术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指出武术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缺乏、课程体系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现象,其教学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目标与现实的矛盾。在当前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等文中都扼要指出了当前体育院系武术专项武术教学突显的各种不足,他认为在教学模式上应该从“基本功―规范化套路”的竞技武术教学模式、向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招法―套路―招法[1]过渡,该观点代表着学术权威的观点,对学校武术的具体改革指明方向。

1.2学校武术教育现状

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具体表现有:1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时安排较少;2每次课教学内容积累增多,教学和复习时间相隔都比较长,学生没有场地及时练习和复习,动作本难记难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动作示范不标准。学生对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以及器械的使用方法等都缺乏正确认识,掌握技术动作慢且不理解,教学效果极其一般;3师资严重匮乏、武术拳种较多、内容丰富、技术动作路线复杂,不具备一定武术专业素质的教师很难胜任教学要求。4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遗忘速度较快。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积极性的激发,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死板毫无新颖可言,教材内容老化,教学模式陈旧,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吸引;套路结构的严谨性和模式化与学生学习兴趣不相应。

2、武术教改的目的与主要途径

2.1武术教改的目的:1、促进武术实质性进入学校体育课程;2、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普及和深化武术运动在群众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程度。

2.2武术教改的主要途径

武术的本质在于技击性,以攻防为形式,求赢为目的。统一并有助于教学效果真正长期落实的途径。[3]学校武术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大力开设武术课程,认真分析、总结武术教改的核心内容,探讨武术教改的目的与途径。大力培养学生武术学习兴趣,从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运动习惯。通过分析,课程、教师、教材、学生、制度、是影响武术在学校不能很好普及的主要因素,[4]上述要素应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才能够使武术真正顺利进入校园,从而实现武术的健身价值[3]。

2.2.1课程方面

在课程方面,学校体育课程应该从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方面增加武术比重,1961年教育部规定了每学期武术课时数(小学6学时、中学8学时);由此可看中小学武术课程课时太少,应增加武术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老师精讲、给学生留充足时间练习新授课教师所教教学内容,在课中把难度动作达到熟练自动化。

学校武术资源匮乏,武术理论课和术科比例严重失调,理论尚不完善[5]。而术科一味追求高难新的竞技武术套路,长期以来武术人才培养过度关注竞技武术,从而忽略传统武术的重要性。

2.2.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和重要角色”,武术教育的传承者、维护者这一艰巨重担落到老师身上,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辅助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而教师专业水平又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武术发展,应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武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是教学主体,加强对武术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应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武术教师魅力,激发和巩固学生的习武兴趣。

2.2.3教材方面

武术教材在书库中比比皆是,但大多是对动作的讲解、动作要领的阐述说明、然而对动作攻防含义、动作技能技巧却很少提及、教材长篇论述、全是文字的累积、毫无新意可言,教材编选要抓住武术的本质,突出技击性、攻防含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方面应以“淡化套路提倡攻防”为原则,要有所创新;核心内容应突出武术动作的攻防趣味性,恢复武术技击性的本质特点,发挥武术课程的健身、防身、修身和娱乐价值。达到作用和任务明确,结构完整,使整个武术课程内容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灵活实用、系统完整。

2.2.4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过程主体因素,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的让学生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因此武术教育改革的起点和终点须定位为“学生”。课程设计、教材的编制、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学内容等,都要围绕这一定位来考虑去设计,总之本着增强和巩固学生的习武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扬长避短、区别对待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论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会产生良好教学效果,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了解武术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注重武德与武礼,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2.2.5制度方面

利用政府的政策性加强政策导向作用,把武术列入体育中高考项目,引起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的高度重视,加强武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切实将武术教学就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13(2):76-78

[2] 龚双安.竞技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保障体系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169-172.

武术教学总结篇4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热点;冷门;趋势

中图分类号:G8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03-0141-04

The Spotlight Issues and Trends of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ity'sTraditional Sports

JI Shang b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 ang 471022, Henan China)

Abstract: By som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keyword searc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logical analysis, the essay has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focus, dark horse andtrend of the research of nationality’s traditional sports. It finds that the n ationality’s sports, Taijiquan,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re three spotlightissue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ity’s sports studies. In the ethnic traditionalsports classification study, the hot topic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national ity traditional sports, Sanda, martial arts teaching, martial arts set patter ns, minority sports, Qigong and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martial arts patte rns’classification study, the topic is the teach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 ns of martial arts set patterns; In Quanshu classification study,the hot topicmainly lies in Taijiquan,Xingyiquan, Baguazhang, Shaolinquan,Changquan, a 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health of sports will gradually become a topic of conc ern; The exca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ivil martial arts and excellent types ofQuan may be neglected in the study of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Key words: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focus; unexpected; trend

近年来,电子文献检索法逐渐成为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本文运用关键词检索法对200 2-2008年间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进行检索与分析。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选择了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 为信息源,并通过检索民族传统体育类文章关键词来了解其出现的频率,然后根据关键词出 现的频率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热点、冷门与趋势,以求探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工 作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2-2008年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

1.2 研究方法

1.2.1 关键词检索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与研究的需要,预先设计出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31个, “北京奥运”和“奥林匹克运动”类论文关键词2个(用于比较),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信息,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 数据库中,检索出2002-2008年间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25 771个次,根据检索结 果分类统计和排序,并依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一般情况下,频率出现的越高与其有关的主 题就越可能是研究的热点)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点、冷门与趋势。

1.2.2 数理统计与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 ffice Excel进行统计处理。

1.2.3 逻辑分析法根据文献资料、标引关键词的年份和频率及其数据处理结果,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热点 、冷门及趋势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发现,有关民族体育类论文的研究数量遥遥领先,7年间总计达4 076篇,其次是散 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

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它们均在1 000篇以上; 民间体育、武术理论和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都在100~400篇之间,而武术器 械方面的研究最少,总计19篇。另外,从表1中还发现,2002-2007年间,序列1至11的关键 词,其出现频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到了2008年,除了“气功”关键词仍呈上升趋势外, 其它均出现陡然下降现象(表1)。

通过对表1中关键词总量的综合分析,近7年间,以民族体育、散打、武术教学、武 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为关键词的文章,共占民族传统体育类文章总 量的93.9%。从以上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关民族体育方面的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热点中的热点,它同散打、武术教学、武术套路、少数民族体育、气功和民族体育文化等方 面的研究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6个民族的国度里,民族体育的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它做 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它的大众性、区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及文体交融 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健身、娱乐、竞技、教育、经济等功能,因此,民族体育 在整个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这句 富有哲理 性的名言肯定了民族文化的大众性、时效性、流通性及其生命力,而对于民族体育而言,同 样具有这样的魅力,所以,民族体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研究的热点是不言而喻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散打这一技击 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众多体育院校和民间都争相开展了这一体育项目,《武林风》栏目 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散打在这种形势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是必然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跆拳道在我国开展得也很普及,它以其健身、竞技和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与百折不 屈的跆拳道精神[2]令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该项运动,大有超越我国民族传统的散打 运动之势 ,尽管该运动源于我国,但是,我国的散打运动在培养练习者的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等优良 品质和礼仪等方面做得不如跆拳道,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其发展的生命力,因此,该方面的问 题还需要研究者认真思考。

在武术教学研究方面,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中小学、高中和大学不同层次的武术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就武术教学方法而言,特别是在电子化教学时代,如何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 础上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来有效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育研究者的重要内容,因此, 随着武术教育理念的更新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改善,武术教学方面的内容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之 一。

另外,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花园中是一束绚丽的奇葩,其中,武术套路的教学、 训练、表演、竞技及其“商业化的发展”[3]等方面的研究甚是突出,它和少数民 族体育、 气功、民族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领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它们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长期研究的热点。

通过表1我们还可以看到,序号8至11的关键词出现频率相对较小,这说明民间体育、武 术理论、传统体育养生、武术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热度相对较低。民间体育是指存在于一定民 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尚没有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开展的体育[4],民间体 育正是由 于缺乏这种组织化、专业化和制度化,其受关注程度也相对较低,因此与其有关的关键词出 现的频率相对较低,然而,民间体育内容十分广泛,并在日常生活中为大众的健身、娱乐及 休闲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对民间体育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武术理论与武术器械方面 的研究热度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者的研究范围相对较窄。而作为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 研究,尽管该关键词排列在表1的第10位,但它作为传统体育养生的主题,可以预见,随着 健身气功的大力推广和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健身气功大赛的举办,其影响力将大大提升,因此 ,在健康理念逐渐增强的今天,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的素材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2008年是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年,正是这种重大的世界性运动会的举办,掀 起了关于奥林匹克研究的热潮,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8年,以“北京奥运”和 “奥林匹克运动”为主题的研究骤然升温,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 126和906篇,净增百 分比分别高达250.9%、214.2%,正是由于“北京奥运”这种特殊原因,导致了民族传统体 育 类研究(除气功研究)普遍下降的结果。但我们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还会以其特有的生命力继续呈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气功方面的研究在2008年没有 出现下降情况,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气功研究者没有受到北京奥运的影响,另外,更重要的原 因还在于,人们通过健身气功来追求旺盛生命状态的愿望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2.2 传统、竞技、学校及民间武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2数据显示:2002-2008年间,表2中各关键词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有关传统武 术 方面的论文总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达2 842篇,仅次于太极拳类和民族体育类论文数量 ,其次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和民间武术类论文数量(表2)。

表2内各数据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与民间武术类的 研究,一是没有受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赛事的影响,二是该领域内的研究处于持续升温态势 。

传统武术方面的论文关键词总量之所以处于领先地位,占据着武术类论文关键词总量的 60.2%,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传统武术是武术文化的根文化,也是现代竞技武术的源 泉,没有博大而丰富的传统武术做根基,现代武术不可能有发展的素材和动力,如果现代武 术脱离传统武术的根本,那么,现代武术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传统武术具有极 高的历史学价值,它是历代宗师代代传承而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其价值正如邱丕相 [ 5]教授所述“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不仅具有历史‘沧桑’的价值感,更在于后人可以去 探索它、研究它、发展它”。

关于竞技武术类的研究虽然没有传统武术类的研究火热,但在近几年超过了学校武术与 民间武术类的研究。这一现象说明了竞技武术在当前走势良好,已逐步走向成熟,武术从民 间的最低层走到学校,成为一项体育项目,从中国东方式的文化形态走向中西文化的结合, 成为一项竞技体育,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发展。

相比之下,学校武术类的研究尽管没有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类研究一样的强势,但有关 学校武术类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学校武术不仅是学生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方法,也 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武术也 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热点而持续下去。

至于民间武术,虽然表2中所显示的论文关键词检出量没有前三项多,但民间武术仍然 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民间武术是武术研究的源泉之一,学校武术与竞技 武术的原始素材皆来源民间武术,因此,民间武术类的研究大有文章可做,个别研究会对丰 富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可能会成为该领域内研究的冷门话 题,例如,对民间将要失传的武术拳种研究、促进民间武术文化交流研究、民间武术对丰富 人民文化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挖掘与整理民间武术文化研究等。

2.3 武术套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3数据显示:有关武术套路教学、武术套路训练、武术套路竞赛方面的文章检出率相 对多于武术套路创编与武术套路裁判方面的文章;2002至2008年间,除了武术套路训练和武 术套路裁判类关键词处于微量不定态势外,武术套路教学和武术套路竞赛类关键词总量呈波 动上升趋势(表3)。

根据表3数据的横向比较:武术套路教学、训练与竞赛方面的研究数量差距不大,分别 占武术套路类文章总量的37.8%、31.1%、26.7%,说明该方面的研究力度相近;武术套路 教 学、训练与竞赛方面的研究总量共占武术套路类文章总量的95.6%,说明武术套路教学、训 练及竞赛是武术套路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在中小学、大学乃至民间、部队等不同层次和不 同领域内,有关武术传承的方式都离不开套路的形式,以套路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和竞技以 及表演是武术传承、发扬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另外,随着武学研究的深入,武术套路的价值 趋向于多元化,除了原有的技击、健身、竞技、娱乐等价值外,其教育、美学及其商业化的 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也逐步受到重视。

对于武术套路的创编而言,其研究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武术套路的创编存在一定的难 度,包括动作质量高低的把握;动作路线与内容的设计;不同拳种的风格、特点以及表演性 、欣赏性等因素都要考虑,同时,现代武术套路的创编主要目的是为了竞技比赛,而每年的 武术赛事中所比赛的又基本上是规定套路与传统套路,自选套路则相对较少且创意不多,基 于以上种种原因,武术套路的创编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创新,只 能原地踏步,其相应的文化也只能守旧如初,因此,从事武术套路创编的研究将对竞技武术 及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武术套路创编虽不能称为武术套路类研究的 热点,但它将成为武术界有志之士的研究方向之一。而对于武术套路裁判而言,其研究数量 少的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变动性太低,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也自然为少。

2.4 拳术类论文关键词检索结果与分析 表4所反映出的信息主要表现在: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研究在拳术类文章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整个31个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关键词中,以太极拳为关键词的论文检出率最高,达4743 篇;在100至400篇之间的有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共计1156篇;南拳、 螳螂拳、通背拳、劈挂拳、戳脚共计265篇;2007与2008年相比,除了少林拳、螳螂拳、通 背拳,拳术类论文关键词总量微有升高和截脚处于微量不变的态势外,其余关键词总量呈微 量下降现象(表4)。

在6 164篇拳术研究领域里,有关以太极拳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占拳术类论文总量的76. 9%,有相当高的比例。太极拳运动以其健身性、欣赏性、大众性的优势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国内各大高校几乎都把太极拳作为体育必修课程,且在大众体育中,太极拳的开展也十分广 泛,有很坚实的群众基础。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应日本友人邀请题词“太极拳好” ,自此以来,太极拳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太极拳运动已成为当今国内大众体育场上最 亮丽的一道风景之一,同时,它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十分强烈,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运动 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目前,还有学者极力呼吁将这一运动引入孔子学院,使 国外朋友通过这一载体了解东方文化,这种高屋建瓴的举措既可以扩大其发展空间和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以其本身 的魅力拥有了自身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生存力。我们充分相信,在重视提高“体育文化 力”[6]和世界普遍关注健康话题的今天,有关太极拳方面的研究将成为人们长久 的研究热 点,还可以预见,广大科研人员也会将如何提高与增强太极拳的文化力作为研究趋势之一。

与有关太极拳为主题的研究相比,以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少林拳、长拳等为主题 的研究相对较少,这说明该类拳术的影响力与太极拳相比要小得多,其研究的总量也自然相 对少得多,而对于南拳、螳螂拳、通背拳、劈挂拳、戳脚等方面的研究则更少,该现象说明 ,一些传统拳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其传播力度小、群 众基础薄弱;二是其文化影响力小、发展速度慢;三是受现代竞技武术发展趋势的制约;四 是受传统拳术自身特点的制约,如,传统拳术的套路内容较为简朴,且多有重复,基础动作 单调枯燥,且短期内难见实效,不如练散打或拳击、跆拳道来得快速实用;五是传承方式较 为闭塞。以上原因构成了部分传统拳术研究总量不多的重要原因。

运用同样的检索方法,对四季拳、梅花拳、汤瓶拳、弹腿、凤阳拳、绵拳等拳种进行检 索,结果显示:有的检出率极低,有的为零。这种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传统拳术作为一 种文化形式,其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像四季拳[7]、梅花拳[8]等许多拳种 都濒临着失传的危 机。诚然,由于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变迁,一些优秀的传统拳种正面临着流失的命运,这是民 族文化的巨大损失,这种民族文化流失的境况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不能不引起武术界乃至 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高度重视。因此,目前那些虽不盛行但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武术拳 种将是人们研究的冷门话题,这也是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与价值所在。为使濒临 流失的传统拳术发扬光大,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还要探索传承 之道,理论研究应充分宣扬传统拳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彰显其文化蕴含与教化功能; 实践研究应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例如,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记录与保存;成立协会、组 织;举办比赛,扩大影响等举措。

3 结 语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是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体育、太极拳、传统武术 类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三大话题,同时该研究领域中也存在一定的冷门 素材,尽管2008年民族传统体育类部分研究出现陡然下降现象,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优 秀的民族文化还将保持上升的研究大趋势。为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民族体育文化之林 中崛起,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力,应看清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全面而科学地 对其进行广泛细致的研究,让热点研究持续,让冷门研究充满价值,让整个民族传统体育研 究朝着良性趋势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李磊,祝伟明,古信.儒佛思想对跆拳道精神影响之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24(5):133-134.

[3]邱丕相,初学琳. 武术套路商业化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1,8(3):49-51 .

[4]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概念再探讨[J].武汉体育学 院学报,2009,43(11):27-33.

[5]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0-224.

[6]张建华,陈青,钟全宏,孟峰年.体育文化力的内涵及其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 学报,2006,(6):50-52.

[7]何喜林.四季拳――一门濒临失传的拳种[J].精武,2003,12:29.

武术教学总结篇5

本学期武术特长班的教学已经结束,总体来看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还是令人满意的。从学生的德育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紧抓技术动作,通过适宜的负荷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一.武德教育

武德是习武之人所遵从的道德,是习武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武术的练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谚中就有“习武先习德”的话。从本学期之初就对学生加强武德的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习武先习德的重要性。通过专门的武德教育和平时练习中的言行举止来提高学生对武德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用其标准来佐证自己的言行。

二.武术技术

本学期是我们小学部武术班开班的第一学期,所挑选的学生都是没有一点武术基础的学生,要想让这些学生从无到有这一步是很难的,我必须从最最基本的手型步型教起。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辛苦,要对每个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对每个人都要进行纠正,每堂课下来几乎都是声嘶力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辛勤努力下学生的动作不断规范,学习的内容也不断的丰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学期我们完成了武术最基础的基本功和初级长拳套路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本学期初定的学期教学计划。

三.理论指导技术

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我还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与武术技术相匹配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方法和原理,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技术动作的练习。

本学期通过校领导的关心,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我的辛勤努力,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计划。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下学期能够得到改善和进步。

二、小学武术班活动总结

我校“武术班”开展至今已逐步走向成熟化,正规化,从锻炼同学的自身素质出发,从关爱武术爱好者的身体着想,主要以加强社员的体能训练,技能训练,进行素质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新老社员进行分层教学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通过这学期的武术基本功和体能训练,社员们能够积极参加,并且对训练的内容能够积极的完成,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技能训练:

在训练中武术指导老师根据各组社员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教学、区别对待的方法,在训练中对达不到要求的同学进行了特别的训练,并且对其减慢了学习进度。对于掌握较好的社员重点培养,为校武术队发现并积累人才。

三、主要活动及成绩:

1、“武术班”组织编排了我校“春风桃李又一年”教育教学汇报演出活动。获得校内外领导的肯定。

2、以“武术班”骨干组成的校武术队在江苏省第二届武术比赛中获得了佳绩。

武术教学总结篇6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1998年至2004年期间的《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文史》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12所体育院校学报,《浙江体育科学》、《辽宁体育科技》等14家体育科技期刊中共计427篇有关武术运动的文章进行了研究,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本研究将所获得的论文按两种方法进行分类统计。第一,将研究的内容分为教学训练、历史发展、武术功能、武术文化、技术分析、传统项目、规则评分7个内容;第二,将研究的武术项目,分为功法、套路、搏击三个方面。本研究涉及的论文共427篇,其研究的内容、项目如表1所示。

类别

教学训练

历史发展

武术功能

武术文化

技术分析

传统项目

规则评分

数量

176

85

48

43

33

30

12

百分比

41.22

19.91

11.24

10.07

7.73

7.03

2.81

表1:427篇武术论文涉及的内容

二、结果与讨论

(一)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水平提高

在427篇有关武术运动的研究文章中,176篇是研究武术教学和训练方面的,占总数的41.22%。这说明我国武术研究目前在教学训练研究方面较多。武术训练方面的论文为武术工作者科学地进行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我国的武术运动在科学化的轨道上向前稳步发展。温佐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武术套路技术教学中应用图示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秦念阳等阐述了散手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使人们对散手训练的目的、作用、组成和形式有一个生动而具体的认识,为建立武术的战术训练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关技术动作分析方面的论文有33篇,占总数的7.73%,文章直接指出武术运动中某些具体动作技术存在的问题或如何去正确完成动作,这些分析与诊断,对武术训练的正确完成与合理规范都有一定的帮助,但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技术分析多集中在理论分析和较简单的个别动作上。金丽颖对散手的瑞腿动作进行了解剖学和力学分析,王静等对八运会武术套路预赛指定动作失误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们的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

转贴于  (二)突出武术优势,争取发扬光大

武术运动的功能和文化方面的论文分别为48和43篇,占总数的11.24%和10.07%。这些论文一方面从武术的健身功能出发,客观地反映出武术对机体的良好影响。如王忠山采用同位素及生理生化的方法连续多年追踪研究了从事太极拳运动对老人骨矿物质、骨密度、钙磷代谢的影响,发现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系统形成良性刺激。另一方面,许多论文认为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和精粹,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会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因此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如张志勇认为中国武术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在内容上带有极为浓厚的民族审美意识。德艺、形神、刚柔、和谐构成了武术美学朴素的辨证思想的基本特征,从而在陶冶情操、丰富感情、满足愉悦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魅力与技战观、体用观、德行观功用,构成了中国武术的整体思想。武术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方面的论文有82篇,占总数的20.25%。这反映出武术研究者很关注我国武术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前途命运,因为我国传统武术运动既有健体防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又深含丰富的文化哲理和底蕴,因而更应该将其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分享武术运动带来的美的享受。

三、结语

目前我国武术运动的研究内容涉及面较广也较全面,表明我国武术运动正处在积极发展和完善阶段。我国传统武术运动如何步人奥运会走向世界是目前武术界面临的首要问题,需要更多的武术工作者共同努力奋斗才能使传统武术项目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温佐惠.武术套路图示教学法的尝试与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

武术教学总结篇7

论文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普通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深刻反思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缺陷,总结出了问题探究、情境陶冶、自主学习三种武术教学模式,并进一步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启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博弈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倡导者是美国学者杰夫里·舒尔曼,他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川。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现实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的目的。

我们倡导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武术教学模式的重构,是因为武术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兵学、医学、艺术等多种知识门类,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运动器械种类多,运动套路数量多,动作路线变化多,动作蕴涵的人文精神因素多,具有健身、防身、娱乐、观赏、交流等多种功能和价值。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正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情境设计、尝试协作、会话交流、意义构建等理想教学情境的设置,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对武术教学模式的重构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价值。

1.2高等学校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的缺陷分析

1.2.1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武术教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都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体现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经验性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却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在教师主导下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失去了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不可能达到武术教学所要求的各种教育目标。同时,这种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思想,也会使部分教师养成不思创新,不求进取,自我感觉良好的不良习惯。

1.2.2注重技术学习,忽略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校武术教学往往以技术学习为主,常常是一套拳、一套器械、加上理论成绩就可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极易造成学生盲目追求考核项目的成绩,而忽略应该根据自身发育特点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学生只知道自己某个项目的成绩,并不知道自己身体健康总体状况如何,以至造成被动、消极参与武术的学习与训练,不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2.3注重统一标准,忽略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单一的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施教,使所有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执行老师的安排,而不能针对自身条件和兴趣特长制定锻炼计划和进行自主学习,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武术教学模式重构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依据教学规律,创造教学环境,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所采用的教学范型或过程。通过领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并结合武术学科的特殊性,以科学的态度加以总结,形成了如下三种行之有效的武术教学模式。

2.1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依据武术技能的形成,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反复体验的特点,在教师科学指导下,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和练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研究讨论—练习反馈—体验成功。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讲解和示范基本技术动作后,学生在动眼、动脑中获取丰富的运动表象,为进行意义构建和自主探索提供必不可少的素材。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组际间的交流与竞争,对武术技术动作进行思维加工,以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过的基本动作进行重新组合,使学生在协作中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自信,更能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自豪,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愿望,造就出高素质的自主学习者。

2.2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武术学科的特点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探究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通过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验证假设,去获取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运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互动探究—促进发展。在武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学训练有关的问题,并形成假设。学生根据假设和猜想而进行具体练习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探究的内驱力,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同时,促进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领域的发展,使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得到自由拓展、重组和升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达到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

2.3情境陶冶模式

情境陶冶模式是指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关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通过创设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类似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动机,从而以高涨的情绪投人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组织会话—明确结论—扩展推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各种自然情境,帮助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促使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从各种情境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拓宽分析、解决问题的渠道,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整合、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明确、具体、深化。武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上,而应达到对该知识和技能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校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启示

3.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前提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重构武术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武术教学方式方法的彻底摒弃。对武术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构建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仅要吸纳众家之长,更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契合,考虑到本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和现有设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优势,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对武术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选择、组合、优化和超越,使武术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3.2把握武术教学的特点是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关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项目,它集中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所有体育项目都具备的强身健体的特点,还具有注重内外兼修、道德教化的功能。古谚讲“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中不仅仅要学生学会几个套路、几种拳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武术的内涵,如武术伦理、武术哲理、武术文艺、武术医学等,使武术情结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因此,在重构武术教学模式时,更应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设计、协作教学、尝试完成、会话交流等形式,不断总结出科学实效的武术教学模式。

3.3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是武术教学模式重构的保障

置身于信息社会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充分的扩展,学习的方式已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闭,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网络教学的常用技能,学会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为教学实践服务,并通过创设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为武术教学模式的重构与优化提供广阔空间。

武术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普通高校;武术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防身健体、娱乐表演和修身养性的功能,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下,武术走进课堂并逐步建立了武术学科体系,实现了初步的现代化构建[1]。1961年《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大纲》中,把武术列为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以来,高校武术教学已经普遍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必修课程。然而,相关研究发现,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教法、教学观念等等依然沿袭着几千年的传统理论和教法[2];武术“唯套路论”的极端,体操化的趋势愈演愈烈[3];武术课程失信,即课程实际与学生想象中差距甚远,造成许多“学生爱武术而不爱上武术课”的现象[4],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与发展。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5]。自主学习模式是在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的,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创新性等多种特点的学习方法。本文塔里木大学24式太极拳教学为例,探讨自主学习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践价值,以此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新型课程改革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塔里木大学2014———2015年第二学期武术选修课6个班级,每班32人,所选班级学生均未选修过武术课程,以3个班级为自主学习模式实验班,以24式太极拳为实验教学内容。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实验法实验班级在进行第一次课时时,教师讲解本学期课堂自主学习的价值和要求,内容包括:自主学习24式太极拳的进程、考核标准、课前自主学习24式太极拳的注意细节、课堂以组为团队单位进行课堂交流学习、自主学习中组与组之间就学习疑问进行交流、教师解答和指导;对照组则实行以教师教授指导为主、学生模仿学习练习为辅的的传统教学模式。1.2.2问卷调查法学期考核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自我学习效果评价,发放相关问卷192份,回收192份,回收有效率为100%,问卷信度和效度符合社会调查研究要求。1.2.3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对有关自主学习、武术教学改革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1.2.4数据统计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性。

2.结果与分析

2.1技术考核评定(见表1)

技术考核内容为24式太极拳,考核标准参照中国武术协会2012年印发的《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由表1统计可知,两组技术考核比较中,实验组技术考核成绩优秀的32人,占总优秀人数(两组总优秀人数为52人)的61.5%;成绩良好人数为45人,占总良好人数的61.6%;不及格人数为0。对照组技术考核中成绩优秀的占20人,占总优秀人数(两组总优秀人数为52人)的38.5%;成绩良好的人数为28人,占总良好人数的38.4%;不及格人数为8。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模式班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表明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武术教学中技术掌握能力和演练水平。

2.2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见表2)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总分100分。其中教学目标包括课堂教学目的和目标的评价;教学实施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学习的评价;教学效果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各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值为所占指标总分值的100%、80%~90%、60%~70%和50%以下。由表2统计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实验组在教学目标、实施、效果及教学总分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5),表明自主学习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更为满意。

2.3学生自我能力评价(见表3)

依据《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量表》中学习兴趣及学习对自我效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和传统学习过程中自我能力的改变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学习兴趣、自信心、团队合作、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四个方面,总分100分,每项占25分,每项评分指标为非常显著、显著、一般、无变化四个层次,各占分值为25、20、15、10分。由表3可知,在学生自我能力评价调查结果中,实验组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过程中学习兴趣、自信心、团队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及评价总分中均非常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自主学习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团队合作、及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讨论

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在于对人“身心兼修、魂魄屏铸”社会属性的培养,是基于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的教化与规训的身体教育过程[6]。24式简化太极拳是我国原国家体委统一组织编排的太极拳国际标准竞赛套路,具有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刚柔相济、易学易练的特点,备受太极拳爱好者的青眯,也是目前普通高校普及最为广泛的太极拳套路。从技术考核、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自我能力评级三个方面对自主学习模式在高校太极拳中的教学情况进行实验调研,结果发现,自主学习模式实验组对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术掌握和理解、教师教学实施模式、及学生自我学习兴趣和感知能力的培养等评价,均显著优于普通传统教学组。由此可知,自主学习模式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感知能力、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具有积极作用。分析认为,这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主学习和控制能力的实现密切相关。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7]。自主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理念的更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高校大学生接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基础教育后,特别是国内高考大环境下以教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学习思维下,养成了一直以教师为主导,适应性接受教育的心理素质,严重抑制了大学生尝试性学习、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行为习惯。这种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被迫行为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抑制和难以维系,学习行为指向性从、呈现狭隘的单一性;自主学习模式则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学习目标确定的前提下,由学生主动和自主搜集学习资料,独立运用分析探讨和实践检验的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及创新型姿态学习,进而实现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自信、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自主学习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学生自觉适应和习惯团队合作、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价值。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师角色呈现多元化现象,具有多样性、相似性、灵活性和服务性等特征[9]。自主学习模式是改变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理念下,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实现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和疑难解惑者,也是学习过程监督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是尊重学生学习自信、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参与和见证者。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具有客观、公平和科学性,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性、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及学习氛围的建立具有良好的作用。从本研究结果发现,自主学习模式组的学生对于24式太极拳技能的掌握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自主学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认为,通过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目标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促进学习内容的掌握更有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形成了自我学习的体育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需求的发展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4.结论

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验比较,证实了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的掌握,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认可,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性学习,充分展现了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中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解惑者和评价者,完成了教学过程中较色的转变。自主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对于调动体育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洪浩,田文波.现代化进程中武术教育理念与体系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52-58.

[2]徐潮州,吴向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91-393.

[3]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4]武东,吕韶钧.高校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92-98.

[5]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2):78-83.

[6]王东旭.传统功法练习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价值[J].体育教育与研究,2014,29(S2):48-50.

[7]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8(4):12-16.

[8]潘书波.论高校师院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2):117-118.

[9]常洪霞,杜林涛,张笑昆,等.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特征及价值[J].体育学刊,2014,21(4):81-83.

上一篇:文化策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环境艺术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