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1:33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1

1摄制实践教学录像,拓展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相当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此,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本校学生社区实践的教学录像,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仿案例现场,开展启发式教学

开展预防医学的经典案例和新发案例讨论,模仿案例现场,分组讨论。通过实例讲解和启发思考,强调学生“精讲多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疾病的病因是如何探索的过程和预防医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卫生学部分实践教学,我们开展了经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饮酒导致的铅中毒和职业性接触导致的苯中毒的案例分析。

3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学

预防医学强调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运用书本知识和接触社会人群、了解公共卫生现状的机会和场所。传统教学着重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些理论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预防医学的应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适应新形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每年带领各专业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参观结束写学习心得体会。到市区幼儿园调查儿童传染病,到学校周边地区开展血吸虫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简单的医疗救助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生了解将来他们面临的服务主体,能更好的执行“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4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特性,因此又被喻为“医学中的哲学”。由此,在学校指导建立环境保护协会,艾滋病关爱协会和开展妇幼保健学、健康教育学选修课程等,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科研设计,带领学生到流行病学现场开展科研,指导本科学生资料如何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科研论文的写作。

5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2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暴露后预防

近年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传播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人数量在不断增加[1]。红河州自1995年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中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目前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建水县作为红河州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截至2016年12月底,共发现并报告HIV/AIDS病人3201例。随着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卫生、公安和司法相关系统工作人员面临HIV职业暴露的风险随之增加。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在从事艾滋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和管理工作过程中,暴露于含有HIV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即暴露于含有HIV的液体等引起的危害[3]。为进一步了解建水县HIV职业暴露状况,本调查对2006-2016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进行分析,以探讨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暴露后应急处置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6-2016年建水县报告的HIV职业暴露者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6-2016年建水县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暴露方式、暴露源严重程度、暴露后紧急处理情况、暴露后评估、预防性治疗方案及暴露后0周、4周、8周、12周和6个月血清学检测结果等。1.2.2职业暴露处理。根据《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库(点)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的通知》、《云南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局部处理、危险度评估(包括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级别的评估)及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prophylax⁃is,PEP)。PEP方案包括基础方案和强化方案,基础方案采用双汰芝(两种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3TC+TDF)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强化方案采用双汰芝联合佳息患/克立芝(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1.3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6-2016年建水县共报告HIV职业暴露80例,其中,男性28例(35.00%),女性52例(65.00%);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33±10.99)岁;护理人员36例(45.00%),医务人员26例(32.50%),公安民警14例(17.50%),其他人员4例(5.00%)。以2009年发生最少,2例;以2013年发生最多,13例;年平均7例。暴露人员工作时间最短1年,最长38年;针刺锐器创伤性暴露45例(56.25%),接触性暴露(皮肤、黏膜暴露)22例(27.50%),抓伤咬伤擦伤13例(16.25%)。暴露级别Ⅰ级62例(77.50%),Ⅱ级18例(22.50%)。

2.2不同职业人群发生HIV职业暴露情况比较

护理人员、民警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工龄均以五年内为主,分别占58.33%、64.29%;暴露方式护理人员以针刺为主,占77.78%;医务人员以接触和针刺为主,占96.15%;民警以接触和抓伤为主,占85.71%;三类人群暴露源均以HIV抗体阳性为主。护理、医务人员及民警在工龄、接受过安全培训及暴露方式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工龄比较中,工龄在一年内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民警高于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高于医务人员(P<0.0084)。在接受过安全培训中,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均高于民警(P<0.0084)。暴露方式比较中,“接触”医务人员高于护理人员(P<0.0084),医务人员与民警、护理人员与民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4);“针刺”护理人员高于民警(P<0.0084),医务人员与民警、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4);“抓伤”民警高于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P<0.0084),医务人员与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4)。

2.3HIV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情况

80例职业暴露者中,73例(91.25%)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立即按规范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7例(8.75%)未进行任何的局部处理,均为医院工作人员眼部职业暴露。

2.4HIV职业暴露后的PEP和暴露后检测结果

对职业暴露者暴露级别与暴露源级别进行综合评估,92.5%(74/80)的暴露者进行了预防性服药。进行预防性服药者中,8.11%(6/74)是评估不需要服药但暴露者要求服药,属于过度用药。根据暴露者暴露级别与暴露源级别综合评估,理论上无需PEP、基础PEP方案者分别为13例和67例,实际上采用了PEP方案者分别为9例(69.23%)和65例(97.01%)。74例进行预防性服药者中,71例服完全程,占95.95%;1例首次服药后由于暴露源HIV抗体检测为阴性而停止服药,2例因药物副反应大擅自停药。暴露者分别在暴露后0周、4周、8周、12周和6个月检测HIV抗体,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

2.5HIV职业性暴露后的用药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

74例采用药物预防,其中67例在≤24小时内服用了首次职业暴露后预防药物,最早15分钟,7例服药时间为24小时以后,最晚6天18小时;2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及头晕症状而停药,72例未报告不适症状。

3讨论

历年报告数据显示,建水县HIV职业暴露报告数不断增加,这可能与建水县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HIV感染者增加、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扩大以及公安部门对吸毒人员全员收戒,医务人员和民警面临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性也不断增加等方面有关;另外与红河州近年来加强了HIV职业暴露预防体系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覆盖面,严格按要求落实药品储备和报告制度,人群职业暴露意识提高有关[4]。本调查显示,HIV职业暴露者主要来自卫生、公安司法系统,其中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是主要暴露方式;护理人员和民警发生职业暴露工龄以五年内为主;民警接受过安全培训比例较低。提示针刺和其他锐器刺伤是HIV职业暴露防护重点,新入职场人员对HIV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技能不强。培训教育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和安全操作是防止职业伤害的基本保证[5]。医疗活动中发生针刺锐器创伤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医务人员未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或经验不足、操作不娴熟及注意力不集中有关[6]。在医疗卫生实践中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做好职业防护;需要医疗、公安部门制定规范的岗前培训制度,以医护、民警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进行培训,提高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技能。随着HIV疫情蔓延和扩散,到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断增加,医护人员接触感染者的机会亦增加,职业暴露的几率亦增加。医护人员应将每一个患者视为可能的传染源,在医疗、护理等工作中应用标准预防原则,把接触到患者血液和体液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关键。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HIV职业暴露者在发生暴露后能够按规范要求实施紧急处理措施。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功能较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感染HIV的危险性[7]。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发生眼部职业暴露未进行紧急处理(或是处理措施不得当),提示应加强职业暴露预防处理知识宣传和处理物品(如洗眼器)的配备,保证职业暴露时能及时得到处理。本调查中仅有81.25%(65/80)的暴露者采用了合理的PEP方案,仍存在未服药、服药晚及过度服药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部分民警对预防用药和用药渠道缺乏了解;暴露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和敌对等。职业暴露发生后,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的特殊敏感性,当事人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服药给身体带来的种种不适,对职业暴露人员,要重视早期的阶段性的危机干预[8]。特别是医务人员对HIV预后和转归有一定的认识,更增加了心理压力,即便发生低危的职业暴露,对预防用药的要求也特别强烈[9]。甚至为寻求心理安慰,部分暴露者认为服用越多的PEP药物就能得到越大的保护作用,导致过度用药[10]。工作中需要加强与暴露者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沟通和心理干预,减少不必要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另外,处理HIV职业性暴露事件的工作人员对暴露后应急处理技术不够熟悉,对暴露者未做好相关的咨询辅导工作,对使用预防性药物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对用药方案的选择把握不好,过度使用PEP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滥用和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坚持预防教育优先,医护人员规范安全操作行为和深入落实“标准预防原则”是避免职业暴露感染HIV的重要措施;公安部门应联合卫生部门以适合的方式对新入职民警开展预防HIV职业暴露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对职业暴露者心理危机干预,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暴露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结合暴露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是否服药的决定,开展职业暴露的处置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小波,陆继云,付丽茹,等.云南省2003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4,19(11):409-412.

[2]陆林,贾曼红,马艳玲,等.云南省1989—2005年艾滋病流行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17-519.

[3]程峰.艾滋病职业暴露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端琼丽,邵燕波,张维义,等.红河州2009—2013年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9):1564-1566.

[5]黄定文.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112-113.

[6]黄慧玲.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控制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787-1788.

[7]胡国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2):81-86.

[8]张强,方清艳,张勇,等.云南省2007—2010年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3):190-192.

[9]刑春凤,黄俊卿,李漫天,等.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8):80-82.

[10]姚亚萍,郭志宏,杨介者,等.浙江省2003—2005年艾滋病职业暴露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7):1-2.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3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

[NextPage]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NextPage]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根据卫生部下发《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我中心对病例发病前1日至隔离观察前所有长时间停留过的地区(疫点)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

对11名密切接触者落实医学观察,我中心派2名专业人员在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4

在以往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这就使得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另外,由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庞杂,教师一律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提起课堂学习的兴趣。另外,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这也使得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

2.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1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而教师则扮演着课堂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抛出问题,调动起学生对驱动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2.2PBL教学过程

2.2.1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PBL教学法是以情境创设为主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仔细编写适合学生的PBL教学大纲,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方式编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尽量真实,并且要与医学或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如饮用水污染案例、食物中毒案例、慢性病社区干预案例等,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而在案例引入后再根据PBL教学大纲对学生抛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资料的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2.2.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由组员选出每个组的小组长。分组完成后,在下节课开始之前将相关案例以及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小组成员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下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其他成员可以做补充。如果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出现困难,教师可以作相应的点拨和引导,实在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再进行讲解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2.3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PBL教学法对于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进行PBL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同时要能同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要寻找解决问的方法,就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查阅,这又对学生学习的相关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设施要求达不到时,则需要教师对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上的帮助。

总之,预防医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其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运用等具有良好的作用,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PBL教学法的全面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共同作出努力。

作者:李利斯 单位: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玉青,徐生刚,王庭瑞,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1):81-82.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5

【关键词】实践教育;预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

1不同教学环节,不同实践教学形式

1.1理论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思维教师通过导课引入案例“抛砖引玉”,以案例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理论课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分析案例,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预防或控制(预防观点,群体观点)此类事件发生的措施和手段。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由只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与能力发展并重的转变,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同时培养学生“以案例为中心,培养公共卫生思维”推理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铺垫。在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体会:(1)案例内容多采用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重大的、经典的历史事件,具有时代性的、当前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科幻电影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关注度高的题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2)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贯穿预防医学的“预防观点、人群观点、环境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的思想,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意识。(3)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执业医师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1.2三层次实验课类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1.2.1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技术技能。如《环境卫生学》实验“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测定”,实验包括实验室的经典测定方法——碘量法和现场快速测定的墨水法;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室日常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理的两种方法。1.2.2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联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根据案例纵向运用一门课的理论知识,横向运用相关联课程的理论知识。如“职业中毒的案例讨论”,纵向涉及《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的第三章《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第四章《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第五章《职业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的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预防/控制的完整过程;横向涉及流行病学职业现场调查,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效应关系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内外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职业中毒解救中的毒理学机制。1.2.3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如实验“环境中噪声评价”,学生自行设计选择某一职业环境或生活环境,通过现场勘察,设计采样点、采样时间,撰写实验方案,合理分工完成不同场所噪声的测定,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噪声的来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1.3项目带动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学生通过5周系统的专业实习实训,将专业课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疾病控制中心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能力、危害因素检(监)测与防控能力、毒理实验技术与评价能力、人群健康促进与评价能力、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置能力以及卫生执法的分析、判断、指导和处理能力等“六种能力”。学院还通过“大学生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经常举行大型的公益宣传活动,如艾滋病防治知识、世界环境日、慢性病的防控、职业病的监测等的宣传;每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前都进行充分设计准备,实地考察走访,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联系,认真修改活动方案,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做到计划科学合理、操作切实可行。多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在责任感、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赢得了社会的的赞誉与好评[4]。1.4结合专业设计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和创新性学生在第期进入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阶段。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所选专业教师的课题,自主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校长基金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的学生在自主完成资料查阅、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校长基金项目”的学生,通过课题的申报和完成能从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养成;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书写、修改结题报告、科研论文,培养了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中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实践教学体会

2.1客观环境良好的实践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一。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准备出不同的学习实践环境,比如实验课教学中,注意专业课程中横向联系,基础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应用型课程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实习实训环节,多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毕业论文环节,学生根据前期学习兴趣、实践方向、工作意向自由选择带教教师,为进一步投向社会做好准备。即低阶段(教学实践)专业基础内容帮助学生塑造理念;中阶段实践操作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高阶段锻炼和实践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5-6]。2.2教师环境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在知识储备方面,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学科间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能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自主创造热情的引导者[5-6]。因此,作为一个有素质的教师团队,应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实践技术的传授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者等;才能有效保障培养的高素养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质量。2.3学生条件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和作用对象。只有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对其能力培养,就业选择的重要意义,才会主动去学习和实践与教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在学生在读不同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其意识到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意义;比如入学阶段,通过《预防医学导论》课认识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公共卫生思维;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和实训阶段,贯穿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阶段,贯穿就业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选择论文研究方向,锻炼与之意向职业方向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就业信心。总之,通过“夯实基础理论、强化能力培养、培育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指导,构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预防医学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B/OL].(2013-03-07)[2016-12-29]..

[2]黄馄,陶芳标,郝加虎,等.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3-44.

[3]于秀波.在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J].亚太教育,2014(24):82.

[4]张淑兰,张海军,祝丽玲,等.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96-97,99.

[5]朱鑫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分析和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5(9):18-19.

[6]习昕,朱光发.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92-93.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6

(一)编制目的。

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分类救治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强化预防措施、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和减少疫情危害的防控策略;发挥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优势,积极应对、科学处置;全力以赴做好期间流感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应对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机构。

县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县节期间的流感(以下简称流感)防控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1.县应急办:负责收集、汇总、上报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信息,综合协调节日期间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承担县领导小组节日应急值守工作。

2.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节日期间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新闻报道和防控知识宣传。

3.县发改委、县贸粮局:负责协调节日期间防护用品等物资的生产、储备、购置和统一调配。

4.县卫生局:负责节日期间全县流感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置、病人救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承担全县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专业指导。

5.县教育局:重点做好学校节日期间留校学生的管理和开学后的防控工作,与卫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学校的流感疫情预防和处置工作。

6.县公安局:密切关注节日期间与流感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相关信息查询,保障应急车辆的运行畅通,必要时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

7.县财政局:负责节日期间紧急防控经费的落实,保证节日应急处置需要。

8.县交通局:负责对车站和交通工具旅客的检疫和流感疫情监测,及时报告流感样病例,配合做好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人员的运送。

9.县外办、县侨台办: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节日期间涉外人员医学观察、隔离治疗等处置工作。

10.县旅游局:负责落实节日期间旅游景点和星级饭店的流感疫情防控管理,与卫生部门配合共同做好旅行团队游客和星级饭店入住客人的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疫情趋势和相关信息,提出旅游建议。

11.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节日期间对流感疫情应急处置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生产和流通等质量安全的监管。

县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节日期间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分工,按照《县应对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明确的要求,履行各自职责。

三、应急值守

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落实节日期间24小时应急值守,主要成员单位指定一名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保持通讯信息通畅,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流感疫情。各部门应急机动队做好车辆、应急物资的准备,安排好人员轮休,确保24小时待命。

四、监测预警

1.县人民医院负责节日期间流感监测工作。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一旦发现学校、宾馆、景区、交通工具、养老院等单位或场所出现可疑聚集性流感疫情,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向有关部门预警。

2.各基层单位(包括学校、社区、企业、农村)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联络员,重点做好辖区内流感样病例、聚集性流感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学校严格实行晨检制度、因病缺课追查报告制度和流感疫情统计报告。企业负责本单位员工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与报告。特别关注有基础性疾病者、老人、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及时发现有流感样症状患者,并立即报告。

3.特殊单位(敬老院、看守所等)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人员流感样病例与聚集性流感疫情监测与报告。大型活动主办期间,主办单位专人负责对参与活动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宾馆和旅行社每天对入住人员和旅游团队进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4.交通部门对乘坐交通工具人员及铁路、公路等场所进出人员,实施发热流感样症状监测。

五、信息报送

各单位和各部门在获知流感疫情信息后,必须在2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县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核实,向县卫生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县政府和市卫生局。重大或特别重大流感疫情在2小时内报告市政府。

重大敏感事件,如辖区内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或聚集性暴发病例,尤其是出现学校、医院、敬老院、人口密集企业等重点场所聚集性流感疫情时,县卫生局要在接报1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其中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应报告完整个案。

县卫生部门要严格执行流感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督促本辖区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人)做好流感网络直报。

六、应急响应

按照属地管理、分类响应的原则处置期间流感疫情,主要分文艺巡游活动、交通、旅游、学校、企事业单位等5个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进行应急处置。

七、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

(一)疫情处置。

县疾控中心接到聚集性流感样疫情报告后,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辖区内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或聚集性暴发病例,尤其出现学校、医院、敬老院、人口密集企业等重点场所聚集性流感疫情时,及时报告市卫生局。

(二)分级分类救治。

对符合标准的轻症病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采取以居家隔离治疗措施。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专人负责,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转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旅游团队可在当地宾馆实行,由旅游部门落实;需住院治疗的流感病例要在定点医院集中收治,必要时征用宾馆、学校等,改善通风条件,集中收治流感病例;确定县人民医院集中收治流感重症病例。

120急救中心配备专门医务人员、救护车辆,配置洗消设施,负责流感病例的转运。

(三)医院感染控制。

各医疗机构切实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规范发热门诊,对有发热流感样症状的探视人员应限制进入病房,接触发热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八、保障措施

(一)应急药品储备。节日前后县人民医院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落实达菲、扎那米韦和连花清瘟胶囊等药品的储备。

(二)经费保障。县财政部门负责流感防控经费的投入,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和流感疫情处置等经费。

(三)公众服务保障。依托电信114号码百事通建立县应对流感公众服务平台,及时为公众解答流感防控知识,及时查询、转接县疾控中心、发热门诊、专家咨询电话,引导公众到就近就便的医院就诊。

九、健康宣教

各乡镇要以欢度节为契机,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部门协调相关媒体,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普及流感防控知识,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告知公众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与卫生部门联系,避免外出,限制其参加不必要的公众集会和旅游等活动。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7

关键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截至2013年4月21日16时,全国共报告102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20人,12人康复,其余70人正在各定点医疗单位接受救治。①传染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有必要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以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预防接种工作不仅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也关系着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和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的扩大,纳入免疫规划范围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多②,公民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高,预防接种补偿纠纷呈上升趋势③,因此有必要对预防接种纠纷补偿纠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立法机构制定法律规范性问题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提出预防接种补偿纠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详细分析。

2008年12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引发《北京市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北京市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2009年1月1日启用版)》的通知要求:预防乙肝疫苗,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增加初中一年级1剂次接种,2009年1月1日之后实施。

2009年3月11日,北京某疾控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对某中学初一学生进行接种,赵某(女,13岁)亦属于被接种对象,疾控中心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对受种者实施接种。该批次疫苗质量合格,运输、储存等符合要求。

2009年3月16日,赵某出现不适并就诊。2009年12月2日,疾控中心组织并启动专家组诊断,结论为: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腹型),本例紫癜与接种乙肝疫苗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属偶合反应。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④,该调查诊断结论由卫生行政机关盖章并出具给受种者。

赵某监护人不服诊断结论,因无法启动医学会鉴定程序,当地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机关又置之不理并拒绝予以补偿,赵某没有其他救济渠道的情况下,向疾控中心所在地人民法院以医疗事故责任纠纷为案由,并以疫苗生产企业、疾控中心、卫生行政机关为被告提出民事诉讼,经法庭调查,作为接种者的疾控中心,其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的该批次疫苗合格。由于北京市两级医学会未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无法启动鉴定程序,至今该案未决。赵某共花费巨额费用,多次上访,无法解决。2008年7月卫生部颁布并实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但仍无法进行医学会鉴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 2008 年卫生部颁布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目前我国只有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制定了实施步骤,一般发生疑似异常反应病例时,基层疾控中心向卫生行政机关汇报,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⑤,若构成异常反应,由相关政府部门予以补偿;若不构成,原则上可申请医学会鉴定,但各地并未真正的贯彻和实施。

本案中,赵某具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特征,具有不可预见性,实施接种者、疫苗生产企业均有合法资质,疫苗产品质量合格,接种者未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的要求,受种者接种后身体组织的器官、功能损害,疫苗接种各方均无过错。⑥然而专家组诊断为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但赵某认为其符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获得国家补偿,在经过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诊断后,不服其调查诊断结论,却无法启动救济程序。

由此看出,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预防接种纠纷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调查诊断程序不完善

调查诊断结论是预防接种纠纷最为核心程序之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成员未在调查诊断结论中署名,且不同意见未标注记载,接种者所在地的卫生行政机关在调查诊断结论上盖章,名义上系卫生行政机关作出,并非由专家组作出。

二、当事人提讼性质不明确

具体来说,发生疑似预防接种纠纷受种者可提起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并未明确规定,这导致司法实践中混乱,部分法院不给立案,有的法院以民事诉讼案件立案。

三、预防接种纠纷医学会鉴定程序不完善

各地并未真正建立相应鉴定专家数据库,各省级医学会实际上并未全部进行异常反应的鉴定工作。比如说北京两级医学会至今仍无法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故鉴定。

四、预防接种纠纷未纳入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

预防接种纠纷当事人不服医学会鉴定,是否能通过司法讼诉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司法鉴定,并无法律规范。由于医学会与卫生行政机关、各大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造成当事人失去了对医学会信任,而司法鉴定机构独立于各大医院、卫生行政机关,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截止到至今,司法鉴定机构从未开展过预防接种纠纷司法鉴定。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预防接种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有必要建立并完善异常反应补偿制度,异常反应从诊断、鉴定到处理的各个环节,以切实保障异常反应得到及时处理和救济⑦。有利于受种者迅速得到合理的补偿,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 “4月22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

②焦艳玲:《预防接种纠纷的类型与责任承担》,《卫生与法》 (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6月第32卷第6期总第430期,第52页。

③陈颖、段洪媛:《建立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法律救济机制的思考》,《社科纵横》(理论版)2011 年 9 月,第95页。

④《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款: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三条、第五条。

⑥焦艳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法律救济制度探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年12月第18卷第6期,页93-95。

预防医学的现实案例篇8

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根据国内外在防治人禽流感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人禽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做到疫情“早发观、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普及宣传人禽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开展全民普及防病知识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部及**省关于传染病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人禽流感的预防、症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三)属地负责

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镇(场)对本辖区的人禽流感防治工作负总责。

(四)分类控制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人禽流感分为—般疫情(Ⅰ类)、重大疫情(Ⅱ类)、特大疫情(Ⅲ类)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类控制。不同类的疫情发生时,启动相应类别的方案。

(五)快速反应

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做到就地处理和控制疫情。

(六)依靠科技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人禽流感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科研指导,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病例诊断、疫情分类与管理

(一)病例诊断与确认

各镇(场)发现辖区内预警病例要立即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组织临床呼吸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员进行调查会诊,并报市政府。由市政府报江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确定。

(二)疫情分类

Ⅰ类:辖区范围内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但没有发现人禽流感病例;Ⅱ类:辖区范围内出现散在的疑似或确诊人禽流感病例;Ⅲ类:辖区范围内证实禽流感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出现人禽流感暴发流行。

(三)疫情的分类管理

市人禽流感疫情专家评估小组依照疫情分类标准,并结合禽鸟类禽流感疫情、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情况、是否有聚集病例发生、是否具备人传人能力以及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大小、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结合禽流感在人的流行特征对禽流感疫情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疫情预警级别。

根据疫情控制情况,市人禽流感疫情专家评估小组可临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级别,并提出防治策略及重点措施。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采取不同的反应措施。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市成立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决定本地区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组长:周大建(市委副书记)

副组长:谭自强(副市长)、黄国忠(副市长)

成员:李栋雄(市府办副主任)、梁长浓(市府办党组副书记)、马福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彭浩晃(市卫生局局长)、刘庭俊(市农业局局长)、林新民(市经贸局局长)、黄伟民(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容德顺(市交通局局长)、甄景才(市教育局局长)、梅锐锋(市公安局副局长)、李政文(市民政局局长)、伍仲晃(市财政局局长)、郭认趸(市林业局局长)、陈沃波(市劳动保障局局长)、黄伟华(市文广新局局长)、伍立修(市体育局局长)、容兆廉(市旅游局局长)、李健才(市外侨局局长)、周志东(市工商局局长)、李德阗(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主任)、黄啟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龚贵祥(**边检站站长)、刘广威(市红十字会会长)、林超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卫生检疫、后勤保障、农村、宣传、社会治安、外事、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9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彭浩晃(兼),办公室主任为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各镇(场)要参照成立相应机构,负责辖区内人禽流感防控领导工作。

二、办公室及各小组的组成和职责(第一个组成单位领导为职能组组长)

(一)办公室

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市经贸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及时传达上级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精神,并督促检查我市贯彻落实情况。

2.承办领导小组领导同志召开的会议,负责领导同志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3.负责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起草、审核和印发工作;负责有关方面行文的分办工作。

4.负责各小组之间和有关部门及各镇(场)的联系、沟通和服务工作。

5.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信息的综合、整理和上报工作。

6.负责江门市派出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督查组的组织与联络工作。

7.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办公室下设协调小组、专家指导小组、专家评估(预警)委员会、督导组。

1.协调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本地区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小组成员主要由市卫生局主要领导及办公室、疾病控制、卫生应急、法制监督、医政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2.专家指导小组。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单位组成,下设医疗救护、预防控制、病原学三个指导小组。

⑴医疗救护指导小组。主要由传染科(感染科)、呼吸科、ICU放射科、急诊科等专科的专家组成,负责指导病例诊断,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医院的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等工作。

⑵预防控制指导小组。由流行病、消毒和卫生监督等专业的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开展人禽流感疫情收集、报告、分析及调查处理等工作,及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建议、评估效果等。同时指导成立现场流调处理组、疫情信息组、消毒及院内感染控制组和宣教组(热线电话)等。

⑶病原学指导小组。由病毒形态学、免疫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细菌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病原学、血清学样品的采集、检测等工作。

3.专家评估(预警)小组。由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人组成。负责分析、评估疫情等级,及时提出疫情预警和调整级别的建议。

4.督导组。成员单位由市府办公室督办股、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组成。负责督促检查各镇(场)防治人禽流感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各成员单位履行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二)卫生检疫组

由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公安交警大队、市旅游局、市外侨局、**边检站、**海关、市外经贸局、市卫生局、市经贸局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依法制定流动人员检疫防治方案。

2.建立健全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和出入境口岸防治人禽流感工作机制。

3.制定交通工具和出入境口岸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预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收集、报告有关疫情。

4.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的卫生检疫检验工作,依照有关规定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对流动人员中的人禽流感患者、疑似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留验、就地诊验等医学措施并向指定医疗机构送治的工作。

5.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疫情监测工作和卫生监督工作。

6.强化对出入境口岸和交通工具的紧急卫生处理措施。

7.督查各有关部门对出入境口岸和重要交通通道及场所有关防治人射流感监管设施的落实情况。

8.督查进口防治人禽流感所需的物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药品、试剂等的办理情况。

9.承办领导小组交办其他的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

由市经贸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红十字会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制定防治人禽流感有关物资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和措施,并指导和监督实施。

2.负责督促和协调各有关单位和各镇(场)做好保障本地区防治人禽流感医药品及用品,包括医疗器械、口罩、隔离服、消杀剂等的生产、采购、供应工作;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调运。

3.负责防治人禽流感医药品及用品、生产应急所需资金和物资。

4.负责防治人禽流感医药品及用品的储备及调节工作,制定紧缺医药品及用品的应对预案及应急措施。

5.监测与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盐、糖、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和卫生清洁用品的市场动态,督促各镇(场)做好市场供给保障等工作;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调运。

6.指导各镇(场)加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查处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7.制定市财政防治人禽流感专项基金使用方案,确保及时拨付使用;督促各镇(场)安排落实人禽流感防治基金,做好城乡困难群众人禽流感防治医疗救助及生活救助工作。

8.负责组织接受管理国内外防治人禽流感的捐赠事宜。

9.承办市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农村组

由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组成。主要职责:

1.制定农村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方案。

2.督促检查各镇(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救治农民和农村人口人禽流感患者方针政策的情况。

3.协助分析并预测农村人禽流感疫情,及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4.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对农村人禽流感患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5.指导和督促各镇(场)加强对农村和广大农民开展防治人禽流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6.督促各镇(场)加强对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整治工作。

7.指导各镇(场)对从疫区返乡的务工人员实施疫情监测。

8.指导和督查落实农村集贸市场的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9.及时总结交流各地防止疫情向农村蔓延的经验和做法。

10.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五)宣传组

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外侨局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制定宣传报道材料,及时提出新闻宣传报道的指导性意见。

2.指导和组织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做好疫情通报、防护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重大决策和部署、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成就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3.审查有关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新闻通稿,提出加强对外宣传和对互联网信息、手机新闻短信息管控的意见。

4.组织新闻媒体采访与新闻会。

5.承办市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治安组

由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武警支队、**边检站、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市物价局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搜集、掌握与人禽流感有关的情况信息,尤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信息。

2.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及时发现、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和造谣惑众等违法犯罪行为。

3.严密监控互联网上有关人禽流感的信息,依法处理制造恐慌和恶意攻击、诽谤等违规犯罪行为。

4.加强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检疫工作。

5.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极端势力等借机进行的各种破坏活动。

6.依法协助卫生等部门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7.做好交通疏导工作,保障疫情处理车辆、运送医护人员及救治物资车辆迅速抵离疫区。

8.负责因人禽流感引发的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劳教所、监狱等场所在押人员骚乱、暴乱、逃跑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协调工作。

9.依法处置或协助处置因人禽流感引发的各类。

10.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外事组

由市外侨局、市外经贸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旅游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负责防治人禽流感的涉外工作,包括外事和涉台港澳以及外宣外教、旅游、侨务等方面的涉外事务。

2.负责组织对外情况和宣传活动安排和管理工作。

3.指导和督促落实我市因公出境(国)人员的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4.会同有关部门跟踪和分析人禽流感对我市外事、经贸、旅游和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5.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教育组

由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和保障局、市体育局、市环保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l.指导和推动教育系统落实防治人禽流感的各项措施。

2.收集教育系统人禽流感疫情信息和防治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教育系统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防治人禽流感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3.指导学校加强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秩序和稳定。

4.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学校预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及进行的各种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防治人禽流感工作提出咨询意见。

5.检查各学校对防治人禽流感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6.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

7.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交通组

由市交通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公安交警大队、市旅游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汽车总站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协助各镇(场)做好人员的疏散和救援物资运送工作。

2.督促各成员单位依法制定交通运输防控人禽流感工作方案及相应的措施。

3.督促各成员单位建立健全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及站场、码头等场所防控人禽流感工作机制。

4.督促各成员单位制定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紧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5.督促和协调各种运输方式。遇有紧急情况,调剂余缺,组织调运,保证各种防人禽流感紧急物资运输及交通安全畅通。

6.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

7.督促交通运输领域落实防人禽流感措施,确保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防疫情扩散。

8.承办市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信息技术组

由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江门检验检疫局**办事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组成。主要职责:

1.组织、协调全市疫情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为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

2.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网络系统,保障政府指挥防治人禽流感工作的信息畅通。

3.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疫情信息网上采集、报送和管理系统,保障疫情信息的及时、安全、准确传送。

4.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成员单位职责

(一)卫生部门

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医疗救治、预防控制等实施方案,建立人禽流感收治定点医院;建立紧急疫情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流感疫苗、特效药物、消杀药品、检测试剂、器械、防护用品等。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实施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收治管理、疫情报告工作,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大搞环境卫生、清除四害和细菌病毒孳生场所;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群众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二)农业部门

加强与卫生部门沟通,互相协作,协助卫生部门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向卫生部门提供禽类养殖场的分布及养殖人员基本数据情况。监督、指导对疫点内禽类的扑杀、禽类和禽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组织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疫点、疫区及周围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三)财政、发改部门

负责做好人禽流感防治经费和紧急人禽流感防治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的计划及落实。

(四)检验检疫部门

负责加强出入境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境内外疫情的传出和传入。

(五)公安部门

负责疫区的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协助疫区封锁和疫点内禽类的强制扑杀。

(六)交通部门

负责交通运输监督检查站的设置和管理。

(七)教育部门

协助卫生部门对我市各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防病意识,教育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八)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向卫生部门提供屠宰场的分布及宰场从业人员基本数据情况。

(九)其它部门

在领导小组的协调和监督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大力配合有关部门人禽流感防控工作。

第三部分疫情控制

一、出现Ⅰ类疫情时,采取以下措施

(一)疫点所在镇(场)成立人禽流感预防控制领导小组。

(二)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疑似和确诊的动物禽流感疫情通报后,立即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按照卫生部《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死禽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病、死禽之日起进行医学观察7天,并填写相应报表汇总和上报。

(三)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捕杀、处理病、死禽的人员,在禽类禽流感疫区进行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等职业暴露人员,应严格按照《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试行)》进行个人防护。

(四)加强重点地区的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在发生禽流感疫情的镇(场),按照《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对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人禽流感疫情监测。

(五)消毒处理。按照《人禽流感消毒措施指引》,协助农业等有关部门对消毒工作进行指导和效果评价。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对病、死禽密切接触者及现场处理疫情的工作人员,可预防性投服神经胺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具体服用范围、剂量和服用时间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讨论、确定。

(七)开展大众健康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社会公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

二、出现Ⅱ类疫情时采取的措施

出现Ⅱ类疫情时,除采取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病例的诊断与报告

1.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根据“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进行诊断,发现人禽流感病例、疑似病例后,应按照《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规定的报告内容、方式、时限、程序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加强对人禽流感疫情报告工作的技术支持与指导的同时,须确保“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的畅通运行。

(二)病例的隔离救治

按照《人禽流感诊疗方案(**版修订版)》诊断为疑似和确诊病例后,立即送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三)疫点消毒处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人禽流感消毒措施指引》,组织、指导对疫点和病例活动范围内的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按照《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方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人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网络直报。

(五)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死禽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天。

(六)实验室检测

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人禽流感样品采集、运输和检测技术规范(试行)》对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三、出现Ⅲ类疫情时采取的措施

出现Ⅲ类疫情时,除采取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确定疫区,采取控制性措施(必要时封锁、停课、停工等)。

(二)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

(三)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除在发生禽流感疫情的镇(场)外,其他镇(场)根据疫情扩散、波及的范围,参照《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在更大的范围内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人禽流感疫情监测。

(四)专家委员会根据禽流感流行特征、疫情发生情况,确定或调整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公共娱乐活动,限制公众聚会活动、旅游劝告,加强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员集中的地区消毒措施,加强对学生、外来流动人员等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

(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控制结束的条件:

I类疫情:感染发病禽鸟销毁、疫点环境经彻底消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密切接触者均结束医学观察后,由江门市级专家评估小组提议,市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结束本次疫情控制。

Ⅱ、Ⅲ类疫情:末例人禽流感病例治愈7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专家评估小组研究提议,经省卫生行政部门同意,结束本次疫情控制。

第四部分医疗救治

一、定点医院的设置。**市人民医院为收治人禽流感的定点医院,**市中医院为后备医院。

二、各定点医院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小组,负责医疗救治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服从市紧急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指挥,作出快速反应,携带必须的医疗器械、药品及防护用具等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医疗救治,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三、收治人禽流感病人的医院,必须成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医疗救治小组,集中全院医疗技术力量,根据专家指导组提出的治疗原则,拟出最佳救治方案,迅速、有效地投入救治工作,收治禽流感病人的医院每日要及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各医院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抗病毒药品等急救医疗药械。

四、收治禽流感病人的医院要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第五部分疫情报告、信息管理

一、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

(一)疫情信息收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疫情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人禽流感疫情信息应包括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病例的有关信息。

(二)疫情信息分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人禽流感疫情动态并及时向市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市卫生局要根据人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及周边市(区)疫情动态,及时向市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疫情处理建议。

二、疫情报告

按卫生部《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管理方案》执行。

三、疫情通报

(一)市卫生局及时将人禽流感疫情情况,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场)以及驻**部队通报。

(二)各镇(场)接到疫情通报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通报。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人禽流感对人民群众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重大影响,各镇(场)、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对人禽流感防治工作要负总责,做到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因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二、物资保障

市建立防治人禽流感物资储备库。市卫生局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并根据疫情等级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及其配比。储备库着重储备一次性防护服装、防护眼罩、防护面罩、消毒药剂、救护药品和器械、检验试剂、快速理化检验和采样车等物资。

三、经费保障

市财政局要根据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需要做好防控经费的预算和落实工作。

四、人力资源保障

(一)组建专家队伍。市卫生局负责组建本级专家队伍,包括医疗救治专家组、预防控制专家组、病原学检测专家组、疫情评估(预警)专家等。制定和完善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和抢救工作,对病例及接触者进行调查和取样,对临床诊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二)开展培训工作。市卫生局负责组织人禽流感防病、治病知识宣传及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对医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病人员进行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及现场流行病学处置知识技能的培训。对聘用的志愿人员和拥有医学背景的社会人员进行传染病基础知识的培训。对市和各镇两级卫生防病应急小分队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实战演习,以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三)建立医务人员资源库,并按疫情级别制定各种传染病、呼吸科、ICU等专业的人力资源调配计划。疫情发生后,全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配。

五、科研保障

(一)加快人禽流感溯源调查研究、临床诊断、人禽流感相关症状监测研究,为预防控制提供指导。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监测实验室网络。

(三)研究高效的措施评估方法。

六、社会动员与舆论支持

(一)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依法及时公布疫情,保持信息透明度,避免因群众猜疑引起恐慌。

(二)各镇(场)及其卫生服务机构应进一步开展科普和普法工作,提高基层单位和居民的预防意识和防护能力。

(三)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应急训练,以备疫情发生时有效开展各种服务。

(四)及时报道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公众行为,营造良好的疫病防控工作氛围。

七、监督与检查

各级防治人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方案的有关部门防控职责规定,结合防治工作实际,加强领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防治措施不力、出现明显疏漏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并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

八、责任追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

(一)在执行本方案时,对、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人禽流感疫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不接受指定隔离观察、隔离治疗,阻碍、干扰防治人禽流感工作正常开展,在接受流调时不讲实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部分附则

本方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个人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市人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范文 下一篇:人心理素质差的表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