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8 17:35:28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商业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是将多种生活功能空间进行高效的组合,形成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随着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城市综合体也需要融入更多的发展理念,使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多样化的生活能够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将商业策划思想融入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规划思想中,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更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重点在于合理地将市场因素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模式。

2.1正确的规划布局思想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综合性强,导致人流和车流多且杂,在总图规划阶段要布置好商业综合体的各功能分区,使交通关系清晰。规划时,应把步行者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准则,使步行者容易接触公共活动区间或商业店面。规划布局应该注重地区性的整体观念,尽量不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昼夜营业带来的声、汽车流对居民区的干扰、光污染等。

2.2合理的整合设计

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一些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实现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从商业综合体的角度来说,其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各种功能空间和谐、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业综合体区域功能丰富,涵盖了所有常见的城市功能区间:公共设施、办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娱乐功能、零售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停车设施、以及会议功能。商业综合体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协同组织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系统组合,主要有几下几种类型:

(1) 互补型:不同功能区间之间的功能互补构成整体。

(2) 系列型:将功能上具有延续性和互通性的区间进行组合形成的整体。

(3) 主从型:确定一个或一组功能区间,另一些功能区间附属于这些主功能区间。

(4) 比较竞争型:功能相同的区间并置,通过服务的多样性和顾客的选择性产生集聚化效应。

实际存在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往往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灵活地综合运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3完善的停车组织和交通系统

2.3.1停车组织

停车组织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和运作效率,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停车组织的规划就是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涉及有关土地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间严重不满足停车要求和土地昂贵的情况下,常常选用建筑内部结构停车,但是其造价高于地面停车。合理的规划设计,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车空间可以大大减少停车空间。

2.3.2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组织形式的选用应该根据周围环境的交通状况和地势特征确定,主要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平面交通组织形式适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间比较开阔且流线简单的地区。以人流和车流为基础,分为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方式:

(1) 人车混行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由于空间上的干扰性强,不安全因素多。为了限制车行速度,设计中常利用曲折的边界和粗糙质感的铺地材料。

( 2) 人车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车流通过相对独立的入口和流线进入基地。其优点是流线十分清晰,交通相对干扰少。缺点是流线比较长,为了保证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车流的通行。

立体交通组织将人流和车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间高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不同交通之间的干扰, 起到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间。立体交通组织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间,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在我国城市已有较多应用。

2.4内部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是用于开展促销活动、满足购物者休息与行走或其他社会商业活动的内部公共空间,包括商业综合体的室内商业街、露天商业内街中庭、内广场、 边庭、与引导空间等特色各异的空间型制。商业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分为水平交通空间、节点式空间、线性街道空间和垂直交通空间。主要的规划设计思路表现为以下几点:

( 1) 围合与开敞的变换。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绝大部分存在顶界面,侧界面的形式确定其封闭程度,空间封闭或开敞的效果由侧界面的尺度和隔断形式决定。

( 2) 竖向高差的变化。节约空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竖向空间的并用。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高度的空间,能突出空间的特征变化,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 3) 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上的层次感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通过高差、 绿化、隔断等的设置,可以使画面丰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 4) 空间界面的柔化。柔性的空间具有亲和力和弹性,是人易于接近和停留。

( 5) 空间的诱导性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其职能的诱导性与识别性, 反映出购物环境的气氛和商业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顾客的光顾。

3.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展望

3.1扩建的空间

扩建是指着眼于满足新的功能需求,拓展空间,提高环境品质。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最终是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的,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进行扩建,特别是内部空间的规划,要灵活。

3.2生长的可能

避免出现功能需求不足的情况,可以利用生长的方式,将预留空间的综合体联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综合体项目,满足更多的需求。

4.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概念,论述了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要点。城市土地需求大,通过合理的整合设计,集中各种功能空间,配以合理的停车和交通系统,确定好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形态和开放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主要思想。

参考文献:

[1]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时匡,加晕.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王桢栋.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龙固新.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5]罗梓鹏.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空间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07.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2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规划;方法

Abstract: China'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cides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commercial complex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to meet the modern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is introduc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building our country commercial complex, with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 problem of thinking, and to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architecture design; 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民众的生活水平随着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提高到了另外一个境界,房屋建筑的使用范围不再限制于单纯的居住用途,人们的对于建筑物的要求标准也由于自身审美标准和物质享受的提升而提升,人性关怀的注入成为了当下现代建筑的核心灵魂。纵观现代建筑整体环境而言,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内容格局的精心设计,都呈现出一派新生状态。“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就是在充分考虑到用户业主的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务实的设计态度去分析思考建筑细节,进而使用户业主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实现现代建筑的设计目标。

商业综合体建筑则是将写字楼、住宅区域、会展中心或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及公园等城市生活功能空间中的三项或三项功能以上的建筑个体进行合理组合,进而形成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性建筑体,该建筑总体就被称之为商业综合体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使得城市的功能空间彼此形成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不同时段的多样化城市生活都能够通过商业综合体建筑加以适应,从而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

商业综合体产生的必然趋势和建设问题

经济环境是促进新生建筑诞生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多元化、丰富化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需求的必然趋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催生了商业综合体的诞生。结合我国国情来看,人口的激增导致人口聚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紧张程度,作为该密集人口的核心区域,综合产物的就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建筑综合化的完善,商业综合体建设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作为引领城市精神的标志建筑系统,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现成为了必然趋势。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属于加速阶段,无论是发展成熟的省市大城还是正处于发展旺盛期的中小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项目都是这些城市积极投入的建设对象,就目前状况来看,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方面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不够强,主要表现于设计的系统性能方面;2.业态的功能占比不当,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面积过大,不太符合民众的消费能力,而业态商业结构分布方面的占比也不太合理;3.针对项目交通的流线设计方面存在缺憾,特别在停车系统的设计方面,没有持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规划,整体太过于单一;4.商业综合体中大型的内部开放空间占比较少,因此对于顾客来说没有驻留的吸引力。

现代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方案讨论

笔者结合自身的设计工作实践经验及近代商业综合体较为著名的设计案例的分析来看,该性质的建筑物应该将设计研究的重点放在科学实用的设计模式上,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进行规划研究,以便设计模式的长远发展。

3.1整合设计的合理规划

整合的概念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将一些零散的事物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系统与公共资源之间的科学共享协调,该设计核心就在于组合内容为设计的中心要素,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率有价值的整体。就商业综合体的基本概念不难看出,该建筑的核心机制就是对各个功能空间进行高效、合理、科学并有机的合理设计。由于综合体所涉及的功能空间十分庞大,几乎涉及到了城市生活中所有的建筑基本功能,其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且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功能有:居住功能、办公功能、零售功能、酒店功能、娱乐功能、会议功能、休闲功能、公共设施以及停车场地及设施等等。而商业综合体就是通过整合各个功能的协同作用来进行设计的。再具体点说,协同作用就是对城市生活运作的组合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内在的关联性和组合可能性,依据这些理论内容来进行综合体设计规划,常见的关系组合有以下几种:

互补互助型:综合体子系统的空间通过各个区域的功能互补来构建完整的建筑主体;

竞争比较型:若某些个别的子系统在使用功能方面有些重复,又或者因为相似功能的系统区域在空间设计的时候被设置在同一区域,在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和可能性的情况下而产生集聚化效应;

系列型:系列性的空间设计是最为常见的区域组合设计,该设计模式下的子系统在功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或互通性,经过相互转化从而达到组合效果;

主从型:子系统的组合以某一主题系统为主,设定中心子系统,其他子系统则以组合的作用性质辅助该子系统功能的实现。

以上子系统功能组合类型是较为常见的几种设计模式,而在进行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施工时, 还是要结合当地城市或区域的民众生活规律和消费倾向来进行设计规划,采取某一种或多种设计模式组合来完成综合体的设计规划,将其建筑功能发挥至最佳状态。

3.2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设计

就我国目前一些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来看,建筑设计的重点一般都放在了建筑体的中外部空间上,而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远远不及中外部空间的丰富。通常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内部开放空间都是用来提供给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或某些公共信息宣传活动以及消费者购物休息和行走的内部公共空间,像内广场、室内商业街、引导空间、边庭、中庭又或者是露天商业街等区域,都属于具有特色的综合体内部开放空间。水平交通空间、节点式空间、线性街道空间以及垂直交通空间是常见的几种设计结构。针对内部空间开放设计而言,该空间的设计策略可总结为一下几点:

竖向高差的调整变化。在对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高差调整设置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的应用领域很广,内部空间地面标高的改变能够将空间改变的特点加以突出,并且可以在内部较大的空间中创造出二次空间,进而使得个空间的不同功能实施得到满足;

开敞和围合的变化。我国绝大多数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房空就都设置在顶界部分,因此其封闭程度只能够取决于建筑的侧界面的尺度和形式,或开敞或封闭,都要考虑到顶界处的各种限制;

对空间进行诱导性设计。商业建筑的特点和购物环境氛围的创造是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设计所要突出的重要内容,只有突出了其诱导性,才能够达到吸引消费者的建设目标;

空间层次变化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内部开放空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层次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或使用者眼中的空间画面不再单调,进而使得内部空间的景观产生远中近的变化层次感。绿化、隔断或高低差的空间设置都能够使空间的层次感得以凸显,从而达成步移景异的设计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本论文从商业综合体建筑性质概念的介绍入手,就现行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和标准作出了探讨,像城市机能的考虑、整合设计的合理规划以及内部空间的整理设计等等,一些关键设计问题的提出都在本文中有所涉及。笔者相信,通过各位同仁的不懈努力,我国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将会呈现出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振华. 城市商业综合体业态设计的新趋势[J]. 广东建材. 2010(07)

[2]区少媚. 商业综合体设计新趋势[J]. 设计. 2011(09)

[3]历锐. 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分析与应用[J]. 山西建筑. 2010(26)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3

【关键词】综合体;建筑设计;策略

1.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的探索

针对国内外成熟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案例的研究,总体来说城市商业综合体有三种模式:①以文化消费为主导的平面展开式建筑群,如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福冈博多运河水城便是以福冈最有特色的乡土文化为内涵,辅之以现代化的街区形式,建筑群以文化消费为主导,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②依附于交通功能的室内购物街,实例如上海虹桥火车站综合体,其将大型的室内购物街道融合其中,空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渗透,整个建筑综合体以交通功能为主导并体现出多功能复合化的特点;③大型综合大楼,如深圳的万象城,将城市商业、办公、餐饮、居住等多种城市生活空间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结合多种模式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得出提高城市商业综合体吸引力的关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创造一个混合功能目的地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中,购物往往只是其冰山一角,更强调多元功能混合开发, 强调一种高效率能动和全天候的城市生活。因此把商业、娱乐、酒店、办公等不同的功能合理混合在一起,创造一个24小时活力区,使其成为区域商业、文化、生活的目的地。

1.2 创造一个主题特色消费的场所

城市商业综合体就似一个具备新陈代谢功能的生物体,要依据城市或街区的消费容量控制建设方向与定位特色。主题化是一种综合体验,针对特定目标清晰的群体,有明确的消费诉求和极强的经营特色。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有属于他的一片专属空间。设计需要突破理性,更多的与人的因素关联起来。在与众不同的商业环境中加入有针对性的主题娱乐项目,创造一个主题特色空间、城市共享空间。

1.3 创造一个“时间消费”的场所

美国学者提出“时间消费”,是结合了传统百货业的“目标性消费”与大型购物中心的“一站式消费”两者之长的更高级商业理念。通过硬件与软件环境的融合,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感受空间环境,进而对其产生记忆,最终形成积极性消费与自觉性消费互相结合的商业形态。

2.商业综合体设计

2.1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某老城区,规划区由多条大街等围合而成。用地面积约6万m2,总建筑面积约为12.03 万m2,容积率为2.0。集购物中心、商业街、酒店、公寓于一体。基地距市中心约20km,商业综合体以老城区为为商业发展轴,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所以本项目定位为该老城区新地标,成为地区的精神领袖;提供核心的配套服务,成城市新形象;给消费者提供生活舞台,带动区域发展。

2.2 提高项目吸引力设计策略

2.2.1 功能组织――特色定位与体验性设计

在现代商业综合体中,购物中心是消费者消费的主力场所所在,它不是一栋建筑物体,而是一个体验性场所,一个为消费者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基地呈长条形,在靠近主城区的北面布置大型购物中心,巨型的建筑体量形成地块的标志,有着强烈的震撼感,规模宏大的MALL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在平面上,着重设计了各种购物人流的引导和疏散,充分利用每一处的商业价值。在消防上严格遵守规范要求,设置了足够的出口和楼梯。酒店公寓作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重要内容,提供了地块人流的保证。

基地南面布置开放式的休闲娱乐街,穿插设置了一些小型商业广场作为核心交汇点,使街区的空间富于变化。界面处理精细,符合人体尺度,营造具有亲和力的购物环境。各种业态交替布置,为消费者提供主题化的精品商业、休闲、特色餐饮等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激发地块的活力,符合年轻人的购物心态。一条线性24小时活力商业空间连接南北地块,把各个独立的建筑通过连接更加整合,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体验性更加强烈。在西南角主要干道布置酒店,与北面的酒店公寓形成对视呼应,对地块的商务氛围、商业配套、城市形象以及整个地段的价值提升作用不可低估,利于实现其高经济、高社会效益。

2.2.2 空间组织――多样的开放空间营造 “时间消费”

基于“时间消费”的要求,建筑内部必须创造一系列吸引消费者聚集、观赏与被观赏的空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回归室外空间,在户外空间喝咖啡看风景成为新的潮流。

项目从形态和体量上把原四方形建筑分解重置为矩形与圆弧形体块交叉耦合的综合性几何空间体,形态各异又相互咬合,创造了丰富多变的空间吸引消费者停驻。本案营造大量的外部广场、下沉广场,让消费者的活动与城市环境产生互动。在大型MALL对应入口处设置下沉式广场,在集聚人气的同时可以作为大型商业主题活动的舞台和室外展览平台。在24小时活力步行街内部以“广场为中心”构成商业空间的围合感和易于识别、安全稳定的环境特点,并通过多个通道把被广场自然吸引进入的人流再次均衡分流向建筑的纵深,使消费者长时间在综合体内滞留,并由此带来轻松心情消费,购物行为融入城市生活。

2.2.3 交通组织――多维的人流动线

本案商业综合体主入口位于基地东北侧和东南侧,入口位置规划为广阔的入口广场,使其容纳性更大、视野更广阔,并形成了很好的景观视野。公寓和酒店入口独立设置,有较大的绿化空间和广场空间,使其流线组织清晰明了,布局合理。更设置了多个次要入口使消费者尽快开始消费,尽受到商场气氛。利用缓坡步道、扶梯等建筑交通元素打造“多首层”,将一层与二层甚至三层步行街自然贯通起来,商业空间价值空间尽可能的最大化。多维的人流动线设计更能有效地延长和创造人群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的停滞,城市商业综合体更具吸引力。消费者在地面、空中和地下三个层面体验购物的乐趣。空中人流主要来自建筑之间的空中步行天街,地下人流主要来自地下步行街和下沉广场。同时考虑跨层店铺及跨层飞梯的概念,增加流线的通路,这样会给消费者更大的视角空间了解自己在建筑中的位置,并看到更多的商铺,有更丰富立体多维的体验感。

2.2.4 建筑中心节点与简约动感的建筑立面

中心广场作为本案整个商业综合体商业价值聚集的最高点,既可以在节假日开展舞台性娱乐演出,也可以让商家开展促销活动。并利用休闲座椅、艺术小品和良好的绿化环境,使消费者在体验建筑文化的同时积极消费,从而扩大商业空间的价值,真正提高城市商业综合体吸引力。

整个建筑立面设计简洁、大气、现代、个性鲜明,极具标志性。建筑风格清朗简洁、新颖夺目,创造了完整的形体和气势。在建筑外立面设计过程中强调了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和脉络设计,整个建筑轮廓线丰富,流动性和导向性极强,建筑形态有机组合,简约动感。

3.结语

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设计积极推动城市的空间结构调整,提升城市的品质,使城市空间向集约化,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格局调整的有效动力。本文探索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吸引力法则:创造一个混合功能目的地、创造一个主题特色消费的场所、创造一个“时间消费”的场所,以期给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彰显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基础上,形成城市的名片,激发城市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建军,朱焕彬.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空间影响效应――以杭州市城市综合体建设为例[J].规划师,2012,(6)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 商业空间; 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地产项目发展迅猛。同时,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对土地的集约化和高效化开发要求更加迫切,于是城市综合体这一新兴物业形态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中高端商业复合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和城市升级更新的重要载体。城市综合体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拥有写字楼、购物中心、公寓、酒店、文化娱乐中心等三种或以上能够产生收益的业态; 建筑面积一般在 10万平方米以上。此外,它还特别强调城市、建筑、市政设施的综合发展。

1、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特点

1.1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从城市综合体多元化的功能内容来看,包括大型商业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服务式公寓等多种不同的功能形成不同的特定空间形态,以满足不同功能使用。

1.2生态化的空间形态

所谓生态化的空间形态,即在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中运用绿色技术,营造出建筑与生态共生共融的空间形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推广,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不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应是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空间形态。城市综合体内部亦是园林式的绿色循环空间,通过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绿化休憩庭院等多种设计手法,使得整个城市综合体内部称为一个循环往复的绿色生态系统。 [3]

1.3个性化的空间形态

每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无论从体量,规模,功能亦或是建筑外观、内部装饰、整体景观或是街头小品等多方面衡量,都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1.4集约化的空间形态

城市综合体在一个相对完整而又有限的城市区域内,通过土地功能的合理混合利用,集约紧凑地组织运行城市功能,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将城市功能与城市建筑合理结合利用在一起,通过互相联系,彼此间激发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能动关系,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职能集聚效应,彰显了1+1>2的功能扩大优势,从而形成了主导功能、多功能、复合功能、集约化、高效率的城市功能空间。

2、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设计要点

2.1 平面形式的设计

平面形式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平面形式:

2.1.1线性的平面

线形的平面就是指各个功能商业空间大体上沿着一条线排列的形式。常见的有一字形、折线形与弧线形 (图1)。线形平面主要道路一般是12~15m,次要道路为 4~6m。此外,为了不至于单一,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交叉、转弯、收放等;同时考虑上、下楼层间的视觉效果,以便增强购物的气氛;再者,还应考虑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设置一些绿化、喷泉、休闲、演艺或展览的场地,来丰富空间的多样性。

图 1 弧线形的平面图 图 2 展廊型形的剖面

2.1.2辐射形的平面

辐射形的平面,即不同功能的商业空间排列路径由一个处于中央的公共点向特定几个方向伸展出去,常见的有L形、T形(或Y形),十字形以及风车形。

2.1.3环形的平面

环形的平面,常常是以一个以及多个形状比较规则、规模比较大的中庭或庭院为全部商业空间的中心,其他的商业功能空间围绕其周围来展开。环形组织核心空间突出,凝聚力显著,将不同功能商业空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形成环行的流线。它的适应性很强,能够配合各种基地的状况,现代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常常采用这种平面的结构模式。设计的时候应当合理的布置中心体与四周空间的交通路线。

2.14群聚形的平面

群聚形的平面,是指利用各个功能商业空间相互联系的亲密程度来连接,纵然没有环形平面紧密性和规则,但是各个功能商业空间有序的组织形式能够产生对称、轴线等视觉方面的秩序,看似无序实则有序,能够适应多变用地。

2.1.5网络形的平面

网络形的平面,就是将上面几种类型相互结合,从而形成灵活而且连续的空间网络结构,让顾客轻松自然的休闲购物。

2.2 空间节点的设计

在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组织之中,路径交叉与空间连接通常会产生空间节点,设计的时候一般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它们设计成为中庭、庭院、广场、大厅或者过厅,也就是所谓的吸引核。还应当在这些空间的节点处集中设置适当的交通设施, 作为指引人流的交通集散枢纽。

2.2.1 功能定位

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可以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和功能的要求等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交通中枢,并且应当有主次之分。例如主要的中枢是中庭或者中央大厅, 一般要和主要入口相连接, 以便于分配总人流;次要的中枢是过厅或者小庭园等,以便于再次分配人流。

2.2.2 尺度的分析

节点的空间尺度应当在功能定位基础上来进行,应当与功能相互呼应,不应当过大或者过高,如果尺度的处理不恰当,就会产生空旷感或者压抑感。人最佳的视线范围在45°内,能够使人感觉到亲切的尺度一般是20~25m,所以,对于一般多层贯通的节点空间例如中庭等,应当设置为3~7 层,这种空间尺度既显得开阔又能够让顾客感觉到亲切。当然,这只是把握空间尺度的一个角度,它还与很多因素相关,设计的时候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2.3交通流线的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来讲,交通的流线就是其组织命脉。拥有良好的交通流线组织形式,就可以将商业区空间清楚的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消费者能够迅速而且方便地抵达商业消费的目的地,并且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商业消费的环境。

2.4生态技术的设计

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的生态技术设计,就是指以绿化为主体,将水、雕塑等与建筑的空间进行合理而有序的组织,充分利用声、光、色、空气等一系列自然要素,来创造处丰富怡人的空间效果的设计方法。人来自于自然,并且依附大自然,人从本性上来讲是渴望回归自然的。然而现代的社会却使得人们远离了自然,长期的生活在人工环境之中。所以人们就更渴望回归于自然,呼吁人造环境应当自然化。所以,如何将自然生机带入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之中,就成了室内设计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结语

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人员,应紧密结合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从平面与剖面形式、空间的节点、交通的流线、生态技术以及商业氛围等方面,加强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空间的效益,在确保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同时实现城市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固新.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邹晨亮.大型购物中心的公共空间设计探究[O].上海: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赵慧宁.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5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消防系统;设计分析

引言

商业综合体工程发展迅速并且功能复杂,合理的消防设计无疑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者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在源头上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真正提高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文章以某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并结合项目消防性能化报告探讨消防给水设计思路。本建筑为商业综合体,集中商业面积322270m2,地上7层,地下二层汽车库,地下一层为超市。总图见图1。

1、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1.1 管网设置

该项目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消防水源从松江南路和德旺街市政给水管网上各引一路DN200给水管进入小区,并在区域内与市政管网成环。项目最高日用水量1600m3/d,最高时用水量200m3/h。生活给水在竖直方向上分为2个区,一区为1~2层低区,市政管网压力供水;二区为3~7层变频供水;用水单独计量,绿化用水、道路广场用水由市政水直接供给。并地下二层水泵房内设置1个变频供水系统,供给3~7层生活用水。地下二层平面图见图2。

1.2 消防用水量及水源

各系统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见表1所示。

1.2.1 室外消防管网

从松江南路和德旺街上市政给水管网上各引一路DN200给水管进入小区,并在区域内与市政管网成环。管径为DN200,设置一定数量的地下式室外消火栓。

1.2.2 室内消防管网

采用临时高压系统,由消防水池水泵和屋顶水箱联合供水。

设消火栓系统和自喷系统,消火栓系统设计秒流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自喷设计秒流量为60L/S,延续时间为1小时。

在地下二层,设置消防水池360m3,和消防泵房。

1.3 室内消防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系统。泵房内设2台消火栓加压泵,屋顶水箱间设18m3的消防水箱一座。

屋顶水箱间设1套消火栓系统稳压设备(Q=5L/s,H=27m,N=3KW稳压泵2台,稳压罐1台),整个建筑平时消火栓管网由屋顶水箱和稳压设备保证系统压力。消防时,由消火栓泵加压供水。

本建筑除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设备机房内,其余部位均设消火栓保护。室内消火栓设置明显和易于取用处,其布置保证同层任何一点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屋顶水箱间设试验用消火栓。水枪充实水柱大于等于10m,流量大于等于5L/s。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DN65消火栓1个,DN65,L25m的麻质衬胶水带1条,DN19直流水枪1支,自救卷盘小水喉1套,手提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具(试验消火栓除外),启泵按钮和指示灯各1个。

着火时,按下消火栓启泵按钮,启动任一台消火栓加压泵(备用泵自动投入),消火栓加压泵启动后,水泵运转信号反馈到消防中心及消火栓处,消火栓指示灯闪亮,消火栓加压泵也可在消防中心和水泵房中手动控制启停,消防结束后手动停泵。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1 系统设置

本建筑除设备机房,水箱间,小于5m3的卫生间,楼梯间等及不能用水补救的场所外均设有自动喷头保护。所有防火卷帘采用时间大于等于3h(以背火面判定)的复合式防火卷帘,因此在其两侧不设喷头保护。在泵房内设2台自动喷淋加压泵。整个建筑平时自动喷淋管网由屋顶水箱。消防时,由喷淋泵加压供水。

本建筑设湿式报警阀,每套报警阀负担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报警阀前的管道布置成环装。在每层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每个报警阀所带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每个水流指示器所带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的试水阀。

水泵接合器:自动喷淋水量60L/s,需设6套水泵接合器。并在其附近15~40m内设室外消火栓。供消防车向室内喷淋系统补水用。

2.2 喷头选用

商场、办公,酒店,人防,餐饮、娱乐、走道、前厅等有吊顶处采用吊顶型喷头,无吊顶处采用直立型玻璃球喷头,动作温度为68℃,K=80;地下商业及步行街商业采用玻璃球快速响应喷头,动作温度为68℃,K=80;步行街中庭玻璃(钢化玻璃)屋面顶下喷头动作温度为69℃,K=80;精品店铺采用扩大覆盖面积喷头,动作温度为68℃,K=115;厨房采用93℃喷头。

超市存货区,卸货区储物高度在3.5m~4.5m之间,按仓库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为12L/min・m2,喷头工作压力为0.1MPa,为满足该要求的每只喷头流量q=12L/min・m2×3 m×2.7m=97.2L/min[注:3m和2.7m为喷头布置间距],则K值系数必须大于q/(10P)1/2=97.6,若按规范允许的喷头最大布置间距即3m×3m计算,则每只喷头流量q=12L/m in・m2×3m×3m=108L/min,则K值系数必须大于q/(10P)1/2=108,故设计中采用动作温度为68℃,K=115的扩大覆盖面积喷头满足消防要求。

2.3 系统控制

消防时,喷头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反映到区域报警盘和总控制盘,同时相对应的报警阀动作,敲响水力警铃,压力开关报警,直接连锁自动启动任一台加压泵,并反映到消防中心,消防中心也可自动或手动启动1台自喷加压泵。

3、厨房设备灭火装置

依据《厨房设备灭火装置技术规程》(CECS233:2007)3.3.1条规定,厨房内烹饪设备及其排烟罩和排烟管道设置独立的厨房设备灭火装置,灭火装置动作程序框图如下所示:设计参数:

设计选用专门针对食用动、植物油脂火灾而设计的灭火剂,其特点是:

①用量小,10升灭火剂可以防护4m长烟罩下的所有灶具、烟罩和排烟管道;

②防护面积大,单只喷嘴覆盖直径≤1.2m,且具有连续防护性能,喷嘴均匀布置在烟罩内,在烟罩下所有的烹饪灶具均能有效地防护;

③灭火剂效率高,大口径深炸锅的灭火时间仅为10~20秒,且灭火过程中无明显的飞贱现象;

④灭火剂无毒、无腐蚀性;

⑤灭火装置自带自动控制装置,能够自动探测火灾并实施灭火,其所有信号均反应到消防中心。

4、气体灭火装置

依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设置部位:地下室变配电间设置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均为全淹没管网灭火系统。

4.1 设计参数

灭火设计溶度为8.3%,喷放时间不大于10s,灭火时的浸渍时间不小于10min,储存压力为4.2MPa,储存容器中七氟丙烷的充装率不大于1150kg/m3。

4.2 灭火装置控制

控制方式为自动、电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操作三种启动方式,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

4.3 消防联动

灭火系统发出指令时,由控制系统发出联动指令,切断电源并与火灾系统联动的开口自动关闭装置、通风装置和防火阀等设备的操作和控制应在灭火剂释放前完成。

5、移动式灭火器

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附录D,地下汽车库按严重危险级B类配置手提贮压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在每个消火栓箱处距消火栓15m处各配置4具89B(5kg充装量)灭火器;配电室按中危险级E类配置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其余按严重危险级A类配置手提贮压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个消火栓箱内配置3具3A(5kg充装量)灭火器。

灭火器放置在消火栓箱内或消火栓箱旁的专用灭火器箱内。

6、结语

作为建筑消防设计者,应严格执行现行相关规范,不断总结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来完善设计,为建筑的消防系统带来更加安全实用的功能,争取设计更多的高标准建筑。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6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它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娱乐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这类工程往往规模宏大,系统复杂,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因此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兼顾初期投资、后期维护、运行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1.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人员密集,建筑功能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不易扑救,人员逃生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因此消防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应根据各区域的功能确定系统危险等级,对于超市、商场的仓库区应按照仓库危险等级确定喷水强度及延续时间;室内净高8~12m的区域,比如大堂、影院等部位,应按照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确定消防水量。这些部位的喷淋水量远大于商业区、地下车库、写字楼等区域,须按最不利情况确定本工程的消防用水量。为保证发生火灾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时动作,达到控火灭火的效果,应根据不同功能场所选择适合的喷头:写字楼、地下车库等部位,可选择普通型喷头;餐饮的厨房区须采用高温型喷头;对于商业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喷头,应选用快速响应喷头。快速响应喷头的优势在于:热敏性能明显高于标准响应喷头,可在火场中提前动作,在初起小火阶段开始喷水,使灭火的难度降低,可以做到灭火迅速、灭火用水量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烧损与水渍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1.2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往往根据商业业态划分分隔,各层之间除了公共楼梯间、管井以外很少有隔墙能够上下层一致,这就为各层的消火栓及立管设置带来困难,而且这类工程随着后期招商的确定、小业主的进入,室内分隔会有相当大的调整,如果按照立管上下贯通的方式进行施工图设计,则工程后期的拆改相当困难。因此建议每层或者隔层设置消防环管,各层间的消防环管通过公共部位设置的立管进行连通。这种做法虽然会增加初期工程量,但在工程后期拆改过程中,对整个消防系统的改动影响比较小,为后期的配合施工带来方便。

1.3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上下贯通的中庭,以及大型IMAX电影厅,这些区域往往净高超过12m,采用普通喷淋已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可采用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以保证灭火系统的的安全、迅速、可靠。本系统可与喷淋系统合用,并宜从报警阀前分开设置。

1.4消防性能化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通常有多个中庭连通,组成一个不间断的大空间零售区域,由于建筑设计上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为保证功能的一体化,简单的完全按现行消防规范设计无法满足商业空间的美观度和商业布局的灵活性。因此经常需要对这类区域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从而在商业区域内减少防火卷帘,采取合理可靠的防火分隔方式,将商店零售区域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既保障区域内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同时又避免对建筑的特殊造型和建筑效果产生影响。

2.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一般业态繁多,租售形式不同,各业态业主要求不同,而且各类不同功能的场所,水费标准各不相同,结合项目后期运营管理,宜根据业态分设供水系统,各系统单独向自来水公司交费。未单独立户的业态水费由物业收取。

2.1生活用水量。对于写字楼、商场等区域,室内生活用水定额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标准选取即可。

餐饮用水量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

1)按使用人数确定:顾客人数应由甲方或建筑专业提供,当无法获得确切人数时,中餐酒楼可按0.85~1.3m2(餐厅有效面积)/位计算(餐厅有效面积可按图纸算得,若资料不全,可按80%的餐厅建筑面积估算)。用餐次数可按2.5~4.0次计。

2)按餐厅面积确定:一般按25~40L/m2天计算。餐饮业服务人员按20%席位数计(其用水量应另计)。

影院用水量按使用人数确定,上座率按80~90%,每天放映场次按6场计。

2.2二次供水。本类工程室内用水量较大,为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宜选用水箱+变频供水设备的供水方式,水箱有一定的调节容积,从而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保证各功能区用水需求。

3.排水系统设计。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为营业面积最大化,建筑退红线距离一般比较小,为满足室外管网布置,应尽量减少室外埋地排水构筑物的数量。同时室内排水点较为分散,若采用重力自流方式,直接排出室外,排水管道走向过长,按坡度设计管道敷设较低,对建筑层高有较大影响,同时过长的重力排水管道容易堵塞,为后期运营、维护带来困难,因此室内排水宜适当集中收集后排放。厨房污水经地下室隔油器或隔油池处理后压力提升排至室外污水管网(靠近外墙的二层及以上的餐饮,若条件允许,隔油器间可设置在首层,处理后重力排至室外)。卫生间污水排至地下室污水处理间后压力提升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为便于日后维护管理,不同业态宜分设污水处理间。(污废分流)

3.1雨水系统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屋面面积巨大,屋面雨水流量非常可观。采用虹吸雨水系统,雨水斗及雨水立管额定流量远大于传统的重力流雨水系统,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少室内雨水立管的数量,利于室内布局及建筑立面美观。同时由于雨水在管道内呈压力流状态,楼板下雨水悬吊管可不设坡度,管道安装方便、灵活。而传统的重力流雨水系统雨水悬吊管管径较大,且必须采用一定的坡度,悬吊管较长时坡降往往很大,从而占用较大的吊顶内空间,采用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在吊顶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建筑层高可降低,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7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防火分区;疏散距离;亚安全区。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1.消防设计概况

1.1工程概况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由办公、酒店及商业三部分组成。商业南北向长224米,东西向宽118米,由室内、外步行街、地下超市、车库共同组成。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约312827。地上建筑面积229305、地下建筑面积83522,属于一类高层,地上、地下耐火等级均为一级。购物中心为高层配楼,五层建筑,地下一层超市商业区面积为4040,电器商业区面积为1939,设备用房面积为2362,车库面积为9729。

1.2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设计

1.防火分区

1)负二层地下车库面积4176,分为十七个防火分区和独立设备防火分区。负一层车库面积9729,分为三个防火分区,设有机械通风和消防排烟、自动喷淋、消火栓灭火系统,并设有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每一防火分区均设有二部以上人员疏散楼梯,疏散距离小于60m;本区属于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共设置两个坡道出入口。

2)地下负一至五层均设有营业厅,疏散最大距离控制在30m。设独立防烟楼梯间。商业地下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000,地上高层部分防火分区面积小于4000。设有二十部疏散楼梯,商场楼梯疏散宽度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7条的要求设置。

3)负一层电器部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超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购物中心地上每层均分为若干防火分区,小于300的商铺整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单元,中庭为亚安全区,各层设有机械通风和消防排烟、自动喷淋、消火栓灭火系统,并设有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灯。

2.安全疏散

商业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内疏散距离均小于30m,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均不少于2个,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辅助安全出口,计算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但未计入安全出口数量,向相邻防火分区借用疏散宽度不大于30%。

2.消防设计难点

随着商业建筑的发展,当前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规范本身局限性,另一方面来自商业建筑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兴商业建筑功能复杂多样,多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和结构形式,建筑设计多引进国外的设计理念,这些都给建筑防火设计带来新问题。主要存在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部分楼梯在一层不能直通室外等设计难点。

2.1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该工程当前的设计方案中,由于步行街中庭开口未使用防火卷帘围蔽,造成中庭步行街防火分区贯通建筑负一至五层,该防火分区地下一层面积4378,首层面积11264,二层面积11264,三层面积5329,四层面积5373,五层面积5565,总面积43173。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第5.1.2条的规定: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

2.2疏散宽度不足

疏散宽度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第6.1.9条的规定: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米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米计算。

2.3部分楼梯不能直通室外

该建筑中部分疏散楼梯不能直通室外,与一层室内步行街相连,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3条的规定。

2.4疏散距离过长

地上室内步行街内最不利点距离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约55m,超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3条的规定及《大中型商场防火技术规定》第3.4.1条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多层商场的营业厅符合双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最多不应大于35m,行走距离不应大于45m;符合单向疏散条件的,其最大允许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m,行走距离不应大于18m。

3 初步调整方案

解决体量过大,带来室内步行街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部分楼梯间在一层不直通室外的问题,采用将室内步行街通道作为“亚安全区”的方案。且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条件:

室内步行街通道无固定火灾荷载。通过有效的防火分隔和严格的消防管理来实现,使室内步行街通道发生火灾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控制室内步行街周边店铺火灾烟气不进入“亚安全区”,另一方面,室内步行街通道区域的回廊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且在室内步行街顶部设置排烟系统。

为保证“亚安全区”条件的成立,应采取的主要消防措施如下:

1.室内步行街的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装饰织物的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采光顶应采用A级材料。

2.室内步行街的电气线路应使用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

3.百货、次主力店与室内步行街通道区域间应采用防火墙、特级防火卷帘进行防火分隔。

4.精品店与精品店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h的实体墙分隔,且连续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0,超过2000的部分应采用防火墙或通道分隔,通道两侧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3.0h的实体墙。

5.连接楼梯间前室与室内步行街通道的走道,其两侧为耐火极限不小于3.0h的实体墙,走道端部设甲级防火门,走道内采用不燃材料装修,无移动火灾荷载。

6.室内步行街顶部应设置机械排烟,排烟量应不小于6次换气。

7.室内步行街采用集中控制型疏散指示灯具,解决了复杂建筑环境中人员疏散的诱导。

8.室内步行街建筑内采用完备的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9.室内步行街外墙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0.8m×1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3.1疏散宽度不足

对部分商场区域疏散宽度不足采取如下主要措施:

1)增加开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门,使得起火防火分区内有较为充裕的疏散宽度,人员在短时间内能逃离起火防火分区。

2)经过后场通道疏散是设计中的主要疏散模式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快速响应喷头,使得在火灾发生或发展初期即可被扑灭或抑制,以控制火灾发展规模,延长人员安全疏散的可利用时间。

4)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加大机械排烟量,使得火灾发生后,烟气能够以更高的速度排出,延长烟气层的沉降时间,减小烟气辐射、毒性等因素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

3.2塔楼疏散楼梯不能直通室外

根据《高规》6.2.6规定高层建筑中疏散楼梯在首层均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塔楼疏散楼梯位于核心筒部分,当疏散楼梯延伸至首层后,出口位于塔楼首层大堂内,疏散人员需穿越大堂后才能疏散至室外,并采取以下措施:

1.将大堂部分设计为扩大封闭楼梯间,对大堂装修材料进行控制,降低大堂火灾风险。

2.塔楼大堂必须采用防火墙与裙房大商业部分分隔,开口部位应设甲级防火门,不允许商业裙房人员经由大堂疏散。

3.塔楼大堂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及机械排烟系统等消防保障系统。

4.结论: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分析室内步行街和商场部分的火灾危险性,设定最具有代表性的火灾场景。通过对加强消防措施下的建筑火灾危险性进行研究,判断人员是否能安全疏散,从而判断建筑在消防措施加强的情况下能否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如果不能保证,则需要调整现有的设计。

参考文献:

[1]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222-95(2001年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

[3]GB50084-2001(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4]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篇8

关键词:长春明宇广场;建筑设计

Changchun Mingyu square large city complex commercial project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ui Ling

( Northea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Shanghai branch, Shanghai 200052 )

Abstract: in order to Changchun Mingyu square projec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large city layout, function, traffic flow,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large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design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odern city life.

Key words: Changchun Mingyu square; architectural design

城市综合体是商业地产的高级形态,离不开城市,它是城市功能集聚的产物,功能、流线、分区都更加的复杂。城市综合体必须结合国情,结合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注重以人为本、和谐的可持续生态的发展。下面以长春明宇广场项目为例,通过在工作中接触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谈谈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建筑设计问题。

1.工程概况

1.1地处长春东部丘陵地带,地势略有起伏。用地呈现出两侧高、中间低的整体用地该用地位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景观轴线上,地块北为乙一路,南为丙十路,东临彩宇大街,西临彩宇西街,C1-2(A区)、C1-5(B区)地块为项目建设地块。

1.2本工程所处位置及周围环境见图1总平面图;

本工程为大型城市综合体商业开发项目。

用地面积为5.64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5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8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0.49万平方米。由6栋100米到150米的五星级酒店、商业办公楼及四层高的商业楼群所组成,结合12万平米绿地景观,未来将形成一个城市综合广场;A区地块内四栋塔楼位于地块四角,将地块围合成一个既联系又开放的整体空间,而B区地块内的2栋塔楼呈U型面向北侧A区地块,视觉上使南北地块融为一体。整个塔楼群沿开发区景观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布局,稳重大气,可起到为整个开发区景观轴的收头的作用,同时左右完全对称,南北向视线无遮挡,且塔楼群由南向北逐栋升高,形成开发区景观轴的门户;B区双塔楼底层为商业功能,沿马路呈U形布局。商业主入口位于地块南面,办公的车流与商业人流互不干扰。而在中心主轴上的位于A,B两区之间的景观节点--花园广场在视觉上把A,B两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地块内A区塔楼平面为矩形,横竖3:4的比例关系,使平面使用更有效率。核心筒居中偏北布置,同时北侧轮廓两端呈斜角造型。B区塔楼平面呈L形,核心筒布置在北侧,以上设计构思皆以减少北面朝向,增加南向面宽为出发点,力求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

A1酒店塔楼位于A地块最东北面,毗邻北面的休闲广场。共35层,建筑最高点150m,使用功能为酒店客房,共453套。酒店4层裙房主要功能为其配套设施,三层为餐厅,四层为KTV及足疗中心,满足酒店住客及商务人士的需求,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含裙房面积)。

A2塔楼为办公楼,共33层,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

A3塔楼为办公楼,共31层,建筑面积5.63万平方米;

A4塔楼为办公楼,共33层,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A5为四栋四层高的商务楼,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

B1、B2塔楼为办公楼,共28层,单栋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

B区商业裙楼共2层,建筑面积0.98万平方米;

A区、B区的地下室共两层,为设备用房和机动车库及后勤用房。

1.3总平面布置

1.3.1总平面设计中,A区地块内四栋塔楼位于地块四角,将地块围合成一个既联系又开放的整体空间,而B区地块内的两栋塔楼呈U型面向北侧A区地块,视觉上使南北地块融为一体,整个塔楼沿开发区景观轴线左右完全对称,稳重大气,可起到为整个开发区景观轴的收头作用,同时左右完全对称。南边向视线无遮挡,且塔楼群由南向北逐栋升高,形成开发区景观轴的门户;

1.3.2双塔楼底层为商业功能,沿马路呈U型布置,商业主入口位于地块的南面,办公的车流与商业人流互不干扰。而在中心轴上的位于A,B两区之间的景观节点(见图2)―花园广场在视觉上把A,B两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1.3.3地块内A区塔楼平面为矩形,横竖3:4的比例关系,使平面使用更有效率。核心筒居中偏北布置,同时北侧轮廓两端呈斜角造型。以上设计构思皆以减少北面朝向,增加南向面宽为出发点,力求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

1.3.4 环境景观和绿地布置以生态景观为布局基调,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提供人们休闲、交流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形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联,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穿越地块的明渠水系营造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2.整体设计

2.1 平面设计

2.1.1酒店平面设计

酒店塔楼位于A地块最东北面,毗邻北面的休闲广场,往北可俯瞰整个休闲广场,南向与其他办公楼形成门户的意向。酒店楼高150米,标准层高3.6米,酒店4层裙房主要功能为其配套设施,酒店大堂主入口设在2楼,车辆通过坡道到达2层,增强酒店入口的气势,酒店宴会入口设在一楼,宴会人流与酒店客流分开,保证酒店的品质。各具特色的餐厅,轻松休闲的酒吧,设备齐全的小型会议中心,近1200平米的无柱网两层挑高的宴会厅及裙房设游泳池等,满足酒店住客及商务人士的需求。酒店客房共有18层,客房374套,酒店标准开间为4.5米,深度10米,套内面积达到45平方米,尽显豪华和舒适。酒店另设有7层长住型酒店套间共计140套,满足长期住客的需要。酒店130米高楼上设两层“云顶酒廊”四周的城市景象一览无余。

总体的建筑布局形成了从入口大坡道、入口水景、大挑檐雨篷、大开间大堂、大堂吧的系列空间变化,景观序列与主楼形态互相呼应、相辅相成。

2.1.2商业办公楼平面设计

二栋分别为150米及135米商业办公楼分别位于酒店西侧及南侧。标准层高4米,两层挑高的办公大堂,光线充足,体现气派的办公大楼入口形象。进入大堂后,低区办公和高区办公的候梯厅完全独立,分区电梯分别到达各自服务的楼层,同时利用群控系统,使电梯运行智能化,使乘客等待时间缩短,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外幕墙到核心筒间近11米深无柱的出租空间,满足商业办公的标准,亦方便分割成单一或者多个租户使用。4米的办公层高亦保证了商业办公楼的舒适性。1.0米的吊顶深度及10公分高的架高地板满足通讯及网络的系统分布,同时也保证了高效的中央空调系统合理地布置到各个位置。

2.1.3 办公楼平面设计

一栋高135米布置在A地块西南角,靠近彩宇西街一侧,标准层高3.6米,与东侧商业办公楼对称布局。二栋100米办公楼对称布局在B地块,标准层层高3.4米, B地块办公,单栋房间数665间。A地块办公分高低区分布,设有8部客梯,2部货梯,候梯厅完全独立,分区电梯分别到达各自服务的楼层。

2.1.4地下室平面设计

A地块负一层主要为停车,局部设计有人防,平时为停车,酒店裙楼下方主要配以卸货区,机房设备及酒店后勤,负二层主要为机动车停车。酒店塔楼下方为酒店独立的后勤及设备区域,其他塔楼的设备用房皆有效利用各侧角落布置,以达到停车空间的完整性。整体停车位已超过1800辆,符合实际需要及规划要求。B地块地下层主要为停车。

2.2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以竖线条为主,外形硬朗挺拔。依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及生态环保要求,外墙主要的立面采用金属板,玻璃与石材为辅,颜色为暖色调为主柔和的色调配合造型使得立面更显刚毅,同时减少环境光害。外墙立面分割简洁,凸显建筑体量轮廓,立面的进退关系丰富了立面的层次感。建筑将设有泛光照明系统,在夜间强化地标性建筑的特性。外墙构造以单元式幕墙系统来保证安装的品质,低辐射镀膜中空玻璃的使用,使此外墙具有极为优良的节能性,节能性体现在其对阳光热辐射的遮蔽性―即隔热性,对暖气外泄的阻挡性―即保温性两方面。北面酒店及办公塔楼核心筒外立面考虑LED光墙,在节庆及不同时段,呈现多彩多姿的光影变化,丰富了外立面的夜景效果,亦强化了其地标建筑的特色。如图3。

3.空间设计

3.1 酒店入口形象设计

为满足酒店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采用了9米X10米的大柱网设计,通过结构设计的精心考虑,为酒店功能所需的大面宽、大空间创造了条件。酒店主要入口大堂设在二层,车辆通过大坡道到达二层,增强酒店入口的气势。入口大堂更是充分考虑入口形象,采取了大开间,有力地营造了豪华、气派的大堂氛围,体现了开阔、畅通的景观视野。

3.2 宽敞舒适的客房设计

酒店拥有客房数374套,拥有各类客房及套房,客房拥有4.5米的大面宽,套内平均面积达到45平方米,尽显豪华和舒适。

3.3 高贵典雅的行政酒廊

在34层设计了两层通高的云顶酒廊,尽览城市全景。并设计了独立的弧形楼梯,更增添了酒廊的气氛。

3.4 无柱宴会厅

酒店裙房一层平面设计了一个1180平方米无柱的宴会厅,面宽27米,进深44米的大空间内不设柱子,满足大型宴会厅举办高档酒会、宴会的需要。

3.5 完善的酒店功能

酒店拥有装饰典雅的客房,第一流的餐厅,酒吧,会议空间,酒店完备的设施和服务还包括25米长的室内游泳池,健身中心,SPA足疗中心。

4.建筑节能设计

4.1 建筑节能设计

体型系数、窗墙比、屋面、外墙(非透明幕墙)、外窗等围护结构的节能构造措施,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加100厚泡沫玻璃保温板的外保温材料,屋面采用110厚岩棉玻璃棉板。

4.2 水系统节能设计

4.2.1消防给水设计

本工程A、B区各设一套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于A区地下室设一座1010m3的消防水池,于B区地下室设一座918m3的消防水池

A1酒店: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平竖向均成环状,竖向分为两个区。

A2 办公: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平竖向均成环状,竖向分为两个区。

A3,A4: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平竖向均成环状,竖向分为两个区。

A5: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平竖向均成环状,竖向为一个区。由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2台低区消火栓给水泵组1#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B1,B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平竖向均成环状,竖向采用减压阀减压分区给水系统。

4.2.2 热水系统设计

本工程酒店部分采用全日制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

热源由地下室热水锅炉供给,经换热后提供热水。由安装在换热器热媒管道上的温度控制阀自动调节控制。

热水出水温度为60℃,回水温度50℃,由安装在回水管道上的电接点温度计控制,热水循环回水泵的启、停,温度低于50℃循环泵开启,温度达到55℃循环泵停止运行。

热水分区同给水系统,各分区分别设半容积式换热器及热水循环泵。

4.2.3空调给水设计

空调水系统形式为两管制: 冬季送热水,夏季送冷水,同用一套管路系统,分高低两个区,在避难层做中间换热装置。

空调机组的水系统与风机盘管水系统分开设置,满足独立运行控制及计量要求。空调机组的水系统采用异程式,风机盘管的水系统采用同程式。

空调水系统管材:均采用无缝钢管,空调冷热水管道、凝结水管等均采用橡塑保温材料。

4.3 暖通节能设计

大堂,多功能厅,大餐厅等大空间房间拟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设计专用的空调机房;客房,办公室等普通层高且面积较小的房间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方式,酒店及办公部分的新风系统尽量竖向布置,减少水平风管,同时排风系统竖向布置,集中排风与新风机热交换,采用热回收新风机,解决新风机防冻问题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地下室的办公区设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游泳区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设置热回收装置。

4.3.1 空调设计

(1)冷源:酒店部分:拟采用单独的冷热源,冷源设计电水冷机组,布置于地下室一层设备用房,冷却塔布置于裙房屋面,夏季空调冷媒为7/12℃的冷水;热源结合生活热水供热采用燃气/燃油两用锅炉加板换机组的形式;锅炉房的位置设置于负一层。商业办公部分:A2办公楼冷源拟设计电水冷机组,布置于负一层设备用房,冷却塔布置于裙房屋面,夏季空调冷媒为7/12℃的冷水; A3办公楼设置VRF系统,室外机布置于每层设备平台处,夏季制冷,过渡季节制热;A5办公部分独栋设置VRF多联机,室外机置于屋顶,夏季制冷,过渡季节制热。办公部分:冷源拟设计分体空调建筑配合预留空调室外机平台。循环水泵设置在地下室的设备用房内。

(2)热源:空调热媒为60/50℃热水, 热源由设在地下室的燃气/燃油常压锅炉供给95/70℃热水,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后供给热媒为60/50℃低温热水。

4.3.2地板采暖节能设计

酒店部分(A1)大堂,泳池等大空间区域拟设计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商业办公部分(A2,A3,A5)拟设计散热器采暖系统,采暖水系统竖向分为4个区域;办公部分(A4,B1,B2)拟设计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分户计量,分室控温,采暖水系统竖向分高中低3个区域。地下车库拟设计热风采暖系统,车库入口处设置热风幕。地下设备用房可根据设备发热情况及通风空调设计综合考虑。

4.3.3防排烟设计

酒店设计了全面完善的防排烟设施,不仅满足了国家消防规范的设计要求,还满足了酒店管理公司严格的要求,酒店人员停留区及重要部位当房间面积大于35平米时就设机械排烟系统,更好地保证了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救援工作安全、顺利的开展。

4.4 电气设计

4.4.1 供配电设计

本项目为超高层及特大型公共建筑,属于特别重要用户类,

其中,特别重要负荷设备是:

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控制中心电源、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装置、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标志、防烟及排烟、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水泵、消防电梯及其排水泵、电动防火卷帘及门窗以及阀门等),航空障碍标志灯;总弱电机房;经营及设备管理用计算机系统电源管理用计算机系统电源;保安监视系统等;

一级负荷是:

地下车库负荷,消防水泵、主要客梯用电等。办公楼的走道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用电,主要业务和计算机系统用电,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用电等。

其余为二级和三级用电设备。

4.4.2弱电智能化设计

酒店弱电系统设有语音,网络及酒店管理系统,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电缆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其中语音系统采用了IP交换机,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并设置了覆盖整个酒店的WIFI无线接入系统。

5.结束语

上一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范文 下一篇: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范文